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學工作計劃 >

高三歷史課程教學工作計劃

高三歷史課程教學工作計劃

高三歷史教學要使學生在歷史知識、學科能力和思想品德、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全面培養和發展,為高等院校輸送有學習潛能和發展前途的合格高中畢業生。下面是本站小編帶來關於高三歷史課程教學工作計劃的內容,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穫!

高三歷史課程教學工作計劃
高三歷史課程教學工作計劃(一)

一、關於大學聯考複習的整體構想

本屆高三歷史班共有學生76人,其中應屆學生70人,復讀生6人,應屆學生中有藝術類學生15人,班級的人數和藝術生的人數超乎正常,教學和管理難度很大。復讀生中只有2人是歷史類的復讀生,另4人由物理科轉為歷史科。就大學聯考成績看,600分以上者2人,600分以下者4人,最低分為501分,整體勢力較差。

本屆專業班人數多,底子差,落後面較大,學生的日常管理和大學聯考指標的完成都有相當難度。針對以上情況,20xx屆教學工作的主體構想是認真領會和貫徹執行學校和級組關於20xx屆大學聯考的目標和任務,針對學生的基本情況和大學聯考變化的新特點,認真 研究教學和備考工作,力爭在大學聯考中有新的突破。

二、高三歷史教學工作的主要設想

1、認真領會《考試説明》精神實質,明確考試內容和能力要求。

20xx年大學聯考歷史《考試説明》着重強調考查學生對各學科知識整體把握,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突出學科知識結構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內容;強調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強調學以致用,理論聯繫實際;突出對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考查,倡導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為此,我對本屆高三歷史專業班的教學工作做如下設計和構想:

從考試目標與要求來看,歷史學科考試內容在保持前兩年基本穩定的前提下有一些新變化,其明顯的變化可以用“增、減、挪”三個字概括。

“增”是指中國史增加了東漢豪強地主、唐朝的安史之亂、藩鎮割據、第二次鴉片戰爭、早期的民族資產階段和無產階級、北洋軍閥政權的建立、帝國主義侵略和加劇、軍閥割據局面的形成、護法運動、近代前期的思想、科技和教育、近代前期的文學、藝術和史學、毛澤東《論持久戰》的發表、日本帝國主義在淪陷區的殖民統治。世界史增加了意大利統一、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鬥爭、三國軸心的形成等。

“減”是指新刪掉了幾次農民起義運動、商文化的世界地位、江南經濟的發展、西歐國家殖民的擴張、亞洲國家的民族獨立運動、亞洲經濟的發展等。

“挪”是指原有教材某些內容調整了順序,給人更強烈的印象。例如,《考試説明》中世界近代現代史部分以生產力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為主線編排,即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起、資本主義手工工場時期的世界、進入工業資本主義時期的世界、壟斷資本主義形成時期的世界。美國的霸權政策調整後的順序為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劃、德國的分裂和北約組織的形成、美國在亞洲進行的局部戰爭。

2、探索建立知識整體結構的最佳方法,尋找知識考查的切入點。

大學聯考歷史強調對基礎知識的牢固掌握和靈活應用,因此在高三歷史複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自覺尋找適合自己實際情況的最佳複習方法,牢固掌握和靈活應用學科知識並進行學科知識的聯想、拓展和遷移能力的自我訓練。由於各學科特點不同,複習方法側重點也不同。歷史學科側重歸納、比較和概括歷史知識,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歷史現象和歷史事物,揭示其本質,闡述歷史發展的規律,以史鑑今,注意史論結合。可將現行教材和新教材公共交點的最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內容,運用圖導法建立知識整體結構。採用相關知識統整表、知識結構圖解、知識結構螺旋形等方法將知識重組、整合,構成一個有機整體,以期在知識的交融、各種思想方法相互碰撞的過程中,產生更為深刻的思想內涵。

