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中秋節 >

中秋節的由來250字(精選17篇)

中秋節的由來250字(精選17篇)

中秋節的由來250字 篇1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

中秋節的由來250字(精選17篇)

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着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

到了唐代,中秋節成為固定的節日。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還有一種説法,是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

中秋節時,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彼此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除了全家人圍桌而坐,彼此祝福、共賞明月、邊吃邊談外,在全國各地古老的中秋賞月活動,已被多姿多彩的羣眾賞月和文藝演出所替代。

中秋節時,“萬里無雲境九洲,最團圓夜是中秋。”清澈的月、清澈的天,清澈的情感,在天上人間合而為一之時,該是中秋賞月的最佳境界了。

中秋節的由來250字 篇2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 樂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亭”、“望月樓”的古蹟。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閤家團圓!

中秋節的由來250字 篇3

全家吃着月餅,賞着明月。你知道今天是什麼節嗎?沒錯!就是中秋節,那你可知中秋節的來歷嗎?就由我來告訴你吧!

中秋節在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也就是九月十三,在中秋節,人們通常全家團聚在一起吃月餅、放孔明燈。那晚的月亮格外的圓,應為這代表着團團圓圓。而且中秋節還有個故事——嫦娥奔月。

之前因為后羿射日一事,王母娘娘賞給了后羿一粒仙丹。但王母娘娘沒有告訴他這粒仙丹有什麼用,只告訴他不到危機時刻不能用,后羿聽了,每天都小心翼翼的保護着這粒仙丹。也告訴他的妻子:嫦娥,不到危機時刻不能用,嫦娥聽後點點頭。但是他們不動,但不代表其他人不動這粒仙丹。這不,得知后羿得到仙丹的人全都聚在一起,計劃着怎樣偷仙丹。於是幾個大漢和一羣人就闖進了嫦娥和后羿居住的地方,巧了,后羿正好出去了,嫦娥正在澆花。於是眾人就偷偷溜進他們的屋子裏,但是他們在搜索仙丹不小心碰了一下鈴鐺,嫦娥聽見後就知道有人來偷仙丹,於是她就輕輕地挖起了藏在土裏的仙丹盒,打開盒子吃掉了仙丹。那羣人還渾然不知。於是吃了仙丹的嫦娥便飛上了月亮,當后羿回來時,發現了掉在地上的仙丹盒,於是后羿抱頭痛哭。後來人們為了想念好心的嫦娥就定那天為中秋節。

中秋節的由來250字 篇4

我國的歷史那絕對是歷經蒼桑,所以我們祖先給我們留下了四大節日,有人會説,我們國家不是有那麼多的節日吧?隨隨便便就有10多個,怎麼奕成了4個了呢?但是事實上就只有四個是我們最古老的,也是最大的,那就是春節、清明節、端午節,還有一個就是了。

那麼是怎麼來的呢?話説在很久以前人們就知道看天像,猜測明天將要發生什麼事,有一個人就日日夜夜看天像,結果發現在進入秋之後,月亮就越變越圓,越變越大,可是在十五時,便是最大的。古代人·、向來都,用圓來代表團圓。於是就説十五那一天是最平安的一天,不會發生任何事情。這也怪不得他們,因為那時候有沒有手機、QQ、電子郵件。可以天天聯繫,使得遠在他鄉的人掛念家人是否平安,家人也是日日想念遠出的人。都希望能夠團團圓圓,便把這份心意向上天的月亮訴説,於是便有了。

可是月餅是哪裏來的呢?於是人們就在想,我們是不是應該拿點好點的東西給月亮上的仙子吃呢/於是就有人做了很像月亮的月餅。

快到了,希望世界能夠和平,人人平安,快樂。

中秋節的由來250字 篇5

中秋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

關於中秋節的傳説有許多,我在網上查了一些資料,就讓我給大家講一講吃月餅的傳説吧!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温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裏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祕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羣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我今年中秋節吃月餅的時候想:“月餅裏頭到底有沒有信息呢?”我真希望月餅裏頭有信息,我還希望月餅裏頭有一份大禮包!

中秋節的由來250字 篇6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候是一年中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所以中秋又稱為仲秋。

中秋節的夜晚,人們仰望天空如玉盤似的朗朗明月,就會期盼着家人一起團聚,所以中秋又稱為“團圓節”。相傳古代齊國有一位醜女,名叫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羣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有一年的八月十五日,天子在月光下見到無鹽,覺得她美麗出眾,就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燈塔、舞龍燈等特殊風俗。中秋節習俗很多,形式也不一樣,但都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聽了我的介紹,你們都知道中秋的來歷了吧?

中秋節的由來250字 篇7

傳統的中秋到了,爺爺上街買了好多吃的,一直忙個不停。我和哥哥一邊玩一邊聞到爺爺做的飯菜香飄來了,口水直流。

不一會兒,爺爺就叫我們吃飯了,我和哥哥興高采烈地跑着回家,一桌豐盛的晚餐。爺爺帶着我們在院子裏,邊吃月餅邊賞月亮,這時爺爺給我們講“嫦娥本月的故事”:在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曬得莊稼枯死,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拉開神功,一氣之下射下九個太陽,百姓才有了幸福的生活。后羿有個妻子叫嫦娥。一天嫦娥偷吃了王母得不死藥,即可成仙。后羿十分傷心,為了思念妻子,在後花園裏,擺上很多嫦娥愛吃的食鮮果。百姓們得知嫦娥本月後紛紛擺下香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吃月餅賞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聽完爺爺的故事讓我瞭解中秋的來歷。

