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師工作計劃 >

九年曆史教師工作計劃(通用29篇)

九年曆史教師工作計劃(通用29篇)

九年曆史教師工作計劃 篇1

一、教材分析

九年曆史教師工作計劃(通用29篇)

新課標教材九年級歷史下冊在全面貫徹基礎知識,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三項教育目標的前提下,突出了三點:一是減輕學生負擔,降低難度;二是增加啟發性和生動性;三是培養創新實踐能力。

本學年繼續講授中國古代歷史,主要以課為單位,敍述我國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歷史,共22課,每課教學一課時。

二、教學目標

實施素質教育主渠道在課堂,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教師。因此我計劃做到以下幾點:

1、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2、教師適當補充一些練習作為課堂訓練,從而改進評估教學;

3、組織學習某一歷史人物進行正確客觀的評價,培養學生從正反兩方面來看問題的能力;

4、教導學生理解記憶知識點。切忌死記硬背;

5、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經歷、感受和體驗。

教材貫穿一些材料閲讀,“動腦筋”等雖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卻是教材正文的擴展,實際上是給了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更自主的學習,有助於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形容視野,發展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實施了愛國主義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時讓學生分組討論,人人蔘與觀察、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

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倡導師生平等,民主的人際關係,應尊重學生的差異,崇尚個性和主體性,鼓勵探索真理,在教師啟發、誘導下,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這給教師提出更高要求,學生在擁有發揮個人才智的機會和空間的同時,壓力感又會促進學生去主動涉獵知識,獨立思考問題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注意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民族關係的發展,統一

難點:我國的民族關係是如何發展的以及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如何鞏固的

四、教學方法與措施

1、認真研究課標,把握課標的基本要求和現行教材並吃透教材。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抓好課堂45分鐘的效率。

2、在課堂上體現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學生為本,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為探究性學習創造條件。

3、在教學中貫徹“全面性、系統性、準確性、綜合性、科學性、鞏固性”的原則。要做到精講精練,概念清楚明白,條理清楚,重點突出,難點講清,切實做到落實“三基”,打好基礎,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

4、要求學生注重教材內容的縱向和橫向的分析。在橫向方面掌握同一時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它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民族、對外關係等等,歷史人物的活動及其歷史作用。在縱向方面,要理清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從這兩個方面增加學習的綜合、比較、歸納、分析的能力,以利於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5、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確定教學目的、步驟,抓住教材的重點。選擇恰當的事例擬好課堂思考題,開啟學生的思維火花,使學生能主動學習、參與教學。

五、教學進度

一、學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九年級四個班歷史教學,在他們當中,有的同學學習歷史的興趣很濃,有的同學根本沒什麼興趣。上學期歷史的平均成績在79分左右,整體成績比較理想,這個學期要想辦法使學生的成績有較大的提高。我應該從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上入手,來改善一向把歷史視為副科,不好好學習、認真對待的學生心理,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歷史課的學習上,力爭培養一批熱愛歷史學科的愛好者。

二、教材分析

依據九年級歷史課程標準,整合人民版、人教版歷史教材,在改革中創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漸建構帶有自己特色的歷史教學模式,爭取各個班的每個同學的歷史成績都有所提高。

二、教學目標

1、要在上冊歷史教學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時期的基本特徵以及發展趨勢,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基本規律。

2、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解讀、判斷和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教育學生繼承傳統美德,初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養成具有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公民意識和人文素養。

4、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不良習慣

5、從嚴治教,提高成績。

四、具體措施

(1)以啟發誘導式教學為主,並採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2)加強直觀教學,充分利用教學掛圖等教學工具;積極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3)爭取每期都要開設歷史活動課,要求自己必須自始至終參加學生的活動,並且要讓學生學有所得

九年曆史教師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為更好地抓好九年級的教學工作任務,本期歷史除傳授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之外,還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維護祖國統一,增進民族團結教育、優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等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以及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同時要把環境教育與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學情分析

所任教的學生上課時的情況有所不同:女同學比較聽話,上課時的整體紀律較好,但學生的思維不夠靈活,課堂氣氛有點沉悶。從總體上觀察,大部分學生的情緒比較穩定,對這門課程較感興趣,特別是將有關內容以故事的形式講出來的時候,學生聽得特別認真;有一小部分學生的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缺乏積極性主動性。在學習過程中他們往往看一時的心情或喜好來決定是不是認真聽課,所以在課堂上表現差異較大,還不具備自我約束能力,自覺性較差。

三、教材分析

九年級歷史第二冊的內容是從我國隋唐時期至明末清初的歷史,主要講述了各個朝代的興衰過程和經濟、文化的發展情況,共22課。是政治思想性很強的一門課程,思想性、科學性、可讀性強,圖文並茂,趣味性較強。

四、教學目標(圍繞三維目標)

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基礎的歷史知識,即瞭解中國古代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瞭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以及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

向學生進行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尤其是以發展規律教育,教會初入中學的學生初步掌握記憶、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方法,培養學生學習和表述歷史的能力,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材重點在於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六、教學措施

1、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確定教學目的、步驟,抓住教材的重點。

2、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縱橫比較,穿針引線,使整個歷史發展情況顯得脈絡清楚,思路清晰。同時,注意學習方法的傳授,着意培養和提高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加強素質教育理念和德育滲透,堅持“以學生終身發展為本”的原則,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態度,促進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良好的心理品質。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發展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及對社會的瞭解及適應能力。

4、關心、愛護學生,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特別是要進一步提高對學困生的關注。重視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和作用,加強對薄弱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對“學困生”既要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的自覺性,更要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

九年曆史教師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1.認真貫徹級部頒發的《20--級高二第一學期級部工作計劃》對歷史教學的基本要求,把“鞏固內涵、全面發展”的教育主題具體落實到歷史教學的細節中。把教學目標定位於高效完成歷史必修3的教學工作。

2.緊緊圍繞教育教學目標,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過程管理,提高教育教學效益。一切立足於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和能力的養成。

3、在教學方式上,堅定不移地推行“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着眼於發揮學生自主學習,在交流中互相幫助,互相促進。

二、學生分析(雙基智能水平、學習態度、方法、紀律)

在高一認知、感悟、收穫的基礎上,高二學生在學習意識、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方面已經逐步走向成熟,多數同學在學習上的主動性和內在需求已比較強,所以高二上學期歷史教學除了仍應注重基礎的培養和興趣的培育外,還要進一步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實現向適應大學聯考要求的過渡。當然,由於我們在高二年級要實行選課走班,對選擇人文(科學)傾向的同學務必做到區別對待,對選擇科學傾向的同學,教師仍要堅持在教學過程中儘量多地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歷史知識與歷史發展脈絡通過生動活潑和直觀淺顯的方式呈現給學生,不增加學生課業負擔地幫助學生通過會考。三、重點工作及具體措施

(一)重點工作:

(1)明確教學任務、抓好教學常規、注重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興趣。

(2)精心備課,把每一堂課當成優質課來準備,注重教學設計的探索。

(3)注意教學方法的改進,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更能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

(4)在不同層次、不同學情學生的班級教學中,課任教師要從不同班級的學生的實際出發,做到因材施教、因材施管,切忌在教學標準和訓練任務上搞“一刀切”,力爭做到個人的教學設計是適應所任教班級的設計。

(二)具體措施:

1、精心備課

(1)按照級部安排,繼續加強學科周集中教研活動和日常研討機制

教學組長提前思考每週集中教研活動的議題和內容,即按教學進度,須提前一週備好下週要上的課,並將不同的議題內容分配給教師個人,提前準備發言提綱(包括每課時的課前預習、教學過程、作業設計等環節),會後由主備人形成比較系統全面的教研會紀要發佈於本站。

(2)進一步規範集體備課程序、完善三次備課機制。第一步,人人自備,形成初始教案。每位教師在集體備課之前自己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分析學生,設計自己的教學方案,列出自己感到困惑的問題,(具體要做到,在教案中,要明確教學目的,重點,難點。教學內容框架明確,便於其他老師操作。多閲讀教輔資料,使題目精選,要求學生徹底完整解決並記憶。教研會上敍述簡明扼要,切中要害,突出重點)1

供集體議課時交流、研討;第二步,集體備課,形成備課組教案。每週確保集體備課的時間充分、人員到位、主備人落實,在中心發言人發言基礎上,教師人人都要主動參與和發言,解決好疑惑的問題,同時嚴格落實分課時備課的要求;第三步,精細備課,形成課堂教案。在教學組集體備課、集中研討、統一思路的基礎上,教師個人依據組教案再次進行深入具體的思考、歸納,形成更為細化、實用的課堂教案。

2.深化課堂教學創新與改革。

(1)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各個環節

針對課時少,必修3內容多,還要在本學期進行會考的緊迫形勢,我們應全面優化備課、説課、上課、聽課、評課、改課、反思等各個教學環節。充分準備課,高效落實課,開誠佈公聽評課,認真反思提升課。

