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通用24篇)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通用24篇)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 篇1

這學期開學學校就提倡各位老師要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提倡先學後教,預習先導,課堂上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課堂不可佔用過多的學生時間。如何落實這一要求呢,我也琢磨了好久,無論備課還是上課,如何向自己的課堂要效率,如何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真的困擾了我好久。經過一個月的上課摸索,經過多次的觀摩同行的課堂教學,通過學校組織的同課異構研討,我終於有種如夢方醒的感覺,這中感覺在教學《她是我的朋友》之後更為明顯.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通用24篇)

一、精心設計課前預習。

《她是我的朋友》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的是戰爭時期的一個故事,孤兒院的孤兒阮恆,為了救護受傷的同伴,毅然獻出了自己的鮮血,挽救了同伴的生命,當問他為什麼要獻血時,他只是説“她是我的朋友”。 課文細緻的描寫展現了人物深刻的內心世界。通過對阮恆獻血神情、動作的真實描述,生動地再現了他為救朋友而無私奉獻的優良品質。如何讓學生輕鬆學習這篇課文呢。我在設計預習上下了一番功夫。我深入地分析了教材,把重難點定位在通過體會描寫阮恆獻血時表情、動作的語句,瞭解他當時複雜的內心活動。

我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熟讀課文,能夠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把握文章,而且讓學生根據文章的重點句子發散思維。這個表格看似簡單但是包涵了課文的重點,通過心理活動的揣摩,讓學生體會人物的內心。

二、課堂凸顯以學生為主體。

這篇課文的講解我一改以往的教學模式,採取學生彙報的形式。讓學生找出在獻血前描寫阮恆的表現的句子,在這個環節我交給學生體會句子的方法是通過抓重點詞語進行體會。學生能很準確的找出阮恆的表現的句子,學生從自己找到的語句中自己感悟阮恆這個人的品質,揣摩他內心可能會想些什麼。找到重點句子都動情地讀,認真地品,而且重點詞語學生抓得都不錯。學生的想像力也是很豐富的,學生能把自己想象成阮恆捨身處地想。但是為了朋友,如果我不給她輸血她就會死,我一定要救她,為了朋友,我不能眼睜睜看着朋友死去。但是我好害怕啊……’”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而且課文的重點把握也非常的好。看着學生能夠主動地學習,互相交流,爭論。我作為主辯方與孩子們展開了討論。我故意説阮恆是膽小的孩子,不勇敢,我舉出了課文中的句子,孩子們跟我爭得面紅耳赤,這正是我想要的效果。今天正是個有矛盾衝突的環節,因此我也因勢利導地用上了辯論。真理往往是越辯越明,在我和孩子們的辯論中孩子們掌握了文章的重點,認識了阮恆這個勇敢的孩子。

三、放飛學生的思維,展開想象。

語文教學就是讓學生識字、寫字、讀書、作文,就是讀讀寫寫,寫寫讀讀。基於這一點我認為每一篇語文課文都有訓練學生習作的素材,因此這篇課文的結尾我設計了這樣的情境,讓學生以阮恆的朋友的名義跟阮恆説幾句話。題目就是:阮恆我想對你説……學生在爭辯的情緒中自然有很多話想對阮恆説,因此他們此時都集中於對阮恆的説話的情境中。這一個環節看似不經意設計的,其實我是想了很久的,孩子們不是膚淺地對阮恆説幾句話,在孩子們的話語中看出孩子對真善美的崇尚,對奉獻的崇尚,對人物品格的再認識。如果我們的語文課都能夠堅持對學生寫話的訓練那麼我們的孩子的寫作能力一定提高很快。

存在不足: 這節課中也存在了一定的問題。由於辯論的時間有些長我為孩子們沒有準備課外閲讀,時間也不足了,以後課上的時間還得壓縮,使課堂的節奏快些,孩子們得到多些。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 篇2

通過自讀、自悟,相互補充,達到生生互動的課堂效果。引讀主要安排在第十五自然段,這一段是全文的重中之重,它是老紅軍忠於革命、捨己救人的崇高品質的集中體現的段落,為了使學生更好的受到感染,我安排了兩次引讀,力求通過設計不同形式的讀來使學生感受紅軍戰士的偉大。可見,設計多種形式的閲讀更是喚起學生閲讀激情的重要形式。

正是因為教學環節設計的合理,才使學生的情感逐漸被調動起來,以至於在進行“難忘”這個教學環節時,學生才能感悟到像老紅軍這樣的戰士只是無數紅軍戰士中的一個縮影,草地的艱難只是二萬五千里長徵中的一個寫照。所以在讀那幾個故事的時侯,才會出現感人的情景。這就生成了教育資源。至此,整個長征將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他們對英雄產生的敬仰之情更加強烈。

列寧説:“沒有人的情感,則現在、過去和將來永遠也不可能有對真理的追求。”這不僅充分肯定了情感的巨大作用,而且還指明瞭一條完善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途徑。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 篇3

《清平樂村居》為我們展現出一幅優美的田園景物,描繪了一家五口各具情態的形象,藉此表現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我在教學中深深地體會到,引導學生從古詩詞中受到美的薰陶,培養學生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是古詩詞教學的一個十分重要而又艱鉅的任務。

