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物理光的反射教師教學反思(精選31篇)

物理光的反射教師教學反思(精選31篇)

物理光的反射教師教學反思 篇1

以前上《光的反射》時,現在白紙上畫上“法線”,然後通過教師演示入射光線射向平面鏡,平面鏡將入射光線反射出去,學生很容易得出光反射所遵循的規律,可節省出大量的時間進行強化訓練,單從掌握知識角度來説效果可能要好,但不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學生只有被動地接受學習,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氣氛不活躍。

物理光的反射教師教學反思(精選31篇)

採用“探究式”教學後,通過給學生創設光發生反射的問題情景,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從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都由學生完成,學生的積極性特別高漲,並且通過對光的反射規律的探究,學會了一種研究問題的思維程序,以後遇到問題就知道該怎樣去探究了。

下面我把這節學生探究環節中出現的新穎的探究方法介紹一下。

我任教的三個班的物理課,做這節課,實驗時,學生大都是自己準備器材,然後按照書上的探究步驟逐步完成實驗。 本節書中光的反射實驗是這樣做的:把平面鏡平放在桌上,將兩塊紙板連接起來,垂直放在平面鏡上,一束光貼着紙板沿某一角度射到平面鏡上,經平面鏡的反射,沿另一方向射出,在紙板上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徑跡。取下紙板,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但在描光線的徑跡時,因為紙豎直放置,沒有依靠,畫的線的歪斜,影響到角度的測量,誤差會大一些,而學生在實驗時,想出了一個新穎的做法:把白紙平放在桌面上,平面鏡垂直豎放在白紙上,平面鏡較堅硬,比較好控制,然後用激光筆貼着白紙射出一束光線,射向平面鏡,經平面鏡反射後的光線沿着紙面射出,用刻度尺、筆畫出光線徑跡。光線筆直,不歪斜,再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誤差大大減少。看到這位同學的新穎的做法後,我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了他,同時對這種做法給予了肯定節實驗完成的很好

這位同學的成績屬中等水平,經過這次的經歷,他對物理實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後每次做實驗時,都是最先完成,結論的得出也較準確,物理學科的成績提高的也很快,他學習的自信心也大增。

完成這次探究活動,我深刻體會到;教學的真正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知識的探究去獲得研究思維的方法,然後通過方法的獲得以及運用方法探索創造的過程,使學生產生熱愛大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情感,具有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原理的科學精神。

物理光的反射教師教學反思 篇2

在《光是怎樣傳播的》一課中研究了光的傳播特性,而《光的反射》這節課是上一節課的延續,同樣是研究光的傳播,所不同的是這節課是研究光在傳播途中碰到障礙物會發生怎樣的事情。本課有兩個方面,一是通過照亮物體這個活動,認識光的反射,二是認識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應用。

在教學的過程中有很多的不足之處,需要改進。1、我對教材教參的研讀不仔細認真,今後需要在這方面着重下功夫。在教材上照亮物體這個活動沒有認真的思考,教材上有這樣一句話:這三個活動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逐漸增加難度,層層遞進,讓學生在不斷的挑戰中產生興趣的。從第一個活動直接照亮書本,第二個利用鏡子才能照亮書本,到第三個要利用兩面鏡子照亮陰影裏的小球,難度是逐漸加強的,是遞進的關係。而自己在備課的時候,沒有注意到這一點,沒有細想為什麼,而導致了在教學中出現了差錯,在之後的課堂上需要糾正。在教學時,沒有強調光的傳播方向,導致在光的反射的應用時,出現了學生畫錯光傳播的方向。2、在光的反射概念的提出時,只是強行的出示,告訴學生光的反射概念,應該根據剛才的活動,自己總結出光的反射的概念。3、在教授光在生活中的應用時,可以不要馬上出示光的反射在生活中應用的圖片,先讓學生講講自己所知道的光的反射的應用。再根據學生的發言補充並且進行簡單的講解。4、板書過於簡單。本課中有許多光的路線圖的繪製,可以通過板書的方式,強調光的傳播路線和方向,這樣對於學生掌握新授的知識有很大的幫助。5、在講授瞳孔的大小會發生變化的時候,沒有注意強調,不能讓強光對着眼睛,這樣做事有危險的。6、光的反射在科技方面的應用,測量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中,需着重的進行講解,測量是怎樣進行的,怎麼算地球和月亮之間的距離。而我在講授時只是簡單的帶過,許多學生還沒有了解其中的奧祕。7、整堂課,我的講授時間太長,學生只能聽講,這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就沒有調動起來,學生思考的就少,只是被動的接受。8、課堂上的語言不夠生動等等。

物理光的反射教師教學反思 篇3

1、傳統物理教學的反思

傳統物理教學實踐中,由於對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的偏差,往往僅把學生當作教育的對象和客體,忽視學生的自主意識、創新精神的培養,忽視學生主體性的發展,主要表現在:(1)重教師而不重學生,如講細講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教學表演,往往就被認為是一節好課;(2)重管教而不重自覺,如教學過程中不重視學生的自我調控、獨立判斷;(3)重統一而不重多樣,如學生幾乎沒有可能自由選擇學習內容或自行規劃、安排學習進程,教學要求強求一律,學生間的個性差異得不到承認;(4)重傳授而不重探索,如將學生視為承受知識的容器,教學中一味填鴨灌輸、包辦代替;(5)重繼承而不重創新;(6)重結果而不重過程;(7)重考試成績而不重全面發展……這一切不僅造成了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學業負擔加重,探索精神萎縮,而且極大地妨礙了學生主體性發展,影響了教育方針的全面貫徹落實,也必將影響到社會發展。

培養、發展人的主體性,是教育改革的一個主題,也是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口。物理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接受”、“適應”已有的和既定的一切,也要使他們具有改造和發展現存社會及現存自我的能力。弘揚和培植學生的主體性,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教學民主,強調自我激勵,強調學會學習,將使學生獲益終身。

2、物理學習中的“思”與“問”

很多學生認為物理抽象,難學,但又一時找不到好的學習方法,有的同學認為,只要上課認真聽講、課下仔細看書,平時多做些題就能把物理學好,他們也試着這樣去做了,可是效果並不理想,那是為什麼呢?我想大家都忽視了“思”與“問”在物理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充分指出了學與思的密切辨證關係。告誡大家在學習中要重視積極思考,才會有收穫。物理課程並不象有的課程那樣,記住幾個概念,幾條結論就能解決很多問題,僅僅靠死記硬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物理不是看懂的,也不是聽懂的,是想懂的物理學內容來源於自然現象及生活實踐,是研究自然規律的,物理題型靈活多變,光靠死記硬背沒有多大用處的,必須深入理解,弄清、概念規律的來龍去脈,這需要有較好的理解能力、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利用數學知識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等。

物理學習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於能否正確的處理好“思”與“問”的關係。可以説沒有思考就沒有進步,沒有問題就沒有提高。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應注意積極地思考,善於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思”中進步,在“問”中昇華。

3、投影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

一、靜態變動態,提高學習興趣

用粉筆在黑板上畫圖是靜止的,若用動態投影輔助教學,效果較好。如在講槓桿的力臂概念時,老師在黑板上怎麼畫都是靜止的,學生印象不深。用可動的投影片,力臂會隨力的作用方向改變而改變,學生看起來十分鮮明,興趣高漲。在較短的時間內絕大多數學生都理解了力臂的概念.

二、師生共同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利用投影進行教學中,師生共同參與,教師處在主導地位,學生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如在投影片上題目的展示下,教師讓學生輪流在投影儀上將答案打出來,答對了的學生受到鼓舞,如果答錯了,其他學生給予糾正。形成了互相幫助的學習氛圍.課堂氣氛活躍,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潛能。教師在學生有誤區時便於及時點撥。知識傳輸暢通,反饋及時.

三、增大信息量,提高教學效率

事實證明,學生在消化知識時,只有不斷地向大腦中傳輸信息才能引起記憶和理解的連續發展,利用投儀教學,貯存信息多、傳輸信息快、直觀連續,使學生得到不斷練習、消化、理解知識的機會,提高了知識的掌握程度。如做練習時採用手寫題目或小黑板展示,也不過7~8道,用投影展示可達10~20道,教學效率提高明顯.

一隻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的教學方式,實踐證明已不適應大面積、快速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用投影教學不僅是教學形式的改變,而且也是教學思想的轉變。

4、培養差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差生轉化工作,首先要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我以為不僅要教好物理,還要關心、熱愛差生,使師生間形成“情感共振”,從而使這部分學生喜愛學習物理課.教師要充分利用物理學科特點,物理學科與現代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關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和培養,從而使他們形成較強的學習興趣.在國中物理起始教學工作中,加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教育尤為重要,因為強烈的學習興趣是有效學習的推動力量.所以應結合教學內容注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濃厚的學習興趣.物理教師除利用物理學研究範圍廣吸引學生,激發興趣外,還要設計、準備好高質量的演示實驗,介紹物理學的新進展等方面來提高差生的學習興趣.當然,為了鞏固差生的學習熱情,還要使不同類型差生獲得程度不同的學習上的成功,以此保證學習上的“良性循環”.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讓各類差生嘗試到成功學習的喜悦.成功教學可以增強和保持強烈的學習興趣,優生們對學習物理有濃厚興趣,甚至讓入着謎的主要原因大多源於物理學科本身具有的強烈吸引力,而差生對物理是否感興趣的首要因素則取決於物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方法.所以,轉化差生的工作與教師的教學方法有很大關係.教師本人是否熱愛物理、對物理學教學是否投入、教師對科學的價值體系是否信仰、教師教學觀念、教師是否能從物理知識及教學過程中感受到美等,這些對差生學好物理課程,做好差生的轉化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

5、聽課評課教學反思

1.物理課的聽課活動。

聽課作為一種教育研究範式,是一個涉及課堂全方位的、內涵較豐富的活動。特別是同事互相聽課、不含有考核或權威指導成分,自由度較大,通過相互觀察、切磋和批判性對話有助於提高教學水平。

聽課者對課堂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細緻的觀察,留下詳細、具體的聽課記錄,並做了評課,課後,再與授課教師及時進行交流、分析,推動教學策略的改進,這在無形中會促進物理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升。

2.課後小結與反思筆記。

課後小結與反思筆記,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及時記錄下來,以便重新審核自己的教學行為。新課程下,以物理學科來説,其實平常物理教學中需要教師課後小結、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總之,雖然新課程下關於物理教師教學反思的研究,目前還是個新課題。許多的反思問題都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學反思對物理教師的成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是物理教師實現自我發展有效途徑,也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新的嘗試,更會促使物理教師成長為新時期研究型、複合型教師。

物理光的反射教師教學反思 篇4

1、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感覺最難的就是舉例子,既要舉能夠反映微觀世界的還要保證這個例子能使學生對於微觀世界的特徵長期有印象。

2、由於本課屬於微觀世界,所以對學生來説非常抽象,學生難以懂得分子和原子真正的涵義,如何激發他們的興趣是我在進行這堂課之前必須好好思量的。當然經過實際教學,仍有一部分同學還是不能理解物質的宏觀和微觀。

3、在教授本課時,我覺得還應加大實驗力度,讓同學們通過實驗大膽猜想。例如除了書上品紅的實驗外,還可以做紅墨水在水中運動的實驗、蔗糖溶解的實驗、將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的實驗。

4、在本課的教學中,還應該化難為易,讓學生們熱愛化學,懂得如何學習化學。

物理光的反射教師教學反思 篇5

時至今日此時,我的心緒還在縈繞在月考的成績之上,心底裏就像壓了一塊沉沉的大石頭,放不下。

這次月考,給我的感覺遠不能用震驚來形容。星期四成績就已經大部浮出了水面,我看着那些數字,眼前一片黑,天地就像塌陷了一樣。

每次考後,孩子們都會惴惴,因為每個人考的都令人滿意的時候不太多,而每次月考,都是我電閃雷劈、神色俱厲之時,暴風雨就要壓境了。

我的心中何嘗沒有波濤洶湧呢?我的心裏,我的肩上的擔子有多麼沉重,又有誰能夠知道?平時在學校,為了學生們轉;在家裏,甚至在夢裏,也都是圍繞着每一個學生的狀態縈繞,我的臉上常常不苟言笑,可誰知道每一刻我都在殫精竭慮?而這次的結果,無異於海嘯,就幾乎摧毀了我構建的夢想。

人應該講誠信的,答應了別人就應該做到。國中部我的這個班從開創之初直到現在,多少人關注?想到各位領導,李校長孫校長的期望,安主任的事無鉅細,規範與引導,鄭主任的身體力行,安慰與鼓勵就讓我為孩子感到幸福,為自己感到幸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其實也不為名利,就為了幹得痛快,活得舒心。在這個人性化的集體裏,我很累,但我真的很快樂,我不為任何世俗的目的工作,我為工作的過程而快樂。

剛進九年級時,我就緊張,九年級上學期,我和各位課任老師把課程圓滿結束,算是完成了任務。九年級下學期,面臨會考,我精神愈發緊張。假期裏就在想我這個學期應該怎麼過,每個學生什麼狀況,教學的重點環節應該怎麼把握。我也寬慰自己,只要盡力,一定會有好結果的。

我理解領導們的期望,但我實在是沒有想到領導們對我們抱有這麼大的期望。這在我,在我們所有老師,簡直就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説嚴重點,這簡直就是捨生取義、殺身成仁的時刻。幾次辦公會,幾次九年級組老師開會,領導們對九年級購置實驗器材的態度,讓我感動,讓我沸騰。我在班會課上多次強調,我們九年級班就像危難之中的中華民族,就像困難面前的附中人,就像我們九年級在每一次學校活動之中的表現一樣,關鍵時刻,萬眾一心,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是成功路上的曲折?還是我過於盲目樂觀?這一次月考給我,給課任老師,給所有的學生以重重的一擊。我想過不是太好,但沒有想到會到如此地步。我不想再跟人家差的學校比,我不想沾沾自喜,我只想以這一次的教訓,換來以後更加腳踏實地的努力。

錯誤既然鑄成,後悔無濟於事,倒不如認真反思,把錯誤當成一塊墊腳石。

先分析一下學生目前學習的狀態吧!

