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實習 >實習心得體會 >

做立德樹人的好老師心得體會感想(精選12篇)

做立德樹人的好老師心得體會感想(精選12篇)

做立德樹人的好老師心得體會感想 篇1

近段時間,響應上級“立德樹人,敬業愛生”的學習號召,我認真地學習了《教師法》、《教育法》、《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以及其他的師德師風相關材料。雖説這樣的學習年年都有,但每次學習都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認識。通過學習,我再一次深刻地認識到教育事業任重道遠,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肩負的職責與義務之沉重。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僅只為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在新課程改革推行了20xx年的今天,我們的身份應該由以前“教員”的單一角色轉化為多重角色。課堂上,我們是“師”;課間時,我們是“友”;是幫他們排憂解難的父母,是打開科技之門的鑰匙,是生成的教材,是……

做立德樹人的好老師心得體會感想(精選12篇)

教師的多重身份,對教師的品德修養、職業修養、知識結構、業務水平諸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要求使“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的規範變得尤為沉重,我們不僅得換角度思考,還得刷新固囿的陳陋眼光。

在邊學習邊反思中,我清楚地意識到,當好當前形勢下的新型教師,隨遇而安的態度不行,固步自封的態度不行,安分守己的態度也不行,光説不練的態度更不行。我們得順應潮流,得緊隨形勢,得更新自我,得探索創新。

“探索創新”是此次學習中對我觸動最深的一種感受。教材的更新需要我們探索創新,課堂角色的轉換需要我們探索創新,信息技術的高端化需要我們探索創新,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的運用需要我們探索創新,我們激勵學生探索創新自己得先探索創新……但是如何創新這還是一個有商榷須爭議的科研話題。

教師也是科研工作者,通過此次的學習,我認識到教師的科研工作更需要創新精神。

首先,在科學理論指導下創新。科學的理論始終是前進的航標,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下,我們的思路才符合客觀規律,我們的工作才有成效。其次,在實踐活動中創新。課堂教學、聽課評課、班級管理、常規檢查等日常工作,都會給提供我們發現的契機,我們要善於利用創新空間,大膽設想,勇於探索,從而提高工作水平。再次,在調查基礎上創新。創新不是異想天開,不是閉門造車,我們要把黨的方針政策、上級的工作部署同我們的工作實際結合起來,加強調研,發現經驗,發現典型,發現問題,尋找科學的措施和對策。

當然,探索創新對人的素質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它要求我們具備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創新意識和精神來源於我們隊事業的熱情和忠誠,需要我們有一定的勇氣和膽識,也向我們的能力和本領發起挑戰。創新是一個永恆的課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需上下而求索”,一個有創新精神的人,必定具備非凡的毅力和恆心,哪怕前路坎坷,哪怕荊棘擋道,依然不改艱辛前行的步伐。

實踐永無止境,創新永無止境。

做立德樹人的好老師心得體會感想 篇2

師德是一種職業道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教師的道德素質比教師的文化素質更為重要,教師的道德是教師的靈魂,師德是教師人格特徵的直接體現。“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品德和素養是教師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只有對“怎樣做一名好教師”這一問題有深刻的認識,才能對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怎樣才能做一名好教師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矢志不渝鑄師魂。

自任教以來 我一直擔任數學教學工作,始終堅持“德育首位”的原則,注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實事求是,公正嚴明,在學生中威信很高。我堅持以德治教,以德育德。堅持從育人環境抓起,從學生行為規範抓起,從每一名學生抓起,給學生營造了和諧的環境,喚起了學生的自信,使學生重新認識自我,戰勝自我,學會做人,努力成人,振作精神,奮發進取。

2.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

教師良好的思想品行將是教師最偉大人格力量的體現。我們這的杜順老師,他不幸患上了脊髓空洞症,上課時整個身體全靠雙枴支撐着。但他不悲觀、不憂傷,憑着對人民教育事業的赤誠之心,依然頑強地堅守在講台上。學生看着他忍着劇痛、冒着冷汗在那裏講課,都感動得落淚。他深情地説:“我的知識是人民給的,我要珍惜這有限的時光,把知識獻給人民。”古今中外無數事例證明,育人單憑熱情和幹勁是不夠的,還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為一名教師就,要有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甘為人梯,像“春蠶”吐盡青絲,像“蠟燭”化成灰燼,把畢生獻給事業,獻給學生。

3.提升專業技術能力,提升教師魅力。

首先,教師要提升專業素養。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是一個教師在課堂上人格魅力的最直接呈現,也是影響學生業務素質的最直接因素。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説過:“學生可以原諒教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諒他們的不學無術,如果教師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專業,就不能成為一個好教師。”

其次,教師要增強理論深度,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理論,不斷提高業務水平,樹立終身學習的自覺性,要密切關注現代科學的發展變化,善於吸收和利用新知識拓寬教學內容,將科學理論與教育實踐結合起來,在實踐中摸索、總結教育的規律與教育的藝術,提升人生品位。

4、學會寬容,敬業愛生

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是教好書、育好人的力量源泉。教師只有理性地分析不同的學生的心理,以愛心為前提,充分尊重學生個體,才能贏得學生的歡迎,也只有友愛、善良、公正、尊重、信任……地對待學生,教師的教育才能使學生在平和、愉悦的心態下接受,才能使學生倍感親切和温暖,從而產生心靈的和諧共振,學生自然會自願接受約束,不斷增強自我教育、自我修養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從而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提高。古今中外,凡偉大的教育家都是充滿愛心的人。孔子有“君子學道則愛人”之語。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他一生中最可貴的東西就是熱愛兒童。全國優秀教師魏書生、曹鐵雲等,在他們的經驗之談中無不談及對學生一片真摯的愛心。

做立德樹人的好老師心得體會感想 篇3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黨的報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不但體現了黨中央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和優先發展教育的堅定決心,而且抓住了教育的本質要求,明確了教育的根本使命。作為一名普通的國小教師,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做好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努力弘揚“以愛育人,立德樹人”的科學精神,把崇高的師德播撒在教書育人的各個環節,以愛心傳道授業解惑,讓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一、以“熱愛教育”為事業標杆

熱愛教育,忠誠黨的事業。我們既然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在教育教學中要與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保持一致,不違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與言行,奉公守法,不做違法的事情。做到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力求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任務,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斷的挑戰自己,超越自己。

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我們教師應該率先高舉“知榮明恥”的大旗,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加強自身修養,衣着得體,語言規範,舉止文明,充分展現教師高雅的氣質、翩翩的風度,贏得學生的尊敬甚至崇拜。同時要關心集體的發展,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

終身學習,崇尚科學精神。當今世界,科技突飛猛進,信息與日俱增,社會各個領域的知識不斷由單一走向多元,不斷向更深更廣的層面發展。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教師不再是一個教死書的教書匠,而應該成為一個教育教學的研究者。作為一名教師,更應堅持終身學習。從別人的經驗中學習借鑑,從自己的教學中學會反思,與同事的合作中對話成長,與學生的互動中教學相長。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做到厚積薄發,精益求精,以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以“奉獻師愛”為育人目標

德育為先,堅持正確育人。“德”與“才”作為人才的兩個基本要素,它不是平行、並列的,德更具有統率和支配作用。因而學生成長的首要前提是成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我們教師一定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始終堅持“五育並舉,德育為首”的原則,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堅持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和價值觀,在全方位、全過程的德育中,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非觀、感恩觀、勞動觀、法制觀,熱愛真善美,痛恨假惡醜,做到教書育人、實踐育人、環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以培養學生健全、完美的人格,開創立德樹人工作新局面。

