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學工作計劃 >

六年級下冊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計劃(精選5篇)

六年級下冊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計劃(精選5篇)

六年級下冊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計劃 篇1

一、學生基本情況:

六年級下冊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計劃(精選5篇)

本人本期承擔六年級的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工作任務,每週每班安排二個課時,另外加上學校部分電腦的維修工作。

雙基掌握情況:

本期入學的新生,儘管國中階段均開設了信息課,但由於受客觀條件(師資、上機條件等)的限制,一部分初級中學的信息課有其名而無其實,據我們調查個別學生尚不具備計算機的基本操作能力,但學生大多語、數、外等文化基礎課底子較好,這為教學好本門課提供了保障。

二、教育教學目標:

(1)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學習品質和信息素養,為加快社會信息技術的發展而努力學習。使學生遵守相關的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形成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

(2)智育目標:期評及格率達到100%,優秀率達60%。

(3)雙基教學要求:

1、使學生理解信息技術的基本概念,樹立良好的信息意識,培養良好的信息道德品質。

2、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全面而又富有個性發展學生的信息技術實踐能力,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一定的人生規劃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並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進行某些創新設計。

三、教材分析:

本期所用教材為廣東基礎教育課程資源研究開發中心信息技術教材,經全國中國小教材審定委員會20xx年審查通過的高中《信息技術﹒必修》教材,必修模塊是以“信息處理與交流”作為構建知識體系的主要線索,在貼近真實社會生活的基礎上,必修教材按照“信息的獲取與評價——信息的加工與表達——信息的發佈與交流——信息的存儲與管理”的邏輯線索組織起來的內容體系。

課標中必修模塊有4個主題“信息獲取”“信息加工與表達”“信息資源管理”“信息技術與社會”,該教材把“信息技術與社會”進行分解,融入以“信息處理與交流”的主線中,“信息資源管理”也滲透到“信息獲取”章節內容當中。全書共分為五章,各章內容前後呼應,對教與學具有一定的指導和啟示作用。第一章是各章的總領,第二、三、四、五章則圍繞信息的獲取、加工、表達、交流、管理、安全維護的線索展開,前面內容為後面作鋪墊。對於課標提到的計算機處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則先從自動化信息加工的個性化(編程技術)以及智能化(人工智能)地解決問題入手,然後再到使用通用軟件工具(文本、表格及多媒體技術)人性化地解決問題。

該教材選擇了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實例作為學習活動的例子,如“心繫奧運”、“選課管理”等;每節通過實例引入正文內容,在呈現過程中提供相關學習資源,並利用“實踐”欄目引導學生思考和完成相關認知活動;每章都設置了“綜合實踐”,以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及過程體驗進行提煉與遷移運用;穿插了有關信息技術與社會問題、信息倫理道德問題的知識和學習,對學生養成良好的信息習慣和行為可能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該教材的“實踐”“綜合實踐”設計精細,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對幫助學生內化知識和習得技能有很大益處;認真考察該教材的正文內容與閲讀資料,我們會發現兩者除了內容翔實之外,也可以看得出兩者不同的作用以及兩者之間的關係,這對學生閲讀教材以及啟發學生思考會有不小的幫助。該教材的幾大特色:

(1)各章內容之間前後呼應,形成一個完整而嚴謹的學科知識體系。全書以“信息的處理與交流”為內容線索,信息資源管理的內容分別滲透在第二、四、五章當中,也十分注重技術應用的效率、思想方法的提煉與總結。

(2)從技術思想、文化價值發現進行課程內容改造與建設。如信息獲取與表達是人本能,從感覺剝奪實驗開始;文字是表意工具;文字輸入與內外碼;表格中反映出來的二維關係;技術與技術價值——數據與關係;文化陣地——話語權;算法與程序設計——如何呈現技術?翻譯軟件的使用。

