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倡議書 >

各種關愛貧困家庭的倡議書

各種關愛貧困家庭的倡議書

樂善好施,扶貧幫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相互幫助,患難扶持是社會倡導的時代新風!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關愛貧困家庭倡議書,歡迎大家閲讀參考,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各種關愛貧困家庭的倡議書

各種關愛貧困家庭的倡議書(一)

工作中假如我們遇到挫折,退縮了,説難;生活中假如我們遇到困難,抱怨了,説苦。但你是否知曉,生活就是這樣,充滿了酸甜苦辣,只有我們毅力不倒,堅持向前,最終,所有的困苦都將成為寶貴的財富。在我們身邊就有肩負理想與抱負,承載希望和未來的需要關懷的人。沒有華美的衣服,沒有良好的教育,沒有營養可口的飯食卻依舊笑對人生,滿懷理想。或許,您的一份微薄之力,對您而言,只是微不足道,但對他們來説是雪中送炭。

在距我們只有20多公里的湟中縣上新莊鎮,依舊有一些生活窮困潦倒的村民......

空蕩蕩的房子,孤零零的人

西莊村村民王玉平,男,49歲,至今未婚,因為患有嚴重肺心病不能參加體力勞動,家中也沒有其他親戚,沒有勞動力。因為沒有住房,所以一直居住在原村委會舊辦公室內,政府危房補助為他修建了60平方米住房二間,因為沒有經濟收入,所以室內沒有任何生活用品。只是空蕩蕩的房子,孤零零的人。房屋冰冷,但人間有愛,雖獨自一人,但內心充實。若您能獻出一份愛心,必定會使他感受到温暖;您的一份善舉,也將換回他心靈的慰藉。

祖孫生活艱辛相依為命

沈有梅,59歲,就在這一家人和和美美過着普通百姓生活的時候,厄運卻降臨到這個不幸的家庭。沈有梅的兒子及兒媳相繼離世,只留下一個9歲的小孫子,小孫子失去了自己的爸爸媽媽,記得當時沈有梅説道,孫子開學去上學之前跟她説:"奶奶,我去上學了,你不會離開吧",説到這兒的時候沈有梅眼裏含着淚花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如今祖孫倆相依為命只希望能夠各自陪伴。在去年政府危房改造修建了4間房屋,但因沈有梅年事已高,沒有勞動能力,加上孫子還很年幼。家中現有的傢俱是一張雙人牀還是是用舊門板拼成的,冬季就要來臨,連最基本的取暖設備都沒有,可想而知,他們的生活是有多缺乏温暖。

面對疾病,笑對人生

金福芳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民家庭,據金福芳父親説道,在金福芳很小的時候患了腦膜炎和腦溢血,由於當時醫療條件不發達,家庭貧困,沒有有效進行治療,致使她成為聾啞人,胳膊有一定程度殘疾,喪失勞動能力,育有一個16歲的女兒,孩子父親不知去向。16歲的女兒靠自己邊讀書邊打工繼續自己的學業。政府雖然危房改造蓋了三間新房,但因家庭成員無任何經濟收入,家中無任何生活必須用品,僅有一張用磚和木板拼成的牀,一個破舊不堪的櫃子。你的捐獻這對家庭非常重要,可能像搭建房子裏很重要的那個屋頂,你的愛心可以幫助這些需要幫助的人,就像拯救他的性命一樣。

智力殘疾也抹滅不了對學習的熱情

關啟斌,今年14歲的他是一位是湟中縣特殊職業教育學校的一名熱愛學習的學生,但他卻是先天三級智力殘疾兒童。關啟斌從小父親離世,母親在他很近一歲的時候離家出走,至今都沒有回來過,關啟斌一直由年邁的奶奶照顧。如今,83歲的奶奶年事已高,身體狀況不佳,祖孫倆的生活經濟所需都是依靠政府每年的資助。雖然家境貧苦,關啟斌智力殘疾,但他從來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依舊對生活充滿熱情,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獲得了很多學校贈與的獎狀。在這個充滿理想和希望的家庭裏,您的愛心將會救濟孩子的一生。

愛心捐助,情暖於濟。我們希望愛心人士能夠伸出援助之手,捐出一份愛心,讓這四位生活貧困的人重燃對生活的希望和信心,感受人們的關懷和愛護。在即將來臨的寒冷冬季,過更温暖的生活。在此我們倡議:請把您身邊閒置但有價值可利用的各類生活物品捐出來,讓我們幫它找到新主人,讓您的愛心在這裏匯聚,捐贈聯繫單位

