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音樂蘇珊娜教學反思(精選15篇)

音樂蘇珊娜教學反思(精選15篇)

音樂蘇珊娜教學反思 篇1

音樂教學應該充分體現其育人功能,使課堂真正成為培養熱愛生活和具有鮮活個體的搖籃。反思《蘇珊娜》的教學,我認為成功的關鍵在於整個教學過程將學生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給學生以最大的空間感受,體驗、想象、表現的機會,從而能夠充分展示才華,挖掘潛力。釋放情感,體驗成功。

音樂蘇珊娜教學反思(精選15篇)

一、 關注學生及其情感

本節課的教學,教師創設了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關注學生的情感。從談話中、表揚中、活動中充分讓學生説、玩、跳、唱、想象和創造。孩子們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從知識的拓展中,讓學生結合多媒體課件瞭解了與音樂相關的姊妹藝術,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

二、 充分感受和表現

對美的感受和理解,是審美教育的要點。本課把感知放在重要位置。聽,是感知與理解音樂的前提條件,也是藝術實踐最重要的過程,因而要從聽入手讓學生感受音樂的情緒,熟悉音樂的旋律,再引導學生從歌詞中感受歌曲的情感。本課,我從聽歌曲《蘇珊娜》律動進教室開始,在律動的動作中感受音樂,導入教學。通過談話與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激發欣賞歌曲的願望。通過兩次傾聽,對學生提出了不同的問題與要求,使學生音樂能力有所提高。最後,通過學生的感知,引導學生從唱、跳、口風琴伴奏和舞蹈創編等方面來表現音樂的美。另外,本節課的最後一個環節,以開“音樂會”的形式,提供給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角色展示自己的機會 ,使每個學生既是創造者又是表演者和欣賞者。

但是,本節課中也有不足之處,如:學生學習歌曲的方式還可以更靈活多樣,以更大的激發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對口風琴的吹奏技巧上的要求與指導還不是特別到位。

通過這節課的實踐探索,也又一次的讓我認識到,在常規的音樂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訓練還需加強,對學生的整體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還需不斷的滲透與培養,發揮音樂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為學生綜合音樂素質的提高打好基礎。

音樂蘇珊娜教學反思 篇2

1、這首歌曲比較歡快,學生也比較熟悉,基本上能較快唱下來,就是16分音符的弱起節奏學生容易唱不準,很多學生會託拍,我基本是用多次範唱的方式來讓學生聽唱弱起拍的節奏,效果好了一點,但學生對弱起拍的概念還是比較模糊,節奏方面的知識打的還不是很紮實,這方面知識點在以後教學中還需重視和加強;

2、這首歌曲很適合邊唱邊跳,從舞蹈和演唱中體會美國鄉村歌曲的特色,感受風土人情。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了唱而沒有動,失去了讓學生近距離感受美國音樂文化的機會,這點在以後教學中還得注意。

音樂蘇珊娜教學反思 篇3

《噢!蘇珊娜》是一首美國鄉村歌曲,情緒比較歡快,活潑,這也是我選擇這首歌曲上公開課的原因之一。下面我就對我備課以及課後做一個反思。

第一,剛拿到教師公開課的時間表的時候,我發現我的課被安排在了十二月二十五日,這一天剛好是聖誕節,我就開始想“怎樣才能把課與聖誕節聯繫在一起”。後來我選擇了《蘇珊娜》這一課,歌曲的情緒非常歡快,學生必定喜歡,而蘇珊娜是一個美國小姑娘的名字,因此,我聯想到由蘇珊娜這個人物貫穿整個課堂,由蘇珊娜帶領大家去參加神祕的“聖誕舞會”,這樣不僅與聖誕節聯繫在一起,而且學生也會喜歡。

