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工作計劃精選 >

2023年大班幼小銜接工作計劃(精選22篇)

2023年大班幼小銜接工作計劃(精選22篇)

2023年大班幼小銜接工作計劃 篇1

一、目的

2023年大班幼小銜接工作計劃(精選22篇)

為了使幼兒更早的感受國小學習的氣氛,更充分的瞭解小學生活,我班從本學期開學初開始進行小幼銜接的內容,準備在一年的時間裏,循序漸進地開展各項活動。

二、活動安排

1、參觀國小

1)開學初在一年級的國小生入學期間,帶幼兒參觀國小,使幼兒感受國小學習生活的氛圍,瞭解一年級學生開學初的表現。

2)下半學期再次參觀國小,幼兒瞭解國小的學習、生活環境和國小生的學習常規,感受到一年級國小生的變化,培養幼兒入國小的願望。

2、在日常生活中的培養

1)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能力幼兒能夠正確看書、寫字、掌握握筆姿勢,知道做事要有始有終,專心聽講,專心做事等。

2)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懂得簡單的營養知識,知道隨氣温的變化增減衣服,自覺喝水,學習整理自己的物品等。

3)培養幼兒良好的社會性培養幼兒自覺遵守紀律和各項常規、規則,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行為,有責任感,能夠承受小挫折,有集體榮譽感,願意為集體做事,能夠解決簡單的問題和困難等。

3、為上國小打基礎,學習簡單的知識

1)學習數數:雙數及單數數、倒數。

2)書寫20以內數字,進行20以內不進位不退位加減法。

3)認識鐘錶(正點、半點)知道一天的作息時間。

4)認識簡單的漢字,學習書寫自己的名字,學習漢語拼音

4、學前準備認識文具,學習整理書包。

5、諮詢活動下學期末,請國小老師向家長介紹國小的情況,針對家長關心的問題進行現場諮詢,建議家長做好哪方面的配合,幫助幼兒和家長平穩渡過過渡期。

6、國小生與幼兒座談下學期末,請去年的畢業生來園與幼兒座談,介紹自己的學習生活和自己的進步,激發幼兒的入學願望。

7、製作畢業紀念冊收集幼兒在園的活動照片和家長的祝賀信,園內統一製作。

8、召開畢業典禮下學期末召開畢業典禮,發畢業紀念冊,為幼兒在園的生活畫上完美的句號,留下美好的回憶。

大班幼兒於今年九月份將升入國小,將成為光榮、自豪的國小生。幼小銜接工作已到最後階段,在這最後一個學期裏,我們將更有計劃、有步驟更大力度地開展一系列幼小銜接教育活動,激發孩子們對國小生活的嚮往,做好順利進入國小的一切準備。

具體計劃如下:

1、適當調整課程時間和種類,增加語言、數學、英語的課程和學科技能,上課時間逐漸延長到35-40分鐘,多采用集體授課的形式,培養孩子有意注意的時間,多進行動口和動手的技能練習。

2、開展識字、拼音教學,並進行書寫練習,加強幼兒認知能力的培養。

3、調整户外活動時間,逐漸接近國小的上課時間和休息時間,課間休息時間讓孩子儘量自由活動,10分鐘後聽音樂進教室上課。

4、加強幼兒自理能力和責任心的培養,通過開展值日生工作、自己收拾書包、衣服等,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規則意識和完成任務的習慣。

5、加強普通話口語的練習,通過聽故事、唸詩歌、説繞口令等形式來提高幼兒的普通話口語表達能力。

6、繼續開展古詩閲讀活動,進行閲讀能力和閲讀興趣的培養。

7、介紹國小的有關情況,要求孩子們在園活動時有規律、守紀律、有禮貌;

8、增加精細操作、手工編織等活動,促進幼兒小肌肉羣的發展;

9、激發幼兒的觀察興趣、操作興趣,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10、通過日常教育,培養幼兒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11、適當佈置家庭作業,幫助孩子養成按時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

12、五月份開始,調整課室佈置,模仿國小的上課模式,幫助幼兒儘快適應國小生活。

2023年大班幼小銜接工作計劃 篇2

進入大班最後一個學期,孩子們的學習慾望更加強烈了,為了幫助幼兒順利渡過這段幼兒園與國小的銜接過渡時期,順利進入國小做好準備,我們大班組特制定了由幼兒園、家庭、國小多方互動的幼小銜接計劃,儘可能地縮小幼小銜接的縫隙。

一、師幼互動銜接。

(一)幼兒入學的心理準備。

1.創設心理氛圍。注意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氛圍,融洽的師生關係,寬鬆、愉快的學習氣氛,讓幼兒感到在一個文明、安全、和諧、愉快充滿愛與尊重的良好精神環境中生活,這對幼兒的發展將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2.創設心理環境。教學環境是幼兒的一個很重要的學習環境,注意改變活動室的佈局,將集中圍坐式的環境改變為小組排隊式的環境,讓幼兒在幼兒園裏感受到國小班級式教學環境,促進幼兒身心的發展。

(二)幼兒入學的學習準備。

1.注意水平的銜接。

幼兒階段的注意主要是無意注意,國小生上課時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有意識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師。針對這一變化,教師應重視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兒的注意水平。教師要慢慢減少教學活動的遊戲成分,逐漸把幼兒的無意注意發展為有意注意。可通過教師的要求,活動的規則,幼兒間的競爭來實現。

2.各項能力的銜接。

進入國小後,兒童的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將發生新的變化。幼兒由事事依賴父母逐漸過渡到事事獨立完成,這就要求我們要注重幼兒的獨立意識的培養、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因此要培養幼兒學習興趣、想象能力、良好的學習習慣、自我管理能力等,教給孩子有關學校生活的常規知識,要求孩子愛護和整理書包、課本、畫冊、文具等;學會削鉛筆、使用剪刀、鉛筆刀、橡皮和其它工具等。在教育活動中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大班的幼兒思維異常活躍,好奇心強,教學的內容要有適度的挑戰性。最後,加強紀律教育,上課不做小動作,堅持完成規定的任務。

3.知識點的銜接。

(1)前閲讀、前書寫的滲透: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閲讀、書寫環境;如:將活動室的物品註上漢字、活動室環境佈置圖文結合、以語言區為重點,精心設計製作有關讀寫方面材料供幼兒操作,為幼兒閲讀、書寫提供條件。

(2)數學方面的滲透:通過每次的數學活動、數學區域遊戲,對幼兒進行分類、統計、簡單運算、自編應用題的培養,提高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學習運用數學經驗解決問題,提高幼兒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二、幼小互動銜接。

做好幼小銜接工作,不光是幼兒園的任務,國小也應該做好銜接準備。因此,我們將與國小做好密切的聯繫工作,這是我們幼小銜接工作的一個縮小銜接縫隙的關鍵點。

(一)參觀國小。結合教學主題,我們將帶領幼兒定期參觀國小一年級的教學活動,在教育工作上做到銜接,在教育形式上還要逐步靠攏,使幼兒瞭解國小生的學習模式,瞭解國小生的一些活動,瀏覽國小生的作品等等,以引起幼兒入學的興趣,激發他們求學和爭當國小生的願望。

(二)教師介紹。邀請國小老師來園介紹,既要給幼兒介紹國小生的生活與學習,還要給家長們開展知識講座,介紹孩子入學的相關準備工作,讓家長進一步瞭解國小與幼兒園的不同,也能引起家長對幼小銜接的重視,從而更好地為孩子入學做好充分準備。

三、家園互動銜接。

從幼兒園生活到國小學習生活,對孩子來説是一個很大的轉折點,因此除了我們老師為幼兒做好各方面的銜接工作以外,與家長做好家園互動銜接,這也是縮小銜接縫隙的一個重要環節,要利用家長會、校訊通互動平台、家園聯繫冊等方式向家長宣傳和教育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長們能夠主動、積極的參與到此項工作中來,幫助孩子做好上國小的各項準備,除心理準備外還需要多方面的準備,如:

(一)物質準備,家長要陪孩子購買必需的學習用品,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選擇適當的時間,和孩子一起購買,這樣可以激發孩子上國小的慾望期盼;

(二)飲食習慣的準備,幼兒園有餐點時間,上國小後沒有課間餐點,所以家長應逐漸養成兒童按時進餐,尤其是早餐要吃飽、吃好;

(三)作息習慣的準備,培養孩子早睡早起的習慣,在孩子入國小前的暑假逐漸減短午睡時間,晚飯後陪孩子完成一些學習上的任務,讓孩子養成晚上做家庭作業的習慣;

(四)知識水平的準備,讓家長及時瞭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銜接方面所存在的問題,準確把握自己的孩子當前的發展水平和狀況,並對其進行專門的教育和訓練等等。

家園互動銜接促使孩子們能夠為上國小做好充分的準備,使每一個孩子都能順利的從幼兒園過渡到國小的學習與生活。

四、具體銜接行動。

二月份:制訂幼小銜接計劃。

三月份:

1.開展主題教學活動《走近國小》,組織幼兒參觀國小;

2.召開家長會。

四月份:

1.逐漸延長集體教學時間;

2.縮短遊戲時間。

五月份:

1.改變教學模式;

2.幼兒學習背書包上幼兒園,培養自我管理能力;

3.家長開放日活動,互動交流幼小銜接的改進措施。

六月份:

1.召開班級家委會會議,為班級出謀劃策,起到帶頭作用;

2.開展《離園倒計時》的主題教學活動;

3.做好“暑期拼音班”的宣傳工作。

通過家、校、園多方面地共同努力,多方位地互動銜接,相信我們的孩子一定會獲得身心全面的入學準備,以充足的體力迎接即將開始的嶄新生活。

2023年大班幼小銜接工作計劃 篇3

幼兒升入大班,擺在他們面前的必由之路是升入國小,怎樣使幼兒順利適應國小的學習與生活,搞好幼小銜接工作,是大班學習階段的教育重點。

對幼兒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社會性適應與學習適應教育,促進幼兒在入學前具有良好的心理準備,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減緩兩個學段的坡度,不搞知識的超前而重探索能力的培養,使幼兒園教育與國小教育形成無間隙整體,這是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的實質所在。因此,幫助幼兒走好從幼兒園到國小這個“坡度”,為孩子順利適應國小的學習與生活,是幼小銜接工作的重點。

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我管理能力,是我們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的切入點,家園合作是我們做好銜接工作的有效途徑。我們將以新教材為主要教育內容並適當搞好教學補充,以確保教育措施、方法達到預期的目標。其具體工作計劃如下:

一、幼兒入學的心理準備

首先,注意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氛圍,融洽的師生關係,寬鬆,愉快的學習氣氛,讓幼兒感到在一個文明,安全,和諧,愉快充滿愛與尊重的良好精神環境中生活,這對幼兒的發展將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其次,注意改變活動室的佈局,將集中圍坐式的環境改變為分隔式區域型環境,讓幼兒在幼兒園裏感受到國小班級式教學環境,促進幼兒身心的發展。組織幼兒到國小去參觀國小生升旗儀式,早操活動、課間活動,把他們帶進國小生的課堂,參觀國小生的學習,課間活動等,從而激發他們上學的慾望。回園後我們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指導。

再次,進入國小後,兒童的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將發生新的變化。幼兒由事事依賴父母逐漸過渡到事事獨立完成,因此,培養大班幼兒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十分重要。

最後,加強紀律教育。幼兒入學前應具備的心理準備方面要有強烈的求知需要,能控制衝動,上課不做小動作,堅持完成規定的任務。

二、幼兒入學的知識準備。

重點做好三個銜接。

1、注意水平的銜接。

幼兒階段的注意主要是無意注意,國小生上課時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有意識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師。針對這一變化,教師應重視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兒的注意水平。教師要慢慢減少教學活動的遊戲成分,逐漸把幼兒的無意注意發展為有意注意。可通過教師的要求,活動的規則,幼兒間的競爭來實現。

2、思維能力的銜接。

學習活動説到底是一種思維活動,學習成績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學生思維能力的高低。為幼兒入學作準備,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思維能力的準備,即學習活動中不僅有感知、記憶的過程,更要有歸納、概括、推理活動的參與。從“拉動幼兒發展”的角度出發,精心策劃教學活動,因為大班幼兒思維異常活躍,好奇心強,教學的內容要有適度的挑戰性。

3、知識點的銜接。

在大班要不要教幼兒學習國小知識?教師應根據幼兒學習的特點和願望,把握分寸。如:語言課上和幼兒玩一些口語化的、感受四聲的語音遊戲。根據漢字、字母、數字的基本筆畫進行前書寫練習。幼兒上學後如果掌握一些零星的知識,上學後容易引起認知共鳴,產生強烈的上學願望。

做好以上三方面的幼小銜接,教師要當作重要任務,切實完成。

三、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的具體措施。

幼兒園、學校的教育沒有家庭教育和社會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難以真正影響和實施。因此,為增加“銜接”工作的實效性,做好家長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和教育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長們能夠主動、積極的參與到此項工作中來。從而讓大班的家長們能夠初步瞭解並充分意識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國小前的各種準備工作,除了物質上的,更重要的是身體和心理方面的各種準備,並能夠讓這些家長有針對性的為自己的孩子進行各種有目的性的訓練和培養。

2、利用家園共育欄目,向家長們宣傳和溝通本班在幼小銜接方面所開展的每一項工作,並向家長們提出一些相應的要求,如要求家長配合幼兒園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某項具體的任務,這樣做的目的,一可以培養幼兒做事的效率性,為入國小的學習提供在時間上的保證;二可以培養幼兒責任性,使幼兒進入國小的學習能夠堅持有始有終,以防出現在學習上的虎頭蛇尾。

3、利用家園聯繫冊、家長來園接送幼兒、電話交談等形式,與家長及時溝通和交流,使家長們能夠及時瞭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銜接方面所存在的問題,準確把握自己的孩子當前的發展水平和狀況,並對其進行專門的教育和訓練,使家園能更進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個孩子都能順利的從幼兒園過渡到國小的學習與生活。

四、加強與國小的聯繫與交流

1、改變以往的一些習慣做法,帶幼兒去國小觀摩,從單一的觀摩國小的教學活動,可以涵蓋到觀摩國小的各種活動、環境佈置、校舍面貌等,從而進一步的激發幼兒嚮往對國小的學習生活,更進一步的培養幼兒入國小的興趣。

2、通過圖片、資料、電教等各種教育形式,幫助幼兒認識入國小後的學習與生活。

3、注意對大班幼兒在書寫,閲讀等方面的良好習慣的培養;適時調整大班幼兒的生活作息時間表,使幼兒能夠逐步適應國小學習與生活的節奏。

4、認真做好幼小銜接各項工作的資料收集、整理、歸檔工作。

2023年大班幼小銜接工作計劃 篇4

進入大班最後一個學期,孩子們的學習慾望更加強烈了,為了幫助幼兒順利渡過這段幼兒園與國小的銜接過渡時期,順利進入國小做好準備,我們大班組特制定了由幼兒園、家庭、國小多方互動的幼小銜接計劃,儘可能地縮小幼小銜接的縫隙。

一、師幼互動銜接。

(一)幼兒入學的心理準備。

1、創設心理氛圍。注意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氛圍,融洽的師生關係,寬鬆、愉快的學習氣氛,讓幼兒感到在一個文明、安全、和諧、愉快充滿愛與尊重的良好精神環境中生活,這對幼兒的發展將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2、創設心理環境。教學環境是幼兒的一個很重要的學習環境,注意改變活動室的佈局,將集中圍坐式的環境改變為小組排隊式的環境,讓幼兒在幼兒園裏感受到國小班級式教學環境,促進幼兒身心的發展。

