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大雁湖教學反思(精選14篇)

大雁湖教學反思(精選14篇)

大雁湖教學反思 篇1

推薦 《大雁湖》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曲調優美抒情、悠揚動聽,富於歌唱性。歌曲中通過對美麗的大雁湖景、物的描寫,抒發了人們熱愛家鄉的真切感受。歌曲為2/4拍,是由四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結構。

大雁湖教學反思(精選14篇)

因為本課所學的歌曲是蒙古族民歌,這節課我以遊覽內蒙古風景“大雁湖”為主線,引導學生逐步瞭解蒙古族風俗人情、音樂及舞蹈,在短短四十分鐘的課堂裏,讓學生感受到本節課的情感主題----愛家鄉。

一開始我就播放以《大雁湖》歌曲伴奏為背景音樂、表現蒙古族人民風俗習慣和大雁湖美麗的自然風光圖片的幻燈片,讓學生在温馨氛圍中瞭解蒙古族及感受本節課所要學習的音樂。同時以“大雁湖”為原型,在黑板上畫出一個湖泊,要求學生能通過自己在課堂上的認真學習,用自己認真的學習態度和所學到的知道來灌溉土壤,讓它開出繁花朵朵,使這個了無生機的湖泊變得和歌曲中的《大雁湖》一樣,引來美麗的鳥兒。把單調的課堂評價變成了一幅實實在在的風景畫,使學生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評價中來,並能在評價中感受到美的存在。

大雁湖教學反思 篇2

本首歌曲結構短小,內涵深刻,感情真摯,但因為有切分節奏的反覆運用與出現,使歌曲曲調委婉,並不能讓學生朗朗上口。所以在讀歌詞的環節中,我把帶有襯詞的“光啊哈嗬”這兩小節提出來着重指導。從一路的朗讀歌詞到詞曲演唱,孩子們始終被美妙的歌曲本身所吸引着。末了,為了讓學生能更深入的瞭解蒙古風情,我加入了蒙古舞蹈基本動作的學習。在學習之前,我先告訴學生,蒙古舞蹈的動作大多來源於日常生活,然後展示幾個舞蹈動作,讓學生來猜舞蹈動作的出處,這樣的一種互動,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參與和學習的慾望,他們十分願意接受。雖説四年級的孩子顯然不再像低段的學生那般放得開,有了害羞的情愫,但我始終覺得,只要講台上的老師也真正放開了自己,音樂的氛圍是可以傳染的,如同今天這堂課,他們能隨着音樂,合着拍子大方地舒展着自己的身體,我看他們律動得一點都不比我拘謹,反而很快活很意猶未盡。最後的拓展部分我由蒙古族人民介紹美景“大雁湖”,引出我們介紹我們的家鄉----夷陵區,聆聽並輕聲哼唱《這是一個好地方》,滲透“愛家鄉”的情感主題。

這節課學生和我都很盡興,上的十分的順利與流暢。但是,在指導歌曲難點“光啊哈嗬”這兩小節節奏時,我重點只引導學生讀出了節奏,但這兩小節的旋律在音高上還有一個大跨度的大跳,我卻沒有更深一步的加入旋律的演唱,所以到最後,很多學生都沒能用準確的音準唱好這首歌曲,這也是這節課最大的失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把歌曲深度的挖掘,歌曲細節的處理,做為教學的重中之重,讓我的課堂不僅要充滿歡歌笑舞,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裏高效率的汲取音樂營養。

大雁湖教學反思 篇3

上週我們學校進行了聽評課活動,我受益匪淺。我選的是四年級下冊第三課《大雁湖》,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在導入部分,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我給學生表演了一段蒙古族舞蹈,接着帶領學生學習蒙古族幾個簡單的舞蹈,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蒙古族舞蹈的特色,也調動起了學生的積極性。在學習歌曲前,我讓學生一起來分享自己收集到或者瞭解到的心目中的蒙古族是怎麼樣的,在這一環節中很多同學都積極的參與,通過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更好的為後面學習歌曲作鋪墊。

