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個人工作計劃 >

課外活動工作計劃(通用16篇)

課外活動工作計劃(通用16篇)

課外活動工作計劃 篇1

一 活動設想:

課外活動工作計劃(通用16篇)

課外音樂活動是音樂教育中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音樂課外教學的延伸。合唱作為一門高雅的藝術,被廣人民羣眾喜愛並可直接參與的羣眾性藝術形式。它豐富學生 校園文化生活,啟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藝術修養及表現能力,並有助於青少年美化心靈,擴大知識視野,陶冶情操和身心健康發展。

二 活動目標:

1、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和良好的音樂素養

2、通過不同的發聲訓練來規範學生的聲音

3、通過鼓號隊的訓練,使鼓號隊的全體成員都能產生一種自豪感、集體榮譽感

4、展現我校的素質教育和精神風貌

三、訓練模式:

1、保證訓練時間、保證人員到位;

2、採取老隊員帶新隊員,小組與全體相結合訓練的模式;

3、訓練學生節奏感,使學生體態、動作協調優美。

4、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提高音樂表現力,促進創造性的發揮。

5、樹立精品意識,爭取家長支持,做好安全工作。

四、教學要求

1、教師認真的準備好每一次活動,要求知識通俗易懂並有一定的興趣性。

2、學生不得曠課,學生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

3、學生積極和輔導教師進行配合,以便使音樂興趣活動小組開展的具有生動性、活潑性。

具體工作措施:

1、音樂活動課,做到“四定”。即定內容、定人員、定時間、定地點,發展學生的個性特色,以此推動學生音樂素質的全面發展。

2、完成音樂課堂教學的同時,不斷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進一步培養、發展學生的音樂興趣,使他們學有所長,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

3、常督促學生完成一些學習音樂的好習慣,並使之不斷鞏固、加強。

4、對小組的課程做出規範,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音樂能力為主要內容,不讓學生放人自由。

5、培養學生的特長,並在一定的時間讓他們發揮自己的特長,鍛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

課外活動工作計劃 篇2

一、總體規劃

任務和目標:

各班學生經常參加課外文體活動的在校學生人數達到學生總數的90%以上,基本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課外文體活動,逐步推進學生課外文體活動的全面開展。在繼續完善大課間活動的基礎上,繼續擴大規模,提高工作水平,使全校經常參加文體活動的在校學生總數達到95%以上。

二、實施工作的原則

1、堅持教育性、科學性、趣味性原則。課外文體活動要堅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規律和國小生身心發展特點,寓學於樂,寓煉於樂。

2、堅持全面性原則。課外文體活動的內容與形式要豐富多彩,能夠滿足不同特長、不同興趣、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要,促進國小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審美素質的全面提高,並形成在普及與提高的基礎上的良性發展的局面。

3、堅持自主自願與積極引導相結合的原則。在組織學生參加課外文體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的鼓勵、引導是必要的,同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權和自主活動權,在組織活動時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討論、組織、操作、交流和評價的良好環境和氛圍。

4、堅持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原則。應以校內教育為主陣地,充分發揮校外教育的獨特功能,促進校內校外教育的有機結合,密切配合家庭和社區教育,努力創建良好的課外教育環境。

5、堅持安全第一原則。在課外文體活動的組織與實踐過程中,要加強安全教育,要制定出安全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課外活動工作計劃 篇3

為了貫徹實施好學校的教學工作計劃,開展好我班的課外活動,致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本期我班的課外活動能夠有條不紊地開展達到預期的目的,特制定本期的課外活動計劃,內容主要含以下幾個方面:

一.基本情況:

本期我班共有學生76人,其中,男生40人,女生36人,多數學生喜愛活動,表現出積極、主動的態度,並且有一定的動手能力。

二.目標要求:

1、培養學生愛護花草樹木的意識,自覺維護環境,愛護自己生活的空間。

2、學會尊老愛幼,關心他人,獻出自己的愛心,知道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從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瞭解新時代信息技術的巨大作用,學會從網絡上收集各種有用的信息資料。

4、學會靈活運用從課本中所學到的知識,活學活用,理論聯繫實際。

5、練習説話、寫話,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説話和寫話能力。

6.進行充分的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培養吃苦耐勞、團結合作精神。

三.具體的實施措施:

認真制定計劃,安排學校的部署,認真組織每一次課外活動,及時進行總結,在活動中發揮每一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動員學生人人蔘加,人人有進步,並作好每次活動的記錄。

課外活動工作計劃 篇4

在開設信息技術必修課的同時,更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用計算機處理信息是二十一世紀的公民應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已成為人類的共識。因此,在中國小信息技術學習中會湧現出許多學生計算機愛好者,這些學生不滿足課堂所學,對計算機的許多專業知識和應用技術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基於此,學校、教師、應通過有組織、有計劃的課外實踐活動對這些學生的愛好給予保護、培養和正確引導,以保證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學有所長。因此,根據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及社會發展的需要,我校也開設了信息技術興趣活動小組,(主要是電腦製作活動興趣小組)並且從三年級開始開設。

一、培養目標:

1、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為了特長生的進一步發展,為了讓精英教育促進大眾教育。挖掘有興趣的同學進一步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信息素養。

2、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增進學生的信息素養,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綜合學習的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並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進行某些創新設計。

4、結合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對學生進行科學技術普及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對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興趣,併為課堂教學服務。

二、工作措施:

1、主要採取課堂教師授課方式、學生自學方式和動手操作三種方式進入學習,適當進行一些小競賽及課堂評價的方式進行教學。其中學生自學和動手是最主要的。

2、佈置開放式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中發現問題、創造性的學習。

三、學習內容:

1、海報宣傳,組織學生報名參加電腦製作興趣小組。要求:(1)、對電腦感興趣;(2)、家裏有電腦或對電腦基本操作比較熟練

2、組織學生報名,分程序設計、平面設計、網頁製作、電腦動畫、電腦繪畫、電子報刊

3、組織興趣小組成員集中學習,主要內容是以國小電腦製作活動為中心,介紹培訓安排,培訓紀律、要求,作品欣賞,介紹PhotoShop CS2,介紹相關網站,介紹軟件光盤

4、電腦動畫介紹

5、網頁設計入門培訓

6、電子報刊入門培訓

7、電腦繪畫入門培訓

8、電腦動畫輔導(針對作品內容)

9、網頁輔導(針對作品內容)

10、電子報刊輔導(針對作品內容

11、電腦繪畫輔導(針對作品內容)

12、各作品集中分類輔導

四、活動方式:

1、上機培訓,比如“Windows操作系統安裝與維護”,“網站製作與維護”,“幻燈品作品製作”,“電腦繪畫”,“文字錄入技巧”等。

2、電腦作品展示,比如“網頁設計”,“電腦繪畫”,“文字錄入比賽”,“幻燈片創作比賽”等。

五、時間安排:

每週二中午課外活動時間

六、活動地點:

計算機網絡教室

課外活動工作計劃 篇5

在學校,課外活動是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豐富多采的課外活動,有助於提高學生組織能力,通過相互合作,培養集體主義精神。為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現制定本學期的課外活動計劃。

一、基本情況分析

現在學生的體質正在不斷下降,為了提高學生的體質,開展適當的課外活動是有用的,而且是必要的。學生們很喜歡有意義的課外活動,在以前的活動中,可以看出學生得到了很好的鍛鍊,在思想上顯得更加團結,在體質上更加強健,這是良好的反映。但也看出班幹部在組織上還有點無序,學生在活動中還不能守好規則,自律意識不強。

二、活動目標:

1、使學生樹立創新意識、動手意識,培養探索科學的信心,發展學生創造生活美的能力。

2、豐富學生的課內外生活,陶冶學生的情操,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可能。

3、加強活動的計劃性,嚴密組織,提高活動效果。

三、活動措施:

1、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和文藝活動,如:跳繩、踢毽子、新年文藝演出等,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

2、利用班級圖書角,組織開展讀書活動。

3、在重大節日,開展適應節日特點的活動。

4、保證活動時間,在每天的課外活動中,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活動,切實達到活動目的。

5、做好活動的記錄,在每次活動後都對活動的情況進行記錄、總結。發現問題及時改正,為後面的活動打好基礎。

6、抓好個別輔導,讓個別差的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7、發揚集體精神,使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8、發揮年級組的合力,組織適合學生活動的班級集體項目,增強班級的凝聚力。

課外活動工作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三個面向”,“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和黨的“xx大”會議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堅持以活動為載體,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特長為重點,深化新一輪課程改革,全面提高育人水平,努力形成學校特色。

二、工作目標

加強活動課管理工作力度,優化活動課教學過程,豐富活動課內容,建立健全學校活動課課程體系,向管理要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及特長,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之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三、具體活動內容

1、學科活動

為全面實施新一輪課程改革,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及我校的實際情況,我校將結合語文、數學學科積極開展學科活動課及口語交際課,注重知識的拓展,延伸及運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及口語表達能力等。

2、特長班活動

根據我校現有的師資水平及學生的興趣愛好,我校將成立以聲樂、器樂、籃球、排球、英語、科學、圖書、繪畫等為內容的特長班活動小組,採取“英才”教育的方式,發展學生特長,培養學生愛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綜合實踐活動

根據綜合實踐活動這一課程形態的目標特點及我校實際情況,我校準備從家鄉風貌、兒童生活、社區生活等幾方面選取課題,開展具體的實踐探究活動。

四、具體措施

1、學科活動及口語交際課實行平行班教師分科教學,任課教師要在各司其職的基礎上,不忘團結協作,互相取長補短,進一步提高活動課的教學質量。

2、各科活動課教師要在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課計劃,並做到提前一週備課,活動內容系統化,活動目標明確。

3、堅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努力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與提高。

4、各任課教師要認真按課表上課,不得遲進課堂,中間外出,隨便下課,確保活動課的時間與活動課質量。

5、校領導將加強對活動課的常規檢查與指導,並經常深入課堂進行指導性聽課,全面提高活動課教學質量。

6、積極開展學生活動課成果評比活動,及校內吉尼斯活動,積極為學生搭建展示自己才華的平台,培養學生的進取意識。

7、綜合實踐活動教師採取“一人負責、團結協作”的原則,且課時安排實行彈性課時制,即綜合實踐活動時間根據需要,靈活安排,做到集中與分散使用相結合。

8、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有關現代教育理念及綜合實踐理論的書籍,全面把握活動課的內涵。

9、學校將結合重大的傳統節日等開展大型的文藝匯演、故事會比賽、有獎徵文等活動與德育相結合,陶冶學生的情操,淨化學生的心靈,啟迪學生的心智,塑造學生的個性品質。

活動內容安排

1、特長班活動

2、綜合實踐活動詳見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計劃

課外活動工作計劃 篇7

在學校,課外活動是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豐富多采的課外活動,有助於提高學生組織能力,通過相互合作,培養集體主義精神。為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現制定本學期的課外活動計劃。

一、基本情況分析

現在學生的體質正在不斷下降,為了提高學生的體質,開展適當的課外活動是有用的,而且是必要的。學生們很喜歡有意義的課外活動,在以前的活動中,可以看出學生得到了很好的鍛鍊,在思想上顯得更加團結,在體質上更加強健,這是良好的反映。但也看出班幹部在組織上還有點無序,學生在活動中還不能守好規則,自律意識不強。

