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節日習俗 >

描寫年貨微信文章優美文藝(精選3篇)

描寫年貨微信文章優美文藝(精選3篇)

描寫年貨微信文章優美文藝 篇1

每逢臘月,千家萬户首要大事就是置賣年貨。年貨就是為春節儲備的貨物。一到年根兒,花花綠綠、千種百樣的年貨,便和選購年貨的人們,讓整個大街人頭竄動,人聲鼎沸。

描寫年貨微信文章優美文藝(精選3篇)

我呢,不是在走馬觀花逛年市,而是百鋪千家中的一個小打雜。從臘月二十開始,我們緊張而激烈的戰役將就此打響。晨光微曦,朝陽騰空,新的一天催促我離開温暖、安逸的被窩,奔赴“戰場”

同父母共同完成了兩堵結實、好看、顯眼的“碉堡”後,便期待着購物大軍來光臨了。那層層疊疊的“碉堡”用的“磚瓦”真是豐富多彩。有牛奶、餅乾、酒盒、八寶粥等。我坐在了舒適的“收銀台”上,正準備整理一下錢呢。發現一隊人打量起我家的貨物來,我的心高興而喜悦。媽媽一個箭步迎了上去,向他們介紹起了各種貨物。買主的臉上一起疑惑,她的介紹便多了一個方面。幾個子功夫,這個貨物,便讓客人解囊了。一個,兩個,……買主和他的同伴要買四件鮮牛奶。媽媽拿了鈔票回來。啊!是一張“大團結”,我的腦子轉得倒也快,操作找錢程序可不能太快了。功夫不大,我把錢找好了。遞錢拿貨,開張了。

臘月的生意忙,不一會兒,鄉下的叔叔、阿姨便湧進了店鋪,他們手中提着已經採買的柿餅、黑棗、糖果……,屋子裏是忙活了,可屋內卻少了看守的“勇士”。我可是位在錢櫃心在外,唯恐有什麼閃失。正在目不接瑕之際,屋外又有一個買主在端詳貨物。我立馬找完一位買主的錢,衝了出去。“您要點什麼呀?”他指着牛奶問我“那牛奶多少錢?”“十八”“哦,那邊不是十六嗎,你們怎麼十八。”我説:“一文錢一文貨嗎,錢貴貨當然好了。”“這花花綠綠的,不都一樣嗎?”我的話説服力不強,人家一反問,我就再沒詞了,像個秋後的茄子――焉了。眼看就要黃了。危急時刻,媽媽衝了過來。媽媽是有充足理由的。原來這種牛奶,出廠日期短,保質期比較長。還有這種牛奶斤稱重,數量多。媽媽的三言兩語,便讓顧客掏了腰包。世事洞明皆學問,看來,生意經裏也有智辨技巧,大有學問啊!

放眼熱鬧的長街,一片火熱景象,叫賣聲喊成一片,人們擁擁擠擠的。今年奇特,許多農用三輪車也上了陣,有的擺着花炮,有的拉着一車水果,有的則是五花雜樣的乾果,有的把貨物擺放的如牆似峯,有的卻動用了高音喇叭,有的還給自己的貨物加上了金外套,小小城鎮“伊拉克蜜棗”串來流去,唯恐放過想買又看不到它的顧客。花花綠綠的年市,就是偵察員購物也會眼花繚亂、暈頭轉向的,看來,年年新來,年貨新啊1

經過一天的大戰,人流也漸漸稀疏了,人們已經把年貨採購得八九不離十了。調料、蔬菜、鞭炮、禮品、糖果、飲料。東一大包,西一小包的,看看就讓人覺得有年味!

年貨啊!有多少人為你奔波為你忙啊!

經過幾天的練攤,我已經晉升為一個熟練工了。通過幾天的磨練,我深深感到了賣年貨的不易。尤其在擺攤和收攤的時候,那種感受最為深刻,幾百件大大小小的貨物,需要一家三口動手搬,可真是一件苦差使,剛開始,只能是勉強搬三件牛奶,來回反覆,半個小時下來,胳膊便會覺得有些痠疼。。學習時筆桿握得死緊的手,此時彷彿失去了力量,變得疲軟無力。雖然有手套保護,可是幾趟下來,皮膚卻彷彿如被劃過一般,心臟也彷彿要跳出胸膛。看看爸爸、媽媽,年齡已過四十,每次要搬五六件牛奶。面不改色,談笑自如的樣子,不由得感到奇異和讚歎。唉,都怪自己太缺少鍛鍊了。

