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沙漠中的綠洲的教師教學反思(通用15篇)

沙漠中的綠洲的教師教學反思(通用15篇)

沙漠中的綠洲的教師教學反思 篇1

在《沙漠中的綠洲》這一課的教學中,我主要以課文重點“阿聯酋人民是怎樣把沙漠變成綠洲”作為線索展開教學,抓住難點“阿聯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及認識到環境和人類的關係”進行突破。

沙漠中的綠洲的教師教學反思(通用15篇)

上完課後我細心體會,總得來説這是一節比較成功的語文閲讀教學,整體的教學設計能結合學生實際,抓住課文的重點內容。在教學中,我能用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在與文本的對話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體會文章的美好意境,使學生的感情得到共鳴,從整節課的教學來看,學生表現比較活躍,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首先,我創設了一個環境惡劣的沙漠情境切入,過渡到綠樹成陰,鮮花遍地的綠洲,讓學生認識到“沙漠中的綠洲”的美麗,通過對比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這份美麗是來之不易的,是付出了巨大代價的。

接着,就自然地引出了重點阿聯酋人民是如何精心侍弄花草樹木和怎樣愛護它們的。在這一重點教學中我主要讓學生通過讀課文找句子,出示重點句子讓學生進行圈划動作詞並配合動作體會他們的付出;在體會阿聯酋人民如何愛護花草樹木時就讓學生把看到的演出來,再讓學生説感受。這樣學生就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其中來,也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但在這一教學中也有一些遺憾,就是學生讀的機會和演的機會還不夠多,指導學生在朗讀阿聯酋人下決心改造環境時那種語氣不夠到位,學生品詞品句還不夠深入。

最後,指導學生體會阿聯酋人民如何對環境的保護,同時聯繫我們的實際談談自己在環境保護中的看法和做法,這個內容源於學生的實際他們也就有東西可講,所以同學們都很踴躍發言,學生受到了思想教育。

但是,這節課也有一定的遺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朗讀課文的訓練,這節課學生朗讀課文的形式稍微少了一些。時間的安排有些前鬆後緊,課堂上的練習沒有真正落到實處。在最後的課堂小結還做得不夠,沒能很好地總結全文,學生在整體認識上就沒有梳理好,還有就是在佈置作業“續寫愛的故事----迪拜街頭風光”時為了簡化難度本來是想讓學生先説的,但還是時間的不允許就匆匆收場了。這也使我認識到要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注意調控,不斷在一節課中完善,並優化課堂,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真正受益。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是一句現代名言,也激勵着我們不斷地學習、研究、探索、實踐、總結,讓我在今後做得更好。

沙漠中的綠洲的教師教學反思 篇2

花這麼大的代價值嗎?我個人在閲讀完這篇文章後想到了這個問題,也不停地問自己。閲讀這篇文章會發現阿聯酋人把沙漠變成綠洲花的代價是世界少有的,“培育一棵樹的費用抵得上培養一個孩子”(這是許多國家的人無法想像的事實)、“他們從國外買來泥土,買來淡炎,買來樹苗和花草。他們又把鹹而板結的沙石挖去,填上適宜種植樹木的泥土,並在土中埋下自來水管。由總水塔輸出的淡水,通過縱橫交錯的自來水管,源源不斷地送到樹木花草的根部。”,還有為園林澆水的“黃馬甲工人”。讀到這些內容,會讓我們想得很多。

引導學生閲讀,學生會被“地上沒有一片落葉,更不見有人攀樹枝,摘鮮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這裏的第一株小樹,每一棵小草,都是國家花很大的代價培植的。”、“人類有了綠樹、鮮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麗。”、“園林工人高興地笑了,做了個洗臉的動作,説:‘你看,它們更漂亮了!’”、“阿聯酋人民像愛護孩子一樣,精心侍弄着這些花草樹木。正是有了這些綠樹和鮮花,沙漠中的人們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環境。”這些話感動,因為他們讀到這些語言,想到現狀,會發現我們在這方面做的遠遠不夠。