首先,學生還沒有回到學習的軌道上來。誰都知道九年級很累,誰都料到九年級這個學期會緊張如戰場,所以,在寒假裏,大多數的人都像快要溺死的人,緊緊抓住消閒的最後一根稻草。等半是期盼,半是不情願,但仍不得不來到學校,一下子融入緊張的學習生活中,是很難適應那緊張的生活節奏的。白天難以集中精神,晚上對作業疲於應對,加上早上早起,睡眠不足。導致一天又一天的惡性循環,致使學生學習狀態不穩,學習效率不高,考試成績不佳在所難免。

其次,沒有找到良好的學習方法。跟各位老課任老師談起來,最難教的其實不是平時,也不是九年級上學期的緊張,而是九年級下學期的綜合複習。平時的學習,再緊張也是按部就班,知識範圍有限,學習起來也不會感覺像是漫天撒網。很多學生在考完之後如夢初醒,評價自己這段時間的學習簡直就像夢遊。

第三,是無的放矢,找不到重心所在。這次月考,因為九年級上學期課程已經全部進行完畢,這學期轉入全面複習階段,但原來各個學期都有明確的進度,唯有九年級很籠統,只有“單元複習”幾個字。加上各位老師的複習策略不一,有的是從七年級開始複習,有的是從九年級開始倒着複習,而這次月考,基本是跟我們的複習計劃背道而馳,比如語文英語我們是從七年級開始複習,考試範圍卻是九年級。歷史新課還沒有結束,考試內容卻是七年級。也就是説複習的內容和考試內容正好脱節。所以我平心靜氣想一下,也權當安慰自己,幸虧是這樣,而不是我們複習完畢卻考成這種情況。反過來一想,還是不能原諒自己:還是教的、學的不紮實。

第四,學生面對會考的心態狀況不一。跟上面的相比,其實這才是最嚴重的問題。我們都知道,面對大賽,最關鍵的是心態,號稱二分技術八分心態。而在戰爭之中,決定勝負的往往不在隊伍龐大,而在於軍心,四面楚歌就是明顯的例證。

在這區區幾十人中,有好幾種心態。心態最穩定的是學習排名前十的學生,這些學生目標明確,心無旁騖,知道關鍵時刻應該迎難而上,學習穩紮穩打。

患得患失的是十幾名左右的同學,想考一中,差點實力;想要放棄,又不甘心。所以在別人埋頭苦幹的時候,這些人卻是前瞻後顧,左顧右盼,心思不能集中。

最差的,最苦的是最後一批人。其實面對會考,沒有誰會舉重若輕,但當自己實力差別太大,想使勁卻又無計可施,想上進卻發現腦中幾乎是一片空白的時候,無奈之下便選擇了放棄。

面對這些,我已預料到,也做過許多有的放矢的談心,但沒有事實做依據,很多人還是沒把我的勸説放在心上,甚至認為我小題大做。事實勝於雄辯,月考之後,吹盡黃沙始到金,還是放平心態,同仇敵愾,從頭再來吧。

星期四下午,我實在按捺不住焦急,於是我快刀斬亂麻,聲色俱厲地給學生開了一次班會課。

我一個一個的跟學生們分析,讓學生自己分析自己最近的學習狀況,然後一針見血指出他(她)目前存在的問題。不包容,不徇私,不誇大,不隱惡,對症下藥,實事求是。然後一直到晚上八點,全部處理完畢,讓學生們晚上都好好的反思、總結,以便第二天能夠以嶄新的面貌投入到學習中去。

第二天星期五,我又給孩子們找出癥結所在,掃除前進路上的絆腳石,然後集體明確:

1, 端正態度。人的天資有大小,但一個人的努力與毅力應該無分別。能考100分就不能考99,能考59,就不考58,可以允許成績有差異,但是這成績必須是你盡了全部的努力。然後我給學生們學習只是我們人生的一個方面,然而做事情的態度卻能決定你成事與否。

2, 頭腦清醒。我説世界上有一種人叫窮忙族。整天忙得不得了,但生活卻沒有實效,這種人生很悲哀。想想我們自己是否也陷入了窮忙的境地?知識明明學過了,為什麼兩遍三遍十遍八遍就是記不住?所以在做事的時候,就得有心。學過的東西就得動用一切手段,耳聽,手記,圈點,互説,互問,温故知新……記住,記住之後就不能忘。

3, 通讀教材。九年級時期是綜合國中所有知識的時期,這時候的學習,“臨時抱佛腳”基本無效。原來小月考,知識有限,臨時發力,偶爾也能取得好成績。然而到九年級,如果還是以點帶面,就好比是撿了芝麻漏了方瓜。再看看成績好的同學,人家的力氣都是用在平時,把教材吃透,把知識織成網絡,才會駕輕就熟、從容自如。

4, 穩紮穩打。最近作業確實夠多,以至於學生們早早到校不幹別的,互通作業,甚至照抄。現在反思一下,照抄的作業有無功效?還不是欺騙了老師更貽誤了自己?!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背得挺熟,為什麼不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呢?

至於我自己,於危如累卵的局面之下也鄭重反思。

首先:調整心態。正確面對這一次失敗。我也想清楚了,這一次的月考,失敗比成功好。成功往往使人麻痺,失敗才會使人看到距離。月考的結果,接下來的談心,第二天就讓孩子們有了嶄新的改變。我相信以後孩子們學習會更清醒,做作業會更盡責,心態會更平穩。

其次:以大局為重。作為班主任,我也必須不斷學習,不斷調整。剛開始我還是按照原來的管理方法來管理,還沒有合理調整管理策略。以後的日子裏,更應該多關注複習方法為重。至於自己,所有的書稿,約稿全部推掉,心無旁騖,放手一搏。

第三:搞好協調。九年級學生,全盤好才會真的好,不能有一門弱科。所以做班主任,發現問題,及時溝通。有時候也不妨舍小家顧大家,為了全局,統籌把握。

第四:與學生同甘共苦。這上下的日子裏,全程跟蹤,做學生的主心骨、貼心人、排頭兵,坦誠以待,有問題及時解決。

總之,用八個字概括自己的心跡吧:盡心盡力,無怨無悔!

物理光的反射教師教學反思 篇6

本課是高二物理《磁場》這個單元的重要內容。本人通過探究式教學,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具體講,這節課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感到比較滿意。

一、教學程序的設計比較合理

本課的教學程序分為11個教學環節

1、提出問題:垂直射入磁場的帶電粒子在洛倫磁力的作用下會做什麼運動?

2、實驗演示:沒磁場時做勻速直線運動,垂直射入磁場時做圓周運動。

3、創設一系列的問題情景,提問學生,老師點撥引導,用上節課有關洛倫磁力的知識和高一有關向心力的知識,理論分析得出垂直射入磁場的帶電粒子在洛倫磁力的作用下會做勻速圓周運動。

4、課件模擬帶電粒子在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特別注意向心力(洛倫磁力)的大小和方向。

5、讓學生推導帶電粒子在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半徑公式和週期公式。

6、實驗演示:改變粒子的速度V和磁感應強度B,觀察半徑的變化

7、課件模擬:改變m、v、q、B,觀察半徑的變化

8、課件模擬:兩個m、q相同,v不同的粒子在同樣的磁場中運動,觀察週期是否相同。

9、通過例題一(題目略),鞏固半徑公式和週期公式。讓學生先演算,老師把學生做的情況用實物投影儀進行反饋,然後點評。

10、講評課本的例題,讓學生先思考,提問學生回答解題思路,老師再講評,並指出這就是質譜儀的原理。老師進一步詳細講解質譜儀的構造、原理及應用。

11、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二、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恰當有效的整合

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其主體是課程,並不是所有學科、所有章節都適合用信息技術來整合,要選擇最有利於開展整合的章節內容來發揮整合的優勢,而本節課充分利用物理課件,在適當的時候進行整合,充分體現了學科本位的特徵,又能有效地突破重點和難點。

三、運用探究式教學,培養探究能力

教師在整節課中,通過提出問題→猜想→實驗驗證→理論分析→例題鞏固,讓學生自己分析探究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勻速圓周運動,推導粒子運動的軌道半徑和週期公式,再通過分層次的問題設計,理解質譜儀可以測定帶電粒子的質量和在現實中的運用。這一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了教師着意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體現了新課標要求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功能。

四、學生主體地位得到發揮

教師首先提出問題,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猜想,然後又創設一系列問題情景,啟發學生的思維,理論分析得出垂直射入磁場的帶電粒子在磁場中會做勻速圓周運動,接着讓學生推導圓周運動的半徑公式和週期公式,講解例題時讓學生充分思考,提問學生解題思路,讓學生演算,並把演算結果用實物投影儀進行反饋。無不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課後認真反思,也有不太如意的地方。

一、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前面部分的內容花的時間過多,後面講質譜儀時顯得太匆忙,有前緊後鬆的感覺。

二、課堂小結不僅侷限於知識點的小結,還要包含學法的小結,本人忽視了這一點。應該把這節課如何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作一小節,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造思維。

物理光的反射教師教學反思 篇7

本節教學在引入浮力的時間過長,前四個動手實驗過多,在要求同學怎樣才能將橡皮泥浮在水面上時,出乎意料,有一組同學利用乒乓球,將橡皮泥粘在乒乓球的一側放入水中,這時橡皮泥未沉入水中,而其他組的同學由於第一次沒有成功使橡皮泥沉入水中,再讓其浮在水中的話難度就加深了。在做雞蛋放入水和鹽水中時,我先把雞蛋放入杯中,拿出兩杯水讓學生猜想倒入後會有什麼現象?本想賣個關子,但學生很聰明,立刻就回答出來沉入杯中的是水,浮起來的是鹽水。

在講浮力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時,我分別讓同學對自己的猜想進行驗證,但由於時間較緊,請同學分組探究並展示,但由於條件和時間的限制,本想讓學生複習一下表格的設計,這一步就被我臨時刪除了。最後,做鞏固練習時,課件由於出了一點小問題答案直接就跳出來了,我只好臨時請同學講解一下為什麼?

物理光的反射教師教學反思 篇8

本人認為,從運動快慢到速度變化快慢的認知是學生認知水平的一個飛躍,為了幫助學生踏上這個認知台階,對於五個例子以不同組的數據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以學生為主導,讓學生自己定義概念。在定義加速度的過程中,通過學生的討論與交流,引導學生自己用△v/△t的比值來描述速度變化的快慢,把加速度看成是一個比值的符號,“加速度”只是一個符號的名稱而已,實現了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把生硬的概念形象化的目的。學生把加速度看作是一個新認識的朋友,對陌生的概念產生了親切感,他們親身經歷了定義加速度概念的全過程,對概念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但教後的感覺還有待於提高。

本節課有意識進行控制變量法和用比值定義物理量的方法教育,對於控制變量法的教育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的,對於用比值定義物理量的方法,不但向學生指明是用比值來定義加速度,且和學生一起回顧了平均速度的定義及國中學習的壓強、密度、電阻等物理量的定義。其目的是讓學生明白,很多物理量是為了研究或描述的方便而定義出來的,使學生消除了對物理量的神祕感和恐懼感進而產生親切感。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加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與速度的區別,對於加速度的方向的教學,是讓學生根據位移和速度的矢量性來討論加速度的矢量性,有待於進一步選擇更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嘗試。

物理光的反射教師教學反思 篇9

本學期我們物理組堅持以教學工作為中心,落實學校領導工作部署,以重實際,抓實事,求實效為教學工作的基本原則,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新教材改革為契機,加強教學常規管理,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認真落實課程計劃,落實教學常規,落實教學改革措施,抓好教學監控,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從而爭取提高教學質量。

首先我們必須加強學習,樹立新的理念。我們九年級物理備課組緊緊圍繞學習新課程,構建新課程,嘗試新教法的目標,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注重把學習新課程標準與構件新理念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學習新的《課程標準》,認識到新課程改革既是挑戰,又是機遇。我校教師將一輪課程改革視為一次難得的歷史機遇,將理論聯繫到實際教學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豐富知識,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質結構接受新一輪課程改革浪潮的"洗禮"。

通過學習新的《課程標準》,教師們逐步領會到教學的終極目標不是讓受教育者適應現實,而是改造、創建新的現實,培育出有創造能力的人。從而形成了"實施新課程的成敗在教師,教師的要務在於更新教學觀念"的共識。確立了"一切為了人的發展"的教學理念。樹立"以人為本,育人為本"的思想。樹立學生主體觀,貫徹民主教學思想,構建一種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觀點,承認學生個性差異,相信學生都存在發展潛能,積極創造和提供滿足不同學生學習成長的條件。樹立學生髮展觀,將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關注學生情感的體驗,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視了學生獨立性,自主性的培養與發揮,使獲取知識,學會學習,掌握知識和技能的過程,成為學生豐富情感完善自我,學會合作,學會做人的過程。

由於新教材加強了教育的開放性,加強了教學與學生生活,現代社會,現代科技的聯繫。教師教學中立足課堂而不受課堂侷限,立足學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於捕捉現代社會,現代科技,其它學科的知識信息和最新成果,豐富教學內容,開闊學生視野,使教學活動始終充滿活力。同時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開展研究性學習等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營造了學習、體驗的實際情境,創設動手實踐、創造的現實環境,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拓展到教師外、校外,加強了學校教育與社會的密切聯繫。

