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學工作計劃 >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計劃(精選12篇)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計劃(精選12篇)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計劃(精選12篇)

認真學習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全日制國中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領會精神實質,轉變教學觀念,深入研究蘇教版和人教版教材,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突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主體地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進一步提高國中語文教學質量。

二、具體工作和要求

1、本學期各校語文科組組織學習新課程標準和新大綱不少於兩次。要求結合本校存在的問題,有重點的組織學習。要重視學後的運用,依據新課程標準和新大綱,評價師生的教與學。

2、召開三次全市國中蘇教版語文教學觀摩會,研究蘇教版國中語文精讀課、略讀課、寫作課、口語交際課、誦讀欣賞課、綜合實踐活動課、專題學習課的教法、學法和評課標準。

3、繼續組織全市分片教研活動,進一步加強區域性國中語文教學交流。全市8個片一學期各活動至少一次。每片活動分散安排在各月當中,具體時間由每片組長和副組長商定。活動形式可以是聽課、説課、評課、講座、專題研討、看展覽等多種形式。語文平時作業展覽是必須展示的內容。活動內容以研究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和人教版國中第五冊教材教法和學法為主。

4、本學期八年級繼續使用市國中語文學習成績評定方案。要求每所學校將國中語文學習成績評定方案落實到八年級每一個班,每一個學生。以此促進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和聽説讀寫能力的全面發展。

5、七年級學生使用“國中語文學習成長記錄表”,具體要求見該表。

6、七年級期末考試試卷結構將由語文基礎知識、閲讀、口語交際、誦讀欣賞、綜合實踐活動、專題學習、作文、附加題組成。語文基礎知識包括常用詞語書寫、詞語解釋、改錯字、改病句、修辭手法運用、正楷書寫詩句。閲讀包括課內精讀和課外精讀。作文包括大作文和應用文寫作。附加題包括課外略讀和仿寫。

7、八年級和九年級期末考試試卷結構由語文基礎知識、口語交際、現代文閲讀、文言文閲讀、寫作、附加題組成。語文基礎知識包括詞語書寫、詞語解釋、改錯字、改病句、語法修辭運用、正楷書寫詩句。閲讀包括課內精讀和課外精讀。作文包括大作文和應用文寫作。附加題包括課外閲讀和仿寫。

8、要用好市教研室組織編寫的七年級、八年級和九年級單元測試題,要求每單元教後及時使用單元題檢測,及時發現問題,改進教和學。

9、本學期市語文教研員將到下列學校進行調研:板芙一中、沙溪中學、古鎮中學、小欖僑中、黃圃中學、坦洲三中、四沙中學、新平中學、大南中學、永寧中學、東鳳四中、翠亨中學。調研內容有聽課、評課;檢查語文積累性作業、七年級語文學習成績記錄表和八年級學習成績評定情況;瞭解集體備課和語文教研計劃落實情況;座談等。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計劃 篇2

學情分析

這兩篇短文都是關於生命的文章,該怎樣來度過一生,對於十二三歲的孩子,可能對人生、生命有一些思考,也許有自己的一點見解,大多處於稚嫩狀態,談論這樣的話題,學生應該感興趣。閲讀學習這些中外先賢的優秀散文,教師引導得當,會讓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觀、人生觀。講解前指導學生多讀,多思考,合作交流討論,學生應該不難理解作者的情思,教學目標也就不難完成。

教學目標

(1)通過富含哲理的文句,讀懂文章的內容。

(2)理解兩篇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瞭解文章的結構及揣摩文章的語言。

(3)啟迪學生體會生命不息,奮鬥不止。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總體把握作者的思想傾向,啟迪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教學難點:揣摩語言及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朗讀,探討體會富含哲理的文句,以合作探究教學為主。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永久的生命》

教學目標:

1.積累重要的詞句,瞭解作者及哲理散文的相關知識。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3.理解富含哲理的文句含義,明白作者寫作意圖。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富含哲理的文句含義,鞏固修辭手法的運用。

2.體會作者對生命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知道:一個人從出生那一刻就註定着要面臨死亡,每個人擁有的生命都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但作家嚴文井卻説“生命是永久的”,這又是為什麼呢?下面讓我們來聽聽作者嚴文井的解答吧!

二、檢查預習,積累字詞。

(一)字音

臼jiù齒  茸róng毛  蔓màn延  凋diāo謝  牛犢dú

(二)詞義

興味:興趣、趣味。

洗滌:洗。

卑微:地位低下。

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樣不斷向周圍擴展。

(三)作者簡介:

嚴文井,原名嚴文錦。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作家。1934年畢業於湖北省立高中,次年到北京圖書館工作,並開始以“嚴文井”的名字發表作品。1939年在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任教。1945一1951年任《東北日報》副總編輯。到北京後歷任《人民文學》主編、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等職。第一部童話集《南南和鬍子伯伯》出版於1941年。主要著作有:《嚴文井散文選》《嚴文井近作》《嚴文井童話集》《嚴文井童話寓言集》等。1958年出版的中篇童話《“下次開船”港》被譯成多種外文介紹到國外。《嚴文井散文選》獲中國作家協會首屆全國優秀散文雜文獎。在第二次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評獎中被授予榮譽獎。本文選自《嚴文井散文選》。

三、品讀課文,整體感知,體會作者情感。

1.讀課文,明結構。

先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朗讀時要注意語調的把握。感情激烈處聲音要響亮,情調應激昂;感情平靜處要讀得深沉些。文章篇幅短小,要求學生多讀幾遍。其次教師範讀,然後讓學生探討出課文結構。

明確:

第一部分(1)談生命的易逝,表現出人對生命的無奈。

第二部分(2——3)通過小草和小牛犢具體表現生命永久不朽的意義。

第三部分(4——5)瞭解了生命的真實的意義,聯繫現實生活,高唱生命的凱歌。

2.通過富含哲理的文句,讀懂作者對生命的理解。(教師設置相關問題要求學生合作討論解答,可以前後四桌間討論交流。用多媒體展示問題)

(1)怎麼理解文題“永久的生命”?(提示:文章在哪句裏出現了“永久”一詞,聯繫文句去體會)

(2)本文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作用是什麼?

(3)怎麼理解“生命在那些終於要凋謝的花朵裏永存”?

(4)作者為什麼説“那些暴君們能夠殺害許多許多人,但是他們消滅不了生命。”

(5)“生命要不斷給世界以色彩,不斷給世界以芬芳。”的含義。

明確:

(1)第三段第一句話“生命分開來是暫時的,合起來卻是永久的”裏出現了“永久”一詞,作者所説的永久的生命是合起來的生命整體,不是一個個單獨的生命。“永久的生命”指生命整體,這與個體生命短暫不矛盾。

(2)

①“個人生命不像一件襯衣;當你發現它髒了、破了的時候,就可以脱下它來洗滌,把它再補好。那存在過的憂慮,也許你能忘卻,但卻不能取消它遺留下的印跡。”

對比。“生命”和“襯衫”相對比,突出表現了生命是一段不可逆轉的過程。表達了無可奈何的思想感情。

②“它是一個不懂疲倦的旅客,總是隻暫時地在哪一個個體內住一會兒,便又離開前去了,那些個體消逝了,它卻永遠存在。”

比喻。把“生命”比作“一個不懂疲倦的旅客”,生動形象地表現出個體的生命雖然是短暫的,人類的生命是永無休止的。

(3)“終於要凋謝的花朵”指綻放過的美好的生命個體,“永存”説的是生命整體,花謝後又會有花開,生命是永不休止的。這句話看似矛盾,卻再次意藴着生命的永久的哲理。

(4)本文寫於1942年,當時日本鬼子在我國橫行,殺害我國同胞,國民黨也欺壓老百姓。因此,我們認為日本鬼子,國民黨等惡勢力就是那些“暴君們”,他們是殺不絕我們的,我們這些勇敢的中國人民會凝結成強大的生命力,同這些殘暴勢力作鬥爭,就如同“地面上的小草,它們是那樣卑微,那樣柔弱,每一個嚴寒的冬天過去後,它們依然一根根地從土壤裏鑽出來,欣喜地迎着春天的風”,表現了作者革命熱情以及革命必勝的信心。

(5)人活着,就要創造自身的價值,能夠為人類社會作出貢獻,這才是生命真正意義上的永久不朽。從重複的“不斷”一詞可體會作者的這種對生命的期許。

3.同學們還有不理解的地方,提出來,大家商討。

4.本文作者的感情有變化嗎?是怎樣變化的?這是運用了什麼寫法?

