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學工作計劃 >

國小學校課程教學計劃(精選11篇)

國小學校課程教學計劃(精選11篇)

國小學校課程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國小學校課程教學計劃(精選11篇)

校本課程是充分發揮學校及周圍的資源優勢,挖掘課程資源,滿足不同年齡學生的不同需求,促進學生的個性健康化發展的課程。本學期校本課程將在上學期開發實施並取得成效的基礎上,繼續改進和完善,本着“一切為了學生,培養髮展學生個性特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一學校持續發展目標,把讀書活動滲透在語文教學中,加大管理力度,採取有力措施,力求取得更好效果。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意義

我校校本課程的開發是根據學校地處農村,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社會事業、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優勢,結合我校的傳統和特點,以及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自主開發的適合我校的課程。學校課程的開發要提高課程的適應性和實效性,適應學生髮展的興趣和需要,適應學校、社區發展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為教師提供了專業發展的機會和條件,也為學校培植辦學特色創造條件,有利於完善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彌補其侷限性。

三、提高認識,領導重視,全員參與

校本課程是相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而言的一種課程,是指以某所學校為基地,在理解國家課程設置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特點和資源,組織並開發實施的課程。學校將開辦講座,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校本課程的理論,使教師領會校本課程實施的要領,掌握校本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

校本課程的實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使所有的教師都參與到課程實施中來。我校科技製作、歷史教育、手工製作、編織等科目,涉及的知識面寬廣,內容豐富多彩,對教師的要求也相應地提高了。因此全校教師都要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四、校本課程教學的基本原則

學校課程是由在國家課程計劃框架內,學校自行決定、自主開發的課程,開發主體是學校教師。因此,我校校本課程教學堅持遵循以下原則:

1、合作性:校本課程開發、教學是一種集體配合的事業,學校課程更是如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校長、其他同事、學生、家長等通力合作,發揮羣體智慧。

2、民主性:學校校長、教師、學生、家長構成學校教育的“共同體”,成為學校課程教學的主體。學生需要學什麼,喜歡學什麼,“共同體”裏教師、家長最清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形成一個民主氛圍。

3、選擇性:校本課程教學要有利於學生全面而主動的發展,讓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都獲得充分和諧的發展,使個性得到張揚。因此,教學時儘量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可供選擇的內容,適應學生的需要、興趣和經驗。

4、開放性:校本課程教學時,在資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包括學校、家庭等多方面的資源;在主體方面要充分調動校長、教師、家長、上級領導、參與的積極性,共同進行課程建設。

5、靈活性:校本課程教學時,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實際,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五、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校本課程的實施通過三個角度來進行:

分層: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水平和個人意願,組建教學班,進行分層次教學。

分組:按課程類型、學習內容、學習程度、教學目標等採取多種教學形式以實施課程計劃。研究性課程以實驗班進行為主,班內分組進行。

分塊:校本課程安排在每雙週校本課進行。學校所有教學和活動場所根據課程安排劃分成不同功能的板塊。

國小學校課程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校本課程是充分發揮學校及周圍的資源優勢,挖掘課程資源,滿足不同年齡學生的不同需求,促進學生的個性健康化發展的課程。本學期校本課程將在上學期開發實施並取得成效的基礎上,繼續改進和完善,本着“一切為了學生,培養髮展學生個性特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一學校持續發展目標,把讀書活動滲透在語文教學中,加大管理力度,採取有力措施,力求取得更好效果。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意義

我校校本課程的開發是根據學校地處農村,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社會事業、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優勢,結合我校的傳統和特點,以及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自主開發的適合我校的課程。學校課程的開發要提高課程的適應性和實效性,適應學生髮展的興趣和需要,適應學校、社區發展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為教師提供了專業發展的機會和條件,也為學校培植辦學特色創造條件,有利於完善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彌補其侷限性。

三、提高認識,領導重視,全員參與

校本課程是相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而言的一種課程,是指以某所學校為基地,在理解國家課程設置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特點和資源,組織並開發實施的課程。學校將開辦講座,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校本課程的理論,使教師領會校本課程實施的要領,掌握校本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

校本課程的實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使所有的教師都參與到課程實施中來。我校科技製作、歷史教育、手工製作、編織等科目,涉及的知識面寬廣,內容豐富多彩,對教師的要求也相應地提高了。因此全校教師都要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四、校本課程教學的基本原則

學校課程是由在國家課程計劃框架內,學校自行決定、自主開發的課程,開發主體是學校教師。因此,我校校本課程教學堅持遵循以下原則:

1、合作性:校本課程開發、教學是一種集體配合的事業,學校課程更是如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校長、其他同事、學生、家長等通力合作,發揮羣體智慧。

2、民主性:學校校長、教師、學生、家長構成學校教育的“共同體”,成為學校課程教學的主體。學生需要學什麼,喜歡學什麼,“共同體”裏教師、家長最清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形成一個民主氛圍。

3、選擇性:校本課程教學要有利於學生全面而主動的發展,讓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都獲得充分和諧的發展,使個性得到張揚。因此,教學時儘量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可供選擇的內容,適應學生的需要、興趣和經驗。

4、開放性:校本課程教學時,在資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包括學校、家庭等多方面的資源;在主體方面要充分調動校長、教師、家長、上級領導、參與的積極性,共同進行課程建設。

5、靈活性:校本課程教學時,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實際,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五、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校本課程的實施通過三個角度來進行:

分層: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水平和個人意願,組建教學班,進行分層次教學。

分組:按課程類型、學習內容、學習程度、教學目標等採取多種教學形式以實施課程計劃。研究性課程以實驗班進行為主,班內分組進行。

分塊:校本課程安排在每雙週校本課進行。學校所有教學和活動場所根據課程安排劃分成不同功能的板塊。

國小學校課程教學計劃 篇3

一、為了落實國家三級課程管理的規定,提高學校課程的整體質量,促進全體學生主動地發展,提升教師課程管理意識,開創學校辦學特色。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實施綱要》的精神,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特制訂本方案。

二、課程設置的原則

堅持按照學生的培養目標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和學校實際科學安排課程;堅持統一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充分發揮新課程體系的教育功能;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宗旨,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創造性,促進學生主動活潑地發展。

根據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的要求,將其教育內容全部納入,有利於學生和諧、全面發展;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科知識的內在邏輯及認知規律,把課內外、學校與社會聯繫起來,把間接的書本知識學習和直接經驗體驗結合起來,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行為習慣,為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態度、能力、知識等方面的學習與發展創造條件。

學校課程以靈活性、適應地方和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落實國家課程方針並開設校本課程,適應學校辦學方向,開設的活動課以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學習成為富有個性的過程。新課程不僅為學生共同發展奠定基礎,也注重學生個性發展。

三、課程實施

(一)國家課程

1、除綜合實踐活動課外,品德與生活(社會)、科學、語文、數學、英語、體育、音樂、美術開全課程,開足課時。學年課時總數和周課時數控制在國家所規定的範圍內。每學年上課時間36周,學校機動時間2周,安排傳統活動、運動會等。複習考試時間2周,寒暑假、國家法定節假日共12周。

2、晨會、班隊活動等每週至少安排一課時,主要進行常規教育,開展少先隊中隊活動,並結合學校和學生實際,由班主任教師自行安排。

3、因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各門課程已經普遍增加了實踐活動,所以綜合實踐活動同地方和學校課程統籌安排。

