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倡議書 >

2022年弘揚文化倡議書(通用10篇)

2022年弘揚文化倡議書(通用10篇)

2022年弘揚文化倡議書 篇1

上午,秋高氣爽,我們快樂牛牛小隊舉行了第二次小隊活動,跟着課本,來到了河坊街和吳山廣場,尋找中國的傳統文化。

2022年弘揚文化倡議書(通用10篇)

走進河坊街不久,我們就看到一家店門口有個招牌,上面畫着一條卡通的龍,還寫着大大的“龍鬚糖”三個字,有個叔叔在裏面忙着做着什麼,一個阿姨招呼我們上去看看。我們往前湊上去看,叔叔面前的櫃枱上放着一盆花生芝麻和白糖的餡料,只見他從抽屜裏拿出一把像細細白白的毛線一樣的東西,從盆裏舀上一勺餡料,放在“毛線”裏,然後把它們捲成四四方方的“棉被卷”,放到邊上的盒子裏,很快盒子裏就有了十牀小“棉被”。這就是龍鬚糖嗎?味道不知道怎麼樣?這時候,邊上的阿姨説:“小朋友,買點龍鬚糖吧!”

看我們大家都很有興趣,媽媽就掏出錢給我們買了一盒。新出爐的龍鬚糖歸我們了!大家每人拿了一個就開始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我迫不及待地把一整塊龍鬚糖塞進嘴巴,一半的糖露在了外面,嘴裏的糖一下子就化了,好粘啊,邊上的小朋友就笑話我,“看看盧知鑑,像不像長了龍鬚啊!”“你吃這麼快,怎麼能嚐出味道,日記怎麼寫啊?”我趕緊把露在外面的糖咬了下來,一口一口地慢慢吃,甜絲絲的,糖裏裹着的花生、芝麻香噴噴的,非常美味。我吃完一塊,舔舔嘴巴,呀,下巴上還真留着一條“鬍鬚”呢!我讓媽媽幫我拍了一張“鬍鬚”照,然後又伸手抓了一塊龍鬚糖開始吃,邊吃還邊看盒子上的介紹,原來龍鬚糖已經至少有500年的歷史了,龍鬚是從麥芽糖裏抽煉出來的纖幼銀絲精製出來的,它的名字還是明朝正德皇帝給取的呢。

吃完了龍鬚糖,我們去了方回春堂,參觀了這家始創於1649年、364歲的中藥老店;然後看了神奇的吹玻璃、有意思的拉大片、捏糖人,還品嚐了糖蝴蝶和杭州有名的定勝糕,體驗了抖空竹這項民間活動,最後還去參館了朱炳仁銅雕館,見識了不可思議的銅雕藝術。

一個上午很快就過去了,我們的探尋傳統文化之旅結束了,大家意猶未盡地離開了吳山廣場。

2022年弘揚文化倡議書 篇2

“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及其產品。而傳統文化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並保留在現實生活中、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沒有文化的繼承就沒有文化的積累。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的源泉,立足於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我們不能離開傳統,空談文化創新,任何時代的文化,都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對於一個民族和國家來説,如果漠視傳統文化,將會失去文化創新,失去時代精神的根基。

我們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有着五千年的輝煌歷史。由於地方和氣候等條件差異,不同的地方形成不同的風俗文化,相互交接,構成了我們中華文化的多樣性。其中,我們古老的佛山,有着上千的文化歷史,文化風俗,更是嶺南文化的帶領着。由於佛山有着獨特的水鄉風情,出現了以陶瓷、木板年畫、剪紙和秋色代表的傳統文化。

在佛山境內發現的造跡記載,早在二千多年以前,佛山就已經有燒製陶瓷的作坊,他們的陶瓷不但製作精美,而且技術在世界上有着領先水平。據説,佛山的陶瓷出口到國外,價格比黃金還貴。可見,這一項傳統文化有着深厚的歷史底藴。時至今天,佛山人民不但繼承這一傳統文化,還給予了飛躍式的發展。在石灣,一間又一間大型陶瓷製造廠拔地而建,一件又一件精美的陶瓷公仔。在五百年的龍窯——南風古灶中煉成,這是值得我們佛山人自豪,體現文化在發展過程中繼承,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髮展。

