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工作計劃精選 >

國小五年級數學工作計劃(通用12篇)

國小五年級數學工作計劃(通用12篇)

國小五年級數學工作計劃 篇1

一、學情分析

國小五年級數學工作計劃(通用12篇)

兩個班的同學,多數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在平時學習比較認真、努力、主動,他們接受新知識能力強,學習新知識較快,具有良好的數學學習基礎。這些學生平時作業認真,每次完成的質量也很好,測驗成績穩定,並且成績也較好。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後進生,他們對學習數學學習不是很感興趣,學習不主動,數學的基礎比較差,計算能力和分析應用題的能力都不強,加之對學習馬馬乎乎的態度,平時沒有較好的學習習慣,上課不專心聽講,注意力不集中、貪玩,老師留的作業不認真完成,這些學生在各種測驗中成績不盡人意,還需要加倍的努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包括:小數乘法和小數除法;對稱、平移和旋轉;簡易方程;因數與倍數;多邊形的面積;統計。

小數乘法和除法在實際生活中和數學學習都有着廣泛的應用,這部分內容是在前面學習整數四則運算和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繼續培養學生小數的四則運算能力.

簡易方程是國小階段集中教學代數初步知識的單元,在這一單元裏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數、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關係進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等內容,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觀察物體和多邊形的面積兩個單元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探索並體會各種圖形的特徵、圖形之間的關係,及圖形之間的轉化,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及公式之間的關係,滲透平移、旋轉、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小數乘法和除法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上,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乘法和除法的筆算和簡單的口算。

2.在具體情境中會用字母表示數,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係並解決問題。

3.探索並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會計算它們的面積。

4.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5.欣賞生活中的圖案,靈活運用平移、對稱和旋轉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6.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7.養成認真作業、數學整潔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小數乘法,小數除法,簡易方程,多邊形的面積,統計等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教學難點:小數除法,簡易方程,多邊形的面積是本冊教材的難點教學內容。

四、教學措施

1.結合教學內容,滲透思品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題、練習題的設計,力求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及思品教育因素,結合教材內容適時適度的對學生進行思品教育。通過計算和應用題的解答,培養學生仔細的良好學習態度,以及題後驗算的良好習慣。

2.切實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1)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小數乘除法要求學生能比較熟練的進行計算,關 鍵是理解意義、掌握方 法。重點要讓學生知道積的小數點的位置是根據積德變化規律來確定的。

(2)重視基礎,要求適度。小數乘除法的計算要求“比較熟練”,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只要求達到“正確‘。同時對口算的訓練要給予一定的重視,要掌握口算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計算能力。

(3)運用規律,合理計算。整數的運算定律對小數的計算同樣適用,教學時要培養學生觀察題中的數據,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合理運算的意識,並注意計算方法的多樣化,體驗計算教學的開放性。

(4)驗算檢查,養成習慣。小數的乘除法計算可以進行相互驗算,小數的四則混合運算要進行“步步為營”或者“一步三回頭”式的檢查,重要的是使檢查和驗算成為學生的習慣,通過檢查和驗算,可以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認真、塌實的學習態度和作風,讓學生終生受益。

3.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數學能力。

結合教學內容,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數學能力,是國小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挖掘教材藴含的因素,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國小五年級數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在新的一學期,我將以新課程提供的全新理念為指導,依據教研組工作計劃,按照教導處的安排,圍繞課堂教學和教學科研這一中心任務,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探索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實踐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展合作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大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在課堂上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具有觀察、分析、自學、表達、操作等能力。有個別學生基礎知識差,上課不認真聽講,不能自覺的完成學習任務,需要老師督促並輔導。本學期將重點抓好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創設愉快情境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進入最佳學習的動態。

三、全冊教材分析

(1)全冊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方程、確定位置、公倍數和公因數、認識分數、找規律、分數的基本性質、統計、分數加法和減法、解決問題的策略、圓和數學綜合運用活動等。

方程、認識分數、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加法和減法、解決問題的策略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聯繫已有的知識經驗,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式與方程的過程;經歷探索和理解分數的意義、性質和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形成必要的計算技能。

2、讓學生在用數對確定位置,認識圓的特徵以及探索和掌握圓的周長、面積公式的過程中,獲得有關的基礎知識和相應的基本技能。

3、經歷用複式折線統計圖表示相關數據的過程,能進行簡單的分析和交流;能按要求完成相關的折線統計圖。

數學思考

1、在認識等式、方程,探等過程中,發展抽象思維,增強符號感。

2、在認識公倍數、公因數等過程中,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

3、在認識分數的意義等過程中,發展合情推理與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不斷增強數感。

4、在學習用數對確定位置,認識圓等過程中,鍛鍊形象思維,發展空間觀念。

5、在學習統計過程中,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培養統計能力

解決問題

1、從現實情境中發現並提出一些數學問題,並能用所學的方程、分數、數對等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

2、在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體會其特點和價值。

3、在用數對描述簡單行走路線和簡單的圖形變換等活動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應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情感與態度

1、能積極參與各項數學活動,感受自己在數學知識和方法等方面的收穫與進步,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2、在探索數學知識、發現數學規律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學思考的條理性、嚴謹性,不斷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

3、在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學的價值,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教學方法

(1)創設愉悦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提倡學法的多樣性,關注學生的個人體驗。

(3)課堂訓練形式的多樣化,重視一題多解,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

(4)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好這些基礎知識。

本學期要以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的持續發展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和空間。要充分發揮教材的優勢,在教學過程中,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創設愉悦、開放式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悦、開放式的教學情境中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從而達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四、學習方式

1、預習教材,提出知識重點,自己是通過什麼途徑理解的,還有哪些疑問。

2、通過查閲資料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3、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指導者,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主張探究式、體驗式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國小五年級數學工作計劃 篇3

一、學情分析

大多數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符合年齡及年級特點,具有一定的學習習慣,有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習數學的信心較強;學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由於各種原因部分學生數學基礎較差,同時分析問題的能力、靈活性解決問題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來培養訓練。

同時也存在個別學生學習習慣較差,家長配合不到位現象,影響學生學習數學的態度。本班的學生能夠聽從老師的教導,但是自主創新的意識還是比較缺乏,針對這現象在教學中對學生要加強培養自主探究意識及能力;對那些學習基礎較差、家長常於疏忽的學生,應在課內課外加以幫助,使其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儘快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並同時提高學習成績。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安排了七個教學單元及總複習,數與代數方面安排了小數乘法、小數除法及第五單元簡易方程,這是國小階段第一次正式教學代數的初步知識;圖形與幾何安排的教學內容是第二單元位置,初步滲透直角座標系的思想,以及第六單元多邊形的面積;統計與概率安排的是第四單元可能性;還有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第七單元數學廣角植樹問題;綜合實踐活動安排了擲一擲。

與原實驗教材相比主要變化有以下幾點:

1.從六年級上冊移來“位置” 單元,“觀察物體”移到五年級下冊。

2.“可能性”單元根據課標要求進行了調整。

3.“數學廣角”的內容進行調整。

4.“簡易方程”的結構進行調整及其他單元內容的變化。

5.編排了一個“綜合與實踐”的主題活動,由原三上移來。

課標調整過後,新舊教材的銜接比較樂觀,基本上沒有新的知識點斷層,僅有一些內容因為課標變化,要求降低,或者刪掉或者往後挪動,本冊第四單元“可能性”在三年級上冊已經學過了,孩子們在四下還學習了數學廣角植樹問題知識,因為課標的修訂,教材的編排作了較大的調整,使其更符合新的課程標準,因此在教學當中應結合新教材的編排思路,讓學生進行適當的回顧,完備以前所學知識,形成更新的認識。同時本期還需補充遺漏內容“數字編碼”、“ 觀察組合小正方體”、“ 畫軸對稱圖形” “雞兔同籠問題”。

三、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乘、除法的意義,掌握計算法則,並能熟練地進行小數乘、除法的筆算和簡單的口算。

2.在探索小數乘、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中,感受轉化的思想方法,發展初步的歸納、推理、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學生經歷由具體的座位圖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圖的過程,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4.使學生初步認識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計算公式等,初步瞭解簡易方程,能用等式的性質解簡易方程。

5.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並能正確地計算相應圖形的面積;瞭解簡單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6.經歷較複雜物體的觀察過程,體驗從多角度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

7.經歷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和探究過程,體驗觀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的學習方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8.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並使學生體會假設法的一般性。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9.體會數字編碼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增強對生活中數學問題的領悟與應用意識。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小數乘法、除法,簡易方程,多邊形的面積,觀察組合小正方體,畫軸對稱圖形。

難點:理解小數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義及等式的基本性質,根據題意分析數量間的相等關係,理解多邊行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五、主要教學措施

1.深鑽教材,領會教材編寫意圖,備好課,好課,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

2.改進課堂教學,加大課堂密度.運用激活練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注意複習舊知,為小數乘法的學習做準備。4.突出轉化的思想,注重算理的理解。5.加強練習,針對學生易錯的地方加強指導。

6.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經歷用數對錶示位置的學習過程。7.適時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和方法,感悟數對與位置的一一對應思想。

8.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討論總結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9.要注意突出重點,攻破難點。10.關注由具體到一般的抽象概括過程。

11.有意識地滲透數學的思想方法。12.重視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

13.經歷探究過程,滲透轉化思想。14.注意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公式進行計算的能力。