其次,我覺得加強自我培訓、提高自我素質也很必要。提高教師隊伍的業務水平是提高師資素質和教學質量的關鍵,本學期我們在自修反思的基礎上,加強案例式分析,參與分享教學診斷,強調合作等,使教師在做中學,在實踐中領悟,使老師走上學習中研討,實踐中總結,總結中提高的成長曆程。切實有效的由新課程的旁觀者,變成新課改的組織者、參與者,投身到新課程中的改革中,並在實踐中找出其中最關鍵、最困惑、最有價值的問題。針對自己的實際狀況,制定出階段性學習努力目標,提出具體的實施步驟,在自修自研的基礎上對照自我發展目標,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總結,並在教師中進行交互式討論、開放式探究,使教師既研究了自己,又分享了別人成長的經驗,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覺調合教與學的行為,提高課堂的教學效能。

第三,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是需要的。學習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課改的核心之一。不會學習的人將是21世紀的新文盲。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和方法,凸現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掌握方法的過程。新課程向傳統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挑戰。教師要走下高高的神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者變成學生學習的夥伴、學生髮展的促進者。我們努力營造民主、平等、互動、合作的師生關係,在與學生交往互動、合作交流中與學生心靈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學生人格,完善學生個性,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第四,狠抓教學常規工作,重務實,重實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是教師,每位教師必須備好每一節課,積極從教材中挖掘出啟迪學生,培養學生能力的因素,建立教學上的最佳工作點,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使大部分學生在克服一定困難的前提下學到更多知識,增長能力。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模式,教學中注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思維。在課堂上,教師要刻意創設問題的情景,積極引導學生對事物進行分析比較,培養概括和判斷推理、綜合的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教師在以學生為主體,認真研究教法。根據學科的性質和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點及班級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自學能力。努力改進教法的同時,也注意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以學法的優化推動教法的優化。

深入鑽研教材,掌握教材體系、基本內容及其內在聯繫,抓住主線、明確重、難點,搞清肄點,把握關鍵。精心設計教案。每課教案要做到"五有":有明確的教學目的;有具體的教學內容;有連貫而清晰的教學步驟;有啟發學生積極思維的教法;有合適精當的練習。要提前兩天備課。授課後及時總結本課教學的成功和失誤,以便不斷改進教法,不斷提高質量。重視集體備課。我們堅持單週備課,雙週教研活動制度。備課做到三定(定時間、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四統一(統一教學目的的、統一重點、統一作業內容、統一教學進度)。按期初制定的教研活動計劃正常開展教學研究活動。教師應當將備課的主要精力放在明確教學目標,理清教材思路,規劃教學流程,創設問題情境,化解教學疑問,促進學生心智發展上。單純依賴教參,備課就缺少源頭活水。備課應多方擴充信息,不斷充實,完善備課資料,做到與時相和,與時俱進。創新教案,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擴展思路,加強課改認識,重點反思一節課存在問題的解決。

畢業班工作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點,為了讓每一名學生都順利畢業,合格升入新的學校,完成學校佈置的任務。我們將以教材為主,打好學生雙基,制定系統的、科學的、周密合理的複習計劃,採用抓兩頭帶中間的辦法,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做到段段清、課課結、特別對過去學習底子薄的孩子,更要盡心盡力,幫助他們更上一層樓。四月份我們物理就進入全面複習階段,我們將進行系統複習,單元測試,綜合練習。以過去會考和模擬考的測試卷為準,整理一系列題反覆練習,鞏固再鞏固,爭取有新的突破。

物理光的反射教師教學反思 篇10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新課引入環節中選用的材料,應是符合國中學生年齡特徵和已有的生活經驗,應是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物理現象。本節課一大亮點就是興趣實驗“看誰先能讓小燈泡亮起來”,隨着一盞盞小燈泡亮起來,把同學們帶入神密的電學世界,這有助於點燃學生興趣的火花,同時也消除了他們對電的恐懼感。在學生展示時又多次利用到自己所連的電路,學生感覺本節課學習對電路有關問題都解決了,收穫豐富,興趣盎然,激發起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二、尊重教材,但不拘泥教材

教材只是教學的一個載體,是教與學的中介。但教材不是一成不變的,這次教學設計以課程標準為依據,拓展整合課程教學資源,在深挖教材後,結合八年級學生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習慣,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而在這次教學設計中,是讓學生先認識電路,在瞭解電路圖,最後瞭解電流。這樣使學生比較容易的理解本節知識

三、實踐探索,自主合作學習

利用實踐體驗活動,變教為學。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人人動手,主動探索、小組合作學習,真正實現由講懂、教會的被動學習向弄懂、學會的主動學習轉變。對簡單的電路連接及畫電路圖,採用先讓學生探索,再通過自學、小組合作和展示的學習方法,這樣的教學:

1.能讓學生帶着問題學習,然後教師再適時引導,使教學更有針對性。如引課實驗“讓小燈泡亮起來”,學生動手實驗後,針對學生的實驗情況,再強調連接電路時的注意事項,“任何情況下不能把電池的兩端直接連在一起”,“連接電路時開關應當斷開,檢查無誤後再閉合開關”,以及“斷路”、“短路”、“通路”等。

2.不約束學生的思維,適合中學生好表現的年齡特點,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終身探索的興趣。如學生實驗“讓小燈泡亮起來” 後,學生在交流時充分展示,説明自己連接的電路,有的用到開關,有的不用開關,有的更是不用燈座,用導線將電池的正負極和小燈泡的金屬觸點和金屬殼直接連接起來。通過交流,更激發起其他同學的探索表現欲。

3.讓學生在合作、展示過程中,思維得以發展,個性得以張揚,充分享受到學習給他們帶來的快樂,體味成功的快樂。

但本節課也存在不足之處, 由於本節課涉及的內容多,課堂容量大,如何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在教學設計中處理教學難點重點都還不錯,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展示連接“二極單向導電性”的電路時用時略長,以至於展示時説明不充分,沒有進行當堂檢測,。所以,在此學生還存在疑惑。

物理光的反射教師教學反思 篇11

本學期已開學兩月有餘,我們也已完成了選修3--3的內容,正在進行3--5的教學。也進行過三次考試 ,根據對考練的分析,結合與物理組內的交流以及學生們對教學的反映。我們對前一階段的教學進行了以下反思。

一、學情反思

(1)3--3研究的是熱學,3--5研究的是動量也原子物理學。

教材的共性是抽象,學生在生活中接觸的少、體驗的少,缺乏對物理 現象,物理過程的直觀認識,掌握知識的台階有點高,

(2)學習方法缺少靈活變通。選修教材的特點:知識的板塊相對較小,知識點的分佈相對鬆散,有時課本中的一句話就是一個知識點。識記的內容多一點。所以學生在學習是不僅要善於思考,善於追問,還要善於記憶。

(3)對選修內容的重視不夠,存在着輕視的現象。有於選修內容在大學聯考試題中分值少,試題難度相對簡單。有些同學認為看看書就行了,學習浮在表面,缺少正確認真的態度。

(4)資料使用不當。由於高中物理在不同的省內要求的內容,難度不同。而市面上的資料編寫不一定是真對我們省來編的,所以資料中的內容,習題和選用有偏難的特點。學習自學起來吃力,時間花費的多,無形中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教法反思

(1)由於傳統的授課方式使用了那麼多年,雖然在學校的倡導和鼓勵下,我們的教法有了一些改變,但是,陳舊的思維觀念或多或少的還在影響着我們的教學。特別是在引導學生合作探究方面,我們做的還不夠。教學中還存在重傳授,不重探索,重結果不重過程的偏差。這樣妨礙了學生生成能力的主動性。離想象中的課堂效果還有差距。

(2)教學技術的侷限性限制了教學的靈活性。抽象的教學要是能輔助於靈活的多媒體材料,學生接受起來才會更容易,更直觀,但是網上下載的圖片或課件,不能動起來,物理情境少了靈動性,有時我們自己也有一些想法,由於技術的限制卻不能有效的添加到自己的教學課件中,僅使用別人的課件感覺到生硬,也不太順手。

三、應對措施

(1)加強學習,在教學中不斷反思,與進共進,積極吸收他人的教學思想,提高完善自己的教學手段,教學技術,力求教學方法靈活。

(2)充分了解學生物理基礎和接受能力新課程改革要求以學生為主體,課堂上注重啟發引導,老師對課堂內容的把握很重要,講到什麼程度,怎樣可以最大程度的啟發學生。注重用類比的方法把抽象的內容用生動直觀的事例還説明問題,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啟發學生思考。

(3)注重設計導學案中的問題,設計問題要力求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問題要具有啟發性、針對性、趣味性,在例題中培養學性讀題,審題的能力,強化物理過程與數學模型的轉化。

(4)研究考試大綱,注意對教材的整體把握。課本上的每一節在整個章節中有什麼作用,這一節到度要掌握到什麼程度,我們心中有數,也要讓學生心中有數,這樣可以避免浪費時間或留下知識盲點。

以上幾點是我對物理教學的幾點反思,也是我對教學方面的總結。由於水平有限,難免有些不足和片面性,在以後的學習和教學生涯中,我們將會不斷的學習新知識並反思總結,努力提高自己的物理水平和教學能力,為培養優秀的中國人而努力。

物理光的反射教師教學反思 篇12

也許學生對有一些難度的探究活動具有更高的積極性,本節課學生始終保持着極高的熱情。

在利用一個電池盒、兩個小燈座和四根導線組成一個電路探究活動中,前面兩個班的學生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這樣的連接方式:從兩個燈座的兩個接線柱上接出的導線分別與電池的正極和負極連接。(並聯的一種方式)而課前我認為簡單的,學生會首先想到的串聯方式卻沒有出現。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後來找到了答案:在這之前,第一個探究活動是利用一個電池盒、一個燈座和兩根導線組成一個電路。所以後來增添了一個燈座後,學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電路的基礎上照樣子又連接了一個燈座。在第三個班級課上,我在佈置探究任務時就明確了,用三根導線組成一個電路,再用四根導線組成一個電路。於是,那種串聯的方式出現了。

課後回想這一環節,深深感到,我們經常説,在備課時要備學生,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實上往往我們認為很簡單的、學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實際教學中卻遲遲不出現。只有真正從學生角度出發,考慮到實驗中可能出現的狀況,那麼在實際教學中的引導就會越明確。

物理光的反射教師教學反思 篇13

《光的反射》是國小科學五年級上冊的內容。《光的反射》這節課是上一節課的延續,同樣是研究光的傳播,所不同的是這節課是研究光在傳播途中碰到障礙物會怎麼樣。對於本課,我把它的教學目標定位為:科學概念:光碰到鏡面會改變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現象。反射光也是直線傳播的。人們利用光反射原理髮明瞭很多有用的器具。過程與方法:按照説明正確進行實驗操作。學會畫光的傳播路線。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自然事物的變化是有規律的,人們掌握了自然規律就能更好地生產和生活。教學重點:認識光的反射及運用。教學難點:掌握光的傳播路線。

對於照亮三個目標的活動以遊戲的形式進行,學生都樂於參於其中,第一個活動用手電筒照亮書本,第二個活動是把書本立起來,讓學生思考如何照亮書本,第三個活動增加了難度,讓學生用手電筒照亮書本後面的橡皮,我並沒有多説什麼,讓學生自己去實驗,去想辦法解決難題,並且讓學生自主選擇實驗材料。通過學生的探究,會發現,用兩面鏡子,經過兩次光的反射,可以照亮小球。通過照亮小球的三個活動,學生已然知道這是運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但對於光的反射的概念他們瞭解的還不夠深,對於光的傳播的路線也不一定知道,故對於概念的講解,對於畫光的傳播路線的認真指導是必須的。必須讓學生掌握光的傳播是直線的,反射光和入射光是不能分離的,大致瞭解反射角和入射角是一樣的。

三個活動結束了,對於光的反射以及光的反射過程中的傳播路線掌握鞏固了之後,我們要通過生活中的例子出示,讓學生更加掌握光的反射原理。通過額鏡和汽車後視鏡,通過看教室牆壁的比較,通過日光燈燈罩的觀察,讓學生了解光的反射原理對於生產生活的運用。

通過這幾個環節,學生很好的掌握了光的反射原理以及光的傳播路線,掌握了光的反射原理在生產生活中的運用。本堂課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對於光的傳播路線還可以讓學生在自己的草稿紙等地方多畫一些,然後反饋。而不是讓個別學生上台演示下,然後講解,最後畫在課本上。對於由遊戲導入的前兩個實驗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試一試,不一定只讓個別學生上來做一做。這就體現了是教師的思考不能夠與理論的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導致思考的膚淺。更提醒我要進一步學習,使自己的思考與倡導的理論結合起來,從而實現對理論認識的提升,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物理光的反射教師教學反思 篇14

本節課是第十二章力學的一節課,以及下章的壓強和浮力等內容構成了國中物理的力學知識體系。因此,本節課的內容起着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讓學生認識到力的概念是物理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學好力學知識的基礎。然而力的概念十分抽象,要使國中學生真正建立起力的概念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要通過本節教學使學生逐步加深對力的概念的理解。學生在學習完聲學、光學等內容後,對國中物理的學習方式已經有所瞭解,即從實驗入手---然後總結規律---最後落實到解決問題。所以,本節課力求能使學生樂於探究,主動參與,勤於動手,有新的發現。

本節課的設計

一,從神舟七號的發射談起,從最前沿的物理學知識中引出最基本的物理學知識,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力學的神奇。首先播放了神舟七號從發射到返回地球的錄像,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出來。然後提出問題:

1, 火箭升空為什麼是向下噴射火焰?

2,神舟七號的宇航員在太空中為什麼能飄起來?

3,飛船的返回艙要使用耐高温材料,從而避免與空氣摩擦產生的熱量燒燬飛船?