與此相反的是佛山木板年畫這一項傳統文化,在歷史上曾經是如此的風騷,有着許多製作工場。時至今天,這一項傳統文化逐漸失去了羣眾基礎,工場也一間一間關閉,只剩下幾間作坊苦苦經營。木板年畫面臨失傳。它作為一項文化藝術,被稱為民族精神火炬,是佛山文化乃至中國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加以挽救發展,讓它重獲生機,繼承發展。

對於傳統文化,不管是贊成還是反對,誰也不能不面對它的影響,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才能興旺發達。

傳統文化是一筆難以預料的財富,它猶豫一個邁向天堂的階級,它能夠增強我們對民族的認同感,為我們的精神提供了棲息之地,同時也豐富了我們精神樂園,同樣的我們面對一些有着不良影響的因素,它的存在侷限了我們的思想,抑制了我們的發展,控制了我們的取向。

我們要根據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合理地使用或改造,在現今社會發展中,隨着我們的經濟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優異的傳統文化對於我們來説是一個良好的導向標,佛山的發展,有賴於我們的文化古蹟,傳統文化的建築有着優美的藝術造型,豐富的藝術裝飾,例如:祖廟、梁園、清暉園等……另外佛山的陶瓷也推動了佛山乃及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為當地的發展提供了不少的幫助。粵劇也是我們這裏的特色,已經延續了很長的時間了,具有悠久的歷史,藴含着豐富的文化內涵,它的發展使我們的精神樂園得到滿足。所以面對傳統文化,只有我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就能發展自己當地的特色,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2022年弘揚文化倡議書 篇3

我國是擁有5千年悠久歷史的國度,同時也是擁有眾多自古留傳下來的精美、精彩的傳統民間藝術,他們有:皮影、剪紙、編織、繡花、獅子舞、塑作藝術、雕鐫藝術等等,都是很著名的民間藝術,也是中華文化瑰寶,更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傳統藝術不在是單純的藝術更是留傳了上千年的古董級的藝術,是中國歷史的見證,更是老祖宗、老一輩的人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傳承的不單是藝術,更是在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價值。

然而,如今有很多傳統民間藝術因沒有人繼承、沒有大眾關注、沒有觀眾去欣賞而無法傳承,從而失傳、消失。就像我昨天發表的在西安旅遊觀看木偶戲、皮影戲感受文章所説,當今還在從事或是堅持在傳統民間藝術道路上的從業人員大多數都是老一輩人,年輕人為數不多,而這些民間藝人並不向現在藝人一樣紅遍全國、走紅地毯那麼風光無限,也不想現代藝人出場費動輒幾十萬到幾百萬甚至上千萬。而還是在默默的為遊客演出,演出完畢後還要靠收集遊客留下的瓶子等物品增加收入。心裏一陣陣的涼意席捲而來,也為我國傳統民間藝術的發展而擔憂。

同時,內心不斷反問自己如今還存在為數不多的民間藝術在若干年後還能欣賞到這些嗎?在若干年後是不是隻能在博物館或歷史記載裏面才能看到它們的身影嗎?那是一件多麼可悲的事啊!