老師反覆引導學生讀課文,引導他們抽取文章之筋,引導他們多角度地想這些話的意思,他們一定會慨歎阿聯酋的偉大,會慨歎花這麼大的代價值。因為良好的生存環境是需要花代價的!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只能讀到建設,讀不到一點破壞,建設是要花時間的,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完成的,但破壞只需要一剎那。人們為什麼不去破壞?因為他們已經有了自覺遵守的規則,他們把花草樹木當作人來看待,當人來培育。美是怎麼來的?我想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明白。所以,我個人認為,在探討這個沙漠變綠洲的過程中,其實也美育之過程。人怎麼創造美?這篇文章寫的非常具體,那就是要花大代價,要真心地去保護,最後才能永恆地享受。這篇文章給予學生的這種美的訓練,是非常好的。我們應該抓住!

我們心中的片片沙漠何時才能有綠洲?我們能創造如此的綠洲嗎?這是這一課的閲讀起點,學生沿着這個起點走,帶上綠洲之美前行,那未來就是“生活更加美麗!”。

沙漠中的綠洲的教師教學反思 篇3

三月二十四日參加了包河區舉辦的青年教師課堂評比大賽。通過這幾年的外出聽課,知道咱們包河區現在是新人輩出,許多年輕的老師雖然參加工作時間不長,可是在教學方面卻有着豐富的經驗和鮮明的特色。知道自己應該是這次參賽選手中的老大姐了,也知道自己在課堂教學方面並無任何特長,可是為了讓自己的教學生活能夠多一些色彩,也為了抓住這“青年”稱號的尾巴,還是鼓起勇氣參加了這次比賽。

應該説在接到課題後也精心地備了課,並且在自己的學校進行了試教。當時就有老師説前半節有點兒拖沓,造成後半節時間不夠,目標不夠明確,顯得有點兒亂。針對試教存在的情況和幾位老師給我提出的新的建議,我又把教學思路進行了調整,可還是擔心時間可能會很緊張。我執教的四年級下冊的《沙漠中的綠洲》這篇課文,希望通過自己一節課的教學,學生能夠學會生字,理解字詞,知道課文的結構和主要內容,並且能夠熟讀課文,初步感知阿聯酋人民為了改造環境所付出的艱辛。在教學方法上也沒有什麼新招,只是希望踏實而紮實的進行教學,完成預設的教學目標。可是在衞崗國小上完了這節課後,感覺實際效果和自己預料的相差很多。

應該説衞崗國小的四一班的孩子還是很配合我的。讓他們自己預習課文時,都在認真的讀書,完成預習任務。讓他們回答問題時,不管是自己主動舉手的,還是我隨意點名的,都能夠立刻站起來並且大聲地回答,課堂上,沒有孩子違反課堂紀律。可是,一節課上下來,我感覺十分對不起他們,因為佔用了他們一節課的時間,還是不能指導孩子們熟練的誦讀課文,甚至還有部分孩子生字詞讀得都不是太熟,感覺孩子們在一節課之內沒有學到什麼,愧疚之心油然而生。

反思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我總結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自己的設計不夠合理,每一步的目標不夠明確,造成花了時間但效果不明顯。比如教學生字詞的時候,分三組把生字組 成的詞語和能體現課文主要內容的詞語一起出示,讓學生自讀,指名讀,解釋部分詞語的意思,練習用詞語説話,説出每組詞語藴含的畫面,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花了很多時間,可是沒有很清晰地體現出生字詞教學時應該有的音、形、義的教學過程。

二是有些過程設計太繁瑣,耽誤了很多時間,可是課後回想起來是可有可無的。比如在導入課文的時候,先是和孩子們做了自我介紹,又讓他們看了一組阿聯酋人民的服飾和舞蹈照片並進行解説,然後根據課題“沙漠”和“綠洲’,又讓學生看了沙漠的照片,讀了一組有關沙漠的詞語,並且談了綠洲應該是什麼樣。等導入結束進入正題的時候,我一看錶,都過了十幾分鐘的時間了。什麼都想給學生,卻丟失了重點。

