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工作計劃精選 >

七年級語文工作計劃(精選16篇)

七年級語文工作計劃(精選16篇)

七年級語文工作計劃 篇1

一、教學背景分析:

七年級語文工作計劃(精選16篇)

語文是中國小階段的主要學科,基礎學科,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語文學科的特性和語文教學的認識更為深入。語文素質是人的整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素質不僅反映人的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而且從本質上看,還反映了人的思想水平、文化修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由此可見,語文教育大有可為,語文教學重之又重,語文教師責任重大。因此,每個學期開學之前,我一定會對教材進行仔細的研讀與分析,對所教班級的學生進行深入的瞭解,並據此制定出詳細的教學計劃。

二、所教班級學生現狀分析:

根據我校學生的實際特點,以及語文學科的特點和目前本學科發展方向的把握,結合我校的辦學方針,加強了日常教學和學科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從整體來看,學生身上好的習慣(如課堂聽講,記筆記,發言提問)正在逐步養成,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也有了明顯的轉變,語文的綜合能力也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較大的提高。

三、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設計與寫作訓練:

我們採用語文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本冊教材共分為六個單元。第三、五單元后各有一個寫字訓練,第二、四單元后各有一個綜合性學習。課本最後還有幾個附錄,供學生自讀與參考。

以下是對各單元課文的分析與設計以及各單元的寫作訓練安排。

第一單元:寫景狀物散文單元。

共有課文四篇:《春》《濟南的冬天》《白鵝》《海燕》

教學目標:讓學生把握作者筆下的景物特徵,體會狀物散文的特點——以描寫和敍述為基本表達方式,體會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同時要學習作者觀察、描摹事物的方法和優美生動的語言。通過學習課文,激發學生觀察和思考的興趣,努力使學生成為關注自然的“有心人”。

寫作訓練:寫一篇狀物的散文。可以自選題目,也可以寫作第一課思考與練習四中的題目。要求先觀察,準備素材,然後模仿第一單元的文章,運用第一單元所學到的寫作手法進行寫作。

第二單元:小説單元。

共有課文四篇:《空城計》《美猴王》《最後一課》《心聲》

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進一步瞭解小説在語言運用、形象刻畫、情節安排等方面的特點。幫助學生認識社會、理解人生,引導學生做一個通達事理、明辨是非的人。課堂教學可採用默讀、朗讀、講授、討論相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自發地、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課堂氣氛儘可能做到生動活潑。

第三單元:傳記單元。

共有課文四篇:《魯迅自傳》《鄧稼先》《第一千個球》《列夫,托爾斯泰》

教學目標:結合人物所處的背景,做出恰當的評價。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深入課文之前應引導學生認真自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和總的框架,然後進一步把握文章的脈絡以及文章的關鍵部分。

第四單元:事物説明文單元。

共有課文四篇:《蘇州園林》《蜘蛛》《網絡表情符號》《真氣的稀有動物——針鼴》

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增強環保意識,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瞭解作者是怎樣説明事物特徵的,並注意體會文章的準確、簡明的特點和內容的客觀性、科學性。

第五單元:古詩文單元。

共有課文四篇:《黔之驢》《陋室銘》《愛蓮説》《詩詞五首》

教學目標:讓學生逐步接觸、瞭解説、銘、寓言、筆記小説等古代散文的特點,增強對古代生活的感性認識。朗讀背誦古詩文,體味古詩文語言的音韻美。要善於引導學生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詞,尤其是文言實詞。

第六單元:古詩文單元。

共有課文四篇:《河中石獸》《口技》《古文二則》《詩詞五首》

教學目標:加強學生的品德修養,提高他們的文化品位,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要引導學生按記敍文要求理清人物所經歷事件的過程或情節。

四、教學措施

1.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1)課前預習習慣。

2)課後複習及背誦

3)及時完成作業習慣。

4)積極思考,主動發言習慣。

5)上課作筆記習慣。

2.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從培養興趣着手,用圖片,實物,多媒體創設情景進行教學,力求課堂的多樣化、生活化和開放化,力爭有更多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機會。

3.要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參與全過程,讓學生們在課下多讀書看報,將自己喜歡的文章、精彩的段落摘抄積累,定期在班上舉辦摘抄本展覽,並從中推選出優秀的文章、摘抄和積累本。

4.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生活動做為重點內容,讓學生積極發揮,最大限度的處於動態之中,動腦想,動手寫,動口説,動眼看,動耳聽。

5.在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參與到作文講評中來。讓作文水平較高的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徵求同學的意見,相互評價,師與生同評價,使學生們正確地認識自己作文中的優點和問題,課後進行必要的修改。這樣,建立民主的教學風氣,進一步融洽師生關係,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水平。

6.班裏成立互幫互學小組,在平時的背誦、默寫、作業檢查中,互相幫助,互相監督。

7.深鑽教材,精心設計好每一節課,講清每一個知識點,認真篩選作業,及時反饋每一次作業與考試。

七年級語文工作計劃 篇2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剛剛告別相處六年的國小,懷着激動的心情,踏入這個所學校。我所教的兩個班級,從他們的國小畢業考試的情況來看。學生的語文優秀率為0%,而且學生的口頭表到和書面表達的能力都不是很高。《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教學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明顯的不夠好,大多數學生在國小都是接受式學習。綜合以上情況來看,這個學期的語文教學,要從兩個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語文的興趣,包括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在課堂上聽講要記筆記,要積極發言提問等等,另一方面,要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全面提要學生的語文素養,為社會主建設培養有用的人才。

二、教材分析

我們採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本冊教材共分為六個單元。

第一單元

新學期了,每一位學生都將展開心的人生,所以這個單元的課文寫的是作者對於人生的憧憬、體驗和思考,在閲讀這些課文的時候,將會引導學生體味人生,關愛生命。在學習這個單元時,要整體把握課文內容,並且提高朗讀的能力,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

本單元的選文,注意題材、體裁、風格的多樣性。《在山的那一邊》是一首抒情詩,《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美國作家的作品,《短文兩篇》是女作家杏林子的散文名篇,《紫藤蘿瀑布》是一篇語言十分精美的散文,《童趣》是古代散文。這五篇課文,既涉及理想,有涉及理想之路;既弘揚奮鬥精神,又有個人的經驗之談;既説到事業上的困難,有講到命運的遭遇;既講苦鬥,又講樂趣,給人多方面的啟示,為我們日後的人生之路點亮了一盞心燈。

根據本單元的情況,要求在學習中:1、掌握這個單元需要識記的生字。2、學習朗讀方法,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3、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領會作者的寫作的意圖4、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學會思考人生。

第二單元

這個單元是繼續上個單元的人生課題,交我們怎麼樹立理想,實現理想。在這個單元中,有的課文謳歌理想(《理想》),有的闡述信念(《我的信念》),有的論説人生修養(《論語十則》)等。這些課文從不同側面給我們以啟迪,引領我們去實現理想,豐富自己的人生體驗,為漫長的人生打下精神的底色。

根據本單元的情況,要求在學習中:1、繼續上一個單元的朗讀訓練,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明理。2、要聯繫自己的人生體驗,深入思索,反覆咀嚼,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3、學習課文的表達技巧,準確把握文章中敍述與議論之間的關係。

第三單元

這個單元,重新開啟一個新的篇章,為我們展現了色彩斑斕的大自然。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冶了人們愛美的心靈,鍛鍊了人們發現美的眼力。這裏描寫了美的的景物(《春》、《濟南的冬天》),描寫了美的情感……

本單元要求學生在學習中,首先要學會品味優美的語言,其次要反覆朗讀,在整體感知內容大意的基礎上,揣摩、欣賞精彩句段和詞語。而且要學習細緻觀察景物和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

第四單元

在講完了自然界的多姿多彩之後,本單元開啟科學的大門。在這個單元的幾篇課文,都與科學密切相關。讀這些文章可以豐富我們的科學知識,激發我們的求知慾,培養我們的科學精神。五篇課文分別是《化石吟》、《看雲識天氣》、《綠色蟈蟈》、《月亮上的足跡》、《山市》。這些課文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文言白話,詩歌散文,內容豐富多彩,都與自然科學人文密切相關。

本單元的特點是科學知識的普及,因此,在學習中要求學生能夠藉助圖書館或者互聯網,蒐集、查閲相關資料,培養科學精神,激發求知慾。再者,在學習中,要練習概括課文的內容要點,要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記住主要內容,提高現代文閲讀的能力。

第五單元

這個單元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濃濃的親情,是那麼的動人心絃。親情是人世間最真摯而美好的感情,這樣的文章往往最能打動人心,也最能引起感情共鳴。單元整體精心構建,選文兼顧詩文,兼顧古今,兼顧中外。所選的五篇課文,作者努力用心靈捕捉生命的靈感,捕捉對親情的體會與讚美,讓讀者產生感情的共鳴。

學習本單元,要抓住幾個要點,1、能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做到口齒清楚,語言連貫;注意字詞句的積累,掌握圈點勾畫的精讀方法。2、在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體味不同文體的語言特色的基礎上,整體感悟課文內容,歸納課文主旨,體會、珍惜家庭親情。3、倡導多角度,有創意的閲讀,培養和訓練對文章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第六單元

這個單元的課文主要以想象豐富的奇妙世界為主,體裁多樣,有童話、神話、寓言和詩歌。它們都藉助豐富的聯想和想像,虛構形象、故事情節及景象,曲折地反映現實,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在這些由想象創造出來的世界中,體味世界別樣的魅力。

在學習這個單元的時候,要激活自己的想象力,並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深入理解課文。在學習課文當中,要繼續練習朗讀和默讀;瞭解童話、神話、寓言的基本特點;體會聯想和想像的作用,並藉助複述、改寫、擴寫等方式,培養學生聯想和想像的能力,發展創新思維。

這套教材的主要的特點,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構建具有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的教科書體系,關注人類,關注自然。

第一單元是人與自我之一(生命體驗),第二單元是人與自我之二(理想信念),第三單元是人與自然之一(自然美景),第四單元是人與自然之二(科學世界),第五單元是人與社會之一(家庭親情),第六單元是人與社會之二(想象世界)。而且為了增強教材的實踐性,在每單元的後面都添加閲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的板塊。這樣就能使語文的學習始終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突出教材的綜合性,減少知識的生搬硬套,突出重點,閲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整合在一起,語文基本功的培養與個性發展、人格養成就整合在了一起。

(二)、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新世紀需要複合型的人才,要求能獨立解決問題,具有創新精神,因此教科書在內容設計上注重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在練習上,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引導學生在閲讀的過程中能夠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且注重學生的團體合作精神,要求學生在互助中展開學習活動。