因此,我在此倡議中華民族全體兒女們讓我們一起用實際行動來保護、傳承、繼承我國為數不多的僅有的傳統民間藝術,它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精髓的象徵,是中華民族5千年悠久歷史的見證,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價值所在。倡議大家一起行動起來。首先,希望從國家層面提高現在正在從事傳統民間藝術的藝人福利待遇。在此,從社會層面望各大媒體、單位、學校加大宣傳傳統藝術,加大傳統藝術教育。最後,從個人層面希望有更多的大眾、更多的中華民族兒女去關注、瞭解中華民族傳統藝術、更多的大眾、年輕一代人能去繼承、傳承中華民族傳統藝術,讓我國傳統民間藝術能繼續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不在失傳。

中華民族的兒女們,讓我們一起將中華民族的傳統民間藝術繼續傳承下去、讓我們為我國傳統民間藝術保駕護航讓它走的更遠、走的更好、讓我們一起攜手將中華民族的傳統民間藝術發揚廣大、留傳海內外、留傳全世界!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不在讓中華民族的傳統民間藝術失傳、消失。

本人聲明:不為本人、也沒有攻擊現代藝人的思想,只是單純提出保護傳統藝術建議,不想傳統藝術失傳、消失。看到這篇文章的觀眾望能和木偶戲、皮影戲一起轉載讓更多人瞭解,讓更多人能一起行動。謝謝

2022年弘揚文化倡議書 篇4

西雙版納哈尼族同胞們:

我們都是西雙版納哈尼人,是西雙版納世居民族,也是守護和開發這片神奇而美麗古老土地的參與者和見證人。一千多年前,我們的先輩們為了尋找更為理想的居住環境,離開故園佳滇,不遠千里,長途跋涉,遷徙到神祕的勐泐王國,與傣族等其它民族一起共同守護這片廣茂的山林,開墾肥沃的疆土,記錄下了一幕幕悲壯的歷史故事,書寫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讚歌。哈尼人汗水澆灌山地農田,雙手描繪錦繡山寨。一撥又一撥哈尼人在這裏繁衍生息,一代又一代哈尼人傳統美德在這裏傳承,不斷書寫着歷史,推動社會的發展。

一唱雄雞天下白。新中國的誕生使山寨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在黨和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哈尼兒女翻身做主人,走社會主義康莊大道,興辦學校,學習文化,增長知識,拓寬視野,建設家園,哈尼人融入了民族團結的中華大家庭,用特有的民族性格和精神風貌書寫着嶄新的歷史。

每一個民族都有引以自豪的歷史和文化,哈尼族也不例外。哈尼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先輩們靠聰明才智,以口傳身授的方式記錄了哈尼族文明成果,猶如一朵絢麗多姿的奇葩開放在中華民族文化之林。

但令廣大哈尼族有識之士擔憂的是,在強勢文化的影響和各種文化的融合中,哈尼族賴以生存的傳統文化受到衝擊,有的被邊沿化,甚至不少哈尼族優秀傳統文化漸行漸遠,人們惋惜之餘不斷呼籲,希望儘快採取措施搶救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這是有識之士的呼聲,也是廣大同胞的願望,更是黨和政府的要求。哈尼族學會作為哈尼學研究的羣眾性學術團體責無旁貸,應當承擔起傳承和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的重任,為構建富裕、民主、文明、和諧的西雙版納,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貢獻微薄之力。為此,西雙版納州哈尼族學會召集縣市哈尼族學會負責人及有關人士商議,並提出倡議,希望得到哈尼同胞們的理解和支持。

一、 保護哈尼族傳統民居建築樣式

(一)哈尼族村寨建設要統一規劃。做到修道路、建民居都要服從規劃要求,禁止各行其是。

(二)民居建築根據各村寨村民實際,既可以修建竹木結構的老式房,也可以修建現代磚混結構的新式房。但不管修建哪種形式的民居都應該保留哈尼族傳統民居特色,包括供人上下用的樓梯、燒火做飯用的火塘,以及屋頂裝飾標誌“把函”等。

(三)民居建築是一項投資大,實用年限長的安居工程,用户應該請專業人員設計,按設計方案施工,並把好建築質量關。

(四)為保護哈尼族傳統民居特色,州人民政府委託州設計院設計了《西雙版納哈尼族民居建築方案》,徵求意見後供哈尼民眾選擇。這是保護哈尼族傳統民居的引導性措施,值得借鑑和參考。

