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英語的教學反思國中(通用15篇)

英語的教學反思國中(通用15篇)

英語的教學反思國中 篇1

國中英語教學反思一文是從事多年國中英語教學工作的英語教師,結合日常教學工作中的點點滴滴,總結的幾點教學反思。

英語的教學反思國中(通用15篇)

學會英語,不但多了一對耳朵,一雙眼睛,和一條舌頭,甚至是多了一個頭腦!因為語言是人類思維的工具,認識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種語言也即掌握了一種觀察和認識世界的方法和習慣。從事多年國中英語教學工作的我,結合日常工作中的點點滴滴,總結以下幾點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一、國中英語教師應有情感意識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習過程中影響學習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學習者的情感控制。近幾十年來,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的情感因素,包括動機和態度等對英語學習的效果乃至成敗起到相當大的作用。如何將素質教育理論引入外語教學是當前外語教學戰線的一大課題。英語學習成功的因素中,除了智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那些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教學反思二、國中英語教師應有文化意識

在中學英語的教學中,因為課文的簡單易懂,所含的信息量少的緣故,很多中學英語教師忽視了文化對語言的影響,而導致了一些語言情景的不真實,和虛假的語言的產生。

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詞彙是文化信息的主要濃縮。對英語詞彙的準確理解,和對語言環境的認識和創設和把握,需要對文化的比較深刻的理解。外族文化知識的獲得,主要是通過對該族文化歷史的研究和學習,通過對該族語言文學作品的研讀,通過對該族文化生活習慣、生活方式的瞭解。而讀原版英語經典著作的學習,是達到這三條的捷徑。

英語的教學反思國中 篇2

一向以來,人們中學英語教師的語言知識能力要求不高,認為中學英語簡單,不需要太好的語言功底,只要有良好的教學技能就可以了。其實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同樣英語作為人們最廣泛的交際用語之一,更是隨着高科技的迅猛發展而日新月異地變化着。如果我們的英語教師故步自封,不求進取,那麼不但自己的語言知識很快陳舊落伍,誤人子弟,而且會被時代所淘汰。

“Changing English in the changing world”。現代英語的變化,特別是口語方面的變化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出來:

1、隨着人們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更因為國際互聯網的形成,人們之間的交際變得越來越簡捷。説話簡單快捷,是現代人生活的一大特徵。現代英語在這方面的變化表現為“一字多用”。

2、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現代英語詞彙急劇增加,並且我們發現,現代英語詞彙有相當一部分是取得新義的舊詞,如,“input”(輸入電子計算機的數據),“store”(電子計算機的儲存器),“drive”(計算機驅動器)等。

3、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小。也許是美國對世界政治、經濟影響日益強大的原因,美國英語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特別是對青少年的影響越來越大,他們以使用美語和發美國音為時髦。

4、口語不斷侵入書面語。學過英語的人都知道,英語有正式、非正式、書面語,口語,方言,俚語之分,然而當今它們之間相互滲透的現象越來越普遍。

我們的英語教師不跟上時代的步伐,不堅持不斷地學習和接受新事物,不瞭解現代英語發展的現狀和趨勢,那麼,我們所教出來的學生一旦離開學校走向社會,他們會發現他們所學的英語是多麼bookish(書呆子氣)。而教師自己則可能甚至連國小生們所津津樂道的一些常用語也可能會出現理解性的錯誤。

英語的教學反思國中 篇3

我是一名農村英語教師,在這個工作崗位上,我已經呆了整整十年了。大家都知道,在英語教學中,英語寫作是一個重點,但是學生的實際寫作能力卻經常是一個盲點。不少同學對英語寫作沒有信心,甚至於談其而變色。更有甚者在考試中,寫作題竟是一片空白!因此,我對農村國中英語寫作教學進行了反思。

察其現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詞彙拼寫錯誤,詞語搭配不當,語句支離破碎,語序顛倒,語言單調,上下不連貫,前後矛盾,沒有中心,語法錯誤,Chinglish現象嚴重,且在語篇上的佈局能力弱。另因限於條件,資訊不通,閲讀面窄,致使寫作時無話可寫。

究其原因,我以為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1、學生方面:詞彙貧乏,詞彙運用能力差,受母語干擾,不注意英漢表達的差異,平時練習少。另外,學生對西方國家的文化背景、語言習慣不瞭解,也是一個原因。2、教師方面: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比較注重單詞、語法教學,不重視文章的結構、段落佈局、表達方式及英語的語言習慣,不重視教材中安排的寫作教學任務,課堂上缺乏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寫作訓練。

針對以上情況,經過長期摸索和探討,我總結了幾條提高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經驗。在應用之於實際教學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此,拿出來供大家參考,批評和指正。

1、字詞句的練習與積累。平時應加大對學生的單詞、短語和句子的練習。文章由句子構成,句子由單詞和短語構成。首先要能夠正確地拼寫單詞,正確地運用單詞和短語,才能寫好句子。寫好了句子,才能寫好文章。注意:應是由字及詞,由詞到句的順序。教師在講解單詞和短語時,應結合語境,並要求學生仿造句子。如此,學生既記住了單詞與單詞的用法,更練習了英語語句的表達。如此便可為英語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朗讀與背誦。朗讀和背誦是學好英語必不可少的環節。我認為,作為英語初學者的國中生,每天應保持在至少20-30分鐘的朗讀時間。對於課文,尤其是每個單元的話題篇目,一定要能夠熟練地進行背誦。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熟讀和背誦課文,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語法知識,增加單詞量,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感,提高口語和書面表達能力。

3、改寫、仿寫課文。改寫和仿寫,相對於要自己創作一片文章來説,難度就小得多了。改寫和仿寫課文的練習,對那些害怕英語寫作,對寫作沒信心的同學,將會產生巨大的幫助。此舉可以幫助他們克服對英語寫作的畏難情緒,跨越心理關口消除心理障礙,培養和提高寫作興趣,逐步養成愛動筆的習慣。

4、複述、縮寫和擴寫課文。複述、擴寫和改寫,較之於改寫仿寫的難度就大多了,但是它們對於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的幫助卻是非常大的。如複述中可以給出一些關鍵詞,讓學生根據它們來進行復述。然後在更熟悉課文之後,逐漸減少關鍵詞,讓學生繼續複述,最終讓學生能夠在沒有關鍵詞的幫助,能夠自己組織語言文字來進行對課文的複述。縮寫課文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結構,段落佈局以及文章重點。擴寫則難度更大,實際上就是學生創新創作一篇新文章,可以有效地拓展學生思維,提高寫作能力。這三點都是提高英語書面表達能力的重要方面,但如果運用得當,將會使學生有成就感,從而更熱衷於寫作。

5、幫助學生提高閲讀量,並充分利用閲讀材料。閲讀是寫好作文的重要保證。在閲讀中,學生可以積累大量素材,亦可在閲讀中鞏固已學知識。先輸入了,然後才能輸出。但在農村限於條件,這一塊就幾乎為零了。建議農村教師在發現比較好的閲讀材料後,可以採用油印或是打印的方式,來印發給學生,並對材料進行充分利用。可以利用這些材料做閲讀理解訓練、做複述訓練,做改寫或仿寫訓練,做縮寫或擴寫訓練等等,都有利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6、英漢翻譯練習。不少學生在英語表達上有不足之處,出現很多的Chinglish。我認為應該針對性地做一些英漢翻譯練習,如一些重點句子、句型。我要求學生做預習課文時,須把話題篇目課文翻譯成中文,專門寫作一本本子上。期末複習之際,便要求他們在不參看課本,再把中文譯成英文。譯好了再來打開課文核對,是否寫得一樣,總結得失。以此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加深對英漢表達差異的理解,促進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

