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實習 >實習心得體會 >

氣象觀測學實習總結報告

氣象觀測學實習總結報告

氣氣象觀測是氣象工作的基礎。它對一定範圍內的氣象狀況及其變化,進行系統的、連續的觀察和測定,為天氣預報、氣象情報、氣候分析和科學研究提供重要依據。今天本站小編整理了氣象觀測學實習總結報告,希望對你有幫助。

氣象觀測學實習總結報告
氣象觀測學實習總結報告篇一

一、 實習目的:

氣象觀測是氣象工作的基礎。它對一定範圍內的氣象狀況及其變化,進行系統的、連續的觀察和測定,為天氣預報、氣象情報、氣候分析和科學研究提供重要依據。 加強對課本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培養用目測手段對風、雲變化測量和估計的能力熟悉室外數據採集過程和對有效數據的整理過程,培養對氣象與氣候數據資料收集和整理的思維方法,加強時間概念在氣象與氣候的數據收集的有效性的過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良好個人素質。激發對氣象學與氣候學的興趣。

二、實習概況:

本次實習為期兩天,20xx年12月8日中午兩點在劉燕和張雁老師的帶領下去參觀商洛氣象局,見習包括短期天氣預報、短時預報和氣象預警系統、衞星通訊、網絡系統、天氣預報影視製作;12月9日中午兩點半在張孝存和劉燕老師的帶領下到東龍山氣象站見習參觀見習地面要素觀測(人工觀測、自動觀測)。

三、實習內容:

(一)商洛市氣象局

12月8日,中午兩點我們班乘8路公交朝商洛氣象台進發。瞭解了商洛市氣象災害的主要種類及特點以及氣象網絡中心天氣預報的形成與發佈。

1、 商洛市氣象局簡介

商洛市氣象局位於商洛市城區中心,主要承擔商洛市各地氣象站傳輸來的數據彙總與分析,並負責發佈氣象天氣預報和災害的預警報告。

在氣象台我們首先向我們講解了天氣預報的重要性。主要從商洛地形與氣候特點,商洛市主要氣象災害類型 ,各類災害在不同季節中分佈特徵及防禦重點,如何應對氣候變暖,氣象預報主要手段。

我市地處秦嶺山脈東段,位於陝西東南部,地形起伏較大,嶺谷相間,峯巒疊嶂,地勢總體西北高、東南低,最高處牛背樑海拔2802.1m,最低處商南梳洗樓附近海拔215.4m,相對高差2586.7m。山勢自西北向東南延伸,形似手掌,由北而有秦嶺主脊,蟒嶺、流嶺、新開嶺、鶻嶺、鄖西大梁 都是典型的掀斜斷塊山,這些斷塊山發肓着不對稱水系,境內溝壑交織,河流密佈,在19293km² 的地域內,分佈流長在10km 以上的河流240多條,主要有:洛河、丹江、金錢河、乾佑河、旬河等五大河流,這些河流從秦嶺主脊開始分別向東、東南和南、方向注入黃河、漢江等流域。這些河流對我市氣候調節、水汽供應以及強對流天氣的形成影響較大。另外我市這種結構複雜、山嶺縱橫交錯、千溝萬壑、浪起伏特殊的地形地貌,有利於西南暖濕空氣流入和水汽的堆積。

1.2地質結構

商洛市按區域地質構造,以斷裂構造為主,自震旦紀海侵之後,經印支運動,自北向南分階段結束海侵,三迭紀末期受印支運動影響,秦嶺整體隆升,地槽結束。燕山運動時期,沿西北—東南向斷裂,形成一些斷陷盆地,白惡紀末和新生代時期,發生了繼承性斷塊差異運動,在山間形成了紅色盆地,第四紀受新構造影響又發生斷裂,盆地裏紅層發生斷錯和褶皺。這些間歇性斷塊分異運動特點,同時遭受長期風化、剝蝕,且受洛河、丹江、金錢河、乾佑河、旬河等五大河流及其它大小支流長期切割,形成結構複雜、山嶺縱橫交錯,千溝萬壑的山地地貌與斷塊掀升地質結構。外露基巖主要為片巖、板巖、千枚巖、片狀灰巖、白雲巖、砂巖、侵入巖第四繫結構,散碎石巖廣泛分佈。由於地質作用,巖體呈裂隙發育,風化破碎,力學強度低,在降水和人類不合理工程活動影響下易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2 氣候特點

