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思想彙報 >黨員思想彙報 >

12月3日閲兵黨員思想彙報3篇

12月3日閲兵黨員思想彙報3篇

9月3日,舉國矚目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閲兵儀式在首都天安門廣場盛大舉行。本文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9月3日的閲兵黨員思想彙報,僅供參考。

12月3日閲兵黨員思想彙報3篇

9月3日閲兵黨員思想彙報篇一:

敬愛的黨組織:

九月,全國上下都在隆重紀念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特別是9月3日的勝利日大閲兵,更是振奮國威,振起人心。指出,“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關鍵”,強調指出,“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通過一系列紀念文章和觀看紀念影像,特別是認真學習領會的系列重要論述,對於我正確認識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歷史地位和作用,正確認識人民的主體地位和歷史作用,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動搖,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動搖,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意義。

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這是抗日戰爭勝利的關鍵,是歷史事實,也是歷史結論。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團結抗戰的勝利。包括中國共產黨、中國國民黨在內的所有愛國政治力量,都對抗日戰爭勝利作出了各自的貢獻。但是,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成為中華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這是因為,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人民的勝利,是人民戰爭的勝利。只有中國共產黨完全是來自人民、植根人民、代表人民的,完全是為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羣眾的利益、為了全民族的利益而工作而戰鬥的。

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唯一的宗旨。對中國各個黨派,人民是最好的歷史鑑定者。中國人民認定中國共產黨是自己利益的忠實代表者,是救亡圖存的真實希望和可靠力量,願意跟着共產黨走。共產黨離不開人民,人民也離不開共產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邏輯就是這樣形成的。在歷史的長河中,共產黨和人民同根同脈,患難與共,密不可分,堅不可摧。在抗日戰爭中,人民是決定因素,共產黨是中流砥柱;中國共產黨依靠人民的力量堅持抗戰,依靠人民的力量發展壯大,和人民在一起浴血奮戰,把日本侵略者淹沒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上演了一部氣勢磅礴、威武雄壯的歷史活劇。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這樣的人民戰爭。只有這樣的人民戰爭,才能戰勝日本帝國主義。

回顧這一段歷史,我覺得,黨的中流砥柱作用不僅在救亡圖存中得到充分證明,而且在在革命建設中,在改革開放中,都已經得到有力證明。我為身為這樣一個偉大的黨的一份子而自豪!

以上是我近期的思想彙報,懇請黨組織予以批評指正。

此致

敬禮

彙報人:xuexila

20xx年x月x日

9月3日閲兵黨員思想彙報篇二:

尊敬的黨組織

地上鐵流滾滾,空中戰鷹轟鳴,這就是盛大的閲兵式,隆重而熱烈,激動着每個觀者的心。歲月如歌,共和國的歷史進程帶走了一個又一個國慶節日。從開國大典上的“萬國牌”、“騾馬隊”,到國慶50週年大閲兵中的國產新武器、新裝備。一條閲兵路,見證了新中國的成長和人民軍隊的發展壯大,同時也向世界展示了共和國六十六年輝煌的歷史。

閲兵有着悠久的歷史傳統,早在古埃及、波斯、羅馬時代已經有了閲兵活動,中國在春秋時期也有“觀兵以威諸侯”的記載。中國自1949年建國以來,共進行了13次閲兵活動。憶開國大典閲兵,是新中國第一次的盛大閲兵,是黨領導人民****“三座大山”,中國人民以嶄新的精神面貌站起來的莊嚴宣示;國慶35週年閲兵,是在我國進入新的歷史時期舉行的一次盛大閲兵,是黨領導人民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改革開放偉大征程上闊步前進的政治昭示。國慶50週年閲兵,是在世紀之交我國舉行的一次盛大閲兵,是黨領導人民繼往開來、與時俱進,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二十一世紀的重要象徵。這一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6週年,按照中國慣例,仍將舉行國慶大閲兵。這次66週年閲兵,是新世紀新階段我國舉行的盛大閲兵,是黨領導人民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的重要體現。 現代的閲兵通常在國家重大節日或大型軍事演習中進行,以示慶祝、致敬、展現部隊建設成就,並可壯觀瞻、振軍威、鼓士氣。統觀古今中外,閲兵都是一項極其隆重的軍事儀式,也是一件莊嚴而又令人激動不已的大事,更是體現一個國家的國威,一支軍隊的軍威,一個民族浩然正氣的重要形式。因此,新中國成立之後,根據全國政協的決定,中國把閲兵列為國慶大典的一項重要內容。

