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學工作計劃 >

關於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彙編(精選16篇)

關於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彙編(精選16篇)

關於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彙編 篇1

一、任教班級概況及學情分析

關於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彙編(精選16篇)

本學期我任四年級五個班的科學課,學生總人數是298人。進入四年級以後,學生對科學課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求知慾和參與科學活動的願望明顯增強。因此,這一學年度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至關重要的時期。教學中要因勢利導,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尊重客觀事實、注重證據、大膽質疑,逐漸養成良好的科學品質和思維方式,真正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

二、教學目標與內容概要:

本冊教科書有四個單元:“天氣”、“溶解”、“聲音”、“我們的身體”,覆蓋了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和地球與宇宙科學三大領域,具體為:地球與空間(地球和天空的變化)《天氣》;物質科學(物體與材料的特性)《溶解》;物質科學(光、熱、電、磁)《聲音》;生命科學(生命體的結構與功能)《我們的身體》。

本冊教科書中的每個教學單元都有七個課題,這七個課題即是學習的內容,也反映了科學概念和過程與方法雙向發展、螺旋上升的過程。一般每個教學內容為一個課時,但在具體教學中可對典型的過程和方法展開充分探究,不以1課時為限制。

“天氣”單元的重點是讓學生學習並堅持較長時間的天氣觀察和記錄,“天氣日曆”則是觀察記錄的載體。教科書中基本上是圍繞如何觀察天氣現象、如何記錄展開的;對記錄的統計和分析能使學生了解科學的處理數據方法,並建立對天氣新的認識。

“溶解”單元是從觀察溶解現象入手,建立溶解的一般概念。這個概念可以看作是前概念水平,並沒有涉及分子的運動與分佈等問題。“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問題實際上已經向着溶解度這一概念發展了,但是在這裏主要還是想滲透溶解是物質的基本屬性。物質溶解的多與少和很多因素有關,如壓力、攪拌、温度等,溶解與析出往往是可逆的。在“溶解的快與慢”問題中,温度對溶解的影響是最重要的。而方糖的溶解從本質上與攪拌加快溶解是一致的,只不過它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説明增加物質與水的接觸面(所謂咬碎)可以加快溶解。

“聲音”單元的各組實驗意在形成一系列發展性的概念。從物體的振動產生了聲音開始,到用音量和音高來描述聲音,直至聲音是以波的形式傳播以及耳的功能等。教科書中的各種實驗,特別是一些探究性的實驗,都是在支撐聲音概念的建立,並在此過程中使學生獲得對科學的理解。

“我們的身體”單元旨在認識自己的身體,倡導健康的生活。當學生開始關注身體的結構、身體各種器官的功能和工作時,他們對健康便會有新的理解和認識。

三、具體教學措施:

1、瞭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每個教學單元都有概念的指向和一些支撐概念建立的過程性活動,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在概念形成過程中的思維變化,才能做出正確的教學判斷,並避免客觀事實與學生的想象混淆,甚至用想象代替事實,以保證觀察和實驗中獲得證據的有效性,沒有人為的“偽證”。

2、指導學生反覆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教科書中有多處涉及了這類實驗,如“溶解的快與慢”“比較聲音強弱、高低的變化”“探索尺的音高變化”“觀察上肢的運動”“測量心跳和呼吸”“體驗心臟的工作”,等等。在四年級引入控制變量的實驗,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認識科學的本質,瞭解控制變量的實驗的重要,並正確地看待誤差問題。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教科書中已經給出了各單元相應的記錄表,並提示學生用文字、數據、簡筆畫、氣泡圖、網狀圖和柱形圖等進行記錄。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客觀地記錄觀察到的現象,在“天氣”單元教學中還要指導學生堅持較長時間的觀察和記錄,每週都要進行督促和檢查。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教科書中需要學生進行描述的內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實驗過程的描述,如“描述洗髮液在水中的溶解過程”“描述物體是怎樣產生聲音的”,等等。這種描述能夠幫助學生提高科學思維能力,教學中應耐心引導。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比如“天氣”單元中,需要學生對所記錄一個月的天氣現象進行分類的統計和分析,還要利用柱形圖等做出關於這一季節天氣變化的一般規律。

四、主要材料清單:

1、“天氣”單元

測温器材:温度計;

製作雨量器器材:高於15釐米的直筒透明杯子。

其他器材:放大鏡、攪拌棒。

2、“溶解”單元

過濾器材:燒杯、漏斗、濾紙、鐵架台;

氣體溶解器材:帶有橡皮帽的注射器;

蒸發器材:蒸發皿、三腳架、石棉網、酒精燈;

3、“聲音”單元

發聲器材:大小不同的音叉和鐵釘、鑼、鼓、鋼尺;

傳聲器材:鋁箔(能摺疊成1米長的鋁箔尺)、木製米尺、尼龍繩。

4、“我們的身體”單元

模型:人體結構模型、人體骨骼模型、心臟模型;

其他器材:啞鈴、吸耳球、大約1米長的塑料管。

關於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彙編 篇2

一、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四年級現有三個教學班,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學習習慣較差。他們普遍習慣於被老師和家長牽着走,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雖經過一年的科學學習,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學生的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二、教材分析:

1、本冊內容情況:

《科學》四年級上冊由“有生命的物體”、“溶解”、“天氣”、“磁鐵”和“聲音”五個單元組成。在三年級上、下冊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將繼續引領學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2、本冊的主要活動:

(l)、對有生命物體的與研究。

(2)、從觀察、比較食鹽和沙在水中的變化開始,引導學生進入對溶解現象觀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動之中。

(3)、對天氣的觀察與測量從天空中雲的形狀和變化開始,對構成天氣的四個要素分別進行觀測。

(4)、對磁鐵的觀察與實驗從學生已有的經驗開始,用實驗的方法觀察磁鐵能吸引哪些物體,磁鐵各部分磁性的強弱,磁鐵的兩極,兩極的相互作用。

(5)、對聲音的探究從傾聽周圍的聲音開始,通過對發聲物體的觀察的實驗,研究的探討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聲音是怎樣傳播的,以及如何控制物體發出的聲音。

3、教學重點:

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4、教學難點:

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三、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四、學生科學素養培養的重點

1、要求學生能夠自己想出辦法來增進對研究對象的瞭解。

例如,對於空氣是否熱脹冷縮,要求學生想出一些觀察的方法。包括用什麼方法把空氣裝起來,怎樣才能不使空氣跑掉,怎樣才能看到空氣遇冷或遇熱後的體積變化。在探究活動中,要求國小生自己想出觀察的方法是需要一定條件的。他們要在積累和掌握了對這一事物的有關知識和一定的觀察經驗之後,才可能做到。由於學生在三年級已經學習了“空氣”單元,並已經掌握了觀察液體熱脹冷縮的方法,所以在這裏對學生提出這個要求是適時的。我們希望在其他活動中,也對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的自主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2、要求學生提高觀察的準確性和精確性。

三年級的觀察認識活動以定性為主,很少涉及物質的量。在本冊的活動設計中,不僅要求學生更為準確和細緻地觀察物體,而且在很多情況下,要求使用測量的方法,並選擇適當的詞彙、數據和圖表來描述物體和有關現象。例如,雲量和雨量、氣温、天氣、磁性的強弱、聲音的高低等。在溶解、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等活動中,也對學生的觀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要求學生不僅觀察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這也是本冊教材在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觀察和收集事實上只是探究活動的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對收集到的事實進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認識才是科學探究活動的全部。“有生命的物體”單元就

國小科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要求學生廣泛收集事實,嘗試着進行加工和整理,並運用抽象概括的方法最終形成生物的概念。

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對科學的理解是漸進的,需要我們引領他們經歷一個又一個具有科學意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才能逐漸獲得發展。在新學期的教學中,希望老師們勇於探索,積累更多的經驗,將以探究為核心的國小科學教學提高到一個高度。

五、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日期 課題 備註

1 8.30-9.4 準備

2 9.5-9.11 《動物怎樣生活》

3 9.12-9.18 〈形形色色的動物〉、〈植物怎樣生存〉

4 9.19-9.25 〈植物的根和莖〉、〈形形色色的植物〉

5 9.26-10.2〈動物和植物〉

6 10.3-10.9 〈食鹽在水裏溶解了〉

7 10.10-10.16 〈怎樣加快溶解〉、〈一杯水裏能溶解多少食鹽〉

8 10.17-10.23 〈分離鹽與水的方法〉

9 10.24-10.30 《觀察更多的溶解現象》、《雲和雨》

10 10.31-11.6 〈風的觀察〉、〈氣温的變化〉

11 11.7-11.13 《我們關心天氣》

12 11.14-11.20 〈磁鐵的磁性〉

13 11.21-11.27 〈磁鐵牧郊〉?

14 11.28-12.4 〈做一個小磁鐵〉、〈指南針〉

15 12.5-12.11 〈聽聽聲音〉

16 12.12-12.18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17 12.19-12.25 《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18 12.26-1.1 《控制物體發出的聲音》

19 1.2-1.8 〈製作我們的小樂器〉

20 1.9-1.15 鞏固評價

關於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彙編 篇3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素質教育,更好的完本錢冊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進步教學質量,根據本冊的具體內容及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特制定以下教學計劃: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四年級現有學生51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6人。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在教學方面除重視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還要留意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四年級學生已從中年級邁向高年級,他們的思惟已開始由具體形象思惟過渡到抽象思惟,對四周事物的熟悉較之前上升了一個層次,已會用歸納概括的方法熟悉事物及解決題目,該班學生已具有了初步的數學知識,為學好本冊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從學習習慣、愛好、方法看,多數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都較好,對數學課學習愛好較濃厚,能按正確學習方法去學數學。他們能上課遵守課堂常規,專心投入,認真完成作業,對不懂題目能及時大膽提問;學生上進心強,班級學生之間競爭意識濃;接受新知識的主動性較好,好奇心,好強心都很強,具體形象思惟活躍。由於年紀較小,學生的個性顯得不穩定,對事物的熟悉和個人的情感不能客觀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強,對人對事熱情度高,但持久性差,留意力易分散,失敗眼前易灰心。同時也有個別學生上課留意力分散,思想開小差,學習目的性不夠明確,對實施課堂教學有一定難度。