我首先引導學生結合拼音把這首詞讀正確,讀流利,在此基礎上,從整體上對詩詞的內容有個大概的瞭解;然後結合註釋,採用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理解每句詩句的意思,進而理解整首詞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後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背誦這首詞。在學生對全詞大意有所理解的基礎上,結合課後練習第3題,我又引導學生深入讀悟,結合自己的感悟和課文中的插圖,想象詞中呈現的情景,體會詞中描述的孩子們童年生活的有趣。在感受到趣的時候,鼓勵學生把這首詞改編成一個小故事寫下來。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經驗積累,鼓勵他們大膽地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恰當地描寫人物的動作和語言,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從而喚起學生豐富的聯想,引導學生深入體會了這首詞的意境之美。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 篇4

把握好教材是基礎,處理好生成與預設是關鍵,這是我上完了這節課後最大的收穫。

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的主觀願望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國小數學練習課是以鞏固數學基礎知識,形成解題技能、技巧和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為主要任務的課。而練習課常見的形式單調、內容直白、活動平淡、學生積極性不高,需要用好多時間來算啊寫啊,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培養探究思索能力。在教學中,我對教材進行了有效的處理,選擇了充滿生活原味、趣味性強、形式多樣的練習,從談話激趣引入,口算突顯計算方法,塗一塗明算理,到各種變式計算,綜合應用,讓學生在算一算、説一説、想一想中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明白分數乘法的算理,知道分數乘法從生活中來,從而進一步認識到了數學在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激發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和積極情感,無疑使學生變得愛練想練。

教學是一項複雜的活動,它需要教師課前做出周密的策劃,這就是對教學的預設。準確把握教材,全面 瞭解學生,有效開發資源,是進行教學預設的重點,也是走向動態生成的邏輯起點。學生的差異和教學的開放,使課堂呈現出多變性和複雜性。教學活動的發展有時和教學預設相吻合,而更多時候則與預設有差異,甚至截然不同。當教學不再按照預設展開,教師將面臨嚴峻的考驗和艱難的抉擇。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整合乃至放棄教學預設,機智生成新的教學方案,使教學富有靈性,彰顯智慧。預設和生成是講好課的兩個因素,二者缺一不可。傳統的教學中,教師過分依賴於課前的預設,課堂教學往往顯得過於嚴謹而周密,具有很強的計劃性,這一點是預設的優點,同時也是預設的不足之處。雖然預設是進行教學的必要條件,但決不是上好課的決定條件,更不是上好一節課的唯一條件。教師預設過程中不能充分想象課堂當中所發生的一切,必須隨時的發現,甚至是挖掘課堂中學生的內因動態的生成,並創造條件促使內因向提高數學素養的方向轉化。

本課也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

1、由於我對新課程教材的理解不夠深刻,在學生塗一塗理解分數乘法算理時,出現了三種不同的圖示方法,而我只認同自己頭腦中預設的那種,這樣顯然是不夠的,數學學習的方法是多樣性的,學習結果的呈現也是多樣性的,開放性的。

2、教學中,過分依賴於課前的預設,丟失課堂中及時生成的教學資源,錯過了挖掘課堂中學生的內因動態的生成,沒有創造條件促使內因向提高數學素養的方向轉化。

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多學習教育理論知識,強化學科知識,深刻領會教材,用好教材,處理好教材,把握好生成與預設的關係,提高自己的課堂應變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這樣才會使學生學會數學、熱愛數學。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 篇5

《白樺林的低語》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課文歌頌了看林人長年累月忍受寂寞,默默無聞,甘為守護白樺林而犧牲青春的平凡而又偉大的品質。怎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領悟到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呢?我主要從以下幾點入手,感覺效果不錯,現在小結如下:

一、直入中心,突破重難點。在授課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段落5—7自然段,特別是5自然段,引導學生自讀、思考、勾畫、批註,學生很快找到重點詞語“絕沒有”、“絕不違章”、“不是┅┅而是┅┅”等等,並在旁邊寫出了自己的理解。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自學結果。指導學生歸納出看林人的品德:為了森林,強忍煙癮。為了森林,嚴控酒量。為了森林,不聽歌曲,為了森林,甘於寂寞,甘於犧性。

二、恰當應用媒體輔助教學。

隨着社會的發展,多媒體教學手段越來越受到教師的信賴。在本課教學中我恰當應用多媒體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媒體使用一方面是用來出示一些重點句子、段落,為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感情朗讀提供憑藉,另一方面是為學生出示一些補白練習、延伸內容幫助學生擴充資源,更好的理解課文,更重要的是在教授完5——7自然段後我應用多媒體為學生出示白樺林的美景,並配樂朗讀1——4段,激發學生對課文朗讀的激情、對看林人奉獻精神的體會。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 篇6

這篇課文把大自然中的風,水,動物比作音樂家和歌手,通過形象、生動的聲音描繪大自然中那美妙的音樂,讓人對大自然油然而喜愛之情,那聲音是那樣的美妙。

課文在構段結構是總,分,在段落中也是以這種結構來寫的。全文圍繞第一自然段來寫,在二,三,四自然段中分別介紹了大自然中的三位音樂家。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有很多的寫作方法值得講一講。一是文章的結構方式總分總的結構,可以讓孩子們仿寫。二是第二自然段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方法,讓孩子們在反覆的誦讀中感受微風與狂風的不同,孩子們會記住這種寫作方法。三是運用了頂真得寫法,讓孩子們在閲讀中去發現這種寫法的特點,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學寫,相信大部分孩子以後會運用這寫法。四是第四自然段運用了排比的寫法,在次複習排比句的特點,讓孩子們記住必須是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句子排列在一起,才是排比句。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 篇7

