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師工作計劃 >

國中語文教學教育故事(通用19篇)

國中語文教學教育故事(通用19篇)

國中語文教學教育故事 篇1

一、學生的自然情況

姓名:劉某

性別:男

年齡:九歲

三年級學生

二、問題及行為表現

1、學習缺乏主動性。有時能完成作業,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沒有鑽研精神。

2、性格內向、固執。與人相處辦事,太武斷,缺乏自制力,責任感淡薄

3、處事情緒化,易衝動。遇事不冷靜,有逆反心理,虛榮心較強。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較差。有依賴和惰性心理,聰明但不愛多動腦。

5、主要原因是由於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

三、有關資料的調查

劉某同學今年九歲了,由於頻繁轉學而成為問題學生。在家裏是獨生子,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從小在爺爺奶奶呵護下長大,由於是男孩,更是得到奶奶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溺愛,誰也不能碰他一下,誰也不能罵一句,,再加上家庭優越的物質條件,使他養成了固執、偏激、倔強的性格,辦事不愛動腦,我行我素,不計後果,出了問題又缺乏責任感,表現出逆反心理。學習缺乏自覺性,老師佈置的作業完成了事,多一點也不想做,沒有毅力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根基打得不牢,使學習成績處於下游。做了錯事,不接受批評,不讓人家説,表現出較強的虛榮心和反抗心理。

四、個案分析

針對劉某同學的個性心理特點,經調查瞭解,我認為他的個性問題來源於家庭環境的影響和學校教育的影響兩個方面:

1、鑑於他從小嬌生慣養,,凡事隨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員所溺愛,過於放縱,使他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養成了依賴別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級裏,學習成績不好,缺乏認真、刻苦的學習精神,對較難的問題不願意動腦筋,又不肯問別人,不懂裝懂,長期發展下去,知識掌握不牢。就產生了自卑心理。認為反正也就這樣了,,自暴自棄,致使成績下降,凡事總覺得自己對,對自己認識不清,出現情緒不穩定現象。

五、採取的方法和實施過程

1.根據劉某的實際情況,我認為他的本質是好的,如果與家長配合共同對他進行耐心細緻的教育和幫助,他是會有改變的。於是我與其父母取得聯繫,讓他們勤與孩子打電話交流溝通。並讓他的爺爺奶奶一定要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態度,與老師更好的配合,嚴格管教孩子。

2.對他經常犯錯誤,出問題的方面,我則耐心指導,認真幫助他分析錯誤原因,讓他自己找出錯誤所在。同時,沒有放鬆對他的教育,用愛心去關懷愛護,用愛心去嚴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師對他的關愛,有利於形成他良好的行為規範。

3. 針對劉某惰性強的缺點,激發他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熱情,值日生工作他認真做,就給予鼓勵;主動幫助教師拿教具等則給予肯定,經與家長溝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幫助父母幹力所能及的家務,我則耐心幫助他建立起熱愛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經過近半年的瞭解及教育,劉某有了一定的進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一樣,它具有穩定的特點,要徹底改變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現在,劉某對教師尊重,學習目的有了明確的認識,能堅持上滿上好各門課程,成績逐步提高。他對生活也滿懷信心,情緒較穩定,衝動事件逐漸減少,對勞動有了初步認識,值日主動、熱心肯幹,犯了錯誤能認識到錯誤在哪兒。任性、固執得以緩解,辦事

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減弱,他現在仍缺乏刻苦學習的精神,對較難的問題易放棄,缺乏堅強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較弱,對於他今後的教育仍是長期的,我希望他會成為堅強、有知識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教育故事

西窗教影(一)——由利托先生想到我自己

我既是一名語文教師,又是一位九歲孩子的母親。當女兒踏進校園的那一刻,她的喜怒哀樂時時牽動着我的心,使我開始對教書這一職業產生一些別樣的思考。

記得那一天,女兒放學回家,書包也來不及放下就興奮地跑來告訴我:“利托老師明天要帶我們去農莊觀察農作物的生長!”

她那小小的臉上洋溢着喜悦,是的,終於可以從書本里解放出來,到大自然裏去走走,哪怕只是幾個小時而已,都已經讓孩子心滿意足了。我望着她,心裏格外不是滋味。同樣作為一名老師,我是否也讓孩子對自己的課堂如此嚮往和着迷過?

利托先生是女兒的英文教師,一個來自美國的小夥子,喜歡跆拳道,會説日語和一點漢語。我尤其欣賞他給孩子們做的教學計劃。每一週,我都會仔細研究他發下來的一週教學安排,上面甚至具體到寫

明進圖書館讀書的要求:所有的孩子必須在一兩分鐘內找到書,安靜地坐下來閲讀。他教育孩子不要把時間浪費在找書上,閲讀的時候永遠不要忘記問為什麼,要牢記世界上沒有愚蠢的問題„„每週課程都豐富多彩,經常可以在他的教學上發現新的東西。他還在課堂上開設了“紅綠燈”的標誌:紅燈亮,孩子們必須停止説話;綠燈亮,孩子們可以自由交流。這種有異於中國傳統課堂的教學風格讓女兒感到新奇不已。

經過短短的幾個星期,女兒儼然成了利托先生的“鐵桿粉絲”。每次回家都會滔滔不絕地向我彙報英文課堂上的趣事:

“今天,利托老師給我們演示水污染的形成,只要哪個小朋友上台喝過‘被污染的水’,就可以到教室的地毯上裝死,我好想去試試啊!”

“我們班出現了偷lollipop(棒棒糖)的賊,真可怕!不過,利托老師説他小時侯也偷過,只要改正就好了。”

英文課成了女兒最喜歡的課程。即便如此,她也會有違反紀律的時候。

有一次,利托先生在課堂上“點亮了紅燈”,女兒依然轉過頭和小朋友聊天,這時,他嚴肅地提醒女兒——〝LaLa ,I just want to see your beautiful eyes but not your back.〞(我只想看到你漂亮的眼睛,而不是你的背)

當時女兒萬分羞愧,同時也記住了她有一雙“beautiful eyes”,她下定決心,以後在聽課的時候一定要讓老師看到自己美麗的眼睛。

這樣的批評方式我們雖然不陌生,但是不是打心裏喜歡呢?我們平時見得最多的是“一針見血”的批評,恨不得用犀利的語言把孩子靈魂深處的“魔”挖出來見見陽光。實際上,我們並沒有考慮到由此引發的嚴重後果:也許這個“魔”被我們挖出來後,就像撕開了所羅門的封印,它再也回不去了;也許“魔”沒有了,但與“魔”相伴相生的其他寶貴的東西也隨之消失,“奴性”與“怯懦”瘋狂滋生„„

我很慶幸女兒在新的學校遇到這麼好的老師。利托先生總是那麼熱情,萬聖節的時候,他鼓勵孩子們大膽想象,動手設計各種服裝:破破爛爛的海盜披風、畫着各種條紋的蜘蛛俠襯衣„„而他自己則打扮成一個風情萬種的蘇格蘭農婦。對此,他自豪地宣稱:“我的裙子是由60條領帶做成的!”孩子們興奮地圍着他,神氣十足地在校園裏到處遊逛,“你不接待我,我就搗亂!”這是他們的口號,高年級的大哥大姐不得不往這些可愛的“小不點”的口袋裏塞糖果,就連校長辦公室也不敢怠慢,乖乖地在門口準備了一箱糖果款待每一個裝束奇異的“小客人。”女兒背後拖着長長的孔雀披風,跟在利托先生這個“孩子王”身後真是得意非凡。

更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利托先生在上完英文課之外,還經常“不務正業”,不是和孩子們打着赤腳大搖大擺地到草地上練跆拳道,就是舞雙節棍。所以,以他的這種隨心所欲的個性,為觀察農作物生長而大張旗鼓地把孩子帶到農莊,一點也不奇怪。

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話一點也不假。女兒從農莊回來,嚴肅地在英文作業本上記錄:春天,農民播種的時候需要穿膠鞋,以

免腳浸泡在水裏,被蟲子咬傷,撒種子的時候要注意間距;夏天,農作物生長很快,要及時澆水;秋天,穀物成熟了,防止鳥雀啄食穀物,最好用塑料瓶和谷杆扎一個稻草人;冬天的時候,要用麥稈把麥苗遮掩起來„„這就是女兒的觀察收穫。她認真地告訴我:“農民伯伯很了不起!”説來慚愧,過去我給孩子講耕種的知識基本上都是“紙上談兵”,哪裏知道得這麼具體!

我可以想象,班上的孩子有多麼喜歡利托先生。這種受歡迎的程度不能不令人嫉妒。其實我們也知道孩子喜歡什麼樣的老師,但我們卻因着種種藉口不願成為那樣的老師。我真的愛孩子嗎?我捫心自問。像我,在家長當中同樣擁有不少“鐵桿支持者”,在學校也有不錯的口碑,但我是一個敢於實踐的教育者嗎?

當我真正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我會一再提醒自己:從明天起,要耐心地和學生談話,不要給學生太多的作業,尤其不佔用他們活動課的時間。可是,只要看到某個淘氣的男生在課堂上像蛇似的扭動身子、東張西望,或者把手放在抽屜裏亂翻東西,一股怒氣騰地湧上來,我聽到自己的聲音從喉嚨裏衝出來,差不多可以把玻璃震碎。批改作業的時候,學生如果頻頻出錯,我肯定會憤怒地罰他們抄寫;發單元試卷的時候,我以成績不達標為由取消他們的活動課。令人困惑的是,即使我這麼做也沒有家長來投訴,相反,每次看到我,他們還一再叮囑:“老師,對我的孩子嚴格一點!”

只有心情好的時候,我才放學生到操場上自由活動。當我看到孩子們坐在雙槓上,像一排停在電線上的鳥兒,快樂地朝我呼喊:“老

師,我們在這,我們在這!”我感到深深地慚愧。他們是多麼可愛,多麼容易滿足啊!其實我也曾帶學生到小區裏散步,或者陪他們到樹蔭下開茶話會„„每次舉行這樣的活動的時候,孩子會變得格外懂事,他們自覺地維持秩序,絕不給老師添麻煩。哪怕是最淘氣的孩子,都不會選擇在這時候鬧事,因為他們知道這樣的機會太難得了!

