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學工作計劃 >

關於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集合(通用18篇)

關於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集合(通用18篇)

關於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集合 篇1

一、學生情況分析

關於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集合(通用18篇)

全班學生入學不久,這些孩子都聰明活潑,調皮可愛,每個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處於形成的初步時期,有很強的可塑性。對於學校班級的各項紀律、規定都不瞭解,心中集體主義觀念還未形成,對學習更説不上什麼“勤奮、鑽研、細心”的精神,學習目的還未明確,還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但一年級孩子學習習慣正處於逐步形成的階段,在本學期,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我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建設良好的班集體作為主要目標。

二、教材分析和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基於兒童數數的經驗,結合具體的情景認識10以內的數的意義,會認、會讀、會寫0——10的數,會用它們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初步體會基數與序數的含義,初步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第二單元《比較》。通過比較具體數量多少的數學活動,獲得對“>、<",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8、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9、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全冊教學重點、難點

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識數的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改進教法提高教學質量的設想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關於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集合 篇2

、教學目標

1.知道“同樣多”、“多”、“少”地含義,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2、通過操作、觀察,初步體驗數感。

3、初步培養觀察、表達能力及合作能力。

二、預計教學時間:

1節

三、教學活動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1、呈現小豬、小兔蓋房子的主題圖。誰能根據圖編一個故事?先給學生2~3分鐘組獨立觀察思考圖,然後請學生説説圖中的故事。

2、下面我們來看看這個故事中藏着那些數學知識。

(二)學習新知

1、認識“同樣多”

(1)教師:圖中有幾隻兔子?一隻兔子搬幾塊磚?(學生一邊回答,教師一邊在黑板上貼小兔子的頭像和磚頭的圖像)。一隻兔子搬一塊磚,小兔子的只數和轉頭的塊數誰多誰少?(學生回答後教師總結:1只兔子對1塊磚,沒有多餘的磚頭,也沒有多餘的兔子,我們就説兔子和轉頭的數量同樣多。這樣一個對一個的比較方法叫一一對應。要求學生口頭説:兔子和磚同樣多。

板書:兔子和磚同樣多

(2)教師:圖中還有那些物體的數量是同樣多的?(蘋果和小豬、小兔和小板凳、小兔和蘿蔔)(學生找出後要讓學生説説誰與誰同樣多,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3)動手操作,先在老師引導下襬處與5個梨同樣多的蘋果圖片,接着用鉛筆柏同樣多的橡皮,以及同桌合作,一個發指令,一個擺圖片,訓練學生的合作與動手操作能力。

2、學習“多一些”,“少一些”

(1)比一比

教師:觀察圖中一共有幾隻小豬?一共有幾根木頭?(學生一邊説,教師一邊在黑板上貼相應的圖片。)

一隻小豬對一根木頭,有沒有多餘的小豬?有沒有多餘的木頭?

是小豬多還是木頭多?怎麼知道木頭比小豬多?

(2)連一連

教師:我們用連線的方法,一隻小豬對一根木頭(教師邊説邊示範連線)小豬都對上了,而木頭還多出一根。説明木頭多,小豬少,我們還可以説木頭比小豬多,小豬比木頭少。(板書:木頭比小豬多一些,小豬比木頭少一些)(要求學生跟着説,學會説完整的話)

(3)説一説

教師:圖中還有那些物體可以比?(蘋果和小兔、小豬和小板凳、小兔和小豬、小豬和胡蘿蔔等)(要求學生先同桌找一找,説一説,然後全班説,要求把話説完整。)

(4)動手操作

A、第一行擺4個圓,在圓的下面擺三角形,三角形比圓多一個。第二行擺幾個三角形?

B、第一行擺5朵花,第二行擺的比第一行少一朵,第二行擺幾朵?

C、同桌兩人先一人擺出兩種物體的,另一人用“誰比誰多幾個”和“誰比誰少幾個”的句子説一説擺的結果。然後交換角色。

以上就是為大家提供的一年級數學《比一比》教學計劃,希望對大家的教學工作有幫助!

關於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集合 篇3

一、班級情況簡析

因為是剛進入一年級進行學習,課堂常規對於孩子來説是一個陌生的過程,怎樣收拾書包、怎樣擺放上課用的學習用品、怎樣舉手回答問題、什麼是課堂作業、什麼是家庭作業、怎樣記家庭作業,上課什麼時間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這個學期裏所掌握的,所要形成習慣的,特別是良好的聽、説、讀、寫和獨立思考的習慣,都是需要我們開始進行引導和培養的。

二、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20以內的數和最基礎的加、減法口算,幾何形體、簡單的統計、認鐘錶等教學內容。

本冊教科書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並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通過分與合的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裏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後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於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於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方面: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不同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正確地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20以內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使學生初步認識=、>、”、“<”,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通過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的基本含義,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五、教學措施

1、看重學生的經驗和體驗,依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1)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構建有關的數學知識。

(2)儘量選擇、設計現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積極思考、相互交流,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

(3)讓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4)設計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

(5)聯繫兒童實際、依據學生特點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看重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建立數感。

3、計算教學應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4、依據兒童生活特點,從感必經驗出發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5、通過“用數學”的教學,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的能力。

6、設計安排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實踐活動,注意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7、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教學方法應體現開放性和創造性。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儘量注意使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學中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學具。

關於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集合 篇4

一、情況分析:

今年教學一(7)班和一(8)班,每個班級都是60幾名學生。雖然大部分入學前,接受過學前教育,但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大部分學生會數10以內的各數,會認這些數,會寫這些數;少部分學生已能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較短。

而且學生在幼兒園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養成不好。剛跨入國小,對學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但他們天真、活潑,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可塑性強。所以這一學期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工作重心。

根據這些情況,在教學時,我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注意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讓學生愛教師、愛數學,並通過以後的學習,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和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教科書第一冊的內容和我班的實際情況,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這四個方面確定全冊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能比較數的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與20以內數的組成,能認、讀、寫0—20各數。

2、初步瞭解數位和計數單位:知道個位、十位上的數各表示什麼意義。

3、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4、知道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初步體會加減法之間的互逆關係,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

5、認識符號“>”、“<”、“=”的含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能認識個位和十位,識別十位和個位上數字的意義;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加減法的意義;能熟練的口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進行初步的估算。經歷用20以內的數描述身邊事物的過程,理解數的意義,初步形成數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較數的大小的過成中,建立初步的符號感和對應思想。

2、空間與圖形。

通過事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和正方體、圓柱體和球等立體圖形;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在認識幾何形體和確定位置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初步培養與同伴交流與合作中的合作意識。

3、統計與概率。

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通過簡單的統計活動,初步認識像形統計圖和簡單統計表,並從中知單簡單統計的結果,初步瞭解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的方法。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動中,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整理的過程,形成初步的統計觀念。發現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瞭解用簡單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4、實踐與綜合應用。