我市從氣候帶上分析,屬北亞熱帶向暖温帶過渡的季風性半濕潤山地氣候,由於地形、地貌、構造複雜,山地起伏落差大,冷暖空氣活動頻繁,山地立體氣候和局地小氣候明顯,我市自北向南年平均氣温11.0 – 14.0度,極端最高氣温40.8度,極端最低氣温-22.6度,多年平均降雨量為706—845毫米;部分縣個別年總降水量高達1307mm(商南1964年),每年6—10月間降水量佔全年的70%,年日照1870 - 2120小時,無霜期200天。區內秋季多雨,春冬易乾旱,夏季暴雨頻繁。

商洛市地處秦嶺腹地,位於南北氣候分界線邊沿,橫跨亞熱和曖温兩個過渡性季風氣候帶。轄區內呈垂直差異明顯的半濕潤山地氣候特徵。由於季風性氣候具有不穩定特性,加上70年代後期全球氣候逐步變曖等諸多因素,造成本市災害頻繁,常發生乾旱、暴雨、冰雹、連陰雨、霜凍、寒潮等氣象災害。各類災害有各自的特點,其災害比重;危害程度;危害時段均不相同。由於氣象災害頻繁發生,交替危害給經濟作物生長髮育帶來嚴重損害。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因氣象災害所造成的損失;約佔自然災害的70﹪以上,有的年份高達80﹪~90﹪。另外氣象災害又是其它自然災害源,因為它可以導致洪水氾濫,山體滑坡,還會引起交通事故、森林火災、以及經濟作物的病蟲害等。

歷年給商洛市造成較大危害的主要是乾旱,位列各類災害之首,佔總災害比重的29.6%,其次是連陰雨,佔總災害比重的24.5%。位居第二位是暴雨和冰雹,大約佔總災害比重的17%和20%。第三位是寒潮、霜凍,只佔總災害比重的3.6%和5.0%

由於乾旱是一種跨度最長的自然災害,歷年不同季節,不同作物生長時段都可能發生,造成的危害面大,多發生在土地相對集中河谷盆地一帶,並且以區域性和全區性乾旱為主,佔總乾旱次數的76.8%,應成為我市各地防禦重點。連陰雨雖屬長時間的災害性天氣過程,出現次數較多,但多以局部性災害為主,全區性連陰雨災害只佔42.7%。冰雹、暴雨是一種強對流天氣過程,由於此類天氣來勢猛,時間短,分佈區域小,所造成的災害時常以局部毀滅性為主。寒潮、霜凍,屬大範圍強冷空氣造成的凍害,短時期對部分經濟作物生長造成危害較大,但是危害時間短,經濟作物生長還有恢復期,出現的機率也小,這對於我市大範圍垂直山地氣候來説危害較輕,位居各類氣象災害之末。

各類氣象災害有各自的特點,隨着歷年季節的變化,其分佈規律對經濟作物不同生長髮育階段危害也不相同。根據上述各節分析,我市六大氣象災害在各季中的分佈有如下特徵:

冬季(前一年12月~次年2月),各類氣象災害出現的頻率較少,主要是乾旱,雖然在這一季節內氣温較低,土壤失墒慢,各類經濟作物處於體眠期,需水量小,但遇長時間大範圍乾旱可造成植物根系乾枯,輕者推遲蔭發期,重者造成大面積死亡。根據資料分析,我市每年出現不同性質的冬旱機率為0.5次,出現區域或全區性乾旱機率為0.3次. 春季(3~5月)是我市各類氣象災害最為活躍期,特別是3月下旬後全市自南向北各類經濟作物陸續進入播種、葉芽蔭發、展葉和開花期。但是在這一季節內隨着氣温緩慢回升,除區域性暴雨外,其它如:乾旱、連陰雨、冰雹、寒潮、霜凍都有交替發生的現象。根據統計,春季災害最為嚴重是霜凍過程,年平均5.6次,大範圍全區性霜凍過程年平均2.1次,其次是連陰雨和冰雹;年平均分別為1.7次;0.9次。另外乾旱;暴雨;寒潮雖有交替發生,但機率較小,多屬區域與局部性的。