4、一至六年級的體育課,均應貫徹“健康第一”的原則,開齊、開足,本着每天體育活動達到一小時的標準,開展大課間,“陽光體育”等豐富多彩的各類體育活動。

5、學校開設英語課,起始年級為三年級。

6、各門課程均應相應結合本學科特點,有機地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環境、健康、國防、安全等教育也應滲透在相應課程中進行。

(二)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

1、根據國家與省規定,地方課程、學校課程的課時與國家規定的綜合實踐活動(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術教育、民族團結教育)課時統籌安排與綜合使用原則。

2、結合我校實際開設了“經典誦讀”、“書法進課堂”的課程設計。每天下午2:20—2:30為全校經典誦讀時間,

3、國學大師郭沫若曾就寫字要求提出:培養中國小生寫好字,不一定要求都成為書法家,總要把字寫得合乎規格,比較端正,乾淨,容易認,這樣對養成習慣有好處,能使人細心,容易集中意志,善於體貼人。草草了事、粗枝大葉、獨行專斷是容易誤事的。練習寫字可以逐漸免除這些毛病。但要養成書法家,那是另有一套專門的練習步驟的,不能作為對於中國小生的普遍要求,因此在各年級開設書法課。(每週一下午第一節課為全校的書法課時間,其中一、二年級鉛筆;

三、四年級為鋼筆;五、六年級為毛筆)。

4、我校週五下午開設學校課程共17個班:花式跳繩(一)、花式跳繩(二)、乒乓球、合唱、舞蹈、電子琴、電腦繪畫、美術繪畫、科技製作、象棋、書法(硬筆)、書法(軟筆)、彩泥、英語口語交際、故事(一)、故事(二)、故事(三)。

四、制度保障

(一)目標管理及任課情況安排原則

1、為促進國家課程方案的實施,落實課程管理,音體美設專職教師同時要求音樂教師每兩週教會學生一首歌,並能做到站隊唱歌放學,每學年至少舉行兩次大型文藝活動。體育每學期須有班級比賽活動,每學期不少於四次由全體師生參加的體育比賽活動。美術每年舉辦一次學生書畫展覽。

2、任學校課程教師每學期上課不超過15課時。所上科目備課共計不超過16課時。

3、為保證地方與學校課程及國家課程非考試科目的實施,儘量本校教師任學校課程教師,不足的外聘專業對口的教師任課。

4、每天下午2:20—2:30為全校經典誦讀時間,每週一下午第一節課為全校的書法課時間,每週五下午3:20——4:50為學校課程活動時間,各項活動均由值周領導按時檢查。

3、以上措施通過教師評估考核實施。

五、課程計劃實施

1、學校每週總課時數共計576課時,任課教師人均15課時。

2、附具體活動時間和地點

(1)、音樂類(合 唱):活動地點在學校音樂室,負責人; (電子琴): ,負責人;

(2)、體育類(乒乓球)活動地點在學校操場,負責人; (花式跳繩一)活動地點在學校操場,負責人;

(花式跳繩二)活動地點在學校操場,負責人。

(3)、美術類(繪畫):活動地點 ,負責人。

(4)、書法類:

(硬筆書法)活動地點在 ,負責人;

(軟筆書法)活動地點在 ,負責人;。

(5)、微機類(電腦繪畫):活動地點在 計算機室,負責人。

(6)、語言類:

(故事一)活動地點 (故事二)活動地點 (故事三)活動地點 負責人、。 (英語口語交際) 活動地點 ,聘請外教;

(7)、棋藝類:(象棋) ,負責人;

(圍棋)活動地點 (五二班);

(8)、科技類:活動地點 ,負責人;

(9)、舞蹈類:(少兒舞蹈、跆拳道、拉丁舞、民族舞) 活動地點 舞蹈室 負責人

時間安排

週五下午3:20——4:50活動(課間休息10分鐘)。

國小學校課程教學計劃 篇4

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歷史背景、外部條件和內部條件,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自己學校的優勢和風格,進而通過校本課程開發形成特色。 社會在發展,課程在進步校本課程就是在我校課題的指引下,結合我校的傳統和優勢以及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而開設的。近年來我校的校本課程一直在實踐和探索,本學期計劃如下:

一、在學習中提高,強化理論修養。

校本課程不是教學層面上的一種教學活動,而是課程層面上的一種具有獨立形態的課程,是最能體現學生特色、滿足學生個性差異的發展性課程。面對校本課程的挑戰,我們對教師進行了校本課程的培訓。因為我們感覺,教師真正的成長不在於崗前培訓和脱產培訓,主要是在教學實踐中培養起來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觀念必須也只有在課程改革和教育教學實驗的探索之中才能逐步確立,教師專業能力的體現最初發生在課堂上,最終形成於研究之中。為了確保校本課程的順利進行,我們向全校老師徵集了學習指導課案例。

二、在實踐中感悟,提高校本課程課堂教學質量。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常常是靠教師的"一支粉筆、一張嘴。"學生從中得不到收穫。而學習指導課本身所固有的特性,靠死記硬背、靠灌輸學生是根本無法接受的。因此我們要求教師根據教材內容精心創設生活化的課堂情境,採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達到形真、情切、理寓其中。尤其更要創設生活化、問題化的課堂情境,使學生更容易接受。

三、在評價中成長,創建校本課程特色 。

我校根據校本課程的特點,明確了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目標程度,更是為了對我們的教學情況進行反饋和分析,以利於改進教學,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 在實施評價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創造性地開展研究工作,追求有教師個性的、有班級及課程特色的、兒童喜聞樂見的評價方式、評價工具與評價方法的創新。嘗試"寄語型評語"、"心理健康建議"等具有人性色彩和時代特色的新型評價方式,以實現新課程評價的最大效益。

總之,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學生的個性發展是目標,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條件,學校的特色形成是結果。。我校雖然在校本課程開發上紮實地開展工作,但與先進學校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我們會不斷努力,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加強校本課程的開發和研討,不斷提升我校校本課程的水平,使校本課程--學習指導課真正能成為童話中的點金術,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國小學校課程教學計劃 篇5

一、為了落實國家三級課程管理的規定,提高學校課程的整體質量,促進全體學生主動地發展,提升教師課程管理意識,開創學校辦學特色。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實施綱要》的精神,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特制訂本方案。

二、課程設置的原則

堅持按照學生的培養目標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和學校實際科學安排課程;堅持統一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充分發揮新課程體系的教育功能;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宗旨,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創造性,促進學生主動活潑地發展。

根據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的要求,將其教育內容全部納入,有利於學生和諧、全面發展;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科知識的內在邏輯及認知規律,把課內外、學校與社會聯繫起來,把間接的書本知識學習和直接經驗體驗結合起來,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行為習慣,為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態度、能力、知識等方面的學習與發展創造條件。

學校課程以靈活性、適應地方和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落實國家課程方針並開設校本課程,適應學校辦學方向,開設的活動課以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學習成為富有個性的過程。新課程不僅為學生共同發展奠定基礎,也注重學生個性發展。