以身作則,做好學生楷模。教師工作具有“示範性”,學生學習具有“向師性”。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為此,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為學生做出榜樣,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應該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只有牢記“身教重於言教”的道理,嚴於律已,以身作則,誨人不倦,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才能把教師當成良師益友。

愛心呵護,教導學生成長。師德的核心問題就是“愛”,師愛是師德的靈魂。崇高的師愛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學生,特別對那些學習、品德的困難生,更要多給他們一份愛心、一聲讚美、一個微笑,少一些説教。要允許學生出差錯,更要給予學生改正的機會,切忌言行過激、教育簡單化。對學生細微之處的改變也要善於發現,發現他們“閃光點”,多加肯定與鼓勵,讓師愛撒向每一個角落,讓每一朵花都淋浴陽光。

三、以“高效課堂”為專業追求

深入鑽研,做好有效備課。要勤奮鑽研所教學科業務,認真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同時還要聯繫班級實際,研究所教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徵,學習借鑑洋思中學、杜郎口中學等課改名校的成功經驗,並結合學校的課題實驗活動,下工夫做好備課工作。例如:我校開展的《“指導·嘗試·自主”學習方式的研究與實踐》市級課題實驗,教師在課前就需要認真編寫導學案和設計當堂訓練,從而精心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創新,為減負增效作好有效準備。

善於啟發,構建有效課堂。我們教師要大膽運用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等教學方法,講解要少而精,注重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既要夯實基礎知識,又要引導學生自己思考,掌握學習方法。又如:我校開展的《“指導·嘗試·自主”學習方式的研究與實踐》市級課題實驗,就是要求教師構建適合本校實際的新型教學模式,即:自學學案(由教師編制)→交流探討(小組合作)→反饋疑難→引導點撥→當堂訓練→師生總結。通過“先學、再導、後練”將教師的教最小化,將學生的學最大化,體現出“以學定教、以學促教、以學導教”教育規律。從而切實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深入貫徹新課程改革精神。

當堂訓練,鞏固提高效果。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的引導點撥,雖然掌握了知識要點,但大部分學生還沒有將剛剛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這時候就需要通過習題訓練來鞏固、提高學習效果。因而教師要通過反覆挑選與精心設計,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做少而精、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練習題,從而消化和鞏固課堂知識。例如:我校低年級《指導學習,當堂檢測》、中年級《嘗試學習,當堂檢測》和高年級《自主學習,當堂檢測》三個子課題,就是從當堂訓練和當堂檢測的設計入手,然後保證在下課前10分鐘通過練習和檢測來實現“有效課堂”。要求通過這種的有效訓練,才能切實減輕學生書包重量、減少學生課外負擔,讓學生們輕鬆愉快地學習,有較多的課外時間可以自由支配。

做立德樹人的好老師心得體會感想 篇4

在教育的路上,我們是一羣追逐者;在成長的路上,我們是一羣學習者。時代賦予我們新的責任與使命。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有思考力、有創造力、有執行力、有影響力的人。

一、做一名有思考力的教師

人與人的不同,在於思想的差異,而思想則主要來源於思考。一個人是否喜歡思考,做到常態思考,取決於他的思維習慣、問題意識和格局視野。

教師的思考力,主要體現在對待問題的處理方式上,首先願意拿出一定的時間集中在這個問題上,思考選取最佳的方法達到目標;其次,常時間集中關注在某一主題的研究上,持續推進,儘量尋找創新點;還有就是在常態教學活動中融入自己的思考,為每一次的發言做準備,為每一節課做設計,為每一次閲讀做整理,為每一次實踐做反思。

二、做一名有創造力的教師

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思考不同,才能有創造。做為一名有創造力的教師,他所做的,都是經過思考的,他所使用的方法都是最簡單有效的。不僅如此,他還要善於整合資源。他能夠認識到:智力、想像力及知識,都是我們重要的資源。但是,資源本身所能達成的是有限的,惟有“有效性”才能將這些資源轉化為成果。

我們日常的工作,常常是缺少創造。一節教案講了五年,教材都變了,教案還在用。一篇講稿,反覆改了幾遍,聽眾都變了,還在講,內容仍停留在最初那個年代。經驗永遠是創造的羈絆,我們卻捨不得扔。我們的工作質量需要通過創造去改善,我們的生活境遇需要創造去點亮。沒有創造,就沒有不同,沒有創造,就沒有傑出的表現。

三、做一名有執行力的教師

任何事只有做,才會有結果。如果只停留在計劃和想的層面,永遠也實現不了突破。執行力,是推進事物進展的關鍵,是實現由質變到量變的飛躍。管理學家德魯克曾説,“我們應該將行動納入決策當中,否則就是紙上談兵。”

執行力是一種行動意識,是主動發展的反應。如果時間還充足,我們常常是拖延,並不是先將事情辦好,然後優化質量。到了必須得乾的時候,然後再不得不做,整個過程的心理負擔都會很大。與其那樣,真不如早點將事情辦好。上級領導交待的事情,我們要第一時間完成,這就好比編輯約稿,早點完成大家都省心,更何況早完成對於後期改進有回還、修正的餘地。

性急的人容易鍛造成具有執行力的人,但一定要克服“不思考”,要三思而後行。將時間安排得有條不紊,就可以變性急為執行力。性穩的人,也要有提前意識,要為後期完善爭取時間。

四、做一名有影響力的教師

一個教師的最大影響力在於給學生以人生的影響,幫助他們完善知識、塑造性格、關注成長、懂得貢獻、體味價值,要培養更多能夠超越自己的人。如果多年以後,教的學生身上隱約可見他的影子,那麼,他就是一個成功的老師!在一個地理老師的影響下,有一些學生畢業後選擇了地質、水文、旅遊等專業;一位語文老師的影響下,他的學生成為當代著名的作家、詩人;一位英語老師多年以後聽到了他的學生熟練標準的同聲傳異的聲音。我們説,這樣老師一定是幸福的,因為他的教學已經在學生中建立了影響,已經為學生髮展提供了建議。一位老師,在日常教學中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給學生以正向引領。一名有影響力的教師,懂得在方方面思考“人存在的價值與意義”,不讓時光虛度,一直在做好“有意義的事情”,一直在思考“有價值的人生”。

教師的發展理念決定了他對別人的影響程度,一個視野開闊的人,絕不會犯低級錯誤,這就好比登高望遠。遠識是由站位決定的。當然,目光短淺者也很難看得遠,因為他既近視,又遠視,別人看着難受,他自己也遭罪。建立影響最簡單的方式是幫助別人,幫助別人你不僅會收穫友誼,更會得到同等份額的快樂!

經營需要時間,成長需要過程。讓我們在“四有”的路上努力追尋,成長自己,堅信選擇,收穫快樂!

