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實習 >實習報告 >

寒假國中語文課聽課實踐報告

寒假國中語文課聽課實踐報告

轉眼,我們步入了大學的第二個學年,距離第一批次考取教師資格證的日子也越來越近。為了充實作為未來教師的實力,也為了深入瞭解近年來語文課程的教學實際,今年寒假,趁着國中仍處在上課期間,我向我國中的班主任吳老師申請旁聽她班的語文課,回到了我的母校——xx市xx區第xx初級中學,在八年級7班開始了我為期一週的語文課聽課實踐。

寒假國中語文課聽課實踐報告

臨近期末考試,八年級7班的語文老師陳老師已帶領學生們進入到最後的複習階段,並重點關注文言文的複習內容。雖然是複習課,不是日常接觸的常規的新課講授,我還是興致極高地每天起一大早從城西家裏趕到城東的九中來向老師“取經”,因為我知道,對於我們來説,覆蓋有效的考試範圍、抓複習要點、傳授複習技巧等都是很有用的教學經驗。在重回母校,與恩師們敍舊言歡,感受清一色的校服和懷念昔日食堂的飯菜的興奮之餘,我不忘身上的重任,有針對性地、認真仔細地聽課、做筆記,以作為將來要從事教學的師範生的身份,在陳老師給八年級7班上的文言文複習課中收穫了很多當年作為國中生坐在課堂內所不能學到的東西——教學的技巧和藝術

教學語言 每個老師都會有屬於自己的教學語言,有的不緊不慢,有的緊湊有序,有的中規中矩,有的幽默開懷,但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吸收知識,同時也起到掌控整個課堂、調節氣氛的作用。在評講文言文複習卷子的過程中,陳老師注重與學生的互動,特別是講到了默寫古詩句和辨析文言實詞虛詞的題目時,她會隨機點名讓學生站起來並要求在三秒鐘內回答出來,如:張xx,《遊山西村》第一句,1、2、3,回答不出來?陳xx,繼續,1、2、3,回答正確;隨後,陳老師再帶領大家齊誦整首詩並講解當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這樣的教學節奏調動了大家課下複習和課上集中注意力的積極性,同時也體現了國中語文學習的一個特點:強化記憶和快速反應,無論是平時還是考試都需要我們記牢、記準並馬上喚起背過的詩句和知識點。這種集中的學習與大學課堂中強調儘可能多地瞭解作品的背景資料和大學老師滔滔不絕地講解的分散的方式是很不一樣的。除此之外,在老師個性化的語言中,我們也可以收穫一些關於學生的訊息,如在陳老師分析某種題型的答題方法和列出同學們常犯的錯誤時,她説“聽話的孩子有前途”,我聽到有許多男生在下面反覆學講這句話並在“前途”一詞接耳説笑,我們不難解讀出他們想到的是另外一個具有特殊含義的詞“錢途”,這一現象也折射出了現在的國中生在網絡和媒體上其他知識的涉獵和關注點。教學語言不僅包括説話,還包括肢體動作,如果我們初入教師行列,也需注意在教室中要經常回到講台上並四下走動,不能光顧着講自己要説的內容而忘記兼顧全體學生,點名讓學生回答問題時也應身體前傾、眼神關注好讓他進行認真思考並快速回答,保證坐在不同位置的學生都有答題機會,克服自主答題的阻力,還可以提醒開小差的同學。我還記得陳老師在抓到一個同學開小差時,她並沒有大聲張揚讓他羞愧,而是已經走到他身邊低聲而不失威嚴地警告他並糾正他再繼續評講,沒有讓太多人關注到,這樣既沒有耽誤複習進度也沒有影響那個學生上課的情緒,但又明確提醒了他。這些小細節都是我們沒有注意到,並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但這當中既體現了教師的教學閲歷和仁者仁心。

引導方式 在大學裏的講課比賽,我們不難發現作為一個新人我們經常會顧着流暢不竭地講授內容而忽視耐心有效地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和回答問題。在這裏我舉幾個我在陳老師的課堂上觀察到的例子:在分析選擇題中蘇軾《浣溪沙》的基調是否可以判定為淒涼時,陳老師從三個方面進行啟迪,一在“山下蘭芽短浸溪,鬆間沙路淨無泥”,是真的溪水沖洗所以路面乾淨無泥麼?其實是蘇軾觀察仔細。那麼蘇軾為什麼這麼善於觀察,是視力好麼?其實是因為他心情閒適,在遊山玩水之中才會欣賞風景,如果是在匆匆趕路,就不會這麼悠閒地注意到這一點;二在“蕭蕭暮雨子規啼”中,這裏的“雨”對應前文的“小溪”,我們知道子規是杜鵑,它的啼叫哀婉淒涼,那也只能説明環境的淒涼而不是他的心情,更何況在末句“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明顯表現了他老當益壯、奮發進取的精神;三我們之前講過,蘇軾本身是一個豁達樂觀的人,所以他的詩歌不可能表達消極的、時光易逝的情感。前兩個方面是針對作品本身而言的,後一個方面是對作者的瞭解,雖然對作者風格的判斷不免有些模式化,也不排除有些詩人存在大相徑庭的創作風格,但在古詩文學習較為淺顯的國中階段,可以適當引導學生對一些詩人“定性”的判斷。現在市面上的輔導資料其實都很全面詳細了,稍微聰明好學一些的學生其實靠自己去看去寫也完全可以掌握,但寫得再好的輔助性材料也不可能一過眼就牢記,有一個好的老師去耐心引導,哪怕是照着資料的思路去啟發,也會印象更加深刻。教會學生做題的方法也是一種有益的引導。在陳老師解讀《改變一生的閃念》深度閲讀時,問到阿姨對小女孩説的“如果你要看書,就到阿姨這裏,阿姨有好多書呢”有什麼作用,一共4分,可以判斷至少有兩點,那麼直接的作用是告訴她不要再去偷書了,因為偷書是不對的;另外一層作用是什麼呢?我們看一下這些話對小女孩的效果,原文緊接着説到“小女孩驚魂未定,飛一般地溜走了”,那麼受驚了是不是應該讓她恢復平靜?(靜等學生們討論、應答)那麼,這些話的另外一個作用就類似於説一句“沒關係”、起到寬慰的效果,愛看書的小孩犯的錯應該被原諒,沒必要永遠揹負“偷書”的罪名在身上。同理,下一題問到小女孩長大後變成一個成功的女士回來看阿姨,看到小女孩笑了,阿姨也笑了,又有哪幾個原因,推彼及己,很明顯第一是因為小女孩的成功,第二就是由於自己當年的教育方式得當,拯救了小女孩,因而感到欣慰。試想,作為老師,如果照本宣科地把答案直接公佈,沒經過自己的處理就輸出,能起到良好的啟發作用嗎?這樣的教學是成果的嗎?

