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反思(通用20篇)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反思(通用20篇)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反思 篇1

我覺得情感美學生是最容易分析出的,而本詩是通過一個個意象來為情感的表達鋪路架橋的,所以意象美也很容易分析得出,其次是結構美和音韻美,這兩點有共同點,都是着眼於語言,都是抓住每節詩的固定句式分析,這兩個固定句式分別是每個詩節開頭的“我是(你)……”和結尾處的“——祖國啊”。我的第一個主問題是“每節詩末的“祖國啊”在朗讀的處理上是否一樣?為什麼”,由這個問題領着學生分析出四個詩節詩人情感的變化,從而理出情感脈絡,體會情感美的兩個方面,一是情感由低迴歎息到激昂熱烈的變化美;二是對祖國生死相依、榮辱與共的赤誠美。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反思(通用20篇)

在分析情感的過程中,學生自然體會到了意象的新穎、準確。我的第二個主問題是“本詩的抒情主題是“我”,抒情客體是祖國,詩中用一個反覆出現的句式將兩者緊密結合了起來,請問是什麼句式”,學生立刻就找出了“我是(你)……”的句式,我讓學生讀這些句子,試着用“從這個句式中我讀了——”來説一句話,可以從內容、情感、修辭、結構、音韻等方面來説。經過這個環節,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了詩人與祖國血肉相連的關係,感受到了詩人對祖國的憂患意識與使命感,加深了對情感美的理解。而且他們能夠説出這個句式使詩歌的結構單一中體現着變化,簡約中藴含着豐富;使詩歌的音韻朗朗上口,迴環跌宕。從而感悟到了詩歌的結構美和音韻美。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反思 篇2

我覺得情感美學生是最容易分析出的,而本詩是通過一個個意象來為情感的表達鋪路架橋的,所以意象美也很容易分析得出,其次是結構美和音韻美,這兩點有共同點,都是着眼於語言,都是抓住每節詩的固定句式分析,這兩個固定句式分別是每個詩節開頭的“我是(你)……”和結尾處的“——祖國啊”。我的第一個主問題是“每節詩末的“祖國啊”在朗讀的處理上是否一樣?為什麼”,由這個問題領着學生分析出四個詩節詩人情感的變化,從而理出情感脈絡,體會情感美的兩個方面,一是情感由低迴歎息到激昂熱烈的變化美;二是對祖國生死相依、榮辱與共的赤誠美。

在分析情感的過程中,學生自然體會到了意象的新穎、準確。我的第二個主問題是“本詩的抒情主題是“我”,抒情客體是祖國,詩中用一個反覆出現的句式將兩者緊密結合了起來,請問是什麼句式”,學生立刻就找出了“我是(你)……”的句式,我讓學生讀這些句子,試着用“從這個句式中我讀了——”來説一句話,可以從內容、情感、修辭、結構、音韻等方面來説。經過這個環節,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了詩人與祖國血肉相連的關係,感受到了詩人對祖國的憂患意識與使命感,加深了對情感美的理解。而且他們能夠説出這個句式使詩歌的結構單一中體現着變化,簡約中藴含着豐富;使詩歌的音韻朗朗上口,迴環跌宕。從而感悟到了詩歌的結構美和音韻美。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反思 篇3

1、注意陶冶愛國情感和培養審美情趣,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真正做到”潤物細無聲“,避免了空洞得説教。

2、教學應重視教與學的雙邊性,鼓勵學生與文本對話、學生之間對話、是與生對話,真正實現師生的互動。惟其如此,師生思想互相砥礪,方能擦出智慧的火花。

3、“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教學本詩應引導學生反覆誦讀,真正實現語文課閲讀本位的特點,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來解讀本文。自主實現“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反思 篇4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是一首朦朧詩,也是一首深情的愛國詩歌。詩人舒婷將個體的我熔鑄在祖國的大形象中,表達了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全詩四節,共有四個意象羣,湧動着擺脱貧困、掙脱束縛、走向新生的激情。詩歌先抑後揚,呈現出一種由舒緩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語言節奏,讀來使人蕩氣迴腸。為此,在教讀本文的時候,我嘗試使用了以預教(任務)驅動課的教學模式為主,其他四種教學模式為輔的教學設計。並注意了以下幾點:

一、注重朗讀。學生用心去讀,反覆去讀,用心去感受。教師有效地範讀引導,方法點撥。不僅讓學生讀出語氣語調,讀出感情,而且讀時要揣摩詩句意思,體會詩的內在旋律,進入文章情境。

二、充分激發學生的聯想想象思維,領會詩人移注在形象上的主觀情感,體會舒婷的詩在委婉曲折中表達心聲的特點。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然後交流,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學生探究這首詩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體內涵,從而理解這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理解詩人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

三、這節課最大的成功就是學生真正走進文本,在讀、在品、在悟、在提高。不僅把握了朗讀的技巧,提高了朗讀水平和能力,而且大部分學生都能當堂成誦。

四、課後作業有效進行了拓展,學生的續寫和仿寫更是出乎意料的成功。真可謂綜合訓練了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反思 篇5

《日月潭》是二年級下冊第三組的第一篇課文,這組教材是圍繞愛祖國,愛家鄉的專題來組織的,本課教學的情感與態度的目標是要讓學生感受日月潭的秀麗風光,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寶島台灣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資源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美文美讀,豐富內心體驗,逐步提升人文素養。

