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語文老師課堂教學反思體會(通用9篇)

語文老師課堂教學反思體會(通用9篇)

語文老師課堂教學反思體會 篇1

工作這幾年,我一向擔任語文教學工作。對於有效教學,談不上經驗,只是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受。

語文老師課堂教學反思體會(通用9篇)

作為低年級段的語文老師,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我採用多種方法吸引學生,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課堂中。低年級語文主要以識字與朗讀為重點。

在識字環節中,我嘗試採用多種識字方法幫忙學生快樂識字。如:用講故事識字法、拆分認記法、比較識字法、偏旁識字法、猜謎識字法、熟字加偏旁減偏旁識字法、透過畫畫教學識字法、藉助實物識字法、動作演示識字法等方法,不同生字能夠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來教。運用這些方法教授完生字,還能夠用遊戲的形式或兒歌生字再現法來幫忙孩子鞏固練習。這樣孩子們在遊戲中,在挑戰中就簡單的掌握了文中的生字。

因為應對的是低年級的孩子,所以語文教學中培養孩子們的語感尤其重要。所以在朗讀環節中,我鼓勵學生自讀自悟,避免老師講的多,提問多,大力提倡“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講帶動讀、以問促進讀”。讓學生在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邊讀邊演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去理解潛移默化的語言薰陶。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終追求的教學境界。圍繞一個“讀”字,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範讀、師生的合作讀、賽讀等形式有機地安排在初讀、細讀、精讀等各個教學環節之中。精心設計課堂設問,每次讓學生讀書時,都務必帶着問題去讀。讓學生真正的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

我會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教學工作,不斷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長處,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並運用到自己的教學的實踐中,使每一節課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語文老師課堂教學反思體會 篇2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於教育,作為新時代的教育人,我們揹負着歷史的重託和社會的期望。“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我不斷探索,積累了一點經驗,供大家商榷。

首先,制定一份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細緻周詳、切實可行的計劃是教學成功與否的基礎和先決條件,因此每學期開始,我都在認真總結上學期得失的基礎上,根據本學期的教學資料和要求,以及學生的知識狀況,制定教學計劃,並在實施過程中根據實際狀況作相應的調整,以保證教學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它既要備教材也要備學生,備課不充分,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教學效果。因此,我認真鑽研教材,根據教學資料和學生實際備好每一節課,堅決做到無備課不上課。細緻地備課無形中增大了我的工作量,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一堂準備充分的課,令老師和學生都獲益匪淺。反之,備課不充分,則課堂氣氛沉悶,學生一臉茫然,可見,認真備課對課堂教學十分重要。

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把學生從繁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了,需要教師把握好減輕課業負擔與提高教學質量的關係,我體會到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向課堂要效率。我在課堂教學中,改掉了過去過於注重知識傳授,資料上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結構上過於強調學科本位,實施上過於強調理解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等狀況,將學生從原有的課堂圈子中“解放”出來,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信息的潛力,並把這種潛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為此,我仔細研究教育心理,準確把握國小生的心理特徵和思維特點,用心探索並實踐有利於激發興趣、激活思維、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成了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轉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再也不是呆板、默默無聞的模範聽眾,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互相交流,或挑戰權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和表現。

課堂上充滿着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活躍的思維,頻動的閃光點,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這樣的授課既源於教材,又不唯教材。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簡單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潛力,學生的綜合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課堂教學效率也大大提高。

人的一生在校園的時間是有限的,所學的知識也受時代的侷限,學生們要在未來有所作為,要在未來跟上時代,就必須要不斷地學習,終身學習,更新知識結構,去吸收新東西。可見,學習方法比知識更為重要,教給學生方法才是教學的根本。因此現代教師的主角應由知識的佔有者轉化為知識的組織者,由知識的傳遞者轉化為學習的促進者,超越課堂的藩籬,將現代教學過程演化為“培養學習者”的過程,實現由“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根本轉變。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潛力,使學生獲得必須的終身學習的本領。而學生靈活運用傳授的方法又還需要一個循序漸進、反覆訓練的過程,為此,我針對不同的知識版塊,採取了不同的訓練方法,夯實基礎、擴大積累、培養潛力。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從基礎入手到提高潛力直至學以致用,我採用的生動、活潑,紮實、系統、有序、有恆的訓練,使學生在不同資料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初步獲得了一些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潛力。