做立德樹人的好老師心得體會感想 篇5

在生活中,我們要學習立德樹人,艱苦奮鬥,廉潔自律。

比如説,自己與別人交流的時候要説普通話,給自己的弟弟妹妹做幫樣。學習,不能偷工減料,這是在騙自己,如果考試考好了,自己也高興,爸爸媽媽也高興。在校園裏也要保持廉潔自律,時刻提醒自己,校園也是自己的家,看見垃圾要撿起,隨手就可放垃圾箱裏。

立德樹人,就是告訴我們要為自己做一個榜樣,幫助別人,快樂自己,記得有一次,我正在馬路上正準備過馬路,便看見三張百元大鈔,我便去撿來,心想:“這是誰的錢哪!怎麼會在馬路上。”於是我二話沒説,交給了旁邊的交警,過了一會兒,失主來了,找到了自己的錢,便感激我説:“謝謝你。”他説着就把一張100元錢往我這拿,我便搖搖手説:“幫助別人是應該的,不用謝我。”説完我便回去了。

而艱苦奮鬥,就是要刻苦的學習,該玩的時候那就痛快的玩,別學習,學習的時候就要好好學習,學習的時候不能玩,這要就不能集中精力學習,就相當於白學了。

廉潔自律,就是用普通話來向別人溝通,如果你不用普通話來説,自己用自己家鄉的話來説,那樣會亂套,比如説,你是火車站的售票員,有許多人去買票,那裏的人各自説各自家鄉的話,會聽不過來的。

立德樹人,艱苦奮鬥,廉潔自律,要牢記,它們畢竟是人生的目標。

做立德樹人的好老師心得體會感想 篇6

20xx年11月8日,全國人民盼望已久的黨的勝利召開了。作為一名積極分子的 我對精神有着深刻體會。

作為教師着重我學習了第七章《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中“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一篇章,深刻理解“把樹德育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等重要指示精神。

學校為了幫助老師們能更全面、更透徹地解讀報告精神,特別推薦了教育廳基礎教育一司王定華司長撰寫的《把立德樹人作為基礎教育根本任務》。該文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基礎教育的根本任務,説到底是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説到底是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第一,“立德樹人”指明瞭基礎教育的方向就是“樹人”,要堅持育人為本,通過合適的教育來發展人、改造人、塑造人。第二,“立德樹人”指出了基礎教育的途徑就是“立德”,要堅持德育為先,通過正面的教育來引導人、感化人、激勵人。第三,“立德樹人”制定了基礎教育的內容就是要在傳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從而規範人、要求人、提高人。該文又從課程育人、文化育人、實踐育人、禮儀育人、網絡育人、制度育人和合力育人等角度,全面深入地闡述了關於“立德樹人”的方法和途徑。

通過對本文的解讀,我清醒地認識到當代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長期性和複雜性,必須適應時代特徵,必須反映時代訴求,必須體現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相結合,進而探索中職學校德育工作新理念、新思路、新模式,多方位、多層面、多形式地對學生進行思想素質的教育培養,才能有力增強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時效性和有效性。

一、更新德育理念探求德育規律

德育理念是指人們經過長期藴蓄而形成的關於德育發展的一種理想性、精神性、持續性的相對穩定的價值追求,是德育工作的指導思想,具有科學性和前瞻性。

我國社會在改革開放的浪潮洗滌下,人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環境已發生了巨大變遷。學生的身心特點在新的時代中已有新的表現方式。現在的學生遍文化基礎薄弱,厭學情緒較重,紀律性不強,自控能力弱,行為表現差,有的自卑心理嚴重,有的則目空一切,且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多以自我為中心,漠視他人利益,同時,他們接受新事物快,熱心集體活動……這些身心特點與過去的學生有了很多不同。因此,德育工作者應從中剖析新的特徵,改革傳統德育思路及模式,與時俱進,樹立嶄新的德育理念,把“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理念現代化,既要堅持德育方向的正確性,又要尊重學生在價值取向上的選擇性;既要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性,又要承認思想觀念的層次性,從而堅持德育的正確導向。儘管當代學生的缺點方面較為突出,學校更有責任關注、關心、關愛他們,充分肯定當代學生的正面素質,注重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尊重所有的受教育主體,分類施教,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道德水平發展需要。把立德樹人與學生的潛能挖掘、學生學業成長、個性發展結合起來,使德育工作真正深入學生的心靈,進而成為促進學生改善自我、全面發展、成長成才的原動力。只有牢固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工作理念,堅持以學生為根本,以學生為核心,以學生為目的,把學生作為學校德育的動力主體,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根本價值取向,把德育工作過程變成尊重和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學校德育工作才能更具時代性、實戰性和有效性。

二、創新育人模式,營造和諧育人氛圍

學校應在以教學為中心的基礎上,充分挖掘課堂教學中的德育功能。

首先,思品教學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思品教師應利用教材內容加大德育教育力度,時時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德育教學。

其次,除語文和思品課外,其他學科也應該滲透德育的理性內容,這也是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比如,語文課在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方面,具有獨特的功能;另外在其他學科教學過程中,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國情、愛國主義、職業道德等相關知識。各學科教師都應樹立德育意識,在進行學科知識教育的同時,注意發揮學科的德育功能,有意識地在教學中滲透對學生們的德育教育,多方面影響學生的德育發展。

再次,課堂教育不僅限於教師講授知識,還應適當創新教學方法,適當增加教學活動內容,增大學生自主學習的自由空間,努力創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以便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德育內化效果。因此,可把教學內容與德育教育結合在多種形式的活動中,諸如座談、演講、討論、文體活動等……通過這些方式引導學生感悟知識、感悟美醜、感悟人生,多渠道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

三、一切為了學生,增強德育效能

教書是育人,學校管理更要服從和服務於育人。學校的德育工作應該滲透到學校管理的所有環節中去。教師隊伍的管理,教學環節的管理,學生紀律的管理,校園文化的管理,後勤服務的管理等都和學生的生活成長密切相關,都和學生德育有着密切的關係。因此,學校的“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考慮如何更有利於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進而不斷修改、完善學校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使之更好地發揮其德育功能。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這不僅僅是口號,而必須是目標,並付諸行動。教師教都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是教育成敗的關鍵,必須親自參與到實踐中。只有堅持塑造人與服務人相統一,堅持以德治校與依法治教相結合,堅持塑造人與發展人相統一,才能增強學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創造有益的校園氛圍,才能促進學校更好地生存與發展。

四、立德樹人,強化德育工作

學校的主要任務是要為社會培養有用人才,而新時期對教育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教育在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的同時,必須重視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這是職業教育的顯著特點,而當代教育則應該更加突出立德樹人。教育者深深地懂得自己面臨的學生普遍有如下特點:自尊心受損、自信心受挫、行為不規範、思想過分開放或過分壓抑、文化基礎相對較差、成功感很少、自暴自棄較多等等,要把他們培養成一個有用人才,既不能靠單一的文化知識傳授,也不能靠單一的技能培訓,因為他們是應試教育的直接“失敗者”。鑑於上述原因,如何看待學生,如何培養學生已成教育者必須深思的重要課題,只有更加主動地研究德育工作,只有找準突破口,只有將德育與學生的潛能挖掘、技能成長和個性發展結合起來,才能使德育真正深入學生的心靈。只有真愛學生,因材施教,去關愛他們,才能開啟學生的心扉,去撞擊出學生熱愛生活、熱愛人生的火花,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知識與技能的熱情,也才能使學生在學校成長成才。因此,學校德育的難題應在立德樹人上下功夫,多元切入,其關鍵在於捕獲學生心靈,循序漸進。可以説,立德樹人就是陶冶人性,鑄造健康人格,這也是由當代學生特點決定的,因而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和靈魂。只有抓住這個根本和靈魂,學校才能培養出更多合格人才,教育才能卓有成效地生存與發展。

通過對報告的學習,尤其是對其中關於“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等篇章的深入研讀,我認清了教育的方向,感受到了肩上的重擔,同時也充滿了教育信念,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做立德樹人的好老師心得體會感想 篇7

第三十個教師節前夕,_到北京師範大學看望教師學生,並向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節日敬禮和祝賀。他在講話中強調,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國家繁榮、民族振興、教育發展,需要我們大力培養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全國廣大教師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為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貢獻。我是師範學校畢業的,今年也是我從教第三十年,在倍受鼓舞的同時,對教師的責任和使命,對“四有”好老師有了更深切的理解、體悟。見賢思齊,將其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繼續向着好老師努力顯得尤為重要。

