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飛奪瀘定橋的教學反思(精選14篇)

飛奪瀘定橋的教學反思(精選14篇)

飛奪瀘定橋的教學反思 篇1

關麗豔

飛奪瀘定橋的教學反思(精選14篇)

《飛奪瀘定橋》是教科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篇主體課文,本單元以“紅軍與長征”為主題,選編了《飛奪瀘定橋》《豐碑》《草地夜行》詩歌《七律長征》。“能説會寫”和“語文七色光”圍繞長征主題,讓學生通過蒐集講述長征故事,閲讀革命故事書籍,寫讀後感等,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讓學生學習長征精神,珍惜今天幸福生活。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緊扣“飛奪”。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紅軍戰士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大無畏革命精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敍事件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紅軍戰士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敍事件的方法

回顧本節課的教學,我覺得以下以方面處理較好:

1培養學生質疑能力。古人云“學貴有疑”,因此在齊讀課題後,我就引導學生“課題中哪個字引起了你的注意?你有什麼疑問?”學生們馬上抓住“飛”和“奪”提出:為什麼要“飛奪”瀘定橋?怎樣奪橋的?故事中是誰向誰奪橋?然後馬上讓學生帶着問題走入課文,展開學習。

2努力滲透寫法。本文是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寫的,教學中我在組織學生交流回答課前提出問題的過程中,就逐漸滲透了按照起因經過結果這樣事情發展的順序寫作的方法,實現了閲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機結合。

3整體處理課文。在精讀部分,我緊扣課後習題,提出:默讀課文,説一説,在紅軍飛奪瀘定橋的過程中,哪些場面給你的印象最深?為什麼?用這樣一個大的問題統領全文,實現長文短教。在交流中學生們能夠抓住紅軍奪橋時的表現體會紅軍的勇敢,能夠抓住紅軍冒雨行軍的場面體會紅軍的機智和不怕困難,理解文章主旨。

仔細思量,我覺得還有以下地方處理不當:

1在時間安排上不夠合理。由於課文較長,在自由讀和指名讀後就已過去了十一分鐘,再交流主要內容就一堂課過半,所以後面精讀部分時間很緊,沒有指導學生把一些重點語句讀細讀好,如描寫橋險的句子,描寫紅軍飛速行軍中生動的比喻句,只是讀了戰士們冒着槍林彈雨鋪橋前進的句子。如果充分指導朗讀,不僅對理解文章有幫助,更為後面複述和習作中的縮寫奠定基礎。

2細節上處理不當。比如當學生理解了“飛”就是速度快的意思時,我就應及時追問,在文中指什麼?讓學生答出在文中就是指紅軍必須快速前進,搶在敵人之前到達瀘定橋,順勢板書“飛速行軍”。為後面節省時間。再比如在初讀小結時沒能説出課文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應點明。

3本節課提問的數量不多,但在交流中碎小的問題還應減少,感覺越是急於讓學生回答出正確答案,就越急於提示追問,就顯得碎了。對於學生的回答,評價、提升不夠及時、到位,有時急於搶説。學生課文預習不夠好,回答問題的完整性、條理性有待於加強訓練。

4如果能用課件補充一些資料,如關於飛奪瀘定橋的背景資料,播放飛奪瀘定橋的視頻就能將學生帶入情境,課堂氣氛會更熱烈些。

飛奪瀘定橋的教學反思 篇2

由課題入手,發散開來,由題入文,質疑讀悟,再由文到題,歸納總結,這樣文題對應,環環緊扣,逐層深入,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首先,我板書“瀘定橋”幾個字,同時詳細地講解寫好這幾個字的技巧,讓學生也跟着認真地寫。之後,我讓學生就這幾個字來提問。學生有的問:“瀘定橋在哪裏?”有的問:“瀘定橋是什麼樣的?”我便引導學生去讀“預習”、讀相關的課文或查找自己帶來的資料來自己解決。這樣,學生很快就解決了第一個問題。在解決第二個問題時,我順勢引導學生自己去讀第六自然段,並帶領他們理清這一自然段的層次:先寫了橋面,再寫了橋下的河水,最後寫了橋對岸的敵人。學完這一段,我讓學生談談自己對瀘定橋的感受,為後面理解紅軍英勇奪橋的精神打下鋪墊。