(2)進一步完善三種課型的基本環節

新授課的基本環節:出示學習目標;出示自學指導;自學;檢查自學效果;學生討論、更正,教師點撥;當堂訓練

複習課基本環節:問題驅動、自主學習→重點難點、合作探究→知識梳理、點撥歸納→變式鞏固、拓展完善

講評課基本環節:考情展示→個性糾錯→生生互評→變式鞏固→補償訓練。

3、進一步完善學案導學模式,落實並完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

積極倡導和落實“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管理理念。為了解決選課走班規範辦學行為帶來的課時少與教學任務重的矛盾,要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充分發揮“學案”的導學功能和“合作學習”的智慧共享,讓全體學生能高效利用自主學習時間,完成基礎知識的學習,集中有限的課堂時間引導學生消化重點、難點,解決思想、方法問題。課前精心編制學案,充分發揮學案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引領作用;課堂高效落實學案的導學功能;課後充分發揮學案導學的延展功能。(4)在鞏固環節上,力求做到日日清、月月清。

(1)落實“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要效率,做到日日清。

(2)根據人文傾向學生實際和教學任務重的現實,實行“一月一集訓”的制度。每月進行一次總結測查,把當月內所學主要內容以提問形式或試卷形式考察一遍。(利用習題課進行)

(3)利用級部組織的考試,查漏補缺,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

4、做好“師徒結對”工作,繼續強化聽課制度。

新教師要堅持隨堂跟蹤聽課,帶徒教師每週聽評徒弟課2節,備課組長每週聽課不少於2節,其他教師每週聽課不少於1節。在教學組內計劃地自主開展學科組內部教學活動,組織好組內教師的説課、聽課、評課和優質課、示範課、公開課,使學科教研、學科教學活動常態化。

九年曆史教師工作計劃 篇4

一、 指導思想

20__年我們八年級歷史備課組將以提高歷史學科教學質量為中心,堅持教育創新。積極參與課程改革,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着眼於學生的發展。

二、 教學目標

繼續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人物、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培養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材料。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自主學習與探究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情感,弘揚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

三、 教材分析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中國歷史現代史部分,七個單元,共21課。其中正文緊扣教學大綱目標要求,可作為課堂教學應完成的基本任務。其餘內容,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與要求。

四、 學生情況分析

八年級學生正處於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過渡階段,掌握了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但仍有少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也不紮實。學生對歷史較感興趣,但隨着主課任務的加重,對歷史學科的重視和學習自覺性也有所減弱。

五、 教學措施:

1、認真完成學校佈置的各項工作。認真鑽研新課程教學目標和要求,認真備好每節課,明確重點、難點,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

2、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講究教學技能和教學藝術,加強課堂教學的設計。要充分運用多媒體,積極創造條件,以教學的直觀性,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興趣。

3、增加課堂容量,精講精練,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堂效率。

4、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思維的嚴謹性及邏輯性,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

5、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反思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將教學中的點滴進行整理,加強理論學習,以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六、 教學進度

期中前:完成第一、二、三單元(1—10課)教學

期中後:完成第四、五、六、七單元(11—21課)教學

九年曆史教師工作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以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為指導,根據歷史學科和歷史教學的特點,全面發揮歷史教育的功能,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閲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教學設計與學生的學習方式整合,使歷史學習成為一個不斷積累歷史知識、不斷加深對歷史和現實的理解過程;成為一個主動參與、學會學習的過程,一個逐漸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的過程。通過歷史學習,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陶冶關愛人類的情操,使學生增強歷史意識,汲取歷史智慧,開闊視野,瞭解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大勢,增強歷史洞察力和歷史使命感。

二、總體教學目標

依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整合人民版歷史教材,在改革中創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漸建構帶有清河中學學校特色的高中歷史教學模式,爭取高一年級歷史學科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三、教學措施

1、深入鑽研新課程教材,依據歷史課程目標,針對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精心地設計歷史教學課堂。在集體研究的基礎上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

2、認真教好每一堂課。上課是整個教學的中心環節,把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引入課堂,採用問題教學法和討論法,激勵學生自主學習,激活學生思維。同時重視基礎知識,搞好學科內專題研究。在教學過程中,構建知識體系,注重知識遷移,培養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

3、採用“情境教學”,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在愉快中學到知識,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4、習題要精選。教師要立足校情、學情、優化精選習題。做到習題要精選,反饋要及時。要通過習題講評評出方法、規律,同時還要強化學生對試題的掌握。進行復習時,重在理清每一專題的框架,儘量使每一專題重點突出,邏輯清晰。

九年曆史教師工作計劃 篇6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總體水平查不多。歷史是他們新接觸的一門新學科,所以大部分同學求知慾較強,課堂紀律較好。但缺乏綜合歸納能力,且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欠積極。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本學期七年級歷史第一冊選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於一體。可讀性強,圖文並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材內容

《中國歷史》第一冊的內容是從我國的遠古居民寫到的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展,共22課。

3、教材重點、難點

教材重點在於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三、主要措施與教學目標

第一、落實好課堂的教學目標

1、目標統一,準確。

2、以“內容標準”的要求為依。

3、體現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統一。

第二、使學生主動叁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複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第三、積極開展歷史活動課,鼓勵學習參與歷史小製作,通過課外讀物,網上探訪古蹟、名人軼事,擴大歷史的知識面,通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究學習能力。加強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實踐能力。

第四、集體備課強化教學質量,讓教師之間取長補短,資源共享,每週進行集體備課一次。

第五、上公開課及聽課,課後評議互相促進,提高教學效果。

四、教學進度

新教材七年級歷史第一冊總共有22課,其中新課講授佔二十二個課時,單元複習佔四個課時,期中複習佔兩個課時,期末總複習佔四個課時。

九年曆史教師工作計劃 篇7

一、指導思想:

着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弘揚中國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倡導教師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二、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及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進一步認清歷史前進的大趨勢和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樹立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的遠大理想,肩負起時代賦予的社會責任和崇高使命,當好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x人。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養。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七年級年級學生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每天都接觸社會,他們的一些想法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而他們受到年齡與知識的限制,社會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雖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會影響其行為。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社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應經常瞭解、分析學生的心理與思想狀況,以便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切實瞭解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真分析其學習狀況,發現其長短處,在此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從大多數同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同時也要兼顧兩頭。

四、教材分析: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中國歷史古代史部分,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為單位。課本按歷史時期或學習主題編寫了“單元回眸”,梳理基本線索,小結重要內容。書中還設計了一些開放性習題以及“暢想天地”等欄目,旨在啟發思維,提倡各抒己見,答案不求。

五、教學措施:

1、注重學科間知識的融合與滲透

在把握教材時,教師應從總體上突破原有學科之間的界限,使學生能在多學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學內容。在宏觀上,應保持合理的綜合結構;在微觀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學科知識間的合理滲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聯繫。

2、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倡導真正立足於學生髮展的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通過那些能夠帶給學生理智挑戰的教學;通過那些在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並豐富學生經驗系統的教學;通過那些能夠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的教學;通過那些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3、突出能力目標的主導

即強調學生思考能力、創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以能力目標為主導,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態度,創造融洽的教學環境,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始終圍繞能力目標的實現,努力探討用能力目標主導教學的途徑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識、能力和人格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六、教學進度安排:

九年曆史教師工作計劃 篇8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

20__年我們將繼續抓住新課程改革的契機,根據學校和教務處本年度教學工作要點,以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為工作重心,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教育發展觀為指導,在備課組活動中認真研究教學教法,積極開展各類學習、研討活動,研究教學過程的優化,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針對性、主動性和實效性,落實“高質量,有特色”的目標要求,實現“‘有效教學’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工作目標,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高二年級的歷史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而努力!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強集體備課,把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1、以學期教學進度為標準,統一教學進度,統一資料,統一練習,精選學習情景材料,擴充教學內容,有效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2、瞭解掌握學情,開展希望班師生的交流會,交流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方法,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和學生學習方式。

3、研究課標和現代教育思想,研究考試説明和學科指導意見,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加強組內學術研討,開展拓展型課程的集體備課活動。

4、定時定點,規範集體備課制度。備課組成員及時到教室閲覽室集中,按集體備課工作安排,認真開展集體備課。

(二)加強高一高二高三互動教研,把握大學聯考方向,交流高二會考的經驗和課改經驗與反思。以備課組為載體進行總結和反思,以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三)實抓常規教學——踏踏實實做好日常教學工作,落實教學常規,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

⑴課堂上,做到精講到位,狠抓基礎知識的落實,理清知識之間的聯繫,幫助學生構建起從點、線、面、體(立體)的知識,上課求質量不求進度,真正提高課堂實效。文科班實驗班重抓培優扶尖,勤抓幫困促穩,在注重基礎的同時要加強學生的能力培養。

⑵課後佈置適量作業,做到及時鞏固。作業方式以書面作業與口頭作業相結合;檢查方式以定期上交與不定期抽查相結合;訂正方式以集體訂正與個別面批相結合。

⑶通過階段測試和點評,檢驗學習效果,及時查漏補缺。每月底備課組各科要進行一次自測,自測時間和方式由任課老師協商決定。

⑷加強聽課評課,學習優點,指出不足,提高實效性。

(四)以科研促教研。圍繞 “課堂教學模式構建”、“學生學習方式優化”、“提高課堂實效”等方面形成課題研究方案,做好教育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以科研促教研,提高教學質量。

(五)積極參加縣市等單位組織的各種教研活動,加強兄弟學校的教研交流。

九年曆史教師工作計劃 篇9

一、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4】班歷史教學,在他們當中,有的同學學習歷史的興趣很濃,有的同學根本沒什麼興趣。所以上學期歷史的平均成績在50分左右,整體成績還不理想,原因都是不愛學習的學生很多,因此,成績取得高分的學生平均被拉了下來。這個學期要想辦法使學生的成績有較大的提高。我應該從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上入手,來改善一向把歷史視為副科,不好好學習、認真對待的學生心理,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歷史課的學習上,力爭培養一批熱愛歷史學科的愛好者。

