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中秋節 >

中秋節經典散文(精選3篇)

中秋節經典散文(精選3篇)

中秋節經典散文 篇1

又到一年中秋節,看着那輪皎潔的圓月,心頭縈繞着萬千思緒,翻騰不息。

中秋節經典散文(精選3篇)

回想起小時候,每年中秋節的夜晚,母親都會早早的做好晚飯,飯後,父母會帶着我們五姐妹,圍坐在一張桌旁,一邊賞月,一邊講着有關月亮、有關嫦娥的故事。有時,父親還會拉着二胡,饒有興趣地為我們五姐妹所唱的《彩雲追月》伴奏。母親這時多半會微笑着坐在桌旁,帶着特滿足的神情,看着我們父女在自娛自樂。

那時,村裏還沒有用上照明電,同村的夥伴們,晚上都愛來我們家玩。我想,他們一定是陶醉在我們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中了。小時候,每年的中秋節,都是那麼的美好,那麼讓人懷念。

等我們幾姐妹各自成家後,幾乎每年的中秋節,都會按照我們當地的習俗,買上月餅和水果不約而同地帶着兒女回到孃家,熱熱鬧鬧地陪父母一起過中秋佳節。記得女兒兩、三歲大的時候,特別喜歡唱歌,父親經常會用口琴和二胡為女兒伴奏,有一年,還饒有興致地教侄女和女兒他們幾個學唱《爺爺為我打月餅》,在中秋節的晚上,父親拉起他心愛的二胡給幾個孩子伴奏,爺孫幾個一起為全家獻唱助興。一邊賞月,一邊開展我們家的慶祝活動,孩子們十分開心,父母的臉上樂開了花,我們也感到特別快樂。

那時,我們一來擔心家裏人多會累着父母,二來怕孩子多,聚在一起太吵太鬧,於是大家商量了一下,就由姐夫提出,下一年開始,以後每年中秋節由我們幾姐妹輪流回家陪父母過節,以免父母太累。父母聽完後,臉上的笑容一下子就暗淡了下去,母親忙連聲不迭地説:“不累!不累!過節人多才熱鬧,再説每年也就是過節時,我們一大家子人才能整整齊齊地聚在一起,平時哪能聚在一起呢?況且,一年下來也就屈指可數的幾個節日才能一家團圓……”母親説着説着,眼眶都有點濕潤了,大家連忙一起承諾,“來年還是會帶着孩子們回家陪父母過中秋節。”之後,再也沒人敢提這個話題了。

只是,好景不長,才過了幾年,我們相繼外出廣東務工,差不多有十幾年都沒能聚在一起陪父母過中秋節,每年只在中秋節那天打電話給父母説聲“節日快樂”!父母只能聽到我們通過電話線傳遞的節日問候,卻不能享受兒孫繞膝的怡然之樂。

我帶兒子回到老家的這幾年,幾乎每年都有回家陪父母過中秋節,大妹一家有時候也會回家陪父母過節,雖説陪父母過節的人也不算少了,但家裏在外的親人佔多數,就算有我們陪着父母,依然很難看到父母的臉上綻放出亦如從前的那種喜悦神情。因為,父母想要的是一家人團聚在一起過節,在父母的心裏,這個家少了誰不在家過節那都是不完美的。

這兩年,二姐夫婦已回到老家,前不久,夫和小妹也已回老家了,小妹夫也準備回家了,而女兒和大外甥都在長沙工作,距家也不遠,今年,我們這一大家有望團聚在中秋月圓之夜。前兩天説起這事,母親特別的開心。父母一年一年的老了,家裏的人口增加了很多,但一家人齊聚一起的時日卻是極少的,每次過節,母親都會念叨,“今年,誰誰誰又沒在家過節。”