7、傳授學生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如要求學生寫作文要養成打草稿、修改的習慣;採用何種方法,如總-分-總,分-總等;巧妙運用連詞,是語句更加連貫、流暢;靈活運用複合句;長短句相結合;一定要提醒學生注意文章的開頭和結尾;等等。

8、共改、互改作文。可以抽時間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寫作後進行互改。或是叫一二學生寫一二篇作文在黑板上,然後大家一起來進行批改。這樣可以幫助學生髮現並改正一些在寫作裏的錯誤或不妥、不足之處,提高眼界。也有助於學生寫作時避免犯同類錯誤,從而提高寫作水平。

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師在知道學生過程中切不可操之過急,注意學習的漸進性。應堅持由易到難,先課內後課外的原則,持之以恆,定可提高。

英語的教學反思國中 篇4

閲讀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閲讀教學所用的時間是最多的。通過閲讀能使學生吸取人類幾千年積累起來的文化知識,不斷的提高科學文化水平。憑藉書本的知識認識客觀世界,不斷擴展知識的領域,與人交流,與社會溝通。

一、自讀感悟,領略美的旋律。孩子是一羣思想的精靈,在他們看似短暫的人生經歷中,他們已經有了對生活、自然,以及世界上所有事物的獨到看法和見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只不斷陳述、分析,灌輸自己的知識讓學生去模仿,那學生就會變成一個沒思想的克隆人。所以教師應該讓學生憑着自己的能力去讀懂,去感悟,去體驗,去領略文中美的旋律。

1、初讀課文,感悟整體。 要學懂一篇課文,知道課文説些什麼,首先就要讓孩子去讀。讀過課文,對語言的感覺,對文章思想的感悟,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在教學這一課時,一開始就讓學生自己去讀課文,並且提出一個要求:"你能讀懂些什麼?"一讀好,學生們就紛紛舉手發表自己的觀點.

學生是那樣迫不及待地要發表自己的觀點,即使是最粗淺的感悟,他們也是欣喜若狂,躍躍欲試。那是他們真正的思想在努力呀!這種極具個性的思維火花,是多麼令人興奮。

2、再讀課文,感悟語言.入編國小語文教材的課文都是名篇佳作,文中的語言都是十分優美感人.如果讓學生慢慢再讀,就會有更深一層的感悟.例如《九寨溝》一文,作者用富有詩意的語言和巧妙的修辭手法,把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展現在我們面前,特別是描寫九寨溝的雪峯、湖泊、森林、

彩池、飛瀑時,讓我們彷彿是身臨其境,領略了九寨溝的童話世界,好像進入了人間仙境,讓人留連忘返。

二.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髮現並解決問題。古人云:“學貴置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思想是一篇文章的靈魂,而作者大多都通過不同的手法間接的表現出來。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和年齡特徵、知識經驗、能力水平、認知規律等因素,創設生動、有趣、有味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產生疑問,激發探索慾望,喚起學生思維的能動性,樂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最後在大家的談論聲中解決問題。例如,在分析《月球之謎》一文前,可以設計一連串簡單而又連貫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月球什麼樣?這堂課寫了月球那些謎?這些謎解決了沒有?作者為什麼寫這篇文章?學生帶着這些問題邊思考邊看書,就能更快的瞭解文章內容,為老師的進一步分析打下好的基礎。

三、引導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習形式,課標指出:“提倡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髮表獨立見解。”俗話説,一人見短,兩人見長。在教學中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讓他們圍繞着問題各抒己見,在激烈的討論中,學生既可以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又可以增強自信心和集體感。另外,可以讓合作學習延展到課外中去。根據課文的需要,佈置學生按學習小組集中或分別收集和整理資料,通過在上課前介紹給其他同學或出黑板報等的方式,把資料轉化成知識,從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例如,在教學《頤和園》時,我讓學生收集有關北京有名旅遊景點的資料,更可以擴展到全國或全世界的著名旅遊景點後,綜合起來把資料繪製成一張旅遊景點地圖。

四.運用現代化教具進行閲讀教學.在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閲讀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就必須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把現代教育技術科學合理地運用於閲讀教學中。因此,在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利用多媒體文、圖、聲並茂的特點,從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出發精心設計課件,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1.激發學生自主探知的主動性。由於傳統教學留給學生學習的時間很少,閲讀容量少,即使是很形象化的餓語言描繪,始終不是形象本身。而多媒體教學可以使教學內容不受時光限制、形象地傳輸保存和再現知識原型,將教學內容中涉及到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包羅萬象的事物、如詩如畫的盛景等,有選擇的再現於課堂。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緊扣課本內容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就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們探知的主動性。如在《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中,藉助多媒體理解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在只讀精讀的基礎上,分別運用動畫效果,顯示“迎,追,遊”三個教學重點的動感畫面,讓學生形象感知其演變的全過程。這樣不僅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理解課文,還將學生從被動地接受信息的地位,轉變到積極主動進行信息加工的認知主體位置上來。

2.創設情景,激發興趣。現行教材中的許多事物對國小生來説,都是陌生的。這時候若光靠教師講解,學生是不易理解的。藉助多媒體課件,就能為學生創設生動直觀的教學情景,化難為易,並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學《北京》,要求學生説清楚天安門廣場上東、南、西、北四個方位的建築物,這對於大多從未去過北京,方位概念又模糊的國小生來説,是有一定難度的。這時,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天安門廣場四周的景物,學生有了真切感受,就能容易地完成學習任務。

五.利用課外閲讀,拓展學生的視野

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150萬字。如果學生只閲讀課內的範文,一個學期才閲讀幾十篇文章,即使篇篇讀得滾瓜爛熟,所得又有幾何?必須讓學生利用掌握的方法、知識去廣泛地閲讀課文以外的書籍,使他們“得法於課內受益於課外”。

1、制定課外閲讀規劃。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課外閲讀的規劃、目標、內容、總量、活動方式、評價方法等方面制定具體的計劃和措施。閲讀量依據大綱的規定。閲讀目標首先要定位於培養學生的興趣,其次從掌握閲讀的方法養成閲讀的良好習慣等方面分解出不同層次的目標。我採用“自主性”和“計劃性”相結合的方法選定課外閲讀的內容。“自主性”就是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讀物,教師只要求學生在選擇讀物時要涉及到時事新聞、科學知識、文藝作品、歷史故事等不同的門類,進行廣泛地閲讀,而不是具體指定讀哪本書。“計劃性”是指着眼於本校的辦學特色,思考“我班的學生畢業時應該有怎樣的文化積澱”從而確定我班每位學生在校期間都必須讀完100本左右的書