(三)、設計了比較完整的助學系統,促進學生德智體三方面的全面發展。

(四)、教材選的課文體裁、風格多樣化,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

三、教學目標

掌握和運用知識能力的目標(一)、掌握語文七年級上冊所要識記的生字的字音、字型、字義。(二)、學習朗讀方法,注意語氣的停頓、轉折,感情的轉化,為培養學生語文的語感打下基礎。(三)、瞭解寫作的基本技巧,理解文本的思想內容和文章的思路,並且閲讀大量的課外讀物,提高文字敏感度和對文本理解的深度,體會其情感。(四)、培養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養成邊讀邊圈點,敢於提問,敢於發言。

思想品德目標: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要進步的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的熱愛,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觀。要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積極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創新精神。

人文素質目標:能注意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地進行交流。能夠較完整的講述見聞,內容具體、語言生動。複述轉數,完整準確、突出重點。把課本上學習到的東西,活用到生活當中,提高自身的文化品味。

四、教學資源開發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絡,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其次,“自然風光、文物古蹟、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同時還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要開展各種活動。因此,教師要開發並好好利用語文教材,創造生動活潑的自主學習方式,改變單一的講授式的教學方法。要與生活實際相聯繫,開發生活資源,創造性的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的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五、教學措施

1、重視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2、營造輕鬆、活潑的自主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學習中學知識,在生活中學道理,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觀。

3、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用新課程的理念指導教學,及時發現教學中的問題,並進行反思。

4、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訓練,要求學生能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可以在課外組織朗讀比賽或者是演講比賽,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

5、建立合作小組,加強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能力。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語文研究性小組,創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另一種是學習互助小組,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對落後同學的幫助。營造出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

6、督促學生閲讀大量的課外讀物,寫讀書筆記,在課堂上與同學們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進行交流。背誦名篇名句,並進行默寫。

六、教學總結及反思

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及時的總結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學習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每堂課結束後,要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對於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要及時改正。對於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要認真的加以分析,並且積極尋求方法解決。鼓勵學生創新思維,多維度的思考問題。在教學的總結與反思中,促進教學的不斷進步。

七年級語文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和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圍繞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率為中心,大力推進課程改革,深入貫徹語文新課標,切實轉變教育觀念,增強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加強對新教材的培訓、研究,尋求實施新課程的策略;深入課堂,適時反思和總結,進一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期任教七年級174班語文,這個班共有學生66人,學生有一定的學習積極性,能按時完成作業,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1、寫作水平低下,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2、課堂上思維不夠活躍,發言不是很積極;

3、語文學習慣不是很好,如能堅持寫日記的`同學、能搞好課外摘抄的同學不是很多。

綜合以上情況來看,國中語文教學的道路可謂任重而道遠。我一定按照新課標的理念和要求認真工作,着眼於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有用的人才。

三、教材分析

課程標準語文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繼續以語文與生活的聯繫為線索,按照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版塊組織單元。全冊書六個單元,每個單元仍舊包括閲讀和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兩個部分。

本冊書中的六個單元依次安排瞭如下內容:成長、祖國、名人、文化、探險、動物。

第一單元中選取了五篇與個人成長有關的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無論是百草園裏高大的皂莢樹,傳説的美女蛇,還是三味書屋裏方正、質樸的先生,奇妙的“怪哉”蟲,課堂上描畫的繡像,都記錄了魯迅成長的足跡;《爸爸的花兒落了》(林海音)中“爸爸”的去世,迫使“我”在極短的時間裏,經歷了一段艱難的心理成長曆程;《十三歲的際遇》為我們描繪了田曉菲用自己燦爛的青春歲月追尋的一個美麗而迷人的夢想;《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和《未選擇的路》是詩人用凝練的語言道出的殷殷囑託,一行行的詩句曾激勵過無數成長中的青年。《傷仲永》促使我們反思一個天資出眾的人變得“泯然眾人矣”的原因。

第二單元的五篇課文都是歌頌祖國、抒發愛國激情的文章,《黃河頌》(光未然)把我們帶到了波濤洶湧的黃河之濱,讓我們感受母親河的雄渾壯闊;《土地的誓言》是端木蕻良在“九一八”十週年時寫給被日本蹂躪的故鄉東三省的誓言,熾熱的語言背後跳動的是一顆蓬勃而痛苦的心;《最後一課》以兒童的視角幫助學生領悟母語與祖國的關聯;《新疆,新疆》引我們展望我國西北那片古老而年輕的土地,引我們認識那位寬容的“大母親”;《木蘭詩》勾勒了一位替父從軍、縱橫疆場、保衞國土的女英雄形象。

第三單元中的文章寫的是名人故事。有科學家鄧稼先(《鄧稼先》楊振寧),有藝術家貝多芬(《音樂巨人貝多芬》何為),有詩人、民主人士聞一多(《聞一多先生的説和做》臧克家),有個性鮮明的作家羣(《福樓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還有孫權對將軍呂蒙的勸誡(〈孫權勸學》)。

第四單元中的文章儘可能廣泛地涉及了文化生活的不同方面,《社戲》(魯迅)以看戲串起一連串的人和事,像一幅民俗風情畫;《安塞腰鼓》(劉成章)的節奏像鏗鏘激越的安塞腰鼓的鼓點;《竹影》(豐子愷)以兒童遊戲為契機,將中國畫和西洋畫的區別講得深入淺出;《觀舞記:(冰心)用文字表現了印度舞蹈中流動的美;《口技〉(林嗣環)中只有“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的口技藝人卻能做到“眾妙必備”,作者用文字再現了人們聽到的一切。

第五單元主要反映的是人類對自然界勇敢的挑戰。《偉大的悲劇》(茨威格)是寫斯科特在挑戰南極過程中的悲壯覆滅,《魯濱孫漂流記》(笛福)節選了魯濱孫初涉荒島的一段,表現一個人在身陷絕境時內心痛苦的掙扎和人的精神的強大,《登上地球之巔》(郭超人)再現了60年代中國登山運動員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峯的最後一段路程。《真正的英雄》(里根)是美國前任總統里根為悼念“挑戰者號”中犧牲的七位宇航員而發表的演講。《夸父追日》和《兩小兒辯日》兩篇短文展示了古人對自然的不懈的探索精神。

七年級語文工作計劃 篇4

一、學情分析

七零五班58人,這個班級的學生語文基礎較差。一部分學生靈活一些,男女生的學習態度有很大差別。大多數女生勤奮,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但男生的學習態度較差,不能積極主動地去學,個別甚至不學。

二、教材分析

七年級下冊按照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版塊組織單元。全冊書六個單元,每個單元仍舊包括閲讀和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兩個部分。

本冊書中的六個單元依次安排瞭如下內容:成長、祖國、名人、文化、探險、動物。

第一單元中選取了五篇與個人成長有關的文章,第二單元的五篇課文都是歌頌祖國、抒發愛國激情的文章,第三單元中的文章寫的是名人故事,第四單元主要選編的是與文化藝術有關的文章,第五單元主要反映的是人類對自然界勇敢的挑戰,第六單元也是以自然為主題的單元,集中選取了狀寫動物的文章。

從閲讀部分的選文來説,從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語言文字兩個方面作了嚴格篩選,新吸取了大量的名家名篇,並以整體感悟、品味語言、理清思路、把握意藴、抓住要點、發表見解為閲讀能力的實踐環節,全面考慮、組織單元。

本冊名著導讀介紹了高爾基的《童年》、笛福的《魯濱孫飄流記》和法布爾的《昆蟲記》。它們都與課堂閲讀有着有機的聯繫,如:《童年》與成長單元,《魯濱孫飄流記》與探險單元,《昆蟲記》與動物單元,作為課內閲讀的一種延伸,它將因令學生走向一片更為遼闊的天地。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課文中出現的有關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識,瞭解描寫方法和修辭方法和詞類的有關知識,熟記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生詞的音形義。

能力目標: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基本的`閲讀聽話説話的能力,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具體地説,就是能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文章的思路,瞭解基本寫法,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的方法,培養默讀的習慣,提高閲讀速度,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基本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讀文言文課文,要了解內容,背誦一些基本篇目,熟練使用常用字典詞典,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四、教學措施

根據學生的情況和我校的實際,本學期擬採用以下措施:

1、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

2、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繫,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致力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3、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根據當前社會形勢,推行語文素質教育。

5、實行互批共批,以改促寫的作文教學,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6、優化作業管理,做到每課過關,單元過關。

7、實行培優輔差,面向全體學生。

8、加強學生的閲讀量,培養興趣,提高寫作水平

七年級語文工作計劃 篇5

教學目標

①反覆朗讀,感知內容,體會美

②理清思路,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③聯繫實際,廣泛閲讀,開闊視野。

教學重點

反覆朗讀,感知內容,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課前準備

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課前佈置

學生去搜集關於春 的詩文,以開闊視野,

拓展思路,增加知識積累。

教學內容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學設計

整體感悟

①導入新課

課文中這一幅 幅的畫面,讓我們在美麗的春光中陶醉,為那洋溢的詩情所感染,為那盎然的生機所激動。春,會在我們的心靈中幻化出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麗的,當我們帶着對美好景物的熱愛、讚美之情的時候,我們思想的河流會跳動出充滿對生命熱愛的美妙無比的浪花;我們感情的波瀾也會在秀美迤邐的景色的雲海中起伏飄蕩。朱自清先生 在散文《春》中所描繪的景物就充盈着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春》,瞭解感知作者是怎樣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的 。

出示目標,板書課題。

②感知內容

a.認知性朗讀,讀準字音,疏通字詞,朗讀中教師正音,學生圈點 。

b.感知性朗讀,朗讀時記住課文內容,並將大屏幕上的畫面按課文內容的順序重新排列,從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輪廓

春草圖——草報春

春花圖——花爭春

盼春—— 繪春 春風圖——風唱春 —— 頌春

春雨圖——雨潤春

迎春圖——人迎春

研讀與賞析

朱自清先生將自己的感情融於景物中,在他的筆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無不充盈着躍 動的活力和生 命的靈氣,以至於也撩撥起我們的喜愛之情。

①潛心精讀:

[問題組]

a.你喜歡朱自清先生描繪的哪一幅圖畫?

b.説説 你為什麼喜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賞析好詞好句)

c、讀一讀,讀出情。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生自由朗讀、思考、體味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每組推舉一人全班討論發言。全班討論回答,明確上述問題。

“説説你為什麼喜歡”一題 ,是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感悟,可以是一個詞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話寫得形象、生動。

[明確]

◆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鑽”字用得好,“鑽”表現了生命力頑強,寫出了春草而出的擠勁。“偷偷地”寫出了不經意間,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這樣寫賦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識,富有情趣,惹人喜愛。“偷偷地”要輕讀,將“鑽”換成“長”或“躥”就平淡了,既沒有了那種頑強的生命力,語言也不生動形象了。