日月潭令人神往,是因為它在祖國的寶島台灣,是因為它“那裏羣山環繞,樹木茂盛,周圍有許多名勝古蹟”,然而更吸引人的還是那被光華島分成兩半的日潭月潭的碧水。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尊重學生的讀書體驗,注重情感的生成。力求把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讀書與形象的圖片有機結合起來,從而讓學生去想象日月潭的美,並在感受美的過程中積累詞語,運用詞語。引導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學習中交流,在交流中體現學習的主體性。在教學中,我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件媒體創設情境

1、導入:讓學生在中國地圖上找到中國台灣,再引出其風景名勝──日月潭,帶領學生去遊覽日月潭的美麗風光。在這個環節中,我利用中國地圖讓學生們感知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風景優美。接着喚起孩子們想要去日月潭看看的感情,回憶“潭”字和齊讀課題。

2、複習生字,四字詞語的鞏固,指導書寫。

【在導入和複習的環節上,我做了比較周全的準備,上的時候也比較輕鬆自如,孩子們當時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

二、運用抓重點詞品讀課文,感受日月潭的美進行課文講解:

1、結合圖片、日月潭俯瞰地圖和神話故事理解日月潭名字的由來。

2、多媒體課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湖面上飄蕩着薄薄的霧是什麼樣子?看到“濛濛細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麼感受?

我聽説過這樣一句話:倘若語文教學舍棄了情感,那麼就失去了語文教學的靈魂,沒有靈魂的教學,必然走進繁瑣、機械、無效的死衚衕。這句話給我極大觸動。在這節課中,我努力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學生。同時努力讓學生自己感受課文字裏行間流露出對日月潭之美的讚賞之情。要體會這種讚賞之情,首先要讓學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於是,我試着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書,讓他們從文中找出自己覺得最美的地方。只要學生真正體會到了美,那麼這種“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

同時我採用了“品讀”的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品。但由於讓學生的品讀的句子較多,顯得有點蜻蜓點水,不夠深入,有些學生只能淺顯地感覺到句子的美,可是究竟是哪裏美?卻説不出所以然。是啊!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在內心深處留下這美的烙印。我想課文美的地方較多,如果重點抓住一兩處美景深入體會,更能讓學生形象的感悟美景,體會語言文字的精美,從而得到一定的語言積累。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反思 篇6

我用了4課時講授了八年級下冊數學人教版的第十八章第一節勾股定理,第一課時我主要講授的是勾股定理的探究和驗證,並舉例計算有關直角三角形已知兩邊長求第三邊的問題;第二課時我主要講授了各種類型的有關直角三角形邊長或者面積相關問題;第三課時講授瞭如何用勾股定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第四課時主要講授了怎樣在數軸上找出無理數對應的點。這4個課時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引導—探究—發現法;為學生設計的學習方法是: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相結合。

第一課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始終注意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無論是引入、拼圖,還是歷史回顧,我都注意去調動學生,讓學生滿懷激情地投入到活動中.因此,課堂效率較高.勾股定理作為“千古第一定理”,其魅力在於其歷史價值和應用價值,因此我注意充分挖掘了其內涵.特別是讓學生事先進行調查,再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這極大地調動了學生,既加深了對勾股定理文化的理解,又培養了他們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勾股定理的驗證既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本節課的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設計了拼圖活動,並自制精巧的課件讓學生從形上感知,再層層設問,從面積(數)入手,師生共同探究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

第二課時我依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理念,在探索勾股定理的整個過程中,本節課始終採用學生自主探索和與同伴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主動學習。教師只在學生遇到困難時,進行引導或組織學生通過討論來突破難點。為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我發現勾股定理,本節課首先情景創設激發興趣,再通過幾個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從探究等腰直角三角形這一特殊情形入手,自然過渡到探究一般直角三角形,學生通過觀察圖形,計算面積,分析數據,發現直角三角形三邊的關係,進而得到勾股定理.

第三課時在課堂教學中,始終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由實例引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通過動手操作、大膽猜想、勇於驗證等一系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活動得出定理,並運用定理進一步鞏固提高,切實體現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的新課程理念。對於拼圖驗證,學生還沒有接觸過,所以,教學中,教師給予了學生適當的指導與鼓勵,教師較好地充當了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另外教會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多種能力。課前查資料,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及歸類總結能力;課上的探究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觀察能力、猜想歸納總結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但本節課拼圖驗證的方法以前學生沒接觸過,稍嫌吃力。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還需要進一步關注學生的實驗操作活動,提高其實踐能力。

第四課時我另外向學生介紹了勾股定理的證明方法:以趙爽的“弦圖”為代表,用幾何圖形的截、割、拼、補,來證明代數式之間的恆等關係;以歐幾里得的證明方法為代表,運用歐氏幾何的基本定理進行證明;以劉徽的“青朱出入圖”為代表,“無字證明”。

總的來看,學生掌握的情況比較好,都能夠達到預期要求,但介於有關勾股定理的類型題很多,不能一一為學生講解,但我還是建議將北師大版本中的《螞蟻怎樣走最近》的類型題加入本教材。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反思 篇7

新課標提倡讓學生在情境中提出題,並嘗試解決問題,從而在豐富的數學學習活動中感受到數學的有趣和有用,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了爺爺過生日的故事情境貫穿教學的整個過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歌聲中細心觀察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這樣能有意識培養學生有表達能力。讓學生在故事情境中提出加和減的問題,並且通過説一説、擺一擺,小組合作等實踐活動一,列出不同的算式解決問題,理解得數是0的減法算式的實際意義,加強學生合作意識。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成就,培養髮學生學習興趣。