二、教材分析

依據七年級歷史課程標準,整合人民版、人教版歷史教材,在改革中創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漸建構帶有自己特色的歷史教學模式,爭取各個班的每個同學的歷史成績都有所提高。

二、教學目標

1、要在上冊歷史教學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時期的基本特徵以及發展趨勢,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基本規律。

2、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解讀、判斷和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和解問題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教育學生繼承傳統美德,初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養成具有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公民意識和人文素養。

4、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不良習慣

5、從嚴治教,提高成績。

四、具體措施

學為主,並採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2)加強直觀教學,充分利用教學掛圖等教學工具;積極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3)爭取每期都要開設歷史活動課,要求自己必須自始至終參加學生的活動,並且要讓學生學有所得。

五、進度安排

本學期總課時為38課時,每週2課時。

第一單元

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10課時

第二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係的發展

8課時

第三單元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

九年曆史教師工作計劃 篇10

為更好的抓好七年級的教學工作任務,貫徹落實好《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四有一代新人,本學期七年級歷史除傳授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之外,還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等其他思想品德教育。“以學生髮展為本”為宗旨,制定如下教學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總體水平查不多。歷史是他們新接觸的一門新學科,所以大部分同學求知慾較強,課堂紀律較好。但缺乏綜合歸納能力,且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欠積極。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本學期七年級歷史第一冊選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於一體。可讀性強,圖文並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材內容

《中國歷史》第一冊的內容是從我國的遠古居民寫到的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展,共22課。

3、教材重點、難點

教材重點在於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三、主要措施與教學目標

第一、落實好課堂的教學目標

1、目標統一,準確。

2、以“內容標準”的要求為依。

3、體現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統一。

第二、使學生主動叁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複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第三、積極開展歷史活動課,鼓勵學習參與歷史小製作,通過課外讀物,網上探訪古蹟、名人軼事,擴大歷史的知識面,通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究學習能力。加強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實踐能力。

第四、集體備課強化教學質量,讓教師之間取長補短,資源共享,每週進行集體備課一次。

第五、上公開課及聽課,課後評議互相促進,提高教學效果。

四、教學進度

新教材七年級歷史第一冊總共有22課,其中新課講授佔二十二個課時,單元複習佔四個課時,期中複習佔兩個課時,期末總複習佔四個課時。

九年曆史教師工作計劃 篇11

一、目標

新高中課程標準在明確高中培養目標、優化課程結構、促進教學方式轉變等方面作了改革,在教學中我們應緊跟高中課程改革的步伐前進。為適應這一新形勢,確保高中教育質量的穩步提升,我們的教學要切實有利於廣大學生的自主發展。對我們教師來講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只有認真研究,深入思考,努力實踐才能適應新課程需要。在接下來的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本着拓展教學思路、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技能、放寬教學視野的指導精神,積極摸索和總結教學規律,提升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的認知能力和求知興趣,實現歷史教學的新突破。

二、教材分析

歷史必修一呈現的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史,內容包括中國和世界的,涉及古代、近代和現代不同歷史時期。本書內容可分為四個方面:

(1)中國和外國政治制度及發展特點。

(2)重大的政治事件。

(3)政治文明發展過程中湧現出重要政治人物。

(4)重要的歷史現象。

通過了解這些歷史內容,我們能夠正確認識歷史上出現的重大政治鬥爭,把握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線索和規律;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通過對歷史的回顧,還能更清醒的把握當今中國和世界政治特點及未來走向。

三、學生現狀分析

今年任教高一歷史教學工作。通過初步接觸和了解發現學生歷史學科基礎相當薄弱,缺乏學習興趣,基本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沒有養成,而且對歷史學科一慣當作“副科”,非常不重視。

四、本學期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學習蒐集歷史上有關政治活動方面的資料,並能進行初步的歸納與分析;學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五、重點工作及具體措施:

(一)重點工作:

(1)明確教學任務、抓好教學常規、注重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興趣。

(2)精心備課,把每一堂課當成優質課來準備,注重教學設計的探索。

(3)注意教學方法的改進,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更能掌握學習方法。

(二)具體措施:

1、增加歷史教學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

高中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相較於國中生來説,已經開始發生重大轉變,理性思維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於畢竟高一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完全過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維,完全枯燥和單一的理性分析還不完全適合他們的認知層次。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培養他們對於事件本質和事件規律的認識和分析,也要糅合趣味性較強的歷史典故和歷史逸聞,輔助學生對當時歷史環境和歷史事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2、轉變教學方式,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1)每堂課均採取1+2+1的模式。前3—5分鐘複習上一節內容;30分鐘講課;最後3—5分鐘檢測本節課學習情況。

(2)每兩週一次總結測查,把兩週內所學主要內容以提問形式或試卷形式考察一遍。

(3)每月一次月考,查漏補缺,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

3、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和研究能力

(1)每學完一個單元引導學生概括本單元的知識體系,培養他們的概括總結能力。

(2)課堂教學過程中適當穿插一些大學聯考典型例題的演練,培養他們的應考意識。

(3)在時間允許的範圍內會組織學生擴大歷史閲讀領域,拓寬知識面,培養他們的聯繫能力。

六、教學方法:

綜合考點內容,突出學科內的知識銜接,注重學科間的貫通,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基礎訓練,重在運用;拓展訓練,重在提高;綜合訓練,重在發展。使學生既從“點”上拓展,有能對所學知識點結合,融會貫通。

歷史上的政治活動是豐富多彩、極其複雜的,他與經濟活動、文化活動等一起構成了人類歷史上多彩的社會活動。只要同學們潛心學習,細心探究,就一定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感悟許多歷史的真諦。

九年曆史教師工作計劃 篇12

一、指導思想

以我校教學計劃為指導,落實推進洋思杜郎口教學改革經驗,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着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弘揚中國和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在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對話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學的境界;實施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二、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中國歷史》第四冊,內容是中國現代史部分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時期的建設成就與文化。共24個課時。中國史線索繁瑣,所以主要是要將歷史線索向學生講解清楚。教材重點在於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教學內容以應對會考為主。包括中國近現代史部分的(一)(二)(三)(四)(五)(六)版塊;世界近代史部分的全部版塊;世界現代史部分的(一)(二)(三)(四)(五)(七)(八)本屆學生屬於課程改革的年級,使用的是《世界歷史(人教版)》,與以前的教材相比,內容繁多,線索不明晰。新教材最顯著的特點是體現以學生為主題,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更加側重於資本主義的發展史。

三、學生情況分析

本屆九年級由三個班組成,一二班基本由上一屆八年級學生組成,根據上一學年的教學情況來看本屆九年級基礎相當薄弱。三班插班生較多,課堂紀律較為不良。所以本屆九年級較上一屆有很大的差距,那麼本學期的歷史教學主要以基礎知識和課本知識為主。

八年級學生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每天都接觸社會,他們的一些想法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而他們受到年齡與知識的限制,社會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雖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會影響其行為。另外,八年的學生從道德的養成上來講,是一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的形成時期,在這一個時期內的教學任務,從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個層面上來講,是一個培養愛國主義,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進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念,完成教育教學中至關重要的環節。

九年級歷史:今年執教面對的是九年級兩個班級的學生,初步瞭解國中老師知道由於在會考中分數所佔比重不大,又由於是文科,學生的重視程度不夠,所以成績不理想。九年級學生的心理、生理處於變化時期,其思想波動幅度大,對於學習歷史學科的興趣不高,缺少一定的積極性和向學性,需要老師動腦採取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另外,教材所述知識為世界歷史,內容寬泛並有時間的跨度,有有考的任務,所以在動員學生思想方面,促使其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從上學期末考試的情況來看,這些學生的成績普遍偏低。對八年、九年的歷史還沒有形成整體的清晰的認識,這對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挑戰,也對教師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較短的、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學生對於歷史學科的興趣。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正確認識歷史,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應經常瞭解、分析學生的心理與思想狀況,以便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切實瞭解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真分析其學習狀況,發現其長短處,在此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從大多數同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同時也要兼顧兩頭。使所有學生在會考中都能取得一個良好的成績。

四、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本學期七年級至九年級歷史下冊選用的是華師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於一體。可讀性強,圖文並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材內容

《中國歷史》國中一年級下冊的內容是從我國的隋唐時期到明清時期,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的改革和發展,四個單元共23課,其中包括探究活動課4課。

《中國歷史》國中二年級下冊的內容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至改革開放時期,講述了從新民主義革命勝利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過渡時期,社會主義鞏固時期,兩個五年計劃時期,十年_時期級及改革開放時期這五大歷史階段的政治、經濟、文化等,七個單元共23課,其中包括3課探究活動課。

《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的內容是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世界政治格局兩極化以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包括五個單元共25課,其中包括探究活動課3課時。

3、教材重點、難點

教材重點在於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如何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唯物主義歷史價值觀。

九年曆史教師工作計劃 篇13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學校、年級組精神,以科學發展觀和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課程改革為契機,以教學《常規》為準則,以提高學科教學教育質量為目標,緊緊圍繞優質高效課堂教學這一工作重點,發揮備課組教師積極性,團結協作,努力提高教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