4,是什麼力量是飛船落回地球?

5,為什麼返回艙落地前要打開降落傘?

這些問題的提出,雖然學生在沒有學習力學之前無法回答,但是通過學習,這些謎團就將慢慢被打開。給學生一個思考的空間,把學生引入力學知識的海洋,變被動的學,為主動的探索,教給學生游泳,而不是簡單的遞給學生一個救生圈。

二,總結錄像中的簡單力學知識,總結歸納出力的概念。

1,火箭向下推動空氣,

2,空氣向上推動火箭,

3,宇航員推開艙門。

引導學生總結出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同時前兩個問題的提出也為下面講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埋下伏筆。

然後緊跟兩個問題:

1,一個物體能否產生力的作用?

2,是不是隻有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才能產生力的作用?

兩個問題的解決採取兩種不同的方法。

第一個問題通過閲讀一個小故事(有一天,張飛要與關羽比力氣,他提出:誰能把自己提起來,誰的力氣就大。説罷,他用雙手緊抓自己的頭髮,使勁向上提。儘管他使出了最大的力氣,憋得滿臉黑紫,甚至把頭髮都拔掉了一大把,結果還是不能使自己離開地面。)來讓學生理解。這個故事的理解如果展開應該是內力相互抵消的原因,但是這裏就事論事,只要求學生解決--是不是一個物體就能產生力的作用。學生讀完會心一笑,不需要老師再多説什麼就輕鬆地理解了這一知識點。所以,問題的設置一定要化難為易,讓問題在最適合的時間出現,往往能夠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

第二個問題的解決用的是實驗探究法,也是物理課上最常用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給學生提供器材,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完成探究。

三,通過觀察錄像講解力的作用特點,和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作用特點: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通過滑板上的人推牆錄像講解,學生很容易接受。緊接着提出問題:人走路的時候為什麼是向後蹬地?加深學生的理解,進而讓學生舉出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例如引體向上、俯卧撐等等都是利用了力的作用特點。

2,力的作用效果有兩條,這裏做了細化。先通過踢足球的錄像讓學生總結力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然後通過放大的錄像讓學生看到,在力使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同時也在使物體的形狀發生了變化。反思一下,感覺在這個問題的處理上有得有失。比較好的一點是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些形變我們看不見?然後讓學生觀察玻璃酒瓶的形變可以用細玻璃管中液麪的變化來放大,繼而聯繫前面聲學中的幾個實驗,讓學生理解物理學中的研究思想—轉化法。不成功的一點是,對運動狀態改變的總結上,沒有及時歸納運動狀態不變的兩種情況。這個知識點在第六章中也會用到,如果在這裏提前總結出來其實就等於減少了第六章的一個難點。我的體會是,備課中,一定要注意向前看和向後看,所以提前兩週備課確實很有必要。

物理光的反射教師教學反思 篇15

物理學是八年級學生初步接觸的一門學科。但是,“物理難學”的印象可能會使不少學生望而卻步。對於剛剛接觸物理學的國中生來説,首先要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順利跨上國中物理的台階,其次是讓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物理知識基礎,然後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提高。回顧半學期的教學,我做以下反思:

第一、 抓住學科自身的特點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尤其國中,可操作實驗很多,所以不管實驗的難易,我都精心準備,哪怕是最簡單的小實驗,我也結合學生實際條件,讓學生參與動手實驗,課下親自動手搞小製作,以此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在製作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喜悦,感受物理帶給他們的樂趣。

物理是一門與實際聯繫緊密的科學,有些問題實際動手做一做,比空洞的説教更有用。

比如聲現象一章中,聲音可以傳遞能量的模擬擊鼓息燭實驗。我讓學生動手組裝,自己實驗,學生興趣很高,一切得到了一一認證,從而鞏固了聲音可以傳遞能量的教學。

物理是一門有用的學科。在進行完光學的教學後,我讓學生自己設計製作潛望鏡。時間不長,真的有一個班的學生把自己粗糙的作品交給了我,讓我提出意見和建議。我仔細的看了,一個很簡單的盒子,兩塊互相平行且與水平方向成45度角的平面鏡。在下方看能夠看到高處的物體,還真的不錯啊。

第二、 教會學生學習物理的方法

許多同學認為學物理難,內容多、雜、亂。也有同學説物理“一學就會,一聽就懂,一多就亂,一長就忘”,在考試中很難得高分。這説明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對物理學科的特點理解不夠,學習方法不當;如果在平時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那麼學習物理也就會變得輕鬆自如。因此,我在教學中不僅向學生一教知識,同時也教學習方法,教學生如何做到“會學”。我是通過預習筆記、預習檢測、課後作業,檢查和驗證學生是否“會學”。 “會學”有三個要素:一是指導學生認識學習規律,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二是教會學生學習物理等科學文化知識所需要的技能和技巧;三是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和習慣。例如,我在開學初的第一節課,不是馬上進入新課本、新章節的學習,而是對物理教學進行承前啟後的鏈接,把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和下面要講解的內容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帶着興趣和求知的慾望聽講。教師努力完成課時任務,把必要的知識教給學生,不見得會產生良好的教學成果。只有結合教學經驗,在授課的同時,有意識、有目的的訓練學習技能技巧,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和習慣,提高學習能力做為課堂的重點,才能使學生解決“會學”的問題,不斷在“深鑽、多思、善問”等方面多下功夫,真正懂得和掌握如何預習、如何複習、如何記憶等一般性學習方法和規律,做到:“課前認真預習,上課注意聽講、勤于思考、課後及時複習”,並通過教師的刻意安排加以鞏固,讓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三、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

學校很重視年輕老師的專業化培訓,組織我們參加陽光師訓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提高我們的專業化水平。在教育教學中,我從培訓及國培中學到以下幾個方面:

1、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兩頭。班級授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能照顧到絕大多數同學的因“班”施教,課後還要因人施教,對學習能力強的同學就要提優,對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加強課後輔導。教師要特別注意不要讓所謂的差生成為被“遺忘的角落”。

2、注重學法指導。中學階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現象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來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規律的基礎上通過演繹出來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以往那種講解知識為主的傳授者角色,應努力成為一個善於傾聽學生想法的聆聽者。而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改變以往那種以教師為主的傳統觀念就必須加強學生在教學這一師生雙邊活動中的主體參與。要注重科學探究,多讓學生參與探究,經歷探究過程,體驗獲得探究結論的喜悦。 3、教學方式形式多樣。恰當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科技的發展,為新時代的教育提供了現代化的教學平台。為“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加墨水。”的傳統教學模式注入了新的血液。在新形勢下,教師也要對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師的科學素養和教學水技能,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水平,特別是加強一些常用教學軟件的學習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4、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向學生滲透物理學常用的研究方法。如理想實驗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等學生如果對物理問題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將對物理知識領會得更加深刻,同時也學到了一些研究物理問題的思維方法,增強了學習物理的能力。

第四、挖掘有效的訓練方法

1、解題要規範,對新生意開始就要特別強調並逐漸養成解題的規範性,其次再是正確率,規範性養成了,正確率自然就提高了。

2、訓練貫穿教育全過程,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我們的教學思路應該由原來的覆蓋題型、重複不斷的模仿練習轉到以問題為載體,訓練學生思維,滲透物理學的思想方法。目前,探究性的學習方法已成為一種潮流,就是學生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其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學生能在參與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獲得體驗,產生感悟,學到方法,從而有效地發展能力。我們應該從中受到啟發,並在教學實踐中注意運用和改進。

3、訓練紮實,具有基礎性、針對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層次性。

4、作業要佈置了必收,收了必批改、批改了必講評、講評了必訂正、做到反饋全面,校正及時。 第五、更高層次的提升教學技能

兩年的物理教學生涯,使我明確了物理教學中技能提高的重要性,尤其是概念表述必須準確,一改文科教學的含糊性。曾經吃過這樣的虧,在講《聲現象》中《真空不能傳聲》時,有道題是這樣問:“放在鐘罩裏的電鈴,隨着抽去裏面空氣的過程中,鈴聲會有什麼變化?”由於我上課時總是強調學生,真空不能傳聲,但是卻忽略了過程中的結果。學生回答時都是聲音越來越小。沒有“直到消失”,以至於99分的學生因為這點疏忽與100分無緣。所以,細節打敗分數。吃一塹,長一智,每學期的教學技能反思是我必修之課。這學期也不例外。下面是我對提升教學技能做的以下反思:

下面是我對提升教學技能做的以下反思:

1、講授正確,語言規範簡練。良好的語言功底對一名一線教師非常重要。物理學是一門有着嚴密邏輯性的學科,首先不能講錯,推導流暢,過度自然。

2、語言要規範簡練,表達清晰,語氣抑揚頓挫,充滿熱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板書精當、書寫工整。

3、教具的使用、實驗操作熟練、規範。教師在上課之前應對教具和實驗儀器功能了指掌、使用輕車熟路、操作規範得當、避免在演示時操作不熟練,或是操作錯誤。

總之,作為21世紀的引領者,在新課程改革下,強調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轉變學生學習中被動的學習態度,提倡和發展多樣化學習方式,特別是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師在體驗教學中要立足與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形成適合於自己的學習策略。

物理光的反射教師教學反思 篇16

一、傳統物理教學的反思

傳統物理教學實踐中,由於對教育目的價值取向的偏差,往往僅把學生當作教育的對象和客體,忽視學生的自主意識、創新精神的培養,忽視學生主體性的發展,主要表現在:(1)重教師而不重學生,如講細講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教學表演,往往就被認為是一節好課;(2)重管教而不重自覺,如教學過程中不重視學生的自我調控、獨立判斷;(3)重統一而不重多樣,如學生幾乎沒有可能自由選擇學習內容或自行規劃、安排學習進程,教學要求強求一律,學生間的個性差異得不到承認;(4)重傳授而不重探索,如將學生視為承受知識的容器,教學中一味填鴨灌輸、包辦代替;(5)重繼承而不重創新;(6)重結果而不重過程;(7)重考試成績而不重全面發展……這一切不僅造成了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學業負擔加重,探索精神萎縮,而且極大地妨礙了學生主體性發展,影響了教育方針的全面貫徹落實,也必將影響到社會發展。

培養、發展人的主體性,是教育改革的一個主題,也是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口。物理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接受”、“適應”已有的和既定的一切,也要使他們具有改造和發展現存社會及現存自我的能力。弘揚和培植學生的主體性,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教學民主,強調自我激勵,強調學會學習,將使學生獲益終身。

二、物理學習中的“思”與“問”

很多學生認為物理抽象,難學,但又一時找不到好的學習方法,有的同學認為,只要上課認真聽講、課下仔細看書,平時多做些題就能把物理學好,他們也試着這樣去做了,可是效果並不理想,那是為什麼呢?我想大家都忽視了“思”與“問”在物理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充分指出了學與思的密切辨證關係。告誡大家在學習中要重視積極思考,才會有收穫。物理課程並不像有的課程那樣,記住幾個概念,幾條結論就能解決很多問題,僅僅靠死記硬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物理不是看懂的,也不是聽懂的,是想懂的。物理學內容來源於自然現象及生活實踐,是研究自然規律的;物理題型靈活多變,光靠死記硬背沒有多大用處的,必須深入理解,弄清概念規律的來龍去脈,這需要有較好的理解能力、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利用數學知識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等。

物理學習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於能否正確的處理好“思”與“問”的關係。可以説沒有思考就沒有進步,沒有問題就沒有提高。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應注意積極地思考,善於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思”中進步,在“問”中昇華。

三、投影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

1、靜態變動態,提高學習興趣

用粉筆在黑板上畫圖是靜止的,若用動態投影輔助教學,效果更好。如在講槓桿的力臂概念時,老師在黑板上怎麼畫都是靜止的,學生印象不深。用可動的投影片,力臂會隨力的作用方向改變而改變,學生看起來十分鮮明,興趣高漲,在較短的時間內絕大多數學生都理解了力臂的概念。

2、師生共同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利用投影進行教學時,師生共同參與,教師處在主導地位,學生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如在投影片上展示了題目,教師讓學生輪流在投影儀上將答案打出來,答對了的學生受到鼓舞,如果答錯了,其他學生給予糾正。課堂氣氛活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潛能,也形成了互相幫助的學習氛圍。教師在學生有誤區時便於及時點撥。知識傳輸暢通,反饋及時。

3、增大信息量,提高教學效率

事實證明,學生在消化知識時,只有不斷地向大腦中傳輸信息才能引起記憶和理解的連續發展,利用投影教學,貯存信息多、傳輸信息快、直觀連續,使學生得到不斷練習、消化、理解知識的機會,提高了知識的掌握程度。如做練習時採用手寫題目或小黑板展示,也不過7~8道,用投影展示可達10~20道,教學效率提高明顯。

一隻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的教學方式,實踐證明已不適應大面積、快速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用投影教學不僅是教學形式的改變,而且也是教學思想的轉變。

四、培養差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差生轉化工作,首先要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我以為不僅要教好物理,還要關心、熱愛差生,使師生間形成“情感共振”,從而使這部分學生喜愛學習物理課。教師要充分利用物理學科特點,物理學科與現代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關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和培養,從而使他們形成較濃的學習興趣 。

物理光的反射教師教學反思 篇17

本課今天在五(3)第一次上時沒有上好。因為老教材有這個內容,所以備課時有些大意了(經驗論),沒有備得很細緻。確切説是對新教材沒有了解得很仔細。其實教材上的一組實驗是以前沒有的,看圖就覺得非常容易,甚至覺得這個“照亮物體”的環節和實驗很多餘。所以沒細看教材過程。結果五(3)上課時帶着學生一看教材上的實驗要求,赫然發現三個實驗是層層遞進的關係。從第一個直接照亮書本,到第二個要利用一面鏡子才能照亮,到第三個要利用兩面鏡子照亮書本陰影裏的小球,難度是逐漸加強的。但教參上沒有分析,只帶了一句:這個實驗不是簡單的重複,是遞進關係。現在發現這一環節倒是新教材的巧妙之處。最好應該一個一個分開來做,但受到學生玩器材因素的影響,我通常把三個實驗一起放下去做,結果發現第三個實驗是有點難度的,學生一下子很難做到,説明應該做完前兩個簡單的實驗後,把什麼叫光的反射的科學概念講解一下,最後一個兩次反射的實驗可以作為深入探究。