興趣是最好的動力。要想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用心性,就要想辦法讓學生對所學的資料感興趣。我針對中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年齡特點,經常開展一些與語文學習想結合的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如評選小小演講家、朗誦家,古詩誦讀會、成語接龍,將優秀作品張貼展覽,把優秀作文打印裝訂成冊……學生在這些活動中既增長了見識,增強了潛力,又激發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也體驗到了收穫的喜悦。

語文教學是一個紛繁複雜的工作,在今後漫長的教學生涯中,我還要不斷努力,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業務水平,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切實為提高學生語文素質更好地服務。

語文老師課堂教學反思體會 篇3

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的語文教學,期末臨近,回想這學期以來的教學工作,感覺真累,但也伴隨着收穫的快樂。由於教學經驗尚淺,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現將一年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主要成績和經驗;

(一)實施新的教法,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第一、在識字寫字教學中,講究方法,提高質量。識字和寫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教學中我堅持多認少寫的原則。在識字教學中,充分利用兒童已有的識字經驗和熟識的語言因素,教給兒童識字方法,鼓勵兒童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去識字,做到四個有機結合:一是儘量聯繫具體的語言環境,把字的音、形、義有機結合起來,力求識用結合;二是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勢,給兒童創設生動活潑的畫面,並引導他們聯繫生活實際和已有生活經驗,多觀察,多想象,把識字和認識事物有機結合起來;三是學過的字力求在語言訓練時反覆運用,把識字和聽説讀寫有機地結合起來;四是在識字過程中必須重視寫字的指導,不僅僅要求兒童把字寫對,還要做到姿勢正確,把字寫好,把識字和寫字有機結合起;五是在識字過程中加強對已認識的字的複習、鞏固工作,防止回生,把新授與複習結合起來。

第二,在口語交際中,聯繫實際,創設情境,使兒童入情入境地進行口語交際,到達有話可説,有話願説。

第三、在教學策略上,整體關顧,靈活處理。人教社新教材以專題形式編排,每個單元,從導語到識字課,到課文,到語文園地,乃至語文園地中的閲讀短文、口語交際、實踐活動,都是圍繞本單元的專題合理安排的。因此,教學中必須要具有整體教學思路,做到前後貫通,整體優化。在每組教學中,什麼時候安排什麼資料、佈置兒童進行那些學習準備、運用什麼方法施教,務必心中有數。避免"單打獨鬥,各自為政,臨陣磨槍"的現象出現。

第四、在教學思想上,要轉變方式,實施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新課標倡導學習方式的轉變,提倡兒童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而新教材又十分重視兒童學習興趣和學習潛力的培養,透過多種方式體現了讓兒童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在遊戲中學習的意圖,使兒童在學習中不斷有所發現,不斷獲得成功的愉悦。如在每個語文園地裏設了"我的發現",不斷引導兒童發現新的識字方法,發現字、詞、句中一些帶有規律性的東西,並用"我會認"的圖標來標示。為了鼓勵兒童自我學習,自我發現,自我展示,又設有"展示平台",鼓勵學生展示自我學習的成果。因此,我充分利用好教材本身創設的這一教學有效資源,放手讓兒童自主識字,自主閲讀,自主交際。讓兒童在自主學習活動中自得自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從小激發兒童學習的成就感。

(二)注意德育滲透,體現語文的情感性

"新課標"指出:"培養兒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構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用心的人生態度,是語文學習的重要資料,不就應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務,而就應因勢利導,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透過薰陶感染,收到潛移默化的功效。"我在教學中用心貫徹了這一思想。我在教學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藴藏的德育因素,適時、適度地進行德育滲透,到達"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強化人文素質教育,做到"披文入情,以情悟文,情文結合"。

(三)培養語文素養,體現語文的學科性

新教材個性重視對兒童語文素養的培養。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優勢,注重兒童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對兒童進行語文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兒童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要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努力開發語文課程資源,充分利用當時、當地的學習資源和教育資源,開展一些具有實效的豐富多彩的語文綜合性活動和語文實踐活動,拓寬兒童的語文學習空間,增加兒童語文實踐的機會;努力改善課堂教學,整體思考知識與潛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實施了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注重兒童語文創造潛能的開發,促進兒童可持續性發展