隨着日月的輪迴交替,父母日漸蒼老,每逢節日就愈發的想要兒女陪伴在他們身邊,特別喜歡那種熱鬧的節日氣氛縈繞在他們身畔。仔細算算,我們能與父母一起過的中秋節也不會很多了,真希望這個中秋節,母親不會再念叨“誰誰誰又沒在家過中秋節……”親人們,趕緊回家過中秋節吧!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願每家每户,都能人月兩團圓。

中秋節經典散文 篇2

中秋,是中國三大傳統節日之一。從幼學之歲到古稀之年,每至中秋望月,常常引發我悠然遐思,浮想聯翩。然而,年年歲歲月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今丙申中秋,則有這般思緒縈迴腦際——

仰望蒼穹古月,甚感吾儕人生何其短暫!月亮多少歲了?有資料説,四十六億歲,和地球年齡相仿;還有的説五十三億歲,比地球還要老。時至今日,月亮還是那個月亮。正所謂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今人如我者, 也就能活上個幾十年頂多百八年。詩人的毛澤東有云: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照此算來,人生在世,也就“二三彈指”上下,真乃人生易老天難老啊!如此短暫的人生之旅應當怎麼走呢?十幾歲時就知道奧斯特洛夫斯基那段關於人的一生應當怎樣度過的名言,還有雷鋒日記中關於生命的有限與為人民服務之無限的深刻感悟。那麼,到了我這樣生命更加有限的年齡,則當倍加珍惜晚年時光,多做些力所能及的有益之事。譬如,像今天這樣寫寫稿子,盡我綿薄之力傳播正能量,或對社會能有些許用處。如是者,雖微不足道,但是,到將來去見馬克思的時候,就會少幾分愧色。

受惠於姮娥恩澤,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世人皆言萬物生長靠太陽,殊不知,有如此宜居的生存環境,也得益於月亮的恩惠。有科學家説,是月球對地球的潮汐作用產生了特殊的、至關重要的功能,才使地球早期水生生物走向陸地,開啟了生物進化歷程,才有了後來的人類;月球對地球海水的引力,減慢了地球自轉和公轉速度,減小了温度差,並帶來了四季變化,春種秋收,周而復始,人類方能生生不息。故此,我們的祖先自古就有春祭日、秋祭月的社制。我想,人類繁衍至今,更應該從我做起,從每件實事做起,科學地認識自然,敬畏自然,保護自然,而絕不是相反。那樣,豈不是辜負了天地日月對我們人類的眷顧和化育之恩嗎!

共賞中秋滿月,自當同祝人長久、家團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圓圓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使人聯想到並期盼着家人團聚。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他鄉遊子也會寄情明月,傾訴鄉愁和對親人的思念。故中秋又稱“團圓節”。更有為全中華民族的團圓而祈福、而奮鬥的一代一代領袖們,率領我們從人民五億不團圓的昨天,迎來一唱雄雞天下白,走到了五十六個民族十三億人民的大家庭大團圓的今天,還正在為推進海峽兩岸和平發展而不懈努力。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像我這等百姓凡人呢,有多少家庭骨肉親人海天相隔。每逢佳節倍思親。凝望中秋滿月,讓如練月華將我的思念與祝福傳送到親人的心間吧,企盼沿着和平發展之路走向和平統一,同胞團圓……會的,一定會的——世界終將大同,環球同此涼熱,更何況,同根同源之炎黃子孫呢!

沐浴皓月清輝,心宇間亦充滿光明。《周易》曰:懸象著名,莫大乎日月。相對於日稱太陽,古人將月謂之太陰。太陰即月球本身不會發光,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太陽光照射到月球上,由月球反射出來的光線。但太陰卻把太陽給予她的光明,無私地奉獻給我們人類居住的地球。月行於夜,明而有光。人雖在深夜,但有朗月之光照我眼亮心明。她皎潔而含蓄,藴藉而清逸,淡遠而近人,寧靜而空靈……她無龐雜炫目之色,唯素顏質樸之美。在她的沐浴中,可看玉做人間,素鞦韆頃。我尤其喜歡在江畔賞月,但見明月高懸穹廬頂,江天一色淨無塵;雲衢萬里,寰瀛如洗;空中皓月,水中倩影,交相輝映。中秋滿月又有“玉鑑”之稱;而八月十五恰逢三秋之半,因之又被稱為“端正節”。吾何不對照玉鑑,反觀自省,我心我身端正歟?中秋滿月還有“大明”之譽;而“明明德”乃“大學之道”之首義,吾何不令大明之光照徹膺中;值此清涼世界,何不以冰魂玉魄盪滌心宇,明我明德!