尊師重教、崇智尚學的優良傳統在中國不僅悠久,而且一直是主流。教師重要是由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的,因為教師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我們的教育對象是有思想和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教學過程是由師生互動共同完成。為什麼教,教什麼,怎麼教也就成為每一個教師必須面對、思索與回答的基本命題。回顧十幾年做學生和三十年教學的經歷,師德至上、學術為本、用愛點燃愛、師生共同成長是我工作中感悟和體會最深的。

“師德至上”。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務,也是教師的光榮職責。教會學生學習是重點,教會學生做人是關鍵,教會學生如何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是核心。孟子曾經説:教者必以正。教師素養的厚度,決定了學生髮展的高度。教師工作具有“示範”性,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學觀、學生觀、課堂觀會通過一言一行傳達給學生,對成長中的學生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歷史系畢業的學生比較念舊,十分珍惜大學的情緣,每每聚會都會邀請老師參加。這幾年參加畢業學生的聚會比較多,他們跟我聊到大學時代對他們記憶深刻的、或者影響到他們考研、擇偶的話題,大多是我帶他們史蹟考查活動中的一些細節,課下交談的一句話、課堂討論時一個肯定或讚許的眼神。每每至此,你會感到身為教師的欣喜、壓力和責任。這時你會發現,我們熟悉的以德立身,以德立教,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以整潔的儀表影響學生、以和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以豐富的學識引導學生,以博大的胸懷愛護學生等等話語,對塑造一個好老師是多麼重要。我的感受是隻有秉持和踐行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做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才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才能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

“學術為本”。學高為師,備好課、上好課、育好人是作為一個好教師的基本操守。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偉長在談到教學與科研的關係問題時曾提出:“你不教課,就不是教師;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師”。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獲得者J·邁克爾·畢曉普在他的自傳《如何獲得諾貝爾獎》中寫到:“教學,這是大學教師生涯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可以是非履行不可的職責,可以是生活的一個重要內容,也可以是榮譽的,令人欣慰的一部分。教學的願望是發自肺腑,不需要辯護,不需要解釋,它是一種文化義務,是一種使命。只搞學術研究而不盡教學使命,是枯燥無味的。現代的從事教學和科研的學者,其最崇高的使命,就是要把科研發現和教學兩方面的傑出本領結合在同一人身上。”從事教學和科研管理的工作實踐和我自身的教學科研經歷,讓我深深地意識到教學與科研如同鳥的兩翼,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教學激發科研的靈感,研究成果反哺教學,我自己研究的課題有些就是來自備課、上課、與參與課題研究的學生討論過程中。一個顯見的事實是,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內容不斷更新的需求成為推動教師從事科學研究的動力之一,教師只有很好地把握所教學科的發展前沿和研究熱點,把握最新的知識體系和創新技能,才能適應和培養社會需求的人才。可以説,教學過程既是對科研精神和科研成果的傳播和驗證,也是教師科研動力激發的過程,教學實踐有助於教師將科學知識系統化,併為科研工作帶來啟發;科研有助於革新教學內容,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術品位。只有教師是創造性人才,才能培養出具有創造能力的學生。這幾年參與我課題研究的學生,所做的畢業論文和考研方向的選擇也多受此影響。

“用愛點燃愛”。愛是做一名好老師的前提,用愛點燃愛,建立“尊重、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對師生的共同成長至關重要。歷史學是基礎學科,歷史學專業的生源和就業都面臨着現實的挑戰,許多學生一開始有着“所學非所愛”的迷茫,想打退堂鼓,或者想轉專業。如何通過入學教育、畢業生的成長經歷、教師的現身説法來確立和鞏固學生專業思想,成為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幾年下來,歷史教師的感覺是樹立學生意識,站在學生的角度,付出真愛,用愛點燃愛,主動創新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培育積極向上、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課堂文化,多途徑為學生考研、就業服務,就會讓學生明白專業沒好壞,關鍵在於你能否學好。逐年好起來的生源質量,不斷提升的考研率和就業率就是教師付出真愛,最終贏得了學生的真愛的説明。在培育學生成長的過程中,老師們也享受到過程本身帶來的自身生命力煥發、生命價值實現的歡樂。愛是彼此成全,用愛點燃愛,師生共同成長已成為師生的共識。

教師是一種使人類和自己都會變着更加美好的職業。好老師是學出來的,好老師是做出來的,好教師是通過好學生成就的,好老師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讓我們為做黨和人民的好老師而努力。

做立德樹人的好老師心得體會感想 篇8

在我們這個泱泱大國裏,每個人都有幻想,但是誰能把幻想變現實呢?這下我來跟你談談實幹的作用。

每人都有幻想,比如説我也有幻想,我幻想過我長大以後是一位讓人尊敬的人,而不是什麼亂七八糟的小混混,幻想也只是幻想,幻想如你不現實也只如吹泡泡,幻想與現實當中有很遠很遠的差距,幻想你可以閉起眼睛做做夢,但是要讓夢變現實很難很難,要毅力,恆心。

從幻想就想到了實幹,實幹是讓你把你想的夢想實現,比如説:你要考前三名,那你就要努力的實現,因為幻想是成功的第一步,實幹是第二步,如果你説我去幹什麼事,我一定去做,但一定要堅持到底,實幹從幻想開始,你要做一位科學家,那你做成了,那你就做成功,你看看人家名人多好説到做到,我們也要想到做到,實幹就是這樣。

成功就是你所實現的,實現的就是你所把幻想變實幹變成功,這就是你所表現出來的,你看看把幻想變成你所做到的,你實現的事就是你打造出來的,比如,你在路邊把一片好地變成了一家超市那你一定被人羨慕。

最終,我們就得出了一個重要理論,首先要有幻想,再加上自己的實幹,或者一個團隊的實幹,歷經一段艱苦歲月,終取成功的旗幟。

做立德樹人的好老師心得體會感想 篇9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黨的報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不但體現了黨中央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和優先發展教育的堅定決心,而且抓住了教育的本質要求,明確了教育的根本使命。作為一名普通的國小教師,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做好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努力弘揚“以愛育人,立德樹人”的科學精神,把崇高的師德播撒在教書育人的各個環節,以愛心傳道授業解惑,讓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一、以“熱愛教育”為事業標杆

熱愛教育,忠誠黨的事業。我們既然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在教育教學中要與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保持一致,不違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與言行,奉公守法,不做違法的事情。做到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力求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任務,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斷的挑戰自己,超越自己。

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我們教師應該率先高舉“知榮明恥”的大旗,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加強自身修養,衣着得體,語言規範,舉止文明,充分展現教師高雅的氣質、翩翩的風度,贏得學生的尊敬甚至崇拜。同時要關心集體的發展,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

終身學_,崇尚科學精神。當今世界,科技突飛猛進,信息與日俱增,社會各個領域的知識不斷由單一走向多元,不斷向更深更廣的層面發展。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教師不再是一個教死書的教書匠,而應該成為一個教育教學的研究者。作為一名教師,更應堅持終身學_。從別人的經驗中學_借鑑,從自己的教學中學會反思,與同事的合作中對話成長,與學生的互動中教學相長。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做到厚積薄發,精益求精,以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以“奉獻師愛”為育人目標

德育為先,堅持正確育人。“德”與“才”作為人才的兩個基本要素,它不是平行、並列的,德更具有統率和支配作用。因而學生成長的首要前提是成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我們教師一定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始終堅持“五育並舉,德育為首”的原則,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堅持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和價值觀,在全方位、全過程的德育中,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非觀、感恩觀、勞動觀、法制觀,熱愛真善美,痛恨假惡醜,做到教書育人、實踐育人、環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以培養學生健全、完美的人格,開創立德樹人工作新局面。

