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師工作計劃 >

幼兒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通用13篇)

幼兒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通用13篇)

幼兒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

當今社會的家庭,獨生子女的教育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社會的未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我們天下父母們的共同心願。我們作為父母,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獨立的人,能夠有足夠的能力和信心離開我們,成為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獨立個體。但要怎樣教育孩子,尤其是怎樣做好幼兒教育便成為我們每位父母的難題。眾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生存環境,而父母則是孩子的影響,是多麼的巨大與深遠。以下便是我平時在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體會。

幼兒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通用13篇)

第一,尊重孩子的提問,注重智力的培養。我們一直沒有刻意的去教她學習什麼,只是在孩子提問的時候認真回答她提出的問題;在她喜歡看的書上面教她認一些字,給她一些她喜歡的書,讓她自己學會看,怎樣講故事,平時在我講一次故事,然後讓她自己也講一個給我聽,使她對學習有着深厚的興趣。

第二,尊重並引導孩子的思想,注重德育的培養。重視孩子的道德培養,不管在什麼場合,要求做到不打人,不罵人,不説髒話。我們做父母的是孩子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在家裏,在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要做到不説髒話,不做過激行為。在孩子發現父母做錯了的時候,我們做父母的要主動承認錯誤,並引導她在犯了錯誤時也要勇於承認。

第三,注重孩子的獨立性培養。在孩子的成長過程,離不開教育,教育離不開尊重,尊重不等於縱容。在平時,要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就必須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多商量問題,要學會換位思考,如果是我們父母自己遇到同樣的問題應該怎樣做,是會像孩子那樣做嗎?我們不能用自己的觀念、模式、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認定孩子該做什麼,不準做什麼,更不能利用家長的權威去壓制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與獨立性,尊重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自己的空間,讓孩子自己學會涮牙、洗臉、穿衣等,讓孩子自己學會獨立思考,讓孩子有自己的能力與知識。

上述這些只是我平時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現在是獨生子女的時代,在幼兒教育上,我們也經歷了一個從無知到漸知的過程,在教育子女這方面,家庭環境的區別,造就不一樣的教育方法,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健康成長,我相信,只要做父母的能夠注意方法,因材施教,孩子們一定要取得成功,走向輝煌。

幼兒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2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着至關重要的意義,下面是一位家長就此談到的幾點體會。

我從最初受到父母的啟蒙教育,到現在教育自己的女兒,人生的經歷告誡我,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一樣對孩子十分重要,甚至決定着他們的發展方向,影響到終生。現就家庭教育問題,談談我的一點體會。

成人是目標。學會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孩子終身受益。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決不能讓孩子成為知識豐富而性格古怪,對父母沒有感情,對他人 、社會漠不關心的人。要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人,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無論犯有多大的錯誤,要和他講道理。我對孩子一直是堅持這個教育原則,讓他們在學校、社會和家庭教育下,從小在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最起碼應該成為有益於社會的合格公民而適應現代社會。

家長是鏡子。“天才”不能創造,但家長只要不失時機地去發現、培養,開發孩子天賦中的特長,以自己的勤奮努力去走自己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孩子就很有可能獲得成功。家長不僅是孩子的天然教師,也是監護人,同時是夥伴、朋友和榜樣。孩子的言行舉止無不體現着家長們的思想意識形態。“當父母不容易,當好父母更不容易”。事實確實如此。如何當好家長,我認為,首先,努力“學會關心”。家長應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地關愛社會、國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愛幼,相幫謙讓,寬容大度,待人和氣。其次,要加強自身修養。家長應堅持以德育人,奉公守法,依照社會主義道德原則、規範,自覺地將完善自己道德品質的實踐活動示範於孩子。再次,要創造和諧環境。教育環境的優劣是孩子成長的寒暑表,要建立和諧的家庭和社會,那麼家庭生活氣氛的默化薰陶不可忽視,家庭長輩品行道德的心靈潛在不可低估,孩子在適當表揚和鼓勵中生活,他將學會自尊和自信;在羞辱中生活,他將學會自卑;在平等中生活,他將學會公道;在爭吵、埋怨、偏愛和缺乏温暖中生活,他將學會詭辯、責怪、妒忌和冷漠……,這種現實是“無言之教”。不是危言聳聽。

孩子是老師。家長應善於學習孩子們的優點和長處。孩子們有很多“可愛的缺點”值得大人們學習。如蓬勃向上的朝氣,好問好學的學習態度;不保守,善於接受新生事物的特點;少世故,對人對事的真誠直率;對新科技和新型玩具等未知知識一學就通、一玩就會的本領等等,他們在這些方面的優點都是值得家長學習的。孩子的這種優勢,作為家長應充分的給予肯定、鼓勵和讚揚,不可忽視、指責、抑制,以至於扼殺。

尊師是關鍵。老師是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系統教育的主體,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更是孩子們幸福的締造者,心靈的撫慰者和醫治者。對於我來講體會很深,我的孩子處在單親家庭中,尊師敬親的感情較薄弱,學業基礎不夠穩定,但是他的老師注入了大量的真誠愛心,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千方百計、苦口婆心地強化學校教育,使我的孩子在品德、智力、身體都得到了較全面的發展,彌補了我們家庭教育的不足,這樣的老師倍受我、孩子和社會的尊敬,那麼這樣的“園丁”培養出來的花朵無疑會更加鮮豔。

今後,我決心積極配合學校教育好我的孩子,使之成為能適應現代社會的有用人才,以上心得體會,只是我一管之見。

幼兒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3

兒子已經上了兩年半的幼兒園了,從他兩週半開始進入幼兒園到現在2兩年半的時間裏,他經歷着學校和“家”這兩個大家庭的教育和關懷,看到他不斷地健康快樂成長,作為媽媽的我很高興有機會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的家庭教育心得裏面最主要的幾點.

一.做一個有誠信的孩子.

我們知道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一樣重要,6歲之前是孩子性格培養的最佳時期.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着孩子,所以在孩子面前我們儘量説到做到,答應他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比如答應去開家長會,答應去學校接他,答應帶他出去玩等等.父母只有自己能做到的事情然後去要求影響孩子做到.

一凡是個非常調皮好動的孩子,特別喜歡看動畫片,只有在看動畫片的時候才會安靜下來,經常晚上一放學回來就要看電視,如果馬上強行把電視關了,他就會哭鬧不幹,於是他爸爸就給他制定了一個作息時間表,讓他把每一條都自己念出來然後記住.,跟他拉了勾勾,最後放了鬧鐘在邊上,告訴他“看到短的指針指帶8長的指針指到6就要洗澡睡覺了”,他也很開心地説“媽媽,我現在聽你們的,你們等下也要聽我的哦,你要給我講2個故事”,他覺的這樣才公平,於是我答應了他在他睡覺之前給他講了兩個故事.這樣不但讓他養成了良好的作息時間還讓他學會了如何做一個有誠信的孩子.