(二)幼兒入學的學習準備。

1、注意水平的銜接。

幼兒階段的注意主要是無意注意,國小生上課時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有意識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師。針對這一變化,教師應重視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兒的注意水平。教師要慢慢減少教學活動的遊戲成分,逐漸把幼兒的無意注意發展為有意注意。可通過教師的要求,活動的規則,幼兒間的競爭來實現。

2、各項能力的銜接。

進入國小後,兒童的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將發生新的變化。幼兒由事事依賴父母逐漸過渡到事事獨立完成,這就要求我們要注重幼兒的獨立意識的培養、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因此要培養幼兒學習興趣、想象能力、良好的學習習慣、自我管理能力等,教給孩子有關學校生活的常規知識,要求孩子愛護和整理書包、課本、畫冊、文具等;學會削鉛筆、使用剪刀、鉛筆刀、橡皮和其它工具等。在教育活動中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大班的幼兒思維異常活躍,好奇心強,教學的內容要有適度的挑戰性。最後,加強紀律教育,上課不做小動作,堅持完成規定的任務。

3、知識點的銜接。

(1)前閲讀、前書寫的滲透: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閲讀、書寫環境;如:將活動室的物品註上漢字、活動室環境佈置圖文結合、以語言區為重點,精心設計製作有關讀寫方面材料供幼兒操作,為幼兒閲讀、書寫提供條件。

(2)數學方面的滲透:通過每次的數學活動、數學區域遊戲,對幼兒進行分類、統計、簡單運算、自編應用題的培養,提高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學習運用數學經驗解決問題,提高幼兒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二、幼小互動銜接。

做好幼小銜接工作,不光是幼兒園的任務,國小也應該做好銜接準備。因此,我們將與國小做好密切的聯繫工作,這是我們幼小銜接工作的一個縮小銜接縫隙的關鍵點。

(一)參觀國小。結合教學主題,我們將帶領幼兒定期參觀國小一年級的教學活動,在教育工作上做到銜接,在教育形式上還要逐步靠攏,使幼兒瞭解國小生的學習模式,瞭解國小生的一些活動,瀏覽國小生的作品等等,以引起幼兒入學的興趣,激發他們求學和爭當國小生的願望。

(二)教師介紹。邀請國小老師來園介紹,既要給幼兒介紹國小生的生活與學習,還要給家長們開展知識講座,介紹孩子入學的相關準備工作,讓家長進一步瞭解國小與幼兒園的不同,也能引起家長對幼小銜接的重視,從而更好地為孩子入學做好充分準備。

三、家園互動銜接。

從幼兒園生活到國小學習生活,對孩子來説是一個很大的轉折點,因此除了我們老師為幼兒做好各方面的銜接工作以外,與家長做好家園互動銜接,這也是縮小銜接縫隙的一個重要環節,要利用家長會、校訊通互動平台、家園聯繫冊等方式向家長宣傳和教育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長們能夠主動、積極的參與到此項工作中來,幫助孩子做好上國小的各項準備,除心理準備外還需要多方面的準備,如:

(一)物質準備,家長要陪孩子購買必需的學習用品,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選擇適當的時間,和孩子一起購買,這樣可以激發孩子上國小的慾望期盼;

(二)飲食習慣的準備,幼兒園有餐點時間,上國小後沒有課間餐點,所以家長應逐漸養成兒童按時進餐,尤其是早餐要吃飽、吃好;

(三)作息習慣的準備,培養孩子早睡早起的習慣,在孩子入國小前的暑假逐漸減短午睡時間,晚飯後陪孩子完成一些學習上的任務,讓孩子養成晚上做家庭作業的習慣;

(四)知識水平的準備,讓家長及時瞭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銜接方面所存在的問題,準確把握自己的孩子當前的發展水平和狀況,並對其進行專門的教育和訓練等等。

家園互動銜接促使孩子們能夠為上國小做好充分的準備,使每一個孩子都能順利的從幼兒園過渡到國小的學習與生活。

2023年大班幼小銜接工作計劃 篇5

“幼小銜接”問題廣泛涉及到家庭、幼兒園、國小等教育機構,並直接關係到兒童的健康成長,所以“幼兒園與國小的研究”這一課題所獲得的成果對當前有重大現實意義。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不是單方面因素就能解決的,需要調動各方面因素一起做好以下準備。

◆一、幼兒本身應做好以下準備:

1、生理準備:

進入國小後,兒童的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都將發生新的變化,幼兒由事事依賴父母逐漸過渡到事事獨立完成,因此,即將進入國小的幼兒應該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1)具有良好文明的進餐、睡眠、排泄、盥洗等衞生習慣。

2)能自己整理自己的儀表,注意保持儀表整潔。

3)會動手整理好自己的物品(書包、鉛筆盒等)

4)瞭解身體主要器官及自身生長的需要,掌握自我保健的有關常識和簡單方法。能沉着地處理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

2、心理準備:

目前,人們關注的主要是大、中、國小生的心理素質教育,而對於幼兒園如何進行心理素質教育的研究還很少,對於即將離開幼兒園進入國小的幼兒來説,這是他們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他們由事事依賴父母逐漸過渡到事事獨立完成,所適應的以遊戲為主要形式的活動改變為學習為主要形式的活動,課後還要預習、複習功課或做作業。因此,幼兒入學前一定要具備一定的心理準備。

1)要有強烈的求知需要,我們將安排各種以探索為主的活動,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大膽操作,將問題拋給幼兒,發展大班幼兒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有一定的抑制控制能力,能控制衝動,上課不做小動作,堅持完成規定的任務。許多研究都表明兒童的心理理倫和抑制控制之間存在關係。抑制控制能力的訓練不僅能提高兒童的抑制控制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兒童對心理狀態的認識能力,這説明兒童的抑制控制能力可促進兒童心理理論的發展。我們將從遊戲、日常生活入手,培養幼兒的一致性、堅持性,培養幼兒的抑制控制能力。

3)應具有初步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和一定的想象力,“做中學”理論活動中有兩個環節“猜測或假設”和“記錄試驗過程”對促進幼兒的思維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猜測或假設”有助於激活幼兒的思維。動手前,先動腦,幼兒的思維會處於一種激活狀態,這無疑能對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次,在探索猜測和實驗結果是否一致的過程中,幼兒學會了思考。所以我們應着重引導幼兒去猜測,去假設以及引導幼兒記錄試驗過程,幼兒思維的抽象、概括水平因此會獲得發展。

4)應具備一定的社會交往能力。因為在社會交往中,兒童會接觸到不同的想法和觀念,注意自己和他人的願望、信念等心理狀態,並對這些心理狀態進行思考。即將進入國小的孩子們更應該加強幼兒的社會交往和言語交流,多向幼兒使用心理狀態的詞語。如:想要、希望、認為、覺得、記得、忘記等。

◆認識幼兒園與國小生活的不同:

第一、正確認識幼兒園與國小的主要差異第一,生活環境的變化。幼兒園的活動室,一般佈置得美觀、形象和富有兒童情趣,不僅有豐富的物質環境,而且包括和諧的心理環境。而國小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對幼兒缺乏吸引力,而操場上的運動器械低年級享用機會較少,必然使幼兒感到枯燥。

第二,生活內容的變化。國小學習是社會義務,是國小生的主要活動,不論對所學的課程是否感興趣,孩子都要根據國家統一規定的教學大綱來學好所規定的課程。所以我們老師和家長就要努力地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

第三,師生關係的變化。幼兒教師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兒並參加到幼兒生活的各項活動之中,師生之間形成了和諧、親密的氣氛。而國小教師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對學生生活關心機會較少,師生個別接觸時間少,新入學的幼兒可能感到壓抑和生疏。

第四,教學方法的變化。幼兒園教學具有直觀性、趣味性和多樣性的特點,是在玩中學,學中玩。而國小強調系統文化知識教育和讀寫、算術等基本技能的訓練,這需要勤奮刻苦才能完成學習任務。

以上幾方面説明,幼兒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些變化將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才能科學地從生理、心理、行為習慣等方面為孩子做好入學前的準備。

◆老師怎麼做?

第一、培養幼兒規則意識,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我們可以通過日常生活活動,培養幼兒理解每個活動的規則,幫助幼兒掌握執行規則的能力,鼓勵幼兒在活動中發現規則,及沒有規則帶來的後果(破壞圖書等)。

第二、培養幼兒的責任感

老師要讓幼兒認識任務的含義,意識到老師或成人信任你,才給你佈置任務,培養幼兒樂意接受任務的意識,並且幫助他們在實踐中學習並掌握完成任務的本領。

第三,培養獨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要給幼兒鍛鍊的機會,讓他們獨立完成老師佈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特別要注意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和勞動觀念。請家長配合幼兒園的目標要求,培養幼兒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掃地、揀菜等。

第四、培養幼兒大膽與人交往的能力

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應從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學會謙虛、有禮貌,不大聲喧譁,不與小夥伴搶玩具等等。這些事情看起來很小,但卻有利於創造友好合作的氛圍,有利於增強孩子們的交往能力。家長們也應多讓自己的孩子與不同年齡的孩子交往,多帶孩子走出家門,廣泛結交夥伴,讓孩子成為一個樂於交往和善於交往的人。

第五、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幼兒園是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好場所。我們應該主動從幼兒學習生活的細節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難題時怎麼辦?如何收拾玩具及學習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時,讓孩子學會準確表達自己的意見,能夠妥善地解決同伴之間的矛盾。在活動中,特別是自由活動,嘗試着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去解決問題。

第六、進行安全意識教育,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離開幼兒園,走進國小,孩子更多面對的是複雜的社會大環境,會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師就更應該教孩子很好地保護自己,例如告訴孩子,不隨便與陌生人説話,遇到困難如何求助等等。另外,還要教育他們懂得和遵守交通規則,注意自身安全。

第七、加強幼兒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為了消除幼兒入學後對環境的陌生感,幼兒老師可以對教學做相應的調整。可以適當減少孩子活動、遊戲的時間,也可以讓孩子與國小生交流,觀察他們做作業的情況,從而激發孩子愛上國小的強烈願望。這樣,從思想、習慣和認識技能上逐步過渡,孩子入學後,就比較容易適應學校環境。

◆家長的積極配合,家長應做好以下準備:

對於幼兒園佈置的任務,家長應積極配合完成,家長應該協助教師逐步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每天回家後應先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第二天能將作業及時的交給老師。家長應為幼兒設置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將幼兒房間的玩具慢慢收起來,置辦寫字枱、書架、枱燈等,給幼兒創設一個學習的環境。

一、激發孩子對新校園的嚮往之情。一般説來,孩子到了六、七歲的年齡,心理和身體各個方面都基本上具備了接受國小教育的條件。這一階段,由於環境、家庭、學校的影響,兒童開始羨慕國小生的生活,羨慕新書本、新書包、新鉛筆盒,羨慕紅領巾等。兒童心理的發展和客觀環境的影響,使他們產生了上學讀書的強烈願望,時時刻刻流露出要成為一名國小生的美好情懷。此時,作為家長應該細心體察孩子的情緒和心態,和孩子一道,以滿腔熱情來迎接他們的新生活。比如,夫婦倆一起故意用羨慕的口吻對孩子説:“田田長大了,真了不起,馬上就要成為一名國小生了。”讓孩子產生當國小生的光榮感、自豪感。再如,利用節假日或散步的機會,帶着孩子到校園轉一轉,熟悉熟悉環境,乘機誘導孩子:“這所學校多美麗,多幹淨呀!這裏的老師可有學問啦,他們教小朋友認字、數數、唱歌、跳舞、學知識。在這裏讀書,你也會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樣變得更加聰明、能幹。”再如,當孩子拿着書,纏着你講故事時,你乘機告訴他:“等你上學了,自己就能讀故事了。到那時,你就可以當爸爸、媽媽的老師,可以講故事給爸爸、媽媽聽了。”以此來培養孩子對學校的嚮往之情和渴望獲得知識的熱情。幹萬不要隨便嚇唬孩子:“你再調皮,等上了學,讓老師好好整你!”等等,諸如此類的語言會使孩子未入學校就產生恐懼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礙。

二、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人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我們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學了,還要一口一口給他餵飯;作業做完了,總是親自幫他訂正錯誤;進出們總是幫着孩子整理書包。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如此這般,做父母的的確很辛苦,可孩子卻越養越無能了。我們知道,孩子在幼兒園裏,過的是一種集體生活,整天都有老師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難,如穿衣服、繫鞋帶等,會及時得到老師的及時幫助。進入國小後,孩子過的是一種相對獨立的學習生活,像繫鞋帶,上廁所,準備學習用品等問題,都得靠孩子自已,孩子動作慢,能力差,勢必會影響他的學習。我從多年帶班的實踐中發現,國小階段,學習成績優秀的總是那些能力強的學生。可見,為了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筆者建議家長們謹記:孩子能做和應該做的事情,應讓孩子自己去做。家長要幫助他們在實際行動中克服困難,而不要代替他們克服困難,當孩子遇到困難時,要不斷給予鼓舞,使其具有較強的信心和決心,以至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此外,還要在克服困難的方法和技術上給予適當的指導,讓孩子掌握克服困難的技巧,少走彎路。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應該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留給兒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指導他學會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器物,學會穿衣、洗臉、疊被、整理房間、端飯、擦桌子、掃地等小事。

三、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幼兒教育是在遊戲和活動中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學方式表現出很強的趣味性,容易吸引孩子,而國小教育是有一定的教學任務的,教師是有系統、有步驟地進行教學的,與幼兒園教育相比,知識性較強。剛入國小的孩子心理上的幼稚性,依賴性,行為上的無意性仍然很突出,不能很快地適應國小生活,給學習帶來一些困難。例如,我們發現有這樣一些學生,剛入學幾天,因好奇心強,上學特別積極,渾身是勁,可是沒過多久,熱情就冷淡了,特別想念幼兒園,哭着要上幼兒園,不願意上學。這就是我們國小教育中常見的“戀園”現象。“戀園”現象表明這部分孩子不能很好地適應國小生的學習生活,還在懷念幼兒園的生活方式。此時,做家長的千萬不要置之不理,或者把孩子大罵一頓,而應該關心孩子,關注孩子的點滴變化,靜心耐心教育、引導孩子,從心理上和思想上與孩子取得溝通,幫助孩子調整心態,調節生活規律。可以帶他去幼兒園看看,請教過他的幼兒園老師做做思想工作;可以跟孩子談談心,瞭解他遇到的困難,幫他解決困難;還可以講講身邊同齡孩子的故事,或者童話故事,為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增強信心。

四、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濃厚的學習興趣、正確的學習方法一樣,在學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孩子一旦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將受益終身。

1、養成課前準備的好習慣告訴孩子,上課之前要打兩次鈴,第一次是預備鈴,聽到預備鈴,要趕緊進教室,把上課用的書、本子、筆拿好,並擺放整齊,不用的東西,不要放在桌上,然後,安安靜靜的坐着等老師來上課。第二次是上課鈴,打了上課鈴,老師就要給小朋友們上課了。上學前,家長可在家進行模擬表演。

2、養成正確的坐寫姿勢。正確的坐姿應該是:身子上半部坐直、頭部端正,目視前方,兩手隨意放在身體兩側,兩腿平放,胸膛挺起。告訴他們,不要趴在桌上,或者翹腳架腿。因為良好的坐姿有利於骨骼生長,有利於身體健康。我們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提前教孩子認字、寫字,往往忽視了孩子寫字的姿勢。“先入為主”,壞習慣形成了,就很難糾正。錯誤的寫字方法,既影響字體美觀,又影響寫字速度,還影響孩子的小肌肉和骨骼的發育。正確的寫字姿勢包括三方面:(1)、坐姿正確,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身體直,頭正,肩平,腿平。(2)、執筆姿勢正確,大拇指和食指夾住筆桿,其餘三指托住,筆桿向後稍斜,靠在虎口處。(3)、做到“三個一”: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子一拳;手離筆尖一寸。

