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中秋節 >

中秋經典美文

中秋經典美文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這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你知道中秋經典美文嗎?下面本站小編精心整理了中秋經典美文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中秋經典美文
中秋經典美文篇【1】

在滿懷期待的心情中,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來了。説是期待,可今年的中秋是過得最沒感覺的,中秋節本是團聚的日子,家人卻因工作、學習的關係分隔幾方,尤其是遠在非洲的老爸,與家裏通一次電話都不容易,更不用説見面團聚了。打了幾次老爸的電話後終於連通了,雖然相隔萬里,但我能體會到電話里老爸的心情,有激動,也有想念。

白天還日麗風清,到了晚上最佳賞月的時候天卻下起了濛濛細雨,未見中秋滿月,暮然想起兒時的一箇中秋節,那天,母親早早地去鎮上買上月餅和一些好吃的東西,做一頓有滿大桌菜的晚飯,一家人圍在一起,開心地吃着、笑着。晚飯後,一家人坐在院子裏,圍在一起聊天,微風吹過,枯黃的杏樹葉子沙沙飄落,留在樹上的葉子得意地遮擋着皎潔的月光,月光透過樹葉灑在地上,星星點點,顯得更加美麗了。那時的我很調皮,一會兒撿起樹葉使勁拋向空中,一會兒在爸媽身後轉來轉去,一會兒又躺在地上的涼蓆上了。躺在涼蓆上看月亮最愜意,不用抬頭那般託着大腦袋,便可對整個夜空一覽無餘了。圓圓的月亮掛在空中,最明顯不過了,連月亮上的圖案也看得清清楚楚,李白“陽烏未出谷,顧兔半藏身”描寫的大概就是這樣的景色了。

雖是細雨濛濛,我還是忍不住到外面體會了這裏的中秋氛圍,沿着麥溪河邊漫步,風夾雜着小雨吹在身上,我不禁打了一個寒顫。街上的人沒有平時那麼多,不知誰家放了孔明燈,緩緩升起的孔明燈,宛如一隻火紅的鳳凰, 孔明燈的火焰在半空跳躍着,彷彿在為中秋佳節歡樂助興。

走着走着,不知不覺已到家門口,推門而入,家裏的温暖氣息鋪面而來,今年的中秋就這樣度過了。

中秋經典美文篇【2】

“初聞徵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時值中秋,一輪皎潔的圓月掛在廣袤的蒼穹上。都説霽月難逢,但今年中秋的月卻格外的圓亮,在涼涼的秋風中毫不吝嗇地向大地揮灑着她温柔如水的銀暉,給大地的萬物籠上了一層輕綃薄紗,朦朧、神祕又充滿了一種温潤如玉的柔情。

月光照在各家的庭院中,照在曲徑通幽處,照在扶疏竹木上,照進了反季節而生長的荷池中……也照在向月深深而拜的人們和四處奔跑玩耍的孩子們的身上,照在散發着幽微清香的月餅和水果上,更照在人們向月祈禱花好月圓的心願上。在月餅和水果醉人的清香中,我的思緒又縈迴到故鄉,在依稀記憶中彷彿又回到了舊日時光。

我的故鄉是座落在太平鎮南邊的一個小村落,村中只有十來户人家。村的前面有一條小河,河水很淺,在夏天,小河便成了孩子們的樂園,撈魚、游泳,忙得不亦樂乎。但這條小河的河水太清,清水不養魚,魚多的地方在離村約一里地左右的一方水塘,這方水塘長約二百米,寬約四米左右,水塘有三條溝渠,一條是用來從大壬水庫引進水,另外兩條是用來排水的。是當初搞農業學大寨時人工築成的,用來灌溉莊稼。兩邊是陡斜的山壁,山壁上覆蓋着葱蘢的植被、長着蒼勁的松樹和各類灌木。這方水塘實際上就是築在一個三面環山的山坳裏,堤壩築在向着村子農田的方向,水深約莫三四米,但從來沒有人去遊過泳,大概是因為水不清和四周坡陡不好上岸的緣故吧。

