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工作計劃精選 >

國中歷史下冊期末複習計劃(精選18篇)

國中歷史下冊期末複習計劃(精選18篇)

國中歷史下冊期末複習計劃 篇1

一、複習目的要求

國中歷史下冊期末複習計劃(精選18篇)

通過對歷史的複習,使學生融入中國古代歷史的氛圍,掌握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的演革,使學生對中國歷史產生濃厚的興趣,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此過程中,我們着重培養學生兩方面的東西:一方面,使學生能夠正確評價歷史人物,另一方面,通過教材的複習,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愛國情操教育,從而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複習重點

中國境內的遠古人類(元謀人,北京人),中華民族的祖先(炎帝與黃帝),堯、舜、禹時代,夏(啟)商(紂)周(武王)時代,秦漢兩朝建立情況,鞏固統治的措施,民族關係以及對外關係等,三國鼎立的基本情況,南北朝時期的民族大融合情況,中國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

三、複習難點

朝代的演變線索不明顯,不利學生全方位理解中國古代歷史。

內容簡練,不利於學生的深入理解。

民族大融合和對外關係是難點。

內容多,時間短是複習的又一難點。

四、複習的方法措施

1、嚴要求、嚴格規範好課堂複習秩序,確保複習效率。

2、挑選出精練的複習資料,並配備好答案。

3、課堂上把注意力應放在中下層學生身上,檢查他們的複習情況。

4、課後一定要讓未過關的學生補測過關。

5、通過模擬訓練來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所複習的內容。

國中歷史下冊期末複習計劃 篇2

一、關於對教材地位的認識和課時的安排

本冊教材承繼了上冊中國古代史的發展脈絡,介紹了我國隋唐至明清時期的歷史,共22課時,另加八節活動課。

二、關於教材知識體系及重點部分的分析

(一)繁榮與開放的社會(隋唐兩代)⑴隋唐科舉制、⑵“貞觀之治”與唐太宗、⑶“開元盛世”和唐太宗及武則天、⑷唐與吐蕃等民族關係的發展、⑸唐代中外文化交流。

(二)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係的發展(宋元兩代)⑴宋代經濟重心的南移、⑵宋代社會生活、⑶遼、宋、西夏、金的並立、⑷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

(三)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明清兩朝)⑴明請兩朝加強專制統治的主要措施、⑵鄭和下西洋、⑶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台灣及雅克薩之戰、⑷清加強邊境地區的管轄、⑸閉關鎖國的主要表現及歷史影響。

三、認知能力及情感、教學目標的培養

⑴通過本冊教材的學習,使學生知道中國古代的重要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瞭解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

⑵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夠閲讀普及性的歷史讀物、釋讀歷史圖表、知道古代紀年方法、正確計算曆史年代、描述歷史事件、初步瞭解學生學習歷史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⑶通過學習,增強學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認同感。

四、教學對策與措施

1、針對學生普遍反映出的“歷史無用論”的思想,在教學過程中不失時機的穿插聯繫取證歷史學習的“慢性化作用”。

2、針對學生學習興趣不夠濃厚的情況,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大膽創新的課堂教學。列如:歷史劇表演、歷史漫畫比賽、歷史詩歌朗誦、歷史歌曲演唱。通過這些活動的深入開展,不斷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針對學生學習態度浮躁、懶散的不良習慣,在課堂上加大練習、提問的力度,強化複習頻率。

4、針對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的狀況,開展組織“歷史人物大家談”的課堂3分鐘演講活動。

5、發現愛學歷史的同學,及時吸納到“歷史興趣小組”進行更高、更深、更廣的素質訓練。為將來歷史才能的發展提高打好基礎。

國中歷史下冊期末複習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二、具體工作計劃:

1.堅持教育理論學習與課堂實踐

要求全區歷史教師瞭解新形勢下教育發展的方針、政策,紮實學習領會省、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精神,提升自身的師德和素養、執教能力和人格魅力。着眼新課改,繼續加強對新課程改革方面的深入研究,學習《國中歷史新課標》,樹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為學生服務的理念,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研究新課標新教材,提高教育教學工作的技巧和方法,摸索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來解決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實際問題。

2.深化推廣 三步導學創建高效課堂

強化xx區中國小教師常規質量要求落實,加大 三步導學課堂模式推廣力度。認真學習 三步導學第四次修改稿,按要求認真備好、上好每一節歷史課,以求課堂效益的最大化、最優化,力爭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更大的進步,利用好聽課筆記本對課堂教學進行科學評價和研究,努力將現代教學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提高課堂的效益和容量,踐行三步導學課堂教學模式,改變一言堂獨角戲的教學方式,努力提升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

3.開展有效課題研究引領教師專業成長

按要求做好有關課題的研究,積極引導歷史教師參與到課題研究中來。結合我區國中歷史教師的現狀和課堂教學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選擇重點難點,按教育科研的規範和要求深化小課題研究,加強立足課堂的小課題、真問題的研究,特別突出教學行為有效性和減負增效的研究;開展課堂案例研究和課堂觀察,分析教師教學行為,促進教師課堂教學從無效到有效再到高效轉變,進一步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

4.優化聯片教研強化集體備課

綜合分析在城鄉之間、不同區域之間、不同學校之間歷史學科的發展水平和發展潛能,尋找差距和不足發揮牽頭學校的帶動輻射作用,智慧互補,成果共享,積累教研資源,實現聯片教研活動的態化、規範化,推進區域教學均衡發展,確實把每月一活動落到實處,每次活動都要提前做好計劃安排,做到定時間、定地點、定主題,有主持、有考核、有資料,使聯片教研活動深入優化開展起來。學校對集體備課要加強指導、管理和考核,遵循 三備、四定、五統一的精神。三備即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四定即定時間、定地點、定課題、定主講人,五統一即統一進度、統一要求、統一內容、統一作業、統一考查。歷史學科備課組保證每週至少一次集體備課,實行中心發言人的集體備課制,並展開小組討論,每次主講教師及備課組長要做好記錄,做到集思廣益,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將集體備課落到實處,同時也促進備課組整體教學實力的增強。

5.轉變教研方式推廣網絡教研

全區國中歷史教師都要在學校和歷史學科中心組指導下儘快建立自己博客工作室並與學科中心組互聯,學會上傳資源、發表文章、參與評論、分享成果,要定期上傳,真實原創,使網絡教研得以推廣並取得一定成效。在今後的教學、教研過程中我們可以藉助網絡平台,交流教學經驗,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網絡教研活動如專題評論、網上評課、教學反思、博客大賽等打磨三步導學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全區歷史教師羣體成長。

5.關心青年教師培養骨幹教師為歷史教師成長和展示才華搭建平台

發揮學科中心組成員引領作用,關心青年教師的`成長,從備課、上課到課下指導方面加強交流與學習,形成互相學習、互相探討、共同進步的局面,給他們創造展示的平台,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教學比賽。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等骨幹教師的引領與輻射作用,發現培養學科骨幹教師,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利用研討會、研究課、觀摩課、優質課、專題講座等形式,為他們搭建平台提供作交流展示自我的舞台。創造機會,進行重點指導和培養,使他們儘快成長,以彌補國中歷史教師隊伍專業水平相對薄弱,骨幹力量相對缺乏的現狀。