二.良好的生活習慣.

好的生活習慣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從小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培養孩子學會獨立和自立的關鍵..

孩子在睡覺的時候正是他大腦發育的最佳時間,一凡還沒上幼兒園之前就養成了每天午睡的習慣,如果我在身邊陪他睡的話,他通常會睡上兩三個小時.後來上幼兒園了學校也有午睡,經常聽老師説他是第一個入睡的孩子.隨着漸漸長大他開始學會早晚刷牙,每天早晨起牀自己倒尿盆,學會自己穿衣服,最近竟然開始學疊被子了.

一凡又是一個非常好勝又心急的孩子.如果一件事情或一樣東西他沒研究明白的話他就會一直想弄明白為止,昨天早晨起牀的時候跟我學疊被子,一直疊不好,於是我答應今天早晨再教他.今天早上我先起牀準備去買菜,他説他也要跟我去,平常他是非要跟去的,可是今天很奇怪,等他穿好衣服他突然想了想説”媽媽.如果我跟你去買菜的話,等下被子就被爸爸疊光了”於是他留了下來只為能跟爸爸學疊被子.

在這裏最關鍵的一點是,在孩子好奇的事物面前父母必須表現出耐心和熱情,不要過多斥責澆滅孩子的求知慾,而是多加表揚和引導.

三.適當獎罰

每天早上兒子總是飯吃的很慢,一碗飯放着半天也沒動,於是他爸爸就跟他説“我們現在來比賽好不好,誰最後一個吃完的要洗碗”説到做到,於是他為了贏我們兩個,通常都會很快把飯吃完,孩子就是喜歡玩,喜歡贏.適當的獎罰有助於改善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

在這裏提醒大家的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爸爸和媽媽必須站在同一條線上,不能一人唱紅臉一人唱白臉.這樣有助於讓孩子分辨對和錯.

其實説了很多相信每個家長都深有體會也會有相同的感受,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教育真的很重要,除了要給他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還要樹立他健康的性格,在他以後的人生路上我們需要不斷地摸索和引導孩子,相信所有的父母最大的心願都只有一個那就是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就足夠,這個心願説起來容易,做起來也不難,讓我們一起為孩子的明天加油吧!

幼兒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4

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兩個環境是幼兒園和家庭,但家長們往往把幼兒園當做了教育幼兒的主體。但其實這是很片面的,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有不同的特點,有各自的優勢也有各自的缺陷。而家長應該重視的不僅是幼兒園環境,還應該有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家庭環境。

家庭教育對幼兒的成長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每個幼兒是個獨立的個體,有着與其他幼兒不同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經驗,然後在幼兒園中教師往往按着普遍的大眾的教學方法教導着每一個兒童,在幼兒園中存在很多性格不一,習慣不一的幼兒,但是老師只能在照顧大部分幼兒的前提下花較少的時間對個別兒童進行特別指導,這往往是不夠的,於是便出現了家園合作,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等等一系列的活動,都是為了對幼兒實行更好的家庭教育,有效的實現家園合作。使幼兒得到更好更全面的發展。

在一方面,在實施計劃生育後,我國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父母不一定具備正確的教育理念,難免對幼兒有所溺愛和驕縱,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幼兒表現出許多不良的行為習慣。在家庭這個小環境中,家長忽視了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而孩子一旦進入幼兒園這個社會環境後,所暴露出來的不良行為習慣就會引起小朋友間、家長與教師間或家長之間的矛盾。對此大家都抱怨重重又苦無良策。我們只有意識到孩子所表現的不良行為習慣會對孩子今後的身體、學業、人際關係有多麼重要的負面影響,才能明白矯正孩子不良行為的重要性,才能痛下決心採取行動。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不良行為是正常現象,簡單粗暴的打罵不僅無法解決問題反而可能使情況惡化。比如我們經常遇到的問題,兩個孩子在幼兒園發生了爭執,更多表現出來的不是寬容不是理解,更多的認為自己沒錯,都是對方的錯,然後在幼兒園的大環境中,這樣的問題是容易被忽略的,這便需要家長的合作,需要家長配合並在家庭中就要對幼兒進行教育,使幼兒有寬容理解的心態。因此,家庭教育在矯正幼兒問題行為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特別對於幼兒來説,0~6歲是一個人性格行為形成發展的重要階段,如果在這個階段,兒童身心需要都得到滿足和受到父母良好的教養,兒童就會成為人格健全的人,否則,兒童可能會出現行為障礙、人格缺陷等問題。0~6歲時期,家庭是幼兒主要的生活環境,父母是幼兒接觸最多的人,所以家庭教育方式在幼兒行為問題發生中起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然而,現實生活中有些家庭的教育方式往往讓人不太滿意。因此,通過探討家庭教育方式對幼兒行為的影響,使我們對這一問題有一個清醒、全面的認識,對於防止幼兒行為問題,形成幼兒健康人格有着重大的意義。

並且家庭教育具有啟蒙性,長期性,全面性等特點。首先是啟蒙性,幼兒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和了解,人格、品格的形成的起點都是從家庭教育開始的,幼兒生長的首要環境便是家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不同的,孩子在沒有上學之前,是以在家庭中生活為主的。早期的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思想形成、智力發展、品格形成至關重要。比如説小孩愛發脾氣,如果開始引導好,他就變得比較平和,就會變成他穩定的人格個性,如果啟發引導得不好,他就變得脾氣暴躁,逐漸形成了愛發脾氣的性格。第二便是長期性,家庭教育的時間最長,遠遠超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伴隨着孩子從出生、上國小、國中、高中、上大學、參加工作,一直在起作用。一個孩子在走向成人、走向社會的過程中和家庭的距離在拉大,但是家庭教育的影響仍然存在,家庭教育從某種意義上來説,所起到的作用要比學校教育還要深遠。第三全面性,家庭教育涉及到的內容極其廣泛。學校要管的,家長要管,學校不管的,家長也要管,孩子的衣、食、住、行、安全、能力、愛好、審美等都離不開家庭對他的教育,所以家庭教育的覆蓋面很寬。 正是因為家庭教育具有這些特點,對一個人的影響非常重大,所以家庭教育就顯得更為重要。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對幼兒進行家庭教育呢?不是説是要讓幼兒在家庭中學習多少知識,掌握多少數字語言,做多少作業,而是應該從各個方面對幼兒進行引導和習慣教學。

那家庭教育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呢?什麼是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養方式指的是父母對待孩子比較穩定的教養觀念和已經習慣的教育行為。它是指父母在撫養子女的日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行為傾向,是對父母各種教養行為的特徵概括,具有相對的穩定性。經研究發現有這樣幾種類型:積極型、嚴厲型、成就壓力型、溺愛型和極端行。最後概括分民主型、專制型、溺愛型和忽視型。