3、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要防止三種讀書現象。一是“唸經書”,就是眼睛看着別處,和尚唸經似的,有口無心;二是“看時書”,就是讀書時老是看時間,你讓我讀半小時,我就讀半小時,看看時間到了沒有;三是“數量書”,就是讀書的遍數為標準,你讓我讀三遍,我就讀三遍,讀一遍數一遍。這三種讀書都是沒有質量的讀書。教育孩子讀書時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也就是邊讀,邊看,邊思考。低年級課文大多圖文並茂,讀讀課文,看看圖,圖文對照想一想,讀書就有效率,有質量。一二年級讀書要以朗讀為主,用普通話朗讀,口齒要清楚,聲音要響亮,不漏字、添字,不讀錯字,不讀破句子。長期培養,可以提高孩子對語言感受的敏鋭性。

4、養成良好的交際習慣。要告誡兒童學會傾聽,別人説話時,不能心不在焉,要專心致志地聽,瞭解對方説話的主要內容和意思;學會講普通話,聲音適度,口齒清楚,語速適中,使對方能聽懂自己要表達的意思;與別人交談,態度要自然、大放、有禮貌讀國小,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轉折,隨着角色、要求和家長期望值的改變,孩子產生了諸多的不適應。而家庭不正確的教養方式,更加劇了這種不適應。

◆課程設置特點:1、儘可能嚴格按照國小模式,上課時間,課間10分鐘等。2、勞逸結合,每天提醒幼兒看課程表,做好預習複習工作。3、開設圖書館和閲覽室。

一、培養正確的坐寫姿勢。正確的寫字姿勢包括三方面:1、坐姿正確,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身體直,頭正,肩平,腿平。2、執筆姿勢正確,大拇指和食指夾住筆桿,其餘三指托住,筆桿向後稍斜,靠在虎口處。3、做到“三個一”: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子一拳;手離筆尖一寸。

二、複習拼音,學習橫豎撇捺簡單的筆畫筆順。

三、正確的書寫筆畫筆順。從基本的橫撇點捺開始學。

2023年大班幼小銜接工作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幼兒園大班升入國小、國小六年級升入國中是教育過渡的關鍵時期,具有承上起下的作用。銜接過渡的成功與否對義務教育質量影響很大,但又是被不少學校所忽視的一個薄弱環節。因此,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對幼國小段的銜接教育進行研究探索,提高認識,摸清情況,掌握規律,是學生進入新的學習階段後儘快適應不同階段教育、高標準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大面積提高教育質量的現實要求。

二、工作目標

1.重視銜接工作,建立形成一套相應的制度,並將此項工作作為學校的常規工作,列入每學期的工作計劃。

2.每學期都能開展相應的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活動。

3.通過活動,使各學段教師瞭解其它學段學生的行為習、心理特點和學校的教育目標、要求、方法、風格等,從而使處於銜接年級的教師能有意識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和管理風格接近相鄰學段、主動適應學生特點,為學生儘快適應新學段的學習生活打好基礎。

4.通過活動,使學生能順利過渡,從生活、活動、學習、心理等方面較好地適應新的學習環境,減少國小一年級和國中一年級的學困生和後進生的比例。

5.以課題形式開展研究,積累材料,豐富理論,形成報告、論文等研究成果。

三、具體的幼小銜接工作計劃如下:

(一)期初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和教育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長們能夠主動配合幼兒園,並能積極的參與到此項工作中來。

(二)利用家園共育欄目,向家長們宣傳和溝通本班在幼小銜接方面所開展的每一項工作,並向家長們提出一些相應的要求,如要求家長配合幼兒園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某項具體的任務,這樣做的目的,一可以培養幼兒做事的效率性,為入國小的學習提供在時間上的保證;二可以培養幼兒責任性,使幼兒進入國小的學習能夠堅持有始有終,以防出現在學習上的虎頭蛇尾。

(三)加強教師之間的溝通和相互間的聯繫。這種溝通和聯繫,除了要加強本園大班老師之間的,同是還要加強與國小一年級老師之間的以及與家長之間的相互溝通和聯繫。這樣做的目的旨在能夠及時的探討在具體操作上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和問題,尤其是對教學大綱內容上的銜接進行探討和研究。

(四)改變以往的一些習慣做法,帶幼兒多次去國小觀摩,從單一的觀摩國小的教學活動,可以涵蓋到觀摩國小的各種活動、環境佈置、校舍面貌等,從而進一步的激發幼兒嚮往對國小的學習生活,更進一步的培養幼兒入國小的興趣。

(五)建立家長活動小組。讓家長自行或幼兒園幫助,與已進入一年級學習的本園畢業生聯繫,並結成相應的對子,加強家長們之間的互相交流和溝通,從而讓大班的家長們能夠初步瞭解並充分意識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國小前的各種準備工作,除了物質上的,更重要的是身體和心理方面的各種準備,並能夠讓這些家長有針對性的為自己的孩子進行各種有目的性的訓練和培養。

(六)請已上一年級的本園畢業生來園,向大班幼兒講述國小生的各種生活,以自己的親身體會和感覺,為大班的孩子上一課,因為同年齡孩子之間的溝通是非常之必要的。

(七)組織大班幼兒進行國小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表演賽,並注意對大班幼兒在書寫,閲讀等方面的良好習慣的培養。

(八)適時調整大班幼兒的生活作息時間表,使幼兒能夠逐步適應國小學習與生活的節奏。

(九)向大班幼兒家長進一步宣傳和教育,如何做好孩子的幼小銜接工作——開辦大班年齡段家長學校。

(十)利用家訪、家長來園接送幼兒、電話交談等形式,與家長及時溝通和交流,使家長們能夠及時瞭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銜接方面所存在的問題,準確把握自己的孩子當前的發展水平和狀況,並對其進行專門的教育和訓練,使家園能更進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個孩子都能順利的從幼兒園過渡到國小的學習與生活。

(十一)認真做好幼小銜接各項工作的資料收集、整理、歸檔工作。

四、具休活動

20xx年10月 幼小銜接講座

20xx年4月 問卷調查

20xx年5月 國小幼兒園聯合教研活

2023年大班幼小銜接工作計劃 篇7

“幼小銜接”問題廣泛涉及到家庭、幼兒園、國小等教育機構,並直接關係到兒童的健康成長,所以“幼兒園與國小的研究”這一課題所獲得的成果對當前有重大現實意義。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不是單方面因素就能解決的,需要調動各方面因素一起做好以下準備。

◆一、幼兒本身應做好以下準備:

1、生理準備:

進入國小後,兒童的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都將發生新的變化,幼兒由事事依賴父母逐漸過渡到事事獨立完成,因此,即將進入國小的幼兒應該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1)具有良好文明的進餐、睡眠、排泄、盥洗等衞生習慣。

2)能自己整理自己的儀表,注意保持儀表整潔。

3)會動手整理好自己的物品(書包、鉛筆盒等)

4)瞭解身體主要器官及自身生長的需要,掌握自我保健的有關常識和簡單方法。能沉着地處理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

2、 心理準備:

目前,人們關注的主要是大、中、國小生的心理素質教育,而對於幼兒園如何進行心理素質教育的研究還很少,對於即將離開幼兒園進入國小的幼兒來説,這是他們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他們由事事依賴父母逐漸過渡到事事獨立完成,所適應的以遊戲為主要形式的活動改變為學習為主要形式的活動,課後還要預習、複習功課或做作業。因此,幼兒入學前一定要具備一定的心理準備。

1)要有強烈的求知需要,我們將安排各種以探索為主的活動,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大膽操作,將問題拋給幼兒,發展大班幼兒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有一定的抑制控制能力,能控制衝動,上課不做小動作,堅持完成規定的任務。許多研究都表明兒童的心理理倫和抑制控制之間存在關係。抑制控制能力的訓練不僅能提高兒童的抑制控制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兒童對心理狀態的認識能力,這説明兒童的抑制控制能力可促進兒童心理理論的發展。我們將從遊戲、日常生活入手,培養幼兒的一致性、堅持性,培養幼兒的抑制控制能力。

3)應具有初步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和一定的想象力,“做中學”理論活動中有兩個環節“猜測或假設”和“記錄試驗過程”對促進幼兒的思維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猜測或假設”有助於激活幼兒的思維。動手前,先動腦,幼兒的思維會處於一種激活狀態,這無疑能對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次,在探索猜測和實驗結果是否一致的過程中,幼兒學會了思考。所以我們應着重引導幼兒去猜測,去假設以及引導幼兒記錄試驗過程,幼兒思維的抽象、概括水平因此會獲得發展。

4)應具備一定的社會交往能力。因為在社會交往中,兒童會接觸到不同的想法和觀念,注意自己和他人的願望、信念等心理狀態,並對這些心理狀態進行思考。即將進入國小的孩子們更應該加強幼兒的社會交往和言語交流,多向幼兒使用心理狀態的詞語。如:想要、希望、認為、覺得、記得、忘記等。

◆認識幼兒園與國小生活的不同:

第一、正確認識幼兒園與國小的主要差異第一,生活環境的變化。幼兒園的活動室,一般佈置得美觀、形象和富有兒童情趣,不僅有豐富的物質環境,而且包括和諧的心理環境。而國小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對幼兒缺乏吸引力,而操場上的運動器械低年級享用機會較少,必然使幼兒感到枯燥。

第二,生活內容的變化。國小學習是社會義務,是國小生的主要活動,不論對所學的課程是否感興趣,孩子都要根據國家統一規定的教學大綱來學好所規定的課程。所以我們老師和家長就要努力地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

第三,師生關係的變化。幼兒教師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兒並參加到幼兒生活的各項活動之中,師生之間形成了和諧、親密的氣氛。而國小教師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對學生生活關心機會較少,師生個別接觸時間少,新入學的幼兒可能感到壓抑和生疏。

第四,教學方法的變化。幼兒園教學具有直觀性、趣味性和多樣性的特點,是在玩中學,學中玩。而國小強調系統文化知識教育和讀寫、算術等基本技能的訓練,這需要勤奮刻苦才能完成學習任務。

以上幾方面説明,幼兒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些變化將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才能科學地從生理、心理、行為習慣等方面為孩子做好入學前的準備。

◆老師怎麼做?

第一、培養幼兒規則意識,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我們可以通過日常生活活動,培養幼兒理解每個活動的規則,幫助幼兒掌握執行規則的能力,鼓勵幼兒在活動中發現規則,及沒有規則帶來的後果(破壞圖書等)。

第二、培養幼兒的責任感

老師要讓幼兒認識任務的含義,意識到老師或成人信任你,才給你佈置任務,培養幼兒樂意接受任務的意識,並且幫助他們在實踐中學習並掌握完成任務的本領。

第三,培養獨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要給幼兒鍛鍊的機會,讓他們獨立完成老師佈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特別要注意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和勞動觀念。請家長配合幼兒園的目標要求,培養幼兒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掃地、揀菜等。

第四、培養幼兒大膽與人交往的能力

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應從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學會謙虛、有禮貌,不大聲喧譁,不與小夥伴搶玩具等等。這些事情看起來很小,但卻有利於創造友好合作的氛圍,有利於增強孩子們的交往能力。家長們也應多讓自己的孩子與不同年齡的孩子交往,多帶孩子走出家門,廣泛結交夥伴,讓孩子成為一個樂於交往和善於交往的人。

第五、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幼兒園是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好場所。我們應該主動從幼兒學習生活的細節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難題時怎麼辦?如何收拾玩具及學習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時,讓孩子學會準確表達自己的意見,能夠妥善地解決同伴之間的矛盾。在活動中,特別是自由活動,嘗試着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去解決問題。

第六、進行安全意識教育,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離開幼兒園,走進國小,孩子更多面對的是複雜的社會大環境,會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師就更應該教孩子很好地保護自己,例如告訴孩子,不隨便與陌生人説話,遇到困難如何求助等等。另外,還要教育他們懂得和遵守交通規則,注意自身安全。

第七、加強幼兒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為了消除幼兒入學後對環境的陌生感,幼兒老師可以對教學做相應的調整。可以適當減少孩子活動、遊戲的時間,也可以讓孩子與國小生交流,觀察他們做作業的情況,從而激發孩子愛上國小的強烈願望。這樣,從思想、習慣和認識技能上逐步過渡,孩子入學後,就比較容易適應學校環境。

◆家長的積極配合,家長應做好以下準備:

對於幼兒園佈置的任務,家長應積極配合完成,家長應該協助教師逐步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每天回家後應先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第二天能將作業及時的交給老師。家長應為幼兒設置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將幼兒房間的玩具慢慢收起來,置辦寫字枱、書架、枱燈等,給幼兒創設一個學習的環境。

一、激發孩子對新校園的嚮往之情。一般説來,孩子到了六、七歲的年齡,心理和身體各個方面都基本上具備了接受 國小教育的條件。這一階段,由於環境、家庭、學校的影響,兒童開始羨慕國小生的生活,羨慕新書本、新書包、新鉛筆盒,羨慕紅領巾等。兒童心理的發展和客觀環境的影響,使他們產生了上學讀書的強烈願望,時時刻刻流露出要成為一名國小生的美好情懷。此時,作為家長應該細心體察孩子的情緒和心態,和孩子一道,以滿腔熱情來迎接他們的新生活。比如,夫婦倆一起故意用羨慕的口吻對孩子説:“田田長大了,真了不起,馬上就要成為一名國小生了。” 讓孩子產生當國小生的光榮感、自豪感。再如,利用節假日或散步的機會,帶着孩子到校園轉一轉,熟悉熟悉環境,乘機誘導孩子:“這所學校多美麗,多幹淨呀!這裏的老師可有學問啦,他們教小朋友認字、數數、唱歌、跳舞、學知識。在這裏讀書,你也會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樣變得更加聰明、能幹。” 再如,當孩子拿着書,纏着你講故事時,你乘機告訴他:“等你上學了,自己就能讀故事了。到那時,你就可以當爸爸、媽媽的老師,可以講故事給爸爸、媽媽聽了。”以此來培養孩子對學校的嚮往之情和渴望獲得知識的熱情。幹萬不要隨便嚇唬孩子:“你再調皮,等上了學,讓老師好好整你!”等等,諸如此類的語言會使孩子未入學校就產生恐懼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礙。

二、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人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我們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學了,還要一口一口給他餵飯;作業做完了,總是親自幫他訂正錯誤;進出們總是幫着孩子整理書包。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如此這般,做父母的的確很辛苦,可孩子卻越養越無能了。我們知道,孩子在幼兒園裏,過的是一種集體生活,整天都有老師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難,如穿衣服、繫鞋帶等,會及時得到老師的及時幫助。進入國小後,孩子過的是一種相對獨立的學習生活,像繫鞋帶,上廁所,準備學習用品等問題,都得靠孩子自已,孩子動作慢,能力差,勢必會影響他的學習。我從多年帶班的實踐中發現,國小階段,學習成績優秀的總是那些能力強的學生。可見,為了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筆者建議家長們謹記:孩子能做和應該做的事情,應讓孩子自己去做。家長要幫助他們在實際行動中克服困難,而不要代替他們克服困難,當孩子遇到困難時,要不斷給予鼓舞,使其具有較強的信心和決心,以至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此外,還要在克服困難的方法和技術上給予適當的指導,讓孩子掌握克服困難的技巧,少走彎路。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應該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留給兒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指導他學會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器物,學會穿衣、洗臉、疊被、整理房間、端飯、擦桌子、掃地等小事。

