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建議書 >

保護文化遺產建議書(通用18篇)

保護文化遺產建議書(通用18篇)

保護文化遺產建議書 篇1

近期,xx鎮發起了以“保護文物,留住歷史痕跡”為主題的文物普查活動,旨在通過活動的開展,摸清現存的碑刻、石刻等歷史遺蹟,從而進行有效地保護、利用和管理。

保護文化遺產建議書(通用18篇)

是千年古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文物古蹟眾多,文化遺存豐富。歷史的長河中曾存在文廟、關帝廟、報恩寺等20餘處祠堂廟宇,父子狀元坊、龍門連躍坊等72架牌坊,然而歲月風雨的侵蝕,戰亂的破壞,人為的毀壞,流傳至今只留下清真寺還有零星的碑刻石刻無奈地訴説着歷史,見證着變遷,留下了歷史的痕跡。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資源,一樑一柱,一碑一刻,一磚一石,無不凝聚着先人的智慧,留存着沉澱了千百年的歷史文明,價值不可估量。然而由於眾多的歷史的的原因,文物多散落民間或埋於地下,難於統計,更談不上保護管理,再加上羣眾法律觀念淡薄,意識不到保護文物的意義和責任,以及文物販子的介入,導致文物盜賣、毀壞現象時有發生,讓人心痛。

在這種情況下,xx鎮黨委政府深深地感覺到保護文物對於發掘千年古城的意義和責任,深深地意識到只有保護好文物,才能豐厚文化的底藴,才能留住文化的根基,千年古城才不枉為口談,旅遊開發才有落腳之地,起航之點。

整個文物普查活動,由鎮宣傳室牽頭,共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調查瞭解階段。組織鎮上有業務專長,責任心強,熱愛該項活動的人員,深入村居走訪座談,調查瞭解,摸清底子。目前第一階段已基本結束,共發現整理碑刻石刻40餘件。第二階段,全民發動階段。印發倡議書,喊響“愛我,保護文物,留住歷史”、“保護文物是功臣,破壞文物是罪人”口號,號召全鎮廣大幹部羣眾提供文物線索,積極捐獻。第三階段,收集保護階段。積極宣傳文物保護法,明確文物屬於國家所有,買賣非法。組織專人把可以轉移的文物運到鎮上統一保存,歸個人存放又不能轉移的,簽訂文物保護責任書,明確責任。

留住文物,就是留住文化的血脈,就是對先人和歷史的尊重,就是在歷史和現實之間架起了一座對話和溝通的橋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文物不會再是被遺棄一域的孤客,它會成為推動旅遊經濟發展的重要文化資源,它會像一位睿智的老人,引領着我們向和諧富裕文明的社會前進。

保護文化遺產建議書 篇2

大家好,歡迎業到秦兵馬俑。秦兵馬俑是在西安臨潼縣出土的。一天,一些西楊村的村民在打井,人們沒把水打出來,卻發現了一些破碎的古代青銅兵器,具有保護國家文物意識的公社幹部立即向當地文物管理部門報告了情況。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一號坑,出土的兵俑有204個,這是軍隊的前鋒,每個士兵都手持着兵器,有戈、矛、箭、戟等。這個坑中大多是步兵,還有戰車(比如,安車和高車)。

現在我們來到二號坑,這個坑大多是跪射俑和立射俑,還有戰車共計64乘。大家仔細看,最右邊的那匹馬,它是一匹右驂馬,表示這是一匹皇家馬。

現在,我來介紹各種兵俑,這個武士俑,他們有很多兵器,這個是跪射俑,還有一個是立射俑,立射俑射完箭後勁立即跪下來,上好箭再射。這是文官俑,是為將軍出謀劃策的。這是將軍俑,他手握寶劍,指揮部隊怎樣才能打敗敵人。

每個一兵馬俑,你站在他的身邊好像可以聽到他們訴説當年的事情。

現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動了,但是有幾點提示,請不要亂扔垃圾,不要用石頭砸兵馬俑,祝您旅遊愉快。

保護文化遺產建議書 篇3

20xx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發生了7.1級大地震,給玉樹眾多重點保護文物造成了極為嚴重的破壞,尤其是寺廟等不可移動的文物,幾乎100%受損,