作者的感情是有變化的。

文章一開始,作者就告訴我們,歲月在一點點地消逝,而人們卻只能任憑它悄悄地溜走。這是無奈的,顯示出作者悲觀、消沉的情緒。第二自然段開頭一句中“卻”字,可見作者的感情發生了變化。“我們沒有時間悲觀”“生命自身神奇”“生命充滿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隨處宣示它的快樂和威勢”“讓我們讚美生命,讚美毀滅不掉的生命吧”這些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感情是樂觀的、激昂的,而且逐漸增強,以至於高唱生命的讚歌。

這是運用了欲揚先抑的寫法。表面上看作者一開始的感情是悲觀失望的,其實這不是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因為,歲月的流逝,青春的一去不復返,是我們每個個體生命客觀存在。作者主要想告訴我的是:“生命充滿了希望,永不休止的繁殖者,蔓延着,隨處宣誓他的快樂和威勢。”“我們要讚美生命”統觀全文作者的感情是樂觀的、激昂的。

5.明主旨:

本文通過對生命是永久的描述,表達作者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同時要感謝生命,並以自己全部熱情回報生命。

6.拓展思考:作者對生命的本質有怎樣的認識?談談你的理解,學生自己探究,自由發言。

例:①每一個人的生命雖然是卑微、柔弱的,但整個人類的生命卻是無窮無盡的。

②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經歷種.種磨難。但它是強大的,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的艱難困苦所阻擋。

③我們都應該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人生,去創造美好的未來。

7.課堂小結:學習這篇課文,我們要感謝生命,尊重生命。生命是短暫的,易逝的,我們要珍惜時間,為自己的生命精彩而拼搏、為自己能給世界增添姿彩而努力。為生命全過程的每一分鐘喝彩,用全部的熱情創造無限的價值。

四、課時作業:

1.運用“欲揚先抑”的手法寫篇短文,可以寫自己生活中受到家長、老師賞識的一件事。

【例文】

刺梨花不平凡(節選)

近了,我不禁啞然--那不是什麼玫瑰花,只是刺梨花,只是刺梨花而已。花瓣稀稀的,薄薄的,連色彩都是那麼淺淡!

讓我驚奇的是,它被遺棄在溝旁、路邊,飽經風霜卻能昂首挺胸。花朵比不上玫瑰花的清香與嬌豔,不會被人擁入懷中,置於案頭,但它能結出刺梨兒,做藥,做茶,在默默中奉獻自己的所有;它不像玫瑰那樣活得轟轟烈烈,雖然平平淡淡,卻也堂堂正正地生活;從未有過驚天動地,只是在默默中奮進。這樣的人生不也一樣有意義嗎?

我蹲下身去,摘了兩朵刺梨花捧在我的手心裏,感覺它並不平凡,同玫瑰花一般美麗。不,它比玫瑰花還美麗。

點評:始見刺梨花,它的花型、花色都讓作者嫌棄,不是自己要尋找的漂亮的玫瑰。“不禁、只是、只是”等詞流露出作者的失望,這是“抑”。但它的生長環境,它對人類的貢獻讓我驚訝,平凡卑微的生命卻在默默中奉獻一切,我摘兩朵捧在手心,感覺它比玫瑰更漂亮。高度讚揚這不平凡的刺梨花。結尾“揚”。作者就靈活運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成文。

2.讀下面文字,完成問題。

生命也不完全是為了抵達。就像花草,並不是非要到達某一個季節才算實現價值。就像______,並不是非要到達_______________。因為生命中絕大部分的風景總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為了經歷,就像候鳥,不停地qiānxǐ(  )就是為了經歷季節和風雨。就像河流,不息地流動就是為了經歷交匯和起伏。儘管具體的經歷總是顯得那樣瑣碎、那樣平凡、那樣漫長又那樣的不勝其煩,但是恰恰是它們構成了一個個真實的jīngcǎi(  )的人生。這才是生命最彌足珍貴的狀態。

(1)根據拼音寫出文段括號處應填入詞語。

qiānxǐ  jīngcǎi

(2)聯繫上下文,仿照畫線的句子在橫線處補充恰當的語句。

就像______,並不是非要到達_______________。

(3)使用下面詞語另寫一段連貫的話,至少用上其中兩個。

抵達  起伏  瑣碎  不勝其煩  彌足珍貴

2.參考答案:

(1)解題思路:注意聲母,聲調和前後鼻韻。

參考答案:遷徙  精彩

答案解析:“遷徙”和容易寫成“遷徒”,牢記這兩個形似字。精彩的“彩”容易寫成“採”。這也需要牢記。

(2)解題思路:此題考仿寫,要先看清例句。先仿形:分析變與不變得內容,本題以填空形式出現,難度減小。再仿神:變化的內容是像花草一樣的自然景象,寫出一句合乎邏輯的話即可。

參考答案:(就像)溪水,(並不是非要到達)哪個地方才算完成使命。

答案解析:變化的主體不能再談花或草,後句符合那種事物的特點就行。

(3)解題思路:這是考組詞造句的能力,近幾年會考也有出現。解答時先選好詞,再連成一段通順的話。

參考答案:長大了,才知道瑣碎的童年趣事彌足珍貴,才知道當年父母不勝其煩的嘮叨價值連城,才知道經歷挫折才能抵達成功的彼岸。

答案解析:結合自己的生活體會,選至少用上兩個詞,保守一點選兩個、三個就可以,一定要注意寫出來的一句話沒有語病。

3.讀冰心的《談生命》。

第二課時《我為什麼而活着》

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

2.瞭解文章的結構及揣摩文章的語言。

3.啟迪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對“我為什麼而活着”進行探討。

教學難點:揣摩語言及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朗讀,以探究式教學為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都説生命美好,“好死不如賴活着”。蘇格拉底説“未經思索的人生是不值得一過的”。同學們,你們想過自己到底為什麼而活着嗎?我們先來看看英國作家羅素是怎樣回答這個問題的。

二、積累字詞。

1.讀準字音,注意多音字。

遏è制  颶jù風  俯瞰kàn  瀕bīn臨

多音字

顫抖chàn  祕魯bì  呼號háo

顫慄zhàn  神祕mì  號外hào

2.重點字詞

死寂:沒有一絲生氣;形容極其安靜,死沉沉的。

遏制:制止,控制。

瀕臨:緊接,靠近。

俯瞰:俯視。

颶風:氣象學上舊指12級風。

3.作者簡介

伯特蘭•羅素(英國):羅素是當代西方最知名和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也是最為我國讀者所熟知的西方哲學家之一。他一生坎坷,命運多舛,但他始終堅強地生活,後來成為一位集眾家於一身的偉人。他被稱為“20世紀最知名、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還被無數人視為是“未來時代的先知”;他還是的數學家、邏輯學家,社會活動家,又被公認為“富有鼓動天才的辯論家”。20世紀初,取得了現代數學基礎研究的重大成果“羅素悖論”及解決這一悖論的“類型論”。在1950年他又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被稱為“百科全書式文學家”。95歲高齡完成《羅素自傳》的寫作。

三、整體感知:

先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短文,整體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思考文章結構。

1.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采用總分總的結構方式,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明確自己的人生追求。

第二部分(2—4)作者對其人生的三大追求進行具體闡述。

第2段:作者大膽率直地表白了追尋愛情的三方面原因。

第3段:寫作者尋求的三大知識範疇。

第4段:出於對人類苦難的同情讓作者把目光投向現實世界。

第三部分(5)總結上文:苦難的一身卻願意重活,展示崇高的品質和博大胸襟。

2.通過理解重要詞句,明確作者的寫作意圖。

(1)這三種激情,就像颶風一樣,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來吹去,吹到瀕臨絕望的邊緣。

【解析】運用比喻。將這三種激情比成颶風,生動形象地告訴我們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是作者在漫長一生中奮鬥不息的強大精神動力。(羅素生於1872年,死於1970年,經歷兩次世界大戰,他的一生動盪不定。在這樣的生涯中,羅素有過深沉的痛苦,也曾陷入絕望,但是,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的同情,這三種感情是如此強烈,猶如颶風一樣,給他擺脱痛苦的希望和力量,讓他從絕望中奮起,從愛情中發現美好,從知識中獲取力量,對人類苦難的同情又使他意識到人生的責任,總之,這句話的含義是説,這三種強烈的感情,是鼓舞他人生的強大動力。)

(2)我尋求愛情,其次是因為愛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顆震顫的心,在世界的邊緣,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測的深淵。

【解析】句中破折號表示解釋説明,後邊的語句解釋前邊的“孤寂”的感覺。意思是説沒有愛情滋潤的感覺就像親身經歷過可怕孤寂而產生的戰慄的感覺,處於這種可怕孤寂中的人,有時會感覺到除了自己,這世界好像再也沒有其他生命,自己也似乎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沉在沒有情感、沒有温暖的無底深淵之中。這孤寂之苦,反襯愛情的給人的充實、喜悦。

(3)在愛的結合中,我看到了古今聖賢以及詩人們所夢想的天堂的縮影。

【解析】“愛的結合”,就是最美好的生活,就是進了天堂,這樣的天堂正是作者要追求的人生境界。告訴我們愛情給人類生活帶來的美好體驗。

(4)愛情與知識,儘可能地把我引向雲霄,但是同情總把我帶回塵世。

【解析】愛情和知識把羅索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而對於人類苦難的同情又使他把目光投向了現實世界,這體現了一個偉大思想家拯救人類苦難的良知。

(5)我渴望減輕這些不幸,但是我無能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解析】作者從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運多舛,但他始終關愛人類:反對戰爭,反抗獨裁專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輕時因反戰而鋃鐺入獄,在他老邁的晚年,仍致力於禁核運動,奔走呼號,創立和平基金會。就在他逝世的當天,還為以阿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而憂心忡忡。這一切緣於他對人類的同情和愛心。只是個人的力量有些微弱。

(6)這就是我的一生,我覺得我活着值得,如果有機會的話,我還樂意再活—次。

【解析】作者總結上文,雖然他一生的追求常給他在人生“苦海”上帶來“絕望”,但他仍認為“是值得活的”,這正是羅素博大的胸襟和高潔的情懷的寫照,也是一個熱愛人類、熱愛生活的思想家的肺腑之言。