國小五年級數學工作計劃 篇4

指導思想:

圍繞學校“提高教學質量,增強辦學實力”這一總體發展目標,以提高教學質量為工作重心,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紮紮實實地落實好教學的各項工作。深化管理,規範教師教學行為;強化師資,提高教師教科研水平;優化質量,促進學生學業提高和全面發展,堅持抓核心、求突破;抓薄弱、求協調的策略,使學校的教學工作邁入一個新的台階。

工作要點:

1、多種舉措進一步規範教學常規管理。

2、加強“名師工作室”建設,切實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3、實施教學質量監控,提高教學質量。

4、加強科研課題管理,抓好校本研究。

5、依託家長開放日活動和學科競賽活動,進一步促進學校和學生的發展。

具體措施:

一、細化教學常規,強化過程管理。

在教學常規管理方面,突出“五個環節”,加強“三個研究”,嚴把“一個關口”。

“五個環節”即備課、上課、作業、輔導、測試。

各環節要點:

備課: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相結合,加強教研組的合作交流,在共享集體備課教案的基礎上,突出個性化教學設計,從教材處理、教學策略、拓展練習、課後反思四個方面對教學方案進行原創而富有個性的設計,突出教師的教學風格和教學優勢。

上課:課堂教學實踐以打造有效課堂為方向。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堂信息反饋、教學行為規範、互動評價等方面進行系列研究,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定期不定期組織教師進行聽課、評課活動,對授課教師的基本功及課堂駕馭能力進行全方位點評,促使教師不斷改進完善自己,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作業:進一步規範教師作業的佈置和批改,制定《和平國小作業佈置與批改要求》,加強作業質量監控。要求教師批改作業要做到及時認真,作業批改堅決做到“五有”,即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錯必糾、有批改記錄和必要的評語,切實提高反饋矯正和評價的有效性。教導處採取檢查和抽查相結合的辦法,每月至少全面檢查各班級檢查作業一次,做好記錄,及時反饋。

輔導:各班級針對實際情況,本着“讓後進生基礎過關,讓優等生有所提高”的目標,針對班級學困生問題多管齊下,積極構築教師、同學、家長全方位幫扶體系。採取教師引導、同學幫扶、家長交流、表揚獎勵等方式切實加強學困生的輔導,紮實有效地開展培優補差工作,促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測試:

(1)加強質量監控,做到規範操作,認真分析反饋,採取有效的措施,逐步縮小年級和班級之間的差距,使學校教學質量整體提高。

(2)單項抽測、期會考試由教導處組織命題,跨年級流水批閲,做好學科質量分析。

加強“三個研究”即加強教師備課與教案編寫實效性的研究;加強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加強科學佈置作業與減負增效的研究。把三個研究內容與課題研究有機整合。

嚴把“一個關口”,即:嚴把教學常規檢查關,進一步建立健全常規檢查制度,做到嚴格檢查、認真記載、及時反饋。

採取措施:

1、制定並落實巡課、隨機聽課制度。

巡課主要由校級班子和教學主任落實。校級班子不定時巡課,教學主任每天至少巡課兩次,主要檢查教師是否在上課鈴響到達上課地點;教師課堂教學行為是否規範;課堂教學組織是否有序等現象。巡課人員認真做好巡課記錄,教學校長及時總結反饋。

隨機聽課由學校教導處落實,每週教學校長和教學主任隨機聽課不少於5節,採用推門聽課與適當提前告知相結合的形式進行。通過檢查性隨機聽課、指導性隨機聽課,掌握學校常態下教學的亮點和不足,從中找出帶有共性的現象和問題並加以研究解決。

2、注重教師“四本”檢查,把具體要求轉化為教師日常行為。

學校每月集中利用最後一週的時間,分別對教師的教案(保持一週餘案)、教學隨筆(每月不少於3篇)、聽課筆記(每月不少月4節)、學生作業進行檢查、評價與交流;同時,在一月之中不定時對以上四本進行某一學科或某一年級的抽查,及時通報檢查結果,杜絕教師平時不按時完成”四本“,學期末突擊補的現象,將教師的日常教學行為落到實處。

“四本”檢查負責人:

教師教案:高x數學、語文教案張x科任學科教案

教學隨筆:張x  聽課筆記:譚x  學生作業:孫x、喻x

二、切實發揮“名師工作室”示範、引領和輻射作用,建立“學習型”工作室。

工作室的目標:

1、打造學習型團隊,以工作室為平台實現骨幹教師自主發展和專業發展層次的持續提升。

2、加快“青藍工程”的實施和推進,與青年教師一對一結對,發揮骨幹幫帶作用,加快青年教師成長。

3、發揮骨幹教師的示範和輻射作用,促進教師隊伍建設

具體措施:

1、完善工作室的職責、規章制度,制定管理考核細則,增強工作室成員責任意識、提高服務意識。使工作室的活動規範化、制度化。

2、建立工作室成員“成長檔案袋”。

3、加強骨幹教師自修自練,通過多讀書、勤反思、多練筆等形式提高教師自身師德修養、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促進教師自主發展。

4、堅持業務提升與發揮名優教師的示範、指導和輻射作用緊密結合的原則,以課堂教學、課題研究、教學研討、網站建設為主要載體開展教學研究活動,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工作室具體工作由張立華主持,制定工作室各月工作計劃,並帶領工作室成員按計劃高質量高效率完成各項工作,切實發揮骨幹教師示範作用。

三、加強教學質量監控,提高教學質量。

1、為進一步瞭解教師平時教學情況,採取不定年級、不定時間對學生進行學科單項抽測。

具體內容:口算、計算、概念、應用題、語文基礎知識、閲讀、作文、英語單詞等。

2、認真組織好每次學校性的各項測試,教導處組織出題、考試、閲卷。各班級及時做好質量分析,分析問題,進一步落實改進措施

3、狠抓六年級教學質量。認真分析六年級學科和學生的現狀,引導相關教師進一步明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採取針對性的應對舉措;及時召開家長會,加強家校聯繫溝通,做好宣傳工作,爭取家長配合支持。努力提高班級的優秀率和及格率,力爭各項指標比上學年有大幅增加。

加大六年級輔導力度,十月份開始每週五下午開始上課。認真組織月考,做好質量分析,每次月考後及時確定年組前50名學生名單,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4、各班級確定“經典誦讀”內容,充分利用晨會時間和課前時間誦讀,每月教導處對各班級誦讀情況進行檢查。(各班級制定本學期經典誦讀計劃)  各年級檢查負責人:一年:張麗華;二年:張偉和;三年:王琦;四年:譚麗;五年:喻主任;六年:孫主任。

5、開發校本課程,發展學校特色:本學期在現有校本課程(二年的珠心算、漫畫、書法;四年的京劇;學校的短式網球)的基礎上增設新的校本課程,一、二年級的興趣閲讀、三年的興趣寫作、四年的趣味奧數,美術特色課,充分發揮教師的優勢和專長,滿足學生學習和個性發展的而需要。通過特色課程的創建與實施,突出學校的辦學特色。

四、加強科研課題管理,抓好校本研究。

學校“十二五”立項課題有:

省級一個:《以教育反思促進教師專業自主發展研究》市級兩個:《新課程背景下“有效課堂”系列微型課題研究》、《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研究》

市級小課題7個:16年組、英語組。

背景:

xx科研工作的歷程使我們意識到,教育科研水平是一所學校辦學水平的標誌,只有堅持不懈地進行教育科研,學校的發展才有厚實的基礎,才會形成自己的特色。

教科研工作方式及重點:

充分發揮教育科研的先導作用,本着“科研促教研、課題帶常規”的教科研工作思路,構建“教研、科研、培訓”三位一體的教研工作格局。課題研究繼續實行“教學問題課題化”的管理模式,推行“課題研究羣體化”的研究模式。通過教育科研,不僅是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最終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所以,十二五教育科研將把打造一支精幹的教師團隊作為是科研的重中之重。

教師團隊建設的將採取“領放合分”教師專業發展策略,科研引領,教研提升,推動教師的專業發展內涵能力與水平。

領:在“探索課、引路課、示範課”(即三課)中進行“教師會課制、課堂教學會診制、教學反思制”(即“三制”),整合科研教研內容,發揮骨幹教師引領、示範作用,帶動青年教師迅速成長,輻射全體教師共同進步。

放: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中,大力弘揚凸顯個性,百家爭鳴,不拘一格,達到教師基本功紮實後快速挖掘潛力提高能力的目的。

合:以年組教研為基礎,提煉教科研新成果,達成共識,形成本組特色。

分:在教研組科研課題的統領下,提倡形成自己穩定獨到的教學風格,並能在課中充分體現。

“收放合分”教師專業發展策略以推進“三制”、“三課”為核心,以各種活動為平台,以開展校本教研科研為主線,使教師自覺地修煉自己的思想修養、教學行為,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科研的質量和效益,從而達到打造高素質教師團隊的目的。

本學期重點:

1、各年組制定小課題研究計劃,小課題主持人進行課題研究人員分工,明確職責和要求。各課題組要根據小課題研究方案和計劃有效開展實驗研究,並把課題研究與科教學實際緊密地結合起來,使課題研究對教學起到真正的推動作用。

