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工作計劃精選 >

高中家長工作計劃(精選5篇)

高中家長工作計劃(精選5篇)

高中家長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高中家長工作計劃(精選5篇)

堅持以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以先進的理論、正確的觀念、科學的方法武裝我校廣大學生家長,不斷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努力促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有機結合,形成合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辦校目標

家庭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根據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定》和《全國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計劃》的要求,其具體目標是;

1.向家長宣傳黨和國家教育方針、法規、政策。

2.向家長傳授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思想和科學的育人方法。

3.向家庭宣傳介紹為人父母,應有良好表率作用,應保持良好的家庭育人環境。

4.溝通各類教育的聯繫,適應新的教育形式,解決新形式下的新問題。

5.交流和探討教育子女的好經驗和好方法。

6.使家長受教育率鞏固在95%以上,掌握家庭教育知識率達80%以上。

三、具體措施

1.建立家長學校組織領導機構,加強對家長學校工作的指導,落實活動經費,制定《家長學校章程》、《家長教育行為規範》、《教員守則》、《學員守則》、《檢查考核規定》等規章制度,使家長學校逐步向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方向發展。

2.健全家長委員會的建設,進一步與市武警部隊、交警二中隊等單位建立聯誼關係,充分發揮德育基地的作用,聘請老領導為委員會顧問、有社會威望和影響的家長為委員會委員。各班學生家長為委員會成員。家長委員會負責日常具體工作,每學期由委員會組織家長進行一次家教知識講座,組織家長為學校出謀劃策。學校定期評選模範家長。

3.學校不定期地聘請社會及校內的一些熱心家庭教育事業,具有較高專業知識和修養的專家、老師為家長上課。通過學習,幫助家長樹立科學的家教理念,及時解決子女在成長過程中發生的不良行為,確保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4.定期召開家長會和開展家長開放周活動。

學校要求每班每學期必須召開一次家長會。家長會的形式多種多樣,或交流對話,或專家報告和諮詢,或家長、教師、學生聯歡。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增進相互感情和了解。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開放日期間,家長可以到教室聽科任教師講課,瞭解教師的教學思路,掌握孩子課堂學習情況,及時與學校領導和教師交流教子的經驗方法,提高自己的意見。

高中家長工作計劃 篇2

以前讀國中的時候,會覺得比較輕鬆。因為國中學的知識都比較淺,除了偶爾對某些問題需要深入討論之外,基本不會遇到很深的問題。但要知道,上了高中,我們面臨的問題不再是那麼簡單和具體,高中是我們在思維上的一個飛躍,我們必須要拋棄以前的定向思維,而去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和解決問題。起其根本所在就是:相對國中的學習,高中的學習跨越了知識和能力兩大台階。高中的知識內容與知識結構與國中相比出現了兩個飛躍: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都大大提高。在能力方面,高中的學習對同學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抽象概括思維能力、邏輯推理思維能力、分析綜合能力、自學能力等等都要求有較大的發展和提高。

從國中階段進入到高中階段,在學習上要跨上一個較高的台階。為了順利地跨越這一台階,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要以新的、不同於國中的學習方法,學好高中的課程。一個人確立自己的理想並不難,難得是有一個為實現理想而攀登的規劃和決心。為此,制定一個高中三年的規劃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寫下了這份高中三年學習計劃書。

(一)高中六個學期的分析和自我目標

為實現以下規劃必須做到:樹立信心,滿懷激情,走好成功第一步。切忌盲目激情,要有計劃分步驟的學習,養成踏實認真的學習態度。

1、高一上半學期是一個國中走入高中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最主要的目標是:積極適應各科老師的教學方法,迅速吸收新知識,同時穩住腳跟,一步一個腳印地進步。所以我這個學期的目標簡單來説就是四個字:適應、穩定。

2、高一下半學期是一個適應後的尋求及養成期期。這個時期由於對自己的學習態度、方法、能力有了一個比較客觀的認識,因此對各學科特點有了一定掌握。這個時期的主要目標是:重點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做到循序漸進地、有規律地學習,全面發展,形成自己的優勢學科。簡單來説就是:養成、規律。

3、高二上半學期是一個定位起飛期。此時,高中生活早已適應,學習方法、習慣已經成熟,所以,這個時期就要開始有所突破。這個時期最主要的目標是:進入一本梯隊。

4、高二下半學期是一個穩步發展期。有了高二上半學期的起飛和突破之後,又要開始穩住腳跟了,這時要全面地、客觀地看待自我和他人,畢竟“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個時期最主要的目標是:穩定自我水平,基本確定自己在年級的學習地位。

5、高三上半學期是一個紮實複習期。經過高二的認知後,自己的學習地位也穩定下來,不再輕易後退。就要完全靜下心來穩紮穩打地複習。此時也要注意調整心態,擺正主觀態度。時刻保持新鮮的自信心、堅韌的性格。不要受客觀環境的影響,履行自己的計劃,做到步步為營。

6、高三下半學期是一個加速衝刺期。可以適當地做些拔高。要全面解決自己所面臨的問題,查缺補漏,掃除殘敵,不留後患。還有此時心理素質也很重要。時刻擺正心態,注意情緒的變化,做到自我及時調整,自我鼓勵和認定。就如愛迪生所説:“自行是成功的第一祕訣”。