各種關愛貧困家庭的倡議書(二)

有那麼一羣人,面對沉甸甸的高校錄取通知書,他們是幸運的,因為他們考上了大學;面對貧困無助的家庭,他們是不幸的,因為他們無力支付昂貴的學費!困難每個人都會遇到,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最渴望的就是能夠得到別人真心的幫助。一滴甘露能使花朵有顏色,一顆愛心能讓腳步有方向,一個善舉能改變命運的航向。點滴的付出能讓暗淡的年華重新迸發出耀眼的光輝。

為了不讓十年寒窗苦讀成空,為了給無助的優秀貧困大學新生送去一縷光明和希望,平頂山市愛心之家志願助學協會向各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社會各界人士發出捐資助學倡議:

——請您伸出援助之手,在他們人生的關鍵時刻,用您的博愛善舉,讓無助的寒門學子鼓起勇氣,用自己的拼博爭得改變命運的機會!

——請您伸出熱情之手,為貧困學生幫助一份學費,共同用愛心點燃孩子純真的希望,讓寒門驕子穿越貧困與不幸,讓每一位貧困學子夢圓大學!

——請您伸出奉獻之手,繼續發揚汶川地震大愛無私的奉獻精神,為家鄉的貧困大學新生盡一份心,出一份力,你們的恩情將永駐貧困學子的心田!

授人玫瑰,手留餘香;奉獻愛心,收穫希望。您的一份關愛,必將改變一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您的一次善舉,更將換回更多心靈的快慰。願我們共同伸出友愛的雙手,幫助貧困的大學新生插上理想的翅膀。

一份愛心也許力量有限,但無數顆愛心匯成愛的海洋,就能讓無助的人們挺起自信的脊樑去奮力實現自己的夢想!愛心無止境,助學見真情。平頂山市愛心之家志願助學協會“圓夢大學,助力放飛夢想”,愛心資助貧困大學生行動期待您的參與!

各種關愛貧困家庭的倡議書(三)

扶貧濟困、奉獻愛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樂善好施、助人為樂,是時代新風,也是時代要求。

20xx年10月17日是我國第4個扶貧日,也是第25個國際消除貧困日。組織開展扶貧日系列活動,對於深入實施大扶貧戰略、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具有重要意義。

向深度貧困地區決戰的衝鋒號角已經吹響。在州委、州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經過全州各級各部門的艱辛努力和州內外社會各族各界人士及愛心企業的支持幫助,全州脱貧攻堅各項工作正在有效開展,精準扶貧和易地扶貧搬遷取得了顯著成效,20xx年順利實現了10.01萬貧困人口脱貧。但是,我們仍有33.22萬生活在貧困線下的兄弟姐妹,仍有165個深度貧困村,要啃下這塊“硬骨頭”,到20xx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目標,任務艱鉅,時間緊迫。這迫切需要您伸出援助之手,集水滴成甘露,匯溪流成大海;需要匯聚社會各方力量,攜手同心攻堅拔寨!

在此,我們呼籲:全州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駐州官兵、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積極參與到扶貧濟困愛心捐助活動中來,以實際行動幫助貧困家庭困難羣眾走出困境、擺脱貧困!

我們倡議:大家一起慷慨解囊,紓困解難,迅速行動起來,伸出援助之手,獻出愛心,點燃希望!

我們堅信:付出的是愛心,收穫的是真情;播種的是善良,收穫的是感恩。有大家的共同參與,點滴善舉必將匯聚成扶貧濟困的強大洪流,必將點燃脱貧致富的夢想,必將助力脱貧攻堅,必將加快全面小康步伐,實現同步小康目標。

我們誓言:在脱貧攻堅的路上共同發力,絕不讓一户貧困家庭、一個貧困人口掉隊,共同邁上幸福生活的康莊大道!

我們承諾:一定以公開、透明的方式,搭建好扶貧濟困募捐資金的管理和使用平台,將您的善舉更直接、更精準、更快捷地傳遞給需要幫助的人,讓全社會的愛心涓流匯成湧潮。

愛心無論多少,善舉不分先後。“10·17”邀你一起,與愛同行、奉獻愛心!期待您的參與!