◆“嫩嫩的,綠綠的”本該在“小草”的前面,為什麼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單獨從句子中拿出來,主要是為了強調,突出了小草嫩綠的特點,同時使句子生動活潑,富有生氣。讀時第一個字重讀,後兩字要輕。將“嫩嫩的,綠綠的”放回原來應在的位置,作比較朗讀,體味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撫摸是一種温暖、親切、慈愛、幸春天是

福,含有深情的感覺。

◆課文最後三段的三個比喻句,總寫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潑生動;春天是健壯的,她充滿了力量。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麼殷切。東風來了——報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腳步近了——賦予春以人的動作,表現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春風是無形的,是難以描繪的。作者嫻熟地從觸覺、聽覺、嗅覺的角度,把無形、無味、五色的春風寫得有聲有色,有情有感。

學生還可以找出多處去理解、品味、鑑賞、朗讀。

[教師小結]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後,同學們針對自己喜愛的圖畫,抓住重點的字詞句,仔細品味、賞析,真正體味到了《春》一文準確生動、樸實鮮活、異常精美的語言。文章開頭寫盼春,以“腳步近了”始,以“領着我們上前去”終,起於擬人,終於擬人,體現了結構的美妙和嚴謹。作者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表現出 作者嚮往春天、熱愛生活、充滿希望的真情實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讓我們追隨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脈搏,調集起我們對春天的讚美之情去朗讀全文。

②聲情並茂地朗讀,體會作品的意境、風格,讀出對春天的由衷的讚美,可以小組展開朗讀競賽,學生可以互評。看畫面朗讀,背誦。

體驗與反思

①質疑交流

閲讀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麼?

面對着這大好春色,你準備做些什麼?

你還有哪些問題沒解決?

學生討論後,可以向老師質疑,可以向同學提問,以形成對文章的進一步學習與探討。

[明確]作者筆下的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如同一幅幅細緻的工筆畫,側重描繪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圖則是集中筆墨描繪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過細緻觀 察,用心靈,通過含情的畫筆,描繪了春 天的各種景物,賦予各種景物以鮮明的感情色彩。結尾以三個形象的比喻,進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創造力和無限美好的希望。

②拓展延伸

有人説:“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偉大的畫家”“春天是個美麗活潑的仙子”……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同學們可將自己蒐集的關於春的詩文互相交流。

[作業]

《我看秋天》,仿照《春》寫一篇文章,字數不限。

七年級語文工作計劃 篇6

一、教學內容

1、語文教育不能侷限於字、詞、句、章的學習,務必建立大語文觀。語文教學設想要看重探求語文教育與現代社會以及兒童生活世界的諸多關聯。

2、語文教育要面向全體,落實到每個學生,並全方位進步每個學生的語文修養。

3、注重過程,終結評價與組成評價相聯合,扶植終身學習的願瞧和科學探求的精神。

4、重視閲讀指導,做到課內外閲讀相結合。

二、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72人。大部分學生已經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愛學習,有上進心。從上個學期期末測試結果來瞧,學生能較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合格率100%,83.3%的學生分析測試到達優良程度。學生具有了必須的閲讀潛力、口語交際潛力和寫作潛力和語文分析使用潛力,也掌握了必須的學習要領。但是有個別學生基礎較差,家長又疏於管理,還需老師加強領導。個別學生學習盲目,不能及時完成作業,還需老師好好指導教育。本班學生還有一個的問題,就是兩極分化嚴重,尤其是習作和課外閲讀,很困惑,到底如何縮短兩極差距。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結構:

本冊教材繼續以專題組織單位,共八組,分別是:第一組“走進西部”,第二組“永久的童年”,第三組“言語的藝術”,第四組“他們讓我感動”,第五組“中國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組綜合性學習“走進信息世界”,第七組“作家筆下的人”,第八組“異域風情”。

全冊共28篇課文,精讀和略讀各14篇。除了第六組綜合性學習,其餘七組教材,每組由“#工作計劃#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回顧?拓展”四部分組成。每組課文之後設“詞語盤點”。其中“讀讀寫寫”的詞語,是由會寫的字組成的,要求能讀會寫;“讀讀記記”的詞語,只需認記,不要求書寫。一些課文的後面還安排了材料袋或閲讀鏈接。全冊共安排了五次“材料袋”,兩次“閲讀鏈接”。

全冊還編排了8篇選讀課文,並附兩個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熟識的200個字。至此,完成國小階段熟識3000個常用字的識字任務。生字表(二)是要求寫的150個字,至此累計寫字量為2300個。

(二)教材特點:

1、加強目標體系,全面、正確地落實語文學習目標

2、教材資料在富有人文內涵、拓寬題材文體方面,作出了勤奮努力;在發揮語文教科書育人功能方面,進一步加強;

3、專題設置越發靈活,編排方式在繼續中又有發展

4、導學和課後練習題的設計,更好地發揮導學、導練的功能

5、順應兒童心理髮展特,“口語交際?習作”的類型發生必須的改變

6、在“分析學習”中,指導學生大膽設想,開展語文學習活動,重視探究和鑽研的過程,進一步提高語文分析使用的潛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第一單元:一是指導學生經過學習課文和蒐集材料瞭解西部,激發熱愛西部的情感;二是指示學生學習掌握課文主要資料,聯繫上下文,領會語言的表達效果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進一步理解課文資料,並繼續積累語言,增強語感;三是指導學生了解文章一些相對簡單的、適於他們理解的寫作要領,並試着將這些寫法使用到本人的習作中。

第二單元:一是讓學生經過學習課文,領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眷戀,感受童年生活的完美,童年時光的珍貴,富有情感體驗,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經歷着的童年生活;二是經過閲讀,領悟文章的一些表達方法;三是注重語言積累;四是描繪本人的童年生活。

第三單元:一是讓學生經過讀書感受精妙語言的魅力,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二是經過對不一樣文體文章的閲讀,瞭解不一樣文體文章表達方式;三是指導學生積累生動的語言。

第四單元:指導學生專心讀書,感受人物的精神品格;領會作者的情感脈絡和表達要領,繼續培養學生的速讀潛力。

第五單元:讓學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發學生閲讀名著的興趣。

第六單元:指導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通方式的改變,領會信息在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中的作用,學習收集和處理信息,開始學會使用信息,寫簡略的鑽研報告。

第七單元: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作家筆下人物形象,領會作家描繪人物的要領,並在習作中學習使用。

第八單元:一是要捉住主要資料,瞭解不一樣地域的民族風情特,增長見識;二是要推測作者是怎樣寫出景物、風情特點的,學習作者的寫作要領;三是要注重積累課文中的生動語言;四是要從實踐起程,憑據各自條件,經過多種途徑儘可能多地蒐集材料,以豐富對異域風情的體驗。

七年級語文工作計劃 篇7

一、指導思想。

以國家的教育方針和《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為指導,以七年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為依據,認真組織教學,努力體現課程標準的精神。

二、學生基本情況。

本期擔任七年級語文教學。從學生的升學會考情況來看,學生的語文成績和語文素養很不樂觀。學生語文上優秀率的不到10%,且學生的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都不高,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也不行,因此本期語文教學的道路可謂任重而道遠。但即使如此,我仍將堅持按照新課標的理念和要求認真工作,着眼於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力求為國家培養有用的人才。

三、教材分析:

1、本冊教科書共6個單元30課,其中精讀課文16課,略讀課文(標*號)14課。其中包括5個現代文單元,每單元4課。第一單元記事,第二單元寫人,第三單元寫景,第四單元人生感悟,第五單科學世界,第六單元小説及科幻。從文體上看,這六個單元都可歸入記敍性文體一類。兩個文言詩文單元,每單元5課,大多數課文也都可以歸為記敍性文體。另外還有《名著引讀》《漢字的形體》《常用標點符號用法》等三個附錄。

2、寫作分整篇寫作、片段寫作和課外練筆。整篇寫作安排了七次,片段寫作結合課後“思考與練習”每單元安排一兩次,課外練筆要求學生形成習慣。口語交際集中安排7次,分散的口語交際活動在課後“思考與練習”中也有適當安排。

3、綜合性學習安排3次,內容涉及學習查閲資料、調查社會用字、探究現代科技給人類帶來了什麼等。

4、寫字集中安排了2次,內容涉及複習正楷字,初步瞭解行楷字最基本的筆畫組合櫃律,分散的寫字練習結合課後“思考與練習”,每單元安排一兩次。

5、單元目標

第一單元:敍事性的散文單元。目標是: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引導他們開展實踐活動。教學設計:先對作者作一介紹,以引起學生對課文的重視,激發他們的興趣。然後引導他們把握文章的脈絡和作者的寫作思路,以及文章的關鍵部分。巧設問題,讓學生充分發表看法。

第二單元:寫人的散文單元。目標是:健康的感情、正確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使學生懂得怎樣對待親人、對待老師、體會他們的一片愛心;懂得如何處理個人、家庭和國家的關係,服從大局。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寫作技能。教學設計: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把握要點就行。

第三單元:寫景的散文單元。目標是:瞭解寫景文章的特點,學會寫景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徵,合理安排寫景的順序),欣賞作品準確生動的語言。教學設計:根據實際情況組織教學,設計適合學生的教學過程。

第四單元:小説單元。目標是:瞭解小説的一般特點和有關知識,瞭解小説是通過塑造人物、安排情節、描寫環境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激發學生閲讀的興趣,引導學生閲讀古今中外的小説佳作,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學會簡單的分析評價人物。教學設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勵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只作精當的點撥。注意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閲讀小説的基本方法。

第五單元:童話單元。目標是: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新意識,通過單元教學,達到落實國家課程標準規定的“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的要求。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學設計:以發展思維和想象力為重點,通過閲讀、討論、設疑、解疑等方式,努力激活課堂教與學的氣氛,力求生動活潑。

第六單元:古詩文單元。目標是:讓學生逐步接觸、瞭解我國古代優秀的文化。引導學生養成誠信的品行,做一個合格的現代公民。在學習中大膽質疑,大膽探索。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感受古代詩歌的美,初步瞭解我國古代詩歌取得的輝煌成就。

四、總的教學目標

新課程教材的教學目標,不再是教材的教學目標,而是學生的語文學習目標,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於學生的情感體驗。

1、掌握七年級(上)階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詞的音義,並學會運用。

2、學習本冊書上的課文,完成木學期的教學任務。

3、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掌握常用的學習方法。

4、培養學生語文朗讀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為培養學生語文語感打下基礎。

5、大量閲讀課程標準要求的課外讀物,增加閲讀量。

6、指導學生理解課文中的文章的主題含義和豐富的思想感情。

7、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語文學習中貫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五、教學措施