二、活動目標:

1、使學生樹立創新意識、動手意識,培養探索科學的信心,發展學生創造生活美的能力。

2、豐富學生的課內外生活,陶冶學生的情操,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可能。

3、加強活動的計劃性,嚴密組織,提高活動效果。

三、活動措施:

1、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和文藝活動,如:跳繩、踢毽子、新年文藝演出等,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

2、利用班級圖書角,組織開展讀書活動。

3、在重大節日,開展適應節日特點的活動。

4、保證活動時間,在每天的課外活動中,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活動,切實達到活動目的。

5、做好活動的記錄,在每次活動後都對活動的情況進行記錄、總結。發現問題及時改正,為後面的活動打好基礎。

6、抓好個別輔導,讓個別差的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7、發揚集體精神,使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8、發揮年級組的合力,組織適合學生活動的班級集體項目,增強班級的凝聚力。

課外活動工作計劃 篇8

在開設信息技術必修課的同時,更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用計算機處理信息是二十一世紀的公民應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已成為人類的共識。因此,在中國小信息技術學習中會湧現出許多學生計算機愛好者,這些學生不滿足課堂所學,對計算機的許多專業知識和應用技術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基於此,學校、教師、應通過有組織、有計劃的課外實踐活動對這些學生的愛好給予保護、培養和正確引導,以保證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學有所長。因此,根據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及社會發展的需要,我校也開設了信息技術興趣活動小組,(主要是電腦製作活動興趣小組)並且從三年級開始開設。

一、培養目標:

1、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為了特長生的進一步發展,為了讓精英教育促進大眾教育。挖掘有興趣的同學進一步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信息素養。

2、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增進學生的信息素養,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綜合學習的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並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進行某些創新設計。

4、結合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對學生進行科學技術普及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對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興趣,併為課堂教學服務。

二、工作措施:

1、主要採取課堂教師授課方式、學生自學方式和動手操作三種方式進入學習,適當進行一些小競賽及課堂評價的方式進行教學。其中學生自學和動手是最主要的。

2、佈置開放式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中發現問題、創造性的學習。

三、學習內容:

1、海報宣傳,組織學生報名參加電腦製作興趣小組。要求:(1)、對電腦感興趣;(2)、家裏有電腦或對電腦基本操作比較熟練

2、組織學生報名,分程序設計、平面設計、網頁製作、電腦動畫、電腦繪畫、電子報刊

3、組織興趣小組成員集中學習,主要內容是以國小電腦製作活動為中心,介紹培訓安排,培訓紀律、要求,作品欣賞,介紹PhotoShop CS2,介紹相關網站,介紹軟件光盤

4、電腦動畫介紹

5、網頁設計入門培訓

6、電子報刊入門培訓

7、電腦繪畫入門培訓

8、電腦動畫輔導(針對作品內容)

9、網頁輔導(針對作品內容)

10、電子報刊輔導(針對作品內容

11、電腦繪畫輔導(針對作品內容)

12、各作品集中分類輔導

四、活動方式:

1、上機培訓,比如“Windows操作系統安裝與維護”,“網站製作與維護”,“幻燈品作品製作”,“電腦繪畫”,“文字錄入技巧”等。

2、電腦作品展示,比如“網頁設計”,“電腦繪畫”,“文字錄入比賽”,“幻燈片創作比賽”等。

五、時間安排:

每週二中午課外活動時間

六、活動地點:

計算機網絡教室

課外活動工作計劃 篇9

課外活動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辦學條件的改善,課外活動的方式與內容也要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器材的數量、教師的配備、場地的規劃這三種要素已不是束縛課外活動進行的主要的瓶頸,相反:;內容與方式、參與程度成了我們組織活動的束縛力,根據田校長對當代教學理念和對我校實際情況的講解,我們制定以下工作計劃:

一、因地制宜,制定符合我校實際情況的活動內容

根據我校實際情況,籃球、乒乓球、跳繩、呼啦圈、羽毛球、棋類、跑步比較符合我校實際情況,器材豐富,老師3名,場地可以合理利用,規模和時間可及時調整,值班教師方便觀察,場地緊挨教室,可帶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活動中去,各種因素合理整合能夠開展以上活動。

二、活動方式多樣

從活動形式上可劃分為室內和室外、室內為棋類活動,室外為體育活動。室外活動在分為四個活動區,操場區、教學樓前、教學樓後、實驗樓後。每個區活動項目也可繼續劃分。操場為籃球、乒乓球活動區,教學樓前為羽毛球活動區,教學樓後為踢毽活動區,實驗樓後為跳繩活動區。活動方法為各班班內分組,小組循環參加活動,可進行比賽、也可以進行一般鍛鍊。

三、參與程度

各班班內分組時考慮學生對體育活動喜愛程度均衡分組,讓愛動的多動,帶動本組成員參加,讓一部分積極行動動起來,一部分被帶動進來,一部分看起來,把學生從迷茫的、消極的課餘時間裏解放出來,參與到有意義的活動中去。

課外活動工作計劃 篇10

在開設信息技術必修課的同時,更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用計算機處理信息是二十一世紀的公民應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已成為人類的共識。因此,在中國小信息技術學習中會湧現出許多學生計算機愛好者,這些學生不滿足課堂所學,對計算機的許多專業知識和應用技術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基於此,學校、教師、應通過有組織、有計劃的課外實踐活動對這些學生的愛好給予保護、培養和正確引導,以保證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學有所長。因此,根據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及社會發展的需要,我校也開設了信息技術興趣活動小組,(主要是電腦製作活動興趣小組)並且從三年級開始開設。

一、培養目標:

1、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為了特長生的進一步發展,為了讓精英教育促進大眾教育。挖掘有興趣的同學進一步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信息素養。

2、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增進學生的信息素養,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綜合學習的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並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進行某些創新設計。

4、結合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對學生進行科學技術普及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對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興趣,併為課堂教學服務。

二、工作措施:

1、主要採取課堂教師授課方式、學生自學方式和動手操作三種方式進入學習,適當進行一些小競賽及課堂評價的方式進行教學。其中學生自學和動手是最主要的。

2、佈置開放式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中發現問題、創造性的學習。

三、學習內容:

1、海報宣傳,組織學生報名參加電腦製作興趣小組。要求:(1)、對電腦感興趣;(2)、家裏有電腦或對電腦基本操作比較熟練

2、組織學生報名,分程序設計、平面設計、網頁製作、電腦動畫、電腦繪畫、電子報刊

3、組織興趣小組成員集中學習,主要內容是以國小電腦製作活動為中心,介紹培訓安排,培訓紀律、要求,作品欣賞,介紹PhotoShop CS2,介紹相關網站,介紹軟件光盤

4、電腦動畫介紹

5、網頁設計入門培訓

6、電子報刊入門培訓

7、電腦繪畫入門培訓

8、電腦動畫輔導(針對作品內容)

9、網頁輔導(針對作品內容)

10、電子報刊輔導(針對作品內容

11、電腦繪畫輔導(針對作品內容)

12、各作品集中分類輔導

四、活動方式:

1、上機培訓,比如“Windows操作系統安裝與維護”,“網站製作與維護”,“幻燈品作品製作”,“電腦繪畫”,“文字錄入技巧”等。

2、電腦作品展示,比如“網頁設計”,“電腦繪畫”,“文字錄入比賽”,“幻燈片創作比賽”等。

五、時間安排:

每週二中午課外活動時間

六、活動地點:

計算機網絡教室

課外活動工作計劃 篇11

為進一步落實“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與活力;把創新還給師生,讓校園充滿智慧與生機"的新基礎教育理念,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我校將繼續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為使我校的課外活動在今後能夠有條不紊的開展達到預期目標,特根據我校實際情況制定今後一段時期內學校課外活動計劃,內容主要含以下幾個方面:

一、基本情況

我校地處偏遠山區,學生分佈較廣,體質較好並且喜愛活動,對於參與活動能有積極主動的態度並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

二、具體活動安排:

(一)課外活動領導小組:

組 長:易本友

副組長:羅志超 左志鋼 各班班主任

(二)活動時間:

每週一、三、四下午第三節

三、目標要求

1、通過合唱、舞蹈、繪畫、書法、摺紙等藝術的薰陶,培養學生的愛美情操,發揮他們的藝術潛能,提高其藝術素質。

2、通過“足球、乒乓球”等各項體育活動,掌握簡單的體育技能技巧,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和堅強毅力,增強其體質,促進身心發展。

3、通過“閲讀與習作、數學、誦讀”興趣小組形式多樣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思維,鞏固與提高課堂所學知識,培養其應用、交流的能力。

4、通過“計算機、棋類、攝影”等興趣小組的活動,激發學生探索實踐的興致,培養其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善於發現,善於動手的能力。

5、學會尊老愛幼,關心他人,獻出自己的愛心,知道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從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四、具體實施措施:

認真制定計劃,安排學校的部署,認真組織每一次課外活動,及時進行總結,在活動中發揮每一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動員學生人人蔘加,人人有進步,並作好每次活動的記錄。

課外活動工作計劃 篇12

《課程標準》指出:“‘實踐與綜合應用’將幫助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決與生活經驗密切聯繫的、具有一定挑戰性和綜合性的問題,以發展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此可見,實踐活動是數學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程標準中有明確的教育目標,它不同於一般的數學課外活動或創設生活情景的教學方法。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將學生的生活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熟知、親近、現實的生活,讓數學走進學生視野,進入數學課堂,使學生感悟,發現數學的作用與意義,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客觀世界,增強數學作用意識。在這學期我準備這樣開展數學活動課。

一、從學生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體會“有價值的數學”。

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的內容安排相應的實踐活動內容。如在學習了第一單元“對稱,平移與旋轉”後,我打算組織安排學生先測量校園內各建築物,確定它們的位置,然後確定比例尺,畫出校園的平面圖。在學習了第三單元“統計與可能性”後,我準備安排學生調查自己家每個月的用水量,並計算出自己家一天、一月、一年浪費的水量。讓學生親身感受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價值,明確數學知識服務於現實生活,體驗到“有價值的數學”,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二、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掌握“生活中的數學”。

圓柱、圓錐和球是每個學生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立體圖形,如易拉罐、八寶粥罐子和鉛筆,堆起的麥子和玉米,乒乓球、玻璃彈和地球儀等。瞭解這些圖形的特徵,不但是生活所必須,同時從中可以使學生了解生活中的許多問題與數學密切相關,對數學產生親切感。讓學生走出教室,通過觀察、操作等社會實踐活動,收集有關這些立體圖形的信息,初步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不但能夠帶回有關信息,同時也將帶回許多數學問題。這些數學問題,在學生眼中不再是簡單的文字,而是富有情感、貼近生活、具有活力的東西。這種學生應用現實生活學習數學,再把數學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真正體驗到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樂趣。

課外活動工作計劃 篇13

一、指導思想

《數學新課程標準》把數學看成一系列數學地組織現實世界的人類活動,即用數學的思想與方法,不斷把與實際問題有關的材料進行整理和組織起來的活動。通過活動的持續重複和不斷積累,帶來更高的水平的概括,用這種“模式”去使每個學生都具有發展的潛能,數學課程應當推動這種潛能的開發,通過提供足夠的資源、空間和時間,使學生有重複人類數學發現活動的機會,體驗從現實生活開始,沿着從生活中的問題到數學問題,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人類活動軌跡。