(二)我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1、預習  預習最重要的是能發展我們學生的自學能力,減少對老師的依賴,增強獨立性;預習可以加強記課堂筆記的針對性,改變學習的被動局面。要在測覽教材的總體內容後再細讀,充分發揮自己的自學能力,理清哪些內容已經瞭解,哪些內容有疑問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點、難點)分別標出並記下來。同時適當地一些課前的習題練習,逐步瞭解知識點。這樣既提高了自學能力,又為聽課“鋪”平了道路,形成期待老師解析的心理定勢;這種需求心理定勢必將調動起我的學習熱情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2、聽課  聽老師講課是獲取知識的最佳捷徑,老師傳授的是經驗證的真理;是老師長期學習和教學實踐的精華。我制定的聽課方法包括以下幾點:

a) 做好課前準備,即預習。精神上的準備十分重要,保持課內精力旺盛,頭腦清醒,以及對探求知識的極大興趣,是學好知識的前提條件。

b) 集中注意力。思想開小差會分心等一切都要靠理智強制自己專心聽講,靠意志來排除干擾。

c) 認真觀察、積極思考。不要做一個被動的信息接受者,作老師的合作者,學習的參與者,要充分調動自己的積極性,緊跟老師講課的思路,對老師的講解積極思考。結論由自己的觀察分析和推理而得,會比先聽現成結論的學習效果好。

【拓展閲讀】

合理安排學習時間

參加遠程網絡教育的學生,大部分為在職人員,有些人還擔當了一定的領導職務。工作、家庭、社會活動都比較繁重。在這種情況下,再擠出時間參加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統籌合理地安排學習時間是很重要的。

如果你是朝九晚五有規律的上班族,你可以嘗試將固定的業餘時間做一下系統安排。你不難發現還是可以擠出許多時間來學習的。如果你每週能夠擠出10-15個小時的時間,基本上就能夠滿足你完成一週的學習任務。然後,你可以根據你的時間安排制定一個“周學習計劃”,將學習分散在一週的每一天當中,比如:你可以每天安排1-1.5個小時學習,週末適當增加,將學習分散安排,既不至於學習得太辛苦,更有利於保持學習效率。當然辛苦是免不了的,但重要的是時間不等人,轉眼兩、三年就過去了,如果你這兩、三年中付出了這點兒辛苦,等待你的將是收穫的喜悦。

如果你是一個經常需要加班或者到外地出差的人,或者你是一個帶孩子的母親,總之,你的日常活動模式和時間都有很大隨機性,那麼你就很難擬訂一個固定的“周學習計劃”。因此,在安排學習時間和進度時,你必須更加靈活,要做到見縫插針,以保證階段性學習任務的完成。

總之,將學習時間分散使用,比集中一天學習許多小時的學習效果好。關鍵是要有持之以恆的精神,不能輕易放棄每一天的學習。而且要保持較高的學習效率,過於疲勞或精神不佳時不能勉強進行學習,否則會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在一天的工作之後,進行適當的休息和調整之後再學習,會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合理控制學習進度

網絡教育雖然在時間和空間上給同學們提供了較大的自主性,但同學們也一定要按照正常的教學計劃和自己制定的合理學習進度進行學習,循序漸進。千萬不要平時對課程不聞不問,到了臨近考試才開始手忙腳亂,“眉毛鬍子一把抓”。

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這樣的同學往往在最後倉促開始學習時,遇到了遠遠超出他們想象的困難和壓力,常常是無法堅持完成全部課程的學習,最後只好放棄考試。

因此,按照正常的教學計劃和時間進度安排日常學習,養成當天任務當天完成的良好學習習慣,會使同學們的學習過程既輕鬆愉快,又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制定個人學習計劃

個人學習計劃就是學生對自己所要學習的全部課程所做的總體規劃。這個總體規劃應該回答下面幾個問題:你打算幾年完成學業?在這個時間內每學期要求選修多少學分、完成多少門課程?是否要申請學位及如何安排相應的準備工作?學校公佈的“專業教學計劃”適合我嗎?它能否成為我的個人學習計劃?

答案是不確定的,因為學校公佈的“專業教學計劃”是比較籠統的,它只涉及總學時、周學時和授課學時,加之每位學生的職業、文化水平、專業基礎、家務負擔等不盡相同,在網絡教育提供的寬鬆的學習環境下,難免會出現個性化很強的學習方案。

為此,各專業課程的主講教師專門為網絡教育的學生制定了更具體的教學計劃和學習進度表。同學們可參照該計劃,再根據自己的學習起點、主客觀因素,制定個人的學習方案。

高中家長工作計劃 篇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誦讀詩歌並背誦詩歌第二段。

2、欣賞詩中運用描寫音樂的語言。

3、品味詩歌意境,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賞析詩中的音樂描寫。

2、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抓住主旨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誦讀詩歌並背誦詩歌第二段。

2、品味詩中描寫音樂的語言。(教學重難點)

二、教學過程:

1、音樂導入,激發興趣:(課前播放一段古典音樂)

音樂是人類最富於靈性的創造,它通過七個音符對稱與非對稱的排列,奏出或悲憤激越或輕柔纏綿的樂曲,以表現豐富多彩的人生體驗,抒發人們內心的情感,因此音樂與同為抒寫人生體驗的詩歌並被稱為藝術的最高境界。

剛剛老師給大家聽的這首曲子大家覺得怎麼樣?