但是值的反思的是在本單課的過程中,我的個人思路不夠靈活,沒有及時捕捉學生知識的生成,例如:學生在本課第三環節中學生提出2-2=0時我沒有及時的板書,到了我講了3-3=0的時,學生的思維發生了變化,失去原有的構思。使這一環由學生的自主生成轉化成教師強行貫輸在學習效率發生了質的變化。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應多注重捕捉知識的生成及時給於肯定。其次還要更多瞭解學生根據學生的需要設計有關學習有趣的實踐活動。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反思 篇8

回顧整節課的教學,我認為自己在以下兩方面做出了突破,具有一定的價值:

1、利用“探究式”教學方式解決了教學重點和難點。

地勢特點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之一。學生可以直觀地從分層設色地形圖上得出“西高東低”的特點,但不容易形成“階梯狀”分佈的認識。通過我一步一步教學引導,特別是學生探究性活動----繪圖,直觀地把這一特點展示在黑板上,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比學生就直接地從書本得到結論,效果要好得多。

2、認真組織教學,改變知識的呈現方式。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能夠靈活使用教材。在本節課,我採取如下教學思路:什麼是地勢?→由分層設色地形圖感知地勢特點→由各階梯地勢海拔數據探究地勢特點→繪製地形剖面圖展示地勢特點→提出證據證明地勢特點。把課本中“我國東西向(北緯32度)地形剖面圖”改為學生繪圖比賽,然後與課本中對比,既讓學生感覺有趣,又讓學生們在相到比較中加深對“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緯度位置、海拔及水平距離有了更深的認識。把活動2-4轉化為學生提出證據證明地勢特點。如此的特點,勢必給氣候、河流流向、交通等造成一定的影響,提示學生從日常現象、諺語、古詩詞等方面考慮。這也是本節課的亮點部分,經過師生共同探討,最後收穫頗豐:“東風不到,大雨不了”(説明地勢與氣候的關係),“一江春水向東流”(説明地勢與河流流向的關係),“飛流直下三千尺”(説明地勢與水能資源的關係),“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地勢無情,阻礙東西方來往,河流有情,溝通東西交流)。因涉及到相關學科知識,學生們興致格外得高,教學效果自然很好。

不足之處:在帶領學生分析課本“我國東西向(北緯32度)地形剖面圖”以及要求作圖時,沒有刻意強調注意橫座標下的經度數,因而當我換了一幅地形剖面圖(北緯30度)時,要求學生在圖上劃出地勢三級階梯的範圍時,學生劃錯範圍的有不少!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反思 篇9

本文中開篇的三個反問句既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情感,又引出下文,如何讓學生透過這三個句子體會出作者在語言表達上的效果呢?朗讀是必不可少的,讓學生讀出反問的語氣,指名讀,齊讀,我範讀相結合,再讀出自豪之情。然後讓學生將這三個反問句變成陳述句,將兩種句式進行比較,體會反問的妙處——表達的情感更強烈。這三個句子除了具有以上優勢外,它還具有引領全文的作用,好的開頭讓人過目不忘。

教學中探究本文與《北京的春節》在表達上的異同。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探究,讓學生在互動中促進交流,在交流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引起爭辯,在爭辯中激活思維。在此過程中作為老師的我既蹲下去與學生平等對話,又站起來作引領;既要珍視學生個人的獨特感受,又要關注文本的價值取向,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目的。

教學完此文,發現自己的教學功底依然很薄弱,我對知識拓展的還不夠,應藉此向學生多介紹一些我國不同地方的戲種、特點,從中感悟祖國文化的燦爛和魅力,還有質疑的問題不夠深刻,學生的參與面不夠廣,評價不夠及時等,我將在以後的課堂中逐步完善。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反思 篇10

古往今來,很多文學家、詩人喜歡借月亮抒發內心的情感,所以我在教學時,以月亮為線索,引導品讀感悟。

教學開始以中秋節導入,説到中秋節,班上多數學生並不清楚,很多學生將他與重陽節混淆,我向學生介紹了一下中秋節,重點突出了它是閤家團圓的象徵,每逢中秋,人們常常望月思鄉,懷念親人,盼望親人團聚。

導入課題後我和學生共同欣賞了王菲的一曲《但願人長久》,優美的旋律將學生的情感一下子調了上來。接下來,圍繞月亮讓學生背誦了一些經典詩句。

第四自然段教學時,蘇軾的情感由思念變為埋怨,教學時主要抓住了文中的反問句:“無情的月亮啊,你為什麼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麼圓、這麼亮呢?”通過教師的範讀、學生讀等多種形式體驗他當時複雜的內心體驗。同時我也引導學生抓住後面的省略號省略了什麼進行了討論,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也加深了對文本的體驗。

最後兩小節,主要引導學生體會蘇軾寬慰的內心體驗。通過反覆朗讀,學生感受到了他熱愛生活、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反思 篇11

當我拿起《秋思》這篇課文,心如千斤重。雖然文本只有四行,二十八個字,但詩人那份濃濃的思鄉之情如何傳遞給沒有雷同生活經歷的學生,讓學生感受着詩人的感受,想着詩人的所想?除了詩的內容外,我到底要通過《秋思》這個載體教給學生什麼?詩的課堂到底應該是個怎樣的課堂?……這一系列的問題不斷呈現在我的腦海中。我不禁自問:古詩教學為何物?直教人寢食難安!