各種關愛貧困家庭的倡議書(四)

這就是真實的山區孩子,用你的愛心,盡一份綿薄之力。

這裏是海拔超3500m的藏區。高原地區的雲總是很低,淅淅瀝瀝的雨也是毫無徵兆的説來就來。孩子們奔跑在雨中,歡騰雀躍。因為他們賴以生存的水來自天上的雨水和雪山,下雨就是大自然的饋贈。我們趟着泥濘一路送他們回家,為他們撐起的傘,就像是一朵朵雨中的盛開的花。雨過天晴,強烈的紫外線照在每個孩子們臉上,可呈現的卻是一張張無邪的笑顏。

笑容燦爛的孩子們

我來到這裏完成自己的夙願——支教。

有人曾告訴我:你沒有見過這些孩子們的時候,你一定想象不到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當你親身接觸了,感受了,體會了,你才會發現,你得到的和感悟的遠比想象的多得多。的確是這樣,從我來到的第一天,無時無刻不被這裏的一切感染着。

海子計劃支教團

孩子們熱情的冒雨排隊迎接我們的到來,那一張張笑臉上寫滿了期盼;一聲聲整齊的歡迎口號,震懾着我們每個志願者的心;那些久久不願離去的身影,温暖着每一方空氣。或許他們認為我們是幫助他們的天使。其實,他們才是天使。

孩子們的歡迎儀仗隊

聽説藏區的孩子們一生只洗兩次澡,也許一生都不會有幾件衣服。所以他們總是看上去或許和城市裏的孩子差很多,但這些並不會影響他們對生活樂觀的態度。

有個孩子對我説,他們喜歡上課的地方,因為這裏有肉。我才知道原來藏民們是因為我們的到來改善了伙食。每天能吃一次帶肉的湯對孩子已經是

當我遞給一個男孩子飯的時候,看到他十個手指的指甲都已經殘缺不完整,像是磨損的痕跡。大概是幹活留下的。我不知道一個不到十三歲的孩子在家裏每天都經歷什麼,但是我相信他之所以上課如此認真,一定是知道這樣的學習機會來之不易。他仍舊是微笑的,也是我的孩子裏最聰明的。每次總是第一個算出我出的題目,當我誇他的時候,臉上洋溢的快樂抑制不住。

課堂上的他們,總是寫了又塗,塗了又寫,當我看到他們的作業本反反覆覆幾乎要被橡皮擦破,心裏滿是心酸。我看了看滿是粉筆頭的粉筆盒,甚至覺得這些和他們比起來,真的不算什麼。我開始珍惜每一個粉筆頭,我看着他們每個人,耐心的講解每一道題。我開始課餘和他們一起玩,一起坐在台階上啃着饅頭,談天説地。那一刻,我們就像是一羣老友。

調皮是孩子們的天性。他們也不例外。這裏沒有多餘的娛樂設施。一個土堆,就能成為他們的遊樂場。當我問:你們課餘喜歡玩什麼,孩子們告訴我,他們想玩籃球,足球。女生們説喜歡捉迷藏。我想,或許是真的他們熱愛,或許是,他們根本不知道除了這些,還有什麼。

我十分慚愧。

當我抱怨上課煩躁,不願看書的時候,他們卻站着認真聽仔細一字一句。

當我抱怨吃的不好,挑這挑那的時候,他們卻蹲在台階上吃着白水饅頭。

當我抱怨地鋪僵硬,房間擁擠的時候,他們卻擠在一個小房間裏相擁取暖。

當我抱怨沒水洗澡,自來水冰涼的時候,他們卻在喝着僅有的水管水甚至都不捨得洗衣服。

有序的排隊打飯

儘管如此,你仍然可以看到他們處處的笑臉。

小臉

是孩子們讓我明白幸福原來可以這麼簡單。於是我開始改變,開始放下桀驁,放下刁蠻,放下自負,放下負能量。因為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處處充滿着希望。

是他們讓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

我不曾想過在這樣的山區,孩子們還能如此樂觀,懂禮貌。見面脱帽90度的鞠躬,附上一句真誠的老師好。下課時的三句齊刷刷的起立:“老師辛苦了,老師謝謝,老師再見。”不需要班長帶頭,大家不約而同,聲音洪亮,透徹心扉。

三伏天的七月,在這樣的海拔下卻相當寒冷。晚上個位數的温度,孩子們沒有多餘的衣服,下了晚自習便早早地回到了宿舍。沒有能再艱苦的條件了。我不能想象到了冬天,他們如何度過會更加寒冷的夜。大家擠在一起相互取暖,沒有絲毫的抱怨,看到我們來,臉上更是洋溢着燦爛的笑容。那笑,真的能觸動人心。

我總想為孩子們做點什麼。我問孩子們:你們將來想做什麼?孩子們説得最多的是:老師。

我問為什麼?