那麼你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一下曲中的音樂技法或者自己的感受嗎?可能這對大家來説並非易事,因為音樂不像高聳入雲的山峯,也不像奔騰不息的河流,蒼翠蓊鬱的森林那樣形象可感,它有聲無形,飄渺難以捕捉。

中國自古就有詩樂結合的傳統,但是用詩歌來表現音樂的作品卻是不多,堪稱精品的更是少之又少,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可謂是描寫音樂的極品,他究竟是怎樣寫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播放琵琶曲《漢宮秋月》,要求學生用心傾聽,感受曲中的感情。然後,利用知音傳説,引入新課——

兩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雅士,一個山野樵夫,是音樂將他們聯繫了起來,於是世上便流傳着知音的佳話;一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騷客,一個天涯歌女,又是音樂讓他們共同演繹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絕唱。在那個不朽的夜晚,潯陽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風,清冷的月光,飄飛的荻花,永遠記住了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白居易遭貶謫之後,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憐而信筆寫來的經典樂府《琵琶行》。

2、猜讀標題,明確重點:

學生通過標題來猜想本詩重點是寫什麼?表達什麼?進而明確詩歌寫了哪幾個方面。

3、自讀課文,養成讀書方法:

學生自讀課文,強調圈點勾畫批註的讀書方法,梳理疑難字詞,理解詩歌大意,最後交流重點字詞。

4、聽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聽錄音,思考兩個問題:

(1) 詩前小序有些什麼內容?對全詩有何作用?

(2) 概括每段內容,並且找出序文和全詩的對應部分。

5、抽讀課文,賞析音樂描寫:

(1)抽學生朗讀第二段,插入朗讀指導和評價(學生互評與師評相結合)。

(2)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描寫音樂的句子進行賞析。

這一環節讓學生暢所欲言的同時要注意及時引導學生探討下面幾個問題:

①琵琶女演奏之前,作者先描寫她的調絃動作和神情,有什麼作用?

明確:白居易是一位精通音樂的詩人,他非常熟悉真正的演奏家在即將演出時的心態,因而從寫琵琶女的調絃入手,用“未成曲調先有情”以來可以説明琵琶女的技藝高超,二來來説明她此時已進入樂曲中的境界。

②理清琵琶女演奏樂曲的發展變化過程和高潮所在。

第一樂段兼用比喻(“如急雨”“如私語”)和摹聲分寫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錯進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聲,表現了急切而愉悦的情調。

第二樂段以花底“鶯語”的“間關”之聲作比,再著一個“滑”字,使讀者覺察到旋律變的輕快流暢;接着如同“冰泉冷澀弦凝絕”,樂曲逐漸緩慢下來,彷彿進入了半終止狀態,這“無聲”的音樂又使讀者去尋味“幽愁暗恨”,並期待着變化的到來。

第三樂段一開始是“銀瓶乍破水漿迸”,這是高潮到來的信號,它發展的很快,接着就出現了高潮時“鐵騎突出刀槍鳴”的熱烈而又緊張的場面;

第四樂段是樂曲的終止或尾聲。“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寫出了琵琶聲終止時的特點。急速的收尾,讓人一時還不能走出樂曲,仍然沉浸在樂曲的境界裏。

③本段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作結有什麼作用?

(3)歸納總結作者描寫音樂的方法。

6、齊讀第二段,力爭背誦。

再次突出方法指導:大弦以下四句要快讀,情調輕快;間關兩句速度放慢,但要讀得流暢;冰泉以下四句是為高潮蓄勢,要稍微小聲讀;銀瓶以下四句寫樂曲高潮和終止,要讀的緊張熱烈,至“裂帛”戛然而止。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分析琵琶女形象,體會作者情感。

二、教學過程:

1、複習導入:

2、朗讀全詩,入情入境:

抽六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回顧詩歌內容,進入情境。

3、小組合作,問題研討:

① 用自己的話概括琵琶女這個藝術形象,思考琵琶女的遭遇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

明確:琵琶女是一個才貌雙全,但在封建社會中被摧殘、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對自己的淒涼遭遇、對人情冷暖、世態炎涼,表示了積聚已久的憤懣之情,揭示了世人的重色輕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並提出了強烈控訴。

② 從全文看,作者的心情是怎樣的?哪些句子能夠反映?這種心情又是如何引發的呢?

明確:作者的心情:孤寂傷感,淒涼落寞。

“楓葉荻花秋瑟瑟”“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我聞琵琶已歎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等詩句可以看出。

這種心情表面上源自秋夜潯陽江頭的蕭瑟景象,餞別宴上的氣氛,以及琵琶聲的悽苦和琵琶女的遭遇,但實質上還是源自詩人自己因坎坷遭遇,宦海沉浮而帶來的心靈觸動。

③ 作者在這樣的心境下最大的感慨是什麼?