(3)教材中沿着明確的信息處理過程來安排實踐內容。例如第六章的“信息集成”是以第五章的“多媒體信息加工”為基礎進行綜合,使學生在掌握必要技術技能前提下體驗軟件工程設計流程和思想方法,這可能比較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基本需要。信息發佈的活動以第二章網絡資源獲取過程為基礎,讓學生對網絡文件在網絡上的發佈過程和方法進一步加深理解。

四、教研教改自學活動及主要措施:

1、教研課題:信息技術如何進行課改

2、參與集體備課8次,相互聽課16節,上公開課2節。

3、接受名師或同科老師的指導或幫助青年老師提高教學水平或與同行老師互教互學。

4、主要措施:

(1)落實好學校常規管理制度,認真備好、上好每一節課;備課時應做到“三備”,即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上課時要注重培養學生能力,尤其是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

(2)精心組織每一次上機課的教學;做到上機有教案、有準備、有目的要求。

(3)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認真學習新課程理論,探索新課程理念下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進一步提高自身教學業務水平;

(4)及時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獲得教學反饋信息,改革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5)把信息技術課與其它學科的學習結合起來,與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結合起來,與課改實驗結合起來;

(6)引導學生合作與交流,不僅要讓學生學會信息的獲取,還讓他們學會加工信息以各種形式表現出來。

六年級下冊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計劃 篇2

一、感情導入

1、祖國的文化博大精深,而古詩以它的意境深遠、含義深刻、琅琅上口的獨特藝術魅力迎得了人們喜愛。無數才情橫溢的文人詩客更是以他深厚的文化底藴,創造出無名篇,更留下了許多千古傳誦的名句。誰能背揹你喜歡的詩篇呢?

2、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詩篇或片段。

二、回顧學法

1、 學習古詩前,讓我們一起來回憶學習的方法。

2、 出示學法:

(1)一拆:把詩句拆成一個個獨立的詞。

(2)二釋:採用換詞、擴詞的方法來解拆出的詞語

(3)三理:有些詩句因壓韻、平仄等需要,採用了倒裝句式,因此翻譯時要適當調換詞序、句序。

(4)補連:由於古詩語言有凝練和跳躍性大的特點,翻譯時在詩句的詞與詞或句與句之間適當增加一些成分,使詩句的意思連貫起來。

3、小結:我們欣賞詩的語言美、意境深刻,就必須學會運用這四種自學方法來讀通、讀懂古詩。

三、新授

1、 知詩人,解詩題。

(1) 齊讀詩題。

(2) 根據預習的情況對古詩質疑。

介紹時代背景:孟郊一生窮愁潦倒,直到五十歲才得到溧陽縣尉的卑微職位。此詩便是他居官溧陽時作。

(3) 範讀詩文。

(4) 學生練讀,粗知大意。

2、 解字詞,悟詩意。

(1) 回憶學習方法。(拆、釋、理、補連)

(2) 自學一~四行詩句。

A 學生用“拆、釋、理、補連”的方法進行自學。

B 小組自學討論、交流。

C 質疑。

(3) 反覆誦讀加深理解,並在讀的過程中在腦海裏想象畫面。

(4) 感情誦讀,小組讀、賽讀、評讀。

(5) 遷移學法,自學五、六行詩句。

A 小組交流自學。

B 學生彙報。

理解兩行詩句的含義,再説説抓住哪些關鍵詞來理解?

C 此時,你的腦海中會呈現出母親關愛你們的一幕幕嗎?此時此刻你有什麼感受?

