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中秋節 >

適合八月十五中秋佳節聽的歌曲!(精選3篇)

適合八月十五中秋佳節聽的歌曲!(精選3篇)

適合八月十五中秋佳節聽的歌曲! 篇1

《彎彎的月亮》是由李海鷹創作的一首歌曲,詞曲皆由李海鷹創作,是一首中國現時通俗歌曲的代表作品。聽這首《彎彎的月亮》,一開始你會感受到詩一樣的意境“月亮-小橋-小船-河水",一連串充滿温情的"彎彎",彷彿是一筆一筆勾描出一幅淡淡的水墨畫。當你正沉浸其中的時候,他卻猛然間又爆發出另一種情緒來"今天的村莊-過去的歌謠-惆悵憂傷-穿透胸膛",一種吶喊,一種反思,一種力量。

適合八月十五中秋佳節聽的歌曲!(精選3篇)

歌曲名《但願人長久》,原唱鄧麗君,是由蘇軾的《水調歌頭》改寫,收錄於鄧麗君1983年發行的詩詞歌曲專輯《淡淡幽情》,是鄧麗君經典名曲之一,後經很多人翻唱。

歌詞: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唯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適合八月十五中秋佳節聽的歌曲! 篇2

《彩雲追月》的旋律,採用中國的五聲音階寫成,簡單、質樸,線條流暢,優美抒情。在第一段中,由笛、簫、琵琶、二胡、中胡齊奏,弦管合鳴,悠然自得,從容不迫。秦琴、揚琴、阮彈撥出輕盈的襯腔,節奏,使音樂在平和中透露出不動聲色的活力。間雜的木魚、吊鈸的敲擊更襯托出夜的開闊曠遠,平添神祕。第二部分,沒有明顯的對比色彩,旋律分明是第一部分抒情的延展,沒有衝突,有的只是和諧、圓融。樂思正象聽者此時的思緒一樣,自由發展,渾然天成。最富有動感的應該是第三部分,樂器間應答式的對話彷彿是雲月的嬉戲,忽上忽下,忽進忽退,情態逼真、意趣盎然。

《春江花月夜》由中國唐代詩人張若虛所著,描繪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詞句優美,被稱為是“孤篇蓋全唐”的傑作,聞一多稱之為:“這是詩中的詩,頂峯上的頂峯。”後譜以曲子《春江花月夜》是中國古典音樂名曲中的名曲,是中國古典音樂經典中的經典。這是一首典雅優美的抒情樂曲,它宛如一幅山水畫卷,把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在東山升起,小舟在江面盪漾,花影在西岸輕輕搖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現在我們眼前。樂曲通過委婉質樸的旋律,流暢多變的節奏,巧妙細膩的配器,絲絲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繪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盡情讚頌江南水鄉的風姿異態。全曲就象一幅工筆精細、色彩柔和、清麗淡雅的山水長卷,引人入勝。

適合八月十五中秋佳節聽的歌曲! 篇3

月餅,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這是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製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

唐代,民間已有從事生產的餅師,京城長安也開始出現糕餅鋪。據説,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玄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脱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

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月團”。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才在民間逐漸流傳。當時心靈手巧的餅師,常把與月亮有關的神話故事如嫦娥奔月等作為圖案印在月餅上,使月餅成為受百姓青睞的中秋美食。到了清代,月餅的製作工藝有了較大提高,品種也不斷增加。隨着人們製作月餅經驗的日益豐富,市場上月餅的種類也層出不窮,工藝越來越講究。

對於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的説法,民間故事的説法則更加多彩多樣,有神話傳説,也有歷史故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zhongqiu/pe4jd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