三、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幼兒教育是在遊戲和活動中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學方式表現出很強的趣味性,容易吸引孩子,而國小教育是有一定的教學任務的,教師是有系統、有步驟地進行教學的,與幼兒園教育相比,知識性較強。剛入國小的孩子心理上的幼稚性,依賴性,行為上的無意性仍然很突出,不能很快地適應國小生活,給學習帶來一些困難。例如,我們發現有這樣一些學生,剛入學幾天,因好奇心強,上學特別積極,渾身是勁,可是沒過多久,熱情就冷淡了,特別想念幼兒園,哭着要上幼兒園,不願意上學。這就是我們國小教育中常見的 “戀園”現象。“戀園”現象表明這部分孩子不能很好地適應國小生的學習生活,還在懷念幼兒園的生活方式。此時,做家長的千萬不要置之不理,或者把孩子大罵一頓,而應該關心孩子,關注孩子的點滴變化,靜心耐心教育、引導孩子,從心理上和思想上與孩子取得溝通,幫助孩子調整心態,調節生活規律。可以帶他去幼兒園看看,請教過他的幼兒園老師做做思想工作;可以跟孩子談談心,瞭解他遇到的困難,幫他解決困難;還可以講講身邊同齡孩子的故事,或者童話故事,為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增強信心。

四、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濃厚的學習興趣、正確的學習方法一樣,在學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孩子一旦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將受益終身。

1、養成課前準備的好習慣告訴孩子,上課之前要打兩次鈴,第一次是預備鈴,聽到預備鈴,要趕緊進教室,把上課用的書、本子、筆拿好,並擺放整齊,不用的東西,不要放在桌上,然後,安安靜靜的坐着等老師來上課。第二次是上課鈴,打了上課鈴,老師就要給小朋友們上課了。上學前,家長可在家進行模擬表演。

2、養成正確的坐寫姿勢。正確的坐姿應該是:身子上半部坐直、頭部端正,目視前方,兩手隨意放在身體兩側,兩腿平放,胸膛挺起。告訴他們,不要趴在桌上,或者翹腳架腿。因為良好的坐姿有利於骨骼生長,有利於身體健康。我們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提前教孩子認字、寫字,往往忽視了孩子寫字的姿勢。“先入為主”,壞習慣形成了,就很難糾正。錯誤的寫字方法,既影響字體美觀,又影響寫字速度,還影響孩子的小肌肉和骨骼的發育。正確的寫字姿勢包括三方面:(1)、坐姿正確,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身體直,頭正,肩平,腿平。(2)、執筆姿勢正確,大拇指和食指夾住筆桿,其餘三指托住,筆桿向後稍斜,靠在虎口處。(3)、做到“三個一”: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子一拳;手離筆尖一寸。

3、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要防止三種讀書現象。一是“唸經書”,就是眼睛看着別處,和尚唸經似的,有口無心;二是“看時書”,就是讀書時老是看時間,你讓我讀半小時,我就讀半小時,看看時間到了沒有;三是“數量書”,就是讀書的遍數為標準,你讓我讀三遍,我就讀三遍,讀一遍數一遍。這三種讀書都是沒有質量的讀書。教育孩子讀書時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也就是邊讀,邊看,邊思考。低年級課文大多圖文並茂,讀讀課文,看看圖,圖文對照想一想,讀書就有效率,有質量。一二年級讀書要以朗讀為主,用普通話朗讀,口齒要清楚,聲音要響亮,不漏字、添字,不讀錯字,不讀破句子。長期培養,可以提高孩子對語言感受的敏鋭性。

4、養成良好的交際習慣。要告誡兒童學會傾聽,別人説話時,不能心不在焉,要專心致志地聽,瞭解對方説話的主要內容和意思;學會講普通話,聲音適度,口齒清楚,語速適中,使對方能聽懂自己要表達的意思;與別人交談,態度要自然、大放、有禮貌讀國小,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轉折,隨着角色、要求和家長期望值的改變,孩子產生了諸多的不適應。而家庭不正確的教養方式,更加劇了這種不適應。

◆課程設置特點:1、儘可能嚴格按照國小模式,上課時間,課間10分鐘等。2、勞逸結合,每天提醒幼兒看課程表,做好預習複習工作。3、開設圖書館和閲覽室。

一、 培養正確的坐寫姿勢。 正確的寫字姿勢包括三方面:1、坐姿正確,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身體直,頭正,肩平,腿平。2、執筆姿勢正確,大拇指和食指夾住筆桿,其餘三指托住,筆桿向後稍斜,靠在虎口處。3、做到“三個一”: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子一拳;手離筆尖一寸。

二、 複習拼音,學習橫豎撇捺簡單的筆畫筆順。

三、 正確的書寫筆畫筆順。從基本的橫撇點捺開始學。

2023年大班幼小銜接工作計劃 篇8

幼兒升入大班,擺在他們面前的必由之路是升入國小,怎樣使幼兒順利適應國小的學習與生活,搞好幼小銜接工作,是大班學習階段的教育重點。

對幼兒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社會性適應與學習適應教育,促進幼兒在入學前具有良好的心理準備,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減緩兩個學段的坡度,不搞知識的超前而重探索能力的培養,使幼兒園教育與國小教育形成無間隙整體,,這是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的實質所在。因此,幫助幼兒走好從幼兒園到國小這個“坡度”,為孩子順利適應國小的學習與生活,是幼小銜接工作的重點。

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我管理能力,是我們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的切入點,家園合作是我們做好銜接工作的有效途徑。我們將以新教材為主要教育內容並適當搞好教學補充,以確保教育措施、方法達到預期的目標。其具體工作計劃如下:

首先,注意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氛圍,融洽的師生關係,寬鬆,愉快的學習氣氛,讓幼兒感到在一個文明,安全,和諧,愉快充滿愛與尊重的良好精神環境中生活,這對幼兒的發展將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其次,注意改變活動室的佈局,將集中圍坐式的環境改變為分隔式區域型環境,讓幼兒在幼兒園裏感受到國小班級式教學環境,促進幼兒身心的發展。組織幼兒到國小去參觀國小生升旗儀式,早操活動、課間活動,把他們帶進國小生的課堂,參觀國小生的學習,課間活動等,從而激發他們上學的慾望。回園後我們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指導。

再次,進入國小後,兒童的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將發生新的變化。幼兒由事事依賴父母逐漸過渡到事事獨立完成,因此,培養大班幼兒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十分重要。

最後,加強紀律教育。幼兒入學前應具備的心理準備方面要有強烈的求知需要,能控制衝動,上課不做小動作,堅持完成規定的任務。

2023年大班幼小銜接工作計劃 篇9

一、指導思想:

幼兒入國小是教育過度的關鍵期,應做一些適當的準備,這已經是國小教師、幼兒教師和家長們的共識。做好“幼小銜接”,不僅有利於入學前後幼兒的學習和發展,而且能為孩子的後續學習乃至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們將嘗試通過教育教學、班級工作、家長工作等多方面多途徑實施“幼小銜接”活動方案,將“幼小銜接”工作真正落實到實處。

二、銜接目標:

1、從心理準備入手,培養孩子入學前良好的心理品質。(情感、興趣、注意力、意志、責任感、自信心等)

2、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為重點,幫助孩子適應幼小過渡中的斷層問題。

3、加強幼兒園與國小的互動觀摩交流,為幼兒做好入學前必要的心理準備。

4、家園同步,增強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共同為幼兒入國小做準備。

三、銜接方案:

教育教學方面:

(一)工作目標:

通過“幼小銜接”系列活動的開展,瞭解幼兒園與國小的差異,減少幼兒對國小的陌生感、神祕感,為適應國小生活做好各項準備。

(二)具體做法:

(1)參觀國小、體驗生活。

為了讓大班的孩子能更進一步感受國小的生活,瞭解國小生的學習生活與責任意識,我們將組織他們去正則實小,觀看國小的升旗儀式和廣播體操;參觀國小的環境,包括操場、教室、圖書室、廁所等地方,邊看邊比較與幼兒園的不同;並深入一年級的課堂與國小生同上一節課,瞭解國小生是怎樣上課、怎樣舉手、怎樣做作業的,並組織幼兒運用繪畫的形式表現“我心目中的國小”,使孩子們對國小產生嚮往,激發他們上國小的願望。

(2)啟發幼兒以小記者的身份採訪、瞭解國小生的課間十分鐘都做些什麼。並請一位老師拍一些課間十分鐘的錄像,回來組織幼兒討論、交流,課間十分鐘是用來幹什麼的?錄像裏哪些做法是對的?哪些做法不對?為什麼?

(3)請孩子學做國小生每天揹着書包來園,並學着整理自己的書包和學習用品,開展整理書包比賽。

(4)和孩子一起制訂作息時間計劃表,養成做事專注有序的習慣。

(5)觀看錄像《國小生守則》瞭解國小生活的一些常規,為儘快適應國小生活做準備。

班級工作方面:

(一)工作目標

1、培養孩子間的相互學習、自主性和決策的能力,建立一個共同探討的團體。

2、營造一個充滿愛的班級氛圍,讓幼兒有安全感,培養幼兒的責任意識。

(二)具體做法:

1、身體方面的準備:

(1)通過體育鍛煉、疾病預防增強幼兒體質,使他們能夠身心健康地步入國小;

(2)為了讓幼兒能夠較快地適應國小生活,我們將適當延長幼兒學習時間、減少遊戲時間。

(3)在日常活動中培養幼兒正確的讀書、寫字、握筆姿勢,同時,讓幼兒懂得保護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種器官。

(4)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讓幼兒懂得並遵守交通規則,學會看紅、綠燈,走人行道;有困難找警察,記住各種急救電話;知道不玩水、玩火,玩電。

2、獨立生活能力的準備:

(1)通過談話、講故事、社會實踐等培養幼兒的獨立意識,增強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幼兒懂得,成為一名國小生,要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

(2)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讓他們懂得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事並一定做好;什麼時候不該做事並控制自己的願望和行為。

3、學習方面的準備:

(1)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不遲到早退、不隨便請假,上課時要認真聽講、積極動腦,要認真完成作業等。

(2)知識經驗的積累:

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閲讀、書寫環境;以語言區為重點精心設計製作有關讀寫方面材料供幼兒操作,同時,讓幼兒熟悉漢語拼音,通過每次的數學活動、數學區活動對幼兒進行分類、統計、簡單運算、自編應用題的培養,提高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家長工作方面:

(一)工作目標:

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共同配合為孩子入國小做準備。

(二)具體做法:

1、理論指導、更新觀念

為大班家長舉辦有關幼小銜接的講座。使家長正確瞭解幼小銜接的意義和重點,掌握入學前習慣培養、能力培養的具體方法與途徑,瞭解除了學習能力等入學準備以外還應重視幼兒心理、生理的入學前準備工作,從而對幼小銜接工作有一個較為全面的理解。

2、開放觀摩、率先體驗

利用家長開放日的有利契機,邀請正則實小一年級的老師們來園觀摩研討。嘗試讓大班家長在幼兒園裏率先體驗到國小老師的一些基本學習要求,瞭解國小與幼兒園在教學上的異同點,感受國小教師的教學風格,使自己在幼小銜接工作中更加心中有數。

3、家長參與、同步銜接

發放《進入國小,你們準備好了嗎?》家教小手冊,幫助家長科學地去對待孩子成長中的轉變。在家長園地中開闢“家庭教育分享欄”,在上面粘貼幼兒學習內容,讓家長鼓勵幼兒獨立完成,家長則對幼兒不明白的地方進行點撥,通過這種形式培養幼兒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使家長真正參與到孩子規則意識、任務意識的培養中來。

入國小是人生成長中的一件大事,幼小銜接是一項艱鉅而又重要的工作,我們一定全力以赴,幫助孩子順利度過人生的第一大關口。以上這些方案是我們的初步設想,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以便我們更好地做好這項工作。

2023年大班幼小銜接工作計劃 篇10

一、指導思想

幼兒園大班升入國小是教育過渡的關鍵時期,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銜接過渡的成功與否對義務教育質量影響很大。因此,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對幼國小段的銜接教育進行研究探索,提高認識,摸清情況,掌握規律,是學生進入新的學習階段後儘快適應不同階段教育、高標準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大面積提高教育質量的現實要求。

二、工作目標

1、重視銜接工作,建立形成一套相應的制度,並將此項工作作為學校的常規工作,列入每學期的工作計劃。

2、通過活動,使各學段教師瞭解其它學段學生的行為習慣、心理特點和學校的教育目標、要求、方法、風格等,從而使處於銜接年級的教師能有意識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和管理風格接近相鄰學段、主動適應學生特點,為學生儘快適應新學段的學習生活打好基礎。

3、通過活動,使學生能順利過渡,從生活、活動、學習、心理等方面較好地適應新的學習環境,減少國小一年級的學困生的比例。

三、具體工作

(一)期初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

向家長宣傳幼小銜接方面所開展的每一項工作,並向家長提出一些相應的要求,如要求家長配合學校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某項具體的任務,培養幼兒做事的效率性,為學校學習提供在時間上的保證;培養幼兒責任性,使幼兒的學習能夠堅持有始有終,以防出現在學習上的*蛇尾。

(二)加強教師之間的溝通和相互間的聯繫。這種溝通和聯繫,除了要加強幼兒園老師和一年級教師之間的聯繫,同是還要加強一年級老師之間的以及與家長之間的相互溝通和聯繫。這樣做的目的旨在能夠及時探討在具體操作上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和問題,尤其是對教學大綱內容上的銜接進行探討和研究。

(三)加強家長之間的聯繫。學校幫助家長互相認識,協助加強家長們之間的互相交流和溝通,從而讓家長能夠初步瞭解並充分意識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國小時應該做好的各種準備工作,除了物質上的,更重要的是身體和心理方面的各種準備。適時調整幼兒的生活作息時間表,使幼兒能夠適應國小學習與生活的節奏。

(四)加強國小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訓練,注意對學生在書寫,閲讀等方面的良好習慣的培養。

(五)利用家訪、家長來校接送幼兒、電話交談等形式,與家長及時溝通和交流,使家長們能夠及時瞭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銜接方面所存在的問題,準確把握自己的孩子當前的發展水平和狀況,並對其進行專門的教育和訓練,取得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個孩子都能順利的從幼兒園過渡到國小的學習與生活。

2023年大班幼小銜接工作計劃 篇11

為認真貫徹落實《指南》精神,以“尊重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考慮孩子的心理需求和發展需要”為研究的基本原則,以“如何解決幼兒園與國小的銜接問題,怎樣讓孩子從幼兒園平滑過渡到國小,促進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為研究重點,幫助孩子順利地完成這一階段的過渡。結合本園的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面向全體幼兒,促進幼兒體、智、德、美的全面發展。針對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從幼兒園的實際出發,積極創造條件,通過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教育環境的創設、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長工作的開展等途徑,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

二、活動目標:

1、從心理準備入手,培養孩子入學前良好的心理品質。(情感、興趣、注意力、意志、責任感、自信心等)

2、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為重點,幫助孩子適應幼小過渡中的斷層問題。

3、加強幼兒園與國小的互動觀摩交流,為幼兒做好入學前必要的心理準備。

4、家園同步,增強教師與家長的交流溝通,共同為幼兒入國小做好準備。

三、活動時間和班級:

1、活動時間:20__年__月—_——月,活動時間為一學期。

2、活動班級:大一班、大二班、大三班、大四班、大五班。

四、活動內容和要求:

(一)幼兒方面。

1、入學前思想準備:

通過參觀國小,讓幼兒知道為什麼要上國小,國小與幼兒園有什麼不同,激發孩子上國小的慾望。

2、身體方面的準備:

(1)通過體育鍛煉、疾病預防增強幼兒體質,使他們能夠身心健康地邁入國小。

(2)為了讓幼兒能夠較快地從幼兒園過渡到國小生生活,我們將採取適當延長幼兒學習時間、減少遊戲時間等。

(3)在日常活動中培養幼兒正確的讀書、寫字、握筆姿勢,同時,讓幼兒懂得保護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種感覺器官。