孩子,看到你無邪的笑容我是如此慚愧,我不停地祈盼老師還給女兒一個完整的童年,卻總違心地禁錮自己學生的童年。

國中語文教學教育故事 篇2

牽掛

題記:

做班主任已歷經十二個年頭,常常聽同行、前輩們交流心得:“其實,真正讓我們班主任最難忘記的,不是班裏那些優秀生,而恰恰是那些後進生和問題學生„„”確實如此。至今,心裏某個柔軟的角落,總是縈繞着那麼一份淡淡的牽掛,讓我默默地祝福小坷„„

案例:

做了母親之後,心靈的某處卻變得更加柔軟了。回想起以前帶過的一個班中,那個叫小坷的孩子,至今讓我牽掛。小坷長得胖嘟嘟,白白淨淨的,一看就是個挺可愛的孩子。四年級的時候,我開始教他。

記得開學才幾周,小坷就夠讓我頭疼:幾乎從來不完成家庭作業;從不當值日生;文具盒裏幾乎沒有一支能寫的筆,全被他弄壞了;借同學的東西從來沒“完璧歸趙”,弄得大家都不願借給他了;他喜歡去招惹同學,常和同學產生矛盾;上課特喜歡接下嘴,如果老師批評了他,不是馬上趴着睡覺就是在座位上弄出響聲;他有時還會曠課,躲到學校的一些角落不進教室,讓老師到處去找„„哎,我琢磨着該怎麼轉變這個特殊的孩子。

母親出走了,孩子的世界雨下個不停

一天,我正在辦公室備課。班長心急火燎地跑來,上氣不接下氣地説:“老師,上體育課,小坷要逃跑„„就掉進水田裏了!快去,快去„„”“小坷?啊?!”我驚愕地隨同班長一起奔到操場。

農村學校不是全封閉式的,操場邊有一段沒有圍牆,外面是一片農田。圍牆邊圍着一大堆同學。有的在幸災樂禍地笑着,有的在七嘴八舌地議論着。而體育老師此時正焦急地把手伸向小坷:“快,拉着老師的手,爬上來„„”還好水田不深,小坷臉上、身上沾滿淤泥,兩隻腳泡在水田裏,眼睛恨恨地望着大家:“我討厭你們!討厭!討厭!”時值初春,他已冷得有些微微發抖。事情的導火線是,體育老師組織大家跑接力賽,小坷不願參加,於是就有同學説他不是男子汗,是笨蛋,小坷這就爆發了,徑直跑到操場邊„„

我小心地走到田梗上,把手一點點伸向小坷:“孩子,多冷的天,你這樣感冒了,還不是自己遭罪!來,拉着我的手,我拉你上來!”小坷看到周圍已沒有

別的同學,終於,慢慢地把那沾滿泥漿的手伸向了我„„我把孩子領到辦公室,用熱水給他擦洗身上的髒污,又去向同班的住讀生借了衣服、鞋子讓他暫時換上。小坷始終一言不發。“還冷嗎?給媽媽打個電話吧,讓她給你送套乾淨衣服?”我遞了一杯熱開水給他。沉默良久的他,眼裏竟有淚光在閃動,那眼淚像珠子似的一顆一顆地往下掉,輕輕地蹦出幾個字:“媽媽,走了!他們都不要我了„„嗚嗚嗚„„”小坷哭出了聲。“為什麼?”我再問。他卻再不答了。

他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放學後,我決定送小坷回家。

我們走過一段長長的泥濘的土公路,再沿着彎彎曲曲的小路就來到了小坷家所在的一個農村雜居的大院子。來到一座普通的平房前,卻鎖着門。旁邊的鄰居大嬸招呼着我,從她絮絮叨叨的講述中,我瞭解到小坷的家庭。以前,小坷爸在外做建築行業,收入豐厚。一家人視小坷為掌上明珠,日子過得很幸福。不知從什麼時候,小坷的父親漸漸變了,很久不回家,不管家庭,不供給家用„„父母的關係越來越僵,兩人見面就吵架、打架,沒心情去管小坷,對小坷的關注也越來越少。乖巧的小坷慢慢變得古怪。三年前的一天,因為打架,小坷爸被小坷媽砍掉了半隻耳朵,之後就一直沒有回家。此後,小坷母子、婆婆就靠低保過活。小坷媽脾氣也壞,經常打罵孩子。就在前不久,小坷的媽媽也外出打工了,家裏就剩他和婆婆相依為命„„

一個曾經幸福的家庭破碎了,父愛的缺失,母親的粗暴,家庭環境的落差,讓孩子曾經充滿童真、快樂的心靈已受到了極大傷害。而現在,連母親也棄自己而去,怎能不讓小坷充滿傷痛的心靈再劃上一道傷痕?

難怪,小坷被同學不經意地嘲笑後作出這樣過激的舉動。爸爸離開了,媽媽又走了!他感到最親最愛他的人都拋棄他了。我想到了小坷在學校的行為習慣。他在學習上沒有自己的目標,也從不樂於為班級、為別人做點什麼,那是因為家庭的不幸讓他變得麻木,失去了生活的動力。他有破壞慾,總是喜歡弄壞東西,因為他曾親眼看到自己幸福的家庭是怎樣破碎的。他不喜歡尊重別人,因為他常被母親粗暴地對待。他喜歡接下嘴,那是他渴望引起大家的關注,獲得一份安全感„„這個孩子最缺少的是關注,是尊重,是愛!

教育的本質是愛

如何拯救這個孤單的心靈,醫治他內心的創傷,讓他感受到愛的温暖呢?教育的本質是愛。教育植根於愛。用愛的力量叩響小坷的心靈之門。愛是寬容,愛

是感化,愛是忍耐。

一、傳遞愛心紙條,用師愛的温暖觸摸心靈

“澆樹要澆根,育人要育心。”只有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教育才有成效。瞭解小坷的成長經歷之後,我沒有抓住小坷上體育課的過激行為進行批評,而是引導他要懂得愛自己,委婉地從他的角度來談這樣的行為是傷害自己。每隔一兩天,我會在他的文具盒裏放上一張小紙條,那上面寫着他的進步,他的閃光點,或者是一則幽默,一個小故事„„我鼓勵他看一些課外書,從書中去尋找樂趣。小坷的眼睛裏日漸有了光彩。

二、讓他感受集體的攻暖

我帶領孩子們精心組織了一次以“生命·愛”為主題的班會,凝聚集體的力量去感召他,關注他。我喚醒孩子們從身邊的事物,去發現生命存在的美麗;喚醒孩子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觸摸世界,感受生活的美好;喚醒孩子們心中有他人,學會關愛身邊的人。班會課上,我動情地講述了小坷的故事,孩子們深受觸動,都向小坷投來同情的目光,那個曾嘲笑他的孩子默默地低下了頭。大家拉着他的手,一起唱起了《讓世界充滿愛》„„大家在活動中體驗到:把陽光和快樂帶給周圍的人,是一種幸福;把生活中平淡的幸福收藏起來,才能讓自己變成一個陽光、幸福的人!從此,孩子們對小坷多了一份寬容和理解。他過生日的時候,同學們買來生日蛋糕,一起為小坷開了生日會,我們看到了他臉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在班裏,大家都主動幫助他,小心地守護着他那顆敏感的心。

三、讓他感知媽媽的關愛

我通過小坷的一些鄰居、親戚終於聯繫到了小坷的媽媽。和他媽媽經過幾 次電話裏真誠地交談之後,瞭解到小坷媽作為一個女人的難處,迫於生計外出打工掙錢。我委婉地表示希望她不要把成人的憤世嫉俗施加到孩子身上,多給孩子一些關愛,常回家看望孩子,讓他知道媽媽一直都愛着他。我保持着和小坷媽每週一次的電話聯繫,及時告知他孩子的情況,教給她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與婆婆一起配合,塑造孩子在逆境中的陽光心態。

四、與任課老師溝通,讓他獲得更多關注的目光

每個老師都是教育者。對一個特殊兒童的轉變,有時只憑班主任一個人的 力量是有限的。班主任既是班級的管理者,同時也是增進孩子們與任課老師溝通了解的紐帶。教育要有一致性。班主任要集任課老師之力形成教育的合力,讓每一個任課老師都在小坷身上多傾注一份關注的目光。課堂上,老師們多給他一次

表達的機會,多一份人性化的尊重,多一句鼓勵的話語。這對孩子的轉變會更有效些。

通過這些途徑和方法,小坷在一點一滴地轉變着。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教育從來就不是一份急功近利的事業,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收到成效。小坷身上還有許多不完美:很多時候還是不完成家庭作業,上課還會影響課堂紀律,借同學的東西有時仍會弄壞,有時還會玩“失蹤”„„但,我和同學們仍然沒有放棄他,默默地陪伴着他成長„„

“哦,終於畢業了!解放了!”畢業典禮那天,同學們高高興興地拿着畢業證三三兩兩地走了。小坷語文、數學竟也考上了八十多分,順利畢業了。送走了孩子們,我回到辦公室,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腦海中又想起小坷。他婆婆老了,上中學後,媽媽還會常回來看他嗎?

再後來,因工作變遷離開了那個地方,一轉眼就過了好幾年,也沒了小坷的消息。有一次,在我整理資料時,偶然翻開了一本以前的班級留言冊,突然掉出一張紙條。我好奇地打開一看,紙條上寫着幾行字:“尊敬的李老師,對不起!我不是一個好學生,這幾學期總是給您找麻煩,惹您生氣,讓您傷心。真對不起!我以後一定會改掉壞毛病,做個好學生。陳坷”雖然字體不漂亮,但是寫得很工整、用力。這不是小坷寫的嗎?這孩子什麼時候把紙條夾在留言冊裏的呢?看到這兒,我心裏湧起一陣久違的温暖和感動,淚不知什麼時候竟滴落在紙條上。哦,小坷,你現在過得好嗎?你真的做了一個好學生了嗎?畢業時,老師都沒顧得上和你説上幾句心裏話,總有一份歉疚在心頭。而今的你,個頭又長高了多少?作文能夠寫得流暢嗎?爸爸回到你身邊了嗎„„至今,心裏某個柔軟的角落,總是縈繞着那麼一份淡淡的牽掛,讓我默默地祝福小坷„„

案例反思: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是愛。愛是教育永恆不變的主題。

愛是什麼?“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愛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和這個特殊的孩子一起成長的幾年,讓我更加懂得了什麼是愛,讓我學會了該怎麼去愛我的孩子們。愛是用春天般的温暖感化迷途的精靈,用春風般的柔情

喚醒孩子沉睡的心靈,用春雨般的情懷滋潤乾涸的心田,用春草般柔韌的力量守望生命的成長!

愛是可以傳遞的,愛可以產生信賴,愛可以點亮心燈„„愛是不會忘記的,愛如涓涓細流蕩滌過孩子的心靈,它像鼓槌一樣震憾過孩子的心靈。那樣恆久柔韌的力量,怎能輕易忘記?