3、加強對專業的點撥和訓練,培養和提高學科思維能力。

訓練是對基礎知識的拓寬和延伸,也是對學習質量的檢測,更是調控學習過程的手段。教師要多進行學習方法和答題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在讀書和思考中聯繫實際,提出並解決問題。我想師生首先要重視對《考試説明》上所提供的題例和樣卷、重視近兩年大學聯考文綜試題的研究,從中體會大學聯考“怎麼考”(出題思路),從其參考答案中體會“怎麼答”(解題思路、答案組織、文字表述等)。研究大學聯考試題(典型的、適量的)是探索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題能力的重要途徑。其次,選用綜合性的練習題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對題目中各種信息(文字、圖片、表格、地圖等)的判讀和分析,訓練學生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以提取有效信息,有針對性的解題。第三,我們要求學生課外選取材料編制一些試題,並寫出命題角度,考查的知識和能力範圍,答題的切入點和思路並擬定答案要點。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試題思路的把握,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第四,注重培養學生的審題、解題、答題思路和方法。在審題過程中,指導學生要審題型和要求、審關鍵詞、審時空範圍,然後確定解題思路和答題方法,組織答案時還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規範表達。要用規範的歷史語言回答問題,培養運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堅持史論結合。第五,在試卷分析時要結合教材抓住主幹歷史知識,理清線索,對基礎知識進行重組,理清因果關係和背景及意義,提升理性認識,構建較完整的歷史知識網絡。因此,試題分析時不僅要知其然(即答案的正確與否)、知其所以然(即該答案正確的原因是什麼),還要知其所以不然(該題之所以錯的原因),最後還要把每個選項對應到教材中相應的歷史階段,在分析理解的基礎上根據選項內容重新組題,以達到做一道選擇題要得到多道題所能反映出來的信息量。第六,在複習中教師應積極創設出一些新情境的好題讓學生在全新視角中觀察歷史問題,以活化學生的歷史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本學期教學的基本任務

1、綜合科完成中國歷史上下冊的教學,並適當進行相應的單元知識串講。

2、專業班的歷史教學本學期完成中國古代史的新課教學和中國近現代史上下冊的第一輪複習,其中下冊因時間關係不能完成的部分在下學期開學後一個月之內完成。

3、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閲讀理解能力、辯證思維能力以及對歷史事物認知和分析評判的能力,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4、專業班全面強化基礎,狠抓落實,同時全面加強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大學聯考的針對性訓練。

5、抓好專業班的培優工作,確定典型,重點突破和提高。

四、主要措施和方法

1、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時間,發揮課堂教學效果。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採取啟發式教學方法,引導和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果。

2、適當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課堂練習、課外作業以及質量跟蹤檢測,及時批閲和評講,做好教學的反饋工作。

3、很抓學生個案,特別注意加強對尖子生的輔導和後進生的提高。

五、輔優補差

1、 學生來源:優生:各班歷史科成績前10名;

後進生:每班後5名,總人數約60人左右,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確定名單

2、 輔導教師:優生輔導:蔣長征

後進生輔導:孫敏

3、時間安排:下班輔導時間和週六下午,其中專業班優生輔導時間由級組統一安排。

4、主要方式:集中輔導和個別輔導相結合,分班跟蹤質量檢測,定期反饋學習情況,及時整改。

六、集體備課時間:

每週二上午或晚上

七、檢測安排:

綜合科:每週六下午兩節3:00—5:00

專業班:週二下午或週五上午的歷史連排時間

高三歷史課程教學工作計劃(二)

一、學生總體情況

所任教的高三(3)班是我校文科藝術班,其具體情況相當複雜。全班52人,都是美術藝術生。美術藝術生本學期開學初的一個月是白天正常上文化課,晚自習去畫室畫畫,而這段時間的重點是對付浙江省的大學聯考三項考試。進入10份高三(3)班就要進行美術強化訓練,直至12月20日浙江省美術聯考結束。而其中有10來個學生在9月16日的三項考試結束後就直接到杭州的美術輔導班學習。正因為學生成分的多樣和複雜,所以如何進行因材施教就顯得特別重要。

由於學校今年設立文科重點班,所以高三(3)班作為文科本科普通班而言,大部分學生歷史基礎知識不紮實,對歷史的學習方法還不能比較好地掌握,非選擇題答題不規範,理解運用能力較差。在對學生全面強化督促的同時,如何抓好基礎,強化針對性,有的放矢,提高講與練的方法及效益,成為專題與整體複習中的一大挑戰。

二、教學任務

一輪複習側重點在於理解歷史概念,掌握基礎知識。高中歷史新課程學習中的知識內容主要由具體的歷史史實和抽象的歷史認識兩部分構成,它包括三方面的主要內容:

第一,具體的歷史史實。具體、真實的歷史史實是構成歷史的基本材料,它是由一定的人在特定的時間、空間進行的具體活動組成的,因此,這類知識中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就構成了具體歷史史實的基本元素,如《權利法案》、孫中山、《臨時約法》、君主立憲制、《相對論》等,掌握這些基本元素,是歷史學習過程中要完成的基本任務。