(四)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努力開發、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實踐活動與教材資料有必須聯繫,將遊戲、唱歌、猜謎語、表演等引進課堂,還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自然、社會,走進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比如,課後,學習夥伴推薦大家收集黃山奇石的圖片,“語文園地一”的展示台就能夠補加展示這一資料。教師要根據當時、當地和學生的實際,活用教材,’隨時利用身邊的語文教育資源,豐富語文教學的資料與形式,拓寬語文教學的渠道。總之,教師備課時胸中要有全局,創造性地設計教學,創造性地進行教學,做到既貼合教材編寫意圖,又不拘泥於教材。使教學充滿活力。

(五)重視學生良好課外閲讀習慣的培養,大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有一部分學生能寫出十分優秀的作文。

二、存在問題與不足

1、同學們的作業,個別書寫質量太差,作業本保護的不夠好,個別同學對字的筆順、筆畫掌握的不好,錯別字比較多,還沒有養成認真書寫的好習慣。

2、在教學過程中,對新教材理解、運用不夠深刻。對教材資料把握不夠,教學方法不夠靈活,沒能充分提高學生學習的用心性。

3、教學中,有時候沒有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

4、個別學生學習語文的用心性不高,還沒有養成良好的課外閲讀習慣。

5、學生學習狀況兩極分化嚴重,有少數學生還沒有掌握寫作文的方法,學生的整體寫作水平較差。

三、今後努力的方向和設想

1、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打算透過與學生談話等方式,使學生認清學習語文的重要性及趣味性,讓所有的學生都覺得學習語文很有好處,語文課很搞笑。學習先進的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教具,充分提高學生學習的用心性。

2、要努力開發、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要與教材資料有必須聯繫,能夠將遊戲、唱歌、猜謎語、表演等引進課堂,也能夠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自然、社會,走進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語文老師課堂教學反思體會 篇4

在本課教學中,我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遵從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原則每個環節都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欣賞圖片,遊戲識字等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主動學習,達到預期的效果。

一、多種形式,激發學生識字興趣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閲讀教學的重點,本課要求一節課認識8個字。我採用領讀、開火車、摘蘋果遊戲等趣味性很強的活動,使學生輕鬆愉快地認識了漢字,真正做到了寓教自樂。

二、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

在本課的教學中不搞孤立,枯燥的識字環節。採取“隨文識字”的方法,堅持“生字從文中來,再到文中去”的識字順序。課堂上首先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讀遍課文,把文中生字圈出來,體現了生字從文中來。先學字再學詞,學生在文中能認識繩子後,引導學生把文中的繩子提出來,強化生字的讀音,然後通過“開火車”的形式,把生字又放回文中。同時又創設了新的語境,使學生加深了生字的印象,鞏固了生字。

三、識字和語言思維訓練結合

在識字教學中,指導學生把識字個語言訓練思維結合起來。如:在學生認識“梨”時,學生説:“我喜歡吃梨。”就記住了“梨”字。隨即提出“你們都喜歡吃什麼梨?”學生説説出了各種梨,這樣即認了字,也把説詞與生活密切聯繫起來。再如説“勤”字時,學生説“勤勞”,就啟發學生用“勤勞”説一句話。這樣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拓展了識字。

四、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課文朗讀從低年級開始就要加強練習,指導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本節課處處都能聽到朗朗的讀書聲。開始時是自由讀課文,同桌對讀。大聲讀文來初步感知課文,待生字學完後,又回到文中。喜歡哪句就讀哪句,想怎樣朗讀就怎樣朗讀。同時分句進行朗讀指導。有指名讀,自由速讀,範讀,齊讀等多種形式朗讀,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進而體會對秋天的景象和勤勞的人們的喜愛,讚美之情。

儘管有一些收穫,但也存在這不足:比如生字的指導方面,由於課堂讀書時間長,寫字知道沒有進行,而是放在第三節寫字課指導。以後我會更加合理安排時間,在有效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

以上就是查字典語文網小編跟大家分享的“二年級上冊《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全部內容,如果喜歡,請繼續關注查字典語文網並提出您的寶貴建議,小編會盡最大的努力給大家收集呈現最好最實用的教學文章!

