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師工作計劃 >

2022年八年級下學期生物教師工作計劃(精選5篇)

2022年八年級下學期生物教師工作計劃(精選5篇)

2022年八年級下學期生物教師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2022年八年級下學期生物教師工作計劃(精選5篇)

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以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為依據,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面向全體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逐漸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達能力。讓學生在合作和探究過程中真正體驗學習的樂趣,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逐步養成學生熱愛自然、關注生命、關注社會發展的責任感。在此基礎上,發現並培養學生的個性和特長。

二、教學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學》(八年級上冊)課程的學習,逐步實現以下發展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動物的主要類羣及其對環境的適應性特徵。

2、瞭解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與人類的關係。

3、瞭解細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徵以及與人類的關係。

4、通過活動體驗生物的分類是根據不同生物的形態結構特徵上的相似程度來進行的。

5、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如:進行“飼養和觀察蚯蚓”、“調查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製作甜酒”等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活動。

6、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如:進行生物學相關信息資料的查詢和收集。

過程與方法:

1、期初“三個一”:訂一個奮鬥目標、找一個互助夥伴、提一條教學建議。採取“目標激勵、同伴互助、師生共勉”的教學策略,增強主動性,密切合作性,促進師生共同成長、可持續發展。

2、每堂“三個一”:提一個學科問題、記一個知識結構、出一份測試試題。着意培養學生的問題能力、歸納能力和自我檢測能力,將課堂學習的主動權儘可能讓渡給學生。

3、注重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如:

(1)問題導向法。指導學生按照“生物有哪些形態結構特徵?如何適應環境?與人類的關係如何?”等基本問題自主學習、自主解答、自主測試、自主反饋,輔以同伴互助和教師點評,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2)實驗探究法。讓學生進一步熟悉“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實驗操作)——得出結論——表達交流”的科學探究的方法流程。

(3)理論聯繫實際法。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學到的生物學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所遇到的生物學現象,提升學習興趣,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

(4)識圖學習法。新教材圖文並茂,形象直觀,可讀性強。引導學生學會看圖、讀圖,可以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直觀把握和理解記憶。

(5)比較法和歸納法。引導學生通過對知識的比較和歸納,找出知識之間內在聯繫,理順知識脈絡,形成知識結構,加深理解記憶。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

2、瞭解生物科學技術在人們生產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實踐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投身生物科技的熱情以及促進社會進步的使命感。

3、瞭解科學技術在促進人類進步的同時,往往帶來人們預想不到的負面影響,認識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善用可以為人類造福,濫用則會貽害無窮,確立全面的技術觀和價值觀。

三、學情分析

一方面,經過七年級一個學年的學習,學生對生物學知識有了初步的瞭解,對生物學習的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具備了一定的生物基本知識、生物實驗技能和實踐操作能力,不少同學還對生物學有着濃厚的興趣,為八年級的生物教學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另一方面,不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仍然存在目標不明確、自制力不強、主動性不足等問題,具體表現是學習習慣懶散、注意力不集中、完成作業馬虎,好奇心有餘而自覺性不足,學習成績存在兩極分化的趨勢。

因此,從本學期開始,在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加強課堂調控的同時,要注意加強學習思想引導、學習方法指導,特別是學習過 程和效果的監控,不僅要讓學生態度端正、學習得法,還要促使學生養成及時鞏固、持之以恆的良好習慣,力求使每個學生都有明顯的進步,學習成績有大面積的提高。

四、教材分析

八年級上冊《生物學》內容包括: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共五章,第六單元《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共三章。教材的編寫注重從生活實踐出發,內容編排圖文並茂,有較強的可讀性;欄目設置豐富多樣,注重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本冊書的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與七年級的《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同為《生物圈》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圈的多樣性及其保護》離不開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人、動物、細菌和真菌等有機組成部分的和諧共存,前後內容之間有很強的關聯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既要要注意類別知識的橫向對比,又要注意結構知識的縱向梳理,還要注意基本知識的多向遷移,搭建過渡橋樑、構建知識網絡,力求做到形散神聚、融會貫通。

五、基本措施:

1、備課標、備教材。認真鑽研新課標和教材,明確教學要求,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明確本單元本節課在整冊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識的內在聯繫和規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同時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於教學過程之中。

2、備學生。深入瞭解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能力水平,充分估計學生接受新知識可能遇到的問題。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心理特點,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和教學方法。

3、備教法、備學法。根據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瞄準教學目標,靈活採取自學指導法、談話法、演示法、實驗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等手段,不斷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同時,根據教學內容不同,指導學生採用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實驗探究法、小組討論法、問題發現法、檢測反饋法,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提高課堂實效。

4、備作業。注意控制好隨堂練習和課後作業的量,結合考點、突出重點、精選習題,把握好訓練的質,除了少數課後實踐性的作業之外,其他知識性書面作業儘可能當堂完成、當堂批改、及時反饋,減輕學生的負擔,提高作業的效果。

5、備教學流程。精細設計教學流程,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為學生自主學習做好引領,為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鼓勵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多提問,注意知識教學、分組實驗和實踐活動相結合,加強對學生基本實驗技能的培養。

2022年八年級下學期生物教師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全日制義務教育中生物課程標準》為依據,在繼承我國現行生物教學優勢的基礎上,力求更加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更加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增加實踐環節,使每一個學生通過學習生物,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為學生們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適應社會和繼續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教學任務

本學期講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生物學》(七年級下冊)(八年級下冊),並且八年級為了迎接會考還要全面複習。

三、具體措施

1、繼續深入學習有關的教育理論和轉變教育觀念,在繼承傳統教育優勢的基礎上力爭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創新和提高。

2、繼續探究符合新課標的課堂教學模式,並注意及時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和模式。

3、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並提高其質量,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樂於交流。

4、學習和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技術並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提高課時效率和教學質量。積極參加教研教改。上好課,設計好教案,寫好教學反思。

5、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精心設計#工作計劃# 導語;運用生動的語言;加強情感教育;精心誘導、強化教學。

6、為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例如,提供相關的圖文信息資料、數據;或呈現生物標本、模型、生活環境;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中提出探究性的問題;或從社會關注的與生物學有關的熱點問題切入,等等。

7、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並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方案的設計和實施。

8、重視探究性報告的撰寫和交流。培養學生通過文字描述、數字表格、示意圖、曲線圖等方式完成報告,並組織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9、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採用多種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達成課程目標。

四、教學要求

1、在教學中要注意繼續落實《生物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有利於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教學中要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要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力爭創造條件儘可能多開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練習、探究和資料分析活動。

4、教學中要注意合理選擇和組合好直觀教具與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

5、按學校要求積極組織好生物課外興趣小組活動,能夠對有特殊興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2022年八年級下學期生物教師工作計劃 篇3

個人的能力包括多方面,如記憶能力、分析能力等等。本人在多年的教學中發現,多數學生都有較強的記憶力,而卻缺乏對問題的分析能力,那麼,在生物教學中如何培養這種能力呢?

1、教師授課要深而透。

教師講課照本宣科,學生對有些知識也只能是機械地死記硬背,要克服這種弊病,教師授課要深透。。在此基礎上,不管出題的角度如何變換,學生也能全面地分析,用自己的語言去正確解答所遇到的新情境中的問題。

2、學生歸納總結。

在一節課中,如果當堂的知識障礙已經掃清了,到應該得出結論的地方,要讓學生自己去歸納總結。例如在講完遺傳學的兩個基本定律以後,讓學生自己比較歸納這兩個定律之間的內在聯繫和區別,從而達到鞏固基礎知識的目的。儘管有些同學對一些結論的回答還不夠完全和準確,但經常進行這樣的思維鍛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一定會有提高。

3、教給解題方法。

教師傳授知識應該具有“點石成金”的本領,也就是我們給學生的不僅僅是“金子”,而是“點金術”,即教給解題方法。例如,有這樣的一道分析題,“據測定,成年男子(體重85公斤)重體力勞動每天需攝入90克蛋白質,少年男子(體重54公斤)每天也需攝入90克蛋白質,試分析原因”。這是一道關於每人每天蛋白質的供應問題,因此,由題目入手,不難看出,測定的數值直接説明:

(1)不管是少年男子還是成年男子每天均應攝入一定量的蛋白質。

(2)少年男子每天攝入蛋白質的量按體重計算要比成年人多一些。

為什麼回出現這種現象呢?原因是:(1)蛋白質是構成人體及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2)蛋白質在人體內不能儲存;(3)蛋白質不能全部由糖類、脂類轉變而來;(4)人體的蛋白質每天還在不斷更新。所以成年男子每天要攝入一定量的蛋白質。又因為除了上述四個原因之外,還有,青少年的新陳代謝旺盛,更新速度快,況且正在長身體時期,需要更多的原料。所以,青少年每天攝入蛋白質的量按體重計算要比成年人多一些。由此可見,每人每天都要攝入一定量的蛋白質。

通過上例説明,解答分析題的方法是,應先從題目入手,瞭解該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什麼?與記憶中的書本知識對照,該題直接説明的是什麼?由此間接説明的又是什麼?即題目→直接説明→間接説明。學生只有掌握不同類型題的解題方法,對所遇到問題的解答才能思路開闊。通過篩選,最後能用一種正確的方法去解一道難題,同時也就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能力。

4、習題新穎靈活。

為了鞏固、加深學生已學的知識內容,課後一般都有一定的練習題,好的練習題應該具備新穎靈活的特點。例如,講完消化系統後,可出這樣的一道習題,“一個人到飯店要了一盤迴鍋肉、二兩白酒、三個饅頭,吃飽喝足後飄然離去。請你分析這些酒、飯、菜中的物質是怎樣到達此人的體內細胞的”。

這道題的內容有:1、食物中能還有哪些成分?2、各種成分是如何被人體消化和吸收的?3、還有營養物質是怎樣運輸到內環境的?雖然此題的答案都是書中現成的生物學理論,學生乍看起來好象沒學過,可仔細分析卻又恍然大悟。這種具有多知識點障礙的新穎題型,正是鍛鍊學生靈活應用知識,培養分析能力的好途徑。

5、考查層次拔高。

不同的內容,考查的層次有低有高,這是理所當然。然而,同一個知識點的內容,最好也要從不同的層次加以考查。例如,胰島素的作用是促進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濃度。如果問:“胰島素的作用的什麼呢?”這是識記水平的考查;如果問:“糖尿病發生的原因是什麼?”這是理解水平上的考查;如果問:“切除胰腺的狗尿引來了許多螞蟻,原因是什麼?”這是應用水平的考查。因為切除胰腺的狗,體內胰島素缺乏,使血糖含量增高,大量的糖從尿中排出,即此狗患了糖尿病,而螞蟻對糖具有趨化性,所以此狗尿引來了許多螞蟻。

通過考查層次的逐步提高,能指導學生在自習時,對有些知識不是記住就算掌握了,而是要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就同一個知識點,能從哪幾個方面出題,只有對知識做到較高層次的胸中有數才能靈活將已有的知識運用自如,這才是對知識的真正掌握。如果經常對某些內容進行層次的拔高訓練,就會逐步培養和鍛鍊學生的分析能力。

6、誘導學生設疑。

在多數學生已經掌握了生物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教師要善於啟發誘導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多提幾個為什麼?例如,教材中提到,輸血時,要以輸同型血為原則。在這就可以誘導學生設問,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有的學生提出,輸同型血就保險嗎?如果説不保險,道理在哪呢?為什麼有些異型血不能相互輸血呢?如O型A型之間輸血。這樣既能克服了學生滿足於一知半解的心理,又能培養學生自己去開動腦筋獨立思考發現問題的能力。應該指出的是,告訴學生對自己所提出問題的答案要先做出預測,然後與教師給的科學答案相對照,如果每節課都能誘導學生提出幾個有價值的問題,對培養學生髮展正確的分析能力肯定是有益的。

7、會考考題分析

泰安市20__年會考生物試題緊扣《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和人教版生物課標教材,注重基礎,提倡運用,關注情感態度,體現了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本試題有利於全面和準確地反映國中畢業生在生物學科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所達到的水平;有利於引導和促進教師進一步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式,促進學生主動地學習,有利於高一級學校對國中畢業生進行綜合評價,選拔優秀畢業生進入高一級學校深造。

