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禮儀 >辯論賽 >

辯論賽經典四辯稿集錦

辯論賽經典四辯稿集錦

(一)世紀之戰 胡漸彪VS黃執中同場對辯的結辯詞

辯論賽經典四辯稿集錦

黃執中是反方結辯:公眾人物不該表裏如一(公眾人物應該表裏不一)

胡漸彪是正方結辯:公眾人物應該表裏如一(公眾人物不該表裏不一)

黃執中:

我現在很坦白的説一件事情,馬xx是個表裏不一的人,因為他對外説他最愛的是台灣,可是其實他最愛的是老婆。

我們今天在談表裏不一,對方辯友告訴我人內心有邪惡,人當然有邪惡。我告訴你,人的邪惡多的是。從你小的時候,我們每一個人小的時候我們都是表裏如一的人,因為我們很簡單。我們不喜歡的東西就是壞的,我們喜歡的東西就是好的,拿到東西就我要,拿不到東西我就要哭。我的喜怒哀樂,我做的不舒服,痛苦或者是對別人的不欣賞都會很明白的寫在臉上,因為我們那時候沒有責任,父母會容納我們,老師會包容我們,我們沒有責任。可是你慢慢你長大以後,你就會發覺這個世界好像沒有那麼簡單。當你走出到你的家門,進到了社會之後你會發覺:不對!社會會要你對社會盡一些責任。於是,你會在一路的跌跌撞撞當中,就像對方所説的,你會發覺到————有些話不能講,有些事情不能做。可是你要知道,你於是知道把自己心裏的某些感覺藏起來。誒,沒有錯。好,我不喜歡黑人,可是我不行,我對外講話我不能説這種話。我對內的深處我覺得很嫉妒,可對外我要説他的得獎是很應該的。我內心有憤怒,有仇恨,可是我沒有説。因為我知道,當我站在公眾人物的那一霎那的時候,我講話是要對全體負責的。可是,今天這場辯論只是討論一件事————就是我對內的這種感受,我是要承認它仍然存在還是我要告訴我自己,其實我都是假,這些東西我並不恨,我並不討厭它,我並沒有嫉妒,我沒有,我沒有。後者很恐怖,我不太能夠理解。

你要知道,你今天這場處的這場比賽談的是一個大原則———就是人的互相體諒。人都是人,每個人都有七情六慾,在座各位都是。你每天你做什麼呢?在座的各位,你的每一筆私生活,每一個點滴你都知道,有很多東西不能給人家看————這是很正常的。我們有些慾望不能給人家看,我們自己不會認為是很邪惡的————我們只是人,我們只是用文明包裝起來的野獸。可是當包裝的時候我不會用對方的語氣。對方説包裝的時候,他是嘲笑這個包裝。對我而言,我感謝我們人類還有這種包裝。我們願意彼此包裝自己,所以我們才能夠很祥和的相處。我如果不願意包裝,那就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我們每一個人努力的把自己給format————就是把自己給格式化。讓我的內心深處都跟社會上要我做的一模一樣————可是我不願意!我為什麼!?我為什麼要犧牲我自己的喜怒哀樂。我如果有貪念,好,我知道,我不能夠展露出來,可是我內心深處為什麼不能仍然保持這種慾望?我如果真的有讓我嫉妒或憎恨的事情,我見了面我還是會跟他去握手,我會説我們仍然是好夥伴,一起努力打拼,可是我內心為什麼不能夠告訴自己我説,我其實真的很討厭他。每個人都是這樣子的。我們對外,我們對外我們努力做一個好國民,公眾人物努力做個好榜樣————像對方説的他是個典範。我們做典範的功能就是我在面對社會的那一刻我不要給社會有不良影響。可是當我回來,我關起門,我是裏的時候,可不可以告訴我,我可不可以告訴我自己,我沒有錯,這不叫邪惡,每個人都是這樣。我心裏有個小小黑黑的儲藏室,我把我自我放在裏面,我並沒有錯,因為那是我自己。我拒絕告訴你説,我要因為社會的責任而把我自己的那部全部倒掉。我不要把我的儲藏室清空,我不要讓我的外頭跟裏頭都被社會格式化的一模一樣。謝謝大家!