2、召開“十二五課題”開題報告會,明確研究內容,各年組選好子課題,制定研究計劃,組織實施研究。

五、豐富多彩的活動,促學校、學生髮展。

1、家長開放日活動  通過舉辦家長開放日活動,進一步加強家校溝通,融合互動,讓家長了解學校教育教學狀況,及時反饋有關教育教學信息,改進學校管理,推進了學校發展。

家長開放日內容:(制定家長開放日活動方案)

A、家長聽課(全學科、特色課)

B、參觀學校

C、問卷調查

2、學科活動

學校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學科競賽活動,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積極報名,在活動中既可以鍛鍊自己的能力、還可以展示自己的特長。通過充分挖掘各學科的內在的競賽激勵優勢,有序地組織競賽活動,如,作文競賽、數學思維、英語朗讀、美術書畫競賽等,在開展活動中,注重對學生特長與基礎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有力地推動各學科的教育教學,進一步拓展學生認知與鍛鍊的空間。

國小五年級數學工作計劃 篇5

一、學情分析

五(1)班共有學生54人,五(2)班共有學生52人,參加考試五(1)54人,五(2)班52人,五(1)男生31人,女生23人,五(2)班男生28人,女生24人,五(1)班的總分2916分,五(2)班的總分3480分,五(1)班平均分54分,五(2)班的平均分65.66分,及格率五(1)班43.4%,五(2)班75.5%,30分以下五(1)班6人,五(2)班0人,後進率五(1)班11.3%,五(2)班0%,80分以上五(1)班6人,五(2)班12人。

二、成績得失分析

1、大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

2、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牢固,有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

3、在課堂上大部分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具有一定的觀察、分析、自學、表達、操作、與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組合作中,同學之間會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討能力不高。

4、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基礎知識差,上課不認真聽講,不能自覺的完成學習任務,需要老師督促並輔導。

5、本學期重點抓好後20%的學生教學,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創設愉快情境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進入最佳學習的動態。

三、教學目的

1、在數與代數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因數與倍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因數與倍數,在前面學習整數及其四則運算的基礎上教學初等數論的一些基礎知識,包括因數和倍數的意義,2、5、3的倍數的特徵,質數和合數。教材在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教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分數的加法、減法,結合約分教學最大公因數,結合通分教學最小公倍數。

2、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圖形的變換、長方體和正方體兩個單元。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認識圖形的軸對稱和旋轉變換;探索並體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圖形之間的關係,及圖形之間的轉化,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及表面積公式,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3、在統計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學習有關眾數和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知識。在學習平均數和中位數的基礎上,本冊教材教學眾數。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都是反映一組數據集中趨勢的特徵數。平均數作為一組數據的代表,比較穩定、可靠,但易受極端數據的影響;中位數作為一組數據的代表,可靠性比較差,但不受極端數據的影響;眾數作為一組數據的代表,也不受極端數據的影響。當一組數據中個別數據變動較大時,適宜選擇眾數或中位數來表示這組數據的集中趨勢。

4、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分數的加法和減法、長方體和正方體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向學生滲透優化的數學思想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

5、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綜合應用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因數與倍數,長方體和正方體,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統計。

五、教學措施:

(1)學生能預習教材,提出知識重點,自己是通過什麼途徑理解的,還有哪些疑問?能通過查閲資料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2)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指導者,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主張探究式、體驗式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3)利用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討論中人人蔘與,各抒己見,互相啟發, 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4)注意學生動手操作, 凡是能讓學生動手的儘量讓學生動手。在統計等內容裏適當地讓學生作一些初步的社會調查彙報 展示實踐結果。

(5)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防止死記硬背, 儘量使學生自己探索、領悟得出規律,然後進行強化規律。

(6)變式題的訓練: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掌握的前提下, 加強變式題的練習, 這樣才有利於學生更好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7)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課教學內容的設計都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基礎上,創建教學的問題情境,屬於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過程。

國小五年級數學工作計劃 篇6

一、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全班共有學生74人,大部分學生對數學有上進心,但接受能力還有待提高,學習態度還需不斷端正。有部分學生自覺性不夠,不能及時完成作業等,對於學習數學有一定困難。所以在新的學期裏,在端正學生學習態度的同時,應加強培養學生各種學習數學的能力,以提高成績。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包括:小數乘法、除法,簡易方程,觀察物體多邊形的面積,統計與可能性、數學廣角和數學綜合運用等。

1.數與代數方面

本冊教材安排了小數乘法,小數除法和簡易方程。小數乘法和除法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的四則運算、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繼續培養學生小數的四則運算能力。簡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數、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關係進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等內容,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空間與圖形方面,安排了觀察物體和多邊形的面積兩個單元。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探索並體會各種圖形的特徵、圖形之間的關係,及圖形之間的轉化,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及公式之間的關係,滲透平移、旋轉、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3.在統計與概率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學習有關可能性和中位數的知識。通過操作與實驗,讓學生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遊戲規則的公平性,學會求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數的基礎上教學中位數。

4.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 教材一方面結合小數乘法和除法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5.本冊教材還安排了兩個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索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小數乘法、除法,簡易方程,多邊形的面積,統計與可能性等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2、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義及等式的基本性質,根據題意分析數量間的相等關係,理解多邊行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四、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上。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乘法和小數除法的筆算和簡算。

2、使學生學會用字母表示數,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初步理解方程的含義,會解簡易方程。3、探索並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會計算它們的面積。

4、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公式。

5、理解中位數的意義,會求數據的中位數。

6、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遊戲規則的公平,會求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能對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預測,進一步體會概率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7、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8、初步瞭解數字編碼的思想方法,培養髮現生活中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五、教學措施

1、加強學習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加強個別輔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4、多創設學習情景,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學,解疑問難,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5、注意加強數學與實際生活聯繫,讓學生在活動中解決數學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

6、合作探究,拓展引申。

6、給特殊羣體更多的關心與愛心,因材施教,分層次作業,適當降低要求。

六、課時安排(略)

國小五年級數學工作計劃 篇7

一、知識與技能方面:

1、瞭解方程和等式的關係,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用方程解決一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2、理解兩個數的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的關係,會求10以內兩個自然數最小公倍數和100以內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

3、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認識真分數和假分數,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係,進行分數與分數、分數與小數間的互化和大小比較。

4、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知道約分和通分的含義,靈活運用比較大小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5、探索和發現簡單覆蓋現象中的一些規律。

6、知道“行”與“列”的含義,用數對錶示,能借助數對描述簡單的行走路線以及簡單的圖形變化過程。

7、認識圓及其特徵,掌握圓的周長和麪積公式,解決有關實際問題,初步掌握計算簡單組合圖形面積的思考方法。

8、經歷用複式折線統計圖表示相關數據的過程。

二、數學思考方面:

1、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其價值,進一步發展抽象思維,增強符號感。

2、在認識公倍數和公因數中,引導學生有條理的進行思考,合乎邏輯的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進一步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

3、在認識分數時,,學生主動進行觀察和操作、比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猜想和驗證等活動,進一步發展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不斷增強數感。

4、在學習數對和圓時,進一步鍛鍊形象思維,發展空間觀念。

5、增強統計觀念,培養統計能力。

三、情感與態度方面:

1、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讓他們認識到數學的價值,生活中離不開數學,使他們喜歡數學,樂學數學。

2、形成對數學的濃厚興趣,樹立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學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3、引導反思促進情感態度的發展。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反思當天的學習活動,適時教育學生要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學習上要實事求是,並以肯定的方式強化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

4、創造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學以致用,體會數學就在身邊,藉以激發和保護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四、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努力實踐“互動課堂 學程導航”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

(2) 激發學習興趣,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以基礎知識切入口,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

(3)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為學生的終生學習奠定基礎。

(4)切實做好“培優補償”教育工作,特別關注後進生和優秀生,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使每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

(5)教學中要注意知識面的擴展,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綜合性思維能力。

(6)注意和學生家長聯繫,將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結合起來。

(7)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的不足,加以彌補知識缺陷。

(8)培養學生合理運算的意識,並注意計算方法的多樣化,體驗計算教學的開放性。

(9)加強驗算檢查,養成習慣的培養。

國小五年級數學工作計劃 篇8

一、教學內容:

位置。(教材第19-23頁)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在具體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懂得可以用兩個數據確定物體的位置。

2、使學生能結合方格紙用兩個數據來確定位置,能依據給定的數據在方格紙上確定位置。

3、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數對錶示物體的位置。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數對錶示指定的位置。

難點:在方格紙上畫出指定的圖形或地點的位置。

四、教具準備:

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課件出示兩張圖片,(:在大型的會議室開會的圖片,足球場看比賽的圖片)

2、談話導入:在這麼大的場所那麼多的作為,人們是怎樣準確找到自己的位置呢?

(每張票上都寫着第幾排第幾個,就能確定座位了。)

3、教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關於位置的內容。(板書課題:位置)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19頁例1.

(1)教師:同學們,張亮是這個班的班長,你能根據老師這話找到張亮嗎?(出示:老師問話的情境圖)板書:班長張亮坐在第幾列第幾行?