本課的教學,我讓學生反覆朗讀,當堂成誦一些文言句子。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引導學生理解本文託物寓意的方法。挖掘文章的現實意義,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合作學習的習慣。採用課前三分鐘學生講“伯樂相馬”的故事導入,既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這是本課的一個亮點。讓學生多次朗讀課文,由初步感知課文引到感受體會文中作者的情感,到整體感知課文,可以説“讀”也是本課的又一個亮點。本節課的 “小組合作學習,研討問題”和“拓展延伸,聯繫現實 ”這個環節中,時間把握不夠好,讓學生討論拖延了一些時間,造成“背誦競賽”這個環節的時間過緊。

總的來説,從教學的全程來看,全課的教學思路還是比較開闊的,步驟比較明晰,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交流較充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得到了較好的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感覺到不足的是:在學生聽了錄音朗讀後,讓學生比較自己和朗讀錄音不同的時候,沒能及時地引導學生在字詞方面的比較,而只是注重了在情感方面的引導;還有在“拓展延伸,聯繫現實”這個環節中,時間把握不夠好,讓學生討論拖延了一些時間,造成“背誦競賽”這個環節的時間過緊。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 篇8

這篇的重點是瞭解魏格納發現大陸漂移的過程,難點是理解課文中有關的地理知識。此課文我發現學生對文中出現的地理名稱及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學説理解如不結合實物很難清楚。於是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得采取了以下幾點做法:

1、出示世界地圖在教學中讓學生在一邊讀課文一邊看圖的過程中讀懂課文內容,並最終理解魏格納的假想。

2、學生的預習、自讀是關鍵。教學前佈置學生的預習作業要有針對性,如:在地圖上找一找巴西與幾內亞灣的位置。像魏格納一樣在世界地圖上用手指畫一畫大陸海岸線。説説你對魏格納假想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閲讀中提出不懂的問題並展開討論。學生在質疑與討論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最後,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簡要地複述故事,並能把讀後的感受與同學進行交流。

3、讓學生圍繞“魏格納的重大發現靠的是什麼”進行交流,使學生體會到:認真思考,反覆論證,是魏格納獲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幾個因素。還鼓勵學生繼續查閲有關大陸漂移學説的其他資料,以激發學生繼續探索科學的興趣和願望。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 篇9

在上第七冊《百鳥朝鳳》這一欣賞課時,樂曲中出現了許多小鳥的叫聲,為了能使學生更好的瞭解樂曲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就請幾位男同學上台模仿小鳥的叫聲,再請幾位女同學上台模仿小鳥的動作,台上的同學表演得很投入、很起勁,就像演員在舞台上為千萬觀眾表演一樣。看到台上的同學表演的那麼起勁,其他同學也不甘落後,紛紛舉手要上台表演。我看到全班同學的積極性那麼高,表演慾那麼強,就知道時機來了,於是我鼓勵全體學生一起學鳥叫,一起模仿小鳥的動作,把百鳥齊鳴的景象表現出來,這節課學生不但學得開心而且還過了一把“演員”癮,學習效果非常好。

經過嘗試和探索,我覺得在課堂上應設景造境,讓學生邊聽邊做律動,多給學生表演的機會,這樣既可以發展學生的想象力、表演力,還能鍛鍊學生的膽量,從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 篇10

俄國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説過:“對於我,作曲是一種靈魂的表白。”音樂是一門心靈的藝術,語文教學則是一門塑造心靈的學科,它們共同打動人心靈的東西便 是“情”。語文課堂應該音樂流淌、詩情飛揚的。我們語文教師是“性情中人”,應是“多情善感”的人。課堂上,當我們“四處留情”,到處“抒情”、“煽 情”,用心靈去撥動孩子的心靈時,我們的語文課堂難道不就是一曲動人的樂曲嗎?有感動、有嚮往。在這樣美的語文境界中學語文,學生浸潤其中,何愁語文素養不能提高?何懼健全人格不能養成?

在《父親和鳥》一課的教學中,我精心設計導語,用導語營造一個充滿磁性與感動的“情場”。如,教學伊始,一曲《鳥叫》後,我對學生説:“孩子們,優美的音樂把我們帶入了鳥的天堂,此時,你彷彿看見了什麼?你的小腦瓜中會出現哪些描寫鳥的詞語或詩句呢?”孩子們“舊情復燃”,小嘴中迸出了一個個詞語,一句句詩文,對小鳥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

又如,在領會“這是樹林和鳥最快活的時刻”時,在欣賞了羣鳥圖後,我説:“是啊,此時在我們的眼裏又多了一幅生動的畫面:小鳥們成羣地站在枝頭上,面對着初升的太陽盡情地歌唱。他們在空中時而盤旋,時而低飛,那麼活潑,那麼可愛!你聽,它們掩藏不住內心的喜悦向我們訴説________” 學生 情不自禁地説:“這是樹林和鳥最快活的時刻。”毋庸多言,清晨樹林裏燕穿雀躍、百鳥爭鳴的景象立刻浮現在孩子們的眼前。在本課將近結束時,我又對孩子們説:“孩子們,父親經常來樹林,和這些可愛的小鳥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聽懂了鳥語,理解了小鳥的喜怒哀樂,他就是鳥兒的知心朋友。讓我們像父親一樣知鳥、愛鳥,與自然界的小動物和諧相處,做他們的朋友吧!”並在輕快的音樂聲中,出示了一首小詩《告訴你》,此時,孩子們情感激盪,千言萬語化為了動情的朗誦。