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20以內數的認識與計算方法、圖形與統計等知識的理解,初步瞭解收集、整理數學信息的渠道與方法;促使學生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情產生的好奇和興趣,喜歡學習數學,喜歡觀察並提出問題,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初步具有學好數學的信心和具有經過獨立思考認識數學知識的體驗;使學生在數學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瞭解可以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生活現象,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四、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構想和具體措施

一年級的學生的,對於學習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是卻充滿了嚮往,所以,利用一切時機,培養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對於今後的學習也是一個關鍵的環節。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數學教學中,我會着重抓以下幾點:

一、培養認真聽講的習慣。

聽講是課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門。學生聽講能力強弱與否,是決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課上我要求學生全神貫注地聽講,主要採取正面引導的方法,看到某某學生聽講特別認真,我會適時地表揚。如,“x同學聽講多認真呀,真是個會學習的好學生,同學們真應該向他學習。”而看到個別不認真聽講的學生,我會用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級學生很單純,都愛受表揚,我覺得正面引導的效果會好一些。

一年級學生由於其特殊的年齡特徵,其思維更具形象性。在具體教學中,我會注意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與直觀性,儘量利用教學掛圖、教具、電腦課件等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採取多種遊戲的方式進行練習,這樣學生在課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學習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課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

二、培養學生説的習慣

在教學中加強説的訓練,培養説的習慣,有利於學生學習信息的反饋,能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便於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促進了學生思維發展。

讓學生有敢説的勇氣。班級裏,總有那麼一些膽大敢説的孩子,也不乏膽小怕言的學生,針對實際,我會時時以敢説者帶動、激勵怕言者。教學中,對於那些愛探索、肯帶頭的學生,我都給予及時的表揚:×同學膽子真大,回答問題時聲音真響亮;×同學真愛動腦筋;你説得棒極了等等。對於那些不善於發言,怕發言的學生給予期待的眼神,鼓勵的目光,並加以適當的點拔、適時的引導,增強他們説的勇氣和信心,只要他們能開口,哪怕聲音再輕説得再離譜,我也會以鼓勵的口吻對待,讓他感到自己也能説,即使説錯也沒關係。比如,當敢説者發表了自己的想法後,我把複述、模仿的機會讓給怕發言者,並給予鼓勵:“你也説的很好。”以此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再如,課中對於那些較簡單的問題,我把説話的機會也讓給怕發言者,並及時鼓勵:“你答得非常正確,很有進步。”當有的學生回答錯誤。

關於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集合 篇5

一、學生概況

一(1)本班現共有學生46人,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着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到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的、操作的學習內容孩子們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少數孩子有畏縮情緒。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們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在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地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學生,我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孩子們已經基本形成的學習數學的興趣,並逐步引導學生學會數學思考,學會解決問題。

二、教材分析

本冊共安排7個單元。

數與代數領域:

安排五個單元,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認數,一個單元,即第三單元認識100以內的數;第二部分是計算,三個單元,即第一單元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第四、六單元教學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一位數的口算和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在這兩個單元裏還要教學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第三部分是常見的量,一個單元,即第五單元認識人民幣。本冊數與代數領域的內容與原教材相比在內容編排上作了較大幅度的調整。把原一年級上冊教學的20以內的退位減放到本冊作為第一單元,把原二年級上冊教學的兩位數的加、減筆算提到本冊,把原一年級下冊教學的乘法的初步認識和1~6的乘法口訣兩個單元推到二年級上冊。這次調整是在對實驗區實驗狀況進行認真調查、廣泛聽取實驗教師意見並作深入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的。調整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20以內的退位減法與20以內的進位加法不宜同步進行。兩種算法的思路不同,加、減交叉安排不利於學生掌握加法思路和減法思路,在加法不熟練的情況下,也難以利用加減的互逆關係進行想加算減的思考。所以把原來一年級上冊安排的20以內加減法的一個單元分為兩個單元。又考慮到許多學前教學薄弱的地區在一年級上學期教學任務太重,需要對學生進行課堂常規、自主學習意識和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所以把20以內的退位減法推遲教學。二是兩位數的加減筆算與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一位數的口算有着密切的聯繫,口算時對算理產生的感悟可以順利地遷移到筆算中去,所以把不進位、不退位的口算和筆算編排在一個單元裏,把進位和退位的有關口算和筆算編排在另一個單元裏,這是一種合適的整合。三是雖然用口訣計算乘法比兩位數的加減筆算容易,但一年級學生理解乘法的意義確有困難,所以推遲教學。

空間與圖形領域:

安排一個單元,即第三單元認識圖形,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遵照兒童觀察物體由整體到部分,由粗略到細微的認知規律,在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之後認識基本的平面圖形是恰當的。

最後一個單元安排期末複習。本冊教材還安排了三次實踐活動,分別是“我們認識的數”“小小商店”。主要是讓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培養應用意識、合作意識,獲得數學活動的積極情感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能正確、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

認識計數單位,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

(二)數學思考方面

在認識100以內數的含義、探索100以內數的組成方法、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以及用100以內的數描述日常生活現象等活動中,培養初步的數感,發展初步的抽象思維。

在探索10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和筆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有條理、有根據地進行思考的重要性;通過相應的口算和筆算的練習,提高進行加、減運算的能力。

在藉助相關物體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中,培養初步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在擺圖形、圍圖形、折圖形、畫圖形以及拼圖形等活動中,發展初步的形象思維,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關於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集合 篇6

一、班級情況分析

這學期我繼續任教一年級(1)和(2)的數學教學工作。一(1)班共有24人,女生10人,男生14人,一(2)班是23人,女生12人,男生11人。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學生具有一定的觀察、比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積累了一些較淺顯的生活經驗,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識和較好的學習習慣。但是,由於學生年齡小,好説好動,精力難以集中,思維跳躍性大,課堂常規較差,尤其是傾聽的習慣和隨便插嘴的習慣。因此,本學期要立足於端正學習態度,提高積極性,抓好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分析

這冊實驗教材的編寫,是以《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在總結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國小數學教材研究和使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編排。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反映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境。同時,還繼承了現行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經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學生在獲得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三、教學內容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認識圖形(二),20以內的退位減法,分類與整理,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找規律,總複習。

這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這冊教材把認數的範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表達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數感。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這冊教材出現的是口算部分,即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又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因此,應該讓學生很好地掌握。同時,教材結合計算教學,安排了應用所學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習解決現實生活中相關的計算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熟練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愛護人民幣。

5、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圓的特徵,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

6、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7、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8、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9、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五、教學重難點

1、認識100以內的數及加減法的計算,培養學生的數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使學生經歷和體驗學習的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學會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3、養成良好的觀察、書寫、思考、傾聽、提問等學習習慣。

六、教學措施

1、結合具體情境,運用小棒、圖片等教(學)具進行直觀教學。

2、主動與每個學生交談,瞭解每個學生的情況。教學中,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良好的行為,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

