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節日習俗 >

紅軍長征的故事經典唯美

紅軍長征的故事經典唯美

“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中國工農紅軍用鮮血、生命、信念譜寫而成的傳奇故事。為此,小編分享10個關於紅軍長征的故事,供大家參考。

紅軍長征的故事經典唯美
紅軍長征的故事篇1:揹着大鍋長征的女紅軍

賈德福是高四方面軍婦女工兵營裏年齡最大的一位。説是最大,其實當時也不過二十七八歲,她是婦女工兵營炊事班班長。由於她對年紀小的戰士們特別愛護,日子久了,大家不知不覺中就把她的輩分抬上去了,都喊她“賈老婆”。

大家這樣叫着,她也就真的把自己當婆婆輩啦。

做長征前的準備時,“賈老婆”簡直想把伙房都搬走。糧食、菜、油、鹽統統裝滿後,還在自己的乾糧袋子上縫了許多小口袋,裏面裝着姜、蒜、辣椒、胡椒等調味品。她一邊使勁往裏填一邊還惋惜地嘮叨説:“裝不完,咋個辦喲。”

有人取笑她,這是行軍打仗,不是搬伙房。她説:“妹子們喲,行軍打仗也要吃飯嘛。”

“賈老婆”是背上幾十斤的食物和一口大鐵鍋,踏上漫漫長征路的。

渡過嘉陵江,走在劍閣古道,從石崖上鑿出來的小路,上是望不到頂的峭壁,下是深不見底的山谷,又逢陰雨連綿,腳下路滑,稍不小心掉下去就會摔得粉身碎骨,加之頭頂上敵機不斷地轟炸、掃射,這時賈德福揹着大鍋真有點不堪重負了,一路上她總掉在隊伍的最後。

為此,大家要搶她的鍋背,她卻打趣地説:“背這個鍋好處可多着咧!像背了烏龜殼,又落不到雨,又落不到雞(飛機)蛋!”

大家都忍不住笑起來,這一笑將緊張的氣氛驅走了不少。

就這樣,“賈老婆”的鍋成了長征途中婦女工兵營的一面旗幟。大家看到她的鍋時,感到的是安全和希望。

過草地時一些戰友因飢餓病倒了,賈德福暗下決心,一定盡最大的努力讓每個病號吃上一碗“病號飯”。可當營長林月琴病倒時,她捧上一碗放了一點鹽的“病號飯”,林月琴卻説什麼也不吃。賈德福哀求着,她的淚流出時,順着因操勞過度而刻下的深深的魚尾紋滑下,林月琴再也不忍心推讓了。

春天的黨嶺山,時而大雪紛紛,時而飛沙走石。爬山前,賈德福把火燒得旺旺的,在沸騰的鍋裏將珍藏的辣椒和生薑倒進去。她攪着鍋裏辣辣的湯,邊盛邊吆喝:“快爬雪山啦!大家多喝一點,驅趕驅趕風寒。”大家喝過辣椒湯,身上添了熱量和信心。

兩翻雪山,三過草地,走在最後的永遠是賈德福。可是,一次慘烈的戰鬥過後,賈德福的那口大鍋下,血殷殷地流着,她的生命悲壯地定格在這口鐵鍋下。

紅軍長征的故事篇2:巧送周副主席擔架過河

1935年8月,周恩來不幸得了傷寒,病得很重。離開毛兒蓋準備過草地時,毛澤東非常着急,一再囑咐彭德懷:“周副主席不能再騎馬了,要組織力量抬着他順利過草地,不能有半點閃失。”不料出了草地,一條水流湍急的班佑河擋住了去路,如何將周副主席擔架抬過河,成了難題……

紅一軍(原一軍團)作為右路軍前衞,在前面開路,彭德懷率紅三軍(原三軍團)負責殿後。周恩來躺在擔架上隨紅三軍行動。經過千難萬險,終於走出茫茫大草地,來到一個叫班佑的地方。

彭德懷命令部隊渡過班佑河,等待與左路軍會合,然後繼續北上。這天,紅三軍第11團過班佑河的時候,周恩來的擔架也跟了上來。這時部隊突然停了下來。

“怎麼回事兒?”團政委王平問道。

“班佑河河水暴漲,不好過河!”偵察員報告。

“走,到河邊看看!”王平來到河邊,看到班佑河河面雖然不是很寬,但正漲着洪水,水流很急,給部隊過河增加了難度。

當地嚮導介紹,班佑河上原先有一座木橋,因為雨大風急,加上木橋年久失修,被洪水攔腰衝成了兩截。

紅軍沒有木材,橋架不起來。王平想試試水深,彎腰抬起一塊大石頭,鉚足勁往河裏一扔,只聽“嗵”的一聲,眨眼功夫,石頭就沒了蹤影。他不由倒吸一口涼氣,又讓偵察員找來一根竹竿,繫上一塊石頭,再往水裏扔。竹竿雖隨水而漂,但也基本測出了水的流速。這下王平心裏有底了。