2、結合閲讀教學,教給閲讀方法。許多學生有課外閲讀的興趣,

但在如何“讀”的問題上,並不很明確。如有的只憑興趣,凡有生動情節的就走馬觀花地讀讀;有的讀了好的文章,也不懂得積累知識,吸取技巧,用到作文上。因此,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但要愛“讀”,而且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穫。我的做法主要是結合閲讀教學,向他們介紹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一是選讀法,即根據自己在課內外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閲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二是精讀法,即對書報上的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精細地讀。比如閲讀教材推薦的有關文章,我常常使用這種方法,讓學生在校內外的課餘時間或回家之後,去反覆閲讀,並按我預先提出的思考題去思考、去解答。三是摘讀法,即用抄文章有關內容或重要詞句的方法去讀。這是我在課外閲讀指導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在我班中,人人都備有這樣的摘抄本,美其名曰《大海拾貝》。每當指導學生作文時,我就要求學生翻翻自己的《大海拾貝》,從中選用資料,以豐富自己的寫作內容。

總之,閲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是識字的重要途徑。它既可以提高聽話,説話和作文能力,使學生增長知識,發展智力,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薰陶。教師應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能力和良好的閲讀習慣,為以後的語文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英語的教學反思國中 篇5

美術教學原則是美術課教學的基本準則,是教學實踐經驗的總結,是用於指導中學美術教學的一般性原理,也是具體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的依據。認真貫徹教學原則,有利於正確處理教學過程中的各種矛盾和教與學的關係,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中學美術課教學方法很多,但根據《中學美術教學大綱》精神的要求最常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有如下幾種。

(一)講授法。

這是一種由教師用生動的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即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方法。它包括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等。一般理論性的講述、美術常識、欣賞教學以及技法課訓練前的講解,都採用講授法。用這種方法教學的長處是知識的系統性、邏輯性強、效率高,照顧面寬。但其缺點是容易使學生處於被動狀態,缺乏感性知識,如無法解決怎樣畫等問題。鑑於這種情況,使用這種方法教學時,應該注意下述情況:

( 1)對所表述的內容要有科學性、思想性和系統性,以給學生一個合符邏輯的完整的概念。如中國人把描繪大自然為主的作品稱之為“山水畫”而不叫“風景畫”,學生肯定會問一個“為什麼?”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去講:一是從中國人的情感習慣去講,在通常情況下,“山水”、“山河”、“江山”、“河山”是“祖國”的同意詞或同義語,因此山水畫也可以説是愛國主義精神在中國藝術中的反映;二是山水畫的畫家經過擬人化加工處理了的作品,它是畫家藝術修養的表現。而風景畫屬西畫的稱謂,它是寫實性作品,是自然的客觀表現。經過分析和比較,就可以得出結論:中國“山水畫”不能叫作“風景畫”。

( 2)語言的形式要符合語法,要清晰、準確、精煉,要通俗易懂,要形象生動,要富有感染力。

( 3)要善於組織學生聽講,所述問題能引進學生的思維共鳴,要善於洞察學生的反映,及時調整講授的內容,變換講授的方式。

( 4)可以藉助板書、板畫或示範圖等直觀教具,以加深學生的印象,達到幫助理解的目的。

(二)演示法。

演示法是為了配合講課和練習,通過操作性的示範表演,使學生增加感性知識,加深印象,明瞭作畫(或其它美術作品製作)的方法步驟。這是美術課尤其是技法課教學常採用的主要方法之一。這種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為:當堂作畫要求之全過程演示;按作畫步驟要求學生跟隨教師一起進行的同步性示範;有意識地找準難點作局部演示。

運用這種方法,應該做到:

( 1)演示的內容必須與課堂講述的內容和要求完全吻合。做到“講”是“練”的前提和基礎;“練”是“講”的深化,是所學知識的表現、運用和實踐。

( 2)課堂演示要做的簡明扼要,要圖象清晰、準確、生動熟練,並能使全體學生都能看到、看清。

( 3)為節省時間,有些示範可以在課前先製成毛坯、半成品,在課堂上選擇關鍵的過程適時演示。

(三)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將所學知識運用於實踐,以達到鞏固知識、形成各種技能技巧、把新知識變換為能力之目的的一種方法。這是中學美術教學活動中最主要的教學方法。這種練習包括視覺觀察練習、造型技法練習、工具材料之操作練習和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練習等。按新編教材的要求,它在整個國中的教學活動中要佔80%以上份量。所以,採用這種方法,要求特別講究:

( 1)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求,並且目的要求恰當,引起學生在心理上形成共鳴;還要注意組織教學,以便提高學生練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切忌盲目性和單純的為練習而練習的作法。

( 2)應注意指導和檢查學生掌握練習的方法、步驟的情況;要科學合理地分配作業練習的時間。

( 3)教師對學生練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優缺點應予及時總結,肯定成績糾正錯誤,可以個別問題單獨講,普遍問題集中統一講。

(四)談話法。

談話法是通過同學生互相交談來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包括啟發式談話法、提問式談話法和指導式談話法。這種方法有利於啟迪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和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信息的積極反鎖。但談話法的缺點是意見容易分散,不易控制,運用不好還容易使所傳授知識支離破碎。因此,運用談話法應做到:

( 1)教師要有充分的準備,提問的目的要明確,要帶有啟發性,並且難易得當,要切合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和知識水平,還要注意對學生回答問題可能出現的麻煩情況要有充足的預計,併為此還要準備好正確的答案。

( 2)對此法的運用要帶有啟發性,所提問題要構成前後連貫,層層深入、逐步引向結論,還應講究談話技巧,要面向全體學生。

英語的教學反思國中 篇6

我校九年級學生,有80%完全不會寫作文,即除了“My name is ______.”“I will. do,” 一個正確的句子都寫不出來,剩下的5%也在以下方面存在一些常見的錯誤:

1、沒有理解英語的基本句子成分是“主語”+“謂語”

學生經常出現主語跟謂語不一致,包括句子的謂語用得不恰當,謂語用詞跟主語不搭配,一個句子沒有主語,或多個句子雜在一起。

比如:學生想説“我母親總是不讓我看電視”,寫出來的是“my mother always not be allowed I watch TV.”根本就是直接從漢語逐字翻譯成英文的。

出現這樣的問題,顯然是由於句子的基本結構沒有弄清楚。看來在今後教學中還要繼續強調,並配合造例句練習。

2、動詞短語搭配不準確

比如:“I’m not allowed watch TV.”正確的短語“被允許做某事”應該是“be allowed to do…”。

3、叢句語序和連接詞問題

很不理解,為什麼強調了那麼多次,學生在寫作文時,叢句語序還會寫錯?後者連接詞和引導詞也老師出錯。對於連接詞,我在講的時候也感覺到學生沒有理解。我講解的方法就是把課文裏面的叢句拿出來分析其語序和聯繫詞,然後再講相關語法點,最後舉例子讓學生造句。語序問題,我還會在將來碰到一次強調一次,相信會有效果。但是聯繫詞我就不知道該怎麼讓孩子聽懂了。

比如:“I don’t know that what should I do”“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should I do?”正確的句子應該是“I don’t know what I should do.”“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at I should do?”.