三、課程實施

(一)國家課程

1、除綜合實踐活動課外,品德與生活(社會)、科學、語文、數學、英語、體育、音樂、美術開全課程,開足課時。學年課時總數和周課時數控制在國家所規定的範圍內。每學年上課時間36周,學校機動時間2周,安排傳統活動、運動會等。複習考試時間2周,寒暑假、國家法定節假日共12周。

2、晨會、班隊活動等每週至少安排一課時,主要進行常規教育,開展少先隊中隊活動,並結合學校和學生實際,由班主任教師自行安排。

3、因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各門課程已經普遍增加了實踐活動,所以綜合實踐活動同地方和學校課程統籌安排。

4、一至六年級的體育課,均應貫徹“健康第一”的原則,開齊、開足,本着每天體育活動達到一小時的標準,開展大課間,“陽光體育”等豐富多彩的各類體育活動。

5、學校開設英語課,起始年級為三年級。

6、各門課程均應相應結合本學科特點,有機地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環境、健康、國防、安全等教育也應滲透在相應課程中進行。

(二)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

1、根據國家與省規定,地方課程、學校課程的課時與國家規定的綜合實踐活動(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術教育、民族團結教育)課時統籌安排與綜合使用原則。

2、結合我校實際開設了“經典誦讀”、“書法進課堂”的課程設計。每天下午2:20—2:30為全校經典誦讀時間,

3、國學大師郭沫若曾就寫字要求提出:培養中國小生寫好字,不一定要求都成為書法家,總要把字寫得合乎規格,比較端正,乾淨,容易認,這樣對養成習慣有好處,能使人細心,容易集中意志,善於體貼人。草草了事、粗枝大葉、獨行專斷是容易誤事的。練習寫字可以逐漸免除這些毛病。但要養成書法家,那是另有一套專門的練習步驟的,不能作為對於中國小生的普遍要求,因此在各年級開設書法課。(每週一下午第一節課為全校的書法課時間,其中一、二年級鉛筆;

三、四年級為鋼筆;五、六年級為毛筆)。

4、我校週五下午開設學校課程共17個班:花式跳繩(一)、花式跳繩(二)、乒乓球、合唱、舞蹈、電子琴、電腦繪畫、美術繪畫、科技製作、象棋、書法(硬筆)、書法(軟筆)、彩泥、英語口語交際、故事(一)、故事(二)、故事(三)。

四、制度保障

(一)目標管理及任課情況安排原則

1、為促進國家課程方案的實施,落實課程管理,音體美設專職教師同時要求音樂教師每兩週教會學生一首歌,並能做到站隊唱歌放學,每學年至少舉行兩次大型文藝活動。體育每學期須有班級比賽活動,每學期不少於四次由全體師生參加的體育比賽活動。美術每年舉辦一次學生書畫展覽。

2、任學校課程教師每學期上課不超過15課時。所上科目備課共計不超過16課時。

3、為保證地方與學校課程及國家課程非考試科目的實施,儘量本校教師任學校課程教師,不足的外聘專業對口的教師任課。

4、每天下午2:20—2:30為全校經典誦讀時間,每週一下午第一節課為全校的書法課時間,每週五下午3:20——4:50為學校課程活動時間,各項活動均由值周領導按時檢查。

3、以上措施通過教師評估考核實施。

五、課程計劃實施

1、學校每週總課時數共計576課時,任課教師人均15課時。

2、附具體活動時間和地點

(1)、音樂類(合 唱):活動地點在學校音樂室,負責人; (電子琴): ,負責人;

(2)、體育類(乒乓球)活動地點在學校操場,負責人; (花式跳繩一)活動地點在學校操場,負責人;

(花式跳繩二)活動地點在學校操場,負責人。

(3)、美術類(繪畫):活動地點 ,負責人。

(4)、書法類:

(硬筆書法)活動地點在 ,負責人;

(軟筆書法)活動地點在 ,負責人;。

(5)、微機類(電腦繪畫):活動地點在 計算機室,負責人。

(6)、語言類:

(故事一)活動地點 (故事二)活動地點 (故事三)活動地點 負責人、。 (英語口語交際) 活動地點 ,聘請外教;

(7)、棋藝類:(象棋) ,負責人;

(圍棋)活動地點 (五二班);

(8)、科技類:活動地點 ,負責人;

(9)、舞蹈類:(少兒舞蹈、跆拳道、拉丁舞、民族舞) 活動地點 舞蹈室 負責人

時間安排

週五下午3:20——4:50活動(課間休息10分鐘)。

國小學校課程教學計劃 篇6

鉅鹿路第一國小20xx學年課程計劃以《教育部關於當前加強中國小管理規範辦學行為的指導意見》(基教——〔20xx〕7號)、《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於印發上海市中國小20xx學年度課程計劃及其説明的通知》(滬教委基〔20xx〕34號)、《黃浦區推進落實〈上海市中國小生學業質量綠色指標(試行)〉的實施意見》(黃教【20xx】35號)等文件為法律依據,以促進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有機結合(使地方、學校課程有效服務於國家課程)為目標,以完善學校特色課程(乒乓課程、“悦讀”課程、藝文課程),培養一批有國際視野(通過強化民族意識和拓寬國際視野的教育行為,以學校的乒乓和英語傳統辦學特色為抓手,從學校的實際出發,以現代教育的理念優化學校課程體系,努力使學生有開闊的視野。)、知識豐富、思維靈活、善於交際與合作的,學業和綜合素質“雙優”的巨一現代國小生。

一、學校背景分析

(一)基本情況:

1、學校設施及校園環境建設:學校佔地面積4718平方米,有教學大樓、綜合樓、辦公樓、乒乓館各一幢。近年來學生實驗室、電腦房、美勞室、音樂室、校園網等專用設施逐步完善,為實現教育現代化奠定了基礎。我們充分挖掘學校的文化資源,積極開展具有精緻教育特徵的學校文化建設。校園內綠化與環境佈置相得益彰,為師生健康成長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2、辦學規模與教師隊伍結構:學校現有15個教學班,在籍學生349名,乒乓隊員68名。實際在崗教師42人,100%大專及以上學歷(本科及以上學歷90.2%),碩士學歷2名,佔教師總數的4.8%。教師高級職稱4人,中級職稱21人,佔教師總數的60.1%。目前,學校擁有市名師後備人才1名,區學科帶頭人2人,區骨幹教師 2人,區認定的校骨幹教師5人。學校在崗教師以中青年教師為主,各方面素質普遍較高。

3、辦學成效與學校社會聲譽:在圍繞上海市二期課改的教師隊伍建設中,開展密切聯繫學校實際的教育科研,使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穩步上升。學校被評為盧灣區教育科研先進集體,同時成為了上海市的雙特色教育的學校,被命名為“全國重點乒乓球學校”,學校被命名為“上海市雙語試驗學校”。

(二)辦學優勢:

1、學校發展思路日益清晰,管理效率不斷提高。近三年,由於學校堅持“科學管理、人文關懷、個性發展”的辦學理念,以二期課改為契機,發揮教師的團隊效能——優秀團隊和教研組的評比,集聚學校、社會和學生家庭資源,使辦學特色更加鮮明。學校內部機構的改革,進一步提高了教學管理的效率。