其次,我再板書“奪”字,讓學生談談這個字的意思,再把它放在課文中來理解。然後,我讓學生就這個字來提問。學生有的問:“為什麼要奪橋?”有的問:“怎樣奪橋?”我還是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從文中找到答案。學生馬上就找到了第一段,並很快得出了答案。對於第二個問題,我沒有馬上讓學生去解決,而是把它留在了後面去解決。

接下來,我再板書“飛”字,引導學生從字面上弄懂它的意思,再想想它在課文中是指什麼。之後仍然是讓學生由這個字來提問。學生有的問:“為什麼要‘‘‘‘飛‘‘‘‘奪?”有的問:“怎樣飛奪瀘定橋?”我同樣是讓學生自己去讀相關的課文,首先解決前一個問題。學生從第二、三自然段中找到了答案,我就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畫出簡圖,讓學生很直觀地明白敵我雙方所處的位置、距離及兵力的對比,使他們能深入地理解紅四團任務之艱鉅,從而更加深入地體會到奪橋的艱難及紅軍英雄頑強的革命精神。然後我再讓學生提出來這兩段中不懂的問題大家討論,學生提了幾個詞句上的問題。我又補充提了一個問題:“國民黨反動派與紅軍同是中國人,為什麼不去打日本人,卻來阻攔我軍北上抗日?”通過對這個問題的研討與老師的簡單介紹,使學生對本文的背景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

“飛奪”是課文中的重點詞語,也是對文中“搶時間”“攻天險”兩個重點段落的高度概括,同時最能體現紅軍戰士不謂艱險、勇往直前、不怕困難的革命精神。因此,教學時要緊扣重點段落,解難釋疑,幫助學生領悟課文中心。

“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這是我們在課改中最響亮的呼聲。教師不再是“教”,而是“導”,學生不再是“聽”,而是自主的“學”,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在本課中,我讓學生自主地去學習、去探究,在學習與探究中,學生情、作者情、教師情不斷地產生碰撞,從而很好地理解了課文。總之,自讀自悟是語文教學追求的最高境界,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達到語文教育目的的最好途徑。教師只有用聯繫的眼光,用辯證的方法去處理好教材,設計好教法和學法,組織好課堂上師生的活動,才能尋找到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的最佳切入點,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地思考、體會、感悟,促使學生的理解逐層深入。

飛奪瀘定橋的教學反思 篇3

關麗豔

《飛奪瀘定橋》是教科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篇主體課文,本單元以“紅軍與長征”為主題,選編了《飛奪瀘定橋》《豐碑》《草地夜行》詩歌《七律長征》。“能説會寫”和“語文七色光”圍繞長征主題,讓學生通過蒐集講述長征故事,閲讀革命故事書籍,寫讀後感等,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讓學生學習長征精神,珍惜今天幸福生活。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緊扣“飛奪”。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紅軍戰士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大無畏革命精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敍事件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紅軍戰士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敍事件的方法

回顧本節課的教學,我覺得以下以方面處理較好:

1培養學生質疑能力。古人云“學貴有疑”,因此在齊讀課題後,我就引導學生“課題中哪個字引起了你的注意?你有什麼疑問?”學生們馬上抓住“飛”和“奪”提出:為什麼要“飛奪”瀘定橋?怎樣奪橋的?故事中是誰向誰奪橋?然後馬上讓學生帶着問題走入課文,展開學習。

2努力滲透寫法。本文是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寫的,教學中我在組織學生交流回答課前提出問題的過程中,就逐漸滲透了按照起因經過結果這樣事情發展的順序寫作的方法,實現了閲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機結合。