同時,通過學生參加數學活動的學習、獲取知識,實現知識的再發現、再創造,能有力地促進學生形成具有一般性的洞察力,發展生存能力和創造力,使學生的學習生活因數學而精彩。

二、活動目的

1、通過數學課外活動課,使學生嘗試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情感、態度、方法。

2、通過數學活動、猜想、探究、驗證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

3、通過課外活動課的開展,張揚學生的個性和意志品質,真正謀求“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三、活動原則

1、主體性原則: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應充分開放活動空間,但要正確處理學生的自主探究與教師的有效指導間的關係。

2、課內拓展與課外延伸相結合原則:數學課題學習是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活動,是課堂教學的拓展與延伸,它將跨躍時間界限,有短期活動,也有長期活動。

3、主題性原則:各階段的課題活動必須圍繞各單元教學實際開展,且富有層次性,主題鮮明,並符合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

4、合作性原則:各項活動的開展將根據學生差異合理分組,分工合作,共同參與,共同成長。

四、活動步驟

1、科學分組,構建和諧有效的活動小集體。課題活動是小組合作、互助互補的研究活動,因此各班應建立相對穩定、優勢互補的數學活動小組。

2、分章節確定各階段的活動主題,活動前讓學生明確活動目標,並給予恰當的活動培訓,指導學生加強活動資料的收集和整理。

3、合成成果。每一次活動結束,組織學生將相關的文字材料、影音材料及活動作品整理成冊。

4、成果交流共享、過程反思。定期進行活動成果評獎及展示,並組織學生反思活動得失。

5、成果歸檔。學期結束組織老師們進行資料整理及建檔工作,確保活動有過程、有效果、有痕跡。

五、活動安排

本學期的活動內容具體安排如下:

活動一:幫助家庭記錄一個月(或一週)的生活收支賬目,收入記為正數,支出記為負數,計算當月(周)的總收入、總支出、總節餘以及每日平均支出等數據。妥善保存賬目,作為日後家庭理財的參考資料。活動目的:使學生進一步把正負數的學習應用到具體的時間生活中,從生活中體驗數學無處不在。

具體時間:9月15~20日。

活動二:熟悉計算機的有關有理數的運算功能和操作方法,通過這一活動,使學生初步學會使用計算機和體驗使用計算機的簡便性。

具體時間:10月10~15日

活動三:用火柴拼三角形和用小正方形拼大正方形。活動目的:讓學生嘗試合作交流,協同完成任務,體驗規律的快感。

具體時間:10月25~30日

活動四:月曆中的數學祕密。活動目的:讓學生更生動的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增加數學的應用意識。

具體時間:11月10日~15日

活動五:尋找規律。通過學生查閲資料,把所有涉及找規律的題彙編成集,擴大知識面,逐步學會查資料的方法。

具體時間:11月25日~30日

活動六:學多姿多彩的圖形以後,讓學生設計校徽。

具體時間:12月10日~15日

活動七:迎新年賀禮:數學小論文——《我更愛數學了》。目的是總結回顧本學期的學習經歷、探索歷程,從中尋找出學習的愉悦,增強學習數學的情感,為後繼學習作鋪墊。另外,開展《數學報》、《數學小製作》等評比活動。

具體時間:12月25日~30日

活動八:優秀成果展。通過舉辦本學期所有的活動成果中的優秀成果展出,進一步誘導學生正確的、恰當的開展數學的研究性學習,正確的概括調查結論,充分地表現數學內容。

課外活動工作計劃 篇14

一、生物學課外活動的內容

(一)生物學課外活動內容安排的原則

1.與課堂教學相結合課外活動內容應以課堂教學內容為出發點,適當擴大、加深。如講葉的結構,就配合做葉脈書籤。講環節動物之前,可開展采集和養殖蚯蚓的活動。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內容既要相互配合,又不能脱節,也不要重複。有的教師用課外活動時間來補課或複習,這顯然是不對的。應根據不同年級的生物學課程,結合學生的興趣來安排活動內容。

2.應以實踐活動為主與課堂教學不同,課外活動應以實踐為主。但課外活動必須以理論為指導,在實踐活動中要講授理論。如養蠶小組主要進行養蠶活動,在活動中運用和學習有關知識。有的生物教師不注意以植物學知識去指導學生採集製作植物蠟葉標本,致使學生對做的很多標本都不認識。有的教師指導學生開展果蠅的雜交實驗,多次組織學習有關原理和步驟,不放心學生動手做實驗。這些都直接影響課外活動的效果。

3.因地、因時、因人制宜生物學課外活動應從實際出發,根據學校及周圍的條件、需要以及學生的情況來安排內容。如當地植物資源豐富,就可進行生物資源考察和採集製作標本活動。學校周圍是農村,就可安排農作物的栽培、農業害蟲的調查及防治等內容。學校要綠化校園,或承擔有栽培食用菌、培育農作物新品種等生產、科研任務,就可結合需要進行安排。有的學校生物學課外活動小組,開展當地動植物資源的考察,還就地取材製作了大量動植物標本。不僅有利於當地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所制的標本支援了許多學校和科研單位,併為本校開展生物科技活動創造了充裕的物質條件。

生物生長髮育有季節性的特點,活動內容應抓住有利時機安排,如春天適合植樹種花草,觀察青蛙的發育;夏天適宜各種野外考察活動;秋天利於採集昆蟲標本,培育菊花新品種等。活動內容還要考慮學生的愛好、知識基礎及年齡特徵,內容的深廣度及份量都要適當,與內容相適應的活動形式也要多樣化。避免成人化,並防止學生負擔過重,導致影響課內學習及身體健康。