民主型:這類家庭教養方式的家長會給孩子一定自主權利,滿足孩子合理要求,正確對待孩子犯錯,家庭成員間互相尊重、平等交流,對子女既有約束,又有鼓勵。這種民主型教養方式下的孩子,自尊、自信、自律性強,具有創造性,社交能力強,具有成就動機等良好社會適應性的個性特徵。而民主型教養方式對幼兒個性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人的交往需要溝通和交流,溝通是聯結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紐帶。民主權威型的父母就牢牢地抓住了這一點,他們不管自己工作有多忙多辛苦,每天都會抽出一定的時間陪孩子,陪他們玩遊戲,聽他們講各種有趣地事情,給他們説故事,和孩子成為朋友,讓幼兒與家長之間不再有隔閡,彼此的心靈靠得更近。幼兒與父母有了良好的交流與溝通,就會變得開朗、外向,願意自我表現並會對自我進行肯定。幼兒的發展有其自身的發展特點,是一個循序漸進地過程,不能操之過急,一個經過努力就能達成的目標,會使幼兒的自信心大增,變得積極向上

權威型:權威型的父母要求孩子無條件地服從自己。無視孩子合理要求,不能容忍孩子犯錯,過於苛求孩子把事做好,經常懲罰斥責孩子。這種教養方式以家長説了算,父母和孩子是不平等的。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會比較多的表現出焦慮、退縮等負面情緒和行為,他們在學校中卻有較好的表現。在權威型家庭中充滿着嚴肅的命令、規範和要求,父母對幼兒的行為有着絕對的控制,他們不能隨意做自己喜歡的事,只能聽從父母的安排,久而久之,幼兒就會習慣性地、盲目地按父母的指令做事,逐漸失去自我和喪失自信,遇事後只能習慣性地等待着父母替自己解決,而不會主動去處理問題,最後只能成為父母個人意願的"執行者"和思想的"代言人"。權威型的家長往往按照自己的主觀意願行事,很少或根本不會從幼兒的發展特點出發。他們總是一廂情願地讓幼兒學這學那,在孩子身上投注了極大地期待和希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人中龍鳳",但是,每個孩子都是一個不同的個體,都有其自身發展的特點,於是當孩子沒有能達成父母的這些希望時,他們就會恨鐵不成鋼,對孩子大聲責罵,甚至是奉行棍棒教育。久而久之,孩子在父母面前會越來越"乖",而在外面則會變得越來越霸道,欺軟怕硬,他們相信暴力才能解決問題。

溺愛型:溺愛型的父母對孩子表現出很多的愛與期待,但是很少對孩子提要求和對其行為進行控制。這類家庭教養方式的家長經常嬌慣放縱孩子,遷就孩子任何要求,遷就孩子的錯,一切為孩子代勞,在孩子心目中沒有威信。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容易表現得很不成熟且自我控制能力差。一旦他們的要求不能被滿足,往往會表現出哭鬧等行為。對於父母,他們表現出很強的依賴性,往往缺乏恆心和毅力。當今的幼兒,不可否認他們是聰明的、機智的,對外界事物有着很強的接受力和適應力,但在看智力的同時再來看他們的生活能力,卻是如此的不堪。在生活中經常會看到5、6歲的孩子還需要父母在後面追着餵飯,幼兒園大班的孩子不會自己繫鞋帶,曾經有一個幼兒點心吃橘子的時候他竟然連皮一起咬,問他為什麼,他説:"我不會剝,不知道怎麼剝,在家都是媽媽剝好餵我吃的。"想一想,這就是我們社會未來的主人,這樣的主人如何能肩負起社會的重責?幼兒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對任何事都有興趣,都想弄個究竟,而當孩子想去嘗試和探索的時候,往往就會遭到嬌慣溺愛型家長的阻攔。老師組織小朋友用粉筆在地上畫畫,所有的小朋友都畫地很高興,只有欣欣小朋友站在那裏一動也不動,粉筆丟在一邊,老師問他:"為什麼不畫啊?"他説:"媽媽説:'粉筆很髒,不能玩。'"老師突然發現欣欣這樣的現象還有很多,他不會搭積木,不會小

兔跳跳,不善於想象,欣欣説:"媽媽都不讓我這麼做。"是啊,父母的一句不允許,阻擋了幼兒嘗試與探索的道路,湮滅了幼兒的無盡得想象,也阻礙了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忽視型:這類家庭教養方式的家長不干預孩子做任何事,不把孩子要求放在心上,不瞭解孩子的優缺點,孩子的事自己定,不過問或者很少過問孩子的學習。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很容易出現適應障礙,他們的適應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往往較差。現在的生活節奏在不斷地加快,社會競爭壓力在不斷增加,這就迫使許多年輕父母要將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自己的工作上,於是對於幼兒的關心就少了,有的父母認為只要滿足幼兒的物質要求就可以了,其他的方面都可以忽略不計。可是他們是否知道,幼小的孩子並沒有很強的名牌意識,他們覺得有的吃有的穿就可以了,在物質方面並不會刻意去追求什麼,而在情感方面他們卻要求的很多,他們需要父母的陪伴,需要父母和他們一起玩,一起説話,需要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這是任何物質所無法取代的。文文小朋友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於是便將他託付給奶奶撫養,雖然經常看到文文穿得比其他小朋友好,也經常帶高檔的玩具來幼兒園,但卻很少看到他笑,也不願意和小朋友一起玩,常常一個人躲在角落裏。文文奶奶説:"文文的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一年也難得回來幾次,雖然他們常常給文文寄回來漂亮的衣服和高檔的玩具,但文文卻一點也不開心,只有在爸爸媽媽回家的那幾天才能看見文文發自內心的開心和喜悦。" 像文文這樣的孩子由於得不到親情地關愛,往往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關心他人,交不到朋友,變得不和羣和孤僻。

在這幾種教育方式下,我們更倡導與建議家長採用民主權威型,幼兒才能形成自信、樂觀、向上、獨立、寬容、勇於創新的個性,才能健康地成長。因此,父母在尋求合適教養方式的時候,一定要以幼兒為前提,為幼兒提供自由發展的機會,與同齡人交流的機會,對幼兒合理施愛,父母要以身作則,為幼兒樹立一個好的榜樣作用,並將不同的教養方式融合使用,才能讓幼兒健康成長和形成優良的個性。

幼兒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5

啟蒙性:教給幼兒的東西,必須是周圍生活中能接觸到的、具體的、形象的、初步的、淺顯的東西。

複雜性:複雜性首先是指家長對孩子不僅有撫養的任務,還要通過教育,使幼兒在體育、智育、德育、美育諸方面得到和諧的發展。其次是指幼兒是有思想感情的活生生的人,他們在成長變化中,而家庭內外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有好的,也有壞的,要教育他們成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親切性:因為父母與子女是血緣關係,加之孩子年幼,活潑可愛,家長對幼兒有着天然的温存、體貼之心,親切、輕柔的話語和動作。