1、要注意教學目標的整合性。傳統的目標設計有重結論輕過程、重認知輕情感、重智能變化輕心理體驗。新課程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的有機結合。

2、要注意教學內容的開放性。要使語文課由單一轉向綜合,由平面轉向立體,由封閉轉向開放,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濃厚興趣,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3、要注意教學方式的互動性。要實現由少民主、不平等、單向傳輸向師生的和諧、民主、平等、互動轉變。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學習的共同體。

4、要注意教學過程(的活動性。儘可能把過去由自己包辦的講解、提問轉化設計成學生的多種活動,不僅讓學生讀一讀、寫一寫、説一説,而且讓他們畫一畫、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讓學生掌握知識,並融會貫通,爛熟於心。

5、注意教學手段的多樣性。應引進多種信息化教學手段,使學生從單一枯燥的學習中解脱出來,去領略課堂裏的精彩世界,要增強了語文課的吸引力,加速了學生盛知過程,促進了認知的深化。

6、開展課前五分鐘閲讀活動,培養學生積累、表達與交流的能力。

7、打牢寫作基礎。除課堂作文外,鼓勵學生多寫心靈日記,靈活處理練筆與每兩週一次作文的關係。力從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入手,讓寫作成為他們抒發自己心靈之感的一種方式。

8、抓實書寫。從書寫方式方法、習慣等方面指導和督促他們寫好每一個字。每週按要求完成一至二次練筆。

9、重視學生課外閲讀的培養,要求學生本期讀一到兩本文學名著,做好讀書筆記。

10、組織豐富多彩的口語交際與綜合實踐課,在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潛能。

11、要注意教學組織形式的靈活性。要在課堂教學中想方設法組織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等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

12、注重教學評價的多元性。要改變以往一刀切的評價機制,實行全面的評價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教學就是要從一個個標點、一個個詞語、一個個句子開始構建或更新學生的言語世界,與此同時,構建或更新學生的人文世界。

13、用一顆愛心愛每一個學生,不僅關心學生的成績,更要關心學生的心理,愛護學生的自尊,對學生多褒少貶。

六、進程安排

1、每個單元安排兩週時。講讀課文兩到三課時,自讀課文一到兩課時。

2、每兩週安排一次口語交際或綜合性學習,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3、搞好階段性複習和總結。

七年級語文工作計劃 篇8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為了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特制定本學期教學工作計劃:

一、學情分析

通過一學期的教學實踐和對學生的觀察,我基本上對學生有了較為深刻的瞭解。這兩個班級的學生語文基礎一般。男女生的學習態度有一些差別。大多數女生勤奮,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但少數男生的學習態度較差,不能積極主動地去學,個別甚至不學。

二、教材分析

七年級下冊按照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版塊組織單元。全冊書六個單元,每個單元包括閲讀和寫作、綜合性學習三個部分。

本冊書中的六個單元依次安排瞭如下內容:成長、祖國、名人、文化、探險、動物。

第一單元中選取了五篇與個人成長有關的文章。第二單元的五篇課文都是歌頌祖國、抒發愛國激情的文章。第三單元中的文章寫的是名人故事。第四單元主要選編的是與文化藝術有關的文章。第五單元主要反映的是人類對自然界勇敢的挑戰。第六單元也是以自然為主題的單元,集中選取了狀寫動物的文章。

從閲讀部分的選文來説,從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語言文字兩個方面作了嚴格篩選,新吸取了大量的名家名篇,並以整體感悟、品味語言、理清思路、把握意藴、抓住要點、發表見解為閲讀能力的實踐環節,全面考慮、組織單元。

本冊名著導讀介紹了高爾基的《童年》和法布爾的《昆蟲記》。它們都與課堂閲讀有着有機的聯繫,如:《童年》與成長單元,《昆蟲記》與動物單元,作為課內閲讀的一種延伸,它將因令學生走向一片更為遼闊的天地。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課文中出現的有關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識,瞭解描寫方法和修辭方法和詞類的有關知識,熟記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生詞的音形義。

能力目標: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基本的閲讀聽話説話的能力,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具體地説,就是能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文章的思路,瞭解基本寫法,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的方法,培養默讀的習慣,提高閲讀速度,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基本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讀文言文課文,要了解內容,背誦一些基本篇目,熟練使用常用字典詞典,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四、教學措施。

根據學生的情況和我校的實際,本學期擬採用以下措施:

1、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

2、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繫,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致力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3、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根據當前社會形勢,推行語文素質教育。

5、實行互批共批,以改促寫的作文教學,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6、優化作業管理,做到每課過關,單元過關。

7、實行培優輔差,面向全體學生。

8、加強學生的閲讀量,培養興趣,提高寫作水平。

七年級語文工作計劃 篇9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121和122班的語文教學工作,為了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更大的發揮語文教學的職能作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特制定本學期教學工作計劃:

一、學情分析

所教班級七年級121班59人,122班60人,這連個個班級的學生語文基礎較差。一部分學生靈活一些,男女生的學習態度有很大差別。大多數女生勤奮,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但男生的學習態度較差,不能積極主動地去學,個別甚至不學。學生智力水平較低,理解能力,寫作能力偏低。

二、教材分析

七年級下冊按照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版塊組織單元。全冊書六個單元,每個單元仍舊包括閲讀和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兩個部分。

本冊書中的六個單元依次安排瞭如下內容:成長、祖國、名人、文化、探險、動物。

第一單元中選取了五篇與個人成長有關的文章,第二單元的五篇課文都是歌頌祖國、抒發愛國激情的文章,第三單元中的文章寫的是名人故事,第四單元主要選編的是與文化藝術有關的文章,第五單元主要反映的是人類對自然界勇敢的挑戰,第六單元也是以自然為主題的單元,集中選取了狀寫動物的文章。

從閲讀部分的選文來説,從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語言文字兩個方面作了嚴格篩選,新吸取了大量的名家名篇,並以整體感悟、品味語言、理清思路、把握意藴、抓住要點、發表見解為閲讀能力的實踐環節,全面考慮、組織單元。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課文中出現的有關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識,瞭解描寫方法和修辭方法和詞類的有關知識,熟記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生詞的音形義。

能力目標: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基本的閲讀聽話説話的能力,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具體地説,就是能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文章的思路,瞭解基本寫法,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的方法,培養默讀的習慣,提高閲讀速度,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基本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讀文言文課文,要了解內容,背誦一些基本篇目,熟練使用常用字典詞典,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四、教學措施

根據學生的情況和我校的實際,本學期擬採用以下措施:

1、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

2、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繫,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致力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3、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根據當前社會形勢,推行語文素質教育。

5、實行互批共批,以改促寫的作文教學,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6、優化作業管理,做到每課過關,單元過關。

7、實行培優輔差,面向全體學生。

8、加強學生的閲讀量,培養興趣,提高寫作水平

七年級語文工作計劃 篇10

一、指導思想

根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以及七年級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特制定本學期教學計劃。

二、學情分析

我所任教班級為7級3班和4班,共有58名學生。學生學習基礎一般,行為習慣差,表現在課堂上思維不夠活躍,發言不是很積極;閲讀能力較差;作文興趣不是很濃,語文綜合素養不強。

三、本學期教材分析

1、教材格局

本套教材的單元佈局改變了鄂教版按文體安排單元的形式,教材符合新課程的不再強調語文的文體知識的要求,更加註重學生的人文體驗。以下是單元安排:

第一單元:人與自我之一:生命體驗

第二單元:人與自然之二:理想信念

第三單元:人與自然之一:自然美景

第四單元:人與自然之二:科學世界

第五單元:人與社會之一:家庭親情

第六單元:人與社會之二:想象世界

這本教材力圖構建語文綜合實踐體系。按人與自我(人類、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與社會(社區、羣體、家庭、民族、國家等)、人與自然(自然環境、生態等)三大板塊組織教材,每個板塊分若干單元(主題),每個單元包括閲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兩大部分。採用這種編排體系,注重教材的實踐性,自始至終把語文學習置於實踐活動之中;突出教材的綜合性,減少頭緒,突出重點,閲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整合在一起,語文基本功的培養與個性發展、人格養成整合在一起。

2、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學過程中兼顧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力圖在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同時,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

3、積極倡導和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學內容和設計上注重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進取精神,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為學生提供各自的發展空間。閲讀部分,選文的練習和提示,都尊重學生閲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引導學生在閲讀的過程中自主發現、自主建構文本意義,鼓勵學生對閲讀內容做出有個性的理解。以便學生在閲讀中不僅僅是獲得信息、汲取知識、而且是發現自我、充實自我。寫作、口語交際部分,注意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展示獨特個性、使學生的學習寫作和口語交際,成為他們健康人生重要開端。尤其是綜合性學習部分、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自主選擇確定活動內容和方式、突出合作性,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過程,培養創新精神。

4、遵循語文教育規律,突出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文,使學生學習的過程,變成讀寫聽説的不斷實踐的過程,在語文實踐中受到薰陶感染的過程。

四、教學任務

新課程教材的教學目標,不再是教材的教學目標,而是學生的語文學習目標,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於學生的情感體驗。

1、掌握七年級(上)階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詞的音義,並學會運用。

2、學習本冊書上的課文的教學,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

3、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掌握常用的學習方法。

4、培養學生語文朗讀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為培養學生語文語感打下基矗抓實書寫,從書寫方式方法、書寫習慣的養成等方面指導和督促他們寫好每一個字。

5、大量閲讀課程標準要求的課外讀物,增加閲讀量。

6、指導學生理解課文中的文章的主題含義和豐富的思想感情。

7、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語文學習中貫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七年級語文工作計劃 篇11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為了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特制定本學期教學工作計劃:

一、學情分析

通過一學期的教學實踐和對學生的觀察,我基本上對學生有了較為深刻的瞭解。這兩個班級的學生語文基礎一般。男女生的學習態度有一些差別。大多數女生勤奮,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但少數男生的學習態度較差,不能積極主動地去學,個別甚至不學。

二、教材分析

七年級下冊按照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版塊組織單元。全冊書六個單元,每個單元包括閲讀和寫作、綜合性學習三個部分。

本冊書中的六個單元依次安排瞭如下內容:成長、祖國、名人、文化、探險、動物。

第一單元中選取了五篇與個人成長有關的文章。第二單元的五篇課文都是歌頌祖國、抒發愛國激情的文章。第三單元中的文章寫的是名人故事。第四單元主要選編的是與文化藝術有關的文章。第五單元主要反映的是人類對自然界勇敢的挑戰。第六單元也是以自然為主題的單元,集中選取了狀寫動物的文章。