(二)生物學課外活動內容

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採集製作生物標本適合七年級二年級的活動小組。採集對象可根據當地資源及教學需要而定。植物可採集不同的根、莖、葉、花和種子;各種植物類羣;本地特有的或經濟價值較高的藥用、油料等植物。動物還可採集各種無脊椎動物和魚、蛙、龜、蛇等小型的並允許採集的脊椎動物。採回的生物,根據需要和可能製成各種標本。植物可製成蠟葉標本、浸製標本和立體標本等。動物可製成剝製標本、浸製標本、骨骼標本、透明標本、血管色素注塑標本,昆蟲標本及生活史標本等。

2.植物觀察、培養、栽培、解剖、生理實驗以及雜交實驗生物學教學中常需要植物活體(包括微生物)作實驗或演示觀察。最好組織有關年級的活動小組長期管理,並探討一些與教學有關的解剖觀察和生理實驗。這不僅利於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和觀察能力,還可作教師實驗教學的小助手。高中學生可做植物組織培養和雜交實驗。

3.動物的飼養、解剖、生活習性的觀察動物學教學和實驗,需要各種動物活體,課外活動小組開展飼養小動物,並作解剖及習性觀察的研究,不僅可解決實驗材料,而且還可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

4.自然界生物及其生態觀察即組織學生到校園郊外或動、植物園,直接觀察各種生物的分佈、生態環境,生物各類羣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識別常見植物、動物;進行生物個體生態觀察和各種植物羣落的考察。

5.參加環境保護的公益活動這是生物學課外活動的重要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植樹造林,綠化祖國。在校內外積極參加綠化工作,可要求每人每年種一定數量樹木,並落實種好管好的責任制。有條件的還可建立自己的花木苗圃。

(2)保護有益動物,消滅害蟲。開展愛鳥周、愛鳥月活動,招引益鳥,進行瀕危鳥類的人工孵化、飼養及放出等活動。保護稻田青蛙,創造適宜蛙卵和蝌蚪生長髮育的良好條件。參加拯救熊貓等珍稀動物的活動。配合協助消滅當地危害較大的農業蟲害。

(3)除害滅病,增進健康。參加消滅老鼠,捕滅蚊、蠅等活動。協助學校搞好學生視力調查和健康普查,以及防治常見病、多發病的衞生工作。

6.參加生物園、生物角工作生物園或生物實驗園地,是配合生物學教學栽培植物、飼養動物的場所,是露天的生物實驗室和教室,也是生物學課外活動的重要基地。它可用來上生物學課,或進行觀察、實驗、參觀及實習;並提供教學演示的實物、標本及實驗材料;在生物園開展生物學課外活動,可利用活的生物,進行科學實驗;生物園還是綠化、美化學校的重要支柱;此外,結合當地農業生產需要,利用它進行生產實踐和科學研究,可向農村示範、推廣先進生產技術。因而中學應創造條件建立生物園。土地較多的,如農村中學,可選整塊地建園;土地較少的,如大、中城市的中學,則可因地制宜,利用樓頂、陽台、花壇及邊角空地開闢園地。園址最好設在學校或附近。園地規劃視其面積而定,面積甚小,應先滿足生物學教學要求;面積大則可劃分為植物分類區、動物飼養區、生態區、苗圃、温室、工具室等。各年級生物學課外活動小組,均可在園地進行種植、飼養、育種及生理實驗等,並可參加生物園的建立和管理工作。

生物角是學生課餘觀察活的生物、標本等教具及實驗的場所,也是生物學課外活動的一個基地。由於上生物課演示的時間短,教具、材料少或小,生物角把演示的教具陳列出來,讓學生課前課後充分觀察,有利於提高和鞏固課堂教學效果,培養觀察能力;結合生物角的建立、計劃、陳列及管理,開展生物學課外活動,有助於學生擴大,加深所學生物學知識,培養生物學能力。生物角設置在實驗室教室或教學樓一角,也可設在學校走廊及宣傳欄等處。生物角內可陳列生物活體、標本、模型、圖表及實驗,課外讀物、優秀作業及課外活動成果等。並附上説明及思考題。陳列物應配合生物教學進度隨時更換。各年級課外活動小組,可協助教師蒐集陳列品、編制説明和思考題,並參加生物角的建設和管理。

7.宣傳生物學知識可通過出牆報、辦展覽、專題報告、電影晚會、偉大生物學家紀念會等,宣傳生物科學新成就。並向當地羣眾宣傳優生、防止環境污染,愛護有益動物,保護生物資源,以及除害滅病、計劃生育等知識。

8.組織生物學智力競賽和遊藝會如生物講演比賽、生物猜謎等。

二、生物學課外活動的指導

生物學課外活動是由生物教研組責成生物教師組織和領導的。其成敗的關鍵在於教師的指導。人們常説:學生的興趣之火是老師用自己的興趣去點燃的。指導好課外活動,首先是教師對生物學有濃厚的愛好和興趣,同時還必須有良好的指導方法。

(一)建立健全的活動組織

根據學生自願參加和教師挑選相結合的辦法,按不同年級或不同班級組成課外活動小組,成績優秀和中等的學生均可參加,但必須本人自願,才能充分發揮其主動積極性,同時還要與教師全面考慮和合理挑選相結合。小組要有教師負責指導,並選出責任心和組織能力強的學生來作正、副組長。參加小組應有連續性,可從七年級到九年級以至高中畢業。