(2)明確列、行排列規則。(出示:介紹圖)

小結:我們把豎排叫做列,確定第幾列一般從左往右數,引導學生按列報數;把橫排叫做行,確定第幾行一般從前往後數,引導學生按行報數。

【設計意圖:由原來的兩個條件遷移到兩個數據。直奔難點。讓學生明白怎樣確定列和行,為用數對錶示數的正確寫法奠定基礎。把已有的知識經驗與數學知識聯繫起來,使學生初步感知“列” “行”的含義,為後面學習做好鋪墊。】

2、認識數對。

(1)教師:老師用“張亮坐在第二列第三行”這樣表示你覺得方便嗎?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同桌之間討論討論一下,可以用數字,也可以用符號。(學生介紹自己的方法)。

(2)從不同的方法中尋求相同的方法。

(3)介紹數對的方法:在數學上就有一種“統一的方法”,可以既清楚又簡便地表示位置。這就是數對

(4)教師:那你們能用數對把張亮的位置表示出來嗎?(2,3)你還能表示出王豔和趙強同學的位置嗎?

(5)聯繫教室實際:用數對錶示自己的位置,並且説一説。小組交流。

(6)玩遊戲:説數對,找自己的位置

(7)確定一個學生的位置,用了幾個數據?

(8)小結:根據兩個數組成的數對,能很快確定教室裏每個人的位置。在生活中,也經常用到!

【設計意圖:通過例題的學習,明確數對的表示方法,明確數對的表示是先列後行的規定,再把學習的東西運用到自己的座位中的表示,達到學而致用的最佳效果,讓學生明白在學習有用的數學知識,數學就在身邊。】

3、出示教材第20頁例2.

師總結:生活中,我們也用數對的方法描述物體的位置。下面我們看一下如何在地圖上確定位置,大家想一想在地圖上是利用什麼來確定位置呢?

(1)觀察這幅動物園示意圖與以前見過的示意圖有什麼不同。

(動物園的各場館都畫成一個點,只反映各場館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內容;各場館位置的那些點都分散在方格紙豎線和橫線的交點上;方格紙的豎線從左到右依次標註了0,1,2,……,6;橫線從下往上依次標註了0,1,2,……,6,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

(2)你能找到大門的位置嗎?如果用(3,0)表示它的位置,那麼你們能確定熊貓館在哪裏嗎?

(3)分組討論:如何找到熊貓館的位置?(學生討論)

(4)你能描述大象館的位置和海洋館的位置嗎?用數對該怎樣表示?

(5)師:我們可以用數對錶示大象館和海洋館的位置,分別是(1,4)和(6,4),觀察一下,你注意到這兩個位置有什麼關係嗎?

(學生會發現(1,4)和(6,4)這兩個數對中的第2個數都是4,並結合動物園示意圖,明確在方格紙上這兩個場館是在同一條橫線(行)上。)

師:如果兩個數對中的第1個數相同,説明這兩個場館的位置有什麼特點?

【設計意圖: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加深學生對用數對在方格紙上確定位置的理解。引導學生比較表示大象館和海洋館的位置的數對,看看發現了什麼。學生會發現(1,4)和(6,4)這兩個數對中的第2個數都是4,並結合動物園示意圖,明確在方格紙上這兩個場館是在同一條橫線(行)上。最終讓學生明白:如果兩個數對中的第1個數相同,説明這兩個數對在同一列;如果兩個數對中的第2個數相同,説明這兩個數對在同一行;幫助學生初步感受數形結合的思想。】

(三)課堂作業設計:

1、教材第20頁做一做的第1、2題;

2、教材第22頁練習五的第6題;

3、教材第23頁練習五的第7題。

六、板書設計:

位置

豎為列,橫為行; 先説列,後説行

數對:(列,行)

國小五年級數學工作計劃 篇9

本學期為了更好地落實學校教研工作,讓數學課堂充滿勃勃活力和生機,讓我們的教學質量不斷得以提高,特制定本學期的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在新的一學期,我將以新課程提供的全新理念為指導,依據教研組工作計劃,按照教導處的安排,圍繞課堂教學和教學科研這一中心任務,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探索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實踐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展合作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由於重新調整班級結構,我們班級學生數學掌握情況兩級分化,基本上有一半的學生基礎太差,還有幾位基礎太好,給課堂教學造成了一定困難,很難調整,抓兩頭帶中間也似乎有些力不從心,只有考慮分配小組,負責學習,建立幫扶制度。本學期將重點抓好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創設愉快情境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進入最佳學習的動態。

三、全冊教材分析

(1)全冊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方程、確定位置、公倍數和公因數、認識分數、找規律、分數的基本性質、統計、分數加法和減法、解決問題的策略、圓和數學綜合運用活動等。

方程、認識分數、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加法和減法、解決問題的策略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聯繫已有的知識經驗,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式與方程的過程;經歷探索和理解分數的意義、性質和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形成必要的計算技能。

2、讓學生在用數對確定位置,認識圓的特徵以及探索和掌握圓的周長、面積公式的過程中,獲得有關的基礎知識和相應的基本技能。

3、經歷用複式折線統計圖表示相關數據的過程,能進行簡單的分析和交流;能按要求完成相關的折線統計圖。

數學思考

1、在認識等式、方程,探等過程中,發展抽象思維,增強符號感。

2、在認識公倍數、公因數等過程中,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

3、在認識分數的意義等過程中,發展合情推理與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不斷增強數感。

4、在學習用數對確定位置,認識圓等過程中,鍛鍊形象思維,發展空間觀念,

5、在學習統計過程中,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培養統計能力。

解決問題

1、從現實情境中發現並提出一些數學問題,並能用所學的方程、分數、數對等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

2、在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體會其特點和價值。

3、在用數對描述簡單行走路線和簡單的圖形變換等活動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應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情感與態度

1、能積極參與各項數學活動,感受自己在數學知識和方法等方面的收穫與進步,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2、在探索數學知識、發現數學規律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學思考的條理性、嚴謹性,不斷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

3、在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學的價值,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教學方法

(1)創設愉悦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提倡學法的多樣性,關注學生的個人體驗。

(3)課堂訓練形式的多樣化,重視一題多解,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

(4)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好這些基礎知識。

本學期要以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的持續發展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和空間。要充分發揮教材的優勢,在教學過程中,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創設愉悦、開放式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悦、開放式的教學情境中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從而達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四、學習方式

1、預習教材,提出知識重點,自己是通過什麼途徑理解的,還有哪些疑問。

2、通過查閲資料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3、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指導者,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主張探究式、體驗式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4、利用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討論中人人蔘與,各抒己見,互相啟發, 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國小五年級數學工作計劃 篇10

一、指導思想:

在新的一學期,我將以新課程提供的全新理念為指導,依據教研組工作計劃,按照教導處的安排,圍繞課堂教學和教學科研這一中心任務,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探索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實踐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展合作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大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在課堂上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具有觀察、分析、自學、表達、操作等能力。有個別學生基礎知識差,上課不認真聽講,不能自覺的完成學習任務,需要老師督促並輔導。本學期將重點抓好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創設愉快情境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進入最佳學習的動態。

三、全冊教材分析

(1)全冊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方程、確定位置、公倍數和公因數、認識分數、找規律、分數的基本性質、統計、分數加法和減法、解決問題的策略、圓和數學綜合運用活動等。

方程、認識分數、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加法和減法、解決問題的策略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聯繫已有的知識經驗,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式與方程的過程;經歷探索和理解分數的意義、性質和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形成必要的計算技能。

2、讓學生在用數對確定位置,認識圓的特徵以及探索和掌握圓的周長、面積公式的過程中,獲得有關的基礎知識和相應的基本技能。

3、經歷用複式折線統計圖表示相關數據的過程,能進行簡單的分析和交流;能按要求完成相關的折線統計圖。

數學思考:

1、在認識等式、方程,探等過程中,發展抽象思維,增強符號感。

2、在認識公倍數、公因數等過程中,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

3、在認識分數的意義等過程中,發展合情推理與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不斷增強數感。

4、在學習用數對確定位置,認識圓等過程中,鍛鍊形象思維,發展空間觀念。

5、在學習統計過程中,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培養統計能力。

解決問題:

1、從現實情境中發現並提出一些數學問題,並能用所學的方程、分數、數對等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

2、在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體會其特點和價值。

3、在用數對描述簡單行走路線和簡單的圖形變換等活動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應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情感與態度:

1、能積極參與各項數學活動,感受自己在數學知識和方法等方面的收穫與進步,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2、在探索數學知識、發現數學規律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學思考的條理性、嚴謹性,不斷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

3、在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學的價值,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教學方法:

(1)創設愉悦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提倡學法的多樣性,關注學生的個人體驗。

(3)課堂訓練形式的多樣化,重視一題多解,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

(4)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好這些基礎知識。

本學期要以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的持續發展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和空間。要充分發揮教材的優勢,在教學過程中,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創設愉悦、開放式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悦、開放式的教學情境中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從而達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五、學習方式:

1、預習教材,提出知識重點,自己是通過什麼途徑理解的,還有哪些疑問。

2、通過查閲資料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3、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指導者,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主張探究式、體驗式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國小五年級數學工作計劃 篇11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任教五(2)班數學,該班大部分學生數學基礎不夠好,學習習慣較差,數學思考能力欠佳。本學期將在保證基礎學習的基奠上,挖掘學生的學習內驅力,讓學生成為學會學習的、主動研究的數學新人。從上學年的知識質量驗收的情況看,學生的存在明顯的兩極分化,後進生的面還是大,針對這些情況,本學年在重點抓好基礎知識教學的時,加強後進生的輔導和優等生的指導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優秀率。

二、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小數乘法,位置,小數除法,簡易方程,多邊形的面積,統計與可能性,數學廣角和數學綜合運用等。

