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禮儀 >禮儀知識 >

春節嘉興春聯禮儀

春節嘉興春聯禮儀

興,是浙江省的地級市,位於浙江省東北部、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帶,是長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那麼對於這個城市你有多少的瞭解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節嘉興春聯禮儀,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哦!

春節嘉興春聯禮儀
春節嘉興春聯禮儀

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是漢族特有的文學形式。對聯的上下聯字數不限,但必須相等。春聯起源於桃符,是華人過春節的重要標誌。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貼上春聯的時候,意味着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

喜氣臨門紅色妍,家家户户貼春聯;舊年辭別迎新歲,時序車輪總向前。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大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傳統春聯是用毛筆書寫,但亦有印製的春聯。

春聯起源

春聯,起源於桃符。據《後漢書·禮儀志》所載,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降鬼大神“神荼”、“鬱壘”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桃符

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國時,宮廷裏,有人在桃符上題寫聯語。《宋史·蜀世家》説:後蜀主孟昶令學士辛寅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中國的第二副春聯。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户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和“春聯”。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原先春聯是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

貼春聯

春聯的張貼,要符合傳統的規矩,春聯要豎貼。上聯要貼在右手邊(即門的左邊),下聯要貼在左手邊(即門的右邊),橫批也是從右往左讀的。上下聯不可貼反。

春節貼對聯,除了各家門口要貼春聯外,豬舍,雞鴨舍等處也要貼對聯,寓意六畜興旺,格式一般雞鴨滿圈,牛羊成羣,六畜興旺等。還有神仙的對聯:“灶王爺”的春聯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意為灶神上天后向玉帝彙報時多説好話,下凡回來時多降吉祥,俗稱送灶神。“土地爺”的春聯是:土中生白玉,地內長黃金。意為只要辛勤勞動,就能在土地中得到收穫。“天地爺”的春聯是:天高覆萬物,地厚載羣生。短短10個字,把天地間的一切全都包羅了進去。院子裏的大樹需貼上“樹大根深”、院子裏的牆面需貼上“春光明媚”、家裏靠炕的牆上需貼上“幸福健康”、廚房裏需貼上“勤儉節約”等。

關於嘉興的風俗禮儀

嘉興生日風俗禮儀

人的出生日和以後每年滿週歲的那一天叫生日。慶祝生日,就叫過生日。在過週歲生日前有三個日子也會慶祝一番的。一是嬰兒出生後的第三天,要為嬰兒齋三朝,辦三朝酒,向鄰舍分三朝面;二是嬰兒滿月,要剃滿月頭,外婆會送來滿月衣、鞋、襪等,辦滿月酒,分滿月圓子;三是滿一百天,剃百日頭。到週歲那天,這是第一個生日慶祝,大多搞得很隆重,要置辦週歲酒宴。外婆家要做兩蒸肉餡糰子,親友也要送來鞋帽、衣裳、衣料或毛線、時裝。母親要為孩子儺周,將孩子盥洗後換上新衣服,打扮一番。如是男孩,前放算盤、筆硯;若是女孩,則擺些針線之類,觀其所取,以驗貪廉愚智。

週歲以後,不是每逢生日必慶,一般是遇十小慶一下。逢三十歲慶壽,稱“齋佛”,俗雲“三十不齋,四十不發。”點燃巨燭、壽香,閤家吃長壽麪。

其中以六十、八十等雙秩壽辰為重。慶壽時,小輩贈壽桃、壽畫、壽燭、壽香,並向壽星行跪拜禮;壽老贈小輩拜壽錢,富裕之家,設酒筵宴請親友。凡逢十慶祝稱正慶,在新豐通常是逢九慶祝,稱大慶,俗謂“做九不做十”,而且是講虛齡,即虛齡五十九歲、七十九歲等。八十歲以後,最看重的是米壽和茶壽。米壽是八十八歲,茶壽是一百零八歲,那是因“米”字可拆成“八十八”,而“茶”字則是“米”字又加了個“廿”(音讀niàn,即二十),這樣八十八加二十,就等於一百零八歲了。除了各人的生日外,人們還有一個共同的生日,定在每年的立夏。立夏日是人生日,這一天老老小小都要稱一稱體重,以測身體健康狀況。

動物也有生日,這生日是統一的,定在農曆六月初六。這一天,天氣再熱,人們是不會跳到河浜裏去洗澡的。因為新豐有一句諺語:“六月六,貓狗畜生盡汏浴”。如果你也下河,就是與貓狗為伍了。

植物的生日有“七菱八谷九豆十棉花”之説,指的是正月初七是菱生日,初八是谷生日,初九、初十是豆和棉花的生日。僅正月上旬,就有四個生日。據説,凡輪到生日,天氣好,是這一作物豐收的預兆。天下雨,就要擔心了。