在學習歌曲中,從朗讀歌詞到歌曲演唱再到表演,整個教學過程還是比較順暢,在最後為了讓孩子們能更好的表現蒙古族人民豪放激昂的性情,同時激發學生的表演慾望,創設表演環節。通過上本節課,我覺得在教學中存在很多不足,歌曲的難點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得不夠好,有些學生唱得不準,如果能帶學生一起畫拍子來唱幾遍,應該會更好。整節課大部分學生都參與到了其中,有小部分學生不夠積極主動,也許是 缺乏勇氣和興趣,我想以後要多想點辦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熱情,培養他們的膽量。還有就是學生主體性的體現不明顯,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改進。

大雁湖教學反思 篇4

本文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學生對這篇童話很感興趣,引發了他們很多方面的思考。在教學中,學生的發言,遠遠超出了我預想的範圍。於是我開始思考,如何應對教學中的“變”。

一、 教學設計因學生的提問而“變”。

在教學《醜小鴨》這課時,我是用課前看有關醜小鴨故事的方式激趣導入新課的。故事放到一半時,我對學生説:“我們要上課了,故事只能看到這了,你還想了解醜小鴨的哪些事?”在上課前我也曾設想過學生會提哪些問題,比如醜小鴨以後的命運會如何?後來大家喜歡醜小鴨了嗎?可學生提的問題和我原來設想的完全不同。他們有的説“想知道醜小鴨為什麼這麼醜?”

有的説“醜小鴨為什麼會變成白天鵝呀?”有的説“醜小鴨會找到他的天鵝媽媽嗎?”還有的説“天鵝蛋為什麼會跑到鴨媽媽那?”顯然,學生提出的這些問題,就是他們學習課文的興趣所在,如果不理會他們的問題,依舊按照老師設計的教學思路走,就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也會使提問環節形同虛設,肯定不會收到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在教學中必須及時調整教學設計,把學生的問題巧妙的融合到預定的教學設計中。我設計的教學思路是請學生談談通過讀課文,都瞭解了醜小鴨的哪些事,讓學生以讀悟情。

當學生説到知道醜小鴨長得很醜時,我就適時將問題推出,問:“醜小鴨為什麼這麼醜哇?”學生説他的樣子醜,和別的鴨子不一樣,和鴨子比,他個又大,嘴又扁,羽毛還是灰色的。

難怪哥哥姐姐欺負他,公雞啄他,連養鴨的小姑娘也討厭他。還有的説,他根本不是隻鴨子,是隻小天鵝。這時我又順勢引出課前的問題“醜小鴨顯然不是隻鴨子,那天鵝蛋為什麼會跑到鴨媽媽那裏?”

這兩個問題都是學生提出的,所以他們特別感興趣,思維活躍,發言積極。有的同學説,是天鵝媽媽粗心,把蛋下在了鴨窩裏;有的同學説,是鴨媽媽好心幫天鵝媽媽孵蛋;還有的同學説,是因為天鵝媽媽要到南方去過冬,來不及照顧小天鵝了。我肯定了學生的説法,告訴他們,天鵝是一種候鳥,和大雁一樣每到秋天都要到南方過冬,他們都是集體一起活動的,天鵝媽媽必須和隊伍一起走,不能掉隊,也許就這樣留下了這個天鵝蛋。這樣,不但使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還向學生潛移默化的滲透了個人要服從集體的意識。

以學生為主體,適時的改變教學思路,也增強了教師自身的駕馭課堂,駕馭教材的能力和應變能力,這個“變”,“變”得有價值。

大雁湖教學反思 篇5

《北京的金山上》是一首藏族舞曲。為了讓幼兒很好地感受藏族人民熱情、奔放的豪情與舞蹈特點,在這個舞蹈學習之前我特地請幼兒仔細欣賞了這首樂曲的內容,並把歌詞讓幼兒熟悉了一遍,發現幼兒對歌詞的理解不是很感興趣,所以把歌詞和樂曲的學習,放的比較簡單,就進入了基本舞步的學習。先學了彈簧步和進退步,然後又做了幾個簡單的手部動作。再配上一些皺紙彩條,一甩一甩地煞是好看,我想孩子們一定會非常喜歡的,於是就把整個舞蹈動作連貫了起來,表演了一遍給幼兒看。沒想到佳佳在一旁説:“老師,你的動作不好看!”這個時候我有點尷尬,但是隨即一想,一定是自己在做動作的時候表情不是很自然,比較起以前的全老師,舞蹈動作肯定沒有她跳得好看、自然。

