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師工作計劃 >

關於師愛的教育故事(精選5篇)

關於師愛的教育故事(精選5篇)

關於師愛的教育故事 篇1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貴師而重傅則法度存。國將衰,必賤師而輕傅;賤師而輕傅,則人有快;人有快則法度壞。

關於師愛的教育故事(精選5篇)

——荀子

古人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不錯,老師是我們的第二任父母,他教給我們知識,告訴我們應當怎樣做人,無私的教導他的每一位學生,這都是可敬的。

當然,教師並不是人人都尊敬的,總有一些學生把老師的好心誤解成了壞意,在背 後罵老師,甚至有些同學已經和老師對着幹……試想:在一位同學犯了錯的時候,如果老師不批評,反而表揚他的話,那會變成什麼樣子?這個社會是有法律的,什麼叫“積少成多”?老師的批評,是為了讓你以後不要再犯,這是“從小事抓起”。老師的心是善的,即便在教育你的時候狠了些,那也都是為了你好。

有些人,心存感恩,他們不僅尊敬老師,而且愛師如父。像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他在成名之後不止一次説過:“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師栽培。”1949年,華羅庚從國外回來,馬上趕回故鄉江蘇金壇縣,看望發現他數學才能的第一位“伯樂”——王維克老師。他在金壇作數學報告時,特地把王老師請上主席台就坐。進會場時讓老師走在前面,就坐時只肯坐在老師的下首。這是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尊師的故事,作為一位名人,如果他不提,或許沒有人知道他的老師是誰。但是做人不能忘本,如果沒有王維克老師,可能就沒有華羅庚這麼燦爛的未來。老師付出了,也換來回報,一位學生對老師的尊敬和愛戴,就是對老師最大的回報。

老師像蠟燭,照亮了別人,也付出了自己的全部,這種精神是學生應該去尊敬的。一個懂得尊敬老師的人,未來必定是美好的,因為他知道老師的辛苦,就能體會這種艱辛。黑暗背後是光明,而辛苦背後將是最大的收穫。“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老師是我們的第二任父母,他帶給我們的愛,就像父母對我們的愛一樣真、一樣親,我們對老師的尊敬和愛戴,要像對父母一樣。這樣,才能對得起老師的教育和父母的寄託。

秋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九月,是一個温馨的月份。九月的秋天,因為教師節的存在而格外不尋常,在這碩果累累的的季節,讓秋風帶去我們對老師最真誠的問候:“老師,您辛苦了!”

關於師愛的教育故事 篇2

尹喜拜師

尹喜是西周時的一位賢大夫,自幼喜好古籍,精通曆法,善觀天文,能知前古而見未來。一天,他仰觀乾象,見東方有紫氣相連,知有聖人當度關而西,於是請任函谷關令。在關上他叮囑守關士卒:“數日之內將有大聖人路經此關,汝等見有形貌脱俗之人要立即稟報。”同時派人灑掃道路,夾道焚香,以迎聖人。幾天後,尹喜聞報有位白髮老翁道骨仙貌,駕青牛之車欲出關,立即趕來迎接,在牛車數丈前跪拜道:“關令尹喜叩見聖人!”老翁説:“吾乃一介布衣,如此非常之禮,不知有何見教?”尹喜道:“吾早得神明示象,已在此恭候多日,誠望聖人賜教。”老翁道:“汝何以知之?”尹喜道:“吾好觀天文,略知變化。去冬十月,天聖星西行過昴;今月之初,和風立至,見紫氣東來,知有聖人西行;紫氣浩蕩,長達三萬裏,知來者至聖至尊絕非一般之神;紫氣之前有青牛星相牽,聖人必乘青牛之車來也。今觀聖人神姿迥絕,望指點修行之道。尹喜感恩不盡。”老翁見其求道至誠,心慈人善,笑答道:“汝知老夫,老夫亦知汝,當得度汝也。”尹喜非常高興,叩頭問道:“敢問大聖人姓名?”老翁道:“吾姓字渺渺,非可盡説,今姓李,字伯陽,號老聃。”尹喜聽説是老子,焚香叩頭,恭敬地拜其為師。

老子把自己關於道德以及對宇宙、人生、社會等方面的見解,寫了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經》授與尹喜。尹喜按照老子的教導虔心修行,弘揚道家學説經國濟世,後來修成大道,被稱為尹真人。

關於師愛的教育故事 篇3

孔子的學生們

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一生桃李滿天下,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他對學生言傳身教,他對真理、對理想、對完美人格的追求,他的正直、善良、謙虛、有禮,他對國家的忠誠和對百姓的關心,都深深地感染着他的學生與後人。他的學生們衷心地尊敬老師,以對父親之禮對待孔子,視師志為己志,實踐和傳播道義,把行義作為人生的最高價值。如顏回“安貧樂道”、修身和嚴格遵守禮儀,老師怎麼説就怎麼做;宓子賤“鳴琴而治”,以禮樂之道施政,使百姓安居樂業,德入民心;子夏整理書籍,從事教育,善化民眾。

關於師愛的教育故事 篇4

關愛學生,做學生的朋友

教育案例:

在我所任教的幾個班級中,一(2)班有個學生讓讓老師頭疼不已.每天不是任課老師就是學生向班主任告狀,上課缺乏組織紀律性,隨心所欲,幾乎每個老師的課他都是玩出來的。每當我去上課時,學生最愛説,這個那個老師不管他了。課後老師們交流時都搖頭。 為了針對性地做工作,我決定先讓他認識自己的錯誤。於是找他談話,談話中,我瞭解到好多老師批評他,他從來沒當過班幹部。我心裏一喜,讓他認識錯誤的機會來了。我輕聲地問他:““你想當班幹部嗎?”他不好意思地回答:“想,但是我當不了。”我順着問:“為什麼當不了?”他説: “我經常違反紀律,管不好自己。”“想改正錯誤嗎?想做一個受他人歡迎的孩子嗎?你要怎樣做才好呢?”“我今後一定要遵守紀律,團結友愛,不再搗亂了„„”“那你可要説到做到!”“好!”於是我讓他當英語小組長,同時我還安排幾個比較優秀的同學實施幫助他,英語課上他舉手發言,我就讓他發言。從此,它無論是在紀律上,還是在學習上習慣都在慢慢改進,當他有一點進步時,我就及時給與表揚、激勵他,使他處處幹到老是在關心他,他也逐漸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確了學習的目的,端正了學習的態度。 案例分析:

一、 以人為本,付出師愛

作為一個教師都應以人為本,尊重每一位學生。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我們教育學生,首先要與學生簡歷一座心靈相通的愛心橋樑。這樣老師才會長生熱愛之情。如果我們成人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那麼教育的過程便不僅僅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是從滿了人情味的心靈交融。心理學家認為“愛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對於這樣特殊的

後進生我放下架子管愛他,敞開心扉,以關愛之心來觸動他的心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促使他主動認識並改正錯誤。

二、 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學的幫助對一個後進生來説是必不可少的,同學的力量有時勝過老師的力量。同學之間一旦建立其有意的橋樑,他們之間就會無話不説。同學是學生的益友,在學生那個羣體中,絕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過於直率,尤其是批評他們的時候太嚴肅而接受不了。因此,我讓他從與其他同學叫朋友做起,讓他感受同學對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學是自己的益友。讓他感受到同學給自己帶來的快樂,讓他在快立中學習、生活,在學習、生活中感受到無窮的快快來!通過同學的幫助、感染,促進了同學間的情感交流,在轉化後進生工作中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三、 因材施教,循循善誘

該省的情況比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對自己的錯誤、缺點認識不清楚。對於這類學生,我們不能一貫以批評為主,應轉換思維,改變方式,針對其情況,對症下藥,慢慢讓他明白自己以後該如何改正錯誤,明確前行的方向,努力地去追求和實現學習的目標。

案例反思:

教育轉化問題學生,是教師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對於問題學生教師不能一味以批評為主。教育只有用關愛喚起他的自信心、進取心使之改正缺點,讓後引導並激勵他努力學習,才能使之成為品學兼優的學生。

關於師愛的教育故事 篇5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在對孩子細心觀察的過程中發現,音樂是兒童生來喜歡的。小孩出生不久,就能“欣賞”音樂了,他會聽母親哼着催眠曲而恬靜地入睡。再大一些,更喜歡聽各種優美的聲音。聽到節奏歡快的音樂,他會手舞足蹈;在吵鬧中,聽到抒情的樂曲,他也會漸漸安靜下來。兩三歲時,能用手腳隨着音樂做節奏動作。等到進了幼兒園的時候,他對於音樂的需求範圍來得更大,聽見人家唱歌,看見他人奏樂,甚至黃鳥兒在枝頭吱喳吱喳地鳴叫,微風把葉兒吹得嘩啦嘩啦地響,他都會留意傾聽。這一切樂的律動和歌的抑揚的曲調都會吸引他。他常常不由自主地摹仿,不時地叫着唱着,哼着不成調的曲子。到了國小,更知道怎樣利用他那天賦的歌喉和節奏積極、主動地參加各種音樂活動了。平日裏無論是遊戲、走路或休息,都本能地愛唱着歌,表現出音樂的律動。

陳鶴琴因此得出結論:喜歡音樂是兒童的天性,兒童的本能,音樂在兒童生活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為此,他有意識地用音樂來豐富孩子的生活,其中,最讓孩子們感到其樂無比的是晚飯後的家庭音樂會。

陳家居住在上海寓所時,每天晚飯之後的一段時間,往往是一家人最熱鬧、最快樂的時光。這時候,七個孩子和爸爸媽媽聚在一間屋子裏。媽媽和大女兒秀霞彈琴,大家一起唱歌。唱中國歌曲,也唱外國民歌。一首唱罷一首又起,歌聲琴聲,匯成了一種和諧歡快的氣氛。有時候,孩子們要求爸爸表演。陳鶴琴就彈起那把從美國帶回來的曼陀鈴,唱超在英國曾同黑人一起彈唱過的民歌。孩子們或托腮靜聽,或輕輕哼唱。陳鶴琴的嗓子並不算太好,但他激情飽滿,唱得非常投入,具有感染力。陳鶴琴説:“家庭中有了歌聲,如有了生氣一般,試想一個家庭,吃完晚飯後,父母子女團聚一室,同唱同歌,這是何等有趣的事情!一日之間,有了這種團聚,不但於精神上發生無窮的快樂,感情上也可更加融洽,所以家庭中不可沒有樂歌。”

總之,小孩子應有音樂的環境。今天,許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對孩子進行音樂教育,認識到音樂在陶冶情操、開啟智力、促進孩子全面發展等方面的作用。然而,壓抑限制孩子對音樂的慾望和需要,以及不顧幼兒身心特點、揠苗助長、扼殺興趣的做法也還是屢見不鮮的。願陳鶴琴的兒童音樂教育思想能夠帶給我們思考和啟迪。願更多的家長能順應和發展兒童的天性,讓音樂伴隨兒童健康成長

標籤: 師愛 精選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shi/z76yg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