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學工作計劃 >

室內設計教學計劃

室內設計教學計劃

一、 引言

室內設計教學計劃

室內設計課程在許多藝術設計類專業和建築裝飾類專業中普遍被作為專業主幹課程開設。各學校在教學內容上各有側重,但這門課程的基本教學任務還是使學生進一步具備從事建築室內設計的能力,創造出功能和美學等方面均有創新的生活空間,讓學生了解室內空間設計中的文化表意與構成形式的關係,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則與規律在居住、餐飲娛樂、酒店賓館等典型室內空間中的運用,熟悉施工工藝與材料構造。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和學生的就業情況來看,學生在工作過程中面對設計任務,往往感覺無從下手,大多不能把學校學到的相關知識很好地運用到實踐中去,掌握的專業技能難以與實際工作接軌。如何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充分運用到實踐工作中去,縮國小校與社會的差距呢?這個亟待解決的難題擺在了室內設計課教師的面前。

二、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室內設計是一個大類課程,各院校普遍根據知識結構體系和實際需要將其分解為“居住空間設計”、“辦公空間設計”、“展示空間設計”、“餐飲空間設計”等小課程。劃分方法雖不同,但都不影響其課程特點——實踐性強、內容更新快。根據這一特點,結合過去的教學實踐,發現傳統的“以課堂教學為主,實訓教學為輔”、“先理論後實踐”的教學模式存在如下問題:

1、“先理論後實踐”的傳統授課模式,導致理論與實踐脱節。理論的抽象性,概括性,使學生聽起來覺得空洞,缺乏感染力。由於對理論知識缺乏具象認知,往往理解模糊,在實踐中感覺無從下手,也就無法將抽象理論與具體設計案例結合,進行體驗、轉化、再造,從而傷害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造成學生缺乏主動思考、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生實踐無真實體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欠缺。在理論講授中,教師援引的案例,學生沒有現場體驗的機會,很難將理論聯繫實際、融會貫通進行思考。實訓階段,課題大多虛擬,無法全程體驗設計過程,無法掌握設計實踐中遇到的具體的問題。

3、學生個體作業,不利於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在餐飲空間這類大型設計項目中,由於牽涉工種多、分工細,需要多人、多部門合作,故訓練學生團隊協作的能力尤其重要。在過去的教學中,學生作業往往由個人單獨完成,同學間協作不夠,缺乏團隊精神。

4、考核方式單一,學生作業多為應付,學生潛力未能完全發掘。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對學生的評價往往依靠一張試卷或幾張作業,由一位教師評定。這種模式往往不能有效反映學生的真實能力與水平,很難準確體現學生的優勢和長處,不能有效地因材施教,加之教師的主觀性對學生成績的影響較大,缺乏科學性,這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一種傷害。對學生的考核也主要考查學生作業的最後效果,缺乏對過程的監督,學生往往在臨近交作業的時間倉促完成,質量不高,學生的能力未能充分發掘。

三、 課程改革的目標和任務

由於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學生的學習是被動型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效果不佳;而主動型學習,學生的積極性高,能充分發掘學生的學習能力;最佳的學習狀態是快樂學習,在一種輕鬆活潑的氣氛中主動學習,學生的潛在能力可以得到充分挖掘,對於設計這類對創造性要求極高的學科尤為重要。因此,使學生從過去的“趕鴨子上架”式的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最終達到快樂學習是課程改革的目標。

根據本專業學生目前的就業現狀——專科生與本科生、研究生在同一平台競爭,即:專科生在畢業後,所從事的工作類型、承擔的工作任務、面臨的工作環境,與本科生、研究生沒有本質的區別,幾乎是一樣的。由此,本課程的改革應該建立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高度上,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學生畢業後首先要解決的是生存問題,繼而再解決職業規劃與事業發展問題。為了能使專科學生在畢業後能儘快適應社會需求,尋找到自己的“飯碗”,根據社會實際需要,從行業低端切入,加強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是一條重要的途徑;而要使學生在本專業領域實現更好的發展,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是重點。

基於上述目標與任務,結合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和室內設計課程的特點,對本課程改革設計出如下方案。

四、 課程改革方案

1、建立設計工作室制教學法

工作室制教學法就是以學科專業的研究方向為基礎,以骨幹教師為核心,由具備一定研究、設計、開發實力的師資組成專業工作室教學團隊,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發展條件及社會需求,選擇進入各專業工作室學習,在教學形式上採用以設計任務為主導的開放式教學,學生全程直接參與,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開展教學活動。

a、工作室的人員構成與職責:

工作室負責人——負責工作室的全面工作,包括編訂教學大綱,制定教學計劃,培養年輕教師、組織教學實施,組織參加設計實踐(如投標、承接設計工程)、科研等。

節點教師——根據教師的特點和專長,承擔相應課程教學與研究,組織、帶領學生參與工作室承接的設計業務。

學生助教——作為教師助手,協助日常管理、輔導低年級學生學習。

b、場地要求:

能供20—40人同時使用的專用專業教室,教室分為三部分:一部分為學生工作區,即進行構思、繪圖、書寫的工作台面,包括繪圖板、電腦等設備;另一部分為教學討論區,兼具會議室、圖書資料室、教室的功能,主要用於設計交流、討論、比稿;其餘部分為教師辦公區。

2、構建以“工程項目”為基礎的知識系統

就一個餐飲空間設計項目而言,根據工程項目需要,學生應掌握如下知識內容:

a、 設計任務書的解讀、分析,與甲方面對面的交流溝通。

b、 對現場的勘測、記錄,對相關項目進行市場調查與研究。

c、 在調研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充分運用各種創意思維方式和方法,大膽設想,小心求證,形成符合設計任務要求的創意構思。

d、 在創意構思成熟後,運用圖形語言,將創意構思視覺化表達,根據需要製作模型或實物小樣,經過反覆討論、評價,最後形成設計方案。

e、 設計方案在獲得甲方簽字確認後,進行施工圖設計,將方案具體化。依據國家有關設計標準,用規範的圖形、符號語言對設計方案進行深入具體的圖形表達。

f、 配合施工單位進行設計交底,協助監理公司和甲方對整個施工過程進行有效監督,選定各種面材的樣式、質感、色彩。

如下圖所示:

3、建立多人為小組的基本設計單位

在當下的設計市場中,除居住空間設計由個人完成外,其他室內設計項目,如辦公空間、餐飲娛樂空間這一類大型項目,設計工作往往由一個設計團隊完成。在教學中,將3-5名學生組建為設計小組——學生可自由結合,也可由教師根據學生特點進行搭配組合——進行設計實踐。以小組為一個基本單位,共同完成一套作業或設計項目,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優勢承擔相應部分工作,同學間相互協作支持,在討論中相互提高。由此,也可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4、以“項目進程”為教學實施路徑

為了能讓學生對實際工作中的設計項目有整體性的把握,掌握項目實施的流程,熟悉項目設計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根據學生接受知識由淺入深、從模糊到清晰的邏輯特點,結合工程項目進程進行教學。學生通過參與完成一個工程項目,可完全掌握一個具體工程所必需的知識。在教學中,教師就項目中的每一個環節讓學生共同分析討論,教師最後進行總結。如讓學生拿上自己的作業上台,以“設計者”的身份向大家推介自己的設計方案,教師和其他學生以“客户”的身份提問題,由“設計者”給予回答。這樣,既啟發了學生的思維,又活躍了課堂氣氛,有利於學生相互學習提高,同時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推銷自己設計作品的能力。在項目進行中,會出現許多難題,學生通過對這些難題的解決,整合各方面的知識,使知識融會貫通。

如下圖所示:

5、建立多層次考核體系

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檢驗和評價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建立以作業過程與效果為主體,教師評價與學生自我評價相結合的多層次考核體系,能科學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根據以“工程項目”為基礎的知識系統,可將教學分解為若干子系統,每個子系統由具有專業優勢的教師擔任指導教師,即節點教師。每個節點由指導教師對學生在這一節點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一個項目完成,將有多名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可有效降低教師的主觀性對學生成績的影響,而且能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優勢和缺點,便於因材施教。學生自我評價由學習小組成員根據每位成員在工作中的貢獻量、工作態度和工作效果互相評價。學習效果可根據提交的設計作品質量和若干次的課程彙報(指定期以公開的方式向甲方、指導教師和全體同學彙報工作進展、工作成果)進行評價。其評價結構體系如下圖所示:

五、 預期效果

通過課程改革,建立“設計工作室”,以工作室為基地,以設計任務為導向,以設計過程為路徑,以設計內容為理論知識節點,以實踐運用為驅動,在設計任務完成過程中用實踐反證理論;並以小組為單位運行“任務—設計實訓—理論—任務”的課程教學模式。變傳統的“知識灌輸”為“任務驅動型”的教學。

在這種模式下,通過具體項目的設計訓練,可以使學生的設計思維建立在對現場的理解和對客户需求的把握之上,對知識的掌握更具體,更深入,更貼近現實,設計出的方案具有可實施性。學生團隊協作,可相互幫助、相互督促、相互提高,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與委託方交流、談判,彙報設計成果,能有效地鍛鍊學生的膽識、溝通與表達能力,增進對社會現實的瞭解與認識。

總之,以項目為核心的室內設計教學法,能夠使學生增加學習興趣與創業、就業意識,能夠有效激勵與刺激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慾望,營造出師生間的良性互動,增強教師責任感,教學質量必然相應提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xue/8vpp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