玉樹縣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在地震中,新寨嘛呢的佛塔、護-法殿堂等附屬建築倒塌,貝大日如來佛石窟寺和勒巴溝摩崖石刻、藏娘佛塔及桑周寺等損害嚴重,禪古寺近乎坍塌,結古寺幾成危房。嘎然寺、原江南縣政府舊址、當旦石經牆等受損嚴重。

玉樹眾多文物多與藏傳佛教有關,如東倉家族收藏的《大藏經》距今1000餘年,被稱為藏族百科全書;新寨嘉那嘛呢堆由25億多塊嘛呢石堆積而成,堪稱“世界第一大嘛呢堆”,之前曾多次申報世界遺產。鑑於此次玉樹震區民族文物受損的嚴重性和搶救修復的難度,中國少數民族文物保護協會等單位聯合發出如下倡議:

一、倡議海內外個人和團體積極提供支持,推進玉樹災區少數民族文物、文化遺產和古建築遺址的搶救性修繕和保護工作,尤其是寺廟文物區重建工作。

二、倡議在震後災區積極進行民族文物知識的普及宣傳,號召災區人民積極參與保護少數民族文物和文化遺產,無論何時何地,不盜竊、哄搶、私分、非法佔有,凡發現文物面臨被毀、被盜危險的,要立即制止。

三、倡議集中專家隊伍和科技力量,深入災區進行民族文物的調查和搶救徵集工作。

四、重建中,受災地方政府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既要保護、延續、傳承其歷史文物、文化遺產和古建築遺址風貌,又要着眼於長遠,進行高標準、高起點的科學規劃。

保護文化遺產建議書 篇4

“愛遺產、愛中華、愛家鄉”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倡議書

中國文化遺產保護日為中國文化建設重要主題之一,目的是營造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提高公眾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文化遺產。根據20xx年12月22日國務院發佈的《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之規定,自20xx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文化遺產日”。

文化遺產是人類千百萬年來積累起來的最豐富的連接歷史記憶、應對未來挑戰的發展資源。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華文明作為惟一沒有中斷、連續5020xx年發展至今的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蹟,留下了數不清的珍貴文化遺產。隨着經濟全球化和現代文明的衝擊,我國文化遺產正面臨着嚴峻的形勢和新的挑戰。社會的轉型和急速的現代化正無情地吞噬着傳統文化,使許多文化遺產失去了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基,正逐漸消失。當我們的傳統節日變成其他民族的申請專利,而我們的青少年卻沉浸在西方的節日對傳統節日置之不理,這怎不令人哀慟;當我們的文物陳列在他國的博物館裏,而在我們國度的文物卻沉落在某個角落,這怎不令人惋惜;當我們的傳統文化變成他人的盈利工具,而許多人卻還在哈韓哈日,這怎不是我們民族的遺憾……因此,保護我們的文化遺產刻不容緩。

在第四個“中國文化遺產日”到來之際,國家文物局提出了以“保護文化遺產,促進科學發展”為主題文化遺產保護,中原作為中華民族文化之根,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化,有“地下文物第一,地上文物第二”的盛譽,為了保護我們民族的遺產、為了我們民族的持續發展,作為一個文博事業的接班人,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呼籲同學們保護我們的文化遺產,特提出如下倡議:

1.提高自己保護文化遺產的意識。

2.保護我們身邊的文化遺產。

3.主動加強對文化遺產保護的宣傳,比如用相機記錄您看到的文化遺產,並通過網絡等多種途徑進行宣傳。

4.如果遇到正在遭受破壞的文化遺產,請主動與當地文物部門聯繫。

5.在參觀博物館、紀念館和文化遺產景點時,文明參觀,不亂畫亂刻,破環文物。

文化遺產是滋潤現代科學、教育、文化和民族自尊心的源泉,對文化遺產的破壞和丟棄,終將導致精神的貧乏和歷史記憶的缺失。在當今社會快速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對於這些依附着民族魂魄的珍貴文化遺產,我們只有倍加保護,才更有利於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人類文化的繼往開來。讓我們攜手共同保護我國豐富的文化遺產,使我們民族的文化能源遠流長。

保護文化遺產建議書 篇5

親愛的小朋友們:

最近,“丁錦昊到此一遊”出現在埃及文物上的新聞,成為了焦點,這件事情成為新聞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們對文物保護的反省。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資源,一樑一柱,一碑一刻,一磚一石,無不凝聚着先人的智慧,留存着沉澱了千百年的歷史文明,價值不可估量。

無情的歲月風雨正在侵蝕這些珍貴的文物, 同時,不少極具價值的文化遺址正在我們眼前消失。在中國的29處世界遺產中,這14處遺產中的多數都在保護與利用方面存在某些問題。敦煌莫高窟壁畫的脱落、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的窘境、泰山周圍環境的不和諧、孔府及孔廟和孔林的被淹事件等都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武陵源、九寨溝等自目然遺產項也因遊客過多面臨被破壞的危險。文物資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我們在為它們感到驕傲和自豪的同時,更加有責任和義務去愛護它們、保護它們。

為了加強文物保護,我向各界人士提出倡議:

一要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為準則,用法律法規來規範文物保護行為;

二要認真落實“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切實有效地做好文物保護工作;

三要勇於同盜竊文物、走私文物、破壞文物等違法行為作鬥爭,積極協助公安部門偵破文物案件。

四、要從教育抓取,讓每個人都知道保護文物的重要性。

保護文物,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到的責任,讓我們未來的子孫,都能夠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文物帶給我們影響。我相信,只要做到我提的這些保護文物的建議,文物就不會在遭到破壞了。

保護文化遺產建議書 篇6

各位朋友們:

大家好!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資源,一樑一柱,一碑一刻,一磚一石,無不凝聚着先人的智慧,留存着沉澱了千百年的歷史文明,價值不可估量。然而由於眾多的歷史的的原因,文物多散落民間或埋於地下,難於統計,更談不上保護管理,再加上羣眾法律觀念淡薄,意識不到保護文物的意義和責任,以及文物販子的介入,導致文物盜賣、毀壞現象時有發生,讓人心痛。

對於這個現象我有幾點建議:

1、國家政府方面:分級公佈保護等級,分級保護;制定保護規劃;專款維護;專人管理保護;加強政府文物保護管理機構建設;社會宣傳;鼓勵社會民間保護。

2、技術方面:做到科學保護;加強文物科技投入、建設;提高技術水平。

3、長效性方面:加強文物的利用力度、開放開發力度,在使用中保護和發展

保護文化遺產建議書 篇7

最近,埃及文物出現“丁錦昊到此一遊”的新聞非常的火熱,因為這件事,到處都有人在討論關於保護文物的話題,而這件事情,也引發了人們對保護文物的爭論。

最近,近年來,旅遊成了人們一大愛好,有的喜歡登山,有的喜歡觀景,還有的喜歡瞭解中國歷史古蹟,這顯然是好事.可是有些人卻不珍惜文化遺產,甚至破壞文化古蹟;在古蹟上亂寫亂畫,任意踩踏花草,垃圾亂扔等.總之,這讓文物古蹟受到很大的損害.

為了讓祖國悠久的歷史傳得更久遠,為了讓人們提高保護文物的自覺性,我提出以下幾點保護文物建議:

一.在牆壁上懸掛保護文物的字樣;

二.對隨地扔垃圾的人要受到罰款;

三.在古蹟容易受到破壞的地方修建護欄;

四.在人羣聚集的地方放置垃圾桶.

五、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好監督責任,如果看到有人在破壞文物,應該及時制止.

六、家長應該做好監督和教育的責任,不讓小朋友因為自己不懂事,而犯下這些自己不理解的錯誤。

這些,就是我對保護文物的建議了,希望每個人都能做到這些。

保護文化遺產建議書 篇8

20xx年9月30日,從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首都阿布扎比傳來喜訊,在此間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會議經審議表決,決定將湄洲媽祖祖廟代表全世界媽祖宮廟和信眾申報的《媽祖信俗》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標誌着媽祖文化正式成為全人類的共同文化遺產,這是全世界媽祖信眾的共同榮耀。