以身作則,做好學生楷模。教師工作具有“示範性”,學生學_具有“向師性”。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_、模仿的對象。為此,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為學生做出榜樣,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應該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只有牢記“身教重於言教”的道理,嚴於律已,以身作則,誨人不倦,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才能把教師當成良師益友。

愛心呵護,教導學生成長。師德的核心問題就是“愛”,師愛是師德的靈魂。崇高的師愛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_上,時時刻刻關愛學生,特別對那些學_、品德的困難生,更要多給他們一份愛心、一聲讚美、一個微笑,少一些説教。要允許學生出差錯,更要給予學生改正的機會,切忌言行過激、教育簡單化。對學生細微之處的改變也要善於發現,發現他們“閃光點”,多加肯定與鼓勵,讓師愛撒向每一個角落,讓每一朵花都淋浴陽光。

三、以“高效課堂”為專業追求

深入鑽研,做好有效備課。要勤奮鑽研所教學科業務,認真學_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同時還要聯繫班級實際,研究所教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徵,學_借鑑洋思中學、杜郎口中學等課改名校的成功經驗,並結合學校的課題實驗活動,下工夫做好備課工作。例如:我校開展的《“指導·嘗試·自主”學_方式的研究與實踐》市級課題實驗,教師在課前就需要認真編寫導學案和設計當堂訓練,從而精心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_,自主探究,自主創新,為減負增效作好有效準備。

善於啟發,構建有效課堂。我們教師要大膽運用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等教學方法,講解要少而精,注重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既要夯實基礎知識,又要引導學生自己思考,掌握學_方法。又如:我校開展的《“指導·嘗試·自主”學_方式的研究與實踐》市級課題實驗,就是要求教師構建適合本校實際的新型教學模式,即:自學學案(由教師編制)→交流探討(小組合作)→反饋疑難→引導點撥→當堂訓練→師生總結。通過“先學、再導、後練”將教師的教最小化,將學生的學最大化,體現出“以學定教、以學促教、以學導教”教育規律。從而切實轉變學生的學_方式,深入貫徹新課程改革精神。

當堂訓練,鞏固提高效果。通過學生的自主學_,教師的引導點撥,雖然掌握了知識要點,但大部分學生還沒有將剛剛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這時候就需要通過_題訓練來鞏固、提高學_效果。因而教師要通過反覆挑選與精心設計,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做少而精、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練_題,從而消化和鞏固課堂知識。例如:我校低年級《指導學_,當堂檢測》、中年級《嘗試學_,當堂檢測》和高年級《自主學_,當堂檢測》三個子課題,就是從當堂訓練和當堂檢測的設計入手,然後保證在下課前10分鐘通過練_和檢測來實現“有效課堂”。要求通過這種的有效訓練,才能切實減輕學生書包重量、減少學生課外負擔,讓學生們輕鬆愉快地學_,有較多的課外時間可以自由支配。

做立德樹人的好老師心得體會感想 篇10

您的手上有許多正在成長的生命,每一個都如此不同,每一個都如此重要,全部對未來充滿着憧憬和夢想。他們都依賴您的指引、塑造和培育,才能成長為最好的公民。

——題記

昌邑一中1946年建校,20xx年8月搬遷現址。學校投資4億元,佔地600畝,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教學設備總值1500萬元,館藏圖書30萬冊。現有118個教學班,在校生6500人,教職工492人,其中高級教師112人,碩士研究生76人。近年來,學校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構建文化體系,昇華師生境界,建設道德學校,締造精神家園,立德樹人,以文化人,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營造了寬鬆和諧的氛圍,使素質教育在持續發展的路子上形成了良性循環。

教育追問:我們應該培養什麼樣的人

教書育人歷來是我們提倡的最基本的教育思想。新課程實施以來,隨着中西方教育的交流,我們過分追求西方教育的個性發展,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學生道德的培養與薰陶。如何有效協調“教書”、“育人”的關係,如何落實在清華百年校慶上對青年學生提出的“三個結合”,既能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又能使他們具備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於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是我們在教育實踐中必須破解的課題。

學校的根本任務是育人,其實就是傳承人類或民族的未來。人類的根本傳承是文化的傳承,學校存在、發展的遺傳基因在於文化。我校有着65年的辦學歷史,歷屆領導重視德育工作,積澱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德育文化。教育的全部工作和唯一工作,就是引領學生精神成長,為國家、為家庭、為個人贏得榮譽,贏得未來。素質教育推行以來,我們提出了“立德樹人”的辦學思想,在師生中大力倡導“萬事德為先”,提出了“為國家培養優秀的人,為家庭培養幸福的人”的育人目標。

培養路徑:立德樹人以文化人

陶行知先生有篇文章,題目就叫《學做一個人》,他的觀點很簡單,很明確:要做一個整個的人,別做一個不完全、命分式的人。什麼是整個的人?就是學校核心價值觀提到的能夠為民族、家庭、個人、團隊勇於擔當,有着自強不息、樂觀向上的氣質,有着自尊自信、自謙自持的情懷,有着熱愛自然、關心社會的操守,有着求實致遠、質樸高雅的品位。

教育的任務是育人,目的在於促進人的發展。在歷史的視線裏,什麼都會漸行漸遠,而唯有人以及人格的力量,千古流傳。而我們所承載的使命,正如竺可楨所言:“尤在於養成公忠堅毅,能擔大任,主持風氣的人才。”

一、精神文化滲透德育思想

校長實現對學校的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觀念和價值的領導。在65年的發展史中,特別是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學校圍繞德育工作,生成並積澱了內涵豐富的學校文化。這些由辦學理念和價值追求形成的文化,歸納起來最主要的有12條:

1)校徽由“昌邑一中”拼音首字母“CYYZ”元素構成,呈現“人”字造形,彰顯人本,象徵人文,守護人道,閃耀人性,寓意一中師生關注國家,放眼世界,做一個具有天下胸襟、道德風骨、高遠情懷的優秀中國人。

2)校訓:仰望星空,腳踏實地。

“仰望星空”寓意師生修身育人理性寬容,追尋道德真義,呼喚情懷操守,追求無盡真理上下求索,堅守人類正義永不鬆懈,堅持遠大理想永不放棄。

“腳踏實地”寓意做人做事,持其本道,行之有度,立穩健行,做一個知識廣博、學識淵博,言行儒雅、行為優雅的優秀中國人。

3)辦學思想:立德樹人,以文化人。

4)辦學理念:行而循德,學以致用。這是峻青先生為我校的題詞,從德、智兩個方面對學生提出了希望,做一個德才兼備的人。

5)辦學目標:為國家培養優秀的人,為家庭培養幸福的人。

為國家培養優秀的人,意即:每一個學生都要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具有創新精神、現代意識、探究精神、強烈的民族責任感、獨特的個性和寬廣的世界胸懷,適應未來世界競爭的能力。

為家庭培養幸福的的人,一是讓學生接受幸福的教育,在良好的教育氛圍下,能夠將“幸福”貫穿在學習、生活當中,能夠感受到幸福的愉悦。二是讓學生享受成長的幸福,在優美的校園環境裏,在教師的悉心教育下,在同學們的幫助下能夠沭浴幸福的陽光,實現人格的成長、智慧的成長、心靈的成長。三是為學生開啟智慧的幸福。學生經由學校教育,逐漸開啟做人的智慧、學習的智慧、相處的智慧和發展的智慧,通過多元智慧的成長而擁有智慧的人生。

6)核心價值觀:為民族復興而學達天下,為家庭幸福而立德至善,為終身發展而博雅篤行,為團隊使命而恪誠允公。從民族復興、家庭幸福、終身發展、團隊使命四個方面為全體師生提出了高遠的精神追求,潛移默化中激勵着廣大師生修身齊家、團結協作,共同締造精神家園。