第二,《蘇珊娜》這一課講述了蘇珊娜長途跋涉的尋找自己的朋友,其中“找朋友”是一個關鍵詞,我立刻聯想到了學生在幼兒園學過的歌曲《找朋友》,之後我用找朋友的遊戲做一個情景導入:一位同學拉着蘇珊娜(娃娃)的手並且要介紹給自己的好朋友,依此類推。這個遊戲正好可以點題《蘇珊娜》,又可以點到歌曲中找朋友的內容,學生也比較喜歡,效果還不錯,但是遊戲的時間過長,使導入有點拖沓,我想可以減少幾個同學參與遊戲,這樣時間會安排的更合理。

第三,由於這首歌曲是英文翻譯過來的,歌詞特別的拗口,裏面還有兩處美國的地名“阿拉巴馬”“路易斯安那州”,學生先有節奏讀歌詞的話相對來説比較困難,所以我排除了先讀歌詞。還有一處難點就是弱起小節,弱起小節又稱不完整小節,這個難點要解釋起來比較複雜,學生也未必能聽得懂,還有一處重點就是跑跳步和邀請舞的學習,怎樣才能把這些串在一起呢?我想了又想,可以用闖關的方式,用蘇珊娜貫穿這一課,用找朋友的遊戲導入,然後蘇珊娜要帶大家去參加聖誕舞會,但是大門需要學生完成三個任務才能開啟,第一關:考驗同學們的耳朵,聽音樂説出情緒,第二關,考驗眼睛與歌喉,由於歌詞比較難,我先從旋律開始學起,讓學生找不同的旋律並且學唱譜子,然後我用了一個“拼一拼”的遊戲,讓同學們把歌曲的譜子拼了出來,並用“啦”唱出來,之後再讀歌詞,學生就學得很快了。而弱起小節,我運用了在每一句後面拍兩下手的方法,讓學生感受歌曲的開頭是怎樣從前奏過渡到歌曲的。這一點學生完成的並不太好,拍的有一點亂,我應該講得慢一點,把方法再説的準確些就更好了。最後的一關是舞蹈的展示,我加入了男女不同邀請舞的動作,學生學得很快,氣氛也很活躍。最後在大家學完歌曲,“大門”開啟後,我用了幾張好看的圖片吸引着學生的目光,之外還有一個簡短的自編歌詞,學生也完成的比較好,整體來説流程比較順暢。

整堂課下來學生學習氣氛還是比較活躍的,但是不足的地方還有很多,歌詞還需要給學生説得再細緻一點,導入時間過長,而且總結性的語言不夠準確,在以後的時間裏還要多聽其他老師的課,與其他老師多交流,才能累積自己的教學經驗。

音樂蘇珊娜教學反思 篇4

《愛我中華》是一首歌詞。這首歌詞表現了各民族愛我中華的強烈凝聚力,表達了人們團結一心,建設國家的雄心壯志。

在課的開始,讓學生根據自己預習時的情況進行提問,然後歸納總結出問題,問題一是:文中多次提到“五十六”這個數字,它分別被比作什麼?問題二是:愛我中華在歌詞中出現幾次?表達怎樣的情感?這篇課文的生字詞較簡單,首先我讓學生在自由讀的基礎上用學過的方法解決課文生字新詞,並讀通讀順課文。接着,在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積極引導學生讀中悟境,讀中悟意,讀中悟情,讀中悟志。課中,有讓學生自由讀、同桌讀、小組讀、師生互讀,讓學生在多層次、多角度的朗讀中去感悟作者的民族情,愛國情。從課堂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學生從一開始只能讀正確,到後面情感投入,朗讀也到了一個高潮。最後,讓學生在讀通、讀懂、讀會的情況下,仿照課文的“愛我中華,健兒奮起步伐。愛我中華,建設我們的國家。愛我中華,中華雄姿英發。愛我中華!”這部分內容,仿照編寫一段話。由於時間關係,就一個小組內的同學這樣子説到:“愛我家鄉,古樸雅緻。愛我家鄉,穩重沉着。愛我家鄉,神話傳説。”通過仿寫達到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學生的想象力。

不足:

1. 學生的精神是集中的,然而學習的狀態卻不是飽滿的。原因在哪呢?我也是比較納悶,是不是一上課就拋給了學生不恰當的問題,讓他們放不開呢?課的後半段學習狀態好多了,在引導學生理解各行各業的人們都在建設我們的國家時,有的學生也能聯繫自己的實際來談,課堂氣氛也活躍起來了。

2.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時,似乎還不夠深入。教師的課堂語言不夠精煉,在幾個關鍵點上,沒有起到引導的作用。

音樂蘇珊娜教學反思 篇5

《大海啊,故鄉》是一首3/4拍的抒情歌曲。屬於五年級下學期的教學內容。歌曲的音域跨度為九度。教學重點為附點、切分節奏。音樂元素樸實無華,難點是對祖國、大海、故鄉的眷戀之情的表達。

教學中我不僅關注了愛母親——愛故鄉——愛祖國,這條愛的主線。更關注了附點、切分節奏元素的演唱技法。用樂曲內在的元素精準的表現歌曲情緒,教學特色是以情感為主線,貫穿全課的始終。整個教學通過“創設情景——聽海”,“激發情感——唱海”,“表達情感——演海”,“昇華情感——團圓”四個版塊的鏈接,使課堂教學逐級推進,層次分明,縱深發展。根據學情的進展,任強老師不不時的點燃學生的感情之花,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注意培養學生對藝術美的感受與表現,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突顯了“提升了教學品質,推進高校課堂”的教研主題。

關注音樂元素,關注音樂自身的律動和強弱規律為樸實的歌曲插上了愛的翅膀。但單純的技術練習會使學生感到枯燥,所以在教學中我用了幾朵浪花來表現切分節奏、附點節奏的強弱規律,形象的浪花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樂蘇珊娜教學反思 篇6

一、 感受和欣賞音樂:本課的導入我利用了聲頻和視頻作為引導,希望同學們感受感自然,引發學習興趣。學習歌曲之前,主要也是採用了聽學法的方式,先讓同學們欣賞音樂,聽音樂、説感受,對於三年級同學基本可以聽出歌曲的旋律,節奏,速度,情緒,拍子等。

二、表現:在學習過程中,為了讓同學們表現自己,也多處運用了讓同學模仿或老師提問的方式,不管同學們回答是否準確,都先給予肯定,但是還是隻有個別同學能夠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達不到整體效果,在這方面還是需要各位經驗豐富的老師給予指點。

三、 創造:三年級學生對創造的要求是能夠運用人聲、樂器聲模仿自然界或生活界的聲音,在本課中,我運用了讓同學模仿自然界聲音作為體現,這一環節同學們還是比較喜歡參與的,也基本能達到預想的效果。

四、音樂與相關文化:對三年級孩子其中有這樣一點要求,要求同學們用合適的音樂作為背景,為兒歌或者詩朗誦配樂,對於我校的孩子,目前對於這一點整處於引導期,大部分孩子不能獨立完成,所以在本課中,我為他們找了固定的古詩以及古詩詞歌曲,讓他們先欣賞感受,相信當他們能夠欣賞和説出感受後,不久變會自己為詩詞配背景音樂,當然這一點還在學習體驗當中。

音樂蘇珊娜教學反思 篇7

《打花巴掌》是一首北京的兒歌,在學習這首歌曲的時候,我是以談話法導入的。我首先問學生:有沒有玩過拍手歌的遊戲,就是同伴兩人之間,互相拍掌,嘴裏説着一些自編的台詞。學生們當然是很激動地説玩過這個遊戲,而且都開始玩起這個遊戲來了,頓時,教室裏就鬧哄哄了。之後,我又説,北京的小朋友們,也愛玩這樣的遊戲,他們的遊戲名稱叫“打花巴掌”,請學生猜猜“打花巴掌”是什麼意思。學生積極地討論,但是得出的結果,幾乎都把這個名字解釋成了“打耳光”這樣的意思。我及時地糾正他們的錯誤觀點,告訴他們這是因為北京的小朋友在玩這個遊戲的時候,是用説唱的形式結合的,而且在唱的時候,會唱到幾個月份,還有幾種花,因此才叫“打花巴掌”。