從閲讀部分的選文來説,從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語言文字兩個方面作了嚴格篩選,新吸取了大量的名家名篇,並以整體感悟、品味語言、理清思路、把握意藴、抓住要點、發表見解為閲讀能力的實踐環節,全面考慮、組織單元。

本冊名著導讀介紹了高爾基的《童年》和法布爾的《昆蟲記》。它們都與課堂閲讀有着有機的聯繫,如:《童年》與成長單元,《昆蟲記》與動物單元,作為課內閲讀的一種延伸,它將因令學生走向一片更為遼闊的天地。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課文中出現的有關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識,瞭解描寫方法和修辭方法和詞類的有關知識,熟記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生詞的音形義。

能力目標: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基本的閲讀聽話説話的能力,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具體地説,就是能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文章的思路,瞭解基本寫法,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的方法,培養默讀的習慣,提高閲讀速度,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基本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讀文言文課文,要了解內容,背誦一些基本篇目,熟練使用常用字典詞典,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四、教學措施。

根據學生的情況和我校的實際,本學期擬採用以下措施:

1、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

2、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繫,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致力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3、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根據當前社會形勢,推行語文素質教育。

5、實行互批共批,以改促寫的作文教學,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6、優化作業管理,做到每課過關,單元過關。

7、實行培優輔差,面向全體學生。

8、加強學生的閲讀量,培養興趣,提高寫作水平。

五、教學進度表

第一週(2.18--2.22)開學寄語、動員(1)從百草園到本站(4)

第二週(2.23—3.1)爸爸的花兒落了(3)醜小鴨(2)詩兩首(2)

第三週(3.2—3.8)傷仲永(3)寫作:敍事要完整

第四周(3.9—3.15)黃河頌(3)最後一課(4)

第五週(3.16—3.22)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2)土地的誓言(2)木蘭詩(3)

第六週(3.23—3.29)寫作:選擇恰當的抒情方式,綜合性學習:黃河,母親河(2)

鄧嫁先(3)聞一多先生的説和做(2)

第七週(3.30—4.5)音樂巨人貝多芬(2)福樓拜家的星期天(2)孫權勸學(3)

第八週(4.6—4.12)寫作:寫人要抓住特點(3)複習(4)

第九、第十週(4.13—4.26)段考複習、段考

第十一週(4.27—5.3)評講試卷(自修)社戲(4)安塞腰鼓(3)

第十二週(5.4—5.10)竹影(2)觀舞記(2)口技(3)

第十三週(5.11——5.17)寫作:表達自己的看法,綜合性學習:戲曲大舞台(3)偉大的悲劇(4)

第十四周(5.18—5.24)荒島餘生(4)登上地球之巔(3)

第十五週(5.25—5.31)真正的英雄(2)短文兩篇(3)寫作:勤於修改(2)

第十六週(6.1—6.7)貓(3)斑羚飛渡(4)

第十七週(6.8—6..14)華南虎(2)馬(2)狼(3)

第十八週(6.15—6.21)寫作:描寫要生動,綜合性學習:馬的世界(3)複習(4)

第十九周(6.22—6.28)複習、期考

七年級語文工作計劃 篇12

教學目的

1.掌握課文寫景特點:①抓住江南春天"新"、"美"、"充滿活力"的特點來描寫景物;②分層次寫出春景畫面。

2.準確把握作者的感情脈絡,經過朗讀訓練,要使學生能讀出作者在文中要表達的感情。

3.理解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詞語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

教學重、難點

1.揣摩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詞語和句子,體悟作者語言表達的巧妙;

2.體會語言中藴涵的感情,能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抒發的"熱愛春天,讚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3.結合課文實例,講清比喻、擬人兩種修辭手法的特點和作用;

4.狀物抓住特徵,寫景注意層次。

以上教學重點中,第一點與第二點也是本文教學中的難點。要解決好這兩個教學難點,一是要指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二是教師要有重點地選擇實例幫助學生領會(包括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講析)。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方法之一:"讀-講-讀-賞-讀"。讀書分三個層次:讓學生熟悉課文,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讓學生深刻領悟作者表達的感情和文章遣詞用語的妙處。夾在讀書之中的"講"與"賞"分別是指:"講",清除文字、詞語等障礙,理清文章的結構,"賞",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運用實例賞析,體會作者選用詞語和句子的妙處和所抒發的感情。運用此法,可以讓學生在教師精要的指點下,在迴環往復的讀書中,自己體悟,加深理解。

方法之二:課堂討論--評述、質疑。

運用這種教學方法,旨在培養學生獨立閲讀、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首先讓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段落,並説出理由;其次是師生相互質疑。

讓學生評述課文,這無疑是在培養學生獨立閲讀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只有反覆讀,才能形成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介紹給大家,這既是思維的訓練,又是説話的訓練。

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啟發,這樣形成多維態勢的交流,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

媒體設計

本文是篇美文,可向學生提供欣賞的氛圍,讓學生在相應的意境中得到薰陶,可借用音響媒體,欣賞配樂朗誦的錄音。如果有條件,可利用多媒體設備,提供冬春比較的畫面。

教學時數:三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飽受嚴冬寒冷的人們最渴望春回大地,因為春天讓大自然生機勃發,給人温暖,給人希望,給人力量。每當春回大地時,人們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詩作文。唐代的杜甫寫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韓愈在《初春小雨》中説"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這些詩句都是古人對春的描寫和讚美,今天我們共同欣賞一篇今人贊春的散文。

(這樣導入課文有如下作用:①幫助學生回憶獲得春天時的美好感受,為課文教學做情感的鋪墊;②輕鬆自然地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二、解題

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熱愛春、讚美春的感情作為線索,繪出了一幅幅動人的春景圖。作者是我國著名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先生。

朱自清,字佩弦,生於1898年,逝世於1948年,"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記錄着朱自清先生的一生:在大學讀書後期,開始創作新詩;1920年他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曾任中學教師,後任清華大學教授,這期間從事散文創作,做學問;1946年7月著名民主戰士李公樸、聞一多遭國民黨特務暗殺,血的教訓使他成為一個堅強的革命民主主義戰士。1948年,他貧病交加,但堅決不向反動派屈服,8月在北平逝世。

朱自清一生勤奮,共有詩歌、散文、評論、學術研究著作26種,約200多萬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綠》、《荷塘月色》等。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A.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

水漲(zhǎng) 捉迷藏(cáng) 醖釀(yùnniàng) 應和(hè) 籠(lǒng)着一層薄(bó)煙

黃暈(yùn) 蓑(suō)衣巢(cháo)

欣欣然:歡歡喜喜的

朗潤:明朗潤澤賣弄:炫耀

醖釀:文中是説各種氣息在空氣裏,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

繁花:密密的開着的花

趕趟兒:文中是各種果樹也爭先恐後地開花。舒活:舒展,活動。

呼朋引伴:呼喚朋友,招引同伴。宛轉:形容聲音圓潤柔媚

花枝招展:比喻姿態優美。招展,迎風擺動。

烘托:本是畫畫的一種方法,從旁邊或者周圍塗抹淡墨或淺的顏色,使畫的主要部分更鮮明,更突出。

B.整體感知:熟讀課文,分析結構。

結合課後練習一,讓學生讀課文,分別畫出"盼春"、"繪春"、"贊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第二部分(第2-7段):繪春第三部分(第8-10段):贊春

(設計説明:1.擴大識字量,為"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鋪平道路;2.讓學生熟讀課文,找出"盼春、繪春、贊春"的部分,其目的在於初步"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路",從整體上去感知課文)

2.默讀課文,找出自己不懂的詞句。

(設計説明:1.培養默讀習慣;2.讓學生"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解決教學重點(難點)一。該設計要求老師必須具有教學機智,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有充分的準備;學生的問題應儘量讓同學自己解決,學生需要時,老師給予點撥)

學生不懂詞句舉例:

①為什麼用兩個"盼望着"?(體現急盼心情)

②"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為什麼不説成"嫩嫩的綠綠的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如果説成"嫩嫩的綠綠的小草",只能理解為小草本來就是這樣,課文的説法能突出春天的作用,讓小草充滿生機,顯得極為可愛)

③"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這句話的前後都描寫花,為什麼中間夾一句動物的描寫?(蜂鬧蝶舞,是側面寫春花繁茂、鮮豔和甜香,同時用蜂蝶的"鬧、飛"襯花的香甜豔麗,使畫面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味)

④"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為什麼要這樣寫春雨?(這是春雨迷濛時特有的景狀,作者觀察細緻,整個空間瀰漫着牛毛、花針、細絲一般的春雨,遠望去,屋頂上像有一層薄煙,而且是"籠"着,一個"籠"字,非常傳神地顯示出細雨朦朧的美感)

⑤"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應該怎樣理解?(這裏的"工夫"是指時間,這句話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時間,可以做好許多事情,告訴人們應當把握時機,奮發向上)

⑥文章的結尾為什麼選用"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來比喻"春天"?(這些比喻非常形象、貼切,春天給人以新生命,給人以美麗多姿,給人以力量、信心的美感。在這裏,我們知道,用作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之間有相似點)

(注意:學生還可能提出許多問題,如是詞句方面的問題,應力求滿足學生;如涉及比喻、擬人方面的問題,也應該在這裏解決;如屬其他方面的問題,應告訴學生以後解決)

3.齊聲朗讀課文。

要求:①加深對文中形象而生動的句子的理解;②用明快的節奏,讀出熱愛讚美的感情。

(設計説明:①訓練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②讓學生在理解文句的基礎上朗讀課文,有助於對課文的整體理解,進而體會作者的感情)

4.課堂小結。

在這一堂課裏,我們又積累了不少的詞語,從整體上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理清了文章的結構,在朗讀聲中,我聽得出大家既愛春天,也愛這篇如詩如畫如歌的散文。

(設計説明:①讓學生加深對課文整體感知的印象;②肯定成績,鼓勵學生,激發學習的興趣)

四、佈置作業

①你最欣賞文中哪些段落?(請説出理由,下一節課交流)

②熟讀課文,背誦1-5段,鼓勵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知識掌握和背誦情況

1.聽寫生字詞;

2.背誦1-5段;

3.讓能背誦全文的同學表演。

(設計説明: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規定與鼓勵並用,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研習課文

1.齊聲誦讀課文

2.討論:你最欣賞文中哪些段落?(試説出理由)

第2段:總寫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的情態。用擬人手法勾畫大自然"剛睡醒的樣子",為下文具體的春景描繪提供了美好的背景;再説,山、水、太陽最能向人顯示春天氣息,作者選用"朗潤"、"漲"和"紅"分別描繪山、水、太陽睡過一冬而醒來的情態,非常傳神。