從心理特點看,多數學生喜歡在他人眼前表現自己,喜歡錶揚誇獎,班上競爭意識濃;學困生上課比較被動,漠不關心,積極性不高,作業完成較難,但也喜歡鼓勵。縱觀全班,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把握和能力的差別很大,如計算速度、參與小組討論的能力,解答利用題的思惟能力等。課堂中教師雖盡力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由於班中學生數多,個別學生的知識斷層點,沒法彌補,優等生的潛能也沒能充分發掘出來,沒法面面俱到,這也是本學期需要解決的教學難點之一。

二、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大數的熟悉,計算器,三位數乘兩位數,平行與相交,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統計,綜合利用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大數的熟悉,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在國小階段,本學期結束後,有關正整數的熟悉和計算的內容將全部教學完。本冊這些知識的學習,一方面使學生學會用較大的數進行表達和交換,把握較大數範圍內的計算技能,進一步發展數感;另外一方面通過十進制計數法的學習,對有關數概念的各方面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和融會貫通,為學生構成科學、公道的數學認知結構奠定基礎;併為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分數及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做好鋪墊。因此,這部份知識依然是國小生應當把握和構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在實際操縱方面,結合生活中大數目的計算,使學生初步熟悉計算器,學會用計算器進行一些簡單的、必要的計算。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平行與相交一個單元,發展學生的初步空間概念。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1格代表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它是在學習簡單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材先容了一格代表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會看懂這類統計圖並學習進行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構成統計的觀念。

在用數學解決題目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乘法和除法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題目;另外一方面,安排了綜合利用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想、實驗、推理等活動,初步體會的運籌的數學思想方法,感受數學的魅力。同時讓學生學習利用優化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題目,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題目的愛好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綜合利用數學的綜合利用盪鞦韆和紙與我們的生活,讓學生通太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應用所學知識解決題目,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利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熟悉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熟悉自然數,把握十進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讀、寫億之內和億以上的數,會根據要求用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體會和感受大數在平常生活中的利用,進一步培養數感。

2、結合生活中大數目的計算,使學生初步熟悉計算器,學會用計算器進行一些簡單的、必要的計算。

3、會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4、會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之內)和幾百幾十乘一位數,整十數除整十數、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

5、熟悉垂線、平行線,會用直尺、三角板畫垂線和平行線。

6、結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動學習圖形的有關知識,發展空間觀念。

7、瞭解不同情勢的條形統計圖,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題目、提出題目、解決題目的進程,體會數學在平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構成綜合應用數學知識解決題目的能力。

(二)進程與方法

1、創造性的使用和處理教材。教學選取的素材要密切聯繫學生的現實生活,新奇有趣,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愛好。

2、在教學中,要重視利用信息窗情境圖,引導學生髮現題目、解決題目。強化學生的題目意識。要創設有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能充分體驗,把主動權放給學生。重視有效的小組研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換的能力,體驗合作的快樂。

3、儘可能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情勢,激起學生對口算和計算的愛好,進步學生正確計算的能力。提倡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個性發展。

4、利用題的教學要重視學生理解題意,分析題意的進程,正確的掌控數目關係,逐漸進步舉一反三的能力。

5、要充分利用數學學具,重視學生操縱,讓學生積極的動手、動腦、動口。

6、作業佈置力求少而精,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區別對待。作業批改要及時,並努力做好批改記錄,以便進行有的放矢的反饋和矯正。

7、對落後生要多給與關心和幫助,多給他們提供成功的機會,激起其上進心。鼓勵學生間的相互幫助,使落後生樂於接受。

8、努力進步自己的業務水平,多讀書,多查閲資料,把握先進的教學理念。多聽課,多評課,汲取先進教師的教學經驗,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

9、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小組,進步互助合作效力,培養合作互助的能力,進步小組學習的有效性。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他人的指導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有好奇心和愛好,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2、瞭解可以用數和形來描寫某些生活現象,感受數學與平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學習數學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碰到的某些困難,取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發現錯誤並及時改正,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5、初步瞭解運籌的思想,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題目的意識,初步構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7、進一步培養學生檢驗的習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愛社會主義教育和唯物辯證觀點的教育。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大數的熟悉,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平行與相交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2、能用綜合算式解答兩步利用題。

教學難點:

1、觀察物體。

2、靈活應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

教學關鍵:

1、通過精講巧練,使學生進步計算題的正確率,靈活應用簡便方法。

2、通過分析並改變條件和題目,加深學生對數目關係的理解,以培養學生靈活解題的能力。

五、主要教具、學具:

本冊教材是第二學段的開始,第一學段教學時用過的一些教具和學具有的仍可繼續使用,如小棒、方木塊、釘子板等。第二學段的教學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學具。如:1、多位數計數器2、多級數位順序表3、計算器4、算盤5、用硬紙條做的平行四邊形6、量角器、三角板、直尺。

六、教學措施:

教學中主要採用講授法、討論法、實際操縱法、演示法、練習法、比較法、分析法、綜正當,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應用同桌互助、小組合作、男女競爭等相干措施,建設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

1、重視教學情形的創設,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加強學生的操縱活動,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建立有關的數學概念。

2、培養學生估測、估算的意識,重視培養學生的估測、估算能力。

3、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題目來學習計算,進步教學的實效性,

4、應用遷移法進行教學,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5、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換,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恰當、適時地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重視培養學生的利意圖識和解決實際題目的能力。

6、重視直觀教學,充分發揮教具、學具的作用。

7、重視學生對計算進程和方法的理解,捉住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打下紮實的知識基礎。

8、讓學生充分經歷料想、實驗、驗證的進程,主動建構數學知識。

9、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動身,通過實物教具、學具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把握概念、法則、知識之間的聯繫規律和解答方法。

10、對重點、難點內容和關鍵部份,要放在突出的位置,使學生切實四周,也能夠採取適當分散、多舉事例等辦法。

11、對一些輕易混淆的概念和法則,可採用對照、合作和競爭的方法進行辨析。

12、要揭露前後知識間的聯繫,使學生從前面所學的知識中把握新的知識,從而構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關於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彙編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與人文、社會科技、學生生活的聯繫,找出了結合點。

2、注重基礎性,均衡和全面地安排各學習領域,把握不同課型的特點。

3、充分利用教材中豐富的圖像世界,關注多視角的觀察要點。

4、挖掘、拓展教材的興趣點,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5、依據美術課程標準,實施三維教學目標,注意教材內容呈現的方式與特點。

6、靈活設計評價要點,突出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

二、全冊教學要求:

重點:運用多種工具媒材,進行形、色、的簡單組合、裝飾與欣賞表述。難點:走近--仿生科學樂園。

要求:在教學中充分發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有極地、生動地對學生進行思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

三、學生情況發析

1、四年級學生已經養成了較好的繪畫習慣,在課堂常規等方面有較好的表現。

2、學生已掌握了不少的美術知識,並有意識地在課餘時間接觸有關美術的知識,能自覺地感悟生活中的美。

3、學校的學生大部分是大學本部教工子弟,所以學生對於美術知識的掌握差異較小,接受能力較強。

四、提高教學效率的主要措施:

1、重抓習慣養成教育,美術課堂是較為活潑,但所接觸的材料也較多,這就需要學生們養成很好的學習習慣,以便在以後的課堂教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重視想像畫、主題畫的訓練,以開發學生豐富的想像力,並能把自己所想像的表現在美術作品中。

3、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訓練,把生活中的多種材料綜合到美術課堂中來,讓學生能應用多種材料表現美好的事物。

4、多給學生欣賞優秀美術作品,開闊視野,在平時教學中進行各種想象畫訓練,各種美術知識技能滲透,以提高學生作品的表現力。

5、注意滲透開放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地表現。貫徹啟發式原則,採用多種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生動活波地學習,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和創造。

6、本學期,要求學生在繪畫創作時儘量直接作畫,不強調鉛筆畫草圖,以提高繪畫進度及用線造型能力,培養學生大膽作畫的信心和決心。

7、教師加強師範,充分利用課件、圖片、影片、錄象片等教學手段進行直觀教學。

五、教學進度表

周次 授課內容 課時 課前準備

第一週

如意吉祥的民間美術

尋找身邊的民間美術(欣賞)

實物投影機、教學課件(或範畫)

第二週

泥板植物浮雕

泥板動物浮雕

實物投影機、教學課件(或範畫)

第三週

神祕的圖騰拄

實物投影機、教學課件(或範畫)

第四周

炊具與餐具

漂亮的掛盤

實物投影機、教學課件(或範畫)

第五週

國慶長假

第六週

媽媽的好幫手

實物投影機、教學課件(或範畫)

第七週

瓶子的化裝舞會

蔬果的童話

實物投影機、教學課件(或範畫)

第八週

鹽的妙用

美麗的菏塘

實物投影機、教學課件(或範畫)

第九周

快樂的黑天鵝

實物投影機、教學課件(或範畫)

第十週

千姿百態的樹

實物投影機、教學課件(或範畫)

第十一週

我的第一次

實物投影機、教學課件(或範畫)

第十二週

我的一天

實物投影機、教學課件(或範畫)

第十三週

印染“花布

實物投影機、教學課件(或範畫)

第十四周

可愛的童帽

實物投影機、教學課件(或範畫)

第十五週

我設計的童裝

實物投影機、教學課件(或範畫)

第十六週

我們的小“超市”

實物投影機、教學課件(或範畫)

第十七週

科學幻想繪畫

實物投影機、教學課件(或範畫)

第十八週

科學幻想繪畫

實物投影機、教學課件(或範畫)

第十九周

製作課

實物投影機、教學課件(或範畫)

關於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彙編 篇5

一、班級情況分析

四(2)班的大部分學生對英語有着較濃厚的學習興趣,但也有少數學生由於遇到困難,學習興趣會隨之減弱。尤其從這學期開始,對學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培養聽、説、讀、寫的技能。所以教師應該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始終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內容與目標

1、能聽懂、會説12組會話,並能進行簡單的交流。

2、能聽、説、認讀66個單詞和聽、説、讀、寫26個字母並且能聽、説、讀、寫 36個單詞(包括教室、書包、同學、傢俱、住宅結構、家庭成員、職業、數字、愛好、食品和飲料、餐具等幾個話題),和進行簡單的運用。