我個人認為古詩教學的課堂應該是一個充滿詩意的課堂。這才無愧於古人創造詩詞,無愧於詩詞有別於其它文體,無愧於編書者納入古詩詞教學的用意。怎樣才能創造出一個詩意的課堂?我想方設法讓《秋思》的情意在詩意的課堂上流瀉。

一、在讀彰顯詩性。

我一直認為詩的教學應不同於其它的課文閲讀教學。一般的課文閲讀教學可抓住重點的字詞句深入品味體會,但詩一經這樣折騰就會把詩拆得支離破碎,它就失去了詩本身的整體完整性。為了保護“詩”作為一種“完形”的存在,我採取的策略就是誦讀。不管學生懂與不懂,先讓學生讀了再説,讓《秋思》在誦讀中流淌。整節課我安排了學生大大小小的讀差不多有三十多次。開始整首詩的自由讀,個別讀,小組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理解詩的意思。接着課中導讀,在理解了詩意的基礎上,在體會了詩人的思想感情,在有了自己的個人獨特的見解後,再讓學生有感情地誦讀。最後熟讀成背。這樣一層一層地深入讀,讓學生在讀中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詩人的思想感情,讀出自己的體會。讀出詩的味道。

二、在想象中豐富詩意。

古詩詞言簡意賅,一字千金,是極富魅力的。它講究形象、色彩、韻律,每個字、詞都是作者獨具匠心所在。所謂“十年得一字”、“語不驚人死不休”更是古人錘鍊語言的佳話。在深入備課後,我覺得詩中的“見秋風” 可作為教學這首詩的突破口。“意萬重”是這首詩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我個人覺得引導學生想象,豐富學生對“見秋風”的表象,加深對“意萬重”的理解。這樣對學生體會作者的內心情感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當學生對這首詩有了整體的印象後,我馬上抓住詩眼“見”大做文章。我安排了學生一次次想象“見到什麼””“見不到什麼””,目的是希望學生在我營造的意境中,在一次次的對比中,以有形的景來襯無形的思,循序漸進地引領孩子們探究、品味“見秋風”。希望一次又一次地讓學生感悟詩人“鄉愁生於秋風裏”、“鄉思寄寓家書中”、“鄉心乃在寂寞處”。希望想象到的畫面成為學生通往作者內心的橋樑,讓學生與作者感同身受。

詩人的“意萬重”是學生難以理解的。學生可能只會想到詩人思念家鄉,可久居在外,一生坎坷的詩人又豈止是思家呢?於是為了讓學生更進一步瞭解詩人的“意萬重”我先出示張籍的資料,讓學生了解詩人的生平,幫助學生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學生對詩人有所瞭解後,我馬上又讓學生想象詩人的“意萬重”可能是什麼?這樣學生通過理解後的想象,就有可能走進詩人的內心了。這樣詩中“意萬重”學生就能理解,就能在想象中深化了。

在《秋思》一課中,我前後安排了多次不同類型的想象。“見秋風”“意萬重”是聯想,聽誦讀想象畫面是一種表現想象,配樂想象家書是一種創造想象,多維度問作者是一種角色想象。目的是希望在恰如其分的情感的激發下,學生的想象豐富起來,説話寫話的訓練就水到渠成。

三、在寫中深化詩情。

在《秋思》一課教學中,當學生的情緒被完全調動起來的時候,我運用多媒體,悽婉的背景音樂,讓一個飄滿離愁別緒的意境在課堂緩緩流淌,流淌進學生的心田。此時我説:“秋風瑟瑟,鄉思絞碎了詩人的心,他最想和家人説些什麼呢?學生們遐想翩翩,我讓學生拿出筆來寫一寫家書,學生紛紛拿起了筆,盡情地釋放着內心的感受,學生的情感在“寫”當中得到了釋放。

互文印證也是我這節課採用的一個較為有效的教學方法。

在學生深入領悟了“見到”與“見不到”後,我及時挑疑:讓詩人朝思暮想的家鄉到底是怎樣的?學生帶着好奇之心細讀詩人另外兩首詩《送從弟戴玄往蘇州》、《南歸》的部分詩句:“楊柳閶門路,悠悠水岸斜。……夜月紅柑樹,秋風白藕花。”“骨肉待我歡,鄉里望我榮。…… ”學生認真細讀後,我馬上問:“你們從中體會到什麼?”學生回答:家鄉景美;親人對詩人很好,一家團聚,其樂融融……這樣,就引發了學生對詩人思鄉的深層解讀。

課前的設想只是我的一個理想課堂,一堂課下來,遺憾頗多。如:與學生的互動還欠缺,教師的課堂教學機智還有待提高……不足之處,希望多提寶貴意見。你們的意見將是我久旱的甘露。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反思 篇12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激發他們求知的慾望,我精心設計了用於上課的課件,盡力使平時不敢舉手的孩子都積極參與到朗讀學習中來。事實證明,這節課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學習效果都非常不錯。下面就本節課的教學做一下總結:

一、識字教學

導入時先讓孩子回憶與父母在一起最開心的事,體會家的温暖和快樂,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在初讀課文之後,我先從檢查學生讀課文情況入手,看看學生字音讀得是否準確,再從句子中脱離出生詞,讓學生認讀,先讓獨立練習,再指名帶讀。在這裏面我重點處理了一類字“雲”和“子”。“雲”在讀完詞後,讓學生嘗試組詞,學生的思路還是比較開闊的,有的組“雲朵”、“彩雲”,還有的想到了“烏雲”。“子”我重點是通過“種子”和“孩子”來認識“子”在獨立念時讀三聲,而在這兩個詞中讀輕聲,老師指導讀詞,輕聲讀得短而輕。緊接着讓學生説説知道哪些植物的種子,而種子是如何生長髮芽的,學生沒有太多的親身經歷,所以老師通過講授,讓學生理解“泥土是種子的家”這句話,學生練習朗讀這句話,為學習課文奠定基礎。最後再將詞語打亂順序進行開火車練習。

低年級詞語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但學習不能脱離句子,脱離語境,只有在語境中學習才能理解和學會運用。

二、品讀文本

本課全文共6句,1至4句按從上到下分別指出“藍天、樹林、小河、泥土”是“白雲、小鳥、魚兒、種子”的家。第5句指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家。第6句是總結,又是昇華,告訴我們世界上萬物雖然都有自己的家,但都生活在地球的懷抱裏,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我的設計思路是按照“引學第1行——自學2—4行——共同體會第5、6行”為主線,以讀為主,配以精美的課件把課文內容變得更直觀,邊讀邊展開想象,讓學生有所感,有所悟。

在學習第一句時,先引導學生想象白雲在家裏時的自由自、快樂的心情,再通過指導朗讀。有了第一句的朗讀基礎,在學第二句時學生就能夠讀出自己的感受了,老師再適時地評價,學生朗讀水平就會上一個層次,第三句不用老師指導,也能後邊想象邊讀出感情了,這樣,也體現了教學的教、引、放的過程。最後,讓學生加上自己喜歡的動作,表演、朗讀前四句話,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為背誦奠定基礎,而且還讓學生有個簡短的休息,一舉多得。在處理課文的難句“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這句話時,我是先讓學生欣賞地球上的事物的圖片,有大山、海洋、草原、各種動物以及人類。在出示“地球是( )的家”,讓學生看圖填空,之後讓學生想一想,地球既是植物的家,也是動物的家,更是我們人類的家,那我們用一句話説就是……在前面的基礎上,學生很容易填出“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也解決了難點。

三、句式練習

在落實句式練習這一重點目標時,我主要是分幾步進行遞進式的滲透,最後讓學生達到了靈活運用的目的。第一次練習,在學習第三句“小河是魚兒的家”之後,讓學生想一想,小魚在小河裏會有哪些朋友,由此引出“小河是( )的家”,在插圖幫助下,學生很快就能填出答案。第二次,是在表演朗讀前四句話後,讓學生觀察這四句的特點,這四句説的都是誰是誰的家,再出示“大山是的家”和“( )是( )的家”,有了前面的基礎,第一句學生填的很快,後面進一步的發散思維,並進行運用。第三次練習是“地球是的家”,這句話的目的,主要是鞏固句式,再有就是為突破難點奠定基礎。總的來説效果還是非常好的。

當然這堂課還存在着很多不足:第一,學生的朗讀層次性還是體現的不是很到位,這主要是老師的指導語需要進一步的加強,真正起到引領的作用,更夠使學生的朗讀上一個高度。第二,對低年級學生的課堂調控能力還有待於進一步學習提高,在平時還有長抓不懈。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反思 篇13

教學《孤獨之旅》我緊扣新課標指出的“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的原則,既尊重學生的人格。也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心理髮展的需要,從激發學生興趣、培養探究意識入手,過程中採取各式方法引導他們的情感、思維積極活動。在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的基本目標中,給予適時的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閲讀是個性化的行為,對於“孤獨”的認識,有的很積極,有的消極因素較多。我幫助他們認識成長猶如“蠶蛹蜕變為碟”“鳳凰涅磐”要經受住痛苦的磨鍊之後才能見到彩虹。

在教學中,我重點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規律,合理設置目標坡度和師生,生生與本文的互動。以默讀,跳讀,研讀為手段,感受語文教學以情育人,以美怡人的人文內涵,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反思 篇14

我課前瀏覽了課文。本課閲讀的重點是小慶齡拒絕父母的建議,堅持留在家裏,難點是透過對話和動作來領會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點。學完本課我反思了:

一、閲讀課文的教學重在“放”。還課堂給學生,還時間給學生。本課語言樸實,人物的內心和性格是從人物的對話和動作中體現出來的。因為在學習本組課文的第一篇課文《灰雀》時,對本組的四大名人之一的宋慶齡作過一些解釋。所以這環節,讓學生去搜集有關宋慶齡的故事。通過自己所蒐集的故事去感受名人,偉人獨特的人格魅力!我巧妙地出示了兩個詞“失信”與“守信”。並串句形式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守信勝過有名氣,一次不經意的失信,可能毀了你一生的名譽。”“一個可愛的人不僅要有漂亮的外表,更要有美麗的心靈。