但今天上的五(4)班,由於我的估計不足,在實驗上浪費了一些時間。還因為拘泥於老教材,覺得反射與顏色的關係也應該講一下,讓學生再做了各種顏色的反光實驗,使重點的關於“反射”的科學概念講得不透,學生可能印象不深,在接下來討論反射的運用時,對汽車反光鏡的光線不太會畫,(同時對汽車反光鏡是凸面鏡也有爭議,有的同學甚至認為是凹面鏡,説明學生對生活中的一些覺的科學現象還觀察不仔細,有必要教育和指導。)對醫生額鏡(凹面鏡)光線也不會畫,還是入射、反射光線的概念不清造成的。由於時間上來不及細講了,是我畫在黑板上讓學生跟着畫的,覺得沒有很大的意義。

後面的潛望鏡也沒時間講,帶了模型也沒時間讓學生看看。關於眼睛瞳孔具有控制光線的功能也沒有能觀察,更別説把內容擴展到課外,讓學生回去做萬花筒等內容了。

總之,今天準備和估計都不足,使課堂預設的內容和教學目標沒有如期圓滿完成,覺得對學生真是非常愧疚,準備下一課時在五(3)補救一下。另幾個班還沒上,已修改備課,一定要好好預設內容和步驟,力爭讓學生收穫更多。

物理光的反射教師教學反思 篇18

2______年9月,我又擔任了八年級兩個班物理課的教學。教學伊始,為了讓他們更加喜歡物理,我便激發他們對科學探究產生興趣和熱情,讓他們帶着對新學科的好奇,保持着對物理的興趣,進行物理課的學習,由此產生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反思本學期的課堂收穫,可歸納為“兩個要抓住”。

一是要抓住物理學科自身的特點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國中物理更是如此,可操作的實驗很多,所以不管實驗的難易程度怎樣,我都會精心準備,哪怕是很簡單的小實驗,我也會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親自參與、動手實驗,課後親自動手進行小製作,以此調動他們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在製作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喜悦,感受物理給他們帶來的樂趣。

在進行引言的教學中,我並沒有告訴學生物理是一門什麼科學,也沒有用灌輸式的方式告訴學生物理研究的是什麼。而是給了每一個學生一個漏斗和乒乓球,讓他們親自參與猜想、實驗和觀察,親身體會物理學科的情況,課本上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其實,把實驗留給學生,讓學生動手,讓學生感受,課堂就不會不好控制,學生只要有儀器,只要有研究的內容,他們是積極配合的。教師只要適時地加以引導,探究的問題都解決了。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把漏斗和乒乓球給了學生,通過學生的猜想、實驗和觀察,我提問,通過實驗看到了什麼?你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學生們都齊聲回答,乒乓球沒有掉下,猜想不正確,學生興趣很濃,接着有的就喊,老師,為什麼啊?我沒有正面回答他們的問題,而是引導他們説,只要你們學好了物理,這些奧妙就迎刃而解了,教學效果很好。另外,課本中有槓桿平衡實驗,我提前讓學生用自己做了,先請小個子和大個子同學各一名去推門,問同學們哪個同學會贏,學生們都齊聲回答:大個子同學會贏。然後就讓一個小同學用手指按住門的邊緣,讓一個大個子同學用力按住門軸,結果可想而知,同學們就會説這樣不公平,我就説這就是應用了物理知識,學生便通過實驗,輕鬆領會課上內容,且興趣很濃。

物理是一門與實際聯繫緊密的科學,有些問題實際動手做一做,比空洞的説教更有用。比如光的色散,我讓同學們用一面鏡子斜放入裝滿水的盤子裏,然後讓太陽光斜射入,在白色的牆面上就出現了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光。這樣既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又讓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中,教學效果很好。

物理是一門有用的學科。在進行完光學的教學後,我讓學生自己設計製作潛望鏡。時間不長,真的有一個班的學生把自己粗糙的作品交給了我,讓我提出意見和建議。我仔細的看了,一個很簡單的盒子,兩塊互相平行且與水平方向成45度角的平面鏡。在下方看能夠看到高處的物體,還真的不錯啊!

通過和他們的交流和溝通,我越發的感覺到,把實驗交給學生,把空間留給學生,學生會給你一個驚喜,你會詫異於他們的奇思妙想。

二是要抓住學生的感情。

我儘量為自己創造與學生接觸的機會。我們都知道,學生親其師,才信其道。每一屆學生我都從第一節課開始就營造一種温馨和諧的氣氛,我性格温和,而且比較幽默,很容易便與學生打成一片。他們與我沒有距離,説話很隨便。課堂氣氛也很活躍,回答問題時都搶着回答。

上課時,我總是笑着走向講台。以自己飽滿的熱情和友好的眼神影響學生。有學生説,上物理課提神,不是學科本身提神,是他願意以一種歡樂的氣氛去學習。回答問題時,特別是全部回答時,有的學生説一、兩句“廢話”,學生們被逗樂了,我也不會去責怪,而是以一種友好的態度去看待他們,肯定廢話中的有用的知識點,用幽默的語言指出其不足。達到讓他們敢於發言,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哪怕是錯誤的。敢於發言也是一種能力,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是不容易的。由於有我的寬容,學生們積極發言的主動性被調動起來了,課堂效果很好,可見老師和學生的感情交流的好壞,在一定的成分上決定的教學的成敗。有的學生由於不喜歡某一科老師,導致不學習這一科,他們不管後果,不管是不是應該的,國中學生就有這樣的特點,遇到這樣的情況要疏導而不是強制。

進行物理教學還要注重物理知識與日常生產、生活的緊密結合。

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白,物理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物理學不僅是物理學家要研究的科學,也是我們每一個現代人要知曉的科普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應注重介紹物理知識在日常生活、生產中的應用。可以結合相關教學內容的學習,讓學生思考、討論、探究日常生活、生產的一些熱點問題。如:⑴為什麼飛機場周圍要驅趕鳥類;⑵打雷閃電時為什麼不要站在大樹、屋檐下?⑶街道旁的路燈是串聯的嗎?⑷光纖通訊,紅外線遙感,磁懸浮列車,電子顯微鏡,電冰箱,微波爐,電飯鍋,空調,可視電話,飲水機,日光燈、光控燈、温控燈、聲控燈等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⑸日常所説的各種“白汽”是什麼,是如何形成的?⑹火箭發射塔下方為什麼要修一個大大的水池?⑺橋樑為什麼要建成弓形橋而不建成凹形橋?⑻為什麼不能在高速行駛的車輛中向外扔東西?⑼汽車上的“安全帶”和“安全氣囊”有什麼作用?⑽我們在上學路上應該遵守哪些交通規則及其理由?⑾為什麼“火車站、地鐵站”的站台上要畫上“安全線”?⑿為什麼遠洋輪船上畫有多條“吃水線”?⒀柴油機和汽油機有哪些異同,在使用中如何節約燃油,如何提高效率?⒁我們為什麼要樹立“能源危機”的意識?⒂我們為什麼要尋求新型的環保能源?⒃人們常説的“熱島效應”和“温室效應”是如何形成的,它們的成因一樣嗎?⒄跑步比賽時如何記時才正確,為什麼?⒅“光污染”、“核污染”是怎麼回事?⒆如何減弱噪聲污染?等等。

當學生了解了物理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生產有如此密切的聯繫時,物理學知識的實用價值也就不講自明瞭,物理學的實用意識也就在學生中形成了,這樣必然能極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

物理光的反射教師教學反思 篇19

整節課的教學氣氛很好,學生的參與性很高,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提高了親自動手實驗的能力,讓學生進一步懂得了理論來源於實踐的科學道理。課堂中,進行分組實驗,學生自己動手,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這樣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學得活,記得牢。但也有一些後進生不敢主動參與動手實驗,回答問題也不夠積極,今後一定要想辦法激起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探討解決問題的勇氣。同時,今後的教學中也儘可能的多運用多媒體,最大最好地創設課堂教學情境,使課堂教學效率效果最大化。

物理光的反射教師教學反思 篇20

本節課是國中物理電學部分中的重點也是難點,由於這部分公式多,物理知識抽象,學生不易理解,記憶不住易混淆,尤其是計算多,數又不好計算,把學生弄得是雲裏霧裏,對於部分學生甚至是感到無從下手。

教學中如何比較消耗電能的快慢,我採用直觀的方法利用電能表直接演示不同用電器接入電能表上,學生觀察其鋁盤轉動的快慢,使學生更直觀認識電能表的鋁盤轉動的快慢跟用電器的關係。並引導學生類比國小中比較運動快慢的方法去比較消耗電能的快慢,從而克服了學生只能從書上找到的兩種方法,更易於學生理解電功率的意義。

由於新版教材中對電功沒有很好地進行處理,根據以前的教學經驗學生對電功和電功率常會混淆,因此在教學中對這兩個概念進行了很的比較,並讓學生辨別。葉恆同學表現很好把這兩個概念進行了剖析,學生最後都聽懂了。

對於中下等學生對計算感到有些困難,主要原因是學生的各量找不準,公式記不住,不會用還亂用。在教學預習時強調學生重視書中的例題,通過例題加深對各量的理解,按照例題的做法寫出物理量用什麼字母表示,單位是什麼。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分清每一個物理量和單位,加深識記和理解。同時在每天上課前對公式進行一下默寫,還有對基本公式進行變形處理加深了學生的記憶。總之這節課通過了以上的反覆學習,我班的學生基本學會了。

物理光的反射教師教學反思 篇21

高二物理是高中物理學習的基礎,但高二物理難學,這是人們的共識,高二物理難,難在梯度大,難在學生能力與高中物理教學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師必須認真研究教材和學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學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才能教好高二物理,使學生較順利的完成高二物理學習任務。

一、高中與國中物理教學的梯度

1.初、高中物理教材的梯度

國中物理教學是以觀察、實驗為基礎,教材內容多是簡單的物理現象和結論,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定義與解釋簡單粗略,研究的問題大多是單一對象、單一過程、靜態的簡單問題,易於學生接受;教材編寫形式主要是觀察與思考、實驗與思考、讀讀想想、想想議議,小實驗、小製作、閲讀材料與知識小結,學生容易閲讀。

高中物理教學則是採用觀察實驗、抽象思維和數學方法相結合,對物理現象進行模型抽象和數學化描述,要求通過抽象概括、想象假説、邏輯推理來揭示物理現象的本質和變化規律,研究解決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對象(可能是幾個相關聯的對象)多個狀態、多個過程、動態的複雜問題,學生接受難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表述嚴謹簡捷,對物理問題的分析推理論述科學、嚴密,學生閲讀難度較大,不宜讀懂。

2.初、高中物理思維能力的梯度

國中物理教學以直觀教學為主,知識的獲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之上;而高中,物理知識的獲得是建立在抽象思維的基礎之上,高中物理教學要求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在國中,物理規律大部分是由實驗直接得出的,在高中,有些規律要經過推理得出,處理問題要較多地應用推理和判斷,因此,對學生推理和判斷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高二學生難以適應。

另外,在國中階段只能通過直觀教學介紹物理現象和規律,不能觸及物理現象的本質,這種直觀教學使學生比較習慣於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對一些事物和現象形成一定的看法和觀點,形成一定的思維定勢,這種由生活常識和不全面的物理知識所形成的思維定勢,會干擾學生在高中物理學習中對物理本質的認識,造成學習上的思維障礙。

3.學生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不適應高中物理教學要求

由於國中物理內容少,問題簡單,課堂上規律概念含義講述少,講解例題和練習多,課後學生只要背背概念、背背公式,考試就沒問題。養成教師講什麼,學生聽什麼;考試考什麼,學生練什麼,學生緊跟教師轉的學習習慣。課前不預習,課後不復習,不會讀書思考,只能死記硬背。

而高中物理內容多,難度大,課堂密度高,各部分知識相關聯,有的學生仍採用國中的那一套方法對待高中的物理學習,結果是學了一大堆公式,雖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來,就不知從何下手,還有學生因為沒有養成預習的習慣,每次上物理課,都覺得聽不大明白。由於每堂課容量很大,知識很多,而學生又沒預習,因此上課時,學生只是光記筆記,不能跟着老師的思路走,不能及時地理解老師講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感到物理深奧難懂,從心理上造成對物理的恐懼。

4.學生數學知識和數學解題能力不適應高中物理教學要求

高中物理對學生運用數學分析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首先,在教學內容上更多地涉及到數學知識:

(1)物理規律的數學表達式明顯加多加深,如:勻加速直線運動公式常用的就有10個,每個公式涉及到四個物理量,其中三個為矢量,並且各公式有不同的適用範圍,學生在解題時常常感到無所適從。

(2)用圖象表達物理規律,描述物理過程。

(3)矢量進入物理規律的表達式。這是學生進入高中首先遇到的三大難點之一。從標量到矢量是學生對自然界量的認識在質上的一次大飛躍。對於已接觸了十幾年標量的學生,這個跨度非常大,l+l=2,1-1=0,-2<1,“天經地義”,現在突然變了,兩個大小為1的矢量合可能等於0,而兩個大小為1的矢量差反而可能等於2,-2m/s的速度比lm/s大,學生難以接受。