3整體處理課文。在精讀部分,我緊扣課後習題,提出:默讀課文,説一説,在紅軍飛奪瀘定橋的過程中,哪些場面給你的印象最深?為什麼?用這樣一個大的問題統領全文,實現長文短教。在交流中學生們能夠抓住紅軍奪橋時的表現體會紅軍的勇敢,能夠抓住紅軍冒雨行軍的場面體會紅軍的機智和不怕困難,理解文章主旨。

仔細思量,我覺得還有以下地方處理不當:

1在時間安排上不夠合理。由於課文較長,在自由讀和指名讀後就已過去了十一分鐘,再交流主要內容就一堂課過半,所以後面精讀部分時間很緊,沒有指導學生把一些重點語句讀細讀好,如描寫橋險的句子,描寫紅軍飛速行軍中生動的比喻句,只是讀了戰士們冒着槍林彈雨鋪橋前進的句子。如果充分指導朗讀,不僅對理解文章有幫助,更為後面複述和習作中的縮寫奠定基礎。

2細節上處理不當。比如當學生理解了“飛”就是速度快的意思時,我就應及時追問,在文中指什麼?讓學生答出在文中就是指紅軍必須快速前進,搶在敵人之前到達瀘定橋,順勢板書“飛速行軍”。為後面節省時間。再比如在初讀小結時沒能説出課文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應點明。

3本節課提問的數量不多,但在交流中碎小的問題還應減少,感覺越是急於讓學生回答出正確答案,就越急於提示追問,就顯得碎了。對於學生的回答,評價、提升不夠及時、到位,有時急於搶説。學生課文預習不夠好,回答問題的完整性、條理性有待於加強訓練。

4如果能用課件補充一些資料,如關於飛奪瀘定橋的背景資料,播放飛奪瀘定橋的視頻就能將學生帶入情境,課堂氣氛會更熱烈些。

飛奪瀘定橋的教學反思 篇4

"課堂是活的。好的語文課堂,要不斷生成豐富的資源;好的語文老師,要能敏鋭地捕捉這些資源並因勢利導,隨機滲透地把這些資源轉化為新的教學資源,從而使課堂煥發活力"。在教學完《小小竹排畫中游》一文後,我對如何開發和合理利用教學資源,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1,學生是無窮無盡,生生不息的資源:

一堂語文課,一位老師和幾十個學生組成了一個寶貴的資源庫,且不説教師方面,因為教師本身就是傾盡全力傳授知識。大多數人往往沒有意識到,學生——作為教育對象,也是寶貴的教育資源。幾十個學生的既有經驗,智慧,知識,學習的內在潛力,都可以為教學所用,而且有越用越多,越用越豐富的奇妙功效。"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靈光。"教師完全可以把學生作為資源,以學定教,課堂上宜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隨時對教案進行調整。可改變教學思路,變換實踐形式。

這節課正是一個原本沒有預設的問題——"人能走進畫中嗎",引出了一幕"無法預約的精彩"。課前,我對課文的處理思路和課堂中的並不太一樣,是孩子的這個疑問才讓我意識到,要讓孩子感受到如詩如畫的江南美景,就要帶他們走入畫中。潛意識中,教案就跟着學生的學習思路前進。我感到這節課中,學生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和研究者,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了激活,課堂呈現的是一種民主,和諧安全的氣氛,不知不覺中,孩子就走進了畫中。

2,音像,圖片是化靜為動,點石成金資源:

兒童是用形象,色彩和聲音來思維的,"正因為有一條鮮明的對象,畫面,知覺,表象的清澈的小溪不斷地流進兒童的心田,所以兒童的記憶才那麼敏鋭和牢固"(蘇霍姆林斯基語)。本節課為了讓海島的孩子感知陌生的"竹排",我動用了許多直觀資源:如生動的課文插圖,真實的竹排照片(幸好去過楠溪江),學生通過直觀,多側面地認識了竹排,對它產生了嚮往,甚至體會到坐在上面的感受。這些都是文字分析無法達到的功效。為了讓詩歌中簡練的語言"小竹排,順水流,鳥兒唱,魚兒遊,兩岸樹木密,禾苗綠油油"在兒童心中"活"起來,我引入課文錄音,藉助了聯想,學生內心的表象終於被激活,興奮地喊"我看到了"。

這些課程資源可以讓孩子興趣盎然,熱情投入地學習語文,難怪特級教師李吉林老師在回顧情境教育探索歷程後説:"兒童的思維若是魚,我們要為他造海;兒童的思維若似鳥,我們應為他開天"。"開天和造海",不正是努力開掘語文課程資源的過程嗎?