品讀五、六行詩句。(賽讀、評度、小組讀)

3、 連句意、明詩意。

(1) 邊誦讀,邊把詩句意思串聯起來。

(2) 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講述詩意。

4、 想詩境、悟詩情。

反覆吟誦,邊讀邊展開想象,體會詩人對偉大母愛的讚頌。

5、 誦詩文、入意境。

6、 感情背誦。

三、想象一位慈母,在子女外出前,藉着油燈的微光為子女縫製衣服的情景,用自己的話説説。

六年級下冊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計劃 篇3

單元總目標:

1、認識圓柱、圓錐的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徵。

2、理解圓柱的表面積、側面積、體積的意義。會推導表面積、側面積、體積的公式,認識進一法取近似值,能靈活解決實際問題。

3、掌握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能靈活解決實際問題。

4、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歸納的能力,以及空間觀念。

5、培養學生邏輯思考能力,有條理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單元重點:圓柱體體積的計算

單元難點:

(1)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

(2)圓柱體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

(2)利用圓柱體、圓錐體等底等高條件下的關係解有關複雜應用題。

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充分運用直觀教具,進行割拼演示、實驗,有目的、有步驟地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推導出計算公式和有關概念。

單元難點的剖析:

(1)表現為:學生難於想到把一圓柱體的立體圖形轉化成什麼圖形來研究。怎樣把它轉化。

原因:圓柱體和長方體在表面看來並沒有什麼聯繫。並且學生還很難由圓與圓柱的聯繫,而想到圓能轉化成長方形來研究,圓柱就可以轉化成長方體來研究。

解決策略:首先回憶研究圓的面積計算時把圓轉化成什麼圖形?如何剪拼成了這個學過的圖形?藉助多媒體課件把一個個完全一樣的圓形堆成一個圓柱體,通過這個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進行猜想:圓柱體能剪拼成什麼圖形,請學生試試看。

(2)表現為:對圓柱體的側面積公式容易獲得,但學生對已知R或D求側面積的問題,學生轉不過,容易用底面積乘高來計算。而對錶面積的計算,由於表面積公式中涉及的公式較多,學生往往不小心就弄混公式。

(3)表現為: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會用錯公式,如:求側面積的求成了表面積,求體積的求成了表面積等。

原因:學生可能對概念、公式記憶較熟,但在具體的問題環境下用錯公式。主要還是學生對概念的感知不夠。

解決策略:

(1)為新課教學做好準備,充分複習好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2)藉助實物多讓學生感知概念的意義,不能死記硬背,要能用自己話説清楚。特別對中下生應多結合實物或圖形指出問題要求的部分。

(3)公式一定讓學生動手操作參與到推導過程中,不能把公式直接交給學生。

(4)學生自備圓柱體形狀的物體,每節課的新課鋪墊、例題教學、或是練習講評都藉助於具體的實物,讓學生一邊口述、一邊指着實物來説,加強感知。

單元策略:基於本單元是研究幾何圖形的有關知識,教學中主要採用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實驗等直觀手段輔助教學。多讓學生參與獲得公式或經驗。如:圓柱體展開圖的特徵、側面積、表面積、體積及圓錐體的體積計算。

錯例的估計和採集:概念辨析題:(1)一隻鐵皮水桶能裝水多少升是求水桶的。(2)做一隻圓柱體的油桶,至少用多少鐵皮,是求油桶的(3)做一節鐵皮水管,要多少鐵皮是求水管的(4)給個圓柱體的花瓶包裝在盒子裏,需用多大的盒子是求花瓶的

分析及策略:這些屬於概念不清的問題,因為這些知識點本身有聯繫又有區別,所以易混,因此教學中重點在新授中注意讓學生多體驗、多感受。還要在綜合練習中加強對比,溝通它們的聯繫和區別。

解決問題:(1)一個圓錐形的沙堆,底面直徑是2米,高是0.5米,如果每立方米是800千克,這堆沙子一共多少千克?寫出基本關係式再解答

(2)有一個禮堂內有8根直徑是50釐米、高5米的圓柱形的柱子,用了8千克的紅色油漆粉刷,每平方米需用多少油漆?寫出基本關係再解答

分析及策略:此類型的錯誤主要是公式用錯,原因還是對概念不清,解題思路不明,因此,教學中在保證理解概念的前提下多讓學生講思路、強調解答步驟的書寫要有條理。

有關圓柱體和圓錐體的混合題:(1)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圓錐體的體積是圓柱體的體積的,圓柱體體積比圓錐體體積多,圓錐體積比圓柱體少。