其次在應用數學工具解決問題的教學要求上對高中學生也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要能根據具體物理問題列出物理量之間的關係式,進行推導和求解,並根據結果作出物理結論;要求學會運用幾何圖形和函數圖象表述、分析、處理問題。

但國中學生升人高二時,無論在掌握的數學知識量上,還是對已學數學知識應用的熟練程度上都達不到高中物理所需,例如:在運動學中用v-t圖象的斜率求加速度,而此時學生還沒有學過斜率概念;在運動和力的合成與分解中要用到三角函數知識,而學生卻只學過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數定義,一般三角函數定義和最簡單的三角公式都還沒有學,學科知識之間的不銜接也增大了高二物理教學的難度。

二、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

1.高二物理教師要重視教材與教法研究

根據教育心理學理論“當新知識與原有知識存在着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點時;當學生對知識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維加工的梯度時,就會形成教學難點。所以要求教師對教材理解深刻,對學生的原有知識和思維水平了解清楚,在會形成教學難點之處,把信息傳遞過程延長,中間要增設驛站,使學生分步達到目標;並在中途經過思維加工,使部分新知識先與原有知識結合,變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識的舊知識,從而使難點得以緩解。”

所以,高二物理教師要研究國中物理教材,瞭解國中物理教學方法和教材結構,知道國中學生學過哪些知識,掌握到什麼水平以及獲取這些知識的途徑,在此基礎上根據高中物理教材和學生狀況分析、研究高二教學難點,設置合理的教學層次、實施適當的教學方法,降低“台階”,保護學生物理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樹立起學好物理的信心。

2.教學中要堅持循序漸進,螺旋式上升的原則。

正如高中物理教學大綱所指出教學中“應注意循序漸進,知識要逐步擴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二教學應以國中知識為教學的“生長點”逐步擴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現要難易適當,要根據學生知識的逐漸積累和能力的不斷提高,讓教學內容在不同階段重複出現,逐漸擴大範圍加深深度。例如,“受力分析”是學生進入高二後,物理學習中遇到的第一個難點。在國中,為了適應國中學生思維特點(主要是形象思維),使學生易於接受,是從日常生活實例引出力的概念,從力的作用效果進行物體受力分析的,不涉及力的產生原因。根據學生的認知基礎,高二在講過三種基本力的性質後,講授受力分析方法時,只講隔離法和根據力的產生條件分析簡單問題中單個物體所受力;在講完牛頓第二定律後,作為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再講根據物體運動狀態和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單個物體所受力;在講連接體問題時,介紹以整體為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的思路。這樣從較低的層次開始,經過3次重複、逐步提高,使學生較好地掌握了物體的受力分析思路與分析方法。

3.講清講透物理概念和規律,使學生掌握完整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物理思維能力

培養能力是物理教學的落腳點。能力是在獲得和運用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培養起來的。在銜接教學中,首先要加強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教學。要重視概念和規律的建立過程,使學生知道它們的由來;對每一個概念要弄清它的內涵和外延,來龍去脈。講授物理規律要使學生掌握物理規律的表達形式,明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義和單位,規律的適用條件及注意事項。瞭解概念、規律之間的區別與聯繫,如:運動學中速度的變化量和變化率,力與速度、加速度的關係,動量和衝量,動量和動能,衝量和功,機械能守恆與動量守恆等,通過聯繫、對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過概念的形成、規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科學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教學中,要努力創造條件,建立鮮明的物理情景,引導學生經過自己充分的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思維過程,從直觀的感知進入到抽象的深層理解,把它們準確、鮮明、深刻地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中,儘量避免似懂非懂“燒夾生飯”。

4.要重視物理思想的建立與物理方法的訓練

中學物理教學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確定研究對象,對研究對象進行簡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範圍內研究物理模型,分析總結得出規律,討論規律的適用範圍及注意事項。例如:平行四邊形法則、牛頓第一定律建立都是如此。建立物理模型是培養抽象思維能力、建立形象思維的重要途徑。要通過對物理概念和規律建立過程的講解,使學生領會這種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通過規律的應用培養學生建立和應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實現知識的遷移。

物理思想的建立與物理方法訓練的重要途徑是講解物理習題。講解習題要注意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的指導,有計劃地逐步提高學生分析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講解習題時,要把重點放在物理過程的分析,並把物理過程圖景化,讓學生建立正確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過程。物理習題做示意圖是將抽象變形象、抽象變具體,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從高二一開始就應訓練學生作示意圖的能力,如:運動學習題要求學生畫運動過程示意圖,動力學習題要求學生畫物體受力與運動過程示意圖,等等,並且要求學生審題時一邊讀題一邊畫圖,養成習慣。

解題過程中,要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答物理問題的能力。學生解題時的難點是不能把物理過程轉化為抽象的數學問題,再回到物理問題中來,使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教學中要幫助學生闖過這一難關。如在運動學中,應注意矢量正、負號的意義以及正確應用;講解相遇或追擊問題時,注意引導學生將物理現象用數學式表達出來;講運動學圖象時,結合運動過程示意圖講解,搞清圖象的意義,進而學會用圖象分析過程、解決問題。

5.要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也是培養學生能力、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保證。

(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是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與能力。

獨立思考是學好知識的前提。學習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師講解,而學生沒有經過獨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學知識,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掌握它,獨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必要條件。在高二階段首先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獨立鑽研教材,課堂教學中要儘量多的給予學生自己思考、討論、分析的時間與機會,使他們逐步學會思考。

(2)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使其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

閲讀是提高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在高二階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應從指導閲讀教材入手,使他們學會抓住課文中心,能提出問題並設法解決。閲讀物理教材不能一掃而過,而應潛心研讀,邊讀邊思考,挖掘提煉、對重要內容反覆推敲,對重要概念和規律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熟練記憶,養成遇到問題能夠獨立思考以及通過閲讀教材、查閲有關書籍和資料的習慣。

為了引導學生閲讀教材,在定義概念和總結規律時,可以直接閲讀教材中的有關敍述,並加以剖析,逐步提高學生閲讀能力。在講評作業或試卷時,對由於概念混淆不清或不理解,以及對物理概念表達不清而造成的錯誤,要結合教材的講述加以分析,使學生意識到這些知識在教材上闡述的是一清二楚,應該認真的閲讀教材。可以選擇合適的章節採用自學、討論的方式進行教學,為了提高學生閲讀興趣與效果,教師可以根據教材重點設計思考題,使學生有目的地帶着問題去讀書,還應設計些對重點的、關鍵性的內容能激起思維矛盾的思考題,引起學生的思維興趣和思維活動。

(3)培養學生養成先預習再聽課,先複習再作業,及時歸納作總結的良好學習習慣。

首先要上好高二開學第一節的緒論課,教師對學生提出要求;每節課佈置課後作業時,講明下一節授課內容,使學生心中有數以便進行預習;實驗堅持寫預習報告,無預習報告不能做實驗。要求學生能夠逐步做到不論多忙,也要在課前先預習教材。一章學完主動地整理所學知識,找出知識結構,形成知識網絡。由於教材的編寫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點,把完整的知識體系分到各章節中,如果課後不及時總結,掌握的知識是零碎而不繫統的,就不會形成“知識串”,容易遺忘。要指導學生課後及時歸納總結。總結有多種方法,如每單元總結、縱向總結、橫向總結。不論哪種方式總結都要抓住知識主線,抓住重點、難點和關鍵,抓住典型問題的解答方法和思路,形成一定的知識框架。本屆高二從第一章開始就要求學生獨立進行單元總結,並逐份批改、提出建議,選出好的全班展覽,同時教師提供一份總結以作示範。

(4)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①通過課堂提問和分析論述題,培養學生根據物理概念與規律分析解答物理問題、認識物理現象的習慣,要求學生“講理”而不是憑直覺。

②通過課堂上教師對例題的分析和學生分析、討論、解答物理題,使學生注重物理過程的分析,養成先分析再解題的習慣。

③嚴格做題規範,從中體會物理的思維方法,養成物理的思維習慣。

(5)強調科學記憶,反對死記硬背。

記憶是學習任何知識包括學習物理知識的基礎,也是物理創造性的源泉。現在學生不重視知識的記憶,或是什麼都不記,或是死記硬背,許多學生到了高三才發現高二、高二時學的知識沒有記憶造成的困難。所以,從高二開始就要要求學生重視記憶,尤其是對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記憶;要引導學生科學的記憶。準確的記憶是正確應用的基礎,理解是物理記憶的關鍵,對比聯繫是記憶的有效方法,將所學知識與該知識應用的條件結合起來,形成條件化記憶才能有效地用來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要指導學生深入理解概念和規律的物理意義,明確其本質,在此基礎上,將易混的概念和規律放在一起加以比較,找出區別和聯繫,再行記憶。當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識後,要進行整理,把零散的孤立的知識聯繫起來,形成一定的知識結構,形成一定的物理思維過程。

總之,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順應學生思維的發展規律,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堅持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方能順利的完成高二物理教學任務。

物理光的反射教師教學反思 篇22

常講常新,這是我最大感受。原來講電動機的原理,就是通過演示實驗總結出結論,磁場對通電導線有力的作用。今年上課時突然想到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理解他,在學生的短暫思考後,馬上就有同學用“用磁體間的相互作用關係”來解釋這一現象。接下來的基本內容,受力方向與什麼因素有關,學生也很順理成章的能夠用“用磁體間的相互作用關係”來解釋了:當電流方向改變後電磁鐵的磁場方向就會發生改變,原來排斥的就會變成吸引,磁體磁場方向改變同理。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這一知識的理解,也是學生對知識的遷移運用,無形中達到了融會貫通的目的。有時覺得就這麼點知識,但我們面對不同的學生,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新的靈感會讓我們覺得“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迫不及待的想跟大家交流我的新發現。

這節課在設計上把演示都換成了學生分組實驗 ,這樣在本節教學中想方設法讓學生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在探究的具體事例中,發現問題,尋找解決辦法。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觀察、思考,在獲得大量信息的基礎上進行交流,解釋、歸納、總結形成一定的認識,主動獲取了一些有價值的知識。在這節課中活動設計,問題的引出和討論交流,都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引導學生去做、去説、去思,去發現,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探究慾望,調動了學習積極性,課堂非常活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自然的提高了科學素養。

物理光的反射教師教學反思 篇23

本年度,我從事九(4)班的物理教學工作。物理是一門傳統學科,但對於我來説卻是新興的知識。在前幾年的教學中,我主要從事的是科學課的教學。對於專業的 物理知識,我掌握得並不紮實和全面。為了順利開展九年級的物理教學工作,我努力專研教材,與宗敏、張雲龍等老師相互幫助,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從20____年起,我校開始大力推行“一主多輔互動式”課堂教學模式,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我們的課堂,知識教學變成了三方面組成:教科書及教學參考書提 供的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我們教師不再只是傳授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也被激活,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的比重大大增加。教師從課堂 傳輸知識的權威到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從知識的傳遞者到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我們的教學過程不只是忠實 地執行課程計劃(方案)的過程,而且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教學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

反思是教師以自身的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自我決策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 途徑。平時,我們學校很重視教學反思,我們在每節課後都進行認真的反思。我想,注重教育教學的細節和過程,做到事前計劃設計,事後反思總結,並着眼於課堂 教學,把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科研的突破和主戰場對提高我的教學水平和課堂時效性起着決定性的作用。上完課後,我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今天這節課,學生收 獲了沒有,我收穫了沒有,課的哪一個環節處理得較好,哪一個環節還有待提高……篇幅不限,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實用就行。通過這種方式我認真對課堂教學進 行研究,提高45分鐘的效率。

我們教師職業的一個很大特點,就是是單兵作戰。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大多數是靠一個人的力量解決課堂裏面的所有問題。而我校開始大力推行“一主多輔互動 式”課堂教學模式則提倡教師走進課堂,相互輔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靠我們集體智慧的發揮,需要我們與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 間、用更加平等的方式從事工作。在這一年裏,我們八年級的幾位教師之間緊密地合作,坦誠互助。徹底沒有以前彼此之間彼此孤立與封閉的現象。我想,我們教師 必須像現在這樣學會與他人合作,與不同學科的教師打交道。因為我們物理學科也可能一項課題會涉及到數學、地理、化學等多種學科,需要幾位教師同時參與指 導。在這種教育模式中,教師集體的協調一致、教師之間的團結協作、密切配合顯得尤為重要。可以説,我們科學組的親密的互動關係,引發集體行為的變化,並在 一定程度上改變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教師的專業分工。同時,在與不同學科老師的協作、交流中,我們做有心人,廣泛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不把自己禁錮在學科壁壘 之中,教物理liu__的也要研究化學、生物、數學、地理等知識,以改善單一的知識結構,使自己具有更開闊的教學視野,適應新課程的需要,做一名綜合型教師。

過去,我們中國小課程統一內容、統一考試、統一教材、教參、統一標準,教師過分依賴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影響了教師和學生創造性的發揮。如今,新課程倡導 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的“教教材”。新課程使教學過程中我們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課程內容的綜合性、彈性加大,教材、教參為我們教師留有的餘地加大, 平時工作中,我們幾人根據教學需要,創造性的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內容對教材深加 工,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知識激活,形成有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為此,我們在每節課備課前,積極開展集體備課,並寫詳細的學 案來指導我們的課堂教學和學生的自主學習。但是,這對我們教師來説,也是是一種挑戰。因為這要求我們教師要具備一定的課程整合能力、課程設計能力和課程開 發能力。同時,我們不僅會“教”書,還要會“編”書。不過這樣,也為我提供了一個發揮創造性教育智慧的空間。