6.把握學科發展方向搞好會考複習研討

瞄準會考,積極組織全體國中歷史教師參加各級會考複習研討會。加強對國中歷史課程標準的研究,針對近年會考命題趨勢,會考考綱的特點和變化,重大熱點問題和主幹知識的結合等進行分工研究。精心命制九年級模擬試題及七年級二期中期末試題,指導歷史教師紮紮實實地進行每一輪基礎過關複習。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適時、適當、適量進行學科內知識的綜合,加強學科能力培養,尤其是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與訓練。規範訓練、精心講評,提高學生的實戰能力,幫助九年級教師在綜合複習階段進一步把握會考命題趨勢提高複習效率。

國中歷史下冊期末複習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貫徹國家和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有關精神,落實市教育局整體工作部署,以課堂改革創新為總抓手,轉變方式,創新文化,積極打造個性鮮明和特色突出的品牌學校;以解決現實問題和需要為出發點,以校本研究為重點,以研究學情為核心,以全面育人為宗旨,提效益,保均衡,堅持科學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內涵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努力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

二、工作目標

以課程開發、課堂創新、課本內化為主旋律,以課堂改革和創新為主陣地,推進課堂教育教學整體改革,走內涵發展之路,提高國中歷史學科教育教學質量,提高歷史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創新水平,促進全市國中歷史教育教學均衡發展,提高現代公民的人文素養。

三、工作思路

依託壽光市國中學段20--年度教研活動安排,結合全市國中歷史學科的實際與現狀,貫徹“五個一”精神,突出“五個重點”,落實“六項措施”。

三、工作重點

1、開展教育核心價值觀大討論活動,樹立並落實正確的核心價值觀,準確定位教育質量。

2、開展課堂教學效益年活動,深化並整體推進課堂教育改革,實現更大程度的均衡發展。

3、開展學案“點線面體”設計與執行方略行動研究,優化並創新學習設計,構建高效學習方式。

4、開展課程標準(修訂版)研訓活動,吃透其精神實質,實現基於課標的教與學。

5、開展三本(校本、師本、生本)研討活動,創建個性化教學和適合教育。

四、具體措施

(一)深化課堂研究,確保優質高效

進一步推行“帶着思想上課”做法。結合濰坊市優質高效課堂策略,狠抓課堂教學,全面發揮課堂主陣地作用。大力推行“1248”課堂推進策略和“一案多解”、“同課異構”、“一課多省”、“學案‘點線面體’設計與執行方略”等一系列有效做法,強化質量意識,確保教學中心地位不動搖。抓常態課堂,改變課堂結構,轉變教學方式,建設優質高效課堂,實現“輕負高質”目標。

1、研究新課標,研究教材,注意課堂教學的針對性。

認真學習和理解《歷史課程標準》,做到活學、活用。一是準確把握《國中歷史課程標準》的結構和各部分的含義和實施要求,尤其是對其中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內涵有一個全面、準確的理解,恰當實施,在教和學時做到心中有數;把握歷史課程目標的三個層次:總體目標、年級目標和內容目標,不同年級在實施時選準着力點,在夯實基礎知識的同時,時時與課程標準的要求同步,落實學科能力,時時進行閲讀、寫字、答題、考試等方面的規範訓練。二是結合《標準》要求和國中學生的年齡、心理、認知特點,堅持正面引導以激勵和鞭策學生,堅持準確評價,讓學生明瞭對與錯、是與非,在知識的學習中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力求解決當今學生管理的難度加大,學習積極性降低的問題。

2、研究教法,循循善誘,準確把握教師的主導性。

精細教學過程的設計和撰寫,一方面思考教學內容的呈現,另一方面還要設計問題引領學生如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教材中內容哪些是學生熟悉的和陌生的,核心內容、重點、考點是什麼,教科書是如何闡釋的,需要補充的材料是什麼,如何引導學生去解決、探究,怎樣呈現內容更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等。每節課的教案要能體現出教學的主要手段,全面完成歷史教學任務,寓思想、政治教育於教學過程中,建立起新型的課堂育人文化,逐步培養學生的民主、合作和團隊精神。。

3、解讀教材,重組彙整,重視課程資源的開放性。

教師要深入鑽研國中歷史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瞭解教材知識體系,明確本學期的教學任務與要求,作好學期教學總體安排,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明確本章、本課的教學目的與任務。制定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體現三維目標的要求,用顯性的動詞(如記住、説出,畫出……)來統領。準確掌握歷史課本中史實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結合教材,注意開展活動,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4、研究學生,研究學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在全部教學環節中,學生是主體,而教師要在履行組織、指導、示範和傳授知識的同時,高度重視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啟發、指導和培養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以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傳統學習方式。堅持面向育人,面向學生。培養學生學會自主性學習,合作性學習,探究性學習,接受性學習。

5、學案導學,教學相長,尊重教與學的規律性。

進一步減負增效,深化常規改革。對教學常規進行適當規範,分為必備常規和特色常規兩類。必備常規包括:備課、檢測(單元或階段或隨堂檢測)、導學案創新使用、精品案例設計、業務積累(可剪貼)。特色常規,學校根據各鎮街實際自行安排,突出實用、適用、有用即可,數量根據師生成長需要各單位自定。

學案的編寫要堅持十二個要點。包括知識點、能力點、情感點、整合點、重難點、自主點、合作點、探究點、測試點、生成點、創新點和反思點。

學案在使用的過程中要求做到“四可四不可”。“四可”是:可刪減、可增加、可優化、可組合;“四不可”:不可不用、不可照搬、不可不研、不可不管。要對學案進行創造性使用,對統一下發的學案進行修改、完善、更新,做到循環使用。要堅持面向個性學案。學案編寫採取“個人——集體——個人”的“三結合”備課程序,即個人主備——集體研商——個人完善。第一個“個人”是指按備課分工的主備教師,第二個“個人”是指同年級同學科的每個教師,根據班情、教情、學情和考情進行修改完善,根據個人特長、學生特點、班級特色和學科特質,真正設計出同課異構的個性化學案,真正實現個性化教學。堅持“三要三不要”的學案執行要求,即要創作,不要照搬仿造;要創新,不要剽竊偽造;要創造,不要虛構編造。

(二)推進校本研修,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不斷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素質,以研究“培養什麼人以及怎樣培養人”根本問題為主題,落實“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中心要求,抓實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提升理論底藴和專業功力,關注教師生存狀態和專業發展。不僅培養名師,更要培養名師團隊。從多方面抓好骨幹教師的培養,尤其注重青年教師的基本功,為青年教師的成長搭建平台。

今年將繼續舉行“國中骨幹教師現場限時學案設計大賽”、“國中青年教師專業發展與成長論壇”和“國中教研工作計劃解讀與評審”、“學案有效性研究”、“課堂教育改革優秀案例評選”、“教學能手評選”、“教學達標”等系列活動。

國中歷史下冊期末複習計劃 篇5

一、研修目標

1、通過集體培訓、個人研修,使自己進一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愛崗敬業,鑄就良好的師德師風。

2、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掌握現代教育思想,提升實施新課程的能力,不斷提高教育質量;更新專業知識,提高學歷層次,進一步優化知識和能力結構;進一步掌握教育科研理論和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術和手段,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水平。