在首先了解歌曲名字的含義之後呢,我便導入新課,請學生聆聽《打花巴掌》。低年級的小朋友如果單純讓他們聆聽音樂,沒有給他們設定問題,他們的聆聽的效率是很低的,因此,我首先給他們佈置了一個思考題,那就是小朋友們玩這個花巴掌的遊戲時,一共唱到了幾種花的名字。有了問題,同學們自然會比較認真的去帶着問題聆聽歌曲。接着,再次聆聽的時候,我又給出了更難得問題,那就是,四段歌詞,唱到了四個月份,每個月份後面“我們從小愛____”,這個地方,需要小朋友們認真聆聽之後,填寫上去。這就給他們帶來了更大的挑戰了。我要求小朋友分組回答,每個組聽一個月份。之後,我把回答的結果都寫在黑板上,便於學生記憶。接着,就要來具體學習節奏和旋律了。前面“打花巴掌的,一月一,我們從小愛學習”,這一句所對應的節奏型,需要單獨拿出來練習。練習完之後,我還特地提到“的”字,這個字在念得時候,要帶點地方口音,要念Dei。

這首歌曲的學習,其實和其他歌曲的學習步驟差不多,只是,這節課中,我覺得收穫最大的是,我對學生的創造力感覺很自豪。在按照計劃學習完四段歌詞之後,為了讓學生能夠來鞏固歌曲,我鼓勵學生編創歌詞。首先,我編了一段,接着,學生便你一言,我一語,一直編到了十,而且非常押韻。於是,“打花巴掌的,九月九,爸爸就愛喝老酒”等等的歌詞一湧而出。當時,我想,創造是孩子的天性,學生其實更喜歡唱他們自編的歌詞,因為那些歌詞更貼近生活,更易接受。

從這節課中,我覺得創造是藝術生命力的源泉,音樂課程標準也提出,鼓勵學生音樂創造,以後的每一節課中,我要儘量地為學生提供創造的空間。(

音樂蘇珊娜教學反思 篇8

本單元主要通過Mr Green上的一堂音樂課引出“談論能力”這一話題,主要學習Can you…? Yes, we can./ No, we can’t. I can… What can you do? 等句子以及一些“能力”方面的單詞,如:sing, dance, swim, skate, ski等。

在教學過程中,我先複習了一系列關於“能力”方面的詞彙。如play the piano /guitar, play football/ basketball, draw a picture…這使得新舊知識得以銜接。然後重點講解重點句型“What can you do?”,在學生基本掌握好新句型後,我運用圖片、體態語新授一些能力的單詞“sing, dance, swim, skate, ski…”,與句型進行整合操練。為了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我充分運用body language,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同時加強學生對動詞的印象,增強記憶效果。在鞏固單詞和句型的操練中,我讓學生自由的問答,説説演演自己的能力,學生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快速的掌握詞彙和句型,同時提高了語言的運用能力。最後利用Part D 中的圖片,以pair work的形式讓學生合作學習,使學生對語言的操練有情景並且帶任務。

在教句型時,也注意了與單詞教學相結合,做到環環相扣,體現情景教學。英語學習應該是為用而學,給學生一個任務,讓他們圍繞需要完成任務,用所學句子組織對話,不應該受到課本的侷限,在學會對話的基礎上,訓練他們英語交際的能力。