小坷終於感受到了這份愛,也終於懂得了感激這份愛。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必然有着一顆善良、敏感、柔軟的心。“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生命的成長需要時間、空間,需要我們懷着這份恆久忍耐的愛來守望。作為一名教育者,我們要以愛為犁,把孩子的心靈耕耘得柔軟,讓愛的種子在那充滿馨香的土地上發芽,長葉,開花„„

國中語文教學教育故事 篇3

我剛到本校任教那年,接了一個五年級,這個班的學生大多是從村小轉來的,行為習慣有點差,班級總體學習成績也不太好。班上有個學生叫李明川,瘦瘦小小的,卻能説會道。可是在學習方面他給人的感覺就沒那麼好了,上課時思想老是不能集中,做作業時動作很慢,老是磨蹭磨蹭,而且不肯動腦筋,回家經常不做作業,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書寫相當潦草,小組長每天都向我告狀。於是,我找他談話,希望他能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以學習為重,按時完成作業,知錯就改,爭取進步,爭取做一個人見人愛的好孩子。他口頭上答應得好好的了。可他就是“勇於認錯,堅決不改”,他依然我行我素,毫無長進,每次我都要被他氣暈了,我的心都快冷了,多少次想想還是算了吧,或許他是根“朽木”。但又覺得身為班主任,不能因一點困難就退縮,不能因一個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無法轉化而影響整個班集體,我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我要盡最大的力量去轉化他!我把心一橫:不轉化你,誓不罷休。他沒有改變和進步,或許是他沒有明確學習目的,沒有真正認識自己的錯誤,沒有真正要做個他人喜歡的人的思想。 為了轉化李明川同學我採取了以下措施。我先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樹立做個好孩子的思想。於是我反覆找他談話,談話中:“你想改正錯誤嗎?想做一個討人喜歡的孩子嗎,你要怎樣做才好

呢?”“我今後一定要遵守紀律,認真完成作業。”“那你可要説到做到喲!”“好!”後來,他無論是在紀律上,還是在學習上,都有了明顯的進步。當他有一點進步時,我就及時給予表揚、激勵他。使他處處

感到老師在關心他。他也逐漸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確了學習的目的,端正了學習態度。

為了提高他的學習成績,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個責任心強、學習成績好、樂於助人、耐心細緻的女同學(李阿倩)跟他坐,目的是發揮同伴的力量。事前,我先對這個女同學(李阿倩)進行了一番談話:為了班集體,不要歧視他,要盡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幫助他,督促他使其進步。李阿倩同學滿口答應,並充分利用課餘時間或、課堂時間幫助他。有時,李阿倩同學也會顯得不耐煩,説李明川不太聽話,不太樂學……此時,我就跟李阿倩同學説:要有耐心,慢慢來。後來,李明川同學取得進步時,除了表揚他,我還鼓勵他們説,這也離不開同學們的幫助,特別是李阿倩同學的幫助。在同學們的幫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進步。他學習上更努力了,紀律上更遵守了,學習積極性提高了,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為此,我感到由衷的高興。我想,我們的孩子就需要用愛心和耐心去感化。

從這個教育故事我深刻的認識到,怎樣做一個好的班主任。

一、以人為本,愛心感化。

我們教育學生,首先要與學生之間建立一座心靈相通的愛心橋樑。這樣老師才會產生熱愛之情。“愛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對於李明川這樣的孩子,要敞開心扉,以關愛之心來觸動他的心絃。“動之於情,曉之於理”,用師愛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説服他,從而促使他主動地認識並改正錯誤。

二、同伴相助,友情感化

同學的幫助對他來説,是必不可少的,同學的力量有 時勝過 老師的力量。同學之間一旦建立起友誼的橋樑,他們之間就會無話不説。讓他感受同學對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學是自己的益友。讓他感受到同學給自己帶來的快樂,讓他在快樂中學習、生活,在學習、生活中感受到無窮的快樂!通過同學的教育、感染,促進了同學間的情感交流,這樣在轉化後學困生工作中就能起到較好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誘。

常言道:“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瞭解弄清學生的行為,習慣,愛好及其落後的原因,從而確定行之有效的對策,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正確引導。因此,我就以愛心為媒,搭建師生心靈相通的橋樑。充分發揮學生的力量,安排一個責任心強、學習成績好、樂於助人的同學跟他坐,給予學習和思想上的幫助,從而喚起他的自信心、進取心,使之改正缺點,然後引導並激勵他努力學習,從而成為一個好學生。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作為一個班主任應以賞識的眼光和心態看待每一個學生和每一個孩子,善於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也正由於有了老師對他的信任、尊重、理解、激勵、寬容和提醒,才使他找回了自信。

國中語文教學教育故事 篇4

以往的公開課中,聽課後我們總是要展開一次評課的交流會。交流會上在場的教師也包括自己總是感到無話可説,可以説是不知是不是自己以陷入審美疲勞還是自己的思維以凍結。總之,總是無話可説。

經過這次外出培訓,聽完課指導教師同樣讓我們評課,或者把自己聽完課的簡單的結構圖畫出來,瞬間就沒有了思維。怎麼寫,寫什麼……一連串的問題都用了出來。後來老師説他把自己畫的簡單圖發到羣裏,讓我們參考。看到圖的我瞬間明白了。原來聽課、評課應遵循這幾點:

1、教師是如何構思這堂課的,她從分為了幾步做到的。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教師是怎樣設計每個環節的。平時我們就只是按部就班的會設計這麼幾個環節譬如小組合作、讀課文、探討等幾個環節。這幾個環節是必要的,但應該以新的形式出現,這樣才能讓學生不知不覺領悟到文中的真諦。

2、課堂導入每次提到導入,我們只會找一些有趣的、能調動興趣的話題或是動畫、圖片等等,認為很調動學生學習氛圍的一些輔助的資料。認為只有這樣的導入才能吸引大家的眼神等。其實不是這樣的,平平淡淡才是真。在邱老師的課上,邱老師用了課後的一道練習題導入,問大家誰知道這是書中那塊內容,就這樣,進入了文本的學習。原來,導入也可以這樣。我們也許再評課時不要再誤認為只要看得紅火,聽的過癮,笑的開心就認為這是一堂多麼精彩的課,而是看導的巧妙不巧妙和我們的內容有無聯繫。

3、教案發揮作用沒?平時的教學中,老師們經常私底下説,教案是教案,上課是上課,誰還會按自己備的教案去上啊?通過這次學習才知道自己多麼不稱職的教師。評課時我們更應該仔細研讀教師的教案,再進行評課。教學的三維目標在上課時是否貫徹了進行,每一個目標都在每個環節中發揮作用了沒有,它對你的這堂課起到作用沒有。教案是或否合乎最初你進行教學設計的內容沒有。每個環節都是怎樣實現的,為你的中心服務了沒有。教師在講課過程中,教案上的每個環節都是怎樣實現的。學生的反映達到沒有最初設計的目的沒有。

4、課堂語言課上老師的語言是否具有啟發性,是否能打開學生的心門,使得他們願意在的指引下共同探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過如果我們總是假惺惺的去評判學生的回答。那麼學生會發現自己並沒有通過課堂學到他們所想要的技能,而是按部就班跳不出老師給自己畫的圓圈,這樣學生不可能提高。跟學生進行探討時,教師的語言一定是

帶有啟發性,學生願意和你一起走下去,並從中發現原來這堂課有這麼多吸引人的地方。

5、作業的設計。平時在自己備課時到了這個環節自己可能隨便找一些題來完成應付環節的齊全。其實這樣想是錯誤的。這節課我們學完後,應該能學會解決什麼樣問題的能力,不是隨便幾個題。因此我們在評課時也應注意教師的這一個環節的設計。

總之,通過對這些如何評課資料的學習,自己才認識到自己在教學業務這方面是多麼的微不足道。每天都應該虛心學習,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

國中語文教學教育故事 篇5

一個孩子就是一本書

何盼,男,9歲,二(1)班學生。小臉蛋上時常黑乎乎,身上有時髒兮兮的。上課時不是鑽抽屜就是東張西望,有時索性站起來,或是走處座位。集隊做操時常跑到別班隊伍中去,把他拉倒自己隊伍中站好不一會兒有開始左搖右晃了。真是一個頑皮的小男孩。針對其行為原因分析:1.家庭因素:父母由於忙於生計,無力管理他的學習。2.學校因素:在老師的眼裏,何盼是個頑皮的小男孩;在同學的眼裏,何盼是個愛惹事的同學。3.個人因素:單純,好動,玩心比較重,精力充沛。我將所採取的教育策略:A.利用他反應快,接受能力強的優點,讓他與同學結對子,既幫助同學又讓他有事可幹,是他旺盛的精力有地方消耗。同時又能激發他學習的積極性。B、課堂上多提醒他多傾聽,表現較好時及時給予獎勵,增強他信心。C.平時和家長及時溝通,瞭解孩子在家的情況,並讓家長也及時瞭解

如何讓何盼變成老師和同學心目中的好學生呢?

(一)打架風波

某天下午第一節課下課,突然有學生跑來辦公室報告:“打架了,何盼把某某鼻子打出血了。”我一聽便急忙往教室裏趕,只見某某正捂着鼻子嚎啕大哭,他卻一副不以為然的表情。顧不得多説什麼我一邊命令他站在黑板前等我來了解情況,一邊扶某某去處理鼻子。等我處理完再回到教室他正在黑板前掉眼淚。我以為他一定是認識到錯誤了,他卻説“是他先動手打我的。為什麼他不站黑

板?”原來他是因委曲而掉眼淚呀。於是我只好把他叫到辦公室苦口婆心地教育了一番最後他連連點頭表示以後不再打架了。後來,他爸爸到學校來提到他回家説“不到學校讀書了,老師偏心罰他站黑板”。原來是一直對我讓他站黑板的事感到委屈呢。我內心一驚,心想:我不經意的一個行為原來會對學生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呀。雖然頑皮但他畢竟剛走進國小,他對學校的一些制度並不清楚,我若貿然的採用一些強制措施去懲罰他的話,一定會讓他對學校產生恐懼心理。看來下次我得三思而後行了。

(二)今日班長

今天輪到他當今日班長,一大早我就向他囑咐要如何如何,該怎麼怎麼做。這一天他上課特別認真,小手舉得特別積極,收作業檢查衞生也用不着老師催促。一句話,今日班長當得挺不錯。第二天,我在班上表揚了他,他高興得滿臉笑容。

(三)同伴相助,友情感化

同學的幫助對他來説,是必不可少的。同學的力量勝過老師的力量。某某學生説,“何盼,這個字你寫錯了„„ 何盼,你的數學試卷最後一題做錯了„„ 何盼,你的這個英語單詞拼寫錯了„„”。“啊„„哪裏錯了啊„„怎麼改啊?” 。某某人説,“我來跟你講啦„„”。同學之間一旦建立起友誼的橋樑,他們之間就會無話不説。讓他感受同學對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學是自己的益友。讓他感受同學給自己帶來的快樂,讓他在快樂中學習和生活。同時在學習生活中感受無窮的快樂!通過同學的教育和感染,促進了他與同學間的情感交流。常言道:“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瞭解弄清學生的行為,習慣,愛好及其落後的原因,從而確定行之有效的對策,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正確引導。因此,要求我們要以愛心為媒,搭建師生心靈相通的橋樑。充分發揮學生的力量,安排一個責任心強、學習成績好、樂於助人的同學跟他坐,給予學習和思想上的幫助,從而喚起他的自信心、進取心,使之改正缺點,然後引導並激勵他努力學習,從而成為一個好學生。

孩子需要信任。只要你有耐心對待每一位學生,經常找他們談話,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專門輔導,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你就會發現原來他也是一名可愛的孩子,從小程身上,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每一個孩子就是一本書,需要我們用心去讀懂。無論一個學生怎麼樣,只有堅持“以人為本”,用心呵護他們成長過程的每一步,他(她)都將會給你一個驚喜

國中語文教學教育故事 篇6

把我的真心放在你手心

愛,是春風,可以融化心靈的冰霜。

愛,是春雨,可以滋潤乾涸的心田。

愛,是陽光,可以照亮黯然的眼眸。

愛,是橋樑,可以讓真情盡情流淌。

愛,是一種“魔力”,它可以創造很多奇蹟。

但工作之餘,同事前來小坐,説得最多的,就是現在的學生太難管,太不懂事了。不少學生連最基本的課上聽講,見了老師問聲好都做不到,更不用説愛老師了。末了,免不了幾聲無奈的歎息。感歎:學生愛老師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是啊,學生難管,這是普遍問題,有社會的因素,也有家庭的因素。可是,靜心而思,有沒有我們老師的責任?你,愛你的學生了嗎?