每隔一段時間大壬水庫的水管局便會放閘泄水。水庫中的魚蝦蟹鼈特別多,會隨着排泄的水遊進水塘中。這一來,每年中秋節前夕,排水乾塘捉魚成了村中的例事,家中每年都會分得一部分魚。那時作為小孩子的我們最興奮的事倒不是家中能分得多少魚,而是等大人們把魚抬上岸後,我們這些小孩便下塘去找他們遺漏的魚。這時整個塘中到處是我們的笑聲和發現一條魚誇張的大叫聲。捉魚最有趣的是捉塘蝨,它是個自以為聰明的生物,每次都只把頭埋在淤泥中,尾巴卻露在外面,讓人一眼看去便發現了它,最難抓的是螃蟹,一不小心便被它的鉗子鉗得生疼。

傍晚時分,當暮藹沉沉地籠罩着周圍時,一羣孩子們都收穫頗豐,有田螺,有塘蝨,有蝦,有河蚌,各種巴掌大小的魚,甚至有人得到了一條大鯉魚。在暮色中我們有説有笑地向村中走去,而笑得最響的往往是收穫了大鯉魚的那個,在他神采飛揚的敍述中往往伴隨着我們一陣陣豔羨的驚歎!

接連下去的兩三天,每天下午放學後,我們都會到水塘排水的溝渠去撈魚,因為水溝中沒有了水塘的水流出,魚蝦往往聚在了有積水的地方,拿上東西一撈,時常會有大收穫,特別是那種山蝦(小蝦米),一撈便是一大把。那段時間,村中到處都飄着煮魚炒蝦時散發的香味,在魚蝦的香味中我們迎來了中秋節。

過中秋節有許多規矩,特別是拜月,沒有拜月之前是不準吃月餅的。拜月的程序一般是在吃過中秋團圓飯後進行。當渾圓的月亮緩緩地升到竹稍之上,各家各户開始拿出月餅、柚子、桔子等,拜月時月餅和柚子是必不可少的。然後設了香案,點上紅燭,説上一番祈願的話,接着向月三跪九叩後敬茶酒。敬茶酒是把事先斟好的茶灑在地上,每杯茶呈橫向灑三次灑完,酒也是如此。但必須是先敬茶後敬酒,茶必須是三杯,酒必須是五杯,敬了茶酒之後再雙手合掌拜三拜,整個拜月程序才算完成,這回便可以把東西撤回家中去了,可以把月餅分開來吃了。

小時候的每年中秋節拜月都是由奶奶來主持,奶奶有五個兒子,即我的父親和我的叔伯們,他們從不拜月,只有奶奶和她的媳婦們和孫子孫女拜月。雖然自我懂事時起,父親和幾個叔伯已分家,但一到中秋節,各家都會拿着月餅和水果給奶奶聚在一起拜月。奶奶有十一個孫女,十個孫子,除了出外的那幾個比較年長的兄姐,剩下的十幾個在家,每年齊刷刷地站成一排拜月,那種氣勢可羨剎不少旁人。奶奶雖然是主持拜月的人,但她很少拜月,我想大概是因為她那被歲月滄桑所壓彎似弓形的腰部並不適合跪拜吧。

拜月時往往有弟妹開小差在後面竊竊私語,還誇張地用手指指着月亮大叫,但常常會引來奶奶的一番呵斥,還説再用手指指着月亮手指會長不長。現在憶起來她當時不過是為了嚇唬一下小孩,不讓其太囂張罷了。她有一根很長的竹鞭,看那個高聲喧譁就在旁邊用竹鞭輕輕地敲一下。有一次我恃着與她隔得遠,便無所顧忌的和堂妹大聲談論着關於如何畫仕女的頭飾。奶奶她不動聲色,拿起竹鞭遠遠地“啪、啪”給我們每人兩下。我們自知行為太過分,不敢再言語,只好乖乖地拜月。

“月亮圓又圓,賜我顏面如瓊脂玉盤!”女孩説。

“月亮圓又圓,佑我蟾宮折桂夢兒圓!”男孩説。

“月亮圓又圓,佑我家滿缽滿盤皆銀元!”大人説。趁着説祈願語時我偷偷看了看奶奶,發現她的眼光竟然如水般充滿慈愛地看着我們,那眼光,像極了天上的滿月灑下的銀輝。

終於拜月完成了,趁着皎潔的月光,輪到孩子們瘋狂了,做起各類遊戲,什麼跳格子、捉迷藏、老鷹捉小雞等。那時基本每家每户都沒有電視,不像現在的孩子們拜完月後便窩在家中看電視了,要不就是坐在電腦面前打遊戲。