(4)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讓幼兒懂得並遵守交通規則,學會看紅、綠燈,走人行道;有困難找警察,記住各種急救電話;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電。

3、獨立生活能力的準備:

(1)通過談話、故事、社會實踐培養幼兒的獨立意識,增強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讓幼兒感知到,即將成為一名國小生了,生活、學習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師,要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問題和困難自己要想辦法解快。

(2)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

在學習生活中,要學會自我觀察、自我體驗、自我監督、自我批評、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等,讓他們懂得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事並一定做好;什麼時候不該做事並控制自己的願望和行為。

4、學習方面的準備:

(1)培養孩子學習方面的動手操作能力:

讓幼兒學習有關的常規知識:學習整理自己的書包、鉛筆盒,愛護並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學會使用鉛筆刀、橡皮和其它學習工具。

(2)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請家長配合幼兒園,讓幼兒養成遵守作息時間的習慣,如:不遲到早退、不隨便請假等;其次,在教學活動中讓幼兒養成愛想、愛問和認真回答問題、注意傾聽的習慣;再有,培養幼兒正確地握筆寫字、看書、讀書的習慣;還有,通過適當的佈置作業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遊戲、活動中加強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

(3)五月份開始學習時間、運動時間逐步增長,生活、遊戲時間逐步縮短。如集體活動時間可延長為35分鐘,讓幼兒在心理上對時間概念有所準備。

(二)教師方面。

1、學習幼小銜接文章,精通幼小銜接的相關知識,掌握國小生活、教育的一些基本行為習慣要求。

2、加強幼兒安全意識和自理能力的培養。

3、加強幼兒對課間休息和自由活動的引導,讓幼兒學會自主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

4、與國小老師座談,瞭解歷屆我園幼兒升國小後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幼兒園需要注意的幼小銜接的問題,並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

5、開展相關主題活動,加強幼兒對國小生知識的學習和熱愛上國小的情感培養,做好幼兒心理疏導。

6、向家長宣傳幼小銜接的相關知識。

(三)家長方面。

1、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幼小銜接的相關知識。

2、利用家園聯繫欄向家長宣傳幼小銜接方面的知識。

3、在家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定時作息,如:有計劃的完成老師留下的任務;不遲到等等。

4、加強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

五、活動實施步驟第一階段:

(一)啟動、探索階段(第一階段:啟動、探索階段)

1、我園成立幼小銜接指導小組,秦勝園長為指導組長,蔣惠娟為指導副組長。

2、加強教師幼小銜接的理論學習,通過學習、討論等形式,瞭解國小生的行為習慣、心理特點和國小的教育目標及要求,從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和管理風格接近國小階段,主動適應國小生特點,為幼兒儘快適應國小的學習生活打好基礎。

3、做好家長工作,形成教育合力。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和教育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長們能夠主動配合幼兒園,並能積極的參與到此項工作中來。

4、開設角色遊戲“我上國小了”,在遊戲的情景中瞭解國小的學習活動特點和課堂教學規範,激發孩子嚮往國小的生活,具有積極的情感體驗。

(二)第二階段:實施與調整提高階段。

1、培養幼兒良好的心理品質,養成幼兒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以及建立初步的規則、任務、安全意識。

2、參觀國小、體驗生活為了讓大班的孩子們能更進一步感受國小的生活,瞭解國小生的學習生活與責任意識,我園將在__月份——__月份組織大班幼兒參觀北國中心國小。主要包括:

(1)參觀國小生升旗儀式、早操活動、課間活動,而且還把孩子帶進國小生的課堂,參觀國小生的學習,課間活動等,從而激發他們上學的慾望。

(2)回園後引導幼兒自己主動參與環境的創設。以“我心中的國小”為主題,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設計出一組生動形象的,有趣的國小生生活場景圖,其中有國小生上學,升旗,上課,鍛鍊,課間活動等情景。

(三)第三階段:反思與總結階段。

1、根據幼兒的入學取向,對入國小後的幼兒進行跟蹤調查,瞭解幼兒入學後的情況,在根據瞭解的情況,對下一屆的幼兒畢業生採取相應得整改措施。

2、教師從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入手,進行整理分析。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每位教師寫一篇有關“幼小銜接”的教育心得。

六、幼小銜接具體活動內容。

1、組織學習幼小銜接的理論,通過學習、討論等形式,瞭解國小生的行為習慣、心理特點和國小的教育目標及要求,從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和管理風格接近國小階段,主動適應國小生特點,為幼兒儘快適應國小的學習生活打好基礎。

2、開設角色遊戲“我上國小了”,在遊戲的情景中瞭解國小的學習活動特點和課堂教學規範。

3、利用家園聯繫欄向家長宣傳幼小銜接方面的知識。

4、召開家長會,指導家長做好孩子入學前的準備工作。

5、逐步延長上課時間,每節課35分鐘,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

6、加強幼兒自理能力和責任心的培養,揹着書包上幼兒園、自己收拾書包等,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規則意識和完成任務的習慣。

7、加強普通話口語的練習,通過聽故事、唸詩歌、説繞口令等形式來提高幼兒的普通話口語表達能力。

8、邀請上屆畢業生來園與小朋友座談,介紹國小的學習、生活情況,做好入國小的心理準備。

9、帶領大班的幼兒參觀國小。具體安排:

(1)參觀國小的環境,包括操場、教室、圖書室、廁所等地方,邊看邊比較與幼兒園的不同。

(2)觀看升國旗儀式和廣播體操。

(3)旁聽一年級的一節課,瞭解國小生是怎樣上課的。

(4)瞭解國小生的課間十分鐘都做些什麼。

10、請家長為幼兒購買小書包,開展“小書包真整齊”活動,培養幼兒整理文具、愛護文具、保管文具、認清楚自己的文具的能力。

11、開展“離園倒計時”主題活動,學會自己整理學習用品,養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習慣。

12、安排在國小舉行“畢業彙報”演出。

2023年大班幼小銜接工作計劃 篇12

一、任務目標

1.有入國小的願望和意思,嚮往國小的生活,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具有主動的情感體驗。

2.初步瞭解國小的學習活動特點和課堂教學規範,對各類學習活動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慾。

3.上學期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傾聽習慣、閲讀習慣等)、提高生活能力(自我服務能力、自我保護能力等)、建立初步的規則認識、任務認識。

4.下學期重點進行規則認識、任務認識、自我服務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養。

二、任務重點與措施

1.退學前思想準備

通過遊覽國小、請畢業生回園與幼兒座談,讓幼兒知道為什麼要上國小,國小與幼兒園有什麼不同,激發孩子上國小的願望。

2.身體方面的準備

(1)通過體育鍛煉、疾病提防增強幼兒體質,使他們能夠身心健康地邁入國小。

(2)大班後期我們將得當延長幼兒學習時間,減少遊戲時間。

(3)在日常活動中培養幼兒真確的讀書、寫字、握筆姿勢,大班幼小銜接計劃。同時,讓幼兒懂得保護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種感覺器官。幼兒智力遊戲。

(4)加強和平教育,讓幼兒懂得並遵守交通規則,學會看紅綠燈,走人行道;有困窮找警察,記住各種急救電話;知道不玩水、不玩火、不玩電。其實幼兒園大班幼小銜接大班下學期蒙氏數學教案。

3.獨立生活能力的準備

(1)通過談話、故事、社會執行培養幼兒的獨立認識,增強獨立處理題目的能力。讓幼兒感知到,即將成為一名國小生了,生活、學習不能完全寄託父母和老師,要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遇到題目和困窮自己要想辦法處理。

(2)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在學習生活中藥學會自我觀察、自我體驗、自我監督、自我批評、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等,讓幼兒懂得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事情並一定做好;什麼時候不該做哪些事情並控制自己的願望和行為。

4.學習方面的準備

(1)培養孩子學習方面的動手操作能力:學習整理自己的書包、文具盒。敬重並監視好自己的物品,學會使用剪刀、橡皮等其它學慣用具。

(2)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請家長配合幼兒園,讓幼兒養成遵守作息時間的習慣,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如:不遲到早退、不隨便請假等;其次,在教學活動中讓幼兒養成愛想、愛問和認真回答題目、注意傾聽的習慣;再有,培養幼兒精確的握筆寫字、看書、讀書的習慣;還有,通過得當的佈置作業培養幼兒的任務認識,遊戲活動中加強幼兒規則認識的培養。

(3)常識經驗的積累:首先是前閲讀、前書寫的滲透,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閲讀、書寫環境;如:將活動室的物品都註上漢字,活動室環境佈置圖文結合,你知道計劃。以語言區為重點,經心設計製作有關讀寫方面的資料供幼兒操作,同時在各個區域中進行滲透,通過每次的數學活動、數學區活動對幼兒進行分類、統計、簡便運算、自編應用題的培養,提高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學習運用數字經驗處理題目,提高幼獨立思考題目的能力。

3.做好家長任務,形成教育合力

(1)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傳佈幼小銜接任務的重要性。

(2)利用班級網站開設《幼小銜接論壇》,加強與家長的信息相易,家長們傳佈和溝通本班在幼小銜接方面所開展的每一項任務,大班幼小銜接計劃。並向家長們提出一些相應的要求,如要求家長配合幼兒園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某項具體的任務,培養幼兒做事的效率性和責任性,為入國小的學習提供在時間上的保證以及學習能夠堅持有始有終,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以防出現在學習上的有頭無尾。

(3)利用家園反饋表、電話交談、約談等形式,與家長及時溝通和相易,使家長能夠及時瞭解和掌握孩子在幼小銜接方面所存在的題目,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準確把握孩子當前的發展水平和狀況,並對其進行專門的教育和訓練,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使家園能更進一步的配合,相互體會和支持,使每一個孩子都能順利的從幼兒園過渡到國小的學習與生活。

(4)家庭中做好幼兒退學前的生活、心理、學習物質的準備,給幼兒購買的學慣用品力求簡便實用,小巧和平。

(5)向家長髮放有關幼小銜接的問卷調查,向家長們提出一些相應的要求,鼓勵幼兒的發展。大班科學教案。

(6)讓幼兒養成早睡早起,按時來園的良好習慣,在家裏得當增加一些簡便的勞動,如:掃地、擦椅子等。

4.加強與國小的聯繫與相易,觀摩國小的各種活動、環境佈置、校舍面貌等,幫助幼兒認識入國小後的學習與生活。

三、上學期活動安排

九月份

1.班級網站建立“幼小銜接論壇”“幼小銜接,家長如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家長一位、老師一位)

2.評比活動:按時來園不遲到(培養幼兒良好的作息習慣)(各班老師)

3.執行活動:美麗家鄉——秋遊採摘親子活動(各班老師及家委會)

十月份

1.幼小銜接論壇:我不知道大班科學教案。“在家裏如何培養幼兒的規則認識?”(家長一位、老師一位)

2.評比活動:我講成語故事(提高幼兒閲讀、完整講述故事的能力,強胡普通話應用)(陳曉麗)

3.執行活動:走進國小看升旗(成彩霞)

十一月份

1.幼小銜接論壇:“幼小銜接,主要是能力銜接,您是如培養孩子的分析能力?”(家長一位、老師一位)

2.評比活動:“我行我塑”摺紙大比拼(訓練幼兒的視覺、觸覺、疏通覺之間的配合.發展手部肌肉動作的協調性、活躍性)(吳燕)

3.執行活動:請國小生來做客。(瞭解國小生的作息,看國小生整理書包,我不知道銜接。觀看國小生作業,與國小生進行相易。)(吳瓊)

十二月份

1.幼小銜接論壇“幼小銜接,家長如何培養孩子對文字的意思?”(各班月論壇負責人)(家長一位、老師一位)

2.評比活動:一分鐘大作用(在一分鐘內進行跳繩、摺紙、拍球、整理用具比賽,知道一分鐘能做好多事,懂得珍惜時間)(王璐)

3.執行活動:自己購物過“新年”(有計劃、有條理地做事是孩子適應國小生活所必需的)(魏靈)

元月份

1.幼小銜接論壇:大班。“寒假中,家長如何指導孩子有規律地生活?”(家長一位、老師一位)

2.到國小生家裏去做客(瞭解國小生的假期生活)(每位家長)

四、下學期活動安排

二月份

1.幼兒入園教育:最後一學期

2.主題活動《我有一個小鬧鐘》

三月份

1.家庭教育講座:幼小銜接專題家長會

2.主題活動:我的小書包

(1)自理能力大比拼

(2)童心畫語——幼兒電腦繪畫展(各班班長負責)

四月份

1.班級網絡論壇:在家如何指導孩子進行閲讀

2.主題活動:瞭解國小

(1)遊覽國小

(2)活動規則我知道

(3)制定雙休日活動計劃

五月份

1.班級網絡論壇:孩子要如國小了,您準備好了嗎?

2.幼小銜接專題講座:孩子即將進入國小,你做好準備了嗎(國小教師走入幼兒園)

3.主題活動:小課堂

(1)小課堂(下課十分鐘、班級公約、我的課間活動設計、一分鐘可能幹什麼)

(2)袖珍畫展示

(3)商議會:上課常規我知道

六月份

1.班級網絡論壇:幼兒園小班英語兒歌。孩子良好的情感培養

2.主題活動:國小在等我

(1)“我心目中的國小”演講比賽

(2)我喜愛的數學活動展示

七月份

1.班級網絡論壇:孩子的養成教育

2.主題活動:我們畢業了

(1)排練畢業排練畢業典禮節目(全體教師)

(2)設計製作畢業證

(3)畢業典禮——夢想從這裏起飛(全體大班成員)

2023年大班幼小銜接工作計劃 篇13

轉眼間,曾經哭哭啼啼要拖着媽媽的手不肯來上幼兒園的那羣小寶貝們,現在馬上就到了在園的最後一個學期,即將結束幼兒園的生活,將要踏進國小的門檻。我們難以忘懷、依依不捨,但過多的還是歡喜與欣慰……。大班(子夏、子游班)的寶貝們即將升入國小,成為一名國小生。幼兒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兒到國小生的轉變,能否很快適應國小生活,幼小銜接則是關鍵所在。我們會按照以往的經驗,結合教育行政部門就如何做好從幼兒學前教育過度到國小教育的有關規定,我園特制定了較為完整的幼小銜接計劃,現發給各位家長,懇請提出寶貴意見。

一、工作目標

1、從幼兒人格教育入手,一個健全的人格勝過千百種智慧,幼以養性,蒙以養正。

2、從培養幼兒學習習慣、生活自理能力、行為習慣養成及動作協調能力入手,家園緊密聯繫,讓孩子有規律的生活,是保證為孩子進入國小後全面發展的基礎。

3、繼續做好幼兒心靈成長(如情感、興趣、注意力、意志力、責任感、自信心等)。

4、我園會繼續優化後勤服務,健康飲食是保證幼兒身心健康發育及成長的必備條件之一,我們會努力把各項工作做的更細心。

5、加強幼兒園內部管理,通過培訓、觀摩、競賽等活動不斷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文化素養、工作能力、服務水平。

6、下學期適當的時候我園會組織在園幼兒及家長一起參觀國小,為幼兒步入國小做好心理鋪墊。

7、家園同步,增強教師與家長的交流溝通,共同為幼兒入國小做好心理、思想輔導。

8、讓幼兒在步入國小後能在經典誦讀、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方面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學習時間和班級:

學習時間:20__年2月15日—8月31日,學習時間為一學期。20__年9月尚未達到入國小年齡的幼兒,我園繼續接受孩子來園學習,課程設置另行通知。

學習班級:大一班(子夏班)、大二班(子游班)

三、學習內容和要求

(一)、學習內容,下期課程安排。

(二)、學習要求

1、請家長多多關注寶貝在園的學習情況,多與老師交流溝通,及時配合完成孩子的家庭作業;