四、作業:

1.俄國作家契訶夫説:“感到自己在這個世界是件多餘的裝飾品,那是很難堪的,活着而又沒有目標是可怕的”。對於“我為什麼而活”這個問題,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你的看法。可以借鑑本文作者的表達方式來表述。

例文(略)

2.概括説出作者渴望愛情的原因。

解題思路:此題考查對課文內容的把握情況,熟讀第二段內容,抓住關鍵詞“首先、其次、最後”就能概括出來。

參考答案:(1)愛情可以帶來狂喜;(2)愛情可以擺脱孤獨;(3)愛的結合可以使人看到夢想的天堂的縮影。

答案解析:

中間三段對第一段內容進行具體闡述。作者説,追求愛情,有三方面的原因:(1)愛情可以帶來狂喜;(2)愛情可以擺脱孤獨;(3)愛的結合可以使人看到夢想的天堂的縮影。總之,愛情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愛情,則是追求人生的境界。在這裏,作者把愛情描寫得極其美好,閃耀着人性的光輝。作者也以像追求愛情一樣的激情去追求知識。

3.品讀課文,賞析句子:

(1)生命是一個不懂疲倦的旅客,總是隻暫時地在哪一個個體內住一會兒,便又離開前去了,那些個體消逝了,它卻永遠存在。”

(2)這三種激情,就像颶風一樣,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來吹去,吹到瀕臨絕望的邊緣。

解題思路:要求賞析句子,凡賞析句子都要先看句子有沒有用修辭,如果有修辭,就分析修辭及作用即可。此題就讓學生鞏固這一點。

參考答案:(1)比喻。把“生命”比作“一個不懂疲倦的旅客”,生動形象地表現出個體的生命雖然是短暫的,人類

的生命卻是永無休止的。

(2)比喻。將“這三種激情”比成“颶風”,生動形象地告訴我們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是作者在漫長一生中奮鬥不息的強大精神動力。

答案解析:先定修辭,若是比喻擬人,都有生動形象的效果,然後分析寫出了事物什麼特點或表現人物什麼感情。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計劃 篇3

這一學期在緊張匆忙中快要結束了,為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學

從參加新教材培訓到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我反覆學習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深刻領會新課標精神,認真反思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學生,探究教法,逐步樹立起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的的教學思想,樹立起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煥發語文課堂活力,有助於學生能力提高與發展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模式啟發思維,訓練方法為主的自讀課文閲讀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為主線的重點篇目學習法、以合作——探究——創造——創新為核心的語文活動課等。

二、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煥發課堂活力

應試教學課堂圍繞知識目標而展開,儲存繼承前人積累下來的經驗和體驗,但忽視了學生創新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經驗,萌動求知慾望呢?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信息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為此,我們仔細研究教育心理,準確把握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思維特點,積極探索有利於激發興趣、激活思維、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例如在處理每單元的重點篇目時,我始終採用整體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質疑——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根據不同內容精心設計問題,組織課堂教學。

這樣教學,課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已成為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為學生的學堂,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無聞的模範聽眾。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小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間互動,環境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鍛鍊和表現的機會。教室中再沒有陰暗冰冷的“死角”,課堂上充滿着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活躍的思維,頻動的閃光點,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師的授課既源於教材,又不唯教材。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鬆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

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

三、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習效率

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要求具有新鮮活力的語文課堂不僅要有教學模式的轉變,學生思維的開啟,更要有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並獲取叩開知識大門金鑰匙的課堂教學效果。這是新課標對語文課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特點的集中體現。

應試教學課堂總是教師比比劃劃,總是在如何把知識線條明晰化上動心思,在學習中學生不能親自體驗到獲得知識的過程與樂趣,其接受知識的過程間接而單一。新課程要求課堂要以更新教學手段為重點,藉助各種媒體和教學資源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使得師生在探索中經驗共享。信息時代多樣的媒體和無所不在的網絡正好為我們擴展課堂教學的領域,拓寬攝取知識的渠道,為實現提高學生信息素養,開發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提供了一個可操作的平台。

教學中,一改過去課堂上過於注重知識傳授,內容上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結構上過於強調學科本位,實施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等狀況,仔細研究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將學生從原有的課堂圈子中“解放”出來,調動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使他們能夠在自主探究與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挑戰自我,擴展創造性思維。

四、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死教書、教死書不能適應社會對教育的需要,新課程改革正是對今天教師教學觀念的挑戰。教師應由知識的佔有者轉化為知識的組織者,由知識的傳遞者轉化為學習的促進者,超越課堂的藩籬,將現代教學過程演化為“培養學習者”的過程,實現由“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根本轉變。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終身學習的本領。

“授之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教育的意旨並非知識的累積,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發育。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所學的知識也受時代的侷限,他們要在未來有所作為,要在未來跟上時代,就一定要不斷地學習,終身學習,去吸收新東西,更新知識結構。可見,方法的確比知識更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學的根本。那麼,學生對於傳授的方法是否能夠靈活運用,對學生而言,則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反覆的訓練過程。

為此,我針對不同的知識板塊,採取不同的訓練方法:夯實基礎——硬筆書法每日一頁,字詞聽寫“循環放映”;擴大積累——課外閲讀每日一段,讀書筆記(摘記)天天都寫;訓練能力——閲讀理解,從總體方法到解題技巧,系統指導,反覆錘鍊;作文訓練——循序漸進,小作文依課文內容隨堂布置,借“題”發揮,大作文緊扣課標和會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計劃 篇4

一、教材簡析

八年級上冊四個現代文單元的專題分別是戰爭、普通人與平民、建築園林與名勝古蹟、科學,其中前兩個單元以記敍類文章為主,後兩個單元以説明類文章為主。本冊教材要求學生了解兩種文體:記敍文和説明文;同時相應地瞭解兩種表達方式:記敍與説明。另外,從八年級上冊開始,文言文和白話文分編。兩個文言文單元課文的選編主要是從文章的難易程度以及課程目標這兩個方面來考慮的。

第一單元是以戰爭為主題組元的。五篇課文,有反映解放戰爭的《新聞兩則》(《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扛》《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有反映反法西斯戰爭的《蠟燭》,有以英法聯軍侵華戰爭為背景的《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布特勒上尉的信》,有反映抗日戰爭的《蘆花蕩》,有反映德國法西斯暴行的《親愛的爸爸媽媽》“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也以戰爭為主題;“世界:何時鑄劍為犁”。

第二單元主要由記敍類作品組成,着重培養閲讀記敍類作品的能力。從單元課文的內容來説,都是寫普通人的。在七年級下冊已經安排了一個寫傑出人物的單元,讓學生領略了世界傑出人物的風采。那麼有必要再安排一個寫普通人的單元,讓學生對人世間億萬普通人民有更深刻的認識。這一單元的前邊;恰恰是一個寫戰爭的單元,顯得十分沉重。因此,這個單元有必要高聲讚頌人間的愛,籲喚,“讓世界充滿愛”。通過這個單元,可以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受到薰陶和啟示。

第三單元所選課文以建築園林、名勝古蹟為主題,文體類別上側重於説明文。《課程標準》7~9年級閲讀目標中沒有關於閲讀説明文的要求,只是提出“在閲讀中瞭解敍述、描寫、説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而在寫作目標中提出“寫簡單的説明文,做到清楚明白”。《課程標準》5~6年級的閲讀目標中則有“閲讀説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瞭解文章的基本説明方法”,而沒有提出對寫作的要求。可知,《課程標準》把閲讀説明性文章的要求主要放在九年義務教育的中年級階段,把寫作説明性文章的要求放在高年級階段。由於學生在中年級階段所學的説明性文章較為簡單,對有關説明文的文體特點和要求也知之甚少,所以在本冊教材中設置了兩個説明文單元,以期完成《課程標準》的有關目標。實驗教材與修訂教材相比,對説明文的要求已大大降低了。

第四單元以“科學”為主題編選了五課各具特色的介紹科學知識的短文共六篇。它們是《大自然的語言》《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兩篇》《生物入侵者》《你一定會聽見的》。教學本單元,既要注重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也要關注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思維方法的培養,努力追求二者的交融整合,實現學生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的共同提高。

本冊文言課文的編排方式跟前兩冊顯然不同;前兩冊是分散在各個單元裏,每單元一篇;本冊則是單獨組元,每單元五篇,共有兩個單元,課文篇數幾乎增加了一倍。這個變化表明:過去一年裏的文言文(含古代詩歌)教學只是“入門”的準備,而本冊則是“入門”的正式啟動。在這正式啟動之際,應當做好以下兩點: 一、狠抓誦讀教學,使學生讀得正確,並逐步養成自覺誦讀的習慣。本單元的背誦量相當大。要求全文背誦的有《桃花源記》(309字)、《陋室銘》(81字)、《愛蓮説》(119字)、《大道之行也》(107字)、杜甫詩三首(200字);此外,還要背誦《核舟記》第二至第四段(266字),總計為1082字。二、倡導探究式的學習,棄絕“填鴨”,着力培養學生自行領悟的能力。文言和現代語同源而異流,極淺近的文言文,即使文化水平很低的人聽人讀一遍也能聽出個大概,何況是國中學生!再説,課本里的文言文內容和語言都比較淺顯,不像古代經書那樣深奧費解,佶屈聱牙,再加上註釋全用通俗的現代語,簡潔明瞭,認真讀幾遍至少也能讀懂大半,這就是探究的基礎。更為重要的是,從學生一拿到新的課本就要大致翻閲一番這個事實還可以看出他們本來就存在着探究的願望。因此,問題僅在於教師要善於因勢利導,使這種探究式的學習收到的成效。