這個環節,我並沒有出示與課文有關的閲讀要求。而講述的是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做一個什麼樣的人?誠實守信是心靈最聖潔的鮮花。它是人與人之間友誼的橋樑。我講述自己生活中的故事,因為我的講述學生頗感興趣。教室裏爭着講故事的場面活躍了課堂。有個男孩講到:星期天,他和小夥伴約好一起回家,結果小夥伴先放學走了。可自己又不知道,就在校園裏等呀,找呀,更生氣的是那小夥伴回到家狀告自己在學校裏玩,媽媽拿着條子來接他回家,回到家還着打了。因為這他和小夥伴不一起玩了。我追問了學生,聽了這個故事想明白什麼?(一個女孩説:“誠實守信是友誼的橋樑,它需要耐心呵護。)説的真好。板書課題《我不能失信》。孩子們非常願意去讀,他們用自己的方式進行學習。“圈、點、畫、批、寫”等閲讀方法。我出示小黑板,有關課文中的詞語串聯:高風亮節、心明眼亮、飛蛾撲火、撲朔迷離、信口開河、信誓旦旦、通風報信(拓寬學生閲讀面。)

班上大部分學生能通過“朗讀,默讀、選讀、跳讀”等方式,在讀後寫體會。(有個小個子女孩,她寫到:讀完本課,我知道了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宋奶奶小時候“呂行”(履行)自己諾言的故事。這個故事讚揚了宋奶奶誠實守信的可貴品質。讀完這課,我想到了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因為不講信用而傷感情,傷友誼。那是……)還有孩子這麼寫到:難怪宋慶齡之所以能成為……是因為她小時候就懂得怎樣做一個讓人尊重的人,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得講信用,尊重自己。比如文中講到……(這孩子用中心直面開頭,真的很不錯的。)

二、閲讀課文的教學不能忽視“讀”“悟”“寫”。每個單元都安排了閲讀課文。也正是老師在前幾篇課文閲讀感悟中有了方法怎樣去體會文字與故事的快樂。本單元都是通過動作描寫體現人物的心理活動和性格特點。在閲讀與寫作的引導中,如何引導學生通過文本模式達到妙筆生花。為此,人物之間細節的動作神態往往是文章的亮點,也正是作者文筆妙用的技巧。

比如,本文人物的動作描寫不是很深,卻能讓讀者透過這僅有的幾個動作來領會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點還是有難度的。在這裏我出示了文本內容,“當父親拉起慶齡的手就要走、時慶齡、把手抽回來。”這個動作彌補了人物語言所未能達到的效果,更直截了當地表明瞭慶齡的態度。還有文章結尾處對人物的動作描寫“慶齡點點頭,甜甜地笑了,”這是對自己選擇留下來的肯定,同時也突出了人物的品質。出示文本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在寫作中,怎樣通過動作描寫體現人物的心理活動和性格特點呢?

下面安排了學生口述“自己最熟悉的人”。為了學生不受概念所壓,我出示了説話題目“我的班主任老 師”“我喜歡的人”“我的同桌”“媽媽失言了”“老師笑了”等。(這個環節學生表現不錯的。班上有個成績差的孩子,他説的文題是“老師笑了”他説到:那是讀一年級時,我是一個連降兩級的學生,沒有哪個老師喜歡我,更沒有哪個老師對我笑。自從來到了王老師的班上,王老師常常把笑容送給我。那是放學了,老師把沒寫好字的同學留下來重寫,我也是其中的一個。這時,老師來到我身邊,伸手握住我的手寫字,這時老師像被什麼東西嚇壞了,説:“孩子,你的手……?”我的手,聽外婆講,我的右手,是有5個拇指,但是我的大拇指長在十指的骨節上,醫生説,必須剪掉,就這樣被剪掉了。從此我就只有四個手指寫字,總是握不住筆,所以寫的字很醜。我望着老師,連忙來擦掉這些字,老師一手抓住了我的小手説:“孩子,別擦掉這些字,你的這些字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字!”然後,老師摸着我的頭,甜甜地笑了。(這孩子説的是千真萬確,我在不瞭解時,沒少讓他重寫,還撕過他的本子,現在,這孩子的字是班上較為漂亮的字了。)

讓孩子們相互交換習作,畫出小習作中表動作的句子,並學着旁批。(這是體現閲讀與寫作的意義。)

揭示簡單的寫作技巧,要把握好文章的主要內容及所要表現的主題。在寫作的過程中,要選擇能表現主題的動作進行描寫,與表現是題關係不大的動作可以少寫,甚至不寫。在具體的動作描寫時,還要注意用詞準確,而且要符合實際。比如,體現一個同學在發本子的過程中的自私心理時,引導學生可以對人物展開適當的動作描寫:小紅髮現自己的本子有一頁很髒時,她瞥了一眼同桌,眼珠一轉,故意把同桌的橡皮碰到地上。當同桌彎下腰去撿橡皮時,她連忙把自己的髒本子換給了同桌。同桌撿完橡皮,她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衝同桌微微一笑。(例文中人物的心理與性格特點都表現得淋漓盡致。)為了更進一步的訓練學生能這樣的表達人物動作描寫的技巧。

安排學生寫一寫“我的同桌”(學生表現好,有的學生邊寫邊笑,小孩兒之間的事有趣又可愛,他們怎麼想就會怎麼做,只要鼓勵學生怎麼做就怎麼寫一定會生動的。)