蘇霍姆林斯基早曾説過:“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塊土壤上。”

不要過多地去責怪學生,還是問一問我們自己吧,有了“知識”這粒種子,有“情感”這塊土壤了沒有? 有“愛”的雨露了沒有?

作為一名教師,應把自己的真心放在學生手心,讓學生時刻感受到,你的心盈滿的是對他們殷殷的希望,濃濃的愛意。

三:

偏偏喜歡你

每一位老師都有愛生之心,可能每一位老師又都會有這樣一種感受:愛好學生容易,想對差生説聲愛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面對差生,就猶如面對一片待耕的土地,更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愛心。哪怕是愛的一個小小的舉動,也會勝過雷霆萬鈞。 小B,是班上有名的“活躍”分子。課上隨便説話,課下大聲喊叫,優點不多,毛病不少,沒有一點女孩的文靜與乖巧,是令老師們頭疼的一個人物。那天我正上早自習,學校劉主任把我叫出教室,又違反紀律了,早自習遲到不説,反而和老師頂撞。領

她回我辦公室的途中,我心中那個氣呀。昨天才給她打了“預防針”,今天一早就又違紀了。 到了辦公室,我嚴厲的批評了她。可她,就是嘴硬。

“我沒錯!”

“你好好反省反省。”我丟給她一句話,走出辦公室。

此時,早自習已下了課,不少學生去買早點,我也該為兒子買了。在向攤主交錢的剎那,我想到了小B,於是也為她買了一份。當我拿着熱騰騰的飯到她面前,剛才還是一幅鐵嘴鋼牙的她,竟哭了,“王老師,我那麼氣你,你還想着我,看來你是真的喜歡我們。我錯了。”

沒想到,我的一個舉手之勞,竟令她有如此的轉變。以後,課上更是多給她展示自我的機會,課下多輔導;天冷了,提醒她多穿衣服,回家時,騎車小心„„從此,小B身上的毛病越來越少,對學習也有了積極性,老師們反映她進步多了。並且,班裏另外幾個“活躍”人物,也安靜了。用小B的話説,是老師的愛,讓她們看到了光明。

是啊,好學生需要愛,但“差生”更需要愛來温暖。他們並不是永久牌的“差生”!只要對他們灑下愛的雨露,他們同樣會綻放出璀璨的花兒。因為愛,可以喚起他們的自信,愛,可以令他們重塑自我,愛,可以讓他們走上一條全新的人生之路。既然如此,作為老師,我們何不用自己的言語,自己的行動,去告訴他們:你們不是被老師遺忘的角落,老師,就是偏偏喜歡你。

國中語文教學教育故事 篇7

感動你我他

教師是一個普通的職業,教師從事的工作是平凡的。但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在各方面的影響下,教師的職業又變得舉足輕重。育人是一項説起來容易而作起來難的事,作為教師可謂:如履薄冰。在平凡的工作中,我們每每有歡喜,有憂傷,甚至憤怒。回頭看看,自己的教育歷程中還有一些惶恐……

美國哲學家威廉·傑姆斯曾經説過:“人性最深的需求就是渴望別人的賞識。而且,隨着閲歷的增加,這種“渴望”會變的更加需要。”作為國小生更是如此。在教育他們時,一個信任的微笑,一個激勵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都可以給他們最大的幫助。但有時候我們被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情緒矇蔽了雙眼,看到的都是缺點,對他們左也是挑剔,右也是挑剔,少了關心和呵護。下面是我教學中的一件小事。

我班有一個叫龍坤的孩子,皮膚白白的、一臉的天真可愛,如果你不談到他的學習,他在你的心裏一定是個乖孩子。剛入學的時候他的表現就很有點糟糕。但他就是上課不集中注意力聽講,經常走神,還搞小動作,不按時、按質完成作業的、是個比較貪玩好耍的學生。對於他的錯誤,有時我會對他發脾氣。事後我靜下心來想一想,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現在我嘗試改變以前的教育方法,課堂上,我總把一些簡單的問題留給他,然後再加以表揚,給予鼓勵。課後我利用晨檢、早輔等走到他身邊給他講講、範讀,有時候摸摸他的頭,消除他對老師的恐

懼;還鼓勵他要多大膽的讀,錯了沒關係;讓班上英語成績較好的學生幫助他;就這樣,最近我發現這孩子慢慢的轉變了:第一次他上課主動地舉手了,作業較以前認真了。學習上他變得主動了。我想只要堅持下去,他一定會進步的。

他的變化讓我認真地反思了我自己,班級像他這樣的學生還有很多,一味的簡單粗暴,只會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上留下陰影,使他對自己,對老師,甚至對社會產生負面的觀點,認為自己怎樣努力也不會得到老師的認可,從而自暴自棄。回想過去,我們在“嚴是愛,鬆是害”的高標準下,自覺不自覺地傷害了多少學生,我不禁很惶恐。今天我很感謝他,讓我重新認識了我們的學生,也重新認識了我自己。做教師要學會用心、用愛去澆灌自己的學生,充分表揚和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每個孩子身上都藴藏着不可估量的潛能。

我們教育的職責就是引導學生髮揮潛能。學生成長的路上,有了周圍的人不斷 “加油”聲的鼓勵,他就會在跌倒後,勇敢的、充滿信心的站起來,繼續向前拼搏。

國中語文教學教育故事 篇8

非常感謝科組給我這樣一個和大家交流的機會。對於語文教學,我是一個新手,新手上路,還望大家多多關照。

語文教學到底該是什麼樣子,應該看以什麼為標準。

若以聽課老師有東西可聽可看,那肯定要求“互動”“層層設問”,從教師的“巧問”到學生的“妙答”,能引向高潮的便是好課!

若以學生聽得有趣為標準,風花雪月武打言情迎合學生趣味,也無可厚非,因為往往是學生説了算。

若以會考應試分數為標準,任何先進高明的理論都無濟於事,任何花哨的教學都只能曇花一現。能考出高分就是好樣的,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

很顯然,我們不談學生成績是不行的,我們今天就談談“抓老鼠”的問題,談談怎樣做個好貓?

參加工作以來,開過不少成績分析會。好像領導説的最多的是:管理出成績。我姑且不去評價這句話是否正確,但我確實存在一些疑惑:有些班級的考核分數遙遙領先,但考試成績卻一塌糊塗。有些班級的考核分數不盡人意,但考試成績卻名列前茅。但有些班級確實管理成績和教學成績都不錯。由此看來,管理和教學不能説沒有關係,確實有一定的關係。那它們存在關係的核心點是什麼呢?我認為是學生學習的一種精神狀態以及班級所營造的良好學習環境。由精神,我想到了電視劇《亮劍》。我相信很多老師也看過,我喜歡看這部電視劇,尤其喜歡這樣一句話:古代劍客們在與對手狹路相逢時,無論對手有多麼強大,就算對方是天下第一的劍客,明知道是個死,也要亮劍。即使倒在對手的劍下也雖敗猶榮,這就是亮劍精神。這裏提到亮劍精神,就是李雲龍這支軍隊的軍魂!劍鋒所指,所向披靡!我們不需要我們的學生同別人打架時拼的你死我活,但我們的學生學習時是否需要一種精神?我們的班級是否需要一種靈魂支撐?再説説環境,先講一個簡單的事例:我們經常去別人家做客,主人一打開門,如果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很乾淨的地板,那第一反應應該是要脱鞋。如果看到的是滿地垃圾,我們肯定是直接進入。如果我們再脱鞋,那只有一種情況。我們的腦袋進水了。再説一個常見的現象:讀大學時,如果一個女生宿舍6個人,有5個人在拍拖。那另一個女生出現的情況只能是兩種:第一、快瘋了,受不了了,因為每個女生都在説自己的不BF如何如何的英俊?如何如何的體貼?第二種情況是:第二天馬上找一個男朋友,要求會很簡單:只要是個男的。説了這麼多,只想説明這樣一個問題:環境和氛圍對人的影響非常重要。由此可見班級管理中班級的學習環境學習氛圍是很重要的,而不是學生把衣服的扣子扣好了,成績就上去了。至於怎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我也不知道。所以這個問題不展開講。

下面談談一些在教學工作中的具體的做法:

一、將分層教學進行到底。這裏我重點講一下作業的分層設計。我覺得班上學生可分為ABCD四組。A組同學是沒有作業的,他們在語文晚休時可以看小説,可以做其它學科的作業,他們是絕對的自由。我絕對相信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課堂上掌握的情況。我們能做的是給他們開一些書單。B組同學的作業一般是以閲讀和寫作為主。C組同學以課內文言文,閲讀,古詩為主。D組同學只需要要默古詩和抄文言文的翻譯。D組的同學能考上50分,我就能開心10多天。當然除了這四組,也許有些班上級還會有特殊人物,他們的成績比較有穩定性,一般在5——10 分。他們屬於“高智商型”的學生,我們實在教不了,真的不想放棄,但也無可奈何。

二、課堂上的時間多些給學生。先説一個事實:上週三我們在舒早霞老師英明領導下開了一次非常成功的備課組成績分析會。我們沒有按照以往的會議義務性輪流地説一些,而是每個老師都暢所欲言積極投入到討論中去。我們在輕鬆的氛圍中把自己的疑惑甚至好的建議拿出來一起交流,一起討論分析。應該來説,我們每個人都獲益匪淺。回去之後,我就在反思:我們能不能在課堂上營造一種輕鬆的氛圍多些時間讓學生去交流去討論。美國的教育界流傳着這樣一句話,“告訴我,我會忘記;分析給我聽,我可能記住;如果讓我參與,我就會真正理解。”我把它做為我教學的宗旨。一堂課45分鐘,如果整節課都是我們在講,累不累啊?答案無疑是肯定的。我們整節課辛苦地自認為把重難點滔滔不覺地講得滴水不漏。學生掌握情況呢?這就不得而知了。也許我們覺得把該講的都講了,應該是 NO PROBLEM 。也許只不過是我們在聊以自慰罷了。也許只不過是我們在求個心安理得罷了。

三、再來聊聊一個古老的話題: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得確很有道理。我曾經無數次的對學生説:如果因為我教你們的語文,你們對語文感興趣,自己會去積累,會主動去讀,會主動去寫。那我的目的達到了。學生因為老師的原因,而對學科感興趣,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我就經常覺得留有遺憾:因為我從國小到高中的數學老師都是55歲到60歲的男老師,把我學習數學的興趣扼殺在搖籃之中。如果換成年輕漂亮的女老師,那也許大學聯考的數學成績不至於那樣“丟人現眼”。總的來説:要讓學生對我們的語文學科感興趣,得讓他們對我們人感興趣。所以我覺得一堂課的前三分鐘先和學生聊聊別的,拉近和學生的距離。如果學生見到我們就想K我們一頓。那無疑不管我們的課堂是多麼的生動,不管我們是多麼的有才華。不好意思,他們不感冒。他們只想早點下課去飯堂,或者整節課在想什麼時候什麼地點扁我們一頓。