胡漸彪:

其實坦白説,我很同情執中內心中這種掙扎,這種苦痛,您內心中對於黑人的仇恨,對於所有成就人士的妒忌————對不起!以上言論均屬由您口中説出來,我加以引述而已哈。對於您內心這種種的不滿,我們都可以加以同情的瞭解,並且大度的包容,並且走近你,鼓勵你,開導你。但是,各位,我並不能鼓勵你表裏不一。如果你真的是告訴自己我還要表裏不一————換句話説,你正在主張的就是説我內裏的妒忌,我的仇恨依然保持,可是外面我包裝得好好看看,為什麼呢,因為這個叫做給我保留一個屬於我自己的空間————去腐爛!

各位,人的成長是什麼?人的成長本來就是從壞走到好,人的成長本來就是從墮落走向前進,但是對方辯友的主張是什麼呢?他告訴你説不要緊————公眾人物,你反正走上台面了嘛,大家看得就是你表面的那層風光到底是怎麼回事?那內裏就給你一個屬於你自己的空間,我愛怎麼爛我怎麼爛。表面上看來好像是同一回事,但是實質看來對於社會上的作用對方看到了嗎?

如果今天我們真的告訴大家説全世界都認為公眾人物可以表裏不一,那換句話説,我們今天在腦海中要想的是什麼?誒!這個表現善良的藝人,到底他內裏是不是大奸大惡呢?是對方説的嘛,公眾人物就不應該表裏如一嘛!那我們這時候有另一個很大的問題:善良的人你應不應該當公眾人好呢?要照你的理由來説,善良的人絕對不可以當公眾人物,因為你越善良,你就越會為非作歹————你能接受這樣的推論嗎?要照你這樣推論下去,越奸惡的人就越應該做公眾人物。為什麼呢?因為他越奸惡、他越表裏不一,他做出來的行為越能夠愛國愛民嘛!

各位,如果當今天我們都鼓勵大家説,我們應該接受表裏不一,那我們今天就應該換一副倒過來的眼鏡來看台上的這些人。那個口口聲聲宣稱要改革、要拒貪腐的人,到底是不是真心誠意,是不是應該質疑他、挑戰他、批判他?還是換一種口吻人説:“啊,他做得真好,因為他表裏不一啊!”;面對這一個突然間退黨説加入另一個黨(的人),我們不應該去懷疑他到底骨子裏頭是不是貪圖官位名利,我們應該説的是: “啊,他也許是表裏不一呢?我們應該學習他。”照對方辯友這種邏輯理論推論下去,我們只有兩個結果任你選擇:第一,全世界,我們讓奸惡的人來做公眾人物吧,善良的人請退一邊去,你願意嗎?第二個結果,我們依然不管,我們就讓人自然在台上做他要做的公眾人物,我們作為一個平民百姓,就滿腹疑竇地一邊在猜:到底這個人是真善良,還是假善良?這還是不重要,最重要是什麼————啊,面對這個人表裏不一,到底我是應該批判他,還是讚美他?因為按對方辯友這種説法,公眾人物應該表裏不一的話,那我們應該對他大肆讚揚才對。

各位,來到今天的時代,我們都説我們資訊發達,你我看到的東西越來越多。然則,我們最大的問題不是沒有諮詢,我們最大的問題是,我們搞不懂真相!如果我們今天主張告訴大家説,我們隨時可以表裏不一,沒問題!那換句話説,對於那些滿口謊言的人,我們應該怎麼處理?面對他們口中説出來的話,我們要怎麼去追究?因為你無從追究,因為你要追究的話,你就違反你自己的道德價值標度,那就是——今天的公眾人物是不應該表裏如一的。

説到這裏,説回來,人總是人。我們今天都會有自己灰暗的一面,我們今天有自己不能解決的一面,但是,我們應該去改!而不是去蓋!

(二)2019年國際大專辯論賽半決賽第二場

正方:馬來亞大學 科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反方:世新大學 科技抑制人的全面發展(勝方)

反方黃執中結辯

大家好!今天這場比賽打到後來,我相信我們雙方都能夠理解,科技有好有壞。對方辯友為什麼認為他的命題可以成功。是因為他告訴我們科技這些壞處是小瑕疵,不是大問題,所以總觀來説科技依舊全面發展。我們來解釋一下對方説的對不對?我們都知道東方不敗欲練神功,可是如果他欲練神功之後只是多了幾白髮,我們可以説這是小瑕疵不是大問題。可是東方不敗現在的問題,如果他是欲練神功,揮刀一…那我們發覺…我們會説《葵花寶典》促進了東方不敗的全面發展嗎?(笑聲、掌聲)

其次,讓我們來看看智力的發展。我方今天總共舉出四項數據,告訴大家,不管是教育心理學家詹姆斯?海爾對於電腦影響學童注意力方面的問題,還是美國專家認為電腦過渡依賴造成學童創造力降低減半的問題,還是日本醫學界他去論證由於用電腦造成成年人10%的記憶力嚴重萎縮的問題————這麼斬釘截鐵的論證對方辯友怎麼不敢提呢?