為更好保護我們的共同遺產,增進全世界對媽祖文化的認識和了解,激發全世界共同參與媽祖文化遺產保護的熱情,體現媽祖信眾熱愛和平的美好願望。為此,我們倡議:在媽祖羽化昇天1022週年的農曆九月初九(公曆10月26日)上午九點九分(北京時間),全世界的媽祖宮廟同時敲和平鍾81響(寓意九九歸一,體現媽祖信眾期盼世界和平的一大美好願望),並用中文和當地語言掛起祝賀橫幅標語及電子屏(內容為“熱烈祝賀媽祖信俗成功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燃放鞭炮或禮花,開展各種民俗活動或運用各種形式來共同祝賀,並請當地的電視、報紙等媒體進行報道,做到五洲同賀。

《媽祖信俗》成功申報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使媽祖文化煥發出更強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向心力,對保護媽祖文化、傳承信仰習俗、挖掘文化內涵、推動廣泛傳播、擴大世界影響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們真誠渴望全球媽祖宮廟和媽祖信眾都積極參與進來,願媽祖的靈光庇佑五洲四海,讓媽祖的大愛維繫世界和平。

保護文化遺產建議書 篇9

尊敬的長城風景區的各位領導:

您們好!

冒昧打攪了您們的工作,真對不起!我是一名小學生,我是看到了一則關於長城被破壞的報道,才想起給您們寫這封建議書。當我看到這則報道時,我感到非常羞愧,我們中國人怎麼一點兒文明都沒有!破壞長城也就等於是在侮辱我們古代勞動人民啊!他們就是我們的祖先啊!這些人到底有沒有想過,他們正在破壞的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有可能是他們自己的祖先用自己寶貴的生命換來的!為此,我感到非常痛心。於是我為保護長城提出了幾點建議:

1、讓遊客們自己帶垃圾袋;並且在每隔100米處建設一個垃圾桶。

2、安裝攝像頭、廣播;再找人巡邏,然後被發現的人在破壞長城罰款。

3、讓那些住在長城附近的無業遊民來當長城的保護員。

4、向政府建議:保護區內要少建房、並且要建必須建成風格統一的公用設施。

以上,是我為保護長城貢獻出的一小點兒力量,希望各位領導不要見意。

保護文化遺產建議書 篇10

20xx年6月14日是我國第九個文化遺產日。

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包括可移動文物和不可移動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羣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如民俗活動、表演藝術、傳統知識和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器具、實物、手工製品等)和文化空間。

齊河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據出土文物考證,約在四、五千年前(新石器時代中、晚期)齊河境內就有氏族聚居。千百年來,先民們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創造了無數輝煌,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化遺產。到目前,我縣公佈文物保護單位89處,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66處。館藏文物有200餘件,其中國家二級文物2件,三級文物34件,一般文物144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共61項,其中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7項,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61項。

這些文化遺產是歷史留給齊河寶貴的財富,更是齊河文明史的重要見證,保護傳承先民們創造的優秀文化遺產,對於加強文化強縣建設,促進經濟與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保護先輩們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保護文化遺產建議書 篇11

文化遺產是人類燦爛文明、輝煌歷史和非凡創造力的集中體現與智慧結晶,是歷史發展和人類社會進步的永恆記憶,是後人傳承歷史、繼住開來的文化淵源,是全人類共同的寶貴精神財富。文化遺產就在你我身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保護文化遺產是一項與整個人類社會的未來發展密切相連、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

青田,鶴山甌水,千年古縣,文化底藴深厚,文化資源豐富,是中國石雕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石文化之都和浙江魚燈之鄉。勤勞智慧的青田人民創造出了無數優秀的文化遺產,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目前,青田石雕、青田魚燈、劉伯温傳説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保護名錄。

