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禮儀 >禮儀知識 >

《國小生道德修養讀本》讀後感

《國小生道德修養讀本》讀後感

世界上最令人敬仰的,一是頭頂燦爛的星空,另一個則是我們內心的道德準則。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小學生道德修養讀本》讀後感文章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國小生道德修養讀本》讀後感

《國小生道德修養讀本》讀後感

世界上一切的事物,都是勞動創造出來的,勞動可以説是萬物之源。而節儉也很重要。對任何事物都得節儉,這樣才能夠富裕起來。勞動與節儉,結合在一起,用勞動獲取了東西而又節儉它,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品質。

勞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勞動,就什麼也得不到了。舉個例子:一個小女孩,她的父親是一位大商賈,母親是一位明星,家裏非常富裕,從小就有人侍候着她,她什麼事都有人替她做,弄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長大了,父母要她學學家務,她也懶得不做。終於有一天,她父親為了一筆生意,賠上了一大筆錢,供不起她了,她必須自己工作掙錢,但是由於她很懶惰,沒有單位要她。她只能給別人抄抄信之類的。工資很少,只能勉強餬口。一個人,不勞動,就落到了這種地步。

在實際生活中呢?現在孩子都是獨苗,父母倍加呵護,從來都是嬌生慣養。到了學校裏,每天早上的值日生都做不好,真難想象將來怎麼辦?但是,也有些同學很熱愛勞動,家裏人不慣他,他就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幫助父母減輕負擔,到學校裏做值日也是又快又好。像我們班的吳曉達,他雖然學習不好,但是很勤快:一旦值日生缺了,他總是替他們幹好;老師有事讓他幹,他也總能照辦。看來,那些嬌生慣養的人應該多向這些人看齊才對。

節儉,對一個人來説同樣重要,它可以使你走上富裕的大道,如果不注意節儉,它也會使你傾家蕩產。舉個例子:有個農民,家裏很窮,只有一間破屋子和幾畝薄田。後來,在村上掀起一股致富熱潮。這位農民也搭了一個蔬菜棚,沒過幾年就有了好收成。他的錢也多了起來:蓋了新房子,買了新傢俱,還在銀行存了款。但是,好景不長,不久後,村上有很多人都參與了賭博,他也參與了進去,一賭便上癮,又勾上了一大幫狐朋狗友,從此揮金如土,成天賭博,不務農業。一年後,農田便荒廢了,他又變成了一個窮光蛋。這個例子,足以反映剛剛那句話是對的。

現在很多小朋友都有很多零花錢,而且很會花。花完了要,要到了花。他們根本不掂掂這些錢的份量。這些錢都是爸爸、媽媽辛辛苦苦賺來的呀!平時又要買這買那,從頭到腳都要名牌,生日還要大操大辦,宴請同學……根本不體諒父母。而且有了這些還不滿足,還提荒唐要求,亂花家裏的錢,給父母造成負擔。當然,也有注意節儉的好孩子,像我們班的楊靜,她每個月有100元,得自己交午餐費、訂報費之類的,剩下的錢就成了她的零花錢,她總能很合理地把它們安排好。而且有了這些錢,她就不會再向父母要錢了。

勞動、節儉,對我們來説是多麼重要,讓我們熱愛勞動,注意節儉,做一個道德修養高的國小生。

關於道德修養的文章

世界上最令人敬仰的,一是頭頂燦爛的星空,另一個則是我們內心的道德準則——早已隨歲月之流遠去而又永恆在歷史星空閃爍的前人康德如是説。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江水奔流,帶走幾多冬夏春秋;大江東去,帶不去的是那些偉人,光照千秋。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司馬遷忍受着“最下極矣”的腐刑,毅然、決然地選擇“苟生”。那時的他,需要何等的修養、怎樣的氣度,方能完成那一本沉重的大書——《史記》呢?然而,他的修養戰勝了嘲諷、鄙視。戰勝了他人亦超越了自己,“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巨着終於完成。因此,“忍耐”這樣一種修養便在後人心中多了幾分沉重。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聽到此語,什麼人的心靈能不震撼,什麼樣的人士能不肅然起敬?幾經利誘、幾經威脅幾經折磨,住進陰濕地牢的文天祥,在“忠”與“奸”的面前未曾有過絲毫的動搖,因此“忠誠”這樣一種簡單而又艱難的修養,在後人的心中多了幾分重量。

“忍耐”、“忠誠”、“堅強”而又“不屈”,只有高尚的人才擁有這樣的品質。誰又能説這些品質不是源於內心極高的修養?

“英雄,不是因為武力而稱雄的人,而是因為心靈而偉大的人。”羅曼·羅蘭的這個定義,我由衷地讚賞。

喜歡諸葛亮,不僅是因他的神機妙算,而且因其“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品德修養。我想,他之所以會觀天象,會用風勢,會未出茅廬而知天下,多半是來自他極高的修養吧!

我們現在極倡素質教育,而社會上有些人缺乏的正是一種修養的基本素質。古之成大事者,無一不是德才兼備之人,而古往今來,誰又能以小肚雞腸、犯奸作亂之心去成就一番人人讚譽的事業呢?

你是否和我一樣,在為做一個真正英雄而奮鬥着,那麼讓我們一起去修身養性吧!

先有修養,後成大業,再做英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liyi/liyi/83qoo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