生活性:孩子是隨着父母和家人在家庭生活中受教育的,家庭教育的過程是潛移默化,薰陶感染的過程。寓教育於生活之中是其特點之一。細緻性:幼兒的行為表現,看起來都是些具體小事,但任何一件小事都關係着孩子的發展。家長應給予細緻的照料和教育,切不可粗枝大葉。權威性:親子情感,子女在生活上對父母的依賴,以及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使得幼兒家庭教育具有權威性。

幼兒家庭教育“三克服”

家庭教育是完成幼兒心理和行為塑造的重要環節。應該説每個家長都是愛孩子的,但是會不會愛卻是需要學習的。特別是如何克服家庭教育中一些不合理的教育方式,是每一個家長都必須認真面對的問題。 一要克服不講究教育效果。家長在對幼兒教育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講究教育的效果。父母同孩子交流過程中,應多提建議少命令。一忌嘮嘮叨叨。不要對孩子三叮嚀,四囑咐,左説右講,以至讓孩子對家長正確的行為指導,產生逆反心理,或是對幼兒的自信心產生影響,達不到教育的目的。二忌脾氣急躁。對孩子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要用成人的心理衡量幼兒,不能因孩子一時不能理解某個問題,就訓斥或責罵。這樣易使孩子形成對家長的“仇視”,把家長放在孩子的對立面。三忌前後不一致。家長的觀點不要自相矛盾,前後不一致,不然會讓孩子無所適從,產生是非標準的模糊。家長要學會運用家庭教育中的靈活性特點,對孩子從情感入手,採取遇事施教,小處啟發等方法。

二要克服重智育輕德育傾向。眼下越來越多的家長讓孩子參加諸如書法、美術、鋼琴等興趣班,在智力上投入較大的心力。這些方面,只要孩子有興趣,家長注意防止對幼兒教育過分超前、低齡幼兒教育高齡化外,其他也無可厚非。但同時不能忽視對幼兒的品德培養。目前家庭多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情感的單向性輸入,養成孩子單向的愛,片面的愛,這種心理錯位,容易促使幼兒在家中以“自我為中心”,導致幼兒沒有集體意識和合作精神。如果不加以糾正,孩子進入社會後就會產生交往困難。因此,父母教育孩子不僅要注重智力投入,更要注意孩子品德的培養,讓孩子學會愛和被愛。

三要克服不能擺正幼兒在家庭中的位子。要擺正孩子在家庭中的位子,既要考慮孩子年齡小的一面,

又要考慮孩子的性格獨立的一面。從小培養孩子參與家庭事務的能力,讓他們有小主人的意識。家長不能因為孩子小,安排生活、學習等不把他放在眼裏,要麼不理不睬,要麼高壓制服等,這些都會影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健康。家長對孩子的意見既要耐心傾聽並滿足合理願望,又不姑息、遷就。不要無原則地迎合孩子的要求,更不能包辦代替孩子做的事情,隨機引導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孩子慷慨、誠信、細心、整潔的良好習慣,促進孩子的社會化發展。

幼兒家庭教育的十大原則

父母是孩子真正的啟蒙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健康成長髮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上一定要講究方法,否則很可能適得其反,尤其是對於嬰幼兒,不科學的家庭教育甚至會給孩子造成難以彌補的創傷,我們在這裏為您提供的是一些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則:

第一,平等原則。

心理學研究證明:孩子與父母平等的爭辯,不僅是互愛的一種體現,而且能夠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明辨是非,培養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而“獨裁”對孩子人格的影響是災難性的。許多家長覺得辛辛苦苦賺錢養孩子,孩子就應該聽自己的,必須服從自己,這種觀念應該改變,要把孩子看做是與自己平等的人。

第二,尊重原則。

我們尊重孩子,孩子才能尊重我們,有的家長只希望孩子對自己言聽計從,而不能有自己的觀點或者申辯一下,否則就對孩子大聲呵斥,這種孩子長大後很可能是一個人雲亦云的人,沒有自己的觀點,而且缺乏自信心。 第三,感情交流原則。

很多家長錯誤地認為:“有書你讀,有飯你吃,有衣服你穿,還想什麼?”但人的成長不但需要物質,也有精神、情感的需要,孩子和家長若沒話説,長期下去,兒女和家長相處會變得越來越尷尬。

第四,自由原則。

很多家長把孩子管得很嚴,卻往往吃力不討好,甚至引起悲劇,應相信孩子的能力,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

第五,統一原則。

家庭的教育要和學校統一,否則孩子無所適從。另外,家庭成員之間教育的觀念要一致,否則孩子不知道聽誰的,結果就誰的都不聽。

第六,榜樣原則。

家長是孩子第一個模仿的對象,家長一定要做好榜樣,別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裏種下不良的種子。

第七,信任原則。

謊言是從不信任中來的。如果你從孩子小時候就很信任他(她),孩子就沒有説謊的必要。

第八,寬容原則。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自然會經常犯錯誤。家長應該寬容地對待,大可不必“小錯大罵,大錯大棒伺候”。

第九,鼓勵原則。

許多家長有個壞習慣,當孩子取得好成績時便説:“是不是偷看來的?”當孩

子成績差時又説:“你從來都是這樣差的。”儘管是很隨意的一句話,卻大大傷害

了孩子的心,在家庭生活中,應該多鼓勵孩子。

第十,方法轉變原則。

教育方法要隨孩子年齡的增大而不斷改變,嬰幼兒時期的孩子成長很快,家長們尤其要注意這一點。

總之,不管你採取什麼方法來教育孩子,只要讓你的孩子感到生活很幸福,很愉快,健康,樂觀,他(她)富有愛心,充滿信心,對前途滿懷希望,那麼,你就是成功的家長。

有關幼兒家庭教育的一點體會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健康成長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家庭教育也是完成幼兒心理和行為塑造的重要環節。因此,我們針對女兒的特點,以周圍生活中能接觸到的、具體的、形象的、初步的、淺顯的事物,來啟發和引導她,讓她儘可能的充分理解。下面根據平時我女兒的情況,在家庭教育方面談一些體會。

幼兒的家庭教育不僅具有啟蒙性、複雜性、細緻性和生活性,而且整個家庭教育的過程是對孩子的潛移默化、薰陶感染的過程,因此作為家長應做到“三克服”和“五原則”:

一、要克服講究教育效果。家長在對幼兒教育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講究教育的效果。父母同孩子的交流過程中,應多提建議少命令。我女兒平時任性、耍小脾氣時,我們在告誡她對錯之後,一般採取冷處理的態度,千萬不能針尖對麥芒,對孩子進行呵斥。在她情緒緩和、心情不錯時,再心平氣和地以朋友的身份與她進行交流,這樣的結果一般都比較好。