教學伊始,我讓孩子們閉上眼睛盡情地欣賞清晨林中小鳥的鳴叫,激發了學生的情感;課中,在理解小鳥和樹林的快樂時,我向孩子們展示了多幅羣鳥圖,並配上樂曲《百鳥朝風》,孩子們激發感情。接着,讓他們自由地説説,清晨的樹林,快活的小鳥,在你的心裏是什麼樣的?此時,他們覺得自己就是林中那快樂的小鳥,時而低旋,時而高飛;本課教學接近尾聲時,我又讓孩子們在音樂聲中朗讀小詩《告訴你》,孩子們的情緒更加激動,動情地朗讀着。

這是一篇感情真摯的課文,應讓學生充分地讀,體會父親對鳥的摯愛。新課程中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獨特體驗。在讀時讓學生自己體會文中的語氣。讀的形式靈活多樣:自讀、品讀、小組合作讀、分角色朗讀等,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和朗讀熱情,用聲音觸摸文本,用心靈揣摩文本。

在朗讀過程中,我引導學生讀出情:對小鳥、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讀出形,邊讀邊在頭腦中過電影、畫畫,使小鳥的可愛、小鳥的快樂、父親的情懷在孩子頭腦中活起來;讀出神,悟出語言文字的言外之音。如從“我知道父親這時候也最快活。”“喃喃地説”“深怕驚動小鳥”等詞句和父親的語言中領悟“父親”的愛鳥,從 “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這一句中領會“我”的愛鳥、護鳥之情。

教學中,我讓學生根據課題學着提問題,將“父親知鳥”、“父親愛鳥”這兩大板塊合二為一,引導學生讀悟結合,談感受。自然引出課文結束:“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讓學生體會“我”也是一個愛鳥護鳥的人,這樣設計,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保障,個性得到張揚,課堂詩情飛揚,美麗流淌!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 篇11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白鵝高傲的特點的,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因此我在教學設計時抓住“白鵝的高傲體現在哪”這一線索貫穿教學。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學中我採用研究性學習方法,鼓勵學生讀書、思考、感悟相結合,在積極主動的閲讀活動中,理解和感悟白鵝的高傲,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二、本課教學思路清晰,注重讓學生整體閲讀、體驗文本,感受白鵝的高傲。導入新課後,首先讓學生初讀課文,學習本課詞語。字詞是構建語文學習的基礎,識字教學在中年級閲讀教學中也是很重要的,這樣有助於讀好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學生也對白鵝形象有了整體感知,為後面學習課文、體驗情感做了鋪

三、品讀課文,感受“高傲”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 篇12

本節課創設“兒童樂園”一系列問題來展開教學活動的。我從遊樂園的情境導入,組織小組討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本節課是通過由一般的加法算式(加數不同的加法算式),過渡到有相同加數的特殊的加法算式,並且是説出幾個相同加數連加和是多少,在課堂上讓學生列出算式如:

4+4+4+4+4+4=24, 3+3+3=9,2+2+2+2=8

之後,讓學生會感覺到這樣的算式太麻煩了,算式寫得這麼長很不方便,學生要求能不能用簡單一點的算法來進行計算。看來我的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已經達到了,讓學生了解乘法與加法之間的關係,感受學習乘法的必要性。由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計算可以用乘法計算。

在課堂教學中採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如趣味卡片、掛圖,學具盒的運用以優化課堂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注重了學生學習結果的反饋,並及時給予表揚與鼓勵,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不足是在課堂上出現的關於計算錯誤的問題仍然比較嚴重,對於數學教學來説,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培養學生的數感,確實是非常重要的。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 篇13

這堂課,本質上還是一種文言“仿真學習”,其所“仿”之“真”,乃是採用角色換位的方式,讓學生真實地進入文本描述的情境,真實地揣測人物心態,真實地體驗人物情感,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地品味、咀嚼文言。

這次特殊的文言情景教學,促使我對現在關於文言教學的兩個熱門論題繼續進行着思考。

第一,文言文的教學是背讀在前還是分析在前。傳統的文言教學模式是重背讀在前的。現在中國台灣等地正在大力倡導的幼童讀經活動也在迴歸傳統力主文言學習“背下來”再説。為了讓《出師表》的這次“背讀在前”的學習能夠有效實施,我採取了很多的輔助措施。比如為學生講述劉勰、 文天祥、杜甫、陸游、岳飛等人和《出師表》的故事,激發學習熱情。讓學生聽課文錄音,發起總動員,掀起背誦大潮。採用豐富多彩的比賽的形式進行誦讀比賽,如“背誦擊鼓傳花”、“背誦pk賽”等,力爭優生中等生熟誦,“憂生”重點段落基本成誦等等。有了全文的反覆誦讀,才可能有整體的獨特感知,“情景教學”才能取得實效。可以説,從語感的培養規律來説,“背讀在前”的方式對學習文言文是經濟有效的。