寫作、口語交際與綜合性學習

本冊教材中寫作、口語交際訓練有三種呈現方式:1.整合於綜合性學習活動中;2.設置在課文後面的“研討與練習”中,是由課文生髮出來的;3.以補白的形式出現。為保證課程基本目標的完成,我們特地安排了寫作記敍文和説明文的練習。如第二單元的綜合性學習《讓世界充滿愛》就要求學生寫一篇記敍文,第三單元的綜合性學習《説不盡的橋》中讓學生就一座橋“寫一篇介紹性的文字”,或者就“家鄉城市裏某座立交橋寫一篇‘司機指南’式的短文”,這些都是對寫作説明類文章的訓練。在課後的“研討與練習”中,除了較多的寫心得與體會的寫作練習外,也有寫作記敍類和説明類文章的訓練。如《阿長與<山海經》》《蘇州園林》課後的寫作練習等。出現在補白裏的寫作和口語交際訓練,則是對本冊寫作和口語交際教材的補充。如寫作部分,補充了關於縮寫、擴寫、續寫、改寫等寫作知識和要求,而課後的練習中也有這些方面的練習。如《蠟燭》一課的練習中要求設想老婦人的心理活動,並寫下來,《老王》一課的練習中要求改寫老王給“我”送香油和雞蛋這一部分等。口語交際訓練安排在課後及綜合性學習裏,而關於口語交際的要求和指導則在補白裏。本冊教材中的“綜合性練習”仍然分“三大三小”,共六次。第一、三、五單元的是大型綜合性學習活動,第二、四、六單元的是小型綜合性學習活動。其中《世界:何時鑄劍為犁》的活動內容豐富,信息來源多,牽涉的問題也比較複雜,對學生查找和運用資料的能力、寫作研究報告的能力、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以及辯證思維的能力都提出了較高要求。教學時要注意提前安排,合理佈置,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性,爭取使學生在這次活動中得到全面鍛鍊,嚐到“綜合性學習”的甜頭。

語法修辭知識要點

本冊教材“附錄”部分安排的語法知識是虛詞,教師可加以適當講解。學生需要掌握的修辭是對偶(又叫對仗),瞭解一點對偶知識,有助於學生學習古詩和分辨詞類。《杜甫詩三首》後的練習第三題有對這種修辭手法的説明,並要求學生嘗試寫一些對偶句。學生只要能判斷出對偶句即可。

二、教學目標

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各單元的“單元説明”中都依據這三個方面設計了單元教學目標。本冊教材在培養學生的知識和技能並使他們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設計的學習目標如下。

要注意把握敍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對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驚心動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語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評價;還要努力提高默讀的質量和速度。

熟讀這些課文,要從中瞭解敍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敍文語言的特點。

要注意課文怎樣抓住特徵來介紹事物,理清説明順序,瞭解常用的説明方法,體會説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

要注意説明的順序和方法;默讀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篩選信息。

要先借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然後在反覆誦讀中領會它們豐富的內涵和精莢的語言,並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

要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內容大意。在反覆誦讀中,瞭解借景抒情的寫法,體會作品的語言特色。

三、班級學生現狀分析

通過七年級一學年的教學,從整體來看,所任教兩個班級的學生好的習慣(課堂聽講,記筆記,發言提問)正在逐步養成,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也有了明顯的轉變,語文的綜合能力也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較大的提高,下面根據七年級期終考試成績進行具體分析如下:

七年級八班語文合格率為94..8%,優秀率為25.9%,平均分為91.71;七年級九班為91.4%,,優秀率為13.8%,平均分為87.67,從以上數據看出,兩個班級語文優秀率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本學期在保持合格率、平均分總體較好的勢頭之下,還要大力抓好優秀率,力求兩班總體水平一致。

雖然兩班優秀率有所差異,但存在的問題是相似的,這些問題也不容樂觀:目前兩班級學生的特點是兩極分化嚴重,而且"尾巴"較大,大部分學生學習自覺性不強,隨着學生年齡的增長和知識難度的增加,加上現在根據課改的精神對教學目標進行的調整,本學科更加註重考察學生理解,運用能力,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思維能力和認識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對個別優秀的學生來説是如魚得水,但對我們這樣中學的絕大多數學生來説,並非福音.因此我們的教學必須未雨綢繆,因此,我們在繼續以前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的同時,還應加強對課改的學習與研究。

四、教學措施

1).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和社會發展對語文的新要求出發,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2).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繫,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致力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3).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每堂課教師根據學生實際精心備課,尤其要備好學生,改變繁瑣的教學方式,突出重點和難點.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要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

5).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繫,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6)作文教學,貼近生活實際,富有生活氣息,靈活命題,形式多樣,多寫隨筆,讀書筆記,嘗試互批共批,以改促寫,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實行分層目標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利用課外實行培優輔差,力爭整體提高。

8).引導鼓勵學生成立課外學習小組,培養合作精神,開展互助互幫,實行一幫一學習語文,幫助中下生提高學習興趣和成績。

9).優化作業管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加強課代表,小組長的模範帶頭作用和監督作用,力爭做到每課過關,單元過關。

10).作業的佈置和批改要有所區別,要因人而異.充分照顧到不同學生的特點。

11).利用競賽,學科活動法等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報告會,故事會,朗誦會,演講會,辦手抄文學報,鍛鍊能力,提高興趣。

12).課前一分鐘演講,包括自我介紹,新聞消息,小故事,成語解説等,鍛鍊表達能力。

13).組織3-4次辯論,培養思維及口頭表達和語文知識的運用 。

14).組織採訪和調查至少一次。

15).要求寫一篇小論文。

16).做好開頭的扭轉工作,扭轉以往不良的學習習慣。

17).教學過程中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讓學生樹立起學習語文的信心。

18).開展網絡輔助教學.對家庭有條件的同學鼓勵和指導他們利用語文教育網多學習一些課外閲讀,優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

五、教學進度表

第一週 語文學習習慣養成教育(1)

1、《新聞兩則》(2)

第二週 2、《蘆花蕩》(2)

3、蠟燭(2)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怎樣蒐集資料(4)

第三週 4、《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布特勒上尉的信》(2)

5、《親愛的爸爸媽媽》(2)

綜合性活動?寫作?口語交際、:“世界:何時鑄劍為犁”(2)

第四周 綜合性活動?寫作?口語交際、:“世界:何時鑄劍為犁”(1)

6、阿長與《山海經》(2)

7、背影(2)

第五週 8、台階(2)

9、老王(2)

10、信客(2)

第六週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讓世界充滿愛”(3)

21、桃花源記(3)

第七週 22、 短文兩篇(3)

23、核舟記(3)

第八週 24、大道之行也 (2)

25、杜甫詩三首(2)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蓮文化的魅力(3)

第九周 11、中國石拱橋(2)

期中複習(4)

第十週 期中複習 學習競賽

第十一週 12、橋之美(2)

13、蘇州園林(3)

第十二週 14、故宮博物院(2)

15、説“屏”(2)

第十三週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説不盡的橋(3)

16、《大自然的語言》(2)

17、《奇妙的克隆》(2)

第十四周 18、《阿西莫夫短文兩篇》(2)

19、 生物入侵者(2 )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走上辯論台(2)

第十五週 20、你一定會聽見的(2)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走上辯論台(3)

第十六週 26、三峽(2)

27、 短文兩篇(3)

第十七週 28、 觀潮 (3)

29、湖心亭看雪(2)

第十八週 30、詩四首(3)

期末複習(3)

第十九周 期末複習(6)

第二十週 期末複習、期末考試(6)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計劃 篇5

教材分析:

本文選自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篇課文,這一單元五篇課文都是以愛為主題的敍事性散文。五篇課文訴説的都是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本單元閲讀教學,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感悟到“愛”,培養自己的愛心和同情心,從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於1925年寫的一篇紀實性散文,作者另闢蹊徑,選擇“背影”這一特殊的角度來描寫父親,在特定的環境下把父親的背影定格,在樸素的文字藴含深沉的父愛。

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中深摯的父愛,更重要的是以本文為契機引導學生感悟身邊的親情,抒寫身邊的親情!

學情分析: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因而總是被父母濃濃的愛包裹着,他們習慣了被愛,總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很少真切的來體驗一下父母的拳拳愛子之情;不過本文是寫實的,貼近生活,中學生已經有一定的感悟能力,應該是能夠理解文章中的感情,也能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感悟自己身邊的親情的!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有關作者的文學常識

(2)學習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個特徵在特定的環境下進

行細緻描寫的特點

(3)積累重點的生字詞

2、過程與方法:

(1)整體感知,深入探究,自主合作探究

(2)細讀文本,理解關鍵的語句所表達的感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文章中所表現的父子之間的親情

(2)溝通個體體驗,感悟親情,抒寫親情

教學重點:理解融於字裏行間的真摯、深厚的父子之情。

教學難點:把握文中對父親背影的細節描寫,體味父子之間濃厚的深情。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上課之前,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非常動聽的歌曲,希望大家仔細聆聽,認真體味!