猶記得那年中秋節我們一羣小孩子玩捉迷藏玩得正在興頭上,輪到我找他們躲時,正好村裏的羅大爺爺經過,他説鄰村請來了唱牛歌戲(我們家鄉戲)的戲班,去看戲。我一聽説有戲看(因為從來沒有看過戲),撇下躲在暗處的小夥伴,只叫上堂妹一人,跟着羅大爺爺去看戲了。第二天小夥伴們怨聲載道,説我不找他們也不知會一聲,害得他們躲在暗處好長時間不敢出來。

到鄰村看戲要經過村前面那條三米寬的小河,那時河上沒有橋,好在河水不深,淌過小河,走過一段陰暗的竹林,再經過幾家農户的門前,戲班就搭建在那個大曬穀場上。遠遠就聽到了鑼鼓的喧鳴聲,我和堂妹迫不及待地鑽到人羣的前面。卻發現並沒有戲台,只用一個屏風在曬穀場的一角隔開就算是前台和後台。一個柳眉鳳眼、香腮若雪的女人,頭上插着鳳形的頭飾,肩上披着飾有流蘇的披肩,着一襲委地羅裙,只見她輕拂衣袖,再挽了一個蘭花指,蓮步輕移,再回眸,霎時間煙霞雲彩無顏色,全場肅然。她朱脣輕啟,唱:“奴家本名叫馮素貞呀,自小許配李兆廷,誰知我嘅(的)父母巨地(他們)嫌貧愛富呀……”

聲音如珍珠落玉盤,時而抑揚頓挫,時而婉轉悠揚,時而曲折迂迴,讓聽者如痴如醉。

在咚咚嗆嗆的鑼鼓聲我們一直看到午夜十二點,當一輪皓魄當空,玉露生涼,戲班收東西休息時,我們才依依不捨地披着一身的月光向家中走去。

時光在彈指散沫,左手的一世錦瑟繁華,抵不過右手的半城零落煙沙。而今,故鄉的那方水塘因為這十多年來很多年輕人出外打工,導致家中田地荒蕪無人耕種,用來引水的溝渠年長失修,已經閉塞了。沒有了外來水的流入,魚蝦蟹鼈也就沒有了。原來熱鬧的捉魚分魚的場景也就跟着消失了。但水塘的水卻比原來清澈了許多,村裏的人把它承包給了個人養魚。水塘依舊在藍天白雲下閃着瀲灩的波光。但奶奶卻在20xx年2月去世了,從此中秋節拜月少了她,在她走後,每次拜月都是我的伯母嬸嬸各家各拜各的,當年奶奶率眾拜月的氣勢也被隔到了光陰的對岸。關於看戲,也曾在電視機上看過一兩次家鄉戲,覺得無論在服飾上和演員的氣質上和唱腔上都平淡無奇,找不到當年的感覺了,更找不到當年驚豔於女主角美若天仙的感覺了,大概是因為看多了電視劇裏的俊男美女,相形之下見拙罷。但它現在列入了國家的文化遺產,説起來也算是一種時代的進步吧。

雖然光陰把一些事和人淹沒在歲月的滾滾洪流中,但在我的夢中,還時常在故鄉的那方水塘裏捉魚;還時常有奶奶慈愛的眼神和弓着背的身影出現;還看見了當年飾演馮素貞的女裙衩蓮步輕移,雲袖輕拂,輕挽蘭花指,朱脣輕啟……

中秋經典美文篇【3】

也許是我出生在秋高氣爽,丹桂飄香的時節,格外覺得桂花的馨香沁人心脾……送走了夏的熱情似火,不經意間便迎來了仲秋的清爽涼快。娥江兩岸木犀樹競相開放,空氣中馥郁香氣氤氲着虞城大地,茉莉花般的小白蝶蹁躚飛舞,這是怎樣的一種愛戀?玉顆姍姍密密簇擁着,像是竊竊私語話秋思。

花開萬點黃,仲秋獨芬芳。丹桂鼎盛開放,清香四溢,一縷清風,陣陣沁香滌盪心魂,滿臉笑容,是那樣的甜美,那樣的迷人,伸手觸護的瞬間,才知,你的清雅是我前世的眷戀,也是我今生的虔誠。我走近了你,你飄進了我的心田……即使遠在異域他鄉,也無法阻隔中秋我在夢裏的追隨。看那靜靜地安躺在書頁裏素潔的桂花書籤,那淡淡的花香,藴藏着歲月的沉香,那默默的相依,是我對你拳拳的愛戀!