第二,文言文的教學是以文言字詞積累為主還是以理解內容為主。我認為,這並不是矛盾的問題。比如關於識字教學的問題,國小初年級採取集中識字的方法,而高年級則採取分散識字的方式。從人的長遠學習來看,字詞的掌握和文本內容的理解是融和在一起的。“融和觀”也應該是符合語文學習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片面強調文言字詞的積累只會把文言文學習推到純粹技術化的尷尬境地。我們應該相信,文言學習也不能夠脱離語言學習的一般規律。當然,有意識地恰當的總結歸納文言字詞的用法是有必要的,這和片面追求文言學習字詞化不是同一個概念。

這堂課不足的是,因為重情感體驗,所以在字詞咀嚼的精微程度上還遠遠不夠。爭取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既能夠儘可能地多積累品味字詞,又能讓學生對人物和主題有較為深入的理解,這就是文言教學的較高層次了吧。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 篇14

距上一次教四年級已經五年了,捧起原來上面備過課的舊課本,上課輕鬆了不少。也有了更多的想法和發揮。

《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一篇自讀課文,學生充分閲讀後,我帶領學習了“自學提示”,學生從中提煉了“默讀、介紹”兩個重點詞,也是自學的兩個步驟,我提醒還有“想象”,應該是默讀——想象——介紹,想象的過程是加深理解的過程,也是為後面的介紹作準備。

學生經過想象準備後分小組進行了介紹,各組推選一名優秀者,我從中請四名學生當小“導遊”來為大家介紹(不看書),介紹後請“遊客”説説想請那位導遊,為什麼?在學生的回答(即點評)中,我相機總結出:作比較介紹、列數字介紹、分先後有條理介紹和語言流暢優美幾大特色。

但針對個人介紹都不夠全面的特點,隨後請學習小組組團講解。小組準備、彙報後,結合大家介紹的順序,再回到課文去把握課文每一個自然段寫了什麼,不生硬,學生比較投入,也能比較容易地概括出來。

本節課我最大的收穫在於概括每一自然段時,我用畫圖的方法講解了第二段的幾個數據之間的關係,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形成直觀圖像,從而促進了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對課文中心——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體會,達到教學目的。

記得第一天見學生,我講到正確讀寫姿勢“三個一”,細緻講了“一尺、一寸”到底有多長,還讓學生進行換算,學生紛紛問我是語文老師還是數學老師?其實,無論語文、數學都是一種工具,幫助人學習變聰明的工具。這節課不僅融會數學知識、還融會有地理知識,我遺憾的是,如果我的美術功底再好些,畫出一個立體的山脈走勢圖幫助學生理解就更好了!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 篇15

本節課我設計的主要內容是指導學生用抒情優美的情緒演唱歌曲,表達出對遠在中國台灣親人的思念,盼望兩岸早日統一的迫切心情。並啟發學生運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這節課我試上了四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每一遍都加以改進,使得自己慢慢地理清了思路,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學設計。

情感性是音樂教學區別於其他學科的特徵。當然,其他學科也需要藉助學科情感的有利因素,而音樂學習的特殊性在於學生除了可以體驗到音樂本身的藝術性所生髮的情感,還可以在音樂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感悟音樂帶來的情感。對於音樂學科來説,沒有情感投入和表現的教學是談不上有效的。所以,這節課的導入,我通過請學生欣賞與月亮有關的歌曲《月亮月光光》的片段,引導他們感悟月亮帶給人們的情感。學生們很快就聯想到離別、思鄉等情緒。於是,我藉着學生的答案直接揭示出同樣是表達思念之情的歌曲《彩雲追月》。這樣的設計,不僅讓學生們在聽的過程中獲得了音樂情感體驗,還為後面學歌節省了時間。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 篇16

《過秦論》是賈誼的一篇非常有氣勢的政論文。從此文來看,賈誼是頗富才情的,他是西漢時期傑出的政論

家和辭賦家,作為一個偉大政論家,他二十歲時就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張,表現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漢文帝的賞識。

但賈誼的一生或許是個悲劇,賈誼的悲劇不在於懷才不遇,因為他的才不是一般的才,而是一種足以作為帝王之師的才。為帝王師,為皇帝出謀劃策,對於一個讀書人來説,是何等的榮耀。賈誼生前支了不少招、出了不少謀,但後人公認其招其謀見用者稀,於是便由李商隱來發一長歎。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賈誼和中國許多文人一樣,都沒辦法真正地實現自己的理想,他們常常被排除在帝王之外,渴望得到帝王的賞識卻偏又不能如願,於是他們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文字功夫上,鋪排縱橫,灑灑洋洋,用文字本身來吸引輿論的關注,進而爭取得到皇帝的欣賞。無疑,賈誼也是如此。我們來看看被後人惋惜和崇敬的賈誼以及賈誼的《過秦論》。從《昭明文選》到《古文觀止》似乎歷代文人都將此文奉為經典,可見其文字鋪排渲染之功力。賈誼之寫《過秦論》氣盛而情濃,彷彿一戰國縱橫家再世。

賈誼是在大漢朝開平盛世之下寫此文的,獨見古代文人的社會責任感。他對秦王朝的統一過程是極其讚美的,不惜波墨如水,“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樸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這種汪洋恣肆筆鋒大概也只有賈誼才能寫得出了。秦王朝爭得天下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但在“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的農民義軍的打擊下還不是成敗異變,功業相反,於是他很自然地就説出了這是因為“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儘管後來的歷史證明了賈誼確有先見之明,但我不知道處在歌舞昇平中的漢文帝看了此文後心中有何感喟,不知這是不是賈誼的悲劇根源之所在,因為高高在上的帝王更喜歡歌功頌德的文章,以此來滿足自己的私慾,標榜自己是個賢明的君主。