4、聯繫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學習喜聞樂見的遊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創設活動情境。

5、鼓勵和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

6、在實踐活動中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

7、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

七、20%後進生進步措施

備課時必須對學困生的問題及對策進行充分的預設,上課時必須讓學困生提出問題,合作學習中必須讓學困生髮言,輔導點撥時必須解決學困生的困惑,設計作業時必須針對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進行分層次佈置並對學困生當面輔導”。

對學生因厭學輟學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積極採取幫扶轉化措施,採用教師和學優生對學困生一幫一、結對子的方式,幫弱促強,幫助學困生重新樹立學習信心。

八、課時安排

一、認識圖形(二)(4課時)

二、20以內的退位減法(13課時)

例13課時

例24課時

例32課時

整理和複習3課時

單元練習1課時

三、分類與整理(3課時)

四、100以內數的認識(9課時)

數數數的組成1課時

讀數寫數1課時

練習1課時

數的順序比較大小2課時

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1課時

練習1課時

擺一擺想一想1課時

單元練習1課時

五、人民幣的認識(4課時)

認識人民幣2課時

簡單的計算2課時

六、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15課時)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3課時

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4課時

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6課時

整理與複習2課時

七、找規律(3課時)

八、總複習(8課時)

關於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集合 篇7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共31人。雖然大部分入學前,接受過學前教育,但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特別有少數幾個學生的數學成績較差。而且學生在幼兒園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養成不好。剛跨入國小,對學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但他們天真、活潑,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可塑性強。所以這一學期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工作重心。

二、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10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11—20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數學樂園,我們的校園,總複習。

1、熟練的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1~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的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錶,會人士證實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教材分析

1、每一單元后面都跟有綜合練習,形式靈活多樣,能很好的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

2、數學樂園很好的體現主體性原則,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3、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4、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5、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6、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7、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8、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9、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四、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根據兒童發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體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繫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悦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五、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不同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正確地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20以內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使學生初步認識=、>、”“<”,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綜合與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關於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集合 篇8

一、學情分析:

一年三班學生40人,四班41人。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着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並逐步引導的思維的樂趣、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中。學生通過一個學期的新教材學習,已經初步的適應了新課程的教材特點,並能有一定個性的去完成學習任務。

二、教學目標:

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加與減(一)”。是學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降低了一年級上學期孩子們學習數學的難度。退位減法是一個難點,學生掌握比較慢,但同時也是今後豎式減法的重點所在。所以在介紹的:數小棒、倒着數數、湊十法、看減法想加法、藉助計數器……這些方法中,孩子們喜歡用什麼方法不統一要求,自己怎麼快怎麼算,但是要介紹這些方法。

2、第三單元“生活中的數”。通過數鉛筆等活動,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的模型的過程,會數,會讀,會寫100以內的數,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能夠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體會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第五單元“加與減(二)”,第六單元“加與減(三)” 在“加與減”的學習中,結合生活情境,學生將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加減法算式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探索並掌握100以內加減法(包括不進位、不退位與進位、退位)和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能根據具體問題,估計運算的結果;初步學會應用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二單元“觀察物體”。學生將通過觀察身邊的簡單物體,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發展空間觀念,

2、第四單元“有趣的圖形”。學生將經歷從上學期立體圖形到現在平面圖形的過程,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通過動手做的活動,進一步認識平面圖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歡的拼圖,用它可以拼出很多的圖形,讓孩子們自己動手拼,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能設計有趣的圖案。

(三)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在第五單元之後安排了一個大的實踐活動,即“分釦子”和“填數遊戲”。旨在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從根據事物的非本質的、表面的特徵把事物進行分類,發展到根據客觀事物抽象、本質的特徵進行不同方式的分類,促進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同時,安排學生填數遊戲,旨在對孩子的口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的訓練,感受數學的樂趣!

三、教材編寫的意圖和特點

(一)在數與代數的學習中,重視結合生活情境發展學生的數感。

發展數感,是課標中的一個重要目標,數感主要體現在,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來表示數,能在具體情境彙總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能用數來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運算的意義。

1、關於100以內數的認識。

(1)經歷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數的模型的過程,理解數的意義,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

(2)經歷運用適當的方式表示數的過程,進一步體會位值制。

(3)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

2、關於100以內的加減法

(1)結合生活情境,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加減法算式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能估計運算的結果,發展估算意識和技能。

(3)經歷探索運算方法的過程,體驗算法多樣化。

(4)把加減運算的學習與解決問題結合起來,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5)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保證基本的運算技能。

(二)在空間與圖形的學習中,注重通過操作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1)在實際觀察物體的活動中,體會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圖形可能不同。

(2)在從立體到平面的活動中,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

(3)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積累有關圖形的經驗,發展空間觀念。

(三)在整理與複習中,注重發展學生回顧與反思的意識。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這冊教材的教學重點是: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這冊教材把認數的範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表達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數感。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這冊教材出現的是口算部分,即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又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因此,應該讓學生很好地掌握。同時,教材結合計算教學,安排了應用所學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習解決現實生活中相關的計算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購物,以及數學思維的訓練。

五、 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提問時適當降低難度。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及時進行學習水平反饋,及時查漏補缺。

5、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繫,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6、一定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良好習慣

7、課堂主要是提高學生能力

8、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9、引導學生思考,並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

10、培養學生初步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於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集合 篇9

一、單元教學內容:第六單元100以內的加減法

二、單元教材分析:

100以內的加減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數學知識,是生活數學的最好體現,它的學習對學生學習多位數加減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礎,同時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心算。因此這一單元的教學是全冊的重點,這部分知識的掌握對以後的計算的正確和迅速程度產生直接影響,不僅有利於學生在用數學中進一步領會加減法的含義,而且還可以為今後發現和解決稍複雜的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本單元的計算按難易程度分三段編排: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各節中教學內容的編排大體分為三個層次:一、以實際情境提供計算題,並呈現多種計算方法,二、讓學生動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離直觀手段,讓學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數。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提出有關計算問題,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繫。教學過程中,由動手操作,觀察、交流依靠動手和實物思考到脱離實物思考,遵循了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有利於促進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

在教學中以具體事物和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通過動手操作促進學生理解知識,利用小組合作交流與獨立思考的方法內化知識,促進思維的發展。

組織好學生的練習,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要講究練習的形式。

2、要突出難點,講究實效。

3、多進行口頭練習。

4、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單元教學要求:

1、使學生會口算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和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

2、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是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3、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學習計算,培養學習興趣和計算意識。

四、單元教學重、難點:

(1)10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教學是本單元的重點

(2)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和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的計算是本單元的教學難點。

五、解決重難點的策略:

(1)創設情境,給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空間。

(2)運用直觀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數加減的計算方法。

六、單元課時安排:

1、整十數加、減整十數………………………3課時左右

2、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4課時左右

3、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6課時左右

4、整理和複習…………………………………2課時左右

課題: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

教學內容:課本第62頁例2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使學生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算理。

2、使學生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3、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退位。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掌握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方法。

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通過操作使學生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算理。

教具準備:

1、例2聯歡會場景

2、學生準備4捆小棒,每捆10根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口算。(黑板或卡片)

20+4032+1040+4856+30

42+75+234+648+51

2、小結:上節課學習了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方法,同學們掌握得不錯。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導入新課。

教師:(課件出示聯歡會場景圖)顯示幾個小朋友把純淨水搬來放在桌子上。

“六一”兒童節快到了,我們班要召開聯歡會,老師想給每一位同學準備一瓶純淨水。如果我們班有33人,買回一箱只有24瓶,不夠分,老師另外又買了9瓶,現在一共有多少瓶?夠不夠分給同學們?請大家列式。

學生出示算式:24+9

2、動手動腦,探求方法。

教師:24+9這道題應該怎樣計算呢?請大家兩人一小組用擺小棒的方法想一想24+9該怎樣計算?[根據算式擺小棒]

學生:動手操作後,請個別小組上來彙報操作過程和計算的結果。(投影)

(1)點數法。

生1:我們利用點數小棒的方法:24根,25根~~~33根。

生2:我們利用點數數字的方法:24、25、26、~~~33。

(2)湊整十法。

生1:把9根小棒分成6和3根,拿出6根與2捆4根湊成2捆10根小棒,可將10根捆成1捆,也就是3捆。再加上剩下的3根,一共是3捆3根,即33根。

生2:先算24+6=30,再算30+3=33。

學生彙報,教師同時板書:24+9=33

教師指名説説此種計算方法。

小結:先將兩位數湊成整十數,再跟剩下的數相加。

(3)進位加法。

先算4+9得13,再算13+20得33。課件設計有把4根和9根合在一起,並把其中的10根捆成1捆的動作。

學生彙報,教師同時板書:24+9=33

教師指名説説此種計算方法。

小結:先拿個位數相加,得出結果,再跟整十數相加。

4.嘗試。(課件)

(1)出示“做一做”中的3道題。

教師:獨立計算後,與你的同桌結隊,用你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説出任一題的計算過程。

(2)交流:請學困生説一説自己是怎樣計算的。

5.小結。

根據學生髮言,給學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後小結:進行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可以先算幾加幾,加得的數和原來的整十數相加;也可以先把兩位數湊成整十數,再加餘下的數。

(兒歌:兩位數加一位數,先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練習:出示“做一做”。

讓學生獨立完成,允許有困難的學生和同學討論。並説一説自己是怎麼計算的。

2、練習十一第5題。讓學一按上下兩題一組進行計算。引導學生髮現:上面一題材的計算正好與下面一題先算幾加幾完全相同。幫助學生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3、練習十一第6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後,引導學生觀察,説一説發現了什麼。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這節課你學習到了什麼?

如何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學生説計算方法。

關於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集合 篇10

一、基本情況的分析:

我們一年級二班現有學生46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1人。經過了半年的學習,他們的自制能力、自立能力、及自學能力在上學期基礎上有所提高,但他們天真、好動,好奇、好問、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強。所以,本學期,計劃讓他們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培養各種基本能力。

二、本冊教材知識系統及安排:

本冊教材包括“南極小客人”、“下雨了”、“農夫與牧童”、“綠色行動”、“小小存錢罐”、“大海邊”、“阿福的新衣”、“我們的鞋碼”、“兒童樂園”幾個部分。

三、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1、在實際情景中能正確地任、讀、寫100以內的數,並能認識計數單位“百”,知道100以內數的組成和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2、結合具體情景,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會計算10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初步學會估算。

3、在現實情景中,能正確認識整時、半時、幾時剛過和快到幾時。

4、在現實情景中,認識元、角、分,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計算。

(二)、空間與圖形:

1、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能識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

2、在實踐活動中,體會釐米、米的含義,知道1米=100釐米;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

(三)、統計與概率:

1、在統計活動中,學會初步簡單整理的方法,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

2、能完成簡單的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能根據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四)、實踐與綜合應用:

1、加深對百以內數的認識與計算、圖形與統計等知識的理解。

2、實踐活動中,初步瞭解收集、整理數學信息的渠道與方法。

四、教改思路及措施;

1、認真學習區《學科素質教育實施方案》,利用現代媒體技術及時獲取有價值的資料,學習先進的教改理論,教改經驗。

2、不斷地轉變教學觀念,以課堂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將新思路、新方法滲透到每節課中。

3、教學過程要體現開放性、活動性。提倡算法多樣化和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讓學生在寬鬆開放的情景中,提高思維的靈活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既長知識又長智慧的目標。引導他們開展觀察、實驗、猜測、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開發潛能、理解知識、發展技能,學習數學方法,獲得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

4、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學中努力激發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進而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尋找策略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覺主動到用數學眼光“看世界”的意識。

5、注意學習過程的構建性。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窗創設情景,運用已有的經驗,在動手、動腦和相互交流的活動中,通過“做數學”獲得再創造的機會。

6、改革評價模式

對學生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既要關注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更要關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學習態度的發展。在學科教學中對學生滲透“我能行”的觀念意識,配合學校的評價改革方案,科學合理地運用“我學會了嗎?”“豐收園”等欄目,全面瞭解學生的小狀況,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

五、教學進度安排:

1、“南極下客人”2課時

2、“下雨了”1課時

3、“農夫與牧童”3課時

4、“綠色行動”4課時

5、“小小存錢罐”2課時

6、“大海邊”7課時

7、“阿福的新衣”2課時

8、“我們的鞋碼”1課時

9、“兒童樂園”2課時

六、教學業務學習及有關教學活動的安排:

1、學習《數學課程標準》建立新理念,並認真做業務筆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在數學課上更好地體現新課改的精神。

2、自學現代教育理論。學習現代價值教育所面臨的主要課題。學習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教學能力。

3、多聽別的老師的課,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授課水平。

4、繼續練習基本功,提高教學技能。

關於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集合 篇11

一、同學基本情況分析

同學經過上一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其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着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發現同學們自覺性較差,上課有小部分同學不注意聽講,口算時比較馬虎,課下不能及時完成作業,但是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小部分同學成績較差,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統一規範課堂常規,及時補差,使整個教學能夠順利進行等。因此,在本學期的教學中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同學: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初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係。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教材分析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這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同學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這冊教材把認數的範圍擴大到100,使同學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表達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數感。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這冊教材出現的`是口算部分,即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又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因此,應該讓同學結合計算教學,應用所學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的內容,讓同學瞭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習解決現實生活中相關的計算問題,培養同學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同學初步認識了常見幾何圖形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安排了關於位置與拼組圖形的教學內容,設計了豐富多樣的探索性操作活動,讓同學體驗空間方位和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發展同學的空間觀念。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的認識外,還安排了學習具體時刻幾時幾分的讀、寫方法。