明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④ 詩人為什麼説自己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人”?

明確:因為白居易和琵琶女有類似的遭遇,因此他才能從琵琶曲中聽出琵琶女的哀怨,以至淚濕青衫,發出感慨。具體説來:

出自京都:自言本是京城女——我從去年辭帝京

才華出眾:名滿京都女藝人——才華橫溢大詩人

落魄失意:年老色衰嫁商人——直言相諫貶江州

4、總結歸納,把握主題:

學生繼續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老師總結歸納。

高中家長工作計劃 篇4

一、學習計劃的制訂

1、制訂學習計劃的重要性

(1)制訂學習計劃並認真地執行計劃,能有效地提高學習成績,使自己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意思是説不管做什麼事如果是先有了打算,往往能取得好的效果,否則就有可能失敗。

智力相同的兩個同學有沒有學習計劃,他們的學習效果是不大相同的。

同學們按計劃進行學習獲得成功之後,可以產生一種充實感和成功感。

(2)沒有計劃的學習是盲目被動的低級活動。

為什麼有些同學的學習會處於後進狀態呢?學習缺乏計劃性,往往是一條重要原因。

如:①放學後玩球,天不黑不散;②回家無休止地看小説、雜誌、報刊;③天天去市場集郵;④天天看電視、看電影;⑤串門、聊天、打撲克;⑥聽音樂、廣播無止境等等,結果完不成作業,必要時只得趕抄,不能認真複習和做作業。

這種毫無計劃的學習是荒唐的,散漫疏懶,鬆鬆垮垮的,這是不可能有進步的。

2、制訂學習計劃的作用

(1)計劃是實現學習目標的藍圖。每一個同學都應該有自己的學習目標,而目標實現,要腳踏實地、有步驟地完成。這樣時間和任務的科學結合,就誕生了計劃。為了實現學習目的,制訂計劃努力去實現它,就可以使自己離目標越來越近,使自己每一個行動都具有明確的目的。

計劃是實現學習目的的藍圖。每一個想把學習搞好的同學,頭腦中都應有這張藍圖。

(2)實施計劃,可以磨鍊意志。有了計劃,把自己的行為置於計劃之中,具有了明確的目的。而學習生活是千變萬化的,總要千方百計地衝擊你的學習計劃,總要千方百計地引誘你離開計劃,這就是理想的計劃和實際學習生活之間的矛盾。

矛盾出現後,為了實現自己的學習計劃,就要排除一切困難和干擾,在這過程中,意志品質受到了磨鍊,動機受到考驗。一般講,意志品質越好,計劃越容易實現,學習上的收穫、進步就會與日俱增。看到這些進步,不僅心情愉快,而且可以不斷增加實現計劃的信心。

(3)有利於學習習慣的形成。按照科學的學習計劃行事,可以使自己的學習生活節奏分明,一旦形成了條件反射,到時候睡覺,該學習時能安心學習,該鍛鍊時能自覺去鍛鍊,所有這些都成了自覺行動,日久天長,良好學習習慣就形成了。

(4)能減少時間的浪費,提高學習效率。由於計劃的科學性,計劃裏要辦的事,應當説都是有益的。一個有計劃的同學知道他如果多玩一小時,多聊一個小時將會使計劃的哪項任務完不成,而這項任務沒完成又將會給整個學習帶來什麼影響。有了學習計劃,每一步幹什麼都明確,不用白費時間去想下一步幹什麼,也不用為決定下一步幹什麼而遊移不定。

3、怎樣制訂學習計劃

(1)計劃要全面。思想、學習、身體是相互影響的。在計劃時,一定要兼顧三個方面。

計劃裏除了有學習的時間外,還應當有進行社會工作、為集體服務的時間;有保證睡眠的時間;有娛樂活動的時間。計劃裏不能只有三件事:吃飯、睡覺和學習。如果計劃真是這樣,那麼這個計劃就是片面的、不科學的。

(2)安排好常規學習時間和自由學習時間。常規學習時間就是按學校規定的學習時間,主要用來完成老師當天佈置的學習任務,“消化”當天所學的知識。

自由學習時間:是指完成了老師佈置的學習任務以後所剩下的歸自己支配的學習時間。在自由支配的時間內,一般可做兩件事:補課和提高。補課,是指彌補自己學習中的欠缺;提高是指深入鑽研,開展自己的優勢和特長。

自由學習時間應當成為制訂學習計劃的重點部分。

同學們一旦抓住了自由學習時間,將會給自己的學習和成長帶來極大的好處。所以,我們應當努力提高常規學習時間的效率,增加自由學習時間,使學習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裏。

(3)長計劃和短安排。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內,究竟幹些什麼,應當有個大致計劃。例如,一個學期、一個學年應該有個長計劃。但是實際學習生活變化很多,又往往無法預測,故長計劃不可太具體。但上個月或下學期要解決哪幾個問題,心中應該有數,這而第一星期幹什麼要具體些,每天干什麼應當更具體些。這樣把一較大的任務,分配到每週、每天去完成,使長計劃中的任務逐步得到實現。訂長計劃,要在具體完成學習任務時有明確的目的。