2、請家長積極參與園所的活動,多多溝通,做好家園共育;

3、在家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定時作息,有計劃的完成老師留下的任務;不遲到等等。用知行合一做好孩子的榜樣。

幼小銜接,是幼兒在幼兒園教育的結束階段,是國小教育的開始階段,它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讓我們一起共同努力,開展好幼小銜接工作,讓您的孩子,我們的寶貝順利適應國小的學習生活。開啟他人生智慧的行程。感恩所有的家長和小朋友們對我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023年大班幼小銜接工作計劃 篇14

為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適應社會,減緩幼兒園與國小兩學段的坡度,促進新生養成良好的習慣,使幼兒園教育與國小教育形成無間隙整體,本學期制定幼小銜接計劃如下:

一、工作重點

1、建立機制:重視銜接工作,建立形成一套相應的機制,並將此項工作作為學校的常規工作,列入每學期的工作計劃。

2、平穩過渡:通過活動,使一年級教師瞭解學生的行為習慣、心理特點,瞭解幼兒園與學校的教育目標、要求、方法、風格等,從而使處於銜接階段的教師能有意識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和管理風格從幼兒園特點的教育向學校教育平穩過渡。

3、遞進過渡:通過活動,使學生從生活、活動、學習、心理等方面較好地適應新的.學習環境,為養成良好的習慣打下基礎。

二、具體工作

一、期初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項,使家長們能夠主動配合學校,並能積極的參與到此項工作中來。

二、利用班級羣,向家長們宣傳學校在幼小銜接方面所開展的工作,並向家長們提出一些相應的要求,如要求家長配合學校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某項具體的任務。同時,展示孩子在過渡過程中的表現,與家長攜手,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

三、加強教師的溝通和聯繫。這種溝通和聯繫,除了要加強本級部班主任之間的、還要加強本級部不同班級、不同學科教師之間的聯繫,從而關注新生的習慣養成的培養。班主任將情況彙總後,根據具體情況調節教育方式。

四、利用家訪、家長來校接送孩子、電話交談等形式,與家長及時溝通和交流,使家長們能夠及時瞭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銜接方面所存在的問題,準確把握自己的孩子當前的發展水平和狀況,並對其進行專門的教育和訓練,使家校能更進一步的配合。

五、改變以往的一些習慣做法,帶大班幼兒參觀低年級的課堂、課間活動、教室佈置、作業本、日常禮儀等,樹立榜樣,激發新生的效仿心、求勝心。

六、適當調整上課時間的活動安排。在開學第一個月,上課20分鐘後,讓學生在室內稍微休息一下,然後再繼續授課,使新生能夠逐步適應國小學習與生活的節奏。

七、精心佈置教室氛圍。教室桌椅的佈局,可以根據需要隨時調整;教室的裝飾,有與幼兒園氛圍相似的童趣部分,營造一種於幼兒園氛圍相似的環境。

2023年大班幼小銜接工作計劃 篇15

從學前到國小,跨兩個學段,從兒童身心發展看,是從學前期向學齡期發展的過渡時期,因而既存在連續性又具有階段性,在此期間,兒童身心要發生一定的質變,掌握不了這一階段教育的規律性就會出現種種"銜接"的問題。

在我國,學前教育與國小教育在學習與生活制度等都存在着較大差異,前者是以遊戲和能力發展為主導形式的教育,後者是以正規課業和靜態知識學習為主導形式的教育,這種客觀存在已造成兒童入國小後的不適應,同時,近些年來,由於入學年齡提前、國小課程加深、父母對子女過高的學業要求、過分包辦兒童自己能做的事等等,嚴重影響了兒童的責任感、獨立性以及有關能力形成,這些都加大銜接的"坡度"。因此,為了處理好幼小銜接的連續性與階段性問題,幼小銜接工作在指導思想上要堅持面向全體幼兒,促進幼兒體、智、德、美的全面發展。針對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從幼兒園的實際出發,積極創造條件,通過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教育環境的創設、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長工作的開展等途徑,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從幼兒園到國小,不僅是學習環境的轉換,也包括教師、朋友、行為規範和角色期望等因素的變化。

通常會存在幾個方面的斷層問題:1、關係人的斷層;2、學習方式的斷層;3、行為規範的斷層;4、社會結構的斷層。因此,幫助幼兒走好從幼兒園到國小這個"坡度",為孩子順利進入國小和個體的發展創造最大的可能性。是大班工作的重點。

具體工作計劃如下:

一、端正指導思想,增強銜接意識

學前教育與國小教育是相互區別又是相互銜接的幼兒教育階段,既要充分認識它們的階段性,又要充分認識它們的連續性;幼兒園的教育,要為幼兒入學做好必要的準備,減緩幼小之間的坡度,實現教育之間的銜接。絕不能學前教育"國小化";增強銜接意識的基本要求是明確入學準備的內容,這不是具體知識的多少,而是幼兒的社會性適應能力和學習適應能力的發展水平,這既是入學準備的內容又是幼小銜接的焦點。

二、開展教育活動,加強日常生活管理,促進幼小銜接

1、加強幼兒生活能力的培養

(1)培養幼兒遵守作息制度,早睡早起,有規律的生活,按時來園,不遲到。

(2)培養幼兒會獨立地穿脱衣服、鞋襪,養成良好的進餐、午睡等生活習慣。

(3)會做值日生工作,適當增加一些簡單的勞動,如:掃地、擦椅子等等。

2、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規則意識和獨立意識

(1)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培養幼兒做事有計劃,有條不紊,按時完成不拖拉。

(3)通過各種遊戲加強幼兒遵守紀律、規則,並鍛鍊其意志、品質。

3、重視幼兒情商的發展

(1)在活動中發現幼兒的興趣愛好,幫助幼兒分析成敗的原因,增強其獲得成功的信心。

(2)建立新型師生關係,適當改變太多兒童化的教師態度,在師生關係中,肯定性和混合性(在肯定優點的基礎上提出教育要求或批評)接觸應成為主體。

(3)鼓勵幼兒多與同學、老師交往,鼓勵其合作性行為。

4、講究教育的相互滲透,提高幼兒的學習適當性。

(1)以兒童為本,遵循其身心發展規律開展活動,不"拔苗助長"。

(2)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態度。

(3)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專心聽講,認真細心的學習習慣,保持文具和書包的整潔等。

(4)適當改變學習環境,為了跟國小的課堂環境接軌,在下學期後半段將幼兒的座位改成國小的上課座位形式。

(5)教會幼兒正確的坐立姿勢及握筆姿勢。

(6)運用各種活動提高幼兒聽、説、讀、寫、算的能力。

(7)教幼兒認識書包與文具的使用,並進行簡單的書寫練習。

(8)進一步加強幼兒的早期閲讀活動,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

三、做好家長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幼兒園、學校的教育沒有家庭教育和社會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難以真正影響和實施。因此,為增加"銜接"工作的實效性,做好家長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針對幼小銜接工作及本班的實際,各班學期初召開專題家長會,以取得家長的配合。

2、各班開設《幼小銜接家長專欄》,開闢"家長鬚知"、"專欄快訊"、"今日要點"等欄目,加強與家長的信息交流。

3、定期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其瞭解幼兒園的幼小銜接教育,瞭解孩子在園的表現。

4、組織教師、家長、幼兒"三位"一體的教育活動,吸引家長參與並重視幼小銜接工作。

5、要求家長在家庭中做好幼兒入學前的生活、心理、學習物質的準備,給幼兒購買的學習用品力求簡潔實用,小巧安全。

6、積極參加幼兒畢業典禮。

四、加強與國小的聯繫與交流。

1、參觀國小的校園,觀摩國小生升旗上課及課餘活動。

2、邀請國小生來園與小朋友座談。

3、通過圖片、資料、電教等各種教育形式,幫助幼兒認識入國小後的學習與生活,如:玩角色遊戲"老師與學生",給幼兒講有關國小的事或老師上課的故事,減輕幼兒的思想壓力,促使他們嚮往做一名國小生。

五、領導小組:羅春梅、蘇麗、娜木熱、劉曉芳、祝曉雲、楊翠梅。

2023年大班幼小銜接工作計劃 篇16

大班孩子從幼兒園跨入國小的大門,這是一個嶄新的階段,是幼兒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為了讓孩子們儘早適應國小生活,我園每一屆大班的老師們在幼小銜接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們在大班一年裏,除了做好必要的知識準備和各種能力的培養,注重體能方面的鍛鍊,從身心兩方面做好準備,讓幼兒開開心心地上國小,以積極的心態迎接國小生活。在幼小銜接工作上擬定以下計劃:

一、增強家長的銜接意識

1、召開年級組家長會議,請___國小部老師針對家長感興趣的“銜接點”進行講座,讓家長明白如何具體配合的方法,如每週有計劃地進行體能訓練,注重實效性;書寫姿勢方面要從硬件和軟件上下工夫,買科學合適的書桌、文具盒、筆和枱燈;孩子剛開始書寫時要多關注,不可放任;將一切有可能讓孩子分心的物品清理乾淨等等(根據以往家長的反饋都很滿意)。

2、引導家長重視教育和配合,減少不必要的擔憂,幫助幼兒從身心兩個方面做好準備。

二、各班有計劃開展銜接工作

1、思維培養:每天一次集體思維遊戲,重點發展推理能力、空間知覺、想象力、創造性。

2、語言培養:每天一次集體語言遊戲,重點培養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豐富詞彙的運用、看圖講述的能力;每天家長記“寶寶日記”(幼兒複述),並給予評價、範讀及在班級微信羣裏交流。

3、閲讀習慣培養:營造讀書氛圍(創設書吧、開展圖書漂流活動等)激發幼兒閲讀的興趣。

4、動手能力的培養:給幼兒創造動手做事的機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用廢舊材料做手工等。

5、解決問題的能力:老師創設問題,引導幼兒解決;鼓勵幼兒自己解決生活中的矛盾,組織討論並分享。

6、保證區域活動:為了適應國小生活,課室的佈局根據需要有較大調整,進一步豐富內在環境;重視孩子間的合作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户外活動後進行,體現自主性、學會選擇、落實計劃)。

7、自理能力的培養:要求孩子每天晚上自己整理書包,提前把第二天需要的物品整齊地放進書包裏。在園裏培養幼兒自己擦汗、主動喝水,把髒衣服取出來晾曬,把乾淨衣服和有關書寫本裝入書包裏,做好離園準備。當身體感到不適時要及時告訴老師,尋求幫助。當天有硬筆書法課時,老師要求幼兒早上來園自己交相關物品放在指定地方。

8、書寫習慣的培養:在大班第二學期,請硬筆書法課專家每週上一節硬筆書法課,幼兒每天在家有適當的任務,如:描紅數字、書寫漢字筆劃練習等,家長關注和幫助幼兒(全體家長都同意才開展硬筆書法課)。

9、課前準備的習慣培養:上課前小便,喝水、當天有硬筆書法課時把文具放在桌上指定位置。

10、創設課間交往機會:自由結伴友好合作,一起玩翻繩等簡單遊戲。不奔跑、注意安全!遇到矛盾想辦法解決,可以尋求老師或同伴的幫助。

11、時間觀念的培養:一日活動中,老師多瞭解動作磨蹭的孩子,通過體驗“一分鐘能做什麼?”,讓幼兒明白有計劃地安排時間的重要性,幫助孩子主動改變不良習慣,抓緊時間做事。

12、堅持開展體能鍛鍊,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增強幼兒的意志品質的培養。

三、畢業前的各項工作的具體日程安排

1、3月16日召開年級和班級家長會議,請某國小老師針對家長感興趣的“銜接點”進行講座(年級長聯繫)。

2、5月14日—30日拍小博士照(各班班主任)。

3、6月5日早上7:10拍年級和班級畢業照(年級長)。

4、6月13-15日安排老師和孩子嬉戲的生活照片(各班班主任)。

5、6月6日參觀國小(年級長聯繫)。

6、6月14日、15日驗收工作(本園教研室、結合本園兩部互訪,觀摩學習)

7、6月12、19日,7月3日各班分別舉行“家園聯歡”(各班班主任)。

8、6月18—29日各班提供名單和照片給攝影師,製作“幼兒在園生活採幀集”。(副班主任)

9、7月3日舉行畢業典禮(年級長+班主任)。

2023年大班幼小銜接工作計劃 篇17

一、培養幼兒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為了消除幼兒入學後對環境的陌生感,家長應該在入學前幾個月,有意識地多向孩子介紹一些國小裏的學習、生活情況。包括學習哪些課程,每天上幾節課,作息制度,上下課應該注意些什麼,老師和同學們的相互關係等。使他們對學習生活有一定的瞭解,並盼望自己做個國小生,從思想上作好入學的準備。同時,為了使孩子逐步習慣學習生活,在家可以適當減少孩子活動、遊戲的時間。這樣,從思想、時間、學習習慣和認識技能上逐步過渡,那麼孩子進入國小後,不會有學習負擔重的反應,每項學習任務都能輕、愉快地完成。也就比較容易適應學校環境了。

二、培養幼兒與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學後,在全新的環境裏,需要認識新老師,結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體與老師同學和睦相處,則有賴於一定的與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強的幼兒能很快適應新的環境,融入集體中,與小夥伴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與同伴之間發生矛盾和衝突,若處理不當,最終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因而家長應特別注重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應從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學會謙虛、有禮貌、不大聲喧譁,不與小夥伴爭搶等等。這些事情看起來很小,但卻有利於創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圍,有利於增強孩子們的交往能力。

三、培養幼兒的聽讀寫能力。

為讓幼兒適應國小的教學活動,應逐漸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孩子的閲讀能力,家長可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選擇他們感興趣的讀物,每天堅持指導孩子閲讀,並進行耐心指導,提高幼兒的閲讀能力,培養其良好的閲讀興趣。再就是讓孩子多玩些安靜的遊戲,如搭難度較大的裝拆積木、看連環畫、下跳棋、摺紙、畫畫、捏泥等。特別是畫畫,既可以培養孩子“坐得住”,又為今後寫字打下基礎。通過繪畫,使孩子能熟練用筆,掌握正確的執筆姿勢,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以後,再增加一些學習內容,適當減少遊戲時間。引導幼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

四、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許多事情全由父母包辦,生活自理能力差。入國小後,許多事情不能由父母代辦,而且要獨立完成老師佈置的力所能及的學習、勞動等任務。作為家長,則要有目的的讓孩子自己整理東西。收拾自己的學具,整理書包,看起來簡單,其實需要孩子自己主動考慮很多問題。如:“這件東西放在哪裏合適?”“還需要帶什麼東西?”“老師還有什麼要求?”一次次重複這樣一個過程,可以發展孩子的思維,對孩子今後的學習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可讓孩子做一些簡單的家務事,如:拖地、擦桌子等。鍛鍊孩子的細心和動手能力。這樣孩子在入學以前就會做很多事,自理能力有所增強,進入國小後也就能很快適應國小的集體生活。

此外,要使幼兒在心理上做好當國小生的積極準備。

大多數幼兒都比較嚮往國小生的生活,他們很願意成為一名國小生。他們以為上學"很好玩",背上書包"很神奇",缺乏對可能出現的問題的隨機應變能力。作為家長應幫助幼兒調整情緒,做好當國小生的心理準備。

五、小結:

總之,在這個關鍵時期家長要和老師積極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習慣,掌握豐富的知識和技能,調整好心態。讓幼兒即願意上學,又喜歡上學,同時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難的能力,順利完成由幼兒園到國小的過渡,成為一名優秀的國小生。

2023年大班幼小銜接工作計劃 篇18

一、任務目標

1.有入國小的願望和意思,嚮往國小的生活,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具有主動的情感體驗。