“政委,情況怎麼樣?能過嗎?”團長鄧國清從後面走上來焦急地問。

“部隊過河問題不大,關鍵是如何把擔架上的周副主席抬過河!”王平顯得心情有些沉重。

這可把鄧團長給難住了。怎麼辦?王平揭開蓋在周副主席身上的軍毯,只見他雙眼緊閉,面容清瘦,加上一臉的大鬍子,比長征前瘦了許多,作為老部下的王平心疼極了。

見周副主席病情未見好轉,王平焦急地把醫生叫過來,問道:“你是怎麼搞的,周副主席怎麼現在還沒甦醒?”醫生説:“一路都未找到治傷寒的藥,實在沒有辦法!”王平恨不得自己變成華佗,馬上把周副主席的病治好。

鄧團長見王政委急得不行,趕忙拉了拉他的袖子,小聲説道:“周副主席病得這樣重,我們得趕快想辦法,安全地把他護送過河。”王平這時也冷靜下來,他把參謀長、政治處主任等領導找來,研究渡河方案。

大家七嘴八舌,紛紛獻計獻策,但誰也沒有十分把握。“有了!”王平一拍大腿,興奮地站起來對大家説:“三國時曹操的部隊不識水性,把戰船連在一起,雖處江河如履平地,我看現在可以學一學。”

“怎麼個學法?”大家以期待的目光看着王平,等待他的下文。

“因為馬高大,河水淹不了,鄧團長和我的馬並排聯起來,把周副主席的擔架平放在馬背上,用綁腿固定好,就像浮橋一樣,可以把周副主席平穩送過河。”

“好,這個辦法好!老王,只有你這個‘三國迷’才有如此錦囊妙計呀!”鄧團長高興得狠狠拍了王平一巴掌。

“先別給我戴高帽子,再來合計合計,看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王平提醒鄧團長。

“為保證萬無一失,安排10個水性好的戰士,保護周副主席,待戰馬靠岸時,再由兩個戰士接住擔架,把周副主席抬上去。”鄧團長一邊抽着自己卷的葉子煙,一邊用樹枝在地上比劃着。

商量妥當,鄧團長下令渡河。

10名身高體壯水性好的戰士拉着綁腿下了河。由於水流太急,兩匹馬死活不往前走,急得大家又推又拉。待馬下到河裏,大家把周副主席的擔架抬上去,用綁腿固定好,一步一步往中間走。王平一直守護在周副主席身邊。儘管他個子很高,水依然淹到了嘴巴,只露半個頭出來。

走到河心,水越來越急,王平的腳不時絆在河底的石頭上,一陣陣疼痛襲來。馬不停地打着趔趄,王平一隻手緊緊抓住周副主席的手,一隻手緊緊扶住擔架,盡力不讓擔架搖晃。

忽然,鄧團長的馬被石頭一絆,差點沉下去,幾名戰士趕緊過來,將馬控制住。經過艱辛努力,終於把周副主席的擔架抬到彼岸。

重病中的周副主席終於隨大部隊過河了,全團官兵比打了一場勝仗還高興。這消息隨着機要員發出的電波,很快傳給了毛澤東。毛澤東讚揚説:“我就知道王大個子辦法多,把恩來交給他我放心!”

紅軍長征的故事篇3:三位老紅軍講爬雪山過草地的故事

[人物檔案李佈德,四川營山人。1920xx年6月出生,1933年9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曾任紅四方面軍第九軍戰士、文書等職。參加過平津、太原戰役、抗美援朝等。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獎章。]