二、研修內容

(一)主要內容

1、進一步研讀《歷史課程標準》,深入理解、掌握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三維目標,更要掌握6大學習板塊、44個學習主題的具體內容標準.還要明晰實施建議的具體要求。

2、學習新教材,走進新教材,把握教材的特點.更要熟悉教材的編排體系、知識結構和具體內容.同時也要在教材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外延、拓展和深究。

3、結合學情,探索歷史教學的有效途徑,提高歷史課堂效率,向45分鐘要質量.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方法和能力。改變“為教而教,先教後學”的教學模式,嘗試“先學後教”的教學實踐。

4、探索適合學生運用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更加願學、樂學、活學、善學和會學。

5、更好地運用多媒體教學,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二)具體內容

1、參加校本培訓,提升教育理念。

現代教育發展可謂是日新月異,為此教師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思考,只有成為一名“學習型”的教師才能適應發展。

①積極參加校本培訓,並能不斷反思總結,致力於自身的業務水平發展和教育理論水平的提高。

②積極主動向業務領導、教研員、導師、骨幹教師請教,聆聽專家的專題講座,也要利用好自己參加的國中教師專業適崗培訓平台,在網上與眾多教師交流、研討.這樣可以學習他們的先進教育教學思想、理念、經驗和方法,並能不斷內化,為自己的發展提供“養料”。另外對區域教研活動也要積極參與,以便促進自己的學習與進步。

2、立足課堂教學,形成個人特色。

課堂是教師工作的主陣地,教育教學工作實施的基本途徑就是課堂,因此作為教師深入研究課堂教學,努力提高自身的課堂教學水平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①日常教學中要備好每節課,進行深入的課堂教學研究.積極參與教研組和校內外的教研活動,虛心學習,博採眾長,並能在教學工作中發揮骨幹教師的作用。

②主動地進行研討課教學,研修期間開設一、二節校級以上的公開展示課,並能形成一份高質量的教學反思與總結。通過教學實踐來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在與組員們共同研討的過程中反思、感悟,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③能充分利用世界大學城、堂堂網的網絡資源平台,在網絡平台上發表自己的學習成果,及時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

3、注重教育科研,促進專業發展。

現代教育要求教師不但是進行教學實踐,還要能參與教學研究。

①在研讀教育教學理論書籍和日常教學實踐的基礎上,不斷總結、反思、比照、歸納,將自己的教學感悟上升到理論的層面,撰寫一篇高質量的教育教學論文,並能通過網上交流的方式與大家互相學習進步。

②積極參與教研組和學校的課題研究,在教學與實踐中總結反思,在反思與完善中提高進步。

三、研修具體措施

(一)參加教研、學習與交流活動。

1、積極主動地開展示範或研究教學,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在歷史課堂上積極嘗試運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時對每節課進行反思,爭取每學期都能有兩篇質量較高的反思和教學設計.同時,還要堅持每天都有點滴收穫,每學期都能寫一篇較高質量的教育教學論文.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要及時反思、主動改進、積極完善,使之能夠形成自己的教學模式、教學風格和教學特色。

2、不但要學習拓展外延自己的歷史專業知識,更要廣泛閲讀與歷史學科相關的其他學科知識,這樣不但可以充實、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能夠與其他學科知識交叉整合.這樣更有利於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適應現代社會對教師“一專多能”的更高要求.同時,注意多鑽研、勤思考,將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與理論結合起來,在總結和反思中來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在近期內,我計劃精讀一些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書刊,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工作之餘,我計劃欣賞一些歷史書籍,充實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

3、積極參加教育教學的教研活動和教師集體的學習交流活動.虛心向他人請教,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進行教學研討和提升。要主動向業務領導、教研員、導師以及骨幹教師虛心請教,要積極與同學科、同組教師學習交流.更要積極參加校內校外的教研活動,平時就當天發生的教學突發事件,教學感悟反思,學生的思想問題及解決方法等與同組教師交流學習.我也會一如既往地主動積極參加校內外教科研培訓活動,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研究能力。

(二)進行自主研究

1、在研讀《歷史課程標準》的基礎礎上,配合《歷史課程標準解讀》、相關雜誌及網上的文章,學習新教材,通過與舊教材比較,把握新教材的編排體系、知識結構。

2、要掌握每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及知識的生長點,達到掌握傳授知識的深淺程度。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對學生歷史人文素養的培養,及自學能力的培養和終身學習的意識的養成.

4、認真總結課改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及解決辦法,並形成書面材料,在不斷反思中積累經驗,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國中歷史下冊期末複習計劃 篇6

一、 現狀分析

我擔任國中歷史教師,已有3年的時光。使我慢慢的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具有了基本的專業素養和專業知識,為我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努力打造自己的教學世界,探索有自己特殊風格的有效性教學模式,不斷總結教育教學工作經驗,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理論認識水平、教育教學研究能力。但是,由於過分的注重,缺乏對教育理論和學科教學理論的系統學習,使得自己有時心有餘而力不足,對工作的執行力不夠,缺乏計劃性、理論性和目標性,在教育教學中不夠簡化、精華和細化,工作後的總結分析改進不到位。

二、發展目標

1、提高自身的素質。

(1)我在思想上繼續嚴於律己,熱愛黨的教育事業。以黨員的要求來約束自己,鞭策自己。對自己要求更為嚴格,力爭在思想上、工作上以優秀教師為榜樣,愛崗敬業。

(2)在今後一學年以來,積極參加各類政治業務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業務水平。

(3)在教育教學中,我始終把教育教學當成一種事業來追求,把每一堂課看成是發揮自己創造力,施展自己才能的機會,看成是發展自己的一個機會,把上好一堂課看成是實現自己價值的體現。

2、加強師德建設。

我相信:教師的成功不僅取決於具有正確的教育思想,高超的教學水平,教學藝術,更需要的是具有高尚人格和師德品質。作為“為人師表”的教師,我時刻注意修養自己的人格——師德。

3、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1)今後一學年,我將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積極參加學校的培訓,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認真制定教學計劃,注重研究中學教學理論,認真備課和教學,積極參加科組活動和備課組活動,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教學的業務水平。

(2)每節課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站在教壇,以和藹、輕鬆、認真的形象去面對學生,讓學生掌握好科學知識。還注意以德為本,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層層善誘,多方面、多角度去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另外,我還要多進行自學、自修和反思,進行新的教學方法的嘗試,多看與教學有關的報紙、雜誌,不斷拓寬知識面,為教育教學注入新鮮血液。

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學習;在學習中仔細研討總結;在總結中成長、前進;各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和提高。切實有效的由教育改革的旁觀者,變成教育改革的參與者和實踐者,投身到教育改革中,並在實踐中臻於成熟。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的教育教學工作能力和水平還有待更進一步提高,需跟上時代的發展,適應時代的需要。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要不斷總結經驗,努力創新,開拓進取,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逐漸創造出自己的教學風格,為美好的明天奉獻自己的力量!