二、主要工作:

1.本學期的教學任務是:完成歷史選修一《歷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的新授,在此基礎上對必修一、二、三進行復習,迎接學業水平測試。

2.在備課組內努力推進優質高效課堂教學工作,建構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展現知識的發現、發展及形成過程,在單位時間內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得到切實的體驗、感受,全面地、系統地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

3.研究新課程下的考情與學情,認真備考,編制、精選模擬試題,做好閲卷、講評工作。

4、激發學生學習文綜的熱情,指導學生學習文綜的方法,培養學習情感。

5.做好培優、補差工作,提升學生的學科學習能力,培養創新思維,為高三年級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贏在起點。

6、以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綜合素質為宗旨,指導進行研究性學習活動。在重大節日(如五四運動)紀念期間開展活動,緬懷先烈,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探討交流,形成論文。

7、配合學科教學指導組、文綜學科教學指導組做好聽評課活動。

8、加強教師的業務能力,提高科研水平。關注教學教研動態,加強學習,積極撰寫教學博客。

三、工作要求及措施方法:

1.集體備課和教師個人備課相結合。要求每次集體活動前,中心發言人作好教材分析發言準備,提出教學的設想;其他教師也要認真研究課標相關內容及教材。通過教師間的合作探究,解決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提高整體的備課質量和教學質量。在備課過程中,應注重研究教材和學情。要求做到教學資源的優化處理。集體備課既要做到凝聚集體力量,又要充分地發揮教師的個性。

2.一如既往地貫徹、執行並進一步強化落實教學常規管理。備課組將遵照學校、年級組的要求,在日常教學中認真貫徹教學《常規》,在備課、上課、課後作業、輔導、測試等環節上經常督促教師自覺執行教學《常規》的要求。特別是作業佈置一定要做到適量恰當,課堂教學要做到精講巧練。在常規有效的管理下,保證課堂質量的高效、有序落實。

3.改進教學手段和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真正發揮現代化教學設備的作用。教學要以“立足課本、狠抓基礎、培養習慣”為教學指導思想,做到“起點要低,講解要透,因人施教”。尤其注意培養學生的聽課、作業、筆記、積極思維、自主學習等行為習慣。堅持抓學生基本素質的積累。大學聯考要求學生應知應會的知識點,即使是主幹的、基礎的內容。因所開課時有限,教師在課前也要充分備好課,提高單位課堂效率,課堂授課做到精講多練。教師要研究教育信息化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有效途徑、方法、策略,為教學提供較為成功的範例。

認真落實“八個精心”中的“堂堂清”、“節節清”、“單元清”,抓好五分鐘課堂檢測。

教會學生編寫當堂和單元知識提綱,教師定期檢查。

4.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新課標,領會新課程的理念,推動教學觀念、教學方式的轉變,以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鼓勵備課組老師間互相聽課,取長補短。同時,注重教學的研究,以公開課的形式來探討可操作型課堂教學模式等。在組織教學中,鼓勵教師積極探討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5.培優、補差工作要真抓實幹,教師要做到思想重視,情感投入,時間落實,輔導要活,重視檢測、反饋,不斷改進方法。培優工作要平時分層教學,要統籌安排,確保效果。對於補差工作,更要重視個別輔導,分類評價,及時激勵。對培優補差工作要交流信息,及時調整改進。

通過全組教師的共同努力,爭取學業水平順利達標,併為高三的教學鋪好路,搭好橋。

九年曆史教師工作計劃 篇14

在我校領導的指導,和各位前輩的引導下,經過半年的教學,我對教學工作基本上是摸出了一些門道。對教師這一職業,對歷史教學也有了新的認識。新的學年,新的開始,腦海中也有許多和教學有關的設想,儘管還不成熟,但是卻可以做為我在成長過程中這一階段的見證。

一、指導思想:

以中學歷史教學新課標為依據,以現行高中歷史課本為依託,儘量運用新教法,指導學法,因材施教,在全面落實基礎知識和能力要求的基礎上,培養學科思維能力,緊扣教學環節,努力提高高中歷史教學質量,達到素質教育和大學聯考的要求。

二、教學任務:

1、 全面紮實地打好基礎,不留死角。(儘量做到課本中大字記憶、小字理解、地圖熟悉,此外,標“☆”的內容要了解,注意歷史知識的連貫性)認真閲讀教材,結合教參,結合大學聯考、結合新課標、結合學生實際,提高備課質量。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重點突出的傳授給學生。

2、在打好基礎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解讀、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做好選擇題、讀懂材料題、掌握問答題、整合論述題)。

3、與此同時,還應該充分發揮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在學習我們偉大祖國光輝歷史的同時激發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4、書寫教案時,一定要備詳案,其內容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板書的設計。

5、把每一位學生按不同的特徵分成小組,每次上課有計劃的讓學生回答問題,例如:學習成績不好,性格內向的學生,應該為他們設計簡單的問題,讓他們答對,以培養其自信心;性格太張揚的學生應該設置一些較難的問題,使之認識自己的不足,虛心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設置一些靈活的問題,使他們的學習興趣可以持之以恆。

6、緊抓背誦。這是由歷史學科的獨特性決定的,可以説,沒有背誦,就沒有歷史成績。

7、網絡複習。學習是不斷的同遺忘作鬥爭的過程,在學習完一節,一單元乃至一整本教材之後,我們有必要對之前學習過的內容進行全面系統的複習,以達到鞏固和提高的目的,由於歷史學科的特點決定了它的知識點多且龐雜,這就要求我們用一種恰當的方法來對這些知識進行重新整合,我採取的是一種點,線,面,體的立體網絡知識結構來統領所學的龐雜和混亂的歷史知識。既減輕了學生的記憶負擔,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又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這種複習方法應長期堅持。

三、學習任務

這學期,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得完成學習任務。走上講台我是老師,走下講台我是學生,所以我必須不斷學習,以提高自身素質。

1、在歷史教學方面拜王建功老師、楊豔霞老師為師,多聽課,多請教,多學習。

2、在學生管理方面拜李雪梅老師為師,多交流,多實踐,多思考。

四、短期目標

通過這半年的學習實踐,基本上達到“一年入門”,為“三年過關”,“五年成才”奠定基礎。

九年曆史教師工作計劃 篇15

一、指導思想:

以課改理念為指導,按照學校教務處的要求,以“生本高效”為切入點,達到掌握基本歷史知識,形成豐富的歷史想象力和知識遷移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一中大部分學生基礎知識較紮實,但也有小部分學生基本只做選擇題,不做問答題。如何在較短的、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而且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既掌握好新學的知識,又能將以前所落下的知識彌補上來,這都增加了課堂教學的難度。

三、工作目標:

1、做好學生思想工作,讓他們真正瞭解歷史學科在大學聯考文綜中的地位,使我校歷史教育教學達到市乃至全省一流水平。

2、搞好常規教學,向40分鐘要質量,提高課堂效率。

3、全方位研究探討歷史“生本高效”模式,努力提高歷史學習效率。

4、指導學生學會答題應試,提大學聯考試成績。

四、具體工作:

1、加強集體備課,充分發揮集體優勢,搞好常規教學。

2、組織好3次大考,認真閲卷、登統分、講評及分析試卷。

3、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教研活動,瞭解大學聯考信息,學習他人長處為自己服務。

4、加強大學聯考研究,篩選各種資料,處理各種信息,夯實大學聯考基礎。

5、抓好臨界生,培養特優生,為一中取得好成績做貢獻。

6、聽課,不少於15節。

7、搞好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和常規教學的主題研究。

五、進度安排

理科班:一週1單元,爭取在期會考前後完成必修3的教學,期會考後進行第一輪的複習。

文科班:一週3節課+1節消化課,本學期任務是紮實完成必修3的教學任務,不保守也不冒進。文科班兩週一次選擇題測試,六週一次大型周測(中、英、數、政、史、地輪流進行),出題的安排見附表。

九年曆史教師工作計劃 篇16

本學期我將以校教學計劃為指導,落實推進課程改革,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提高語言能力、教學能力;在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對話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學的境界;實施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制定如下教學計劃。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立足於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體現時代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新教科書既是教師的教本,更是學生學習的學本,注重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着重培養學生學習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注重啟發性,注意歷史的多方位性、多層次的聯繫和知識的延伸,並注意使學生學會學習歷史的方法和學習技能,以提高學生的自身能力。

二、學生狀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剛從國小升入國中,歷史是他們新接觸的一門新學科,所以大部分同學求知慾較強,課堂紀律較好。但缺乏綜合歸納能力,且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欠積極。因此要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讓他感受到歷史學習的樂趣。

三、具體思路

1、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規管理,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對“學困生”既要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的自覺性,更要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

2、強化理想前途教育、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形勢教育,學生學得好,以確保考試取得圓滿成功。

3、強化質量意識,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後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4、加強對薄弱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5、複習階段,要認真制定複習計劃,精心組織複習,以書為本,講清概念,提示規律,指點迷津,提高學生的審題、解題的能力及速度。

6、引資料、學經驗。經常向老教師學習,經常聽課。

7、認真組織測試,強化綜合訓練,抓住學科的薄弱環節,及時補救。

四、教學措施

1、 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心,注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

2、 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學習歷史,培養髮現歷史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習慣。