二、要克服重智育輕德育的傾向。眼下越來越多的家長讓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在智力方面投入較大的心力。這方面,我覺得只要孩子有興趣,無可厚非。我女兒也參加了多個興趣班,孩子的自信心和能力都有較大的提高,但與此同時不能忽視對孩子的品德培養,讓孩子學會愛和被愛。這方面我們一般藉助於兒童故事書籍和日常生活中的她看到的一些事情,比如給她講完每個故事後,都要向她提出如“如果是你,你覺得怎麼做才對呢?”等問題,激發她從故事人物的角度和身份去了解和體會故事中的含義。

三、克服不能擺正幼兒在家庭中的位子。要擺正孩子在家庭中的位子,既要考慮孩子年齡小的一面,又要考慮孩子性格獨立的一面。從小培養孩子參與家庭事務的能力,讓孩子有小主人的意識。比如,平時我們在安排女兒生活、學習或其他活動的時候,一定會徵求她的意見,讓她説説她的想法和安排。如果合理,我們一般都會滿足,不合理的我們都要告訴她原因,讓她理解。不能無原則地迎合孩子的要求,隨機引導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培養孩子慷慨、誠信、細心、整潔的良好習慣。

在日常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我們除了做到以上“三克服”外,還有必要注意家庭教育的一些基本原則:

第一、 平等原則。

孩子與父母平等的爭辯,不僅是互愛的一種體現,而且能夠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明辨是非,

培養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獨裁”對孩子人格的影響是災難性的。我聽説過很多家長覺得辛辛苦苦賺錢養孩子,孩子就必須服從自己,這種觀念應該改變,要把孩子看做是與自己平等的人,尊重孩子,孩子才會尊重我們,否則,就會讓孩子沒有自己的觀點,人云亦云,而且缺乏自信心。

第二、 感情交流原則。

我經常下班回家,一般都習慣與女兒聊一聊幼兒園今天的事,或者把自己工作上、報紙上發生一些有趣的事跟她講一講,每次女兒都非常樂意地説和認真地聽,還常常發表一些“高見”。因為人的成長不但需要物質,也有精神、情感的需要,孩子和家長若沒有話説,長期下去,孩子與家長相處會變得越來越尷尬,對孩子性格的培養非常是不利的。

第三、 統一原則。

家庭教育應與幼兒園統一,否則孩子無所適從,作為家長應全力配合老師的教育,包括全力支持孩子參加園內組織各種活動等。另外家庭成員之間教育觀念應統一,否則孩子不知道聽誰的,結果就誰的都不聽。

第四、 鼓勵原則。

當孩子取得一點成績和進步或者遇到一點小挫折和困難的時候,一定要多多鼓勵,千萬不要“吝嗇”那些讚揚的溢美之詞。

第五、寬容原則。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孩子,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自然會經常犯錯誤,作為家長我覺得應寬容地對待。當你發現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應先讓她明白錯誤產生的後果,並告訴她知錯能改才是最棒的。

以上是本人一些淺薄的體會。總之,我覺得不管你採取什麼方法來教育孩子,只要讓你的孩子感到生活很幸福,很愉快、健康、樂觀,並富有愛新,充滿信心,對前途滿壞希望,那麼,你就是成功的家長。

幼兒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6

一、案例背景

隨着獨生子女的普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最為明顯的是家長對子女的百般溺愛和過多保護,對孩子提出的要求都想方設法給以滿足。久而久之,孩子便形成一種理應被包容、被關愛、被保護的依賴型人格,養成了一些不良的習慣。比如稍有不順心的事就亂髮脾氣,即“任性”的習慣。

二、案例描述

又到吃飯的時間,我們一家人正吃飯。鄰居家的小孩叫我家兒子出去玩。兒子聽見了就要和他走。我説“你快吃,吃完飯再去玩。”兒子一下就賭氣了,説“: 你不讓我出去,我就不吃飯了。”我聽了就很生氣,訓了他幾句。兒子不但沒聽我的,反而哭着跑了出去。我媽媽見了就把兒子連哄帶誘拉了回來。而且還當着兒子的面説我什麼什麼不好,兒子才不哭了繼續吃飯。我與兒子的“較量”又以兒子的獲勝而告終。

三、案例分析

面對現代家庭中這樣常見的事例,我不免思索:這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孩子的任性是兒童的心理思維特點所決定的。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認為,兒童在2 至7歲時思維具有不

可逆性和自我中心主義。所謂不可逆性就是指兒童無法改變思維的方向,使之重新回到起點,從另一面去思考問題。所謂自我中心主義就是這一階段的兒童在面對問題時,只會從自己的觀點着眼,不會考慮別人的不同看法。正因有這樣的特點,兒童一旦有了什麼想法,就很難改變。

其次,孩子的任性還是父母長輩的思想觀念所決定的。如今的家庭中,除了孩子的父母親,還有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等,都圍着孩子轉。孩子想要什麼,他們就給什麼。孩子是他們手心裏的寶,只許愛護,不許傷害。況且他們還認為現在經濟條件好了,給孩子吃好點、穿好點、玩好點是應該的。儘管孩子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他們也認為孩子還很小不懂事而不去糾錯,反而去遷就孩子。正因為父母長輩的百般寵愛,我們的獨生子女們才更加會“撒嬌”。

四、案例指導

分析了原因後,我認為要改善現代家庭獨生子女“任性”這一普遍問題,應從下面幾方面着手:

1、家長對孩子的要求要統一。在教育子女問題上,有分歧和不同意見是正常的。但家長在孩子面前應保持一致,否則不僅要求無法實現,降低教育效果,而且會產生不良的作用,讓孩子更任性。因為他有“靠山”。

2、家長對孩子的要求要合理。對子女的要求要符合兒童發展水平和特點,尤其要從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出發,不能“別人

就是這樣做的”、“我們是為你好”等這樣簡單地説教。從而不加分析不加區別地將某種要求強加在孩子身上。

3、家長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理解和尊重是溝通家長和子女感情的橋樑,也是實施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家長要善於觀察、發現子女的變化發展,對他們的合理要求表示理解,並通過恰當的方式給以滿足。對於不合理的要求,家長切忌獨斷專行,要給孩子説話的機會,即使説的不對,也要道理説服。

當然家長本身的為人處世和以身作則是最為重要的。在家庭教育中,“身教重於言教”,“其身正,不令也行”等古訓同樣是不變的道理。

幼兒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7

當今社會的家庭,獨生子女的教育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社會的未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我們天下父母們的共同心願。我們作為父母,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獨立的人,能夠有足夠的能力和信心離開我們,成為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獨立個體。但要怎樣教育孩子,尤其是怎樣做好幼兒教育便成為我們每位父母的難題。眾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生存環境,而父母則是孩子的影響,是多麼的巨大與深遠。以下便是我平時在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體會。