以上這些問題讓我對如何增強學生作文表達能力有了一個不全面的思考。我覺得,提高學生作文能力必須從七年級入手(國小重點在聽説,只需知道what 和 how,不需求甚解;到中學階段就必須知道why了)。

4、句子使用的句型單一

例如;在一次模擬考試當中英語的考試題目就是如果我當選了班長我會怎麼做,做哪些事情,九年級五班的英語課代表張雅就一直用一個句型來寫“I will do”,雖然全文當中沒有一個錯誤,但因為句型單一所以值得8分,因此在老師教課的過程中還要不斷的給學生講 作文序加以變換句型且需對語句加以潤色。

針對以上問題我以後在講課文和精讀篇閲讀理解試題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1、利用課文逐句幫助學生分析理解英文句子的基本結構,即“主語+謂語”;

2、要求學生把有用的動詞短語、名詞短語以及插入語記牢記清楚。

3、每單元的語言目標,一定要理解並記憶。

4、是學生學會句子的變換使用,有必要時做些句型轉換練習。

英語的教學反思國中 篇7

一、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為,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

化學是自然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化學對社會發展的作用,能從化學的視角去認識科學、技術、社會和生活方面的有關問題,瞭解化學制品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懂得運用化學知識和方法去治理環境污染,合理地開發和利用化學資源;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使學生在面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的挑戰時,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學的決策。

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應該體現啟蒙性、基礎性。一方面提供給學生未來發展所需要的最基礎的化學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和科學方法分析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從化學的角度逐步認識自然與環境的關係,分析有關的社會現象。因此,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一般的發展。讓每一個學生以輕鬆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化學,積極探究化學變化的奧祕,形成持續的化學學習興趣,增強學好化學的自信心;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使他們都能具備適應現代生活及未來社會所必需的化學知識、技能、方法和態度,具備適應未來生成和發展所必備的科學素養,同時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良好的發展;使學生初步瞭解化學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巨大貢獻,認識化學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促進人類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學為實現人類美好未來將繼續發揮它的重大作用。

要堅持“以人的發展為本”,必須關注學生的學習情趣,要從“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中解脱出來,逐步建立起“民主、平等、對話”的新型師生關係。“對話”不僅指師生雙方狹隘的語言交流,而且是指師生雙方各自向對方的精神敞開和彼此接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溝通。教師要將教材的情感因素、教師的教學熱情,學生的學習情趣融合並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在教學中要儘可能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實際出發,制定學習目標。教學內容應當是源於學生生活的、適應未來社會生活需要和學生進一步發展需要的內容,應當擯棄哪些脱離實際、枯燥無味的內容。化學教學要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教師應當轉變教學行為,要將過多的“自我表演”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保證學生的合作學習時間,動手操作、思考問題、口頭表達、討論問題、發表見解都要到位。

凡是學生能發現的知識,教師就不能包辦代替;凡是學生能獨立解決的問題,教師就不要多做暗示。一要提問,二要指點。而好的提問,“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形,純熟之功彌深。”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宜揣摩何處為學生所不易領會,即於其處提問。”問題提出之後,要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根據美國教育專家的研究,對學生的提問,在每個問題提出之後,至少要待三秒鐘之後才能指名回答。這樣做的好處有:學生可以回答較多的內容;更多的學生能夠主動而又恰當地回答問題;可以減少卡殼的現象;可以增強學生的信心;能夠提高遲鈍學生的積極性;

可以增多發散思維的成分;能夠減少以教師為中心的現象;學生可以舉出更多的論據;學生能夠提出更多的問題;能夠增加回答的多樣性;能夠增強學生相互之間的影響。

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增強“學生是化學學習的主人”的意識

化學教學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瞭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在知識的形成、聯繫、應用過程中養成科學的態度,獲得科學的方法,在“做科學”的探究實踐中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有效的化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自主探索、親身實踐,合作交流是應該提倡的有意義的學習方式。教學中,我們應該注意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注重知識的生活性和實踐性。

化學課題生活化,問題引入情景化是化學新課程的特色之一。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生產和生活實際,設置一些問題情景,讓學生從情景中獲取信息,用化學思考方法去建立模型,然後進行解釋,應用和拓展。要使學生在探索活動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學知識、技能和方法,讓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化學活動,經歷教學過程,從而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課堂教學中,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倡科學探究與合作學習。要注意培養學生傾聽他人的發言,善於陳述自己的想法,勇於修正他人的觀點,勇於接受他人的意見並修正自己的想法。當不同見解難以統一時,應學會各自保留自己的見解。在進行科學探究與合作學習時,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有秩序地發表意見,要控制音量,不影響他人的討論。如果分小結活動,人員的組合要採取輪換制,使每個人接觸面廣泛。小組成員可以輪流代表小組發言,組與組之間可以隨機交流幫助。

三、改革對學生化學學習活動評價的方法,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在化學教學中,應該改革過去傳統的只注重學習結果和學生的考試分數,而忽視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考查的評價方法。正如《化學課標》中提出的:“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評價方式。既考核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評價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還要關注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發展。在學習過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學生學會反思和自我評價。”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評價,可採取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師生互評的方法。可經常提出類似於“你是怎樣想的?”“通過本節課學習,你有什麼收穫?”等問題,來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建立自信,表現自我。對學生的化學活動的評價應該包括評“知識與技能”和“思、情、意”。知識與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學目標,學生在探究化學事實的過程中,所取得的經驗和方法對學生來説是研究新的知積和技能的基礎。“思、情、意”目標是指思考、情感和意識三個方面的目標。也就是説要對學生的化學思考方法,學生在參與化學學習活動時所表現的好奇心、求知慾、獲得成功的體驗、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質疑和獨立思考,勇於探索和創新的習慣評價。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化學意識、參與意識和創新意識。化學意識包括化學學科感、符號感、時空觀念、統計觀念、應用意識等;參與意識包括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創新意識包括創新的慾望、創新的素養等。

英語的教學反思國中 篇8

國中美術教材中的第一單元和最後一單元安排的都有是欣賞評述課,目的很明確,就是讓學生參與到欣賞和評述中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和鑑賞能力。在這幾年的教學中,我對欣賞課下的功夫最多,也最困惑,不過經過自己的不斷努力,還是有一點成績的。

要想把一節欣賞課上好,首先得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不能一味地講,不然的話,學生很容易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景,那就是欣賞不了作品的真正含義,尤其是那些大師們的、抽象的作品。要麼是隻看內容,不會評述,要麼是評述也是被迫的只簡單地説,不會用美術術語。針對這些問題,我採取了一些辦法,願同仁們海納百川吧。

首先要提前備課,查找資料豐富自己的語言。同時也佈置學生自己收集,當然要分層次,根據自己的條件可以找自己喜歡的作品的相關資料,然後在課堂上與大家共賞、共享。其次是多組織課堂活動,比如分組討論,可以集思廣益,討論的結果可由本組的代表起來回答,其他同學補充。當然教師的補充必不可少。最好的辦法就是先肯定同學們的正確觀點,然後指出不足,這樣學生容易接受並不易受到打擊,下次仍然有積極性。並且在評價學生的回答時用簡單的藝術語言,逐步滲透,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運用美術術語來解釋美術作品。也可以提前給學生列個提綱,比如先從視覺感受説起,然後逐步深入到構圖、色彩、明暗等藝術觀念、藝術手法,從而體會作者的情感、思想或者願望。在這樣的提示下,學生會形成一種氛圍,也就漸漸地用語言表達出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了。另外,學生也就會從語言表達能力中反映出自己的藝術素質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必須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欣賞美術作品,同時不能扼殺學生的積極性,允許學生對作品有自己的看法,不能把教師的觀點強加給學生。在課堂中教師只是引導,不能形成一個固定的模式,要善於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使自己和學生在課堂中不斷進步,不斷收穫,使課堂更靈活,更富有創造性。