7)一中精神:立德樹人精神:人為本,德為先,和諧至上;講廉潔,重安全,師生第一。青檀風骨精神:鍥而不捨,百折不撓,自強不息,奮發進取。奧林匹克精神:學校建設:又好又快;品牌課程:特尖名強;師生追求:志高情遠;規劃願景:卓越名校。

8)一中校歌:校歌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她承載着學校的歷史與滄桑,銘刻着師生的信念與期翼,是音樂,更是心聲。“人為本,德為先,求實為要義;揚個性,顯特長,行當勝於知。”校歌的主旋律唱響了學校師生內心真正的追求。

9)學校目標發展定位:建設省內一流、國內知名,具有鮮明辦學特色的普通高中;建設教育理念、師資隊伍、教學質量、管理水平一流的中華名校;建設與國際同類學校建立文化交流關係的現代化開放式高級中學。

10)學校“五年規劃”:一年完善配套,兩年提升內涵,三年打造特色,四年凝聚品牌,五年爭創一流。

11)《聆聽文化生長的聲音》校本課程:本書全面闡述了校風校訓、育人目標、核心價值、辦學特色、規章制度等校園文化特質,旨在深層挖掘一中建校以來所沉澱積聚下來的文化精神財富,傳承創新,厚積薄發,為學校未來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地精神動力。

12)《向着明亮那方》專題片:包括髮展篇、管理篇、育人篇和展望篇,通過不同章節體現一中精神,體現立德樹人精神。

通過文化接力,學校的辦學理念融合到師生心中,凝聚教師,影響學生,取信社會,使學校真正成為師生成長的搖籃、精神的家園、生活的樂園。

二、物質文化彰顯德育特色

學校物質文化是學校文化的物質基礎,是學校文化的有機載體。搬遷新校,學校按照“現代化建築+花園式環境+濃厚文化氛圍”的思路,規範學校文化建設,打造了學生社團中心、教師發展中心、家長服務中心、綜合服務中心四大中心和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和休閒區四大功能區文化,構建了全方位、多層次文化育人體系。

四大服務心中心:學生社團中心設有第一放影廳、第二放影廳和選課走班教室及各種社團活動室;教師發展中心既有承擔大型文藝演出的功能,更要通過教師專業成長報告會、研修培訓、學術交流、項目資助等方式,培養教學骨幹,造就一批教學名師和學科帶頭人;家長服務中心設有年級家長教室、學情會商室、親情接待室、親情談話室、心理諮詢室等,形成了家庭社會齊心合力、全員育人譜繪新篇、學情會商同心同德、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四大德育陣地,為學生全面健康成長保駕護航;綜合服務中心包括行政辦公區、理化生實驗區、圖書閲覽區、信息技術區、校史展覽館、書畫展館等,其中校史館建築面積800平方米,以“一中精神”為核心,貫穿學校發展的全部歷史,通過100多個版面的解讀,一個承載豐厚文化沉澱、穩定和諧而又洋溢着蓬勃生機的昌邑一中完美而鮮活的呈現,讓師生重温記憶,感受昌邑一中特有的精神氣質,達到全面育人、以文化人的目的。

四大功能區:教學區A、B、C、D、E、F六幢教學樓分別體現“立德、知博、行雅、崇真、至善、尚美”主題,同時各年級部、辦公室、級班文化都製作了名片文化,圍繞“立德樹人”主題設計個性化特色文化。生活區文化由學生公寓文化和學生餐廳文化組成,體現和諧向上的主導思想,使學校成為健康文明、舉止高雅、嚴格自律的和諧校園。運動區有着可供學生活動的體育用地56000餘平方米,包括高標準400米塑膠體育場兩個、體育看台、排球訓練館、體操訓練館、乒乓球訓練館、綜合訓練館等,館內文化體現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定期舉辦師生書畫展,既滿足學校體育教學、舉辦大型體育、文藝盛會和全民健身的需求,更通過文化薰陶提升師生人文素養。休閒區文化精心設計了德育長廊、勵志長廊、感恩長廊、勤奮長廊“四大文化長廊”,實現了“一草一木見精神,每面牆壁會説話”,起到了怡情和勵志的作用;水系景觀佔地面積50000平方米,植被覆蓋,水流潺潺,一處一景,和諧典雅,生態與文明相融,自然與人文共生,是廣大師生休閒、放鬆的重要場所。學校道路、湖泊、廣場的命名遵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原則,命名為博雅湖、青檀廣場,內環路分別為“仁愛、弘毅、求實、行知”等,做到傳統文化與科學精神的有機統一。

三、制度文化凝聚德育理念

良好制度是一所學校得以生存發展的重要保障,獨具特色的管理制度和強有力的執行力度是建設一流名校的根本保證。學校在圍繞“立德樹人”主題,探索“大年級部”管理體制,大力推行首席班主任制度,重點打造學情會商制度,在教書與育人之間找到了平衡接點。

1.“兩部四段兩統一”年級管理制度——讓子彈飛得更快更準

20xx年,學校招收52個教學班,20xx招收40個教學班,急劇擴大的規模引發管理難題:如何讓年級部在大規模行進中既能步調一致,又能彰顯個性?如何讓每個學生既能接受集體智慧下的教育又能享受到獨具個性的哺育?若單純從升學的角度考慮,一分為二,兩兩競爭無疑是最有效的模式。但我們想找到“教書”、“育人”這對“矛盾”的平衡點,真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高一年級部提出了“兩部四段兩統一”的管理模式,即一個年級分為兩個部,每個部設一個年級部主任,一個年級部副主任,兩個首席班主任。每個部實行年級主任負責制,年級副主任一人分管德育,一人分管教學,對整個年級部負責,是謂“兩統一”;首席班主任每人負責一段(10個班),四個首席班主任共同擔當起高一年級部40個班的事務管理,責任明確又顧全大局。

從目前運行來看,“兩部四段兩統一”的管理模式有效解決了各自為戰的弊端,集中優勢兵力共克難關,讓子彈飛得不但更快,而且更準。從教師層面上,加強了教師之間的交流溝通,相互學習,共同提高,資源共享,特別為今年新分配的53名研究生搭建了廣闊的學習平台。從學生層面上,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受到同一水平也是年級最高水平的思想道德教育,積極參與到各項主題活動中去,對於他們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和學會做人、學會生活有着無可替代的益處。同時,在學習上根據智力差異和基礎不同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真正做到“順天之木,以致其性”。

2.首席班主任制——讓學校的育人隊伍更強大

教育的核心是教書育人。班主任是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實施者,是學生健康成長的人生導師,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為了讓班主任有更多的時間、更多的空間、更多的熱情和更多的信心來做好工作,學校從工作量、經濟待遇、教育學生的權利、在學校的地位等方面來綜合考量,實行首席班主任制。符合條件的班主任都可報名。20xx年7月19日下午2:30,首席班主任競聘會在綜合樓第二會議室進行。通過競選、答辯、評委入圍選、二次評選等,選拔了昌邑一中首屆首席班主任10人。

首席班主任是年級部“兩部四段兩統一”這一舉措的強力保障,也是學科建設的有效補充。10位首席班充實到年級管理中去,他們既要當好本班學生的班主任,又要當好班主任的班主任。管理創新、育人創新是學校對他們提出的基本要求,他們不但是班級管理的首席,更是立德樹人的首席。10名首席班主任建立班級博客,寫育人隨筆,在一學年的任期中形成自己的育人經驗,學年結束在學校層面上述職,育人業績突出者可以連任,業績平平者不享受首席班主任的待遇,並且不得連任。