3、 注重拓寬歷史課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教育資源。

4、 認真貫徹課程標準的精神,在傳統知識培養各種能力的同時,加強思想教育。

5、 採用多種教學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大膽地進行改革,探索和創造,進行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6、 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歷史教學活動。

7、 要注意多層次、多方位的聯繫,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更好的來學習歷史

8、 課堂教學要貼近課程標準的要求,採用探究式、啟發式和討論式等各種成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模式,要加大媒體輔助教學,特別是網絡教學的力度,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9、多角度觀察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以及時進行輔導。

五、改進措施

1、 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要在教高的水平層次上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幫助他們總結成功的學習經驗,在評價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應該有針對性的採取補救措施,還可以實際一些比較容易的活動使學生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悦。

2、 教學時結合掛圖和資料知道學生學習有關的知識,或結合現代教學手段讓學生體會感受歷史。

3、 結合歷史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4、 結合有關內容介紹本地歷史的名勝、旅遊勝地,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立志建設家鄉的教育。

5、 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探究性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探究性求真的科學態度,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和互相合的集體主義精神。

六、教學進度

七年級歷史華東版第一冊總共有24課,第一單元:中華文明的起源 2周

第二單元: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 3周

第三單元:統一國家的建立 4周

第四單元: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4周

九年曆史教師工作計劃 篇17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將根據學校的工作精神,以學校教學計劃為指導,落實推進課程改革,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提高語言能力、教學能力;在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對話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學的境界;實施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識記、理解和綜合分析能力。加強常規教學的研究力度,切實深化七年級歷史教學,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二、教學任務及要求

歷史教學,要指導學生初步學會按時間順序觀察歷史發展和變化,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識活動,對有關的歷史問題進行簡要評述,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

三、學生情況分析

1、學生知識能力基礎方面:七年級學生活躍開朗熱情,上課積極發言。經過國小六年的學習,七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技能諸如:閲讀簡單材料,從圖片、表格中獲取歷史信息,歸納整理等;但是由於學生的學習習慣不是很好,惰性較強,所以歷史成績也不是很理想。

2、個別差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但是不會聽講和自學、不會做筆記、個別學生不交作業、課堂吵鬧、回答問題天馬行空。

3、疑難困惑:老師的難題是課堂常規管理、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生行為的管理和規範,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學生的難題是知識點龐雜,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對當今社會的一些問題的正確理解和分析。

四、教材分析

《中國歷史》第一冊,主要包括四個單元的內容:即中華文明的起源、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統一國家的建立、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闡述了從我國的遠古居民到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展

五、教材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夏、商、周的更替及青銅文明;秦的統一和滅亡;大一統的漢朝;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魏晉的建立;不同時期的文化科技成就。

教學難點:主要是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能力訓練,教會學生靈活運用知識。

六、主要教學措施

1、夯實基礎,培養學生能力。

這學期的教學內容是授完七年級中國曆冊。理清每個階段的歷史線索,概括每個階段的歷史特徵,找到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是本學期教學最核心的內容。這就必須夯實基礎,引導學生自己來探索歷史發展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2、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後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3、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運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像、影片,模型多媒體,網絡等進行輔助性教學。

4、加強對個別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

通過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時查漏補缺。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抓好後進生的個別輔導工作,從端正其學習態度,積極參與課堂的讀、思、練活動,使其成績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

5、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如課堂上答題、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複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6、集體備課強化教學質量,讓教師之間取長補短,資源共享,每週進行集體備課一次。

七、教學進度

嚴格按照市教研中心安排的進度表進行。

九年曆史教師工作計劃 篇18

一、指導思想

以新的學科課程標準為依據,求真務實,探究適合我校學生的教法與學法,落實好新課程的理念,突破以基礎夯實與能力培養為核心目標,爭取在20__年大學聯考中取得好的成績。

二、複習依據

1、內容

高三歷史學科的教學要以《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20__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的説明(湖北卷)文科綜合》考綱、人教版教材為依據。課程標準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是歷史新課改賴以進行的綱領性文件;歷史教材是歷史教學主要素材;考試大綱是備考複習的重要依據。三個依據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2、命題

新課改下的大學聯考是正確引導中學實施素質教育,體現高中新課程改革精神與理念,反映高中新課程方案的特點和各學科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20__年是湖北省新課改後的第一年大學聯考,因此應認真研究其他新課改地區的大學聯考試題(特別是寧夏、海南等地),通過“新材料、新情景”的創設與運用,利用學生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知識,引導他們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知識,倡導研究性學習,強調“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史學原則,從而在知識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達到有機的統一。

三、複習方法

1、時間安排:20__年暑期—20__年2月底(一輪複習)

2、複習思路:夯實基礎知識,理清基本線索,培養基本技能。

3、主要任務:以教材為主,進行單元內小專題複習,夯實基礎,使知識系統化,結構化,並在此基礎上向深、廣度擴展,結合現實,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要搞好單元過關,精選習題,精講精練,及時講評,並且每節課力爭留出時間讓學生記憶一些重點知識,做到當堂知識當堂鞏固。

4、方法:以課時為主要學習方式,單元內小專題式進行,一個單元結束後要進行單元總結與測試,每個模塊結束後要進行模塊過關測試。

採用讀、講(聽)、練、評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讀書:利用正課時間,明確目的和要求,按照學案,由學生帶着問題有針對性和計劃性地讀書,在此基礎之上理清單元與單元之間、課與課之間的邏輯聯繫,構建相對嚴謹的教學知識結構,使掌握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網絡化。

第二環節——講(析):在熟知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理解基本史實,突出重點、難點,提高歷史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鞏固知識並逐步形成歷史學科思維能力)。同時,要針對考點進行知識擴展,教師最好做到精講多練,講重點,要突破每個考點的核心問題:

第三環節——訓練:在課時複習結束後,要選取典型試題及時進行測試、反饋,可採取一課一小練(當堂訓練)的形式,以便及時鞏固落實,練習後,必須核對答案,分析總結。通過典型題目逐步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創新能力等。

第四環節——講評:包括教師的講評與學生的自評。每一單元測試及模塊測試後教師要重點講評,教師在講評練習和試卷過程中,要特別留心解題方法的講評,從而減少解題錯誤,提高應試能力。

一輪複習側重點在於理解歷史概念,掌握基礎知識。

基礎知識既包括具體史實,也包括規律性的認識,歷史線索和階段特徵也屬於這一範疇。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要貫徹“全、準、新、細”的原則。“全”即複習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試大綱的任何知識點,在此基礎上才可以強化重點;“準”即對知識的識記、理解、闡釋要準確;“深”即對歷史現象、內在聯繫和規律的理解認識要深刻;“新”即對歷史知識要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來認識和鞏固;“細”即注重細節,近幾年文科綜合試題啟發我們必須抓好細節,很多問題並不難,但考察很細緻,於細微處方顯精神,細節決定成敗。

四、具體要求

1、改一講到底,不訓練學生能力。

調動學生參與,加強對學生的思維訓,老師重在幫助學生整理思維層次和指導思維方法;邊講邊練,這樣才能做到訓練及時、訓練充分。

2、改只有知識教學,沒有材料教學。

九年曆史教師工作計劃 篇19

新學期校長報告會上,校長飽滿激情的講話深深震動了我。“培養具有中國靈魂、世界眼光的現代人”這一嘹亮的號角在我心間久久迴盪。秉承這一先進的教育理念,我對新學期的教學指導思想進行了思考與探索。要培養這樣的跨世紀人才,首先要求教師自身應該胸懷祖國,放眼世界。

高中歷史新課程這一高中歷史教育的實驗田,對我們這一代教師來講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只有認真研究,深入思考,努力實踐才能贏得主動,取得事業和人生的雙重進步。在接下來的教學實踐中,我將本着拓展教學思路、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技能、放寬教學視野的指導精神,積極摸索和總結教學規律,儘快提升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的認知能力和求知興趣,實現我校歷史教學的新突破。

基本情況分析:

一、教師自身狀況分析:

(一)教學優勢:在歷史教壇執掌教鞭的十幾年,不僅使我積累了豐富的教學和管理經驗,也錘鍊了我精練、準確、具有感染力的課堂風格和認真負責的育人態度。同時,十年來我對學生的心理狀況和智力水平也有了一定的瞭解,使得我初步具備了因人施教的能力,對於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模式。

(二)教學劣勢:我在教學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現在:

一是在適應我校的教學方法和管理模式方面有一個過程,需要不斷提高和揣摩。

二是需要儘快熟悉學生的思維和心理習慣。

二、學情分析:

高二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生活已基本適應,初步積累了一定的歷史知識,且學習方法上有了改進,高二是高三提高和衝刺的積累階段,必須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升高二學生在歷史認知上的層次,鍛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逐步掌握歷史演進的規律,學會用聯繫和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所接觸的歷史,鼓勵學生在“史韻流香”的論壇上暢所欲言,發表屬於自己的歷史論辯,拓寬他們的歷史思維,為高三鞏固提高打好基礎。

教材簡析:新歷史課程標準教科書是高中歷史教學的一次重大變革,勢必對我國中學教育的未來產生重大的影響。這一系列的高中教材突破了原來單純以時間為順序,以朝代更替為鏈條的編寫模式,將大歷史的發展和蜕變濃縮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幾大脈絡的演進過程中,歷史不再是死板的記憶和背誦,生氣與活力躍然紙上。要鞏固他們的知識點,必須做一些適合他們的練習題,而做練習題不能以題海作為戰術,而應做到“教師下海,學生上岸”精選精練,逐步提高。