國中歷史下冊期末複習計劃 篇7

一、教學內容:

這學期的世界史教學內容分為八個單元,講述世界近現代史。一共21節課,每節課一個課時。

二、背景分析依據是:

本學期,我們將根據學校工作精神,在全面落實政策、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指導下,在上級領導下,以課程改革為模式,以考試改革為突破口,加強常規教學研究,深化高三歷史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三、年級和班級狀況分析:

九年級的情況是:難動,難説話,死板。雖然大部分同學上課都能把老師的思路轉過去,但還是有同學答的跑調,放出來也拿不回來。今年第三年,尾巴大,尖子生少,中低成績失敗率高。特別是九年級(X)班有大量男生學習態度差,習慣差,理解力不足,很難達到100%通過率的目標。一般來説,有很多人不願意學習,智力低下。所以今年的歷史畢業考試成功的負擔是很重的,所以在教學上一定要下更大的功夫備課,做好每一個課件,及時鞏固和消化功課,爭取每一節課都能取得實效。

四、這學期的要求和努力實現的目標:

1、加深對《歷史教學大綱》和現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學質量。把握課堂45分鐘的效率,在教學中貫徹全面性、系統性、準確性、綜合性、科學性、鞏固性的原則。要做到精當凝練,概念清晰,組織清晰,重點突出,難點明確,認真落實三個基礎,打好基礎,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

2、做好後進生的個別輔導,端正學習態度,積極參與課堂閲讀、思考和訓練活動,使其成績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

3、深入學習和了解畢業考試中各種題型的特點,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實踐。比如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重點是思維和分析能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重點是掌握大綱要求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這樣才能順利通過畢業考試。

4、加強教育科研,理論聯繫實際,搞好歷史研究。

5、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積極探索教學形式和方式的多樣化,充分利用文化景觀和歷史遺蹟,豐富歷史課內容。

6、注重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使用幻燈片放映、投影、錄音、錄像、電影、模型多媒體、網絡等。

7、認真積極參加市教育局組織的各種教學和繼續教育活動,豐富自己的專業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動詞(verb的縮寫)具體做法:

1、夯實基礎培養學生能力

這學期九年級的歷史內容是世界近代史。梳理各階段的歷史線索,總結各階段的歷史特點,找出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是這學期教學的核心內容。因此,我們必須夯實基礎,引導學生探索歷史發展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2、以問題教學為起點,提高學生思維品質

智能的核心是思維,思維的起點是問題,如何提出有質量的問題,是本學期課堂教學中沿着重要研究的方向。每一堂課提出的問題必須從教學目標的分類開始,由淺入深,思維有易到難,從思維的廣度、深度到靈活度螺旋上升。

3、以多媒體教學為突破口,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本學期根據學校的計劃,信息技術的使用是一個重要內容,響應學校的要求,我在這半學期中,力圖以直觀的、形象的多媒體教學方法來改進以往的教學,力求使自己的學科成為學生喜愛的學科,課堂教學朝着樂、活、趣的方向努力。

4、以課改的理念作指導,對新教材進行摸索

新教材教材插圖多,直觀性強,能力要求高,所以準備好好研究這本教材,上出自己的教學特色。

5、對課型進行研究,認真學習多元智能理論,並用於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

國中歷史下冊期末複習計劃 篇8

一、研修目標

1、通過集體培訓、個人研修,使自己進一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愛崗敬業,鑄就良好的師德師風。

2、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掌握現代教育思想,提升實施新課程的能力,不斷提高教育質量;更新專業知識,提高學歷層次,進一步優化知識和能力結構;進一步掌握教育科研理論和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術和手段,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水平。

二、研修內容

(一)主要內容

1、進一步研讀《歷史課程標準》,深入理解、掌握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三維目標,更要掌握6大學習板塊、44個學習主題的具體內容標準.還要明晰實施建議的具體要求。

2、學習新教材,走進新教材,把握教材的特點.更要熟悉教材的編排體系、知識結構和具體內容.同時也要在教材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外延、拓展和深究。

3、結合學情,探索歷史教學的有效途徑,提高歷史課堂效率,向45分鐘要質量.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方法和能力。改變“為教而教,先教後學”的教學模式,嘗試“先學後教”的教學實踐。

4、探索適合學生運用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更加願學、樂學、活學、善學和會學。

5、更好地運用多媒體教學,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二)具體內容

1、參加校本培訓,提升教育理念。

現代教育發展可謂是日新月異,為此教師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思考,只有成為一名“學習型”的教師才能適應發展。

①積極參加校本培訓,並能不斷反思總結,致力於自身的業務水平發展和教育理論水平的提高。

②積極主動向業務領導、教研員、導師、骨幹教師請教,聆聽專家的專題講座,也要利用好自己參加的國中教師專業適崗培訓平台,在網上與眾多教師交流、研討.這樣可以學習他們的先進教育教學思想、理念、經驗和方法,並能不斷內化,為自己的發展提供“養料”。另外對區域教研活動也要積極參與,以便促進自己的學習與進步。

2、立足課堂教學,形成個人特色。

課堂是教師工作的主陣地,教育教學工作實施的基本途徑就是課堂,因此作為教師深入研究課堂教學,努力提高自身的課堂教學水平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①日常教學中要備好每節課,進行深入的課堂教學研究.積極參與教研組和校內外的教研活動,虛心學習,博採眾長,並能在教學工作中發揮骨幹教師的作用。

②主動地進行研討課教學,研修期間開設一、二節校級以上的公開展示課,並能形成一份高質量的教學反思與總結。通過教學實踐來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在與組員們共同研討的過程中反思、感悟,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③能充分利用世界大學城、堂堂網的網絡資源平台,在網絡平台上發表自己的學習成果,及時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

3、注重教育科研,促進專業發展。

現代教育要求教師不但是進行教學實踐,還要能參與教學研究。

①在研讀教育教學理論書籍和日常教學實踐的基礎上,不斷總結、反思、比照、歸納,將自己的教學感悟上升到理論的層面,撰寫一篇高質量的教育教學論文,並能通過網上交流的方式與大家互相學習進步。

②積極參與教研組和學校的課題研究,在教學與實踐中總結反思,在反思與完善中提高進步。

三、研修具體措施

(一)參加教研、學習與交流活動。

1、積極主動地開展示範或研究教學,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在歷史課堂上積極嘗試運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時對每節課進行反思,爭取每學期都能有兩篇質量較高的反思和教學設計.同時,還要堅持每天都有點滴收穫,每學期都能寫一篇較高質量的教育教學論文.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要及時反思、主動改進、積極完善,使之能夠形成自己的教學模式、教學風格和教學特色。

2、不但要學習拓展外延自己的歷史專業知識,更要廣泛閲讀與歷史學科相關的其他學科知識,這樣不但可以充實、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能夠與其他學科知識交叉整合.這樣更有利於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適應現代社會對教師“一專多能”的更高要求.同時,注意多鑽研、勤思考,將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與理論結合起來,在總結和反思中來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在近期內,我計劃精讀一些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書刊,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工作之餘,我計劃欣賞一些歷史書籍,充實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

3、積極參加教育教學的教研活動和教師集體的學習交流活動.虛心向他人請教,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進行教學研討和提升。要主動向業務領導、教研員、導師以及骨幹教師虛心請教,要積極與同學科、同組教師學習交流.更要積極參加校內校外的教研活動,平時就當天發生的教學突發事件,教學感悟反思,學生的思想問題及解決方法等與同組教師交流學習.我也會一如既往地主動積極參加校內外教科研培訓活動,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研究能力。

(二)進行自主研究

1、在研讀《歷史課程標準》的基礎礎上,配合《歷史課程標準解讀》、相關雜誌及網上的文章,學習新教材,通過與舊教材比較,把握新教材的編排體系、知識結構。

2、要掌握每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及知識的生長點,達到掌握傳授知識的深淺程度。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對學生歷史人文素養的培養,及自學能力的培養和終身學習的意識的養成.