小數乘法,小數除法,簡易方程,多邊形的面積,統計與可能性等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代數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小數乘法、小數除法和簡易方程。小數的乘法和除法在實際生活中和數學學習中都有着廣泛的應用,是國小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部分內容是在前面學習整數四則運算和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繼續培養學生小數的四則運算能力。簡易方程是國小階段集中教學代數初步知識的單元,在這一單元裏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數、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關係進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等內容,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位置和多邊形的面積兩個單元。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及公式之間的關係,滲透平移、旋轉、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與概率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學習有關可能性和中位數的知識。通過操作與實驗,讓學生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遊戲規則的公平性,學會求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數的基礎上教學中位數,使學生理解平均數和中位數各自的統計意義、各自的特徵和適用範圍;進一步體會統計和概率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小數乘法和除法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向學生滲透初步的數字編碼的數學思想方法,體會運用數字的有規律排列可以使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換變得安全、有序、快捷,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便利,感受數學的魅力。培養學生的符號感,及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乘法和除法的筆算。

2.在具體情境中會用字母表示數,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係並解決問題。

3.探索並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

4.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遊戲規則的公平性,會求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能對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預測,進一步體會概率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5.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6.初步瞭解數字編碼的思想方法,培養髮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7.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8.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小數乘法、除法,簡易方程,多邊形的面積,統計與可能性等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二)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義及等式的基本性質,根據題意分析數量間的相等關係,理解多邊行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五、教學措施:

要關注每一個學生在情感態度,思維能力等方面的進步和發展。在教學中處理以下幾個關係:

1.重視基礎,處理好基礎與提高的關係。加強基礎訓練,在計算方面,重點是要加強口算訓練。在應用題方面,要重視一步計算應用題的練習。

2.注重練習設計,處理好實與活的關係。課內外作業均要精心設計,從培養學生能力出發,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重在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並採取“基礎練習+個性作業” 形式,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習水平,分層設計作業。教師針對不同層面的學生設計作業,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內容和形式,實現差異發展。

3.重視平時的審題習慣的滲透和培養。

4.鼓勵創新,處理好放與收的關係。

5.注重實踐,處理好學與用的關係。

國小五年級數學工作計劃 篇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和討論分析,探索並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能應用公式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正確率達到80%

2、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測量、填表、討論、分析、歸納等數學活動過程,初步體會圖形轉化的意義和價值,培養空間觀念,發展初步的邏輯思維。

3、使學生在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活動中,進一步增強與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識,初步感受“變”和“不變”的辯證思想。

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教學難點:

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例題引路(6分鐘左右)

1、長方形面積怎麼算?

板書:長方形面積=長×寬。

2、出示PPT,引導觀察。

觀察例1,説説自己的想法。

轉化前後,什麼沒有變?

3、交流例2,你是怎麼轉化?

預設:①沿着高剪出一個三角形,平移後,轉化成長方形。

②沿着高剪出一個梯形,平移後轉化成長方形。

組織交流,轉化的方法。強調:沿着高剪。

二、自學例3(16分鐘左右)

1、明確例3中的數學信息及所需要解決的問題。

出示:例3的PPT

導入:例3中要我們做什麼?圍繞導學單進行自主學習。

2、自學。

導學單:(時間:5分鐘)

①拿出預先準備好的平行四邊形。量出或數出它的底、高分別是多少,填在表格中。

出示表格以及平行四邊形。

組織學生交流,板書。

(板書在右邊。)

②把剛才三個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後填寫下表。

組織學生進行轉化操作,操作後交流填表。

(板書在左邊。)

③小組討論:

1、轉化成的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嗎?

2、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麼關係?

3、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怎樣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完成填空。

板書: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 ↑ ↑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④小組交流

交流內容:

1、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推導過程。

2、公式的字母表示方式。

組織交流、觀察、討論,強化認識。

板書字母公式S=ah

⑤完成試一試。

獨立完成,板演。

集體交流。

三、練習(10分鐘左右)

(1)適應練習

第8頁練一練

(2)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二”第1——5題。

①獨立完成。

②集體交流。

找到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

第1題:抓住等底等高來畫。

第5題:周長沒有變,面積變小了。因為高變短了。

(3)創編練習

一個平行四邊形(如圖),周長是78cm,以CD為底時它的高是18cm,有BC是24cm,求它的面積?

思考:平行四邊形的兩組對邊是相等的,求到CD的長,那麼面積也求到了。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知識呢?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 多邊形的面積

第2課時 三角形的面積

教學內容:

課本第9--10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填表、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探索並掌握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能正確地計算三角形的面積,並應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正確率達到80%以上。

2、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培養學生應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三角形的面積公式。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例題引路(5分鐘左右)

交流例4:

1、一虛一實的兩個三角形一樣嗎?底是多少?高是多少?

2、塗色三角形的面積是多少?説説自己的想法,説説怎麼列式的?

小結: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平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為什麼可以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求三角形的面積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將平行四邊形沿對角線剪開,旋轉、平移、重疊。

板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

二、自學例5(15分鐘左右)

1、明確例5中的數學信息及所需要解決的問題

出示:例5的PPT

導入:例5中要我們做什麼?圍繞導學單進行自主學習。

2、自學

導學單(時間:6分鐘)

①拿出預先準備好的三角形。根據圖中所標註的底和高,填在表格中。

出示表格以及三角形。

組織學生交流,板書。

(板書在右邊。)

②把準備好的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後,填寫下表。

組織學生進行轉化操作,操作後交流填表。

(板書在左邊。)

③小組討論:

1、拼成平行四邊形的兩個三角形有什麼關係?

2、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麼關係?每個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

3、根據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怎樣求三角形的面積?

完成填空。

板書:

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 ↑ ↑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④同桌相互説説三角形的面積推導過程。

自學公式的字母表示方式。

組織交流、觀察、討論,強化認識。

板書字母公式S=a×h÷2

⑤完成試一試。

獨立完成,板演。

集體交流。

三、練習(8分鐘左右)

(1)適應練習

第10頁練一練。

分別找到三角形的底和高,不要忘記除以2。

(2)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二”第6—9題。

①獨立完成。

②集體交流。

第7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4×3,所以這三角形的面積是3×4÷2

(3)創編練習

一個三角形的底長6m,如果底延長2米,那麼面積增加1平方米,求原來三

角形的面積?

(4)介紹“你知道嗎?”(4分鐘左右)

學生獨立閲讀,組織學生交流“半廣以乘正從”的理解

動態演示三角形轉化成長方形的過程,研究轉化後的長方形和原來三角形的關係。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知識呢?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 多邊形的面積

第3課時 三角形的面積練習課

教學內容:

課本第11-13頁、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靈活地運用公式解決有關三角形的面積計算的實際問題,正確率達到80℅以上。

2、通過獨立完成、小組合作等多種形式進行練習,注重數據與圖形、圖形與圖形之間的聯繫,注重解題後的反思和總結。

3、培養學生的對應思想、有序思考、邏輯判斷等思維品質。

教學重點:

進一步理解和運用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三角形底與高的對應關係,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繫,基本數量關係的分析。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顧知識,夯實基礎。(預設8分鐘)

1、計算練習。(第10題)

25×12÷2 122×8÷2

25×(12÷2) 122×(8÷2)

這節課,我們對三角形面積計算進行練習。計算時採用男女生比賽。

提問:你有什麼發現?用自己的語言或字母表示出來。

2.不計算直接列式求下面三角形的面積。

單位:釐米

回憶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

→提醒:第二幅圖,你為什麼會上當?怎麼改就可以了?

→點撥:在選擇數據時要注意什麼?

3、量一量、再計算。

(1)量出每個三角形的底和高,算出它們的面積。(第12題)

(2)量出紅領巾的底和高,(取整釐米數),算出它的面積。(第15題)

提示:量的時候要量哪些數據?(取整釐米數)

導學單:時間3分鐘

(1)組長分工,1人負責把紅領巾的邊拉直,1人度量,1人記錄。

(2)想一想,可以怎樣量出紅領巾的高?

(3)計算紅領巾的面積。

小組圍繞導學單展開測量活動,再算出紅領巾的面積。

二、變式練習, 優化結構(預設11分鐘)

1、畫一畫。(第11題)

你能利用方格紙畫出面積為9平方釐米的三角形嗎?(一個格子的面積是1平方釐米),畫完後請把底和高的長度標出來。

導學單(時間:5分鐘)

1.學生獨立完成,想一想,畫出的三角形的面積是9平方釐米,那底和高的乘積應該是多少?

2、彙報交流畫法。和同桌説説你是怎麼畫的?

總結寫出公式,加以還原:

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底×高=三角形的面積×2

=9×2

=18

提醒:分析學生列舉的幾種方法。

(1)注意有序思考。

(2)注意特殊形狀:底2釐米 ,高9釐米;底1釐米 ,高18釐米 (橫着畫)

2、説一説。(第16、17題)

學生獨立觀察思考後小組交流方法。

交流內容

1、 塗色三角形的底和高與所在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麼關係?

2、這個平行四邊形與正方形之間有着怎樣的聯繫?

參與學生的討論,適時點撥方法和解答疑惑。

讓學生自己説説判斷的方法。

補充:還可以把每個塗色三角形進行分割,也能證明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引導:1、求出底和高。2、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其實就相當於求誰的面積?