(五)建議各級政府出台保護民族民居的措施,並以資助補貼或獎勵的辦法推動保護民居工作有效開展。對保存完好的哈尼族傳統村落採取特殊措施加以保護。

二、堅持父子連名的取名方式

(一)堅持父子連名取名方式。父子連名取名方式,便於記

憶,容易流傳,是哈尼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每一個哈尼/阿卡然值得驕傲和自豪的文化現象。因此,每一個哈尼/阿卡然都要堅持父子連名取名方式,讓民族香火相傳,子孫後代相連。

(二)姓氏取名(取學名)為時代發展中的文化現象,由當事者作主,他人不宜干涉。

三、傳承哈尼族傳統喪葬習俗

(一)哈尼族同胞要繼續發揚哈尼族優良傳統,堅持村民去世後在本村墓地木棺土葬的習俗,不立墓碑,不燒香,不掃墓,做優秀傳統文化的守護者、繼承人。

(二)各村民小組要承擔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引導村民遵守村規民約,制止不良現象的發生。

四、堅持哈尼族村寨立寨門(老扛)傳統習俗

(一)堅持哈尼族村寨立寨門的傳統習俗。已立寨門的村寨做好維護工作,並在“老扛翁”之時舉行祭祀寨門活動,具體日期為毎年公曆3月屬猴日舉行。

(二)未設立寨門的村寨應召開村民大會,統一思想,選擇合適 的時機舉行立寨門儀式,傳承民族傳統文化,教育青少年一代。

(三)寨門正門一般由兩柱一樑組成,樑上設台階(三、五、七台階),兩側附門是整體寨門的組成部分。

(四)傳統意義上的寨門都由木質材料構成,但隨着時代的變遷,可由其它材質代替。

五、是否恢復“神龕” 由村民作主

“神龕”,即祭祀台,哈尼族稱之為“阿噴把老”。“ 神龕” 是祭祀已故先人,教育後代,繼承優良傳統,請求神靈保佑安康的祭祖習俗,是否恢復“神龕” 由村民作主。

六、統一哈尼族傳統節慶活動

(一)“嘎湯帕”節。1987年,西雙版納州人大常委會以立法的形式,把每年公曆元月2—4日定為哈尼族傳統節日“嘎湯帕”節。這是黨和政府對哈尼族同胞的關懷,也是對哈尼族節慶文化的認可,哈尼族同胞都要照此執行。

(二)“紅秀阿培”節。“紅秀阿培”,即“紅秀翁”,也稱“紅秀紅命翁”, 節慶日期為每年公曆3月底4月初第一個屬猴日。

(三)耶苦阿培”節。“耶苦阿培”節,即“耶苦扎”,哈尼族為紀念歷史上的治蟲英雄“耶苦”而設,延傳至今,具有十分重要的紀念意義。該節在公曆7月最後一個屬牛日開始。

2022年弘揚文化倡議書 篇5

我國是擁有5千年悠久歷史的國度,同時也是擁有眾多自古留傳下來的精美、精彩的傳統民間藝術,他們有:皮影、剪紙、編織、繡花、獅子舞、塑作藝術、雕鐫藝術等等,都是很著名的民間藝術,也是中華文化瑰寶,更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些傳統藝術不在是單純的藝術更是留傳了上千年的古董級的藝術,是中國歷史的見證,更是老祖宗、老一輩的人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傳承的不單是藝術,更是在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價值。

然而,如今有很多傳統民間藝術因沒有人繼承、沒有大眾關注、沒有觀眾去欣賞而無法傳承,從而失傳、消失。就像我昨天發表的在西安旅遊觀看木偶戲、皮影戲感受文章所説,當今還在從事或是堅持在傳統民間藝術道路上的從業人員大多數都是老一輩人,年輕人為數不多,而這些民間藝人並不向現在藝人一樣紅遍全國、走紅地毯那麼風光無限,也不想現代藝人出場費動輒幾十萬到幾百萬甚至上千萬。而還是在默默的為遊客演出,演出完畢後還要靠收集遊客留下的瓶子等物品增加收入。心裏一陣陣的涼意席捲而來,也為我國傳統民間藝術的發展而擔憂。同時,內心不斷反問自己如今還存在為數不多的民間藝術在若干年後還能欣賞到這些嗎?在若干年後是不是隻能在博物館或歷史記載裏面才能看到它們的身影嗎?那是一件多麼可悲的事啊!