桂花品格高潔素雅,深得歷代文人墨客頌讚。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有木詩》:有木名丹桂,四時香馥馥。花團夜雪明,葉剪春雲綠。風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獨佔小山幽,不容凡鳥宿。李白的《詠桂》佳句:安知南山桂,綠葉垂芳根。李清照的《鷓鴣天》: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李嶠的《詠桂花》:未植蟾宮裏,寧移玉殿幽。等諸多唐詩宋詞皆謳歌了木犀花開色淡香濃的卓爾不羣與品性的高潔素雅。因屈原當年沒有把桂花寫進詩歌中,李清照還為桂花抱不平,同時對貌不出眾、色不誘人的桂花予以由衷地讚美和崇敬,抒發了要像桂花那樣遠離都市的囂噪紛擾、過清高淡泊明志的隱退生活的情懷。

華夏大地桂花栽培歷史悠久,有文獻記載迄今已2500多年的栽培歷史,桂花玉顆姍姍芳香馥郁,自古以來深受人們的喜愛。桂花有丹桂(金桂)、銀桂、四季桂之分。丹桂花色橙黃,鮮豔爛漫 ,香氣馥郁。詩人陸游:“丹葩間綠葉,錦繡相疊重”。銀桂則淡雅清麗,楊萬里的“雪花四出剪鵝黃,金粟千麩糝露囊。看來看去能幾大,如何着得許多香?”。宋代呂之聲認為在秋天,唯桂花最美,正如他在《桂花》詩中所云:“獨佔三秋壓眾芳,何誇橘綠與橙黃”。四季桂,一年四季皆能開放,花色淡雅素潔,暗香浮動,沁人肺腑,特別是在草木凋謝的冬天,時常看到在公園裏晨練之餘的人們,相狎四季桂的情景,格外引人頓生愛慕之情,是冬日裏惹人喜愛的綠植之一。

中國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古代的諸多詩人馳思遐想,把凡間的桂花同天上月宮吳剛伐桂,仙子嫦娥異想天開幻化成美麗神祕的民間故事。傳説在八月的一天,嫦娥偷偷化作一縷清風來到人間,婀娜娉婷在一處風景清幽的地方,那裏萬點花開滿樹黃,馨香襲人獨芬芳。黃橙橙的桂花樹聽着嫦娥這詩仙詩意般的讚美,陶然若醉,於是對嫦娥的故事深信不疑。嫦娥知道桂花樹是聽了自己的故事,才去地上。就此等古代的文人墨客賦予了桂花月宮美麗的神話色彩。難怪唐代白居易面對高潔脱俗的桂花,作詩《東城桂三首》:“遙知天上桂花孤,試問嫦娥更要無?月宮幸有閒田地,何不中央種兩株”唐詩宋詞中的詠桂詩詞,因此同中秋明月有着絲絲縷縷的關聯,唐代詩人宋之問的《靈隱寺》詩曰:“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宋代楊萬里筆下的《詠桂》詩“不是人間種,移從月中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這種把桂花描摹得出神入化,月桂纏寄,充滿着美好幻想的詩情意境,着實令人陶醉。

八月中秋圓月夜,晚飯後,明月悄悄爬上樹梢,月下賞桂,最富詩情畫意。桂香四溢縈繞着虞城氧吧,沁人心扉,中秋馨香獨芬芳。明月照丹桂,疏影映軒亭。良宵中秋夜,藍天白雲攜手影雙雙,漫步在桂花盛開的心河氧吧,邀請中秋明月共賞。那迷人的輕音樂伴隨着皎皎圓月,思緒隨神話馳騁,今夕美夢飛揚。

丹桂樹下賞滿月或者圓月之下賞桂花的美好都已刻錄在心湖。賞月沐桂的人們紛紛拿出相機拍攝這花好月圓之良宵美景,都想把它定格成永恆之美。萬里金風爽,天地共芳。“踏月歸來香汗濕,紅閨無奈木樨蒸。”詮釋了月下賞桂的特有心境。在中秋之夜,漫步虞城氧吧,沐浴芬芳馥郁的桂花香,着實使人心曠神怡,志趣盎然回味無窮。

標籤: 美文 中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zhongqiu/mnlr3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