2、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高,湧現出個性鮮明的改革帶頭人。通過校本培訓和積極引進,教師隊伍結構更加合理,整體素質有較大的提高,本科及本科以上學歷、區級骨幹教師、高級教師都佔有較高的比例。在教師團隊合作中已經形成了“和諧、創新、合作、向上”的風氣。在學校寬鬆的環境下湧現出一些個性鮮明的優秀教師,他們為學校發展建言獻策,在教學改革中發揮着帶頭和示範的作用。

3、乒乓特色項目成績顯著,提高了學校的社會聲譽。乒乓球項目:每年在全國、市等重大比賽中獲獎。英語特色項目:學校學生英語綜合素質良好,居區前列。曾連續三年代表盧灣區參與上海市學生英語劇比賽獲一、二等獎,雙語教師團隊在上海市青年英語雙語教師教學技能賽中曾經榮獲“特等獎”。

4、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畢業生受到高一級學校的歡迎。學生基礎知識紮實、基本能力較強,視野比較開闊,喜愛乒乓球運動,在各學科打下了較好的基礎在知識,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品質,在各項質量檢測和市學業綠色指標測試中均取得較好的成績。畢業生受到高一級學校的歡迎。

5、學校在文化建設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我們充分挖掘學校的文化資源,營造“乒乓文化”,並初步形成了以“乒乓文化”為內容的校本課程。經過構思與實踐,進一步形成了以國際意識統領的三門校本課程(乒乓課程、“悦讀”課程、藝文課程),使體現學校辦學理念的校本課程初具規模。同時初步完成了學校獨特視覺識別系統:校徽、校旗、校歌、校服、環境標識,在交流文化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與創新。

(三)存在問題:

1、特色發展的問題。教育特色的進一步發展需要生源和師資兩個方面的支撐。目前學校由於地段學生日漸減少(搬遷等原因),周邊地區優質教育資源又非常豐厚,家庭環境較好的生源往往流向外校。同時由於乒乓球項目面臨教練員隊伍處於無領軍人物亟待培養的狀態。拓寬視野,改變思路,迫在眉睫。

2、教師發展的問題。雖然高級、區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在我校佔有很大的比例,但隨着巨一連續幾年的招聘新教師,一批(17名80後教師)新生力量充實着巨一的教師隊伍。由於“80後現象”的存在與教學經驗的缺乏,使教師之間的專業素質專業能力出現了新的差距,品牌教師無論從數量和質量上都明顯不夠。教師隊伍建設也需要改變以往的方式,要加強帶教和培養的有效性。

3、學生髮展的問題。學校的德育工作基本上是按照上級佈置開展工作的,還沒有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學生工作思路,缺乏系列化的教育內容和階段性的培養目標,班主任隊伍的整體素質也有待提高。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認識到:經過兩校合併後的三年穩定期、三年發展期,學校已經在發展理念、師資隊伍、特色創建等方面集聚了一定的優勢,但是在特色發展、教師發展和學生髮展等問題上都遇到了新的困難,需要領導者與廣大教師拓寬視野,調整佈局,進一步提高辦學質量。

二、課程目標

國際視野(資源認識)+一體兩翼(優勢確認)+守護童心(發展策略)

在原有發展基礎上,以國際視野下的學校自我發展為訴求,努力創造有利師生在文化融通中擴大眼界、提升素養的校園文化。在發展以外語、乒乓為特色的辦學優勢過程中,將“守護童心”作為新一輪學校發展的基本策略。通過三年努力,使巨一成為一所“以守護童心為己任”、特色鮮明的“新優質學校”。

讓巨一的學生在成長中勇敢地思考,智慧地活動——會思、慧玩。

大而言之,這是源於陶行知先生與夏山學校創始人尼爾校長對我們的激勵,抑或是源於當前我們對於國家以及上海市 “中長期教育發展與改革規劃綱要” 的學習感悟。小而言之,則是我們對於黃浦新一輪教育發展規劃中關於創建“學生喜歡的學校”這一奮鬥目標的由衷響應,以及對於“讓巨一成為一所以守護童心為己任、特色鮮明的新優質學校”這一發展目標的充分自信。

(一)課程建設目標:整合課程資源,彰顯校本課程為基礎型課程服務。

圍繞“會思、慧玩” 的課程建設之研究

1、加強校本培訓,促進共識達成。通過專業學習交流平台、班級經營等形式開展校本培訓。

1)以“守護童心”從讀懂學生開始等校本培訓項目為平台,大力推進課程建設。實施過程與方法:欣賞感悟、評價反思、行動實施、有效推進。

2)學習國內外學校成功的課程教學案例與“會思、慧玩”課程建設的研究,引領教師在“守護童心”的教學策略中逐漸改變教學行為,並感受課程建設的魅力。

推進策略:“守護童心”從讀懂學生開始等校本培訓的講座、案例分享、文華工作室的案例分享、骨幹教師率先進行課程建設的案例分享。

2、通過學業評價,反思課堂教學。各教研組從現階段對學生的學業評價中尋找突破口,反思教學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及解決的對策,激發教學創新和學生的學習興趣。

推進策略:優秀教研組的評比標準——圍繞課程建設的有效教研。

3、整合有效資源,完善課程建設。分享巨一教師進行課程建設、優化學業評價的案例,感受課程建設的魅力。促使教師們在實踐分享中提升課程建設的能力與魅力。

推進策略:a.開通校園網絡平台;b. “守護童心”從讀懂學生開始校本培訓平台。

4、完善課程評價,實施有效推進。

各學科在課程建設的過程中,通過不斷的反思、調整,完善對學生的學業評價標準,初步形成有巨一特色的學業評價方案。從而不斷完善課程評價

推進策略:以課程建設為價值取向,完善教師考核標準和團隊及教研組評優標準,使教師明確工作方向。

5、加強課程的領導力,關注課程的有效落實,規範教學常規管理,注重教學的過程管理,注重常規管理的考查。特別是加強探究型、拓展型課程的管理,確保其課程的實效,學生的全面發展。

6、加強課程的執行力,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注重教學五環節的研究。做好本學期“守護童心,學生喜歡的課堂”為主題的教學交流活動。注重發揮骨幹教師引領輻射作用,帶動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做好區“教學評比”初評、申報等工作。

7、結合課程內容,開展巨一學生雙語節活動、科技節、藝術節和體育——小小運會(每月一次)。

(二)學生培養目標:會思 、“慧”玩

讓巨一的學生在成長中勇敢地思考,智慧地活動。

案例呈現式的學生自主教育的實踐研究

1、在“守護童心”的思想指引下,組織教師共同參與“守護童心”核心理念的學習思考與實踐活動。

1)開展一至兩次學習分享。在“守護童心”核心理念的引領下,思考:如何幫助孩子建立一個好的自己。

2)關注學生健康全面成長,紮實推進學生綜評工作。

2、關注課程教學中的德育資源,尋找童書、繪本中的德育素材,並根據內容適時分類,把課程教學中的“兩綱”內容變成孩子們最樂於接受的教育資源,做好“學生自主教育案例式研究”,開展“做好我自己”、“我想我能做到”的教育活動的敍事故事徵集。

3、探索“自信——自愛——自為”的學生培育目標。班主任團隊,就“自信”的學生培育內容進行研討,並在班網建設中,圍繞“自信”的培育目標,集中呈現巨一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成長片段。