飛奪瀘定橋的教學反思 篇5

首先目標引路,讓學生自學課文,重點讓學生理解蟋蟀住宅特點和住宅修建過程,同時領悟作者在介紹時的運用説明方法;

之後讓學生提出問題後進行協作學習,比較學習,學生把生活中人們的住宅和蟋蟀的住宅聯繫起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感悟到蟋蟀的住宅是一項偉大的工程;

然後採用變換主角的教法,讓學生扮演蟋蟀工程師來介紹自我如何建築住宅,住宅有什麼的特點等,透過學生當主角,老師充當一位聽者,師生的主角互換,這樣反饋練習,解決了難點;

讓學生上網查找有關蟋蟀的資料,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增長了見識,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

安排學生小練筆,以小組為單位,每組寫一種小動物。

首先目標引路,讓學生自學課文,重點讓學生理解蟋蟀住宅特點和住宅修建過程,同時領悟作者在介紹時的運用説明方法;

之後讓學生提出問題後進行協作學習,比較學習,學生把生活中人們的住宅和蟋蟀的住宅聯繫起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感悟到蟋蟀的住宅是一項偉大的工程;

然後採用變換主角的教法,讓學生扮演蟋蟀工程師來介紹自我如何建築住宅,住宅有什麼的特點等,透過學生當主角,老師充當一位聽者,師生的主角互換,這樣反饋練習,解決了難點;

讓學生上網查找有關蟋蟀的資料,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增長了見識,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安排學生小練筆,以小組為單位,每組寫一種小動物。

飛奪瀘定橋的教學反思 篇6

今天,我講授了《我愛我的家》一課,孩子們發言很積極,課堂氣氛特別活躍,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在課堂中,我採用了小組比賽的方式,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很高,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孩子們的學習效率很高。

我運用了激勵機制,表揚了一些學習認真的學生,大家都開心極了,孩子們找到了學習中的快樂。

不足:

1.有個別學生在學習上比較被動

2.學生們的知識不夠豐富。

改進措施:

1.我們要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應讓孩子們享受到學習的樂趣,爭取做到寓教於樂。

2.教師應讓學生多看書,要多查閲資料,使孩子們的視野更開闊一些。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要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演一演、畫一畫、議一議等,爭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飛奪瀘定橋的教學反思 篇7

《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是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點,而對於學生來説它卻又是學習的一個難點。在教學中應如何突出重點,特別是要突破學生學習的難點,這一直是我們數學教師不斷研究和探討的問題。

本節課主要是講行程問題,是學生最難解決的一類應用題,教材上只安排了一道例題(環形跑道中的追及問題),我根據教學的需要及學生的情況,對教材進行了適當的加工和處理,增加了幾道例題,由直線上的相遇問題、追及問題,到環形跑道上的相遇問題、追及問題,由淺入深,層層遞進。而分析尋找行程問題中的等量關係是本節課的難點,為此,我在教學中設計了兩種不同的分析方法,一、畫圖分析,二、列表分析,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尋找等量關係,從而更容易列出方程,通過這樣的方法,使逐漸掌握解決行程問題的方法。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

1.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始終把分析問題、尋找等量關係作為重點來進行教學,不斷地對學生加以引導、啟發,努力使學生理解、掌握解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但卻忽視了學生的活動和交流,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是要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進行探究、發現。讓學生自己分析,相互探討,哪怕是錯了再進行糾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會更牢固。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注重對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逐漸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這使我深刻體會到:課前備課除了要認真研究教材和設計好教學內容外,還要研究學生,研究教學方法與手段,創設情景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真正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