除夕終於來到了,一份份貨物沉睡在店鋪裏。盼望着在正月裏大顯身手。

享受節日的歡樂,享受年貨的美味,一份年貨的記憶又飄舞在心中。

描寫年貨微信文章優美文藝 篇2

今天一大早登上微博,有朋友發的狀態“二十七,殺只雞”引起我的注意,不知不覺中,還有3天癸巳年即將告別了。今天去長安路體育場辦事,擠在公交車上,接到父親的來電,父親問我過年的安排,並告知我,母親聽説未婚妻和我過年要回去,辦了不少年貨,讓我回去什麼也不必買了,掛掉電話才得知父母親急切盼望我們回家過年,有了家的牽掛,心裏有了一絲絲的暖意。

從住處經過近兩個小時的顛簸,到了目的地省體育場。下車朝體育場看去,人羣圍了個水泄不通,體育場內張燈結綵,摩肩接踵,過了馬路才知道體育場啟動了一年一度的“年貨展銷節”,聞風而來的市民更是興致勃勃,男女老少,提籃挎兜,好不熱鬧,這才讓年味兒稍微濃烈了一些。我並沒有機會進去仔細看年貨,一是囊中羞澀,二是人託辦的事情在身,急忙忙去了建設銀行抽號排隊,忙碌了半天,下午又經過近兩個小時的顛簸,去康復路接着早上沒有辦完的事情 ,康復路也是車水馬龍,人滿為患,當所有的手續辦完的時候,已經快五點了,於是匆匆的坐上4路回去交差。途徑鐘樓,所有綠化帶的樹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和彩燈,讓這個近於黃土色的城市有了一絲暖意,經過廣濟街,馬路兩側各排了兩個長龍,聽通行的説,坊上的臘牛肉已經脱銷了,這些人是從早上來排隊買臘肉的!不禁一笑,這才是中國年的味道。。。

每逢春節前,我家同所有 人家一樣,辦年貨是重中之重。距離我們最近鎮子每逢“二、七”有集,臘月二十二、二十七是一年最後的兩個大集,每逢這兩個集的時候,整個鎮子都沸騰了,“三礦一場”以及周圍的農村都來趕集辦年貨,人們起個大早,三五成羣朝鎮子奔去,讓這個昔日冷落的鎮子蔓延近十里路,熱鬧不已。每到這個時候,我們往往全家上陣,恨不得把一家子一年的積蓄全部花完,只為過一個祥和的歡樂年,我們購年貨的分工很明確,母親選貨、父親掏錢、妹妹讒眼、扛活我先,每個人都忙的不亦樂乎。父親愛吃肉,要割20斤後腿肉、妹妹愛吃魚,每年提帶魚,我喜歡吃野兔,年年提上兩個兔,母親愛吃雞,精挑細選大公雞,瓜子花生水果糖,蔬菜豆腐加新衣。一天下來父親裝着鼓囊囊的錢包換成人手幾包的年貨,然後高高興興回家去,等着母親“支油鍋”。

母親給我説,原先人説正月不動刀,所以把正月要吃的東西提前備好,大概在每年臘月二十五左右,就要把各種食材加工成熟食,煮肉殺雞 開油鍋。每年母親“支油鍋”的時候,也是我們最盼望的時候,母親起個大早,把買回來的東西洗淨切碎,勾芡裹蛋,然後燒開油鍋,把一盆盆生肉炸透,看着勾芡過後的小白塊在油鍋裏翻騰,由白變黃,由生及熟,好不興奮,我和妹妹圍在油鍋邊,趁母親不注意,偷捏一塊吃到嘴裏,有幾次,還沒有完全冷卻的食物把我們的嘴巴燙的稀里嘩啦,母親哈哈一笑説“兩個偷腥鬼”,我們不好意思的笑了。母親常常還炸一些我們愛吃的“焦葉兒”,這是一種用面做成片狀,然後加些芝麻放進去,經過油一炸,面片被炸得金黃酥脆,焦黃焦黃的,樣子像一片片深秋的落葉,黃巴巴的蜷縮着身體,所以叫“焦葉兒”,把它咬在嘴裏“吱吱”作響,滿口留香的同時滿地掉渣兒,很是美味,記得我上九年級是一個人在市裏度過的,年後母親來銅川看我,就給我提着一袋“焦葉兒”,心裏暖洋洋的,我會考完回去,家裏的箱子裏還存放着許多焦黃的“焦葉兒”,聽説是母親專門給我留的,好生幸福!