4、認真總結課改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及解決辦法,並形成書面材料,在不斷反思中積累經驗,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三)進行自我剖析

1、堅持每學期高質量地完成一節公開課。

2、每節課後認真完成反思。

3、積極與組內老師交流。

總之,要時刻把工作與反思相結合,在反思中工作,在工作中反思,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通向未來的路不是回家的路;過去為你贏得成功的方程式將為你的明天帶來失敗.我相信,自己有能力經受住“極限”的考驗,在超越自我的同時,逐步實現人生的價值.面對自己今後的工作,我充滿了信心,也有許多美好的設想.我將帶着自己的激情和規劃堅守這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在這次的教師研修活動中不斷積累經驗,促使自己儘快成長起來.走進學生心靈,創造多彩人生,學習,再學習,在學習中不斷超越自己。

國中歷史下冊期末複習計劃 篇9

一、指導思想

以提高歷史學科教學質量為中心,堅持教育創新。積極參與課程改革,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着眼於學生的發展。

二、學生情況分析

八年級學生正處於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過渡階段,掌握了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與實踐活動;但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也不紮實,。學生對歷史較感興趣,但學習的自覺性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覺性更差。但也有部分學生對所學知識模糊不清,理解能力差,應用能力差,學習態度消極,厭學情緒濃。成為制約成績提高的主要因素。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中國歷史現代史部分。教科書由單元和課組成。每一個單元為一個學習主題,每一個學習主題下分若干課。本冊共七個單元,共二十五課(包括4課活動課)。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為單位。每課課文由提示、正文、閲讀課文、圖、表、資料、註釋、每課一得以及課文中思考題和課後練習,活動建議等組成。其中正文緊扣教學大綱目標要求,可作為課堂教學應完成的基本任務。其餘內容,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與要求。

四、教學目標

繼續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培養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弘揚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完成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的歷史教學任務,爭取平均分、優秀率、合格率都超過東莞市平均水平。

五、教學重難點

六、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新課程教學目標和要求,認真備好每節課,明確重點、難點,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

2、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講究教學技能和教學藝術,加強課堂教學的設計,增強趣味,幽默感。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歷史地理、圖畫、圖表,積極創造條件,以教學的'直觀性,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興趣。

3、增加課堂容量,精講精練,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堂效率。

4、本學期我要教會學生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讓學生掌握歷史小論文的寫作方法。在教學中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散學生的思維,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思維的嚴謹性及邏輯性,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

5、認真完成學校佈置的各項工作。

6、成立歷史學習小組,互出測試題,切實提高歷史學業成績

7、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七、德育滲透

本學期通過中國現代史的教學,使學生感受我國在經濟、國防、外交、科技、教育、文化等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培養實事求是的精神和崇尚科學的態度。瞭解我國的基本國情,認識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社會的歷史發展規律,認識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一個曲折漫長的過程,從中國現代社會的不斷髮展中體會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必要性。堅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信念。初步確立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和社會價值觀。

國中歷史下冊期末複習計劃 篇10

新的學年馬上開始了,為了在有效的時間內有目的、有計劃的搞好歷史學科教學,特制定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計劃為指導,着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弘揚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重探究性學習,倡導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九年級年級學生的心理、生理處於變化時期,其思想波動幅度大,對於世界歷史的學習缺少一定的心理準備。從上學期的學生學習狀況來看,大多數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比較好,但不同班級的'學生在個性、學習風格等方面截然不同。面對新學期學習方式的進一步改革、學習內容的深入,學習任務的加重,加之有些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不夠,教師應幫助他們正確自身實際,激發學習興趣,分析其學習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本學期要學習人教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上、下冊,複習《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於一體。可讀性強,圖文並茂,且有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材內容

《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的內容包括:西方文明之源、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英法美日俄等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及資本主義的發展、兩次工業革命、國際工人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等。

《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的內容包括: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及挫折、國際關係格局的發展演變、亞非拉美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等。

《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的複習內容包括:西周的分封制、春秋戰國大變革的時代、秦漢大一統等內容。

3、教材重點、難點

教材重點在於與歷史發展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

教材難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4、內容分析

隨着生產力的發展,原始社會逐漸被階級社會所代替,從五六千年前開始,在亞非的大河流域、歐洲的希臘和羅馬相繼誕生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出現了國家,進入了奴隸社會。

世界近代史是16世紀前後至20世紀初資本主義社會形態醖釀、產生和發展的歷史。在這一歷史階段中,人類逐漸步入相互聯繫、相互依賴的世界一體化階段,進而產生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歷史。

世界現代史主要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以來世界歷史發展的基本進程。進入現代以來,世界日益成為密不可分的整體。在經濟全球化推動下,形成了世界各國相互依存又相互競爭的複雜局面。

中國古代史開始於我國境內人類產生,結束於1840年鴉*戰爭爆發前夕,歷經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三個發展階段。自夏、商、西周,到春秋、戰國,社會發生了劇烈變革。前221年秦兼併六國,實現了國家的統一。秦漢時期,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初步鞏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綿延不斷,成就輝煌,對人類進步做出了偉大貢獻。

四、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瞭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及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進一步認清歷史前進的大趨勢,培養運用歷史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各方面素養。

五、主要措施

1、細讀會考説明、課程標準,進一步分析歷年來的會考試題,拓展視野,把握會考脈搏。

2、全面完整的閲讀全套教材,理清教材體系安排,找準重點、難點、考點、熱點,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3、在課堂教學中倡導師生平等、民主的人際關係,尊重學生的差異,鼓勵探索整理,啟發、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一定要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注意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認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4、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及時鞏固所學內容,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意識。

5、針對學生特點,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尤其是對關鍵學生要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有收穫,更要注重對學生開展心理輔導,緩解壓力。

六、教學進度安排(略)

國中歷史下冊期末複習計劃 篇11

一、指導思想與目標

為進一步落實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突出“育人”這個素質教育的核心主題。在落實以人為本思想的基礎上,在素質教育新政的指導下,提高廣大教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業務素質,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教研總思路

教研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素質教育新政為指針,以“育人”為主題,構建有效育人機制,提升育人效益;以“道德”建設為主線,以真實高效為主攻方向,創建教研新文化,構建有效教研模式,提升教研品質;以課堂研究為核心,構建有效教學範式,提高教學均衡發展水平;以教育評價為突破點,構建符合素質教育新政的評價機制和體系,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作用;以學生學力培養為中心,切實深化落實課程方案,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

三、教研工作重點

本年度教研工作的重點有三個:一是教研模式和效益,二是育人機制和效益,三是教學模式和效益。

深入貫徹落實“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研究,構建符合學校實際的有特色的課堂教學範式;抓常規的落實,實用、科學、高效。

四、具體工作和要求

1、關注學生心靈健康成長。

既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更要關心學生的心靈成長。實施以做人教育為主的“四位一體同步主題育人機制”,學校、班級、學科、家庭四位一體,同步實施同一個主題的教育內容,形成育人共同體,特別是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同步配合尤為重要。