三是對學生可能會存在的問題預料不夠。讓學生預習課文時,我有這樣一個預習任務,讓學生們用自己的方法解決預習時遇到的難題,我希望的是大部分孩子能夠利用字典或是手中的參考書獨立解決難理解的詞,句和不瞭解的課文內容。我在瞭解孩子們平時解決問題的方法時,問的幾個孩子大部分都説根據字面意思猜測,只有一個孩子説可以聯繫上下文解決問題,他們只想到理解詞語意思這一個方面。當我問他們有沒有帶字典或是參考書時,沒有一個孩子帶,我只好説就把老師當活字典吧,有問題可以問老師,但是在預習過程中問的學生極少,這樣這一部分的設計就落空了,而當時我還是按原來設計的那樣進行,沒有立即改變方法,可見對學生們的預料不夠,還缺少隨機應變的教學機智。

四是備課還是不夠充分。在問孩子們通過預習解決了什麼問題時,有一個學生説開始不知道“迪拜“是一個詞,而把句子讀成我們到迪/拜訪問,後來才知道迪拜是一個地方。我猜測學生們可能弄不清“阿拉伯”“阿聯酋”“迪拜”三個地點的關係,便想在黑板上畫這三個區域的結構圖。可是,首先我不知道阿拉伯的地形圖該怎樣畫,只好畫了一個大橢圓,也不知道阿聯酋的地形圖,就又在大橢圓裏畫了一個小圓形,接着又不知道迪拜應該在阿聯酋的什麼位置,只好又在小圓中隨意地點了一個點。畫完後覺得這樣的“簡筆畫”簡直是拿不出手。其實在備課時我都看到了有關的內容,可認為用不上,都沒有細看。如果記住了這部分內容,就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們看到清晰而準確的圖形了。

總之,上完課,感覺自己在課堂教學方面還有很多欠缺之處,還有很多東西需要不斷地去探索。一節課,帶來的不僅僅是深刻的反思,還有不斷學習的恆心和鋭意進取的決心。

沙漠中的綠洲的教師教學反思 篇4

這是一節散文欣賞課,在注重學生朗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賞析能力的同時,重視情感體驗和感悟能力的培養。比如,學生朗讀時,配上相關的音樂,注意語速、語感。感悟作者的感情脈搏,又加以適當的點撥,讓學生對土地有了新的感悟。

其次,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

先創設情境,生動地把耳、目、腦、口,充分運用起來,調動學生進行積極思考,讓他們願意去嘗試、探索,主動參與獲得知識的整個過程。注意用詩化的語言渲染情境,使所有的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在發現交流中,突破課文的難點,學會賞析課文。氛圍和諧熱烈,課堂效果很好。

再次,在課堂中教師扮演導演的角色

這節課中,設計的環節很自然地將學生推到演員的位置上,課堂上不失時機的引導,配樂朗誦,讓學生進入角色;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充分理解課文,把握文章脈絡,領會內涵。

沙漠中的綠洲的教師教學反思 篇5

這是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一節課,這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有三個方面:知識與技能上要求會分析題目中數量的相等關係、會設合適的未知數並列方程;過程與方法要求學生經歷探索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並用方程描述的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要求學生通過對多種實際問題中數量關係的分析,使學生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有效模型。

學生反饋上來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兩點:

1.認識方程概念時有一個誤區:代數式與方程的區別誤認為是代數式的值不確定而方程的值確定。分析原因是學生沒有認識到代數式與方程的本質區別,方程是等式而代數式不含等號,這主要還是在教學代數式時沒有特別強調代數式的形式特徵。我的解決辦法除了再次鞏固概念以外還有舉一個例子説明方程的解也可以是不確定的:比如x+y=3的解既可以是x=1,y=2也可以是x=2,y=1,不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是確定的。

2.學生的計算能力偏弱,對於簡單的合併同類項比如:判斷2x+1-2x+2=3是不是方程的時候學生想不到要去合併同類項,有學生想到了卻算錯了。分析其原因在於合併同類項本身是才學過的新知,體會和感受不深,解決方案是需要在這一章進一步強化訓練。

本節課標題是“從問題到方程”,主線應當是:實際問題->無法直接解決->抽象為數學問題(用方程來描述)。在此之前我聽了一節同課題的課,上課的老師給出了用方程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一審、二找、三設、四列、五解、六驗、七答,這個想法我在備課中思考過,最終還是沒有在第一節課上全部用上。在這節課當中,我強調先找等量關係,利用找到等量關係設未知數列方程,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更一般也更實際的思路,並且也符合審找設列這四個基本步驟的要求。由於學生尚未接觸到解方程,所以解、驗、答三步留作4.3節補充説明。