同時,做為一名美術教師,更要在教學的同時尤其是上欣賞課時,培養學生崇尚文明、珍惜優秀民族藝術與文化遺產、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價值觀,這才是一節好的美術欣賞課。

建議:在教學中還可以充分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將傳統的教學形式和多媒體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聲音、圖像、文字、影像以及交互功能的作用,使欣賞課從一門“老師講,學生看、聽、理解的灌輸過程”,變成一門“集聲音、圖像、動畫、電影等融於一體的視覺理解過程”,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總之,要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發揮學生的潛力,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教學環境中去感受美、體驗美、欣賞美、創造美,培養學生審美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強化學生的視覺審美感受。同時,還要儘量做到課堂欣賞教學與組織參觀當地博物館、美術作品展覽等活動相結合,使美術欣賞教學與課外和校外的美術教育活動相銜接,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英語的教學反思國中 篇9

課改向我們體育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學中要樹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學生髮展為本“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每個班都有肥胖的學生、性格內向的學生、遺傳因素導致缺乏運動細胞的學生較多,在技能要求比較高的項目練習時,常受到同學嘲笑,因而這些學生雖喜歡上體育課但又怕遭到同學的嘲笑,久而久之,便疏遠了體育活動,成了體育課上受冷落的旁觀者,特別是體育課改的今天,此類問題更加突出。那麼如何使這些同學象其他學生一樣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體育鍛煉中並獲得樂趣,是我們每個體育教師的職責和追求目標,也是課改的今天要解決的問題。通過教學實踐,我感悟到只要教師努力去關愛這些特殊學生,這個目標是一定能夠實現的。現在可能所有班級中都有一位或是多位同學人特胖,有的不但胖個子又高,跑起步來挺費力的(200米都跑不完),別説跟隨隊伍跑步了。所以這樣的學生在分組練習時經常受到小組同學的批評及責罵,甚至遭到嘲笑。我所教的七年級年級就有這樣一位同學,不太愛和同學們一塊活動,做練習時總是往後溜,摸底測驗成績也比較差。課後我找到他,問他為什麼上課不積極活動?開始他不説,在我的啟發下,他才説:“其實我很喜歡體育活動的,可我長得這麼胖,做起動作來很吃力,又不好看,同學們會笑話我,所以就不想動了”。根據他的想法,我誘導説:“不管誰在學習新動作時,都不可能做得很好,再説對於你,重要的是參與、體驗體育活動的樂趣。練習的次數多了,動作也就好看了。老師相信你,你一定會戰勝自我,找到體育活動的樂趣。”在後來的活動中我仔細尋找該生的閃光點。不久在練習耐久跑時他總是堅持到底,不管和其他同學有多大的差異,始終堅持到底。久而久之,在他的自信、堅強下完成了和其他一樣的練習內容。在體育課上,我及時表揚了他,並要求其他同學多向他學習。同學們也報之以熱烈的掌聲,紛紛向他詢問起來。老師的表揚,同學的鼓勵給這位同學裝上了自信、堅強的翅膀。自此以來的體育課他上課很投入,與同學合作的也很愉快,體育成績也有了相應的提高。在上課時每個人一定要克服內心的自卑心理,融入到集體的大家庭之中,不懂不會的主動請教,反覆練習,同時常於同學合作、交流。總之,“在課堂上

只要主動參與、積極練習,就一定能獲得快樂,獲得成功”。

一.課的構思:

培養學生自主學練能力是當前體育教學過程中實施《新課標》的需要,也是體現主體性教學的一種現代教學思想。每節課以學生為主,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課以“運動技能”“社會適應”“運動參與”“心理健康”為主要目標,着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建立印象,直觀的體驗和感受,並先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培養學生的發現性思維及多樣性思維和自我的創新能力。在動作技能形成過程中,採用了嘗試,啟發,點撥的方法。使學生對新動作有個總體的瞭解,同時根據不同水平,讓學生自主選擇輔助練習,完善技能的不同練習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嚐到成功的樂趣。同時,還能拓展學生思維空間,超越過去那種“授之以魚”的被動教學模式,更好地貫徹“授之以漁”的思想,使學生在學習中做到會學、會用、會舉一反三。通過熱身遊戲和素質練習遊戲,培養了學生的良好的人際關係及合作精神,激發了學生愛國,愛軍的高尚思想。

二.教學過程:

準備:在課的開始部分,選用了創新“集體性”遊戲,但是改變了傳統的你講我做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動腦思考,發揮想象,創新練習的方法,並在合理運用情景導入的基礎上,更易激發學生的參與精神。培養高尚的思想品德。

基本根據體育課的特點組織教學

在七年級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體育課是通過身體的各種練習,使體力活動與思維活動緊密結合,掌握體育知識、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課的特點,行之有效地組織教學。抓好體育課堂常規的組織教學。體育課堂常規是規範體育課必要條件,教師必須嚴格認真,堅持不懈地抓好體育課常規教育。尤其是要抓好集合整隊、服裝、精神狀態、組織紀律、場地器材的佈置與收拾等常規訓練與教育。在教學中,教師要嚴格要求、反覆訓練使學生變成自覺行動,以保證體育課的順利進行。抓好體育各階段組織教學。體育教育過程是由開始、準備、基本、結束四個部分組成的。由於四部分教學內容和學生情緒各不相同。因此,教學中要靈活地組織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切忌出現先緊後鬆,龍頭蛇尾的不良現象。上課前,教師要組織學生布置好場地器材等,為上課作好準備;上課開始時的組織教學特別重要,因為體育課前,學生大部分在操場上進行各種活動,他所注意觀察的對象目標較多,思維比較活躍,注意力比較分散。因此在組織課堂教學前,採用趣味遊戲。如做反口令訓練遊戲,將全班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使他們興奮的情緒穩定下來:基本部分是體育中的重點部分,教師應力求做精講多練,

語言生動,並不斷改變練習方法。如在聯繫中引入競爭性遊戲、不同形式的分組練習等,提高學生興趣。結束部分,學生情緒極易鬆懈,此時教師的組織教學更不能忽視,後採用一些調解情緒和恢復體力的放鬆性練習,保持學生興趣,如舞蹈放鬆,同時做好利用結束部分對課堂進行小結。

三、根據教材特點組織教學

同一教材的組織教學。在體育課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課時重點練習的難道要求是不一致的。如八年級年級的實心球投擲的教學,第一次課的要求是教會學生投擲方法。第二次則要求學生初步掌握投擲方法,通過多次重複練習,讓學生找到掌握正確技術動作的感覺,才能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投擲方法等,每一次重複練習的難度都有所提高,最終達到合格標準。對此,教師在同一教材的重複練習,如果每次都採用同樣的組織教學方法,學生自然會感到枯燥無味而分散注意力。不同教材的組織教學有其不同的特性。因此,教師在教學與教材特點有機結合,改變傳統中單一的千##第1篇律的組織教學形式,變學生被動的接受為主動的學習,從而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教學效果。如田徑教材的“跑”,教師可

