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節日習俗 >

紀念長征勝利85週年手抄報內容資料

紀念長征勝利85週年手抄報內容資料

長征是中國工農紅軍的偉大創舉。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下面本站小編為您帶來20xx關於紀念長征勝利85週年的手抄報內容資料及圖片,希望對您有幫助!

紀念長征勝利85週年手抄報內容資料
紀念長征勝利85週年手抄報內容1:長征的內涵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了擺脱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鬥,攻佔七百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85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1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裏,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誌着長征的勝利結束。

紀念長征勝利85週年手抄報圖片欣賞(6張)

紀念長征勝利85週年手抄報圖片1

紀念長征勝利85週年手抄報圖片2

紀念長征勝利85週年手抄報圖片3

紀念長征勝利85週年手抄報圖片4

紀念長征勝利85週年手抄報圖片5

紀念長征勝利85週年手抄報圖片6

紀念長征勝利85週年手抄報內容2:紅軍長征的歷史背景

1933年10月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動員近100萬國民革命軍圍剿各中國共產黨控制的農村根據地,並以50萬兵力重點進攻中央蘇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主要控制地區)。

在前四次戰役中,由於實施毛澤東的運動戰方針,國民政府軍沒有達到預定目標,均以撤退告終。在第五次戰役中,由於毛澤東失去領導權,中共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原名秦邦憲)採納蘇聯軍事顧問李德的建議,放棄過去四次反“圍剿”鬥爭的積極防禦方針,將這場戰爭定性為國共之間的決戰,採用軍事冒險主義,提出了“禦敵於國門之外”的口號,要求紅軍在根據地之外抵抗國民革命軍,決定在國民黨之前搶先行動,發動所有紅軍展開全面進攻,並爭取蘇維埃在全中國的勝利。但中央蘇區只有10萬左右的正規軍和數萬游擊隊,在搶先進攻後不久即遭到巨大損失。這時共產黨方面決定進行陣地防禦,輔以“短促突擊”(短距攻擊),意圖抵擋國民革命軍的前進。但這個行動並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不久,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首府瑞金的北大門廣昌陷落,紅軍死傷一萬餘人。

紀念長征勝利85週年手抄報內容3:紅軍長征的意義

紅軍長征的意義在於,長征是在糾正了“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和反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在遵義會議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確領導下取得勝利的。

它充分表現了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卓絕的鬥爭精神。這種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紅軍發展壯大的巨大精神力量,並極大地影響了全國人民。中國工農紅軍的三大主力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先後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進行了戰略大轉移。

長征勝利地轉戰14個省,總行程達2.5萬里以上。雖然失去了南方原有的根據地,損失了很大一部分力量,但是保存和鍛鍊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骨幹,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種子。正當抗日戰爭的烽火即將在全國熊熊燃燒起來的時候,這三支主力紅軍為擔負起中國革命的新任務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神聖職責而在西北會師,這無疑是一個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事件。

正如毛澤東所宣稱的那樣,“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紅軍長征的意義還在於,它預示着中國革命新的局面的開始。長征用鐵的事實表明,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具有戰勝任何困難的無比堅強的生命力,是國內外任何反動勢力所不可戰勝的。

紀念長征勝利85週年手抄報內容4:關於紅軍長征的故事

這是紅軍長征路上損失最為慘重的一戰。

蔣介石憑藉湘江天險設下第四道封鎖線,總數25個師超過30萬人的國民黨軍隊,在桂北越城嶺和都龐嶺之間的湘江兩岸佈下絕殺之陣,等待着一個多月中連續突破三道封鎖線的中央紅軍。

1934年11月27日,紅軍先頭部隊突破湘江界首防線,拉開了湘江血戰的序幕。

至12月1日,中央紅軍苦戰5晝夜,終於渡過湘江,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然而,掩護主力的紅5軍團34師、紅3軍團18團被敵人阻斷,官兵大部分陣亡……是役後,中央紅軍由出發時的8.6萬人鋭減至3萬餘人。

湘江血戰後,在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等的努力下,中央紅軍最終放棄了到湘西與紅2、6軍團會合的計劃,轉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義原黔軍師長柏輝章公館的二層小樓裏,中共中央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了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等4項決定。會後又成立了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的“三人軍事指揮小組”,統一指揮紅軍的軍事行動,實際上確立了毛澤東的核心地位。

這是中國共產黨成立20xx年來,首次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的重大問題。

3萬∶40萬。紅軍與國民黨軍隊在赤水流域的兵力對比,達到了長征以來之最。

重重困難中,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上演了我軍軍史上的精彩一幕:一渡赤水,作勢北渡長江卻回師黔北;二渡赤水,紅軍回師向東,利用敵人判斷紅軍將要北渡長江的錯覺,5天之內,取桐梓、奪婁山關、重佔遵義城;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待蔣介石向川南調集重兵之時,紅軍已從敵軍間隙穿過;四渡赤水,南渡烏江,兵鋒直指貴陽,趁坐鎮貴陽的蔣介石急調滇軍入黔之際,紅軍又入雲南……

在100多天的四渡赤水作戰中,毛澤東軍事指揮藝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1960年,當來訪的二戰名將蒙哥馬利讚譽毛澤東指揮的解放戰爭三大戰役時,毛澤東説,四渡赤水才是他自己的得意之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xisu/o73l3n.html
專題