在找相等關係中也出現一個問題,學生不願意找相等關係而可以直接列出方程,在實際教學中我不鼓勵這樣的做法,但並未禁止,我認為學生不願意找相等關係是因為題中的相等關係比較明顯,不需要寫出來也可以順利地列出方程。這個我在備課中有所準備,應對的辦法是拿出一些數量關係比較複雜的實際問題(書上練一練第3小題),先讓學生嘗試自己列方程,學生不分析相等關係往往很難列出正確的方程,進而帶着他們一起分析,列出方程。這時候學生對於先分析的好處有所瞭解再出現一道複雜問題練手,很快就可以解決。這樣做可以促進其遇到問題用“先分析”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尤其是面臨一個比較困難的問題時要養成一個良好的先分析問題,再解決問題的好習慣。我想學生會用嚴謹的、科學的思想方法思考問題應該是老師對學生提出的最高要求。

沙漠中的綠洲的教師教學反思 篇6

教學《孤獨之旅》我緊扣新課標指出的“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的原則,既尊重學生的人格。也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心理髮展的需要,從激發學生興趣、培養探究意識入手,過程中採取各式方法引導他們的情感、思維積極活動。在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的基本目標中,給予適時的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閲讀是個性化的行為,對於“孤獨”的認識,有的很積極,有的消極因素較多。我幫助他們認識成長猶如“蠶蛹蜕變為碟”“鳳凰涅磐”要經受住痛苦的磨鍊之後才能見到彩虹。

在教學中,我重點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規律,合理設置目標坡度和師生,生生與本文的互動。以默讀,跳讀,研讀為手段,感受語文教學以情育人,以美怡人的人文內涵,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沙漠中的綠洲的教師教學反思 篇7

綜合實踐活動課作為一種活動類的綜合課程,是這次課程改革中的新型產物,它與其它各學科課程領域有着本質區別,它是一種以學生的經驗和生活為核心的實踐性課程,是學科課程與知識類綜合課程的一種補充形態。

要教好每一節《綜合實踐活動課》,我們首先應從教育觀念上更新,採取更適合學生髮揮主體性的教學模式,除了讓學生敢想敢問敢於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外,還應使學生感到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一起與學生相互探索,相互研究,老師不能要求太高,要給學生髮表意見的機會,老師不要面面俱到,要讓學生去探索,老師適時點撥和啟發。只有這樣,學生對知識才能牢固的掌握。

其次,要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勵學生敢問,愛問。課堂提問不是老師的專利或某些學生的專利,每個人都可以提問,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質疑的過程中,自己的思維才能得到發展。學生之間要多加交流與合作,只有這樣,學生的綜合素質才能得到提高。

最後對課題重點、難點,老師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既有利於學生深入探究本課主題,同時,也有助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這一課題進行教學,教師要巧妙的利用生活中生成的資源,增設教學環節,創造性的組織實施課堂教學,適當利用多媒體課件,使課堂充滿活力,教師要親自參與活動,這樣使得師生的活動直接融入學生的學習經歷中,引起了情感上的共鳴,得到了情感的體驗,態度和價值觀的薰陶,使得教學活動充滿着“生命的活力”,從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沙漠中的綠洲的教師教學反思 篇8

活動一:觀察對稱現象,感知對稱圖形。

觀察圖片討論:“這些圖形有什麼共同特點?”接着當學生交流了“這些圖形兩邊都一樣”時,教師追問:“你怎樣證明它們兩邊都一樣呢?”這時引導學生把圖形對摺後,發現圖形的左右兩邊重合在了一起,只能看到圖形的一半。這一活動的開展,是把學生觀察到的形狀讓學生用對摺的方法親手驗證。學生通過對摺,很形象直觀地發現“只能看到一半”,這一觀察——討論——動手驗證的過程,既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也為下一環節“剪紙”做了很好的鋪墊。