青田縣文物保護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研究中心,肩負着全縣文化遺產的普查、宣傳、保護、傳承、研究和利用等職責。現有縣文物保護點198處、縣級文保單位76處、省級文保單位9處;館藏文物——元代龍泉青瓷葫蘆瓶選入特種郵票發行,9件青瓷文物珍品載入國家文物精品集;先後編纂出版7本青田文物史料書籍。近年來,內馮縣委誕生地舊址、北山吳氏宗祠、萬阜夏超舊居、阜山裕堂別墅、石門洞劉文成公祠、高市陳誠故居、鶴城劉府祠、龍現吳乾奎舊居等一批文物建築得到合理的保護修繕和開發利用。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一項嶄新的工作,我縣在民族民間藝術資源普查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的基礎上,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現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國家級3個、省級7個、市級26個、縣級78個;代表性傳承人國家級1個、省級9個、市級20個、縣級20個;傳承基地國家級1個、省級3個、縣級傳承基地20個;省級經典景區1個。目前,還在積極申報世界人類與口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然而,隨着時代飛速發展,強勢文化不斷衝擊,社會成員流動頻繁,價值觀念急劇變化,我縣文化遺產保護正面臨嚴峻的挑戰:一些承載着悠久歷史的傳統建築不斷遭到損毀,一些飽含民族思想感情美麗結晶的藝術品種、傳統工藝在悄無聲息地消逝——能不能將祖先留下的這些珍貴的精神財富完好保存並傳予後人,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考驗。

文化遺產保護時不我待,刻不容緩,迫在眉睫,任重道遠。每年6月份的第二個星期六,是我國的“文化遺產日”。值此第七個全國文化遺產日(6月9日)到來之際,我們呼籲,全社會都積極行動起來,以主人翁的態度重視文化遺產,關注文化遺產,走近文化遺產,參與文化遺產,熱愛文化遺產,保護文化遺產, 留住文化之根,守住民族之魂,為“建設美麗村居、構築和-諧家園、打造幸福僑鄉”添磚加瓦,貢獻力量!

保護文化遺產建議書 篇12

文物古蹟是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文化遺存,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用實物書寫的歷史,是刻劃一個民族歲月的書,在它的身上記載着許多歷史故事。我國有一句老話“見了故物,如見故人”。文物古蹟,不僅反映民族性格與民族精神,同樣也是一個國家、民族繼承、發展、創造先進文化之能力的重要標誌之一。它是人類改造自然的見證, 反映了歷史上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及其發展,通過對文物古蹟的研究探索,我們可以窺見人類自誕生以來的生活面貌。文物是人類在歷史上創造的,是人類過去生活的反映,具有不可再生、不可循環的特點,一旦消失就可能永遠不能再現。因此,對文物古蹟實施保護意義極其重大。

1 文物古蹟保護的必要性

文物古蹟是特殊的文物,其特殊性體現在:整體而言,文物古蹟作為文物的一種,是不可以人為移動的。如果移動了, 其價值必然受到巨大貶損甚至喪失原有價值。因此,《文物保護法》 在制定條文規範諸如古遺址、古城址、古窯址、古地道、古墓葬、古建築羣、石窟寺等文物古蹟的時候,使用了“不可移動文物”的概念,並規定:“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壁畫、近代現代重要史蹟和代表性建築等不可移動文物,根據它們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可以分別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單位,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國民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從過去單純追求物質生活向尋求精神享受轉變,不少人開始追求尋根問底,從歷史文化古蹟中,從民族民間文化、宗教文化和神奇的大自然中吸取教益,陶冶性情,抒發情懷。因而旅遊業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高的綜合效益,併成為各地經濟最具潛力的新的增長點和未來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然而,在當前經濟飛速發展時期,有些地方的個別單位、個人,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不能正確處理發展經濟與保護文物古蹟之間的關係,在國家級、省級、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區內大興土木工程,或興建商店、攤點,或興建餐廳、旅店,對這些單位和個人來講,是得到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其結果嚴重違反了《文物保護法》,破壞了文物保護景點的環境風貌,打破了其整體的完美性;有些地方以開發旅遊資源的名義違章違規修建堂館等,與當地政府的大量干涉不無關係,有的政府不能正確處理發展旅遊業與文物古蹟保護之間的關係,片面的認為,“保護是為了利用,只有利用好了,賺了錢,才能做到有效保護”, “改革開放,核心是發展經濟,在建設中的一些破壞是難以避免的,保護是次要的”。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演化成了破壞性的建設行為。這種情況愈演愈烈。因此,加強對文物古蹟的合理保護,加大對文物古蹟知識的宣傳工作就顯得及其迫切和重要。