以充分利用跑的特點,運用競賽、奔跑遊戲等增加教材的趣味性。

三、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組織教學

根據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主要表現為:有意注意時間短、興奮過程和無意注意佔優勢,好奇、好動、好模仿、好競爭等。同時,一節課中,學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緒等心理活動的變化也是不同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七年級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進行組織教學。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由於學生注意力在課的前半部達到高峯,意志力在課的中後部達到高峯,情緒則在課的後半部達到高峯。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在組織教學中應把新教材安排在課的前半部分。有利於學生對新教材的學習、理解和掌握。在課的後半部分則應安排一些遊戲性較強的內容,激發學生興趣,同時要做主教材和輔助教材的搭配,尤其抓住主教材的內在聯繫進行組織教學,以提高教學效果,靈活動用組織方法,針對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在教學中,教師的組織教學要儘量體現在“新奇、活”的原則,採用多種多樣的,生動活潑的,使學生能夠產生強烈興趣和新鮮感的組織形式,以增強教學的吸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如一節課中,教材之間的銜接,傳統的調隊方法顯得機械、死板、單一,且容易出現散亂的狀況,而此是教師採用遊戲或舞蹈等教法進行銜接,即會使學生感到新奇,又會使教學活而不亂,順利過渡。同時,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手勢、眼神、語言”的作用,既用“手勢指揮、眼神暗示,語言激勵”組織方法。“手勢、眼神”具有無聲的語言,更具有其它組織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組織方法。保證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從而實現教學目的。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授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搖籃。由此可見,讓課堂充滿創造力,促使學生產生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

英語的教學反思國中 篇10

英語學習的基礎是詞彙,如果詞彙欠缺,或掌握量不足,那麼在聽、説、讀、寫等各個方面都會受到限制。也不能和他人進行有效地溝通,不能正確地表述自己個人的觀點和想法。甚至在考試中,陷入因缺乏詞彙量看不懂題意而無法作答的困境。

因此,一個人掌握詞彙的程度,直接影響他的語言交際能力。詞彙教學的有效實施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我想,就如何有效地進行英語詞彙教學,讓學生真正理解掌握英語詞彙學習,切實提高學生詞彙語用能力和大家談談個人的感悟。

一.避免只關注詞彙識記,忽略語境教學。

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詞彙教學要求後,領悟到:詞彙的教學不僅僅是詞彙識記問題,更重要的是詞彙的運用。即能運用詞彙理解表達不同功能、意義、態度等。實際上,這是英語詞彙習得的最高和最根本的目標。傳統的詞彙教學更多是詞彙的背誦記憶,較多地脱離語境,這很容易導致義務段學生語言學習興趣的降低,並且學生缺乏詞彙本質、深入理解,易造成漢式英語的思維形成。執教教師要走出一個誤區:詞彙量的大小並不一定決定英語水平的能力,並不一定和語言運用能力成正比。詞彙的學習重要的是詞彙實際運用能力。

二.教授學生詞彙分類法,勝於教會單個詞彙本身

科學合理地對詞彙分類,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習、記憶和鞏固、運用詞彙,同時可以發展學生心智,培養他們思維能力。有不少學生反映,“單詞學得越多越容易混淆”。基於這種教學現狀,我們教師有必要教給學生歸納總結事物的規律。比如國中英語詞彙classroom,blackboard,welcome,bathroom,altogether等,按合成記憶法來學習,就比較輕鬆。luck,lucky,luckily,engine,engineer,enginery等,以同根詞方法歸類比較方便。還有前綴後綴法等

三.視覺刺激學習詞彙法

運用實物及圖片主觀視覺感受,結合句子進行單詞教學。對於每個單元單詞較為具體的一些單詞,可藉助實物、掛圖、以及身勢語等進行直觀情景教學,使學生眼看實物、聽到聲音、口頭拼讀出來,做到音、形、義三者相結合,這樣不僅使單詞教學具體、生動、形象、而且能激發學生學單詞的興趣。語言的應用單位是句子,從教學法的角度看,整句學習,學生可以學會單詞的意思和用法,能逐步學會流利自然的語音和語調。

四.聽覺刺激學習詞彙法

在詞彙學習時,結合國中生心理生理髮展特點以及認知規律,教師可適當採用韻句、歌謠、歌曲等形式,選擇學生真正喜歡、樂於記憶的內容和曲調,並且給予一個語境來幫助學生練習、記憶和運用詞彙。

五.反覆呈現學習詞彙法

《新課標》中的基本理念一再強調要關注全體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生在學習異國語言時難免產生枯燥畏難的心理感受。我在教學中,結合新課標理念,進行一些新的嘗試和改變,儘可能照顧到每個學生的學習感受,提高課堂效率。比如,在教每單元生詞時,我把單詞放在句子中呈現,或設置學生感興趣的情景,如編成小對話,小故事,或猜測遊戲等,儘量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篇不離用”,並且採用反覆呈現法,同一語境用不同語音、語調反覆呈現,同一語境用不同情感、動作反覆呈現,在近似語境中反覆呈現讀音和詞形..我發現學習詞彙時,給它設置不同豐富的語境,反覆呈現練習詞彙及句子,既避免了機械重複,不會讓學生感覺到枯燥無味,還增強了課堂的活力,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一堂課中均有較飽滿的收穫,積極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盡大可能地體現着新課標提倡的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理念。

英語的教學反思國中 篇11

在實際的音樂教學過程顯示:現在的學生熱衷於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對教材中的歌曲卻不屑一顧;他們可以如數家珍似的報出一長溜的、連音樂老師恐怕還未所聞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對音樂課上老師反覆教唱、竭盡所能講解的歌(樂)曲卻模糊不清,甚至毫無印象……這裏固然能找到許多原因,講出一大串非我們音樂教師所能的理由,但從一個教育者應有的工作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來反思我們的教育,憑心而論,我們的課堂教學本身存在的許多問題恐怕也是一個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

一、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

音樂課類似文學課,語言文字解説的多,提及音樂語言、挖掘藝術情感的少。在我所聽到的音樂課裏,這種情況不在少數,尤其是欣賞課。有些老師的課,他們講得多,要學生用心聆聽的少;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傾其所有,非講個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給學生去思考、去領悟、用音樂去激發想象的少;用語言表達的多,用情感體驗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師的教學中,語言多,音樂少,全然沒有了音樂的我,也沒有了“音樂作品是要悟的”這個道理了。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學生的音樂作品積累少,對音樂的感悟淺薄,最終是對音樂課沒了熱情。我們坦言,講文學我們比不過語文老師(就普通而言),講解數理也非我們所長,為何不發揮我們音樂教師的優勢呢?

