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禮儀 >辯論賽 >

文憑不等於水平的辯論賽材料

文憑不等於水平的辯論賽材料

文憑是知識水平的必要不充分條件,是知識水平的真子集。兩者範圍根本不同嘛,怎麼能説文憑能代表知識水平呢?如果硬把兩者等同起來,就是可笑的行而上學論拉!

文憑不等於水平的辯論賽材料

其次,我們要放眼現實,聯繫實際。不論從個人方面,還是從學校方面.社會方面,文憑都不能代表知識水平。相對現在的大學生而言,愛迪生沒什麼文憑,但他的知識水平大家有目共睹;毛主席沒什麼文憑,但他的知識水平大家有目共睹;李嘉成沒什麼文憑,但他的知識水平大家有目共睹."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知識水平的提高需要你在社會實踐中不斷學習,學校文憑具有單一性與片面性,不能用來代表一個人不同時期.不同程度的知識水平;而且現在社會上看重的是你實實在在的綜合實踐能力而不是一張看似實在卻很虛無的文憑!這點,相信在座的各位都贊同吧? 最後,我想告訴大家,不要讓對方辯友表面的真誠迷惑咯!在學校不是為了混個文憑那麼簡單,而是實實在在的多學點東西,在有限的時間裏儘量培養各方面的能力,記住:文憑並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而對於文憑對方想達到什麼程度呢?碩士.博士.博士後,後來又是什麼?鬥士.騎士.烈士?你拿了這麼高的文憑就證明你的知識水平就一定高嗎?還要實踐,實踐出真知!

在當今這個實力社會裏,如果你空有一個文憑,沒有半點能力,肯定不會得到好的職位,就算一時僥倖找到好工作,但沒有實力不久就會被炒下來的。再説現在假文憑滿天飛,已經很少有人相信文憑了,當然,我不否認有文憑可能會更容易找工作,但卻不是長久的。所以,要生存,而且是好好的生存,就得有能力!高文憑底文化的人多的是拿文憑只是能力的一種體現!

你是哪所大學畢業的啊?你拿的是什麼文憑啊?”這是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遇到的一個問題。

一提“文憑”兩字,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圍城》中方鴻漸的“買假文憑事件”。我不敢對方鴻漸妄加評論,但是對於他的“文憑事件”我想我們或許能從中思考些什麼?

留學四年的方鴻漸興趣頗廣,生活懶散,並未致力攻讀某個學位。但是他父親不斷來信詢問他是否能拿到博士學位,方鴻漸能忍心讓他失望嗎?沒有文憑就好比在精神上赤裸着沒有包裹。在方鴻漸看來,出國留學一定是要衣錦還鄉的,但是自己的輕浮並沒有換來想要的結果(文憑),於是,只有出此“良策”買了一個假文憑。雖説心裏有點不踏實,但是它畢竟滿足了方鴻漸的虛榮心,畢竟讓方鴻漸做到了“衣錦還鄉”!

文憑只能當作是我們在學校學習畢業的一種證據,並不代表一個人的能力有多麼的強,況且現在又有多少大學生是請槍手代考,其文憑的含金量有多高?英語4級,專業科......

“文憑”是結果嗎?我想它至少不應該是學習的最終結果,所謂學海無涯,學習本無止境,又何談什麼“最終結果”呢?我看我們國人的最大問題就出在這裏,我們太看重它的“結果性”了。我曾看過王小平女士著的《本領恐慌》一書,她從“為何學?”、“學什麼?”、“怎麼學?”這三方面介紹了“真正的學習”,“真正的學習”才是“真正的能力”。很顯然,在這種正確學習的姿態下,文憑不等於能力!得文憑只是人們某種能力的體現!

既然“文憑不等於能力”,那麼文憑又為何如此搶手呢?甚至有人把它視為人生的最高目標——永遠追求最高文憑。根源在於我們的人才“價值觀”——“文憑就是能力的標籤”。人才價值觀的扭曲,使用人單位用人的導向發生了偏差,選拔人才時,不是選賢任能,而是以文憑的高低論英雄。文憑,在很多人眼裏也就成了能夠讓自己出人頭地的“法寶”。

那麼,“文憑”應該是什麼?我個人認為“文憑”應該是我們繼續學習的心理基礎,我拿到這個文憑説明我可以在相關的專業和領域中能夠進行更多的學習和研究,它應該是繼續學習的新起點,而不是最終結果。

我們應該怎樣去面對“文憑”。我想我們不能把拿到手中的文憑撕掉,但是我們絕對要撕掉心理的文憑;我們不能以追求文憑作為最高目標,而應該透過文憑找目標;我們不能藐視文憑,還應該科學的、理智的尊重文憑。 如今,人們開始崇尚業績、崇尚能力,進而有很多先見之明的人士開始調節自己的人才價值觀。聯想集團總裁柳傳志説過:“聯想在擇才方面的標準是?善於總結?”;另一位老總説:“學歷文憑只能代表一個人的靜態能力,而學習才是一個人的動態、實在可用的能力”;還有一家聞名全球的會計事務所在北大招聘員工時,只看學生的英語和計算機水平,因為這兩樣反映的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並不是看所謂的文憑。

我們不能希望大家都去學比爾蓋茨和王小平,但是我們都應該對文憑有着更為客觀的評價,希望大家在努力拿到真正高含金量的文憑的同時,積極尋求它背後的更深意義及更高目標!能力永遠比文憑重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liyi/bianlun/yn9on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