四、讓“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不在成為一句空話。

這裏重點講一下書寫。我相信大家都會認為學生的書寫不是很重要,而是非常非常重要。前段時間驀然發現很多省的文科狀元都是女生,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也許和她們的書寫有很大關係。其實,很多聰明的男生,理科成績尤其突出,但恰恰就是寫的字能和醫生相媲美,龍飛鳳舞説得是好聽,其實就是亂草一把。為了閲卷老師少燒一點這些亂草,我們有必要重複N次地提醒學生書寫工整。從七年級開始開設書法課,這也是一種趨勢。當然,九年級的學生也可以在早讀前三分鐘默兩首古詩。要求只有一個,書寫工整。如果長期堅持下來,收效應該是不言而喻的。

五、讓“小組合作”在作業的跟蹤上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我們給學生下達的作業任務,需要跟蹤到位。我們一個人的時間精力是非常有限的。我們必須藉助小組長的力量。班級的語文學習互助小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編排。可以四個人一組,一個小組長。如果班上有足夠的語文精英,也可以兩個一組,一個組員和一個組長。組長對組員必須嚴格監督。比方説今天的任務是默寫三首古詩。組長必須督促組員完成,並負責組員的批改工作。如未完成,組長必須陪同組員在下午下課後相約教室,繼續完成那沒有完成的任務,爭取做到日日清。堅決杜絕組長與組員共同作弊。一經發現,老師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或者給定一週的任務,週五下午還未完成的同學,在放學後繼續留教室戰鬥。同時邀請其家長來校上演新時代的“陪太子讀書”。

六、合理利用早讀晚修時間。

早讀時間為25分鐘,分為集體讀和自由讀,或者集體讀和聽寫兩段。效果也許會更佳。默寫和聽寫的內容仍由小組長負責批改。小組長必須把組員易錯的字反饋給科代表。科代表必須找時間在黑板上給與提醒及訂正。

晚自習的時間,應該給學生安排作業。作業的安排可分層設計。強調把作業當考試,保持考試時的高度緊張感。這裏的學生學習主動性及差,如未安排作業,整節自習他們只有一件事可做。那就是:發呆。

説了這麼多,最根本的仍需要學生有好的學習態度,仍需要學生願意去學。如果只是我們老師“一廂情願”,我們再多的方法,再多的策略也枉然。

國中語文教學教育故事 篇9

經過幾周的教學工作體驗,感到有一條原則較重要,即讓賞識走進語文教學,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愛學語文。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

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這樣,就為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鬆愉悦、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願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藉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親切的撫摸,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説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三、閲讀教學,讓學生多一點自我感覺

在閲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於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讓學生髮展自己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閲讀的質量。

四、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學會體現自己

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學生在作文中的個性和創造性已消失殆盡。作文中總是乾乾巴巴的幾段空話,套話、假話連篇,文章脱離了自己真實內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和色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鼓勵學生寫隨筆,觀察日記,讀後感,觀後感、週記。此類作文往往有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鮮明個性的跳躍、獨特詞語的運用,許多優秀之作常常湧現,時間久了,學生就能發現自己的寫作個性。

教師可以允許學生有不同層次的發展,並抓住學生作文中的優點,加以鼓勵:如好的句子,使用準確的詞語,好的開頭或結尾等,喚起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自信。作文評語以鼓勵為主,當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還需用委婉的、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麼以後作文,學生會更主動熱情,並能更好的展現或表現自己了。以賞識的方式改變學生作文中的一些缺點,效果明顯,並能很快提高寫作水平。

這是我最近教學過程中的一點點思考,現作以上總結,供大家參考、指點。

國中語文教學教育故事 篇10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新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一的。葉聖陶先生説過:語文教學的根本在聽説讀寫,是聽説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遊離於聽説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時下語文課堂中的有些做法值得反思。有不少老師認為,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礎,淡化知識。課堂上特別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甚至認為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後、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添頭”。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麼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長期如此,少了聽説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那麼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動也都將成會空中樓閣。

因此,教學中要紮紮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於紮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實現。

二、強調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注重生成與建構,淡化預設與講授。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定教,因需施教,增加靈活度。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教學,把主要的時間讓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把語文課堂交給學生”,許多教師經過短暫的困惑後馬上接受下來並付諸實踐:既然要把課堂上的時間交給學生,豈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嗎?於是出現了一種我們不願意看到的現象:老師講授少了,課堂上亂烘烘的討論看似熱烈卻沒有主題,學生海闊天空胡言亂語還受表揚説有創新。課堂上教師淡化出場,一切讓學生自己説了算。如在文本的誦讀與理解中,在沒有充分引導虛設情境的情況下讓學生“想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交流讀書感受”,而教師又不能及時發揮主導作用,一堂課給學生大量的時間自讀,終結是:甲也正確,乙也不錯,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課學生跑野馬,想説啥就説啥。一節課上完了還弄不明白老師想在這節課上完成什麼任務,達到什麼目標。

教師引導孩子積極發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語文教學長期的“多樣性”“模糊性”“獨特性”會給學生什麼樣的影響?”長期“不假思索地説”,“無根據地説”,“任意地説”,“編造着説”,“不負責任地説”,致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新的誤解,不少學生無所適從、無從下手,表面上獲得了自由,實際上卻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因此,要使課堂高效,學生的“自主”一定要與教師的“主導”有機結合。教師要具備在課堂上進行“二度備課”的能力。

三、鼓勵合作學習,但不能忽視獨立思考

提倡學生的合作學習不能忽視學生的獨立思考。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被老師們廣泛採用。那種人人蔘與、組組互動、競爭合作、時有思維碰撞火花閃現的課堂確實能給人以享受與啟迪。

實施合作學習是有一定條件的,要以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為前提。

而時下不少教師片面地理解合作學習,追求所謂小組學習的形式,做無用功的甚多。在學生沒有充分閲讀、思考的情況下進行合作學習,由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不深入,認識也不很深刻,小組合作加工整理的結果與所得也是膚淺的、片面的,這樣的合作只是為個別優生提供展示的機會。有的把合作討論當作學生活動的唯一形式,一堂課下來,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師不管在公開課還是平時教學動輒就安排四人小組討論,不管內容有無討論的必要,有些甚至一節課討論到底。也有的教師讓學生合作學習,但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看到一兩個小組有結果就匆匆收場,完成一次合作。在合作學習中,還經常看到如下場面:1、小組中有一個成員在權威地發言,其他成員洗耳恭聽,彙報時當然也是小權威的“高見”。2、小組成員默不作聲,自己想自己的。3、小組成員熱熱鬧鬧地在發言,但沒圍繞主題,討論時氣氛熱烈,卻沒解決實際問題。以上種種的合作學習,未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質上是流於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師沒能真正理解合作學習的含義,未處理好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關係。

語文課堂少不了品讀,感悟,玩味,思考。語文課“心動”比“形動”更為重要,有時“沉靜”比“活躍”更有效。見問題就討論,動不動就合作的語文課堂只能是華而不實的泡沫語文課。

我們要倡導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通過互相啟發,共同探究,培養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只有在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才能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因此,教師要精心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一要組織好學生自學,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二要組織好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技能,教給合作的方法,重視對合作學習的評價,做到互動學習與個別輔導相結合;三要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全面實現教學目標。

國中語文教學教育故事 篇11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在剛踏上教師崗位的我,是要好好學習和探索的,在這一年裏,經過學校領導的幾次教育培訓和同年段老師的指導,我懂得了一些經驗,以下是我在七年級教學中的心得體會。

一、把心貼近每一個學生

常言説,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月有圓缺,學有遲速。學生的差異性必然存在。著名教育家韓鳳珍説過:“難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強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孩子最寶貴的東西——自尊心”。

1、給優生以雄心

優秀的學生有他紮實的基本功,有他超人的智慧,甚至還有獨道的學習方法,基於這些優越的條件,我要求學生擁有的是雄心壯志,要定下更遠更高的目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七(9)班的盧美琪和七(10)班的曾福川是極具語文天賦的兩位學生,她們的語文學習興趣濃烈,文筆優美,閲讀鑑賞及審美能力都很強,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老是給她們灌輸要爭第一,要考高分,要有向前闖的勇氣和決心,因此,在兩個學期的每次考試中,他們都能考出理想的分數。

2、給中等生以信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總是吊在中間,因而好多易滿足的同學也就樂於呆在這個位置,平平而過,懶懶散散,消極地對待自己的成績。針對這種心理,我給中等生的是信心,我鼓勵他們通過努力還可往上一些,我把他們歸為中上等,意思是有可能上升趨勢,因而好多學生恢復了信心,他們努力趕超,擴大了優生的範圍。

3、給差生以上進心

在一個教師的眼中,學校中應該沒有“差生”,只有學有困難的學生。我尊重這類學生。努力激發他們的上進心,“我並不比別人差”,“我還有優於別人的長處”。七(10)班有個叫陳欽鵬的同學,學習上一竅不通,但他會設計一些小東西,因此我常常在語文課上穿插一些設計靈感,讓他表演,獲得大家稱讚,還有一位童欲堅同學,學習極差,但他常常出其不意地回答出我的一些難題(也許是偶然),但我就趁此機會大肆渲染,鼓勵他,促使他上進。這樣,這些所謂的差生有了一點學的甜頭,也就多了一點學習的勁頭了。

二、把業授給每一個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説:“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世界。”因此,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創造者。

1、課堂進度顧及每個學生

我通常上課的進度不快,我的每堂課要能使每個同學聽懂,每個同學有所得。特別是按照遊董所提出的“分層導學”的教學理念,先在導讀提綱指引下的學生自主學習。

2、課堂提問針對每一層學生

重點難點提問中我因勢利導,難題拋給優生,而易題留給了中下等同學,這樣優生感覺有挑戰性,而差生也不會因答不上而尷尬,失去學習的信心。

3、課後輔導落實每一類學生

培優補差是落實的重點,對待優生我在課堂上進行拔高訓練,比如寫作技巧的指導,閲讀的綜合能力的提高,讓這類學生真正優起來,而對於差生則注重基礎的訓練,有關語文知識,學習方法,淺易的閲讀等達到一個鞏固過程,這樣因地制宜,適得其所。

4、分層作業的佈置與批改

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我所佈置的作業也有所不同。讓中等生和優生能有個質的提伸,我增加了課外提升的練習。讓差生對課堂上的基礎知識在做鞏固。

三、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七年級年級剛剛從國小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在後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讓學生懂得如何學習語文,為以後的語文的學校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 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

直到現在,我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最近,我發現,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作文的教學有時會令感到“束手無策”,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這些障礙,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裏,對曾取得的成績沾沾自喜,那隻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藴、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

1、自主的價值在於學生自主的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但這一切的前提是,教師的主導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夠的鋪墊,學生已經知道自己應該學什麼。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對一個問題能從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過程可也不能忽略結果,探究的目的是為了問題解決。

3、盲目活動很可怕。雖然新課標強調對話,認為閲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相互對話的過程,但是並不等於在課堂中閲讀理解的過程以教師、學生的一問一答來完成即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整堂課一個討論接一個討論,一個交流接一個交流,學生個體閲讀、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太少,特別是學生的默讀、靜思、寫作時間多被擠掉,最終影響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4、語文學科要有語文學科的特色,語文的文學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視。