我無論如何都沒辦法把《過秦論》這麼大氣的文章和那個因樑王墮馬而鬱鬱寡歡、從而早逝的賈誼聯繫在一起,我不知賈誼是否是自己選擇這樣的一種悲情生活,而正是這種選擇才給後人留下了無數的猜解。而正是這種悲劇,才得到了司馬遷的賞識,以至於為他寫傳記時,把他和屈原列在了一塊,在司馬遷的心中,他是極喜歡磨難英雄的,在他看來,屈原和賈誼是同一類人,雖然他們的人生是個悲劇,但他們同樣可以讓後人景仰。

我不知道是賈誼成全了文學史還是歷史成全了賈誼,亦或是賈誼自己成全了自己。無論如何,賈誼都為我們留下了經典性的文字。他讓我們知道,即使看似最枯燥的政論文,依然可以寫得很壯美。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 篇17

鞏固訓練我設置了小明一天的作息安排、申奧成功視頻、“我撥你説”同桌遊戲,較好地體現了數學就在同學們身邊,生活處處皆數學。啟發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滲透愛國主義教育並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不過,本節課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在探求時分的關係及認讀鐘面上的時間雖然我用了大部分的時間,但有一部分學生還掌握不好,雖然學生在一年級已經初步認識了鐘面,但有的已經遺忘,造成教學上的困難。整個課堂時間的把握也稍稍有點欠缺,在探討時針和分針是怎樣表示時間的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時花得時間過長,導致後面的練習環節有點匆促。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 篇18

一、準備工作不細緻。課前教學設計中有一個環節是聽讀課文,結果這個階梯教室的多媒體硬件壞了,不能從網上直接聽課文錄音了,事先又沒有準備第二套方案,比如説準備一台錄音機和磁帶,結果我臨時決定讓學生單個輪流讀, 這篇課文有44段,就有44個學生輪流着讀,雖然説這樣做體現了教學面向大多數的原則,可是效果一點也不好,也許由於是公開課,學生膽子太小,大半學生的讀書聲音非常小,小得我站在他的面前才能勉強聽得到,也許是由於教室太大,很多學生的聲音即使不很小,但離得遠的學生還是聽不到,更別説坐在後排的聽課老師和評委了。因此,10多分鐘的學生讀書時間,課堂氣氛十分的沉悶和冷清。對此,我想,如果下次碰到類似的情況,我一定要作好充分的準備,比如説事先到教學場地去了解情況,提前到學生中去了解學情,準備好多種教學方案,準備好替代的教學設備等,中心學校的胡中良校長也給我提了一個很好的建議:改學生的個體讀為小組讀或齊讀或輪讀,那樣,多人的聲音就會大些,課堂氣氛會顯得熱鬧些,效果也會好些。

二、教學設計不科學,沒有合理安排各個教學環節的時間,導致“品讀最感人的句子”這一環節用時不夠,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激情,此時學生的激情剛被我調動起來,結果因為時間倉促,我草草了事,硬是讓學生跟着我轉入另一個環節的學習。我想時間之所以“不夠”可能是因為朗讀課文的時間太長了,如果把朗讀變成默讀用的時間會少些,但課堂氣氛會更冷清更沉悶,有條件的話讓學生提前預習來完成熟悉課文這一環節也許會更好吧。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 篇19

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課堂上我時時關注每一個孩子的感受、儘可能地給予學生更多的、同等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覺得自己受到了老師的注意,課堂上沒有被教師遺忘的角落。本節課採用大面積指名讀、開火車讀、同桌讀等多種方式,使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中都有展現自我的機會,都有和同學交流的時間。老師在每個學生的自我表現中,還能即時發現學習落後者,進行查漏補缺。還運用手勢、眼神、語言等方式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讓他們充滿自信、充滿希望。

在今天的課堂上,我覺得自己在時間分配上還不夠合理,過多地將時間放在ie的教學上,而對於音節ue、er的教學則顯得過於簡單,使得教學重點突出不明顯。如果當時能及時收住話題(我在課堂上經常讓孩子選擇音節來練習説話,當説到中秋夜時孩子有很多話要説,剛過中秋節嘛,孩子還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中。)就能節省許多時間。今後我要多鑽研教材,多嘗試新的教學方法,讓自己的課堂變得更形式多樣、生動有趣。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 篇20

我在上《小熊住山洞》一課時,導入從這個童話故事的背景“森林”切入,這樣把學生的視野引向“森林”,然後再以講故事的形式由執教老師朗讀課文,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讓學生將課文讀通順,初步瞭解課文內容是這節課的重點之一。為了激起學生讀課文的興趣,我用“比賽”的形式,促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讀書”這一環節並且注重全員的參與,不僅關注參賽者,也關注沒有參加比賽的“評委們”。