1)推出“我想我能做到”為主題的開學典禮,送上三份開學禮:兒童繪本一本、安全兒歌一首、兒童歌曲一首,並上好“校園安全很重要”開學第一課。

2)注重校園安全的教育。通過“我的準則,我來定”、“我的活動,我作主”、“我的言行,我規範”等一系列活動,提升學生安全文明素養。完善並修改文明班評價方案,各班制訂安全行為準則。

3)開展“我想我能做到”的體驗活動。

4、努力挖掘學生家長、家庭資源,使“守護童心”的思想注入家長的心田,形成共識。

1)成立家長志願者隊伍,參與校園安全值日工作。

2)開展一至兩次家長學校,將“走近童心、理解童心、呵護童心”的思想與家長們分享。

3)開展家校聯手繪畫作品徵集活動。

5、關注心理健康教育。由“毛毛姐姐信箱”,推進“心理聊天室”工作。

以學生髮展為本,面向全體學生,圍繞“精緻教育”的辦學宗旨,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努力實現“小小的善,大大的心”的願景,指導學生從學會到會學再發展到“慧學、慧玩”,具有主動學習、主動探索、主動創新精神和終身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具體表現為視野開闊、知識豐富、思維靈活、善於交際與合作。

(三)教師專業成長目標:提升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1、以“守護童心”的辦學理想和“會思、慧玩”的培養目標為指向,努力促進教師教育行為的改進,提升教師專業化管理的水平。

1)通過“鍍金半小時”學習分享節目,讓教師有“展示智慧”的機會。

2)以“學習研討、形成共識、有效落實”的管理策略,促進學校教育教學過程管理進一步規範與有效,做好年底專項督導與辦學質量全面督導工作。

2、以“守護童心”為核心,完善學校教師培養管理:注重教師階梯式的羣體發展,形成分層培養的管理策略。

1)初步形成打造兩支“具有成才能力的骨幹教師”和“具有成長能力的青年教師”隊伍的管理策略。做好青年教師骨幹教師“教育心聲”交流活動與實踐平台的創設。

2)以強化骨幹教師的成才意識來引領全體教師的教育成長。本學期主要通過優秀骨幹教師課堂教學的展示活動與全體教師課堂教學交流活動,來體悟教學智慧,實現自我專業成長。

3、精心打造教師合作團隊,營造“平等分享、鼓勵支持、共同成長”的團隊氛圍。

1)藉助學校課題《教師專業團隊的運作機制》的研究,開展教師專業團隊交流實踐活動,開展團隊有效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和經驗分享活動。

2)藉助《區優秀人才項目研發》與優秀項目的獎勵機制,做好各類獎勵項目的申報和《以“守護童心”為己任的自主學習型團隊的行動研究》、《巨一國小語文學科課程建設及評價的實踐研究》的科研實踐工作。

3)紮實學校主課題《國際視野中的國小生自我教育與發展的行動研究》實踐研究工作。做好專家引領,紮實推進、實踐探究。

4、依法辦學,紮實推進改革。力爭出色完成收費工作督查、安全文明校創建驗收、體衞藝專項督導、規劃督導等各類檢查。

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將課程的實施過程與教師的專業發展有效地整合起來,提升教師課程開發的意識和執行力、課堂教學設計和組織教學能力,使教師的專業能力在新課程實踐中得到提升,與新課程共同成長。

三、課程結構

學校堅持把“國際視野、一體兩翼、精緻教育”辦學目標與基礎型、拓展型、探究型三類課程建設有機整合起來,在確保基礎型課程的基礎上,不斷推進學校校本課程的建設。課程主要分為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和探究型課程;堅持特色教育(兩翼)納入課程與教育教學主渠道,並服務於基礎型課程。使學生學業紮實、基本能力較強,視野比較開闊,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品質。

國小學校課程教學計劃 篇7

指導思想:紮實推進課程改革,加強教學精細化管理,提升全體教師執教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全面提高素質教育的質量。力爭常規工作出新思路,重點工作樹新優勢,教學質量上新平台,為學校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新貢獻。

工作要點:

一、紮實推進課程改革:

1、構建學習保障制度:繼續利用集中學習時間,系統組織學習綜合性的教學理論文章;深化校本教研活動,各教研組、年級組要利用分組研討時間,分散組織學習與學科相關的理論性文章;繼續要求各教師至少訂閲一份業務雜誌自主學習;充分利用網絡、圖書資料等平台加強學習;推薦優秀教師參與各級專業培訓。

2、全面把握課程目標:緊緊圍繞學習新課程,構建新課程,嘗試新教法的目標,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指導教學。深入學習新課標、新教材,深刻理解內涵,進一步落實課改精神,深化教學改革。運用新的課程理念指導具體的學科課改措施。要認真總結幾年來的課改經驗,總結成功的課堂教學模式,加以提煉、推廣,形成學科、個人課改的特色。要積極研究課程實施中遇到的新問題,紮實有效地開展學習、研討活動,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各教師要注重把學習新課程標準與構建新理念有機地結合起來,尤其要在實踐中反思,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豐富知識,提高能力。

3、嚴格執行課程規範:認真落實《中國小管理規範》有關規定,嚴格執行開齊課程,上足課時,國小作息時間表,關心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組織好大課間活動,保證學生在校參加活動時間,科學合理佈置學生的作業。不體罰與變相體罰學生,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使學生全面、和諧、有個性、可持續發展。

4、加強特色課程建設:繼續在校本特色課程(勞動技術教育)開發上加大力度,形成學校特色。根據三級課程設置要求和特色建設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專業特長和優勢,積極開發校本教材,為有天賦和有特長的學生髮展提供所需要的環境,促進學生特長髮展。開發課程資源,組織交流研討,強化相關學科的綜合性學習和實踐活動的過程管理。要通過案例研究鼓勵教師大膽拓展和創新,形成個性化的教學方式。要研究傳統學科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有效結合點,創設學生和老師喜聞樂見、自覺主動參與的社會實踐方式,凸現課改的亮點。

二、落實教學常規管理:

5、抓實教學“六認真”工作:

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細緻的檢查,認真地做好記錄(記好成績、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及時反饋。加強總結反思工作,各項檢查都要定量定性公正公平地評價教師的工作,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為教師評優、職稱晉升奠定基礎。繼續按常規組織“六認真”檢查:第一次檢查教學計劃的制定,第二次檢查兼任科目的備課,第三次檢查全部學科作業情況,第四次檢查所有學科的備課情況,期末收繳所有教學資料查閲存檔。期間,將不定期組織六認真的交流活動。深入教學第一線,加強對教學“六認真”工作的調研和評估,總結實踐經驗,發掘先進典型,促進學校教學“六認真”工作的紮實開展。要把教學“六認真”作為教學評價和教師培養的重要標準,在評選先進教研組、推薦評比教學能手和學科帶頭人等活動中,都要以教學“六認真”為必要條件。

6、推進教科研工作:

重視課題研究,加強理論指導教學實踐,依託學校主課題《新課程理念下學科教學課程和方案的研究》通過中期評估的基礎上,瞄準教改進程中的教學熱點、難點問題,把問題轉化為課題,以個人小課題為抓手,合力攻關,把研究做實、做深、做優,做出成效和影響。要繼續深入開展新教育——有效課堂教學的研究,通過校級展示課研討、撰寫論文、校本教研等多種形式的研討,提高教師的執教能力。各教研組要及早落實各教師校級展示課的內容,認真計劃,做好安排,結合個人教研專題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嘗試。各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聽課是一次有效的學習機會,在聽課過程中要認真記錄,用心思考,與上課教師、學生、內容產生思維的碰撞,在過程中提升個人對課程的理解。提倡跨教研組、跨學科聽課,利於學科之間的整合。