有長計劃,沒短安排,長計劃要實現的目標不容易達到,所以,有長計劃,還要有短安排。長計劃是明確學習目標,大致安排;短安排是具體的行動計劃。

(4)要突出重點,不要平均使用力量。學習時間是有限的,學習內容是無限的,所以必須要有重點,要保證重點,兼顧一般,所謂重點:一是指自己學習中的弱科,二是指知識體系中的重點內容。訂計劃時,一定要集中時間,集中精力來攻下重點。

(5)訂計劃要從實際出發。訂計劃時,不要脱離學習的實際。有些同學訂計劃時滿腔熱情,想得很好,可行動起來,寸步難行,這是目標訂得過高,計劃訂得過死,脱離實際的緣故。

實際是什麼?

①知識能力的實際:每個階段,在學習計劃中要接受消化多少知識?要注意培養哪些能力?

②時間的實際:指常規學習時間和自由支配時間有多少?

③“欠債”的實際:自己在學習上“欠債”應心中有數。

④教學進度的實際:掌握老師教學進度,就可以妥善安排常規學習時間和自由支配時間,不致於使自己的計劃受到“衝擊”。

(6)注意效果,及時調整。每一個計劃執行結束或執行到一個階段,就應當檢查一下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好,就要找找原因,進行必要的調整。

檢查內容是:①計劃提出的學習任務是否完成?

②是不是基本按計劃去做?③學習效果如何?④沒有完成計劃的原因?什麼地方安排太緊?什麼地方安排太鬆?

通過檢查後,再修訂學習計劃,改變不科學、不合理的地方。每天寫日記時,一定要把一天學習計劃完成的情況認真記錄下來,以利改進。

(7)計劃要留有餘地。計劃終歸不是現實,只是一種可能性。把計劃變成現實,還要經過一段較長的努力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遇上千變萬化的情況,所以制訂計劃不要太滿、太死、太緊,要留出機動時間,使學習計劃有一定的機動性,這樣完成計劃的可能性就增加了。

(8)腦體結合,文理交替。“心之官則思”,思維要靠大腦,學習是個難苦的腦力勞動過程。要想使大腦神經細胞正常工作,必須保證腦細胞的新陳代謝,腦細胞消耗着人體需氧量的四分之一,血糖量為120毫克時(指100毫升血內)記憶最掛;血糖量為60—70毫克時,思維遲鈍;血糖量為45毫克時昏迷、驚厥。可見思維活動正常進行時,腦細胞消耗着大量的物質和能量,併產生大量的廢物和二氧化碳。

所以在安排計劃時,不要長時間地從事單一活動。學習和體育活動要交替安排。比如:學習了一下午,就應當去鍛鍊一會兒。再回來學習。鍛鍊時運動中樞興奮,而其他區域的腦細胞就得到了休息。安排科目時,文科、理科要交替安排,相近的學習內容不要集中在一起學習。

(9)個人計劃與班級計劃互相配合。

(10)提高學習時間的利用率。早晨或晚上,或一天學習的開頭和結尾的時間,可以安排着重記憶的科目,如外語。心情比較愉快,注意力比較集中,時間較完整時,可以安排比較枯燥,或自己不太喜歡的科目:零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時間,可以安排做習題和自己最感興趣的學科。這樣可以提高時間利用率。

高中家長工作計劃 篇5

教學目的

一、學習編寫情節提綱,掌握課文的結構特色,理解作品的社會意義。

二、懂得小説結尾“異史氏曰”一段的論述及其作用。

三、引導學生掌握文言虛詞“然”的用法,介賓短語中賓語“之”的省略以及一些課文未加註釋而有一定難度的詞語或句子。

教學設想

一、課文較長,故事情節曲折多變,但語言較淺近,可以讓學生藉助課文提示、註釋,查閲詞典,通讀課文,理清脈絡,編寫情節提綱。

[預習要求]疏通詞句,通讀課文,熟悉內容情節,思考作品的主題和社會意義。對已掌握的文言詞句知識再作一次較系統的整理。明確文言句譯的基本要求。

二、為使學生學得生動有趣,在熟悉內容的基礎上,引一則跟它相類的野史作比較,使學生了解同旨異體的文章,並進一步把握《促織》的題旨。

三、《促織》的結尾,歷來有爭議,通過討論,求得比較一致的看法。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課文

1.題解:

課文選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簡稱《聊齋》。

作者蒲松齡,山東淄州(今淄博市)蒲家莊人,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從小熱衷功名,19歲參加科舉考試,連中縣、府、道的第一,但此後卻屢試不第,擠不進官場。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鄉過着清苦的塾師生活,因而和人民接觸的機會較多,對統治階級的種.種罪惡有所不滿。

蒲松齡20歲左右開始創作《聊齋》,40歲左右基本完成,以後不斷有所修改和增補,直到死前為止。這部作品,是他一生心血的結晶。

《聊齋》收集了大量的民間神話傳説,書中極大部分以狐仙鬼怪、魚精花妖為題材,用以諷刺現實,寄託孤憤。正如該書自序所説:“集腋成裘,忘續明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託如此,亦是悲矣。”

《促織》是《聊齋》中的名篇,作者通過寫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納蟋蟀以致傾家蕩產,但又終於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殘酷,辛辣諷刺“一人飛昇,仙及雞犬”的醜劇,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2.通讀:

(1)提出要求:

①先看課文“預習提示”,畫出關鍵句子。

②對照註釋逐段通讀課文,畫出不懂的詞語句子。

③閲讀時思考下列問題:

作者以什麼為線索展開全文;

緊扣線索,簡要歸納段意;

結尾“異史氏曰”是否是多餘筆墨?