2、提高教研有效性,構建有效教研範式。

首先就要提高教研計劃的有效性,不能只是教研組長一人獨立完成甚至憑空杜撰,流於形式;要創新教研思路,堅決落實各級業務主管部門的教研思想和計劃,真正做到有計劃、有落實。年度教研計劃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主要問題、教研重點、教研目標、教研措施以及教研活動安排一覽表。

實施“基於問題台帳的多元合一”教研範式為總體的研究思路,構建有效教研範式。

3、進行常規改革,探索學案設計,創設和諧高效課堂,編寫高效實用學案。

圍繞常規改革“十六字”方針——“解放思想、減負增效、解放師生、刪繁就簡”,進行常規改革,賦予傳統的教學常規以新的內涵,抓常規的落實,實用、科學、高效,真正為課堂教學服務。

實施“學導循環方案”。學案編寫過程中要把握四個要素:研究課標、整合教材、設計教法、設計學法。學案編寫的主要條目有六大方面:課標要求、三維目標(知識點、能力點、情感點)、學習重難點、學習方法指導(自主點、互助點、探究點、考點)、學習過程、學習反思與自評(成長點、生成點、困惑點)等。

4、注重內涵發展,善於創新,善於總結、提升與昇華,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做一個學習型、創新型教師。

21世紀,需要我們要有更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充足的專業知識儲備和高超的駕馭課堂能力;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學習,勇於創新,做一個學習型教師;多觀察,多思考,多反思;走出去,借鑑別人的經驗教訓,進行自我成長規劃;注重內涵發展,培養人文精神;加強學習和研究,做一個有思想的人。

5、突出學科特點,加強業務積累。

體現學科特點的業務積累,是對課本知識的拓展和延伸,不僅為課堂教學服務,也有利於教師的個人成長,也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積累中要特別注重歷史與現實的結合,史政的結合,與鄉土歷史的結合,與考點、熱點、重點的結合,關注不同學科之間的滲透,關注與高中知識的銜接。

6、加強合作,在合作中加強和改進教學研究。

增強教研意識,學會以研究者的目光審視、分析和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把日常教學和教研融為一體。加強集體研究,加強集體備課,發揮集體的智慧和骨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帶頭作用,新老教師互相學習,共同成長,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共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教研活動中還要倡導實事求是、科學嚴謹的教研氣氛,切實提高教研質量和水平。

國中歷史下冊期末複習計劃 篇12

一、提升師德修養

認真學習優秀教師愛崗敬業的先進事蹟,比照自身不足之處,多反思,多思考,多實踐,努力將自己塑造成為業務精湛、家長信任、學生愛戴的優秀教師。並勇於探索,為人師表,嚴於律己,積極承擔學校分配的各項教學科研任務,以著名特級教師為榜樣,進一步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努力使自己成為了名出色的骨幹教師。不斷的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平時多讀一些有關自己學科的最新前沿資料,注意收集,注意積累,積極申請課題,早日成為一名貫徹新課改精神的排頭兵。

二、教育教學

不斷提高自己的組織工作能力,起好帶頭作用。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加強和結對教師的交流與切磋,上好示範課,積極地為學校的建設出謀劃策,為農安縣巴吉壘中學高中歷史老師的進步與成長盡一份力量。

今年研修的預目標及現狀:

1、經過數年一線工作的打磨與不斷探究,本人已經有一定的`教育教學,科研能力與經驗,但是還需要進一步的充電。自擔任教研主任之後,本人先後多次組織學校歷史教師的競賽課活動,説課活動,在這期間,我深深感覺到自身能力及學識上的欠缺,雖然能夠一邊工作,一邊堅持學習,使自己的專業知識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但是時代在飛速的發展,在這兩年來,我基本上在安於現狀,沒有參加別的培訓和學習,這樣勢必會使自己逐步被時代所淘汰。因此,非常有必要認真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懷着與時俱進的思想不斷研修。

2、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對世界上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思想還是不夠敏鋭。我有被區裏立項的課題,也有被送到參加市裏選拔的課題,但是這些課題都有着比較共同的缺陷,就是觀念還不夠新穎,還有就是實際操練的不夠,這和自己平時閲讀教育雜誌,專業理論不多是有關係的。

3、作為一名被縣總工會表彰的教育創新能手,其本身應該具備的骨幹輻射能力還不強。因此,還必須有計劃地讓自己真正成為有創新能力的骨幹教師。

近期應該完成研修計劃的具體措施如下

1、一學年讀和教育有關的書籍不少於兩本,並且寫好讀後感。

2、積極參加區裏面的各種公開示範方面的教育教學活動,不斷提高自的教學水平。

3、和組內的教師結成對子,認真聽好課,互相取長補短。

三、形成獨特教法,形成經驗文章方面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嘗試運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時對每節課進行反思,爭取每學期都能有1至2篇質量較高的反思和教學設計。同時,還要堅持每天都有點滴收穫,每年都能寫出1至2篇有較高質量的教育教學論文。並一如既往地準時參加校內外教科研培訓活動,提升教學研究能力。積極參與學校的課題研究,爭取能獨立開展課題研究。

四、提升科研水平

總之,本人將力爭在此次在師資培養方面做最大努力,珍惜並利用這次機遇,奮發努力,在教育教學這片熱土上,播撒自己的智慧與汗水,通過網絡載體,充分利用好師訓平台,積極參與教學交流,發揮骨幹教師的作用,在各級層面盡力發揮骨幹教師的輻射作用,為創建徐匯教育品牌盡心盡力。

並非每個教師都擁有這樣好的培訓機會,既然成為五班羣體中的一員,我一定會抓住這次骨幹教師培訓的契機,在導師的指導下,班內老師們的幫助下,努力提高專業素養,充分發揮骨幹教師作用,走一條教師成長、成功、成才之路。努力使自己成長為擁用學識魅力和人格魅力,真正名副其實的名師。

國中歷史下冊期末複習計劃 篇13

一、指導思想

以提高歷史學科教學質量為中心,堅持教育創新。積極參與課程改革,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眼於學生的.發展。

二、教學目標

繼續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培養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與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與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與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主義情感,弘揚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完成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的歷史教學任務,爭取平均分、優秀率、合格率都超過東莞市平均水平。

三、學生情況分析

八年級學生正處於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過渡階段,掌握了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掌握的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也不紮實,。學生對歷史較感興趣,但學習的自覺性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覺性更差。歷史小論文寫作水平不高。上學本班學生歷史期末測試成績平均分為89 ,合格率為98%,優秀率為57%。高於整個八年級年級平均水平。

四、教材分析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中國歷史現代史部分。教科書由單元與課組成。每一個單元為一個學習主題,每一個學習主題下分若干課。本冊共七個單元,共二十一課。由文化課與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為單位。每課課文由提示、正文、閲讀課文、圖、表、資料、註釋、每課一得以及課文中思考題與課後練習,活動建議等組成。其中正文緊扣教學大綱目標要求,可作為課堂教學應完成的基本任務。其餘內容,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與要求。

五、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新課程教學目標與要求,認真備好每節課,明確重點、難點,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思想教育與能力培養。

2、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講究教學技能與教學藝術,加強課堂教學的設計,增強趣味,幽默感。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歷史地理、圖畫、圖表,積極創造條件,以教學的直觀性,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與興趣。