怎樣改變這樣的尷尬局面,又讓孩子們心服口服,並調動學習的舞蹈的積極性呢?於是,我請一位小朋友自告奮勇上來和我進行比賽,讓幼兒仔細看看,誰的動作更好看。看到佳佳踴躍報名,我就順勢請了佳佳,幾個動作下來,小朋友們看到,佳佳在音樂之下,根本就沒有做什麼動作,而我則放鬆了心情,揮舞着綵帶,自然、優美的和着節拍,跳着舞,小朋友們一下子被我的舞姿吸引了,為我鼓起掌來,這時我趁熱打鐵問大家:“這個舞蹈好看嗎?”“好看——!”看到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我忙請幼兒一起學起了舞蹈。孩子們一遍又一遍,學得很認真。

在幼兒説出老師的動作不好看的時候,其實我很汗顏。由於個人在舞蹈方面不是很自信,所以導致自己雖然在課前進行了多次琢磨,但還是在幼兒面前很緊張,動作比較 ,才會發生這樣的狀況。還有,平時與幼兒之間雖然有很多語言上的交流,但還是與幼兒間缺乏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動。以後不僅要在課前認真備課,還要在舞蹈基本功上加強練習,並加強與幼兒間的情感互動。

大雁湖教學反思 篇6

本課教學我通過“攥”和“仍”兩個看似簡單的動詞統攝全篇。在認讀生字中,出現“攥”和“仍”,通過做動作,讓學生初步感知這兩個動詞。然後,根據這兩個詞,整體感知課文,抓住主要內容。接着從“攥”字進入文本,去欣賞湖水美麗的景色;從“仍”字出發,去了解那個小孩對湖水的破壞。最後吧“攥”和“仍”這兩個動詞連到一起,讓學生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去發現其中的意藴。

1.以文本為依託,採取多種方式充盈學生心靈

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抓住重點句,聯繫上下文,聯繫插圖,聯繫生活積累,想象湖水裏倒影的景象,來豐富文本的內涵,使文本變得具體、詩意而具體起來。學生想到了倒映在湖中的山石、花草、樹木、飛鳥、遊人,以及小魚,並想象着這些來朗讀這個重點句子,使文本活躍在學生的腦海中。緊接着扣住一個“仍”字,讓學生想象扔進香蕉皮的湖水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再一次勾勒湖水的景象,與前面的美景形成鮮明的對比。兩幅截然不同的圖畫在學生心中形成反差,足以讓學生心靈受到震撼!

2.在語言、情景的對峙中啟迪學生智慧,完善學生人格

本節課通過對峙來震撼學生的心靈、啟發學生思考。通過“攥”和“仍”的對峙,讓學生比較、發現,學生的思維如泉湧,“跳起來摘桃子”,發表了十分精彩的看法。通過“仍”前後湖水景色的強烈對比,形成理解的張力,震撼這學生的心靈,達到了學生心靈與文本和諧共振的境界。

大雁湖教學反思 篇7

這首詩歌很美,讓人很容易就聯想到了童年種.種的快樂生活和經歷。因為我們也都曾是一個孩子。我就以一種孩子的目光品讀了本課,讀下來很快就體會到了文中的“我”當時的心情,激發了我的讀詩熱情,且陶醉於這首詩中。因此我認為本課教學一定會引起孩子們情感上的共鳴,孩子們一定會很喜歡這樣的文章,會愛上讀詩的感覺的。帶着這些感受我開始了我的教學設計。