活動二:動手剪對稱圖形,在活動中加深體驗。

“剪一剪”的活動,讓學生先自己探索剪對稱圖形的方法,並嘗試着剪一剪,當學生有不同的剪法時,可引導學生比一比:誰的剪法好?説説怎樣剪,剪出來的圖形才能對稱?這樣,讓學生在具體實踐活動中思考“我怎麼沒有想到先對摺後再剪呢?”從而很自然地引出“對稱軸”的概念。這一活動的開展,以激起學生動手操作的興趣和慾望為前提,將觀察、思考、操作有機的結合,充分感知對稱圖形及“對稱軸”的概念。

沙漠中的綠洲的教師教學反思 篇9

《誡子書》是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一封家書,短小精悍,卻意藴深刻,寥寥數筆卻飽含着一位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讀來頗有韻味。

特別是“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句名言,大家真是耳熟能詳。本課要求背誦,最好的方式是在課堂上一步步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成誦。但大多時候,古文在背誦上有前置性,也就是還沒正式學習課文時,學生已經會背誦了。《誡子書》文章很短,學生在講解前已經背完了,我問孩子們理解什麼意思嗎,講了什麼內容,他們異口同聲地回答“不知道”。

問題來了,按理説,學生熟讀成誦後,大致意思還是能理解的,可出現現在這種情況,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我也料到孩子們在理解上會有困難,但完全不懂是沒料到的。課前,我已經分析了原因:文章雖然短小,問題就出在短小上。越是短小,就濃縮了越多的精華,我們就要更靜下心來深入到文本中去。我決定把文章分成隱性的層次,引導孩子們一層一層去理解文本內容。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這句話,孩子們很容易發現是説學習的。我追問“學習需要什麼”,孩子們很聰明,齊聲回答“靜”。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這句話很明顯和前文所説的不同,強調的是一個“躁”字。學生再結合“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可以理解這句話説的是修身。

至此,孩子們看到黑板上的板書,一目瞭然。

從而,回到“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這句中心句上來,孩子們也很容易理解了本文的核心是“靜”。無論是做人(修身)還是學習(治學),都需要“靜”,切忌“躁”。

最後的“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孩子們根據意思,自己總結出了“要珍惜時間”。到此,諸葛亮寫這封家書的用意就很明朗了。

當然,學習古代的精華很有必要,能從中有自己的感悟和體會更可貴。因此,學生從中所受的啟發是這節課不能忽視的,也希望孩子們能學有所獲。

沙漠中的綠洲的教師教學反思 篇10

國中地理新教材知識條理清晰,內容豐富詳實,是使學生們“獲得終身發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礎知識”的教學目的的具體體現。因此,教學中應該避免照本宣科,讓地理課堂教學成為學生們通過積極參與來獲得知識和認識自然發展規律的一個平台。能夠反映地球運動的自然現象有很多,例如:晝夜現象、季節變化、極晝、極夜現象等等。我選擇了地球的公轉知識加以介紹。該部分知識的難度較大,同學們難以理解,但同學們很感興趣。

雖然學生們對地球的運動會對地球表面產生的各種現象司空見慣,但未必能真正掌握其變化規律。如:一年中太陽直射點的位置,什麼時間在什麼位置,會有什麼現象。這一系列問題在新教材中有部分知識沒有文字説明。怎麼能夠讓學生們更好地掌握住地球運動(地球公轉運動)所產生的現象呢?在思考如何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這部分內容的過程中,我先後想到了兩個教學方法:

第一,圖表結合講解法。鑑於教材中的圖像和文字系統都是我們要掌握的內容。在學習過程中,可運用空間想象的思維方法,通過讀圖(地球公轉示意圖)可使學生們加深對文字系統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有助於他們建立起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空間結構和空間聯繫。但是,本課的內容比較抽象。由於學生們在國小的地理知識比較薄弱,而且空間想象思維特別是女同學的空間想象思維比較差。如果只通過圖表結合的方法,憑藉學生們的空間想象思維,將其儲存在大腦中,再經過加工、分析、比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來獲取新知識,對於他們來説那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我用這種方法給他們有個初步的概念。

第二,利用教學器材來演示地球公轉示意圖。學校的地理教學器材不夠齊全。經過整理,我利用地球儀、電筒、在黑板上畫圖相結合及演示一年中地球運動的變化和直射點的位置、時間、產生的現象。