(一)、試題的結構

1、題型

生物試題獨立成卷,滿分50分。其中選擇題10分,佔20%;非選擇題40分,佔80%。

2、知識分佈

試題內容涵蓋了人教版生物課標教材八個單元18章的內容,重點內容所佔比重較大,有利於引導學生學習掌握終生必備的生物學基礎知識和技能。

(二)、試題的特點

1、注重對基礎知識和技能的考查。

理解和掌握生物學的基本事實、概念、原理與規律,是一個人生物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中生物教學的基本要求。這些試題在考試目標上兼顧了不同層次水平,且更多的是在理解和應用層面上命題。“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是生物學最基本的重點基礎知識之一,《課程標準》中的學習要求是“理解” ,本題結合細胞結構圖解,考查學生對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的理解,與《課程標準》要求層次相符,命題尺度把握較好。

《課程標準》對生態系統組成的學習要求是“理解”,對食物鏈的學習要求是“瞭解”,本題從生動的生態情境圖,創設問題情境,考查學生對生態系統基礎知識的掌握和應用。考查方式靈活,有利於防止機械訓練和死記硬背,同時,也較好地聯繫生活實際,考查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加強了對實驗技能、科學探究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的考查。

(1)對實驗技能和科學探究能力的考查

觀察和實驗是生物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實驗在生物學教學中對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合作能力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今年會考生物試題的實驗題總分為13分,佔總分的26%,這些實驗題加強了對實驗基本原理、基本操作技能、科學探究方法及科學探究能力的考查。

(2)對綜合能力的考查

自然界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生物體各器官系統之間相互協調、分工合作,同時生物體與周圍環境也發生聯繫。通過對生物學的學習,應使學生學會從多角度、多層面審視生物學現象和生物學問題,理解生物學知識內在的有機聯繫,逐步形成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密切聯繫生活實際,加強應用知識能力的培養。

“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分析和解決某些生活、生產或社會實際問題”是《課程標準》能力目標之一。試題較好地聯繫生活實際,有利於學生加深理解生物學基礎知識,有利於培養學生運用生物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滲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關注學生成長。

國中生物課程不僅要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習得基本技能,發展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時還應培養學生形成對個人、對他人、對社會、對自然的豐富情感和正確態度,從而形成珍愛生命、關愛他人、關注社會、熱愛自然的思想品質

8、教學措施

1. 提高教與學的效率,認真落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雖然每年的會考題都在創新和變化,但解題所依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卻是相對穩定的,今年的試題也不例外。但從學生做題情況來看,失分的主要原因是:掌握的部分知識較淺,沒有深刻理解知識的本質和內在聯繫,造成掌握和記憶不深入;在解決問題時不能迅速有效地提取解題信息;生物學專用名詞掌握不夠紮實,錯別字出現較多。從學生做題存在的問題反映出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中,注重了強化訓練和記憶,輕視了過程和方法,造成學生沒有很好地掌握知識;鑽研教材不夠,重點和難點突破不力,知識整合不夠,造成部分學生一知半解,不能很好地把握知識內在聯繫,不能很好地在新情境下應用生物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注重知識學習,輕視審題技巧和書寫規範的等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如生物學專用名詞掌握不規範,錯別字較多。解決以上教與學的問題,首先要運用有效教學手段和方法讓學生深刻理解並牢固掌握生物學基礎知識和應具有的基本技能,如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原理、規律和生理過程要深刻理解,形成自己的東西,這是培養能力的基礎。無論試題形式及難度怎樣變化,它的出發點和立足點都會放在課本的基礎知識上,即“題在書外,理在書內”,因而只有對各知識點深入理解,弄清各自的構成要素和含義,達到融會貫通,遇到靈活的會考題才能準確而迅速地解讀回答。這一方面一定要引起教師足夠重視,不能忽視和放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梳理、鞏固與掌握。