重點工作及措施:

1、重點工作:本學期我將在以下幾個方面作出努力:

(1)、主抓基礎知識,每一單元的複習都以基礎知識為主,讓學生腦子裏有清晰的線索。

(2)多研究一些習題,選擇適合我校學生的習題,紮紮實實的做題

(3)培養學生的做題技巧,使之掌握考試的方法。

2、措施:

1、 增加歷史教學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

高中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相較於國中生來説,已經開始發生重大轉變,理性思維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於畢竟高一、二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完全過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維,完全枯燥和單一的理性分析還不完全適合他們的認知層次。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既要培養他們對於事件本質和事變規律的認識和分析,也會糅合

趣味性較強的歷史典故和歷史逸聞,輔助學生對當時歷史環境和歷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2、轉變教學方式,力求做到日日清、週週清、月月清

(1)每堂棵的具體安排1+2+1的模式。前35分鐘複習上一節內容;30分鐘講課;最後35分鐘檢測本節棵學習情況。這樣做到日日清。

(2)及時單元檢測,把本單元所複習的主要內容以試卷形式考察一遍。考完要及時進行試卷講評。

(3)每月一次月考,查漏補缺,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

3、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和研究能力

(1)複習過程中適當穿插一些大學聯考典型例題的演練,培養他們的應考意識。

(2)每複習完一個單元引導學生概括本單元的知識體系,培養他們的概括總結能力。

(3)在時間允許的範圍內會組織學生擴大歷史閲讀領域,拓寬知識面,培養他們的聯繫能力。

九年曆史教師工作計劃 篇20

一、指導思想

20__年高二歷史備課組以教育教學新理念和相關教育教學法規為方針,以學校工作計劃為指導,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以優化課堂教學為中心,引進“讓學引思”的課堂教學新理念,全面推行主體合作性的教學新模式,團結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互相學習,認真備好課,上好每一節課,並結合新教材的特點,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在教學中,抓好基礎知識教學,着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打好基礎,全面提高,為學校創四星級高中、為今後的學測和大學聯考作好充分的準備,爭取考出優異的成績。

二、年級基本情況

高二年級目前共有四個文科班,八個理科班,歷史教師,除x老師外其他老師都教過多屆學測和高三畢業班,都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而對於大多數學生而言,歷史基礎較弱,學習習慣較差,但學風較正,有積極向上的要求。

三、工作目標:

1、認真貫徹教育部頒佈《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對歷史教學的基本要求,文科班把教學目標定位於完成歷史必修III、選修Ⅰ和選修Ⅳ規定的各項教學任務。

2、按照學測大綱和《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理科班完成歷史必修III教學任務及學測的一輪複習工作,爭取在期末市統考中取得優秀成績。

四、常規教學:

1、備課:認真研究課標、教材,妥善處理教學內容,教材的處理必須合理,這樣才會有利於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目標的實現。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針對教材的特點,做出取捨與整合。集體備課,資源共享、明確職責,分工合作,同心協力。每次備課都要有中心發言人,詳細解説本單元甚至於某一課的重點、難點、疑點,要提出教材處理意見。備課組在聽取這些意見後細緻討論,達成共識。備課,我們將做到四個落實:學案、教學設計、配套習題、相關資料。我們堅持每週都要搞一次集體備課。研討的內容也可以豐富多彩,課例研討,教材質疑,經驗交流,就是自己教學上的一次失誤,也可以説出來,避免我們之中的其他人犯同樣的錯誤。

2、教學:本學期所有班級的教學都要以“立足課本、狠抓基礎、培養習慣”為教學指導思想,做到“起點要低,講解要透,因人施教”。尤其是注意培養學生的聽課、作業、筆記、積極思維、自主學習等行為習慣。特別是通過課前提問和作業、訓練督促學生及時複習的習慣。教學中應着重於對教材中提供的原始文獻資料的運用等方面,培養學生閲讀、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理論的能力。提倡多種教學手段的使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從而掌握基礎知識,養成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文科教學中既要突出知識的特點,講清理論要點,又要結合大學聯考考點的設置,進行有針對性的前瞻性教學。為高三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理科班主要抓基礎,講清學測考綱考點。

3、教學管理:配合各班班主任,狠抓學風建設,管理好自己的課堂,加強方法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好培優補差工作,經常與學生交流,瞭解學情。採取集體談話與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方法,有效實施分層次教學。

4、考試:按照年級組的統一要求,認真組織好每一次階段考試,做到精心命題,細心閲卷,認真講評。

5、作業:要求學生按進度及時按質、按量完成好所訂同步訓練資料(衝A行動);教師平時加強監督,按時、按要求批改好作業。

6、教研:本學期備課組要多聽課,在教研組聽課的同時,備課組同行之間還要經常性聽課,多借鑑吸收,多取長補短。計劃每週上一堂研討課,自己定課題,定時間,大家評議,共同提高。其次,將本學期發現的突出的教學問題,上升到教科研的層次,並隨時形成書面文字,寫出相關的博客、論文。

7、努力加強與校外的交流合作,在交流中取長補短,在交流中提升教學水平。

高二年級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階段,希望通過全組教師共同努力,力爭在新學期的教學中夯實基礎,提升能力,進一步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為高三年作好知識與能力的充分儲備。

九年曆史教師工作計劃 篇21

教學目標

新授課歷史必修3(思想文化發展史);複習必修1(政治文明史)

情況分析

1、教材情況分析

歷史必修3的學習內容分為三個方面:第一,中國古代、近代和現代思想發展及其特點;第二,西方近代思想;第三,古今中外的科學技術、文學藝術。這些內容對學生是難點。

2、學生情況分析

高二必修班學生面臨小大學聯考測試,學生對自己的要求層次差異大。

具體措施:

必修3教學內容按20__年曆史小大學聯考測試説明進行教學,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和人文素養,提高歷史思維能力。

20xx-20xx第一學期高二歷史(必修班)教學計劃:

第一週: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

第二週:第1、2課;

第三週:第3、4課;

第四周:第5、6課;

第五週:第7課;

第六週:第8課;

第七週:第9、10課;

第八週:第11、12、13課;

第九周:第14課;

第十週:期會考試;

第十一週:第15、16課;

第十二週:第17、18、19課;

第十三週:第20、21、22課;

第十四周:第23、24課;

第十五週:複習必修1第一單元1、2課;

第十六週:複習必修1第一單元3、4課;

第十七週:複習必修1第二單元5、6課;

第十八週:複習必修1第三單元7、8課;

第十九周:複習必修1第三單元;第四單元9、10課;

第二十週:期末考試。

九年曆史教師工作計劃 篇22

一、指導思想與目標

進一步落實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突出“育人”這個素質教育的核心主題。在落實以人為本思想的基礎上,在素質教育新政的指導下,提高廣大教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業務素質,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教研總思路

20_年教研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素質教育新政為指針,以“育人”為主題,構建有效育人機制,提升育人效益;以“道德”建設為主線,以真實高效為主攻方向,創建教研新文化,構建有效教研模式,提升教研品質;以課堂研究為核心,構建有效教學範式,提高教學均衡發展水平;以教育評價為突破點,構建符合素質教育新政的評價機制和體系,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作用;以學生學力培養為中心,切實深化落實課程方案,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

三、教研工作重點

本年度教研工作的重點有三個:一是教研模式和效益,二是育人機制和效益,三是教學模式和效益。

深入貫徹落實“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研究,構建符合學校實際的有特色的課堂教學範式;抓常規的落實,實用、科學、高效。

四、具體工作和要求

1、充分利用教研時間認真學習新課標和新課程改革的有關文件,總結交流新課改推行以來的經驗教訓。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和教學大綱以及師德規範,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理念。

2、完善教研組制度,落實常規工作。

(1)、開學初備課組定好教學進度和制定教學計劃。

(2)、作業和備課檢查分為學期初,期中和期末三次檢查。

(3)、考試分月考,期中和期末。

3、抓好基礎年級歷史的教學工作,根據新課程改革精神,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積極研究大學聯考試題,充分發揮集體力量探討大學聯考方向,收集大學聯考信息,力爭使大學聯考成績再上一個新台階。認真做好會考、會考複習研討工作。引導教師從研究考試入手,做好信息交流與研究工作,找出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及時改進教學,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4、搞好歷史課第二課堂和校園文化活動,力求活潑新穎,多樣豐富,啟人心智。

5、創建優秀教研組活動。期會考試左右時間教務處對教研組工作進行檢查督導,學期末開展評選活動。

6、完善教研組多媒體教學資料、教具的建設工作,要求全組教師儘快掌握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現代化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7、做好學校科研課題工作,鼓勵成員多學習多研究,多撰寫文章,並爭取出成果。

8、加強合作,在合作中加強和改進教學研究。

增強教研意識,學會以研究者的目光審視、分析和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把日常教學和教研融為一體。加強集體研究,加強集體備課,發揮集體的智慧和骨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帶頭作用,新老教師互相學習,共同成長,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共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教研活動中還要倡導實事求是、科學嚴謹的教研氣氛,切實提高教研質量和水平。