三、閲讀課文的教學抓關鍵詞與“習作模式”。本文最生動的是人物對話,這給學生習作引領的是一種模式。怎樣理解人物的對話?本文的問話和答語較多,充分體現了宋慶齡和父母當時的所思所想,引導學生在理解人物的對話時,要抓關鍵性的詞語及提示語來理解。如,出示例句“父親見慶齡停住了腳步,奇怪地問:‘慶齡,你怎麼不走啦?’”“奇怪”和“怎麼”可以看出父親的疑惑和慈愛。又如,“‘不行!不行!小珍來了會撲空的,那多不好啊!’”兩個“不行”説明宋慶齡已經認識到儘管明天教小珍疊花籃不是不可以,但是讓她來了撲空會使自己對不住小珍。學生還可以進行互相交流,來理解人物的對話,從而領會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點。(在這過程中,結合學生習作片斷説明,讀書更不放一難,要懂得關鍵詞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總之,閲讀課文的教學,首先的教學思想得“放”“圍”“總”“評”“寫”等讓閲讀課真正落到實處。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反思 篇15

課堂的臨時應變能力不足

課上,由於某一個教學環節發生了遺漏,導致我在30分鐘內,就將課文內容結束。剩餘的5分鐘,我的心裏發懵了:我該怎麼過這5分鐘呢我採取了讓學生讀對話,自己再範讀對話。師傅隨後告訴我,我這樣一種處理方法,其實是將前面的教學環節進行了重複,或者説這樣安排不符合這堂課該有的節奏,要將它安排在課文理解中。在剩餘的時間內,老師們告訴我可以安排以下幾個環節:讓學生想一想,動筆寫一寫"小男孩在聽了列寧找灰雀時焦急,為灰雀惋惜等的話後,那時他心裏是怎麼想的",或者是"小男孩從這件事中,他明白了什麼",讓學生站在同齡人的立場上,更加能獲得情感的體驗和提高。也可以讓學生做做課堂練習本……總之,方法有很多種{當然,這麼做,並非為了填滿時間}。從這堂課中,我不僅明白了臨場應變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只有事先做好了十二分的準備,才能讓課堂更好的完成,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得到最多的發展;而在課堂教學時,做好隨時的應變的準備,讓自己不拘泥於教案的束縛,又能真正讓課堂的時間做到合理的運用。

基礎知識的再學習

雖然在第一課時中,已經比較全面地學習了字詞和課文的初讀,但這並不是説字詞的學習在第二課時中就可以停息。相反,在課堂中,抓住一些重點的字詞,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也能起到增加詞彙的作用。在《灰雀》一文中,有不少詞語是需要隨文理解的。但這一步我卻忽略了。所以在這一堂課中,學生在基礎知識方面,學得不太紮實。

……

整堂課從總體看,還算成功,但細細分析,存在的缺陷也不可少看。但是,教學就是一個不斷嘗試,然後不斷髮現不足,加以改進的過程。所以,我相信,認真做好反思,並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改進,我會有所進步,有所收穫!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反思 篇16

廣大教師合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急待提高。要能夠熟練地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我們的各科教學,教師首先得具備過硬的計算機操作技能。我本人對計算機操作只是略懂皮毛,所以,我執教的《太陽》一課的網頁課件是由學校的電教老師幫助製作的。

在製作過程中,要將自己的設計意圖清楚明白地表達出來還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我常常是邊講述邊比畫才能讓製作者明白自己的意思,但由於理解上的偏差,製作出來也還會不盡人意。如此反覆修改,浪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當時,我最大的感慨就是:要是自己能獨立完成這些複雜的網頁課件,那該多好。另外,學生對計算機操作的不熟練也不可避免地給網絡課的教學帶來了限制。例如,在本課教學中,我原來設計了這樣的環節:讓學生在學完課文後利用留言板功能相互交流信息,但由於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技能無法達到這一要求而只好放棄。

我想,要使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得以廣泛地應用,就要通過各種途徑對教師和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加以培訓,提高廣大師生的信息技術素養。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反思 篇17

當然這次綜合性學習課上也暴漏了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主持人的培訓準備不夠充分致使主持人在各個環節的銜接和過渡上處理不夠好,對整個活動的時間把握有待提高。首先,在“認識馬”這一環節,步驟是先介紹幾種馬,然後讓學生看圖片區分是什麼馬。這一環節設置的目的在於考察學生快速蒐集整理記住主要信息的能力,(記住了前面最關鍵的信息便會認識這幾種馬,因為這幾張馬圖片區別還是挺大的。)但識圖之一環節好多同學分辨不出,追其原因對前面資料引導整理不到位。其次,瞭解馬字的演變過程,整個過程一閃而過,我想學生別説記住這些字的特徵,就是寫一個原字他都不有可能不認識。第三、成語接龍和古詩接龍這一環節方式改變一下,可以隨機抽查五到十個進行接龍,反覆兩到三次,或者組與組之間比賽,一組一次最後分出勝負,這樣這個地方會是活動的高潮部分。但他們是一人一個接龍似的傳下去,所以學生有預見性下一個是誰,只要自己説了就不管自己的事了,出現了一點小混亂。第四,關於馬的文章賞析誦讀完,主持人應該小結一下或者回顧一下內容再進行下一個朗讀。他們是每一個人朗誦完了接着説“接下來是某某某的什麼文章”,有些單調,也沒有評價。過渡還有待引導。

2、學生的傾聽能力還有待提高。學生能跟隨主持人的節奏,但沒能認真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例如在成語接龍是有部分同學説了前面同學説過的成語。

總之我覺得這次綜合性學習還算是成功,畢竟是七年級學生畢竟是第一次主持,能有這樣的效果已經很好了。再説下來經過調查以及寫作中都可以看出學生多少都有收穫。至於活動中出現的缺點和不足,在以後的活動中加強完善加強指導爭取一次比一次好。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反思 篇18