2、關注學科發展,關注生活實際,注重學以致用。

生物學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能否運用正確的生物學知識和觀點來審視現實社會與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有關問題和現象,是考查學生科學素養高低的重要方式。再者,生物學知識只有緊密地聯繫生產生活、社會及生物科技發展,才能使學生認識到生物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提高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及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基於以上原因,教師在教學中,要將一些與考點內容聯繫緊密的日常生產生活、醫療保健、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內容引入課堂,根據這些內容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設計相關問題,讓他們通過觀察與思考,討論與交流,質疑與辨析,實踐體驗與角色模擬等豐富多彩的有效學習活動,逐步揭示知識本質和規律,逐步提高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3、重視和加強實驗教學,切實培養實踐和探究能力。

生物學科屬於理科,實驗是生物學科的突出特點。由於實驗有助於加深學生對自然科學的概念、原理和規律的理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有助於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因而實驗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將來進行科學研究必備的能力。從做題情況來看,學生在實驗原理與方法、實驗現象觀察、實驗設計方面失分較多,上述問題反映了實驗教學還應在三個方面進一步強化:(1)重視理解實驗過程。在一些操作性的實驗課上,有的教師只重視學生動手操作,卻忽視了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這樣做,導致學生能熟練操作,卻對實驗原理和方法不甚瞭解,導致實驗效果不夠好。鑑於以上原因,教師在指導學生實驗時,不僅要讓學生動手,也要動腦,通過動手和動腦理解每一步操作步驟及各步驟間的內在聯繫,從而使學生真正理解實驗原理和方法,掌握知識本質和規律,學會科學研究方法。(2)重視分析實驗結果。教師在指導學生時,不僅要注重實驗過程,也要重視對實驗結果和結論的深入分析,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現象、認真分析實驗數據、科學得出實驗結果和結論,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3)重視科學探究實驗。科學探究實驗是學生掌握科學探究基本方法、發展探究能力、形成科學態度和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但由於其開放性大,準備器材麻煩,有的教師 “紙上談兵”多,動手實施少,學生實踐和探究能力的培養也就落不到實處。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是:教師要認真落實教材中的操作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不僅重視實驗探究的結果,也要組織好學生的實驗探究過程,在探究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多種有效學習方式,由淺入深地進行實驗探究活動,經過長期科學有序的訓練,逐步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和辨證思維能力,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較大提高。

9、研究的主要課題(根據本學期教學內容,提出重點研究的課題,並説明研究的課題解決什麼問題,研究的成果形式)含觀摩課、公開課、經驗介紹等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面向全體學生,着眼於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要”,要“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但在我們平時的生物教學中,不同類型的學生上着同樣的課,提着同樣的問題,做着同樣的作業,考着同樣的一張卷子。即使做錯後教育的方式也是一樣的。試想,這樣下去,怎會去個別對待,怎會不產生差生呢?這也難怪有些教師不停地抱怨他的課堂上學生不聽話,搗亂紀律了,也難怪苦口婆心地教育起不到成效了。生物課堂教學要富有生活氣息,讓每位學生在每個教學環節中都能最大限度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就必須在學生原有不同認知的基礎上實施分層教學的策略。目前對生物分層教學總體策略的研究得很多,而在具體的有效的操作層面探索得很少,本課題擬對後者作深入的實驗探討,摸索出切實可行的方法,以便更好地推動國中生物教學,真正為“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奠基。

1、因材施教原則。

筆者通過大量調查,發現造成學困生的最主要原因不在於智力,而是在於知識遷移過程中日積月累造成的斷鏈與破網。布魯姆認為“只要提供足夠的時間與適當的幫助,95%的學生能夠學習一門學科,並達到高水平的掌握。”如果在課堂教學中能因個別學生之材施教,儘量縮國小習新知識前的“認知前前提能力差異”,發揮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提高個別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性的“情意前提特徵”,提高教學質量將會有切實的保證。

2、“最近發展區”原理前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的理論認為,每個學生都存在兩種發展水平,一是現有水平,二是潛在水平。它們之間的區域被稱為“最近發展區”。教學只有從這兩種水平的個體差異出發,讓學生一伸手就夠得着,把最近發展區轉化為現有發展水平,並不斷創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發展區,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實行分層教學,便於教師把難度確定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之中,使教學能適應學生現有的心理髮展水平,更好促進學生心理結構的建構和完善。