第二,基本的歷史概念。歷史概念是通過抽象的概括而形成的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等的本質屬性的反映。它是歷史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 歷史概念形成的一般過程是通過歷史現象,分析其各種本質特徵,把握其整體和內在的聯繫。理解歷史概念:①必須清楚其含義,並要把握它的外延,包括歷史概念形成的背景或原因、發展和演變過程及影響。②對歷史概念的理解不能孤立地進行,要同歷史事實、歷史特徵、歷史過程、歷史結論結合起來,明確其因與果、現象與本質等的聯繫。如認識近代英國的政治結構就可以通過轉移概念形成近代美國、近代法國、近代日本、近代德國和近代俄國等不同類型的政治結構,進而形成代議制的完整概念。

第三,基本的歷史線索和規律。它是歷史發展過程中歷史現象內部本質性聯繫的反映,它包含歷史事件的因果關係、歷史發展階段的內在聯繫,以及對人類社會發展趨勢的預測。歷史線索和規律是運用分析、綜合、比較、歸納等思維形式,通過對歷史史實和歷史概念的判斷、推理而形成的一種認識上的昇華,如“人類社會是一個不斷進步與發展的歷史過程”、“人民羣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民主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等。掌握歷史規律一般有兩種途徑。第一種是歸納法,即先了解若干史實或例子,然後運用歸納的認識方法,從具體的史實或例子中提煉,概括出某種歷史規律。例如通過對俄國農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的分析比較,可以得出“在一定歷史條件和國情下,改革也是社會變革的重要途徑”的規律。第二種是演繹法,即先了解某種規律的內涵,然後通過史實或例子對其進行論證或説明,從而使學習者認同或證明某種歷史規律的存在。但在運用演繹法進行規律的學習時,要特別注意歷史規律表述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總之,基礎知識既包括具體史實,也包括規律性的認識,歷史線索和階段特徵也屬於這一範疇。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要貫徹“全、準、新、細”的原則。“全”即複習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試大綱的任何知識點,在此基礎上才可以強化重點;“準”即對知識的識記、理解、闡釋要準確;“深”即對歷史現象、內在聯繫和規律的理解認識要深刻;“新”即對歷史知識要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來認識和鞏固;“細”即注重細節,近幾年文科綜合試題啟發我們必須抓好細節,很多問題並不難,但考察很細緻,於細微處方顯精神,細節決定成敗。

高三歷史課程教學工作計劃(三)

一、教學目標

以新的學科課程標準為依據,求真務實,探究適合我校學生的教法與學法,落實好新課程的理念,突破以基礎夯實與能力培養為核心目標,爭取在20xx年大學聯考中取得好的成績。

二、指導思想

運用“三史觀”(文明史觀、全球史觀、現代化史觀),依據“三綱”(課程標準、考試説明和教學要求),準確把握“三情”(教情、學情、考情),着眼“三立足”(立足基礎,提升能力;立足教材,活用知識;立足概念,突出主幹),在繼承中探索,在改革中創新,結合我校學生實際,制定有效的第一輪複習計劃策略,增強歷史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應試技巧的能力,努力提高高三複習質量,以備戰大學聯考。

三、 教學重點

基礎知識既包括具體史實,也包括規律性的認識,歷史線索和階段特徵也屬於這一範疇。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要貫徹“全、準、新、細”的原則。“全”即講解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試大綱的任何知識點,在此基礎上才可以強化重點;“準”即對知識的識記、理解、闡釋要準確;“深”即對歷史現象、內在聯繫和規律的理解認識要深刻;“新”即對歷史知識要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來認識和鞏固;“細”即注重細節,近幾年文科綜合試題啟發我們必須抓好細節,很多問題並不難,但考察很細緻,於細微處方顯精神,細節決定成敗。

四、目標要求

1、以教材和複習用書為依託,以新大學聯考試題為參照,充分研讀“三綱”,建立全面、紮實的基礎知識和構建科學、系統的知識結構,從整體上使學生掌握理解基本的歷史概念、歷史現象、歷史事件、歷史發展脈絡。

2、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從“三維”出發,夯實基礎,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歸納、概括、綜合、遷移應用等基本的學科思維能力,提高掌握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

3、以史學新範式為複習理念,解讀歷史。大學聯考命題越來越重視史學新範式,尤其“三史觀”的思想應用得較多。把握“三史觀”,既是新課程課堂教學複習的前提,也是備考新大學聯考的基礎。故在平時的複習中,儘量運用不同的史觀進行教學,從多角度多方位分析問題,使歷史變得豐富豐滿,從而提高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