由於社會和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特別是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必然會有一些科技前沿知識,環境教育知識等隨機的闖入課堂,使我們的教學內容不斷補充,使 教學內容變的更加開放,這就要求我們不但要注重文字課程資源的開發,還要加快信息資源的開發、實驗室資源的開發和一切社會教育資源的開發。為了順利開展物 理教學,我首先積極利用校內的課程資源,如實驗室、圖書館等。同時,我也充分利用校外的課程資源,包括圖書館、博物館等。我們全家都特別喜歡逛光谷圖書 城。每次去,我都要挑上幾十元的教育教學書籍。平時我也注重閲讀的積累,從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獲得的資源,從去年安裝網線以來,我幾乎每天都到網上去 蒐集的知識、瞭解中外科學專業知識。課堂內不懂得知識也到網上去學習一番、我想,物理課程資源需要我們教師去組織、去開發、去利用,我們應當學會主動 地有創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資源,為課堂教學服務。平時,我也注意引導學生走出教科書,走出課堂和學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種資源,在社會的大環境裏學習和探 索。

在這一年裏,我注重言傳身教,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深受學生們的喜愛。班級的物理成績在每一次考試中表現出色,這是最讓我欣慰之處。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將再接再厲,創造輝煌。

物理光的反射教師教學反思 篇24

本節課程改變了以往直接給出概念,進而展開計算的教學方法,通過設置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究浮力的特點,繼而給浮力下定義,這樣把課堂教給 學生,充分體現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占主導地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佔主體地位”的思想,效果很好;在解決浮力產生的原因這個難題上,我選用實驗探究法,將 感性的實驗代替理性的分析,使學生接受起來就更容易一些。

由於本節課程更注重學生的興趣培養和物理探究法的培養,我選用了啟發式綜合教學法。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以後的教學就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節教學不足之處還在於沒有涉及空氣中的浮力,但最後當作課後練習讓學生們自己去探究也是一個不錯的做法。學生在實驗中表現出的慾望較高,基本上會用測力計 測重力與浮力,但儀器使用不夠規範。學生能夠接受教師的啟發式教學,有較高的學習慾望,小組合作,還算成功,但有個別學生積極性不高,合作意識和分析意識 不強,表現展示慾望不足,有待於加強引導。

物理光的反射教師教學反思 篇25

本課是高二物理《磁場》這個單元的重要內容。本人通過探究式教學,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具體講,這節課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感到比較滿意。

一、教學程序的設計比較合理

本課的教學程序分為 11個教學環節

1、提出問題:垂直射入磁場的帶電粒子在洛倫磁力的作用下會做什麼運動?

2、實驗演示:沒磁場時做勻速直線運動,垂直射入磁場時做圓周運動。

3、創設一系列的問題情景,提問學生,老師點撥引導,用上節課有關洛倫磁力的知識和高一有關向心力的知識,理論分析得出垂直射入磁場的帶電粒子在洛倫磁力的作用下會做勻速圓周運動。

4、課件模擬帶電粒子在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特別注意向心力(洛倫磁力)的大小和方向。

5、讓學生推導帶電粒子在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半徑公式和週期公式。

6、實驗演示:改變粒子的速度V和磁感應強度B,觀察半徑的變化

7、課件模擬:改變m、v、q、B,觀察半徑的變化

8、課件模擬:兩個m、q相同,v不同的粒子在同樣的磁場中運動,觀察週期是否相同。

9、通過例題一(題目略),鞏固半徑公式和週期公式。讓學生先演算,老師把學生做的情況用實物投影儀進行反饋,然後點評。

10、講評課本的例題,讓學生先思考,提問學生回答解題思路,老師再講評,並指出這就是質譜儀的原理。老師進一步詳細講解質譜儀的構造、原理及應用。

11、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二、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恰當有效的整合

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其主體是課程,並不是所有學科、所有章節都適合用信息技術來整合,要選擇最有利於開展整合的章節內容來發揮整合的優勢,而本節課充分利用物理課件,在適當的時候進行整合,充分體現了學科本位的特徵,又能有效地突破重點和難點。

三、運用探究式教學,培養探究能力

教師在整節課中,通過提出問題→猜想→實驗驗證→理論分析→例題鞏固,讓學生自己分析探究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勻速圓周運動,推導粒子運動的軌道半徑和週期公式,再通過分層次的問題設計,理解質譜儀可以測定帶電粒子的質量和在現實中的運用。這一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充分體現了教師着意培養學生[此文轉於斐斐課件園 ]的科學探究,體現了新課標要求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功能。

四、學生主體地位得到發揮

教師首先提出問題,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猜想,然後又創設一系列問題情景,啟發學生的思維,理論分析得出垂直

物理光的反射教師教學反思 篇26

隨着國家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理念、新模式不斷滲透到基礎教育中來,作為一名物理教師也應該對傳統的物理教學模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改革創新,但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卻感到了問題重重。

一、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教學大大加強了探究式學習,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同時感到教學時間之緊張。其實,實施探究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要讓學生體驗探究的過程,學會探究的學習方式,是要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培養他們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習慣,喚回他們創造的激情、積極的態度以及活潑開朗的心情,所以多佔用一些時間是值得的。但需要説明的是,實施探究教學不完全在課堂上完成,只要學生有探究的積極性,就完全可能在課外去做他們有興趣做又能做的事。課上老師只讓學生彙報探究方法與結果,可大大節省授課時間。只要老師在平時的備課中,能對教材做到統攬全局、總體規劃,不單節孤立被動的備課、授課還是能夠解決時間緊的問題的。

二、在強調“創新、實踐、探索”的課程主旋律下,師生應共同營造一種動態的、充滿生機的課堂。但上課時要解決好“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局面。一方面,按新課程的要求,在合適的時機、合適的階段,必須開展非指導性教學,要“放”,但要善於從學生身心發展水平和實際學習的興趣需要出發,讓學生去主動探索,鼓勵學生質疑、發表自己獨特的想法,切忌將預設的教學目標、自己的經驗、態度、價值觀強加給學生,管得太死;另一方面要看到課堂教學的複雜性,需要老師將學生、教學內容、課堂的際遇等諸多因素納入教學過程,進行課堂的適當調控,使課堂放而不亂,學習環境和諧。

另外,還要處理好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指導之間的關係。例如:在學生還不善於合作學習的情況下,教師應考慮合理分組,指導學生進行合理競爭與合作,協調班級成員之間的關係,同時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從獨立轉向合作;隨着課改的深入,可逐步培養起學生解決問題的途徑、原則、方法、步驟,即可克服學生自主學習時的盲目嘗試和無意義的猜測,提高課堂學習的高效性。

三、過去基礎教育課程標準是統一的,目標非常明顯,我們以“超綱”、“不考”為理由,不允許不確定的知識點進入課堂。與此相反,新課程增加了教學中本來就有的那些不確定性。例如,教學目標、結果、對象、內容、方法、過程的不確定性使課堂教學中的不確定性情境大大增多。為此,在新課程背景下,要求教師是個研究者、決策者,對於課堂教學不確定的,可以成為創造性地使用活教材的組織者、參與者。因為新課程標準強調“過程與方法”的學習和課程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教育功能。將“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列入到與“知識與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納入到了課程資源中。教材上出現的內容不一定都講,對於不確定性情境產生的非常有價值的問題而無法一一答覆時,可有效利用課程資源,發揮網絡資源的優勢,開展討論、研究性學習,突破課堂教學的侷限性。

四、新的教學方式有着傳統教學模式不可替代的優點,尤其是在目標上的不同:一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促進學生髮展為核心;二是目標內容更為全面,不僅有學科知識、還有科學過程、方法能力,態度情感價值觀的目標;三是將三大目標統一於科學探究的過程,強調知識在探究過程中構建。要朝着“促進學生的發展,有利於改革的進展”方向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實踐中,要毫無顧慮地、大膽地改進自己的評價方式和方法,探索有利於學生髮展。無論課程教材怎麼改,打牢基礎始終是中國小階段的首要任務,

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問題是肯定會有的,只要我們不斷思考、大膽更新自己的觀念和實踐,就一定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物理光的反射教師教學反思 篇27

1.本節課作為本章的第一節內容,是學生在學完宏觀物體的有關知識後,對微觀世界的知識進一步探究學習,為後面研究物體內能及其有關知識做好鋪墊。但由於分子的運動無法直接觀察探究,所以本節課主要採用實驗為主,以計算機模擬的方法為輔組織教學。

2.為加深學生對擴散這個常見現象的探究興趣,設計了學生熟悉的紅墨水在水中擴散的實驗。同時為實現物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同時瞭解和分子熱運動有關的現代科技,所以讓學生列舉擴散現象在生活中的有關實例。

3.本節需要考察的知識與技能內容比較抽象,在學習過程中,主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學生分析、討論為主,在教師引導的基礎上,以“提出問題──實驗探究──分析歸納──得出結論”為主線的思維過程進行教學,利於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物理光的反射教師教學反思 篇28

今天,我懷着愧疚和懊悔給您寫下這份檢討書,以向您表示我對不尊重老師的不良行為,深刻認識改正錯誤的決心。

我非常羞愧,老師費盡心機教育我們,為我們操心勞累,希望我們能成為一個知識分子,懂道德,講文明的人!而我的態度讓我現在感覺真是慚愧。竟然做出如此荒.唐的行為。平時對這件事的認識不深,導致這件事的發生,在寫這份檢討的同時,我真正意識到了這件事情的嚴重性和我的錯誤,違犯了學校規定,再次,我這種行為還在學校同學之間造成了極其壞的影響,破壞了學校的形象。做為學生本應該聽從老師教導,服從老師的安排,尊師重教。而我這種表現,給同學們帶了一個壞頭,不利於學校學風建設老師是多麼關心我們。愛護我們!而我卻給老師找煩惱,添麻煩,所以我今後要遵守學校規定,聽老師的話,充分領會理解老師對我的要求,並保證以後尊師重教.希望老師給我改過自新的機會。通過這件事情我深刻的感受到老師對我這種敗壞學風的行為心情,使我心理感到非常的愧疚,我太感謝老師對我這次深刻的教育。

我保證以後尊敬師長,不再有類似的情況發生,我真誠地接受批評,並願意接受處理。對於這一切我還將進一步深入總結,深刻反省,懇請老師相信我能夠記取教訓、改正錯誤!

物理光的反射教師教學反思 篇29

1、傳統物理教學的反思

傳統物理教學實踐中,由於對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的偏差,往往僅把學生當作教育的對象和客體,忽視學生的自主意識、創新精神的培養,忽視學生主體性的發展,主要表現在:(1)重教師而不重學生,如講細講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教學表演,往往就被認為是一節好課;(2)重管教而不重自覺,如教學過程中不重視學生的自我調控、獨立判斷;(3)重統一而不重多樣,如學生幾乎沒有可能自由選擇學習內容或自行規劃、安排學習進程,教學要求強求一律,學生間的個性差異得不到承認;(4)重傳授而不重探索,如將學生視為承受知識的容器,教學中一味填鴨灌輸、包辦代替;(5)重繼承而不重創新;(6)重結果而不重過程;(7)重考試成績而不重全面發展……這一切不僅造成了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學業負擔加重,探索精神萎縮,而且極大地妨礙了學生主體性發展,影響了教育方針的全面貫徹落實,也必將影響到社會發展。

培養、發展人的主體性,是教育改革的一個主題,也是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口。物理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接受”、“適應”已有的和既定的一切,也要使他們具有改造和發展現存社會及現存自我的能力。弘揚和培植學生的主體性,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教學民主,強調自我激勵,強調學會學習,將使學生獲益終身。

2、物理學習中的“思”與“問”

很多學生認為物理抽象,難學,但又一時找不到好的學習方法,有的同學認為,只要上課認真聽講、課下仔細看書,平時多做些題就能把物理學好,他們也試着這樣去做了,可是效果並不理想,那是為什麼呢?我想大家都忽視了“思”與“問”在物理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充分指出了學與思的密切辨證關係。告誡大家在學習中要重視積極思考,才會有收穫。物理課程並不象有的課程那樣,記住幾個概念,幾條結論就能解決很多問題,僅僅靠死記硬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物理不是看懂的,也不是聽懂的,是想懂的物理學內容來源於自然現象及生活實踐,是研究自然規律的,物理題型靈活多變,光靠死記硬背沒有多大用處的,必須深入理解,弄清、概念規律的來龍去脈,這需要有較好的理解能力、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利用數學知識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等。

物理學習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於能否正確的處理好“思”與“問”的關係。可以説沒有思考就沒有進步,沒有問題就沒有提高。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應注意積極地思考,善於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思”中進步,在“問”中昇華。

3、投影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

一、靜態變動態,提高學習興趣

用粉筆在黑板上畫圖是靜止的,若用動態投影輔助教學,效果較好。如在講槓桿的力臂概念時,老師在黑板上怎麼畫都是靜止的,學生印象不深。用可動的投影片,力臂會隨力的作用方向改變而改變,學生看起來十分鮮明,興趣高漲。在較短的時間內絕大多數學生都理解了力臂的概念.

二、師生共同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利用投影進行教學中,師生共同參與,教師處在主導地位,學生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如在投影片上題目的展示下,教師讓學生輪流在投影儀上將答案打出來,答對了的學生受到鼓舞,如果答錯了,其他學生給予糾正。形成了互相幫助的學習氛圍.課堂氣氛活躍,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潛能。教師在學生有誤區時便於及時點撥。知識傳輸暢通,反饋及時.

三、增大信息量,提高教學效率

事實證明,學生在消化知識時,只有不斷地向大腦中傳輸信息才能引起記憶和理解的連續發展,利用投儀教學,貯存信息多、傳輸信息快、直觀連續,使學生得到不斷練習、消化、理解知識的機會,提高了知識的掌握程度。如做練習時採用手寫題目或小黑板展示,也不過7~8道,用投影展示可達10~20道,教學效率提高明顯.