最初設計本課時,我是以“文中的‘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為中心話題,讓孩子們展開來説。但是嘗試後發現那樣把詩歌給肢解了。有人説,詩歌是無譜的音樂,欣賞音樂要用“心”聆聽,整體感悟,不能拆成碎片來欣賞。本課是一首敍事詩,每小節之間有層次的關係,課堂中要充分讀書,要注重整體感悟。因此我又重新設計,採用了“以讀促講,讀中感悟”的教學方式。

1、導入時,我引導孩子們回憶詩歌的主要內容,激活他們的記憶。之後在教師的範讀下,渲染一種有滋有味讀詩的氣氛,調動孩子們的朗讀興趣。

2、理解詞語,激情朗讀

如:指導孩子們體會“盡情”一詞時,我先讓學生説一説,盡情的玩是怎樣的玩。然後讓學生去品讀。有的孩子使勁的的才讀,他們那股痛快勁兒一看就知道,已經體會到當時的心情了。我順勢引導讓孩子們都去體會着這種自由自在的痛快勁兒,暢讀文本。

3、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多的採用貼近兒童生活和心理的話題,如:你們追過蝴蝶嗎?你們晚回家的時候心裏害怕嗎?讓孩子們把體驗到的真實情感讀出來,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4、注重標點符號在學生朗讀時所起的作用。

我還注意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結合,小標點在文中的作用,這些我認為做得比較好。如:“我多麼高興,因為我能送給媽媽,一束帶水珠兒的鮮花!”指導這句朗讀時,我從自身做起,表現出高興無比的樣子,激發孩子們發自內心地去讀去感受。孩子們看到我很激動,也都有了嘗試的慾望,積極性調動了,情感也都到位了。

嘗試了這種教學方式後,我發現這樣設計效果很好,孩子們很樂意去讀,在不斷的朗讀和聯繫實際中體會並感悟到文本的內涵。

大雁湖教學反思 篇8

本課學習中學生讀書的興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讀得特別到位,教後我感到非常滿意,學生的表現讓我很興奮。

我覺得這堂課上得紮實,主要在於利用了觀察法和範讀法。

觀察法

在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時,我沒有對課文進行繁瑣地分析,而是結合課文的插圖讓學生在觀察中走進課文描寫的情境,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小葫蘆的可愛,學生髮自內心地對小葫蘆產生喜愛之情,朗讀時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實情感,為後文與鄰居的對話情感打好鋪墊,後文的感情朗讀水到渠成,不用再進行指導朗讀技巧,學生卻能掌握並熟練運用朗讀技巧來傳遞感悟到的文字間包裹着的思想感情。

範讀法

除了運用課文形象的插圖外,教師的範讀也起到不小的作用。教師範讀時的情感就直接調動了學生的情感,一些朗讀的技巧滲透到教師的讀中,學生在無意地模仿中就學會了朗讀的技巧,在多次地練習裏形成朗讀的技能。這樣做比純粹地教給學生空洞的朗讀技巧的效果要理想得多。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的愉快(精神的愉悦)。

在這堂課上,教師範讀的地方不少,談話煽情的地方也有幾處,但是並沒有妨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學得很自主。

教學的內容比形式更重要,範讀、談話,這些傳統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運用得當,同樣讓學生學得自主。在課改的今天,在崇尚新形式的課堂上,卻得不到好效果的困惑裏,我們該反思什麼才算真正的自主學習。

大雁湖教學反思 篇9

時間如流水一樣,匆匆流過。《聲律啟蒙》的教學將接近尾聲。本學期本人任國學專職教師兼任國學教研組長,任教3-6年級的《聲律啟蒙》。﹙本校只有一位教《三字經》的和我教《聲律啟蒙》的兩位國學教師。我教3-6年級,每個年級各兩個班,共8個班級﹚通過近一個學期的教學,心裏如打翻了五味瓶---甜、酸、苦、辣五味俱全。過程是艱難的,憧憬是美麗的,結果是美好的。通過兄弟學校的教學經驗交流,國學的培訓和特別是各級領導的關懷與指導。本學期我校《聲律啟蒙》的教學生活即將畫上圓滿的句號。