語文老師課堂教學反思體會 篇5

《北京》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中以“熱愛祖國”為主題選編的一篇課文。課文主要介紹了我國首都北京的美景,有莊嚴美麗的天安門城樓,有寬闊的廣場,高大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有又寬又長的柏油馬路和壯觀的立交橋,還有許多名勝古蹟,高樓大廈和風景優美的公園,使人感受到北京是一座美麗、可愛,令人嚮往的城市。

教材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本篇課文的學習,使學生對北京有更進一步的瞭解,激發學生熱愛北京、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下面我對我所上的《北京》一課做以下自我反思。

首先,在這節課中,我積極倡導了新課程理念。採取了自主、合作、探究三個環節為重點的教學策略,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參與,突出了自主探究,以學為中心,尊重學生自主化、個性化地學習。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出的在現代化教育技術環境下的“學與教”的教學四種因素(即教師、學生、教材、媒體)之間的關係。藉助多媒體技術創設了多種教學情境,創設多次參與機會,讓學生自由探索、自主探究,相互協作完成了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其次我把閲讀教學的朗讀感悟落到了實處。通過看圖讀,抓住重點詞語讀、分句子讀、個別讀、比賽讀、自主讀、示範讀、師生合作讀等多種形式的導讀練習,使學生能有感情的進行朗讀,並在讀中體會到了美,感受到了朗讀的快樂,喜歡朗讀,最後達到熟讀成誦,同時也在語言環境中完成了課後詞語積累的任務。

還有,在這節課中,我使用多媒體優化了課堂教學、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北京》這一課,在朗讀時,要帶着對北京的熱愛和嚮往之情,讀出北京的美麗、可愛。朗讀和感悟本文的關鍵是使學生對北京的名勝古蹟和現代化建設成就有真切的感受,從而對北京產生熱;愛與嚮往之情。上課前我瞭解到大部分學生都沒有去過北京,少數幾個去過,但對“北京”的認知也是模糊的。所以我就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大量的直觀圖片,拉近了學生與北京的距離,激發學生對北京的興趣,感受到北京的美麗、可愛,並且在課的最後讓學生談北京的變化時,播放了一組北京奧運體育館的圖片,使學生深深地感受到首都北京會越變越美麗,再次激發學生熱愛北京、熱愛首都的情感,使學生由衷地發出北京真美呀,我們愛北京,我們愛祖國首都的讚歎。

當然教學中也有着許多遺憾。有時沒有及時捕捉大批學生傳遞的信息,沒有更好地發揮評價對學生的激勵作用。

語文老師課堂教學反思體會 篇6

本課敍述了北京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是一座很大很美的城市,全國人民嚮往的地方。課文從天安門廣場的四周和中央的建築,北京的大街和立交橋的特點以及主要名勝古蹟和公園介紹了這座文明中外的古老而又充滿現代氣息的城市,給人留下的深刻印象。課文選取了三個非常有代表性的事物:—是北京天安門和天安門廣場,這是北京的象徵;二是街道和立交橋,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近年來的建設成就;三是北京的名勝古蹟和公園。通過以上三處景物的描寫,突出反映了首都北京的風貌。

本課的第二自然段就是按方位順序具體介紹了天安門廣場及其周圍建築。由於文字的描述是抽象的,加之二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還不是很強,所以要學生通過閲讀課文明確建築物之間的空間位置關係,是有一定難度的。由此,可以確定本課的難點為:明確建築物之間的空間位置關係,並能按方位順序具體介紹天安門廣場及其周圍的建築物。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學習這一段時我先讓學生通讀,使學生對本段的內容有一個全面的、直觀的感知。接着我把第二自然段中描寫了北面天安門城樓的一段話出示。請學生找出這段話中表示方位的詞語,通過這些詞語讓學生初步明確城樓、小河、石橋、華表四者之間的位置關係,然後用學生製作的圖片請學生在黑板上動手放放;放城樓、石橋、小河、華表的位置,並要求一邊放,一邊按方位的順序來介紹天安門城樓北面的景物。

在介紹完“北面天安門城樓”的建築後,我進一步拓展,進一步深入,讓學生結合廣場南面、西面、東面及中央的建築物畫一畫,並讓同桌之間看着畫的圖片介紹介紹,在同桌交流的基礎上,指名到黑板上用圖片代表建築,把建築放到合適的位置,再向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把這些和北面的建築放在一起,這樣就構成了整個第二自然段的景物)

這樣讓學生通過看看、畫畫、説説、放放把抽象變為直觀,並調動了學生的手、腦、眼、口,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加深了印象,突破了難點。

最後,我指導學生正確、有感情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北京的美麗和雄偉,激發學生熱愛北京的思想感情。