眾所周知,閲兵是對軍隊建設成就的全面檢閲,通過閲兵,向全世界展示我們武器裝備和必要時使用武力的決心,以威懾一些對我國領土、領海有企圖心的國家。雖然,世界整體上正處於和平時期,但局部地區仍然戰亂不斷,許多不安定的因素仍然存在,這是目前我們所面臨的大環境。而閲兵正是展現我國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巨大成就和嶄新風貌,顯示強大的中國力量和民族凝聚力的絕好時機。

可以説和平時期,軍隊的一個主要作用就是威懾,閲兵正是一種常用的威懾手段。它是國家使用不流血的軍事方法來解決軍事問題和政治問題的重要工具。當我軍先進的現代化武器裝備——展現在世人面前時,當氣勢如虹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踏着整齊劃一的步伐通過萬人空巷的長安街時,當他們那獨傲羣雄、排山倒海的精氣神影響並激動着全國人民時,不僅普通老百姓看了會深思,就連那些意欲挑戰中國核心利益和領土主權完整的國內外敵對勢力也必定不敢輕易妄為。 此次國慶66週年大閲兵,是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展開的,也是威懾境內外敵對勢力的有效手段。這距上一次舉行國慶閲兵已有20xx年時間。這20xx年來中國的現代化事業突飛猛進,國民收入、經濟實力乃至軍事實力都有明顯提升。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研究員羅援少將認為,與以往歷次閲兵相比,這次閲兵將體現出四個方面的“新”:這是一個從機械化向信息化躍進的新時代,中國軍隊肩負“三個提供一個發揮”的新使命,參閲戰士將身着07式軍裝展示出新面貌,受閲方陣中將出現大量國產新裝備。“這些‘新’表明,我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已經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閲兵的另一個重要目的是把國家和民眾相約、聚合在一起,類似於舉國上下的一個全民狂歡,使國民產生一種與國家融為一體的感覺。

我們知道,國家是一個政治共同體,但對於日常生活中的民眾來講,它更多意義上只是一個抽象的集體名詞,缺乏具體明確的所指。而國家的大政方針雖毋庸置疑的影響着人們的生活,但也只是間接的、潛在的,所以,平日裏的國家與國民在某種意義上是分離的。但國家仍然是“家”,是更大範圍和意義上的一個家,它跟普通老百姓的家庭一樣,實際上也需要一些節慶和儀式,拋開某些政治外交目的不談,這種碰面和歡聚的日子所帶來的温馨祥和與其樂融融也同樣是彌足珍貴的。而通過國慶閲兵這種形式,不僅可以讓舉國上下聚合在一起,同歡同慶,而且還可以凝聚國家和民族共識、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全民自豪感。

可以説,一個國家都有建國紀念活動,而紀念活動又總是通過一定的儀式和紀念儀式展開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上,曾經每年都舉辦國慶閲兵活動,後來曾因歲月動盪而一度中斷,直到1978年國家撥亂反正以後,才分別於1984年、1999年進行了國慶閲兵活動,這一年國慶閲兵是我國第14次、也是新世紀的第一次閲兵。此次中央高層對國慶閲兵批示“注意節儉、務求實效“,不僅向中國國民傳達了符合國民心情和願望的信息,而且也向世界各國傳達了符合文明世界標準的信息。相信此次閲兵必能振奮民族精神、激發全國人民的愛國熱度,對鼓舞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開創美好未來具有深遠歷史意義。

舉辦閲兵活動還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國逐步強大的國家力量,也是也對外傳播中國宣武而不耀武、維護世界和平與和諧的主動健康的國家形象。

此致

敬禮

彙報人:xuexila

20xx年x月x日

9月3日閲兵黨員思想彙報篇三:

敬愛的黨組織:

20xx年9月3日,我國將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大會和閲兵式。作為中華兒女倍感振奮,深深領悟到國泰民安是我們中華兒女的時代責任。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發生的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以德國、意大利、日本等軸心國及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等衞星國為一方,以中國、美國、英國、蘇聯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同盟國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戰爭中軍民共傷亡7000餘萬人,損失達5萬多億美元。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是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持續8年之久。

紀念大會和閲兵式的主題是“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據瞭解,抗戰勝利日閲兵是新中國歷史上第15次大閲兵,是進入21世紀以來第2次大閲兵,同時也是第一次在非國慶節舉行的大閲兵。

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外來侵略鬥爭的完全勝利。洗血了中國民族的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為中國的獨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礎。它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的鬥爭支援了其他國家人民的鬥爭,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形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中國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強大精神動力。

此致

敬禮

彙報人:xuexila

20xx年x月x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ixiang/dangyuan/67v98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