3、增加課堂容量,精講精練,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堂效率。一節課是四十五分種,再除去兩分種準備時間,實際只有四十二分鐘。我打算將課堂內的四十二分鐘分成三份:前五到十分種複習上節課所學的內容,導入新課;中間二十五分鐘教學新課;後十分鐘練習鞏固。

4、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在上一個學期,我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上做得不夠好,本學期我要教會學生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讓學生掌握歷史小論文的寫作方法。在教學中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散學生的思維,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思維的嚴謹性及邏輯性,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

5、認真完成學校佈置的各項工作。

6、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國中歷史下冊期末複習計劃 篇14

一、教學內容:年九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本學期世界歷史上、下冊教學內容共分為16個單元,敍述世界古、近、現代時期的歷史,共49課,每課教學1課時。

二、基本情況:

今期本人任教九年級年級的6—8班,由於以前學生對歷史不重視,基礎差,學習不太紮實,對於記憶性較強的科目學生有點偷懶,但只要老師有方法、有耐心,將枯燥乏味的歷史知識加以生動化、形象化,同時輔以豐富的教學手段,牢牢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學生就定能將歷史知識學好。

因為是畢業班,為了使會考總複習能提前進行,贏取更多更寶貴的複習時間,教學進度會大大加快,計劃今期將世界歷史上、下冊全授完。

三、教學目標

通過本學期歷史學科的學習,培養學生了解世界的能力,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比較中國與其它各國的差異,以此來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四、教材分析

上冊教材共分八個單元,上冊24課,下冊共五單元,合計25課,結合歷年會考要求,重點為近代史以後的內容。每課的內容多,知識點多,且容易混淆,要記憶的圖形也多,教師要教會學生理解,方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五、指導思想

本學期將根據學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貫徹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指導,以課改內容為樣板,以考試改革為突破口,加強常規教學的研究力度,切實深化九年級歷史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歷史課的教學着眼於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對世界有更深刻的瞭解,本學期主要學習世界歷史,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本學期的要求及力爭達到的目標:

1、深化對《歷史教學大綱》及現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學質量。抓好課堂45分鐘的教學效率,,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運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像、影片、模型多媒體,網絡等進行輔助性教學。

2、認真、積極參加市、縣教育局組織的各種教學進修活動,以充實自己的業務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3、具體中貫徹“全面性、系統性、準確性、綜合性、科學性、鞏固性”的原則。要做到精講精練,概念清楚明白,條理清楚,重點突出,難點講清,切實做到落實“三基”,打好基礎,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

4、抓好後進生的個別輔導工作,從端正其學習態度,積極參與課堂的讀、思、練活動,使其成績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

5、深入研究和領會畢業考試中各種題型的特點,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練習。如學習成績優良的學生重在抓他們的思維分析能,學習較困難者重點讓其掌握考綱所要達到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做到畢業考能順利通過。

6、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核心,積極探索教學形式和途徑的多樣化,充分利用人文景觀和歷史遺蹟,豐富歷史課堂內容。

7、以問題教學為抓手,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智能的核心是思維,思維的起點是問題,如何提出有質量的問題,是本學期課堂教學中沿着重要研究的方向。每一堂課提出的問題必須從教學目標的分類開始,由淺入深,思維有易到難,從思維的廣度、深度到靈活度螺旋上升。

七、複習過程

1、系統複習,夯實基礎

學業水平考試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才能靈活運用。要積累就要重視基礎。“萬變不離其宗”,掌握基礎知識是關鍵。縱觀近幾年的期末考試,無一不體現着基礎性的原則。為達到鞏固基礎、查找不足的目的,可採用一下集中方法:一是按照提綱的重點,在書中找出知識點;二是按照時間順序理出知識脈絡。三是每單元的主題,整理出單元知識結構表。

2、專題歸類,縱橫聯繫

根據每階段歷史發展特點整理出若干專題如世界歷史的資產階級革命史、美國史、資產階級改革史、文化史等專題;四是根據時政熱點,整理出一些新的專題,比如改革史專題、思想解放史專題等,經濟危機專題等。在單元複習、專題複習基礎上,找出歷史發展線索,探尋出歷史發展規律。然後以線帶點,迴歸課本,鞏固基礎知識點。

3、綜合模擬,查缺補漏

訓練可以把一切落在實處,但訓練的效果,又取決於訓練題的質量與數量,不能沒有選擇,更不能搞題海戰術。一是突出重要的主幹知識,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考試的知識點不是很多。因此,必須根據考試説明中要求的考試知識點及其能力目標要求,突出重要的主幹知識點就可以,一來便於減輕學生的負擔,而來便於學生正確把握知識、理解和運用三個層次的知識,幫助學生抓住主幹知識,在回答問題時也就心中有數了。二是複習過程中明確要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用不同的複習目標和方法,因材施教,加強針對性。

4、迴歸課本,考前複習

同時,在不同階段都應注重搞好試卷的講評工作,精細設計的試卷講評課,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大幅度的提高學習效率,提升能力。

總之,九年級歷史複習應該合理安排,緊扣考綱、教材,打牢基礎,理清知識脈絡,專題彙總,強化訓練,培養學生能力、技巧。在複習過程中,以教材為根本、以學生為主體是關鍵,我相信只要紮紮實實的搞好本階段的複習工作,就一定能獲得令人滿意的成果。

國中歷史下冊期末複習計劃 篇15

一、指導思想

認真學習和貫徹《官渡區骨幹教師培養基地實施意見(試行)》文件精神,切實落實官渡區中學歷史骨幹教師培訓任務、計劃,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不斷研修,以夯實自己的教育理論功底。培訓基地為我們的發展創設了很好的平台。我們要把握髮展的機遇,拓展學科專業視野,從各方面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成為一個學習型教師以及科研意識強、科研水平高的研究型的教師。現結合中學歷史學科教學特點與自身情況,制定個人研修計劃。

二、個人研修發展目標

1、加強教育教學實踐與研究,思考教育教學的現實問題,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問題。教學中不斷實踐,不斷探求、感悟、反思,使自己逐步成為研究型、開拓型教師。

2、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專業水平,豐富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素養,探求成功的教學模式,提升歷史教學科研能力,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

3、提高自己的課堂授課能力和創新能力,立足課堂,善於思考,“用活”和“活用”教材;積極探索新的課堂教學,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課堂教學風格。

4、加強理論學習與信息交流,在官渡區中學歷史骨幹教師培養基地qq羣裏定期交流自己的研修心得、教育隨筆、教學心得和教學案例。

5、加強課題研究,積極參與基地的課題研究,圍繞所研究的課題完成結題報告、研究論文,爭取每年發表2篇相關論文。

三、具體措施

1、認真按時參加區歷史骨幹教師培訓基地的集中培訓,並認真學習,做好筆記,積極發言,討論,反思。爭取每一次研修活動都有所收穫。向區學科帶頭人學習,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2、積極參加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相關教研活動,參加校內外教科研培訓活動,利用一切資源,多向同事學習,並積極走出去,向教育界名師尋經問寶,虛心學習,提升自我素質。努力探索和研究適合學生特點、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方法,和歷史教師共同探索教學中的難點問題和創新性問題。