三、加快教師隊伍建設:

7、規範師德建設:學校教師帶頭倡導學校禮儀文化的特色建設,認真組織教師深入學習新的《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從自身點滴做起,用自己良好的言行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引導,讓禮儀之花在校園四季常開。教師要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終身學習、與時俱進,具體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的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有愛心、童心、耐心、關心;讓家長滿意,讓社會滿意。同時,提倡“用欣賞的眼光看學生,以尊重的態度待老師”,在社會中繼續樹立教師羣體形象、強化師德意識、規範師生行為,創建“和諧校園”。

8、分層管理,促進發展:教師的發展是整個教師羣體的事情,學校要進一步重視中老年教師的發展。關心他們的工作,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充分利用他們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良好的工作態度來影響指導青年教師成長。加強老師教師聽課指導、上課引領的落實,來促進學校教師團隊的成長。青年教師是學校發展的未來,要多為青年教師搭建成長的平台,更關注青年教師教學理念、教學能力的綜合提升,以系統的理論學習幫助教師不斷獲取“源頭活水”。繼續深化骨幹教師的發展工程,充分利用骨幹教師成長計劃書加強管理,在情感上鼓勵,在政策上傾斜。加強校際交流,選拔青年教師參加各級的學習交流,提高骨幹教師課堂教學藝術。學校將繼續組織教學骨幹在各級各類教學研究活動中發揮教改嘗試、帶頭示範的作用。

9、着力教學研究,打造品牌課堂:要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各教師要把好課堂教學關,正確把握課堂教學目標,多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方法、新思路、新形式,要多研究學生課堂的表現,提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適應能力與隨機應變能力,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髮展的主陣地。每位教師多從教學雜誌上閲讀優秀課例,吸收先進的教學理念,借鑑成功的教學方法,內化自己的教學行為。要根據課改要求,讓學生主動學習,親身體驗學習過程,注重學生能力發展,培養學生活潑向上的良好習慣。要在教學活動中盡力讓學生養成勤思考、愛動手、敢説話、善質疑、能動能靜、參與協作、共同分享的習慣。教師在教學中要多思考教學活動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結合,多嘗試開展學科綜合活動,在活動中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指導教師開展課堂教學個案(案例)及有關論文的評選,鼓勵教師主動撰寫教學經驗、體會,擇優向上推薦,爭出教研成果,多出精品(精品課、優質論文、高質案例)。積極參與市“百節示範課”評選活動,加強對各學科課型的研究,圍繞課堂高耗低效的熱點問題,加強實踐研究,提煉個人上課特色,推出校級、市級品牌課,帶動本校學科課堂教學有效的發展。

四、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10、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其未來的發展中起着決定性作用。學校要繼續嚴格按蘇州市課程設置方案要求開設活動課程,根據教育局《關於進一步加強陽光體育實施意見》,組織好學校大課間活動。要求全體師生全員參與,加強過程性管理,一要保證時間,準時開始,不提前下課;二是精心準備活動內容和形式,使活動真正成為學生培養興趣發揮特長的平台;三要加強組織管理,防止課間“流生”現象;四是各活動室做好衞生保潔和安全工作;五是活動記錄要完整。繼續結合各種法定假日、傳統節日、重要歷史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日,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繼續組織開展校園文化藝術節活動。各學科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情況下,繼續按常規組織各項學生競賽活動。語文學科組織學生讀書競賽、作文競賽、寫字比賽等活動,數學學科組織學生解應用題競賽、計算能力競賽、口算比賽等活動,英語學科組織單詞競賽、朗讀競賽等活動,科技、藝術、體育等學科均可組織學生競賽活動,為有特長的學生搭建展示鍛鍊的舞台。

11、加強對考試研究與指導:“質量是生命”,教學質量的優劣是學校辦學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各考試科目要加強有效性教學的研究,要研究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心理,調整教師自己的教學行為,引導學生,使他們樂學善學。要用科學的教學觀和人才觀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導處將繼續加強對各學科教學質量的調研,及時瞭解各年級學科的教學情況。教學中既要讓學生熟練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為繼續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石,又要充分考慮知識的多樣性、趣味性、層次性和開放性的特點,拓展知識的呈現形式,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還要重視學生的考試心理與考試習慣的培養。根據上級部署及學校實際,繼續加強小範圍的抽測與調研,適時監督教學過程質量。要按新課程實施方案説明,做好教學進度管理,提高四十分鐘課堂效率,反對過早結束新課。畢業班複習原則上不超三週,非畢業班複習不超兩週。教導處要定期檢查,調控好學校整體的教學進度。繼續開展對教學質量的跟蹤評估的探索與研究。結合課改實驗的要求,結合新的考試模式和要求,探索在新課程理念下的質量評估辦法,做到抓過程與抓結果相結合;重知識與重能力相結合;重課本與重實踐相結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各教師要增強質量意識,各學科質量要保證達到並超過上級規定的教學質量指標,班主任要配合教導處協調好各學科的關係,專任教師要紮實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努力提高三科合格率。加強畢業班工作的管理,期初召開畢業班學生家長會,期中調研測試後召開畢業班教學情況分析會,總複習期間召開畢業班複習研討會和學生複習動員大會。努力使畢業班成績穩定在較高的水平上。

12、高度重視特殊教育:做好學校的特殊教育工作,加強特教班的教育管理,整體提高特殊兒童的教育質量。關注智殘兒童的發展,鞏固培智班辦學成果。根據學生髮展特點挑選合適的教學內容,合理安排作息時間,組織他們積極參加學校各項科技競賽、體育競賽等。儘可能組織開全各學科課程,使他們快樂成長。

五、做好指導服務工作:

13、規範學籍管理:在教育局教育科的指導下,教導處要加強學生學籍管理,及時建立學生學籍檔案,按規定辦理學生的轉學手續。積極探索加強外來民工子女的教育新方式,關心他們的全面發展。組織外來工家長學習,加強家校聯繫,及時瞭解溝通信息。通過家校路路通、印發家校聯繫單、家長園地小報等形式共同教育引導好學生。

14、規範教導處工作:在新作息安排下,協調好教師課務,落實備課要求。舉行教導處成員與教研組長共同參與的例會,加強學習,提高認識,增強凝聚力和戰鬥力。根據教學改革的發展需要,教學管理人員要不斷強化發展意識、服務意識、效率意識、質量意識,並落實在日常工作中,為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努力。教導處成員及各教研組長要重視自身的思想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的提高,主動學習、刻苦鑽研,不斷提升自己、超越自己,觀念要更新,思維要更活,作風要更實,工作要更細,成效要更顯。每個教學管理人員要寫好一篇高質量的論文,要領好一個課題研究,要帶好一個新教師,上好一堂實踐課或做好一個專題講座,為課改儘自己的全力。