(二)確定內容,制定計劃

根據各年級生物學課程內容、教學及生產科研的需要,學生的興趣和基礎,以及開展活動的條件等,由全組共同確定活動內容。討論、制訂活動計劃,計劃應明確活動內容及其目的要求,具體擬出活動計劃表,包括活動時間、內容、地點、準備工作及負責人等項目。計劃應向每個小組成員公佈。現附一箇中學國中二年級上學期課外活動小組的活動計劃表(見第248頁表24)。

(三)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課外活動以學生獨立活動為主,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使他們感到自己是課外活動的主人。教師不要包辦代替,但也不要放任自流,教師在活動中僅起指導作用。即協助學生制定活動計劃,講授有關理論知識,解決學生在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檢查活動情況和效果,表揚和鼓勵學生,最後幫助學生作好總結。

(四)認真總結

總結是課外活動的重要環節。可採取以下形式:

1.舉辦成果展覽會可展出課外活動小組栽培的植物、飼養的動物或製作的標本等成果。既能使小組成員得到提高,又能使其它學生受到教育。

課外活動工作計劃 篇15

一、基本情況分析

現在學生的體質正在不斷下降,為了提高學生的體質,開展適當的課外活動是有用的,而且是必要的。學生們很喜歡有意義的課外活動,在以前的活動中,可以看出學生得到了很好的鍛鍊,在思想上顯得更加團結,在體質上更加強健,這是良好的反映。但也看出班幹部在組織上還有點無序,學生在活動中還不能守好規則,自律意識不強。

二、活動目標:

1、使學生樹立創新意識、動手意識,培養探索科學的信心,發展學生創造生活美的能力。

2、豐富學生的課內外生活,陶冶學生的情操,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可能。

3、加強活動的計劃性,嚴密組織,提高活動效果。

三、活動措施:

1、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和文藝活動,如:跳繩、踢毽子、新年文藝演出等,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

2、利用班級圖書角,組織開展讀書活動。

3、在重大節日,開展適應節日特點的活動。

4、保證活動時間,在每天的課外活動中,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活動,切實達到活動目的。

5、做好活動的記錄,在每次活動後都對活動的情況進行記錄、總結。發現問題及時改正,為後面的活動打好基礎。

6、抓好個別輔導,讓個別差的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7、發揚集體精神,使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8、發揮年級組的合力,組織適合學生活動的班級集體項目,增強班級的凝聚力

課外活動工作計劃 篇16

一、問題的提出與開展課外活動的概況

(1)、20xx年我校決定把高中兩年制改為三年制,對這文-革後第一批三年制的學生應該按什麼指導思想來培養?這是當時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大學黨委向我們提出 不看你們的 升學率 要看你們的 成材率 。對這個指導思想怎樣理解?怎麼貫徹?我們從大學聽到有不少中學畢業生 高分低能 ,而且很少有學習優秀的同學報考"農、林、水、地、礦、油"等國家很需要的專業,對這些問題又該如何來解決?我們回顧了附中"文-革"前的辦學經驗,並聯繫到我熟悉的無線電系的主要業務骨幹都是青少年時期的"無線電愛好者",特別是想到我們有責任培養出能為事業獻身的"李四光"式的人才,於是我們就想通過課外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志趣、形成他們自己的理想、並通過課外活動來提高他們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2)、我們向全體教師講了這個設想並對各個教研組提出了積極開展課外活動的要求。

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們已逐步做到將課外活動列入各教研組的工作計劃,並作為學校考核考研組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給教師下達教學任務時,同時下達"任課"任務與"課外活動"任務(或班主任任務),並同樣計入教學工作量(因課外活動備課任務重,工作量的權重比講課大)。學生的課外活動時間排入課表予以保證。教務處有專人負責"課外活動"教學管理。基本上做到了對課外活動"四定":定時、定人、定活動計劃,定組織管理。

本學期參加"課外活動"小組的輔導老師33人,校外聘請的23人。此外,我們還聘請了清華、北大、體院的教師、學生、研究生和海淀區少年宮等單位來幫助我們開展各種不計入課時的課外活動,充分利用節、假日時間,積極參加市、區組織的各項活動,並鼓勵支持教師參加校外的有關學術活動。

目前學生中課外活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20xx年每週固定活動的各種課外活動小組(包括各種科技小組,各種學科小組和體育、美術、攝影、文藝等各種小組)有49個,在高中開設了音樂欣賞、美術、歷史、邏輯、矢量代數、計算機、科技發展史等七門選修課。合計參加人數約900人,佔全校學生總數的75%,此外還經常舉行各種講座、科普報告、放映科技電影,組織學生外出參觀、考察等。在83年北京市開展的全市"愛科學月活動"中前後約二個月的時間全校組織了五次較大規模的參觀活動,二次地學考察活動,十次科普報告與講座,八次科技電影,參加各種活動的有四千多人次,製作各種科技小作品150多件。寫出科學小論文上百篇,被評為北京市《愛科學活動月》先進單位。

從81年開始我校教育研究室彙集了學生中寫得較好的小論文60篇印成了8個小集子(其中83年出的有3集31篇)。

二、初步的收穫與體會

去年暑假我校第一屆三年制學生畢業了,我們做了初步總結,聯繫到校內其他年級的一些情況,我們感到有些同志把"課外活動"稱為"第二課堂"或者教育的"第二渠道"是有道理的。

作為一種育人的渠道,"課外活動"有它的特殊性,這些特殊性與原來的"課堂教學"相比有它優越的方面,比如:

(1) 處在"知識大爆炸"的當今時代,作為教學計劃規定的課內教學的內容和教材都不可能迅速的變化,因此如果説"第一課堂"是着重於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培養,那麼這"第二課堂"可讓學生更多地接受新的科學技術知識,讓學生更多地瞭解未來,把今天的學習與將來的理想與事業聯繫起來。