3、積極參加基地的課題研究,用課題促進自己教研學習,增強教育科研能力。 結合實踐 ,堅持每天都有點滴收穫,圍繞基地的研究課題完成結題報告,積極撰寫論文,把自己的專題研究從實踐層面提升至理論層面,不斷提高論文質量,爭取每學期出2篇優秀論文。

4、在研修期間,充分利用培訓基地資源,與同行交流分享教育教學中的得失。認真抓住每個學習的機會,認真撰寫教育隨筆、教案、教學案例,在基地平台上發表相關文章。聽取專家講解解題思路,説精準的歷史語言,講透重點的例題,不斷豐富自己的內涵。積極向專家請教,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惑。利用好每次的學習機會。

5、勤奮刻苦努力學習,豐富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素養。 堅持認真學習專業知識的書籍,及教育教學理論書籍,廣泛閲讀充實自己,不斷給學生新信息、新知識,使課堂教學效果更好。 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日常工作中,積極創造精彩歷史課堂,積極上公開課,展示自己的教學成果,同時虛心接受同事的評價和建議,從而提高自己的課堂授課水平,踏踏實實地學習、工作。充分利用團隊優勢,開展集體備課,集體研討,互相學習提高教學實效。

6、在工作中對自己嚴格要求,決不鬆懈。用理論聯繫教學實踐,備好每堂課,課後有反思,敢於挑戰自我,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實驗。不斷學習成長,促進自身專業的提高發展。努力使自己向學習型、研究型的教師角色轉化。

7、在基地的教學實踐中認真聽課評課,積極備課。利用觀摩學習的機會,見賢思齊,相互交流,共同進步,努力提高。通過實踐反思再實踐的教學活動,研修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優化教學模式,豐富教學藝術。

國中歷史下冊期末複習計劃 篇16

一、學生狀況分析

七年級是起始階段年級,最大特點是:好動,好講,比較浮誇。七年級(2)、(3)班課堂比較活躍,絕大部分學生上課時能圍繞着老師思路轉,但有個別學生問題回答完畢後就會跑調,放出去就收不回來。七年級(1)班上課紀律較好,但思維不夠活躍。所以這個年級主要抓常規工作。

二、教材簡析

本學年講授第2冊中國歷史,主要以課為單位,第2冊中國歷史敍述我國隋朝至清朝的歷史,共22課,每課教學一課時,其中有的為彈性課,不做統一要求,可根據學生情況,靈活掌握。其餘課時除每單元安排一節活動課外,可靈活掌握,每課課文由引導框、正文、閲讀課文、圖、表、資料、註釋以及課文中動腦筋和課後練習,活動與探究等組成。其中正文緊扣教學大綱目標要求,可作為課堂教學應完成的基本任務。其餘內容,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與要求。

三、教學目標

七年級歷史教學要使學生增強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培養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四、重點工作及措施

(一)重點工作:

1、抓好起始年級的常規教育,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2、深化對課標及現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學質量。

3、積極參與課題研究,把信息技術與課堂激趣有效整合。

(二)措施:

1、抓好課堂45分鐘的效率,在教學中貫徹“全面性、系統性、準確性、綜合性、科學性、鞏固性”的原則。要做到精講精練,概念清楚明白,條理清楚,重點突出,難點講清,切實做到落實“三基”,打好基礎,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

2、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學生為本,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為探究性學習創造條件。

國中歷史下冊期末複習計劃 篇17

20__年新學期,本教研組決心繼續全面貫徹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新學年繼續開展新課程改革和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認真做好學校佈置的各項工作,紮實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提高我校歷史學科的教育教學質量。

一、指導思想

以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總結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實驗的成效,引導歷史教師反思課改現狀,研究解決課程實施中的問題,促進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化。引導教師增強課程意識,用好實驗教材,提高課堂學習的有效性,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發揮歷史學科課程改革指導組的作用,積極開展校本教研,激勵廣大教師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改善工作方式,提高專業水平。

二、主要工作

1、充分利用教研時間認真學習新課標和新課程改革的有關文件,總結交流新課改推行以來的經驗教訓。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和教學大綱以及師德規範,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理念.

2、完善教研組制度,落實常規工作。

1)開學初備課組定好教學進度和制定教學計劃。

2)本學期開課老師為校高級教師、骨幹教師、教研組長。

3)聽課制度:教齡不足3年教師:每週2節,每月8節;教研組長、班主任:每兩週3節,每月6節;其他教師:每週1節,每月4節。

4)作業和教案檢查分為期中和期末兩次檢查。

5)考試分期中和期末兩次。

3、抓好基礎年級歷史的教學工作,根據新課程改革精神,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積極研究大學聯考試題,充分發揮集體力量探討大學聯考方向,收集大學聯考信息,力爭使大學聯考成績再上一個新台階。認真做好會考、會考複習研討工作。引導教師從研究考試入手,做好信息交流與研究工作,找出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及時改進教學,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4、4-5月份:1)搞好歷史課第二課堂和校園文化活動,力求活潑新穎,多樣豐富,啟人心智。2)教師業務考試。

5、創建優秀教研組活動。期會考試左右時間教務處對教研組工作進行檢查督導,學期末開展評選活動。

6、完善教研組多媒體教學資料、教具的建設工作,要求全組教師儘快掌握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現代化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7、做好學校科研課題工作,鼓勵成員多學習多研究,多撰寫文章,並爭取出成果。

8、做好教研組期末總結工作。學期末每位老師寫一篇經驗總結論文。

國中歷史下冊期末複習計劃 篇18

一、指導思想:

着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弘揚中國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倡導教師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二、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及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進一步認清歷史前進的大趨勢和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樹立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的遠大理想,肩負起時代賦予的社會責任和崇高使命,當好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養。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七年級年級學生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每天都接觸社會,他們的一些想法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而他們受到年齡與知識的限制,社會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雖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會影響其行為。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社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應經常瞭解、分析學生的心理與思想狀況,以便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切實瞭解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真分析其學習狀況,發現其長短處,在此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從大多數同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同時也要兼顧兩頭。

四、教材分析: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中國歷史古代史部分,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為單位。課本按歷史時期或學習主題編寫了“單元回眸”,梳理基本線索,小結重要內容。書中還設計了一些開放性習題以及“暢想天地”等欄目,旨在啟發思維,提倡各抒己見,答案不求。

五、教學措施:

1.注重學科間知識的融合與滲透

在把握教材時,教師應從總體上突破原有學科之間的界限,使學生能在多學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學內容。在宏觀上,應保持合理的綜合結構;在微觀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學科知識間的合理滲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聯繫。

2.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倡導真正立足於學生髮展的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通過那些能夠帶給學生理智挑戰的教學;通過那些在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並豐富學生經驗系統的教學;通過那些能夠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的教學;通過那些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3.突出能力目標的主導

即強調學生思考能力、創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以能力目標為主導,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態度,創造融洽的教學環境,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始終圍繞能力目標的實現,努力探討用能力目標主導教學的途徑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識、能力和人格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六、教學進度安排:

七年級《歷史》課程設置為2課時/周,全學期約40課時,現將教學進度安排如下:

九月份:第一、二單元

十月份:第二單元

十一月份:第三單元

十二月份:第四單元

一月份:複習迎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ngxuan/w7ozw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