關於年貨的記憶是零散的,但是關於辦年貨的經歷在我腦海中有很深的的記憶,在富平的老家農村,除了“支油鍋”,還有一句民諺“二八二九蒸饅頭”,就是在臘月二十八九這兩天,農村家家要準備過年的饅頭。這個饅頭可不是平日裏吃到的大白饅頭,而是花樣豐富多彩的花饃。在有幾個春節,父親帶着我們全家回富平老家過年,在我有限的記憶裏,貌似只經歷過幾次看祖母蒸饅頭的壯景。那天早上,祖父一大早生火燒水,祖母把前日發好的面倒在案板上,用力的揉捏,一盆面忽被揉成條狀、用刀切成拳頭大的塊兒,祖母用兩個掌心細心的把玩着麪糰,麪糰在祖母的手中變得光滑細膩,然後祖父在蒸饃的屜子上厚厚刷一層菜籽油,祖母把饃一圈圈擺好,這就是我們吃的圓饃,是給人拜年用的;有一種饃是把面切成塊兒狀,然後給面塊兒中間用手指戳一個洞,然後給裏面用筷子點幾滴油,在經過掌心的揉捏,最後再用手在饃的表皮中間捏一條類似螺旋的圖案,在放到屜子上的“油心饃”;還有一種饃是祖母把捏好的麪糰,用梳子在饃上橫豎有規矩的扎一些圖案,然後再饃的一頭捏幾個圖案,一個個生龍活虎的説不出名字饃饃就出現在人的眼簾;還有説不清工藝的花捲、奇形怪狀的花饃、更有鍋蓋大的通常一個屜子只能放下一個的“巨型饃”,各種各樣的饃有各種各樣的用途,放在屜子裏饃最後被一級一級的疊加起來,蓋上鍋蓋,然後用一條一條的籠布用水浸濕,一圈一圈從上到下纏在屜子上,給大鐵鍋的邊緣縫隙用抹布纏實,最後蓋上鍋蓋,鍋蓋上壓幾個磚塊兒,祖父開始一邊拉着風箱,一邊咬着他的老煙袋,撲哧撲哧的吸了起來。

關於辦年貨,我們那裏還有這麼一段兒有趣的民謠:“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燉燉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兒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兒晚上熬一宵;大年七年級扭一扭”。一件件年貨,一份份平安,一桌桌美食,一家家團圓。

這就是我關於年貨的記憶!

描寫年貨微信文章優美文藝 篇3

進入臘月之後,“年”的腳步雖然越來越近了,可年味和往年比起來卻不見絲毫濃厚,望着街道上和往常變化並不大的喧譁,忽然讓我想起小時候置辦年貨的點點滴滴……

那時的我,最喜歡跟着母親逛街備年貨。每逢臨近春節之時,老城那不甚寬闊的街道彷彿立馬變得車水馬龍,人潮人海。一條條街道張燈結綵,平時不怎麼出灘的商販們也早早在大街兩旁擺滿了過年的商品,有鋪地而放的春聯,有大大小小的中國結,有各種各樣的煙花炮竹,有琳琅滿目的糖果糕點等等。破舊的菜市場裏,更是熱鬧非凡,賣菜的小販不停地吆喝着菜名,買菜的不停地討價還價。走在街上置辦年貨的男女老少們,也個個衣着光鮮,喜氣洋洋的。那時的我,跟着母親悠然自得的推着自行車,在擁擠的街道上擠來擠去,看到家裏缺少的年貨,便擠上前去開始口若懸河的講價,然後再大把大把的年貨往家裏送,有時一天趕集都要兩三趟。總之,不把春節期間需要的年貨買齊是不會罷休的。

家家户户過年除了逛街備年貨外,還要抽空連續幾天忙着蒸饅頭、蒸扣肉、炸丸子、炸酥肉、做臘腸、包餃子……那濃濃的誘人的漂散在空中的香味總是引誘着我,偷偷的把一塊還散發熱氣的丸子放在嘴裏咀嚼。然後在春節過後的許多天裏,家裏就不用再上街買菜,依然可以靠着年貨吃上個十天半月。

至今,購買年貨所帶來的濃濃的年味,一直是曾經關於兒時最美好的記憶。作為八零後,我們沒有經歷過那個物質匱乏,各家各户勒緊褲腰帶,省着把攢起來的糧票油票肉票置辦年貨的年代,不知道那時的年味是不是比我們體會的“年味”更難忘。但兒時過年的熱鬧與喜慶,卻是現在所不曾有的。

也許是現在的物質條件好了,物品的流通頻率變快了,生活節奏也加快了,往往春節剛過,各大超市便開始正常營業了。於是現在過年,很多家庭已不怎麼上街購置年貨,有些家庭更是把自己動手要做的年貨也省略變成直接超市採購了,更有的家庭已難覓“包餃子”的蹤影……似乎只有那感覺一年不如一年的春晚,還如往年一樣播放着。春節氣氛的不斷缺失,不得不讓人產生“年味淡了”的慨歎。真的不知道若干年後,春節會不會成為一個尷尬的存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xisu/wkv8d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