因此,我在此倡議中華民族全體兒女們讓我們一起用實際行動來保護、傳承、繼承我國為數不多的僅有的傳統民間藝術,它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精髓的象徵,是中華民族5千年悠久歷史的見證,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價值所在。倡議大家一起行動起來。首先,希望從國家層面提高現在正在從事傳統民間藝術的藝人福利待遇。在此,從社會層面望各大媒體、單位、學校加大宣傳傳統藝術,加大傳統藝術教育。最後,從個人層面希望有更多的大眾、更多的中華民族兒女去關注、瞭解中華民族傳統藝術、更多的大眾、年輕一代人能去繼承、傳承中華民族傳統藝術,讓我國傳統民間藝術能繼續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不在失傳。

中華民族的兒女們,讓我們一起將中華民族的傳統民間藝術繼續傳承下去、讓我們為我國傳統民間藝術保駕護航讓它走的更遠、走的更好、讓我們一起攜手將中華民族的傳統民間藝術發揚廣大、留傳海內外、留傳全世界!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不在讓中華民族的傳統民間藝術失傳、消失。

2022年弘揚文化倡議書 篇6

親愛的同學們:

為了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培養同學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加強學生的傳統文化歸屬感,引發同學們對傳統文化現象的思考。對此大連理工大學化機1401小組開展“修德”活動,促進同學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向更深層次發展,讓同學們從國學的至善至理箴言中感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髓,更好的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對於傳統文化的繼往開來。

德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核心內容,其負有更深的傳承意義。德是古代君子所遵守的內心底線,德是古代君子的標籤,惟賢惟德,能服於人。中華文明五千年,人民以德養育家庭贍養父母,臣子以德報效祖國。中華民族因德的可以傳承,所以德必然會作為一種文化繼續傳承下去。道德是一個人的自身修養,是反映一個人品質的鏡子,照出一個人真實的面貌;道德是人類建立美好生活的基礎,沒有了道德,人類就沒有了核心。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更應有德,以此我們才可以是國家更加的昌盛。

我們知道修德是重要的,並且是必要的。修德,它絕對不是深山老林中的老朽之人才應追求的,在新時期,對於這個國家最新鮮最活躍的血液——大學生有着不同尋常的意義。 大學生應行動起來,日常主動反思總結自己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不足,更好地在現實生活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德才兼備的大學生。為此我們組織“修德”活動,提出如下倡議:

一、內修君子之心;孔子説這樣的聖人都要每日三次地反省自己的行為,何況是涉世未深的我們,需要我們對自己反省的地方有很多,有時問題的答案不在其他,而就在我們自己的內心深處,這也是我們旗幟活動中修德手環的主要目的之一,通過對自己每日行為的反省能讓我們對自己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到自己,就像新教徒所説的:自助者天助也!

二、待人的寬容之心;“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這既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讓,而是寬容。 寬容並不是人與生俱來的,它是隨着人們知識不斷地豐富、智慧不斷地增加、修養不斷地提高,才慢慢感悟出來的道理。做到寬容,很不容易,沒有很好的自我修養是做不到的。寬容是一種涵養,它能陶冶人的情操,帶給你心靈的安寧和恬靜。所以要學會與人打交道,以誠信、寬厚、善良之心待人,任何時候,都要笑口常開,君子不與小人計較。處理問題,彼此多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不要感情用事。“大腹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三、生活的友愛之心;公民彼此友好、相互關懷、惺惺相惜。這是公民友愛的特徵。生活永遠是共同生活,幸福永遠是共同幸福。美好永遠是共同美好。“各美其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 ,特別是與親友之間的感情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彌足珍貴的,所以我們的活動中有向父母打電話的活動,就是要喚醒大家對這種人生中珍貴情感的重視,所以我們也呼籲大家能在有時間時多給在家的父母打打電話,給遠方的好友同學保持聯繫。 修其身,正其德,讓我們反思總結自己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不足,更好地在現實生活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德才兼備的大學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2022年弘揚文化倡議書 篇7