2.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以師生共同探究為主線進行了教學,課堂上大部分學生積極參與,表現出學習的慾望和熱情,但還有一部分同學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可能是課堂對他缺乏吸引力,這是值得我深思的,通過本節課,我對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努力給學生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時間,鼓勵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抓住他們思維的閃光點。

          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教學反思篇三

在本節課教學中我能

一.求活——挖掘習題本身的內在力量保持興趣

思維方法活 為了讓學生在解題時保持興趣,可給學生提供一些能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習慣。

二.求近——揭示知識的應用價值提高興趣

在習題中揭示出知識的應用價值,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在他們周圍世界的力量,真切感受到所學的知識是有用的,學用結合,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作業興趣。

這節課的學習,我主要採用了體驗探究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了親自操作的機會,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經驗、知識、方法去探索與發現新知,使學生直接參與教學活動,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對抽象的數學定理獲取感性的認識,進而通過教師的引導加工上升為理性認識,從而獲得新知,使學生的學習變為一個再創造的過程,同時讓學生學到獲取知識的思想和方法,體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為學生今後獲取知識以及探索和發現打下基礎

回顧本節課,我覺得在一些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的把握中還存在着一些問題:

1、不能正確的把握操作的時間,沒有達到應有的學習效果。

2、學中沒能注重學生思維多樣性的培養。

改進方法:

作為教師,要想真正搞好以探究活動為主的課堂教學,必須掌握多種教學思想方法和教學技能,不斷更新與改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態度,在課堂教學中始終牢記: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課堂教學過程的設計,也必須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飛奪瀘定橋的教學反思 篇8

在學習蒲公英深受環境污染困擾這一部分內容時,作者寫得非常生動形象,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蒲公英的“難受”,我就讓學生表演,讓學生在表演中體驗到蒲公英的“難受”,對蒲公英的遭遇產生同情,自覺增強環保意識。另外通過學生形象生動的表演,也可以體會到作者對蒲公英的描寫是那樣生動形象,從而也體會到的擬人寫法的好處。這樣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連平時不愛學習,比較沉靜的伍銘鋒同學也躍躍欲試,並且進行了“汽車發出震耳欲聾的尖叫,從蒲公英身邊呼嘯而過”這部分內容的表演。

在學習這一課時,我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來理解課文,從而與作者產生共鳴。特別是學習蒲公英被空飲料罐砸這一部分,我問:“你們平時有沒有被空中砸物砸過啊?時你有什麼感受?有什麼想法?”結果同學們紛紛舉手發言,有的説想上前跟那些亂扔垃圾的人理論,有的説要教育那些人不要亂扔垃圾,從而與作者產生了共鳴,自然而然地樹立環保意識。當然,“人無完人,課無完課”,這節課我對時間的把握不足,以後應該多注意些。

飛奪瀘定橋的教學反思 篇9

xx月xx日下午我們語文組的老師聽了我的一堂公開課,從課後老師們的評價來看,我的這節課是比較成功的,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

作為一名課改大潮中的新青年教師,面對《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工作中應該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為課改貢獻出自己的微薄之力。現將本課教學過程中的幾點反思總結如下:

1、總體來説這堂課的教學效果良好,三維目標和教學重點都得以落實。

2、本課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在這節課中,我始終貫穿一切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充分、有效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指導作用。在課前讓學生自主查閲有關資料和預習質疑,在課上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進行全班交流,讓學生充分展現他們的個性和思維,給學生以充分的發揮空間,讓他們暢所欲言,使他們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3、本課教學思路清晰。我首先為學生設置了一個問題:如果同學們面對本文的文題時,你們將從哪些角度來寫夢想呢?學生的回答是:“夢想是什麼”、“為什麼有這樣的夢想”、“怎樣實現這個夢想”。這是學生的思路,我沒有按照馬丁路德金的演講思路來分析課文,而是按學生的思路來分析課文,並讓學生在文中找出所對應的段落並加以概括馬丁.路德金的夢想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夢想?怎樣實現這個夢想?學生自己出結論後,也就理清了作者的演講思路。