播放歌曲《父親》

(意圖:這首歌的歌詞淺顯、樸實,貼近生活,讓學生在優美、感人的音樂聲中領會父母的愛,從而激情激趣。)

同學們,在我們的人生經歷中,父母肯定給與了許許多多的關愛,他們愛得樸實,愛得簡單,也許如同歌中唱的,只是那一碗粗茶淡飯,也許是一個模糊的背影……

或許這些都不被太多的人關注,卻深深印在了散文名家朱自清先生的心中,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背影》,讓我們在那淡淡的背影中去感受深摯的父愛!

二、 走進文本,走近父愛-免費資源站:

1、速讀課文,找出本文的線索是什麼?主要寫誰?

明確:背影 父親

2、文章以“背影”為題,以“背影”為線索,那麼請大家找一找文章一共幾次寫到“背影”?比一比,誰最快(小組協作完成)

明確:四次 惦記背影(1)——思念父親—虛寫

刻畫背影(6)——望父買橘—實寫

惜別背影(6)——父子分別—實寫

再現背影(7)——別後懷念—虛寫

第一次, 開篇點題,寫最不能忘記的便是父親的背影

第二次, 着力刻畫望父買橘的背影,這一刻終於體會到了父親深深的愛

第三次, 分別後,目送父親背影消失在人流之中,依依惜別背影,惜別父親

第四次, 看到父親的來信,想起了父親的種.種好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再現了父親的背影

1、 課文的線索是背影,那麼本文除了寫背影之外,還選取了哪些素材,另外還描寫了什麼?

明確:臨別時的家境

祖母去世——父親賦閒——家境慘淡

描寫慘淡的家境,渲染了一種黯淡,悲涼的氣氛!

2、 眾多的背影中,你認為哪一次的背影最讓你感動?為什麼?有感情的朗讀這一部分,並勾畫出你認為最吸引你的詞句。

播放視頻:《背影》

(意圖:大山裏的孩子,或許有許多還從來沒有見過火車,所以不理解父親攀爬月台到底有多不容易,觀看視頻,可以讓大家身臨其境,真切感受到父親的那一份艱難,從而更好地領會父親一言一行中所傳遞出來的父愛。)

明確:

穿着:體現父親沉重而困窘的現狀

動作:“探、穿、攀、縮、傾”等一系列的動作描寫,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艱難的卻又非常努力的背影,這是一個愛子情深,近乎固執的背影!

語言:簡單的三句話,是父親無微不至的關心的體現,樸實平淡的語言中飽含父親那一片愛子深情。

(意圖:抓住文章中的關鍵詞句,具體分析,學習作者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追問:讀過課文之後我們發現,其實全文對父親的語言描寫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句,你能找出來嗎?品一品這些語言中有怎樣的深意。

明確:五處

第一處(2段):父親本身難過,卻來安慰我,平淡樸實的語言,體現了父親對兒子的關愛。

第二處(4段):父親當時在巨大的生存壓力下憂心如焚,但是兒子在他的心目中高於一切,擔心兒子路上有什麼閃失,所以猶豫再三,最終決定由自己親自去送。

第三處(6段):父親已經把兒子送上車,已經關照得無微不至了,兒子勸他可以走了,而父親卻還覺得沒有儘夠新意,看見賣橘子的,便要去給兒子買橘子;過鐵道不容易,但只要兒子受用,他也心甘情願,他還害怕兒子跟出來,忘了行李。

父親事無鉅細,無微不至的關心均源於滿腔的愛子之情!

第四處(6段):關心兒子路途平安,簡單一句只是希望兒子能平安到達!

第五處(6段):擔心兒子行李安全,自己獨自離去,也不奢求兒子送別,只希望兒子一切平安!

父親的字字句句,簡單,明瞭,但無不包含着自己拳拳的愛子之情!

父親深摯的愛子之情,如涓涓細流,浸潤心田;作者的刻畫細緻入微,沒有華麗的辭藻,讓我們在特定的環境下,從父親的一言一行中深深領悟!這種手法值得我們借鑑學習!

三、走近作者,感悟父愛

1、父親的一言一行,都讓我們感受到了父愛的偉大,可是作者理解了這一片深切的父愛了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明確:不理解—領悟—感念

不理解:(1)“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麼要緊的了。”

(2) “我再三勸他不必去”

(3)我暗笑他“迂”,認為自己聰明,讓他回去!

等等很多細節的地方都體現我當時對父愛的不理解。

領悟:(1) “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

(2) “我現在想想,我那時真是太聰明瞭!”

(3) 我的眼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4) 父親買橘子時我趕緊去攙了他。

“聰明”反語的手法,突出多年以後我醒悟過來,終於明白了那時父親的愛;我滑落的眼淚,正是我領悟父愛的最好的見證!

串講:文中不止一次寫到我的眼淚,找出來,仔細體味都包含了我怎樣的感情!

第一次:開篇,目睹家中的慘淡家境,想念過世的祖母,想到自己又不能為父分擔憂愁,流下了悲哀難過之淚,我們看到一個非常脆弱的不夠成熟的年輕人形象。

(見父親,睹家境,悲祖母——難過之淚)

第二次:之前不理解父愛,還曾暗笑父親的“迂”“覺得他説話不大漂亮”此次目睹父親買橘的艱辛,才意識到父親是如此的不易,父愛如此的深沉,因而深受感動,不禁淚流滿面。

(望父買橘,理解父愛——感動的淚)

第三次:分別之時,看到父親的背影消失在人海之中,格外留戀,惆悵,想到父親前程艱難,此時留下了感傷、惜別之淚。

(背影遠去,依依惜別——惜別之淚)

第四次:收到父親來信,父親講“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深深觸動了作者的心絃,中國有句古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此時年近中年的作者,已經真切地理解了父愛,瞬間的情感激盪使作者淚如泉湧,父親的背影於是在作者晶瑩的淚光中永恆定格!

(再現背影,淚光瑩瑩——心酸的淚)

深深的父愛打動了我們,或許最讓我們感動的是作者對父愛遲到的理解!幾經轉折,作者才明白了父親的那份拳拳的愛子之情,不過“遲到總比不到好” !

四、感悟親情,暢談感受:

今天我們學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在被他們父子深情打動的同時,你們

是否對自己身邊的親情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學生聯繫自我實際,暢談心中感悟!

父親的背影,兒子的眼淚讓我們真切的感受到了父子之間的深情;你們的故事,你們身邊的點點滴滴也讓我感動不已,讓我們學會感悟親情,理解親人不同的關愛方式,珍惜親情、珍惜關愛!

五、發現關愛,抒寫親情

通過大家剛剛認真的感悟,深情的講述,我們發現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何嘗不是處處充斥着一份份深摯的父愛、母愛,類似“背影”的這種另人感動的瞬間和場景也隨處可見,讓我們提起手中的筆,學學朱自清先生,用我們最樸實的語言,從最細微的點滴着手,記錄下這些讓人感動的瞬間吧!

課後小隨筆:選取身邊的一個小場景,學習本文的寫作手法,記錄自己最真實的感動記憶!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在學校本學年工作計劃的指導下,全面推進高中新課程改革,目標是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重點是高中新課程的實施,轉變教學觀念,努力實踐教學技能,優化教學方法,探索實踐語文教學的新方法,實現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二、學術狀況分析

1、教材:高二是高三的關鍵一年。從教材來看,第一年的難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閲讀教學對學生的要求從一般的閲讀理解上升到了品味鑑賞,還增加了詩歌、小説等閲讀單元。在寫作中,要求學生掌握好議論文寫作和處理話題作文的能力。

2、學生分析:高一學生學習語文還處於被動狀態,學習語文興趣差。語文基礎知識薄弱,課外遷移不夠,讀寫能力有待加強。

三、工作重點

1、提高備課質量,繼續學習新的教學大綱,鑽研新的教材,探索新的教學方法,體現知識和能力的要求,充分發揮教師的個性和優勢,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

2、加強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加強日常工作的落實和檢查,有定期檢查總結和整改措施。

3、以“讀”和“寫”的教學為出發點,帶動其他方面的教學工作。

4、加強語文知識的積累,包括名句、文學知識、文化知識、成語等。

5、運用各種方法提高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和能力,拓展學生的語文學習空間。

四、具體措施

1、強化實踐,努力打造探究式能力班。

每個單元側重於1—2節“講課和閲讀課”。以“課”為例,通過類比,着眼於能力培養的全過程,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思維,力求改變教師的教學方法,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達到“教而不教”的目的'。“自習課”一定要以學生的自學為主,強調自習課的內在特點和學習方法的指導,不要簡化“自習”和“教讀”兩個課“一刀切”的方法。

2、注重文言文閲讀能力的培養。

這學期的教學任務很重,有些課文來不及,要做選擇。學習的重點應該放在文言文教學上。主要是積累文言文知識,進而提升學生的文化基礎。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閲讀文言文的興趣,特別注意閲讀和聽寫的指導,適當補充文言文知識,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藴。

3、閲讀積累學生的語文素養。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充分利用學生課餘時間指導學生課外閲讀,提出具體的閲讀意見,做到有計劃、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過場。或者摘抄,評論,講課,或者講座,讓課外閲讀教學因為“課”和“人”而得以付諸實踐。

4、寫作練習也包括在正常的語文課堂教學中。

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活動,要求學生定期定量完成寫作任務。此外,在常規的課堂教學中,我們不應該忽視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如“想、説、練”。

5、加強對學生的個別輔導,利用好早讀。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計劃 篇7

一、教材分析

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材分為五個板塊六個單元,這是從以往教材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而來,而且新教材所有的教材都採用了這種模式.五個板塊分別是閲讀、綜合性學習寫作、課外古詩詞背誦、名著導讀、附錄.六個單元是指根據文章的內容或體裁把入選課文分為六個單元.