國中語文教學教育故事 篇12

“我沒有把整本試卷撕了,我只撕了一頁。”陳曉雯在辦公室裏咆哮着。“老師要求你把撕了的試卷複印好,完成函數這一頁。你撕試卷的行為真令老師失望,你先出去吧。”我寒着臉説。陳曉雯狠狠地瞪了我一眼,扭頭走出了辦公室。 一節課下,八(3)班的田方雨同學衝進了我的辦公室。“老師,不好了,陳曉雯把所有的有關數學的材料都扔到樓下去了,説再也不學數學了。”我聽了,非常震驚,不由地陷入了某種沉思------

曉雯同學是八(3)班的一名特殊女孩。小時候的輕度小兒麻痺,導致她走路有點跛,平時很少與其他同學交流,心理較為脆弱。一度我期待她身殘志堅,平時與她交流多以鼓勵為主,但對待她的學習與其他同學要求是一致的。英語老師程老師對待她的英語學習也是嚴格要求。在一次英語課上,曉雯同程老師起了較大的衝突,她不管不顧地把所有的英語材料全部撕毀。從此,再也不學英語,英語課上就發發呆、抄抄東西。自此,很多科任老師與她相處時,都謹小慎微的。我自信地呵護她的自尊心,我們一直都相安無事。

近階段,八年級所學的一次函數知識難了點,我瞭解到曉雯的數學學習碰到了困難。平時上課也較關注她。同時,在班級裏也找了田方雨同學協助她。 這次我與曉雯同學的矛盾激化源自於當天的中午作業。田方雨同學告訴我,曉雯當天的中午作業一個字都沒寫。當時,我急着去集體備課,並沒有對此引起足夠的重視。僅僅是讓其他同學提醒她在晚上放學前必須把作業寫好交給我。但小姑娘卻把當天的數學作業給撕了。

現在的我,感覺很委屈。自認為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關愛學生的心靈成長,同時認真負責於他們的數學學習。出現這樣的狀況,讓我充滿着無力感。我看着一直站立在身側的田方雨説:“你幫陳曉雯把書撿起來吧。”

在下面的一週時間裏,我一直同陳曉雯處於冷戰狀態。她作業不交、上課不聽,我亦置若罔聞。她一直用一種仇視的眼光看着我。我們的關係降至冰點。如何改善我和她之間的關係,我多少有點力不從心。

一天下午,我在八(3)班上一堂數學練習課。我觀察到陳曉雯一直低着頭,於是我慢慢地走到她附近,發現她正在不管不顧地做着語文抄寫練習。我隨之提高了講課的音量,她抬起了頭,伴之以挑釁的眼光看着我。我忍住心中的怒氣,把語文的相關練習沒收,放置於講台上。我繼續下面的授課內容。曉雯無所事事地低着頭。我慶幸她沒有再次地發作。下課鈴響後,我捧着她的語文作業,鄭重其事地送到她面前,輕輕地觸摸了一下她的頭説:“現在可以抄寫了。老師也需要尊重啊!”她輕輕地抬起了頭,我分明看到她眼裏有絲絲的淚意。

第二天的早上,我居然意外地收到了陳曉雯的數學家庭作業。雖然,那天她在數學課上依然低着頭,但我的心裏還是住進了陽光。當天晚上,我輾轉反側。女孩的淚眼、女孩的作業,讓我看到了改善我們彼此之間關係的一線曙光。思考良久,我決定在次日的數學課上實施我的轉變計劃。

次日的數學課剛開始時,我面色凝重地説起了我同陳曉雯近段時間的種種。特別強調,曉雯僅僅撕了函數這一頁,我卻命令她把十幾頁的複習資料都給複印好。我自我批評,不瞭解事實情況,就作出了武斷的判定。所以,當着所有的同學面,我鄭重地向曉雯道歉,同時送上我事先準備好的學習禮品。説:“陳曉雯,若接受老師的道歉,就把禮品取走,好嗎?”空氣似乎停止了流動,所有人都在

等待着。我突然意識到曉雯是有點跛的,她不好意思公開地在所有同學面前行走。我捧着學習用品輕輕地走到她面前“不要拒絕老師哦!”我真誠地對她説。

接下來的課,我專注於授課內容,這天的課學生們似乎聽的尤其的專注。我心中掃除了陰霾,快樂的情緒左右着我,我似乎感覺到了曉雯也不時地抬頭看向我。

第一節課與第二節課的間隙,周雪端着一盤雪松出現在我的辦公室。“老師,這是陳曉雯送給你的。”説完她就走出了辦公室。我不在細究如此短的時間,曉雯是如何弄出一盤雪松的。我的心中充滿的是喜悦。

在接下來的數學課上,很少板書具體書寫過程的我,常常認真地板書一兩道題目的過程。因為我同曉雯聊天的時候發現,她對書寫具體的解題過程不自信。在我課後的個別指導下,她對自己的數學學習有了信心。數學課上,她不在低着頭。

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這種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統一,存在於情感教育情境下的師生情感交融氣氛的創設中,存在於教師對學生的愛的表達和傳遞中。克魯普斯卡婭在談到教師怎樣熱愛學生的時候,就明確指出:“光愛還不夠,必須善於愛”。教師應該通過具體的教育活動,將愛浸入到學生的心田,觸動學生的心絃,引發學生的積極的情感反應,以期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很多的教育書籍都提醒老師,要關愛每一位學生。但當我們碰到脆弱、極端的學生時,我們又常常選擇放棄。自認為自己已經盡責,是孩子們本身不爭氣。殊不知,有時候只需要我們再堅持一會兒,我們同樣亦能叩開一扇冰封的心扉,開啟一段美好的教育旅程。

國中語文教學教育故事 篇13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在剛踏上教師崗位的我,是要好好學習和探索的,在這一年裏,經過學校領導的幾次教育培訓和同年段老師的指導,我懂得了一些經驗,以下是我在七年級教學中的心得體會。

一、把心貼近每一個學生

常言説,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月有圓缺,學有遲速。學生的差異性必然存在。著名教育家韓鳳珍説過:“難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強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孩子最寶貴的東西——自尊心”。

1、給優生以雄心

優秀的學生有他紮實的基本功,有他超人的智慧,甚至還有獨道的學習方法,基於這些優越的條件,我要求學生擁有的是雄心壯志,要定下更遠更高的目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七(9)班的盧美琪和七(10)班的曾福川是極具語文天賦的兩位學生,她們的語文學習興趣濃烈,文筆優美,閲讀鑑賞及審美能力都很強,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老是給她們灌輸要爭第一,要考高分,要有向前闖的勇氣和決心,因此,在兩個學期的每次考試中,他們都能考出理想的分數。

2、給中等生以信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總是吊在中間,因而好多易滿足的同學也就樂於呆在這個位置,平平而過,懶懶散散,消極地對待自己的成績。針對這種心理,我給中等生的是信心,我鼓勵他們通過努力還可往上一些,我把他們歸為中上等,意思是有可能上升趨勢,因而好多學生恢復了信心,他們努力趕超,擴大了優生的範圍。

3、給差生以上進心

在一個教師的眼中,學校中應該沒有“差生”,只有學有困難的學生。我尊重這類學生。努力激發他們的上進心,“我並不比別人差”,“我還有優於別人的長處”。七(10)班有個叫陳欽鵬的同學,學習上一竅不通,但他會設計一些小東西,因此我常常在語文課上穿插一些設計靈感,讓他表演,獲得大家稱讚,還有一位童欲堅同學,學習極差,但他常常出其不意地回答出我的一些難題(也許是偶然),但我就趁此機會大肆渲染,鼓勵他,促使他上進。這樣,這些所謂的差生有了一點學的甜頭,也就多了一點學習的勁頭了。

二、把業授給每一個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説:“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世界。”因此,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創造者。

1、課堂進度顧及每個學生

我通常上課的進度不快,我的每堂課要能使每個同學聽懂,每個同學有所得。特別是按照遊董所提出的“分層導學”的教學理念,先在導讀提綱指引下的學生自主學習。

2、課堂提問針對每一層學生

重點難點提問中我因勢利導,難題拋給優生,而易題留給了中下等同學,這樣優生感覺有挑戰性,而差生也不會因答不上而尷尬,失去學習的信心。

3、課後輔導落實每一類學生

培優補差是落實的重點,對待優生我在課堂上進行拔高訓練,比如寫作技巧的指導,閲讀的綜合能力的提高,讓這類學生真正優起來,而對於差生則注重基礎的訓練,有關語文知識,學習方法,淺易的閲讀等達到一個鞏固過程,這樣因地制宜,適得其所。

4、分層作業的佈置與批改

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我所佈置的作業也有所不同。讓中等生和優生能有個質的提伸,我增加了課外提升的練習。讓差生對課堂上的基礎知識在做鞏固。

三、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七年級年級剛剛從國小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在後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讓學生懂得如何學習語文,為以後的語文的學校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 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

直到現在,我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最近,我發現,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作文的教學有時會令感到“束手無策”,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這些障礙,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裏,對曾取得的成績沾沾自喜,那隻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藴、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

1、自主的價值在於學生自主的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但這一切的前提是,教師的主導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夠的鋪墊,學生已經知道自己應該學什麼。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對一個問題能從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過程可也不能忽略結果,探究的目的是為了問題解決。

3、盲目活動很可怕。雖然新課標強調對話,認為閲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相互對話的過程,但是並不等於在課堂中閲讀理解的過程以教師、學生的一問一答來完成即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整堂課一個討論接一個討論,一個交流接一個交流,學生個體閲讀、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太少,特別是學生的默讀、靜思、寫作時間多被擠掉,最終影響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4、語文學科要有語文學科的特色,語文的文學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視。

國中語文教學教育故事 篇14

一個學校,一個班級,學生總有好有差。作為一個教師,既要關心優等生,更要關心後進生。在教育教學中,對待後進生我們要做到以人為本,付出師愛;以生之助,友情感化;因材施教,循循善誘

一、以人為本,付出師愛

作為一個教師,都應“以人為本”,尊重每一位學生。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我們教育學生,首先要與學生之間建立一座心靈相通的愛心橋樑。這樣老師才會產生熱愛之情。如果我們承認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那麼教育的過程便不僅僅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滿了人情味的心靈交融。心理學家認為“愛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對於斌斌這樣特殊的後進生我放下架子親近他,敞開心扉,以關愛之心來觸動他的心絃。“動之於情,曉之於理”:用師愛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説服他,從而促使他主動地認識並改正錯誤。

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學的幫助對一個後進生來説,是必不可少的,同學的力量有時勝過老師的力量。同學之間一旦建立起友誼的橋樑,他們之間就會無話不説。同學是學生的益友。在學生羣體中,絕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過於直率,尤其是批評他們的時候太嚴肅而接受不了。因此,我讓斌斌與其它同學從交朋友做起,和宏宏同學一起坐,讓他感受同學對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學是自己的益友,讓他感受到同學給自己帶來的