15.做好資料徵訂積累整理:教師在學期末上交備課應將活動類課程的過程性材料附在後。各教師每學期應至少完成以下教學任務並提供相應的資料:撰寫一篇教學論文(或者教學經驗總結)、上好一節校級展示課並提供教學設計。這些相關資料都將成為個人業務檔案材料中的主要內容。同時應認真填寫平時考核表,儘可能記錄全個人在學期中的工作。教導處要整理好學期中開展的各項教學活動資料存檔,要把一個活動從通知到結果的過程性資料到完整地收集整理,更好地服務於教學,服務於教師。整理好各種教學相關的圖書、影像資料,利用計算機加強管理,建立學校教學資源庫,為教師的優質教學提供保證。

國小學校課程教學計劃 篇8

一、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縣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與要求,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入推進教育現代化為重點,高奏“內涵求發展,機制求創新,隊伍求提高”的主旋律,抓改革,抓發展,抓穩定,努力打造學校品牌,提升學校品位,切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標

1、辦學水平:

①幼兒教育:落實普及學前三年教育。

②國小教育:國小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達100%,三殘兒童隨班就讀率達99%,鞏固率達100%。

③成人教育:繼續辦好成人高中班,迎接市農科教信息網站的驗收工作。

④辦學條件:繼續鞏固“六有”工程實施成果,基本完成村級完小校園網建設,開始規劃“儀器圖書裝備”工程。

2、教育教學:

①德育工作,進一步構建德育工作,豐富德育內容,拓寬德育途徑,加強健康教育,創建縣級“班主任工作先進單位”。

②教學管理工作,要做到立足課堂抓管理,講求效率抓管理,瞄準特色抓管理,規範評價抓管理,創建縣級“先進教導處”。

③課改工作,要以校本培訓提升課改,以過程管理促進課改,以課題研究推動課改,創建“校本教研基地”。

3、隊伍建設:引導廣大教師樹立“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追求目標,結合開展評優評先活動,進一步樹立典型、弘揚正氣;引導中青年教師積極參加學歷教育,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鞏固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成果,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4、安全工作:加大學校安全工作綜合檢查力度,及時消除安全隱患,確保師生安全。

三、具體要求

堅持科學發展,辦學水平求提高

1、積極發展幼兒教育。

幼兒教育要採取建立園籍,實行幼兒素質報告書制度等有效措施,落實普及學前三年教育的目標。高度重視幼兒啟蒙教育,注重早期幼兒潛能的開發和個性的發展,加強幼兒教育與國小教育的銜接,防止幼兒教育“學科化”、“國小化”傾向。規範幼教管理,認真執行《幼兒園工作規程》。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通過舉辦雙休日培訓,紮實進行教師基本功訓練,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切實辦好羣眾滿意的幼兒教育。

2、鞏固提高國小教育。

一是紮紮實實做好“控輟“工作。縣局年初目標中提出國小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均達100%。教育局下半年的工作要點中又提出,要實現全縣國小無學生輟學的目標任務,由此可見“控輟”工作仍是當前的重點工作。中心校將進一步提高學籍電子化管理的力度,嚴格規範學生轉學、休學、借讀等手續和要求,繼續實行學籍管理月報制、期末會審制、流生月報制。認真落實“兩免”政策,倡導開展各種扶貧助學活動,確保在校學生不因貧困而輟學。全鎮教幹教師要形成共識,確保“一個不能少”,迎接省廳十月份的電子化學籍管理檢查。

二是紮紮實實做好特教工作。特教工作是國小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要立足普教,抓好特教,促使普教、特教雙豐收。一要做好殘疾兒童的入學工作,入學率達99%,鞏固率達100%;二要做好殘疾兒童隨班就讀的教育工作,做到不歧視,不放棄,常關心,勤輔導;三要研究隨班就讀工作的管理策略,思考如何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加強教師的責任心,提高隨班就讀學生受教育的質量。

3、繼續辦好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要進一步創新服務“三農”的模式,健全和完善農村成人教育和培訓網絡,做好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工作,促進“農科教”結合。繼續辦好成人高中班,繼續做好成人自考的宣傳、報名和服務工作。做好充分準備,迎接市農科教信息網站的驗收。

國小學校課程教學計劃 篇9

為了落實國家三級課程管理的規定,提高學校課程的整體質量,促進全體學生主動地發展,提升教師課程管理意識,開創學校辦學特色。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實施綱要》的精神,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特制訂本方案。

一、課程設置的原則

堅持按照學生的培養目標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和學校實際科學安排課程;堅持統一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充分發揮新課程體系的教育功能;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宗旨,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創造性,促進學生主動活潑地發展。

根據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的要求,將其教育內容全部納入,有利於學生和諧、全面發展;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科知識的內在邏輯及認知規律,把課內外、學校與社會聯繫起起來,把間接的書本知識學習和直接經驗體驗結合起來,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行為習慣,為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態度、能力、知識等方面的學習與發展創造條件。

學校課程以靈活性、適應地方和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落實國家課程方針並開設校本課程,適應學校辦學方向,開設的活動課以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學習成為富有個性的過程。新課程不僅為學生共同發展奠定基礎,也注重學生個性發展。

二、課程實施

(一)國家課程

1、除綜合實踐活動課外,品德與生活(社會)、科學、語文、數學、英語、體育、音樂、美術開全課程,開足課時。學年課時總數和周課時數控制在國家所規定的範圍內。每學年上課時間36周,學校機動時間2周,安排傳統活動、運動會等。複習考試時間2周,寒暑假、國家法定節假日共12周。

2、晨會、班隊活動等每週至少安排一課時,主要進行常規教育,開展少先隊中隊活動,並結合學校和學生實際,由班主任教師自行安排。

3、因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各門課程已經普遍增加了實踐活動,所以綜合實踐活動同地方和學校課程統籌安排。

4、一至六年級的體育課,均應貫徹“健康第一”的原則,開齊、開足,本着每天體育活動達到一小時的標準,開展大課間,“陽光體育”等豐富多彩的各類體育活動。

5、學校開設英語課,起始年級為三年級。

6、各門課程均應相應結合本學科特點,有機地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環境、健康、國防、安全等教育也應滲透在相應課程中進行。

(二)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

1、根據國家與省規定,地方課程、學校課程的課時與國家規定的綜合實踐活動(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術教育、民族團結教育)課時統籌安排與綜合使用原則。

2、結合我校實際開設了“經典誦讀”、“書法進課堂”的課程設計。每天下午2:20—2:30為全校經典誦讀時間。

3、國學大師郭沫若曾就寫字要求提出:培養中國小生寫好字,不一定要求都成為書法家,總要把字寫得合乎規格,比較端正,乾淨,容易認,這樣對養成習慣有好處,能使人細心,容易集中意志,善於體貼人。草草了事、粗枝大葉、獨行專斷是容易誤事的。練習寫字可以逐漸免除這些毛病。但要養成書法家,那是另有一套專門的練習步驟的,不能作為對於中國小生的普遍要求,因此在各年級開設書法課。(每週一下午第一節課為全校的書法課時間,其中一、二年級鉛筆;

三、四年級為鋼筆;五、六年級為毛筆)。

4、我校週五下午開設學校課程共17個班:花式跳繩(一)、花式跳繩(二)、乒乓球、合唱、舞蹈、電子琴、電腦繪畫、美術繪畫、科技製作、象棋、書法(硬筆)、書法(軟筆)、彩泥、英語口語交際、故事(一)、故事(二)、故事(三)。