(2)一個圓柱體積是96立方厘米,與它等底等底高的圓錐體積是立方厘米,圓錐體積比圓柱體積少立方厘米。

(3)一個圓錐和一個圓柱等底等高,它們體積之和是36立方分米,圓柱體積比圓錐大立方分米。

分析及策略:此類型題的錯因主要是對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還只是一個圓錐體積公式的獲得過程,是停在表面上的認識,並沒有真正通過實驗過程對兩者在一定條件下的關係弄清楚。因此這個推導過程中應讓學生把兩種幾何體的體積關係,能反説、正説、比多少等都能説清。

練習題的分析:重點講解的題目:39頁第10題(重點説明生活中常説的圓柱體的長也就是數學意義上的圓柱體的高)。40頁的13題(體積公式與比例知識的綜合運用,即利用底面積一定時體積和高成正比例的關係來確定兩個圓柱體體積的比,求出第二個圓柱體的體積,最後求出它們的差。)45頁的第6題(關鍵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瞭解測量圓錐的高的方法。)、第8題(訓練學生的解題思路,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第11題(由圓錐的體積: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1:3,那麼現在它們的比是1:6,底是相等的那説明圓柱的高是圓錐高的2倍,於是圓柱的高是9.6。實際上是圓錐與圓柱體積關係的靈活應用。)

課時安排:1、圓柱的認識31頁至33頁及例1

2、圓柱的表面積33頁例2--例3

3、圓柱的體積公式的推導36頁例4及補充一道已知R求V的例題。

4、認識圓柱的容積37頁例5

5、圓柱有關公式的對比練習39頁8、9(增加不同位置類型的圓柱體)39頁7、10

6、圓錐的認識41頁

7、圓錐的體積公式的推導42頁至43頁例1

8、圓錐體積的應用43頁例2

六年級下冊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計劃 篇4

教學目標:

1、體會《古詩十九首》的語言風格特點。

2、學習詩歌的藝術效果和思想內容。

教學重點、難點:

1、 理解牛郎織女相思之苦及委婉動人的別離之感。

2、 鑑賞疊字的藝術效果。

教學方法:

1、 誦讀法:反覆誦讀,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

2、 點撥法:以點帶面,抓住關鍵詩句進行點撥

3、 聯繫法:以題為綱,聯繫課內課外拓展延伸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內容:

一、 導入:

同學們知道農曆七月初七是什麼節日嗎?關於七夕節有什麼傳説呢? 誰給大家講一講牛郎織女的故事?

(學生)講述牛郎織女的故事。

補充資料: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説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説之一 。(牛郎與織女、梁山伯與祝英台、孟姜女與範喜良、白素貞與許仙)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它又被稱為乞巧節,相傳七夕的夜晚天上牛郎織女相會,婦女於當晚陳列瓜果於庭中,在月下穿針,向織女乞求智巧。20__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又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

看,我們的祖先多浪漫啊,兩顆不相關的星星,就能創造出這麼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其實,牛郎織女星起初只是自然界的星星,隨着歲月的演變才有了一些情節,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迢迢牽牛星》,對這個愛情故事的情節發展起了很大作用。

二、 介紹《古詩十九首》

《古詩十九首》都是五言詩,全篇由五字句構成。東漢末年社會動盪,男子從征服役,家庭破裂、夫妻分別,那些有抱負的文人也因混亂的時世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所以《古詩十九首》主要內容就是抒寫仕途碰壁後產生的人生苦悶和厭世情緒(遊子詩)以及離別相思之情(思婦詩),主題主要是感歎生命短促、坎坷和嚮往愛情的忠貞,希望夫妻團聚,怨恨虛度青春。

《古詩十九首》在藝術上繼承了《詩經》、《楚辭》的傳統,吸取了樂府民歌的營養。《詩經》的賦、比、興表現手法,在“古詩”中得到廣泛運用。《迢迢牽牛星》是其中藝術成就頗高的一首,劉勰在《文心雕龍》中稱它為“無言之冠”,鍾嶸在《詩品》中説它是“天衣無縫、一字千金。”