沙漠中的綠洲的教師教學反思 篇11

在活動的過程中,幼兒能根據製作的需要去主動的觀察龍的特徵,對用彩紙剪圓裝飾的龍的形象充滿了好奇。在簡單有效做法的引導、鼓勵下,孩子們很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來,在製作的過程中孩子也遇到了許多的問題,通過與孩子們解決這些問題,教學的重難點得以更好的突破。同時,在活動前,我為幼兒準備好了龍頭、龍身、龍尾、龍腳。讓幼兒在鮮豔的色彩中,激發對製作的積極性。

本次活動,我通過觀看舞龍表演引入活動,讓孩子在舞龍的特定意境中,感受舞龍的熱鬧氛圍,為製作龍產生慾望。美術教學活動是在教師設計的特定情景和一定的生活空間裏發生的。教師精心設計和創設適宜的情境,讓教學活動充滿一種體驗的喜悦,激發幼兒的投入感和參與感引發學生對鮮明形象的感知和探求本知的激情,對整個學習過程產生濃厚的興趣。

沙漠中的綠洲的教師教學反思 篇12

因為這是一篇閲讀課文,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做到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用自己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方法學習,通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來取長補短,達到整體的完整。如:學生在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書,然後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幾件事?學生讀書的興趣很濃,交流時的氣氛也比較好。

其次,重視朗讀和讀後感受,強化學生對語言的感悟過程。如在學習第二個故事時,我讓學生細讀觸發點——只見母親輕輕地對護士説:“不要緊,再來一次!”找得很準,並且牽一髮而動全身地擴散深入開來:數數媽媽説的話,幾個字,簡簡單單。請你深入到這個故事中,再去讀一讀、品一品,你還會覺得簡單嗎?“再來一次”對這位剛參加實習的護士來説這僅僅是簡簡單單的七個字嗎?普普通通的一位母親,她為什麼能有如此不簡單的舉動,説出如此不簡單的話呢?請聯繫下文再去體會。學生通過讀書體會到:透過母親“平靜的眼神”和“輕輕的話語”,可見母親把那位護士當作了自己的孩子,在鼓勵她,支持她,同時也希望自己的女兒在將來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勵。在這樣有層次的導學中,學生深層次地感受、理解課文的語言文字,促進思維發展,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產生“一處傳神,境界全出”的境界。

學完這篇課文我在隨想本上佈置了一個作業,讓學生寫寫自己對文章最後一段的感想。第二天當我批改作業時發現,學生感觸還挺多的,特別是部分學生的心得體會讓我愛不釋手。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去談自己對將心比心的理解,説得很好。我想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一定會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從別人的角度出發為他人着想,給別人多一份寬容和尊重。

沙漠中的綠洲的教師教學反思 篇13

本節課——哺乳動物,和人類的關係非常緊密,包括人類自己都屬於哺乳動物。

我認為應藉助學生自身對哺乳動物的瞭解,層層深入,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究,得出結論,體驗探索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快樂。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哺乳動物的特徵,從學生已經認識的哺乳動物出發,採用問題引導,圖片觀察,對比分析,小組討論的方式,使學生逐步明確哺乳動物的各項特徵,思考總結該特徵的生物學意義,最後總結昇華,哺乳動物是地球上適應環境能力最強的生物。該方法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有利於學生的思維發展。

但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仍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比如:和學生互動少,課堂氣氛不活躍;聯繫生活實際少,可以拓展的地方沒有拓展;一心只想少講多練,多留時間給學生做作業,忽略了學生對新學內容的掌握程度;課件製作過於表面,對問題的探討不夠深入;關於哺乳動物和人類的關係沒有給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去討論和感悟,表達自己的觀點看法,導致該部分的情感教育不足,需要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

