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思想彙報 >每月思想彙報 >

4月大學生入黨思想彙報大綱範例

4月大學生入黨思想彙報大綱範例

大學生想要入黨就必須堅持不斷地學習理論知識、總結工作經驗,培養自身思想修養,努力提高綜合素質。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蒐集的20xx年大學生入黨思想彙報,希望對你有幫助!

4月大學生入黨思想彙報大綱範例
20xx年大學生入黨思想彙報篇一

尊敬的黨組織:

無數次夢想自己能成為一名黨員,總是很羨慕周圍的黨員們。如今我終於離自己的夢想又近了一步,我終於成為了一名預備黨員,我感到十分興奮。我很感謝黨組織給我這次機會。最近我一直在關注愛國主義教育的問題,我認為在新中國成立66週年之際,中共中央央適時提出深入開展羣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這對於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戰勝困難信心、克服金融危機影響、保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對於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開創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愛國主義是一條川流不息的長河,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璀璨奪目。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範疇,在社會發展的不同時期、不同階段,有着不同的時代內涵。抵禦外辱時,它表現在萬眾一心、同仇敵愾、不怕犧牲、誓死衞國;面對特大自然災害,自強不息、眾志成城、搶險救災、重建家園;和平年代,更多的是立足本職,兢兢業業,開拓創新,努力進取,在各自的崗位上勞動和創造,為祖國的發展進步盡職盡力。在當代,愛國主義是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統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統一,是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統一。

愛國主義歷來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鬥的一面旗幟,是推動我國社會進步的巨大力量,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今天我們弘揚愛國主義,就是要從歷史的財富中尋找源頭,從社會的進步中汲取力量,從一代又一代人的奮鬥中獲得啟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振興;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這是我們理解愛國主義的歷史基點,也是我們弘揚愛國主義的現實依據。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動搖,這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根本要求。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弘揚愛國主義,最集中的體現就是民族復興、國家繁榮、經濟發展、人民幸福。新中國近六十多年來的建設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的偉大曆程,我們的國家繁榮強盛起來了,我們的民族迎來了偉大復興的時代,我們的十幾億人民過上了小康和諧的生活。這正是中國共產黨人和全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最集中的詮釋和體現。

愛國主義是一部絢麗的詩篇,是一首催人奮進的戰歌。我們要始終保持昂揚向上、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不斷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齊心協力,攻堅克難,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我們相信,經過新挑戰的磨礪,愛國主義將閃爍出更加光彩奪目的時代光芒!

成為了預備黨員我要更應該愛黨愛國,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思想教育,堅定自己的決心,鍛鍊自己的意志,我想我一定能夠通過黨組織黨組織的考驗,成為一名光榮的黨員。

此致

敬禮

彙報人:diyifanwen

彙報時間:XX年XX月XX日

20xx年大學生入黨思想彙報篇二

敬愛的黨組織:

做為一名黨員積極分子,經過一段時間社區基層黨組織的培養教育,在社區黨支部及其他黨員同志的幫助下,我對入黨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我感到做為一名積極分子一定要時刻以一名黨員的標準來衡量自己,以一名黨員的條件嚴格要求自己,在周圍同事當中要體現出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只有這樣才能有資格加入這個光榮而先進的組織。現就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向組織彙報自己的思想:

一、通過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些科學的理論體系,進一步提高了我對黨指導思想的認識,深刻的領會了將“三個代表”作為指導思想的重要意義。從中我體會到作為一名社區基層工作者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在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各個方面,要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盡力擺正黨和人民的利益同個人利益的關係,逐步培養和樹立起甘願“吃虧”、不怕“吃苦”、為人民無私奉獻的人生價值觀;知道服務的主體主要是社區的全體居民,潛意識裏尤其要有奉獻精神。如果不能以一種良好的心態去做事,沒有一點奉獻的精神,得不到居民的認可,同時要樹立幹一行、愛一行、樂意吃苦、樂意為人、無私奉獻精神,要有崇高的事業心和強烈的責任感,始終不能忘記自己的職責,始終不能忘記做好本職工作,從小事入手,從小事做起,樹好自身形象,增強自身責任,才能把凝聚黨心,民心的工作做好。

二、在工作中必須盡心盡力,忘我工作,瞭解社情民意,講究方法、講究技巧、講究藝術,從點滴做好、做實每件事,贏得社區居民的認同和愛戴。如開展落實“三項制度”工作中,要多聽多看多走訪,將自身融入到社區羣眾這個大環境中去,通過了解民情、暢通民意、化解民怨、貼近民心。