找規律和統計是兩部分新的教學內容。找規律引導同學探索一些圖形或數字的簡單排列規律,初步培養同學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統計是正式教學統計初步知識的開始,讓同學學習收集和整理數據的簡單方法,認識最簡單的統計圖表,經歷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材根據同學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同學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同學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四、教學措施

1、在教學中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而且也要遵循同學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關注每一個同學在情感態度、思維能力等方面的進步和發展。

2、重視基本口算和筆算的訓練,培養和逐步提高同學的計算能力。

3、 重視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培養同學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4、結合教學內容,重視培養同學的數學能力。

5、注意教學的開放性,重視培養同學的創新能力。

6、結合教學內容,對同學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教學進度表

(一)、位置(6課時)第一週

(二)、20以內的退位減法(18課時)第二週至第四周

例1 4課時左右

例27課時左右

例34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3課時左右

(三)、圖形的拼組(4課時)第五週

(四)、100以內數的認識(15課時)第五週至第七週

數數 數的組成4課時左右

讀數 寫數4課時左右

數的順序 比較大5課時左右

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1課時左右

擺一擺,想一想1課時

(五)、人民幣的認識(5課時)第八週

認識人民幣2課時

簡單的計算3課時

(六)、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30課時)第九周至第十三週

1.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6課時左右

2.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 8課時左右

3.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 12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4課時左右

(七)、認識時間(6課時)第十四周

小小店1課時

(八)、找規律(6課時)第十五週

(九)、統計(6課時)第十六週

(十)、總複習(10課時)第十六週至第十九周

關於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集合 篇12

教材分析:

這冊實驗教材是以《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在總結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國小數學教材研究和使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設計的。教材的編者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反映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境。同時還繼承了現行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中認數和計算結合,加法和減法穿插編排,突出加、減法之間的關係等較好的做法。使學生在獲得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1.根據《標準》調整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更豐富的知識。

2.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3.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4.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5.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6.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7.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8.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9.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錶,會人士證實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教材分析

1、每一單元后面都跟有綜合練習,形式靈活多樣,能很好的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

2、數學樂園很好的體現主體性原則,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3、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4、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5、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6、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7、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8、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9、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四、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根據兒童發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體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繫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悦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五、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不同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正確地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20以內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使學生初步認識=、>、<三種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4、使學生初步知道加和減法的含義,直觀地瞭解加法交換律和加法與減法的關係,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式題。

5、使學生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解答比較容易的加減法一步計算的圖文應用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會列出算式,註明得數的單位名稱,口述答案,能看實物或直觀圖口述題意,簡單的講述和與求剩餘的數量關係。

6、使學生直觀地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對這些圖形有初步的瞭解。

7、結合主題圖和插圖及有關數據,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做題,正確計算,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使學生從小養成認真學習、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六、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2、儘量注意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幫助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時常注意強調學生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的習慣。

4、課堂教學與家庭教學實踐相結合。

關於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集合 篇13

一、 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1、基本情況分析:今年我任教一年級三班學生人數50人、四班學生人數51人。學生剛進校門,年齡小,愛説、愛動、愛表現,天真爛漫,喜歡玩耍,對於學校的生活充滿了渴望,對於學校班級的各項紀律、規定都不瞭解,良好的學習習慣處於初步形成期。

2、認知能力:學生的程度不一,有的孩子對於點數、數字的書寫有了一定的基礎,有一定的學習數學的經驗;而有的學生,對於數字和數學語言是一個比較陌生的認識,學生的程度深淺不一。

3、學習態度及習慣:每個學生都抱着美好的願望來上學,開始他們的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來接受正規的教育。但是談不上什麼“勤奮、鑽研、細心”的精神,學習目的還未明確,學習習慣正處於逐步形成的階段。

4、培養目標:在數學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初步養成喜歡數學,能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心和興趣。

5、其他:本學期我要狠抓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讀寫姿勢,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學習數學的能力。並且,注意學生各方面的安全,培養形象思維能力。

二、全冊教材分析

1、本冊教材安排及特點

本冊教材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選取學生熟悉的、新穎的、感興趣的內容為素材,目的是有計劃的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家庭、認識學校、認識社會、瞭解自然。使學生能觀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初步體會學習數學的現實意義。

密切主題素材之間的聯繫,構成情景串;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形成“問題串”。根據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設計幾個主題情境。主題情境是包含有多個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現形式是把學生感興趣的現實活動,劃分為幾個情節,編排成“故事串”,從而引出一

個個相對獨立的問題;也可以把一個現實活動的各個環節完整地反映出來,從而引出一系列有邏輯聯繫的問題——形成“問

題串”。構建開放的、具有一定思維跨度的板塊編排方式,為教與學留有儘可能大的思維空間。本教材多構建的“板塊”編排方式,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在一個單元裏,減少例題,強化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作用,擴大教與學的空間,如“20以內的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單元;二是減少欄目設置,構建了簡單明瞭的結構。教材在綜合情境圖之後,安排了“你説我講”板塊。這個板塊分兩個層次,標有紅色圓點的一般是需要學生合作探索、非常規性問題,標有綠色圓點的是讓學生獨立常識解決的問題。“自主練習”板塊,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練習,鞏固所學知識、技能,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應用意識。“回顧整理”板塊,是讓學生自主的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整理與深化。“我學會了嗎”和“豐收園”板塊是在一個單元的學習結束後,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反思與評價。本教材打破過去過於嚴格的知識體系的束縛,由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引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本冊教材重點、難點及解決問題的策略

本冊教材共有九個單元:快樂的校園、媽媽的小幫手、走進花果山、誰的手兒巧、海鷗回來了、有趣的遊戲、小小運動會、雪山樂園。

教材重點: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熟練的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位置與順序;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

教材難點:體會20以內加減法的意義,能熟練的口算20以內的數的加減法;初步形成空間觀念;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過程,形成初步的統計觀念。

教學中要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進行練習,練習題要精選,不搞機械重複;練習形式要豐富多彩,能吸引學生;練習過程中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水平和個體差異,如就同一問題情境,允許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在合作、探索的過程中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等,總之要最大限度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智力潛能,使全體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都得到發展;另外練習一定要強調高效率。