2 在保護好的前提下合理利用

文物古蹟首先是文物,一切歷史、科學和旅遊價值都依託於文物本身,失去或破壞了文物本身,所有的價值也就不復存在。所以,我們應該而且必須永遠把保護放在首位。但是,如果説保護就是純粹意義上的保護,就是為了保護而保護,則失去了保護的意義。任何奇珍異寶,一旦束之高閣,外人難睹其貌,也就不能真正體現其價值。試想,假如將一些文物古蹟圈禁起來,將一些著名的文物如三星堆兩坑文物出土後就藏於庫房,僅供專家學者研究,那麼,今天世人恐怕絕大部分不知其為何物。而正是這些文物古蹟的建成開放和各類出土文物的頻繁出展,才使各文物古蹟名揚四海,文物古蹟的保護才愈來愈受到各方的關注和重視。所以,在加強保護的基礎和前提下,應該對文物本體進行充分展示,以彰顯其文化特質,發揮其社會教育功能。

新世紀以來,文物保護工作者要抓住機遇,立足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按照文物遺址保護規劃的要求,科學、系統地實施大遺址保護展示工程,通過展示重要遺蹟、整治遺址環境,使文物遺址成為遺蹟景點眾多、環境優美宜人、有機相融的大遺址景區,成為彰顯古代文明、弘揚傳統文化的中國乃至整個亞洲地區最具吸引力的人文景觀。所以,要加強重要文物遺蹟的保護,實現文物保護與利用的雙贏。

文物古蹟是一項重要的旅遊資源,保護文物古蹟對於我國旅遊事業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探古求知是廣大旅遊者的共同心理,人們希望對自己的民族、國家乃至全人類的歷史有所瞭解,對自己民族、祖國乃至全人類博大精深的文化有所體會。達到這一目的的途徑不外乎兩條:一是,學習書本知識;二是,觀覽文物古蹟。作為人類文化載體、 反映人類發展歷程的文物古蹟給人以直觀、形象、生動的感受,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此外,文物中大量的人類各發展階段的絕世之作,能滿足人們的好奇心。由於文物能滿足人們探古、探奇、求知的需求,因而成為旅遊資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有着 5000 多年連綿不斷的文明史,文物古蹟比比皆是,如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秦兵馬俑、世界上古今體量最大的封土陵墓秦始皇陵,世界上保存最大、最完整的皇宮北京故宮,有“東方藝術明珠”之稱的敦煌莫高窟等。文物豐富、文化古老的特點,決定了我國要重點開發以歷史文化為主體的旅遊資源,旅遊產品始終以觀光型文化旅遊為主。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是旅遊業的靈魂,中國旅遊業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即體現於東方特色的文物古蹟,國際遊客到中國來旅遊,主要還是出於對中國東方文化體系的一種神祕感。

因此,較之其他國家來説,文物對於我國旅遊事業,更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我們應充分利用文物優勢,以文物古蹟為主題,開發系列產品,着重發展文物古蹟旅遊,以推動我國旅遊事業的發展。

發掘歷史文化內涵,提高旅遊景區品位。文物古蹟、風景名勝都有它本身的價值,也有其歷史淵源和傳説,各有不同的內容和特點。景區景點中的歷史文化內涵是形成特色和吸引遊客的關鍵所在。只有打造出旅遊“品牌”才能吸引更多的國內外遊人來觀賞旅遊。忽視歷史文化、民族民間和神奇大自然自身所藴含的科學文化的發展和整理提煉,名景名點就會缺乏文化主導和精神支柱,失去持續發展活力。所以,必須高度重視和充分發掘歷史文化、文物內涵,發掘其中的史蹟、人物、政事、神話,用歷史名人、名事、名詩、名篇來包裝旅遊業中的文化底藴和文化內涵,增強旅遊業的吸引力,提高旅遊業的生命力。旅遊部門培養一大批既是教師、教授,又是表演藝術家,又有淵博的知識的導遊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先進文化是旅遊業的靈魂。建立在豐厚的文化內涵之上的旅遊業才能保持永久的生命力和持續發展。

發展旅遊業,一定要搞好整體的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創出自己的特色,而且把旅遊資源的保護放在重要位置。把規劃搞好了,合理、科學地安排好、保護、建設好各種吃、遊、娛樂、購物等基礎設施建設,一定會對許多國內外旅遊者觀光開闊眼界產生極強的吸引力。這樣,文物古蹟的保護與旅遊事業的發展就可以做到兩全其美、相互促進。