音樂課即唱歌課,但僅僅唱會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們在課堂的相當一部分時間裏(課的後半部分)唱歌卻是“老太婆唸經,有口無心”。既不用心,何來之味、又何來之情,更何從談感!音樂課裏的歌不好聽、不夠味,那當然會到課外去找。找他們處認為好聽、夠味的歌來唱,還工工整整地把它們抄在精心挑選的小本本里,裝在兜裏,並引以為豪。

音樂課即技能課,枯燥乏味、機械訓練的多,興趣激發、情感抒發的少。我們的一些教師片面地理解了技能,過於偏重技能,使得我們的中學音樂課成了音樂基本功訓練課,把音樂當作機械的技能去訓練,把中學生當作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訓練。這樣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許在一段時間裏,一部分學生會有一些效果,但卻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絕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甚至磨滅。實際上這樣的音樂學習與課堂教學,從根本扭曲了音樂作為人類情感藝術、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棄了“國民音樂教育”的初衷,是與音樂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馳的。

二、課堂音樂教學中的“教師”定位失衡

音樂課以教師為中心的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少。在我們的音樂課裏,很多教師不是笑臉相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幾乎站在講台上不挪窩、指手劃腳,不管學生學得如何,只顧按照已備的教案、時間表灌之。學生回答問題順我者表揚、逆我者斥之並不少見……這樣的課堂教學,是一個不平等的教與受的關係,從未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從來只把學生當成知識的接受器,教師絕對是主宰而非主導,學生是完全被動的。這樣的音樂課學生哪來的情、哪來的興趣?也就無從説“我喜歡音樂課”了。

教師做夠做足“教”字這篇文章的多,創設良好環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體驗的功夫不足。我聽過少的音樂課,也看過很多老師的教案,總髮現我們的教師在構思一堂課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學全過程,他們經常在考慮的是我該怎樣做、怎樣教,很少考慮學生怎樣來學、怎樣來體驗。一些教案連教師説的每一句話都有了,惟獨沒有“這時學生該幹什麼、此時學生會出現什麼”。他們只想課堂40分鐘我該怎樣安排,卻沒想到作為“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向互動過程”。音樂學習本身是一個複雜多樣的變體,神經質的信息輸入不是單一的,應該包括聽覺、視覺、運動覺全方位的。而這種信息的輸入,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學習者的主動參與、積極體驗,那“學”的過程、“學”的結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師的意志強加給學生的多,聆聽學生心聲、把握學生心智、願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師的疾話對的”、“我是老師,學生應該聽老師的話”,恐怕是我們很多老師常有的心態和所説的話。因此,許多教師挖好一個個的陷阱讓學生一個個往裏跳的事總是很樂意去做的。比如説:“對不對?“對”“好聽不好聽?”等等。儘管老師自己都覺得多餘,有時還顯得底氣不足,但總是樂此不疲。

三、課堂教學的觀念落後,方法陳舊、手段及模式單一,教學設施跟不上社會發展的步伐

一邊是“奧爾夫”、“柯達伊”、……等教學法鋪天蓋地而來,令我們目不暇接,大有我是誰的忙碌驚呼四起之勢;而另一邊卻為音樂與素質教育有什麼聯繫、音樂教育如何滲透德育、中國小音樂教學到底該用什麼譜等“重大問題”爭論休。這令第一線的音樂教師們無所適從,還大有望不到窮盡之態。

一邊是高保真立體聲音響、鋼琴、家庭音樂教育;而另一邊是簡易的手提錄音機加劣質的教學磁帶。

一邊是歌廳、音樂會、mtv盡情享受;而另一邊還在我唱一句你跟一句,先認譜再唱歌,剩餘時間聽錄音。

如此強烈的對比、反差,再加上管理水平與意識,家長們的“務實”,社會對音樂教育的偏見,還有新聞媒體的導向,足以能把我們的課堂音樂教學擠進可有可無、被人遺忘的角落。

英語的教學反思國中 篇12

“寫”在學生所必需要掌握的聽、説、讀、寫、譯五項基本技能中作為一項產出技能,不僅反映了學生所掌握的語言知識,也反映了他們的語言技能,可見其在中學英語教學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營造良好的英語寫作氛圍,培養學生的英語寫作興趣,使學生擁有一個良好的寫作動機。在指導學生進行英文寫作時,我沒有很好的解決學生寫作的動機。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是相輔相成的,只有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引導他們將興趣轉化為良好而穩定的學習動機。根據第一篇作文中所得到的反饋信息,我在第二次的寫作任務中,將全班學生分為五個寫作小組,讓小組的成員在寫作前進行交流,討論作文的主題以及需要表達的主要內容等等,並且過後讓小組成員閲讀其他組員的作文,如此一來,不僅加強了同學們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也培養了學生們的寫作熱情及興趣,學生們的寫作動機也越來越明確。

第二,在課堂內外幫助學生豐富他們的知識。從反饋信息中可以看出學生的知識水平相當有限,這一問題主要表現在學生無法根據作文題目給出具體的信息,例如,題目為:Do you have a cold? Write about what you should and shouldn’t do.由於對生活的觀察程度不同,一些學生在寫作時,無法就題目所提出的問題給出具體的建議,而另外一些同學若是已經掌握了相關的主題知識則會感到有內容可寫。可見,學生對於寫作的主題知識的不熟悉,會導致了寫作過程受到了影響,內容也難免顯得空洞。為了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在課內,我依據教材內容,對教材所涉及到的文化知識進行補充及拓展,在課外,我鼓勵學生仔細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並且勤於閲讀課外書籍,勤於實踐,從書本中、社會生活中獲得種種經驗,用以指導以後的英語寫作。

第三,在教學中實抓學生的寫作基本技能。英語寫作基本技能主要包括能正確使用標點符號,能夠正確運用語法知識使文章語句通順,能在文章中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度等。在學生們所寫的作文中,寫作技能較差主要表現在詞彙較為缺乏、語法不正確、標點符號運用不正確等。其中,標點符號是英語寫作中最基本的技能,但學生們卻將中英文標點符號的用法弄混淆。許多學生喜歡用逗號來連接兩個句子,而不是分號或連接詞,這在漢語中是可行的,在英語中卻違法了規則。

我認為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多加強調標點符號的用法,對於學生常出錯的用法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們進行分析並給予糾正。並且,學生在遣詞造句中經常會按照漢語的方式去進行,這就是所謂的“中式英語”。老師在寫作教學中,應當鼓勵學生加強訓練,練習造句,練習漢英互譯,並且要勤於模範優秀的範文,這樣才能加強學生的英語寫作基本技能。

總之,我們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應按照《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並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在教學思路上求實創新,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和掌握有效的寫作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觀察能力以及想象能力;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英語的教學反思國中 篇13

在教學中,我們能掌握教學規律,因材施教,從開發非智力因素入手,運用直觀、形象、生動的媒體創造情景,認真組織好每堂課的教學,從現實生活中選取一些典型、生動、有趣的事例補充教材,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樂趣和享受,能主動地、積極地學習。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還深深地體會到,學生在學習中最大的興趣、最持久的興趣在於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學生對所學問題是否弄懂、學會,只有老師的教學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又能弄明白,他們對學習才有興趣,課堂的教學才能得到順利進行,老師的主導作用才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才能調動,才能收到較好的實際效果

。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很注意每一節課的引入,從複習舊課導入新課,使學生有一個温故而知新的感覺,使新舊知識銜接好,讓新知識能自然過度,為學生接受新知識作了鋪墊。同時,在教學中,我們堅持面向差生,緊靠課本講課。講課時,力求學生聽懂聽明白,對大部分學生堅持不講難題、偏題,重在基礎知識。教法上採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讓學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測驗我們都控制試題的難易程度,儘量讓學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覺,充分讓學生感到學好化學並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學好化學。