3、根據學生實際和新課程理念,你準備如何科學、靈活地使用好教材

本冊新教材與以往的教材又有所不同,一打開書一幅色彩鮮明的開學圖呈現於學生的眼前,內容豐富的海底世界,讓學生經歷自然有趣的看圖數數活動過程,展示自己已有的經驗,為學新知識打好基礎。初步感受數學就在身邊。學習這課時,我會組織學生有條理地觀察,按照“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並且引導學生説一説,説的時候也要注意條理性,並且有意識地使用圓點來表示數字,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詞語,從而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形成連貫性。本冊書突出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如:第一單元《快樂的校園—10以內數的認識》中信息窗2,圖中的主信息是教師和學生做老鷹捉小雞的遊戲,副信息是幾個同學在操場上跑步,遠處的綠地裏還插着標有班級的牌子。這一情景圖中的顯性問題是“扎小辮的同學排第幾?”在教學中,我會引導學生觀察、發現並提出這一問題。如學生有困難,我就來提出。圖中的隱性問題,要由學生在顯性問題的引導下自己提出。如“穿花衣服的小朋友排第幾?”等等。我還會重視 “合與分” 的教學,結合具體的實物和習題的聯繫,讓學生感受數字的意義。再如,本冊教材中的“聰明小屋”,背後藴涵着一種開放、民主、探索、交流的教與學的方式。對一些掌握了基礎知識後,具備了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學生,我會放手讓他們獨立解決,提高部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激發他們熱愛數學、勇於探索數學的良好習慣。我還會大膽放手,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分析、獨立探索出各自的計算方法,然後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使算法的多樣和學習的個性化在這裏得到較好的體現。

教學中,我還將引導學生走進生活這個大課堂,充分利用書籍、電視、報紙、家庭、網絡等渠道,觀察、調查、參觀、訪問和蒐集查閲資料等,在活動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活動中學習數學、運用數學,在生活這個大課堂裏讓學生學好數學。例如在學了《分類與比較》後,我會讓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技能,選擇自己喜歡的事物進行分類統計,引導學生整理自己的書包、房間等,讓他們在實際生活中感受和探索數學給自己帶來的快樂,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此外,教學中,我還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運用將故事、做遊戲、搞比賽、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

在綜合情境圖的教學中,我將有意識地由引導學生通過自己觀察、分析提出問題,提高學生從數學的角度選擇信息、組織信息、運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把解決問題與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學習緊密聯合起來。

三、本年級教學目標

根據學科、年段和本冊教材,結合三個緯度擬定板塊式教學目標

1、數與代數。

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熟練地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

位置與順序;認識“>”、“<”、“=”的含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能認識個位和十位,識別十位和個位上數字的意義;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加減法的意義;能熟練的口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進行初步的估算。經歷用20以內的數描述身邊事物的過程,理解數的意義,初步形成數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較數的大小的過成中,建立初步的符號感和對應思想。

2、空間與圖形。

通過事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和正方體、圓柱體和球等立體圖形;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在認識幾何形體和確定位置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初步培養與同伴交流與合作中的合作意識。

3、統計與概率。

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通過簡單的統計活動,初步認識像形統計圖和簡單統計表,並從中知單簡單統計的結果,初步瞭解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的方法。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動中,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整理的過程,形成初步的統計觀念。發現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瞭解用簡單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4、實踐與綜合應用。

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20以內數的認識與計算方法、圖形與統計等知識的理解,初步瞭解收集、整理數學信息的渠道與方法;促使學生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情產生的好奇和興趣,喜歡學習數學,喜歡觀察並提出問題,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初步具有學好數學的信心和具有經過獨立思考認識數學知識的體驗;使學生在數學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瞭解可以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生活現象,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四、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構想和具體措施

一年級的學生的,對於學習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是卻充滿了嚮往,所以,利用一切時機,培養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對於今後的學習也是一個關鍵的環節。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數學教學中,我會着重抓以下幾點:

一、 培養認真聽講的習慣。

聽講是課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門。學生聽講能力強弱與否,是決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課上我要求學生全神貫注地聽講,主要採取正面引導的方法,看到某某學生聽講特別認真,我會適時地表揚。如,“x同學聽講多認真呀,真是個會學習的好學生,同學們真應該向他學習。”而看到個別不認真聽講的學生,我會用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級學生很單純,都愛受表揚,我覺得正面引導的效果會好一些。

一年級學生由於其特殊的年齡特徵,其思維更具形象性。在具體教學中,我會注意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與直觀性,儘量利用教學掛圖、教具、電腦課件等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採取多種遊戲的方式進行練習,這樣學生在課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學習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課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

二、培養學生説的習慣

在教學中加強説的訓練,培養説的習慣,有利於學生學習信息的反饋,能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便於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促進了學生思維發展。

1、讓學生有敢説的勇氣。班級裏,總有那麼一些膽大敢説的孩子,也不乏膽小怕言的學生,針對實際,我會時時以敢説者帶動、激勵怕言者。教學中,對於那些愛探索、肯帶頭的學生,我都給予及時的表揚:×同學膽子真大,回答問題時聲音真響亮;×同學真愛動腦筋;你説得棒極了等等。對於那些不善於發言,怕發言的學生給予期待的眼神,鼓勵的目光,並加以適當的點拔、適時的引導,增強他們説的勇氣和信心,只要他們能開口,哪怕聲音再輕説得再離譜,我也會以鼓勵的口吻對待,讓他感到自己也能説,即使説錯也沒關係。比如,當敢説者發表了自己的想法後,我把複述、模仿的機會讓給怕發言者,並給予鼓勵:“你也説的很好。”以此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再如,課中對於那些較簡單的問題,我把説話的機會也讓給怕發言者,並及時鼓勵:“你答得非常正確,很有進步。”當有的學生回答錯誤。

關於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集合 篇14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有xx人,男生有xx人,女生xx人,他(她)們是剛進入國小學習,新的學習和生活對孩子們來説充滿了好奇和有趣,對學校、對環境、對老師、對同學、對課堂、對學習、對學校的要求都充滿了新鮮感。同時他們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剛入學時,4分鐘的課堂學習對於他們來説真的很難!然而學會傾聽是新課標中對一年級國小生提出的一項重要目標。針對這些特點,我得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來激發學生專心聽講的興趣,從而培養好習慣。首先在課堂語言上要力求兒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讓學生有儘可能多的回答問題的機會,促使他們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及時個別輔導,對於優秀生儘量讓他吃得飽。

二、全冊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一),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數學樂園,認識鐘錶,20以內進位加法,總複習。認數和計算,比較多少、認識立體圖形,以及初步認識鐘面,使學生獲得數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三、全冊教學要求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認識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7、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8、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全冊教學重點、難點

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識數的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教學措施

1、教師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勇於創新,堅持教學六認真。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電教媒體。

3、不斷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養成敢想、敢説、敢做的習慣。

4、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對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拓寬知識面。

5、注意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6、對學生堅持正面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7、合理利用課外教輔材料,讓學有餘力的學生吃得飽;利用中午及困難班時間對差生進行輔導,讓他們吃得了。儘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

關於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集合 篇15

一、 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1、基本情況分析:今年我任教一年級三班學生人數50人、四班學生人數51人。學生剛進校門,年齡小,愛説、愛動、愛表現,天真爛漫,喜歡玩耍,對於學校的生活充滿了渴望,對於學校班級的各項紀律、規定都不瞭解,良好的學習習慣處於初步形成期。