第一,尊重孩子的提問,注重智力的培養。我們一直沒有刻意的去教她學習什麼,只是在孩子提問的時候認真回答她提出的問題;在她喜歡看的書上面教她認一些字,給她一些她喜歡的書,讓她自己學會看,怎樣講故事,平時在我講一次故事,然後讓她自己也講一個給我聽,使她對學習有着深厚的興趣。

第二,尊重並引導孩子的思想,注重德育的培養。重視孩子的道德培養,不管在什麼場合,要求做到不打人,不罵人,不説髒話。我們做父母的是孩子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在家裏,在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要做到不説髒話,不做過激行為。在孩子發現父母做錯了的時候,我們做父母的要主動承認錯誤,並引導她在犯了錯誤時也要勇於承認。

第三,注重孩子的獨立性培養。在孩子的成長過程,離不開教育,教育離不開尊重,尊重不等於縱容。在平時,要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就必須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多商量問題,要學會換位思考,如果是我們父母自己遇到同樣的問題應該怎樣做,是會像孩子那樣做嗎?我們不能用自己的觀念、模式、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認定孩子該做什麼,不準做什麼,更不能利用家長的權威去壓制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與獨立性,尊重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自己的空間,讓孩子自己學會涮牙、洗臉、穿衣等,讓孩子自己學會獨立思考,讓孩子有自己的能力與知識。

上述這些只是我平時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現在是獨生子女的時代,在幼兒教育上,我們也經歷了一個從無知到漸知的過程,在教育子女這方面,家庭環境的區別,造就不一樣的教育方法,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健康成長,我相信,只要做父母的能夠注意方法,因材施教,孩子們一定要取得成功,走向輝煌。

幼兒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8

1、 培養自主獨立的孩子

在中國,父母對孩子的關愛特別深,生怕孩子受一點傷害。所以他們對孩子更多的是保護,放不開手腳。這樣導致了孩子有很大的依賴性。也有些父母會幫助孩子設計人生規劃,但是這通常會使很多人忽視了自己真正的興趣和選擇的能力。但是,二十一世紀將是“自主選擇”的世紀。“在這個世紀裏,人將擁有更多的選擇,他們必須積極的管理自己。”進入了社會後,孩子必須自己決定自己的行業,自己的老師。自己的老闆,自己的公司。。。。。。每一天面臨的都是選擇。一個孩子如果長大了還是隻會背誦知識,聽話被動,等着別人幫他作決定或做事情,那他進入社會就算不被欺負,也不好被重視。如何培養獨立自主選擇的能力呢?我下面提出五個“要”和五個“不要”:

五個“要”

① 要教孩子“自己想辦法”的習慣;

② 要把選擇權給孩子,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

③ 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多指導,少批評;

④ 要培養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什麼都教他們,讓他們自己去試,失敗也沒關係;

⑤ 要信任孩子,信任比懲罰更能夠激起責任心。 五個“不要”

① 不要用太多規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讓自己的孩子去

做總結喜歡的事;

② 不要懲罰失敗,失敗是讓人進步的學習過程;

③ 不要説教,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説教,他可能失去判斷力,如果孩子不相信説教,他可能叛逆或不信任你; ④ 不要生活上凡是都包辦代替,放手讓孩子自己做; ⑤ 不要過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務,剝奪孩子自己的選擇權。

Google全球副總裁李光復談現代家長應有的家教理念:一、培養理智講理的孩子。中國人總是把“聽話”當做一個孩子的 優點。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只做聽話的孩子,我要他們成為講理的孩子,我對“規矩”的定律有四個:⑴定好規矩,但是首先把規矩的道理講清楚,不是盲目地服從;⑵在規矩內孩子有完全的自由;⑶違背了規矩孩子將受到已知的懲罰;⑷規矩越少越好,才能做到啟發的作用。

二、培養成功學習的孩子。在今天這個應試的學習環境裏,我們很難對課業成績不在乎。但是,孩子在這環境裏的壓力很大,我們要儘量體諒他們。不要對孩子希望太高,更不要自己沒有現實的理想一定要在孩子身上實現。儘量讓你的期望合理化。、如果看到不合理的或不可能的目標,孩子可能會根本放棄了。儘量把自己對孩子的要求轉成對孩子的建議。儘量不要把孩子和別人比。鼓勵孩子為了學習而學習,不只是為了分數。鼓勵孩子自己動手,而不是隻要考試成績好就可以了,要鼓勵他馬上用到學過的知識,讓他知道學這些知識對生活是有用的,而不是為了考高分才學。最重要的是要啟發孩子主動地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幼兒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9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着至關重要的意義,下面是一位家長就此談到的幾點體會。

我從最初受到父母的啟蒙教育,到現在教育自己的女兒,人生的經歷告誡我,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一樣對孩子十分重要,甚至決定着他們的發展方向,影響到終生。現就家庭教育問題,談談我的一點體會。

成人是目標。學會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孩子終身受益。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決不能讓孩子成為知識豐富而性格古怪,對父母沒有感情,對他人 、社會漠不關心的人。要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人,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無論犯有多大的錯誤,要和他講道理。我對孩子一直是堅持這個教育原則,讓他們在學校、社會和家庭教育下,從小在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最起碼應該成為有益於社會的合格公民而適應現代社會。

家長是鏡子。“天才”不能創造,但家長只要不失時機地去發現、培養,開發孩子天賦中的特長,以自己的勤奮努力去走自己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孩子就很有可能獲得成功。家長不僅是孩子的天然教師,也是監護人,同時是夥伴、朋友和榜樣。孩子的言行舉止無不體現着家長們的思想意識形態。“當父母不容易,當好父母更不容易”。事實確實如此。如何當好家長,我認為,首先,努力“學會關心”。家長應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地關愛社會、國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愛幼,相幫謙讓,寬容大度,待人和氣。其次,要加強自身修養。家長應堅持以德育人,奉公守法,依照社會主義道德原則、規範,自覺地將完善自己道德品質的實踐活動示範於孩子。再次,要創造和諧環境。教育環境的優劣是孩子成長的寒暑表,要建立和諧的家庭和社會,那麼家庭生活氣氛的默化薰陶不可忽視,家庭長輩品行道德的心靈潛在不可低估,孩子在適當表揚和鼓勵中生活,他將學會自尊和自信;在羞辱中生活,他將學會自卑;在平等中生活,他將學會公道;在爭吵、埋怨、偏愛和缺乏温暖中生活,他將學會詭辯、責怪、妒忌和冷漠……,這種現實是“無言之教”。不是危言聳聽。