夏季(6~8月)各種經濟作物已進入旺盛生長和果實形成期.該時段防禦的重點應是伏旱和局部性暴雨與冰雹災害。從大量氣象資料統計表明,歷年共出現全區域性的乾旱過程次數146次,其中(5~8月)發生春夏連旱5次,夏旱20次,伏旱45次,共計70次,年平均1.6次,而在該季節三類乾旱中,伏旱佔全區性乾旱的31%,夏旱佔13.7%,春夏連旱佔3%..伏旱佔春夏連旱和夏旱總數的64%,可見危害之大。連陰雨位居第二位,年平均1.5次,但是夏季氣温高,降水量大,土壤水分蒸發快,難以形成低温災害,對作物的正常生長無大礙。暴雨、冰雹排列第三位,年平均全區性過程只有0.3次,但是局部性過程特別多,年均分別為3.3次、1.9次。所以這兩種災害仍是夏季預防中的重點。秋季(9~11月)該時段正是各種經濟作物果實成熟採收期,在這一季內對商洛市影響最大的災害,第一位是連陰陰雨,第二位是乾旱。有旱有澇,旱澇相間,無固定規律。其中大範圍全區性連陰雨年平均1.4次,乾旱1.1次,全市性連陰雨佔不同類形連陰雨總次數的17.5%,乾旱佔25.3%。由於這兩種大範圍自然災害正好位於作物灌漿、收穫、播種期,必須採取措施,提前防範,綜合預防,減輕危害。

氣候變暖是全球現象,是人力不可為的自然現象,如果氣候繼續變暖,我市各地冬季將逐年縮短,夏季時間將提前並延長,大笵圍的乾旱和局部洪澇等其它氣象災害與一些不可提前預見性極端氣候事件次數增多,歷史上用於農事活動的二十四節氣臨界氣候將有所提前,我市獨特的垂直立體山地氣候略有變化,所以我們要面對未來氣候變化的現實,做為氣象部門應抓住暖頭冷尾未來氣候變化,充分依託氣象現代化優勢,密切注意天氣變化,隨時隨地為各級領導和政府部門提供及時準確的決策性氣象服務與合理化建議。

特別對氣象災害方面的作用。氣象災害有地震、地質災害(泥石流、山體滑坡)海嘯、乾旱、颱風、熱帶氣旋、熱帶風暴、我區的氣象災害有乾旱、暴雨、雷雨大風、颱風、低温霜凍,因為這些氣象災害造成150多億年,製作出準確的天氣預報可以讓人們提前防範,減少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所以説作為一個氣象人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細心和嚴謹科學的工作態度,氣象預報員更需要有豐富的知識和預報經驗。這樣才向各個部門提供準確的信息,各個部門根據這些信息才可以制定正確的措施,才造福人類。

了有關氣象發展的紀錄片,看完紀錄片後,我們分組在管理人員的帶領下,參觀氣象台計算機網絡系統、天氣預報和天氣預報影視製作等。

觀看氣象紀錄片,紀錄片主要講述了氣象的發展過程還有天氣預報的製作過程。氣象從古代就有觀測,經過長時間積累的經驗才有今天高水平的觀測技術,和現在高科技的觀測儀器。氣象觀測的項目包括雲、能見度、温度、氣壓、濕度、風、降水、蒸發、日照、輻射熱強度。專業氣象觀測可以分為城市氣象觀測、船舶氣象觀測、農業氣象觀測、林業氣象觀測、航空氣象觀測。天氣預報方法有數值預報法、天氣圖預報法、雷達衞星預報法。數值預報法可以預報1―7天,甚至10天的天氣;雷達衞星可以預報幾小時內的天氣,如暴雨、雷雨大風;天氣圖預報法可以預報1―3天的天氣。天氣預報的過程:氣象資料的採集――資料的傳輸――天氣預報的製作――做出天氣預報產品――氣象服務。影片還講述了一下氣象常識。