閲讀

本冊教材六個單元共有30篇課文,根據內容和體裁分為:第一單元,關於戰爭題材的文章;第二單元,以"愛"為主題的文章;第三單元,事物説明文;第四單元,事理説明文;第五單元,文言文單元(沒有明確的劃分標準);第六單元,關於自然景物的文言文單元.共有精讀課文16篇,略讀課文14篇,由於説明文的閲讀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所以三、四單元是教學的重點,而且《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故宮博物館》、《大自然的語言》一直都是重點篇目,也是教學的重點.

綜合性學習寫作

在每個單元的後面,安排與單元相適應的寫作,這種模式貫穿整個新教材的始終.每個單元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其中二、四、六單元除寫作之外,還安排了綜合性學習,通過練筆來感悟"愛"的世界,走上辯論台,收集資料來撰寫小論文.

課外古詩詞背誦

課外古詩詞背誦也是貫穿整個新教材始終的一個板塊,每冊教材都有十首古詩詞供學生背誦,在背誦中,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感受詩詞的語言美、形象美、意境美,體現了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

名著導讀

名著導讀和課外古詩詞一樣,都是新教材的亮點,是最能體現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一種教學手段.本冊的篇目是《朝花夕拾》《駱駝祥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二、教學目標

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各單元的"單元説明"中都依據這三個方面設計了單元教學目標.本冊教材在培養學生的知識和技能並使他們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設計的學習目標如下.

要注意把握敍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對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驚心動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語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評價;還要努力提高默讀的質量和速度.

熟讀這些課文,要從中瞭解敍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敍文語言的特點.

要注意課文怎樣抓住特徵來介紹事物,理清説明順序,瞭解常用的説明方法,體會説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

要注意説明的順序和方法;默讀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篩選信息.

要先借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然後在反覆誦讀中領會它們豐富的內涵和精莢的語言,並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

要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內容大意.在反覆誦讀中,瞭解借景抒情的寫法,體會作品的語言特色.

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做好服務工作,幫助學生學會學習並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目標(學習目標甚至人生目標),培養良好的習慣,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具體地説就是

1.指導學生學會有目的的學習、生活,將班級學習目標和自己的學習目標結合起來;

2.教會學生按照課堂教學的目標逐步解決具體的問題,即將大的目標分解為小目標,從而實現大目標的做事方法;

3.繼續加強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指導學生學會正確的書寫、提高閲讀和背誦能力;

4.教會學生循序漸進、逐步積累的學習方法,進而根據每位同學的特點,指導其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5.教育學生懂得珍惜時間、珍惜來自父母親人和師友的關愛,並懂得以實際行動回報,懂得感恩.

6.力爭本學期學生語文成績優秀率15%,合格率98%.

三、學情分析

經過國中一年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已基本適應了導學案高效課堂模式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改實驗,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已初見成效.但是,仍需加強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四、教學措施

1.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和社會發展對語文的新要求出發,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知恥、明榮,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2.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本學期的重點放在基礎較差學生身上,做好轉差促優的工作,提高優等生的水平,帶動中等生,鼓勵後進生,儘量縮小差距,使其與優秀的距離有所接近.

3.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每堂課教師根據學生實際精心備課,尤其要備好學生,改變繁瑣的教學方式,突出重點和難點.引導學生把知識系統化,比如古詩詞,可按作者、按類別、按主題分別進行分類,形成經緯交織的網絡.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

4.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繫,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語文學習重在積累.因此,平時將定期不定期地向學生推薦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詩詞等.增加學生的日常積累.同時,要求學生儘可能多接觸一些課外讀物,多關心一些時事,多看一些報紙雜誌、時文,以拓展學生的眼界

5.強化作業管理,逐步培養學生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力爭做到每課過關,單元過關,要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

6、堅持晨教"心靈雞湯"口語表達訓練活動(約3分鐘),教育學生懂得自尊自強,爭取做一個有志青年.踏實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7.做好糾偏工作,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鼓勵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常練習字,養成書寫規範、端正、整潔的習慣.

8.優化作業管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加強課代表,小組長的模範帶頭作用和監督作用,力爭做到每課過關,單元過關.作業的佈置和批改要有所區別,要因人而異,充分照顧到不同學生的特點.

9.鼓勵和指導他們利用網絡手段學習,將班級博客利用起來,指導學生利用每週的信息技術課寫一篇隨筆或感言,發表在班級的博客空間,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10.作文教學,貼近生活實際,富有生活氣息,靈活命題,形式多樣,多寫隨筆,讀書筆記,嘗試互批共批,以改促寫,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11.利用競賽,學科活動法等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故事會,朗誦會,演講會,辦手抄文學報,鍛鍊能力,提高興趣.

12.教學過程中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讓學生樹立起學習語文的信心.

13.教師要做到從整體上把握教科書,弄清編輯者的意圖及內在聯繫,從本校本地的實際情況出發,實施集體備課,集思廣益,總攬全局,面向全體.做好試卷分析,找出教學中的薄弱環節,注重補差補缺,爭取教學大面積豐收.

14.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增強學習的後勁,為學生今後的發展打下基礎,重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確立語文教學的新理念.

15.注重學科之間的聯繫和相互滲透,強化綜合能力的培養,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努力提高語文素養,實現語文能力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終身受用.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計劃 篇8

一、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深刻認識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念,努力培養和提高人的語文素質。積極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健康個性,培養學生自我教育和終身教育的意識。語文不僅要讓學生學到了語文知識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思想水平、文化修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為培養適合未來社會所需要的新人而努力奮鬥!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安排了七個單元,除了“精讀”、“速讀”以外,還安排了“口語交際”、“寫作”、“綜合性學習”等內容。七個單元中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前面五個單元是現代文章,一是後兩個單元都是文言文。每個單元都注重了閲讀和寫作兩個方面。

本冊入選的課文大多是洋溢時代氣息、躍動着生命活力的文質兼美的新課文。只要很好的引導,學生一定會感興趣。

根據課改精神與語文教學的方向的把握,我初步擬定本學期的目標:

1、思想品德目標:

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培養學生社會主義的思想品質,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健康高深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知識目標:

瞭解文中出現的有關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識,瞭解描寫方法和修辭方法和詞類的有關知識,熟記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詞的音、形、義。

3、知識能力目標:

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具有基本的閲讀聽話説話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的方法,培養默讀的習慣,提高閲讀速度,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基本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4、人文素質目標:

初步學會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確運用語言文字來進行交流表達,將文中感受到的有關人文素養活用到生活中,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三、班情分析:

我擔任的、兩個班是同年級中的普通班,學生的學習基礎參差不齊,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一年的教學中有很大程度的改觀,但是還有少數人的學習積極性有待加強,如xx班的,xx班的,寫作文一點也不動手的。xx班是本人接的班主任,要好得多,xx班必須花較大的力氣。

四、具體措施:

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繫,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和社會發展對語文的新要求出發,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繫。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致力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要精心備課,尤其是備學生,改變繁瑣的教學方式,突出重點和難點,推廣探究性的學習方式,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和練習。

5、 作文教學,貼近生活實際,富有生活氣息,靈活命題,形式多樣,多寫隨筆,讀書筆記,嘗試互批共批,以改促寫,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6、 實行分層目標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利用課外實行培優輔差,力爭整體提高.

7、 引導鼓勵學生成立課外學習小組,培養合作精神,開展互助互幫,實行一幫一學習語文,幫助中下生提高學習興趣和成績.

8、 優化作業管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加強語文科代表,小組長的模範帶頭作用和監督作用,力爭做到每課過關,單元過關.

9、 作業的佈置和批改要有所區別,要因人而異.充分照顧到不同學生的特點.

10、 利用競賽,學科活動法等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報告會,故事會,朗誦會,演講會,辦手抄文學報,鍛鍊能力,提高興趣.

11、 課前一分鐘演講,包括自我介紹,新聞消息,小故事,成語解説等,鍛鍊表達能力.

12、 組織3-4次辯論,培養思維及口頭表達和語文知識的運用 .

13、 組織採訪和調查至少一次。

14、 做好開頭的扭轉工作,扭轉以往不良的學習習慣.

15、 教學過程中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讓學生樹立起學習語文的信心.