音樂蘇珊娜教學反思 篇9

前幾天,我讓寶寶們玩了音樂遊戲《大拇指》。為了激發寶寶們的興趣,我故意將手神祕地藏在背後問寶寶們:“哎呦,老師的小手不見了,寶寶們的小手有沒有不見啊?”聽我這麼一説,小傢伙們全都非常自然的將自己的手也藏在了背後:“不見了!”我馬上唱到:“大拇指,大拇指,你在哪裏?我在這裏,我在這裏,你好不好?”邊唱邊將兩個大拇指逐一伸出來,並且彎了彎大拇指,感覺像是在點頭。小傢伙們可高興了,也全都拿出大拇指跟我學起來。我如此反覆了幾遍,小傢伙們全都跟着我做了幾遍,漸漸地,他們開始跟着我一起哼起歌來,有一句,沒一句的,但是聽得出來,他們的確在唱。我們一直如此反覆,每次,小傢伙們都會跟我一樣做動作,但是卻有些寶貝沒有和我們一起唱歌。於是,我就走到在唱歌的小朋友面前,用我的大拇指和他的大拇指碰一碰,並説:“大拇指喜歡跟在唱歌的小朋友做好朋友。”如此一來,每個孩子都張開了嘴,雖然有的歌詞並沒有記清,但是他們的的確確跟着老師在唱,而且還十分愉快呢!

從中,我得出兩點結論:

一、動作可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因為孩子是好動的,動是他們的天性,不是嗎?

二、教師肢體語言的引導同樣重要。孩子還小,語言的引導對於他們來説還有點可望而不可及,他們會聽不懂,而肢體語言卻是可以感受到的,而且,孩子非常喜歡老師的撫觸,老師的撫觸會讓他們覺得安心,舒適,他們非常渴望得到老師的撫觸。

音樂蘇珊娜教學反思 篇10

透過了這節課的教學,我對新課程有了更深的認識和體會。學生的學習態度讓我明白到:在課堂的教學中,我們就應拋開書本的約束,緊抓住教學中的契機,給學生一個表現的機會,讓他們盡情地發揮出他們學習的主動權,並給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不要再沿用以往的“滿堂灌”,一人説,萬人學的方法教學,而是要重視學生的參與和實踐,鼓勵學生用心參與探索和創造,把學習的主角還給學生,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歡樂天地。一節課,能否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那就要看老師會否建立起一個好的開始。在這節課中,我先以師生共舞,與學生先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係,為創設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做好前提工作,再以學生都喜歡的動畫引入課題,把學生的注意從多彩的畫面一步一步吸引到學習中。當前,學生的德育教育、環保教育在整個教育系統中處與極其重點的地位。在國小階段中,學生是個性地喜歡上音樂課,所以,我認為做為站在教育第一線的我們就應在課堂教學中,儘量挖掘出相關的教育資料,透過點滴的滲透,讓學生樹立起完美的人格、節省的習慣。

音樂蘇珊娜教學反思 篇11

《大中國》是一首節奏感很強的樂曲,給人的感覺是熱烈、奔放的,與我們平時教孩子唱的兒歌不同,可能孩子們的在幼兒園裏接觸到像這樣的樂曲比較少,所以在聽到音樂時,很快的隨着樂曲美妙的音樂不自覺的有節奏的拍起手來,嘴裏還不停的唱着。我想這就是音樂的魅力的吧,孩子們在無形中感受到了曲子的豪放所在,所以隨着樂感不由自主的快樂的手舞足蹈起來。

這個活動是第一課時,在欣賞第一遍歌曲時,絕大部分幼兒都非常投入,而且聽的也相當認真。聽着聽着,有的幼兒還輕聲跟唱起來,欣賞完一遍後,馬上有幼兒説出了歌曲的題目,但在我提問你聽到歌曲裏唱了什麼嗎?有些小朋友 都説部清楚,我在課後意識到這時因為幼兒對一些地名還不熟悉,我應該在課前有個經驗的鋪墊。在欣賞完第二遍後,聽的仔細的幼兒説出了歌曲中許多的歌詞,如:“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中國,我愛你。中國,祝福你”;“還有珠穆朗瑪峯”、“青藏高原等”。我馬上拿出那幅中國地圖,圍繞地圖進行了聲情並茂的講解,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接着我讓幼兒邊哼唱歌曲邊有節奏地擺動身體,看樣子幼兒對《大中國》這首歌曲還是挺感興趣的。