孩子是老師。家長應善於學習孩子們的優點和長處。孩子們有很多“可愛的缺點”值得大人們學習。如蓬勃向上的朝氣,好問好學的學習態度;不保守,善於接受新生事物的特點;少世故,對人對事的真誠直率;對新科技和新型玩具等未知知識一學就通、一玩就會的本領等等,他們在這些方面的優點都是值得家長學習的。孩子的這種優勢,作為家長應充分的給予肯定、鼓勵和讚揚,不可忽視、指責、抑制,以至於扼殺。

尊師是關鍵。老師是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系統教育的主體,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更是孩子們幸福的締造者,心靈的撫慰者和醫治者。對於我來講體會很深,我的孩子處在單親家庭中,尊師敬親的感情較薄弱,學業基礎不夠穩定,但是他的老師注入了大量的真誠愛心,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千方百計、苦口婆心地強化學校教育,使我的孩子在品德、智力、身體都得到了較全面的發展,彌補了我們家庭教育的不足,這樣的老師倍受我、孩子和社會的尊敬,那麼這樣的“園丁”培養出來的花朵無疑會更加鮮豔。

今後,我決心積極配合學校教育好我的孩子,使之成為能適應現代社會的有用人才,以上心得體會,只是我一管之見。

幼兒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0

幼兒剛入園的會出現諸多不適現象。

不適應症一:寶寶哭鬧難入園。

有的孩子入園特別難,哭天喊地,還有的孩子抱着家長的腿就是不讓家長走,搞得家長欲走不忍,欲留不能。有的家長聽到孩子哭鬧很不放心,便躲在牆角、門後、窗外觀望,還有的家長為防孩子哭鬧,送孩子上幼兒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甚至長時間將孩子留在家裏。 分析與建議:家長不要怕孩子哭,孩子是哭給大人看的。家長送完孩子後要趕緊離開。其實家長走後,孩子大多停止哭鬧,因為老師有許多平息孩子情緒的辦法。家長的心不要太軟,只要孩子不生病,家長就要堅持將孩子送到幼兒園,千萬不要因為孩子的哭鬧而中斷。家長要明確告訴孩子:“你已經長大了,該上幼兒園了,就像媽媽上班一樣,這是任務。”千萬不要説“不聽話就把你送到幼兒園”等灰色的語言,這樣會讓孩子感到幼兒園是一個可怕的地方。另外,家長在送孩子去幼兒園的路上,不要反覆叮囑孩子要守紀律懂禮貌、唱歌時要大聲、畫畫時要畫好等,這些過高的要求、禁令或者勸告,也會使孩子望園心怯,甚至產生焦慮情緒。

不適應症二:回家以後發脾氣。

有的孩子從幼兒園回到家後,變得愛發脾氣、鬧情緒,家長就以

為孩子在幼兒園裏受了天大的委屈,對此不知所措。

分析與建議:孩子在家裏習慣了任性而為,初入幼兒園,對於諸多規距難以適應,如想玩玩具時老師不讓玩,不想睡覺時老師非讓上牀。而回家後,就徹底放鬆了,發一點小脾氣也很正常。所以,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先不要去管他,讓他把脾氣發出來,然後再去安撫,並講清道理。如果孩子哭鬧得異乎尋常,家長要主動與老師溝通一下,向老師問問孩子的情況,看看是不是老師表揚別的小朋友而沒有表揚自己的孩子引起的,以便讓老師多給孩子一點兒鼓勵,進行正面教育。對於有的孩子無原則的哭鬧,家長千萬不能一味遷就,要有原則,不該做的事情就是不能去做。但孩子哭完,要給孩子喝點水,以免上火。

不適應症三:穿衣、如廁都不會

有些家長,特別是老人,對孩子太過溺愛,孩子在家裏的所有事情一律包辦。這些孩子進入幼兒園後,連吃飯、穿衣、如廁都不知如何應對。

分析與建議:在孩子1歲半到兩歲的時候,家長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動手的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要試着讓孩子自己上廁所,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入園後結合幼兒園的要求,家長要配合幼兒園的老師,教孩子學會漱口、洗手,用毛巾擦手、擦嘴,用勺子吃飯,認識自己的衣服、鞋子等。同時,教孩子學説一些日常生活用語,使孩子能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願,如:餓了、渴了、熱了、上廁所等;該説話的時候要講話,有事情要大膽地告訴老師。這樣可以使家庭教

育與園中教育協調一致,還可以讓孩子產生自信心。

不適應症四:幼兒園裏不午睡

有的孩子不習慣在幼兒園午睡,自己沒睡好,還影響了其他小朋友休息。

分析與建議:家長可以給孩子帶一個在家常玩的、心愛的寵物玩具,孩子抱着它睡覺,可以減少孤獨感。在小朋友都午睡的時候,讓他幫老師做點事情,然後跟他説,如果你不來幼兒園,老師會想你的。如果你睡醒午覺再能幫老師分水果,那就更好了,老師會謝謝你的。

不適應症五:缺乏朋友孤獨少語

入園前跟小朋友接觸少的孩子,入園後難以融入到小朋友之中,不願參與遊戲,羣體生活似乎與他無關,表現比較孤獨。

分析與建議:家長可利用入園和離園時間,讓孩子認識本班的一個或者幾個小朋友,互相介紹後,鼓勵孩子在一起,拉拉手,玩一玩。同時,家長主動請老師幫孩子介紹一個活潑大膽的朋友,讓孩子活潑起來。在家的日子,家長要儘量找一些鄰居的小朋友跟孩子玩,培養孩子的羣體意識。總之,家長要多給孩子創造與外界接觸的機會,時間一長,孩子熟悉了幼兒園,朋友就會越來越多了。

幼兒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1

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時下,大多數孩子從小嬌生慣養,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由父母負責,凡事從來沒有自己負責的意識,更談不上對別人負責。所以,培養幼兒的責任意識,不僅是每位幼教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責任,更是家庭不可推卸的責任!】

【案例】

“咚咚咚”一陣突然急促的敲門聲,把正在午睡的我驚醒!急忙打開門,站在眼前的是5歲的兒子一羣滿臉怒氣的小夥伴。問明瞭來歷,才知道兒子把小夥伴王宗成的四驅車弄壞了,人家這是找上門索賠來了!我沒有作聲,轉頭靜靜的看着站在一旁滿臉沮喪與驚恐的兒子。一陣沉默後問兒子:“你自己肯定有想法,説出來好嗎?”我儘量用平和的語氣。

兒子低聲説:“説好弄壞了要賠的。”

我的聲音也很低:“弄壞了別人的東西理應賠,可問題是你拿什麼賠?”

兒子開始掉流淚,且着急了:“媽,您就給我錢吧,以後我不跟您要好吃的了還不行嗎!”