16、開展網絡輔助教學.對家庭有條件的同學鼓勵和指導他們利用語文教育網多學習一些課外閲讀,優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計劃 篇9

教學重點:

1, 象徵的藝術手法;排比和反問的修辭方法。

2, 準確而富有感情的語言。

3, 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教學難點:

象徵的藝術手法。

預習要求:

1, 閲讀預習一,瞭解本文的寫作背景。

2, 完成預習三,1,3

1, 給下列字注音:

錯綜 氈子 外殼 昔 主宰 垠 砥 懨 逸 暈圈 倔強 虯枝 婆娑 楠木 頎

2, 解釋下列詞語: (四音節合成詞要求説出結構)

視野 黃綠錯綜 妙手偶得 錘鍊 主宰 垠 坦蕩如砥 倦怠 潛滋暗長 懨懨 旁逸斜出 參天 婆娑 偉岸 縱橫決蕩 秀頎

教時安排:

2 教時

第一教時

一,導入新課:

1,通過複習學過的課文找學生介紹茅盾。

2,板書課題 白楊禮讚

茅盾

總結:

茅盾,浙江桐鄉人,原名沈德鴻,字雁冰。

代表作:長篇小説《子夜》中篇小説《林家鋪子》

3, 找學生介紹本文的寫作背景。

明確: 預習一。

二,檢查預習:

給下列字注音:

氈 外殼 主宰 垠 坦蕩如砥 懨 逸 暈 虯 頎

集體訂正。

三,明確學習目標:

1, 瞭解 象徵的手法

2, 分析課文結構。

3, 討論課文第一部分。

四,學生閲讀全文討論給課文分段:

提示:1,本文一共幾小節? 9 節

2,禮讚是什麼意思?找出文中讚美白楊樹的句子》

總結:

一(1節)點明題旨,直接抒發對白楊樹的讚美和崇敬之情。

二(2-4)描寫黃土高原的景色,襯托白楊樹不平凡。

三(5-6)描寫白楊樹的外形讚美白楊樹。

四(7-8)點明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五(9)通過對比再一次讚美白楊樹。

明確:

1, 分法較多,有道理就行。

2, 本文的線索:

讚美白楊樹的不平凡。

五:分析課文第二部分,閲讀課文討論思考:

1, 作者對黃土高原的總印象是什麼?

明確:“一條大氈子”

2, 課文運用了哪些詞,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黃土高原的?

總結:黃綠錯綜--------顏色;無邊無垠-----空間;坦蕩如砥-------地形。

3, 這樣的景色給人的感覺是怎樣的?看到白楊樹後的感覺有如何?

總結:先是:“雄壯”“偉大”然後:“單調” “懨懨欲睡”。

4, 討論文中提示“寫對高原的“雄壯”“偉大”“單調”“懨懨欲睡”兩種感覺對寫白楊樹有什麼作用”?

總結:正反襯托:正,生長環境的偉大。 白楊樹還是值得讚美。

反,離開白楊樹還是單調,

5,總結寫作順序:面 點。

六,總結第一課時:

通過描寫白楊樹的生長環境從正反方面襯托白楊樹的“不平凡”

課後作業:

讀下列文字然後回答下列問題:

汽車在望不到邊的高原上奔馳,撲入你的視野的,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黃的是土,未開墾的荒地,幾十萬年前由偉大的自然力堆積而成的黃土高原的外殼;綠的呢,人類勞力戰勝自然的成果,是麥田。和風吹送,翻起一輪一輪的綠波--這時你會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兩個字“麥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是經過錘鍊的語言精華。黃與綠主宰着,無邊無垠,坦蕩如砥,這時如果不是宛若並肩的遠山的連峯提醒了你(這些山峯憑你的肉眼來判斷,就知是在你腳底下的),你會忘記了汽車是在高原上行駛。這時你湧起來的感想也許是“雄壯”,也許是“偉大”,諸如此類的形容詞;然而同時你的眼睛也許覺得有些倦怠,你對當前的“雄壯”或“偉大”閉了眼,而另一種的味兒在你的心頭潛滋暗長了--“單調”。可不是?單調,有一點兒吧?

1, 本段描寫的是_____________景色,作者抓住了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特點來寫的。

2, 當你看到這一景色你的感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給下列加陰影的字注音並解釋:

(1)無邊無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坦蕩如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潛滋暗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黑體字的句子是個單句它的主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賓語是:__________________這一句使用的修辭格是:____________。

5, 本段最後有兩個問句,它們分別是:(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

教學後記:

第二教時

教學目標:分析課文二,三,四部分;總結全文。

一,複習導入新課:

1, 明確課文的線索;課文的寫作背景。

2, 作者有關知識。

集體訂正

二,明確本課學習目標

分析課文二,三,四部分;總結全文。

三,學生閲讀5-6節思考並討論:

1, 概括5-6節內容。

明確;寫白楊樹的外形表現白楊樹的不“不平凡”。

2, 第5節主要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安排材料的?

總結明確:

總:力爭上游,筆直的幹,筆直的枝》 性格:

幹:丈把高……

分: 丫枝:向上,靠攏…… 倔強挺立,

葉:向上…… 不屈不撓,

皮:光滑,淡清色…… 力爭上游,

總: 這……

3, 討論文中提示:

那些詞語表現了“力爭上游”?它們和“倔強挺立”“不折不撓”的性格有聯繫嗎?

總結:詞語:向上,靠攏,一束……

疏導:通過寫白楊樹的外形來表象白楊樹的內在品質。進而讚美白楊樹 “不平凡”。

四,閲讀第7-8節,討論:

1, 概括本節內容。

明確:讚美白楊樹,揭示其象徵意義。

2, 為什麼説“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為什麼又説“它是樹中的偉丈夫”?這種先否定後肯定的寫法叫什麼?

3, 從哪些地方分析,北方的抗日軍民和白楊樹具有相似支出?

總結:不屈不撓,樸質,嚴肅,堅強不屈……(讀8節)

4, 總結該段使用的修辭格,及其作用。

總結:反問和排比

作用,加深語氣,強化感情。發人深醒。

討論:哪些詞語表現出揭示的意思一層比一層深?

“不想到”“一點也不聯想到”“不更遠一點想到”

5, 齊讀“我讚美……的精神”

明確:直接交代讚美白楊樹的原因。

疏導:“不但……尤其”遞進關係的複句。強調後面的“精神”。

五,討論第9節:

作者為什麼不去讚美“楠木”?哪些人才會去讚美“楠木”。聯繫全文看着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疏導:對比的寫法。

總結:熱愛民眾,讚美民眾。

六:總結全文: 正:偉大

開篇點題 生長環境 細描外形,概括特點

反:單調

白楊樹…… 實在是…… 決不是……

農民 楠木

象白楊樹一樣的人: (對比)

哨兵 白楊樹

精神和意志 讚美

主題:象徵的手法,抓住外形特徵借形象,讚美……歌頌……抒發……情

七,完成課後作業:(略)

附:1,象徵:通過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藝術手法。

比喻和象徵的區別:

1, 比喻用於表示任何事物的性狀,而象徵只用於有關人類品質或人類組織的性質。

2, 一般比喻,其喻體在全篇中不佔主要地位,並不是文章的主要題材。象徵則相反。

3, 比喻適用與各種文體,象徵用於抒情性文體。

託物言志:

附2:

閲讀訓練:

(一)

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幹,筆直的枝。它的幹通常是丈把高,像加過人工似的,一丈以內絕無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也像加過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不旁逸斜出。它的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説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這是雖在北方風雪壓迫下,卻保持着倔強挺立的一種樹。)哪怕只有碗那樣粗細,它卻努力向上發展,高到丈,兩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着西北風。

1.能出白楊樹精神美的一項是:( )2分

A.力爭上游、倔強挺立、不折不撓、

B.一律向上、向上發展、高到丈許、

C.參天聳立、緊緊靠攏、成為一束

D.光滑而有暈圈、泛出淡青色

2.下列説法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白楊樹有些葉子是斜生的。

B.白楊樹一般只有碗口那樣粗,但可以長到兩丈高。

C.白楊樹給人具體的形象感覺是筆直的。

D.白楊樹是一種值得讚美的樹。

3.加橫線句子賓語的中心語是:( )2分

A.倔強挺立的一種樹B.樹 C.一種樹。

D.雖在北方風雪壓迫下,卻保持着倔強挺立的一種樹

4.解釋下面加點的詞:( )2分

參天--- 旁逸斜出----

5.上文的結構特點是:( )2分

A.先總後分 B.先分後總 C.總分總

6.把下邊的形聲字按形旁和聲旁的排列位置歸類:3分

碗 努 雪 圈 悶 頸

上形下聲:_____ 下形上聲:______ 左形右聲:________

右形左聲:_____ 內形外聲:______ 外形內聲:________

7.上文段的首句從句子用途方面分屬:( )2分

A.祈使句 B.疑問句 C.陳述句 D.感歎句

8.上文選自課文《 》,作者_______。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計劃 篇10

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深刻認識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念,努力培養和提高人的語文素質。積極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健康個性,培養學生自我教育和終身教育的意識。語文不僅要讓學生學到了語文知識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思想水平、文化修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為培養適合未來社會所需要的新人而努力奮鬥!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安排了七個單元,除了“精讀”、“速讀”以外,還安排了“口語交際”、“寫作”、“綜合性學習”等內容。七個單元中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前面五個單元是現代文章,一是後兩個單元都是文言文。每個單元都注重了閲讀和寫作兩個方面。

本冊入選的課文大多是洋溢時代氣息、躍動着生命活力的文質兼美的新課文。只要很好的引導,學生一定會感興趣。

根據課改精神與語文教學的方向的把握,我初步擬定本學期的目標

1、思想品德目標: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培養學生社會主義的思想品質,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健康高深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知識目標:瞭解文中出現的有關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識,瞭解描寫方法和修辭方法和詞類的有關知識,熟記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詞的音、形、義。

3、知識能力目標: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具有基本的閲讀聽話説話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的方法,培養默讀的習慣,提高閲讀速度,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基本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4、人文素質目標:初步學會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確運用語言文字來進行交流表達,將文中感受到的有關人文素養活用到生活中,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班情分析:我擔任的142、143兩個班是同年級中的普通班,學生的學習基礎參差不齊,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一年的教學中有很大程度的改觀,但是還有少數人的學習積極性有待加強,如142班的肖耀,143班的胡學禮,寫作文一點也不動手的。143班是本人接的班主任,要好得多,142班必須花較大的力氣。

具體措施:

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繫,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和社會發展對語文的新要求出發,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繫。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致力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要精心備課,尤其是備學生,改變繁瑣的教學方式,突出重點和難點,推廣探究性的學習方式,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和練習。

5、 作文教學,貼近生活實際,富有生活氣息,靈活命題,形式多樣,多寫隨筆,讀書筆記,嘗試互批共批,以改促寫,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6、 實行分層目標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利用課外實行培優輔差,力爭整體提高.