九年曆史教師工作計劃 篇23

一、高二年級基本情況:、

高二年級一共24個班級,理科班級1—16班,文科班級17—24班,文理科學生學習歷史目標完全不同。文科的學生學習歷史的目標是爭取大學聯考取得高分;理科的學生學習歷史的目標是通過明年的學業水平測試。本年級使用的是人教版新教材。其中文科班,每週三節課;理科班,每週一節課。本年級一共有5位歷史老師,其歷史教學任務為人教版歷史必修三。

二、必修三歷史教材分析:

人教版歷史必修三一共八個單元,講述的是人類社會思想文化和科技技術發展的歷史,包括中國的和外國的。涉及古代,近代和現代不同的歷史時期。思想文化的內容比較枯燥,學生不是很容易掌握,也不太好理解,需要老師多方面進行課外有趣歷史知識的補充,並聯系當今的生活現實進行講解和分析。在教學中,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的指導方針,落實新課程標準的精神,使學生“從歷史的角度去認識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從歷史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養,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要充分發揮教學中雙主體作用,迅速提高教與學的質量,為更好地適應新課改要求,進一步提高高二歷史教學水平,完成教學目標。

三、本期工作主要採取措施:

1、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更新教育思想,認真研究課標、教材、教法、學法,努力提高教學效果。

首先,端正教學指導思想,樹立正確的教學觀。針對老師:做一個導師,在知識傳授、思想交流、能力培養等各方面都要積極正面的引導學生。針對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尤其是要培養學生學會思考,學會正確而全面的看待和處理歷史問題;把握好歷史的科學性,教給學生一個傳承的歷史、發展的歷史、客觀的歷史。

其次,注重常規工作,保證教學的順利開展。堅持備課,做到每課都備好重點難點,認識學情,尋找突破點;認真準備好每一個教案(或課件);課堂教學難易適當,突出重點,多展開師生互動;作業是鞏固提高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積極對作業進行批閲。

最後,加強教學研究與探討 :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探索,探索高效的教學模式。常規教學在鞏固基礎的同時強化歷史的思辨能力,訓練學生多角度多聯繫地看待問題,習題講評則從審題入手,把握解題規律。積極進行現代技術環境下的歷史教學探索,課堂教學積極藉助多媒體手段,充分藉助網絡豐富知識與題庫。 積極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指導,在如何學,如何進行知識的歸納與整理,如何提高身體水平和解題技巧上多下功夫。

2、針對備課

為保證進度和教學內容得一致性,我們商議決定每週進行一次集體商討、集體備課,同時也要求大家為備課組獻計獻策,共同搞好教學工作。

3、針對考試:按照年級組的統一要求,認真組織好每一次階段考試,做到精心命題,細心閲卷,認真講評。

4、針對作業:要求學生按進度及時按質、按量完成課時作業;教師平時加強監督,按時、按要求批改好作業。

四、教學進度表

本學期共有23周,具體教學的有16周。

九年曆史教師工作計劃 篇24

一、指導思想、教學目的要求:

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以課改精神以及學校的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全面育人”的教學理念為指導,以中學歷史課程標準為依據,根據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對歷史必修三和選修一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歷史上重大改革和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的重要內容,並逐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對歷史材料的闡釋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教材分析:

l、本板塊在高中歷史中的地位:

本學期講授新課:歷史選修(Ⅰ)-《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和歷史選修(Ⅱ)-《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 歷史選修(Ⅰ)共有9個專題。人類歷史是一個複雜的社會演進過程。人類社會自產生髮來,改革就與社會進步相伴而生。因此,學習和掌握歷史上重大改革的史實,有利於學生認識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歷史選修(Ⅱ)共有7個專題。民主與專制是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要政治現象。知道專制和民主出現的歷史背景、瞭解近代社會民主思想與實踐的歷史過程和發展趨勢、樹立民主與法制意識,是現代公民必備的基本素質。

2、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使學生了解改革的歷史背景和進程,改革的複雜性與多樣性,科學地認識和評價改革,理解歷史發展的多樣性;學習改革家堅強不的意志,增強對社會的歷史責任感,進一步認識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意義。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重點放在中外古今重大改革的史實和評價。

通過學習《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使學生掌握近代爭取民主反對專制鬥爭過程中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思想流派、政治制度等基本史實,瞭解民主思想的起源與主要觀點,辨別和比較不同流派的民主思想、不同表現形式的民主制度,收集歷史上民主與專制鬥爭的相關資料,並對其進行歸納、整理、分析和評價,形成歷史的進步意識;歷史地看待民主制度產生的歷史淵源,瞭解推動人類政治文明進程的民主思想與實踐是個不斷變化的歷史過程,並給予積極、客觀的評價;對阻礙歷史進步的專制思想、政治制度和政治統治持批判態度,確立積極推動民主進步的歷史責任感。

《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的重點放在近代中外爭取民主反對專制的進程。

三、學生情況分析:

本人所負責的高二()班是文科班。其它(x)(x)(x)()班是理科班,其中x班是重點班班。理科班的學生大多數文科基礎較差,對文化科不較重視。經過一年半的學習,雖有少數學生對歷史有興趣,也掌握了一些基礎知識和方法,從期末清遠歷史科統考成績看,學生的總體成績中等,學生的成績參差不齊。許多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有待提高。

四、提高本學科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在上學期的基礎上,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準確理解新課標的精神和理念和海南省新大學聯考的精神實質,轉變舊的教學觀念和模式。

2、認真鑽研教材和教學參考書,熟悉教材,吃透教材,備好每一節課。在備教材的同時,也要備學生,對基礎不同的班級,備課時注意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3、積極參與科組和年級的集體備課活動,認真與同科教師交流,相互取長補短,不斷進步。

4、注意改進教學方法,多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加強直觀教學,增強歷史課的親和力,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5、在重視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注意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科能力的培養。從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出發,鼓勵學生對歷史問題進行獨立思考,發表自己的見解,培養他們的創造意識和創新精神。

6、要“精講精練”,重視抽象知識的講授,對重點、難點知識要講透。精心篩選練習題,做到每個單元要有一個練習題。練習後,要及時評講和分析,並注意教會學生解答歷史試題的方法。

九年曆史教師工作計劃 篇25

一、指導思想

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四有一代新人,本期八年級歷史不僅傳授基礎知識,還要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強環保意識和培養環保能力。

二、教學任務和目標

本期以完成教育改革為己任,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增強學生素質、思想、培養能力,按質按量完成第一到第二十二課的教學教育任務,使學生掌握從鴉片戰爭到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的歷史。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中國歷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為單位。課本按歷史時期或學習主題編寫了“單元回眸”,梳理基本線索,小結重要內容。書中還設計了一些開放性習題以及“動腦筋”等欄目,旨在啟發思維,提倡各抒己見,答案不求。

1、特點:政治思想性強,思想性和科學性統一;可讀性強、重點突出;圖文並茂,趣味性強;啟發性和生動性結合;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2、內容:敍述從鴉片戰爭到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的歷史,共22課及鄉土教材的教授。

3、重點及難點:重點是中國現代史部分,難點是認清中國近現代史的發展,瞭解國情,提高認識、培養歸納綜合能力。

四、學生特點

八年級學生求知慾強,思維靈活,但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目的不明確,有偏科現象,缺乏分析歸納能力,學習主動性有待加強發揮。

五、教學措施

(一)做好教育常規工作

1、認真鑽研教材、教參、教綱;認真備課;上好每一堂課;細緻批改作業;耐心輔導學生,教書育人。

2、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吸取歷史科有經驗教師的教法,深入學習教學理論,積極撰寫論文,提高教學理論水平和教研能力。

3、優化課堂教學。嚴抓紀律,採用多種教法,如討論、評論、閲讀、自學等方式,啟發學生動口、動手和學會學習。

(二)基礎知識教學

1、對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進行具體描述,講清線索。每課突出重點、基礎點讓學生掌握鞏固好。

2、經濟、文化、政治方面讓學生知道,並瞭解發展情況,追溯本源,充實內容,聯繫當代與環保相關知識,及時教育。

3、對課文知識進行歸納、綜合,讓學生系統掌握,教會學生學法、記法,充分利用課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強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三)思想品德教育,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教育:

1、進行愛國主義優良傳統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史實,增強學生愛國認知,學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愛國事蹟,為實現人類理想而奮鬥。通過戰爭的破壞作用,及時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2、初步用歷史辯證唯物主義觀教育。使學生學會科學分析評價革命時期的史實及人物,培養分析歸納能力。

3、進行維護祖國統一,增進民族團結教育。我國曆史發展,是統一鞏固發展,即使是革命時期同樣是統一的,教學讓學生了解民族發展,樹立民族團結、民族平等的觀念。

4、進行優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我國古代有無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優秀品德,值得發揚光大。

5、進行國情教育,增強時代責任感,讓學生了解認識中國近代的屈辱史,內外對比,更要為國爭光,樹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四)其他工作與學校保持一致。

九年曆史教師工作計劃 篇26

本學期按照學校的安排,為了抓好七年級的歷史教學工作,根據學校的要求和本學期的特點,結合七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開展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使學生學會歷史知識的一些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本學期要力抓學生的基礎知識,指導學習方法。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將根據學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進嘗試教育教學為指導,在學校教學部門的領導下,以打造高效課堂為目標,突出學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主,加強常規教學的研究力度,切實深化七年級歷史教學,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二、基本情況