(2)通讀課文:

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要求自讀課文。教師指導,一些簡單的疑難,隨時個別解決;困難較大,帶有共性的問題,教師板書,準備討論答疑。

三、解釋疑難詞語句子:

學生通讀課文結束,教師根據板書,解釋疑難詞語句子(限於課本未加註釋或雖有解釋但不夠恰切的)。

①不終歲,薄產累盡:累盡,課文註釋“受累而賠盡”。按:累,音lèi,這裏作虧損講,就是“賠”的意思,“累盡”應作“賠光”講。②成然之:成名(認為)很對。然,是;然之,以之為然。

③展玩不可曉:翻來覆去的細看,卻不明(是什麼意思)。展,展轉,翻來覆去;玩,玩味,細細地體會。

④業根,死期至矣!而翁歸,自與汝復算爾!:句中“復算”,課文註釋“算帳,追究”,細味“復”字沒有落實。這句應該是兩句話兩層意思,第1層是母親罵,第2層是父親再算帳。

⑤思試之鬥以覘之:前一“之”代“蟋蟀”,後一“之”代“蟋蟀角鬥的本領”。“以”,連詞“而”。“覘”,窺視,此處是“看”的意思。

⑥又試之雞:(接着)又(拿它)跟雞試鬥一次。“試之雞”即“試之以雞”、“以雞試之”。

四、分段:

(1)討論:①貫串本文的線索是什麼?(促織)②以“促織”為線索,本文可分幾部分?

參考:全文9段,前面8段是按事物發展的自然順序記敍的。最後一段是作者評論,屬作品的附帶部分。可有兩種分法:一種是按開端、發展、高潮、結束這四個部分來分的;另一種是按段緊扣“促織”這條線索劃分的,建議把這兩種分法,編寫一個簡單而又清楚的結構提綱。

(情節提綱編寫的指導:

具體進程:先用幻片放映學生編寫的兩份提綱,讓同學們略作評判,教師簡要點撥:然後教師出示自己所編寫的提綱,供學生修改自己的提綱時參照。要強調教師的提綱不是唯一正確的標準,只供借覽,不可照搬。)

五、佈置作業:

(1)編寫課文的結構提綱。

(2)翻譯“異史氏曰”一段,並對照課文第1段思考下列問題:

①為了一頭蟋蟀,造成百姓傾家蕩產的罪魁禍首是誰?為什麼?

②安排成名發財致富的結局是否削弱了本文的批判力量?

第二課時

一、教學要點。

編寫本文情節結構提綱,深入研究課文思想內容。

二、教學內容與步驟。

1.檢查作業:

(1)指名兩位學生板書情節結構提綱。

(2)指名一位學生口述“異史氏曰”一段的翻譯。

討論學生的翻譯。明確:

①篇末附“異史氏曰”,是作者自己假託之名。這是仿效《史記》“太史公曰”的筆法附在每篇後面的評論。

②奉行者:以譯“奉皇帝的命令去辦的人”為好,可與上文“天子”一致。

③加以官貪吏虐:加以,該是兩個詞,“加”,加上;“以”,由於。“貪”譯“貪婪”為好。

④一跬(kuǐ)步:課文未注。古代以跨出一腳的距離為跬,兩跬為一步。課文中是“一舉一動”的意思。

⑤以蠹(dù)貧:蠹,蠹蟲。課文用來比胥吏的侵害。有的譯作“由於讀書而貧困”。根據文意還是以譯作“由於胥吏的敲詐而貧困”為好。

(譯文見人教社編《教參》,上説略與不同,供參考。)

二、作者創作意圖和情節虛構分析

1、關於作者的創作意圖:

啟發提問:同學們已經知道,本文的創作意圖,是借講前朝故事來揭露黑暗現實,批判的鍼芒直指天子。為了把探討推進一步,請大家再思考並回答如下的問題:“促織之戲,唐代天寶年間就已盛行,作者為什麼把故事的背景選定在明朝宣德年間?宣德年間是‘治世’,還是‘衰世’?明宣宗是一個怎樣的君主?”

估計學生會以為宣德年間是封建時代的“衰世”,明宣宗是一個昏庸的君主。

教師板書下面的幾句話,並進行點撥:

“宣德治世,宣宗令主……顧以草蟲纖物殃民至此耶?抑傳聞失實耶?