四、制度保障

(一)目標管理及任課情況安排原則

1、為促進國家課程方案的實施,落實課程管理,音體美設專職教師同時要求音樂教師每兩週教會學生一首歌,並能做到站隊唱歌放學,每學年至少舉行兩次大型文藝活動。體育每學期須有班級比賽活動,每學期不少於四次由全體師生參加的體育比賽活動。美術每年舉辦一次學生書畫展覽。

2、任學校課程教師每學期上課不超過15課時。所上科目備課共計不超過16課時。

3、為保證地方與學校課程及國家課程非考試科目的實施,儘量本校教師任學校課程教師,不足的外聘專業對口的教師任課。

4、每天下午2:20—2:30為全校經典誦讀時間,每週一下午第一節課為全校的書法課時間,每週五下午3:20——4:50為學校課程活動時間,各項活動均由值周領導按時檢查。

3、以上措施通過教師評估考核實施。

五、課程計劃實施

1、學校每週總課時數共計576課時,任課教師人均15課時。

2、附具體活動時間和地點

(1)、音樂類(合 唱):活動地點在學校音樂室,負責人; (電子琴): 負責人;

(2)、體育類(乒乓球)活動地點在學校操場,負責人;

(花式跳繩一)活動地點在學校操場,負責人;

(花式跳繩二)活動地點在學校操場,負責人。

(3)、美術類(繪畫):活動地點 ,負責人。

(4)、書法類:

(硬筆書法)活動地點在 ,負責人;

(軟筆書法)活動地點在 ,負責人;。

(5)、微機類(電腦繪畫):活動地點在 計算機室,負責人。

(6)、語言類:

(故事一)活動地點 (故事二)活動地點 (故事三)活動地點 負責人、。 (英語口語交際) 活動地點 ,聘請外教;

(7)、棋藝類:(象棋) ,負責人;

(圍棋)活動地點 (五二班);

(8)、科技類:活動地點 ,負責人;

(9)、舞蹈類:(少兒舞蹈、跆拳道、拉丁舞、民族舞)

活動地點 :舞蹈室

負責人

時間安排

週五下午3:20——4:50活動(課間休息10分鐘)。

國小學校課程教學計劃 篇10

一、指導思想

校本課程是充分發揮學校及周圍的資源優勢,挖掘課程資源,滿足不同年齡學生的不同需求,促進學生的個性健康化發展的課程。本學期校本課程將在上學期開發實施並取得成效的基礎上,繼續改進和完善,本着“一切為了學生,培養髮展學生個性特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一學校持續發展目標,把讀書活動滲透在語文教學中,加大管理力度,採取有力措施,力求取得更好效果。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意義

我校校本課程的開發是根據學校地處農村,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社會事業、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優勢,結合我校的傳統和特點,以及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自主開發的適合我校的課程。學校課程的開發要提高課程的適應性和實效性,適應學生髮展的興趣和需要,適應學校、社區發展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為教師提供了專業發展的機會和條件,也為學校培植辦學特色創造條件,有利於完善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彌補其侷限性。

三、提高認識,領導重視,全員參與

校本課程是相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而言的一種課程,是指以某所學校為基地,在理解國家課程設置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特點和資源,組織並開發實施的課程。學校將開辦講座,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校本課程的理論,使教師領會校本課程實施的要領,掌握校本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

校本課程的實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使所有的教師都參與到課程實施中來。我校科技製作、歷史教育、手工製作、編織等科目,涉及的知識面寬廣,內容豐富多彩,對教師的要求也相應地提高了。因此全校教師都要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四、校本課程教學的基本原則

學校課程是由在國家課程計劃框架內,學校自行決定、自主開發的課程,開發主體是學校教師。因此,我校校本課程教學堅持遵循以下原則:

1、合作性:校本課程開發、教學是一種集體配合的事業,學校課程更是如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校長、其他同事、學生、家長等通力合作,發揮羣體智慧。

2、民主性:學校校長、教師、學生、家長構成學校教育的“共同體”,成為學校課程教學的主體。學生需要學什麼,喜歡學什麼,“共同體”裏教師、家長最清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形成一個民主氛圍。

3、選擇性:校本課程教學要有利於學生全面而主動的發展,讓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都獲得充分和諧的發展,使個性得到張揚。因此,教學時儘量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可供選擇的內容,適應學生的需要、興趣和經驗。

4、開放性:校本課程教學時,在資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包括學校、家庭等多方面的資源;在主體方面要充分調動校長、教師、家長、上級領導、參與的積極性,共同進行課程建設。

5、靈活性:校本課程教學時,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實際,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五、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校本課程的實施通過三個角度來進行:

分層: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水平和個人意願,組建教學班,進行分層次教學。

分組:按課程類型、學習內容、學習程度、教學目標等採取多種教學形式以實施課程計劃。研究性課程以實驗班進行為主,班內分組進行。

分塊:校本課程安排在每雙週校本課進行。學校所有教學和活動場所根據課程安排劃分成不同功能的板塊。

國小學校課程教學計劃 篇11

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歷史背景、外部條件和內部條件,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自己學校的優勢和風格,進而通過校本課程開發形成特色。 社會在發展,課程在進步校本課程就是在我校課題的指引下,結合我校的傳統和優勢以及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而開設的。近年來我校的校本課程一直在實踐和探索,本學期計劃如下:

一、在學習中提高,強化理論修養。

校本課程不是教學層面上的一種教學活動,而是課程層面上的一種具有獨立形態的課程,是最能體現學生特色、滿足學生個性差異的發展性課程。面對校本課程的挑戰,我們對教師進行了校本課程的培訓。因為我們感覺,教師真正的成長不在於崗前培訓和脱產培訓,主要是在教學實踐中培養起來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觀念必須也只有在課程改革和教育教學實驗的探索之中才能逐步確立,教師專業能力的體現最初發生在課堂上,最終形成於研究之中。為了確保校本課程的順利進行,我們向全校老師徵集了學習指導課案例。

二、在實踐中感悟,提高校本課程課堂教學質量。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常常是靠教師的"一支粉筆、一張嘴。"學生從中得不到收穫。而學習指導課本身所固有的特性,靠死記硬背、靠灌輸學生是根本無法接受的。因此我們要求教師根據教材內容精心創設生活化的課堂情境,採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達到形真、情切、理寓其中。尤其更要創設生活化、問題化的課堂情境,使學生更容易接受。

三、在評價中成長,創建校本課程特色 。

我校根據校本課程的特點,明確了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目標程度,更是為了對我們的教學情況進行反饋和分析,以利於改進教學,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 在實施評價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創造性地開展研究工作,追求有教師個性的、有班級及課程特色的、兒童喜聞樂見的評價方式、評價工具與評價方法的創新。嘗試"寄語型評語"、"心理健康建議"等具有人性色彩和時代特色的新型評價方式,以實現新課程評價的最大效益。

總之,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學生的個性發展是目標,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條件,學校的特色形成是結果。。我校雖然在校本課程開發上紮實地開展工作,但與先進學校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我們會不斷努力,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加強校本課程的開發和研討,不斷提升我校校本課程的水平,使校本課程——學習指導課真正能成為童話中的點金術,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xue/lmeqq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