一隻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的教學方式,實踐證明已不適應大面積、快速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用投影教學不僅是教學形式的改變,而且也是教學思想的轉變。

4、培養差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差生轉化工作,首先要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我以為不僅要教好物理,還要關心、熱愛差生,使師生間形成“情感共振”,從而使這部分學生喜愛學習物理課.教師要充分利用物理學科特點,物理學科與現代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關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和培養,從而使他們形成較強的學習興趣.在國中物理起始教學工作中,加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教育尤為重要,因為強烈的學習興趣是有效學習的推動力量.所以應結合教學內容注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濃厚的學習興趣.物理教師除利用物理學研究範圍廣吸引學生,激發興趣外,還要設計、準備好高質量的演示實驗,介紹物理學的新進展等方面來提高差生的學習興趣.當然,為了鞏固差生的學習熱情,還要使不同類型差生獲得程度不同的學習上的成功,以此保證學習上的“良性循環”.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讓各類差生嘗試到成功學習的喜悦.成功教學可以增強和保持強烈的學習興趣,優生們對學習物理有濃厚興趣,甚至讓入着謎的主要原因大多源於物理學科本身具有的強烈吸引力,而差生對物理是否感興趣的首要因素則取決於物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方法.所以,轉化差生的工作與教師的教學方法有很大關係.教師本人是否熱愛物理、對物理學教學是否投入、教師對科學的價值體系是否信仰、教師教學觀念、教師是否能從物理知識及教學過程中感受到美等,這些對差生學好物理課程,做好差生的轉化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

5、聽課評課教學反思

1.物理課的聽課活動。

聽課作為一種教育研究範式,是一個涉及課堂全方位的、內涵較豐富的活動。特別是同事互相聽課、不含有考核或權威指導成分,自由度較大,通過相互觀察、切磋和批判性對話有助於提高教學水平。

聽課者對課堂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細緻的觀察,留下詳細、具體的聽課記錄,並做了評課,課後,再與授課教師及時進行交流、分析,推動教學策略的改進,這在無形中會促進物理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升。

2.課後小結與反思筆記。

課後小結與反思筆記,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及時記錄下來,以便重新審核自己的教學行為。新課程下,以物理學科來説,其實平常物理教學中需要教師課後小結、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總之,雖然新課程下關於物理教師教學反思的研究,目前還是個新課題。許多的反思問題都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學反思對物理教師的成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是物理教師實現自我發展有效途徑,也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新的嘗試,更會促使物理教師成長為新時期研究型、複合型教師。

物理光的反射教師教學反思 篇30

在幾年的物理教學實踐中,我常常思考:怎樣才能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呢?

首先教師自己要有創新的意識和創新的精神。就拿教材來説吧,教師不要把教材當本本,當我一成不變的知識,原封不動地灌輸學生,而是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如認識特點、心理特點以及認知水平的差異,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方法,創造性地和有選擇性地利用和處理教材,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教程。但其指導思想不能變,那就是有利於基礎知識、基礎技能的掌握和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能最大程度地使教學的設計過程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使設計的思路符合新課程倡導的理念。

總之,教學不要把物理教育單純地理解成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照本宣科,抱殘守缺,是培養不出創新人才的。進行了以探究為主的課堂教學,就是創新教學方法的一種。這種方式,可適用於定理、性質和一些物理規律的學習。當學生進入社會後,在物理教學中所體現出來的思想、方法以及善於合作交流、敢於探索的精神,卻是人們一生中長期受用的。

《串聯和並聯》這節課的學習,我採用了體驗探究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首先由教師創造情境,提出問題,再讓學生通過畫圖判斷,找規律,然後由學生想、畫,做做看,去驗證結論……使學生自始至終感悟、體驗、嘗試到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品嚐着成功後帶來的樂趣。這不僅使學生學到獲取知識的思想和方法,同時也體會到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而且為學生今後獲取知識以及探索、發現和創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更增強了學生敢於實踐、勇於探索、不斷創新和努力學習物理信心和勇氣。

要想真正搞好以探究活動為主的課堂教學,必須掌握多種教學思想方法和教學技能,不斷更新與改變教學觀念態度,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既能自主探究,師生以能合作互動的場所,培養學生成為既有創新能力,又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公民。

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始終牢記: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課堂教學過程的設計,也必須體現出學生主體性。

物理光的反射教師教學反思 篇31

概念是反映對象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人們通過實踐,從對象的許多屬性中,撇開非本質屬性,抽出本質屬性概括而成。在概念形成階段,人的認識已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把握了事物的本質。在此我對國中物理概念的教學做了一些粗淺的剖析。

一.析國中物理概念教學的重要性

在整個教育工作中,基礎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奠基工程。億萬青少年兒童是祖國明天的建設者,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和我國社會主義的前途決定於他們,而決定他們思想品德、科學文化以及身體等方面素質的,是今天對他們施加的教育。振興國家,教育是基礎,基礎教育則是基礎的基礎,而國中階段是青少年系統學習科學知識打基礎的重要時期。一個人從懂事開始,通過反覆不斷的記憶、積累、辨別和比較,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已逐步形成一些粗淺的看法,這就是最初的“概念”。進入國小階段後,這一過程逐步深入。在跨入國中階段後,他們能夠比較系統地、相對嚴密地接受到科學概念觀的教育。這樣將面臨一個認識上的重大飛躍。而當他們初步掌握了自然科學方面的一些概念之後,他們能從微微張開的科學大門的門縫中初步窺視到科學王宮的宏大深邃,精彩紛呈。

物理概念是整個物理學知識的核心,它是學習物理學、理解物理公式含意、掌握其法則、規律等知識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生特別是國中學生在學習中感到枯燥無味、難以掌握的一個關鍵。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靈活運用多種教法,抓好概念教學是提高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學習能效的重要手段。

二.析國中物理概念教學的基本內容

物理學是一門基本概念和規律性都很強,同時又能有效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分析推理能力的自然學科。它的研究對象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物質,以及這些物質的變化規律。國中物理內容儘管淺顯,但知識覆蓋面比較廣。物理概念的教學實際上也就是從這二方面來進行的。

1.關於物質基本屬性的概念

國中物理給學生介紹了很多有關物質基本屬性的概念。如質量、密度、熔點、沸點、比熱、電阻等。通過這一類概念的教學,要使學生學會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這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質屬性,以此來認識事物,區別事物。例如:密度是國中物理中第一個比較深入比較詳細討論的概念,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自覺地抓住物質的屬性大做文章。怎樣區別不同物質、怎樣説明不同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等等。在這裏把文章做夠了,一方面可以在學生初入門時,就激發起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由此及彼進行聯想:物與物在本質上區別還有沒有別的方面屬性?為以後比熱等概念的教學作好必要的鋪墊。

2.關於物體間相互作用及變化規律的概念

速度、力、功、功率、機械能、電流、電壓等這一類概念的教學,使學生初步建立起一個相對的概念。即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都在不停的變化之中,而這種變化都是按一定的物理規律進行的。如在能量的轉化過程中,在一定條件下,電能、熱能、機械能間都可以相互轉化,但在轉化過程中都遵循一個規律棗能的轉化和守恆定律。

三.析國中物理概念教學的方法應用

學生由國小階段進入國中階段是學習過程的大轉折。事實説明,部分同學在物理學科的學習上不能順利地完成這個轉折,常常是因為他們在學習、掌握物理概念時遇到了困難。因此,研究概念教學的方法和規律是國中物理教師的重要任務。為此,我們首先要研究和掌握學生形成物理概念的心理過程和心理特點。

一般來説,國中學生已具備了比較完全的物理感知能力,他們能夠通過自己的感覺器官對周圍世界的物理現象、物理過程形成一個模糊的整體認識,也能對與物理現象相關聯的各種條件作膚淺的分析。在此認識過程中他們表現出較強的心理積極性,這是一個積極的因素。但是在對感性材料進行分析、概括、抽象的時候,他們心理上的主觀能動性往往不夠。這是一個消極的心理因素。教師在進行概念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充分利用學生心理因素的積極方面,克服消極方面,以期達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在教學中能夠注意到以下幾點,肯定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重視從實踐中引入概念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引入概念,因為生活實踐留在記憶中的形象(表象)容易為學生理解。尤其對於國中學生,從生產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豐富的物理現象是他們認識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這些感性材料為他們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物理環境。教師利用好這些生活素材佈置學生觀察或動手實驗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簡單機械的學習中,課前佈置學生找找生活中槓桿、輪軸的實例以及它們的作用。再如在壓強的教學中,課前佈置學生完成兩個實驗:①一個較胖的同學和一個較瘦的同學同時站在沙坑中,觀察腳陷入的情況如何?②同一個人穿平底鞋和穿細高跟鞋站入沙坑中,腳陷入的情況又怎樣?這樣,使學生對壓強大小的決定因素先有一個初步的,感性的認識。這樣能為壓強概念的學習打下較好的基礎。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物理概念強烈慾望,教師必須充分發揮課堂演示實驗的作用。對國中學生,尤其要講究實驗形象、鮮明、生動。例如講磨擦起電這一課,當教師手託一塊事先使之帶電的泡沫塑料塊走進課堂,將它放在一個同學頭上磨擦後吸引該同學頭髮,一定可以很快地吸引住學生,促使他繼續瞭解磨擦起電的原因。又如做電路實驗,切忌教師自己在講台上連接線路,坐在稍後的學生什麼也看不見。要講究示教板的大型化,鮮明化,這方面多費點精力是大有效益的。在講授新概念之前,教師千方百計要從形象入手。用一開頭就抄黑板寫定義的方法,是註定不會收到好的教學效果的。

2.通過應用,對物理概念加深認識

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的認識上,深入不下去。教師的任務就在於從正面、反面、側面全方位地啟發學生的思維活動,使他們深入理解概念的本質屬性。對於物理實驗中的各種物理現象,國中學生往往是出於好奇心,而不是有目的地去觀察,只停留在物理現象的個別特徵上。這樣不利於物理概念的形成。因此教師應把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到善於觀察物理事實方面,不僅要發現物理現象的個別特徵,而且要發現特徵間的聯繫,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以沸騰概念的學習為例,對於水燒開的過程,學生往往只注意冒氣泡這一現象,而忽略了其變化,這樣不利於形成完整的沸騰、汽化的概念。這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觀察水開的全過程:加熱前有無氣泡?加熱過程中,氣泡的部位如何?氣泡怎麼變化?劇烈程度如何?温度是否繼續上升等,從而把學生的好奇心引導上正確的軌道。

此外,教師的主導作用還應表現在對學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養,國中學生在物理概念學習中,往往不能抓住物理現象的本質屬性並加以聯結概括,這時就需要教師在學習中不斷加以引導。如在慣性教學中,學生往往能根據緊急剎車等現象列舉出某一具體物體在某一狀態下具有慣性的實例,這時教師就應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概括出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由此進一步得出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的結論。

3.合理運用概念,分析概念間的相互聯繫

運用物理概念進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既是深化認識的過程,也是檢驗學生對概念認識是否正確的主要標誌。必須對概念規律的內在聯繫加以挖掘。有些同學對每節課的單個概念予以理解,卻不善於把這些概念有機地聯繫起來。物理概念之所以有用,不僅在於它是具體的物理現象的概括和抽象,而且在於它與其他概念的聯繫。學生不能把相關概念綜合成一個相連相容的概念網絡,也就不能把它們應用於各種物理場合。事實上,國中物理的許多概念前後都有聯繫,只要教師精心設計,即可收到一石數鳥之效。如複習“電功電功率”這一章時,學生比較電功和電熱計算公式時,發現有時公式形式是相同的,這時就應引導學生分析:電流做功的實質是什麼?兩個物理量形式上達到統一藴藏着一條什麼規律?使學生聯想到能的轉化和守恆定律,並由此進一步分析,何時Q=W,何時Q≠W。這樣,使學生的知識形成系統化。

4.在物理概念教學中,注意教法的多樣化

⑴從錯誤中強化概念的認識

物理概念的學習重在理解。以這樣一個力學中典型問題為例:一木塊沿斜面下滑,問下滑中木塊受幾個力作用?很多學生會回答為重力、支持力、磨擦力、下滑力。無形中多出了一個下滑力。分析錯誤產生原因,就是因為死記概念,沒有理解力產生的條件必須是兩個物體相互作用,既要有受力者又要有施力者。可見,概念的記憶必須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這樣才能有助於物理概念的深化。通過錯誤從而能夠加深學生的映象,豐富學生對概念內涵的認識,也有利於對思維能力的培養。

⑵應用"類比法"幫助理解物理概念

國中物理的許多概念如速度、功率、密度、電阻等等,在定義的時候思路上是完全相同的:通過兩個物理量的比值反映物體本身的某種屬性。對這些概念,通過類比,使學生能夠達到融會貫通。例如把電流做功比做水流做功、把電壓比做水壓從而可使學生把看不見摸不着的電類比成實實在在的水,從而理解了電流和電壓的實質。

⑶把相似概念的區別和聯繫進行對比教學

物理學中有許多概念名稱相似,如向下的壓力和重力、熱量和熱能、做功與功率等等對這些概念加以歸納,指出它們的區別與聯繫,有利於加深對這些概念的理解。

遵循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規律,國中物理概念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靈活多變。在教學中選擇好恰當的教法,或者把多種教學方法合理地綜合應用必然能夠取得理想的教學成果。

世界科學技術在不斷髮展,人類社會在不斷進步。當務之急,是要逐步實現教育本身的現代化,教育現代化實質上是一場意義深遠的教育革命,它首先要求教育思想的現代化,同時還要實現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條件的現代化。國中階段的教學是極其重要的。我們希望今後培養出的人才有很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衡量?從智力結構來説,就是要求這樣的人能準確地把各種實際問題抽象為典範的物理模型。在這個過程中,清晰的概念實為關鍵。培養人才任重道遠,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把握好國中物理教學中的概念教學,當可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rw33m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