這是跟作者同時代,當時詩壇的宗師王漁洋,寫在《聊齋志異》手稿本上的一條評語。王漁洋為什麼要強調宣德年間是“治世”,宣宗是“令主”,即“明君”呢”?顯然他的用意,是要提醒讀者讀《促織》時要聯繫眼前的現實。康熙年間正是清代的“盛世”,康熙本人正被目為“英主”。可當時的統治集團和康熙本人同樣追求“聲色狗馬”,酷愛“鬥雞戲蟲”、至今傳下來的鬥蟋蟀盆,以康,乾年間製作最精,康熙時更有以制盆揚名於世的。可見作者的創作意圖,實際上是在借講前朝“令主”當政的“治世”時代的事,來揭露“當時”“英主”當政的“盛世”的黑暗現實。“每責一頭,輒傾數家之產”,當是目有所睹;“天子偶用一物”,更是特有所指,不是泛泛議論。這正反映了蒲松齡思想的深刻處,“治世”、“盛世”尚且如此,那“庸主”當政的“衰世”就不用説了。“預習提示”説這篇“小説反映的現實,在封建社會具有普遍的意義”,是很有道理的。

2、關於本文的情節虛構:

啟發、提問:同學們已知道,本文的情節曲折離奇,波瀾迭起。現在請大家再考慮兩個問題:(1)為什麼要這麼曲折離奇?它與創作意圖到底有什麼關係?(2)情節的虛構,是否有史料作依據?

學生回答後,教師用幻燈出示如下明清筆記,然後進一步提問、點撥。

“我朝宣宗,最嫻此戲,曾密詔蘇州知府況鍾進四個。一時語云:‘促織瞿瞿叫,宣宗皇帝要。’此語至今猶存。”(沈德符《萬曆野獲篇》)

“宣宗酷愛促織之戲,遣使取之江南,價貴至數十金。楓橋一糧長,以郡督遣,覓得一最良者,用所乘駿馬易之。妻謂駿馬所易,必有異,竊視之,躍出為雞啄食。懼,自縊死。夫婦,傷其妻,亦自經焉。”

(《梅村詩集箋註》轉引呂毖《明朝小史》)

3、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這兩則史料在《促織》裏是否都用上了?第二則史料和成名一家的遭遇很相似,並已具備一個完整故事的輪廓,為什麼不按照這個故事的輪廓來展開情節,而要另外虛構一些離奇、虛幻的情節;

學生回答後,教師作點撥性小結:

正如同學們説的,這兩個材料《促織》裏都運用上了,只是進行了改造。這就説明作者借講前明宣德年間事來揭露現實黑暗,不是毫無根據的,把一些“爛污”潑在明宣宗頭上,而是有歷史真實作依據。但也正如同學説的,《明朝小史》中那條記載,雖然事情典型,情節輪廓完備,但僅僅按它的輪廓去寫,要寫得像《促織》這樣既引人入勝,又具有強烈揭露、譴責的力量,似乎是很困難的。現在我們來逐個分析作者所虛構的的離奇、虛幻的情節:

成名夫妻由求神問卜而得佳品——這個情節提煉了現實生活、舊時人們陷入絕境,往往寄希望於求神問卜。但神圖那麼靈驗卻是虛幻的。作者虛構這個虛幻情節,正曲折地反映了成名夫婦實際上已無生路,讀者讀了,自會想到這點。

成名九歲的兒子魂化蟋蟀而且輕捷善鬥——這個情節也有現實因素,在舊時代,孩子惹禍自殺,是常有的事。魂化蟋蟀則不可能。但這個虛幻情節卻有着強烈震撼人心的揭露、批判力量。試想,一個九歲孩子,經歷着多麼大的肉體和精神折磨,這比成名夫妻的身陷絕境,更使讀者感到心情沉重。

結尾的的喜劇結局——既然魂化蟋蟀不可能,那成名一家的擺脱厄運,裘馬揚揚也就純屬幻想。但這個情節卻深刻地揭示了封建政治的腐朽性,讀者讀了,自會聯繫當時官場的黑暗現象。

由上可見,作者虛構這些虛幻情節,不是僅僅為了引人入勝,也不是為離奇而離奇,而是要通過這樣的曲折離奇、波瀾迭起的情節,來強有力地揭露社會的黑暗,統治集團的腐朽,從而實現自己的創作意圖。以上所説,“預習提示”第三段有精要概括,要充分注意。

4、作者表現手法的分析

啟發、提問:要把上述情節構思完美地表達出來,以實現自己的創作意圖,必須講究表現手法,你們看,本文的表現手法有哪些特點;

估計學生會提到兩點:一,情節描述細緻生動;二,心理描寫真實細膩。

進一步點撥、提問:同學們提出的這兩點是對的。但不能滿足於這種籠統的提法,要深入具體地分析。請再思考並回答下述問題:(1)情節描寫是否都很細緻?怎樣顯出跌宕起伏?(2)隨着情節的發展變化,作者的用筆是否也有變化?(3)怎樣做到“虛幻之狀,如在目前”?