保護文化遺產建議書 篇13

世界文化遺產是人類燦爛文明、輝煌歷史和非凡創造力的集中體現與智慧結晶,是歷史發展和人類社會進步的永恆記憶,是後人傳承歷史、繼住開來的文化淵源,是全人類共同的寶貴精神財富。20xx年6月22日,在柬埔寨首都金邊召開的第37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正式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哈尼梯田成為了全人類共同的財富。作為哈尼梯田的故鄉、紅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遺產地的元陽縣,隨着申遺的成功,標誌着元陽擁有了世界級的資源和品牌,使元陽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得到極大提升,元陽在全州乃至全省的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元陽山清水秀,民族文化資源豐富多彩,底藴深厚,特別是以哈尼族為主的各族兒女在長期生產勞作中創造的19萬畝梯田,是祖先留給全縣各族兒女的寶貴財富,哈尼梯田“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構的良性農耕生態系統,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範,是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是活的文化景觀,在世界農耕史上具有特殊意義。

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哈尼梯田和民族文化的保護也面臨着嚴峻的挑戰。文化遺產保護時不我待,刻不容緩,迫在眉睫。值此哈尼梯田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一週年之際,縣委、縣人民政府向社會各界倡議:

人人都來做哈尼梯田的宣傳者。哈尼梯田神奇壯觀,被中外遊客譽為“人間仙境,世界奇蹟”。作為梯田故鄉的兒女,我們要引以為豪,多向外界宣傳哈尼梯田、宣傳元陽的風土人情,提升哈尼梯田在國內外的知名度、美譽度。

人人都來做哈尼梯田的保護者。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保護梯田周邊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宣傳好、遵守好保護哈尼梯田的相關法律法規,積極同破壞哈尼梯田及其生態環境的行為作鬥爭,共同保護好哈尼梯田四素同構、和-諧共生的自然文化景觀,讓哈尼梯田這塊民族瑰寶永放燦爛光芒。

人人都來做梯田文化的傳承者。作為梯田故鄉的兒女,我們要熱愛家鄉、熱愛哈尼梯田、熱愛梯田文化,學習好、傳承好、發揚好梯田文化,為築好“梯田魂”,打造“千年梯田”文化品牌做出貢獻。

讓我們行動起來,高度重視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關注哈尼梯田,熱愛哈尼梯田,走近哈尼梯田,參與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留住文化之根,守住民族之魂,為建設“宜居元陽、美麗元陽”添磚加瓦,貢獻力量!

保護文化遺產建議書 篇14

20xx 年12月8日至10 日,由中國國家文物局、中國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二屆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論壇”在海口舉辦。來自中國、東盟確定與會國家及英國、肯尼亞等相關國家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襄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大計,共同倡議如下:

一、充分發揮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的重要作用

我們認為,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經濟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也是促進共同發展的經貿之路、文化之路、和平友好之路。千百年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薪火相傳,推進了人類文明進步。加強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研究,對促進沿線各國經濟文化友好往來,拓展睦鄰友好,擴大互利共贏,意義重大。

二、共同推進海上絲綢之路水下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

水下文化遺產保護與海上絲綢之路密切相關。海上絲綢之路綿延兩千年,跨越亞歐非,在沿線各國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文化遺產。我們希望,各相關國家和地區,在考古調查與研究、人員培訓與交流、修復保護、展覽展示等方面開展富有成效的合作,共同促進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共同建立一個開放性交流與合作平台,實現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資源共享、信息互通。

三、加強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機構和學術團體的交流合作

我們將共同努力,借鑑中國與東盟合作的良好機制和成功經驗,廣泛開展以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為主題的雙邊或多邊交流與合作,並積極開展與域外其他國家在此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在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研究、保護和利用等方面謀求更廣泛的合作。

四、共同抵制和防範非法佔有水下文物的行為

損毀、盜掘海上絲綢之路水下文化遺產的非法活動,是對人類文化財富的嚴重侵害和野蠻掠奪。我們呼籲,各相關國家和地區應共同防範、共同抵制、共同打擊非法佔有或破壞水下文化遺產的行為。

五、倡議實現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論壇的機制化

我們倡議建立定期定址舉辦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論壇的機制。今後每兩年舉辦一屆,會址常設海南,可採取申請或推薦、指定等方式決定論壇主賓國,每次論壇的主題由主賓國提出,與參與國共同商定。

保護文化遺產建議書 篇15

尊敬的長城風景區的各位領導:

您們好!