對方辯友的另外一種説法是:對方辯友,科技雖然捅了很多簍子,可是科技也在不斷補這些簍子,看來看去這些簍子我們還是要相信科技。那我們就不知道,對方辯友信心從哪裏來?

我們都知道,我們今天這場辯題,我們不能夠預測一百年後科技是什麼樣的?因為對方辯友隨便你怎麼説,我們只好怎麼信了,我們不知道嘛。可是我們今天這場辯論比賽不是辯論對方辯友你相信什麼,是辯論我們今天面對的是什麼?我們今天面對這麼嚴重的問題,很多人,他的工作被科技取代了,他沒有做工作。對方辯友可以説,哎呀,那沒有關係,再去找工作嘛。可是對方辯友,下崗的工人他心裏不是這樣想的,我們當然不是要回去過蠻荒時代的生活,可是難道我們在面對一部分人犧牲他的發展機會而成就知識新貴、白領新貴的時候,不能懷着一點憐憫之心,不能夠承認我的發展是不完全的,是因為是犧牲一部分人的嗎?(掌聲)我們難道還要昂首闊步地説:哎呀,這是全面的發展!一看身邊怎麼少了這麼多人,不是所有的人都跟上了,對方辯友!(掌聲)

最後環境的問題,對方辯友你雖然解決了很多環境問題,可是不斷捅出環境的問題。對方辯友,這些捅出的簍子你怎麼辦?還是隻有相信科技,可是對方辯友,你讓我們怎麼去相信你?

所以對方辯友,科技的發展不是全面的!謝謝大家!(經久不息的掌聲)

(三)第二屆海峽賽世新對西交

辯題:在校大學生創業利大與弊/弊大於利

世新大學正方四辯黃執中總結陳詞

大家好!有一個道理很簡單:一件事情你把它看的越嚴重你就越害怕它的失敗。你把一件事看得越嚴重你就越恐懼它的失敗。它的失敗對你承擔的壓力就越大,我的計算就越多,於是你就膽膽顫顫————這是很正常的。

今天這場比賽對方辨友為什麼會認為創業是這麼這麼不適合大學生做的一件事情,為什麼大學生創業事一件如此弊大於利的一件事情呢?因為對方辨友把創業看的非常非常的嚴重,認為創業一種是人生極大的一個抉擇,人生極大的一個投入。這種東西是跟你求學的另外一個目標是全然牴觸的,或者説有可能牴觸絕對是兩者不可得兼的,或者一定是得不償失的。他把它看的太重了。

各位呀,一個學生考大學考不上,他覺得天都快要塌下來了,他50歲的時候會以為這是什麼?一個人二十歲的時候失戀他會覺得整個世界都要毀滅了,你以為他50歲的時候覺得這是什麼?歷練嘛,歷練嘛!(掌聲)如果我在二十歲談戀愛先想着會不會成功,它會不會妨礙我的學習,她是不是值得我的專注?這個人以後是不是值得討來做老婆,萬一她紅杏出牆了我怎麼辦?(笑聲)現在先不要請她出去吃飯,萬一她移情別戀了,那我不是在幫人家養老婆?我算這麼多,人生過得有意思嗎?(笑聲,掌聲)

我們今天只是討論一個簡單的行為————一個大學生,他想要去創業,他不想放棄學業的同時他又想去創業。他認為他已經準備充足了,他認為他有自信。當然這個自信可能只是一個年青人的自信,他認為的充足只是一個二十歲的充足。可是為什麼澆他冷水呢?五十歲的人幹嗎熄滅二十歲人的火焰呢?等五十歲的時候再來回憶他二十歲的莽撞,這不是一種人生嗎?而且,誰又知道這真的是莽撞還是一種深思熟慮呢?誰又知道這是得還是失呢?我們用什麼樣的標準來衡量他二十歲的青春或者二十歲夢想呢?難道成敗可以決定一切嗎?

我們認為討論這個題目我們在討論的是一個大學生在他認為他想去創業的時候,我們來怎麼評價他的行為。我們不知道他是成,也不知道他是敗。我不知道他準備的多也不知道他準備的少。我們不知道,我們只看到他想去創業這個行為。現在好了,攤在各位的面前了,我們是要去肯定他,還是否定他?我們是要去鼓勵他還是打擊他?我們要給他什麼樣的評價?