1936年2月,我在紅九軍當文書,雖然只有16歲,但已參加紅軍三年多了,經歷過很多生死考驗,但第三次過草地前翻越“萬年雪山”黨嶺山,使我至今難以忘懷。

黨嶺山位於現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內,主峯海拔5400多米,積雪終年不化,氣候變化無常,時而狂風漫卷,時而暴雨傾注。當地羣眾中説:爬上黨嶺山,如進鬼門關;若無大聖膽,難以再生還。先頭部隊白天翻越黨嶺山時,因狂風暴雪襲擊,損失比較大,所以我們決定夜間行軍。這天,我們來到黨嶺山腳下,只見山勢懸崖疊峭,冰封雪鎖,給人一種神祕詭異的感覺。黃昏時分,部隊出發了。我們連行進在大部隊中間,連長在前頭帶隊,我跟着指導員斷後。隊伍藉着殘月微光,踩着前面趟出的冰雪路,一個緊跟一個,踏着蜿蜒崎嶇的雪路向上摸索行進。開始行軍時,大家情緒還十分活躍,又説又笑,行軍速度較快,掉隊的也少。越往上爬,積雪越厚,天氣越冷,空氣也越稀薄,人的體力消耗越大。有個和我年齡相仿的小戰士,一瘸一拐,一步一喘,慢慢掉下隊來,停在路旁。指導員趕忙上前去對他説,來,我攙着你走,停下來就會凍死的!隨即,從這位小戰士身上摘下長槍,背在自己肩上,扶着他繼續前進。

夜越來越深,風越刮越緊,雪越下越大,戰士們個個都變成了雪人,整個隊形好似一條銀蛇,在雪山上緩緩移動。又有一個戰士掉隊了,指導員上前拍拍他的肩膀説,咬咬牙,再努把力,堅持就是勝利。説着,又要幫這位戰士背槍。指導員身上已經扛着兩支長槍了,不能把他累垮啊。我搶上前去,把槍拿過來,背在了自己身上。槍雖不重,但當時我年小體弱,而且又累又餓,多背一杆槍,頓時感到眼冒金星,每邁一步都像要用出全身的力氣。這時,突然聽到指導員説:小李,抓住馬尾巴。話音未落,馬尾巴就遞到我手裏,我緊緊抓住馬尾巴,踩着馬蹄印,蹌蹌踉踉走了一段,人借馬力,才緩過勁來。

越往上爬,山勢越陡,道路越滑,好多戰士的雙腳都凍得失去了知覺,甚至走一步跌一跤。有的戰士摔進了深谷,有的戰士滑入了雪坑,還有的戰士硬挺挺凍死在路旁。接近山頂時,戰士小張突然摔倒在雪地裏,不省人事,指導員急忙把他抱在懷中,伸手一摸,渾身冰涼,趕快拿了牀棉被蓋在他身上。

一會兒小張甦醒過來,看着指導員和戰友們焦急的臉龐,氣息微弱地説:指導員,你們走吧,別讓我連累了隊伍。指導員緊緊抱着小張的臉,哽咽地説:別説傻話,我們就是抬也要把你抬下山。大家互相攙扶着艱難地站立起來,又邁開了前進的腳步。就這樣,我們戰勝了嚴寒、飢餓和死亡威脅,翻過了風雪瀰漫的黨嶺山。

紅軍長征的故事篇4:一袋青稞面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陽偏西了。由於長時間在荒無人煙的草地上行軍,常常忍飢挨餓,陳賡同志感到十分疲憊。這一陣他掉隊了,牽着那匹同樣疲憊的瘦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見前邊有個小紅軍,跟他一樣,也掉隊了。

那個小傢伙不過十一二歲。黃黃的小臉,一雙大眼睛,兩片薄嘴脣,鼻子有點兒翹,兩隻腳穿着破草鞋,凍得又青又紅。陳賡同志走到他跟前,説:“小鬼,你上馬騎一會兒吧。”

小鬼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盯着陳賡同志長着絡腮鬍子的瘦臉,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話説 :“老同志,我的體力比你強多了,你快騎上走吧。”

陳賡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説:“騎一段路再説!”

小鬼倔強地説:“你要我同你的馬比賽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説着把腰一挺,做出個準備跑的姿勢。

“那,我們就一塊兒走吧。”

“不。你先走,我還要等我的同伴呢。”

陳賡同志無可奈何,從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遞給小鬼,説:“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乾糧袋一拉,輕輕地拍了拍,説:“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還多呢。”

陳賡同志終於被這個小鬼説服了,只好爬上馬背,朝前走去。他騎在馬上,心情老平靜不下來,從剛才遇見的小鬼,想起一連串的孩子。從上海、廣州直到香港的碼頭上,跟他打過交道的那些窮孩子,一個個浮現在他眼前。

“不對,我受騙了!”陳賡同志突然喊了一聲,立刻調轉馬頭,狠踢了幾下馬肚子,向來的路奔跑起來。等他找到那個小鬼,小鬼已經倒在草地上了。

陳賡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馬背,他的手觸到了小鬼的乾糧袋,袋子硬邦邦的,裝的什麼東西呢?他掏出來一看,原來是一塊燒得發黑的牛膝骨,上面還有幾個牙印。

陳賡同志全明白了。就在這個時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陳賡同志一把摟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個嘴巴:“陳賡啊,你怎麼對得起這個小兄弟啊!”