看完有關天氣預報的影片,首先我們參觀的計算機處理中心,這裏放置着目前氣象台使用的最先進的大型計算機。這些計算機的工作就是處理廣大地區乃至全球的氣象資料。這些氣象資料是從分散的氣象台站網取的。因為天氣預報和氣候分析往往需要,廣大地區乃至全球的氣象資料,使用時又是集中起來進行比較分析,這就要求各站的記錄不僅能夠準確,而且基本上代表一個地區的氣象情況,還要能夠相互之間進行比較。因此,氣象觀測的特點是:觀測記錄必須具有代表性、準確性、比較性。同時,氣象要素是隨時間不斷變化的,它的變化只有通過對大氣連續觀測,並進行天氣學分析才能瞭解。因此氣象觀測必須保持連續性,不能中斷或短缺。連續觀測記錄的年代越長,對預報業務和科研工作價值越大。因為計算機收集的數據量是很大的,所以要這些運算速度快的大型計算機。

走過計算機處理中心,我們看到在工作室裏工作人員坐在個人計算機前分析已經整理出來的資料。現在科技進步了再也不需要以前做什麼要人工,人們需要什麼資料計算機都有相應的軟件來處理,計算機制作好後,工作人員就可以分析現成的資料了。

氣象台工作人員在氣象台最後觀看的就是天氣預報影視製作。天氣預報要讓廣大人們知道才會發揮它的作用。經過各個成次的氣象工作者地努力,最後亮相的是氣象預報主持人。在天氣預報節目中我們可以知道城市天氣預報,海洋天氣預報和氣象與農情等欄目等三維立體天氣符號、天氣圖、衞星雲圖和景觀畫面,服務各方面的人羣。人門就可以根據氣象信息做好明天或未來幾天自己的計劃,如出差、旅遊、工作等。我們在天氣預報影視製作室瞭解製作工作是流程,製作儀器,還有主持人是怎樣工作的

(二) 東龍山氣象站

12月9日,下午2點30分,我們去東龍山氣象站參觀見習地面要素觀測(人工觀測、自動觀測)。

1、東龍山氣象站簡介

東龍山氣象站位於商洛市商州區正東方向(北緯33°52”,東經109°58”),建於1953年3月1日,海拔高度為742.2米

2、 地面氣象要素觀測場

東龍山氣象站的地面觀測站的觀測儀器有人工和自動的,這裏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隨着科技的發展自動觀測是一種趨勢。自動儀器的有優勢在於可以記錄各個時間的觀測數據,更清楚各個要素的變化情況;且記錄的數據的精確度更高,可以減少人為觀測誤差;記錄得出的數據直接就可以經計算機處理分析。人工觀測儀器是為了預防突發情況,不過據工作人員介紹,自他來東龍山氣象站五年間,從未用過人工觀測儀器。

地面觀測是整個氣象預報的基礎,擔負着定時地面天氣觀測並實時發報,提供天氣分析預報使用所需要的定時觀測數據。氣象觀測包括百葉箱氣温、濕度和最高、最低温度觀測,地面0釐米温度和最高、最低温度觀測,地中5、10、20、40釐米温度觀測,還有降水量、蒸發、日照、風向、風速、氣壓、雲量、凍土、積雪、電線積冰、天氣現象等項目的觀測。

在東龍山氣象站,我們見到了漏斗接雨器、雨量筒、自動雨器、蒸發器(冬季使用)、大型蒸發器(主要用於夏季)、日照筒、地面5、10、20、40釐米温度測量計等儀器。這裏的地面觀測儀器非常齊全,其本實現全套的自動化,由各種傳感器將各種數據自動採集,經處理系統後送至顯示終端。自動氣象觀測系統是一種能自動的觀測和存貯氣象觀測數據的設備。自動氣象觀測項目包括氣壓、温度、濕度、風向、風速、雨量等要素,數據採集頻率較高,每分鐘採集並儲存一組觀測數據。

四、總結:

這兩天的實習,我獲益匪淺。我十分感謝老師和氣象台站的工作人員。通過這次實習,在氣象方面的知識增加了許多,在此體驗到了氣象工作者的艱辛,收穫豐富,感觸頗多。首先我熟悉了氣象業務的整個流程,對於整個天氣預報的形成和製作都有所瞭解。並意識到了氣象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出現誤報的嚴重後果,作為一個氣象人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細心和嚴謹科學的工作態度,氣象預報員更需要有豐富的知識和預報經驗。直到自己親身經歷過了,不由得尊敬這份工作,佩服那些在無窮的壓力下工作着的人們。激發自己以後學習要認真嚴謹。

氣象觀測學實習總結報告篇三

1.1 基本概念

Ø 太陽高度

太陽高度是太陽光線和觀測點地平線間的夾角。各緯度的太陽高度日變化都是正午時刻最大日出和日落時為零。

Ø 水平面上的太陽直接輻射通量密度

太陽以平行光方式投射到與光線相垂直的面上的輻射,稱太陽太直接輻。雲和海拔是影響太陽直接輻射通量的兩個重要因子。雲是很好的反射體,厚的雲層能把大部分太陽直接輻射返回宇宙空間,使到達地面的直接輻射通量大大減少,在海拔地帶,由於太陽直接輻射穿過的大氣路程較短,輻射通量被減弱了,所以地面獲得的太陽輻射比平原地區多。

Ø 漫射輻射通量密度

來自整個天穹向下的散射和反射的太陽輻射之和,稱太陽漫射輻射。日出前後,地面接收的太陽輻射主要是漫射輻射。高緯地區,漫射輻射常常是太陽輻射的主要部分,漫射輻射通量受雲的影響很大,它隨雲量的增多而增加。陰天時只有漫射光。

Ø 總輻射

總輻射等於直接輻射和漫射輻射之和稱陰天時,由於太陽被雲遮擋,無太陽直接輻射,所以總輻射就等於漫射輻射通量密度。由於太陽高度和晝長隨時間而變化,使總輻射也有明顯的日變化和年華。多雲和陰天時,日變化特徵遠不如晴天那樣有規律。

Ø 由於太陽輻射有周期性的日變化和年變化,所以使得土温和氣温有周期性的日變化和年變化。温度週期性變化特徵,通常以最高和最低温度之差和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出現時間來描述。一日中最高温度與最低温度之差,即為日較差;一年中最熱約平均温度和最冷月平均温度之差,稱為年較差。

這是由於隨着深度的增加,土温日較差減小,位相也逐漸落後。白天,地表很熱後,熱量向下傳遞被層層阻截,因而土壤曾熱隨深度的增加而減小;夜間,土壤降温也隨深度的增加而減弱。所以土温隨温度增加而減小,大約到1m左右深度土温無日變化。1m深度以下土温無日變化的土層稱為日恆温層。由於熱量向深層傳播需要時間,所以位相隨深度增加而落後。

1.2目的意義及要求

通過實習要求學生瞭解

(1) 太陽輻射、日照時數、空氣温度和土壤温度的測定方法和記錄整理;

(2) 瞭解空氣温度的測定方法和記錄整理;幫助我們掌握測定方法和學會數據計算。

(3) 瞭解土壤温度的測定方法和記錄整理。

通過實習要求掌握

(1) 點温度表的安裝;

(2) 温度表的讀數和訂正;

(3) 太陽輻射表的安裝;

(4) 太陽輻射的測定步驟和計算;

(5) 通過實習要求學生掌握地温表的安裝;

(6) 温度計的使用;温度表的讀數和訂正。

1.3 研究內容

u 太陽輻射、日照時數、空氣温度和土壤温度的觀測和記錄整理;

u 乾濕球温度的測定;氣温最低、最高温度的測定;

u 土壤不同深度的温度的測定;

u 地面温度、地面最低温度和地面最高温度的測定。

1.4 研究區的概況

地點:西南林學院GX棟背後的林地。

2 太陽輻射和日照時數的觀測

2.1 測定內容

本次實習主要測定

(1)垂直於太陽光線面上的太陽直接輻射通量;

(2)總輻射和漫射輻射通量。

用測得的數據計算

(1)水平面上的直接輻射通量;