在教學時,值得一提的是學生讀到“一年又一年,他們沒有砍樹造房子,一直住在山洞裏”時,我問道:你們旅遊時看過山洞嗎?有的學生説見過,裏面很黑又很悶,住在裏面很難受的。我面對學生的困惑,來個推波助瀾説:是啊,那麼黑那麼悶的山洞裏小熊一家怎麼能住了一年又一年而不砍樹造房子呢?於是引出了精彩的話題:“因為樹是有生命的,砍了樹,它的生命也就沒有了。”“因為砍了樹,樹林裏的動物失去了家園就無法在這裏生存下去了。”我接過話題:所以,動物們都送來了一束束鮮花,這時它們會説些什麼?在文章留白處引導學生想象,既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練習説話。最後,兼顧語文的工具性,抓住語言文字進行練習。理解“一束束”和“一束”的區別,練習使用這類詞語。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 篇21

《蝸牛的獎盃》是二年級下冊的一篇寓言故事。課文通過講述善飛的蝸牛獲得飛行比賽的冠軍獎盃以後,自我陶醉,不思進取,結果翅膀退化,喪失了飛行能力的故事,使學生懂得在榮譽面前驕傲自滿就會阻礙自己進步的道理。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抓好以下三個方面:

一、抓好朗讀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要求:閲讀教學,首先要重視朗讀的指導,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讀出感情。由於課文是寓言故事,教學中重在引導學生自悟寓意,不以繁瑣的分析或抽象地講道理,所以我反覆創設情境,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自讀自悟。本教學設計注重了引導學生從詞語表達的準確、鮮明去體會、感悟寓意。如:通過對“得意洋洋”、“成天”、“唯恐”、“生怕”等詞語及其所在句子的反覆品讀,學生在腦海裏形成了蝸牛得獎後所作所為的表象,讓學生感受、體味到語言文字中所藴含着的道理。

二、抓好重點詞語理解

在本課中重點詞語有“遙遙領先”、“得意洋洋”、“唯恐”、“生怕”等,課堂上我通過各種形式、方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詞語意思,從而理解所在的句子及段落的意思。比如:在理解“遙遙領先”一詞時,通過讓學生看圖,自己理解並總結詞語的意思,從而明白蝸牛是多麼的厲害;在理解“唯恐”和“生怕”時,我先通過換詞理解的方法理解“唯恐”的意思,學生容易理解到“唯恐”的意思,然後通過讀課文,再思考兩個意思相近的詞位置是否能調換,學生通過對這個問題的思考,明白兩個詞的細微差別,老師最後進行總結,使學生體會蝸牛非常得意的心態。

三、抓好語言文字訓練

語文教學的核心就是語言文字訓練。在教學中,我注重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將語文的人文性與工具性巧妙的結合進行了融合。導入新課時,我讓學生選一、兩個詞進行造句練習;我重點抓了2處來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注重情境的創設,比如:“你就是這隻獲獎的蝸牛,你心裏怎麼想?你碰到朋友會怎麼説?你是蝸牛的朋友,你會對它説些什麼?”,讓學生進入到角色,更好地體會蝸牛當時的心態,進而體會到課文的寓意,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進行高效的言語活動,高質量的提高學生的語言。( 勵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 篇22

《我選我》這一課中,“我選我”,是三個多麼簡單的三個字。但是,説出這句話,是需要勇氣的。特別是國小生。“我選我”的意義,遠遠超過了選勞動委員這件事本身。這篇課文的內容比較簡單,而且非常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開課時學生就根據課題提出了“我”指的是誰?他選自己幹什麼?為什麼選自己?結果怎麼樣?這樣一系列的問題,思路非常清晰,理解起來也並不是很困難。所以我決定在講這篇課文時,重點放在創設一種選舉的情境,讓學生在那種具體情境中體會人物思想感情,感悟人物説話時的語氣。

教學本課時,我讓同學們認真讀書瞭解了課文大意後,便開始了表演。首先我扮演文中的林老師,來了一段獨白:“同學們我們班的勞動委員李小青,前幾天轉到別的學校上學去了,現在我們要補選一名勞動委員。”我的話剛説完,教室裏頓時鴉雀無聲,有不少同學託着腮若有所思,也有人在掃視班裏所有的同學,看來多數同學理解了課文內容。我抓住機會表揚了同學們,並且讓他們説一説為什麼這樣表演。

當讀到 “教室裏靜悄悄的就是非常安靜,一點聲音也沒有。”這句話時,我隨機一問:“為什麼這時候這麼安靜?”有的説:“選勞動委員是班裏的大事,大家都在認真思考,到底選誰合適。”那接下來讀:“選誰呢?教室裏靜悄悄的,大家都在想。”讀出思考的語氣,既輕又要慢,也就水到渠成了。

這時,扮演王寧的幾個同學站起來説:“我選我。”這時,我就扮演林老師説道:“王寧,説説吧,你為什麼選自己?”幾個同學你一言我一語,説得頭頭是道。有的説:“我要學習李小青熱愛勞動關係集體的優點。”有的説:“我相信自己能當好勞動委員,為大家服務,給班級爭光。”説到這裏,教室裏真的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於是我抓住機會,問:“同學們你們為什麼要鼓掌?”有的同學手都沒舉就嚷嚷開了“我們相信王寧能當好勞動委員。”“王寧我真佩服你!”回過頭來再讀王寧的話,自然而然地就能讀出那份自信,那種堅定的語氣。