英語的教學反思國中 篇14

作為一名教師要為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創設一個適宜的情境,在教學工作中竭力提倡創新,善於接受學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議,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和能力,養成創新習慣與膽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化學科學有着強烈的探索慾望和對化學知識及規律的擁有欲以及將所知化學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造福人類的動機,才可能激發創新潛能,才可能產生創新慾望。教師可以集色、態、味、光、聲於一體的化學實驗給學生強烈的視覺刺激來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如鈉與水反應、噴泉實驗等。但這種好奇與興趣是本能的、不穩定的認識傾向,還應激發社會性動機使之成為主導動機,方才起着持久、穩定、強有力的動力和維持、調控作用。如善於創設問題情境激思激趣;理論聯繫實際,講解化學在尖端科技工農業生產、環境保護、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講述結晶牛胰島素的合成,侯德榜制鹼法等化學史激發學生為祖國富強而發奮學習的社會性動機等。另外,化學教師良好的教師形象;生動、準確的講授;熱情真誠的關心鼓勵;幽默大方的舉止等因素在培養和強化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動機也起着不可忽視的情感作用。

英語的教學反思國中 篇15

七年級正是打基礎的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説、讀、寫的能力對以後國中英語學習很重要。因此,我覺得自己肩上的任務重大,教學上不敢有一絲的懈怠,認真學習,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前輩學習。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向老教師請教,使教學計劃及實施有條理,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

為適應新時期教學工作的要求,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七年級學生學習英語的實際情況,我在教學中的主要環節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英文書寫的端正與規範,是開學階段必須要抓好的。從新生入學第一次在英語四線格上落筆寫英文字母,就要向學生們提出要求:任何一位學生都必須書寫端正,否則將會受到懲罰。嚇唬之餘,在最初階段還不妨特意抓幾位敢“頂風作案”的學生,以懲一儆百;同時對書寫端正的任何一個學生都給予鼓勵。後來我驚奇的發現,那些中文漢字寫的歪歪扭扭的學生,英文卻完全可以寫的非常端正,儼然一個優秀生的卷面一般,感覺很有成就感。

在後期進行英文寫作評分時,依然貫徹字跡端正者得高分,否則從重扣分的原則。經過一段時間的狠抓整治,同學們形成一個端正書寫的良好氛圍。本文由本站編輯整理。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讓學生在基礎學習階段養成大聲朗讀,敢於開口是非常必要的。在日常教學中,我最害怕不開口的學生。我認為只要他們開口讀、説英語了,那麼他們這一生學習英語都將不會存在任何的障礙了。所以在開學最初的幾個星期階段,我特別提醒我的學生們,一定要開口出聲且大聲的朗讀英語。針對個別性格內向、羞於開口的學生,則要將其列為重點關注對象,致力於先張口,再出聲,最後大聲朗讀。

一天之計在於晨,這句名言對於英語學習來説,更是如此。早自習上,我想盡辦法讓學生們去讀,以不同的形式,朗讀不同的內容,充分挖掘學生們讀的潛能,讓學生們都能開口説英語。

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學生的英語考試成績是和學生的單詞量完全成正比的。新目標英語這套教材的單詞量大是眾所周知的。為了讓學生從識記單詞拼寫這個繁重的負擔中解脱出來,我想我們應該在第一時間向全班學生講述正確的識記單詞拼寫的方法,同時幫助其摒棄他們在國小階段可能業已形成的死記硬背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堅決要求學生依據單詞發音來識記單詞的拼寫。所以在單詞教學方面,我一般遵循三步走的順序。1.跟讀。讓學生先學會讀單詞,做到看到單詞,讀音能夠脱口而出。2.記住漢語意思。可以由老師報中文解釋,學生讀出英文單詞;在課堂句型操練中,進一步鞏固單詞的讀音和中文意思的聯合掌握和運用。3.最後才要求學生開始識記單詞的拼寫。事實上,此時由於學生對很多單詞的過目率非常的高,他們可能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本單元裏為數不少的新單詞的拼寫了。

此外,在新目標英語教材的starters和前幾個單元部分,我想最好能堅持每天滲透“直拼法”拼寫規則,逐步引導學生養成利用單詞讀音來識記單詞拼寫的習慣。

在開學階段,對單詞識記的聽寫檢查方面,我們最好是能因生而異,區別對待。我們既要讓所有學生認識到單詞拼寫識記的重要性以及單詞拼寫不過關的嚴重後果,同時我們也要避免一小部分學生可能因為單詞聽寫不過關,而產生對英語的畏學、厭學心理。

不同的英語老師對音標的出現時機看法不同。我想只要適合班級學生特點和自己教學風格的,都是可行的。儘管如此,我個人認為在七年級下學期或八年級上學期再逐步滲透音標教學,可能更為合理。因為經過七年級上學期的英語學習之後,每個學生各自都會自覺不自覺的形成一套適合自己的英語學習方法與方式,隨後我們增加音標的教學,以促進他們進一步自學英語的效果,可以説是水到渠成,一氣呵成了。

並且一個班級中,肯定有部分學生的英語基礎薄弱,他們對字母掌握都是似懂非懂,如果我們在七年級開學階段馬上引入音標,我想無疑大大的加重了這一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負擔,這同樣可能導致他們產生畏難心理,甚至放棄英語學習。

此外,音標教學的目的無非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利用音標自學單詞,所以我比較同意利用滲透教學,在一段時期內逐漸地讓學生認識大部分的音標,逐步的掌握利用音標拼讀大部分單詞;而不要急着在兩、三節課裏專門進行音標教學。相信學生在之後的英語學習中,會越來越熟練的運用音標自學單詞的。

五、課堂活動模式

英語課堂上的同桌對話模式,我想應該一直被提倡。因此,在七在教學過程編排上,也儘量多的編排對話操練,以爭取讓學生有儘量多的機會展示,尤其是每個單元的sectiona(包括sectionb的前半部分)句型,更是有必要以兩人或四人一組等模式充分操練。而此時,教材後面的聽力材料則完全可以作為早自修朗讀內容,其中個別超綱單詞,不妨也加以解釋,以作為擴展學生單詞量的一個輔助手段。

如今利用網絡資源共享,我們可以獲得豐富的教案設計、課件素材、課本錄音、教材圖片甚至完整的flash或video等教學資料。即使如此,我認為依然不應該全部照搬挪用,而應該利用所獲得的教學資源進行二次整理與加工,使之更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與班級學生學習特點。

同時,針對自己的課堂模式及教學程序,我們還可以專門為自己製作一個課件模板,這將為我們日常煩瑣的課件製作帶來很大的便利。

七、後進生控制與轉化

眾所周知,英語學習的兩極分化現象,是令我們英語老師最頭痛的。我們甚至可以發現,即使在國小畢業生中,就已經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兩極分化了。為此,在七年級開學階段,根據初步的觀察、調查與測試,儘快掌握班級中英語學習後進生的情況,並且在教學過程中給予更多的關注與關心,持續地給予他們精神上的鼓勵,積極幫助他們重樹學好英語的信心,在課堂設計上更多的向後進生傾斜,並努力取得學生家長的配合。總之,採取一切措施控制並縮小班級內英語學習後進生的數量,並非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綜上所述,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一部分同學成績有所提高,在本學期期會考試中我所任教兩個班級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七年級開學階段只要我們英語老師用心去教,只要我們學生用心去學,相信我們就能圓滿的完成英語教學工作,為學生之後的更高層次的英語學習奠定紮實的基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wpkjd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