3.學情會商制度——讓學校、家長、社會走到了一起

學情會商就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瞭解學生的家庭背景和交往背景,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態,調動家長的積極性,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把促進和保證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的責任落實到全體教師身上,全面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讓每一個學生成功,努力辦好讓家長、社會滿意的教育。

20xx年7月29日,學校組織第一次學情會商,高一年級部的學生、家長、老師約70人蔘加;20xx年8月15日,學校組織第二次學情會商,三個年級部的學生、家長和老師約100人蔘加;20xx年9月20日,學校組織第三次學情會商,高三年級部的家長、老師46人蔘加。

每一次的對象不同,每一次的內容不同,但參與其中,每個人的心底都有相同的震憾。以第二次學情會商為例,原定9點開始的座談會,7點多鐘,就有家長、老師、學生來了。陳大鵬第一個發言,20xx年大學聯考山東省理科第一名,應邀上過《開心辭典》,現就讀清華大學。他談自己的學習歷程,談和同學的深厚友誼,談對老師的感恩之心,談對母校的眷戀之情,談對父母的養育之恩。氣氛熱烈,掌聲不斷,大家在這樣的氛圍中相互感染,年級部主任、學科老師、學生、家長都忍不住發言,效果之好超過我們的想像,同時堅定了學校將學情會商作為一項制度固定下來的決心。

目前,學校建立了學情會商台賬,每個年級部都設立了學情會商辦公室,每週班主任召集學生導師對班內學生進行會診,並對會診情況進行記錄,確定採取的教育措施,為每一個學生量身定製育人方案,把教育管理與關心愛護結合起來,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把因材施教與全面發展結合起來,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形成特色,創出品牌。從已經組織召開的三次學情會商,我們認識到了以下三點:

一是學情會商是學校、年級、班級、老師、學生、家長、社會溝通的平台。通過這種方式,在較短的時間內整合較大的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對每一個層面的人的成長都是不可或缺的財富。

二是學情會商可以把同一類型、潛能相同、愛好相近的學生聚在一起,因材施教,分類指導,在相同中尋到不同,從不同中相互學習,智慧分享,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從而每個人都有“捷徑”可走。

三是學情會商可以不定期進行,但時間最好放在寒暑假或節假日,這樣更能保證參加人數的層面比較寬泛,聽到更多不同的觀點和建議。

四、行為文化傳遞德育信念

教師文化是學校的主流文化、理性文化,是教師精神力量的核心,是學校最寶貴的一種精神力量資源。我們以發展為主題,創新教師發展文化,打造名師隊伍,構建和諧課堂,建設充滿活力的素質教育生態。

學校以《昌邑一中團隊文化》為引領,以《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為標準,《詩書畫卷一中魂》描繪一中發展美好願景,修訂了昌邑一中教師誓詞、校歌,對新形勢下的一中教師提出了“四個魅力”,努力做到讓學生敬仰,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

學生文化是學校的亞文化,其核心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學校以人為本,尚智重德,本着“教而育之、學而習之、重在涵養、貴在創新”的原則,確立以“立德樹人”為導向的大課程觀,突出課程的實踐性、自主性和開放性,優化整合各種資源,把各類活動納入課程中來,開展了八個方面的探索與實踐:規章制度約束人、活動開展打動人、信念理想激勵人、高標嚴求規範人、自主管理鍛造人、警示教育錘鍊人、因材施教培養人、心理看護關注人,以課程實施和活動開展帶動德性提升,致力於培養一羣“賢人”——有境界、有品位、有修為的賢明君子。

學校藉助社會服務類課程、自主管理類課程、自我鍛造類課程、社團組織類課程、課題研究類課程、專題活動類課程六大課程,通過“十八歲成人宣誓”、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祖國在我心中”“貼心”活動、“告別不良行為”簽名活動、“設計我的高中生活”、“我向社會莊嚴承諾”、“奉獻愛心捐贈圖書”、“伸出雙手捐獻衣物”等活動,引導學生學會感恩,學會寬容,學會與他人、與社會和諧相處。學校把12月份定為“向父母獻愛心”教育月,把星期日定為“孝敬日”,要求學生做到“理解、尊敬、孝順家長十二條”,設計“三個一”活動:承包一天家務;“三·八”節給母親寫一封信;作一篇題為“我是怎樣記住父母生日的”或“我為什麼沒記住父母的生日”的命題作文,讓學生知道父母的勞苦和用心。

對一所高中學校來説,這些行為信念及活動一直沿續至今並繼續下去,是因為我們堅信:學生只有親其親、愛其愛,才會培養起樸素的愛國情感和民族大義。

實施效果:締造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

校長對學校的最大貢獻,不是高樓大廈,不是先進設施,而是隨着時間的流逝,沉積下來的制度、精神、文化和價值取向。學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物質文化最終落腳在核心價值觀上,最終達到全校上下行為活動自覺有序,精神思想完美和諧。

現在的校園,陽光足了,空氣清了,老師步履輕盈,談笑風生,學生笑臉如花,神采飛揚,老師、學生真正有了自由呼吸的空間了。這就是我們追尋已久的教育“百草園”。學生風華正茂,奮發向上,對學習有着濃厚的興趣,對活動有着熱情的參與,對社會有着強烈的責任;對父母有了更多的孝心,對別人有了更多的關心,對自己有了更多的信心。老師敬崗愛業,積極進取,享受着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自豪感,享受着桃李滿天下的成就感。正是這些變化,使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氣,校園洋溢生機,學生更具活力,教師更具智慧。整個學校,生動了許多,豐富了許多,明亮了許多,燦爛了許多。

我們這樣描述“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帶來的變化,這樣一個羣體出現在校園:我們既擁抱物質生活,又體認精神世界;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既富有激情,又尊重規則和秩序;既追尋幸福,又不摒棄遠見;仁愛,但不軟弱;勇敢,卻深知尊重法治、和諧寬容、和平和解的可貴。這是因為,我們沒有其他家園,我們的校園就是我們的共同的家園;我們沒有其他夢想,“立德樹人”的夢想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夢想。

做立德樹人的好老師心得體會感想 篇11

20xx年11月8日,全國人民盼望已久的黨的勝利召開了。作為一名積極分子的 我對精神有着深刻體會。

作為教師着重我學習了第七章《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中“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一篇章,深刻理解“把樹德育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等重要指示精神。

學校為了幫助老師們能更全面、更透徹地解讀報告精神,特別推薦了教育廳基礎教育一司王定華司長撰寫的《把立德樹人作為基礎教育根本任務》。該文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基礎教育的根本任務,説到底是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説到底是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第一,“立德樹人”指明瞭基礎教育的方向就是“樹人”,要堅持育人為本,通過合適的教育來發展人、改造人、塑造人。第二,“立德樹人”指出了基礎教育的途徑就是“立德”,要堅持德育為先,通過正面的教育來引導人、感化人、激勵人。第三,“立德樹人”制定了基礎教育的內容就是要在傳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從而規範人、要求人、提高人。該文又從課程育人、文化育人、實踐育人、禮儀育人、網絡育人、制度育人和合力育人等角度,全面深入地闡述了關於“立德樹人”的方法和途徑。

通過對本文的解讀,我清醒地認識到當代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長期性和複雜性,必須適應時代特徵,必須反映時代訴求,必須體現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相結合,進而探索中職學校德育工作新理念、新思路、新模式,多方位、多層面、多形式地對學生進行思想素質的教育培養,才能有力增強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時效性和有效性。