(一)學生情況分析

今年我新接任七年級(_)班、(_)班和(_)班的歷史。七年級學生剛從從國小升入國中,表現為:好奇、好動、上進心強、學習的積極性高;但是不會聽講和自學、不會做筆記、個別學生不交作業、課堂吵鬧、學習習慣差。三個班每個班級人數在48人左右,各個班級在班風、學風上存在着差異,許多學生不重視歷史課的學習。雖然絕大部分學生上課時能圍繞着老師思路轉,但仍有學生回答問題跑調。由於學習態度不端正,習慣又較差,認識又不足,故要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較難,整體看來不願讀書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從起始年級就要抓課堂常規管理、學習習慣的培養,嚴格管理和規範學生的行為,在教學中必須加大力度備好課,做好每一個課件,及時鞏固消化,力求每一節課都能有實際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本學期七年級歷史第一冊選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於一體。可讀性強,圖文並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材內容

本學期中國歷史教學內容共分為四個單元,敍述從中華文明的起源祖國境內遠古居民時代到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民族融合及文化的歷史,共22課,本教學材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探索新的教學途徑和教學方法。課文個性鮮明、異彩紛呈。克服了注重教法輕視學法的弊病。注意了學生活動的多樣性,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饒有趣味。

教材第一單元主要講述人類文明的起源,共三課,從最早的人類講起到華夏族的形成。使學生統分認識了我國境內遠古居民的生活面貌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單元主要講述奴隸制社會的產生髮展和衰亡及社會的變革,使學生深刻認識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對人類文明的進步的影響。第三單元主要講述秦漢政治、經濟與文化的發展,使學生從學習中認識秦漢對後世的影響。第四單元講述了政權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3、教材重點、難點

教材重點在於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三、任務目標

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培養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

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弘揚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完成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的歷史教學任務。

四、主要教學措施

1、夯實基礎,培養學生能力。

這學期的教學內容是授完七年級中國歷史上冊。理清每個階段的歷史線索,概括每個階段的歷史特徵,找到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是本學期教學最核心的內容。這就必須夯實基礎,引導學生自己來探索歷史發展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2、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後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3、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利用多媒體等進行輔助性教學。

4、加強對個別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通過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時查漏補缺。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抓好後進生的個別輔導工作,端正其學習態度,積極參與課堂的讀、思、練活動,使其成績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

5、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複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九年曆史教師工作計劃 篇27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

繼續抓住新課程改革的契機,根據學校和教務處本年度教學工作要點,以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為工作重心,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教育發展觀為指導,在備課組活動中認真研究教學教法,積極開展各類學習、研討活動,研究教學過程的優化,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針對性、主動性和實效性,落實“高質量,有特色”的目標要求,實現“‘有效教學’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工作目標,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高二年級的歷史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而努力!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強集體備課,把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1、以學期教學進度為標準,統一教學進度,統一資料,統一練習,精選學習情景材料,擴充教學內容,有效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2、瞭解掌握學情,開展希望班師生的交流會,交流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方法,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和學生學習方式。

3、研究課標和現代教育思想,研究考試説明和學科指導意見,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加強組內學術研討,開展拓展型課程的集體備課活動。

4、定時定點,規範集體備課制度。備課組成員及時到教室閲覽室集中,按集體備課工作安排,認真開展集體備課。

(二)加強高一高二高三互動教研,把握大學聯考方向。

交流高二會考的經驗和課改經驗與反思,以備課組為載體進行總結和反思,以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三)實抓常規教學。

踏踏實實做好日常教學工作,落實教學常規,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

⑴課堂上,做到精講到位,狠抓基礎知識的落實,理清知識之間的聯繫,幫助學生構建起從點、線、面、體(立體)的知識網絡圖,上課求質量不求進度,真正提高課堂實效。文科班實驗班重抓培優扶尖,勤抓幫困促穩,在注重基礎的同時要加強學生的能力培養。

⑵課後佈置適量作業,做到及時鞏固。作業方式以書面作業與口頭作業相結合;檢查方式以定期上交與不定期抽查相結合;訂正方式以集體訂正與個別面批相結合。

⑶通過階段測試和點評,檢驗學習效果,及時查漏補缺。每月底備課組各科要進行一次自測,自測時間和方式由任課老師協商決定。

⑷加強聽課評課,學習優點,指出不足,提高實效性。

(四)以科研促教研。

圍繞 “課堂教學模式構建”、“學生學習方式優化”、“提高課堂實效”等方面形成課題研究方案,做好教育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以科研促教研,提高教學質量。

(五)積極參加縣市等單位組織的各種教研活動,加強兄弟學校的教研交流。

九年曆史教師工作計劃 篇28

新的學年開始了,為了在有效的時間內有目的有計劃的搞好歷史教學,特制定本計劃。

一.計劃宗旨

今學期,以學校各項工作計劃為指導,以"三四五高效課堂"為指針,以提高學生素質為重點,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重視雙基教育和能力培養,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觀念,強化基礎訓練,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培養新世紀人才;在整體優化的基礎上,突出優生優培;強化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的研究和多媒體教學的研究,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學情分析

今年七年級學生情況極為複雜,學生差異性大,學生層次多樣化,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的歷史興趣。其次由於部分學生年齡小,基礎不一樣,理解、記憶能力相對較差,對歷史課學習有一定的困難。我所任教的4個班級在教學中應該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因材施教,特別注重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他們認識到歷史課的重要性,為學生終身發展學習奠基。

三.教材分析

七年級《中國歷史》(上)共二十二課內容,分為四個單元,介紹了原始社會到南北朝時期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單元中華文明的起源。

第二單元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

第三單元統一國家的建立

第四單元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介紹了在中國古代史的大部分內容,既有輝煌的成就,也有一定的失誤,在整個國中階段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確學習和全面認識中國的國情,顯得更為重要。

四.具體目標

(一)常規教學目標:

成績目標:

提高A等率,消滅C等率。

認知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中國歷史七年級上所講述的重要歷史年代、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概念,把握中國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和基本線索,全面掌握所學知識。

能力達成目標:

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正確的歷史時空概念,掌握正確計算曆史年代、識別和使用歷史圖表等基本技能,形成豐富的歷史想象力和知識遷移能力,通過歸納、分析和判斷的邏輯方法,初步形成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得出結論的能力,培養學生表述歷史問題的能力,學會客觀的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想象的能力。

情感教育目標:

通過對中國歷史的學習,對學生進行歷史情感教育、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對歷史人物做出實事求是的評價,學習他們的報國熱情和優良品德;堅持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力求做到科學性、思想性和生動性的統一。

(二)教科研目標:

加大教科研力度,今學期,歷史教學要抓住新課改這個龍頭,大膽進行課堂改革,以"五環高效課堂"為突破口,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電教手段的利用率,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深入進行課題研究,以《三四五環高效課堂學習習慣的培養》為課題,推動教科研工作順利進行。

五.保障措施

1.學習各種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不斷更新教育觀念。

2.加強集體備課,發揮集體優勢,認真備課,既備教材、教法,又備學生。

3.嚴格落實教學常規,精心設計教案,教案的設計力求做到符合教材需要和學生實際。上課精講多練,努力提高課堂質量

4.借鑑和學習外地先進經驗,努力提高業務水平。

5.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加大課堂容量,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6.積極開展歷史活動課,鼓勵學習參與歷史小製作,在指導學生們制歷史工具的同時,穿插環保教育,對比古今工業給環境造成的影響。同時要把環境教育與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8.依據學生個性實施因材施教。注意對優秀生培養,定準目標,定期輔導,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他們更好發展。同時做好績差生的轉化工作。

9.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努力做到整體優化。

10.落實聽課、評課制度,按時參加聽課、評課活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九年曆史教師工作計劃 篇29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教育思想為指導,遵循“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戰略思想,貫徹“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方針,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宗旨,面向新課改,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二、學情分析

高二年級共有xx個班級,xx個強化班,xx個文科班,xx個理科班。其中,本學期每班開設歷史課有節,全年級節,但只有位歷史老師任教。本學期學習的內容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三),按課標要求,須xx個學時,學分。

高二年級在高一的基礎之上,在教與學的理念和習慣上學生與教師有比較好的配合,在教與學的方法上應如何突破,如何在改革面前吸取經驗,探索過程中少走彎路,這是擺在我們高二師生面前的重要問題。

三、教學目標

1、要在高一歷史教學的基礎上,通過學習“文化發展歷程”的課程,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時期的基本特徵以及發展趨勢,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基本規律。

2、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文化發展歷程”的課程,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解讀、判斷和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教育學生繼承傳統美德,初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養成具有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公民意識和人文素養。

4、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不良習慣。

四、本學期教學計劃和具體教學措施

本學期教學教任務是,完成高中《必修Ⅱ 文化發展歷程》的全部講課課程,要求學生掌握高中《必修Ⅱ 文化發展歷程》的基本史實,並培養學生相關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歸納綜合概括等能力。

本學期教學的具體教學措施是:

1、認真落實集體備課,發揮集體的聰明才智。本學期準備進行集體研討,統一教學進度、教學目標、重難點,做到教學案一體化,強調分工合作。

2、教師注重積累,使綜合素質提高。就歷史學科而言,知識編排較難,所以對於教師也在不斷的豐富自己的知識,不僅是史學最新動態,還是涉及其他學科,我們要不斷的在積累和學習。

3、關注課堂,加強對課堂教學過程的有序管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4、採取多種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注重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5、堅持採用學案導學,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主動自主學習的能力,具備終生學習的素質。

五、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安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shi/dwwld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