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中秋節 >

中秋節手抄報素材大全(通用15篇)

中秋節手抄報素材大全(通用15篇)

中秋節手抄報素材大全 篇1

手抄報填寫文字:古代有關中秋節的古詩詞

中秋節手抄報素材大全(通用15篇)

《月夜》唐代: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子夜四時歌·秋歌》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户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望月懷遠》唐代: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中秋節手抄報素材大全 篇2

【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淵源。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自古就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發展至今,吃月餅已經是我國南北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

中秋節手抄報素材大全 篇3

中秋節的主要習俗有:

(一)賞月:

中秋節的月亮是特別的皎潔與圓滿,具有象徵團圓的意義。古代就有許多人想看月亮裏的玉兔和吳剛伐木,現代人是欣賞月夜的自然美景。

(二)吃月餅:

吃月餅的習俗有文字記載是始於明代,傳説把節慶的食品神奇化,並賦予愛國的意義。

中秋應景的是“月餅”,與端午節吃粽子一樣。月餅是慶團圓或是紀念反抗異族的統治。

(三)團圓:

大家吃月餅、賞月、酬謝土地公等習俗,都在祈求人生圓滿光輝,家庭團圓幸福,社區平安,表現出月圓人亦圓的理想。

中秋節的傳説:

1、嫦娥奔月

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説,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粧枱的百寶匣。三天後,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沒有外出。待后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持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着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着夜空呼喚嫦娥,這時他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裏,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裏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2、吳剛折桂

相傳月宮裏有一個人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把他貶謫到月宮,每天都砍伐月宮前的桂樹,以示懲處。這棵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會立即合攏。李白在《贈崔司户文昆季》一詩中寫道:“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

中秋節手抄報素材大全 篇4

中秋節簡介: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__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__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的來歷: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説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説:“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一説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説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二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也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中秋節手抄報素材大全 篇5

中秋節的詩詞

《中秋》

(唐)李樸

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里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中秋旅思》

中國台灣民謠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鄉秋憶月,異國夜驚潮。

手未攀丹桂,以猶卷緣蕉;登樓悲作賦,西望海天遙。

中秋節手抄報素材大全 篇6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但是這次很特別,我們在天安門廣場度過了一個獨特的中秋之夜。

下午,我們額很早就來到了天安門廣場,我們三個人圍在一起坐在天安門廣場上,仰視着天空,盼望着月亮早點出來。可是月亮就是不出來,就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我開始有點不耐煩了,媽媽看出了我有些不耐煩,抬頭看着月亮説:“我們來對詩怎麼樣?比比看誰積累關於月亮的詩詞最多。”我爽快的答應了。媽媽搶先説:“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我連忙接上:“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正説着爸爸突然叫我倆看月亮。月亮終於露出了它的小臉蛋,又黃又大,就像是一個大月餅。霎那間,它好像脱下了黃色的外套,換上了一層銀紗,分外美麗!整個廣場瞬間籠罩在銀色的海洋中。月亮好像一個銀色的大圓盤,掛在了天安門的正前方。此時,我們一家人能夠在一起賞月,真是非常幸福。

這是一個快樂而又特別的中秋之夜。

中秋節手抄報素材大全 篇7

中秋節手抄報詩詞內容: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劉禹錫

塵中見月心亦閒,況是清秋仙府間。

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山。

碧虛無雲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

羣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裏。

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

雲拼欲下星斗動,天樂一聲肌骨寒。

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

絕景良時難再並,他年此日應惆悵。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節手抄報素材大全 篇8

一、家喻户曉的“嫦娥奔月”的傳説。

嫦娥奔月後,后羿日夜思念,便讓侍女在月光下襬上供桌,上面放着嫦娥最愛吃的各種水果。鄰里鄉親也在自家院內擺上供桌和水果,祝福美麗善良的嫦娥。從此以後,年年如此,代代相傳。每到八月十五這一天,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到月下供奉嫦娥。由於這天時值中秋,所以,人們就把這一天定為中秋節。

二、中秋節起源於古代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活動。

在傳統的農耕社會裏,春播、夏收、秋獲、冬藏是主要的勞作活動。土地收成的情況,對於以此為生的人們來説至關重要。因此,人們對於土地還有深深的敬畏之情。每到春天播種之時,都會祭祀土地神,祈求土地神賜予五穀豐登,這種活動被稱為“春祈”。到了秋季,正是收穫的季節,也要祭祀土地神,拜謝神的庇護,稱為“秋報”。八月十五是秋季收穫的季節,各家都要拜土地神.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三、中秋節與古代的祭月風俗有關。

春分祭日,秋分則祭月,自古以來,秋分就是傳統的“祭月節”。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現在的中秋節就是由傳統的祭月節演化而來。有確切的史料表明,最初的“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不過由於這一天在農曆八月裏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是大煞風景的。所以,後來就將“祭月節”調至每年的八月十五,這就有了中秋節。

中秋節手抄報素材大全 篇9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當夜幕降臨時,我們一家來到世紀廣場賞月。

黑色的天空如同一個大大的黑盤子,天空中無數閃爍的星星,好像是盤中的顆顆珍珠。而那徐徐升起的明月,又如同一個圓圓的月餅,放在盤子的中央。它先是乳白色的,然後慢慢變淺了,變白了,傲然地掛在天空,把大地照得如同白天。