學生回答,教師作如下點撥性小結:

情節的描寫並非都很細緻,而是有詳有略,用詳反跌略。詳寫成名一家覓求蟋蟀的忽得忽失,忽憂忽喜過程,略寫皇上喜悦、撫宰“蒙蔭”的結局,前者的“詳”,就反跌出後者已荒.唐、腐朽到了怎樣的程度。不但全文,每個細節的描寫也常用詳來反跌略,如村中少年找成名鬥蟋蟀,詳寫少年三次嘲笑的情狀,略寫蟲鬥過程,前面的詳就有充分的反跌作用。

這種反跌作用,不但反映在詳略安排上,還反映在同類性質細節描寫的處理上。如成名三次捕捉蟋蟀,二、三兩次都詳寫,但前者詳在“執圖冥搜”,後者詳在迷離恍惚,前者突出視若珍寶,後者突出“惴惴恐不當意”,而實際上後一次獲得的蟋蟀更有異能。這就不但互相反跌,而且跌宕多姿。

隨着情節變幻和內容性質的不同,作者運筆也有變化。寫故事的發展和高潮,用工筆描繪;寫故事的開端和結局,用粗筆勾勒。同樣是粗筆勾勒,文筆的感情色調又有區別。前者飽含對成名一家的深切同情,後者飽含對皇上、撫、宰的辛辣嘲諷。這種工筆與粗筆的交替使用和感情色彩的變化,就使作者的文筆,也同詳略處理一樣,顯得跌宕多姿。

心理描寫的真實細膩,突出表現在虛幻情景的描繪上。其成功之處,一在心理上的細微曲折的變化,符合人之常情;一在情景雖然虛幻,卻逼似生活真實。如成名看到神示畫圖,反覆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好像出現了希望;“細瞻景狀,與村東大佛閣逼似,希望又近了一步;“執圖詣寺”後,看到“儼然類畫”,希望更近了一步。這事本來荒誕不經,但人物的心理活動合情合理,加以“躡跡披求”,發現“蟲伏草根”後的“撲”、“掭”、“灌”、“逐”的描寫逼似實際生活情景,就使人只覺情狀“如在目前”,而忘了它的荒誕。又如成名捕捉九歲兒子魂魄所化蟋蟀,為什麼聽到門外蟲鳴,“驚起覘視”,覺得原先那條蟲“宛然尚在”?這是他一夜僵卧長愁、神思昏亂的錯覺。“見蟲伏壁上”,“審諦之”,為什麼“以其小,劣之”?因為上品蟋蟀,形體上必須“頭項肥,腳腿長,身背闊大”,色彩上則是“白遜黑,黑遜赤,赤遜黃,黃遜青”。為什麼後來又覺得“意似良”?因為它“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長脛”,而按明劉侗《促織志》,這些正是一等上品的標誌。但到底有缺陷,所以“將獻公堂”,又“惴惴恐不當意”。事雖神祕,但結合蟋蟀的鑑別,寫出了人物心理細微的曲折變化,就仍使讀者感到真實。

三、隨着上述分析,逐步寫出如下板書,並對這節課略作小結。

作者思想侷限性的分析

主要在下述兩點上點撥:一是有因果報應的迷信觀念;二是揭露黑暗現實,雖尖鋭,目的仍只是為了諷勸天子,並沒有否定整個封建制度,這僅是一種民主思想的萌芽。

學生如果指出成名一家“不數歲”就“田百頃,樓閣萬椽,牛馬蹄躈各千計”,“裘馬過世家”的結局,是作者的庸俗幻想,不應否定這種看法。但要指出,因獻異蟲或善於鬥雞走馬而貴顯的現象,在封建時代是屢見不鮮的,這正反映了封建統治階級的腐朽。

四、佈置作業

完成(練習)三、四題,把課文讀到接近能背誦的程度。

第三課時

一、教學要點。

對照比較閲讀,揣摩文意,局部改寫課文。

二、教學內容與過程。

1.檢查作業:“思考和練習”第一、二題,參見第二課時教案,第三、四題參見人教社編教學參考書。第一題中,關於作品的消極方面,要注意蒲松齡生活的時代(17世紀),不能超越歷史條件加以苛求。作者把成名的逆來順受稱作“天將以酬長厚者”,就是這種歷史侷限的反映。

2.對照比較閲讀:

讀下面一則與《促織》相關的《野史》,與課文作比較,有哪幾處不同?

宣宗(宣德)酷好促織之戲,遣使取之江南,價貴至數十金。楓橋一糧長,以郡遣覓得一頭最良者,用所乘駿馬易之。妻謂駿馬所易,必有異,竊視之,躍出為雞啄食,懼,自縊死。夫歸,傷其妻,亦自經焉。(呂毖《明朝小史》)

討論。明確:《野史》是一大悲劇,蒲松齡改寫的《促織》卻是“喜劇”,兩文比較,還有幾處不同:①《野史》為駿馬來換蟋蟀;②妻失促織,懼而自縊;③雞啄食促織;④夫亦自經。蒲松齡的高超之處在於想象豐富,構思靈巧,能將簡單的原始材料演化出複雜曲折、扣人心絃的情節,在寫作技法上值得我們借鑑。

3.練習局部改寫:

要求學生髮揮豐富的想象,改寫促織的結尾部分,可以寫出各自設想的結局。

4.佈置作業:

將《促織》這個故事講給家裏人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ngxuan/9m3ox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