3、能聽、做7個“TPR”活動。

4、能學會2個小製作。

5、能唱8首歌曲。

6、能聽、説吟唱8首歌謠。

7、能完成6個自我評價活動。

8、能聽懂6個幽默小故事。

9、能瞭解6項簡單的中西方文化知識。

三、教學重難點

1、能按四會、三會的要求掌握所學單詞。

2、能按四會要求掌握所學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際用語,活用四會句型,進行簡單的交流,做到大膽開口,發音正確。

4、能在圖片、手勢、情境等非語言提示的幫助下,聽懂清晰的話語和錄音。

5、初步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能做到書寫整潔、規範。

四、改進教學工作的措施及方法

1、以活動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用,從而保證學生英語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

2、通過聽、説、讀、寫、唱、遊、演、畫、做等形式,進行大量的語言操練和練習。

3、將直觀教具和電教手段,多媒體課件相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打下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

4、設計全面、高效的課外作業,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做到整潔、規範、正確地書寫。

關於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彙編 篇6

四年級要完成由中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通過學習,要能達到課程標準規定的中年段的教學目標,為高年級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個基礎除了紮實的語言文字的基礎外,還包括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特別是學生在低年級、中年級養成的學習習慣,不管好與壞,到了高年級是不大容易改變的。所以説,四年級是很關鍵的一個學年。

一、學生情況分析:

我班學生思維相當活躍,個性張揚,學習興趣比較濃,主動性較強,但不善於傾聽別人意見,對最基礎的知識點不放在眼裏,協作精神差,缺乏最基本的紀律觀念……看來,教學的着眼點不應僅僅停留在語文教學上,更不能僅僅看孩子們的成績,而應該從他們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二、本冊教材的基本結構

本冊教材仍以專題形式組織內容:導語、課例(精讀課文、略讀課文、思考練習、閲讀鏈接、資料袋)、詞語盤點、語文園地(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展示台或成語故事等)。

三、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

本冊通過精美的選文,在語言學習過程的薰陶和感染中,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價值觀。在識字寫字、課文閲讀教學、口語交際、作文、綜合性學習等學習和活動中,達到中年級的上階段教學目標。

本冊學習要達到的主要目標:

1.認字200個,會寫200,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會使用字典、詞典,有獨立識字的能力。能用鋼筆熟練書寫正楷字,用毛筆臨摹字帖。

3.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複述敍事性課文的大意。

6.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

7.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養成向人請教、與人商討的習慣。聽人説話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能清楚明白講述見聞並説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圍事物,勤於書面表達。能把內容寫得比較清楚、比較具體。會寫簡短的書信便條。能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9.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有目的地蒐集資料,提出不懂的問題,開展討論,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四、落實教學目標的基本措施:

(一)、營造自主學習的情境。

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放鬆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體的學習目標上,通過有目的學習,慢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本冊教科書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創設了具體的學習情境,這種學習情境的創設主要是通過“對話”的方式來實現的。

1、學生與文本對話。

學生閲讀課文,通過想象文中的描寫建立生活影像,通過對照文中人物的心靈來淨化自己的心靈,實現有意義的閲讀。通過對文章結構形式的揣摩和推測,理解文章的內容,達到和人物心靈溝通的境界。

2、學生與文本作者對話。

作者寫文章是和讀者交流,學生邊讀書邊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通過引導使學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寫作意圖達成一致,讀明白作者的想法。

3、學生與學習夥伴對話。

人教版教科書,在“語文園地”中安排了兩個學習夥伴:一個是小林,一個是小東。其實,學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個想象成自己,另一個就是自己現實生活中的學習夥伴。學生通過閲讀對話,能夠進入學習情境,也能激發自己的想象,能通過學習夥伴的對話,碰撞出思維火花,從而點燃學習語文的熱情。

4、學生與自己的心靈對話。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別人有的感覺我有沒有呢?別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教科書的編者就是用這樣的閲讀提示語,給學生一個具體的環境,給學生一個心靈的啟示,讓學生去問問自己。教科書通過具體的語言,為學生營造了學習環境。最終使學生達到和周圍人和自然萬物的對話,啟迪學生用自己的方式進行學習,進而掌握語文學習的規律。

(二)、促進學習方式的改變。

人教版教科書有着自己的教科書話語表述系統,這是不同於教師教學的話語系統,同時又指導着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從學生學習的角度而言,學生容易接受的是親切的和自己交流的語言。人教版教科書在這一點尤其突出,“我想……”“我要……”“我一定……”從學生的角度進行設計,給學生更多關注,給學生更多的學習指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人教版教科書給出了很好的答案。每個單元前都有“導語”,課與課之間有“鏈接語”,精讀課文中“泡泡語”,有的導入學習活動,有的指導學習活動,有的提出學習目標,有的提示學習方式,能引導學生自己閲讀。教科書努力把對學習的指導隱含在文字背後,不是指手畫腳的説教,而是和風細雨的點撥。“教科書通過自己的表述方式,指引學生應該逐步建構起這樣的語文學習過程。這個學習過程的主要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以自讀課文和相互交流為基礎,欣賞語言對文章內容及表現形式進行評價,同時獲得審美體驗。在感悟語言、積累語言的基礎上領悟表達。理解內容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學會表達是語文學習的目的,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會不斷的產生問題、解決問題。學生通過閲讀教科書,通過各種各樣的學習活動,即使沒有教師的指導,也會慢慢學會學習。

關於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彙編 篇7

一、本班學生狀況

四年級學生已經從中年級邁向高年級,他們的思維已經開始由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對周圍事物的認識較以前上升了一個層次,已經會用歸納概括的方法認識事物及解決問題,該班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數學知識,為學好本冊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在國小階段,本學期結束後,有關正整數的認識和計算的內容將全部教學完,本冊這些知識的學習。

一方面使學生學會用較大的數進行表達和交流,掌握較大數範圍內的計算技能,進一步發展數感;另一方面通過十進制計數法的學習,對有關數概念的各方面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和融會貫通,為學生形成科學、合理的數學認知結構奠定基礎;併為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分數及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做好鋪墊。因此,這部分知識仍然是國小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兩個單元,這些都是本冊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複式條形統計圖。教材介紹了縱向和橫向兩種不同形式的複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會看懂這兩種統計圖並學習進行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統計的觀念。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乘法和除法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初步體會的運籌的數學思想方法,感受數學的魅力。同時讓學生學習應用優化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綜合應用數學的綜合應用──“1億有多大”和“你寄過賀卡嗎?”,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材的特點:這一冊實驗教材對於教學內容的編排和處理,是以整套實驗教材的編寫思想、編寫原則等為指導,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體現了前幾冊實驗教材同樣的風格與特點。所以本冊實驗教材仍然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算法及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

三、這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認識自然數,掌握十進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讀、寫億以內和億以上的數,會根據要求用“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體會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數感。

2.會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3.會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乘一位數,整十數除整十數、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

4.認識直線、射線和線段,知道它們的區別;認識常見的幾種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能按指定度數畫角。

5.認識垂線、平行線,會用直尺、三角板畫垂線和平行線;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

6.結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動學習圖形的有關知識,發展空間觀念。

7.瞭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瞭解運籌的思想,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本冊內容的重點、難點

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五、主要教具、學具

本冊教材是第二學段的開始,第一學段教學時用過的一些教具和學具有的仍可繼續使用,如小棒、方木塊、釘子板等。第二學段的教學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學具。如:

1.多位數計數器

2.多級數位順序表

3.計算器

4.算盤

5.用硬紙條做的角和平行四邊形

6.量角器、三角板、直尺

六、教學中採取的措施、方法

教學中主要採用講授法、討論法、實際操作法、演示法、練習法、比較法、分析法、綜合法。

1、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通過實物教具、學具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概念、法則、知識之間的聯繫規律和解答方法。

2、對於重點、難點內容和關鍵部分,要放在突出的位置,使學生切實周圍,也可以採取適當分散、多舉事例等辦法。

3、對於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法則,可採用對比的方法進行辨析。

4、要揭示前後知識間的聯繫,使學生從前面所學的知識中掌握新的知識,從而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關於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彙編 篇8

一、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共有五個方面的資料。第一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6課時。第二單元,冷和熱,8課時。第三單元;奇妙的王國,5課時。第四單元,吃的學問,5課時。第五單元,排序和分類6課時。本冊資料是科學課的深入,既可培養學生的動手本事,又可培養學生的創造本事。

二、目的要求。

1、經過本冊教學,使學生經過觀察、實驗、思考,對現象或結果作出合理的解釋,進行有依據的推測。

2、使學生進一步明白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3、初步學會認識事物的性質。

4、初步學會認識事物的變化規律。

5、初步學會按照必須的標準將事物按必須標準排序和分類。

三、教學重難點。

1、培養學生進行科學探究,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2、培養學生排序和分類的本事。

3、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本事。

四、學生素質分析。

學生已經學了一年的科學課,初步接觸了科學探究,對大自然,對身邊的自然事物、自然景象充滿了強烈好奇心,喜歡問個為什麼,愛提問題,這將驅使他們在教師的指導下進一步的作科學探究。可是在此刻的大環境下,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和家長對這門學科不是很重視。

四年級5個班的學生,尊敬教師,多數學生學取性高,對科學課有濃厚的興趣。存在問題是班級中有幾個同學好動,講小話,對學習不記不背,影響他人的學習,自我也學不好。

五、教學措施。

1、帶領學生進行科學探究,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2、加強學生動手、動腦,做好探究實驗。

3、培養學生按照必須的標準對事物進行排序和分類。

4、教師要認真備課,在課堂上下功夫,根據科學課要求,讓學生更加喜歡科學課,學好這門課程。

5、多開展實驗教學,狠抓課堂紀律。

6、讓每個學生學有所獲,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

關於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彙編 篇9

一、班級情況分析

我帶的班級是四年級,四年級一共有29位同學,其中男生有12人,女生有17人,其中成績優異以及中等偏上的有25人,後進生有4人。學生們從三年級下學期進入四年級上學期的新的學習階段,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在講授新的知識點的過程中,應當注重運用實際的事物,簡單直觀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加深理解能力。通過課堂課後的練習,指出學生的錯誤,引導他們完成正確的解答過程,尤其是對於後進生,要多加以鼓勵,幫助他們提升成績。