眾所周知,聲律是我國詩詞理論上的一個瑰寶,對聯是詩詞歌賦上的明珠,《聲律啟蒙》的對詞與對句節奏明快,整齊規範。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是中華民族智慧的載體,是傳承千年世代吟唱的絃歌,弘揚國學,強化學生對漢語言文字的領悟,實現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的對接和契合,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專家研究表明,一個人12歲以前背誦能力最強,是人生記憶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也是孩子們一生中學習壓力最輕,記憶力最好,心靈最清澈的時候,讓孩子多背誦一些傳統經典,其意義不僅在於知識上的拾遺補缺,更重要的是補上了人文教育這一大課。反思我的教學生活,就得失談幾點體會。

一、提倡學生先求熟讀、不急求懂,讓學生們經常輕鬆並有韻律感的吟誦,讓他們在琅琅書聲中體驗美和高尚在心靈中的統一。在本學期的《聲律啟蒙》教學中,我有意識的讓學生先求熟讀、不急求懂,讓學生們輕鬆並有韻律感的吟誦,這對學生會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也給了孩子一把開啟心智的鑰匙,讓他們在琅琅書聲中投身到中華民族心靈的深處,去體驗美和高尚在心靈中的統一。

二、在每篇課文的後面都會附上一個成語故事,在文中也會出現這個成語故事。我抓住國小生的特點,每次都是從故事入手,激趣導入。這樣很快就把他們的吸引力抓過來,並且也讓學生們更容易理解課文。

三、《聲律啟蒙》中的節奏感很強,讀起來具有韻律美,在教學時我會讓學生根據意境採用各種手勢,動作在表演中誦讀,也可以讓學生們在誦讀中按照一定的拍子打節拍。讓學生根據韻文中一些優美的語句進行聯想,品悟其中的意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主動地學習《聲律啟蒙》這門功課。

四、由於《聲律啟蒙》文字的特點,都是什麼對什麼,如“貧對富,塞對通,野叟對溪童。”我抓住這個文字特點,讓教學生進行背誦。可以在課堂上有多種方式來進行記憶。如我説上半句,學生對出下半句;或者開展競賽的方式,男生説上半句,女生對下半句;一組説上半句,另一組説下半句等。利用多種形式讓學生進行記憶,學生能很快熟讀成誦。

五、根據《聲律啟蒙》的教材特點與編寫體例,在教學《聲律啟蒙》時,我儘量以學生讀為主線,以識韻、會意、品境、習法為課堂教學板塊,儘量運用誦讀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四化”的教學策略。儘量構建“智慧導入、讀聯識韻,誦聯會意,品聯悟境,仿聯擬對”的課堂教學四環節。國學課堂教學是中華文化經典再現的基礎,學生通過對經典國學的學習,瞭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瞭解中華文化千古不變的真理及智慧,為他們日後的學習和生活提供養分。在教學中讓學生體會藴含在其中的深刻道理,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如何對待父母、如何為人處事,逐步樹立為他們的責任意識,為孩子們的思想道德教育奠定了基礎。

我相信,通過國學的學習,一定會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國學也即將成為我校思想道德建設的一道亮麗風景。

大雁湖教學反思 篇10

《一顆小豌豆》是一篇略讀文,這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通過理解,體會小豌豆用自己的長大滿足小姑娘的願望,幫助小姑娘戰勝病魔的信心,表現小豌豆助人為樂的美好品質。教學時,我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讀書和心靈交匯為主要教學形式,以讀為主線,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體會。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注重情景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導入新課時,我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藉助生動的小故事創設一定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學習氛圍中去。

2、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學時,我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讀文,自主識字,自我發現,大膽質疑,又讓學生説出自己的獨特體驗,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共同探究、解決疑難。

3、注重學生想象力、創新精神的培養。為了發展學生的思維,教學中我提出了假如你是小姑娘,你會對小豌豆説什麼?這一開放性的問題和“學編故事“這一拓展性作業,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精神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由此,我認為: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教師首先要抓住教學重點,突破難點,在創新教育中培養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

大雁湖教學反思 篇11

《用心靈去傾聽》是一篇閲讀課文. 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與問訊處工作人員蘇珊交往的過程.讚美了蘇珊用心靈傾聽孩子的心聲,用愛心幫助孩子的善良品質,表達了作者對蘇珊的深切懷念之請.