《早發白帝城》這一課,從培養學生能力的角度出發,我是這樣教學的。

一、激趣導入。

低年級學生好奇心非常強,因此,剛一上課,我就説:“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詩人,被人們稱為詩仙,你知道他是誰嗎?”學生回答後,我讓學生背誦以前學過的李白的詩作,學生興趣盎然。接着我告訴學生李白現在流傳於世的詩作有3000首,在學生的驚呼聲中,我開始介紹《早發白帝城》的寫作背景,激發學生學習《早發白帝城》的興趣,為學生理解詩意作準備。

二、學生自主學習。

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先提出學習要求,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學提示自主學習生字,朗讀古詩理解詩意,找出詩中的多音字並組詞。

展示生字學習效果時,一個學生説:“人啼哭時要張大嘴巴哭,所以我就明白了‘啼’的部首是口字旁,口加帝就是‘啼’。這樣我不但記住了‘啼’和形,還理解了‘啼’的意思。”另一個學生説:“我發現‘舟’和‘丹’非常相似,但是‘舟’字比‘丹’多了兩筆:一筆是撇,一筆是點。希望同學們不要出錯。”……同學們對他們報以熱烈的掌聲。

在學生充分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盡情展示,體驗成功的喜悦。

本節課,學生學習興趣很高,下課時已能流利背誦全詩並熟記生字。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反思 篇19

《小鳥和牽牛花》是教科版國小語文第三冊第8課的一篇童話,課文生動有趣,貼近學生的生活。通過教學,使學生在反覆地讀、不同形式地朗讀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現具體反思如下:

一、教學中的優點:

(一)引導學生帶着問題朗讀課文切實可行。

朗讀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在教學中,我覺得初讀課文時,部分學生讀得不夠充分,只讀了一遍。這樣在理解課文上就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出示了一些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提高了教學效率。另外有些朗讀基礎較差的學生讀過一遍後,還有許多字音讀不準確,就更別説讀通順了,所以初讀部分如果要達到讀的目標,就應照顧全體學生的讀書水平,就此環節我覺得還應加入學生同桌互讀:

1、同桌互讀即一對一的讀,是閲讀課文解決字音的最好方法,因為課堂時間有限,教師精力有限,沒辦法去逐一檢查,而同桌互讀可以彌補這一不足。

2、學生在互讀的過程中不但糾正了對方的錯誤,對自己的朗讀也是一種提高。因為只有認真的去傾聽。才能夠找到別人讀錯的地方,這對聽者來説也是讀、識字和思考的過程。

(二)閲讀中加強詞句訓練。

本課中有一環節,也是課後訓練:讀句子,並仿照句子説一句話。主要是要求學生仿説句子的語氣,體會説話時如何用上請求的語氣。學生大膽的進行了練習,把鳳仙花姐姐替換為各種小動物或植物等充分的進行了説,我發現學生對這樣自由發揮想象的練習特別感興趣。通過此項練習不但讓學生更深刻體會了説話者的心情,更重要的是充分的練説積澱了學生的語感。語感具有經驗性,要從低年級開始反覆實踐,才能得以熟練化、自能化。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多給學生提供語感實踐的機會,經常進行練習。

(三)有感情朗讀落到了實處。

本課教學給我的最大感觸是學生的有感情朗讀需要教師的不斷的去引導,去示範,並踏踏實實的去強化練習。針對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覺得在今後的朗讀中,我要加強有感情朗讀的訓練。利用語文課以外的時間如晨讀、自習課等時間,拓寬閲讀範圍和閲讀量,讓學生在充分的閲讀中體會如何做到有感情朗讀。

二、不足及改進措施:

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課前沒有讓學生查資料瞭解鳳仙花、牽牛花這些植物的生長特點。現在城鎮裏的孩子有的沒有見過這些植物,並不瞭解它們的生長特點,所以開始讀課文時有的學生並沒能很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通過老師介紹,才對課文的內容有了一定的認識。

今後教學中在備課這一環節,我將充分地注意不但要備好教學內容,更要根據實際情況備好學生。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反思 篇20

《解決問題的策略——從條件想起的策略》是國小生第一次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其實從條件出發思考的策略學生幾乎在每一次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都會得到運用,因而理解並掌握這一策略,對於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我重點抓住從條件想起的策略這種策略,展開教學,讓學生體會完整的解決問題的一個過程。

本課以小猴摘桃的情境引入新課,讓學生仔細閲讀題目,自己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並引導學生區理解題意。然後我給學生設置了三組條件,讓學生根據條件幫小猴提問題,學生以前已經有了從條件思考的經驗,所以學生能很快根據條件提出相應的問題。這三組條件其實都是圍繞例題“以後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個”這個條件設計的,所以為下面學生能更好地理解“以後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個”做了鋪墊。並且通過根據條件提問題這個環節,讓學生初步感受解決問題時相關的已知條件的重要性。

在例題教學中,我並沒有直接出示問題,而是先放手讓學生自主分析“以後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個”這個條件,學生通過交流能自主理解這句複雜條件裏所藴含的意思,這樣學生就能順其自然地幫小猴提出更多的問題。我再順理成章地出示例題的問題,並再次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從課堂情況來看,學生對這一複雜條件的理解還是很到位的。

及時引導學生回顧比較列表和列式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説一説用這種方法解題後的體會,找出兩種方法思考過程的相同之處,然後明確告訴學生這就是解決問題的策略中從條件想起的策略的策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rp9vy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