中秋節的由來250字 篇8

中秋節是一個美好團圓的'日子。

相傳在遙遠的古代,那時天上有十個太陽,強烈的太陽光把土地包括植物都給照枯了。有位叫后羿的男子把九個太陽給射了下來。留下了一個造福人類。事後他娶了一個非常美麗的妻子叫嫦娥。因為這件事,王母娘娘賜給他一顆神藥。後來他的徒弟知道他有一顆神藥,趁后羿不在去搶 。嫦娥為了保護仙丹就吞了下去。嫦娥的身體突然變得輕盈盈的,慢慢飛上了天,飛上了月球上。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嫦娥和后羿,就把這一天定為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八月節等。 古往今來,人們常用“圓月”、“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異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皎潔的月亮來寄託遊子對家鄉深深的思鄉情意。正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句詩一樣思鄉。

説到中秋節,這讓我想到了蒙古族的中秋節習俗,追月節。這不禁讓我想到了這樣畫面:潔白的月亮下,蒙古族的男女老少個個都穿着鮮豔的服裝,跨上高大的駿馬。在銀光閃閃的月光下奔馳在廣闊的草原上。皎潔如玉的月亮由東方升起墜落於西方。他們則朝西騎馬奔馳,緊緊追隨於月亮淡淡的足跡。

中秋節的由來250字 篇9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這句詩是詩人李嶠在中秋之夜作的,來讚美中秋圓月。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家家户户,大街小巷都沉浸在熱鬧的節日氣氛裏。可是我們為什麼要過中秋節呢?中秋節的由來又是什麼?於是,我和媽媽一起翻閲書籍,搜索資料,原來中國自古就有在八月過中秋的習俗,中秋節與元宵節,端午節並稱三大節。中秋節興起較晚,到了唐朝才有人登台或坐船賞月,定農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這時恰好是三秋的一半。此後逐漸形成祭月、拜月、賞月以及吃月餅的習俗。人們在中秋節互相贈送月餅,這一天也一定要吃月餅,用圓如滿月的月餅來象徵團圓。

中秋節的傳説也是非常豐富的,像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今年的中秋節我和爸爸媽媽,姐姐還有爺爺一起過中秋。媽媽準備了一桌子豐盛的美味佳餚,有紅寶石似的石榴;有紫的發黑的大葡萄;有紅中帶黃的水晶蘋果;有讓人垂涎欲滴的蛋黃連蓉月餅;還有可口的飯菜。説着關於中秋節美麗的神話故事。

中秋節的由來250字 篇10

清中曾有些絕對地説: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都第一。他處不足食也。"我小時候家就住在前門樓子附近。自然中秋節是要吃致美齋的月餅。但那時致美齋也好。其他店鋪也好。賣的月餅大多是自來紅。自來白。翻毛。提漿四樣傳統月餅。餡中的青絲紅絲蜜餞果脯芝麻桃仁豐富許多。但糖必須是冰糖的甜味是不能夠少不能夠變的。

如今的人們已經越來越怕甜了。把甜和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症聯繫在一起。甜變成了一種可怕的事情了。如今的月餅自然要迎合人們的新口味。不敢甜。卻敢又是海鮮餡又是鮑魚魚翅燕窩餡。甚至還有人蔘餡。花臉般百變時尚起來。把本來象徵閤家團圓與生活甜蜜的那一點質樸的意義。非要練就老君爐裏那保命養身的八卦金丹不可。

中秋節的由來250字 篇11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羣眾賞月遊樂活動所替代。

中秋節的由來250字 篇12

詩人李白寫自己在花間月下獨酌的情景。“對影成三人”句構思奇妙,表現了他孤獨而豪放的情懷。《李詩直解》:“此對月獨飲,放懷達觀以自樂也。”詩人上場 時,背景是花間,道具是一壺酒,登場角色只是他自己一個人,動作是獨酌,加上“無相親”三個字,場面單調得很。於是詩人忽發奇想,把天邊的明月,和月光下 自己的影子,拉了過來,連自己在內,化成了三個人,舉杯共酌,冷清清的場面,就熱鬧起來了。

中秋節的由來250字 篇13

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記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裏的“夕月”技術拜月的意思。兩漢時以具雛形,唐時,中秋節賞月之俗始盛行,並定為中秋節。歐陽展(公元七百八十五——約八百二十七年)於《長安玩月詩序》雲:“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夜,又月雲中,急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纏魂園,故曰中秋。”

中秋節的由來250字 篇14

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遊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衞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 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動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日後玄宗回憶月宮 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節的由來250字 篇15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温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裏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祕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羣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之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節的由來250字 篇16

北宋時期,蘇東坡有詩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月跟餅第一次產生了聯繫,這或許就是“月餅”這個稱謂的來歷,以及月餅做法的根據。到了南宋時期,吳自牧的《夢樑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

真正讓中秋節吃月餅這一行為成為風俗的,還是明朝時期。

元朝末年,統治者荒淫殘暴,民不聊生,各地紛紛起義。當時朱元璋聯合各路義軍準備起義,但元朝官兵搜索得非常嚴格,消息傳遞困難。

這時劉伯温想了一個辦法,把“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在餅子裏,這些餅子躲過了元朝官兵的搜查,被分發到了各路義軍手中。八月十五那天,各路義軍羣起,形成燎原之勢,元朝官兵被打垮,起義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朱元璋八月十五起義的這個故事,一直傳到了晚清時期,當時辛亥革命,本來也是定的八月十五中秋節,“八月十五殺韃子”,後來因為各種事情的干擾,拖延了幾天,一直到八月十九(1911年10月10日)才舉事。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以後,每年八月十五都會吃月餅,並給羣臣賜月餅,這種習慣慢慢擴散到民間,八月十五中秋節吃月餅這個風俗就這樣形成了。在當時大明朝廷,中秋節也都會給官員發月餅過節。

中秋節的由來250字 篇17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xx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xx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標籤: 由來 中秋節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zhongqiu/4wywm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