一、更新德育理念探求德育規律

德育理念是指人們經過長期藴蓄而形成的關於德育發展的一種理想性、精神性、持續性的相對穩定的價值追求,是德育工作的指導思想,具有科學性和前瞻性。

我國社會在改革開放的浪潮洗滌下,人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環境已發生了巨大變遷。學生的身心特點在新的時代中已有新的表現方式。現在的學生遍文化基礎薄弱,厭學情緒較重,紀律性不強,自控能力弱,行為表現差,有的自卑心理嚴重,有的則目空一切,且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多以自我為中心,漠視他人利益,同時,他們接受新事物快,熱心集體活動……這些身心特點與過去的學生有了很多不同。因此,德育工作者應從中剖析新的特徵,改革傳統德育思路及模式,與時俱進,樹立嶄新的德育理念,把“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理念現代化,既要堅持德育方向的正確性,又要尊重學生在價值取向上的選擇性;既要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性,又要承認思想觀念的層次性,從而堅持德育的正確導向。儘管當代學生的缺點方面較為突出,學校更有責任關注、關心、關愛他們,充分肯定當代學生的正面素質,注重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尊重所有的受教育主體,分類施教,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道德水平發展需要。把立德樹人與學生的潛能挖掘、學生學業成長、個性發展結合起來,使德育工作真正深入學生的心靈,進而成為促進學生改善自我、全面發展、成長成才的原動力。只有牢固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工作理念,堅持以學生為根本,以學生為核心,以學生為目的,把學生作為學校德育的動力主體,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根本價值取向,把德育工作過程變成尊重和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學校德育工作才能更具時代性、實戰性和有效性。

二、創新育人模式,營造和諧育人氛圍

學校應在以教學為中心的基礎上,充分挖掘課堂教學中的德育功能。

首先,思品教學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思品教師應利用教材內容加大德育教育力度,時時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德育教學。

其次,除語文和思品課外,其他學科也應該滲透德育的理性內容,這也是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比如,語文課在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方面,具有獨特的功能;另外在其他學科教學過程中,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國情、愛國主義、職業道德等相關知識。各學科教師都應樹立德育意識,在進行學科知識教育的同時,注意發揮學科的德育功能,有意識地在教學中滲透對學生們的德育教育,多方面影響學生的德育發展。

再次,課堂教育不僅限於教師講授知識,還應適當創新教學方法,適當增加教學活動內容,增大學生自主學習的自由空間,努力創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以便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德育內化效果。因此,可把教學內容與德育教育結合在多種形式的活動中,諸如座談、演講、討論、文體活動等……通過這些方式引導學生感悟知識、感悟美醜、感悟人生,多渠道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

三、一切為了學生,增強德育效能

教書是育人,學校管理更要服從和服務於育人。學校的德育工作應該滲透到學校管理的所有環節中去。教師隊伍的管理,教學環節的管理,學生紀律的管理,校園文化的管理,後勤服務的管理等都和學生的生活成長密切相關,都和學生德育有着密切的關係。因此,學校的“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考慮如何更有利於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進而不斷修改、完善學校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使之更好地發揮其德育功能。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這不僅僅是口號,而必須是目標,並付諸行動。教師教都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是教育成敗的關鍵,必須親自參與到實踐中。只有堅持塑造人與服務人相統一,堅持以德治校與依法治教相結合,堅持塑造人與發展人相統一,才能增強學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創造有益的校園氛圍,才能促進學校更好地生存與發展。

四、立德樹人,強化德育工作

學校的主要任務是要為社會培養有用人才,而新時期對教育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教育在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的同時,必須重視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這是職業教育的顯著特點,而當代教育則應該更加突出立德樹人。教育者深深地懂得自己面臨的學生普遍有如下特點:自尊心受損、自信心受挫、行為不規範、思想過分開放或過分壓抑、文化基礎相對較差、成功感很少、自暴自棄較多等等,要把他們培養成一個有用人才,既不能靠單一的文化知識傳授,也不能靠單一的技能培訓,因為他們是應試教育的直接“失敗者”。鑑於上述原因,如何看待學生,如何培養學生已成教育者必須深思的重要課題,只有更加主動地研究德育工作,只有找準突破口,只有將德育與學生的潛能挖掘、技能成長和個性發展結合起來,才能使德育真正深入學生的心靈。只有真愛學生,因材施教,去關愛他們,才能開啟學生的心扉,去撞擊出學生熱愛生活、熱愛人生的火花,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知識與技能的熱情,也才能使學生在學校成長成才。因此,學校德育的難題應在立德樹人上下功夫,多元切入,其關鍵在於捕獲學生心靈,循序漸進。可以説,立德樹人就是陶冶人性,鑄造健康人格,這也是由當代學生特點決定的,因而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和靈魂。只有抓住這個根本和靈魂,學校才能培養出更多合格人才,教育才能卓有成效地生存與發展。

通過對報告的學習,尤其是對其中關於“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等篇章的深入研讀,我認清了教育的方向,感受到了肩上的重擔,同時也充滿了教育信念,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做立德樹人的好老師心得體會感想 篇12

師德是一種職業道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教師的道德素質比教師的文化素質更為重要,教師的道德是教師的靈魂,師德是教師人格特徵的直接體現。“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品德和素養是教師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只有對“怎樣做一名好教師”這一問題有深刻的認識,才能對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怎樣才能做一名好教師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矢志不渝鑄師魂。

自任教以來 我一直擔任數學教學工作,始終堅持“德育首位”的原則,注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實事求是,公正嚴明,在學生中威信很高。我堅持以德治教,以德育德。堅持從育人環境抓起,從學生行為規範抓起,從每一名學生抓起,給學生營造了和諧的環境,喚起了學生的自信,使學生重新認識自我,戰勝自我,學會做人,努力成人,振作精神,奮發進取。

2.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

教師良好的思想品行將是教師最偉大人格力量的體現。我們這的杜順老師,他不幸患上了脊髓空洞症,上課時整個身體全靠雙枴支撐着。但他不悲觀、不憂傷,憑着對人民教育事業的赤誠之心,依然頑強地堅守在講台上。學生看着他忍着劇痛、冒着冷汗在那裏講課,都感動得落淚。他深情地説:“我的知識是人民給的,我要珍惜這有限的時光,把知識獻給人民。”古今中外無數事例證明,育人單憑熱情和幹勁是不夠的,還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為一名教師就,要有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甘為人梯,像“春蠶”吐盡青絲,像“蠟燭”化成灰燼,把畢生獻給事業,獻給學生。

3.提升專業技術能力,提升教師魅力。

首先,教師要提升專業素養。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是一個教師在課堂上人格魅力的最直接呈現,也是影響學生業務素質的最直接因素。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説過:“學生可以原諒教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諒他們的不學無術,如果教師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專業,就不能成為一個好教師。”

其次,教師要增強理論深度,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理論,不斷提高業務水平,樹立終身學習的自覺性,要密切關注現代科學的發展變化,善於吸收和利用新知識拓寬教學內容,將科學理論與教育實踐結合起來,在實踐中摸索、總結教育的規律與教育的藝術,提升人生品位。

4、學會寬容,敬業愛生

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是教好書、育好人的力量源泉。教師只有理性地分析不同的學生的心理,以愛心為前提,充分尊重學生個體,才能贏得學生的歡迎,也只有友愛、善良、公正、尊重、信任……地對待學生,教師的教育才能使學生在平和、愉悦的心態下接受,才能使學生倍感親切和温暖,從而產生心靈的和諧共振,學生自然會自願接受約束,不斷增強自我教育、自我修養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從而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提高。古今中外,凡偉大的教育家都是充滿愛心的人。孔子有“君子學道則愛人”之語。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他一生中最可貴的東西就是熱愛兒童。全國優秀教師魏書生、曹鐵雲等,在他們的經驗之談中無不談及對學生一片真摯的愛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ixi/shixi/ml47x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