飛奪瀘定橋的教學反思 篇10

教學中我沒有做過多的講解,而是讓學生朗讀課文,為學生提供有關月球圖片資料,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知,激發探索科學的興趣。教學效果非常好。

遐想的開課語言,給學生插上了相象的翅膀。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經過認真琢磨,仔細推敲每一句話,我用優美富有激情的語言導入新課:在浩瀚的宇宙中,有無數美麗的星球,每個星球都是神祕的未知世界。今天讓我們走進離我們最近的星球——月球,去探索它的奧妙吧!優美的語言很快地把學生帶到了浩瀚神祕的宇宙中。接下來富有激情和感召力的話語,更激發了學生探索月球的情感和慾望,使得這節課獲得了一半的成功。

接着,我又在美麗的月空圖片中,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相象:當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你怎樣的遐想 在我優美的導語中,學生早已想入非非了,飛到了浩瀚的宇宙中,在這句更具有啟發的語言激勵下,學生已插上了相象的翅膀,飛到了神祕的月球之上。看着孩子們充滿渴望又浮想聯翩的雙眼,我知道,我已經激發了他們的學習慾望,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飛奪瀘定橋的教學反思 篇11

文章從看到兒子蹣跚學步,聯想到學步只是人生旅途的開始,希望孩子腳踏實地地不畏艱險勇往直前,順利地踏上人生之路,字裏行間無不流露出父輩對孩子的一片深情和良苦用心。

學步——人人都要度過的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經歷,這就是學生在解讀文本時與其中的某些描述能夠產生共鳴的所在。如果將學生引進文本,一個個的成為文中的學步者,再現兒時的這個平凡而偉大的經歷,那麼就不難理解文中所講的“你的生活從此開始有了全新的內容和意義”這句話的含義了,也能體會到父母的深情厚意。

在備課時,我預設了以下幾點做法。

一、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情感體驗。

課前,我讓學生採訪自己的父母,瞭解自己學步時的年齡、情景和趣聞,或找出相冊中的自己學步時的照片欣賞,特別要了解父母父母看到自己學走路時的心情,並以《我開始走路啦》練筆,這樣學生原有的較為朦朧的體驗可能會因此而變得清晰,解讀文本時較會產生共鳴。

二、讓學生再現自己的情感體驗。

課中,我一開始就要避免的是不再重複預習的內容,我的課堂教學一定要高於預習,讓學生各取所需,各有所得。於是採取了這些步驟:

首先,理清文章脈絡,由“居然會走路、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天”入手,讓學生找到學步的艱難。學生需精心閲讀文本,體會父母的心情。

其次,讓學生抓住某一片段精心閲讀,歸納出有關描寫心理感受的詞語,諸如“膽怯”、“自豪”、“勇敢”、“新奇”、“堅持不懈”等。這就是一個感悟的過程。在此基礎上的朗讀訓練,應該定位於朗誦。第三,體會父母的情感。

現在回想起來,覺得這些環節的設計是本節課的亮點。最大的成功就在於很自然地讓學生走進了一種能夠共鳴、能夠感悟的狀態,而我又利用各種契機進行了大量的語文能力的訓練。例如,閲讀文本時的劃句做批註的“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讀書習慣的訓練,積累句子併合理運用的説話訓練,大規模的朗讀訓練,從具體到抽象的概括能力的訓練等。

飛奪瀘定橋的教學反思 篇12

這是一篇寫景物的記敍文。記敍了作者七月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麗的自然風光。表達了作者對祖國邊陲天山風景的喜愛之情。

課文的寫作思路是:先總述七月的天山是遊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峯、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異美景;最後作者抒發了對天山美景的讚美之情。