(2) "課外活動"有更強的"實踐性",學生在課外活動中要親自去認識"客觀世界"並試着"改造客觀世界",不只是學習書本上的"間接知識"。

(3) "課外活動"要求學生有更多的主動性,它又沒有各種考試的壓力,因而更易於改變目前教學過程的"老師抱,學生靠"的現象。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求索"與"創新"精神,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工作的能力。

(4) "課外活動"能更好地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特長。

學校的根本任務是育人,清華附中的學生畢業後絕大部分是報考理工類大學的,我們覺得要使學生能適應"三個面向",就要努力培養他們具備健壯的體魄,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有實現社會主義"四化"的理想與抱負,有為事業獻身的精神,有"求索"與"創新"的精神,有"拼搏""不服輸"的精神,有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有實事求是的科學作風,有百折不撓的毅力,有實踐和動手動腦的習慣。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並且既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又有擴展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還應具備一定的組織工作能力。概括地説就是要讓學生"全面發展,打實基礎,培養能力,提高素質,樹立理想"作為一種育人的渠道,我們感到正確的開展"課外活動",在樹立理想,提高素質與培養能力方面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現在從下面幾個方面具體的談一點粗淺的體會。

(一) "課外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愛好和志趣,激發其"求索"和"開創"的精神,確立其志願和理想;有利於教師發現人才,培養人才;有利於學校早出人才出好人才。它是提高學校"成才率",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渠道。從去年畢業生的志願報考中,我們已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它的影響,例如參加了"美術小組"的十一名同學全部報考並錄取到了建築系。

更可喜的是過去較少報考的"農、林、水、地、礦、油"專業,今年有較多學生報考了,在三年制畢業生198人中報考"農、林、水、地、礦、油"專業的有32人,其中第一志願有三個,考分都在517分以上。王暉同學從國中開始一直是生物小組的積極分子,他寫的《冬小麥春化》的科學小論文獲海淀區一等獎,去年以517分的考分考入北京農業大學農學系。

為了實現培養李四光那樣的地學家這個目標,我們現在從七年級開始就組織了地學課外小組,組織他們聽科普報告,搞實地考察,附中學生會已組織了"地學愛好者"協會,(正副會長都是學生擔任的,老師是顧問),要求參加的人很多,第一批他們吸收了50多名會員。

(二)開展"課外活動"有利於激發學生內在的求知激-情,有利於發展智力與培養能力,也有利於促進學生課內的學習。

(1) "學習心理學"的研究認為,在"學習動機的激發"中依靠"分數排隊""競賽"或"要降班"、"考不上大學"等辦法都是不能持久的,而且有時有副作用,而激發學生內在的"求知要求"並逐步引導、提高到"為四化建設的需要"而學,這種學習的積極性將會是持久的,不斷髮展提高的,通過"課外活動"來激發學生內在求知的激-情,有時也比課堂教學有優越的方面。

(2) "學習心理學"特別強調"學習的遷移",也就是知識的擴展與運用的能力,也就是我們經常説的發展智力與培養能力,"課外活動"的開展為這方面開闢了廣闊的領域,知識的擴展也好,運用也好都要通過學生自己去實踐,而"課外活動"無疑能起到一些課堂教學不易起到的作用。

畢業生198人,團員167人,黨員1人,報志願時全部服從分配,報考外地誌願的有185人,(其中第一志願12人),報考"農、林、水、地、礦、油"的有32人,報考軍事院校的8人。大學聯考上線的194人,夠重點學校錄取線的180人,取入清華、北大、中國首都醫科大三校的共119人。考理科180人總平均分為503.6分,考文科18人總分平均為465.4分。體育達標率為98.47%,優秀率為57.36%。身體素質逐年上升,全年級平均值為。

三、啟迪與設想

"課外活動"的作用給我們教學改革的方向提供了某些啟示。如果要説它是"第二課堂"或"第二渠道",那末事實上它是與"第一課堂、""第一渠道"千絲萬縷、息息相通的,在我們有些教研組這二個渠道是相互結合、相互滲透的。

如生物教研組是開展課外活動較多較好的一個組,"課外小組"大量的成果成了課內的教學實驗了,應中央電視台的要求教研組編寫了"中學生物實驗一百例",在該台播出。課外小組採集製作的大量實物與標本為課內講授提供了樣品。課堂教學也已經從教室擴展到"清華園"與"圓明園",上緒論課時,按教師編的"清華園內植物調查"和事先選好的路線組織學生觀察。教師留的課外作業也常有"觀察和收集"的題目,去年八年級學生的考試也作了一次改革試驗,事先出題讓學生到"水木清華"進行"生態調查",用已學過的動、植物知識每人寫個"調查報告",然後在全年級開了一個"生態調查"報告會,會上都可以提問,這一試驗引起了請來參加會議的專家、老師和記者的極大興趣《北京科技報》在頭版進行了報導。

地理課不像生物那樣方便,遠處考察如去山西、內蒙、青島、廣東、四川等地只能是少數骨幹利用假期進行,但在講高中地理"地殼和地殼的變動"這一章時組織了全年級250人野外觀察,來回用一天時間,回來後寫考察報告,成績記入記分冊。開始一年是利用星期天請了北大地質系七、八位教師幫助講解,現在已納入教學計劃中,課外活動小組所得的大量資料,教師將它編成作業給全體同學做,如用清華園內煤耗量的調查資料做"清華園大氣現狀分析"的作業,用實測的萬泉河東支流的縱橫斷面,監測到的污染情況數據編制了"萬泉河東支流水體污染現狀評價"的大型作業,現在他們又準備通過"圓明園水系"調查的課外小組來積累資料,以編制"圓明園水系水量平衡計算"的作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gerenfanwen/rynr6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