7、 引導鼓勵學生成立課外學習小組,培養合作精神,開展互助互幫,實行一幫一學習語文,幫助中下生提高學習興趣和成績.

8、 優化作業管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加強語文科代表,小組長的模範帶頭作用和監督作用,力爭做到每課過關,單元過關.

9、 作業的佈置和批改要有所區別,要因人而異.充分照顧到不同學生的特點.

10、 利用競賽,學科活動法等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報告會,故事會,朗誦會,演講會,辦手抄文學報,鍛鍊能力,提高興趣.

11、 課前一分鐘演講,包括自我介紹,新聞消息,小故事,成語解説等,鍛鍊表達能力.

12、 組織3-4次辯論,培養思維及口頭表達和語文知識的運用 .

13、 組織採訪和調查至少一次。

14、 做好開頭的扭轉工作,扭轉以往不良的學習習慣.

15、 教學過程中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讓學生樹立起學習語文的信心.

16、開展網絡輔助教學.對家庭有條件的同學鼓勵和指導他們利用語文教育網多學習一些課外閲讀,優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

五、教學時間安排:

期會考試之前:教完第一、二、三五單元,

期會考試之後:教完第四、六單元並複習全冊內容

全期以18周教學時間計算,共90課時,其中講讀課文16課計40課時,速讀課文14課計20課時,口語交際7個計7課時 , 綜合性學習3個3課時,寫字安排6課時, 寫作共安排7次14課,合計90課時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計劃 篇11

一、教材分析

本冊共有30篇課文(其中講讀16篇,自讀14篇),分為四大板塊,閲讀、寫作、口語交際、語文實踐活動、課外古詩詞背誦等。

二、學期目標

1、思想品德目標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培養學生社會主義的思想品質,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健康高深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這是國中三年的最終目標,本學期要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打下基礎。

2、掌握和運用知識能力的目標

進一步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基本的閲讀聽話説話的能力,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具體地説,就是能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文章的思路,瞭解基本寫法,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的方法,培養默讀的習慣,提高閲讀速度,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具有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説話簡明連費得體,背誦基本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讀文言文課文,要了解內容,背誦一些基本篇目,熟練使用常用字典詞典,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文體方面,本學期以訓練記敍的能力為主。

3、人文素質目標

初步學會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確運用語言文字來進行交流表達,把課本中感受學習到的有關人的語文素質的東西靈活運用到生活中,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儀態,為人處事的心理,讀書看報看電視的習慣等。

三、達到目標的途徑與措施

根據學生的情況和我校的實際,本學期擬採用以下措施:

1、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

2、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繫,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致力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3、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學生探究性的學習。要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

5、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擴展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繫,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6、做好開頭的扭轉工作,扭轉以往不良的學習習慣。

7、實行目標分層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8、根據當前社會形勢,推行語文素質教育。

9、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報告會,故事會,朗誦會、演講會,辦手抄文學報,作品自作不少於70%

10、讓優生幫差生,實行一幫一學習語文。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計劃 篇12

一、指導思想:

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做好服務工作,幫助學生學會學習並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目標(學習目標甚至人生目標),培養良好的習慣,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二、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學會有目的的學習、生活,將班級學習目標和自己的學習目標結合起來;

2、教會學生按照課堂教學的目標逐步解決具體的問題,即將大的目標分解為小目標,從而實現大目標的做事方法;

3、繼續加強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指導學生學會正確的書寫、提高閲讀和背誦能力;

4、教會學生循序漸進、逐步積累的學習方法,進而根據每位同學的特點,指導其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5、教育學生懂得珍惜時間、珍惜來自父母親人和師友的關愛,並懂得以實際行動回報,懂得感恩。

6、力爭本學期學生語文成績優秀率30%,合格率98%。

三、情況分析

(一)學情分析

經過國中一年的學習,十九中大部分學生已基本適應了,導學案高效課堂模式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改實驗,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已初見成效。但是,仍需加強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二)教材分析:

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材分為五個板塊六個單元,這是從以往教材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而來,而且新教材所有的教材都採用了這種模式。五個板塊分別是閲讀、綜合性學習 ?寫作?口語交際、課外古詩詞背誦、名著導讀、附錄。六個單元是指根據文章的內容或體裁把入選課文分為六個單元。

閲讀 新教材的一至四冊都是 30篇課文,五冊、六冊是25篇課文。本冊教材六個單元共有30篇課文,根據內容和體裁分為:一單元,關於戰爭題材的文章;二單元,以“愛”為主題的文章;三單元,事物説明文;四單元,事理説明文;五單元,文言文單元(沒有明確的劃分標準);六單元,關於自然景物的文言文單元。共有精讀課文16篇,略讀課文14篇,由於説明文的閲讀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所以三、四單元是教學的重點,而且《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故宮博物館》、《大自然的語言》一直都是重點篇目,也是教學的重點。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 在每個單元的後面,安排與單元相適應的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這種模式貫穿整個新教材的始終。每個單元的側重點有所不同,本冊教材中一、三、五單元以綜合性學習為主,以寫作、口語交際為輔,通過活動來感受戰爭的殘酷與和平的可貴,思考調查“橋”的歷史,領略“蓮”的文化魅力;而二、四、六單元以寫作為主,以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為輔,通過練筆來感悟“愛”的世界,走上辯論台,收集資料來撰寫小論文。 課外古詩詞背誦 課外古詩詞背誦也是貫穿整個新教材始終的一個板塊,每冊教材都有十首古詩詞供學生背誦,在背誦中,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感受詩

詞的語言美、形象美、意境美,體現了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

名著導讀 名著導讀和課外古詩詞一樣,都是新教材的亮點,是最能體現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一種教學手段。

四、教學措施:

1、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和社會發展對語文的新要求出發,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知恥、明榮,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2、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本學期的重點放在基礎較差學生身上,做好轉差促優的工作,提高優等生的水平,帶動中等生,鼓勵後進生,儘量縮小差距,使其與優秀的距離有所接近。

3、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每堂課教師根據學生實際精心備課,尤其要備好學生,改變繁瑣的教學方式,突出重點和難點。引導學生把知識系統化,比如古詩詞,可按作者、按類別、按主題分別進行分類,形成經緯交織的網絡。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

4、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繫,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語文學習重在積累。因此,平時將定期不定期地向學生推薦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詩詞等。增加學生的日常積累。同時,要求學生儘可能多接觸一些課外讀物,多關心一些時事,多看一些報紙雜誌、時文,以拓展學生的眼界

5、強化作業管理,逐步培養學生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力爭做到每課過關,單元過關,要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

6、堅持晨教“心靈雞湯”口語表達訓練活動(約3分鐘),教育學生懂得自尊自強,爭取做一個有志青年。踏實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7、做好糾偏工作,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鼓勵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常練習字,養成書寫規範、端正、整潔的習慣。

8、優化作業管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加強課代表,小組長的模範帶頭作用和監督作用,力爭做到每課過關,單元過關。作業的佈置和批改要有所區別,要因人而異,充分照顧到不同學生的特點。

9、鼓勵和指導他們利用網絡手段學習,將班級博客利用起來,指導學生利用每週的信息技術課寫一篇隨筆或感言,發表在班級的博客空間,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10、作文教學,貼近生活實際,富有生活氣息,靈活命題,形式多樣,多寫隨筆,讀書筆記,嘗試互批共批,以改促寫,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11、利用競賽,學科活動法等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故事會,朗誦會,演講會,辦手抄文學報,鍛鍊能力,提高興趣。

12、教學過程中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讓學生樹立起學習語文的信心。

13、教師要做到從整體上把握教科書,弄清編輯者的意圖及內在聯繫,從本校本地的實際情況出發,實施集體備課,集思廣益,總攬全局,面向全體。做好試卷分析,找出教學中的薄弱環節,注重補差補缺,爭取教學大面積豐收。

14、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增強學習的後勁,為學生今後的發展打下基礎,重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確立語文教學的新理念。

15、注重學科之間的聯繫和相互滲透,強化綜合能力的培養,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努力提高語文素養,實現語文能力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終身受用。

五、本學期個人提高計劃

1、定期參加聽課活動以及教研組的各項活動,蒐集優秀的課例進行研究。

2、寫好教學反思、教學日記並及時進行整理,昇華為隨筆和經驗。

3、上好每一節課,精心的科學設計、思路創新的探索以適應大多數學生的實際。

4、課堂結構要嚴謹有序,絲絲入扣,生動有趣,讓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

5、黑板上的板書爭取大方簡練,既有利於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又鍛鍊學生的書法。

注:1.若遇節假日,依次類推:2.總課時數雖然有97節,但逢節假期日將相應減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xue/8lp0j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