有個孩子説:因為老師是無私的,能教人很多知識,幫助別人。他們想學習,也想幫助別人學習。

每次想到這裏,哪怕是回憶起這句話,我都忍不住鼻酸。

出生在教育家庭的我,從來沒有對老師這個詞理解的這麼透徹。哪怕是影響了我一輩子的母親。我現在開始理解,每當我每天拖着疲憊的嗓子下課,看着滿手的粉筆灰,想到的卻是母親。現在我明白當時支持着她的和現在支持着我的是一樣的——是講台下的孩子們。

我開始對教育充滿了敬畏,開始明白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麼重。這不是義務,而是責任。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無時無刻不在影響這些樸實的孩子們。

或許我們這樣短的時間不能改變他們的生活,不能改變他們觀念,更不能幫助他們實現夢想,走出大山。但是我真的希望能儘自己的微薄之力,哪怕能幫助一個人,一小段時間,至少他們會更幸福。

我開始用簡書,開始第一次想記錄下生活。雖然沒有什麼穩步,但我只是單純的想記錄下這些事情,以便在將來的某一天,當我迷茫不知所措時,如果回憶起這些孩子們的笑臉,能讓我走出陰霾,帶着希望繼續前行。

最後,聽聞我來支教,很多朋友們告訴我説想給孩子們捐贈一些物資,在這裏我感謝所有的聯繫我想幫助孩子們的朋友們,但是閉塞的山區不通快遞,無法收到你們的愛心。

但目前事情有了轉機,我的老東家—京東,聯繫我説願意無償提供運輸,並內部發起募捐,可以為我提供寄送地址,把所有捐贈者的物品一併用京東快遞開進山路,來到村裏為孩子們帶來一些物資。聽到這個消息十分激動。我終於可以為孩子們真正的做些事情了。

我只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研究生,在國外讀書平常沒辦法回國,只能借用暑期來完成夢想。沒辦法一直陪着孩子們,但我總想給孩子們留點什麼。我只是單純的想幫助孩子們,所以我連夜寫下了第四篇文章,希望所有看到這篇文章並願意儘自己綿薄之力的好心人,聯繫我進行募捐。

我在此鄭重承諾:本次募捐,只收物品,不收任何形式的錢。孩子們缺舊衣物,作業本,文具,娛樂等。這是我生涯個人第一次做募捐,也給第一次想真正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所有通過我捐贈的募捐者,我會一一登記你們的姓名和捐贈物品。並在物品到了以後安全送到孩子們手中,並給每個捐贈者一個回執。不接受匿名捐贈,再次重申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錢的捐贈。我不想讓活動變味。

各種關愛貧困家庭的倡議書(五)

社會各界愛心人士、愛心企業、各機關、企事業單位:

愛心是一股清流,盪滌着世間的塵埃;捐助是一片陽光,温暖着心靈的期盼。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們的身邊還有不少困難羣眾,他們有的是殘疾人,有的是孤寡老人,有的是因病致貧、下崗致貧的困難羣體……他們急需社會各界的鼎力援助,幫助他們早日擺脱貧困,和我們一起共同奔向幸福美好的明天。

不管您捐出5元、10元、100元……還是捐一本書、一壺油、一袋米,都是您的一份愛心,我們都會將您捐贈的物資轉交給需要救助的困難羣眾。您也可以下載社會扶貧網APP查看貧困户需求,進行一對一捐贈。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當你慷慨捐助之時,付出的是愛心,收穫的是真情;播種的是善良,收穫的是感恩。捐款不論多少、善舉不分先後。讓我們齊心協力,迅速行動起來!

我們期待您的積極參與,衷心感謝您的支持!

捐贈方式不限:可由各單位、各企業集中組織捐贈,也可個人直接將物資捐到渝水區袁河街道辦事處扶貧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changyi/z3mk0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