在教學本課時,讓每個學生明白傾聽的魅力之後,我進行了總結,對學生進行了談話教育,我們在生活當中需要傾聽,多傾聽別人的話,而在這些話中,你能聽到別人的傷心,別人的高興,甚至你在這些話中能悟出道理.這樣,你會少走一些歪路.同學們當你們在浪費食物的時候,請傾聽那些沒有填飽肚子的孩子的心聲;當你們在浪費水資源的時候;請你們用心靈去傾聽那些沒有水的國家的呼救聲;當你們在上課吵鬧的時候,請傾聽那些沒有書可以讀的孩子的聲音;當你們誤入歧途的時候,請想一想老師和父母對你的諄諄教誨;我們更要傾聽那“忠言逆耳利於行”的嘮叨,也許你會覺得很煩人,但是這煩人的話卻對你有所幫助.同學們,當你失敗沮喪的時候,請你去傾聽一下那個成功者對摔倒了又爬起來的擲地有聲的慷慨陳詞吧!

通過談話讓學生知道傾聽的重要性。瞭解傾聽的含義。同學們,傾聽是很重要的,當別人向你傾訴煩惱時,儘管你一句話也沒有説,但是你的傾聽卻能使他變得開心,讓他把不愉快的事情給説出來,能讓他心理開心一點.當同學在發言時,請安靜地聽他們説的話,這雖然不是一句名言,一句教育你的話,但這卻能夠幫助解決問題.同學們,其實傾聽不只是耳朵在聽,心靈也要傾聽,這樣,才明白真正的含義.

大雁湖教學反思 篇12

本課是學生在掌握垂線定義的基礎上,學習垂線的畫法。分兩部分情況,一部分是過直線上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另一部分是過直線外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

在教學中,我採用新方案的方法進行教學。先讓學生閲讀課本上的知識,根據自己的閲讀,進行小組交流。結果,學生的表現不是很好,很多人不知道從何説起。於是我從指導學生的讀書開始,讓學生讀懂課本中的提示、關鍵詞、看清圖示、關注旁註。學生在教師的提示下知道了交流的方法,有了交流的內容。

課後我反思,新方案的教學需從學生的閲讀能力開始培養,得讓學生有説的,有話説。

大雁湖教學反思 篇13

幸福是什麼?這是一篇童話,講的是三個牧童在智慧女兒的引導下經過勞動實踐弄懂了幸福的真正含義:幸福是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這個概念比較抽象,到底什麼是幸福,學生理解上會有些困難。

《幸福是什麼》這篇童話故事的基本點就是幸福,抓住了幸福,也就抓住了文本的核心要素。因此導入就可以把幸福提出來讓學生討論,引發對幸福的思考。課一開始,我與學生交流:“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當中,什麼事情讓你覺得幸福呢?”有的孩子説自己過生日時父母買了蛋糕、送了禮物感覺很幸福;有的説自己生病了,媽媽細心照顧自己覺得很幸福;還有的説每當考試考得好的時候家長表揚自己時也是幸福的……孩子們説了很多,越説越興奮,似乎他們都感覺到了自己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當中。但我卻高興不起來,為什麼孩子只知道接受愛,不懂得去給予愛,不會感恩的孩子將會是多麼可怕呀!想起去年曾經上過的一篇文章,叫做《可貴的沉默》,裏面也講到了感恩,講到了向父母回報愛,短短的一個學期就忘了嗎?是教育的缺失還是孩子的自私在作怪呢?