隨着現代高科技的迅猛發展及電子技術的應用,電腦辦公、微機打,加強了漢的使用性,是人類社會文明又一大進步。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那就是另一面,削弱了人們對漢的書寫能力。從二十世紀的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初電腦的出現和普及,進入了各個領域,即文化教育、醫療衞生、學校家庭及網絡辦公等,無所不及。徹底的改變了漢的書寫方式。對中華傳統的漢書寫文化,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可謂時間短,變化快。電腦代替了文書寫的實用性,不管是硬筆還是毛筆都弱化了它的功能,特別是硬筆。比如有的機關幹部提筆忘,甚至有的乾脆都不會寫了。尤其是對中國小生影響極大,對於他們來説,漢的書寫不重要了,寫好寫賴都一樣,反正有電腦了。

書法藝術在我國大約已經存在、發展了兩千多年。它一路輝煌,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過去的兩千多年裏,相繼湧現出來的書法藝術家燦若羣星。他們的光芒至今還輝耀在中華文化的天空。我國的書法藝術這一中華文化的瑰寶、國粹,兩千多年來之所以長盛不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書法藝術和漢的書寫與文的實用融為一體。如果沒有實用性,它的價值就得不到充分的體現和利用。正因為書法藝術和書法的實用性結合得太緊密了,一旦這兩者相互剝離開來,就必然會給書法藝術的存在和發展帶來沉重的打擊。

巨大的變化,也帶來巨大的危機,造成國人書寫漢能力和水平下降,也着實讓人擔憂。

我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向國人提出倡議:

1、從我做起,提高對中華漢書寫認識,瞭解中華兩千多年的書寫漢的歷史和文明。提升現代科技給漢書寫帶來的危機感,在熟練使用電腦的同時,提倡動手、動筆寫。

2、從家庭做起,因為家庭是社會的一細胞。讓每一個家庭都融入現代文明的大潮流中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早期教育,早期漢書寫,為以後學校讀書、識、寫奠定基礎;老年人利用閒暇時間,寫寫,記記事,增加樂趣。

3、從學校做起,學校教育承擔着國家教育的重擔,俗話説“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漢書寫要從中國小抓起,從教育抓起,從教師入手,提高書寫興趣和愛好。學校要給學生創造和展示書寫漢的平台。要求學生:“立大志,做善事,做好人,寫好”。

4、從國家和社會抓起,重視漢的書寫,提升書法藝術的生命力。要通過各種輿論和媒體給書法藝術搭台,要通過各種形式比賽和展覽給書法愛好者、欣賞者創造平台。要制定書法教育大綱,開設書法專業課程,普及書法知識和理論,提高書法師資隊伍水平。培養國人的書法藝術欣賞能力,開拓書法藝術存在和發展得新空間。願書法藝術再度輝煌,讓書法藝術之樹常青。

2022年弘揚文化倡議書 篇8

全國各族同胞、海外僑胞們:

漢是中華文明之魂、生命的符號,也是先祖以無窮智慧創造的、世間獨有的文化傳播工具。

漢揭示了人生奧祕、宇宙規律,解讀民族意識、感悟民族和諧都離不開漢;表明人與人、人與自然(天地、動物、植物、礦物)以及人與暗物質之間的關係,也需要智慧的符號來表達。

漢經歷數千年的發展,從形、音、意各個方面已日臻完善,點、橫、豎、撇、捺筆劃中藴含着自然的哲理與警示。中華各族人民的和諧與繁榮,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與充滿靈性、象徵詩性的漢息息相關。為了敬惜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我們特向全國各族同胞、海外僑胞發出以下倡議:

一、充分認識敬惜漢的重大意義。

敬惜漢就是禮敬先祖、尊重和繼承民族的創造精神;敬惜漢就是傳承文明、弘揚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敬惜漢就是淨化心靈、傳承孝道、尊重自然、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美德。

二、充分認識學好漢的重要性。

學好漢,從聖人古訓到先賢名言,從《惜訓》到佛家經典均有論述。漢為世間至寶,國之遺產。她能使凡者聖、愚者智、貧者富、富者善、病者康。學好漢,必能使人聰明睿智、福壽康寧,現身獲其壽之五福,後裔得伊訓之百祥。在科學技術、經濟文化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更應以迴歸自然、關愛環境的心態,高度重視中華民族之瑰寶——漢,以符合自然之道的方式學好漢,認真領會,準確把握。

三、應在日常生活中培養敬惜漢的美德。

我們應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的行為中,對有漢的書籍、紙張、袋子以及各種物品等,均不可亂扔亂拋。可回收利用的送往回收站,無法回收的可焚化後埋於淨處。切不可以書作枕、作凳、墊物;以報紙當鋪坐、塞牆孔、包鞋、包物;以紙擦物品、當手紙,甚至將漢踩踏於腳下等。有條件者可建惜爐,正確焚化之。

四、國家提出以德治國,要構建和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美好型社會,為我們倡導敬惜漢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契機。

我們作為炎黃子孫的一分子,一定要敬重、珍愛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正確使用漢,儘可能避免錯別,不以拼音取代漢。同時,要嚴禁亂寫亂畫,特別是不要在文物古蹟上亂題亂寫,保護好國家文物。

我們強烈呼籲:

1、把漢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申報,以保護中華古國僅存的漢體系;

2、設立“漢日”,以號召全民敬惜漢;

3、國家應立法規範漢的使用、保護。讓漢這塊人類瑰寶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全國各族同胞、海外僑胞們,行動起來吧!讓我們一起在工作、生活的行為當中,以實際行動敬惜漢,弘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2022年弘揚文化倡議書 篇9

全國各族同胞、海外僑胞們:

中華民族漢,是中華文明之魂,是生命的符號,是先祖以無窮智慧創造的世間獨有的文化傳播工具。揭示人生奧妙、宇宙規律,解讀民族意識,感悟民族和諧都離不開文;表明人與人、人與自然(天地、動物、植物、礦物)以及人與暗物質之間的關係,也需要智慧的符號來表達。中華民族漢,她歷經數千年的發展,從形、音、意各方面已臻完善,於點、橫、堅、撇、捺筆劃中藴含著自然的哲 理與警示。各族人民的和諧與繁榮,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與充滿靈性、象徵、詩性的文息息相關。為了敬惜漢,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我們特向全國各族同胞、海外僑胞發出以下倡議:

一、充分認識敬惜漢的重大意義。敬惜漢就是禮敬先祖,尊重和繼承民族的創造精神;敬惜漢就是傳承文明,弘揚和發展優秀的傳統文化;敬惜漢就是淨化心靈和傳承孝道,傳承尊重自然、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美德。

二、充分認識學好漢的重要性。學好漢,從聖人古訓到先賢名言,從《惜訓》到佛家經典均有論述。漢為世間至寶,國之遺產。她能使凡者聖,愚者智,貧者富,富者善,病者康。學好漢,必能使人聰明睿智,福壽康寧,現身獲其壽之五福,後裔得伊訓之百祥。在科學技術、經濟、文化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更應以迴歸自然、關愛環境的心態,高度重視中華民族之瑰寶——漢,以符合自然之道的方式學好漢,認真領會、準確把握。

三、應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對有漢的書籍、紙張、物品以及各種印有漢的袋子等等,均不可亂扔亂拋。切不可以書作枕、作凳、墊物;以報紙當鋪坐、塞牆孔、包鞋包物;以帶之紙擦物品、當手紙甚至將漢踩於腳下等。有條件者可建惜爐,將帶紙張加以焚化。