通過傾聽、理解、欣賞、表演,祖國大好河山的美麗景色,再次浮現在幼兒的面前,讓幼兒在感受歌曲旋律的同時,既愉悦了身心,又豐富了幼兒的想像。我想音樂的魅力也就在於此。《大中國》在我們的歌聲中圓滿結束。反思這次活動,美中不足的是,幼兒在交流探索結果時,有些幼兒回答的太羅嗦,我沒有及時把他們的語言進行提煉,把孩子們侷限在一個框框中,讓他們跟着教師的思路走,而沒有發揮幼兒主動性。

音樂蘇珊娜教學反思 篇12

打擊樂教學是幼兒園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每個孩子都喜歡敲敲打打,對聲音具有一種天生的敏感性,打擊樂就很適合幼兒這種與生俱來的本能。但在幼兒園的課程安排中,幼兒接觸樂器的機會很有限,大多數時間都是徒手拍奏,教師也缺乏開展打擊樂活動的經驗。所以,當我開展大班打擊樂活動的時候還是出現了不少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注意教的定位,教師應扮演多種角色。

在活動開展過程中,由於我急於將演奏技巧教給幼兒,讓幼兒能按圖譜演奏,活動顯得比較急躁,沒有給幼兒嘗試有創造地為歌曲選擇和搭配節奏型。活動中缺乏讓幼兒自主探索圖譜的過程,幼兒主導地位還顯得較薄弱。在幼兒的主動學習中,教師決不是簡單的管理者、指揮者或裁決者,更不是機械的灌輸者或傳授者,而應是多元的角色:如良好師幼互動環境的創設者,互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兒童發展的支持者、促進者、指導者,幼兒遊戲的合作者。教師只有對自己的角色進行如此定位,幼兒的主動學習才有機會形成。

二、注意教的價值,引導幼兒充分傾聽,感受音樂。

幼兒園開展節奏樂活動,旨在培養幼兒演奏打擊樂的興趣,掌握一些基本的演奏方法,發展幼兒聽辨節奏和樂器音色的能力,提高幼兒與羣體合作的協調能力。並在打擊樂活動中,發展幼兒的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在活動中獲得一種歡快、成功的體驗。因此,開展打擊樂活動,不能將音樂丟掉,應給幼兒充分的機會來傾聽、感受音樂,引導幼兒走進音樂。在《大中國》這首樂曲的編配過程中,先讓幼兒反覆地傾聽,感知音樂,在完全掌握了樂曲結構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自己創編圖譜。在感受每個樂段的音樂風格後,引導幼兒自己配上合適的樂器。

三、注意教的藝術,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

打擊樂活動是培養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活動。教師在教的過程中要講究教的藝術,通過動作、語言、神態等方式讓孩子深切地感受到情感氛圍。在本次活動中,我在示範用身體動作打節奏時有些動作不夠到位,樂器的使用方法也存在問題、圖譜製作的不夠精美和工整。在以後的活動中,我應該進一步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規範指揮動作,注意用眼神、表情、體態進行提示,設計活動時應注意細節,考慮地更加周全一些。

對於打擊樂活動,在於我們平時的積累,我們應為幼兒創設一種藝術氣氛,讓幼兒以濃厚的興趣去參與,去表現。幼兒樂器的正確使用常規、演奏時手眼耳的協調、對音樂的感受能力等都需要我們在日常活動中進行進一步培養,讓幼兒在每一次打擊樂活動中都能夠充分地表現他們的真摯、自然的情感和積極的情緒,感受音樂的美好。

音樂蘇珊娜教學反思 篇13

這是一節國小三年級下學期的歌曲教學,本課以“春天”為主題,通過學生“説春天,模仿春天的聲音,唱春天,表現春天”等幾個環節的落實,讓學生通過説説、唱唱、演演等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自覺性和創造性的學習情緒,引領學生一步步走進春意盎然的音樂世界。

從一開始我就選用了學生所熟悉、喜愛的歌曲《小雨沙沙》作為律動音樂,激發學習興趣。這一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接着聽賞了歡快的《嘀哩嘀哩》,通過讓學生聽激發了學生找春天的興趣。課堂導入是這樣的:春天的朋友們想和我們開個音樂會,他們組成了一支春之聲樂團,今天他們給大家帶來了一個節目,請大家一起來欣賞。(因為這首歌曲大家很熟悉,大部分同學也會唱,因此我要創設情境,吸引學生。)