2.初步瞭解國小的學習活動特點和課堂教學規範,對各類學習活動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慾。

3.上學期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傾聽習慣、閲讀習慣等)、提高生活能力(自我服務能力、自我保護能力等)、建立初步的規則認識、任務認識。

4.下學期重點進行規則認識、任務認識、自我服務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養。

二、任務重點與措施

1.退學前思想準備

通過遊覽國小、請畢業生回園與幼兒座談,讓幼兒知道為什麼要上國小,國小與幼兒園有什麼不同,激發孩子上國小的願望。

2.身體方面的準備

(1)通過體育鍛煉、疾病提防增強幼兒體質,使他們能夠身心健康地邁入國小。

(2)大班後期我們將得當延長幼兒學習時間,減少遊戲時間。

(3)在日常活動中培養幼兒真確的讀書、寫字、握筆姿勢,大班幼小銜接計劃。同時,讓幼兒懂得保護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種感覺器官。幼兒智力遊戲。

(4)加強和平教育,讓幼兒懂得並遵守交通規則,學會看紅綠燈,走人行道;有困窮找警察,記住各種急救電話;知道不玩水、不玩火、不玩電。其實幼兒園大班幼小銜接大班下學期蒙氏數學教案。

3.獨立生活能力的準備

(1)通過談話、故事、社會執行培養幼兒的'獨立認識,增強獨立處理題目的能力。讓幼兒感知到,即將成為一名國小生了,生活、學習不能完全寄託父母和老師,要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遇到題目和困窮自己要想辦法處理。

(2)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在學習生活中藥學會自我觀察、自我體驗、自我監督、自我批評、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等,讓幼兒懂得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事情並一定做好;什麼時候不該做哪些事情並控制自己的願望和行為。

4.學習方面的準備

(1)培養孩子學習方面的動手操作能力:學習整理自己的書包、文具盒。敬重並監視好自己的物品,學會使用剪刀、橡皮等其它學慣用具。

(2)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請家長配合幼兒園,讓幼兒養成遵守作息時間的習慣,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如:不遲到早退、不隨便請假等;其次,在教學活動中讓幼兒養成愛想、愛問和認真回答題目、注意傾聽的習慣;再有,培養幼兒精確的握筆寫字、看書、讀書的習慣;還有,通過得當的佈置作業培養幼兒的任務認識,遊戲活動中加強幼兒規則認識的培養。

(3)常識經驗的積累:首先是前閲讀、前書寫的滲透,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閲讀、書寫環境;如:將活動室的物品都註上漢字,活動室環境佈置圖文結合,你知道計劃。以語言區為重點,經心設計製作有關讀寫方面的資料供幼兒操作,同時在各個區域中進行滲透,通過每次的數學活動、數學區活動對幼兒進行分類、統計、簡便運算、自編應用題的培養,提高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學習運用數字經驗處理題目,提高幼獨立思考題目的能力。

3.做好家長任務,形成教育合力

(1)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傳佈幼小銜接任務的重要性。

(2)利用班級網站開設《幼小銜接論壇》,加強與家長的信息相易,家長們傳佈和溝通本班在幼小銜接方面所開展的每一項任務,大班幼小銜接計劃。並向家長們提出一些相應的要求,如要求家長配合幼兒園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某項具體的任務,培養幼兒做事的效率性和責任性,為入國小的學習提供在時間上的保證以及學習能夠堅持有始有終,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以防出現在學習上的有頭無尾。

(3)利用家園反饋表、電話交談、約談等形式,與家長及時溝通和相易,使家長能夠及時瞭解和掌握孩子在幼小銜接方面所存在的題目,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準確把握孩子當前的發展水平和狀況,並對其進行專門的教育和訓練,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使家園能更進一步的配合,相互體會和支持,使每一個孩子都能順利的從幼兒園過渡到國小的學習與生活。

(4)家庭中做好幼兒退學前的生活、心理、學習物質的準備,給幼兒購買的學慣用品力求簡便實用,小巧和平。

(5)向家長髮放有關幼小銜接的問卷調查,向家長們提出一些相應的要求,鼓勵幼兒的發展。大班科學教案。

(6)讓幼兒養成早睡早起,按時來園的良好習慣,在家裏得當增加一些簡便的勞動,如:掃地、擦椅子等。

4.加強與國小的聯繫與相易,觀摩國小的各種活動、環境佈置、校舍面貌等,幫助幼兒認識入國小後的學習與生活。

三、上學期活動安排

九月份

1.班級網站建立“幼小銜接論壇”“幼小銜接,家長如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家長一位、老師一位)

2.評比活動:按時來園不遲到(培養幼兒良好的作息習慣)(各班老師)

3.執行活動:美麗家鄉——秋遊採摘親子活動(各班老師及家委會)

十月份

1.幼小銜接論壇:我不知道大班科學教案。“在家裏如何培養幼兒的規則認識?”(家長一位、老師一位)

2.評比活動:我講成語故事(提高幼兒閲讀、完整講述故事的能力,強胡普通話應用)(陳曉麗)

3.執行活動:走進國小看升旗(成彩霞)

十一月份

1.幼小銜接論壇:“幼小銜接,主要是能力銜接,您是如培養孩子的分析能力?”(家長一位、老師一位)

2.評比活動:“我行我塑”摺紙大比拼(訓練幼兒的視覺、觸覺、疏通覺之間的配合.發展手部肌肉動作的協調性、活躍性)(吳燕)

3.執行活動:請國小生來做客。(瞭解國小生的作息,看國小生整理書包,我不知道銜接。觀看國小生作業,與國小生進行相易。)(吳瓊)

十二月份

1.幼小銜接論壇“幼小銜接,家長如何培養孩子對文字的意思?”(各班月論壇負責人)(家長一位、老師一位)

2.評比活動:一分鐘大作用(在一分鐘內進行跳繩、摺紙、拍球、整理用具比賽,知道一分鐘能做好多事,懂得珍惜時間)(王璐)

3.執行活動:自己購物過“新年”(有計劃、有條理地做事是孩子適應國小生活所必需的)(魏靈)

元月份

1.幼小銜接論壇:大班。“寒假中,家長如何指導孩子有規律地生活?”(家長一位、老師一位)

2.到國小生家裏去做客(瞭解國小生的假期生活)(每位家長)

四、下學期活動安排

二月份

1.幼兒入園教育:最後一學期

2.主題活動《我有一個小鬧鐘》

三月份

1.家庭教育講座:幼小銜接專題家長會

2.主題活動:我的小書包

(1)自理能力大比拼

(2)童心畫語——幼兒電腦繪畫展(各班班長負責)

四月份

1.班級網絡論壇:在家如何指導孩子進行閲讀

2.主題活動:瞭解國小

(1)遊覽國小

(2)活動規則我知道

(3)制定雙休日活動計劃

五月份

1.班級網絡論壇:孩子要如國小了,您準備好了嗎?

2.幼小銜接專題講座:孩子即將進入國小,你做好準備了嗎(國小教師走入幼兒園)

3.主題活動:小課堂

(1)小課堂(下課十分鐘、班級公約、我的課間活動設計、一分鐘可能幹什麼)

(2)袖珍畫展示

(3)商議會:上課常規我知道

六月份

1.班級網絡論壇:幼兒園小班英語兒歌。孩子良好的情感培養

2.主題活動:國小在等我

(1)“我心目中的國小”演講比賽

(2)我喜愛的數學活動展示

七月份

1.班級網絡論壇:孩子的養成教育

2.主題活動:我們畢業了

(1)排練畢業排練畢業典禮節目(全體教師)

(2)設計製作畢業證

(3)畢業典禮——夢想從這裏起飛(全體大班成員)

2023年大班幼小銜接工作計劃 篇19

一、幼兒入學的心理準備

首先,注意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氛圍,融洽的師生關係,寬鬆,愉快的學習氣氛,讓幼兒感到在一個文明,安全,和諧,愉快充滿愛與尊重的良好精神環境中生活,這對幼兒的發展將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其次,注意改變活動室的佈局,將集中圍坐式的環境改變為分隔式區域型環境,讓幼兒在幼兒園裏感受到國小班級式教學環境,促進幼兒身心的發展。組織幼兒到國小去參觀國小生升旗儀式,早操活動、課間活動,把他們帶進國小生的課堂,參觀國小生的學習,課間活動等,從而激發他們上學的慾望。回園後我們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指導。

再次,進入國小後,兒童的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將發生新的變化。幼兒由事事依賴父母逐漸過渡到事事獨立完成,因此,培養大班幼兒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十分重要。

最後,加強紀律教育。幼兒入學前應具備的心理準備方面要有強烈的求知需要,能控制衝動,上課不做小動作,堅持完成規定的任務。

二、幼兒入學的知識準備。

重點做好三個銜接。

1、注意水平的銜接。

幼兒階段的注意主要是無意注意,國小生上課時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有意識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師。針對這一變化,教師應重視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兒的注意水平。教師要慢慢減少教學活動的遊戲成分,逐漸把幼兒的無意注意發展為有意注意。可通過教師的要求,活動的規則,幼兒間的競爭來實現。

2、思維能力的銜接。

學習活動説到底是一種思維活動,學習成績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學生思維能力的高低。為幼兒入學作準備,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思維能力的準備,即學習活動中不僅有感知、記憶的過程,更要有歸納、概括、推理活動的參與。從“拉動幼兒發展”的角度出發,精心策劃教學活動,因為大班幼兒思維異常活躍,好奇心強,教學的內容要有適度的挑戰性。

3、知識點的銜接。

在大班要不要教幼兒學習國小知識?教師應根據幼兒學習的特點和願望,把握分寸。如:語言課上和幼兒玩一些口語化的、感受四聲的語音遊戲。根據漢字、字母、數字的基本筆畫進行前書寫練習。幼兒上學後如果掌握一些零星的知識,上學後容易引起認知共鳴,產生強烈的上學願望。

做好以上三方面的幼小銜接,教師要當作重要任務,切實完成。

三、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的具體措施。

幼兒園、學校的教育沒有家庭教育和社會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難以真正影響和實施。因此,為增加“銜接”工作的實效性,做好家長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和教育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長們能夠主動、積極的參與到此項工作中來。從而讓大班的家長們能夠初步瞭解並充分意識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國小前的各種準備工作,除了物質上的,更重要的是身體和心理方面的各種準備,並能夠讓這些家長有針對性的為自己的孩子進行各種有目的性的訓練和培養。

2、利用家園共育欄目,向家長們宣傳和溝通本班在幼小銜接方面所開展的每一項工作,並向家長們提出一些相應的要求,如要求家長配合幼兒園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某項具體的任務,這樣做的目的,一可以培養幼兒做事的效率性,為入國小的學習提供在時間上的保證;二可以培養幼兒責任性,使幼兒進入國小的學習能夠堅持有始有終,以防出現在學習上的虎頭蛇尾。

3、利用家園聯繫冊、家長來園接送幼兒、電話交談等形式,與家長及時溝通和交流,使家長們能夠及時瞭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銜接方面所存在的問題,準確把握自己的孩子當前的發展水平和狀況,並對其進行專門的教育和訓練,使家園能更進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個孩子都能順利的從幼兒園過渡到國小的學習與生活。

四、加強與國小的聯繫與交流

1、改變以往的一些習慣做法,帶幼兒去國小觀摩,從單一的觀摩國小的教學活動,可以涵蓋到觀摩國小的各種活動、環境佈置、校舍面貌等,從而進一步的激發幼兒嚮往對國小的學習生活,更進一步的培養幼兒入國小的興趣。

2、通過圖片、資料、電教等各種教育形式,幫助幼兒認識入國小後的學習與生活。

3、注意對大班幼兒在書寫,閲讀等方面的良好習慣的培養;適時調整大班幼兒的生活作息時間表,使幼兒能夠逐步適應國小學習與生活的節奏。

4、認真做好幼小銜接各項工作的資料收集、整理、歸檔工作。

2023年大班幼小銜接工作計劃 篇20

幼兒升入大班,擺在他們面前的必由之路是升入國小,怎樣使幼兒順利適應國小的學習與生活,搞好幼小銜接工作,是大班學習階段的教育重點。

對幼兒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社會性適應與學習適應教育,促進幼兒在入學前具有良好的心理準備,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減緩兩個學段的坡度,不搞知識的超前而重探索能力的培養,使幼兒園教育與國小教育形成無間隙整體,這是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的實質所在。因此,幫助幼兒走好從幼兒園到國小這個"坡度",為孩子順利適應國小的學習與生活,是幼小銜接工作的重點。

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我管理能力,是我們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的切入點,家園合作是我們做好銜接工作的有效途徑。我們將以新教材為主要教育內容並適當搞好教學補充,以確保教育措施、方法達到預期的目標。其具體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幼兒園大班升入國小、國小六年級升入國中是教育過渡的關鍵時期,具有承上起下的作用。銜接過渡的成功與否對義務教育質量影響很大,但又是被不少學校所忽視的一個薄弱環節。因此,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對幼國小段的銜接教育進行研究探索,提高認識,摸清情況,掌握規律,是學生進入新的學習階段後儘快適應不同階段教育、高標準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大面積提高教育質量的現實要求。

二、工作目標

1.重視銜接工作,建立形成一套相應的制度,並將此項工作作為學校的常規工作,列入每學期的工作計劃。

2.每學期都能開展相應的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活動。

3.通過活動,使各學段教師瞭解其它學段學生的行為習、心理特點和學校的教育目標、要求、方法、風格等,從而使處於銜接年級的教師能有意識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和管理風格接近相鄰學段、主動適應學生特點,為學生儘快適應新學段的學習生活打好基礎。

4.通過活動,使學生能順利過渡,從生活、活動、學習、心理等方面較好地適應新的學習環境,減少國小一年級和國中一年級的學困生和後進生的比例。

5.以課題形式開展研究,積累材料,豐富理論,形成報告、論文等研究成果。

三、具體的幼小銜接工作計劃如下:

(一)期初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和教育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長們能夠主動配合幼兒園,並能積極的參與到此項工作中來。

(二)利用家園共育欄目,向家長們宣傳和溝通本班在幼小銜接方面所開展的每一項工作,並向家長們提出一些相應的要求,如要求家長配合幼兒園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某項具體的任務,這樣做的目的,一可以培養幼兒做事的效率性,為入國小的學習提供在時間上的保證;二可以培養幼兒責任性,使幼兒進入國小的學習能夠堅持有始有終,以防出現在學習上的虎頭蛇尾。

(三)加強教師之間的溝通和相互間的聯繫。這種溝通和聯繫,除了要加強本園大班老師之間的,同是還要加強與國小一年級老師之間的以及與家長之間的相互溝通和聯繫。這樣做的目的旨在能夠及時的探討在具體操作上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和問題,尤其是對教學大綱內容上的銜接進行探討和研究。

(四)改變以往的一些習慣做法,帶幼兒多次去國小觀摩,從單一的觀摩國小的教學活動,可以涵蓋到觀摩國小的各種活動、環境佈置、校舍面貌等,從而進一步的激發幼兒嚮往對國小的學習生活,更進一步的培養幼兒入國小的興趣。

(五)建立家長活動小組。讓家長自行或幼兒園幫助,與已進入一年級學習的本園畢業生聯繫,並結成相應的對子,加強家長們之間的互相交流和溝通,從而讓大班的家長們能夠初步瞭解並充分意識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國小前的各種準備工作,除了物質上的,更重要的是身體和心理方面的各種準備,並能夠讓這些家長有針對性的為自己的孩子進行各種有目的性的訓練和培養。

(六)請已上一年級的本園畢業生來園,向大班幼兒講述國小生的各種生活,以自己的親身體會和感覺,為大班的孩子上一課,因為同年齡孩子之間的溝通是非常之必要的。

(七)組織大班幼兒進行國小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表演賽,並注意對大班幼兒在書寫,閲讀等方面的良好習慣的培養。