那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到底這首詩有什麼特色,為什麼能贏得如此高的評價,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天衣無縫、一字千金。”

三、 誦讀文本、整體感知

1、 請學生朗誦詩歌,感受詩歌音節之美。

2、 結合註釋,理解詩歌。(詳見課文下注)

詩歌翻譯參考:

一邊是遙遠的牛郎,一邊是隔着銀河的燦爛織女。

輕巧地擺動着柔美潔白的雙手,札札地穿梭紡織。

整天都織不出布來,眼淚零落就像下雨。

清清的銀河水淺淺,相隔距離又有多遠?

隔着一條清清的銀河,只能含情注視默默不語。

四、 層層深入,鑑賞分析

(一) 基本內容

明確:本詩以牛郎織女為話題,敍寫了牛郎織女隔河相望,織女因不得與牛郎相聚而終日以淚洗面,織布不成,他們含情相視而不得互訴衷腸。

(二) 寫作思路

明確:一二句描寫環境,中間四句描寫織女,最後四句點明離別的根源和哀怨。詩中充滿濃厚的浪漫氣息,將神話和現實和諧地結合起來。

板書:兩星的形狀(景)——織女的相思(人)——分離的痛苦(情)

(三)詩句鑑賞

1、 鑑賞詩歌疊詞之美

這首詩在十句中有六句用了疊音形容詞開頭。

板書:迢迢——距離之美

皎皎——星光之明亮

纖纖——手之修美

札札——織布之聲

盈盈——河水清淺之貌

脈脈——相視之態

疊詞的作用是增強了詩的節奏感和音樂美,加上句句押韻,讀起來琅琅上口,使詩歌更具濃郁的抒情性,也使感情表達得更纏綿悱惻。無論誰,其實一直都需要美好的感情。詩人用織女的意象來表現自己追求美好愛情而不得的痛苦,我們因為有美好的感情,所以讀了之後會深深的理解並同情。疊字是我們漢語獨有的語言現象,它有着重重疊疊,曲曲折折,平平仄仄的美麗,一波三折而又迴腸蕩氣,唐詩宋詞元曲哪一頁都有它的美麗。誰能背李清照的《聲聲慢》的開篇幾句?

答: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這七組疊字寫盡了易安居士國破家亡之恨。

哪位同學能模仿這句話給《迢迢牽牛星》的疊字作結。

答:《迢迢牽牛星》六組疊字寫盡了“牛郎織女”的相思之苦。

2、鑑賞詩歌無一句直寫相思卻句句含思的藝術效果

同學們覺得此詩表達了相思之苦,全文哪裏寫相思了?我沒有看到“相思”二字啊!

從“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中可以看出,這兩句詩不僅寫出了織女織布時動作的嫻熟,織女的姿態之美,更寫出了織女因牛郎不在身邊的孤寂苦悶。“擢”舉起,“弄”是擺弄。因為思念而不能認真工作,以工作來排遣心中的苦悶。從“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和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兩句也可以看出,她因為思念,一整天也織不出一匹布來,而“泣涕零如雨”更是直接寫出了她相思的神態,後面“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是説,他們兩人一水之隔,卻不能互訴衷腸,表達了那種相思之情。“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件”也是!詩中揭示了現實與理想的矛盾,河漢“清”且“淺”,人近在咫尺卻不得相見,更讓人覺得悲憐。“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也可以看出,“迢迢”,遙遠的樣子。牛郎織女相隔天涯,這裏正是以織女的口吻表達對牛郎的思念。“迢迢、皎皎”就是從環境上渲染了星空廣闊、相愛之人遠隔天涯的悲涼氣氛,讓人聯想起男女相思之情。

這首詩,沒有一句直寫相思,卻句句寫相思!這就達到了無一句直寫相思卻句句含思的效果。(板書:環境渲染,情感刻畫,動作描摹——無一句直寫相思卻句句含思)

那麼,詩中寫得這種思念僅僅是天上才有得嗎?