語文老師課堂教學反思體會 篇7

“反思”一詞在我看來是一個會令人停下匆忙腳步,回頭看看的友情提醒。而在現在如此迅速發展的社會裏,教育也加緊了步邁,我缺少反思,我需要反思。

作者用他的眼、他的心去反思他多年的教學厲程。每一篇教育小故事,都是一段令人深思的反思。

印象深刻的很多,舉例説一個微乎其微的小事:學生進辦公室。學生進辦公室,我們都要求他們喊:“報告!”得到允許之後才可以進門。作者就發現,有的學生怕進辦公室,原因就是喊“報告”沒有人答應。反思過後,作者就讓學生進辦公室和文明禮儀規範上一樣——敲門。果然,效果要好多了,教師聽到敲門聲,立刻説:“請進!”學生也很自然,拉進了和老師的距離。

作者也在書中講了一些令他感觸頗深的故事:

紐約州州長羅爾斯出生於美國紐約聲名狼藉的貧民窟。他從小就受到了不良影響,經常逃學、打架、偷竊。一天,當他從又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講台時,校長皮爾保羅將他逮個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長不但沒有批評他,反而誠懇地説:“我一看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將來你一定會是紐約州的州長。”上面的那句話並給予語重心長的引導和鼓勵。

當時的羅爾斯大吃一經驚,因為在他不長的人生經歷中只有奶奶讓他振奮過一次,説他可以成為五噸重的小船的船長。他記下了校長的話並堅信這是真實的。從那天起,“紐約州州長”就象一面旗幟在他心裏高高飄揚。51歲那年,他終於成了紐約州的州長。一句普通的話,改變了一個學生的人生。

只有心中有愛的老師,才能瞭解孩子,走進他們的內心,從而讓他們的心田盛開永不凋謝的花。

蘇格拉底曾經説過:未經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孔子亦云:吾一日三省身。一個人若期望過“智慧”的生活,必當慎思而敏行。

今日社會之狀況更是如此,人若不常懷着真誠之心反省自我,便會如激流一般來也匆匆走也匆匆。對於教師而言,如何使自己超越日常教學生活經驗下的慣性思維,使自己的習慣性行為服從於批判性的、反思性的分析,這對教師提升自我專業素養是至為重要的。可以説,我讀此書,實為“反思”二字而來。

對每一個孩子來講老師無意中的一個讚美的話語、信任的眼神就是敲開孩子心扉的鑰匙,也是暗室中的一隻蠟燭,照亮孩子純真。

老師的口袋裏沒必要都準備好糖塊,但必須準備好幾顆心:對學生的愛心、耐心和信心。

語文老師課堂教學反思體會 篇8

在本課教學中,我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遵從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原則每個環節都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欣賞圖片,遊戲識字等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主動學習,達到預期的效果。

一、多種形式,激發學生識字興趣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閲讀教學的重點,本課要求一節課認識8個字。我採用領讀、開火車、摘蘋果遊戲等趣味性很強的活動,使學生輕鬆愉快地認識了漢字,真正做到了寓教自樂。

二、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

在本課的教學中不搞孤立,枯燥的識字環節。採取“隨文識字”的方法,堅持“生字從文中來,再到文中去”的識字順序。課堂上首先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讀遍課文,把文中生字圈出來,體現了生字從文中來。先學字再學詞,學生在文中能認識繩子後,引導學生把文中的繩子提出來,強化生字的讀音,然後通過“開火車”的形式,把生字又放回文中。同時又創設了新的語境,使學生加深了生字的印象,鞏固了生字。

三、識字和語言思維訓練結合

在識字教學中,指導學生把識字個語言訓練思維結合起來。如:在學生認識“梨”時,學生説:“我喜歡吃梨。”就記住了“梨”字。隨即提出“你們都喜歡吃什麼梨?”學生説説出了各種梨,這樣即認了字,也把説詞與生活密切聯繫起來。再如説“勤”字時,學生説“勤勞”,就啟發學生用“勤勞”説一句話。這樣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拓展了識字。

四、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課文朗讀從低年級開始就要加強練習,指導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本節課處處都能聽到朗朗的讀書聲。開始時是自由讀課文,同桌對讀。大聲讀文來初步感知課文,待生字學完後,又回到文中。喜歡哪句就讀哪句,想怎樣朗讀就怎樣朗讀。同時分句進行朗讀指導。有指名讀,自由速讀,範讀,齊讀等多種形式朗讀,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進而體會對秋天的景象和勤勞的人們的喜愛,讚美之情。

儘管有一些收穫,但也存在這不足:比如生字的指導方面,由於課堂讀書時間長,寫字知道沒有進行,而是放在第三節寫字課指導。以後我會更加合理安排時間,在有效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

以上就是查字典語文網小編跟大家分享的“二年級上冊《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全部內容,如果喜歡,請繼續關注查字典語文網並提出您的寶貴建議,小編會盡最大的努力給大家收集呈現最好最實用的教學文章!