三、綜合練習,拓展提高(預設10分鐘)

練習單(練習時間8分鐘)

第一關:選擇題

(1)兩個( )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A、面積相等 B、完全一樣 C、等底等高

(2)一個三角形的底是3分米,高是2分米,與這個三角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 )平方分米。

A、6 B、3 C、12

第二關:生活中的數學

1、(1)一個三角形花圃,底25米,高22米。平均每平方米產鮮花50枝,這塊花圃一共生產鮮花多少枝?(第13題)

(2)一個三角形花圃,底25米,高22米。如果每5平方米種一棵樹,這塊地共可種樹多少棵?

總結:第1組中的兩道題什麼不變,什麼變了?

解答時都是要先算什麼?

接下去為什麼用的方法不同,你是怎樣理解的?

做這類題時要注意什麼?

2、李大伯家有一塊梯形菜地,分別種了黃瓜和辣椒,你能算出黃瓜和辣椒各種了多少平方米嗎?(第14題)

你是怎樣想的?在小組裏交流。

第三關:智力衝浪

思考題。每一塊板的面積各是多少平方釐米?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知識呢?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 多邊形的面積

第4課時 梯形的面積計算

教學內容:

課本第14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猜測、填表、討論等方法探索並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遷移前面學法,自主探究梯形上下底、高與平行四邊形的底、高之間的關係,能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應用公式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觀察、推理、歸納能力,體會轉化思想的價值。

3.讓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長新圖形面積研究的策略意識,獲得成功體驗,提高學習自信心。

教學重點:

探索並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梯形推導公式過程中梯形上、下底與平行四邊形的底之間的關係。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揭示課題。

(預設3分鐘)

1、出示梯形圖形,説出各部分的名稱。

拿出昨天晚上自己剪的梯形,同桌間説出圖形各部分的名稱。

2、揭示課題。

二、自學例6。

(預設17分鐘)

1.自學。(預設5分鐘)

導學單:

(1)你能想辦法求出梯形的面積嗎?如何做?

(2)小組交流。

剛才各組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交流,下面我們來看看各組的成果。

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情況及時進行互動對話。總結出:轉化是計算梯形面積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三、自學例7。

自學

導學單:(預設12分鐘)

(1)結合三角形面積的推導過程,我猜想可以把梯形轉化成 ( )來求面積。

(2)拿出昨晚剪的兩個圖形,自己拼一拼、算一算、填一填,再思考:

(a)拼成平行四邊形的兩個梯形有什麼關係?

(b)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與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麼關係?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與梯形的高有什麼關係?每個梯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

(c)根據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怎樣求梯形的面積?

(d)小組交流。

點撥:

(1)你是怎樣想到把梯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的?那麼,一個梯形的面積和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

(2)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等於梯形的( )與( )的和;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等於梯形的( )。

每個梯形的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 )

梯形面積=平形四邊形面積÷2

=( )×高÷2

3.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積,用a、b和h分別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麼你準備怎樣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積計算公式?學生獨立嘗試,一生板演:

字母公式:s=(a+b)×h÷2

強調公式中的“÷2”,這兒的“÷2”能少嗎?為什麼?

四、練習(預設14分鐘)

1、尋找合適的條件,求出圖形中梯形的面積。(單位:cm)

教師提供課堂分層練習單

教師巡視,指導有困難的學生。

2、想一想,填一填、

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平行四邊形。

如果梯形的面積是12平方釐米, 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 )平方

釐米。

如果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24平方釐米, 塗色梯形的面積是( )。

第2題,提問:塗色梯形的面積與整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

3、判斷題

(1)兩個梯形都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

(2)兩個形狀一樣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 )

(3)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 )

(4)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梯形面積的2倍。 ( )

第3題,強調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4、一條新挖的渠道,橫截面是梯形(如圖)。渠口寬2.8米,渠底寬1.4米,渠深1.2米。它的橫截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第4題:説一説,你是怎樣理解“橫截面”的?

指一指,圖中的物體的“橫截面”具體在哪裏?

五、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知識呢?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 多邊形的面積

第5課時 認識公頃

教學內容:

課本第16--17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通過實際觀察和推算,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建立1公頃的表象;知道1公頃=10000平方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使學生能借助計算器,應用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和有關面積單位換算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會進行平方米和公頃的單位轉換。

教學難點:

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交流作業,揭示課題(2分鐘)

1、學生回憶面積單位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要用到一些面積單位,誰能把我們學過的面積單位按從小到大的順序説給大家聽聽?

2、學生比劃面積單位大小

比劃一下,1平方釐米有多大?1平方分米、1平方米呢?

3、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個新的面積單位。

4、學生看圖,認識公頃。

先一起來欣賞一些圖片,自己讀讀圖片中的文字,這些文字中都用到哪個面積單位?

公頃也是我們測量和計算土地面積時常用的面積單位。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公頃”。

關於公頃,你想知道哪些問題?

5、學生自由回答。

二、目標驅動,自主學習(20分鐘)

1、初步認識“公頃”

下面就請大家帶着這些問題打開書,翻到第16頁,自己到書上先去找一找答案,找到後跟同桌交流一下。

(1)對照導學單嘗試學習。

(2)通過學習課本,你知道了什麼?

(3)那麼100米有多長呢?誰能結合實際説一説?、

(4)老師也找了一下,發現我們學校的新教學樓大約長100米,以我們的新教學樓為邊長,圍一個正方形,像這樣的正方形的面積就是1公頃。

閉上眼睛想一想,1公頃有多大?

(5)那麼1公頃等於多少平方米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①學生根據導學單,快樂自學導學單

A. 自學書上16頁相關內容

B. 學完後與同桌交流學習收穫。

②全班交流,明確邊長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1公頃。

③學生自由發言。

④學生藉助教學樓初步感知1公頃的大小。

⑤學生通過計算100×100=10000平方米,明確1公頃=10000平方米

2、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

(1)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100平方米有多大

推想:( )個這樣的正方形面積大約是1公頃

(2)學生親身感知1公頃的大小

課前我請28個同學手拉手圍成了一個正方形,面積大約是100平方米。

下面,讓我們到校園裏去感受一下1公頃的實際大小。

多媒體出示:

(1)我們學校前操場長約95米,寬約 25米,面積大約 2370 平方米。大約( )個前操場的面積是1公頃。

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事物可以幫助我們理解1公頃。下面,請同桌合作一起來找一找,完成在練習紙上。

(2)我們教室的長約 9米,寬約7米,面積大約63平方米。大約( )個教

室的面積是1公頃。

3、自主研究,加深認識

(1)學生合作完成練習:

1平方米里可以站約12個同學,1公頃的面積大約可以站( )個同學。

2個課桌面約1平方米,1公頃約有( )個課桌面拼成。

28個同學手拉手圍成一個正方形,面積大約是100平方米,1公頃的面積大約需( )個同學手拉手圍成。

一輛小轎車的停車位約10平方米,1公頃約可停小轎車( )輛。

(2)學生自由描述1公頃的大小

現在,你能用一句話來表述1公頃的大小了嗎?

(3)完成“練一練”

三、分層作業,內化提高。(8分鐘)

完成19頁第10-13題。

公頃這個面積單位,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下面的問題你能解決嗎?

師巡視,學生完成後,有針對性地評講。

四、當堂反饋,總結反思。(10分鐘)

1、學生總結反思

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公頃這個面積單位,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2、(多媒體出示: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勞動人民就會計算土地的面積。當時用“畝”做單位計算方法是:先用步量出長方形土地的長和寬(1步=5尺),計算它的積,然後除以240,就得到畝數,一畝約等於667平方米。)

3、拓展題

開發商廣告

小區簡介

本小區環境優雅、景色宜人,是綠色花園示範小區。佔地面積12公頃,其中兒童遊樂場、老人健身房、網球場、道路等公共設施佔地2.8公頃,綠化面積達5公頃。……

小明他們在小區裏走了一圈,發現該小區共新建了住宅樓75幢。小明估計了一下每幢樓長約80米,寬約10米。請你幫小明一起算一算,房屋開發商的廣告是否真實?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 多邊形的面積

第6課時 認識平方千米

教學內容:

教材第17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測量和計算大面積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單位;通過實際觀察和推算,體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使學生能借助計算器,應用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和有關面積單位換算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聯繫,培養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認識1平方千米,知道公頃和平方千米、平方米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教學難點:

體會 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交流預習作業,揭示課題(2分鐘)

1、交流預習作業

2、揭示課題

今天這節課,我們還要來學習另外一個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平方千米

二、目標驅動,分層探究(20分鐘)

1、欣賞圖片,初步感受“平方千米”

2、探究1平方千米與公頃和平方米之間的關係。

導學要點:

猜一猜1平方千米和1公頃,哪個大?説説為什麼?

指出:邊長為1千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積是1平方千米、

那麼1平方千米與平方米和公頃之間的關係到底是什麼呢?請同學們圍繞學習材料自學、交流探究成果。

板書: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頃

導學單:

(1)邊長為1千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積是1平方千米。你能用米作單位,來計算一下這個正方形土地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嗎?合多少公頃?