五、方法措施

1、增強複習計劃性

統籌考慮和制定高三三輪的複習計劃,內容包括進度、總目標、階段目標、時間安排、內容設置、具體措施、教學評價等,三輪複習分別為第一輪專題複習、第二輪通史複習、第三輪時政史學方法複習。

2、處理和優化教材內容,適度聯繫通史

(1)讀目錄、章節標題、子目標題:

①概括歷史發展特徵;如必修一專題五“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的目錄是:新中國初期的外交、外交關係的突破、新時期的外交政策與成就,從中可知建國以來我國的外交歷程。

②探究子目、章節、專題之間的聯繫,挖掘隱性知識,構建階段知識體系。如必修一專題三“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第二課“辛亥革命”的子目是:武昌起義、中華民國的建立、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其內容概述了章節標題“辛亥革命”的背景、經過、影響,反映了這一歷史事件的發展情況。

(2)讀導語:瞭解本專題歷史發展的線索。

(3)解讀學習建議、課前提示:概況學習的重點,幫助學法指導,發掘隱性知識,拓展專題視野。

(4)讀正文:

①抓程度詞,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過程:開始、加深、大大加深、完全淪為,從宏觀上理解知識;

②抓重點詞,如標誌、奠定、開端、轉折、先聲(序幕)等,強化記憶知識;

③抓結論句,進行史實分析,提高史論結合能力,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④抓知識要點,歸納總結,取其精華,將教材知識內化成自己的知識。

(5)讀地圖、圖片、資料卡片、小字、註釋:補充豐富歷史知識,拓寬知識面,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信息,理解教材內涵。

(6)解讀專題小結、問題研討:重温具體知識點,重新構建專題知識體系和階段特徵。

(7)專題複習時,可適度從階段特徵、歷史發展線索、小專題通史等多渠道聯繫知識考點,幫助學生初步形成通史知識的整體框架。

3、整合各種課程資源,挖掘學習內容

(1)依據“三綱”,掌握好人民版教材主幹知識的基礎上,重視其它版本特別是嶽麓版的求同去異工作,剔除遠離課標的內容和知識點,準確抓住它們的交叉點。

(2)注意用文明史範式、現代化範式、全球史範式、社會生活史範式等新的史學範式整合教材及其相關的各種課程資源。

(3)大學聯考試題都會涉及本省有關的區域歷史,應該適當關注河南地方史以及與河南有關的區域史內容。

4、加強集體備課,提高備考效益

(1)加強集體備課的組織管理。集體備課要定時間、定地點、定中心發言人、定主題,集思廣益,資源共享。備課組必須認真研讀“三綱”,精心研究大學聯考和大學聯考試題,複習才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2)逐步轉化備課方式。集體備課要實現由備教案向備學案的過渡,由備教學內容、備知識梳理向備教學實施的過渡。

(3)潛心研究備課內容。備課要認真關注“三情”、“三態”知識(原生態知識、衍生態知識、動態知識)、“三生”(尖子生、邊緣生、學困生)等問題。

5、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手段,保證課堂教學的複習有效性

(1)着眼“三立足”。在理清歷史事件的發展過程、掌握具體知識點時,應重點分析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總結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徵和規律,提高歷史分析思維和辯證思維能力;還應善於捕捉歷史與現實的鏈接點,強化歷史與現實聯繫的觀念,提高學以致用意識和現代公民意識。

(2)着眼綜合能力的培養。運用“三史觀”教學,注意學科內知識(專題、通史)的穿插聯繫綜合,擴展學生的知識寬度;新大學聯考選擇題都會涉及文史、政史、史地的題目,應貫穿學科之間知識(語文、政治、地理)的綜合應用,擴展學生的知識廣度。

(3)着眼思維能力的訓練。課堂教學設計的問題要有梯度,有層次,運用基本的史學理論引導學生解析問題要有條有理,有史有論,不斷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和思維技巧,養成史實、史論、史法三位一體的思維習慣。

6、加強學法指導,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1)指導歷史知識的消化。對歷史知識的記憶理解,要找出規律特點;課堂要適宜提出問題,要使學生做好筆記,會用筆記;課後及時複習鞏固所學知識。

(2)指導審題能力的培養。選擇題要審清主題、題乾和選項;非選擇題要審清限制語、求答項和相關背景材料。

(3)指導訓練過程中書寫的規範化。答題做到要點化、段落化、序號化、層次化以及語言的術語化等,思路清晰,邏輯嚴密,保證不因規範化問題而失分。

7、重視訓練與講練評結合,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1)精心選題。選題的基本依據是“三綱”、“三情”、“三立足”;選題應以“三新”(新材料、新情景、新視角)題型為主;選題類型多樣化。