快樂,讓他在快樂中學習、生活,在學習、生活中感受到無窮的快樂!通過同學的教育、感染,促進了同學間的情感交流,在轉化後進生工作中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誘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每一個後進生的實際情況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瞭解弄清學生的行為,習慣,愛好及其後進的原因,從而確定行之有效的對策,因材施教,正確引導。斌斌的情況比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對自己的錯誤、缺點認識不足,對老師的批評教育產生厭惡、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愛心為媒,搭建師生心靈相通的橋樑。與他談心,與他交朋友,使其認識錯誤,樹立做個好學生的念頭;充分發揮學生的力量,編排一個責任心強、學習成績好、樂於助人的同學跟他坐,給予學習和思想上的幫助;自己面批面改他的作業,讓他感到老師的關心、重視„„用關愛喚起他的自信心、進取心,使之改正缺點,然後引導並激勵他努力學習,從而成為品學兼優的學生。

通過一年的潛心努力,精心轉化,終於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斌斌同學搖身一變,由“搗蛋鬼”轉變為紀律委員,由後進生轉變為先進生!他無論在哪裏見到我,都會親切叫上一聲:“老師,您好!”我總是報之一笑,並説上一聲:“你好。”

班裏的後進生尤其需要得到老師的信任、關心、肯定和鼓勵,長期堅持下去,他們就會在老師的期待、幫助下,消除灰色心理的陰影,與其他同學一樣充滿自信,閃出他們特有的光彩,體驗到成功。總之,

轉化後進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複雜、艱鉅的教育系統工程。轉化後進生要抱着滿腔熱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需要教師在工作中多一份寬容,少一份責備,把愛的甘露灑進每一個後進生的心田,進行反覆、耐心地教育;還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體化的教育網絡,才能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國中語文教學教育故事 篇15

一、案例

我們班級的學生雖然很多但是我對每位學生的關注度都很高,每名學生的一言一行、學習態度都在我的心中。班級中有一名學困生總是跟不上,我愁啊!他叫鍾遠龍,他無母,是靠他的父養大的。在家訪時瞭解了他的身世後,我對他的關注和愛更多了。這個孩子做事比較慢,自理能力和學習能力都較別的學生差距大。我從兩方面幫助他:

(一)在學習上,我經常站在他身邊指導示範學習要求,他每做對一件事我都及時的表揚,幫他適應學校的生活。他學習能力差,我就經常利用午休耐心的給其單獨的輔導,其他學生可以接受的心算方法他無法理解掌握我就要想辦法利用其他方法讓其學會計算。如:擺小棒、畫線、數數等方法。在學習筆算時,我從怎樣寫算式到計算的步驟一句一句説,讓他一句一句學,使他一點一點的掌握了筆算加減法的方法。從一句一句學説到提示半獨立直到可以獨立講述計算過程,整整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雖然計算還是較慢但能自己獨立計算,我就已經很開心了。我不斷的鼓勵,使他也有了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能積極舉手發言,主動要求上黑板進行板演。(二)在家庭教育上,我還經常和張源奶奶溝通,希望其多配合,訓練他獨立計算,放手讓他自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和自己的日常事情。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的學習成績進步了,我感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他在我的鼓勵下學習的獨立性和積極性也在不斷的提高,更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了。我希望

每名學生都跟得上,一個都不落下。因此我在他身上花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看到他的進步使我體驗到了教師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二、反思

通過對他的幫扶,使我首先認識到家校的教育要形成合力,協調一致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才能形成。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做好家長的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其次,教師對學生要有愛心、耐心、恆心、細心、真心。及時發現學生的優點和不足,優點要表揚再表揚,不足要指出並引導其改正。堅持不懈的、真誠的幫助學生,學生的教育工作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要堅持不斷的幫助。關愛要深入化,要把超越母愛的師愛奉獻給學生。再次,要因材施教。學生每個個體是存在差異的,要因人而異,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教育,一刀切的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對症下藥,才會見效。”教育學生也是一樣的,不同的學生要採取不同的方法,才能使每名學生得到發展。

總之,以人為本,以生為本,關愛學生,幫助與鼓勵,指導與表揚並用並重。使學生體驗成功,樹立信心,產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主動性得到激發,學習才會進步。還有,班主任要協調好家庭學校的教育力量,教育的要求方法要一致,學生進步才更快。

國中語文教學教育故事 篇16

新一輪的語文課程改革需要教師改變多年來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樹立嶄新的教育理念。這對我們每一位教師是一次通透的洗禮。如何教好新教材,用好教材,推進新課改,是對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的機遇和挑戰。作為新教材的使用年級,我校七年級語文組在校領導和其他年級語文教師的指導和協助下,認真學習、大膽探索、勇於實踐,取得了些許成績。我們的主要做法有:

一、採取多種形式,落實培訓學習

我校教研採取短期培訓與長期學習相結合,集中學習和自主學習相結合等形式,注重校本培訓,每週定時定點學習,讓理論學習成為教師的內在需求,並在專門的研討會上將教學中出現的預設外、生成性的問題共同解決;學校創設條件,選派青年教師到武漢等地參加新課改研討學習班和新課標培訓,同時請市、區教研員到校講學、講課,努力將最前沿的教育教學思想呈現於一線教師面前,有針對性的解決實際問題。通過這一系列手段使新課程理念滲透於教師的教學行為中,轉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

在教學觀念上變“以教師為本”為“以學生為本”,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參與者組織者與引導者,在教學中我們準確把握師生角色定位,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發掘學生潛能,舒張學生個性。在第一冊的“口語交際――這就是我”教學過程中,我們為學生設立了語文學習的成長記錄本,讓學生寫出一個真實的自我,“自我介紹”,充分展示了學生的個性。其後的點點滴滴則是成長中的心路歷程。如學習《理想》這一課時,結合課後名言,讓學生在記錄本上記下自己的座右銘,既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也讓學生下意識地積累了許多知識。再如我們學習《鄧稼先》和《音樂巨人貝多芬》時,我們請學生談談自己心中的偶像,説説為什麼佩服他,那麼自己準備做一個怎麼樣的人?鼓勵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志存高遠,做一個有抱負的人。

二、深入集體備課,注重教學反思

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參與者組織者和引導者,要尊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個體體驗,實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而集體備課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

在這一年的課改實驗中,我們充分反思過去備課的弊端,在此基礎上,對備課進行了改革,制定了"集體備課、互相協作、資源共享、個人加減"的新的備課方式。其中,集體備課是進行資源共享的前提,個人加減是體現教師個人創造和適合不同班級學生特點的保證。通過討論,我們對新的備課方式形成了以下幾條意見:第一,在備課形式上,我們提倡要有一定的格式但要避免“格式化”。注意側重設計好教學的基本思路。第二,教學設計要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關注學生的學法,尊重學生思維的多樣性,講求教案的實效性和創造性。

每單元課文由教師分工備課,再集中彙總,討論修改,用集體的智慧形成一整套精品詳案。這樣一方面減輕了教師的備課負擔,另一方面使教師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研究教材,指導學法,輔導學生。與之配套的還有一系列説課設計、研討課、評課,也有問題解決式的互動研討和教師的教學反思。學校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舉行了相應的具有競賽性質的活動。如剛剛結束的中學部青年教師基本功大獎賽,青年教師從講課、説課、教案編寫、現場評課等方面展示出各自的風采,顯示我校青年教師較高的教學水平,並有力地促進了我校新課改的行進。 學校規定全體教師每節課後必寫教學心得,通過自我反省,以反思日記、課後備課、成長自傳等形式進行內省式反思,通過理論學習或與理論對照進行學習式反思。通過與他人交流、過程觀察、學生反饋、專家會診等方式進行交流式反思。以研究的態度從事教學、以研究的視角反思教學、以反思的成果改進教學,強調課後反思的重要性。學校還定期對教師課後反思情況進行檢查、評比,並將評定等次在全校公示。

三、改革課堂教學,注重知識積累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提出了“讀書、積累、提高”的主題活動,運用各種措施利用生活中的語文資源。如“精彩的課前三分鐘演講”。既可以是學生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也可以摘錄自己欣賞的雋永小文。每節課訓練一人,要求人人能講,並能從中獲益。經過長期堅持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表達能力,都有明顯進步,學生作文的整體水平也相應提高。

積累是學好語文的關鍵。郭沫若有"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均任翕張。"積累是語言材料的內化為個人語言儲備的過程,我們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時刻注意積累,可以是生活中自由點滴積累,也可以根據老師的安排積累,值日生每天在板報專欄上抄寫一首詩、一句名言,一組優美的句子或其它內容,並向學生推薦《讀者》、《中學生閲讀》等書目,定期指導學生閲讀中外名著,適時作時事點評。在課堂、學校的大環境中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關注社會的責任感。 營造人文化的語文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情感,體現學生接受的個體性。每單元的“綜合性學習”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個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課程標準設置綜合性學習的目的,在於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多層面的實踐學習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真正實現“人的發展”這個根本性的要求。例如在進行“探索月球奧祕”的主題研究活動中,教師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提出關於月球知識的研究小課題,於是“月球知識知多少”、“有關月亮的對聯和謎語”、“月亮的傳説”等一系列子課題產生了,帶着這些課題,學生們興致勃勃地投入了研究中。有的學生幾個人共同研究一個課題,你上網查閲資料、我上圖書室借閲書籍、他負責整理資料,個個幹得頭頭是道;有的學生則和家長一起合作研究,在自己研究的同時也讓家長更新了一回教育觀念。還有學習《魚化石》一詩時,請學生自己收集關於化石的資料,學生們帶來的成就出人意外:圖片、論文摘選、文章、詩歌,甚至有的同學搬來了自家的大百科全書,可見學生們對活動課的期待與熱忱。綜合性學習課《黃河,母親河》同學們根據自己的興趣分成“黃河歷史組、黃河詩歌組、黃河傳説組,黃河環保組,收集資料,歸納整理,顯示了很好了自學才能,更體現了學生集體的智慧。

與時限較長的綜合性學習課相得益彰的是一些小活動。如課本劇,像《醜小鴨》,學生們自制卡通面具,設計台詞,自編自導,還煞有介事;還有課文人物的心理訪談,學生研讀課文,體會課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扮演主持人,為課本人物作內心獨白,於其中折射出自己的精神世界;組織學生編寫手抄報,學生自己分工合作,採訪、排版、配圖、發行,充分展示了自我才能。我們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引導學生運用理論分析生活中的熱點問題,接觸現實生活,擴展知識視野。

四、開發現代信息技術資源,為新課程改革提供支持

我校緊緊抓住現代信息技術三個支撐點,即硬件建設、軟件開發、潛件發展,努力開發現代信息技術資源,為新課改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恰當運用電化教育手段,製作多媒體課件,可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多媒體課件具有形象、直觀的效果,融圖、文、聲、像於一體,便於以另一平面呈現課文,幫助學生理解。如《竹影》一課中關於中西方繪畫的差異,難以捉摸地在一個個方塊字間遊移,可當多媒體呈現出兩組各具特色的中西方繪畫作品,像鄭燮的《竹石圖》,塞尚的《靜物》等,則一切盡在不言中了,學生們在教師的指導下水到渠成地歸納出其不同。《觀舞記》課件的導語部分恰到好處地引入印度舞蹈錄影,讓學生領略到異域風情,對課文中冰心女士的描繪則更充滿了期待。課件《神州大戲台》進一步將展示平台的作用發揮盡致:各種臉譜、唱腔讓學生讚歎不已的同時心領神會。《黃河頌》課件中黃河壺口大瀑布騰挪宇宙的姿態、《黃河大合唱》吐吶山河的氣勢使光未然的詩歌靈魂於聲色大動之中赫然顯現。

新課標下的教學每一步前進都需要探索總結。還有許多問題亟待明確。如新課程中“雙基”的落實情況,教學評價的把握,我們的課程內容對於形成學生素質過程中的作用等等。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語文無處不在,作為語文教師,應當讓學生愛上語文,因為它是一門神奇而美妙的學科,快樂地學習語文,學習快樂的語文。讓生活走進語文,用語文來描述生活!

