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中秋節 >

中秋拜月的由來是哪?(精選5篇)

中秋拜月的由來是哪?(精選5篇)

中秋拜月的由來是哪? 篇1

那麼八月十五這天究竟該怎麼拜月呢?有哪些儀式和習俗呢?且聽小編慢慢道來,在八月十五這天晚上,當月亮出現的時候,要對月設香案,在擺設果品的時候除了擺設蘋果、葡萄等水果還要擺上西瓜和月餅,並且西瓜一定要切成蓮花狀。此外當一切準備好之後,要沐浴焚香,以十分虔誠的心靈對月禱告,家中老人、男子、婦女、幼兒要依次祭拜月亮,然後焚燒月光紙,在桌上的每一樣貢品中切下一塊放在地上。在吃月餅的時候,大家一定要注意,應該由當家主婦切開月餅,切的數量要根據家庭人口來定,切不可多切或少切。

中秋拜月的由來是哪?(精選5篇)

當然在拜月的過程中並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祭拜的,在祭拜之前要先看看自己之前的運勢如何,如果自己最近不是太順利活着自己的身體不太好,就不要出門賞月或祭拜了,當然民間對於拜月還有一系列禁忌和傳説,比如不能用手指月亮,額頭不能被頭髮遮住等等,雖然各地關於拜月的儀式和文化各不相同,但是很多習俗和禁忌是相同的,在中秋節拜月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

中秋拜月的由來是哪? 篇2

中秋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佳節,有着上千年的歷史了,對於很多人來説中秋節意味着和家人的團圓,意味着親情的重聚,但實際上在古代中秋節是一個充滿着感傷別離的節日,古代的文人墨客對於中秋節總是有着滿腹的惆悵和説不完的感傷,尤其是身在他鄉的遊子在八月十五這天更是望月興歎,寄託相思之情,因此很多流傳千古的名人佳作也大多誕生於八月十五,比如李白的《靜夜思》、《月下獨酌》、蘇軾的《水調歌頭》等等,都家喻户曉,婦孺皆知。當然中秋節這天也有數不盡的神話故事,比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等,這更為中秋節蒙上了一層神祕色彩。

中秋節在古人眼中非常的神聖,不僅是寄託相思的節日,更是祭奠神靈的日子,在這一天很多人會採取各種儀式來拜月,那麼中秋節這天為何要拜月呢?原因有兩個,從現實的角度來説,由於生產力低下,人們對自然規律的認知十分有限,天象則代表着上天的情緒,八月十五這天月亮最圓,在古人看來自然是吉祥喜慶的兆頭,自然就對神靈產生了敬畏之感。從神話的角度來説,人們對當時月亮上存在神仙的傳説是深信不疑的,尤其是嫦娥奔月的故事更是深入人心,因此人們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向嫦娥祈福,從此中秋節拜月的習俗便一代一代的流傳了下來。

中秋拜月的由來是哪? 篇3

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記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裏的“夕月”技術拜月的意思。兩漢時以具雛形,唐時,中秋節賞月之俗始盛行,並定為中秋節。歐陽展(公元七百八十五——約八百二十七年)於《長安玩月詩序》雲:“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夜,又月雲中,急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纏魂園,故曰中秋。”

中秋拜月的由來是哪? 篇4

中秋節

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只要過節我都喜歡,因為一可以放假,二可以有好吃的元宵節的元宵,端午節的棕子,中秋節的月餅——三有好聽的故事傳説。

中秋節就有一個優美動人的傳説。傳説遠古時期,天上有十個太陽,烤得大地直冒煙,老百姓無法生活,一個少年後羿知道了,他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太陽,餘下一個嚴令他按時起落,造福百姓。

后羿有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叫嫦娥,他們夫妻恩愛,令人羨慕。一次後羿訪友,王母送他一顆仙藥,可以成仙,后羿不捨妻子,因此把仙藥交妻子收藏。小人蓬蒙看到了,趁后羿外出,假裝生病,要嫦娥交出仙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拿出仙藥一口吞了下去,飛向冷清的月宮。從此,他們夫妻分離,后羿思念妻子,便在月下襬上香案,放上她最喜歡的吃的東西。中秋拜月的風俗便傳開了。

今年,我本也想賞月,可是卻下起了雨,媽媽説這是天上的嫦娥思念后羿的眼淚。

中秋拜月的由來是哪? 篇5

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眾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標籤: 由來 中秋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zhongqiu/wg0j4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