四、普願廣大同仁,大力勸説親朋好友、單位 同志,若逢生日、祝壽、婚慶、入學、升職喬遷、開工開業、落成典禮,以及過年過節,不要燃放煙花鞭炮,免得糟蹋紙獲罪。同時,也希望製造鞭炮的廠家,切勿再用紙生產鞭炮。

五、不用同音異,肆意篡改成語、文;不用貶詞邪意曲解、歪解成語、漢辭作曲藝、遊戲供人取樂。這是污踐、詆譭漢傳承,毀滅中華聖人血脈,罪不容誅。望世人引以為戒,切莫冒此天下之大不韙。另外,不倒貼、倒寫、倒畫漢;不在污穢、廁所、地面、低窪潮濕之處圖寫和張貼文。

六、國家提出以德治國,要構建和諧社會,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這為我們倡導敬惜漢、珍愛帶紙張,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契機。我們作為炎黃子孫的一分子,一定要敬重、珍愛中華民族的文,正確使用漢,儘可能避免錯別,不以拼音取代漢,同時要嚴禁亂寫亂畫,特別是不在文物古蹟上亂題亂寫,保護好國家文物。我們強烈呼:把漢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申報,以保護中華古國僅存的漢體系;設立漢日,以號召全民敬惜漢;國家應立法,規範漢的使用與保護。讓漢這塊人類瑰寶生生不息,代代相傳。全國各族同胞、海外僑胞們,行動起來吧!讓我們一起在工作、在生活的行為當中,以實際行動敬惜漢,弘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XX年七月

2022年弘揚文化倡議書 篇10

二胡的悠揚踩着三月斜雨的韻腳,沁過薄霧和窗紗,微微的還有些許暖意。冉冉檀香瀰漫着空氣,讓我不覺神遊於五千年的古國文化長河中。

天地初開,萬物終歸混沌。祖先們就踏上了征服自然的征程。語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藝,文學藝術,哲學思想,道德倫理、無一不體現着祖先們的智慧,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春秋戰國以來,諸子百家的爭鳴,如一聲春雷驚雨,給華夏大地一場潤澤。道家,法家,儒家、諸如雨後春筍紛湧而出。其文學思想,道德學説更是沿用至今,令我們受益匪淺。而反自春秋《詩經》開始,先秦散文,魏晉文學,後唐詩宋詞元曲,品讀時給人以美的享受,怎不叫人感慨古文學的博大精深。從孔子的“詩可以怨”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再到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都給人們打上了一種憂患意識的烙印。從岳飛的“笑談渴飲匈奴血”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使得這種憂患意識逐步上升到愛國精神,體現了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懷。“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崇高天倫。“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不屈不撓精神。“仁者愛人”的高尚道德。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的功業抱負。“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人閒桂花落,月靜春山空”的天人共鳴等都是西方文化望塵莫及的。當世界文化的鐵蹄滾滾襲來時,總將是任何保守力量所難以抵擋。在這個物質利益至上的社會,越來越多的人追求着自己想要的物質生活。

慾望,拜金,權利等都充斥着人們的生活,一步一步的侵蝕着我們的精神世界。越來越多的人崇尚“洋節”,昔日的傳統文化進一步步被淡忘。生活中的這些情況比比皆是。追求自己喜歡的,是沒錯。可這又何嘗不是對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一種漠視?那些我們曾引以為傲的民族文化都哪去了?我記得魯迅曾説“惟有民魂是寶貴的,惟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真有進步。”尼克松也曾説“當中國忘記了自己的民族文化時,就是我們攻打這個民族的時候”覺醒吧!我希望我們用全部的聰明才智和生命熱血來傳承我們的優秀民族文化,來構建我們的祖國輝煌。

標籤: 倡議書 弘揚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changyi/nwz4o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