我仰視着天空,忽然發現天空中升起幾盞許願燈。“爸爸,快看!”我興奮地喊着。許願燈漸漸地向着我的家鄉飛去,越飛越遠,像是在傳遞着我的思念之情……

轉眼已經十點多鐘,我們也該回家了,望着牀前那皎潔的月光,我不由地吟起李白的那首《靜夜思》:“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評:

開篇交代了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人物,簡單明瞭,直接點題。第二自然段採用比喻手法生動地展現了一幅中秋夜景圖,並借許願燈表達了自己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本文巧妙的把思鄉與中秋結合起來,主題鮮明,意義深刻。

中秋節手抄報素材大全 篇10

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中秋節。

還記得去年中秋節的夜晚,一家人在一起看完精彩的中秋晚會,我獨自來到陽台上,隔窗仰望天空,期待看到一輪“白玉盤”或者飛在雲端的“瑤台鏡”,但天有些陰沉,似乎並沒有希望看到想象中的月亮,心裏不免有幾分沮喪,低頭吃了些媽媽準備的月餅和水果,猛地抬頭,發現一片雲朵透着光亮,再過了一會兒,月亮終於羞答答地從雲間露出圓圓的臉,我開心極了,趕緊喊爸爸媽媽一起來賞月,我們一家人,在朦朧如水,如夢似幻的月光下,盡情地享受着和美的夜景,可月亮似乎是被我們看羞了,沒一會兒功夫又一頭鑽進一片厚厚的雲裏躲起來便再也不肯出來,只是給這片雲勾勒出美麗的輪廓,讓我浮想聯翩,使勁兒想着這片厚厚的雲朵後面會發生的各種奇妙的場景……

清涼的微風從窗户吹了進來,空氣中瀰漫着月餅與桂花的清甜香味,我拉着爸爸媽媽的手,心裏充滿了幸福的感覺。

中秋節手抄報素材大全 篇11

中秋節手抄報古詩資料:

《中秋登樓望月》(宋)米芾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户,桂枝撐損向西輪。--(《宋詩鈔》)

《中秋》(宋)戴石屏

把酒冰壺接勝遊,今年喜不負中秋。

故人心似中秋月,肯為狂夫照白頭。

《一剪梅》(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春江花月夜》(唐)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粧鏡台。

玉户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指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中秋節手抄報素材大全 篇12

中秋祭月

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裏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着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文人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説,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台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中秋節手抄報素材大全 篇13

中秋簡介及由來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而祭月的節期為農曆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仲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節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中秋節從20__年起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__年5月20日,該節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節”。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手抄報素材大全 篇14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農曆八月十五,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我從大人們的口中得知:“中秋節這一天,是家家户户團圓的節日,我們當地人都吃月餅,賞月亮!”我知道後,便看天上月亮的變化,誰知,現在的月亮特別圓。

我目不轉睛地盯着月亮看,不一會兒,就發現了幾個黑影,我思忖,這個身影可能是吳鋼叔叔在砍常年不死的月桂樹;也可能是嫦娥姐姐在月桂樹下思念后羿哥哥;還可能是嬌小可愛的玉兔獨自在孤獨的月宮裏玩耍……

皎潔的月光,撒落在我們一家人的臉上,金黃金黃的,十分好看。月亮像是一個光芒萬丈的金圓盤,又像一面圓圓的鏡子掛在美麗的夜空中,眼睛一眨一眨地,似乎在説:“哇哇哇,我是一個大鏡子使者。”過了一會兒,天空中飄來了幾朵白雲,把月亮藏起來了,他在跟我們玩捉迷藏呢!可“大鏡子使者”似乎不想玩,一口氣把白雲吹走了,彷彿在説:“你快點離開,天空裏只允許許許多多的小星星和帥氣的大鏡子使者,你要是再不離開天空,我們就要動用武力了啊!”我還在暇想,這個時候,爸爸端來了許多月餅,月餅有許多口味,有豆沙的,有棗沙的。我們一面吃月餅一面賞月亮。看到金黃的月亮,我忽然又想起了幾句關於月亮的詩句,比如李白的:“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花好月圓人長久,閤家幸福樂悠悠!”我想這些詩句真是對月亮的最好讚賞。

今天晚上,我十分高興,不僅嚐到了各式各樣的月餅,還欣賞了這麼美的月亮,我期望下一次的中秋節,月亮更加耀眼,更加的美麗。

中秋節手抄報素材大全 篇15

一年的一度的中秋節到了,我們像往年一樣去老家陪爺爺奶奶過節。

晚上奶奶做了好多好吃的飯菜,一家人熱熱鬧鬧。

吃完飯,我們就在院子裏賞月。農村的夜晚,特別的安靜,偶爾只能聽見一點鳥叫聲,周圍空蕩蕩的,院子裏撒滿了皎潔的月光。一會月亮又像個害羞的小姑娘躲進雲層,一會由此從雲層裏探出頭露出可愛的笑臉。傳説月亮上有嫦娥,吳剛和玉兔......是真的嗎?月亮上嫦娥是不是在這萬家團圓的日子裏寂寞了嗎? 我看着月亮,陷入了無盡的遐想中。

這時爸爸來到了我身旁,説:“你知道月亮為什麼發光嗎?”我説:“不知道”爸爸説:“月亮其實是不會發光的,它就像一面鏡子,把太陽的光反射到地球上,所以發的光是不熱的”我點點頭:“原來是這樣。”

夜深了,月亮躲進了雲層,我就這樣度過了一個快樂難忘的中秋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zhongqiu/w7r9y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