(2)1平方千米=( )平方米=( )公頃

小結:1平方千米和公頃之間的進率是( ),和平方米之間的進率是( )。

3、完成書本P17練一練。

自由讀書本例9中的資料,瞭解平方千米的運用。

補充:中國的國土面積大約是960萬平方千米,這個面積包括了領土、內海、領海等。我們的家鄉海門的面積約有1002平方千米。

介紹足球場面積。

三、分層練習,內化提升(10分鐘)

1、單位換算

30平方千米=( )公頃

6000公頃=( )平方千米

5平方千米=( )公頃

=( )平方米

400公頃=( )平方千米

=( )平方米

2、完成練習三第14、15題

3、完成練習三第16、17題

校對,彙報在練習中出現的問題,師生共同查找原因、研究對策。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知識呢?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 多邊形的面積

第7課時 梯形面積的計算練習

教學內容:

課本第18頁。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理解,熟練應用公式計算面積。

2.使學生能靈活應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應用公式的能力。

3.讓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獲得成功體驗,提高學習自信心。

教學重點:

鞏固和應用梯形的面積公式。

教學難點:

應用梯形的面積公式。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分鐘)

昨天學習了,梯形的面積計算,今天我們利用它解決實際問題。

板書課題。

二、複習鋪墊。(4分鐘)

回憶並口述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導學要點:

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當於梯形的上、下底的和,高相當於梯形的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三、整體練習。(25分鐘)

學生自主練習時,教師巡視瞭解學生的練習情況,收集錯題。

1、完成數學書本18頁第4題。

2、完成數學書本18頁第5題。

注意:測量結果一般取整釐米數。

3、完成數學書本18、19頁第6、7、題。

求多少棵白菜的思維過程是總面積÷每棵白菜的面積。

4、完成數學書本19頁第8題。

看看誰能想出兩種方法解決。

該模型尾翼是兩個怎樣的梯形組成的?可以先求一個梯形的面積再乘2,也可以直接求出這兩個梯形拼成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5、完成數學書本19頁第9題。

你是如何知道三角形的底是多少的?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知識呢?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 多邊形的面積

第8課時 簡單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學內容:

課本第21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認識組合圖形,會把組合圖形分解成學過的平面圖形並計算出面積

2、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組合圖形的實際問題。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認真思考,團結協作的能力。

4、通過找一找、分一分、拼一拼,培養學生識圖的能力和綜合運用有關知識的能力,能合理地運用“割”“補”等方法來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學重點:

探索並掌握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並掌握組合圖形的組合及分解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多平面圖形?

導學要點:

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認識組合圖形。像這樣由幾種簡單圖形組合而成的圖形,我們就把它們叫做組合圖形。

2、感知:組合圖形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生舉例),今天,我們就結合一個生活中的例子來學習組合圖形的面積。

板書:組合圖形的面積

二、小組合作探究

1、出示前置性作業小組交流

複習

(1)説説你學過哪些平面圖形 ?

(2)説説這些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2、自學21頁的例10

(1)導學單

1)小組合作將組合圖形分成我們學習過的圖形。説説你的分法,你是怎樣想的?

2)嘗試計算每個圖形的面積。

3)思考:組合圖形的面積是怎樣計算出來的?

導學要點:

(1)分割法:將整體分成幾個基本圖形,求出它們的面積和。

(2)添補法:用一個大圖形減去一個小圖形求出組合圖形的面積。

師:你是怎樣想的?這兩種解法你喜歡用哪一種解法?説説你的理由。

(2)小組交流

1)從例題中我們可以看出,同一個組合圖形,我們可以運用怎樣的方法來解決?

2)由於方法不同,我們計算組合圖形的方法有什麼不同?

3)求組合圖形面積時關鍵是做什麼?

導學要點:

(1)要根據原來圖形的特點進行思考。

(2)要便於利用已知條件計算簡單圖形的面積。

(3)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割補。

(3)全班交流

1)學生舉例並解答(前置作業 我的例子)

2)結合學生自己舉的例子解答講解。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 課本第21頁練一練

(1)生獨立計算。

(2)生展示思路。

點撥:

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的基本策略:把原來的圖形先分割成幾個基本圖形,再求這幾個基本圖形的面積只和;或者先把原來的圖形拼補一個基本圖形,再求相關基本圖形面積之差。

2、課本第23頁練習四第1題前兩題。

點撥:

(1)引導説説第一個圖形梯形的上下底和高各是多少?是怎樣看出來的?

(2)引導説説第二個圖形三角形的底是多少釐米?是怎樣看出來的?

3、課本第23頁練習四第二題

點撥:

引導説説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知識呢?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 多邊形的面積

第9課時 組合圖形面積練習課

教學內容:

課本第23頁。

教學目標:

1、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方法。

2、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並進行正確的解答。

3、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組合圖形的實際問題。

4.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教學重點:

掌握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並掌握組合圖形面積的組合及分解的多種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明確目標

1、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方法回顧。

導學要點:

引導説説什麼是組合圖形,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一般方法是什麼?

⑴分割法:可以把一個組合圖形分成幾個簡單的圖形,分別求出這幾個簡單圖形的面積,再求和。

⑵添補法:可以把一個組合圖形看作是從一個簡單圖形中減去幾個簡單的圖形,求出它們的面積差。

2、明確學習目標。

板書:組合圖形的面積(練習)

二、分層練習,共同發展。

1、 計算下列圖形的面積。

(1)小組合作將圖形分一分、補一補,説説每個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再説説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指導小組合作準備將組合圖形割補成怎樣的圖形?

(2)小組合作完成至少一種面積計算方法。

引導説説分成的每個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3)全班交流多種方法計算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指導運用多種方法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2、獨立完成作業P23~24,集體交流。

(1)練習四第4題

點撥:

分:梯形面積+長方形面積

補:正方形面積—三角形面積

(2)練習四第5題

輔導學生不規則圖形分成的兩個不同梯形的上下底分別是多少米?高是多少米?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米?組合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3)練習四第6題

提示:平均每公頃收小麥的噸數=共收小麥的噸數÷組合圖形的面積

(4)練習四第7題

提示:(1)門的油漆面積=長方形的面積-小正方形的面積。

(2)要油漆的面積=10扇門的面積×每平方米的費用

三、實踐活動,拓展提高

1、思考:計算中隊旗的面積可以用什麼方法?

引導在小組中討論用“分”還是“補”的方法?每個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是什麼?涉及到的數據是哪些?

2、思考:計算中隊旗的面積需要測量哪些數據?

指導學生需要測量哪些重要的數據?哪些數據不需要測量?

3、實踐:測量相關數據。

輔導動手測量的方法。

4、計算:小組合作計算中隊旗的面積。

提示:數據保留整數。

5、交流:全班交流數據,總結成敗的原因。

引導不同種方法解決問題。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知識呢?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 多邊形的面積

第10課時 不規則圖形的面積

教學內容:

課本第22頁。

教學目標:

1、會用不同的方法估計不規則圖形的面積,解決與面積有關的實際問題,正確率達到75%以上。

2、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認真、細緻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用不同的方法估計不規則圖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理解兩種不同估計方法的合理性。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3分鐘左右)

用數方格的方法數出下列圖形的面積。

導入:下面每個小方格表示1平方釐米,你有辦法知道下列圖形的面積嗎?

交流:你是怎麼知道圖形面積的?數方格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二、自學例11 (15分鐘左右)

1、明確給出的數學信息以及所需要解決的問題。

出示教材例11情境圖

導入:圖中有哪些數學信息?怎樣才能知道這個湖泊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公頃?

點撥:可以先數出圖中湖泊所佔的方格個數。

2、自學。

導入:你準備怎樣估計?圍繞導學單進行自主學習。

在學生自學時,教師收集學生不同的估計方法。

導學單(時間:5分鐘)

1.把圖中湖泊所佔的方格分成幾類?

如何明顯地區分開來?

2.有順序地數出整格的個數,不滿整格的如何處理呢?可以閲讀數學書第22

頁卡通的方法。

3.湖泊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公頃?與小組同學交流你的數法。

3、小組交流。

交流內容

1、如何區分整格和不滿整格的?

2、不滿整格的你是怎麼數的?

3.數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

導學要點:

(1)把整格和半格分別塗上不同的顏色,避免重複和遺漏。

(2)不滿整格的可以全部看成半格計算;或者先數整格的個數,再把不滿整格的也看成整格,數出一共有多少格。

(3)有順序地去數,做到不重複、不遺漏。

4、全班交流

交流兩種不同的估計方法,理解估計面積在一個範圍內的合理性。

點撥:這個湖泊的面積大於多少公頃而且小於多少公頃?就是指面積大於整格數而且小於所有的格子數。

三、練習(12分鐘左右)

(1)基礎練習

練一練第1題

點撥:樹葉上對稱的,可以只數樹葉的一半。

(2)針對性練習

練一練第2題、練習四第9題

提示:在邊長1釐米的方格紙上畫手掌的輪廓或樹葉的輪廓。

(3)數學閲讀

第24頁的你知道嗎

拓寬:長度單位有丈、尺、寸,質量單位有斤、兩,面積單位有畝、分。

1公頃=10000平方米,1公頃=15畝,1畝=10000÷15≈667平方米。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知識呢?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 多邊形的面積

第11課時 整理與練習(1)

教學內容:

課本第25頁。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清各種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及其相互聯繫,能利用公式正確計算多邊形面積,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對單元知識的回顧梳理學會整理知識的方法,養成自主整理的習慣,在練習中,培養合作學習的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練習,體驗數學的奇妙,進一步激發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

各種圖形的面積推導公式。

教學難點:

各種圖形的面積公式及其推導過程之間的聯繫。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與整理(預設8分鐘)

知識整理單(8分鐘)

(一)快速閲讀書本第幾頁到第幾頁所有內容。簡單記錄本單元你學到了什麼知識?