中秋節經典散文 篇3

不知道是在做甜美的夢,還是夢中正在艱苦的跋涉,突如其來的一聲炸雷把我從睡夢中驚醒,起身看看鐘表,正是凌晨3點時分,外面漆黑一片,什麼也看不到,只有急促的雨點“啪啪啪啪”地敲打在窗户上和地面上的聲音。今天是中秋,有雨的中秋,賞月可能會成為一種奢望,我希望雨能夠停下來。

天漸漸地亮了,烏雲遮蓋四野,雨還在不停歇的下。風起處,門前的樹枝在搖晃,片片落葉翻飛着,打着旋兒的四處飄舞,極像雨中的花傘映襯着雨點的光澤,給雨中鄉村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路邊的的花草綠叢靜靜地、安詳地吮吸着這中秋送來的甘露,美美地享受着,品味着。風蕭蕭兮清爽,水瀅瀅兮潤澤。

八點過後,雨停了,沒有太陽,天空依然是陰沉着臉,卻越發高遠,雲層依舊很厚,層層疊疊,向遠方漂移,破碎的間隙隱約透着湛藍的天光,美麗的,純粹的。抖一抖樹葉上晶瑩的水珠,冰涼透徹,卻含有點點滴滴的暖色温暖人心。

“今年不能圓月了”。妻調侃我説。

“雖不見明月,無妨賞月心”。我回答。

有月賞月,無月閒情,何其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忙碌了一整天,變着法的做一桌子菜,只等着孩兒們歸來共享團圓之美。

天漸漸地暗了下來,走出户外翹望着孩兒歸來的方向,我驚呆了,剛剛還是烏雲滿天,現在卻是晴空萬里無雲,圓圓的、皎潔的月亮掛在碧空之中,一縷淡淡的銀光飄臨大地,溢彩流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我不禁脱口而出這來自於古老的充滿無限神奇的詩句。花兒在夜月下搖曳,溢出濃濃花香;水在月光下盪漾,泛起層層柔光。兩輪月亮,一片純潔,承納着深邃天空的博大與廣闊;流溢血液裏的似水柔情;書寫着温馨的祝福與渴望;撥動着骨子裏的萬種風情;延伸着踏月尋夢的痴狂。嫦娥奔月、桂花酒的飄香,從一闋闋清新的唐詩、婉約的宋詞中走了出來,如存放了千年的酒,散發着醉人的香。此刻,我是在虛擬的仙境般的世界還是在最深、最美的夢中?

“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里明”。這晶瑩的玉盤,這無言的清輝,灑落一片靜謐的誘惑,輕揉了一地碎語,一如唐宋詩詞中跳閃出來的串串音符,叮叮咚咚敲擊着我的心靈。我佇立窗前,心踏着月色,用眼神追逐搖掛在深邃的蒼穹,用清夢追憶千古神話的飄逸,用浪漫想象嫦娥守侯的美麗。明華朗朗,心懷縈繞。綿綿思緒,悠長不斷••••••一陣山風吹來,好象吹動了月光的輕紗,寧靜的鄉村也好似隨着月光輕蕩起來……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相信今晚,還有和我一樣在這月夜久久品味千古中秋月的淡雅和高唱滿月,演繹人間美好祝福的人

標籤: 中秋節 散文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zhongqiu/e8z37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