冒昧打攪了您們的工作,真對不起!我是一名國小生,我是看到了一則關於長城被破壞的報道,才想起給您們寫這封建議書。當我看到這則報道時,我感到非常羞愧,我們中國人怎麼一點兒文明都沒有!破壞長城也就等於是在侮辱我們古代勞動人民啊!他們就是我們的祖先啊!這些人到底有沒有想過,他們正在破壞的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有可能是他們自己的祖先用自己寶貴的生命換來的!為此,我感到非常痛心。於是我為保護長城提出了幾點建議:

1、讓遊客們自己帶垃圾袋;並且在每隔100米處建設一個垃圾桶。

2、安裝攝像頭、廣播;再找人巡邏,然後被發現的人在破壞長城罰款。

3、讓那些住在長城附近的無業遊民來當長城的保護員。

4、向政府建議:保護區內要少建房、並且要建必須建成風格統一的公用設施。

以上,是我為保護長城貢獻出的一小點兒力量,希望各位領導不要見意。

保護文化遺產建議書 篇16

提起長城,目前基本情況是:三分之一基本完好,三分之一殘破不全,三分之一不復存在。據史料記載,長城全長約6300公里,所以叫萬里長城,但據最新調查顯示,明長城牆體和遺址總長已不超過2500公里。 使我感覺到:如果長城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保護,遲早它會面目全非或全部毀滅。

我覺得我們能這樣保護長城:

一、不要登長城,過分的開發旅遊已經使長城變得滿目瘡痍。

二、遵守長城保護管理制度。

保護文化遺產建議書 篇17

保護文物是造福子孫後代的事:

(1)不可過度開發,文物遺蹟所承受的參觀能力是一定的,超過了這個能力,文物肯定會有所損毀,這種損毀可能是微小的,、不易察覺的,但等到你發現它的時候,恐怕已失去了補救的可能。

(2)在維修擴建文物古蹟時,應保持它的原汁原貌,不可輕易加入現代的元素,最好是能做到“修舊如舊”,雷鋒塔前修了自動扶梯,我個人覺得就破毀了整個雷鋒塔址的味道,修建者當初也許是好意,但結果令人不敢苟同。

(3)保護文物不是僅靠政府的力量就能解決的事,要靠每一個人的保護意識,當我們漫步在白堤、蘇堤,飽覽西湖美景時,我們不經意間的一個行為,比如吐痰,亂扔東西都會破毀我們身邊好不容易保護下來的文物古蹟。因此,提高全民意識是關鍵。

保護文物,人人有責 文物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無價之寶,是金錢買不到的。經過多少年的風風雨雨和戰亂,流傳至今的文物相對來説已經不多了。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能夠留傳於世的文物會越來越少。所以文物十分珍貴,我們也應該愛護文物。

保護文化遺產建議書 篇18

經過本報組織的“邀你當記者尋訪古遺蹟遊”活動,已經深深愛上西安古遺蹟的特邀嘉賓記者於亞男、崔庚年、宋朝環、王建華等人,昨日聯合發出倡議,希望全西安的市民們從自身做起,自覺地愛護文物,保護文物。

倡議書提出:

一、要做文明的西安人,熱愛古城,愛護古蹟,依法保護古蹟;

二、對偷盜倒賣文物的人進行依法舉報,依法處理,人人都要保護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

三、教育青少年從小要有保護文物的意識,這項工作應從學校、社會、家庭聯合做起,創建文明的古城要從我們每一個人做起。

作為主要發起人於亞男説,西安與開羅、羅馬、雅典齊名為四大世界名都,擁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5處,其中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單位,秦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歷史留下的文物古蹟是我們特有的不可再生資源,在現代化的城市建設中,作為市民,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從自己做起來保護這些珍貴的歷史資源。如果沒有全民的保護,再健全的法律法規都是留在紙上。

倡議發起人:特邀嘉賓記者於亞男、崔庚年、宋朝環、王建華、張軍生、張錫韓等68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yi/kjmy9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