(2)大氣透明係數。

2.2 太陽輻射的觀測和記錄整理

2.2.1.儀器簡介

測定太陽輻射通量的儀器有直接輻射表和天空輻射表。這類儀器多屬熱點型,即利用兩種不同性質的感應面,由於吸收輻射能而產生温差,通過熱點錐的作用,熱能轉換為電能,用靈敏度較高的輻射電流表測出電流值。温差電流與輻射通量成比例。根據輻射電流表上的指示值,經換算求得相應的輻射通量密度,單位為calcm2,並換算為wm2。

l DFM1型輻射電流表

電流表的測量機構主要由永久磁鐵和線圈組成,整個機構裝在一個密閉的扇形盒內。頂端由調整指針零點的位置的調整螺絲,調整範圍不得超過20格刻度,必須在斷路是進行。在盒的內側裝有開過旋鈕,旋緊開關旋鈕就可以切斷電路。電流表的指示部分由電流指針,刻度盤,反光鏡等組成。刻度盤上由100格刻度,沿着弧形刻劃裝有一條平面反光鏡,由以消除視差。附屬温度表測量儀器使用時的温度。電流表由內阻和附加電阻,標記在活動板上。在盒下部的正前方,裝由“+”,“1”,“2”三個接線柱,以連接直接輻射表或天空輻射表。

白色外罩通過銷釘和彈簧同底座相連,取下外罩時,必須按住彈簧,握住手柄按反時針方向沿着底座旋轉外罩,當銷釘轉至彈簧上面時,提起外罩,並從底座取下。

l DFY1型直接輻射表

直接輻射表由感應部分,進光筒和座架構成。感應部分是由銀箔,熱點錐和銅環三部分組成。銀箔後2um,向太陽的一面塗成黑色,作為感應面,它的背面是由36對康銅片和錳銅片組成的熱電錐。熱電錐的一接頭焊在銀箔上,另一個接頭焊在外圈銅環上,分別構成熱接點和冷接點。整個感應部分置於具有一組光欄的進光筒的末端,通過導線把熱電錐的兩端於電流表正負極相接。

進光筒是一個銅質圓筒,裏面塗黑,外面塗鎳,避免光線在筒內反射。為了正確地對準太陽,在進光筒的前後兩端有瞄準孔與光屏。當進光筒對準太陽時,光斑落在光屏上。帽蓋用來保護感應系統和確定零點位置。進光筒固定在支架上,方位調節螺絲和仰角調節螺絲,可以使進光筒在水平方向與垂直方向轉動,直到瞄準太陽為止。螺絲用來調節緯度刻度盤。底座上有確定方位的定位器。

l DFY2型天空輻射表

天空輻射表由感應部分、座架、遮光板、乾燥器和帽蓋等部分組成。儀器的感應元件在半球形玻璃罩內,感應面是黑白相間的薄片組成,它的背面也是由康銅和錳銅串聯起來組成的一組熱電堆。熱電堆的兩極通過導線與輻射電流表相接。玻璃罩是為了儘量減少長波輻射的影響,以及防風避雨。水準儀指示儀表水平,座架上的三個螺旋用來調整水平。整個感應部分固定在支柱上,並裝有乾燥器,以保持感應面乾燥。螺絲可以夾住遮光板。白色鋁蓋用來讀取零點讀數和保護感應部分。

遮光板用來遮住陽光測定漫射輻射。遮光板是一塊直徑與玻璃相等的圓形板,板一側圓杆長時板面直徑的5.7倍,由感應面中心至遮光板正好構成100的立體角。

反射率表的結構基本上和天空輻射表相同,只是為了測定地面反射輻射,增加了翻轉設備。

2.2.2安裝

輻射儀表應安裝在觀測場內固定木板平台上,平台離地1.6m高。安裝輻射電流表除要求水平外,附近不應有鐵製物件,磁鐵或其它電流表等。輻射電流表距離這類物體至少30cm以外。安裝直接輻射表和天空輻射表要求水平,以及儀器東、南、西三面離開障礙物的距離應為障礙物的高度的10倍或以上,這樣總年由日出到日落儀表都能受到太陽照射。注意直接輻射表還要求對準當地緯度和方位。

2.2.3觀測

每日觀測次數隨研究目的而定,如果需要計算輻射日總量,又無日射自記計,應在日出到日落之間,每小時觀測一次。觀測時間以當地的地方平均太陽時530、630、730………1730、1830進行。如有日射計,一日定時觀測五次,即630、930、1230、1530、和1830.冬季,630和1830觀測時間,如果處在日出以前和日落以後,可不必進行日射觀測。