農曆二月十二是百花生日。農村的老太太,大嫂子,甚至年輕的姑娘們也會給果樹做生日。

除了動植物的生日外,相傳二月初八,是張大帝的生日,屆時風、雨、雷、電四個女兒都會前來賀壽,熱熱鬧鬧搞十天,因張大帝喜歡吃凍狗肉,故期間要起一個冷汛;七月三十是地藏王生日,是夜家家户户要插地藏香、點地蠟燭,以示紀念;觀音娘娘一年有三個生日,分別是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老太太們會按時燒香唸佛,祈求人壽年豐;還有眾多的神佛,大家記不清具體生日,於是在每月的七年級與月半,人們就近到寺廟燒香,相沿成俗。

這些生日習俗,有的祈望人的身體健康,有的祝願作物豐收,反映了人們在生活上的期待和希冀。

嘉興吃早燒風俗禮儀

海鹽、海寧交界的通元、石泉、百步一帶至今仍然沿襲着吃早燒的飲酒風俗,就是有人喜歡在早晨四五點鐘吃燒酒。水網地帶漁民最早有此俗,因其起早收網售魚,飲酒以禦寒祛濕。

吃早燒的大多是一些上了年紀的當地農民,他們每天清晨兩三點鐘就起牀,粗粗洗漱完畢,四五點鐘就陸續到鎮上的酒肆裏吃燒酒。這些酒肆往往比較簡陋,單開間,店內設有曲尺形的櫃枱。靠街的一面擺着豬頭肉、五香豆腐乾、鹽浸豆等下酒小菜。

吃早燒的農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論颳風下雨,從不間斷。農民吃早燒的地點一般都比較固定,很少串店,因此店主人對每個人的飲酒量和一些習慣都十分熟悉。大家喝的都不多,每次只喝一開,即老秤二兩、新秤一點二五兩,一般都喝燒酒,很少喝黃酒。掌櫃的會用竹製的酒提子從甏裏取酒,再倒入酒壺或者酒盅裏給客人。一開酒的價格並不高,舊時只賣一毛錢左右。

吃早燒的常常是兩三個人圍着一張桌子坐,一邊聊天,一邊慢條斯理地吃酒。此時,酒肆也成了眾人靈市面,傳播消息、新聞的場所。早燒一般有兩種吃法。一種叫“吃葷酒”,吃酒時就着豬頭肉等葷菜下酒。澉浦一帶漁民中盛行冬季吃羊肉早燒,温補祛濕、能御風寒。另一種叫“吃素酒”,只用糕餅、油條、燥片或者鹽浸豆、豆腐乾下酒,價格不高,經濟實惠。另外還有一些吃櫃枱酒的,他們行色匆匆,要一開燒酒,幾大口喝完,扔下錢就走了。這些人往往倚着櫃枱吃酒,並不佔座位。

嘉興網船會風俗禮儀

網船會又稱“劉王廟會”“蓮泗蕩水上廟會”。每年清明和中秋時節,嘉興本地及周邊地區的船民,駕船匯聚於秀洲區王江涇鎮東的蓮泗蕩,祭祀、會親、娛樂、商品交易。網船會起源於紀念元末帶領鄉民撲滅蝗蟲而獻身的劉將軍(一説是劉猛,一説是劉琦)。清朝開始,該地的劉猛將軍廟開始名聲雀起,成為影響廣泛的集會之所。每年參加網船會的大小船隻有四五千,聲勢浩蕩,蔚為壯觀。“猛將出會”是網船會的高潮,猛將的儀仗以杏黃大旗為引導,民眾敲鑼打鼓,邊巡遊邊表演,還進行各類交易活動,成為江南獨特的水上廟會和“漁民狂歡節”。

網船會是與江南水鄉漁民生產、生活習俗相關的民間水上廟會活動。百餘年來,水鄉漁民、船民和當地百姓通過廟會的方式,祈求風調雨順、出入平安、農漁豐收;通過廟會觀光遊樂、休閒購物,寄託情懷。

“網船會”是國內唯一的一處水上廟會,是秀洲區的地方文化資源。來趕廟會的船隻,大部分是江南水澤中漁民捕魚的絲網船,被稱為網船會。又由於此活動是來自江蘇、浙江、上海的漁民、船民自發參與,又稱之為“江南網船會”。這種江南民間自發性的民俗祭祀活動一直延續至今,其規模、場面、人數在江南一帶影響最大,同時也衍生出許多像打蓮湘、挑花籃、扎肉提香、舞龍、舞獅、打腰鼓等原汁原味的民間文藝表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liyi/liyi/ln6wx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