由於每個班級學生的條件不同,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反應也會不同,有時會超出教師的預想,這是教師預料不到的,因此,教師要有很強的應變能力,時刻以“學生為主體”,能及時對教學環節進行調整。不足之處是孩子在演唱個別樂句時唱得不夠準確,需要多加練習。另外在唱幾個像聲詞的強弱的時候,唱得很模糊,因此我就讓學生學會有節奏得讀歌詞,這樣下來效果好多了。其實這點並不是很難,關鍵是學生不夠認真,想着自己會唱了,連課本都不看,可見學生的態度是不夠端正的。

音樂蘇珊娜教學反思 篇14

《粉刷匠》這首歌曲唱起來琅琅上口,幽默風趣。雖然是首老歌,但卻深受孩子喜愛。從音樂本身來説,八分和四分組合的節奏型也正是中班幼兒需要掌握的。孩子對於粉刷工具他們卻接觸不多,“粉刷匠”的稱呼聽來也是那麼陌生。

1.導入環節反思

本課的導入,我思考到中班幼兒身心特點和發展規律,設計了豐富的資料,強調幼兒參與,重在激發和培養他們的音樂興趣。首先,讓他們回想在日常生活中的看到的油漆工人的工作,然後在《粉刷匠》音樂聲中,讓幼兒動手模仿日常生活中的油漆工人的工作,手拿刷子,以粉刷匠的模樣出現,並以範唱歌曲來自我介紹,這讓孩子們覺得新奇搞笑,也為後面的歌曲實踐活動創設了情境。引出音樂課資料《粉刷匠》,以激發孩子的學習用心性;同時為本課的創編和表演歌曲做好鋪墊。這一環節的效果還不錯。

2.熟悉歌詞

聽,是感知音樂和熟悉歌詞的前提條件,也是音樂藝術時間重要的過程。我認為在學習新歌曲時,務必設計“聽”的環節,分層次、有目的的讓幼兒聽,讓幼兒充分地感受音樂的美和歌詞的字句,能加強幼兒對歌詞的記憶,還能夠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因此,我讓他們聽先聽我清唱,再朗讀歌詞最後跟着鋼琴伴奏表演。以發展到邊唱邊創編動作。伴隨着音樂,師生開心地唱着、跳着。

透過《粉刷匠》這首活潑歡快的歌曲來將孩子已有的陌生而又熟悉的零碎生活經驗整合起來。讓孩子們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扮演粉刷工人,透過動作表述更加的加深孩子們對歌詞的理解。在教中學,在學中教,只有不斷地反思、總結、修改,才會不斷地進步。

音樂蘇珊娜教學反思 篇15

本節課我嘗試由淺入深,通過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髮現、感受春天。整個教學過程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進行,通過聽、動、唱等教學活動,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春天的美,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民主教學是營造綠色教學的生命線。上完課,我就有很多的感觸。最大的感觸是——不能低估學生的能力。孩子都是。聰明的,我們老師往往想民主教學,但又不敢真正做到民主。擔心學生放了收不回,又擔心學生不能勝任民主的學習方式,還擔心自己控制不了民主的教學局面。其實,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的。例如在探索春天的音響時,讓學生用人聲來模仿大自然的風聲、雨聲、雷電聲、流水聲等等。學生的模仿真實惟妙惟肖、五花八門。因此,越是民主的課堂教學,越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學生也越會表現自己。只有課堂上真正做到民主,學生才會感到心理的安全,才會願意由衷地和你配合。

在音樂新課堂的課堂教學中,作為教師,要積極創造學生樂於參與合作的情境,努力激發學生想學、願學、樂學和愛學的強烈學習慾望,精心設計教學情景,以情激情,以趣激情,促使學生做好合作的學習準備,避免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以上就是我本節課的教學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zl6qk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