2、認知能力:學生的程度不一,有的孩子對於點數、數字的書寫有了一定的基礎,有一定的學習數學的經驗;而有的學生,對於數字和數學語言是一個比較陌生的認識,學生的程度深淺不一。

3、學習態度及習慣:每個學生都抱着美好的願望來上學,開始他們的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來接受正規的教育。但是談不上什麼“勤奮、鑽研、細心”的精神,學習目的還未明確,學習習慣正處於逐步形成的階段。

4、培養目標:在數學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初步養成喜歡數學,能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心和興趣。

5、其他:本學期我要狠抓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讀寫姿勢,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學習數學的能力。並且,注意學生各方面的安全,培養形象思維能力。

二、全冊教材分析

1、本冊教材安排及特點

本冊教材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選取學生熟悉的、新穎的、感興趣的內容為素材,目的是有計劃的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家庭、認識學校、認識社會、瞭解自然。使學生能觀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初步體會學習數學的現實意義。

密切主題素材之間的聯繫,構成情景串;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形成“問題串”。根據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設計幾個主題情境。主題情境是包含有多個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現形式是把學生感興趣的現實活動,劃分為幾個情節,編排成“故事串”,從而引出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問題;也可以把一個現實活動的各個環節完整地反映出來,從而引出一系列有邏輯聯繫的問題——形成“問題串”。構建開放的、具有一定思維跨度的板塊編排方式,為教與學留有儘可能大的思維空間。本教材多構建的“板塊”編排方式,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在一個單元裏,減少例題,強化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作用,擴大教與學的空間,如“20以內的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單元;二是減少欄目設置,構建了簡單明瞭的結構。教材在綜合情境圖之後,安排了“你説我講”板塊。這個板塊分兩個層次,標有紅色圓點的一般是需要學生合作探索、非常規性問題,標有綠色圓點的是讓學生獨立常識解決的問題。“自主練習”板塊,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練習,鞏固所學知識、技能,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應用意識。“回顧整理”板塊,是讓學生自主的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整理與深化。“我學會了嗎”和“豐收園”板塊是在一個單元的學習結束後,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反思與評價。本教材打破過去過於嚴格的知識體系的束縛,由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引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本冊教材重點、難點及解決問題的策略

本冊教材共有九個單元:快樂的校園、媽媽的小幫手、走進花果山、誰的手兒巧、海鷗回來了、有趣的遊戲、小小運動會、雪山樂園。

教材重點: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熟練的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位置與順序;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

教材難點:體會20以內加減法的意義,能熟練的口算20以內的數的加減法;初步形成空間觀念;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過程,形成初步的統計觀念。

教學中要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進行練習,練習題要精選,不搞機械重複;練習形式要豐富多彩,能吸引學生;練習過程中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水平和個體差異,如就同一問題情境,允許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在合作、探索的過程中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等,總之要最大限度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智力潛能,使全體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都得到發展;另外練習一定要強調高效率。

3、根據學生實際和新課程理念,你準備如何科學、靈活地使用好教材

本冊新教材與以往的教材又有所不同,一打開書一幅色彩鮮明的開學圖呈現於學生的眼前,內容豐富的海底世界,讓學生經歷自然有趣的看圖數數活動過程,展示自己已有的經驗,為學新知識打好基礎。初步感受數學就在身邊。學習這課時,我會組織學生有條理地觀察,按照“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並且引導學生説一説,説的時候也要注意條理性,並且有意識地使用圓點來表示數字,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詞語,從而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形成連貫性。本冊書突出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如:第一單元《快樂的校園—10以內數的認識》中信息窗2,圖中的主信息是教師和學生做老鷹捉小雞的遊戲,副信息是幾個同學在操場上跑步,遠處的綠地裏還插着標有班級的牌子。這一情景圖中的顯性問題是“扎小辮的同學排第幾?”在教學中,我會引導學生觀察、發現並提出這一問題。如學生有困難,我就來提出。圖中的隱性問題,要由學生在顯性問題的引導下自己提出。如“穿花衣服的小朋友排第幾?”等等。我還會重視 “合與分” 的教學,結合具體的實物和習題的聯繫,讓學生感受數字的意義。再如,本冊教材中的“聰明小屋”,背後藴涵着一種開放、民主、探索、交流的教與學的方式。對一些掌握了基礎知識後,具備了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學生,我會放手讓他們獨立解決,提高部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激發他們熱愛數學、勇於探索數學的良好習慣。我還會大膽放手,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分析、獨立探索出各自的計算方法,然後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使算法的多樣和學習的個性化在這裏得到較好的體現。

教學中,我還將引導學生走進生活這個大課堂,充分利用書籍、電視、報紙、家庭、網絡等渠道,觀察、調查、參觀、訪問和蒐集查閲資料等,在活動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活動中學習數學、運用數學,在生活這個大課堂裏讓學生學好數學。例如在學了《分類與比較》後,我會讓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技能,選擇自己喜歡的事物進行分類統計,引導學生整理自己的書包、房間等,讓他們在實際生活中感受和探索數學給自己帶來的快樂,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此外,教學中,我還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運用將故事、做遊戲、搞比賽、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

在綜合情境圖的教學中,我將有意識地由引導學生通過自己觀察、分析提出問題,提高學生從數學的角度選擇信息、組織信息、運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把解決問題與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學習緊密聯合起來。

三、本年級教學目標

根據學科、年段和本冊教材,結合三個緯度擬定板塊式教學目標

1、數與代數。

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熟練地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位置與順序;認識“>”、“<”、“=”的含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能認識個位和十位,識別十位和個位上數字的意義;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加減法的意義;能熟練的口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進行初步的估算。經歷用20以內的數描述身邊事物的過程,理解數的意義,初步形成數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較數的大小的過成中,建立初步的符號感和對應思想。

2、空間與圖形。

通過事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和正方體、圓柱體和球等立體圖形;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在認識幾何形體和確定位置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初步培養與同伴交流與合作中的合作意識。

3、統計與概率。

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通過簡單的統計活動,初步認識像形統計圖和簡單統計表,並從中知單簡單統計的結果,初步瞭解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的方法。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動中,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整理的過程,形成初步的統計觀念。發現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瞭解用簡單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4、實踐與綜合應用。

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20以內數的認識與計算方法、圖形與統計等知識的理解,初步瞭解收集、整理數學信息的渠道與方法;促使學生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情產生的好奇和興趣,喜歡學習數學,喜歡觀察並提出問題,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初步具有學好數學的信心和具有經過獨立思考認識數學知識的體驗;使學生在數學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瞭解可以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生活現象,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四、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構想和具體措施

一年級的學生的,對於學習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是卻充滿了嚮往,所以,利用一切時機,培養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對於今後的學習也是一個關鍵的環節。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數學教學中,我會着重抓以下幾點:

一、 培養認真聽講的習慣。

聽講是課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門。學生聽講能力強弱與否,是決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課上我要求學生全神貫注地聽講,主要採取正面引導的方法,看到某某學生聽講特別認真,我會適時地表揚。如,“x同學聽講多認真呀,真是個會學習的好學生,同學們真應該向他學習。”而看到個別不認真聽講的學生,我會用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級學生很單純,都愛受表揚,我覺得正面引導的效果會好一些。

一年級學生由於其特殊的年齡特徵,其思維更具形象性。在具體教學中,我會注意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與直觀性,儘量利用教學掛圖、教具、電腦課件等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採取多種遊戲的方式進行練習,這樣學生在課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學習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課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

二、培養學生説的習慣

在教學中加強説的訓練,培養説的習慣,有利於學生學習信息的反饋,能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便於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促進了學生思維發展。

關於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集合 篇16

一、學生現狀分析

剛從幼兒園進入國小一年級的小朋友,天真可愛,對學校的一切都覺得好奇,從“遊戲”到“學習”的轉變,使他們對“學習”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別是在新鮮感過後,同時也對學習存着一種壓力。他們有着兒童散漫、好動的天性,有着極強的可塑性。這些孩子大部分家裏都很寵愛,養成了他們的任性、自私、嬌氣,自我等一些不良習慣。他們學前教育程度參差不齊,對這冊的數學知識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但整體水平一般,兩極分化較明顯,有個別的孩子連一些簡單加減法都不會的。甚至個別學生連數字也不能正確書寫。一週觀察下來大部分孩子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行為習慣比較隨意,有的上課把腳放在凳子上的。因為是剛進入一年級進行學習,課堂常規對於孩子來説是一個陌生的過程,怎樣收拾書包、怎樣擺放上課用的學習用品、怎樣舉手回答問題、什麼是課堂作業、什麼是家庭作業、怎樣記家庭作業,上課什麼時間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這個學期裏所掌握的,所要形成習慣的,特別是良好的聽、説、讀、寫和獨立思考的習慣,都是需要我們開始進行引導和培養的。這些孩子對數學有很強的學習慾望的,有較好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課堂上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動靜結合,多表揚鼓勵,不斷強化學生的課堂常規,保護、發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知識結構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立體圖形,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解決問題,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位置,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綜合與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完成教學目標、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學習的常規的培養和訓練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

從擺放學習用品起,怎樣聽講、怎樣書寫、怎樣記作業,以及的簡單的檢驗作業的方法等都是學習習慣的內容。課堂上要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通過本學期的學習,建立一個良好的開端,以後的學習中仍應充分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將這一目標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

2、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

學生剛剛入學,對一切都很陌生,教學是要注意根據孩子年齡特徵,設計一些孩子感興趣的環節,如遊戲,故事,比賽等,注意從生活中找素材,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教學中注意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遊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豐富學生的感性積累,發展學生的數感和初步的空間觀念。通過提供具體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情趣的數學活動,鼓勵每個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

3、結合學生的實際進行教學。

剛入學的學生個體差異相對較大,可能有些學生已經不同程度地具備了一些簡單的數學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和進度做適當的調整,創設豐富有趣的學習活動,以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應從學生的發展狀況和具體需要出發組織教學,既關注個體又不影響全體。

4、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

比如教學10以內的加減法時,大部分孩子已經會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但不能夠把題意表述清楚,所以教學時重點就要放在培養孩子口頭表達能力,讓他們把話説完整;提高孩子的計算速度上等。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5、做練習、寫作業是數學課堂教學中鞏固知識、習得技能的必要環節。

(1)、發現困難生要及時幫助,利用各種形式激發興趣。

(2)、積極開發學生對學習興趣,利用情境培養學習數學的願望。

(3)、鼓勵學生多提問,多發言,對優秀的表現要及時表揚,利用獎章制度樹立班級學習榜樣,結合班級的評比制度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關於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集合 篇17

全冊教學理念:讓不同的孩子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全冊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第一冊

全冊教材分析:本冊教材一共分為十個單元:數一數、比一比、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及總複習和二個數學活動:數學樂園和我們的校園。本冊的教學重點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10以內的加減法,難點是進位加法,這兩部分知識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基礎,同時它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本冊教材是義務教育的實驗教材,是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進行的實驗課本,本冊教材主要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數感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學習習慣、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自己有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瞭解一定的學習方法、思考方式。

全冊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此文轉自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瞭解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全冊重、難點:

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

全冊課時安排:共計約61課時

1、數一數………………………………………………約1課時

2、比一比………………………………………………約2課時

3、1—5的認識和加減法………………………………約10課時

4、認識物體和圖形……………………………………約3課時

5、分類…………………………………………………約2課時

6、6—10的認識和加減法……………………………約21課時

7、11—20各數的認識…………………………………約4課時

8、認識鐘錶……………………………………………約2課時

9、20以內的進位加法………………………………約12課時

總複習………………………………………………約4課時

關於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集合 篇18

一、教學班級學生學習情況的分析

這學期我還上一(1)節和一(2)節課。經過一個學期的深入瞭解,我已經對每個班的孩子有了一定的瞭解。剛進入國小階段,很多孩子並不能馬上適應課堂學習。個別孩子經常給我的課堂教學帶來很多不便,但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歡笑和歡笑。經過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基本達到了學習的目的,對學習數學有一定的興趣,願意參加學習活動。然而,一班的許多學生被送到託管地,因為他們的父母沒有時間照顧他們的學習。但是他們的學習效果不好,成績沒有提高,這也是這個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這學期更要注意保持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逐漸引導思維的樂趣和成功經驗的樂趣。

二、學習困難學生的基本情況分析

第一班有傅志偉、陳一凡、王傑等同學。這些學生意識不夠,缺乏努力學習的精神,總是想偷懶。因為他們的父母在做生意時不受監督,所以他們被置於託管之下。雖然他們的作業可以完成,但他們的成績會下降而不是上升。還有傅家豪、小文成、劉玉婷等。前兩個學生上課不聽,課後不做作業。好像智力有問題,嚴重影響全班平均成績。

三、採取的相關教學措施:

1、結合具體情況,利用棍棒、圖片等教學(學習)工具進行直觀教學。

2、主動與每個學生交談,瞭解每個學生的情況。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鼓勵學生的良好行為,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聽取他人意見,表達自己的想法。

4、結合生活實際和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學習喜歡的遊戲、童話、故事、漫畫等來創造活動情境。

5、鼓勵和尊重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6、在實踐活動中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

7、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運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

改進教學理念:

1、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們應該採用遊戲教學來引導學生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多關注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泛。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思維水平,照顧中學生和思維慢的學生。

3、安排一些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作業,少一些死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聯繫,適當教家長一些正確的方法來指導孩子的學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xue/ep6z4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