國中語文教學教育故事 篇17

——關注失去自信的學生

自從當班主任以來,自己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學生,不愛説話的,愛打人的,任性的,叛逆的,上課容易走神的,好強的等等。當然我也希望融入到每個學生的內心世界,但往往就是因為工作繁瑣,忽略了某些學生。

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興趣、愛好,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表揚及同伴的認可。因此教師需要走進學生,瞭解學生,經常加以鼓勵。教育的成功不是教師手把手教的結果,而是發揮學生自覺學習的能力。

在班級中,總有一部分學生,他們各方面表現都處於中等水平,他們是一個最容易被忽視的羣體。他們往往不容易被老師注意,教師應該多去關注他們,為他們創設多個表現自我的舞台,發揮他們的潛力,從而促進整個班級的學習成績。

李可喻是上課經常開小差的孩子,而且經常會被同學告狀,説他帶玩具,下課碰老師講台的電腦等等,上個月又因為遲交回執一個星期被我批評,直到通知家長,讓家長交回執,我才明白這個學生為什麼會這樣。

好不容易見到他媽媽,我對他媽媽説:“這孩子還算乖,不太調皮,但有時讓他乾點事會比較拖拉,會經常犯點小錯誤。”從他媽媽口裏,我得知李可喻在家裏是公公;婆婆帶得多,經常被公公罵,罵了以後也沒見效果,下次又犯同樣的錯誤,公公又罵,他就楞那了,沒反應。我心裏終於明白了,為什麼他在學校總犯那些小錯誤呢?原來是我説多了,他就無所謂了。要使這個孩子找回成功的自信,我必須要換個方法,多從他的角度出發,多和他談心,在課堂多表揚他。

試想一下,一個在家裏都沒自信的孩子,在學校怎麼會有自信呢?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他媽媽離開學校第二天,學生又來告狀:“李可喻用濕布玩黑板。”我看了一會,沒批評他,反而和他説:“你是想為班集體做事,老師知道,為大家擦黑板是好事,獎你一朵小紅花。”他朝我微笑地點了點頭,之後的幾天都沒有同學來告狀了。又在一次自習課上,他在認真地做作業,我又説了一句:“李可喻近來進步了。”他自信地朝我看了一眼。我頓時覺得做對了一件很大的事。到現在為止,這個學生已經不象剛開學那樣,總是弄點小事情來,而是很主動地融入到我們這個大家庭,因為他在老師這裏找回了自信。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不瞭解孩子,不瞭解他們的思想、興趣、愛好、才能、稟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每個孩子,都是一本值得好好研讀的書,只是這每一本書的開啟方式不同,但開啟每一本書都有一個核心的思想,那就是讓孩子感受到成功,也就是教師要堅持從成功中學習的思想。要讓孩子感受到成功,就應該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並不斷給予孩子們成功的反饋,這樣才能使他們努力堅持下去,不斷取得成功。

作為一名教師,就要做一個有心人,在平時的工作中注意發現並抓住打開學生心靈之門的契機,讓班中的每一個孩子在老師期待的眼神中;在老師殷切的話語中;在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懷中,切實的感受到教師的愛,並在老師給予的愛中健康快樂的成長。

國中語文教學教育故事 篇18

問題:以下的教學片斷,説明了教師貫徹了哪些教學原則?運用哪些教學方法?並作簡要分析。

案例一:

語文老師在講完“竊竊私語”這個詞的時候,發現很多學生把“竊竊”錯寫成了“切切”。於是老師打算在這節語文課上幫大家糾正這個詞的寫法。

正當老師在講解的時候,教室裏忽然傳來幾聲竊笑,老師順着聲音望去,原來是小張和同桌的小李正在小聲説話,一邊説着一邊笑,顯然不是在談論跟上課有關的內容。老師停下來望着他們,這時,班裏大多數同學都已經注意到了,小張卻還是旁若無人的講着。於是,老師把小張叫起來提問:“你能不能解釋一下‘竊竊私語’是什麼意思嗎?”小張顯然不知所措了,緊張得一句話也説不出。於是老師又把小李叫起來了,小李似乎有所準備,“就是小聲説話的意思。”“那你知道‘竊’是什麼意思嗎?”老師接着提問。小李這下無言以對了。老師示意讓他們坐下。

老師開始解釋:“竊竊私語,就是背地裏小聲説話的意思,也就是偷偷小聲説話,‘竊’就是偷,私底下的意思,它一般和財物利益有關,所以要寫加‘寶蓋頭’的‘竊’而不是沒有‘寶蓋頭’的‘切’,比如,同學在課堂上揹着老師偷偷説話,這就叫‘竊竊私語’,如果在偷偷地笑,就叫‘竊笑’,同學們認為這種行為好不好呢?”。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説:“不好!”小李和小張頓時紅了臉,低下頭,認真聽課了。

分析:在案例中的語文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遵循了科學性與思想統一原則、直觀性原則、鞏固性原則這三個原則。

首先,老師在向學生正確講解“竊竊私語”這個詞語的寫法的時候,根據詞義的分析,還進一步向學生傳達了“在課堂上講話這種行為是不好的”這種觀念。這樣,老師既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又對學生進行了思想道德教育,實現了既教書又育人的目標,遵循了科學性與思想統一原則。

其次,老師把學生在課堂上偷偷講話的情況當做一種具體體現,直觀地向學生描述了“竊竊私語”的正確表現,有利於學生感受到豐富的詞義,更容易的掌握到這個詞語的正確寫法。這樣的直觀手法,方便學生用感受來掌握理性知識,遵循了直觀性原則。

最後,老師是在發現了學生對知識的錯誤理解後,引導學生從正確的方面理解知識。老師對這個知識點的再次教學,彌補了學生掌握知識中的缺陷。這樣老師就成功的引導了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的掌握了知識,遵循了教學的鞏固性原則。

在教學方法方面老師主要運用了以語言傳遞的教學方法——講授法。

國中語文教學教育故事 篇19

長久以來,語文課堂充斥着淺薄,低級,呆板,濫情。給人的感覺是語文課堂就是思想品德課,説到基礎知識,就是字詞句;語文老師猶如豆腐娘、猶如皰丁大劫八塊,作文教學就是樣板戲;語文課改,如同”腦筋急轉彎“;語文要審美性,那就朗讀一下,最好再來點眼淚,到處是濫情……

説實話,在語文教學崗位上也已經有十四五個年頭了。見識了太多的墨守成規,見識了太多的矯情造作,見識了太多的陳詞濫情,自己總是與現實不夠合拍,跟不上形勢。有同行問我,你是怎麼樣上語文課的?其實語文課就是要瞎扯

十幾年來,我的語文課總能給學生以不同的感覺,我的課對傳統的課來説其實不能説是課,因為課堂上我喜歡瞎扯,説這説那,東拉四扯,海闊天空,信馬無疆,扯到哪兒算哪兒,評課者是很感冒的,諄諄教導我,不能腳踩西瓜皮,溜到哪裏算哪裏,放開教學,就是要放得開,為什麼要收回來呢?其實收不回來是也沒有關係的,學生其實在我瞎扯時是最認真的時候,也就是教學效果最佳的時候,他們聽着聽着,就流哈拉子,一不留神,就下課了。讓自己那充滿智慧的語言、靈動的語言、個性的語言、幽默的語言、甚至是勇敢的語言,更甚至那些語驚人倒的語言,全都猶如釘子般一個一個地釘進學生的心裏,一翻學生作文,寫下的全是我慷慨激昂的氣勢,看到這樣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還有什麼理由不給高分呢?所以學生總是對我的課充滿着期待,希望我帶他們到處神遊,好不快活。自己的肚皮“吃”得飽飽的,並富有全面的營養,然後,“大腹便便”地走上課堂。一番神聊海侃,學生就得要領,就得新知,就解學生心中之惑,使難點疑點就通通變成亮點,真是事半功倍,掙得滿堂悦色。

我常常不把課本當回事,一本語文課本説不定我一個學期只上其中幾篇自認為美文的文章,而對自己喜歡的文章説不定一篇文章我要上個個把星期。我上過桂林山水一星期,我上過離別詩二首就用了十天,月光曲一上就上了一星期,對那些自己不感興趣的文章堅決不上,對那些説教意味甚濃的文章堅決不上,對自己認為不是美文的文章更是堅決不上的。現行課改課本,每單元都是同一題材的文章,教學目標基本相同,我就上一節課就差不多了,關鍵是要讓學生舉一反三自學。語文課每課不一定要有教學目標,我們的教學目標為什麼不可以是一單元的教學目標呢?如第八冊第六整個單元都是講愛的教育這個主題,主題雷同不説,文章題材都雷同,上了第一課後,還真想不出來上後面三個課文的理由。有人説讓他們閲讀,看書,其實在國小語文課中,知識和情感儲備都還不豐富的學生對單純的誦讀以及大量閲讀並不是很感興趣。所以接下來,不神聊,不瞎扯還能玩什麼呢?

語文一節課能達到多少教學目標?特別是高段,一節課下來,他們就有了愛的衝動了?有愛的感覺了?絕對是瞎扯,其實語文的教學目標決不是一節課,幾節課所能達成的,就算字詞目標,也是不可能在一節課中達成的,學生通過不停的運用,才慢慢理解掌握的,有時雖然你在上課時講過一下,帶過一下,難道學生就可以初步達成思想目標了?不可能吧!有些目標一個學期,幾個學期,甚至幾年,也是達不成的,有些目標根本就是虛的。一種價值觀,一種情感,一種能力,不是靠某一課堂上的某一環節來完成,但我們必須在潛意識裏不斷的滲透,而後才能達到一種自然而然的效果.

一節課不過四十分鐘,根本就來不及講幾個笑話,根本就講不了一個精彩故事,,根本就來不急一次精彩的辯論,根本就來不及一次朗讀比賽,也根本就來不及一次口語比賽.所以以每節課為單位備課上課,是不太科學的。真搞不清楚大語文到底是什麼?

課本上自認美文的幾篇文章上完以後,其餘的時間都用來給學生講些課外的東西,比如向學生推薦一些美文,一起來學,學生興趣昂然,羣情激奮,人人陶醉。或和學生談談國內外的大事啊等等,開闊開闊眼界,課堂內外到處都是語文,講着講着,常常會發現正講在興頭上,學生聽的正高興,下課時間卻到了……我認為這才算語文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shi/e4dz0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