(2)精心批改。每一次訓練應做到逢練必改,逢改必批,適當指出學生易錯易混的題目。

(3)精心講評。講評課的一般模式為“矯正反思——精評新練——自我完善(查缺補漏)——典題記錄”。教師要高度重視講評課,既要講知識,又要點方法,問題可以分門別類的講,也可以就題論題或借題發揮,達到一題多練的效果。

8、關注“三生”(尖子生、邊緣生、學困生),共同進步

(1)及時幫扶輔導,提優補差。

(2)做好跟蹤記錄,對每一階段暴露出的問題分析解決。

(3)加強人文關懷,心靈溝通。

六、教學思路

1、時間安排: 20XX年暑期—20XX年1月底

2、教學思路:夯實基礎知識,理清基本線索,培養基本技能。

3、主要任務:以教材為主,進行單元內小專題複習,夯實基礎,使知識系統化,結構化,並在此基礎上向深、廣度擴展,結合現實,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要搞好單元過關,精選習題,精講精練,及時講評,並且每節課力爭留出時間讓學生記憶一些重點知識,做到當堂知識當堂鞏固。

4、授課過程:以課時為主要學習方式,單元內小專題式進行,一個單元結束後要進行單元總結與測試,每個模塊結束後要進行模塊過關測試。

採用讀、講(聽)、練、評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讀書:利用正課時間,明確目的和要求,按照學案,由學生帶着問題有針對性和計劃性地讀書,在此基礎之上理清單元與單元之間、課與課之間的邏輯聯繫,構建相對嚴謹的教學知識結構,使掌握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網絡化。

第二環節——講(析):在熟知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理解基本史實,突出重點、難點,提高歷史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鞏固知識並逐步形成歷史學科思維能力)。同時,要針對考點進行知識擴展,教師最好做到精講多練,講重點,要突破每個考點的核心問題

第三環節——訓練:在課時複習結束後,要選取典型試題及時進行測試、反饋,可採取一課一小練(當堂訓練)的形式,以便及時鞏固落實,練習後,必須核對答案,分析總結。通過典型題目逐步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創新能力等。 第四環節——講評:包括教師的講評與學生的自評。每一單元測試及模塊測試後教師要重點講評,教師在講評練習和試卷過程中,要特別留心解題方法的講評,從而減少解題錯誤,提高應試能力。

七、瞄準大學聯考

(一)落實課程新理念,轉變課堂模式。

1、改一講到底,不訓練學生能力。

調動學生參與,加強對學生的思維訓,老師重在幫助學生整理思維層次和指導思維方法;邊講邊練,這樣才能做到訓練及時、訓練充分。

2、改只有知識教學,沒有材料教學。

大學聯考無題不材料,如果課堂不進行材料教學,學生就不能形成材料處理能力。

3、改只有純知識的梳理、分析,沒有解讀大學聯考考點及其要求。 每堂課都應有大學聯考的考點解讀、考題回顧、考情預測和模擬訓練。以大學聯考的感覺和要求去指導教與學。否則這是嚴重的教學不到位,也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

(二)落實常規

1、認真備課。

認真編寫教學案,優化整合,既有專詳,又有大學聯考鏈接、材料教學與教學方法和教學流程。

2、分層教學。

知識的深淺是有層次的,思維的發展是按層遞進的,學生的素質也是有層次差異的,因此實行分層教學,梯度推進,中下等生能接受,上等生能發展,全體學生皆都能得到提高。

3、作業檢查。每天應佈置一定量的作業,並進行批改或檢查,關鍵在於督促學生在課後練,鞏固和深化知識,這是落實教學效果的一個關鍵。

4、週考月考。知識鞏固和思維深化,除課堂教學和課後作業外,還須通過週考、月考去強化。週考、月考也是我們教學時段要檢查的內容。要強調的是,週考有的改為周練,練不如考,考對學生的壓力感、速度訓練和答題規範養成遠遠超過練。其次,不管練習、週考、月考,有練有考就必須講評。只有講評,學生才能明確自己的錯誤,思路才能得到昇華。

5、自習輔導。晚自習讀歷史是歷史學習鞏固一個重要的時間保證,但要學生讀歷史,就必需歷史老師能下班輔導。歷史老師晚自習下班輔導,有利於學生釋疑解難和提高學習歷史的興趣,還會對學生學習歷史產生感情壓力和督促作用,這自然有利於歷史知識的鞏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xue/7e87r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