沙漠中的綠洲的教師教學反思 篇14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詩歌,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科學知識用韻文的形式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語言琅琅上口,是一篇百讀不厭的科普作品。這篇課文形象生動地講述了蒲公英、蒼耳、豌豆三位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很適合小朋友的閲讀。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創造一些快樂的重要途徑,學生對課文有了興趣,自然就想去學課文,想走進課文,有想去了解的積極性。因此在課的開始我就設計了“我來猜”這個遊戲:(伴着音樂出示一張張美麗的植物圖片,讓學生猜猜這些植物的名稱,不認識的可根據其顏色、形態起個有趣的名字,引發學生對植物的興趣和熱愛。)學生對此感覺很新奇,興趣特別的濃厚,猜的很積極,接着老師引導學生:千姿百態的植物點綴着美麗的大自然,裝扮着我們的生活。那植物是怎樣傳播種子的,如何一年年生長、繁殖,讓綠色鋪滿大地的呢?這樣的引導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躍躍欲試的想去了解,就這樣在課始就輕而易舉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課文的勁頭。

二、自讀自悟培養能力

這篇課文的內容比較簡單,讀起來琅琅上口,而且配有形象的插圖,看着圖片學生理解課文並不困難。關鍵是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感受各種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教學中我讓學生在充分朗讀體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儘量體現學生自主參與閲讀實踐的過程。如初學課文的時候,自讀思考:這首詩一共介紹了幾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而在學習課文的時候,我重點帶學生學習第2節,我先讓學生自己讀、然後畫一畫、再想想、最後指名介紹自己知道了什麼。然後用同樣的方法,師生共同討論第3節,學生自己學習第4節。這樣用“教──扶──放”這樣幾個步驟,教給學生讀書方法,並讓學生在課堂上多動眼、動手、動口、動腦,促使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認識能力統一發展。

三、藉助媒體加深理解

隨着現代科技的發展,多媒體的運用也越來越廣了,在這篇課文中,我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本課的重難點,我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藉助多媒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如:蒲公英傳播種子是用錄象展現過程的,讓學生知道蒲公英靠風傳播種子;蒼耳傳播種子是通過投影演示的;豌豆傳播種子是在充分閲讀的基礎上,理解了句子,再利用錄像,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理解豌豆蹦跳着離開媽媽,也就是靠彈力傳播種子。通過生動形象的演示不但輕鬆的學完了課文,學生也對這幾種種子傳播方式記憶憂新。

沙漠中的綠洲的教師教學反思 篇15

本學期我擔任國小信息技術課教學,三年級教授的是計算機入門知識,四年級講授的幻燈片製作內容。根據三、四年級學生的知識結構及學習特點,我現將本學期以來的教學體會總結如下:

一、打好紮實基礎,養成良好習慣

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説,本學期剛開始系統的學習計算機知識,(大部分學生接觸過電腦但沒有系統的學習)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覺得幫助學生打好紮實的基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我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開展教學工作。

對於剛開始接觸計算機的學生來説,他們一般都有較濃厚的興趣,積極性較高,但較迷茫,不知從何處學習。此時,我以講故事的形式介紹計算機的發明、發展過程,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下接受計算機基礎知識。然後,我以打比方的方式介紹計算機的組成原理,用我們人身體的各個部分來類比計算機的組成部件,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和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原理。接下來,我用玩遊戲的方式介入鍵盤的操作知識的講授。對於剛學習計算機的學生來説,練習鍵盤本來是一件單調枯燥乏味的事情,如何保持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我選擇了金山打字通軟件,該軟件裏面有打字練習遊戲。從此入手,學習變得輕鬆有趣了,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鍵盤操作。

二、合作探究學習,體驗學習樂趣

四年級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在本學期的幻燈片製作課程教學中,我主要採取的教學方式是讓學生分組合作完成各自的主題製作項目。每個小組選取一個主題製作項目,自己蒐集製作所需的圖片、聲音、動畫等素材,完成各自的創意設計,然後製作完成各自的主題項目。在此過程中,我主要是講解關鍵的製作技術,同時輔助各小組,提供技術上的支持。根據各小組的完成情況,學生基本上能製作圖文並茂的作品。在此過程中,學生不但能掌握各種幻燈片製作技術,而且提高了大家互相協作的意識,增強了團隊精神。當然,項目完成的質量還不算太高,諸如創意設計還有待提高,我相信經過進一步努力學習,學生會有長足的進步。

教學是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如何進一步組織好學生、組織好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是我長期值得研究的課題,我將一如既往的紮實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高標準的完成各項教育教學任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vqldr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