二、教材簡析

蘇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材安排了九個單元的內容:《升和毫升》、《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觀察物體》、《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一)》、《解決問題的策略》、《可能性》、《整數四則混合運算》、《垂線與平行線》、《整理與複習》。一個探索規律《簡單的週期》。兩個實踐活動:《運動與身體變化》和《怎樣滾得遠》。

(一)教材編排內容

本冊教材的教學內容分為“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和“綜合與實踐”四個部分。

1.“數與代數”領域:一共安排了3個單元,包括《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整數四則混合運算》《解決問題的策略》。另外還有一個探索規律《簡單的週期》。

(1)《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本單元在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基礎上,重點教學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筆算。從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到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其間有相當大的跨越。為了便於學生掌握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筆算,教材穿插安排了相應的口算、估算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

(2)《整數四則混合運算》:三年級教科書裏已經初步教學了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以及兩步計算的混合運算式題。在此基礎上,本單元繼續教學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算式裏一般都有三個運算符號。要形成“算式裏有乘、除法和加、減法,應該先算乘、除法”的認識;還要了解中括號,以及“先算小括號裏面的運算,後算中括號裏面的運算”的順序。結合四則混合運算的教學,還編排許多需要兩、三步計算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驗運算順序,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解決問題的策略》:本單元主要教學兩個策略:一是整理數學信息的策略,二是解決問題的主要步驟。整理數學信息的策略,在能夠尋找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的基礎上,通過有條理地摘錄數學信息,找到數量之間的聯繫,形成解題思路,解答常見的三步計算問題,以及歸一、歸總問題等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利用已知數量或所求數量進行推理的能力,不僅使解題思路的展開更加穩定,而且使“從條件向問題”與“從問題向條件”的推理有機融合,分析數量關係的過程更加靈活、更加流暢。解決問題的主要步驟是一種比較穩定、比較基本的策略,包括理解問題、設計並實施解決方案、檢驗結果、反思經驗與體會等步驟,對人們解決問題有很大的影響。每一個步驟都有相關的、具體的技巧與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學生已經解答過許許多多實際問題,積累了一些解決問題的經驗,讓他們理解並掌握解決問題的主要步驟十分重要,能夠避免解題思考與活動發生混亂。

(4)《簡單的週期》:本次探索規律,把貼近學生的生活和認知水平的簡單週期現象作為研究對象,着重觀察若干個物體有規律的排列,發現並描述排列規律,還要根據週期規律對後續排列作出判斷。這些內容與任務,能激發探索規律的熱情,提高發現規律的能力,培養遵循和利用規律的態度。教材按“初步觀察週期排列現象——深入研究週期規律——根據週期規律作出簡單判斷——回顧探索規律過程”的線索編寫。

2.“圖形與幾何”領域:一共安排了3個單元,包括《升和毫升》《觀察物體》《垂線與平行線》。

(1)《升和毫升》:本單元教材在教學體積之前先教學升和毫升,是因為這兩個計量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極為廣泛,幾乎隨時隨地都可能接觸到。儘量早一些教學升和毫升,既方便學生生活,又為以後教學體積積累感性認識。由於升和毫升在體積之前教學,因此採取直觀認識、直觀感受為主的教學方法。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初步瞭解容量的含義以及計量單位,感受1升和1毫升的實際意義,會進行升和毫升的簡單換算。感受1升和1毫升的實際意義,形成有關1升和1毫升的表象是教學重點。

(2)《觀察物體》:本單元教學觀察物體,既要利用已有的相關經驗,更要教會學生“數學地”看物體,包括通常在哪裏看、怎樣規範地看、看到的形狀如何表達。

(3)《垂線與平行線》:“垂直”或“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特殊位置關係,是認識常見平面圖形不可缺少的基礎知識。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建立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高的概念,都離不開垂直和平行的知識。從這一點來説,本單元是直觀認識幾何形體向形成線、角、形、體等幾何概念的重要轉折點。

3.“統計與概率”領域:安排了2個單元,包括《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一)》和《可能性》。

(1)《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一)》:經過第一學段的教學,學生已經能夠在小組內、班級內、學校內進行簡單的調查,收集信息並整理數據;能夠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數據信息,並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初步利用獲得的數據開展分析、判斷活動。本單元繼續教學統計,主要內容有: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分段整理數據;平均數及其應用。

(2)《可能性》:數學課程標準把《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安排在第二學段教學,提出了兩點內容和要求:(1)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實例感受簡單的隨機現象;能列出簡單的隨機現象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2)通過試驗、遊戲等活動,感受隨機現象結果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能對一些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並能進行交流。根據課程標準的這些內容要求,本單元第一次教學“可能性”,編排兩道例題。

4.“綜合與實踐”領域:一共安排了兩個實踐活動:《運動與身體變化》和《怎樣滾得遠》。

(1)《運動與身體變化》:這是一次任務十分明確的實踐活動,着重研究體育運動對脈搏跳動的影響,圍繞這個問題,設計活動方案、開展實驗活動,根據事實得出結論。這是一次利用統計知識和方法來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需要收集和整理數據、分析和利用數據,通過數據來説明問題的結果,給出確定的回答。這是一次必須小組合作進行的實踐活動,要在組內各同學身上採集數據,要相互配合儘量獲得準確的數據,才能得到客觀的、可靠的結論。教材設計的“提出問題”“實驗討論”“引申反思”三個欄目,是開展這次實踐活動的基本線索,各個欄目都有很具體的安排。

(2)《怎樣滾得遠》:這是一次操作型的活動,通過實驗,探索“怎樣滾得遠”的問題。教材設計了三個欄目,組織學生有興趣地開展實驗活動,指導他們測量和計算,利用獲得的數據分析“怎樣滾得遠”的問題。

(二)教材編排特點

1.優化教學內容的結構體系。一方面,在數學學習的不同階段,引導學生適時對所學知識和方法進行回顧與整理。教材四年級上冊起,改變了第一學段以課時為主線的“例題、‘想想做做’、練習、複習”的編排體例,採用以教學內容結構為主線的“例題、試一試、練一練、練習、整理與練習、整理與複習”的編排體例,以凸顯教學內容的完整性,強調回顧與整理、評價與反思等環節在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從教學的實際需要出發,把內容高度相關的教學內容儘可能地安排在一個單元教學,以清晰展現數學知識的發生和發展線索,突出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更利於學生自主構建脈絡清晰、結構完整的知識系統。

2.精心選擇學習素材。一方面,教科書注意從學生所能感受的社會生活中尋找他們感興趣的、富含教學內容的、具有多方面教育功能的教材,引導他們在熟悉的、感興趣的情境中,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探索和掌握數學知識。另一方面,教科書注意從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等媒體中選擇合適的素材。教科書還鼓勵學生利用各種媒體查閲資料、收集數據,並在這一過程中,加深對數學知識和方法的理解,體驗信息來源的多樣性,拓展知識視野,激發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3.合理設計活動線索。本冊教科書針對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和關鍵,精心設計並清晰呈現了學生探索和學習數學知識的活動線索,力求為老師組織教學活動提供實實在在的啟示。例如,在“商不變規律”的教學內容中,呈現了“提出猜想→舉例驗證→歸納結論→完善結論”的活動線索,以利於教師有效組織學生的數學探索活動,使學生在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積累探索規律的經驗,並逐步獲得從數學的角度觀察生活現象的敏鋭眼光。

4.努力改善學習方式。教科書注意設計內容豐富、形式式樣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具體的活動中,獲得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以改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

5.適時組織評價反思。教科書十分注意結合具體內容的教學,引導學生經歷評價與反思過程,並在這一過程中不斷積累反思自己學習過程、評價自己學習表現的經驗,增強反思、質疑、評價的意識和能力。

三、教學目標

通過本冊內容的教學,要使學生達到以下要求:

(一)知識技能

1.能計算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除法;認識中括號,能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經歷探索並發現簡單數學規律的過程,感受發現數學規律的一般過程與方法。

2.通過實例瞭解容量的含義,初步感受1升、1毫升的實際意義;結合實例瞭解線段、射線和直線,體會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知道兩點間的距離;知道平角和周角,瞭解周角、平角、鈍角、鋭角、直角之間的大小關係;結合生活情境瞭解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平行線和相交(包括垂直)關係;能辨認從不同方向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圖。

3.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能選擇適當的方式(如調查、試驗、測量)收集數據;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能用條形統計圖直觀而有效地表示數據,體會平均數的作用,能計算平均數,能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其實際意義;能解釋統計結果,根據結果作出判斷。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實例感受簡單的隨機現象,能列舉出簡單隨機現象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通過試驗遊戲等活動,感受隨機現象某一結果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二)數學思考

1.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量關係,探索計算方法,運算順序的活動過程,發展數感和初步的符號意識,提高運算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認識射線和直線,認識鋭角、直角和鈍角、平角和周角,研究他們的大小關係,體會直線間的位置關係,認識升和毫升,進行幾何體與平面視圖間的相互轉換等學習活動中,發展初步的形象思維能力,空間觀念和幾何直觀。

3.在簡單的數據整理、認識平均數和體驗可能性大小的活動中,增強數據意識、隨機意識,發展初步的數據分析觀念。

4.在建立數學概念、獲得數學結論、探索和發現數學規律的過程中,充分開展觀察、實驗、歸納、類比和猜想等數學活動,能有條理地思考,比較清晰地闡述自己的想法,發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

(三)問題解決

1.能主動從現實的情境中發現並提出與數學有關的問題,並能運用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這些問題。

2.經歷運用所學的運算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用列表、畫圖等方法整理條件和問題的策略,體會從條件和問題出發分析數量關係的策略,瞭解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能按步驟進行解題,並逐步養成自覺檢驗和反思的習慣。

3.能應用線段、射線、直線、角、垂線和平行線等知識解釋一些生活現象;能應用兩點間的距離、點到直線的距離等知識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4.能應用平均數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並對一些生活現象作出合理的解釋,對統計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和比較。

5.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設計簡單的調查方案,並在對統計結果分析中發現一些簡單的規律,增強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知道可以從報刊雜誌、廣播電視等媒體獲得有用的數據信息,能讀懂有關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瞭解數據所藴含的信息,並與他人交流自己的理解與判斷。

7.能主動與同學開展合作學習活動,初步具有積極與同學交流解決問題過程和結果的能力,增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四)情感態度

1.在現實情境中理解數學內容並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能對周圍環境中與數學有關的事物和現象產生好奇心。