“不要好吃的是小事,王宗成這個四驅車是他姨媽從外地買的,咱這有錢也買不到這樣的。”

兒子倒轉的快,急忙轉頭問宗成:“給你錢你自己買行嗎?”對方點點頭。

我覺得這不是問題的關鍵:“給人家弄壞了東西,你覺着光給錢就沒事了?”

“對不起宗成!”兒子終於不情願地説了句道歉的話。

孩子們接過錢,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默默的離去了。兒子一反常態沒有跟隨其後,而是低頭走進自己的房間把自己反關在了屋裏。事情表面上結束了,可我的心裏很不好受,雙方孩子的做法令我非常的尷尬,如果被弄壞玩具的是我的孩子,我是絕對不允許他索賠錢的,而且是那麼輕易的就接受了。我知道這是一個跟孩子交流,一些簡單做人道理的好機會。等孩子冷靜下來,我走進了孩子的房間。

【案例點評】:

相信孩子當時的心情是非常痛苦和矛盾的,已經無需再責怪和訓斥,但無論如何家長必須幫助孩子堅定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信念,促成其為自己行為負責的行為。儘管孩子的承諾只能在很短很短的時間內有效,但也必須讓他遵守承諾,讓孩子實實在在的經歷負責任,特別是為自己的過失負責任,這同時也是付出代價、承受壓力,經歷痛苦和無奈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強化他們的責任意識,增強責任感。試想,如果每位父母都事事處處堅持這樣的原則,從小事做起,苦心引領,那麼,他們的孩子一定會逐步成為一個為自己,為他人,為集體,為國家負責任的人,一定能成為一個能擔當大任,能有所作為的人!

幼兒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2

孩子的成長要經歷各種事情,有11件事是家長在教育和育兒途中經常做的。要點是,做了還對惡劣結果不得而知。本文為您列出這些事情,為家長敲響警鐘。

幼兒家庭教育中11件蠢事

孩子想要玩泥巴,我們説:太髒了,不許玩!

註解:剝奪了孩子玩的權利,掐滅了孩子玩的天性,阻斷了孩子對事物的認知,縮小了孩子的探索空間。

孩子想自己吃飯,我們説:搞得到處是;飯都冷了……媽媽喂!

註解:孩子的自主意識、孩子的動手能力就這樣被扼殺。

3.孩子有些不舒服,我們説:寶貝,我們上醫院,打點針就好了!大夫,用點好藥!

註解:我們的盲目和無知直接導致孩子成為一個缺乏抵抗力的玻璃人,讓他遭受更多病痛折磨和醫療創傷,讓世界多了多少耐藥菌和不治之症。

孩子想要自己洗碗,我們説:別把衣服弄髒了;水這麼冰;別把碗打碎了……

註解:孩子眼裏原本就像遊戲的勞動,因為你,愉快的勞動變成了苦差,四肢肌肉萎縮,毫無陽剛之氣。

孩子上學了,我們説:你要好好學習,聽老師的話,不懂不要亂講……

註解:孩子不敢問為什麼,怕老師説,怕同學笑話;孩子只知道接受、從眾,沒有創造力,甚至沒有自己的見解和思想。

孩子説,爸媽,我長大了,也要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我們説:好孩子,你讀好了書就行,什麼都不要你做。

註解:一個培養孩子責任感的機會,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女)子漢的機會就這樣被你熄滅在萌芽狀態,成長為一個畏縮的人,一個不負責任的人。

孩子學習不好,我們説:你知道爸爸媽媽為了你,吃了多少苦?你吃好的,穿好的,什麼也不要做,為什麼連書都讀不好,你真是丟盡了我們的臉!早知道……

註解:在孩子心裏,他們看不到愛,他們認為你所付出的一切原來只是一場交易,自己只是父母的私有財產,是父母光宗耀祖的工具罷了。

孩子不知通過什麼途徑想到感恩,他對你們説:爸媽我愛你們,你們辛苦了!我們説:愛什麼愛,你拿什麼來愛?讀好書,聽話就是最好的愛。

註解:愛原來就是這樣的功利、現實和殘酷!愛的種子沒有開花就已凋謝;愛的能力還沒形成就被打擊;

孩子學習很好,脾氣也很壞,懶得出奇,我們説:沒事,大了就好了,只要學習好,什麼都無所謂。

註解:我們忘記了,一個人先要成人才能成人的道理,我們捨本逐末,把孩子健全的人格的培養任意地踐踏。

孩子真的是終於是長大了,他個子比你大,可是什麼也不會幹,什麼也不想幹,他吃你沒商量!這時我們黔驢技窮了,我們説:等他成了家,有了老婆孩子就好了,可是你

至於發現麻煩越來越大,越來越多!

註解:欲訴無人能説,悔,腸子都悔青了!或者乾脆做個“祥林嫂”。

或者他文憑比你高、錢賺得比你多,可是孩子跟你沒話説,甚至不着家,我們説:這是代溝,孩子跟我們沒有共同語言。

註解:可是,你難道沒有反省過,這是多麼的悲哀:我們辛苦養大的孩子對我們只有義務,卻缺少温情!我們原本可以和孩子一同成長,我們原本可以和孩子做朋友,讓孩子快樂,讓自己幸福的。

幼兒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3

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如果發現孩子受到挫折,父母要及時疏導,幫助他們調整情緒。鄭州心理諮詢中心專家給出以下四種方法:

(1)情緒宣泄法。當孩子感覺心理受挫時,父母要及時採取合理的方式,通過正常的途徑,讓他們釋放,保持心理平衡,不鑽“牛角尖”,不走極端,引導他們“做情緒的主人,不做情緒的奴隸”。如可通過交談傾聽,還可以藉助各種活動,將因緊張情緒所積累的能量排遣出去。

(2)遷移法。父母要儘量使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別的活動上去,暫時避開挫折情境,如讓其回憶一些愉快的事,也可聽聽音樂、打打球、散散步等。

(3)心理諮詢法。父母可以通過找專業心理諮詢機構進行心理諮詢,對孩子的內心衝突和苦惱給以分析、研究、勸解、安慰、鼓勵,減輕其情緒壓力,改變其認識問題的方法,用新的、正常的經驗代替舊的、反常的經驗,使孩子擺脱矛盾,恢復心理平衡,並幫助孩子在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取得更有效的發展和成就。

(4)父母要不斷調節自己的心態,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孩子施以心理教育,教育孩子保持一顆平常心。父母可讓孩子多與同學交往,通過平等相處,使孩子感受同學身上值得自己學習的優良品德,在為同學服務的過程中體驗一種奉獻的幸福,面對分數和榮譽學會淡然處之、互相謙讓,以培養自己豁達而淡泊的心境。

其實挫折教育也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教育方法,讓孩子正確的對待生活中的一切挫折和困難,教會他們如何應對挫折和困難,這比讓孩子考100分對孩子更有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shi/g4w3m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