第3段:春草圖。先正面寫,第一句用擬人手法,第二句由近而遠,把春草人格化,顯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綠綠的",從質地、顏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鮮的特點,"滿是的"用口語顯示春草的生機勃勃的特點;後側面寫,第三、四句寫春草給人的歡樂與感受,充滿活力。

第4段:春花圖。首先,這一段寫得很有層次:樹上-花下-遍地;其次,這一段文字注意色與味、虛與實、動與靜的配合:由與前後照應的"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説到"花裏帶着甜味兒"色彩與甜味相勾連;由花味甜聯想到果實實與虛相結合,蜂鬧蝶舞與繁茂鮮豔的花們相映襯;第三,巧用擬人、排比、比喻,寫春花競相開放。總之,畫面五彩繽紛,富有立體感。(這一節應當讓學生充分討論,言之成理,都應予以肯定、鼓勵)

第5段:春風圖。風是無形的,但可以感覺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別用觸覺、嗅覺、聽覺寫春風。觸覺:引用詩句,又打一個比方,讓人感到春風的温暖;嗅覺:"泥土的氣息"、"青草味兒"、"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裏醖釀",讓人聞到春風的芳香;聽覺:鳥鳴的清脆、婉轉,風聲水聲的輕盈,笛聲的嘹亮,讓人聽到春風的柔和。風是無形的,但作者筆下的春風卻有形、有味、有聲、有情。

第6段:春雨圖。引出春雨後,用"可別惱"這一口語,顯得特別親切而有情趣,下面就引導讀者品味江南春雨的妙處:細密、閃爍、綿長;親吻着"樹葉兒"、"小草兒";烘托出"安靜而和平的夜";滋潤着鄉間的行人與農民,這一切充滿了詩情畫意。

第7段:迎春圖。"風箏"是春天的信使,寫風箏漸漸多了,實質是寫屋外的人多了,因為春天來了。全段都用短句,讀來富有節奏感,讓人感到精神抖擻,充滿希望,充滿力量。

(設計説明:讓學生由整體感知課文轉到局部感知課文;讓學生相互啟發,在討論中迸發思維的火花。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自圓其説就行。這一環節,主要落實教學目標1和教學重點2、3、4)

3.課堂小結:

①抓住特點寫景。

春草圖:鮮嫩、勃發春花圖:繁茂、豔麗

春風圖:和煦、輕盈

春雨圖:細密、平和

②分層次寫出春景圖。

春草圖:正面-側面

春花圖:樹上-花下-遍地

春風圖:觸覺-嗅覺-聽覺

春雨圖:植物-人間

三、欣賞品味

要求:大聲朗讀,體會字裏行間所藴涵的感情。

(設計説明:讓學生再從局部理解回到整體感知上來)

四、佈置作業

1.課堂練習:課文練習二、三。

2.背誦全文。

第三課時

一、檢查作業

1.通報作業情況;

2.檢查背誦。

二、比較閲讀

1.投影林斤瀾的《春風》(或發講義)。

2.比較《春》《春風》的異同。

3.通過比較,讓學生概括兩文的主題、寫作特色。

(設計説明:①擴大學生的閲讀面;②比較異同的目的在於加深對《春》這篇課文的理解)

三、景物描寫訓練

1.寫一段描寫景物的文字(課文練習四)。

2.口頭交流景物描寫的片段。

(設計説明:①以讀引寫,讀寫結合;②培養口語交際能力)

四、自我總結學習本文所得

引導學生從形式(詞語的積累,句段篇形式上的特點)到內容(句段篇的意思,文中的情感)進行歸納。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七年級語文工作計劃 篇13

一、指導思想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為依據,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順應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致力於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教材體系,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

在語文方面奠定基礎,以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加強現代教育理論的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轉變教育觀念,以教育科研為先導,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學校“科研興教、科研興校”的辦學工作思路為指導,堅持以課程改革為中心,以課堂教學研究為重點,優化教學設計、創新教學過程,使學生以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個性特長得到一定發展,良好人格得到一定的塑造。

二、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43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12人。語文知識和能力方面,大部分學生能通過查字典和結合上下文理解生字的意義。積累有關詞語,進行類型歸納的分類。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誦讀課文,能比較準確的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能運用一定的方法來幫助自己理解文章的意思。

縱觀全班,不足之處表現在:音近或形近的生字常常混淆;朗讀課文時停頓不恰當,未能讀出感情色彩;閲讀及分析理解能力還有待提高。大部分學生雖能做到上課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但都建立在“完成任務”、“要我學”的基礎上的。隨着教材的加深,有些學生如不認真聽講,就會後退。

個別同學由於種種原因,對學習漠不關心,貪玩偷懶,沒能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造成不良的學習成績。有些學生的心理素質較好,敢於競爭,有種強烈的上進精神。也有一部分學生顯得過於膽小怕事,不敢大膽表現自己,有疑難不敢問,碰到困難缺乏毅力。總之,據我的瞭解,本班是具有一定潛力的,本學期將針對本班存在原問題,在教學工作中加大教學改革的力度和廣度,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包括課文、口語交際、習作、語文活動四個部分,共分為8個單元,其中課文28篇,口語交際4次,習作8次,語文活動8次。

四、教學目標任務

1、要使學生了解祖國的山川景物,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瞭解新中國的成立來之不易和革命前輩獻身革命的崇高品質,瞭解勞動人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為人類作出的貢獻,受到熱愛黨、熱愛人民的思想教育:還要使學生從一些寫景狀物的文章中學習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正確思想方法,陶冶愛美的情趣,培養高尚的情操。

2、複習鞏固漢語拼音,從認讀章節、辨析易混韻母、讀準聲調、輕聲等方面進行較系統的複習。

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義。能辨析學過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複習音序、部首查字方法和從字典中準確理解字義,並逐步提高查字典能力,達到熟練程度,養成自覺運用字典的習慣。

3、學過的詞語大部分能在口頭或書面語言中運用。

能按要求把詞語歸類和進行正確的搭配。注意積累詞語。鞏固對助詞、副詞的認識。進一步提高聯繫上下文和聯繫生活實際理解句子的能力。掌握句子的不同表達方式,體會句子的感情色彩。從感性上認識誇張的修辭方法。複習表示因果、轉折、遞進、假設關係的簡單複句。從感性上認識表示選擇、條件關係的複句。

4、繼續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通過朗讀表達出課文的思想感情。

能背誦指定的課文。默讀課文有一定的速度。在繼續訓練從內容到思想的基礎上,進一步訓練閲讀有自已的見解和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能複述聽過的故事。在口語交際中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意見,並能與別人討論、商量。整體感受課文內容非常重要,特別重視情感的介入——感知、感受、感悟。“把閲讀的時間交還給學生”。讓學生朗讀,啟發他們想象。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

5、學習有順序地、比較細緻地觀察圖畫和事物。

能在觀察的基礎上,寫出內容具體、語句通順、有一定條理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能抓住要點縮寫課文。學寫讀書筆記。養成認真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

七年級語文工作計劃 篇14

知識與技能

1.瞭解臧克家、聞一多。

2.整體把握課文,領會文章的思想內容。

過程與方法

1.理解文中艱深語句的含義,深層體味聞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精緻嚴謹的結構,理解過渡語段的作用,逐步提高閲讀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聞一多先生嚴謹刻苦的治學態度、無私無畏的鬥爭精神、澎湃執着的愛國熱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做一個生動的人、“大寫”的人。

重點

品味文中的重要語句,理解聞一多先生的精神實質。

難點

理解文章敍述中描寫的運用及其作用。

1.文獻法。查閲並整理有關聞一多先生的背景材料。

2.朗讀法。

3.研討探究法。

4.語感品讀法。

多媒體課件、示範朗讀音頻、《七子之歌》的歌曲。

2課時

教師播放《七子之歌》歌曲。

這首歌的詞作者是聞一多先生。他是五四以來知識分子之中一位傑出的人物,青年時是新月派詩人,中年時是舊經典的研究學者,晚年成為青年所愛戴的昂首作獅子吼的民主戰士。他橫眉冷對國民黨特務的手槍,把滿腔熱血化為驅散黑暗的晨曦,他將永遠屹立在歷史的潮頭。今天,讓我們走進臧克家的《説和做》,瞭解他的精神品質。

臧克家(1905~20__),山東諸城人,現代詩人。他是聞一多先生的高徒,被譽為“農民詩人”。1933年,自費出版了第一本詩集《烙印》,這是他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代表詩作有《老馬》《有的人》等。

1.寫作背景。

一九四五年十月,蔣介石違背《雙十協定》,調遣軍隊向解放區大舉進攻,遭到人民反對。十一月十九日,重慶各界代表組成反內戰聯合會,號召全國人民動員起來,用一切辦法制止內戰。二十五日,昆明學生六千餘人舉行反內戰時事晚會,遭到國民黨軍警的騷擾破壞,各校學生於第二天起聯合。十二月一日,昆明國民黨當局出動大批軍警特務,毆打屠殺師生,死四人、傷二十餘人,製造了震驚全國的“一二一”慘案。事件發生後,昆明學生達一個月之久,得到了全國各地的廣泛聲援,一個以學生運動為主的反內戰運動,席捲了整個國民黨統治區。

2.關於聞一多。

聞一多先生,著名詩人、學者、愛國民主戰士。五四運動時,聞一多在北京清華學校讀書時就參加了學生運動。他曾代表學校出席全國學聯會議。1922年赴美國芝加哥美術學院學習,後來研究文學。1925年5月回國後,歷任青島大學、清華大學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詩集《紅燭》,閃爍着反帝愛國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詩集《死水》,表現出深沉的愛國主義激情。在這以後致力於古典文學的研究。1937年抗戰開始,他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教。抗戰八年中,他留了一把鬍子,發誓不取得抗戰的勝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戰到底的決心。1943年後,因目睹蔣介石反動政府的腐敗,於是憤然而起,積極參加了反對獨裁、爭取民主的鬥爭。1945年為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兼雲南省負責人、昆明《民主週刊》社社長。“一二一”慘案發生後,他更英勇地投身於愛國民主運動中。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愛國民主戰士李公樸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下午,聞一多先生不顧好心人的勸阻,參加並主持在雲南大學召開的追悼李公樸先生的大會。會上,李夫人報告了李先生的殉難經過。黨中央為了民主人士的安全,曾經指示昆明地下黨組織,不安排聞一多先生在會上公開演講。但由於會場上混入了國民黨特務分子,在李夫人血淚控訴的過程中,他們毫無顧忌,説笑取鬧,擾亂會場,使人們忍無可忍,聞一多先生更是怒不可遏。李夫人剛離開講台,聞先生就拍案而起,發表了講演,羣情為之振奮,特務們沒敢在會場上輕舉妄動。會後,聞一多先生又到《民主週刊》社參加記者招待會。在他離社返家途中,被特務分子暗害了。

1.聽課文錄音,積累詞語,整體瞭解全文大意。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感悟文章內容。

(1)文章從哪兩個方面來寫聞一多先生的説和做的?