2.在學習過程中初步具有質疑問難的意識,逐步形成積極參與對數學問題談論,以及發現錯誤及時改正的態度,逐步學會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

3.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主動探索並獲得數學知識,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

4.通過“你知道嗎”欄目或其他渠道,瞭解更過的與數學有關的常識性知識,以及一些數學史常識,拓展知識視野,受到數學文化的薰陶,感受數學對社會文明發展的促進作用,初步體會數學是人類文化和人類文明的一部分,進一步產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四、教學建議

(一)本冊教材的教學建議

1.認真鑽研教材,合理把握教學所要達到的“度”。

本冊教科書是依據數學課程標準中第二學段的課程內容和具體目標,在統籌規劃第二學段教科書的基礎上確定的,選擇教學內容時,充分考慮了國小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力求面向全體學生,兼顧不同學生學習的需要。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以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經驗為基礎,重視啟發式教學和因材施教,引導學生獨立思索、主動探索、合作交流。

2.注意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繫、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

國小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積極性,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他們對學習素材的感受與興趣。現實的、有意義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容易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另一方面,數學本身來源於生活,現實生活裏充滿數學,因此,我們教學時應當努力創設現實的,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夠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情境,選擇具有一定數學價值的,學生身邊的,生動有趣的,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事物作為學習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調動他們學習相應內容的策略與機智。同時教學中注意改變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3.關注教學細節,促進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發展。

數學教學其實是由許多教學環節組成的。而每個教學環節又是由一些教學細節組成的,更多的時候,細節決定成敗。看似微小的細節,在促進學生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發展中或許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只有關注細節、捕捉細節,才能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4.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鼓勵學生算法多樣化。

數感主要是指關於數與數量、數量關係、運算結果估計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數感有助於學生理解現實生活中數的意義,理解或表述具體情境中的數量關係。因此,數感是一個人數學素養高低的標誌之一。正因為如此,發展學生的數感,也就成為數學課程的目標之一。教材在這方面作了許多安排,以加強對學生數感的培養。在教學時我們要讓學生面對具體數學問題,主動探索和交流,引導學生選擇和確定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在數的運算教學時,要重視培養學生估算意識和能力,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估算,從而使學生數感得到發展。在學習除數是整十數商是兩位數的除法筆算時,讓學生先估計商的大致範圍,為探索筆算方法、確認每次商的位置提供思考方向和依據;在學習用“四捨五入”的方法試商時,讓學生估計商是幾位數,進一步理解、掌握筆算方法;在學習調商時,讓學生估計商的最高位可能是幾,熟悉試商方法。這樣就使口算、筆算和估算相互支持,不僅有利於學生逐步形成必要的計算技能,而且有利於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

5.注意不同學科知識的融合,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

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通過“你知道嗎”欄目提供了多篇閲讀材料,讓學生接觸數學發展與人類文化進步聯繫的一些簡單知識,體會數學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的作用及價值。 “你知道嗎”欄目還向學生介紹自然界的數學現象及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並注意讓學生接觸一些數學內容的背景材料。如教材88頁介紹了丹頂鶴結隊飛行這一自然現象,排成的“人”字形一般保持110°左右。這些內容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繫,沒有牽強附會的感覺,使之成為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內容的呈現形式生動活潑,圖文並茂,能吸引學生產生閲讀的興趣;這些內容也給學生留有查閲資料的餘地,能啟發學生利用各種書刊、媒體自己去獲取知識。

(二)本冊教材的教學注意點

1.《升和毫升》:設計豐富而有效的活動,幫助學生建立升和毫升的容量觀念。安排“動手做”的活動,讓學生在製作量器的過程中加深對1升的認識。

2.《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精心設計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基本線索,經歷探索算法、分析數量關係的過程,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結合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教學安排連除實際問題,教給學生一些具體的學習方法。

3.《觀察物體》:以“擺→看→畫→想”為基本線索,組織學生有序開展由長方體和正方體→組合體的觀察物體活動,加強直觀思考和想象,促進空間觀念的形成和發展,要做好教具和學具準備,要教給學生觀察物體的方法,學會確定觀察位置與視圖之間的對應關係,要鼓勵學生通過想象和簡單推理解決問題。

4.《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一)》:要注意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有趣的、能體現數據隨機性的素材,作為學生開展統計活動的內容,要通過創設具體的問題情境,誘發學生運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需求,並根據要解決的問題確定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要精心設計學生活動的組織形式,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要注意引導學生經歷簡單的數據分析過程,學會一些簡單的分析和比較數據的方法,既要教給學生一些分析數據的方法,又要強調讓學生自主發現數據所藴涵的信息。

5.《解決問題的策略》:要引導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並由此總結出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要引導學生主動產生整理條件和問題的心理需求,體驗列表整理條件與問題的學習價值,要嘗試改變問題的呈現方式,經歷把現實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過程,要引導學生經歷分析數量關係的過程,體會從條件和問題出發分析數量關係的策略,要注意培養學生自覺檢驗的良好習慣,要培養學生經歷綜合運用已有策略分析數量關係的過程,形成策略意識。

6.《可能性》:要準備好必要的教具和學具,材料的選擇必須符合隨機試驗的要求,要注意設計不同類型的活動,引導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體會隨機現象的特點,初步學會判斷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方法,要設計有趣的遊戲,讓學生體驗簡單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要精心組織好學生的摸球、摸牌、拋正方體等活動,以提高活動的實效性,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可能性大小與試驗結果之間的一致性,以增強學生的隨機意識。

7.《整數四則混合運算》:要注意適當前置了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教學內容,要注意強調運算順序的規定性,以凸顯數學知識的本質。

8.《垂線與平行線》:要注意把角、垂線、平行線等教學內容合併在一個單元教學,以直角為認知起點,引導學生在運動變化中掌握角的分類方法,改變垂線與平行線呈現順序(相交→平行→垂直,相交→垂直→平行),在認識點到直線距離的基礎上探索畫垂線的方法,適當降低畫平行線的要求。

五、教學進度

本冊教材共安排52課時的教學內容,另外有全冊內容的整理與複習5課時、期末綜合複習3課時。全學期大約有10﹪的教學時間留作機動,建議機動時間教師靈活地、創造性地安排教學。建議本學期安排課堂作業本作業可達36次及以上,以保證學生課堂作業本書寫的時間和訓練量。為便於教師根據建議時間靈活機動地、創造性地安排教學,各單元的教學課時和課堂作業本完成建議大致安排如下:

日期

教學內容

(課堂)作業

(建議)

備註

1

9.1

~9.2

《認識升》

《認識毫升》

P4第3題

2

9.5

~9.9

《認識升與毫升練習》

P7第10題

《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口算和筆算

(商一位數)》

P10第3題

《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筆算(商兩位數)》

P10第7題

《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練習》

P11第12題

3

9.13

~9.16

《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四捨五入試商)》

P15第1題

《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試商練習》

P15第5題

《連除實際問題》

P16第13、14題

《連除實際問題練習》

P17第18、19題

4

9.19

~9.23

《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四舍調商)》

P20第3題

《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五入調商)》

P21第7題

《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調商練習1》

P21第10題

《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調商練習2》

P22第17題

5

9.25

~9.30

《商不變的規律》

國慶調休

《被除數和除數末尾都有0的除法》

P26第8題

《整理與練習(1)》

P27第3題

《整理與練習(2)》

P28第9、10題

《簡單的週期》

5、6

10.1

~10.7

國慶節放假

10.8

單元複習

7

10.10

~

10.14

《觀察物體(1)》

《觀察物體(2)》

《觀察物體(3)》

《觀察物體練習》

P38第12題

8

10.17

~

10.21

單元複習

《統計表和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數據的分段整理》

《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練習(1)》

9

10.24

~

10.28

《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練習(2)》

《平均數》

P51第1、2題

《平均數練習》

P53第8題

《運動與身體變化》

10

10.31

~

11.4

單元複習

機動

《解決問題的策略(1)》

P61第3題

《解決問題的策略(2)》

P61第4、5題

11

11.7

~

11.11

《解決問題的策略練習(1)》

P62第10、12題

《解決問題的策略練習(2)》

P63第16、17題

階段測試

《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12

11.14

~

11.18

《可能性練習》

單元複習

機動

《不含括號的三步計算式題》

P72第2題

13

11.21

~

11.25

《含有小括號的三步計算式題》

P72第6題

《三步計算式題練習》

P73第9題

《含有中括號的三步計算式題》

P75第4題

《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練習》

P76第7題

14

11.28

~12.2

單元複習

機動

《認識射線、直線和角》

P81第4題

《角的度量》

15

12.5

~

12.9

《角的度量練習》

《角的分類和畫角》

《角的分類和畫角練習》

P86第4題

《認識垂線》

P94第3題

16

12.12

~

12.16

《畫垂線》

《認識平行線》

《認識垂線和平行線練習》

《垂線與平行線整理與練習》

P96第3題

17

12.19

~

12.23

《怎樣滾得遠》

單元複習

機動

《整理與複習(1)》

P100第3題

18

12.26

~

12.30

《整理與複習(2)》

P101第6題

《整理與複習(3)》

P102第13題

《整理與複習(4)》

《整理與複習(5)》

P104第23、24題

19

1.3

~

1.6

模擬期末檢測

元旦放假

模擬期末檢測

20

1.9

~

1.12

期末檢測

寒假開始

關於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彙編 篇10

一、基本情況分析

本年級學生對藝術課興趣濃厚,並具有較好的繪畫基礎和對各種材料綜合運用能力,其中對繪畫材料的運用能力較強。大部分學生能較好地表現平面形象、立體造型,並能大膽地發揮想象,作品內容豐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較高的創新意識和較好的心理品質。但也有一部分學生空間感較弱,對一些廢舊材料的綜合運用能力較差,有待進一步地提高。

二、教材分析

全冊教材分析第七冊包括九個單元,緊密結合國小生的生活實際和興趣與需要。教材以人文主題為顯線,突出藝術學習的藝術價值;以學科知識技能為隱線,學段更注重感性的積累和體驗;採用點式的、跳躍的、隨機的、積累的方式,服從、滲透於人文主題;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注重藝術能力發展和審美情趣的培養過程。在課程設計中充分挖掘單元主題的人文精神內涵,從和國小生密切相關的生活中選擇人文主題,並注意單元主題的延伸與拓展。教材突出趣味性、遊戲性、注重過程與參與。