(1) (2) (3)

(二)本單元哪些地方我掌握得不夠好?

(1) (2) (3)

(三)本單元哪些練習我經常出錯或不太會做。在書上折上角,用筆作上記號。

巡視指導,幫助學困生完成整理。

二、集體梳理重難點(10分鐘左右)

1、各組被推薦的學生上台交流自己的整理方式和內容。

導學要點:根據學生整理的知識點,在黑板上系統梳理。

多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2、思考: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相同:轉化。

不同:推導平行四邊形時用的是平移。而推導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時,我們是把2個相同的三角形或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所以,三角形和梯形面積公式中都有“÷2”。

三、鞏固練習。(15分鐘左右)

1、基本練習

學生獨立計算“練習與應用”第2題。

按照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公式列式計算,注意計算正確率和單位名稱。

2、比較練習第25第1題。

(1)看長方形,分別數出長和寬,並算出面積。 再看平行四邊形,説出底和高。算出面積後,與圖1比較兩個面積有什麼關係。説説如果不計算,你能知道它們面積之間的關係嗎?

在點子圖上,不必用尺量,一格就代表一個單位長度。

先比較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得出等底等高的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

(2)數出三角形的底和高,算出面積。

與圖2面積比一比,有什麼關係?

在平行四邊形中添一條線,觀察是否能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如圖3的三角形。感受“一半”。

比較三角形與平行四邊形。得出等底等高的三角形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一半。

(3)標出圖4中的關鍵數據,並列式計算。與圖1面積比一比,有怎樣的關係?

把圖1添上一條線,分成完全相等的如圖四的圖形。感受“一半”。

比較梯形與長方形或者梯形與平行四邊形。得出等底等高的梯形的面積是長方形或者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4)比比三角形和梯形的關鍵數據和麪積有怎樣關係。

比較三角形與梯形。得出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相等。

(5)把得出的各種平面圖形大小關係對照面積計算公式。

讓學生進一步明確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互為底和高。

梯形下底沒有直接告訴,要先求出來。

3、綜合練習

學生先獨立計算“練習與應用”第3題。

再進行交流。

計算後組織交流。要使平行四邊形面積與長方形相等,怎樣確定底和高?三角形的底和高呢?梯形呢?

4、提高題:把下面的任意三角形ABC平均分成面積相等的四份。

畫出一條邊上的四等分點,再與對角的頂點連接。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分步進行(先分成兩個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再把這兩個三角形對分)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知識呢?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 多邊形的面積

第12課時 整理與練習(2)

教學內容:

課本第26頁。

教學目標:

1、 通過練習幫助學生在比較和操作中進一步體會各個圖形的面積公式的內在聯繫。能運用公式正確、熟練地計算常見的平面圖形的面積,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促進不同學生的發展。

2、 通過多種活動,鞏固所學知識,能綜合運用,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回憶和領悟各個公式推導的思路和方法。

3、 讓學生在動手操作、探索思考的過程中,提高對“空間與圖形”內容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能運用公式正確、熟練地計算它們的面積,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根據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之間的大小關係,畫出符合要求的平面圖形。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認定目標(預設1分鐘)

明確本節課所練習的知識點以及相關的練習題,心理上調節到最佳的學習狀態。這節課我們繼續進行一些練習(揭題),希望通過練習同學們能更熟練靈活地應用面積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二、整體先練,小組評議(預設15分鐘)

自主學習單:

1、學生各自整體練習4~9題,並將有疑問、有困難的地方做上記號。

2、小組內在組長的組織下依次展示自己的作業。

3、組長確定哪些題組內已經達成了一致意見,哪些題還存在分歧,準備下一環節提問。

學生獨立練習,教師巡視指導,幫助學困生。

三、提出問題,分析解疑(預設10分鐘)

1、組內派代表提問。

2、學生之間相互解答同學的提問。

並根據交流的情況訂正和完善自己的練習。

第4、5題,先算出一個圖形的面積,再計算。

第7題,圖1是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組合圖形,可以分別算出面積後相加。 圖2也是兩個圖形的組合,但要從長方形裏減去三角形的面積。

第8題,注意把長度單位化成“米”再計算。算出面積後再分別轉換成用“公頃”“平方千米”做單位的數。

第9題,在計算草坪面積時,把左右兩塊草坪拼成一個沒有小路的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

3、創編練習

(1)下面兩個完全相同的長方形中,陰影部分的面積相比,甲( )乙。

A、大於 B、小於 C、相等 D、無法確定

這兩個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別是長方形的長和寬,長與寬的乘積是相等的,所以,兩個三角形的面積相等。

(2)一個平行四邊形,底擴大6倍,高縮小2倍,那麼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

A、擴大6倍 B、縮小2倍 C、面積不變 D、擴大3倍

可以自己確定一下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分別算出變化前、後的面積進行比較。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知識呢?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 多邊形的面積

第13課時 整理與練習(3)

教學內容:

課本第27頁。

教學目標:

1、探索並掌握橫截面呈梯形的鋼管堆中鋼管根數的計算方法,能應用學過的面積公式測量並計算有關物體表面的面積。

2、啟發學生能聯繫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思路和方法探索出鋼管根數的計算方法,並解決生活中的相類似的數學問題加以鞏固。

3、培養動手實踐能力,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能運用梯形面積公式計算橫截面呈梯形的鋼管堆中鋼管的根數,以及相類似的數學問題。

教學難點:

規律的探索以及從直觀的數學問題抽象到等差數列的探討。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8分鐘)

1、計算下面表格中平面圖形的面積。

彙報交流。

計算多邊形的面積時要注意什麼?碰到單位不統一的怎麼辦?

2、交流書本P27第10題。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長也可以看作它的底長,這樣就可以算出它的面積。

二、探索與實踐(15分鐘)

1、出示自主學習單:

(1)先試着估計自己教室地面的面積。

(2)再分組進行測量和計算。

(3)估計多少個教室地面的總面積大約是1公頃。

觀察時,應估計教室地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再估計教室的地面面積。

測量時,指導學生分工負責,分別量出教室的長和寬,算出一個教室的面積,再估計。

2、出示自主學習單:

(1)分組活動,按照第12題的要求把20本練習本摞成一個長方體,量出前面長方形的長和寬,算出面積。

(2)把這摞練習本均勻地斜放,使前面變成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在量出相關數據,計算面積。

(3)小組討論:兩次測量計算的結果相同嗎?為什麼?

練習本斜放時一定要均勻,形成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

兩次測量前的圖形變了,但長方形的長和寬變成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長度沒變,所以面積相等。

三、解決實際問題

出示自主學習單:

1、分別拿出自己準備的實物,表面是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同桌之間先説一説如何求實物的面積,需要知道哪些數據。

2、合作測量出這些數據

3、分別求出自己的實物的面積。

4、同桌互相交換,驗算。

學生活動後,説出自己的想法和計算的結果。

四、評價與反思

1、先學生閲讀表中的評價項目,然後回憶學習每部分內容時的表現,之間鄭重的塗上顏色,對之間做出公正合理的評價。

2、互相對之間的評價做一些交流。

五、完成思考題

出示思考題,鼓勵有興趣的同學主動去解決。

引導學生通過畫圖幫助理解,也可以參考本單元第10頁中“你知道嗎”介紹

方法,解決問題。

六、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知識呢?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 多邊形的面積

第14課時 校園綠地面積

教學內容:

課本第28--29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圍繞需要解決的問題自主開展查找資料、實際測量、整理數據、分析討論等活動,在活動中加深對相關面積計算的理解。

2、使學生通過參與事前規劃、事中合作、事後反思的過程,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自主開展查找資料、實際測量、整理數據、分析討論等活動。

教學難點:

根據圖形確定需要測量的具體數據。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3分鐘左右)

回顧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導入: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分別是怎樣計算的?

二、提出問題(10分鐘左右)

1、明確需要解決的問題,獨立思考後小組商討辦法。

出示教材中的問題。

導入:要知道學校的人均綠地面積,需要收集那些數據?可以怎樣收集數據?

2、小組制定方案。

導學單(時間:5分鐘)

1、你們組要測量哪幾個綠地的面積?

2、要知道這些綠地面積需要測量哪些數據?

3、制定校園綠地面積測量記錄表。

點撥:瞭解校園分佈情況,制定測量和統計校園綠地面積的方案,在全班交流。

提示:注意小組分工,把校園綠地面積分配到各個小組。

3、小組交流。

交流內容

1、説説自己小組測量的綠地的形狀,需要測量的數據。

2、教師和學生約定:成排樹木的佔地面積按總長度×2計算,單棵樹木的佔地面積按每棵2平方米計算。

3、測量記錄表如何設計的?

導學要點:

(1)綠地的分配

(2)小組分工:測量人、記錄人、數據核實人、計算人。

三、實地測量(16分鐘)

1、學生拿着記錄表實地測量

教師巡視,解決學生實際測量中遇到的問題。

四、彙總分析(8分鐘)

1、根據測量結果填寫數學書第29頁的統計表。

2、交流從統計表中知道些什麼?

五、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知識呢?

教學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ngxuan/yp3lp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