隨着政府和各部門各項工作逐步深入社區,居民與社區的聯繫也越來越多,政策、法律諮詢的範圍也越來越廣,作為社區工作者要不斷學習新政策、新方法,理解新政策、新法規,提高政策和法律水平,要吃透政策、熟悉程序、規範操作、瞭解情況、掌握動態、措施到位,以便更好地對政府、對居民負責,努力保證與黨的要求保持一致。自覺接受社區黨組織的考察,使自己正確沿着黨的方針政策走。

三、在工作中要勇於接受批評,敢於自我批評。這是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三大優良作風之一,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和政治優勢。發揚黨的這一優良傳統不僅過去需要,而且對於新形勢下推進黨的建設具有更加重要的現實意義。發揚黨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尤其需要我們勇於批評和自我批評,對社會上不良現象要堅決抵制,對於自身的私慾、貪圖名利的想法要及時遏制,不斷淨化心靈,勇於擔當使命,從思想覺悟上提升對黨的信念和忠誠。

在今後的學習、工作中,我將繼續發揚自身優勢,肯定成績,改正缺點,不斷加強對黨的理論知識的學習,繼續完善自我,相信自己黨支部關懷和培養下一定能夠成為一名真正的、光榮的中國共產黨員。

此致

敬禮

彙報人:diyifanwen

彙報時間:XX年XX月XX日

20xx年大學生入黨思想彙報篇三

敬愛的黨組織:

通過幾個星期的學習和討論,我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入黨為了什麼?這是我們共產黨員參加這次先進性教育活動必須捫心自問的一個問題。在革命戰爭年代,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沒有任何利益可圖的,必要的時候,還會付出生命,甚至犧牲親人和家庭,但還是有千千萬萬的仁人志士前仆後繼,為解放勞苦大眾,為解放全中國,為了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奮不顧身。但是現在,在我們黨員隊伍中,有些黨員的入黨動機不純,入黨是為了當官,當官就有權,有權就可以撈錢,思想中全無甘當人民公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這嚴重影響我們黨在人民羣眾中的威信。因此,為什麼加入中國共產黨這個問題,必須讓我們每個共產黨員重新認真思考。

在與其他黨員交流學習中,我深受觸動,也受益匪淺。以前,自己認為端正入黨動機是入黨前的事,入黨之後就沒有必要再考慮了,只要在日常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就可以了;看到個別黨員不能很好的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學習和工作的主動性也不強了。這段時間來,通過參加全院和黨支部的先進性教育學習活動,我通讀一遍《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學習資料》,認真學習了《中國共產黨黨章》,反省了自己是思想和行為。我深刻地認識到:正確的入黨動機,指爭取入黨的內在原因是忠誠地信仰共產主義,把最終實現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最高理想,決心為了偉大的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並隨時為黨和人民的利益犧牲一切。同時,我也進一步明確了:

第一,入黨,意味着要比羣眾多吃虧。因為我們黨除了工人階級和全體人民的利益之外,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員個人利益的實現,包含在黨和人民利益的實現之中。這表明,我們黨是承認黨員的正當利益的,並且要儘量保護和關心黨員的個人利益;同時,我們又必須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的原則,當二者發生矛盾時,毫不猶豫地以個人利益服從黨和人民的利益。

第二,入黨,意味着比羣眾多挑重擔,多做貢獻。因為我們黨是工人階級的政黨,黨的奮鬥目標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都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羣眾的利益和願望。因此,共產黨員從來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立足本職,腳踏實地地工作,努力為人民多做貢獻作為自己的行動準則。特別是我們黨成為執政黨以後,黨承擔起了更大的責任,共產黨員只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而沒有謀取私利的權利。

第三,入黨,意味着比羣眾犧牲多。在戰爭年代,我們黨處於敵人的包圍之中,在激烈的階級鬥爭中,共產黨員隨時都可能流血犧牲。是不是勇敢,怕不怕犧牲,這是衡量一個共產黨員最起碼的條件。今天,我們處在黨領導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共產黨員要以滿腔的熱情、良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本職、本崗的工作中,始終保持思想穩定、精力集中、勤奮工作,決不能在大局面前、是非面前、原則面前,只想個人的進退和得失,要樂於吃苦,樂於奉獻,為了黨和人民羣眾的利益,為了全局的整體利益,勇於犧牲個人利益。

只有為了獻身共產主義事業,更好地為人民服務而要求入黨,才是唯一正確的入黨動機。這種入黨動機之所以是唯一正確的,因為它與黨的性質、宗旨、奮鬥目標和黨員條件是一致的。在這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我認真剖析自己的思想,思考自己究竟是抱着什麼樣的動機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現在又是如何實踐自己的入黨誓言的。我認為,只有端正了入黨動機,才能充分發揮一個共產黨員應有的先鋒模範作用,永葆共產黨員先進性和純潔性。

此致

敬禮

彙報人:diyifanwen

彙報時間:XX年XX月XX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ixiang/meiyue/gqxgr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