2022年八年級下學期生物教師工作計劃 篇4

一、教學的總體目標。

1.瞭解生物的主要分類及其對環境的適應性。

2.知道動植物的繁殖大多是通過有性繁殖來完成的,瞭解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與人類的關係與它們的行為密切相關。

3.瞭解細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徵及其與人類的關係。

4.通過活動經驗對生物進行分類是基於不同生物特徵的相似性。

5.增強動手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

6.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教材。

教材呈現方式由過去傳統的注入式寫作轉變為以學生生活體驗為中心,創設場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索知識的發生和發展,培養學生不斷探索創新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終身學習的能力。同時,教材安排了多種有利於學生髮展的學生活動。

(二)學生情況。

知識和現象與人類息息相關,學生對生物現象有很多疑問。但八年級學生學了一學年生物後,對生物基礎知識掌握較好,有一定的實驗能力,大部分對本科學習感興趣。七年級的學生對生物知識比較陌生,要通過各種教學方法逐步培養他們學習生物知識的熱情。

三、主要措施和方法。

(1)措施

1、注重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提倡研究性學習。

3.滲透“科學、技術和社會”教育。

4.改進教學方法,加強課堂教學。

5.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教會學生學習。

(2)方法。

1、實驗探究法:明確探究題目-引導探究-得出結論-測試反饋。

2.理論聯繫實際的學習方法;

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利用所學的生物知識,解釋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遇到的生物現象,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

3、地圖學習方法:

新教科書

圖文並茂,色彩鮮明,可讀性強。它形象、直觀、不僅有利於教師把有關知識講清楚,而且利於學生理解內容,便於記憶。

4、比較、歸納學習法:

通過對知識的比較歸納,可找出知識之間內在聯繫,使知識間的關係更明瞭。

5、綜合學習法:

引導學生運用相關學科(如物理、化學)的知識來解決生物學問題

四、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共21周)

七年級上冊生物共三單元十章內容,各章計劃用時:

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認識生物(第1周)

第二章瞭解生物圈(第2-3周)

第二單元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第一章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第4-7周)

第二章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第8-11周)

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第12-13周)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14-16周)

第三章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第17周)

第四章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製造者(第18周)

第五章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19周)

第六章挨家愛護植被,綠化祖國(20周)

總複習(第21周)

2022年八年級下學期生物教師工作計劃 篇5

一、學情分析及指導思想

在繼承我國現行生物教學優勢的基礎上,力求更加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增加實踐環節,使每一個學生通過學習生物,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為學生們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適應社會和繼續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主要介紹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及生物的進化、傳染病和免疫,用藥和急救、瞭解自己、增進健康。共6章,內容較上一個學期少了一些,探究實驗減少了一些,增加了觀察和思考,科學、社會、技術欄目。增加了學生的閲讀量,擴大了知識面。

三、教學目標

1、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力爭創造條件儘可能多開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練習、探究和資料分析活動。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通過學習使學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發育,使學生更有意識地保護生物,促進社會發展。

3、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4、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

四、具體措施

1、繼續深入學習有關的教育理論和轉變教育觀念,在繼承傳統教育優勢的基礎上力爭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提高和創新。

2、繼續探究符合新課標的課堂教學模式,並注意及時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和模式。

3、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並提高其質量,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樂於交流。

4、學習和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技術並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提高課時效率和教學質量,積極參加教研教改。上好課,設計好教案,寫好教學反思。

5、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精心設計#工作計劃# 導語,運用生動的語言,加強情感教育;精心誘導,強化教學。

6、為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例如,提供相關的圖文信息資料,數據;或呈現生物標本、模型、生活環境;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中提出探究性的問題;或從社會關注的與生物學有關的熱點問題切入,等等。

7、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並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方案的設計和實施。

8、重視探究性報告的撰寫和交流。培養學生通過文字描述,數字表格,示意圖,曲線圖等方式完成報告,並組織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採用多種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達成課程目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shi/erojg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