語文老師課堂教學反思體會 篇9

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美育在培養全方面發展的素質人才的作用越發顯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學生樹立審美觀念,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學生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徵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動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於樂的愉悦性,它的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美術是一門特別的學科,它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製作的本領;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發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學生感受美;能使學生熱愛學習。如今的美術課不再是以前那樣,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素質教育已進入美術教學,在課堂中以發展學生為本,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美術課堂就好像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

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有老師對我説:“你們美術課老師輕鬆、好玩,沒壓力,課也最好上,不用從頭講到尾,學生又喜歡上美術課。”我只好一笑,可心裏想,要是真的好玩又能讓每一節美術課輕鬆愉快就好羅,那這個美術老師的造詣可不一般了。幾年的美術教學實踐證明,美術課要想上好,還真不是那麼容易,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老師下工夫來思考、推敲。除非你沒有責任心。

每次課後我都在思考:什麼樣的美術課稱得上好?怎樣上好美術課呢?在思考的同時,我主動在遠程教育裏找答案,看有經驗的教師(名師)上課,學習他們的實踐經驗。自己也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為此,通過平時教學工作以及課外的學習探索、實踐與反思,我認為想上好美術課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美術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僅僅是教具的準備,它要有更廣泛的內容。比如在《節日的裝飾》這一課裏,教具是製作好的各種各樣的手工裝飾品,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試着準備了一些《快樂的節日》等一些有節日氣憤的歌曲,這些歌曲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阿除了有形的課堂資源的準備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藴。這得靠老師長期的積累。

二、美術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重點,很多問題都值得深入探討。這裏我想談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兒童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課的保證,這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原則。但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往往不需要孩子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需要幾個兒童合作完成,小朋友湊在一起難免會各抒己見,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剋制力,這樣勢必造成紀律不好。還有一些繪畫課為了更好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加入了遊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並非無效。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創作,可以畫在桌子上,可以“亂塗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説,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課堂必須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往往會抹殺孩子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怎樣兼顧呢?那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縱,也不壓制。例如:可以採用開放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於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如手工製作課不妨帶領學生去放飛風箏,去迎風玩一玩小風車,用製作的彩練、掛飾。窗花美化周圍的環境;結合繪畫課,可自辦一個課堂小畫展,組織學生參觀發言,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學生生活相結合的能力。

三、美術作業的評價

有時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畫時,往往搖頭説:“畫的是什麼呀,亂七八糟!”殊不知,兒童繪畫貴在無序、天然童真,去雕飾的浪漫稚拙,而且個性鮮明,想象力豐富。有的孩子喜歡色彩,有的孩子畫畫喜歡用線條。還有的孩子只喜歡畫抽象的形狀。所以對於兒童畫的批改、評價應該有多重的標準,要善於發現兒童畫中閃光的東西。

課程標準是新的,兒童是新的,在教學中肯定會有更多的新問題新現象新思路值得我們去思考,這確實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情。所以我認為:在評價作業時,可以採用開放的評價標準。我認為“老師肯定——學生滿足,樹立自信心、自尊感——需要學習再肯定、再滿足——渴望學習更新的有難度的東西。”美術教學評價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全面的美術教學評價不僅幫助教師掌握學生心智及創造力的成長情況,及時給予學生啟發和幫助;而且使教師明確學生表現自我時的需要並給與激勵和支持。

在教學評價時改變傳統用“一個標準”去套學生畫的內容、形式,作品評價不作硬性統一,因人而異,實行學生自評、互評,體現主體地位。教師點評時語言要幽默、精彩、風趣,讓學生把你的點評聽進心裏去。在優秀作業上寫心靈手巧”、“魔幻色彩”、“獨具匠心”等給學生成功的喜悦;在表現一般的作業上寫上“別泄氣”、“慢慢來”、“相信下一張會很精彩”等激勵性語言,相信學生的內在潛能,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開放的導向、激勵、反饋、調節作用。

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美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繪畫能力的同時,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0pqe6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