沒辦法,我只能放慢講授的速度,讓孩子們細細地去品味文中的三個牧童用十年的經歷所獲得的幸福的體驗:我能幫助別人,因而感到幸福;我勤勤懇懇地工作,我的工作對別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勞動沒有白費,所以我是幸福的;麥子養活了許多人,我的勞動也沒有白費,我也感到很幸福。我讓孩子們反覆地朗讀這幾句話,期待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規律的重複。在學生對幸福的感受漸漸清晰明朗的時候,我又對幸福的概念進行拓寬。不同職業的人對幸福的理解是不同的。我趁機朗誦了畢淑敏的《提醒幸福》:對雷鋒來説,幸福是“走到哪裏就把好事做到哪裏”的快樂;對警察來説,幸福是“舍一家團圓,保萬家平安”的奉獻;對農民來説,幸福是“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收穫;對母親來説,幸福是“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期盼。

同學們,《幸福是什麼》的童話故事中,對於幸福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理解。一方面是別人給予自己的幸福,自己因享受而感到幸福;另一方面是自己給予別人的幸福,自己因付出而感到幸福。課前你們對幸福的理解是停留在淺層次上的,現在學完課文之後你對幸福又是怎樣理解的呢?請你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再來説一説自己對幸福的感受。之後我讓學生聯繫他們平時看到的,聽到的,做過的,説説自己對幸福的看法,自己什麼時候感到最幸福,學生暢所欲言,有的説有一次在路上幫助了別人,人家對我説謝謝時,我感到了幸福;有的説我在家裏幫媽媽作家務時,媽媽誇我時,我感到了幸福……在不知不覺中,深化了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助人為樂的教育。令人欣慰的是,孩子們的感受比課前要深刻一些了,不再是那些純享受式的幸福了。希望孩子們不要忘記自己的感受,一直把這種通過幫助他人或勞動來獲得幸福的方式牢牢地埋藏在心底,做一個懂得感恩、對社會有用的人!

大雁湖教學反思 篇14

在教學《恐龍》這一課時,由於平時注重了預習時對課文的理解力培養,故在教學過程中,課文部分不用講的太詳細,學生並能根據課文找到許多相關資料。在課前佈置學生蒐集資料,有很好的效果。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學生對恐龍的種類及滅絕產生了相當大的興趣與疑問,藉助有聲有圖的電腦課件,使本節課充滿生機,學生好學,教師愛教,不但瞭解了許多有關恐龍的知識,還了解到説明文中的幾種説明方法,反思這節課,有失有得:

一、成功之處:

1.視頻的運用,補充了學生生活中對恐龍感性認識的不足,起到了直觀的讓學生了解特點的作用。通 過比較句子特點,明白説明事物特點的方法,從比較、感悟,到尋找“雷同”,皆為學生自主構建知識,充分體現了重視學習能力培養的新課程理念。

2.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學生始終以自學為主,教師只是起了一個引導作用。如學習説明方法時,就採用了“授之於漁”的教學形式,先範舉了如何掌握樑龍有説明方法,師生共同小結學法,再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自己解説,再結合課文內容來學習,始終讓學生把學習的權利掌握在自己的手裏。又如彙報學習成果時,教師又讓學生自主選擇彙報的內容,學生説到哪,就學習哪,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3.《語文課程標準》特意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加以鼓勵。” 在教學《恐龍》這一課時,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閲讀,我設計了“走進侏羅紀公園”和“恐龍的自我介紹”兩個環節。而這種尊重個性體現在個性化的表達上——“恐龍的自我介紹”,這一環節,是對課文重點內容的提升,在學生通過學習瞭解了恐龍的特徵以後,學習課文對恐龍的描寫方法,採用第一人稱的寫法,寫出自己喜歡的恐龍的特徵,並用上説明方法,達到了知識的遷移。

4.課堂上以讀為本,讓學生充分朗讀。三年級的教學,朗讀指導也是頗為重要的,但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靈活地運用指名讀、齊讀、自由讀、默讀等各種形式,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同時設計“競讀”的教學環節,引入“競爭”,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如:“你讀得不錯,誰能比他讀得更好?”“誰來把這一小節讀好它”……這些教學環節,都讓學生爭着讀好句子,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被提起來了,在讀中悟,在悟中讀,體會語感,在輕鬆的環境中不知不覺得培養了學生的各種能力。

二、不足之處:每個環節的過渡語不夠流利、順暢,教師的語言不夠精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3jjx0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