三、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性,重視適合國小生的心理和認識發展規律,激發少年兒童的活潑、朝氣和對藝術的嚮往與憧憬。不盲目將學科簡單的疊加,而是強調學科之間的連接與互滲。

四、具體措施

1.由偏重藝術知識技能的傳授轉向關注學生整體人格的發展,強調在有趣的藝術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鑑賞能力。由孤立的單科教學轉向藝術學科內部的融合以及藝術與其他學科的溝通,以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由單純的學校藝術教學轉向充分利用社會文化資源,延伸藝術課堂。

2.由以教師為主導的技能體系訓練和知識傳授轉向以學生為主,體驗性、探究性和反思性的理解和學習過程。突出趣味性、遊戲性、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參與。情感態度價值觀:體現人文精神,將課程的學習過程轉變成為學生人情感悟的基點,並在學習中得到昇華。

五、教學進度

(略)

關於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彙編 篇11

一、班級目標

1、加強班集體的建設與管理,通過培養班幹部,開展各種競賽活動,創建一個“團結向上,文明自主”的班集體。

2、《規範》教育堅持不懈,使學生知規範,守規範,做一個文明的“西小人”,爭當規範班。

3、積極開展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弘揚和培養民族情,從小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4、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其向積極向上,健康的方向發展,灌輸環保意識,增強法制觀念。

二、具體內容與措施。

1、愛國主義教育

①每週一的升旗儀式,要求做到校服統一,衣冠端正,肅立行禮,唱國歌時聲音響亮,聽國旗下的講話是要認真。

②每週三的寫字課開展學生講新聞活動,由宣傳委員做好登記,每次評出本週的“新星”,並授予“皇冠”鮮花與掌聲,期末評比“新聞大王”。

③充分利用“9.20”公民道德宣傳日,國慶節,建軍節等傳統節日,適時對學生進行靈活豐富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④重視開展主題隊會活動,做到每月一次較規範的主題隊會。

⑤配合少先隊工作,發動學生並積極參與到“愛國百分百尋寶大行動”中去,尋找為中國自豪的100個理由,尋找中華民族的100個聲音,尋找五星紅旗升起的100個時刻。

2、行為規範教育

①利用晨會課讀《規範》,牢記《規範》,並舉行《規範》知識競賽。

②將自己的日常行為與《規範》作比較,找出做的不夠的幾條,通過接對互相監督。

③行為規範量分表上牆,確定各項內容的具體負責人,做好扣分加分的具體工作,每月評比“規範之星”,期末評比“優秀規範生”。

④平時結合班中學生的日常行為規範開展經常性的評議,以表揚為主,鼓勵學生爭做規範生。

3、加強班集體的建設和管理。

①本班的班風是“團結向上,文明自主”。班級的口號是“團結一致,努力向上”。

②通過民主選舉產生下一輪的班幹部,並通過班幹部主題演講,明確各自的職責,在老師的引導下,在實踐中培養班幹部的組織,管理能力。

③抓好班幹部管理,每兩週召開班幹部會議,並做好班級會議記錄。

④班際競賽積極參與,認真訓練,使學生在活動中增強集體榮譽感,形成班級的凝聚力。

4、心理健康教育

在班級中設置“悄悄話”信箱,及時解決學生的憂慮,緊張,孤僻,壓抑等不良心理。

5、開張“雛鷹爭章”活動。

①根據本班實際。設立衞生章,問號章,新聞章。

②衞生章內容分個人衞生與課堂衞生,衞生值日三部,由衞生委員和值日組長共同負責評估,並做好扣分加分的工作,以周為單位,做的好的同學獎衞生章一枚

關於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彙編 篇12

1、要求學生能夠自己想出辦法來增進對研究對象的瞭解。

例如,對於空氣是否熱脹冷縮,要求學生想出一些觀察的方法。包括用什麼方法把空氣裝起來,怎樣才能不使空氣跑掉,怎樣才能看到空氣遇冷或遇熱後的體積變化。在探究活動中,要求國小生自己想出觀察的方法是需要一定條件的。他們要在積累和掌握了對這一事物的有關知識和一定的觀察經驗之後,才可能做到。由於學生在三年級已經學習了“空氣”單元,並已經掌握了觀察液體熱脹冷縮的方法,所以在這裏對學生提出這個要求是適時的。我們希望在其他活動中,也對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的自主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2、要求學生提高觀察的準確性和精確性。

三年級的觀察認識活動以定性為主,很少涉及物質的量。在本冊的活動設計中,不僅要求學生更為準確和細緻地觀察物體,而且在很多情況下,要求使用測量的方法,並選擇適當的詞彙、數據和圖表來描述物體和有關現象。例如,雲量和雨量、氣温、天氣、磁性的強弱、聲音的高低等。在溶解、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等活動中,也對學生的觀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要求學生不僅觀察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這也是本冊教材在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觀察和收集事實上只是探究活動的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對收集到的事實進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認識才是科學探究活動的全部。

關於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彙編 篇13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結合本校特點,充分體現學生興趣、體現學生特色、體現地方特色、體現生活特色,在活動中讓學生髮展個性、培養特長、快樂成長,特擬定本學期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初步具備了一定的綜合實踐能力,有一定的探究問題的方法,但在探究課題的成果總結,撰寫論文以及調查報告中還有所欠缺,小組間合作和小組成員之間的分工問題上還有待提高,因此本學年側重於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加強小組成員以及小組間合作,提高學生撰寫調查報告的能力,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

三、活動目的要求

1、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

2、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

3、培養學生的樂於合作的情感和善於合作的技能。

4、養成勞動觀念,形成一般勞動技能。

四、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知識目標:通過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親身體驗實踐,開闊視野,瞭解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社區服務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識。

3、能力目標:使學生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搜索,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踐實證的方法。

五、活動內容

1、保護藏羚羊7

2、廚房抹布不同消毒方式效果比較6

3、無煙花季更健康7

4、長大後我就成了你6

5、家鄉河流水質考察8

六、活動評價方面

1、注重過程性評價。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師生評價以過程評價為主,看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的深淺、經歷的狀態。因此,我們要認真搞好每次活動,不搞走過場,不做表面文章,以學生的真實體驗、具體收穫為目標,多角度,多層面的合理、客觀地評價學生。

2、注重多元化評價。教師對學生活動評價就注重多元化評價。採用教師點評、學生互評、班級互評、請家長評等多種方式進行。在評價的內容上,應分別從能力、知識、品德、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

3、積極開發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初步形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

4、注重與其它學科領域的合理整合,提高綜合實踐活動實效。

5、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綜合實踐活動,開發具有學校特色、本地資源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題內容,與教導處、德育處聯手,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

6、努力探索對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學生活動情況的評價機制,注重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性評價。

7、努力體現學生活動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學會發現,學會探究,形成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七、教學措施

引導學生在實踐學習中獲得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形成對自然、社會和自我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體驗並初步學會問題解決的科學方法,具有問題意識,發展良好的科學態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活動措施和注意事項

1、課題的選擇尊重學生的選擇,根據本地資源的特色,以戴河公園為主要活動基地,從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全盤考慮,要對提出的課題進行反覆的論證,在開展活動課之前,要儘可能地激發。

2、通過實踐活動,培養新生的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進行課題實驗和課題研究等。在廣泛的調查、採訪和實踐過程中不斷積累豐富的各種知識,撰寫實踐性的記錄和報告、論文、親手設計園林等。發展主動獲得知識和信息的能力,養成主動獲得信息的學習習慣和主動探究的態度,發展信息素養、探究能力和創造精神。

八、教學進度

第一週~第二週9、1—9、15認識生物入侵

第三週~第五週9、18—9、29熱水瓶的保温效果與盛水量的關係

第六週~第七週10、9~10、20家庭節水方案

第八週~第九周10、23—11、3國中生離父母有多遠

第十週~第十二週11、6—11、24考察小區公共設施情況

第十三週~第十四周11、27—12、8改進課桌椅

第十五週~第十六週12、11~12、22製作木板貼畫

關於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彙編 篇14

一、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原有學生有33人,學生基礎較好,思想品德較好,學習能力較強,學習習慣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學生學習不用心,懶惰,有不做作業壞習慣,所以在教學中要注重發揮本班的優勢,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引導學生自覺地有效地探索知識,尋求規律,不斷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智力。適當開展數學課外活動,以拓寬知識面,提高思維能力,不斷增強學生素質。

二、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在國小階段,本學期結束後,有關正整數的認識和計算的內容將全部教學完。本冊這些知識的學習,一方面使學生學會用較大的數進行表達和交流,掌握較大數範圍內的計算技能,進一步發展數感;另一方面通過十進制計數法的學習,對有關數概念的各方面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和融會貫通,為學生形成科學、合理的數學認知結構奠定基礎;併為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分數及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做好鋪墊。因此,這部分知識仍然是國小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兩個單元,這些都是本冊的重點教學內容。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直線、線段、射線、角、垂線、平行線、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學會一些簡單的作圖方法;同時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體會各種圖形的特徵及圖形之間的`關係,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複式條形統計圖。教材介紹了縱向和橫向兩種不同形式的複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會看懂這兩種統計圖並學習進行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統計的觀念。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乘法和除法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初步體會的運籌的數學思想方法,感受數學的魅力。同時讓學生學習應用優化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綜合應用數學的綜合應用──“1億有多大”和“你寄過賀卡嗎?”,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關於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彙編 篇15

一、學生情況分析

我校四年級共有2個班,學生是非常喜歡《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的,但由於家長對它不夠了解,所以重視不夠,這樣影響了一些家庭作業的完成,以及一些實踐活動的開展,對本課程的學習也會受到影響。教師力爭減少一些負影響,努力提高活動質量,提高課堂效率。

二、教材分析:

《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教材共三個單元:“生活中的消費”“生活中的習俗”“安全地生活”。

三、教學目標:

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消費》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養成熱愛勞動、勤儉節約的態度。

2、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團結協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觀念。

能力目標:

1、能與他人平等的交流與合作,學習民主地參與探究活動。

2、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務和現象,嘗試合作地、有創意的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3、養成蒐集、整理和運用社會信息的能力能夠運用簡單的學習工具探索和説明問題。

知識目標:

1、1、初步瞭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2、初步理解個體與羣體的互動關係。

3、瞭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規則。

4、初步懂得講文明、守法律對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第二單元《生活中的習俗》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熱愛生活,感受生活的快樂。

2、熱愛祖國,珍視祖國的文化傳統和節日習俗。

3、尊重不同國家和人民的文化差異,初步具有開放的國際意識。

能力目標:

1、能清楚的表達自己對節日及喜慶活動的感受和見解。

2、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務與現象。

3、培養學生蒐集、整理、分析和運用信息的能力。

知識目標:

1、知道我國的一些傳統節日,瞭解幾個主要傳統節日的習俗和來歷。

2、知道我們生活中的一些喜慶活動及民間風俗。

3、知道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

第三單元《安全地生活》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熱愛生命、熱愛生活。

2、養成自尊自主、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3、培養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4、初步形成法制觀念。

能力目標:

1、掌握基本的自護自救的本領。

2、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與他人平等的交流與合作,學習民主的參與集體生活。

3、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現象,有創意的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4、學習對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5、學會蒐集、整理、分析和運用社會信息,能夠運用簡單的學習工具探索和説明問題。

知識目標:

1、初步理解個體與羣體的互動關係。

2、初步懂得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3、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

四、教學措施及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改變陳舊的觀念,樹立新觀念

(1)轉變教材觀。教學是對教材的再創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根據新課程的教學要求,要運用好教材。要做到“刪減、替換、補充”。,教材是為學生提供的案例.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學主題。在教學過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題為基礎,引導學生去學習,去探究。

(2)轉變教學觀。新的課程改革,把關注人作為課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第一.要變“目中無人”為有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更新觀念,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要關注每一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的形成。第二,變“重結論輕過程”為重視學生學的過程。新課程強調過程,強調學生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教師的教學過程,要指導學生怎樣學,通過什麼方法學;不要把現成的結論強加給學生,要讓學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來看待世界,允許學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理念

(1)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

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的核心是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發展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體現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社會的能力,使學生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人。

(2)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

品德與社會課程教育意義在於對兒童生活的引導,用經過生活錘鍊的,有意義的教育內容教育兒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選取、引用的教育內容和形式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引導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

3、要追求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

兒童期是品德與社會發展的啟蒙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從兒童發展的現實和可能出發,要採用他們樂於和適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引導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為他們今後人格和諧發展與完善奠定基礎。

4、改革教學方式

教師要注意遵循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基本教學理念,採取以客觀社會為基礎與學生為主體的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廣泛採用活動型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自主活動中自我體驗感悟,探究發現訓練技能,養成習慣。

5、重視學生學業評價

品德與社會課評價目的是獲得反饋信息,幫助教師改進教學,促進兒童發展,保證課程目標的實現,而不是對學生品德與社會性發展水平做終結性的評定,更不是利用評價結果對兒童進行比較與分等。因此,要從每個學生原有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強調以鼓勵為主的發展性評價。

五、教學進度

時間課題

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消費

第1、2周第1課生活需要消費

第3、4周第2課不同的購物場所

第5、7周第3課做聰明的消費者

第二單元生活中的習俗

第8、9周第1課多彩的民族節日

第10、11周第2課家有喜事

第12、13周第3課異國習俗

第三單元安全地生活

第14、15周第1課交通安全每一天

第16、17周第2課從“119”談起

第18、19周第三課面對突發事件

關於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彙編 篇16

一、班級情況分析

我帶的班級是四年級,四年級一共有29位同學,其中男生有12人,女生有17人,其中成績優異以及中等偏上的有25人,後進生有4人。學生們從三年級下學期進入四年級上學期的新的學習階段,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在講授新的知識點的過程中,應當注重運用實際的事物,簡單直觀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加深理解能力。通過課堂課後的練習,指出學生的錯誤,引導他們完成正確的解答過程,尤其是對於後進生,要多加以鼓勵,幫助他們提升成績。

二、教材簡析

蘇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材安排了九個單元的內容:《升和毫升》、《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觀察物體》、《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一)》、《解決問題的策略》、《可能性》、《整數四則混合運算》、《垂線與平行線》、《整理與複習》。一個探索規律《簡單的週期》。兩個實踐活動:《運動與身體變化》和《怎樣滾得遠》。

(一)教材編排內容

本冊教材的教學內容分為“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和“綜合與實踐”四個部分。

1.“數與代數”領域:一共安排了3個單元,包括《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整數四則混合運算》《解決問題的策略》。另外還有一個探索規律《簡單的週期》。

(1)《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本單元在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基礎上,重點教學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筆算。從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到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其間有相當大的跨越。為了便於學生掌握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筆算,教材穿插安排了相應的口算、估算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

(2)《整數四則混合運算》:三年級教科書裏已經初步教學了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以及兩步計算的混合運算式題。在此基礎上,本單元繼續教學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算式裏一般都有三個運算符號。要形成“算式裏有乘、除法和加、減法,應該先算乘、除法”的認識;還要了解中括號,以及“先算小括號裏面的運算,後算中括號裏面的運算”的順序。結合四則混合運算的教學,還編排許多需要兩、三步計算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驗運算順序,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解決問題的策略》:本單元主要教學兩個策略:一是整理數學信息的策略,二是解決問題的主要步驟。整理數學信息的策略,在能夠尋找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的基礎上,通過有條理地摘錄數學信息,找到數量之間的聯繫,形成解題思路,解答常見的三步計算問題,以及歸一、歸總問題等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利用已知數量或所求數量進行推理的能力,不僅使解題思路的展開更加穩定,而且使“從條件向問題”與“從問題向條件”的推理有機融合,分析數量關係的過程更加靈活、更加流暢。解決問題的主要步驟是一種比較穩定、比較基本的策略,包括理解問題、設計並實施解決方案、檢驗結果、反思經驗與體會等步驟,對人們解決問題有很大的影響。每一個步驟都有相關的、具體的技巧與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學生已經解答過許許多多實際問題,積累了一些解決問題的經驗,讓他們理解並掌握解決問題的主要步驟十分重要,能夠避免解題思考與活動發生混亂。

(4)《簡單的週期》:本次探索規律,把貼近學生的生活和認知水平的簡單週期現象作為研究對象,着重觀察若干個物體有規律的排列,發現並描述排列規律,還要根據週期規律對後續排列作出判斷。這些內容與任務,能激發探索規律的熱情,提高發現規律的能力,培養遵循和利用規律的態度。教材按“初步觀察週期排列現象——深入研究週期規律——根據週期規律作出簡單判斷——回顧探索規律過程”的線索編寫。

2.“圖形與幾何”領域:一共安排了3個單元,包括《升和毫升》《觀察物體》《垂線與平行線》。

(1)《升和毫升》:本單元教材在教學體積之前先教學升和毫升,是因為這兩個計量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極為廣泛,幾乎隨時隨地都可能接觸到。儘量早一些教學升和毫升,既方便學生生活,又為以後教學體積積累感性認識。由於升和毫升在體積之前教學,因此採取直觀認識、直觀感受為主的教學方法。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初步瞭解容量的含義以及計量單位,感受1升和1毫升的實際意義,會進行升和毫升的簡單換算。感受1升和1毫升的實際意義,形成有關1升和1毫升的表象是教學重點。

(2)《觀察物體》:本單元教學觀察物體,既要利用已有的相關經驗,更要教會學生“數學地”看物體,包括通常在哪裏看、怎樣規範地看、看到的形狀如何表達。

(3)《垂線與平行線》:“垂直”或“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特殊位置關係,是認識常見平面圖形不可缺少的基礎知識。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建立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高的概念,都離不開垂直和平行的知識。從這一點來説,本單元是直觀認識幾何形體向形成線、角、形、體等幾何概念的重要轉折點。

3.“統計與概率”領域:安排了2個單元,包括《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一)》和《可能性》。

(1)《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一)》:經過第一學段的教學,學生已經能夠在小組內、班級內、學校內進行簡單的調查,收集信息並整理數據;能夠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數據信息,並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初步利用獲得的數據開展分析、判斷活動。本單元繼續教學統計,主要內容有: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分段整理數據;平均數及其應用。

(2)《可能性》:數學課程標準把《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安排在第二學段教學,提出了兩點內容和要求:(1)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實例感受簡單的隨機現象;能列出簡單的隨機現象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2)通過試驗、遊戲等活動,感受隨機現象結果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能對一些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並能進行交流。根據課程標準的這些內容要求,本單元第一次教學“可能性”,編排兩道例題。

4.“綜合與實踐”領域:一共安排了兩個實踐活動:《運動與身體變化》和《怎樣滾得遠》。

(1)《運動與身體變化》:這是一次任務十分明確的實踐活動,着重研究體育運動對脈搏跳動的影響,圍繞這個問題,設計活動方案、開展實驗活動,根據事實得出結論。這是一次利用統計知識和方法來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需要收集和整理數據、分析和利用數據,通過數據來説明問題的結果,給出確定的回答。這是一次必須小組合作進行的實踐活動,要在組內各同學身上採集數據,要相互配合儘量獲得準確的數據,才能得到客觀的、可靠的結論。教材設計的“提出問題”“實驗討論”“引申反思”三個欄目,是開展這次實踐活動的基本線索,各個欄目都有很具體的安排。

(2)《怎樣滾得遠》:這是一次操作型的活動,通過實驗,探索“怎樣滾得遠”的問題。教材設計了三個欄目,組織學生有興趣地開展實驗活動,指導他們測量和計算,利用獲得的數據分析“怎樣滾得遠”的問題。

(二)教材編排特點

1.優化教學內容的結構體系。一方面,在數學學習的不同階段,引導學生適時對所學知識和方法進行回顧與整理。教材四年級上冊起,改變了第一學段以課時為主線的“例題、‘想想做做’、練習、複習”的編排體例,採用以教學內容結構為主線的“例題、試一試、練一練、練習、整理與練習、整理與複習”的編排體例,以凸顯教學內容的完整性,強調回顧與整理、評價與反思等環節在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從教學的實際需要出發,把內容高度相關的教學內容儘可能地安排在一個單元教學,以清晰展現數學知識的發生和發展線索,突出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更利於學生自主構建脈絡清晰、結構完整的知識系統。