前幾天聽了於小冬教師上的一節《七月的天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於是,在我上略讀課文《七月的天山》的教學時,我也依照她的課堂教學中的亮點,就抓住一個問題展開:“七月的天山留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麼?”學生馬上蹦出一個詞:“美!”自然後面就可以接着問了:“美在哪些字裏行間啊?”指名的學生先説到了“雪山”,自然要體會其中的兩處比喻,從中體會了比喻的妙處,再用朗讀體現雪山的壯麗,由雪山的壯美再到雪水的歡快。接着學生找到了“花”、“塔鬆”、“魚兒”三處,都進行了深入理解,並結合句子開展聯想説話,用朗讀表現。學生在理解中感受了美,而且有大到整體的理解,小到一個句子,一個短語,一個詞語,小到一個字“浮”“捧”的深入理解;還從作者角度去理解他的寫作情感,小到從“心愛”感受作者對天山的深情;一字一句都表現出了作者用詞的準確,無形當中,對學生進行了寫法的滲透。最後在讚美天山中結束了一節課的學習。學生明白了這天山美麗、幽靜卻又生機勃勃。正是雪山上的雪水給了這些花草樹木、魚兒澆灌,才會有那些生機勃勃的樹和那些歡快的魚兒。

飛奪瀘定橋的教學反思 篇13

在引導學生明白葬禮的意義後,我進行了拓展延伸,出示了人們破壞環境的圖片,讓學生談想法,以及自己可以為保護環境做些什麼。使學生的情感昇華到關心人類的未來和命運,樹立保護環境的強烈責任感和緊迫感。

在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對於調動學生的情感有很大幫助,讓學生情不自禁地進入了情境。

但是,由於自己對文本的解讀、主要是自己駕馭課堂能力的問題,沒有安排學生寫寫自己學了文章的感受,比較遺憾。如果讓學生寫一些自己的感受,定會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使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完美的體現。

飛奪瀘定橋的教學反思 篇14

《談生命》是冰心先生早年寫的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其中還藴含着深刻的哲理。文中時有精當的議論,但又不是理性的直説,而是將抽象的“生命”人格化,將生命流程物象化,抒情、論理交融。鑑於學生生活閲歷淺、閲讀理解有限,我在本節課的設計中,着重引導學生感知品讀課文,發現其中的美點,挖掘其中的理趣,理解作者關於生命本質的闡述。

一上課,我就提出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4點),給學生一個清楚的印象和一個明確的方向,為了達到這幾個目標,我將這一節課的設計分成四個板塊(照應教學目標)。

第一個板塊:引導學生用“整體感知”的方法學習課文,理清層次。活動是這樣的: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最能表現作者對生命感悟和認識的三句話,並以這三句話為依據,把文章劃分為四層。這篇文章在形式上沒有分段,可層次標誌卻很分明,學生只要用心讀,這四句話並不難找。通過這樣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篩選、提煉、概括信息的能力,加強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第二個板塊:引導學生用“術語點評”的方式來學習課文,探究文章的寫法。活動過程是這樣的:請你嘗試用“術語點評”的方式來學習課文,所説的“術語”,指的是文章的表達技巧,如:表達方式:記敍、説明、議論、描寫、抒情等。表現手法:象徵、襯托、對比、想象等。結構手法:照應、過渡、引出下文、總結全文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反覆、反問、設問等。這一學習活動,使學生的思維發散開來,在發現中,點評中深入學習課文,學習散文多種多樣的表達,學習散文語言的精美。

第三個板塊,引導學生理解富於深意的句子,從而理解文章內涵,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培養學生欣賞語言的能力。

第四個板塊:聯想體驗,目的是通過“仿寫”訓練,由課文拓展到現實,讓學生從更深的意義上感悟生命的美好,理解作者關於生命本質的闡釋,從而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這節課也有遺憾之處,由於課前朗讀不夠充分,課堂上朗讀也不夠多,導致學生對課文的生疏,使品讀不夠流暢,不夠充分。如果在閲讀這一環節上處理得好一些,課堂氣氛、學生表現會更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rpk4r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