知識的引申、聯想 知識的引申、聯想在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存在,其中有一些是老師自己的勞動創造,如陳老師反覆強調“蕭鼓追隨春社近”的“簫”很多同學寫錯成“蕭”,簫是竹子做的必須是竹字頭,而“蕭蕭暮雨子規啼”的蕭表蕭瑟,所以才是草字頭的,荒草無垠謂之蕭瑟;有一些是教材中要求的,如文言詞語的辨析(同義選擇題),一題中問到“教然後知困”,這裏的“困”是學問貧乏的意思,必然要聯繫到學過的其他“困”的意思,如“困於心,衡於慮”,是內心困苦的意思,否則就是連老師自己都不熟悉教學內容。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還必須有自己的判斷力,當不同的資料對同一個詞有不同的解釋時,要找到最權威的説法,如“空其乏身”中的“空”課本上是貧困缺乏,而資料書是空虛缺乏,當然要以課本為主。當然,有的人會説這不是理所當然的麼,但如果老師後於學生髮現這一出入,不能及時解惑,或在學生面前表現得遊移不定時,無疑這個老師沒做好功課,不能令人信服。

閃光點 每個老師的課堂都會有她的閃光點,我們不難發現,這些閃光點一般都是跟“素質教育”掛鈎,現在的人有個傾向,也都是挺“素”排“應(應試教育)”的。陳老師會在每節課開始前輪一個學生對一句名言進行演講,可以是他個人的理解,也可以找資料證明。聽説在期末複習前的演講都是提前很久給學生名言去準備,而這幾次都是提前一兩節才給的,但竟也有不少進步之處。給我印象較為深刻的是一個高高的戴眼鏡的女同學對“花開無聲才最美”的解讀,她一口氣舉了三個例子:大家只知道王守仁是“心學”的創始人,卻不知道他先前當官時立下的幾個大功,但由於他不貪圖戰功、把戰功轉給在戰場上救他的將領,扭轉整個戰局的他反而被貶職,貶職之後的他也把一個小縣城治理得很好,但由於每次功績他都不求名利,所以歷史上很少提及;北大副校長季羨林在新生入學之際被認作普通大叔幫指路、帶行李,他也不因自己身份特殊而四處張揚,以平常心待人、做好事;另外,她還舉了一個反面例子,這一命題可謂有古今、正反的論據相證實,邏輯嚴密,有説服力。一個八年級的學生,一次課前演講足以見得她平時的閲讀量。陳老師説,這幾次臨時準備的同學雖沒有之前的同學流暢,但也足以見得同學們的用心,以後若遇到類似的作文題便可大展身手。作為未來的教師,我們也要用心培養學生其他方面的才能。

除了到國中見習之外,我還幫國小語文老師修改試卷和作文,也碰上許多有趣的事。國小生們出入辦公室都會敬禮,聽説有學姐來還特意從樓下跑上來半個班的學生偷看我們,好生可愛。五年級的學生作文水平也參差不齊,有的還很生澀,有的則已經繪聲繪色,伴有先抑後揚、深入淺出地敍事。還有一個同學的答案讓我印象深刻,他的措辭是“日本攝影師狹小的心靈與男孩的誠信形成強烈的對比”,他十分犀利的表述讓我一下子記住了他,並示意老師,老師表示猜到了這個小孩是誰,果然不出老師所料,原來,之前他去買水果,回到家以後發現賣家少補了1塊錢,待他去要回錢時流動攤已經不在那兒了,他就詛咒那個賣家;老師聽説以後,就指責他你的心靈有這麼狹小嗎因為1塊錢而詛咒別人,於是,他在這道題上便反運用了這個道理。我聽了之後,頗有感慨:原來老師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這麼巨大呀!以後一定要當個德才兼優的好老師!

經過這一次的實踐,我明白了授課固然重要,聽課、評課也作用巨大。短短的45分鐘,囊括了老師的種種良苦用心;看似平平常常的一節課,卻飽含我們需要努力充實的寶貴內容。同時,師恩難忘,我們要多回去看望老師,老師會明白我們的心意,我們也一定要向長年在講台上有着豐富經驗的老師學習,為澆灌好祖國的花朵做好充足的準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ixi/baogao/rjdwm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