每日觀測前10分鐘準備,清理一起的玻璃面,檢查儀器水平。接到線,把直接輻射表(或天空輻射表)上的“+”、“-”極分別接在電流表上的“+”和“1”或“2”上(輻射弱時接1,輻射強時接2)。擰鬆開關電鈕,電流指針是否在刻度5上,如果超過+-2,需用零點調節螺絲作調整。

觀測前5分鐘記下日光情況,即雲遮蔽日光的情況,用下列符號記錄:

⊙2——太陽面上未見雲跡;

⊙——日光可透過雲,地物影子明顯;

⊙.——日光微弱地透過較厚的雲層,地物影子模糊不清

∏——日光透不過厚雲,不見太陽輪廓。

如果測定太陽直接輻射,調整進光筒對準太陽,使光斑落在光屏上。如果測定漫射輻射,裝上遮光板。如果測定地面反射輻射,擰鬆偏心螺絲,把天空輻射表的感應面翻轉朝下,翻轉後注意儀器 是否水平。上述工作完畢,即可讀數,步驟如下:

(1) 不打開進光筒帽蓋(直接輻射表)或白色鋁蓋(天空輻射表),讀出電流指針的指示值,記作第一次的零點讀數N01,讀數需要精確到1刻劃(或一小格)是我十分之一;

(2) 打開蓋帽,等候15-40s(視儀器惰性而定),讀數三次,記作N1,N2,N3,每次間隔5-10s;

(3) 蓋上蓋帽,等候15-20s,讀出第二次零點讀數。

2.3 水平面上太陽直接輻射通量密度的計算

水平面上太陽直接輻射通量密度 。式中:S是垂直於太陽光線面上的太陽直接輻射通量密度,h是太陽高度角。任一時刻的太陽高度角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 α是緯度,δ是赤緯,ω是時角,都以度為單位,取一位小數。

赤緯δ可以從日射觀測常用表或天文年曆表中查得。求某地、某時刻的δ植時需要訂正,即年度訂正,經度訂正和時間訂正。

為了求得時角ω需把北京時間換算成地方平均太陽時,加上時差訂正得太陽時,把真太陽時化為角度,才是時角ω。

真太陽時=地方時+時差

地方時=北京時+(該地經度-1200)[4min/(0)]

2.4 總輻射通量密度的計算

總輻射通量密度,一般用上述所得的水平面上太陽直接輻射通量密度的,加上由觀測取得的滿射輻射通量密度之和。在沒有直接輻射表的情況下,水平面上的太陽直接輻射通量密度的計算

式中 Nt和Nd分別為總輻射和漫輻射測定中的電流值;Fh為太陽高度角h時的訂正係數,由檢頂證中查得;a為換算因子a1或a2

2.5 輻射日總量的計算

台站上 計輻射算日總量的方法是梯形面積法,即以輻射通量為總縱座標,時間為橫座標,繪製日變化曲線,該曲線與橫座標所包圍的面積就是輻射日總量。以小時為單位,分割為若干個梯形面積,這樣便求得計算日總量的公式,以總輻射為例:

式中 是總輻射日總量;St1,St2,……Stn是每小時觀測得到輻射通量密度;t0和to`分別為日出和日落時間;t1,t2,t3……tn是測定時間。式中日出和日落時間可由下式求得,

已知日出時間是:t0 = 5h18m ,日落時間是:t0′= 18h42m ,再把每小時總輻射(或其他輻射通量)測定值以及日出和日落時間均帶入日總量公式,便可求得輻射通量的日總量,取一位小數。

最後,吧每小時總輻射 測定值,以及日出日落時間代入日總量公式,便可以求得輻射通量的日總量。

2.6 大氣透明係數的計算

大氣透明係數(P)的計算公式為p=(S′/S0)1/m ,式中:S0是太陽常數;S′是垂直於太陽光線面上的直接輻射通量密度,由測定可得;m是大氣質量,計算公式為;m=1/sinh 。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ixi/shixi/pl8qp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