紅軍長征的故事篇5:年齡最小的11歲女紅軍

在紅軍女戰士隊伍中,有一位年僅11歲的小姑娘,只見她身背一條線毯、腰別一把橫笛,手拄一根木棍,一路歌唱、吹奏為大家鼓勁,她就是長征中年齡最小的女紅軍——王新蘭。

王新蘭,1920xx年出生於四川宣漢一個富裕家庭,她的叔叔王維舟是着名的中共早期黨員。在叔叔的影響下,王新蘭的兩個哥哥和兩個姐姐先後加入共產黨。王新蘭7歲時,因為人小,不易引起白匪注意,黨組織常讓她傳遞祕密文件

1933年紅四軍入四川,王維舟領導的“川東遊擊軍”改編為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三軍,他任軍長。當時王新蘭只有9歲,雖然年幼,但在家人的薰陶下,也領悟了不少革命道理。紅軍要長征了,家裏只留下王新蘭和多病的母親。看到王新蘭終日如坐鍼氈的樣子,15歲的姐姐、紅軍女戰士王新國看出了妹妹的心事,知道她希望跟着紅軍一起走。於是,在姐姐王新國的鼓勵下,王新蘭鼓足勇氣報名參加紅軍。

深明大義的母親對此感到特別欣慰,只是擔心王新蘭年齡太小,紅軍不收。

時任紅四軍政治部主任的徐立清接待了她們。當他見到王新蘭扎着兩個羊角辮、個頭還沒有步槍高時,便微笑着問:“你這麼小能幹什麼?”

王新蘭惟恐紅軍首長把自己看小了,便大着嗓門説:“我什麼都能幹!”

徐主任見她率真的樣子,哈哈大笑:“哦?什麼都能幹?那就説説你能幹些什麼。”

“好!”聽首長話有鬆口,王新蘭的勁頭更足了:“我會寫字,會跳舞,會吹奏,還會唱歌!”説着她還用手在地下寫了幾個字讓徐立清看。

這時,姐姐王新國也在旁邊幫腔:“首長,您就收下我妹妹吧!您別看她年齡小,可她已經為黨工作好幾年了。”她如數家珍般把王新蘭幾年來為黨傳遞情報的事講給徐立清。徐立清一邊聽,一邊連連點頭:“嗯,不錯,不錯。”專心聽王新國説完,徐立清轉而對王新蘭説:“小妹妹,不是紅軍不要你,只是你的年齡太小了……”

一聽又沒希望了,王新蘭發起了小孩脾氣:“小?小怎麼了?哪個天生會打仗,還不是一點點學起來的。我雖然年齡小,可學東西還快呢!”

看王新蘭參軍的決心很大,徐立清最終同意了:“好吧,那你明天就過來吧!”王新蘭當即興奮得跳了起來。隨着一聲“是”,王新蘭拉着姐姐就往外跑。徐立清突然想起了什麼,對着她們喊:“你媽媽同意嗎?”“早就同意啦!”一句愉快的回答從門外飄了進來。

幾兄妹把母親託付給地方蘇維埃組織後,第二天一大早,王新蘭就到紅四軍報到了。王新國被分配到紅四軍政治部宣傳委員會工作,王新蘭則安排在委員會下屬的宣傳隊當宣傳員。一到宣傳隊,姊妹倆就開始編演節目、書寫標語。長征路上,王新蘭和戰友一起穿山越嶺,爬冰卧雪,無論吃多少苦,受多大罪,從不叫苦叫累,也從不掉隊。

不過,王新蘭確實太小了,爬雪山,她是靠拉着馬尾巴才攀上去的;過草地,她有些時候也不得不趴在紅軍大哥哥的肩膀上。儘管這樣,王新蘭只要有機會,就會立在風口、站在路邊,為戰友們送歌獻舞,加油鼓勁。

小紅軍王新蘭愣是用稚嫩的雙腳走完了二萬五千里長徵路,隨同大部隊勝利到達陝北。

標籤: 長征 紅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xisu/q097j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