2.精心選擇學習素材。一方面,教科書注意從學生所能感受的社會生活中尋找他們感興趣的、富含教學內容的、具有多方面教育功能的教材,引導他們在熟悉的、感興趣的情境中,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探索和掌握數學知識。另一方面,教科書注意從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等媒體中選擇合適的素材。教科書還鼓勵學生利用各種媒體查閲資料、收集數據,並在這一過程中,加深對數學知識和方法的理解,體驗信息來源的多樣性,拓展知識視野,激發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3.合理設計活動線索。本冊教科書針對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和關鍵,精心設計並清晰呈現了學生探索和學習數學知識的活動線索,力求為老師組織教學活動提供實實在在的啟示。例如,在“商不變規律”的教學內容中,呈現了“提出猜想→舉例驗證→歸納結論→完善結論”的活動線索,以利於教師有效組織學生的數學探索活動,使學生在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積累探索規律的經驗,並逐步獲得從數學的角度觀察生活現象的敏鋭眼光。

4.努力改善學習方式。教科書注意設計內容豐富、形式式樣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具體的活動中,獲得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以改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

5.適時組織評價反思。教科書十分注意結合具體內容的教學,引導學生經歷評價與反思過程,並在這一過程中不斷積累反思自己學習過程、評價自己學習表現的經驗,增強反思、質疑、評價的意識和能力。

三、教學目標

通過本冊內容的教學,要使學生達到以下要求:

(一)知識技能

1.能計算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除法;認識中括號,能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經歷探索並發現簡單數學規律的過程,感受發現數學規律的一般過程與方法。

2.通過實例瞭解容量的含義,初步感受1升、1毫升的實際意義;結合實例瞭解線段、射線和直線,體會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知道兩點間的距離;知道平角和周角,瞭解周角、平角、鈍角、鋭角、直角之間的大小關係;結合生活情境瞭解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平行線和相交(包括垂直)關係;能辨認從不同方向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圖。

3.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能選擇適當的方式(如調查、試驗、測量)收集數據;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能用條形統計圖直觀而有效地表示數據,體會平均數的作用,能計算平均數,能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其實際意義;能解釋統計結果,根據結果作出判斷。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實例感受簡單的隨機現象,能列舉出簡單隨機現象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通過試驗遊戲等活動,感受隨機現象某一結果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二)數學思考

1.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量關係,探索計算方法,運算順序的活動過程,發展數感和初步的符號意識,提高運算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認識射線和直線,認識鋭角、直角和鈍角、平角和周角,研究他們的大小關係,體會直線間的位置關係,認識升和毫升,進行幾何體與平面視圖間的相互轉換等學習活動中,發展初步的形象思維能力,空間觀念和幾何直觀。

3.在簡單的數據整理、認識平均數和體驗可能性大小的活動中,增強數據意識、隨機意識,發展初步的數據分析觀念。

4.在建立數學概念、獲得數學結論、探索和發現數學規律的過程中,充分開展觀察、實驗、歸納、類比和猜想等數學活動,能有條理地思考,比較清晰地闡述自己的想法,發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

(三)問題解決

1.能主動從現實的情境中發現並提出與數學有關的問題,並能運用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這些問題。

2.經歷運用所學的運算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用列表、畫圖等方法整理條件和問題的策略,體會從條件和問題出發分析數量關係的策略,瞭解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能按步驟進行解題,並逐步養成自覺檢驗和反思的習慣。

3.能應用線段、射線、直線、角、垂線和平行線等知識解釋一些生活現象;能應用兩點間的距離、點到直線的距離等知識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4.能應用平均數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並對一些生活現象作出合理的解釋,對統計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和比較。

5.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設計簡單的調查方案,並在對統計結果分析中發現一些簡單的規律,增強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知道可以從報刊雜誌、廣播電視等媒體獲得有用的數據信息,能讀懂有關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瞭解數據所藴含的信息,並與他人交流自己的理解與判斷。

7.能主動與同學開展合作學習活動,初步具有積極與同學交流解決問題過程和結果的能力,增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四)情感態度

1.在現實情境中理解數學內容並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能對周圍環境中與數學有關的事物和現象產生好奇心。

2.在學習過程中初步具有質疑問難的意識,逐步形成積極參與對數學問題談論,以及發現錯誤及時改正的態度,逐步學會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

3.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主動探索並獲得數學知識,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

4.通過“你知道嗎”欄目或其他渠道,瞭解更過的與數學有關的常識性知識,以及一些數學史常識,拓展知識視野,受到數學文化的薰陶,感受數學對社會文明發展的促進作用,初步體會數學是人類文化和人類文明的一部分,進一步產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四、教學建議

(一)本冊教材的教學建議

1.認真鑽研教材,合理把握教學所要達到的“度”。

本冊教科書是依據數學課程標準中第二學段的課程內容和具體目標,在統籌規劃第二學段教科書的基礎上確定的,選擇教學內容時,充分考慮了國小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力求面向全體學生,兼顧不同學生學習的需要。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以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經驗為基礎,重視啟發式教學和因材施教,引導學生獨立思索、主動探索、合作交流。

2.注意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繫、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

國小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積極性,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他們對學習素材的感受與興趣。現實的、有意義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容易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另一方面,數學本身來源於生活,現實生活裏充滿數學,因此,我們教學時應當努力創設現實的,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夠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情境,選擇具有一定數學價值的,學生身邊的,生動有趣的,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事物作為學習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調動他們學習相應內容的策略與機智。同時教學中注意改變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3.關注教學細節,促進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發展。

數學教學其實是由許多教學環節組成的。而每個教學環節又是由一些教學細節組成的,更多的時候,細節決定成敗。看似微小的細節,在促進學生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發展中或許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只有關注細節、捕捉細節,才能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4.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鼓勵學生算法多樣化。

數感主要是指關於數與數量、數量關係、運算結果估計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數感有助於學生理解現實生活中數的意義,理解或表述具體情境中的數量關係。因此,數感是一個人數學素養高低的標誌之一。正因為如此,發展學生的數感,也就成為數學課程的目標之一。教材在這方面作了許多安排,以加強對學生數感的培養。在教學時我們要讓學生面對具體數學問題,主動探索和交流,引導學生選擇和確定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在數的運算教學時,要重視培養學生估算意識和能力,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估算,從而使學生數感得到發展。在學習除數是整十數商是兩位數的除法筆算時,讓學生先估計商的大致範圍,為探索筆算方法、確認每次商的位置提供思考方向和依據;在學習用“四捨五入”的方法試商時,讓學生估計商是幾位數,進一步理解、掌握筆算方法;在學習調商時,讓學生估計商的最高位可能是幾,熟悉試商方法。這樣就使口算、筆算和估算相互支持,不僅有利於學生逐步形成必要的計算技能,而且有利於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

5.注意不同學科知識的融合,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

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通過“你知道嗎”欄目提供了多篇閲讀材料,讓學生接觸數學發展與人類文化進步聯繫的一些簡單知識,體會數學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的作用及價值。 “你知道嗎”欄目還向學生介紹自然界的數學現象及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並注意讓學生接觸一些數學內容的背景材料。如教材88頁介紹了丹頂鶴結隊飛行這一自然現象,排成的“人”字形一般保持110°左右。這些內容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繫,沒有牽強附會的感覺,使之成為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內容的呈現形式生動活潑,圖文並茂,能吸引學生產生閲讀的興趣;這些內容也給學生留有查閲資料的餘地,能啟發學生利用各種書刊、媒體自己去獲取知識。

(二)本冊教材的教學注意點

1.《升和毫升》:設計豐富而有效的活動,幫助學生建立升和毫升的容量觀念。安排“動手做”的活動,讓學生在製作量器的過程中加深對1升的認識。

2.《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精心設計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基本線索,經歷探索算法、分析數量關係的過程,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結合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教學安排連除實際問題,教給學生一些具體的學習方法。

3.《觀察物體》:以“擺→看→畫→想”為基本線索,組織學生有序開展由長方體和正方體→組合體的觀察物體活動,加強直觀思考和想象,促進空間觀念的形成和發展,要做好教具和學具準備,要教給學生觀察物體的方法,學會確定觀察位置與視圖之間的對應關係,要鼓勵學生通過想象和簡單推理解決問題。

4.《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一)》:要注意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有趣的、能體現數據隨機性的素材,作為學生開展統計活動的內容,要通過創設具體的問題情境,誘發學生運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需求,並根據要解決的問題確定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要精心設計學生活動的組織形式,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要注意引導學生經歷簡單的數據分析過程,學會一些簡單的分析和比較數據的方法,既要教給學生一些分析數據的方法,又要強調讓學生自主發現數據所藴涵的信息。

5.《解決問題的策略》:要引導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並由此總結出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要引導學生主動產生整理條件和問題的心理需求,體驗列表整理條件與問題的學習價值,要嘗試改變問題的呈現方式,經歷把現實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過程,要引導學生經歷分析數量關係的過程,體會從條件和問題出發分析數量關係的策略,要注意培養學生自覺檢驗的良好習慣,要培養學生經歷綜合運用已有策略分析數量關係的過程,形成策略意識。

6.《可能性》:要準備好必要的教具和學具,材料的選擇必須符合隨機試驗的要求,要注意設計不同類型的活動,引導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體會隨機現象的特點,初步學會判斷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方法,要設計有趣的遊戲,讓學生體驗簡單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要精心組織好學生的摸球、摸牌、拋正方體等活動,以提高活動的實效性,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可能性大小與試驗結果之間的一致性,以增強學生的隨機意識。

7.《整數四則混合運算》:要注意適當前置了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教學內容,要注意強調運算順序的規定性,以凸顯數學知識的本質。

8.《垂線與平行線》:要注意把角、垂線、平行線等教學內容合併在一個單元教學,以直角為認知起點,引導學生在運動變化中掌握角的分類方法,改變垂線與平行線呈現順序(相交→平行→垂直,相交→垂直→平行),在認識點到直線距離的基礎上探索畫垂線的方法,適當降低畫平行線的要求。

五、教學進度

本冊教材共安排52課時的教學內容,另外有全冊內容的整理與複習5課時、期末綜合複習3課時。全學期大約有10﹪的教學時間留作機動,建議機動時間教師靈活地、創造性地安排教學。建議本學期安排課堂作業本作業可達36次及以上,以保證學生課堂作業本書寫的時間和訓練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xue/8gwjr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