(八)適時調整大班幼兒的生活作息時間表,使幼兒能夠逐步適應國小學習與生活的節奏。

(九)向大班幼兒家長進一步宣傳和教育,如何做好孩子的幼小銜接工作--開辦大班年齡段家長學校。

(十)利用家訪、家長來園接送幼兒、電話交談等形式,與家長及時溝通和交流,使家長們能夠及時瞭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銜接方面所存在的問題,準確把握自己的孩子當前的發展水平和狀況,並對其進行專門的教育和訓練,使家園能更進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個孩子都能順利的從幼兒園過渡到國小的學習與生活。

(十一)認真做好幼小銜接各項工作的資料收集、整理、歸檔工作。

2023年大班幼小銜接工作計劃 篇21

為認真貫徹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精神,以“尊重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考慮孩子的心理需求和發展需要”為研究的基本原則,以“如何解決幼兒園與國小的銜接問題,怎樣讓孩子從幼兒園平滑過渡到國小,促進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為研究重點,結合本園的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為了體現素質教育的精神,進一步加強幼兒園與國小教育的銜接,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學前兒童入國小適應性教育,必須在幼兒園貫徹落實幼小銜接活動,從而幫助幼兒走好從幼兒園到國小這個“坡度。

一、指導思想:

幼兒入國小之前應做一些適當的準備,這已是國小教師、幼兒教師和幼兒家長的共識。做好“幼小銜接”,不但有利於入學前後幼兒的學習和發展,而且能為孩子的後續學習乃至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園幼小銜接工作在指導思想上堅持面向全體幼兒,促進幼兒體、智、德、美的全面發展。針對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從幼兒園的實際出發,積極創造條件,通過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教育環境的創設、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長工作的開展等途徑,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

二、活動時間和班級:

活動時間:3月——9月,為期7個月。

活動班級:幼兒園大班全體幼兒。

三、活動內容和要求:

(一)從心理準備入手,培養孩子入學前良好的心理品質。(情感、興趣、注意力、意志、責任感、自信心等)

1.提高孩子的任務意識,養成認真、專注做事的習慣

在平時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幼兒專注做事的習慣。如:讓孩子知道每天值日生所要做的事情;老師佈置的作業必須完成;明確在每項活動中教師要求自己做的事情,並學會做完。做事的時候要一心一意,不能邊做邊玩,做完事情再去玩;做完一件事,再去做另一件事;在老師要求的時間內把事情做完,不拖拉;養成認真做事的態度,追求良好的結果;堅持把一件事做完,不半途而廢,做事遇到困難要會請教別人,努力把事情做好。在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一些注意力訓練。

2.培養孩子思考、務求甚解,按時完成學習任務的習慣

心理學研究表明,思考不但能促進理解,而且能增強記憶。所以,養成善於動腦筋的學習習慣,實在是大有益處。在學前期,教師應要求幼兒積極思考,大膽發言,允許孩子提出不同的見解,通過長期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得以培養。

(二)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為重點,幫助孩子適應幼小過渡中的斷層問題。

3、教育活動:

(一)培養孩子學習方面的動手操作能力:本學期,結合主題“我上國小了”要求讓幼兒學習有關的常規知識:學習整理自己的書包、鉛筆盒,愛護並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學會使用剪刀、鉛筆刀、橡皮、刨鉛筆和其它學習工具。

(2)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請家長配合幼兒園,讓幼兒養成遵守作息時間的習慣,如:不遲到早退、不隨便請假等;其次,在教學活動中讓幼兒養成愛想、愛問和認真回答問題、注意傾聽的習慣;再有,培養幼兒正確地握筆寫字、看書、讀書的習慣;還有,通過適當的佈置作業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遊戲、活動中加強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

(3)向幼兒滲透數學方面的知識:通過每次的數學活動、數學區工作對幼兒進行分類、統計、簡單運算、自編應用題的培養,提高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學習運用數學經驗解決問題,提高幼兒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4)指導幼兒學寫數字、學國小生行為規範、觀看有關錄像。6月份組織幼兒“坐姿、寫姿、握筆姿勢”的比賽。再如,使用適度的紀律加以約束,儘量在活動後喝水,上洗手間。集體活動要求專心聽講,積極發言。日常生活中,老師盡少使用在小、中班對幼兒常用物質獎勵法,而使用討論評價法、語言誇獎法進行鼓勵。一日活動環節中,老師還要從各方面加強對孩子進行注意力和思維敏捷性的訓練。如:在區角內玩棋類遊戲,做詞語接龍、科學小實驗等活動。培養幼兒的有意注意,引起幼兒發自內心地對事物的專注和興趣,培養幼兒內在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使他們順利適應國小的學習生活。

(5)為了使幼兒能更好的適應國小的學習環境。幼兒園大班集體活動時間由30變為35分鐘,延長了5分鐘時間,在集體活動時間裏引導幼兒逐漸保持注意的穩定和持久,讓幼兒在心理上對時間概念有所準備。

4、教育環境的創設

(1)注意改變活動室的佈局,在後期可將集中圍坐式的環境改變為國小班級式環境,讓幼兒在幼兒園裏感受到國小班級式教學環境的體驗,促進幼兒身心的發展。

(2)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閲讀、書寫環境;如:將活動室的物品都註上漢字、活動室環境佈置圖文結合、以語言區為重點精心設計製作有關讀寫方面材料供幼兒操作,同時在各區域中進行滲透、同時,在暑期讓幼兒熟悉簡單的漢語拼音,知道拼音是一種正確認讀漢字的工具和基礎;堅持開展餐前的認讀識字活動等。為幼兒閲讀、書寫提供條件。

5、日常生活的管理:

(1)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在學習生活中,要學會自我觀察、自我體驗、自我監督、自我批評、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等,要求幼兒早晨在8:00前到園,不遲到。以培養幼兒遵守作息制度,早睡早起,有規律生活的良好習慣。

(2)通過談話、故事、社會實踐培養幼兒的獨立意識,增強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小值日生制度,適當增加一些簡單的勞動,如掃地、擦桌子等。讓幼兒感知到,即將成為一名國小生了,生活、學習不能完全依靠家長和老師,要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問題和困難自己要想辦法解快。

(3)進一步加強幼兒獨立生活能力和勞動習慣的培訓。要注意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增強幼兒的獨立意識,讓幼兒學會自理、自立,逐漸減少成人的直接照顧,會正確的穿衣、褲、鞋,會保管、整理自己的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懂得自我保護。5月份我們組織幼兒整理書包及穿脱衣服的比賽活動。

(4)增強幼兒的文明禮貌教育。培養幼兒使用日常禮貌用語,能使自覺遵守班級常規,注意自己的行動不影響集體;學會傾聽、不亂插嘴;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亂翻別人的東西;自覺遵守公共秩序等。

(5)離開幼兒園,走進國小,孩子更多面對的是複雜的社會大環境,會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師就更應該教孩子很好地保護自己,例如告訴孩子,不隨便與陌生人説話,遇到困難如何求助、學會看紅、綠燈走人行道;有困難找警察,記住各種急救電話等等。

四 、幼小銜接活動的實施步驟

1、從身體、獨立生活能力、學習等方面為幼兒入國小做好身心準備

(1)通過體育鍛煉、疾病預防增強幼兒體質,使他們能夠身心健康地邁入國小。

(2)為了讓幼兒能夠較快地從幼兒園過渡到國小生生活,我們將採取適當延長幼兒學習時間、減少遊戲時間等。

(3)在日常活動中培養幼兒正確的讀書、寫字、握筆姿勢,同時,讓幼兒懂得保護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種感覺器官。

(4)通過談話、故事、社會實踐培養幼兒的獨立意識,增強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幼兒感知到,即將成為一名國小生了,生活、學習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師,要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問題和困難自己要想辦法解快。

(5)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在學習生活中,要學會自我觀察、自我體驗、自我監督、自我批評、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等,讓他們懂得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事並一定做好,什麼時候不該做事並控制自己的願望和行為。

(6)培養孩子學習方面的動手操作能力:本學期,結合主題模仿學校要求讓幼兒學習有關的常規知識:學習整理自己的書包、鉛筆盒,愛護並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學會使用剪刀、鉛筆刀、橡皮、刨鉛筆和其它學習工具。

(7)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請家長配合幼兒園,讓幼兒養成遵守作息時間的習慣,如:不遲到早退、不隨便請假等;其次,在教學活動中讓幼兒養成愛想、愛問和認真回答問題、注意傾聽的習慣;再有,培養幼兒正確地握筆寫字、看書、讀書的習慣;還有,通過適當的佈置作業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遊戲、活動中加強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

(8)養成“每天記一記”的好習慣,在集體活動之後,利用5分鐘主動回憶內容要點,在離園前,利用十分鐘回憶一天發生的事或感受,培養孩子提煉記憶問題的能力。

二、加強教師的理論學習,形成家園合力

(1)加強教師幼小銜接的理論學習,通過學習、討論等形式,瞭解國小生的行為習慣、心理特點和國小的教育目標及要求,從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和管理風格接近國小階段,主動適應國小生特點,為幼兒儘快適應國小的學習生活打好基礎。

(2)做好家長工作,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和教育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長們能夠主動配合幼兒園,並能積極的參與到此項工作中來。

三、發揮社區力量,直觀體驗國小的學習和生活

(1)為了讓大班的孩子們能更進一步感受國小的生活,瞭解國小生的學習生活與責任意識,我園將在5月份組織大班幼兒參觀市五小,主要包括參觀國小生升旗儀式、早操活動、課間活動。而且還把他們帶進國小生的課堂,參觀國小生的學習,課間活動等,從而激發他們上學的慾望。

(2)回園後引導幼兒自己主動參與環境的創設。以“我心中的國小”為主題,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設計出一組生動形象的,有趣的國小生生活場景圖,其中有國小生上學,升旗,上課,鍛鍊,課間活動等情景。

(3)通過環境的創設,加強對課間休息和自由活動的引導,讓幼兒學會自主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為他們儘快適應國小生活奠定了心理基礎。

(4)大班畢業典禮家長方面為增加"銜接"工作的實效性,做好家長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只有幼兒園、學校、家庭、社會多方面的教育形成合力,教育才能真正起到理想的效果。

具體形式有:

1、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和教育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長們能夠主動、積極的參與到此項工作中來。從而讓大班的家長們能夠初步瞭解並充分意識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國小前的各種準備工作,除了物質上的,更重要的是身體和心理方面的各種準備,並能讓這些家長有針對性的為自己的孩子進行各種有目的性的訓練和培養。

2、家園互動充分運用好家園互動這一平台,增加與家長溝通的頻次,把幼兒的情況及時用班級博客中進行反饋與呈現,讓家長及時瞭解幼兒在園的情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進行鍼對性的家園合作與培養,以求發揮其優勢,改正其習慣等各方面的不足。

3、其它時間與形式利用家長來園接送幼兒、電話交談等形式,與家長及時溝通和交流,使家長們能夠及時瞭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銜接方面所存在的問題,準確把握自己的孩子當前的發展水平和狀況,並對其進行專門的教育和訓練,使家園能更進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個孩子都能順利的從幼兒園過渡到國小的學習與生活。

附表:

幼小銜接活動安排表

月份 主要開展的活動

3月份 1、 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閲讀習慣及學會傾聽

2、啟動“我要上國小了”主題活動,佈置主題牆。(後期延續)

3、家園配合,將入園的時間調整為早上8:00之前入園,提前30分鐘。

4、開展語言領域的口述日記,每週一篇,孩子敍述在園發生的事情,家長代寫並檢查。(4、5、6月延續)

5、幼小銜接方案公佈,班級博客開闢“幼小銜接”專欄。

4月份 1、通過數學活動,數學區角的工作對幼兒進行分類,統計,簡單的運算。

2、開展筆畫描紅活動,寫一些簡單的筆畫,家長準備書寫材料,讓幼兒體驗書寫的樂趣,教師批改幼兒作業。

3、將幼兒分組,每天安排值日生活動,值日生工作包括掃地,擦桌子,架椅子、自然角,並填寫觀察日記。

4、培養幼兒正確的書寫及讀書姿勢。(後期延續)

5、“幼小銜接”家長學校授課。

5月份 1、組織大班幼兒參觀市五小,主要包括參觀國小生升旗儀式、早操活動、課間活動。

2、將幼兒上課時間延長,由原來的30分鐘延長到每節課35分鐘。

3、結合主題模仿學校要求讓幼兒學習有關的常規知識:學習整理自己的書包、鉛筆盒,愛護並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學會使用剪刀、鉛筆刀、橡皮、刨鉛筆和其它學習工具。

4、 結合認識本班幼兒姓名活動,培養幼兒的識字願望,加強知識的學習準備。

5、 開展班、組長競選活動,像國小生一樣,通過榜樣作用及同伴間的提醒、約束,達到鞏固形成良好習慣的目的。

6月份 1、組織幼兒學習國小生行為規範。

2、班級每天完成一項口頭家庭作業,幼兒用自己的辦法記錄、完成。

3、組織幼兒開展“坐姿,寫姿,握筆”姿勢的比賽。

4、結合區角,實行“課間十分鐘”。

5、開展自理能力達標活動,包括起牀穿衣服,疊被子,整理衣物。

6、舉行大班畢業典禮。

2023年大班幼小銜接工作計劃 篇22

為了進一步加強幼兒園與國小教育的銜接,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大班進行入國小適應性教育,特制定此計劃。

一、指導思想

1、幫助大班幼兒實現從幼兒園到國小兩個不同階段教育的平穩過渡,讓幼兒建立自信心,能健康、快樂地適應國小階段的學習生活,保持身心的和諧發展。

2、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開展活動,並體現後繼學習和未來社會對兒童發展的要求。

3、幼小銜接活動與國小“學習準備期”綜合活動做到有機結合,活動組織充分體現科學性、整合性和趣味性,並與幼兒園的課程實施有機結合。

二、活動目標

1、有入國小的願望和興趣,嚮往國小的生活,具有積極的情感體驗。

2、初步瞭解國小的學習活動特點和課堂教學規範,對各類學習活動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慾。

3、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傾聽習慣、閲讀習慣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務能力、自我保護能力等),以及建立初步的規則意識、任務意識。

三、重點內容

1、入學願望:喜歡學校生活,有入國小的願望和積極自信的情感體驗。

2、學習興趣:對周圍的事物有好奇心和探索的慾望,對學習活動感興趣。(強化語言、數學、動手課程,進行動口和動手的技能練習。

加強普通話口語的練習,通過早期閲讀、看圖講述、散文誦讀等活動來提高幼兒的普通話口語表達能力,進行前書寫練習,用袖珍畫的方式在田字格里練習書寫,掌握字的簡單結構。)

3、學習習慣:有傾聽、專心閲讀的習慣,有初步的任務意識。(掌握正確的看書、寫字、握筆姿勢,讀書做到“五個要”:身子要挺直,書本要平放,眼睛要看着,小手要指着,聲音要響亮。書寫做到“三個一”:眼離課本一尺遠,手離筆尖一寸遠,胸離桌面一拳遠;書本整潔,無摺痕)

4、生活習慣:會整理自己的物品,有自我服務和自我保護的能力,有初步的時間概念。(通過開展值日生工作、自己收拾書包、衣服等,有完成任務的習慣。)

5、行為習慣:能初步辨別學習習慣與生活習慣的好壞,並有一定的控制能力。(懂得自覺遵守紀律和各項常規、規則,控制自己的情緒、行為,有責任感,能夠承受小挫折,有集體榮譽感,願意為集體做事,學會獨立解決簡單的問題和困難。)

6、交往能力:願意與同伴、老師和周圍的人交往,對人有禮貌,能友好相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ngxuan/jz084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