從學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來寫的。

(2)綜合這兩個方面來看,聞一多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用課文原話回答)

“言論與行動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標”。

1.“人家説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説。”“人家説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説。”課文開頭引用聞一多先生這兩句話起什麼作用?這兩句話用了什麼寫法?表現了聞一多怎樣的品質?

領起全文,表現聞一多“做”的特點--“做了再説,做了不説”。對比寫法。嚴謹踏實的治學態度、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和謙虛謹慎的美德。

2.聞一多前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點是“做”了再“説”、“做”了也不“説”,為了表現這一特點,作者選取了哪些材料來證明?詳略安排有什麼不同?

三件事例:《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其中第一件事詳寫,後兩件事略寫。

3.“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是什麼意思?

“詩興不作”就是寫詩的興致減少了。20年代,聞一多寫了許多愛國詩篇。從20年代末起,轉入對我國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4.聞一多向古代典籍鑽探的目的是什麼?(用原文回答)

“他想吃盡、消化盡……文化史”,“他要給我們……文化藥方”。

5.“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是什麼意思?

“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是比喻,指尋找使民族文化繁榮昌盛起來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聞一多先生過了十多年“書齋生活”,企圖從文化上尋找振興民族的途徑,目的在於救國。

6.“‘望聞問切’也還只是在‘望’的初級階段。”這一句該怎樣理解?

“望聞問切”是比擬的説法,把我們的民族比喻成一個病人。意思是聞一多從文化研究上來探求救國的方法,也還僅僅是走出了第一步。

7.“目不窺園,足不下樓”“頭髮凌亂”“睡得很少”這些細節,表現了聞一多先生怎樣的研究態度和精神?

專心致志的研究態度,持之以恆的精神。

8.“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深夜只有孤燈相伴,本應感到寂寞,但聞一多卻樂在其中,全力進行學術研究。“它”指深夜燈火。“漂白了四壁”引自聞一多詩《靜夜》,表現詩人對祖國前途和人民命運的關切。引用“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現聞一多先生深夜潛心研究的怡然自適,與“大開光明之路”一脈相承。

9.“他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樓’的主人。”這句該怎樣理解?

“潛心貫注”“心會神凝”“何妨一下樓”意思一致,都是説聞一多研究極其用功,用心極專極深,別的任何事情不能使他分心。

正如聞一多先生自己所説“人家説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説”,不動聲響,無聲無聞,聞一多做出了卓越的成績。但是作為爭取民主的戰士,聞一多先生,不僅“做”而且也去“説”,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聞一多先生的“説”。

1.後半部分是僅寫聞一多先生的“説”嗎?

不僅是寫“説”。而是把“説”和“做”糅合起來寫。正如課文所寫:他“説”了,跟着的是“做”。這不再是“做了再説”或“做了也不一定説”了。現在,他“説”了就“做”。言論與行動完全一致。

2.作者選取哪幾件事表現聞一多作為革命家這一方面的特點?

(1)起稿政治傳單;(2)在羣眾大會上演説,大罵特務;(3)參加遊行示威。

3.文中哪些內容分別説明聞一多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標”?

向全國人民呼喊,叫人民起來,反對獨裁,爭取民主,以及在追悼會上演講等內容説明他是“口的巨人”;“走到遊行示威隊伍的前頭,昂首挺胸,長鬚飄飄”等內容説明他是“行的高標”。

4.文章是怎樣寫“作為爭取民主的戰士”的聞一多先生的“説”與“做”的?與第一部分寫法有何不同?這樣寫能收到怎樣的效果?

“作為爭取民主的戰士”的聞一多先生既“説”又“做”。先“説”,跟着“説”的就是“做”。文章先寫他的“説”,寫他“説”的事實,由“小聲説”到“向全國人民呼喊”,寫他“説”的內容與目的--反對獨裁,爭取民主。再敍寫他的“做”--起稿政治傳單,在羣眾大會上大罵特務,走到遊行示威隊伍的前頭,昂首挺胸,長鬚飄飄。用他的“説”和“做”揭示其爭取民主、反對獨裁的大無畏精神。

第一部分寫法是先引用聞先生的“言”,然後記其“行”,再進行議論。這部分寫法是把聞先生的話插入作者所敍事實之中,而這些話又是聞先生致作者信中親筆所書。言導行,行證言,情真意切。作者在記“言”敍“行”的基礎上,連用三節文字進行議論,展現民主戰士形象,謳歌他獻身民主事業的無畏精神。

第二部分把聞一多先生的“言”和“行”糅合起來寫,把敍述和議論結合起來寫,給人以飛流直下、一氣呵成的感覺,表現了聞先生言行一致、以生命為代價求民主反獨裁的高尚人格。結尾部分的排比段描繪出了聞先生“説”的氣衝斗牛、聲震天地的情狀,再現了他“説”的堅強不屈的聲音、昂首挺進的形象。議論中寓含深情,議論中夾以事實,叩擊讀者的心絃,使人對聞先生的凜然正氣和高尚情操油然而生敬仰之情。

5.課文的兩個部分之間,是用哪些話過渡的?把這些話找出來,説説是怎樣起到過渡作用的。

文章是用兩個句子完成過渡的。“做了再説,做了不説”,這是對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後指出這只是聞先生的一個方面。“聞一多先生還有另外一個方面,--作為革命家的方面”,這句領起了文章的後一部分。這兩個句子關聯得十分緊密,“僅……還……”“一個方面……另外一個方面……”這都是起關聯作用的詞語;“學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是呼應緊密的提法。作者在兩個部分之間,用了總承上文和總起下文的句子,在兩句之間又注意彼此的關聯,這樣就使兩個部分的過渡十分自然。

6.這篇文章在敍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寫?説説這些描寫的作用。

課文中對聞一多的語言、肖像有許多具體描寫。例如“炯炯目光”“頭髮凌亂”“昂首挺胸”“長鬚飄飄”“目不窺園”。又有細節描寫,例如“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羣蟻排衙”。凡此種.種,能起到具體再現聞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風彷彿都成了可以具體感知的東西。

7.聞一多先生在兩個方面的“説”與“做”矛盾不矛盾?作者為什麼採用這樣的方法來記述?意圖何在?

儘管聞先生在兩個方面對待“説”與“做”的情況迥然不同,但實質上二者並不矛盾。二者統一在言論與行動的完全一致,而且以寶貴的生命“實證了他的‘言’和‘行’”。“言行一致”是聞先生人格的寫照。如果籠統地寫,容易落入窠臼,流於一般化。作者採用剖析的方法記述,具體、實在。既刻畫了聞先生力戒空言、崇尚實幹的學術道德,又刻畫了他為民主事業作獅子吼的慷慨陳詞、昂首挺胸的戰士形象。採用剖析的方法記述,不僅從不同的側面揭示了聞先生的精神世界,而且揭示了他思想前進的歷程。這樣記述,雖只是言行片段,卻形象豐滿,孜孜治學與英勇無畏的精神躍然紙上。

8.文章在語言方面有哪些特色?它對錶達文章的主題起什麼作用?

這篇文章雖是以記敍為主的散文,但其中不少語言富有詩意,字詞凝練,句式整齊,音調鏗鏘,感情濃烈,給人以強烈的感染。如“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四句十六個字,內容豐富,氣勢流暢,一個“瀝”字深刻地表現了用心血一滴一滴澆灌學術研究花朵的鑽研精神,精當凝練。又如,“不動不響,無聲無聞”,兩個“不”、兩個“無”,看來普通,但細細咀嚼,頗有韻味。不是“不動”,而是在“動”,在廢寢忘食地“動”,用燈火“漂白了四壁”地動。這個“不動”是不説,是無聲,是聽不到。用“不動”來突出聞先生的“做”,突出他瀝盡心血、埋頭實幹。再如“他‘説’了。”“他‘説’了:”“他‘做’了,”的排比段,感情如衝開閘門的潮水洶湧澎湃,一瀉千里,傾瀉出對聞先生英勇精神的高度欽佩與讚揚。結尾“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是對聞先生人格的藝術概括,句式短促,音調高亢,節奏分明,言深意賅。散文中適當運用詩意的語言能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能更為形象更為深刻地表現歌頌聞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標”的主題,能以文中包孕的感情、激情給人以激勵、鼓舞和感染。

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採用總--分--總結構,敍述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方面“做了再説,做了不説”的務實勤奮、謙虛淡泊的特點。

第二部分(第8~20自然段):寫聞一多先生作為革命家方面“説”了就“做”的特點。

1.選取典型事件表現人物。

作者所選的材料講究典型性。對作為“學者的方面”,作者只選取了寫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三本書的情況加以表現;對作為“革命家的方面”,則選取起稿政治傳單、羣眾大會演説、參加遊行示威這三件事作為例證。聞一多一生經歷複雜,著作等身,可以記述的事很多。作者從大量材料中選取了這六件典型事件,就把聞一多的嚴謹刻苦的治學態度、無私無畏的鬥爭精神、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現了出來。

2.運用夾敍夾議的寫法。

本文表達上的一大特點是夾敍夾議。作者實際上是以議論來結構文章的。第1、2兩段是第一部分敍述的綱領,第7段是第一部分敍述的總結,這兩處都是議論。第8、9兩段是第二部分敍述的綱領,最後兩段則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總結,這兩處也都是議論。這些議論,不僅使文章前後照應,而且形成一種氣勢,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本篇課文生字詞較多,預習顯得尤為重要。課文內容時代久遠,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必須讓學生充分了解臧克家和聞一多的生平,在此基礎上才能深入挖掘文章的內涵。

朗讀的效果較好,通過朗讀,讓學生很好地把握了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本文語言生動形象,精練含蓄,富於感情和音樂美。但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説,把握起來難度較大,所以本課設計了圈點批註的環節,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品味,並通過討論、交流來提高學生的閲讀水平,同時為學生留出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和感受自己獨到的閲讀體驗的空間,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究,實踐個性化閲讀。

在拓展延伸部分,安排了一道課文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繫的討論題,目的是鍛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學生髮言比想象的要踴躍,並提出了許多有創意的看法,把這堂課的氣氛推向了高潮,這種做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七年級語文工作計劃 篇15

【教學目標及重點】1、有感情地進行朗讀,學習本文準確生動的用詞,體會本文的語言風格。

2、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徵,深入細緻多角度觀察景物的方法。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體驗性教學法。