不,是人間離情的寫照。“一曲天上悲歌,一緒人間離愁”( 板書:天上悲歌,人間寫照)

五、 拓展遷移:

(一)

宋朝的蘇門四學子之一,秦觀也寫了一首“鵲橋仙”來描述牛郎織女的生活:

鵲橋仙 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這首詩也是以牛郎織女為題材的,這裏寫到“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意思就是説忠貞的愛情又何必在乎是否日夜的廝守呢?雖然他們只能在七夕相會,但只要他們忠貞不二、心心相印就足夠了,同學們怎麼認為呢?

(二)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

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而是明明知道彼此相愛,卻不能在一起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愛,卻不能在一起

而是明明無法抵擋這股思念,卻還得故意裝作絲毫沒有把你放在心裏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明明無法抵擋這股思念,卻還要故意裝作絲毫沒有把你放在心裏,

而是用自己冷漠的心對愛你的人掘了一條無法跨越的溝渠

有人説,牛郎織女每一次的相逢都是一次漫長而痛苦的等待過程。他們這樣心心念念,最終還是等來一個比等待過程痛一千倍的相逢,這樣的愛情太苦,愛情不該如此。那麼,你認為牛郎織女式的愛情值得嗎?

梁祝雙雙化蝶,白娘子永鎮雷峯塔,牛郎織女七夕鵲橋相會,孟姜女哭長城,這些痴情男女用生命與所有的信念捍衞着忠貞的愛情,他們用這樣一種方式成全了自己也成全着後人。這種心心相印的愛情是温暖、是希望、是人們永久的信仰。每當我們拾卷重讀,閉目遐想,千年前的蕩氣迴腸就會遙遙走來,久久擊打着貧瘠的情感荒漠的靈魂。

六、 課後作業

背誦《迢迢牽牛星》,預習《短歌行》,完成習題

補充資料:從前有一個牛郎,他有一頭老牛,一天,老牛跟他説,仙女會下到凡間,到小河裏洗澡,讓牛郎悄悄拿走一個織女的衣服,這樣她就會留下了給他做媳婦。於是,那天牛郎便跑到小河邊,照着老牛的話做了。也可能是一見鍾情吧,他們相愛了。後來,經歷了一些小故事,他們兩個人終於生活在了一起,還生了兩個小孩,過着幸福美滿的生活。可是,人仙不能結合,王母娘娘發現後將織女抓回天庭,織女被抓走後,老牛就告訴牛郎,自己死後用自己的牛皮做成筐,挑在肩上,就可以飛到天上找織女。牛郎照辦,他挑着兩個孩子,眼看就要追上織女了,王母卻從頭上拔下一根金簪,劃了一道長長的天河,這樣牛郎織女只能隔河相望。他們苦苦的相思感動了喜鵲,喜鵲就飛上天搭成鵲橋讓他們相見,這樣王母才允許他們每年的七月初七相見。後來,每到農曆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六年級下冊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計劃 篇5

教學目標:

1、 進一步提高學生讀整本書的能力。

2、 引導學生用略讀和精讀相結合的方法,瞭解全書的內容,熟悉精彩片段。

3、 啟發學生能扼要分析小説中的主要人物,並由此對社會和人生有新的領悟。

4、 引導學生初步瞭解外國小説的一些藝術手法。

5、 在“推薦?閲讀”“思考?交流”“寫作?活動”等教學實踐活動中發展學生多向思維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素養。

教材分析:

1、 學會略讀和精讀的方法。

2、 由對人物的分析進而引申到對社會、人生作深刻地思索。

3、 馬克?吐温獨特的藝術手法。

教學設想:

教材將課外閲讀納入教材編排體系,以突出和強調課外閲讀的重要性,課堂教學與課外閲讀融會貫通、相輔相成。在學生習慣讀一篇一篇的文章的基礎上,學習讀整部書。授課中嘗試着將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略讀與精讀相結合,由整體到部分,由表及裏,由淺入深,引導學生複述故事情節,理清文章線索,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主人公的心理,欣賞作品中優美的文字,體味馬克?吐温獨特的藝術魅力。

教學課時:

五課時

教學流程:

一、通讀全文 瞭解大意

提前一至兩個月佈置學生閲讀《湯姆?索亞歷險記》全書,引導學生採用略讀方法,瞭解全書內容,複述故事情節,理清線索等。

檢查方式:學生以讀書報告形式呈現作業。

要求:讀書報告為整體感悟讀後感一篇 摘抄若干

二、任選一章 試作點評

學生從全書中任選一片斷進行點評,並闡述選之理由。

教學生學會精讀。

三、四邊互動 走近人物

在前面略讀和精讀的基礎上,能啟發學生扼要分析小説中的主要人物,並由此對社會和人生有新的領悟。

採用自由發言的方式,讓學生上講台交流各自的感悟,師作適當點評。

明確:湯姆是老師和家長眼中一個頑皮而又愛闖禍的孩子,他和波莉姨媽一家住在美國一個叫聖彼得堡的小鎮上。湯姆層出不窮的惡作劇常給姨媽哭笑不得,但是他以他的正義感,揭發了一個十惡不赦的歹徒;以他的勇敢,挽救了自己和另一個女孩的生命;以他的聰明,找到了價值連城的寶藏。

湯姆是個聰明愛動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智慧、計謀、正義、勇敢乃至領導等諸多才能。他是一個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謀,富於同情心,對現實環境持反感態度,一心要衝出桎梏,去當綠林好漢,過行俠仗義的生活。

小説塑造的湯姆?索亞是個有理想有抱負同時也有煩惱的形象,他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姨媽眼裏,他是個頑童,調皮搗蛋,可是她卻一次又一次地被他的“足智多謀”給軟化了。

在主日學校裏,他拿出賣刷牆特權時得到的財寶換來的條子去領取新本《聖經》,結果當有位太太考問他《聖經》內容時,他卻答得牛頭不對馬嘴,引得大家瞠目結舌。當他和貝基的關係出現“危機”時,“於是,湯姆大步流星走出教室, 翻過小山,走到很遠的地方,那一天他是不打算再回學校了。”

小説第二章中有關出讓刷牆權的那段描寫充分展現出湯姆具有傑出的領導才能。本不知不覺地自願成了湯姆的“俘虜”,他不僅替湯姆刷牆,而且為了能刷上牆,連自己的蘋果也賠上了。當孩子們搶着刷牆時,湯姆卻暗自高興。

在第二十三章,湯姆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最後勇敢地站出來作證,解救了莫夫?波特,它再次體現出湯姆不畏強暴、堅持正義的優秀品格。

馬克?吐温在描寫以湯姆為首的一羣兒童時並沒有僅停留在人物的一般刻畫上,而是按照兒童的天性發展,對兒童的心理方面也作了較深層次的描述。在第三十五章中,當哈克請求湯姆讓他“入夥”一起當強盜時,湯姆説:“總的説來, 強盜比海盜格調要高,在許多國家,強盜算是上流人當中的上流人,都是些公爵之類的人。”儘管這些見解出自兒童之口, 但它卻真實地反映出當時社會給兒童造成的心理印象。它已經遠遠超出了一個兒童所能思考的範圍。從這個意義上講,這部小説雖是為兒童寫的,但它又是本寫給一切人看的高級兒童讀物。正如馬克?吐温在原序中寫道:“寫這本小説,我主要是為了娛樂孩子們,但我希望大人們不要因為這是本小孩看的書就將它束之高閣。”因為閲讀這本小説能讓“成年人從中想起當年的他們自己,那時的情感、思想、言談以及一些令人不可思議的作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xue/gmzp6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