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節日習俗 >

正月十五是幾號

正月十五是幾號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那麼,2019年正月十五是什麼時候?

正月十五是幾號

農曆2019年元宵節的日期:

2019年03月02日 星期五 (戊戌年(豬年)正月十五,距離農曆2019年元宵節還有2天)

正月十五吃什麼?

元 宵

元宵又名湯圓、説團、圓子等。元宵節吃元宵,是全國各地的共同習俗。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開始元宵稱為"湯圓",因它飄在碗裏,像是一輪明月掛在天際。天上月圓,碗裏湯圓,家人團圓,正如台灣民歌《賣湯圓》中唱的:"一碗湯圓滿又滿,吃了湯圓好團圓。"以象徵團圓吉利之意。

油 錘

元宵節的食品出現於唐宋時的有油錘。“上元節食焦錘最盛且久。”據宋代的《太平廣記》記載:油熱後從銀盒中取出錘子餡。用物在和好的軟面中團之。將團得錘子放到鍋中煮熟。用銀策撈出,放到新打的井水中浸透。再將油錘子投入油鍋中,炸三五沸取出。吃起來“其味脆美,不可言狀”。原來唐宋時的油錘就是後世所言的炸元宵。油錘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其製法與品種已頗具地方特色,僅廣東一省,便有番屬的“通心煎堆”、東莞的“碌堆”、九江的“煎堆”等等,真可謂唐宋食風今猶在。

面 燈

面燈也叫由面盞,是用麪粉做的燈盞,多流行於北方地區。面燈的形式多種多樣,有的做燈盞十二斗(閏年十三隻),盞內放食油點燃,或將面燈放鍋中蒸,視燈盞滅後盞內餘油的多寡或蒸熟後盞中留水的多少以卜來年十二個月份的水、旱情況,這在科學不發達的年代,其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如清乾隆年間陝西《錐南縣誌》載牶“正月十五,以蕎麥麪蒸盞燃燈,按十二月,以卜雨降。”表達了人們祈求風調雨順的願望。面燈在正月十六落燈之日煮或蒸而食之。清咸豐年間,山西《澄城縣誌》載牶“正月十五日蒸蕎麥麪為燈盞,注油燃燈,次早食之。”目前農村仍有此俗。

面 條

麪條為元宵燈節落燈這天晚餐的食品。古有“上燈元宵,落燈面,吃了以後望明年”民諺。這一食俗多流行於長江以北地區。《儀徽歲時記》載:“(正月)十八落燈,人家啖面,俗謂"上燈圓子落燈面",各家自為宴誌慶。”落燈時吃麪條寓意喜慶綿綿不斷之意。

餃 子

正月十五元宵節,按照河南人“十五扁、十六圓”的元宵節習俗、傳統,正月十五應該先吃餃子。正月十六,再吃元宵。寓意是團圓、吉祥,扁扁圓圓又一年。

生 菜

廣東人過元宵節時喜歡“偷”摘生菜,拌以糕餅煮食,據説這種食品代表吉祥。廣東人的性格平和實在,對節慶也最圖一個好意頭,平時最常用於新店開業等節慶場合的生菜,也是元宵節必備的節慶用品。經常成為南方飯桌上常見蔬菜的生菜,名字就和“生財”諧音,因此也被看做是象徵富貴吉祥的喜慶之物。

粘 糕

粘糕又名年糕。元宵節除元宵、麪條外,還有吃粘糕的。唐代名醫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食治》載牶“自樑米,昧甘、微寒、無毒、除熱、益氣。”唐代之後,元代也有元宵節食糕的記載。

雖然元宵節不放假但是不少地方都講究元宵節活動的舉行。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新年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

東北元宵節都有哪些習俗?

1、東北元宵不是包的,是滾的,先把白糖、玫瑰、芝麻、果仁、豆沙等餡兒用磨具加工成小塊,把磨好的糯米粉放在大的笸籮中,餡兒塊放到笸籮中開始晃動,糯米粉就一層一層的沾到餡兒上,越晃越大,一個個白白的圓圓的元宵就滾成了。元宵的寓意是全家團圓和美。

2、東北一般元宵節都要從十四開始,十六結束,十五是高潮,起早大秧歌扭起來,踩秧歌以走大場為主,後有高蹺隊,好不熱鬧。

3、東北元宵節晚上都要走出家門,溜達溜達叫“走百病”,結伴而行,見橋必過,尤其是身體不好的,走了百病後,祛病延年、消災健康。

4、東北元宵節當天新媳婦還要“躲燈”,過門沒超過一年的媳婦,在今天不許在家裏過,在天黑前要由親戚接去躲燈,也不許回孃家。

標籤: 幾號 正月十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xisu/wwlor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