【教學設計】

本文是一篇美文,可以向學生提供欣賞的氛圍,讓學生在相應的意境中得到薰陶。採用多媒體手段,進行畫面上的比較和配樂朗讀。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當秋葉飄落的時候,當白雪紛飛的時候,每個人都會在心中渴望春天。因為春天帶給人温暖,帶給人希望,帶給人力量。每當春回大地的時候,人們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詩作文。

利用課件分別出示杜甫《絕句》和王安石《泊船瓜洲》的畫面。引導學生分析,《絕句》是從“鳥”的角度,《泊船瓜洲》是從“春風”的角度來寫春天。絕句只有四句,往往是選取春天的一個或兩三個景物來寫。

今天我們學習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課題),其中寫春天的就多了。有春草、春花、春風、春雨,春天的山、水、樹、蜜蜂、蝴蝶等等。

今天讓我們一起領略一下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是怎樣描繪春天的。

(利用多媒體,提供秋天、冬天與春天的畫面比較,並出示兩首詩的。教師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引起學生共鳴,讓學生感受回憶,調動他們的直接經驗,進行情感上的鋪墊。既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又有利於學生迅速進入課堂情境。)

二、學習目標

利用課件出示學習目標。

三、教師範讀,整體感知

1、範讀前請學生思考:

朱自清先生是以怎樣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來;然後又用怎樣的彩筆描繪春天的美景;最後,他又滿懷喜悦歌頌了春天。根據提示(盼春──繪春──頌春),將本文分成三部分。

2、教師配樂(班德瑞《春天裏的一天》)朗讀:

教師的範讀是非常重要的,從發音、停頓、重音、語調、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給學生以引導和薰陶,目的是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去思考,以便從整體上把握文意,為下一步的品讀奠定基礎。

教師講述後明確:盼春(第1自然段);繪春(2~7自然段);頌春(8~10自然段)

四、導讀促學,授知授法

以第一部分(盼春)和第二部分的第一小節(總寫春回大地)為例,指導學生品讀的方法。

1、簡析“盼春”:

出示問題組:春天來了沒有?(通過“近”字可以看出春天還沒有來)作者是以怎樣的心情去迎接春天的?(“盼望着”)為什麼疊用“盼望着”?(作者心情急切)這一小節有兩個詞“着”和“了”構成了四個詞尾,有什麼作用?(給人柔和的感覺)

2、分析全文第二自然段:

接下來作者就用了比較多的筆墨來描繪春天的美景。

從哪兒可以看出是總寫呢?(“一切”)

在這一小節裏,作者分別選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用了哪些詞語來描述他們?

作者抓住了“山、水、太陽的臉”來總寫春回大地。分別用“朗潤”、“漲”、“紅”來描述他們。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朗潤”、“漲”、“紅”的特點。朗潤是明朗潤澤的意思,因為陽光照在上面,明亮起來了,山清水秀。冬天的水是枯的,冰雪消融之後,所以水“漲”起來了。“紅”字不僅寫出了太陽的顏色,也寫出了太陽的温暖。同時,教師利用課件出示兩幅畫面的比較,加深學生的印象。

小結:作者在這一小節中抓住了主要景物的主要特點,寫出了春天的總體景色,然後又選取了五幅畫面來具體描繪春天的美景。(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這一部分的學習應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經過小組交流、討論、達成共識。然後引導學生反覆誦讀,仔細品味,揣摩其內涵。)

五、學生品讀、揣摩語言

在教師教給學生方法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從五幅圖畫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幅圖畫,並劃出自己最喜歡的語句,然後説明理由。

這一部分的學習,主要採取分組合作的方法,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同學之間討論交流,然後教師引導學生反覆誦讀作品,仔細品味語言,使“教”與“學”均置身於作品所設置的意境之中。教師要抓住重點語句,以“讀”促“學”。引導學生進行探究、體驗性學習。

1、春草圖:(第3自然段)

這一段用詞準確。“偷偷”表現出小草在春的催發下,在人們難以察覺的情況下,不生不響的生長狀態;“鑽”寫出了小草的生命力的頑強。“嫩嫩的”表現出質地柔軟,“綠綠的”寫出了顏色的鮮豔。“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採用反覆的修辭方法,以口語化的詞語寫出小草生長茂盛。寫人的動作“坐、躺、滾、踢、跑、捉”,抓住了兒童最喜愛的,而且是適宜於草地上開展的幾種活動來寫。寫兒童的活動實際上是寫草對兒童的吸引力,突出草這一中心。寫兒童的天真活潑,歡聲笑語又給草地增添了生活氣息,使大自然充滿生機。“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借風襯草,照應開頭“東風來了”,又為下文鋪墊,給人以柔和的感覺。

這一段在寫景的層次上也很有特點。先正面寫,第一句用擬人的手法,第二句由近及遠,把春草人格化,顯示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綠綠的”,從質地顏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鮮的特點,“滿是的”用口語顯示出春草生機勃勃的特點;然後側面寫,第三、四句寫春草給人的歡樂感受,充滿活力。

2、春花圖:(第4自然段)

在詞語運用上:“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出了百花爭豔、生機盎然的熱鬧景象。“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鮮明。一個“鬧”字,既寫出了聲音又寫出了動態。“散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採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沒有明寫風,但風寓其中,沒有寫太陽,但太陽寓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動。

在寫景的層次上:由樹上到花下到遍地,色與味、虛與實、動與靜相結合。

3、春風圖:(第5自然段)

風是無形的,但可以感覺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別用觸覺、嗅覺、聽覺寫春風。首先從觸覺方面,作者引用詩句,又打一比方,讓人感覺到春風是温暖的。然後寫“泥土的氣息”、“青草味兒”“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裏醖釀”,從嗅覺的角度寫春風,彷彿讓人聞到春風的芳香。接下來寫鳥鳴的清脆、婉轉,風聲和水聲的輕盈,笛聲的嘹亮,從聽覺的角度來寫,彷彿讓人聽到春風的柔和。這些聲音應和着,構成了一曲非常動聽的春天的交響樂,和諧優美,此起彼落。風是無形的,可在作者的筆下卻有形、有味、有聲、有情。

4、春雨圖:(第6自然段)

在詞語的運用上:先用“可別惱”這一口語,顯得特別親切而有情趣。“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寫出了春雨細密、閃爍、綿長的特點。一個“斜”字寫出了雨的輕盈,同時又暗寫了“春風”。“樹葉卻綠得發亮”是因為被雨洗去了灰塵,“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一個“逼”字讓我們感到被雨水清洗後的小草,把青色送到了我們的眼中。“安靜而和平的夜”,寫出了温馨的感覺。

在寫景的層次上,由物及人,由近到遠,由靜到動,一幅充滿詩情的江南春雨圖,流露出作者的對春雨的喜愛。

5、迎春圖:(第7自然段)

風箏是春天的信使,寫風箏多了,實際上也是人多了。“舒活舒活”“抖擻抖擻”,極富節奏感。引用俗語“一年之際在於春”,給人無限的遐想。在寫景的層次上由風箏到孩子,寫出了春到人歡,迎接春天到來的喜悦心情。從而激發人們奮發有為,不負春光。

(在這個環節中品讀是第一要義,教師要充分肯定學生的回答,不需要面面俱到,鼓勵學生的探究精神。讓學生通過品讀,細細揣摩,反覆品味,進行體驗與感悟。教師利用課件展示圖畫,充分調動學生的直接經驗,同時學生朗讀時配上音樂,讓學生始終處在一個美的氛圍中。)

六、朗讀回味,總結拓展

1、簡析本文最後一部分:(8~10自然段)

作者以讚美作結,頌揚了富有生機的春天,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抓住三個比喻句的順序,由娃娃到小姑娘到健壯的青年,符合成長的順序。在朗讀時應該節奏明快,由弱到強。

2、理解本文的寫作特點──借景抒情。

3、思考:作者為什麼能將春天描繪得如此美麗呢?

首先要有細緻的觀察,並且善於積累語言,然後由感而發,才能夠恰當的表達出來。

4、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分別選取幾個自然段,進行配樂朗讀競賽。

七、作業

根據學到的寫景抒情的方法,寫一篇《校園裏的秋天》(或《校園裏的冬天》),300字左右。準備開一個學生作品朗讀會,在全班內交流。

【板書設計】

盼春(1)語言積累

總寫(2)

春草圖(3)

繪春(2~7)春花圖(4)表達

春風圖(5)

春雨圖(6)

迎春圖(7)

頌春(8~10)細緻觀察

七年級語文工作計劃 篇16

一、教材內容分析

教材繼續按專題組織單元,共設計了六個專題:人生感悟,民風民俗,深深的懷念,外國名篇名著,科學精神,難忘國小生活。在六組教材之後,安排了一組“古詩詞背誦”,提供了10首供學生讀背的古詩詞。在教材的最後,還安排了“綜合複習”,提供了9篇複習材料以供期末複習時使用。

本冊教材除去第六組,共有課文21篇,其中精讀課文10篇,略讀課文11篇。每組教材由“#六年級#導語”“課例”“口語交際8226;習作”“回顧8226;拓展”四部分組成。課例包括4~5篇課文。部分課文後面安排了“資料袋”或“閲讀鏈接”。全冊安排“資料袋”三次,“閲讀鏈接”五次。“回顧8226;拓展”由三個欄目組成,“交流平台”“日積月累”是固定欄目,另有“成語故事”“趣味語文”“課外書屋”穿插安排。

本冊要求會寫80個字。教材後附生字表。還在每組課文之後安排了“詞語盤點”欄目。其中,“讀讀寫寫”中的詞語是精讀課文裏的,由會寫的字組成,要求能讀會寫;“讀讀記記”中的詞語,有的是精讀課文裏的,有的是略讀課文裏的,只要求識記,不要求書寫。

第六組“綜合性學習”採用的是任務驅動、活動貫穿始終的編排方式,包括“活動建議”和“閲讀材料”兩大部分。

二、教學目標

(一)識字與寫字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會寫80個字,累計會寫2500個,會認3000個。

2、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美感。

(二)閲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於300字,養成邊讀邊思考的習慣,並能從中捕捉信息。

3、能借助工具書、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

4、在閲讀中不斷積累語言,增強語感。

5、在閲讀中,進一步學會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尤其是概括能力),瞭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6、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10篇(段)。

7、擴展自己的閲讀面,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25萬字。

8、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蒐集信息。

9、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三)習作

1、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詳略得當。

4、能根據表達需要,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5、能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

6、40分鐘能完成不少於400字的習作。

(四)口語實際

1、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

2、樂於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3、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五)綜合性學習

1、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

2、初步瞭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會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領會表達方法;抓住重點句段,加深理解;主動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習作感情真實,詳略得當。

2、難點:學會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領會文章的表達方法,並嘗試在習作中加以運用;學習詳寫和略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ngxuan/yvgmx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