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思想彙報 >國慶節思想彙報 >

關於國慶節的思想彙報

關於國慶節的思想彙報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4週年,身為入黨積極分子的我感觸頗多。而且我是歷史專業的,所以知道新中國克服了多少困難才走到今天這個繁榮的局面。國慶期間看了《建國大業》、腦子裏出現了1949年新中國剛成立那一刻時的畫面。身為80後的我,沒有親臨現場,但查閲了歷史資料後才發現原來開國大典定在哪裏也是當時爭論的焦點。

關於國慶節的思想彙報

新中國成立之日要舉行一個盛大的典禮,典禮上要巨型閲兵儀式,這個設想在1949年7月底就確定下來了。可是地點一直未定。在開國大典籌備委員會的商量下有兩套方案。

第一套:地點選在市中心天安門廣場;第二套方案:閲兵地點在市郊西苑機場。這兩套方案分別標畫了一張部隊位置及行進路線圖。這兩套方案既有優點,也有缺點。閲兵式放在天安門,有利條件是顯而易見的:地處北平市中心,屆時領袖、軍隊和羣眾水乳交融,開國大典可以搞得轟轟烈烈,特別是天安門城樓就是現成的閲兵台,不必花費太多的力氣,就可以讓全體政協代表到天安門城樓進行檢閲。並且,天安門周圍街道四通八達,容易集中和疏散。

但是,在天安門廣場閲兵,也有一些不足之處:主要是參加開國大典人員眾多。當日城市交通至少要中斷四個小時。當時長安街不夠寬闊,沒有經過拓寬,只能橫排通過步兵十二路縱隊。

與天安門相比較,西苑機場的優勢在於它有寬闊的機場跑道,沒有阻礙交通的後顧之憂。而且在西苑機場舉行閲兵式,已經取得成功的經驗,1949年3月25日,華北軍區為了歡迎黨中央毛主席進入北平,已經舉行過由一萬餘人觀看的閲兵式。

在這裏舉行的缺陷,首先是那裏沒有檢閲台,臨時搭建應付一些小的場面還可以,舉行將有數十萬人蔘加的開國大典就不行了,如果要搭建天安門城樓那樣氣勢雄壯的檢閲台,所費工程之大,投資錢財之多,在當時都是很難辦到的。

對於兩者方案,本人傾向於第一套,可週恩來總理直到據開國大典只有一天最終決定用第一套方案。

這座矗立於北平城中央的巍峨壯麗的古代閣樓,原名承天門,取“承天啟遠,受命於天”之意。它建於明永樂十五年。毀於兵火後。清順治八年重建後稱天安門。它是舊皇城的正門,城門五闕、重樓九楹。天安門城樓,從廣場整體佈局上看,大有“橫空出世”之象。從天安門廣場上放眼眺望,天安門城樓金碧輝煌、熠熠生輝,顯得無與倫比的莊嚴、雄偉。實際上,明清兩朝,廣場上的所有建築,都是作為這一主體建築的陪襯而建築的,這就是為 什麼看上去天安門城樓氣勢非凡的原因。不管是外觀還是內在,它都為人所驚歎,天安門還是明清兩代帝王從事重要活動的地方之一,其最重要的活動就是“金鳳頒詔”,每逢冬至到天壇祭天,夏至到地壇祭地,以及皇帝大婚和出兵親征等隆重典禮,都要從天安門出入。

天安門,這座封建時代北京城的最高建築,即將消失它作為封建皇權的所有痕跡,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的舉行將賦予它全新的意義。使它從此擁有嶄新的時空。

《建國大業》的公映講述了1949年前開國前的那一段歷史,那是一段留在歷史課本最顯眼處,對每個中國人來説都有特殊意義的歲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ixiang/guoqing/3opw9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