對方辨友説可是這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人的時間會衝突的。誰不是這樣呢?在坐各位每一個人解釋你自己的身份誰不具有兩個以上的身份呢?我們是別人的兒女我們可能是別人的父母。我們既是學生也有可能是別人的老師。我們哪一個人不具備多重的身份,哪一個人不具備多重的要求呢?而我們難道沒有人能夠把他做到好嗎?難道我顧了這個就做不好那個嗎?一個人做了孝順的兒女就不能做好盡責的丈夫嗎?顯然不是吧!人生選擇很多的,人生的配置很多的。有了選項,人生才更豐富這不是最簡單不過的道理了嗎?

我們今天這個比賽當中我們要辯論的是什麼?逐條逐項地辯論大學生創業的成與敗嗎?沒有意思嘛!因為失敗的人永遠比成功的人多太多了。可是失敗的人不會什麼都沒有――老年的回憶,年青的夢想都是他手上握的,都是吃不掉的。學習的經歷,挫折的感歎也是丟不掉的。為什麼一定要用那麼功利的角度來衡量一切呢?我們今天大家來辯論這場辯論比賽誰也沒有抱着必勝的把握,而且我相信其實這十二支辯論當中大多數的隊伍誰也不是以贏得這場辯論比賽或贏得某一場比賽對於這邊的好與壞來作為判斷的吧……過程就才是收穫(時間到)謝謝大家!(掌聲)

(四)影視作品中的方言傾向值得提倡(順爽杯,半決賽,華中師範大學VS武漢大學)

正方華中師範大學四辯:鄧哲

對方辯友從一開始就説要判斷提倡不提倡、值得不值得得看利弊的權衡,可是從頭到尾對方辯友給出量化的標準、量化的比較了嗎?沒有一個具體的比較考量,為什麼會匆匆忙忙地得出這麼一個結論呢?其原因在於對方的論證框架中有一個傾向、一個根基。

對方辯友覺得一説傾向就會氾濫,一説提倡就到極致,那這個世界還有什麼是可以有傾向可以提倡的?因為“過猶不及”是基本的常識嘛,我們怎麼可能去鼓吹一個反常識的價值呢?如果不以一般性情況為前提,我們的討論何以展開?

對方辯友以文化的溝通為最終的價值訴求,這本來沒錯,但對方辯友是不是有些絕對化了?請大家想一想,溝通是不是以所有個體的充分表達表現為基礎的?達成溝通之後是不是終究還是要走向多元的?任何對單一標準體系的追求都會使其它珍貴的價值和文明被犧牲,這難道不是歷史反覆教給我們的嗎?

擾亂人們思想的不是事件,而是對事件的判斷。今天我們雙方討論提倡不提倡、值得不值得,其實歸根到底也就是個態度問題。現在這個傾向擺在大家面前,我們給它一個什麼樣的評價?

我們再來解讀一下方言傾向。通常的角度是影視表現手法的豐富,它有助於提升理解的深度。另一個角度是亞文化勢力的擴展。方言因其文化基因成為亞文化主體的標誌和精神家園,我們要不要在大眾傳媒中給它一席之地、給它説話的機會、給它展示的舞台?我們要不要在公共空間中支持它實現自我認同與自我提升?一種不承認邊緣文化豐富性的文化註定要遭到詛咒,而這種文化多元化的互動與激勵才正是我們文明長盛不衰的內在機制。那麼我們給它廣闊空間有沒有價值?我們肯定和鼓勵它有沒有意義?

光,只有通過人眼,才能稱為明;通過人心,才能稱為亮。這本來只是創作者自己和市場的事,為什麼會被大張旗鼓地討論?這是不是反映了我們的文化焦慮感?全球化的強勢擴張,給我們的鄉土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和刺激。於是我們對自己是誰可能還很清楚,但卻已不再自信。

歷史不是衣服,而是膚色;長在身上,誰也脱不掉。本着文化繁榮的理念,我們主張提倡方言傾向,就是要關注現實、立足本土、保護文化生態、讓文化回到民間。對,民間。他們從來沒想過要承擔什麼,但他們承擔了一切,他們不知道原來自己就是這個時代的影子。他們發出的聲音或許各不相同,但他們講的都是一種語言,那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語言。

標籤: 集錦 辯論賽 四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liyi/bianlun/ppr79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