就這樣,整篇課文就在選舉的情境中很容易就被體會的很好,所以再講這樣的課文時還是要努力創設一種情境,讓學生進入角色,這樣才能使他們更好的把握人物的語言和內心世界。

班級選班幹部是一件孩子們都關心的事,學生易於將課文與生活實際聯繫起來,會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容易。但是自己選自己的事情卻並不多見。教學中在學生朗讀感悟的同時,要培養學生做事有自信,學會正確的自我表現,更主要的是要有一顆為別人服務的心。我採用靈活多樣,生動有趣的朗讀形式,使學生讀熟課文,體會情感,感悟語言的優美。誇誇我自己,讓同學正視自己的優點。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身為班幹部,隊幹部,或者是承包了某項任務的同學,你準備怎樣為班級、為同學服務?這個問題具有全面性,因為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有的擦黑板,有的擦電視機,有的負責關燈等,學習了這一課,學生懂得了要對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適當的方式展示和表現自己,懂得應當為人民服務。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 篇23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認為以下幾點是做得比較好的:

一、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一點不假。有了學習的興趣,課堂教學就成功了一半。在這節課上,我利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快樂鳥”考同學生字詞;表演讀,背誦;讓學生隨着《快樂的節日》歌曲唱歌、做動作;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快樂的心情等情景的創設,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注重指導學習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參與能力。

學習已經不再是單一的學會知識了,而是要學會學習的方法,這就需要老師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真正會學,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在自學自己喜歡的小節時,我出示了“學習小建議”,第一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能夠順利地進行學習活動,第二是讓學生學會自學的方法,是一個 學法的指導。在學文時,穿插了説話的訓練和詞語的積累,學生説了很多的好句子:我聽見河水嘩啦啦地流着。小樹向我們招手。小草向我們點頭。星星在眨眼睛。太陽向我們微笑。……在快樂的氛圍中發散學生的思維,開闊他們的想象空間,從知識、能力方面進行學習。我還設計了全班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啟發,也傾聽到別人的想法。

三、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特的體驗。

學文重在情感體驗,然而每個學生的情感體驗是不同的,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學生獨特的體驗,讓他們讀出自己的感受,説出自己的想法。你想怎樣去讀?你心情怎樣?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摸索、體驗。當學生説的不是老師認為的標準答案時,沒有批評,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保護,課上就出現了一隻只高舉的小手,一雙雙求知的慧眼,一個個創新的答案……

當然,這節課上還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在閲讀、感受、體驗、學習課文時,還需要讓學生更深入地去讀課文,可以讓學生説説你從哪些詞語或句子體會到了快樂,讓學生有更充分的時間去“品詞賞句”,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昇華感情!在學文時還可以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説説自己從幼兒園到現國小二年級的一些快樂生活體驗,這樣能更好地渲染快樂的情感。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 篇24

《角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個獨立段的教學資料。對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於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角有必須的生活經驗,然而卻不會用規範的數學語言來指、描述角,所以我把本課時的教學目標這樣設定:“結合生活情景及實踐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稱,透過各種學習活動,領悟角的一些特徵,感受角的生活原型;會用尺子畫角,並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動手操作潛力。”同時把“角的大小的決定因素—與兩條邊叉口張開的程度關,張得越開角越大,反之越小;與邊的長短無關”作為本課的難點來進行突破。作為低段數學教研組的第一堂教研課,多少感覺有些壓力。上完課之後,自我感覺這節課基本達成了教學設想期望的目標,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點;

1、能夠做到環節緊湊,思路清晰,從而構成一個較好的教學框架:首先是開門見山由“角”字帶給你的想法到情景圖中找、指角再到揭示課題,其次是放手讓學生在猜、折、做、畫等各種數學活動中認識角,再拓展延伸,最後是歸納交流。各環節過渡比較自然,而且自我感覺流暢。

課堂教學中,我始終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教學方案,思考課堂結構。注重豐富的教學情境的創設,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注重對學生開展探究活動的指導,注重引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潛力,實現課堂中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主動活潑、主動有效的進行學習。讓全體學生自始自終用心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並不斷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學會學習。

2、注重語言表達。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等心理特點,引導他們敢想敢説。凡是透過思考能説的我從來不包辦代替,留給學生充分發言的機會。

但不足之處也有幾點:

(1)在時間上分配的不夠好,以至於討論時間稍長,影響了之後學生的畫角和相應的練習,這部分資料,學生還沒有充分施展,就草草結束了。原訂討論角的大小時為第一個高潮,練習之後透過巧妙剪角遊戲再出現第二次學生情緒的高潮,很可惜,沒有達成。

(2)對學生備的不夠。比如:一開始我在板書完“角”字問學生,你對“角”的理解是什麼?結果學生回答:“角,是人民幣的單位,象1角錢、2角錢。”這一狀況就出乎我的預料,我只預設到孩子們會説:角在我的眼裏是尖尖的,比如黑板的角、桌子的角等等。所以,提醒我在設計問題的時候必須要注意自己的語言,我想,如果這樣問:在你的眼裏,角是什麼樣貌的?這樣問就應會更好些。

另外,在做活動角過程中,我拋給學生的問題是:“你發現了什麼?”我的意在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説出兩邊叉開越大角越大,但是有的學生就是不能明確我的意思,不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説不到點上。之後我引導説:從大小上看,它們和什麼有關?學生們這才能夠説出來。這也難怪,學生對角的本質特徵的理解有一個過程,很多時候我太着急。而且,對教學語言的把握我得再用心些。

標籤: 反思 教學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k9qnr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